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共16篇)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任务和职责: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以及省、市卫生管理部门防止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各项卫生学标准及管理制度。
2、负责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考评管理效果,研究改进措施。
3、负责对新建设施进行卫生学标准的审定。
4、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有关技术咨询。
5、负责按规定向卫生主管部门填报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表。发生暴发流行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二级机构,也是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办事机构。由专职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医院感染各项计划的实施。
主任:
副主任:
医院感染监控医师:
医院感染监控护师:
任务和职责:
1、在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2、执行各项监控制度,每月监测、分析、报告发病情况和消毒效果,及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及市环保
局。
3、对医院感染流行及时调查分析,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发现暴发流时必须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级,同时报告上一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4、协调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
5、开展医院卫生学管理的专题研究,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6、开展全员医院感染在职培训,组织对监控人员的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
7、每月组织召开科室医院染管理员会议,进行工作小结,布置工作重点。
8、每季度对重点科室进行卫生学抽样监测一次,并通报检查结果。
任务和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卫生学监测工作。
2、负责本科室的消毒、灭菌、隔离工作,防止外源性感染。
3、遵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做好微生物监测工作。
4、落实各种消毒隔离和感染控制制度。
5、实施本科室职工的医院感染在职教育。
1方法
1.1组建二级质量控制小组:组建科室、院级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科室院感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资质较高的医师、护士各1名组成, 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院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科室护士长6名组成, 分管院长任组长, 院感办主任为副组长。
1.2质控小组明确职责:科室院感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院感预防控制工作;院级质控小组由6名护士长分为3个系列组, 分别为外科系列组、内科系列组、医技药剂系列组, 负责对全院院感预防控制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
1.3检查督导:科室质控小组每月不定期对本科室院感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记录;院级质控小组以分工系列组为单位, 每月不定期对所属科室进行院感管理工作督导和检查;督查内容主要为制度建设、培训学习、手卫生规范、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科室各项院感监测项目及上次存在问题改进情况等;院级、科级质控小组组长每月必须参与检查督导1次。
1.4考核考评:科室质控小组针对每月检查结果对本科室院感工作进行改进和总结;院级质控小组督导中对存在的问题当场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书面汇总所属科室督导检查结果并上交院感办, 院感办针对督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书面反馈到具体科室, 并跟踪督查改正结果;同时院感办汇总每季度各科室督查结果, 参与医院综合医疗质量考评, 并与科室季度绩效考核挂钩。
2结果
2.1建立了严密的院感管理体系:科室均设立院感质量控制小组, 设置率100%, 同时树立了质控员的责任意识, 科室院感工作通过每月的自查进行了具体管理;院级质控员的每月督导和检查对科室管理中的漏洞进行了及时有效管理;院感办通过每月的检查反馈和每季度的质量奖挂钩进行全面的管理, 形成了严密的管理体系。
2.2弥补了院感工作无队伍、院感专职人员人手少的缺憾:县级医院均能单独设置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 但人员编制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通过二级院感质控小组组建, 形成以院级、科级质控员为主体的院感质控队伍, 大大增强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执行力。
2.3科室院感制度及培训情况:院级质控小组年初制度培训计划, 科室质控小组负责科室培训安排, 每月组织科内人员学习, 院感知识知晓率、院感培训率大大提高。
2.4工作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情况:院内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技、护、药、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执行率大为提高, 各科室洗手设备配备完善。
2.5医院感染工作规范统一:在院级质控小组的反复督导, 不断地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完善的整改意见, 通过汇总总结, 使全院院感工作更加规范统一, 特别是促进各重点科室布局、硬件设施及管理等方面改进和升级。
3讨论
3.1质控小组对院感办职能的增强作用:县级医院院感办普遍存在编制不够、人员不足, 通过成立二级质控小组大大缓解了院感办人手不足的局面, 同时, 通过每个月的科室自查、全院的督查, 每季度的《院感简讯》通报, 大大强化了院感办职能作用。
3.2质控小组对科室院感管理组织的促进作用:医院感染管理涉及面广、环节繁复、内容众多, 科室院感质控小组的建立很好的把握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基础工作, 院级质控小组的每月督导和反馈能强化全院各科室的院感管理意识, 规范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从而使得医院感染管理从规范到执行真正落到实处, 极大推进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3.3质控小组对院感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院感队伍建设是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保障, 质控小组以通过每月的质控督导和检查查, 一方面使医院领导层和科室负责人提高对院感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对质控员个人能力的肯定, 另一方面形成了以院感质控员为主体的院感队伍, 同时通过对质控员在绩效工资上的补助和优先外出培训的机会等, 加大对院感质控人员的培养, 为人才梯队的形成酿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4质控小组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的促进作用:医护人员按要求做好手部卫生, 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医院感染措施[1]。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高低, 也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概率, 因此促进手卫生设备的配置及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是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质控小组的督导, 一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开展了手卫生的全员宣传和培训, 二是加大了各科室手卫生设施的新建、改造力度, 三是督促了各科室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干手设施、手卫生示意图等配备, 不断强化医院工作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促进了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2]。
3.5质控小组对重点科室设施改造的促进作用:新生儿室、血透室、ICU、手术室、供应室等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历来是院感防控的重中之重。自质控小组成立以来, 对重点科室的建筑布局、工作流程、设备设施、人员管理、工作制度、操作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和督导, 群策群力, 对于不符合规范的布局流程及管理等提出整改意见, 并在新、改、扩建中及时给予技术指导, 规范了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摘要:目的 探讨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在县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方法和作用。方法 通过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成立运行以来, 对比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培训学习、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及各种院感监测、手卫生规范管理、院感控制可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督导下, 全面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得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提高。结论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在县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是一种有效管理模式, 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在质控小组成员配备上要兼顾岗位职能需要, 以增强质控小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关键词:科室质量控制小组,院级质量控制小组,县级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朱士俊, 郭燕红, 李六亿, 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院, 2007, 11 (1) :6-9.
【关键词】医院感染;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44-01
1医院感染原因
1.1易感人群集中一般住院病人由于原发病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免疫功能失调,易感性较高,因此,所有住院病人都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对象。
1.2毒力强耐药菌株易于形成引起院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病人,此类微生物经过多次繁殖,反复传播,毒力很强而且长久在广泛应用抗生素的医院生长繁殖。当细菌进入人体后,迅速生长繁殖,就会导致正常的相互制约的菌群失调,很快达到治病量,导致感染的发生。
1.3对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护理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对院内感染管理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职业防护意识淡泊,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有的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1.4感染管理知识缺乏由于种种原因,有关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不到位,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对标准预防的概念不清楚,部分医院没有设立感染科,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医疗废物不断增加并已经成为医院感染和社会环境的污染源,在基层医院由于这方面管理制不完善,容易导致二次交叉感染。
1.5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导致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特别是基层医由于不合理院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联合用药不规范,用药时机不规范,时间、用法、用量不规范等问题。
1.6院内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管理者忽略了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的检查,造成一些违反规范要求的操作行为。医疗废物如果分类不清楚,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就会引发传染源扩散或发生院内感染。
1.7医院环境污染严重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厕所的污染也很严重,抽水马桶每抽一次水都可能激起大量微生物气溶胶。
1.8侵入性诊治手段的增加美国每年因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等侵入性诊治手段,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导人体内,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
2控制感染对策
2.1改进医院建筑与布局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对传染病房、超净病房、手术室、监护室等,从预防感染角度来看,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在设备与布局上都应有特殊的要求。
2.2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做好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工作,减少漏报 ,能及时发现问题 ,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蔓延。落实制度 ,制定考核标准,每月考核 1次 ,每月向科室反馈漏报个案表、科室漏报率 ,使报告工作细化、量化 ,使漏报率逐步达到卫生部的要求 ,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2.3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规划和组织协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
2.4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以组织专题讲座、职工进修、岗前教育为重点,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通过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5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
2.6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广泛使用,有效的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临床科室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污染垃圾分类初步消毒,并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实行无害化处理,防污染物品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2.7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消毒灭菌观念,使医院感染率降低到最低。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中。
2.8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提高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用药,避免盲目的经验用药。
总之,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要解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困难 ,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建立健全 ,加强感染管理科工作的主动性 ,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监测常规化,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制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2.监督检查本科室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对医院感染可疑病例,可能存在感染的环节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3.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按要求登记报告;对爆发、流行病例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对法定传染病要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报告。
4.按要求对疑似人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
5.监督检查本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
6.组织和参加有关医院感染的培训学习。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6、做好对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7、有针对性进行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医院感染发病率。
8、定期对本科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器械消毒液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做好登记,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9、按时参加医院组织召开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议。
质控小组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医疗资源部部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2、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监测、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报告。
4、对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5、收集、整理、总结医院感染监控信息,并及时向全院各部门、各科室反馈。
6、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落实。
7、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8、监督考核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转运环节中质量控制。
9、监督考核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
10、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11、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抽样监测。
12、对医院环境空气、物表、使用中的消毒剂、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13、对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14、参与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15、对科室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防止隐患的发生。
质量管理员的职责:
1、负责科室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防止隐患的发生。
2、收集、整理、总结医院感染微生物检测的资料的登记、统计和分析工作,并及时向全院各科室反馈。
3、发现特殊微生物感染或流行倾向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有效防控措施。
4、院内感染暴发时,配合医院感染医师立即深入现场,采集标本细菌 培养,调查分析发病原因。
5、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有关质控资料的总结。定期公布医院感染主 要致病菌分离结果。
6、对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负责对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的督导工作。
7、监督考核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转运环节中质量控制。
8、监督考核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
9、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10、对消毒、灭菌物品、环境空气、物表、使用中的消毒剂、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监测、总结,并反馈。
1 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易感因素
1.1 手术种类多
门诊手术包括外科体表肿物的手术切除, 如脂肪瘤、纤维瘤、皮脂腺囊肿、血管瘤、腋臭切除、包皮环切术、腱鞘囊肿、拔甲术、色素痣切除等非住院治疗的体表手术。妇产科的人工流产、安避孕环、取避孕环、扩宫、诊断性刮宫术。宫腔镜检查+活检、膀胱镜检查+活检等。
1.2 手术间利用率高
门诊手术室有6个手术间, 每天要完成30余台手术。
1.3 人员流动量大
由于门诊手术小、时间短、数量多, 病人及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频繁, 容易引起尘埃飞扬, 导致手术室环境污染。
1.4 术前检查不足
如乙型肝炎、性病、艾滋病等术前未确诊, 消毒隔离措施相应欠缺, 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或手术感染。
1.5 病人自身因素
如老年人体质瘦弱, 患有糖尿病及慢性疾病, 其自身抵抗力低下, 容易发生感染。
1.6 手术后处理不当
门诊手术做完就走, 回家后伤口敷料被污染不能及时换药或不按时遵医嘱服药等, 均可能造成手术后伤口感染。
2 防范措施
2.1 增强门诊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感染意识, 强化制度落实
医院感染办公室根据工作情况, 有计划地进行全院性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将无菌技术以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列入科内“三基三严”考核内容, 有效地提高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从而自觉执行规范的技术操作[1,2]。科室护士长带领科内院感管理小组每周自查,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随时进行督查指导, 每个月进行物体表面、空气、消毒液、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培养,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2 加强人员的管理
门诊手术病人流动性强、病种复杂, 既有健康病人, 又有传染病病人。因此, 所有病人进入手术室均应更换手术室专用鞋、衣服、帽子。参加手术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拖鞋、洗手衣裤、口罩帽子, 方可进入手术室。
2.3 手术配合专科化
门诊手术室划分3个小组, 分为外科门诊手术组、妇产科门诊手术组、内镜检查组等, 每个手术组有固定的手术间, 各手术间有专人负责, 确保门诊手术配合相对固定及病人健康指导。
2.4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门诊手术不能因其是小手术而忽视无菌技术操作, 降低医院感染要求, 控制感染的发生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至关重要的环节。手术前应按要求正规洗手、戴无菌手套、手术部位皮肤严格消毒、多部位手术及时更换洞巾, 以防术中感染, 巡回护士监督手术全过程的无菌技术操作。
2.5 加强手术器械的管理
门诊手术室根据3个分组情况将常规手术器械打成基础包, 并设一定的基数, 手术结束后的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 保证了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3 体会
3.1 重视制度抓落实
门诊手术室承担着不需住院的门诊择期小手术的处置。如果不注意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必然造成病人的严重感染或院内交叉感染, 影响病人的预后及医疗质量。对从事门诊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 提高医院感染的认识更为重要, 我们强化了消毒隔离工作, 实行严格监控, 使各项监控指标达到了正常范围, 从而提高了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3.2 强化管理, 减少空气中菌落数
门诊手术相对小、每台手术时间短、连台多, 室内人员流动快, 造成空气中的细菌数增加, 可能会增加病人感染机会。因此, 应加强管理, 保持整体环境的洁净, 减少手术室空气中细菌量是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3,4], 严格限制人员数量、室内人员走动、布类抖动、减少物品翻动及手术人员出入次数等, 可以达到安全手术的要求[5]。
3.3 正确全面评估病人情况
除无痛人工流产需采用全身麻醉外, 其他手术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门诊手术病人具有随治随走的特点, 病人随机性强, 不确定因素多。因此病人进入手术室时, 应全面评估病人, 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病情及既往病史, 一般情况下要求家属陪伴, 在室外等候。针对不同的手术、年龄的病人进行不同的术前宣教、沟通, 每个手术组有专人负责。
3.4 加强术后宣传教育
虽然门诊手术室病人大多数病情较轻, 但术前的健康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必须认真执行, 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后如何保护手术伤口不被污染及按时遵医嘱服药。对于张力较大切口, 要告知病人注意体位、减少局部活动, 以利于切口愈合。对年老体弱、糖尿病及慢性病病人, 根据情况给予术后指导, 积极治疗原发慢性疾病, 增强全身抵抗力, 若有伤口敷料浸湿要及时换药, 避免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闫志梅.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2) :144-145.
[2]王秀萍.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1) :220-221.
[3]崔超英.基层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J].护理研究, 2009, 23 (10C) :2801-2802.
[4]温肖玲.手术室感染的风险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1, 9 (2B) :433-434.
【关键词】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危险因素
当前随着我国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创诊疗的增加以及化疗、放疗等手段的广泛普及,使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加的趋势[1]。医院感染己经成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必须引起极大的重视[2]。进行医院感染的发病因素分析,有助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3]。本文具体调查了医院感染的发病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质量控制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600例,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知情同意。其中男313例,女28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5.34±4.34)岁。
1.2 调查内容
本文调查的内容涉及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住院科室、出院日期、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住院天数、入院时血液学检查情况;医院感染情况包括感染日期、感染部位、感染科室与预后情况等。
1.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判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或者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比采用χ2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感染发生情况
经过调查,600例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50例,发病率为8.3%,其中普通外科22例,妇产科11例,心血管内科9例,其他科室8例。
2.2 发病因素分析
我们把调查的内容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与医院感染发病有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1。
3 討论
众所周知,在医院管理中,医院感染不但直接影响医疗的质量,而且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不过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不断深化,其质量控制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正逐步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迈进[4]。本文经过调查,600例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50例,发病率为8.3%,其中普通外科22例,妇产科11例,心血管内科9例,其他科室8例。我们把调查的内容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与医院感染发病有明显相关性(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比较高,主要原因是收治的综合重症患者比较多,很多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血糖比较高,年龄比较大,住院时间长,且救治过程中有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都增加了患者的易感性[5]。具体来说,老龄、高血糖状态均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内在因素,住院时间长等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外在因素[6]。而普通外科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已成为常规,这无疑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促进因素。而且外科手术创面大,侵入性操作多等,也增加了术后医院感染的机会。
在感染的质量控制管理中,要保持病室内空气洁净和新鲜,提高患者机体防御能力;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对重症老年患者经常拍背有利于痰的排出。要加强抗生素使用基本知识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提高抗生素使用药敏实验的送检率,从而及时反馈,科室指导临床用药。强化医院环境监测,定期进行物表、空气环境监测,从而从总体上以预防和减少患者感染发病率[7-8]。
总之,我院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比较高,多与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有关,要积极加强感染质量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伍南,徐秀华,吴安华,等.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报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1-3.
[2]吕莉.2010—2012年沈阳市某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4):515-516.
[3]胡必杰.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新思路[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1(5):257-260.
[4]杨芳.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6(4):88-89.
[5]赵明红.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85-886.
[6]熊莉.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5(2):81-83.
[7]代瑾.医院感染进入科学防控时代[J].中国医院院长,2007, 13(5):3-5.
1、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在小组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督促落实应急处理措施,并评估应急处理的效果。办公室设在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组长:游海
组员:赵书华王月杨嫄郑明祥陆峻杨杰邱石富 专职质控员:赵书华
具体职责分工:
赵书华:负责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患者安全目标、知情告知 邱石富:负责患者病情评估、危急重症病人的处理
陆峻:负责医疗风险的防范与与医疗安全
杨杰:负责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基药使用 郑明祥:负责临床路径、单病种、围手术期管理
关键词:产房 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1-01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隔离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建立健全与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监测制度、入室参观制度等。成立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将感控措施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2 增强感控知识培训
对新上岗人员在进行上岗前培训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岗前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内容包括: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监测规范、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等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章制度。科室内部每月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文件、讲义,从而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 注重产房环境建设与管理
产房周围环境安静、清洁。室内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洗手水龙头为感应龙头。严格划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分娩室、待产室、治疗室。辅助区包括无菌物品存放间、洗手间、办公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30min。控制分娩室人员进出,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严格执行消毒清洁工作流程,每台次分娩后采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湿式清洁地面、产床及周围的物体表面,接送产妇的必平车须保持清洁。
4 加强重要环节管理
4.1 医疗操作管理。医护人员各项操作,易造成产妇及新生儿的医院交叉感染,因此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管理。首先对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离岗或调岗。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接生或助产前按照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口罩和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诊疗过程中执行标准预防,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人内,凡需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入室前必须穿室内的专用衣、鞋,戴圆顶帽并做好手卫生。
4.2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做到: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消毒水平;③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④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卫生部有关规定。所有复用的医疗器械应彻底清洁,不残留血迹、污垢,消毒、灭菌符合规范要求。无菌物品标识明确,无过期使用。
4.3 隔离产房的管理。对有潜在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隔离分娩。室内物品固定,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操作中医护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实施个人防护,分娩结束后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和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5 监测、监督、严把各项质量关
1加强医院综合管理
(1) 医院领导的重视非常重要, 如资金的投入、专职人员的配备等; (2) 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医院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 使所有医务人员知晓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3) 病人入院要求洗澡更衣, 保持病人清洁卫生, 病人换下来的被单、床单衣物等污物置于病房走廊时清点, 注意抖动是造成空气严重污染的危险因素; (4) 医生诊疗设备如听诊器、血压计注意常规消毒, 个别血压计袖带污渍斑斑, 从新到旧从未进行清洗与消毒, 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隐患; (5) 门诊大厅和输液室是病人及家属聚集、卫生脏乱的地方, 既有传染源又是易感人群, 极易引起院内感染; (6) 医院电梯未设专人管理, 电梯内地面不洁, 再加上人员集中、空气流通不畅, 也是造成相互感染隐患之一; (7) 医院母婴同室, 床间距小, 母婴陪护在一起, 探视人员频繁, 另外产妇的不习惯通风, 将增加医院感染机率; (8) 完善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2减少医院感染的建议
(1)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 把院内感染管理工作作为医院最重要最基本的常规建设, 建立专门的管理组织, 配备身体健康的专职人员和管理人员。
(2) 认真做好培训工作, 按照院内感染规范要求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 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15学时, 其它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3) 各临床科室应保证病人清洁卫生, 如剪脚指甲、头发护理、房间清点、更换病人用物如被褥、服装等, 特殊病人用过的床单被褥, 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就地消毒后再送洗衣房。
(4) 所有诊疗用品必须保证清洁, 责任落实到人, 实行交接班。如使用听诊器、血压计建议每次使用时袖带内垫一次性卫生用纸, 如有污染立即消毒清洗。
(5) 医院力争设计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专用电梯通道, 保持电梯内清洁卫生, 专人负责, 地面被污染后随时消毒;对人员密集的地方, 保证通风, 必要时外环境消毒, 加强分诊管理和候诊巡回, 安排有经验的护士负责, 发现可疑传染病人, 应马上隔离候诊或优先就诊, 缩短就诊时间, 并及时清理消毒。
(6)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患者安置原则: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 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 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少于5.5cm2。每名婴儿应有1张床位, 占地面积0.5~1cm2, 禁止患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接触婴儿,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7) 加强消毒药械管理, 验明证件, 产品应有消毒准字号, 说明书应注明使用方法、使用日期、注意事项等, 每批次都应检查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实行专人负责制。
加强综合管理工作, 减少医院感染, 要在院领导的重视和积极支持下开展。一些医院的预防感染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 一方面是客观原因造成, 如资金设备等硬件;另一方面是对医院感染理解深度有待提高。必须从教育入手, 从医学生到在职人员, 均应接受医院感染方面的教育, 健全医院的感染管理组织, 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 认真执行各项行之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 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缩短病人住院日, 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减少医疗纠纷。
一、设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
实行管办分开,设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履行政府办医职责,作为所属公立医院的决策议事机构。主要负责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财务监管、法人代表聘任等重大事项;与公立医院签订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医管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医管会日常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主要承担规划、准入、监管及公共卫生等方面职责,特别是集中精力实施更加有力、高效、公平的全行业监管;其他有关部门立足实际,充分放权,强化服务和监管意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
二、组建公立医院管理监事会
监事会作为公立医院的监督层,行使对管理层的监督职能。监事会由医管会委派的卫生、财政、国资、审计、监察等部门代表和公立医院职工代表组成,并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主要职责是:对医院管理层贯彻执行卫生工作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的决策和决议情况进行监督;对医院的资产、运营进行监督;对管理层履职行为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列席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常务会议,并对会议决议事项提出质询及建议;对医院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进行监督,推进医院民主管理;监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并向医管会汇报工作,履行医管会安排的其他监督职能。
三、成立公立医院管理理事会
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检验科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和部分医务人员组成。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科室院内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并且根据本科室院内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发现院内感染病例时,对送检的样本及时进行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院内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三、熟练掌握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参与院内感染病例会诊,提出建议性意见。
四、向本科室人员宣传院内感染学和监控知识、有关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知识的学习;积极配合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工作,反馈和上报有关信息。
五、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六、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伤。
七、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减少污染及损伤。附:院内感染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科主任
副组长:
1 加强教育与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意识
1.1 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所有护士均应熟悉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 加强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 规范履行护理行为、遵守各项规程和制度, 护理操作程序要有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 所以, 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是加强护士素质管理。感染监控小组将自觉遵守无菌操作程序、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相互监督, 确保灭菌消毒、无菌操作的准确无误, 提高全体护士的业务素质。
1.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消毒技术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置》等知识。通过培训, 增强感染管理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制度。
2 制定消毒隔离考核标准
制定重点科室和病房消毒隔离考核标准, 搞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定期考核, 量化评分, 从工作人员自身到患者用品、消毒、病区环境、医疗物品及空气微生物监测等方面, 制定考核标准, 及时反馈整改, 使消毒隔离工作逐步完善。
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手段是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落实消毒灭菌工作, 也是避免医源性感染的主要措施。管理制度应规范化, 应严格遵守各种主要的规章制度:无菌操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供应室的物品消毒灭菌管理制度及对高危科室的监测制度。
4 规范护士行为
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洗手规范执行, 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规范护士在技术操作中的行为, 护士进行技术操作如输液、各种注射、输血等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过程中,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尤其是透析术、气管切开、动静脉置管、导尿术、人工呼吸等侵入性操作, 护理人员自身必须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并督促医生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规范护士处理用后医疗物品的行为, 用后的物品分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规范护士在抗菌药物使用中的行为, 注意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配伍禁忌、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强调护士的自我防护行为,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5 严格加强护理监控管理和监测
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法规, 认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消毒灭菌、隔离措施,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技术规范。不定期的随时抽查, 科室每月做好对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的手的细菌培养监测, 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监测, 及时发现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中的问题, 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6 加强重点环节的控制
根据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 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如供应室、手术室、ICU病房严把消毒灭菌关, 使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分布合理, 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加强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清洗各环节的监督管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做好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和集中处理, 严防因医疗废弃物泄露而致传染病传播扩散。
总之, 整个护理工作贯穿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做好护理管理工作, 可以有效地促进《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落实, 对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作用。方法 实行全员培训, 制定质量标准, 调查、分析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各种护理管理因素, 建立监控网络等过程管理和环节的结合。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做好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何伶俐, 雷学忠.医院感染控制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3) :283-285.
[2]高凤莉.护理人员如何参与医院感染控制[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3) :73-74.
[3]Esposito S, Noviello S, Leone S, et al.A pilot study on prevention of catheter-rel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ith fluoroquinolones[J].Jchemother, 2006, 18 (5) :494-501.
[4]Sempertegui F, Estrella B, Elmieh N, et al.Nutritional, immunological and healthstatus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living in poor neighbour-hoods of Quito, Ecuador[J].Br J Nutr, 2006, 96 (5) :845-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39-01
[摘要]目的:探讨产房的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方法: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并严格实施。结果:通过对产房的合理布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产房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结论:只有加强了产房感染管理,才能保证产科质量达标,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产房;医院感染;监控措施
为了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产房组织管理,产房的建筑布局,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消毒监测,标准预防,人员培训等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探讨产房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
1建立健全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首先医院成立了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网络,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办公室,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各级组织网络分工明确,个司其职。妇产科负责人把预防和控制感染作为科室中心工作之一,制度了医院感染管理、日常清洁消毒、消毒隔离、职业防医疗服务管理制度、职业暴露时处理流程措施,手卫生规范、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医院环节卫生学监测制度,并按制度贯彻执行。严把医院感染质量控制關,每月对产房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不定期对产房的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消毒液的浓度,消毒效果,无菌物品的保存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产房布局设施合理化
产房的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染间,卫生间。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1出人人员管理:严格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认真执行出人管理制度。
3.2助产人员的管理: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更衣,换鞋,带口罩,帽子。接产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产房,每年对妇产科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助产人员不得有任何传染病。
3.3隔离孕产妇管理:凡患有或可拟有传染疾病,如HbsAg阳性及肝功能异常等产妇,均安置于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分娩室分娩,并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接生[3]。
4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
器械应彻底清洁,不留血及污垢,异物。采用消毒——清洗——消毒,灭菌。无菌物品有明显标志,专柜存放,无菌物品打开后未使用应重新消毒,产包打开后4小时即视为已污染,须重新灭菌。产床使用后更换床上一切物品,并使用消毒液擦试床单位,氧气湿化瓶、输出管每次用后及浸泡消毒,冲洗会阴的容器一用一消毒,一次性用品使用应注意产品生产日期,如有破损,过期,污染均不可以使用[4]。
5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产房根据卫生部颁发《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医疗垃圾放于黄色防渗漏的塑料袋内,隔离产妇使用后的物品及胎盘用双层黄色包装物盛装,并及时密封,由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每日收集,并登记,交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统一处理。
6规范助产人员洗手
注意手卫生,由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比空气传播更危险[1,2],因此。刷手间张贴洗手图,严格按照外科刷手法,科室监控员及护士长和院感办人员不定期进行检查。
7环境卫生学监测
每月由科室监控员对产房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物品进行采样送检,院感办专职人员抽查的方式进行监控。采样结果若超标,必须分析原因,定期整改。
8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不但更新知识,特别对产房工作人员经常灌输医院感染新知识和新观念,宣传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推荐阅读: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活动06-24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05-27
血库医院感染管理06-16
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11-12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问题12-05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下载06-07
基层医院感染的管理答案07-18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09-14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11-28
医院感染管理自查汇报材料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