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共11篇)
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经院办公会研究,制定本办法。
一、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院领导、医务科、药剂科、临床、检验、院感、护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在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指导下工作。医务科、药剂科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一)工作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下设办公室 主任: 秘书: 成员:
(二)工作组职责:
1、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我院抗 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审议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3、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4、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1、设臵感染性疾病科,配备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和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
2、配备抗菌药物等相关专业的临床药师。
临床药师负责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建立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的临床微生物室。
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提供病原学诊断和细菌耐药技术支持,负责我院常见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监测工作。
(二)严格实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抗菌药物的分级原则: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三)加强临床医师、药师抗菌药物使用资质管理。
1、医师经抗菌药物培训,考试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使用权限。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考试合格后,予以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权;
(2)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考试合格后,予以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权;
(3)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考试合格后,予以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权。
2、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予以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四)严格遵循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标准。
1、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2、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骨肿物切除术和经血管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五)临床医师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2、临床医生应当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未出具前,可以根据我院细菌耐药监测情况经验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出具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调整。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3、临床医生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4、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 物管理工作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5、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6、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六)认真做好抗菌药物耐药的动态监测,建立科学、及时、有效的抗菌药物应用预警、干预机制。
1、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我院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1)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
(2)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3)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4)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七)建立规范化药品采购及评估机制。
1、严格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并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未经备案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不得采购。
2、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数量。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5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拒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
4、确因临床工作需要,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规定的,应当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详细说明原因和理由。
5、定期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品种结构,并于每次调整后15个 工作日内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调整周期原则上为2年,最短不得少于1年。
6、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临床上不得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7、因特殊治疗需要,使用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应当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剂科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8、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如果超过5例次,应当讨论是否列入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应当每半年将抗菌药物临时采购情况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9、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我院遴选和新引进抗菌药物品种,应当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剂科提出意见后,由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议。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审议同意,并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审核同意后方可列入采购供应目录。
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率高、性价比差或者违规使用等情况的,临床科室、药剂科、抗菌药物管理 工作组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意见。清退意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二分之一以上成员同意后执行,并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备案;更换意见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八)加强抗菌药品管理工作。
1、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定期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1)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2)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3)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4)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5)频繁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抗菌药物。
2、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在我院的销售行为的管理,对存在不正当销售行为的企业,立即采取暂停进药、清退等措施。
(九)建立规范化抗菌药物培训。
1、医务科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
(1)《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处方集》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
(3)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4)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与控制方法;(5)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2、临床科室、门诊等部门,定期负责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3、定期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予以相应的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予以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4、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十)建立系统的考核、奖惩机制。
1、将临床医师、药师参加抗菌药物培训率、考核成绩纳入本人技术档案,作为医师定期考核重要参考依据。
2、定期对临床医生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医师定期考核、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1)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处方权。
(2)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3、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我院可予以取消其处方权:(1)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
(2)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3)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4)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5)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4、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六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5、定期对科室、个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排名并内部公示,包括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使用强度、金额等。
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先进科室、个人予以表扬,奖励。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排名靠后的科室、个人予以诫勉谈话,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处罚。
(十一)充分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在电子病历系统,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限制医师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2、通过信息系统,提高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的检查率,并将不合理使用情况及时反馈临床医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向临床医师反馈我院微生物检测结果、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及对策报告,发布预警信息,并提出干预措施。
4、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三、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医院、临床医师、药师等所承担的法律 责任。
(一)医院管理方面:
1、医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1)未建立抗菌药物管理组织机构或者未指定专(兼)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的;
(2)未建立抗菌药物管理规章制度的;(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混乱的;
(4)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管理、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或者未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
(5)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
2、医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给予处分:
(1)使用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或者使用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2)未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适宜性审核,情节严重的;(3)非药学部门从事抗菌药物购销、调剂活动的;
(4)将抗菌药物购销、临床应用情况与个人或者科室经济利益挂钩的;
(5)在抗菌药物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3、医院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索取、收受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给予的财物或者通过开具抗菌药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二)临床医师管理方面:
医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2)使用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抗菌药物的;(3)使用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的品种、品规,造成严重后果的;
(4)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乡村医生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乡村医师从业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有关规定处理。
(三)药师管理方面:
药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按照规定审核、调剂抗菌药物处方,情节严重的;
(2)未按照规定私自增加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的;(3)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207例为研究对象, 在该阶段我院实施常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措施, 并与抽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196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回顾分析和统计上述随机抽取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 并制定专门的调查表进行详细记录, 逐项登记, 其中记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所患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总药费。
1.3应用管理措施: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 控制细菌耐药,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 同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出抗菌药物的临床预防性、治疗性的应用细则, 并拟定出分层、分线、分级管理措施及相关的奖惩措施, 进行规范整理后, 印发给全院医务人员受众, 并严格规定依照医院文件执行。促进医务科室和药剂科之间的联合合作查房, 对全院各科室每月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调查和分析, 并由药师和医师相互探讨后, 将存在的问题总结, 在全院进行披露, 并敦促相关科室限期内完成整改, 同时与合理用药负责人当月或今后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保证整改有力进行。
1.4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 (±s) 表示, 组间数据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时间段我院常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通过对上述两阶段时期我院常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在2010年至2011年阶段, 收治的1196例患者中, 有931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占77.84%;而在实施应用管理措施后, 在2011年至2012年阶段抽取的1207例住院患者中, 有723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占59.90%;上述两个时间段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样, 对两个时间段用药费用进行分析后发现, 2010年至2011年阶段上述患者平均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费用、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 (544.39±257.96) 元和 (3457.47±1048.79) 元;而2011年至2012年阶段, 上述患者平均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费用、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 (241.31±156.45) 元和 (2843.24±978.32) 元;两个时间段上述指标对比发现2011年-2012年各项平均费用较2010年至2011年有明显降低, 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见表1。
2.2两时间段手术治疗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对比:2010年至2011年、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主要构成部分为住院患者, 尤其是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主要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有以下几种:硝基咪唑类、头孢唑林、头孢噻肟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等。两时间段手术治疗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对比见表2。
表2分析可知, 2011年至2012年阶段, 我院对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率较2010年至2011年有明显降低, 两时间段该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χ2=11.7724, P<0.05) ;同时, 2011年至2012年阶段, 我院不合理使用头孢唑林和头孢噻肟钠的概率较2010年-2011年有明显下降, 两时间阶段上述两种药物使用情况均对比有明显差异 (χ2=6.5806, P<0.05;χ2=8.9718, P<0.05) ;另外在其他几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上, 两时间阶段并无明显改善。
3讨论
在2011年至2012年阶段在我院实施常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措施后, 发现在我院接受治疗住院患者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率虽然较往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但仍旧与我国卫生部规定的抗菌药物使用量化指标不相符合, 高出9个百分点[2], 而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要求, 差距更大;通过对我院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现象进行分析发现, 导致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我院医师常常依靠经验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有着很大的关系, 尤其是外科及眼科手术在预防感染方面使用的抗菌药物所占比例非常高[3]。
通过对两时间段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结果及患者费用开销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在实施应用管理措施后,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得到明显的遏止, 同时也明显降低患者治疗疾病时的开销, 两个时间段上述各种治疗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我院开展常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结果是值得肯定的, 而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率仍旧较高的问题, 我院在上述管理措施再次进行了改进, 如: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严格要求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 使用前应给予病原体鉴定、尽量避免对皮肤、黏膜局部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等[4];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 如将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性、限制性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保证对症使用的抗菌药物[5]。
综上所述, 通过对基层医院临床上常使用的抗菌药物给予相对应的应用管理, 明显能降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概率, 这对于规范用药、合理用药, 保证患者的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正通.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10 (8) :487-488.
[2]金红玉.基层医院抗菌药物滥用现状分析[J].中国药业, 2010, 19 (22) :656-657.
[3]张锦辉, 刘志坚, 董玉明, 等.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 2010, 21 (14) :267-268.
[4]赵云和, 吕金女.基层医院多重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9 (5) :157-158.
【关键词】药剂科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94-01
抗菌药物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1];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2]。抗菌药物的使用,使许多细菌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随着抗菌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应用现象,从而使耐药菌不断增加, 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3]、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日趋严重。抗菌药物都有毒性反应, 能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轻重不等的损伤。不正确应用抗菌药, 可使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还有一种不良后果是产生“二重感染”[4],继而使新的感染、耐药菌感染、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常见。因此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促进其安全、合理使用成为医务人员工作的难点和重点[5]。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抗菌药物对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敏感,在感染部位有足够浓度以及对机体的干扰尽可能少。要做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应首先了解病人情况、抗菌药物特性以及感染的特点。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表现为:(1)无指征滥用抗生素,非感染性患者病毒性感染使用抗菌药物;(2)选择不当,根据病情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3)用药不当,用药量偏高或偏低,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方法和时间不当;(4)不合理配伍;(5)溶媒选择不当;(6)因理化性质改变引起的配伍不当;(7)个体给药化问题。
医疗机构要做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需要临床科室、药剂科、检验科、感染科等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再加上医务科严格监督管理。下面我从药剂科管理方面阐述几点建议。
1 抗菌药物的采购管理
药剂科负责全院药品的采购工作,抗菌药物首当其冲,制定严格的采购程序是实现合理应用的第一步。抗菌药物要按要求严格控制购用的品规数量,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根据药品安全性、疗效、性价比以及医疗机构自身情况等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目录并定期评估,有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 细致临床药师工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日前,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鼓励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作用,要求医院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任务、规模配备适当数量临床药师,三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配备感染专业专职临床药师。并且,临床药师应当具有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或者药学专业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应当全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
2.1 临床药师查房:临床药师定期(每周2次)参加日常性医疗查房和会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与临床医师共同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实施与监护;参加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临床药师利用自己扎实的药学知识和丰富的药学信息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在用药实践中及时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不合用藥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2 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是临床药师最密切关注的问题。临床药师在每日的查房过程中,不仅可观察到患者用药后的疗效,也能了解到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发生率, 以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临床药师及时对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上报,通过药讯让各临床科室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所认识,引起注意。对抗菌药物更要严密观察,防止不合理应用。
2.3 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及使用监控:处方点评是药师对医师处方开具的规范性及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和督查。严格把《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做依据,每月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意识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一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和不合理使用前10名,在全院公示、通报。
2.4 开展药物咨询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临床药师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药物信息咨询和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宣传;收集整理药学信息相关资料,向医护人员、药学技术人员尤其是患者提供有关药品信息;提供合理用药相关书面资料,如《临床常用注射剂可配伍输液与配伍禁忌参考表》、《临床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和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皮试及使用注意事项》等;举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讲座;编撰药讯,报道医院药事讯息、有关药事法规及宣传合理用药方面知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3 药师资质管理
对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调剂资格,方可进行药房调剂工作。
4 结论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一方面可治疗疾病、预防伤口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另一方面可缩短用药时间,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并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而目前,临床上抗菌药物应用过多和滥用现象相当普遍,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和许多不良后果,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势在必行。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需要医务科、药剂科、检验科、感染科等密切合作加强监督。药剂科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药剂科的管理,细致深入药剂科的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 石海鸥,王力红,张京利等.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干预前后对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28-430
[2] 杨宝峰.药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7
[3] 肖永红,王进,朱燕等.Mohnarin2008 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377-2383
[4] 杨淑茵.抗生素临床应用中的误区[J].中国医疗前沿,2007,2 (14):91-92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特殊使用”部分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规定如下:
一、“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
1、医院实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会诊制度。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3、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4、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5、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程序及方法。
1、一般情况下,使用科室提出申请,由医务科负责召集医院药物治疗委员会专家2人(包括临床药师1人),会诊批准同意后,填写“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开具处方使用,药剂科保留申请表备查。
2、紧急情况下,未经医院药物治疗委员会专家会诊同意或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例记录,并于48小时内办理会诊批准手续。
3、临床科室应提前做好准备,安全、及时的使用“特殊使用”药品。
4、未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按照医院违规违纪的相关管理规定处理。
科别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2、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A.疝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手术 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3、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A.青霉素
B.头孢拉啶
C.头孢哌酮
D.万古霉素
4、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A.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D.以上都是
5、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的结果而定。
A、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B、患者的临床反应 C、医生的经验 D、血常规的测定
6、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A、1-2 B、0.5--1 C、2--3 D、1-3
7、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小时。
A、48 B、36 C、28 D、72
8、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天用量
A、2 B、1 C、5 D、3
9、头孢哌酮可导致(),合用维生素K可预防出血
A、过敏性休克B、心肺功能障碍C、面色潮红D、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
10、对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病原治疗首选()
A、青霉素 B、头孢类 C、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D、以上皆不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起施行
A、2012年7月1日
B、2012年8月1日
C、2012年6月1日
D、2012年9月1日
1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
A、特殊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非限制使用级
D、抗菌药物调剂
13、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
A、特殊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非限制使用级
D、抗菌药物调剂
14、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A、12
B、24
C、36
D、48
15、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处方权,不正确的是()
A、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B、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 C、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D、以上皆不对
16、围手术期给药时,当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
A、克林霉素 B、氨曲南 C、环丙沙星 D、阿奇霉素
17、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
A、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B、头孢唑啉或头孢硫脒
C、头孢硫脒
D、头孢呋辛
18、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抗菌药物
A、非限制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特殊使用级
D、以上都对
19、下列哪个药物不宜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A、头孢唑啉
B、头孢呋辛
C、阿奇霉素
D、头孢曲松
20、卫生部“38号文”规定:应严格控制()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A、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大环内酯类
二.判断题(20分)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要求,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
2.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需要追加的情况见于手术时间长(>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大(>1500mL)。()
3.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要求Ⅱ类切口的停药时间为3至7天。()
4.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5.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三.抗菌药物分类题:将右侧药物与左侧对应的所属类别画线连接。(20分)
第一代头孢菌素
阿奇霉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
甲硝唑 第三代头孢菌素
万古霉素 糖肽类
头孢唑啉 喹诺酮类
头孢哌酮 大环内酯类
阿米卡星 氨基糖苷类
头孢呋辛 磺胺类
复方新诺明 碳青酶烯类
加替沙星 硝基咪唑类
亚胺培南
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DDDDA
BABDA
BABBD
AAACC
二、判断题
1-5
√ √ × √ √
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
糖肽类:
万古霉素
喹诺酮类:
加替沙星
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 氨基糖苷类:
碳青酶烯类:
阿米卡星
亚胺培南
磺胺类:
复方新诺明
整治活动自查报告
根据市局文件要求,我中心立即认真落实,进行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为加强我中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应用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我中心成立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理方面进行规范。
1、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对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做了调查;
2、开展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全员培训;
3、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采取分级制度。
二、现将我院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列出如下:
1、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联合用药率过高。我中心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与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无指征用药。临床工作中,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过宽,抗菌药物被滥用。如在门诊,即使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也较广泛地应用抗菌药物;有的临床医师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现象,便开始应用抗生素,而不做相应病原学检查。
3、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
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不合理。
综上所述,不应凭经验选用抗生素,应当把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作为重要依据确定或改换药物。且要以口服给药为主。为避免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就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配伍、个体差异联合用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三、整改措施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熟悉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等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2、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民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切实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
3、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切实加强合理用药的考核工作。
四、处罚情况
定期对全中心临床医师的处方及病历进行抽查、点评,并将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1、对抗菌药物超常使用采取预警制度。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
2、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
总之,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平均使用率
近些年来, 抗菌药物的广泛滥用成为了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各国的卫生管理部门都把抑制抗菌药物[1]的滥用作为急需解决的大问题。目前我国卫计委已经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文件, 如:《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整治活动通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手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2]等。医院内对抗菌药物的滥用程度越来越深, 这一现象已被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员所高度关注与重视, 在2011年年初, 我国卫生部门开启了为期3年的针对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的专项整治活动。现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结果, 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3、2014年度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总量数据, 用Excel2007版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如:分类、计算、统计名称等, 计算各产品的消耗总剂量。参考卫计委颁发的抗菌药物监测网药品字典[3]限定日计量, 某药品的消耗总量与相应的限定日计量的比值即为用药频度 (DDDs) , 用药频度可以用来反映药物的使用频率。DDDs的数值与该药物的使用频率是成正比的, 数值越高, 说明患者使用该药的选择倾向性越大, 反之, 说明患者使用该药的倾向性越少。
1.2通过查看本院的信息系统, 采集本院患者在2013~2014年度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 以及抗菌药物前十位使用量的排名数据, 进行分类并统计排序。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院DDDs排序前10名抗菌药物
2013年占据第一位的是斯帕沙星片, 斯帕沙星片的选择倾向性很大, 它是一种限制级使用的药物, 对2013年斯帕沙星片处方进行研究, 发现主要的用药是在急诊外科、妇科、肝肠科、泌尿外科等疾病中。司帕沙星的适应证为:泌尿生殖系统的轻中度感染、肠道轻中度感染、皮肤软组织轻中度感染等, 所以斯帕沙星片用于以上疾病是合理的, 但是斯帕沙星片大量的用于人流术后预防感染是不合理的, 用量过大可能会导致肌腱炎等其他病的发生, 所以本院药师对临床医生用药进行了干涉。具体的2013~2014年的DDDs排名见表1。
2.2 抗菌药物使用比较
通过比较2013年与2014年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以及使用强度, 发现2014年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低于2013年, 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给药途径
由数据可得,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注射剂品种数、消耗总金额、DDDs均大幅度下降, 口服药品种数、注射药品的种数、金额所占比例也有所降低 (P<0.05) , 说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了很好地压制作用, 活动效果明显。见表3。
注:与2013年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相比, P<0.05
注:与2013年数据比较, P<0.05
3 讨论
现如今药事管理的渠道日渐规范, 利用电脑软件对医疗信息进行管理存储变得简单而又重要, 网络信息已经成为现代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作工具了, 从事药品管理的工作人员需加强Excel的智能应用, 及时清查过期药物和医疗用品, 防止患者误用, 药品的质量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从文中看出, 对于有些不合理用药, 医院应给与干涉措施: (1) 使用标准的治疗指南手册, 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药品供应目录以及药事管理都是用药管理的核心要素。 (2) 从宏观的管理角度去约束、改善医生的处方治疗行为, 管理好对药物的使用问题可以让广大病患接受合理的药物治疗, 具有深远积极的意义。 (3) 治疗指南手册交由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以及药事管理人员制定与安排, 把常用的治疗药物编入本院的药品供应目录上, 以便查阅和分析。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员的身上, 加强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重要性与安全性。本院可以采取定期讲座的形式进行有关知识的讲解, 或者在周会、院内报纸的内容上加大宣传, 才能更好地促进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活动进行。
从2014年的抗菌药物DDDs的排名看来, 经过药物管理干预后, 罗红霉素DDDs值已退居第三名, 第一名和第二名分别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4]、克拉霉素分散片;第四名至第七名分别是盐酸多西环素片, 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和奥硝唑分散片、司帕沙星;第八名至第十名分别是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伊曲康唑胶囊、头孢丙烯胶囊。β-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毒性低, 对人体的重要器官并没有很大的伤害, 并且抗菌效果明显, 所以老人和儿童更为适宜使用, 因此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排位在第一名是科学合理的。
从本院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量的排名情况来看, 二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的抗菌药物使用量较大, 以奥硝唑、司帕沙星、硝基咪唑为首的喹诺酮类使用量也较多, 特殊级的抗菌药物使用量较少, 非限制性抗菌药物使用较多, 从数据分析中显示, 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活动下, 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范秀英, 刘洪峰.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效果分析.安徽医药, 2014, (11) :2198-2199, 2200.
[2]王天元.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促进合理用药.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8) :128-129.
[3]刘龙梅, 孙玉龙, 李蕾, 等.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分析.中国药业, 2013, 22 (20) :86-87.
【摘 要】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于规范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收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前后5年的资料,分为整治前(2009年到2011年第二季度)和整治后(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比较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季度销售金额从413万下降至328万,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的比率由26%降至1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88%降至6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92.4DDDs/(100人·d)降至60.3DDDs/(100人·d);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从60%降至28%。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后,极大促进抗菌药物临床的合理用药。
【关键词】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6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pecial rectification on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Method The data of relatedindex of antibiotic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fiveyears (from 2009 to 2013) were collected,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 before and after the special rectific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was ful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he rectification,antibiotics sales was decreased from 4.13 million to 3.28 million, with the sales ratio of drug revenues from 26% to 15%.Antibiotic utiliza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drops to 66%.The use intensity was decreased from 92.4 DDDs /(100 person . d)to 60.3 DDDs/(100 person.d).Besides, the antibiotics prescriptions of patients in outpatient come down significantly from 60% to 28%. Conclusion Special rectification of antibiotics has obvious effect on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and it improves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hospital.
Keywords:Antibiotics; Special rectification of antibiotics; Rational use of drugs
根据2011年4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陕西省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陕卫医发[2011]141号)文件的精神,规范和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1-2],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重心[3-5]。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6],减缓细菌耐药的发生率[7],已成为保证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院从2011年7月起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为评价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效果,对我院2009~2013年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医院HIS信息系统, 选取 2009~2013年每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数据,包括:药品销售金额、抗菌药物金额、门诊处方、出院病例等资料,抽取的处方及病例范围涉及普外、骨科、妇科、心内、泌尿、消化、神外等科室资料。排除新生儿及70岁以上老年复杂性疾病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 2011年7月,我院(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响应卫生部的56号文件,分析医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全院《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实施方案》,并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有效干预。
1.2.2 具体干预措施 质量控制小组首先明确专项活动的各科室责任人(各科室的主任),签署各科的整治目标责任书,并对全体医护人员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启动大会。逐级逐层次渗透院里整治抗菌药物的决心。
主要实施内容:①完善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②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③加强细菌耐药监测;④实施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专项点评;⑤监管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⑥规范I、II、III切口的抗菌药物预防用药;⑦严格限制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⑧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费用比例。通过上述方案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检查、处方点评等活动,并针对每季度存在的不合理情况进行反馈给各临床科室,制定持续整改方案,保证专项整治活动的可持续性。
1.2.3 资料处理 将收集的资料分为两组,以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数据为对照,以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的数据为干预组,比较实施专项整治后,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情况。回顾性比较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研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抗菌药物销售金额与药占比情况。其中,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表示[4],计算公式如下: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两组独立样本的Mann Whitney U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统计结果
2.1 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变化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变化如图1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季度最大销售额突破470万元,整体在413万上下波动(413±38.1);整治后(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持续下降,季度最小销售额为277万,整体在328万上下波动(328±38.2)。两组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67;P<0.01)。
2.2 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药品销售总金额中的比重变化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药品销售总金额中的比重变化如图2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百分比,整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第三季度的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约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的1/3,整治前的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约为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26%;整治后(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百分比,呈较快的下降趋势,2013第二季度的销售金额比已降至10%,整治后的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约为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15%。两组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68;P<0.01)。
2.3 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图3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稳定,各季度使用率都在90%左右;整治后各季度抗菌药物使用率整体呈现持续较快下降,到2013年第四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50%,呈现较大的改观。整治前后两组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81;P<0.01)。
2.4 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强度变化情况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强度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稳定,各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都在93DDDs/(100人·d)上下波动;整治后各季度抗菌药物强度整体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到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40DDDs/(100人·d)以下,呈现较大的改观。整治前后两组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23;P<0.01)。
2.5 2009~2013年各季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重变化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重变化如图5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呈现较大波动,2009年第四季度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0%,其他各季度物使用率都在50%以上;整治后各季度抗菌药物强度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到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20%,整治效果明显。整治前后两组间各季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18;P<0.01)。
3 讨论
卫生部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之前,我国抗菌药滥用情况是非常严峻的,远远高于WHO 规定的30%的抗菌药物使用率[8]。而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甚至高达90% 以上,这远远高于国际用药水平,这一情况不仅仅反映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更暴露出我院对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的危害性没有充分的认识,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医生的合理用药的意识十分淡薄,对患者抗菌药物的治疗模式存在极大地问题,不断发生的细菌耐药情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依据国家和陕西省关于抗菌药物合理方面的政策,在2011年7月份开始制定并实施了具体的“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实施方案”,通过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定期督查全院各科室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鼓励药剂科调剂人员及时上报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每季度开院内大会通报各临床科室(具体到医生个人)的抗菌药物处方和医嘱不合格率,并反馈给各科室,要求认真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写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时间明确的整改目标,落实到个人。经过两年半的持续的PDCA模式整顿[9],我院目前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监管有了很大的改观。其中,我院的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一直维持在20%以下;2013年第四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维持在50%以下;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40 DDDs/(100人·d)以下,这些指标已达到卫生部的要求[2]。此外,通过控制抗菌药物的销售量,也有效地降低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但是,我院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目前,多种病原菌感染的复杂病例,采取抗菌药物联合用时,临床医师多根据经验进行用药方案的制定,建议在病人用药时注意监护血药浓度,及时考虑方案的调整,加强针对性用药,提高治疗水平,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减轻滥用抗生素对病人造成的痛苦。
综上,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和干预是临床用药的重要内容[11-12],提高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性,需要多环节监管和多方的参与,其中临床药师对于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的合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用药,随时根据最新的用药信息,合理调整我院对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模式,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最大保障患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2011.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08-19.
[3]梁新亮.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0.
[4]徐芸.某三甲医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5]左煌,李红霞,黄颖莉,等.某三级甲等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1):6649-6651.
[6]马珍,周月琴,马渝,等.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房,2015,26(20):2780-2783.
[7]周新,王晓燕,杨炯,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656-1658.
[8]张文悦,翟所迪,张慧英,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国际指标的调查干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157-160.
[9]李世根,李立军,庞志坚.PDCA循环法规范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224-226.
[10]李艳,梁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药品不良反应对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8):1094-1096.
[11]张婷.某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管理和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42):3943-3945.
[12]杨骅,韩志云,杨亮蕊,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影响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3):81-82.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昌宁县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制定我院抗菌药物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工作作为“医疗质量万里行”、“中医医院质量活动管理年”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整治,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
二、整治工作主题
主题: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三、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对我院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在医院未来发展规划中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和临床微生物室,人员引进计划中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制定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并能严格执行。
(五)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认真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相关规定。
(六)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九)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医务科根据每月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是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医改目标的重要措施。我院切实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角度出发,提高对此次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务求实效。
(三)认真总结,查找不足,持续改进。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我院在推进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的同时,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逐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2.2药物剂量不足或过大;感染尚未控制而过早停药或感染已控制而不及时停药。病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后继续使用该药。
2.3发生二重感染时未及时停药或改用其他抗菌药物;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或毒性反应时继续用药。
2.4给药途径或间隔时间错误。
2.5错误的联合使用;无指证或指证不强的预防用药。用于无并发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
2.6过分依赖抗菌药物而忽略了必要的外科处理和综合治疗。仍有部分普外科医生并没有注意到抗菌药物不能替代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将其视为预防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而盲目使用[3]。
3 如何在基层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1及时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按确定的病原菌及其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正确的病原学诊断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
3.2熟悉所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抗菌谱、药物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不能行病原菌分离及药敏试验时,进行经验性治疗,此时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其临床适应症、药物动力学、不良反应、药源、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药敏结果获知后是否调整用药仍以经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主要依据。
3.3按照病人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综合用药:对小儿、老人、孕妇、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者,根据其特殊的要求使用抗菌药物。
3.4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疗程和剂量:应按抗菌药物的半衰期不同,选择每日1-4次的给药方案,其疗程应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4日左右停药,疗程不能太长,也不应太短。临床效果不佳,应分析原因,确因抗菌药物原因,应在使用3-4天及时换药,不主张频繁换药,也不能在无效时坚持使用而不及时更换。抗菌药物的剂量应使用推荐剂量,过大过小均不恰当。
3.5重视综合治疗,避免一味强调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充分认识到人体免疫功能和全身状态对感染恢复的重要性,过分依赖抗菌药物而忽视人体的内在因素常是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必须强调使用各种治疗措施改善全身状况,如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加强营养支持,处理原发病和局部病灶等。
3.6下列情况尽量避免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联合使用应合理而且有明确指证;除主要供局部使用的抗菌药物外,一般尽量减少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在局部使用;单纯的病毒感染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3.7加强宣教与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用药:不仅要向医务人员宣教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同时也向广大群众宣传抗菌药物的使用常识,使他们认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性。医院的药品和感染委员会应加强院内感染和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的监测,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医院抗菌药物的品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制定相关制度,限制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3.8加强药政管理:规定抗菌药物必须凭处方供应,控制新抗菌药物的审批标准,加强抗菌药物的质量监督,经过严格的论证,划分抗菌药物级别后才能应用于临床。细菌耐药性一旦产生后,并非一定稳定,有的抗菌药物在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敏感性可能逐渐恢复,因此,根据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有计划地抗菌药物分期、分批交替使用,可能对于防止或减少细菌耐药性有一定作用。
目前国家有关政策和制度依旧左右着医药市场,这已成为共识。本文就卫生部最近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文件中所列的部分药品及种类在样本医院使用和上海制药企业销售的情况做一些分析。目的是提醒相关人员要未雨绸缪,及时调整品种结构和营销策略。
1 文件出台的背景资料
1.1 抗生素使用(滥用)情况分析
中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生素的滥用,该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目前,中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
1.2 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和措施
2003年10月2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从2004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未列入OTC药品目录的各种抗生素药物(2006年全年,全国采取限用抗生素措施的医院达到8 650家,约占医院总数的46%)。
上海市从2007年3月1日起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细则》。 卫生部2008年4月15日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2 对加强临床应用管理的部分品种分析
2.1 样本医院购入抗感染药物及结构分析
这次卫生部加强临床管理的抗菌药物主要集中在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多肽类以及抗真菌类等抗感染药物主要亚类。本文利用中国药学会样本医院统计数据做一些分析,所得结果仅供参考。
样本医院抗感染药物购入金额占医院药品购入药品总金额25%左右的份额,较10年前的40%左右的份额显示很大的降幅,而且目前还处于平稳下降态势。由于国民总体用药水平在提高,此大类购入金额同比还是有较大的攀升,尤其在2007年,走出2006年因降价而跌入低谷后的触底反弹(表1),出现较大的增幅。
抗感染药物亚类的购入金额增幅变化基本同抗感染药物大类,略做比较可发现多肽类药物与抗真菌药物稍显平稳(表2)。
2.2 有关品种统计和分析
国家有关政策和制度的出台往往会左右医药市场,尤其是医院终端,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这次卫生部的文件,也肯定会对加强管理品种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挑选部分品种,作一些粗略分析。
从表3所列的8个品种延伸分析可以看出: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已经过了高峰期,加替沙星由于其副作用而出现使用限制的缘故已经出现下滑态势,莫西沙星虽然蒸蒸日上,但是由于是独家供应,对该企业销售肯定会受到冲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中,美罗培南的成长势头好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而朵利(多尼)培南与比阿培南在样本医院尚没有使用记录;多肽类药物中,万古霉素出现平稳上升的态势,去甲万古霉素因生产集中度很高,涉及面不会很广;头孢吡肟与伊曲康唑等出现振翅冲天的趋势,但由于文件的出台,深信发展态势越好的品种受冲击的力度肯定会越大,所以在此提请生产厂商予以重视。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的是近几年成长迅速的其他一些抗感染药品,比如:哌拉西林/舒巴坦钠从2005年到2007年,在医院使用领先品种的位序从259→190→70;头孢米诺(83→25→14);头孢孟多(263→108→33);头孢替安(126→17→11);头孢克肟(164→104→79);头孢地嗪(111→61→43);氨曲南(439→153→66)。这些品种都有可能成为被加强临床应用管理品种的替代品,尤其是头孢孟多和头孢地嗪尚没有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就出现这么好的成长态势。当然在成长迅速的品种中也有被纳入加强管理的,比如:莫西沙星(148→57→32),替考拉宁(308→185→156)。这些品种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受到遏制。
2.3 生产商统计分析(2007年度)
2.3.1 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样本医院购入左氧氟沙星金额占喹诺酮类药物35.75%的份额。供应商有106家,领先前5家企业的这类产品已占该药91.72%的份额。这些企业分别是:日本第一制药(北京)有限公司(占32.56%,包括进口品),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25.19%),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18.85%),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3.64%),重庆莱美药业有限公司(1.48%)。上海虽有3家企业供应该药,但是所占的份额实在太小,其中,上海长征富民药业有限公司占0.02%,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占0.3%,上海天赐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占0.38%。
样本医院购入加替沙星金额占喹诺酮类药物13%的份额。供应商有68家,领先前5家企业约占该药42.75%的份额。这些厂商是: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10.07%),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9.76%),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27%),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7.49%),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7.15%)。上海有4家企业向样本医院供应加替沙星,除了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位序第一外,其他3家位序靠后。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0.14%,位序47),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0.08%,位序54),上海信谊嘉华制药厂(0.01%,位序63)。
样本医院购入莫西沙星金额占喹诺酮类药物17.06%的份额,供应样本医院的莫西沙星全部是拜耳公司的,其中德国拜耳公司占66.69%,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占33.31%。
2.3.2 多肽类抗感染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样本医院购入万古霉素金额占该小类48.72%的份额。供应商有11家,若把礼来公司的进口药品与合资药合并一起算,只有9家。其中礼来公司占该药82.79%的份额,其他的厂商有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10.08%),韩国希杰制药有限公司(6.71%), A.L.-PHARMA(DE)(0.21%), 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 (0.15%),华北制药北元有限公司(0.02%),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0.02%),河北长天药业有限公司(0.01%),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 (0.01%)。
样本医院购入去甲万古霉素金额占该小类17.16%的份额,供应商有5家。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几乎垄断了该药的份额(达99.17%),其他4家都不到1%。其中,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占0.69%,河北张家口市制药总厂占0.08%,广东雅来(佛山)制药有限公司占0.03%,韩国希杰制药有限公司占0.03%。
样本医院购入替考拉宁金额占该小类31.50%的份额。供应商只有3家,说明此药也有很大的垄断性,其中进口药品占3/4的比例。意大利米兰药厂占75.18%, 浙江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占14.19%,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占10.63%。
上海第一生化药业供应样本医院万古霉素的比例仅占0.01%,其他2个品种上海地区制药企业在样本医院销售为空白。
2.3.3 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伊曲康唑)
样本医院购入伏立康唑金额占该小类18.93%的份额,供应商共有12家。若把辉瑞公司进口与合资的品种合并计算,只有9家。其中,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占该药的72.77%份额,其他厂商为:珠海亿邦制药有限公司(12.21%),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5.76%),四川中外合资德阳华康药业有限公司(4.09%),德国马赫大药厂(1.74%),广东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52%),北京博康健基因科技有限公司(0.67%),山西晋城海斯药业有限公司(0.64%),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0.62%)。
样本医院购入伊曲康唑金额占该小类24.65%的份额,生产商共6家,若把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进口与合资的品种合并计算则只有5家。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占该药60.82%份额,而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数量实在太少,可以忽略不计。其他3家是:美国雅培制药公司(26.15%), 四川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8.48%),天津力生制药厂(4.55%)。
以上2个品种上海地区制药企业在样本医院销售均为空白。
2.3.4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亚胺培南进入临床后,现已发展到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法罗培南、厄他培南、多尼培南、比阿培南7个品种。 目前在我国有5个碳青霉烯类品种在样本医院使用,其中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已进入2004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法罗培南和厄他培南是2005年后批准新上市的品种,已进入样本医院临床使用,但是没有进入这次监控名单。而卫生部宣布加强管理的多尼(朵利)培南与比阿培南在样本医院尚没有使用记录(比阿培南为江苏先声药业的独家申报生产品种)。
样本医院购入美罗培南的金额占该小类的40.02%份额。供应厂商有6家,其中: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44.74%),深圳海滨制药有限公司(42.34%),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2.77%),河北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0.01%),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0.01%),河北石家庄中诺制药新华制药分厂(0.13%)。
样本医院购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金额占该类31.16%的份额。供应商有5家,其中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占大部分(97.5%,含进口品),印度兰伯西制药有限公司占1.88%,韩国中外制药株式会社占0.44%,深圳海滨制药有限公司占0.18%,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供应量几乎为零。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全部由日本三共株式会社供应,没有国产品。该药占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份额为2.62%。
以上3个品种上海地区制药企业在样本医院销售也均为空白。
2.3.5 头孢菌素类(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样本医院购入头孢吡肟金额约占头孢菌素类5.82%份额。共有18家供应商,前5家占该药75.42%的份额,没有进口药品。其中,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占22.13%,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占20.06%,北京悦康药业有限公司占13.36%,广东广州天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占11.26%,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占8.61%。
医院购入头孢匹罗金额约占头孢菌素类0.43%份额。共有21家供应商,前5家占该药74.26%份额,没有进口药品。其中,苏州万庆药业有限公司占31.91%,山西省医药集团太原有限责任公司占11.95%,河南昊宁制药有限公司占11.09%,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占10.77%,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占8.53%。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排序最后,占0.03%。
头孢噻利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垄断,该药占头孢菌素类药品0.05%比例。
3 分析与思考
1)这次被加强管理的品种中除喹诺酮类药外,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并不严重,有些药品也刚刚上市,这也给《通知》的实施提供了最好的时机。
2)有些品种垄断性很强,比如头孢噻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比阿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以及伏立康唑、替考拉宁等品种,但是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这些品种都不是生产企业当家或主打品种,所以对这些企业乃至整个医药企业影响面不会很大。
3)被纳入加强临床管理的头孢菌素类品种都是国产品,所以对于以前一些被列入降价目录后的药品出现替代产品的前车之鉴必须引以为戒,何况头孢菌素类中的确有不少可以替代的品种存在。本文提及的一些发展迅速的其他抗感染药物,也有可能成为替代品种。
4)在这次加强临床应用管理品种目录中,属于上海产地的不多,但是波及上海样本医院使用面却很广。所以提请上海有关生产商注意:在确定同类品种的市场销售策略的同时更要考虑到药品创新的问题。也提请波及到的生产企业注意:要尽快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而对于医院来说,药品的毛利是它们感兴趣的,但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更是需要贯彻执行的。
5)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督,这就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细菌耐药监测管理工作,加大执法力度。
6)在药品招、投标时,必须关注同类品种的竞争情况。同时要给加强临床管理的品种一个生存空间,因为这些品种并非是不好的药品。警惕市场无序竞争的出现,方能保证《通知》的执行。
【中心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新宁县中医医院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06-13
长沙中心医院简介06-01
医院信息中心职能01-19
乡镇中心医院工作总结06-09
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竞聘演说07-16
平舆县中心医院2010年度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总结09-16
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岗位竞职演讲稿10-30
医院三基医院管理10-17
场站管理中心07-22
呼叫中心管理办法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