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程职业素养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培养企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而“职业精神”也是中职学校思政课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能力是中职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随着5G时代的到来,利用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成为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之一。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职语文课程职业素养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语文课程职业素养论文 篇1:

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

摘要:职业素养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意识、行为、技能和职业道德。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职业技能的提高,因此中国职业中等教育教师应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将来。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专业素质;培养策略

引言

传统汉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热情不足等问题。部分原因是生僻字和晦涩古字的内容比较多,还有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明白语言学习与他们自己的生活规划有何关系。因此,应以学生发展状况为导向,解决中学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些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高考不及格或长期存在学习困难,其产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继续升学。 ;获得社会竞争力,解决后期就业问题。汉语教学的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一致,教师帮助不同目标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有学习动力的学生会自觉地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有助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资源,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扩展自己的认知结构,甚至改变自己的努力。过去对这个话题的误解。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从学生心理成长的角度分析更适合学生性格特点的教育方法,让教师和教师共同成长,从中文教育中受益。

一、职业素养的基本概述

职业素养是指人所具备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科学文化、职业技能、心理素质等。 这些是当前用人过程中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地方,也是用人单位用人的重点。

汉语是中等职业院校的必修课。 教师要让学生精通语言,掌握欣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适应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特长。在工作场所更好地立足。

二、培养职业素养的问题

(一)忽视职业素养

所谓忽视职业素养,并不是说教师没有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识,毕竟,教学改革的大方向以及教材的变化,是明显摆在面前的。当下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依赖于教材本身,认为既然教材已经提供了这么明显指向职业素养的课文和单元设计,那么,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自然就能受到有效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师就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再进行强调和引导。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是把重点放在了文学性方面。比如,学习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论文的观点很明确:“(选择职业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教师认为无须再让学生去探讨这个问题,因而把研读的重心放在体会作者行文语言准确、严密、结构严谨等方面。这使得学生在意识上就出现了重文轻“武”的倾向。

(二)将理念与能力混为一谈

职业素养包含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精神思想方面的职业理念,另一个是职业的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受过去语文教学思路的影响,会有意无意地偏向于职业素养的理念方面引导。因为语文是个人文学科,思想性强是其特征。因而引导学生职业素养基本上在围绕着精神思想转。如,“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恪守职业道德”等等。而通常来说,教师会忽略掉职业能力这个方面的教学。有的教师是不清楚还有职业能力教育这个方向,有的教师认为职业能力教育应该是专业课老师的任务。而其实,身为语文教师,出现了当局者迷的问题,忘了語文本身的基本属性就是其工具性。语文是个交流信息的工具。那么,在学生的从业中,怎么可能不需要这种基础能力呢?比如,实用性文体的写作训练、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都应该视为职业能力教育的任务。

(三)将核心素养与职业素养分离开

这个问题,其实与上面含混理念和能力非常相似。课改之后,语文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体系(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而职中语文又加入了一个“职业素养”(岗位适应、社会交往、协调沟通、自我管理、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创造与判断、执行能力、信息处理等)。教师认为这是两个互不相关的目标系统。在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就不会去考虑职业素养培养,培养职业素养时也不考虑语文核心素养。而其实语文是个基础学科,它的核心素养基本也就是职业素养(及其他素养)的基础。其实,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将语文核心素养延伸、迁移到职业素养上,而不是将其割裂。

三、培养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整合教材资源, 精选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汉语教学要兼顾汉语学科的人文性,保证教学内容的可行性,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以教材为基础,以文章为核心,沉浸在专业素质的内容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文中的经典案例教育学生,让学生专业发展、积极、诚实和保密的态度。笔者认为,教学内容越有趣,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鼓励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掌握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师要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应根据学生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林黛玉入贾府”时,对于服装系的学生来说,课文中主角的着装可能是教学的重点;对于建筑系的学生来说,课文可以重点介绍贾府的建筑结构和布局,课文已经挑出来作为学习的重点。教师不仅要选择与学生领域相关的内容,还要保证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

二是教师应适当扩展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了打破教材的桎梏,根据学生的指导方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比如服装方向是笔者学校的重点方向,服装产业是宁波的主导产业。中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知名服装企业的企业文化内容,如雅戈尔服饰装点生活、服务社会的理念;杉杉服饰所蕴含的绿色意识和品牌文化,加深对企业文化和品牌理念的理解。再比如,修车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的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使命感。课堂汉语教学内容能有效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适应能力,缩短进入未来的时间,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

(二)增设社会实践类课题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语言的最大价值在于交流和互动,对于封闭的师资环境中的中职学生来说,交流的对象不仅要在校园的内部环境中找到,还要延伸到社会生活中。据相关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习阶段的学生中,有超过1/3的学生毕业后会直接进入社会工作。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公司和机构中通过电子邮件撰写沟通文件、复制公司内部会议视频、编辑小组会议纪要以及告知Documents with Nature工作场所,例如编写类似文档的格式培训。学生还可以在课外找到应用汉语知识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分享和讨论其中的文学点。此外,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也会对不同阶段的语言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职业高中学生中也有未来直接或间接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活动的。注重培养沟通和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对未来有强烈意愿直接参与子女教育的中职学生,在现阶段的语言学习中,更需要树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坚定信念。从身心平衡的自我和谐发展出发,最终促进青少年自身和他人的文化教育进步。

(三)阅读拓展延伸

其实,从上面所举的两个案例就可以看出,带领学生系统学习应用语言,教材中的资源根本就不能满足。而且,即便是职业精神、思想方面,教材中的课文也不够饱满。因而,通常来说,围绕某个职业素养教育的具体方向,教师需要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拓展延伸。

进一步挖掘教材中课文的职业素养元素,以丰富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比如,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显然就是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但如果教师始终有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识在,就很容易挖掘出职业素养教育的元素。如,从“我之所以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这一句话获得了“灵感”,既然“母亲”的言行可以感化、教育老舍,那么,自然也可以教育学生。于是,笔者从文章中找到了引导职业精神的切入点。如“母亲”为了扶养全家,而辛苦当洗衣工的段落,可用来引导学生直面劳动艰辛的思想“有客人来,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这一段,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

拓展的项目阅读或主题阅读。比如,在学习“把握成功的机遇”这个单元时,笔者除了让学生阅读单元中的课文,还让他们围绕“把握机遇”这个主题去找一些人物传记类的文章去读,如《小拿破仑》《红顶商人胡雪岩》《曾国藩血祭》《秦相李斯》等(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传记去读),都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如何利用机会、把握机会、创造机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1.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在具体的课堂上,教师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有计划地进行语言训练。例如,通过日常的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表达意见的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基本的交际能力。重点培养学生不同类型的应用写作风格,如会议纪要、计划和总结、公告、简报和海报等,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学生不仅掌握写作过程和一般风格技巧,还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要求。此外,学生还可以进行人文道德宣传,提高职业道德,通过小组协作,开展任务主导型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将职业素养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专业素质的魅力。

2. 循序渐进地上课

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也应遵循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念。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为学徒、学生和员工三个层次,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例如,在学生阶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和撰写报告来提高他们的汉语素养,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景泰蓝制作”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工艺制作过程,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让学生对制造业和制造业有更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继续。

3.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勇敢的问题,注意检查。中国职业高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以拓展学生的专业思维。笛卡尔有句名言:我的意思是,我做到了。在考试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可以更加积极地研究、测试和肯定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例如,在工商文明基因课上,教师可以先问“什么是健康文明的市场经济”,鼓励学生重新思考一些旧的“权威”概念,通过辩论总结五个“权威”概念。基因”,考虑“官方标准”和“商业标准”的时代特点,分析利弊,深化话题。

4、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例如,在《当生活欺骗了你》、《追梦人》、《猎物》等歌曲的具体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注重培养自尊和自信心,锻炼自己的能力。顶住压力和挫折,逐漸坚定自己的内心,坚信梦想是绽放“美丽的花朵”。

(五)要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水平是连接中等教育和学生社会就业的特殊阶段,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和职业素质,更要加强对汉语专业教学的相应职业技能的培养。 .结合初中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素质,同时也开启了他们未来就业所需要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的建设和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软实力” .为汉语教学“专业课”建设做好准备,并与课程专业教师及时沟通,让专业教师将汉语知识结合到实际工作中渗透专业素质,让学生了解专业素质是他们的出发点。专业岗位的重要素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能转变为综合能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 让学生掌握知识, 养成高尚的职业品质,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本文系成德眉资雅乐阿职业教育联盟,教育科研课题《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林少玲.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2.

[2]林静.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9):77.

[3]殷婷.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 胡晓丽.关于汉语言文学与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000(032):P.216-217.

[5]曲宁.对中职生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的教学反思[J].知识经济,2020,No.526(06):101-102.

作者:杨西川

中职语文课程职业素养论文 篇2:

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1)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培养企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而“职业精神”也是中职学校思政课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能力是中职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随着5G时代的到来,利用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成为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之一。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制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中国职业高中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操作环节,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特别是职业精神的目的。

关键词:专业精神;组合式教学;中专汉语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汉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方向与专业素质的融合程度不够接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太高,复读率比较高,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这一切都没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社会提供专业、合格的人才,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本文对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研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一、中职语文教学和职业素质培育之间的联系

职业素质是指相关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当中形成的职业观念以及职业手段,通过经验积累、文化学习等方式来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和素养,职业素质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但职业素质有一个根本特色,就是与相关工作人员本身的工作岗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阶段的职业素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职业能力的考核,同时还涉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观念、方法、理论等各方面因素。

语文教育在教育历程上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其他课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当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词汇以及表达手法和沟通方式,同时也会在语文教育当中学习文章当中的观念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这也就决定着语文教育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产生影响,为此通过语文教育展开职业素质培训是一种十分有效且不刻板枯燥的方法,让学生们既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二、语文教学忽视职业素养的原因分析

从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的汉语教学实践出发,我们发现教师往往更加注重汉语教学的主体,而往往忽视了汉语教学与专业素质的结合。这也是学生无法平衡两者关系的主要原因。语文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质的有力工具,因为两者无法实现内容的融合和互动,这也导致语文教学未能充分体现其对专业教学的帮助和专业性。促进识字提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做出如下分析: 一方面,在目前的中等职业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完成通常的大专,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正规培训。总结课堂经验,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可见,他们的汉语教学更注重自己的教学和汉语学科本身,忽视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理念对汉语课堂的渗透,导致学生无法主动。这不仅严重限制了中国学生的意见分歧,也阻碍了汉语教学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的汉语教材没有体现与职业教学的融合,导致学生的汉语素养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并未深入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中的具体运用

(一)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为培养专业素质奠定基础

学习中文意味着“多读、多听、多看”。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职业素质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中等职业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渗透到职业素质教育中,就必须让学生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有阅读的欲望。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所体现的专业精神和品质。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我们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创造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情境,让他们对汉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联系产生兴趣。这种好奇心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如何运用汉语知识解决职场中的实际问题,以什么样的态度应对职场危机,这是汉语知识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离不开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注重口语表达的课外书籍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富有表现力的课外书籍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课外书籍中找到漂亮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模仿句子匹配,学习句子匹配规则。这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参与课堂,从而突破基金会的专业性。

(二)组织实践课,确保学生专业素质的活力

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出发,职业教学和汉语教学本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助力社会发展和企业进步的宗旨。这既是“大中华教育”的教学目标,也是职业教育的初衷。在组织实践课时,为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汉语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适当弱化教师的职能,将部分权力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目标,提升个人技能。此外,我们还可以带学生到人才招聘市场,亲身体验竞争激烈的氛围,真正了解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后续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的有效衔接打下基础,并进一步提高您的专业性。

以“职业人生感——与前辈对话”的实践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他们在竞争与合作中的能力。 . .在团队工作中,组长分配任务,并详细计划角色分工和任务委派给其他成员。如录音机、音箱等。其次,在与老人对话的过程中,表达对职业的看法。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自身的发展,并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自信心,增强独立思考和团队思考的能力。

(三)从阅读出发引导新观念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内容,语文教学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此教师对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首先从阅读教学入手,教师要通过分析文章来思考如何通过阅读转变学生的观念和看法,讓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影响,每一篇文章也阐述了作者在写作过程当中的想法和情感,教师可以抓住阅读当中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们分析和研究,通过阅读教学实现思想培育。

阅读是积累语文素养和知识储备的一个必备步骤,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会学习较多的文学理论,同时也会受到文章主题思想的感染。为了更好地对学生们实现职业素质的教育,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阅读内容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各个方面对学生们进行引导,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些阅读任务,给出具体的书籍让学生们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实现培育,现阶段是网络化社会,在网络当中有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无疑让人们在获取信息方面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教师可以通过浏览网络来筛选书籍,给学生们挑出最符合学生需求和最能培养学生思想素养的书籍。

在筛选这些书籍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书籍的内容和思想必须得到保障,可以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供帮助,其次阅读书籍的内容也需要符合学生的阅读倾向,这样学生才有动力,将阅读素材用心地读完,最后教师还需要考虑相关阅读素材是否会对学生价值观树立和观念引导产生帮助,从这三方面入手筛选出最符合学生实情的书籍,实现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

(四)明确教科书职业教育内容

鉴于目前汉语中职学习教材存在知识点陈旧、重复的问题,建议职业中学使用现有的标准化汉语中职教材,并以专业精神为指导相关版本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教科书内容经得起考验的经典,其中往往有志同道合的优秀专业画作,还有典型的中外古今人物,如娴熟的厨师、机智勇敢的林相如、坚强乐观海伦凯勒、仁爱终身特蕾莎修女、冰川威廉姆斯等,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永远闪耀的人文光彩,是学生获得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素养提升非常重要.此外,通过这些不同的职业形象,可以发现影响学生职业素质的不同精神品质。

(五)深化大语文学习,将人文内涵引入学生专业素质

专业的内涵不仅体现在专业学习上,还体现在对不同学科的理解、相关的课外知识和技能上,更多体现在学生入职后的工作能力上。因此,我们要真正通过汉语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就必须充分发挥汉语的优势。基于此,首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切实渗透大汉语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内涵,充分融入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创新传统汉语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专业素质需求设计汉语教学作业,确保汉语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相结合,在最高衡量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此外,在汉语教学与学生专业素质相结合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重点课程的应用,不能将整个汉语课程脱节,以达到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 .此外,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也应该明确这一点,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当我们以普通汉语教学方法为参照时,要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核心,让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有效结合,实现中文教育与专业素质的完美结合。

以“展望未来职场——我的职业规划会”实践活动为例,我们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对不同领域的学生进行面试,让他们根据给定的面试内容设计具体的面试流程.组织面试,要求学生以“未来工作”为主题,创新面试内容,让学生表达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期望;鼓励学生在提问和实际面试过程中自由转换角色,想象如果你被面试如何回答面试官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采用有效的教学途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让中文课堂变得鸡肋。教师在讲课时只是一味地从课本中传授知识,无法帮助学生理解与专业素质相关的知识。因此,汉语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

教师还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多交流,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学生可以观看的工作场所真实场景,并提出视频中的工作场所行为与课堂所学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就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让相关场景的学生了解专业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专业水平。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组竞技活动,结合课内课外时间,延长上课时间。例如,老师设定一个话题,让学生分组在工作场所想出一个短篇故事并表演出来。全班评估职场短篇小说体现了哪些职业素养,哪些职场原则与我们的中文知识相近,哪些??行为不符合職业素养。 ,这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损失,既能让学生集中精力,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的反思中,提高专业水平。

汉语课结束时,教师可以留出五分钟的作业时间,让学生在课后从身边专业人士的生活和行为中找到汉语知识的体现,并在每堂课中分享几个案例。将在职场和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实际案例,更好地与汉语知识对接进行专业素质的学习,以达到学习汉语的目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七)从写作出发认识新内容

在上文中也有提及,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写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事件的概括能力,而在写作过程当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就需要从职业出发确定写作的题目,教师可以在写作课开展之前来分析学生的职业特点,或者是通过课堂多媒体来播放学生对应专业以后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让学生们阐述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应当秉承哪些观念、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职业观以及价值观,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书写的文章进行引导,在有一定思想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引导会更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帮助更大,同时教师从写作文章上分析学生的思想并针对学生的文章提出相对应的意见和想法也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重视,进而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更愿意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一往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得到了保障,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引导也得以实现。

结论

中职学生因为年龄相对较小且对于学习具有较强的抵触心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并不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个人的思想较为偏激。为此教师应当从语文教育入手,实现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训,教师首先可以从职业素养出发,构建出新的教材内容,从阅读教学出发引导学生们树立起新观念,从写作教学出发认识新内容,从活动出发实现新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素养和职业素质双向发展。

本文系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2021年校级课题《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田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1):109-110.

[2]王海杰.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18.

[3]周康芬.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162.

[4]李静.论职业素质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151.

作者:钟宛玲

中职语文课程职业素养论文 篇3:

中职语文职业素养教育渗透研究

[摘 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有八个大项,其中至少五项涉及或强调了“职业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语文学科自然也应该主动且有效地去落实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简要分析中职语文职业素养渗透教学的问题,主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职业素养教学渗透。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职业素养;教育;渗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在由高技能向高素质方向发展。从现代的人才需求观上看,职业教育除了培养技能型人才之外,还需要对其职业素养进行综合培养,以达到社会用人需求,并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及发展铺平道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有八个大项,其中有至少五项涉及或强调了“职业素养”教育的问题——可见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及素养型职业人才需求的紧迫。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虽然是基础学科,但也应该主动且有效地去落实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

下面,简要分析中职语文职业素养渗透教学的问题,并着重探讨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职业素养教学渗透。

一、职业素养浸透的主要问题

(一)不能区分概念

一些语文教师对通过语文这个学科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渗透教育不以为然,认为语文是个基础学科,与职业专业教育并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明明知道对职业素养教育有特定要求,也在教学中不那么认真去落实。这其实是因为语文教师对“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这两个相关概念没有正确的认知而造成的。

所谓职业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了职业技能在内,而不少语文教师将这两个概念等同了。他就会想,一位学习建筑专业的学生,我教他怎样用文字表达、交流就可以了,怎么可能去教他怎样绘制建筑施工图?那还要专业教师做什么?其实,在职业素养中,除了职业技能我们语文教师没有职能去教之外,其他三项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范畴的,比如敬业、守信、忠诚、廉洁、奉献、创新、承担等意识和理念,这恰恰是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要涉及的教学内容。可以说,语文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而且相较于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来说,更具有操作性。

(二)抓不准结合点

既然是要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那么,必须要从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找到抓手。而很多语文教师对此感到头痛,不知道语文教学怎么来组织开始职业素养教育。这主要出于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教师不能区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关系。这样,其在研究这方面教学的时候,就总是纠结:“语文课本里实在是找不到关于焊工的文章,哪怕是一个小人物角色有这样的背景也好。”为什么会犯愁呢,就是把技能视为了素养。而其实,语文对职业素养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前三个方面(职业道德、思想、习惯),其实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的教育,并将之由社会普适迁移到职业就业上即可。

第二个原因,教师缺少综合素养。在语言文学这个专业,语文教师是没有问题的。但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他对学校所设的职业专业没有了解。那么,他就找不到不同职业所特别需要的职业素养角度,只能是从普适的敬业爱岗上去教。而幼教专业需要耐心、爱心、细心、阳光,机械专业需要严谨专注、吃苦耐劳、创新思维、安全意识、协作能力等缺少了解不同职业的素养需求,那就找不準渗透的着力点,教育效果流于形式。

(三)找不到好方法

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有较长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因习惯了过去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方法,即便是在课改之后的综合素质教育以及后来关于职业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之下,旧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依然根深蒂固。改变甚至是完全抛弃自己十几年、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是痛苦的。在教学方法上,主要的矛盾就是灌输、传递式教学和自主生成式教育之间的素养和知识技能接受不同。它是一个内源的意识形态,我们让学生去背诵一些理论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让他们通过思考、探究、体验之后认同和自我生成。而要落实面向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需要有特定的方法细节处理。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与其说“找不到方法”,还不如说,舍不得放弃不适宜的方法,敝帚自珍。

二、职业素养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职业素养教育因子

语文学科的教学有其主体任务,也有其自身特征,我们不能为了组织职业素养教育而把语文课改成思想政治课或是专业课。如果是那样组织教学,既会耽误语文教学的本职,又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语文学科进行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其根本的渠道就是从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去挖掘职业素养教育的因子,然后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之巧妙地融合进去,通过浸染、暗示、辨析等途径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生成和发展。在这方面,正如上面探讨“找结合点”的时候所说,很考验(也需要)教师的综合职业视野。职业素养的渗透与思想品德的渗透教育颇为类似,教师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我们有这个职业素养培养的意识,寻找教育因子的过程其实并不困难,而且可以说是俯拾皆是。

比如学习莫言的《卖白菜》,至少可以找到这么几个方向:首先,母亲要把过年准备包饺子的白菜卖掉,以维持生活。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假如我们把白菜当作单位的年终资金,大家辛苦工作一年,盼着年终的时候单位发下来过个肥年。但是,单位由于资金周转出现问题,需要动用这笔资金。你身为一名职工,觉得单位应该怎么做?职工应该怎么做?”其次,那棵最小的白菜被摔出了篮子,母亲责备“我”,“我”自责地哭了。“我们将来参加工作,会接触大量的生产、办公资源,有一些特别不引人注意的小东西,往往就是单位浪费的大头,给单位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你认为节约每一张纸、每一个螺丝的精神,在现代企业当中是否还有必要?”最后,“我”因为多算了一毛钱,白菜被老太太退了回来,这从职业素养教育来说,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精益求精的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二是要学好专业本领,专业技能基础打不好,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给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建筑设计偏差了一厘米,损失不仅是财务,可能还包括人的生命!”可以看出,寻找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点,在语文当中其实并不难,难在教师要有这个意识。

(二)思想品德同步职业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这个核心素养中,除了语文基础技能之外,还包括价值观念、思想品质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即便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任务,在“立德树人”理念下,也需要通过语文对学生思想品质进行引导。而我们发现,社会主义架构下的职业素养,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道德标准、传统文化精神理念等完全重合。比如敬业爱岗、奉献精神、创新理念、集体主义思想等。有些语文教师面对众多的教学任务目标是非常发愁的,既要完成原來语文知识、技能传授的任务,又要培养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再加上职业素养教育……教学任务过于繁杂。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大多情况下,语文主体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和职业素养教育三者是可以同步进行的,大部分教学目标其实有高度的重合性。有了这样的判断,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把思想道德渗透和职业素养渗透完全割裂开,大多情况下是可以同步完成的。

比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我们从家国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从做人的原则上让学生探讨“说”和“做”的辩证关系,知行合一;而从职业的角度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工作中,是应该多说还是多做?如果你的想法和领导不一致,而领导又是错误的,你能像闻一多先生那样坚持自己的真理吗?”同一篇文章,同一节课,我们带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去思考问题,同步完成了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

(三)注意跨学科的整合统筹

职业素养教育是个整体系统的教育体系,虽然说可以将之分为几个类别和方向,以利于我们寻找着力点,但体现在学生的素养发展上,应该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分门别类的职业素养。比如说,职业技能教育不是语文学科的职能,但却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一名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职业素养的发展水平,比如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扎实、职业技能高超,那么他就具有职业的自信和创新的勇气。所以,不仅是语文这个学科,职校的其他学科也应该注意到,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要具体施教、综合考量。教师要学会将其他学科的教学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以完成综合性的、全面性的职业素养教育。

比如学《雪山上的红盖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幼教、音乐、美术、室内装饰与广告设计、动漫设计这些专业的学生结合自己专业进行艺术创作,如围绕小雪这个人物和《红盖头》这个舞蹈,给作品画一幅插画或配段音乐。这样将职业技能教育和语文文本的解读结合起来。再比如,当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单位去实习体验之后,让学生写一篇体验心得或专业论文。这样,在让学生梳理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训练了语文的写作。教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为他们量身定做整合的学习方式,可以更综合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

除了以上探讨的三个策略,教师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素养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经历的,我们应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开放自主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搭建探究、思考、体验的平台,使之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生成素养。总的来说,中职语文教学负有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职责,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和方向,找到语文教学和职业素养渗透的结合点,采用科学合理的素养教育方法来切实落实这个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方健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倪文锦.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正道[N].光明日报,2015-10-20.

[3]赵凤华.对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J].语文学,2015(8):163-164.

编辑 王海文

作者:韩贵霞

上一篇:活动推广总结3篇下一篇:假期社会实践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