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doc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doc(共13篇)

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doc 篇1

摘要:‚教学生活化‛源于杜威

1897年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中职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人生活需要和社会生活需要,其中包括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搞活课堂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化的三大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

生活化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中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这一培养目标中承担着一份重要的责任,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不仅要解决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还应充分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侧重职业素质的养成,突出职教特色。‛‚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还必须围绕‘职’字,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观,以培养大批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为己任。‛但事实上,中职语文教学应有的价值远未发挥出来,沉闷呆板、耗时低效、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是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在此,笔者引入‚教学生活化‛理念,反思中职语文教学现状,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试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希望能够切实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支撑及内涵界定

‚教学生活化‛源于杜威1897年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杜威‚教 育即生活‛理论的基本含义有两个,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相联系,关注教育对生活的影响;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的生活。我国学者陶行知先生也主张教育与生活联系,为社会服务,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中美两位学者,一者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一者阐述教育的生活意义,虽维度不同,但揭示的都是教育(包括教学)与生活的本质联系。以此衍生,后有刘国正、顾黄初、张孝纯、李镇西、王尚文等知名语文教育学家从语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出发,力举‚语文教学‛与‚生活‛接轨,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主张‚教学生活化‛。

所谓‚教学生活化‛,笔者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参考前辈论述,谨将其内涵界定为:从中职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发展能力,完善人格,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需求的能力,为学生未来更好的生活作准备一种教学理念。这种理念,注重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背景的联系,丰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介入自己的生命活动、心灵成熟,实现人的社会化。

二、中职语文教学性质与回归生活世界之必要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几点说明和建议‛中明确指出,‚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适应日后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中职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人生活需要和社会生活需要,其中包括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而中职学生对本应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的语文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 因为现行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丧失了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首先,从语文教学内容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关注的仅是书本世界、科学世界,课堂内容依然停留在词句理解、中心归纳和写作特点的分析上,死扣着教学参考答案,完成教参规定的所谓教学目标,而不关注这些教学内容有没有脱离职教学生的实际和心理需要,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对教师来说是在教教材,对学生来说是在学教材,这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觉得不是为自己活着,不是为现实活着,也不是为理想活着,仿佛是为教材而活着。

其次,从语文教学活动看,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仍停留在满足学生的认知活动上,通过认知活动,传递和习得书本知识,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结果的掌握,常常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学习方式单一。知识在脱离学生现实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已有生活经验的情景中传递着。生命意义的丧失和缺乏,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训练活动,使原本积极、丰富、富于变化的教学活动变得单调、贫乏、萎靡不振。

三、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本着‚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下面笔者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三方面来探讨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职教语文特色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他们在中学时接受的是普通教育,在大学时接受的是面向普通中学的师范教育,所以普教的教育理念在他们头脑中根深 蒂固。按理说,普教与职教的培养目标不同,培养对象不同,语文教学观念也应有所不同,但事实上却是职教教学普教情结,职教语文教学缺失了自己独有的特点,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对普教语文教学的借鉴都达到‚借用‛的地步,致使职教语文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语文教学生活化,其策略之一,首先要求教师快速转变教学观念,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时时记住自己是姓‚职‛的。应认真思考职教语文课程与普教语文课程的性质差别,职教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社会对职教学生语文能力构成有哪些期待,职教学生对语文教学又有哪些要求等问题,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生活需要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路,加快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步伐,勇于改革和创新。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也应有针对性地提供职教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培训、研讨的机会,带领他们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职教语文教学之路。

(二)优化教学内容,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教学内容疏离学生生活也是导致学生看不到学习语文对自身的意义,失去学习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从职教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来调整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特别是职业发展需要,努力构建具有现实性、可用性、活动性的教学内容。是为策略二。

1、突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口耳相传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谋求职业,表达见解,展现自我,都需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语文教学长期缺乏系统的听说训练,不少学 生在求职面试时,说话结结巴巴,面红耳赤;甚至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招聘者面前也很木讷,过不了面试关。因此,如何从他人的口头言语中获取信息,如何在交际中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应成为中职语文教学一个重要内容。

不同的专业,又有相应不同的听说训练重点,如文秘专业的‚礼仪致词‛、‚会议讲话‛;财会专业的‚协商对话‛、‚商洽答询‛;法律专业的答辩能力,要求他们思维敏捷,讲究逻辑;幼师专业的,则突出训练她们讲故事的能力,要求她们吐字清,口形活,富于感情变化,并能够适当地运用儿童语言。总之,辅正学生说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训练说话者的心理素质和思维素质,掌握语言态势和一般技巧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必要。

2、突出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得应用文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突出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可谓顺乎时代之潮流,适乎形势之需要。但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应用文写作有固定的格式,需要时完全可以查查工具书或模仿别人的文章而成,不必费心。这种观念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写作实践证明,要写好应用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务实、多练,才能达到目的。无论应用文的格式、内容,还是用语,都必须认真教,认真练。在应用写作中,除了要讲授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文体,如单据、便条、专用书信、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还要根据教材和学生从事的不同专业特点,补充有关的内容。如财经类的,可补 充‚经济合同‛、‚经济诉讼‛、‚审计报告‛、‚税检报告‛等;农林类的可补充‚科技综述‛、‚科技报告‛、‚科技合同‛等。这样,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选择的专业对口,学起来兴趣更浓,效果更好。

(三)搞活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据了解,学生在紧张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对语文课堂教学还是期待较高的。然而,在目前的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们或者是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往往自己一人在喋喋不休地分析,滔滔不绝地讲解,忽视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能动性,使课堂教学变得单调、机械和沉闷;或者是受普教所谓新课改的启发,放任学生作肤浅的,甚至是闹剧般的讨论,使课堂缺少质量,缺少内涵。优化的教学内容必须有优化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又一个策略就是必须搞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活动同样也是学生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和日常其它生活有所不同,但它毕竟是学生作为‚人‛在整个人生阶段中占据了相当大比重的重要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除了认知需要以外,还有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因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作为人的成长发展中的各种需要,创设和谐、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创建积极、丰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创设有挫折、有成功、有忧愁、有喜悦、有猜想、有惊讶、有思考、有活动、有交流、有争论、有笑声的课堂生活,让师生在每个短暂的45分钟里都能享受人生,获得对事物、对群体生活的体验,让学生认识自我,展现自我,激发探索生命和生活意义的兴趣。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M].2000.

[2] 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1994. [3] 顾黄初.贴近生活------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4,(10).

[4] 赵文建.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J] 山东:现代语文,2002,(1). [5] 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6] 孙春成.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doc 篇2

如何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发展打下基础。笔者认为当务之急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全面摸查,了解掌握学生特点

就当前现实看,我们不难发现,选择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没考上高中,接受职业教育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这些学生大部分文化素质较差,更令人担忧的是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来中专学校的唯一目的是学技能,而文化课可学可不学,他们学习目的的功利性导致了思想意识的偏见,使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处于“学生难学,教学难教”的两难境地,使得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很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学生“学不会”成为中职文化课教学的一大难题。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绝不能因此而忽视或怠慢了语文教学。而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使语文课在职教中真正发挥其工具学科的作用。

二、更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评价机制,使学生“动”起来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走出困境,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要结合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要根据企业用人的标准,有针对性地施行教学,才能使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做到学以致用。要提高中职语文课教学效率,首先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尽量压缩到最低限度,特别是对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甚至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已失去兴趣的中职生而言,乏味的喋喋不休的讲解只能使其昏昏欲睡。实践证明,以普教的方式论职教,显然行不通。中职语文教学应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着手,让学生感到语文易学、好懂、实用、有趣,让学生感到真正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陶冶了情操。其次是改革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去学。

三、运用影像阅读,培养意境感受能力,使教学“活”起来

现在中职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选择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因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何让课文所描绘的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产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有时可以借助影像。例如《安塞腰鼓》、《画里阴晴》、《杨柳》、《牡丹的拒绝》等描写的情景,即使教师讲解很详细,学生也难以理解,因为文字唤起的表象和想象是直接与读者的经历、环境等诸方面的因素相联系和受其制约的。然而,从图像、影视作品中要找到上述的镜头是轻而易举的,在教学中借助影像播放给学生看,然后再去阅读,学生对于文章中的音韵美、意境美和形式美的理解,也就能具体感受了。

四、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使学生“说”起来

良好的听说能力是培养新型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能说会道、善于交际,是当今开放时代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应聘答辩、竟职演说、洽谈业务等等,只有具有流畅表达能力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与合作中更好地凸显和实现自身的主体价值。学生的敢说敢讲,对于培养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性格,提高学生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但中职生因受心理、语言、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又往往说不好。在《语文》教材中都安排有专题听说训练的内容,如介绍、演讲等,但这些都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加强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除专题训练外,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1、加强朗读训练。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晨读或课堂中多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晰。学生如果坚持朗读训练,语感就会不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会不断提高。2、坚持课堂听说活动。可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听说活动,如“讲故事“今日视点”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说明白某件事情或发表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对班级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思考,这将有利于促使学生不断地梳理自己的思想,锻炼自己的口才,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恰当的课堂提问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当然,在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听清楚和说明白”。

五、强化应用写作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用”起来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应用写作是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上,老师可根据各自专业的特点,适当补充与学生专业相匹配的应用写作类文章,通过与之相联系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写作练习,使各类专业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本专业相应的应用写作技巧,具备起码的本专业实用书面表达能力。如机械、机电专业的学生可适当补充有关“产品说明书”、“实习报告”等内容的写作。文科类学生适当补充简报、通知、通报、调查报告等文体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这里必须强调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文种,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写,然后讲评指出不足,同时同步下发自己写作的同文种范文,用语文上的行话叫教师下水作文”,师生共同切磋,从而做到教学相长。这种教学方式比起空洞的纯粹理论层面的指导来说效果要好得多。

摘要: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处于“学生难学,教学难教”的两难境地,语文学科很难发挥其工具学科的作用,如何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笔者在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影像阅读、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应用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自信等方面做了初步探。

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doc 篇3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探析

中职学校虽然定位的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职业技术人才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中职学校应该认识到德育课程的重要性,把学生的德育水平提高上去,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中职德育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1.1学生缺乏德育学习的兴趣,缺乏生活体验

很多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德育课程没有多少用处,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就好,对德育课程有着偏见,学生缺乏对德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对中职德育课程的改革十分不利。中职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足,教师在将德育课程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是,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这样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得不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更好的把握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应该注重对学生生活体验的锻炼,这样才能保证德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1.2中职学校对生活教育理论认识不足

中职学校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有很多的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更别说是作为德育教育指导思想的生活教育理论了,这样在改革的过程中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都不重视的课程学生更不会上心了,势必造成德育课程教学开展的困难,中职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是可以理解,毕竟中职学生还小没有接触过社会,但是如果学校都不能有一个良好的认识,这样很有可能会阻碍学生全面的发展。

1.3德育课程教师自身素质薄弱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整体水平达不到标准,这就没法完成德育教学的任务,很多中职德育教师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不到位,没有足够的德育教学经验,这样在进行德育课程的改革中往往会力不从心,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在德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为了更好的促进中职德育课程的改革,应该不断增强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这样中职学生才能才能有一个优秀的领路人,实现中职德育课程的改革。

二、对于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2.1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对于课程的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中职学生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德育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不断鼓励学生,同时让学生明白德育课程的重要性,并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成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了更好的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程进行的改革,应该把生活教育理论作为中职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认真的从生活教育的理论中探索出属于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新道路,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

2.2注重教师生活素养,提高德育师资队伍的水平

教师是教授学生知识的引路人,首先教师应该有着足够的能力,教师的水平关系到德育课程改革的成败,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尽可能的增加教师的整体素质。德育课程的改革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中职德育教育的道路。将德育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德育教学水平的质量,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2.3增强社会实践,德育教学方法与生活教育相结合

德育教学的重点是不将理论交给学生,应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不应该紧紧的束缚在课堂之上,应该让学生们走向社会并进行实践,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学会观察、了解并把握社会,这样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下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多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这样才能保证中职德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职德育课程的改革进行探析,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保证德育课程的改革应该把握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指导的思想,将德育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教学新道路,保证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水生;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初探[J];才智报刊;2010年02期

[2]郑其恭;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浅探[J];教育导刊;2011年07期

[3]宋利;中职道德教育教学方法论浅探[J];山东教育导刊;2012年2期

生活中的语文.(寸芙蓉)doc 篇4

宝鸡市凤翔县田家庄中学 九年级六班寸芙蓉指导老师:彭江红 语文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要素,语文素养是人的第一素养。自小学到现在,我学语文的时间也不算短了,虽比不上那些大作家、大诗人,但我也不差呢!他们的语文是出口成章,才华横溢,而我的语文可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语文。不信,你看„„

春节联欢会中的语文

“饺子包好喽!”随着外公的一嗓子,家里喜庆劲儿更浓了。虽说每年的春节都这么过,可我却怎么也过不腻。正想着呢,一家人有说有笑朝客厅走来——不用说,准是该开联欢会了。这可是我家每年的保留节目。记得去年的联欢内容是“成语接龙”我不幸第一个被淘汰,今年不管是什么游戏,我都得拿个名次。一会儿,家里人都已坐好了,外公开始发话。讲话先是祝词,后是总结这一年里的事儿,最后好不容易才说到游戏节目。我赶紧竖起耳朵仔细听„„什么?接对联,听到题目后,我呆住了,“哎,今天又没戏了!”

游戏开始,父母已经答对几道题,而我在旁边像个摆设似的。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走,此时只剩下最后一个上联了。“年年岁岁道平安”,外公念完了上联正等着人接。我没怎么想就脱口而出了“团团圆圆闹春节”的下联。家里突然静了几秒,然后便是如潮般的夸赞声。我自己刚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儿,就已经陶醉在快乐之中了。这还真是学语文用语文啊!

课堂上的语文

上午第三节课,我们迎来了语文老师,她“抚尺一下”,将沉醉在下课欢乐气氛中的一滩“鸥鹭”惊吓住了。接着“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只得恭恭敬敬听命于师了。

“其实作文也不难写。”语文老师用手在空中画了个圈儿,认真而严肃地说道,大家齐呼一声:“嗯!”只要做到首尾响应。“嗯”。

然而一呼噜声从远处传来,糟了,一同学睡熟了!语文老师侧耳倾听着,东寻西找那隐藏的“声源”。不好,发现了!只见他“奋袖出臂”,跨步上前,揪起该同学的耳朵,给了他一个“满红”。这同学揉着惺松的睡眼,吓得“两股战战”,眼泪夺眶而出。气得老师坐在讲台前,一声令下:“自习!”接着我们便是等待、再等待,等待铃响呀!

好不容易,铃声大作,只见有腿“几欲先走”偏偏撞上了匆匆而至的“老班”。“老班”教物理,一进门就吐出五个字:“这节课考试!”唉,多难的题!我又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这“牛顿”和“焦耳”急得“顿”足抓“耳”。同学们无不“伸颈”、“侧目”。望着巡逻的“老班”我们既要警惕,又要合作,这考试真是一场不寻常的“战斗”啊!终于挨到铃场响,告别“牛顿”,我们这群“鸥鹭”终于飞出教室。此时唉息声、责怪声、怨恨声“一时齐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我想这也是学语文用语文吧!

中职招生工作总结doc 篇5

201年,我乡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抓好中职招生工作的文件精神,提高认识,强化举措,积极扎实的作好中职招生工作.全乡名初中毕业生,有人正线升入高中就读,线下生14人中有13人进入我县中职学校,1人在绵羊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现将我校一些做法简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认识的真正提高,中职招生工作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确立了早动员、早动手、潜移默化、逐步渗透的工作思路,把提高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列为宣传重点工作,首先把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作为关键,使其充分认识到做好中职招生是我乡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是作为一乡父母官对学生未来和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真切体现,也是响应国家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全县教育发展水平应做出的积极贡献。乡政府把这方面思想教育贯穿于平时每次村三职干部大会,达到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并使干部职工和三职干部在平日工作中,能够自觉、主动和创造性地加强职业教育宣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宣传活动,使职业教育更念较好地为学生及家长接受,从而为中职招生顺利开展打下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领导,强化中职招生工作措施

中职招生工作开始后,为确保中职招生任务圆满完成,我乡着力强化了九个方面措施:一是加强领导。乡政府成立了由乡党 1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初探 篇6

安乡职业中专学校

侯锦红

【内容摘要】信息化教学改革推行十多年了,其中利弊,众说纷纭。但是,我认为,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次冲击,新事物的出现一定会有它的优势,并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多媒体由最初的幻灯屏幕到现在的电子白板的革新,越来越适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对中职语文教学,信息化教学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增强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提升语文素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普及,信息化的教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信息化教学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今天,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就中职语文教学中推行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学生的脑袋里充满了很多时髦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原本枯燥的文字更乏味,对于本就厌学的中职学生更难对语文学习感兴趣,所以教师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学习基础模块下册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文言文的写作,大量的描写,人物的肖像及服饰描写很多学生读不懂,也没兴趣读下去,我利用多媒体,通过网络搜索《红楼梦》电视剧的第一二集,放映给学生看,一个个人物的出场,一个个细节的展示,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分

/ 3

析文章也轻松多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更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二、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学习效率不高,而信息化教学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信息化教学直观明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赤壁的景只用了13个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老师用了很多词来形容,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的,这时,我利用网络搜索有关赤壁的图片,一张张的展示,一阵阵的惊呼声,课堂不再沉闷,一下子活跃起来。在讲授周瑜的形象时,我把电视剧里那个帅气的周瑜插入课件,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赤壁之战的那一段,学生看过之后,对周瑜敬佩有加,也更能理解苏轼怀周瑜的原因了。

其次,信息化教学能扩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知识面。信息环境下学习的空间是开放的和博大的,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网上资源丰富,信息容量大。比如,介绍苏轼这一作家时,传统的教学依靠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师的积累,只能讲一些重要的,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枯燥乏味。而有了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上网百度一下,关于苏轼人生路上一个个故事完整的展现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苏轼,更好的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及词里抒发的感情。

再次,信息化教学能有效优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让我们的教学从传统走向创新,从单一走向多元!网上资源丰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资料,这些直观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能记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学校要求建立试题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把相关题目整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取题目,建立适合学生的试题库,这样还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信息化教学能放开对学生的束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说教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信息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3

网上资源更新很快,贴近生活,信息化教学使得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信息化资源还能让我们的学生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爱好,使得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当今社会离不开信息化,教育也是如此。现在,电子白板与多媒体结合的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越来越适应新的形势,对中职语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论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庄会荣

《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第09期

;

2.《恰当运用电教媒体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关于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电教媒体的思考与建议》

广东番禺中学

戴瑞虹

中国教育网 3.《浅谈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 德庆县香山中学

阳继伟(2003年7月9日)4.《多媒体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顾青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3年第6期

5.《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的研究》

余迅

广西师范大学

2001年

中职院校语文有效教学初探 篇7

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判断有效性的最终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教师要认识并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通过教师遵循客观规律的教学,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自身的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经验意识, 从经验中学习并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

根据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理念, 结合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况, 从语文教学过程的角度看, 语文有效教学的设计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一、以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及学习特点为前提条件

教学设计的系统观指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 它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要考虑教学过程这一系统的要求, 又要考虑学习者已有的准备状态, 力求所设计的教学从最恰当、最有利的位置起步。”要提高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所具备的内、外部条件, 若只是单一考虑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 教学的效果势必受到很大影响。

中职院校的不少学生对学习消极被动;认知上存在障碍, 自我放弃。因此作为中职院校的教师更加有必要深入地研究学生、理解学生、照顾学生的差异组织教学, 积极地鼓励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基础, 应提供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 使学生能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获得学习成功的经验。

二、以创建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环境为突破口

燕国材指出:“建立良好的教育气氛或优化学习心理环境,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

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注重创建一个安全性、自由性的学习环境, 消除学生内心深处对教师、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在进行《茶馆》的课本剧表演时, 我就主动参与扮演了王淑芬一角, 教师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情绪, 帮助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积极的学习环境。

三、以培养学生课堂自控力为途径

自控力为非智力因素之一, 在认知过程中, 非智力因素制约认知过程。语文学习作为一种后天行为, 需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辅相成。

中职院校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为自控力差, 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要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以增强学生的自控力为途径, 引导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学习特点和社会意义,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

在进行《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水准》语文教学时, 为了让学生对“职业水准”有更好的了解, 我设计了“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来具体谈谈本专业中的技能、认知、灵感所涉及的内涵和外延”这一教学环节。根据学生发言, 我总结为“国贸专业培养具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 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理论, 熟悉一般国际贸易法规政策, 具备进出口业务、市场调研、国际经济合作技能, 并有一定外语水平的涉外经贸专门人才。”这样的教学设计, 将语文教学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控力。

四、以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作为有效教学起点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其中教师的教起着主导作用, 任何教学活动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开展。教师倡导合作、重视自身教学经验的加工和提炼就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教师还应就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各环节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 教学内容是否科学, 教学效果是否明显, 学生听课时是否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等内容。教师的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开展后续教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职会计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中职 会计 教学 问题 措施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掌握一定技能的初中级专业人才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的状况,这对于承载着培养这类人才的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如何更好地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成为我们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中职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会计学科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选择,这与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的确立,使我国的经济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当然也对财务制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整个社会对于专业的财务人员的需求就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一、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是以培养初级、中级财务专业技能的主要阵地,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对于专业人才的业务和技能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何能够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财会人才,是我们中职学校在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来看,我们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这门专业,但是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一些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财会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模式滞后

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指导,近几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希望通过三年或者五年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技之长,将来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但是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来看,大多数是不合格的,再加上我们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惰性和应付思想,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变化和创新,基本上是沿袭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地听”程式化的死板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但听得怎么样、掌握的效果如何很难有效地考量,但可以看出的是,被动状态的学生学习,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无疑会大大下降,不利于学生们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设备单一

就目前来看,我们很多中职学校在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设备比较单一,主要是黑板和粉笔相配合,再加上少量的实物呈现,如账本、表格、各类报表等,但对于我们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来说,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的实际需求的;并且因为教学设备的单一使学生们在消化、理解一些所学内容时存在障碍,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实践比重太小

中职学校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样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真正胜任其本职工作。但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来看,很多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时段过长,实践教学应用太少,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强调传统而无视现实,实践教学走过场或者让学生自主选择放任自流。这样的结果就导致学生空有一身知识,而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

(四)考核方式单一

中职会计专业的考核,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强调单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分数往往成为我们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这往往会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这样就会打击、伤害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进措施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我们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改善课堂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利的;对于我们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也是不一致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中职财会教学探索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自我学习提升,对于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与时俱进,构建技能实训教学模式

技能设计型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两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为基础性实训。即学生在学习《会计原理》的过程中进行的实训。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个感性认识,知道会计工作做些什么、怎样做。这是实践和理论相联系的交汇点,是技能设计型实训教学的基础,也是关键环节。第二阶段是综合设计阶段。本阶段实训建立在学生对会计主题进行调查熟悉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该会计主体设计会计核算方案,教师指导方案设计好后由学生对该会计主体的主要业务分岗进行核算,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综合设计阶段可以突出技能的综合应用,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倡导的是多维互动式课堂教学,即让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在理论教学中,改变“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模拟现场教学、对话讨论教学、解答疑难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突出知识点,由学生触类旁通,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质疑,培养创新思维,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师的指导应简明扼要,讲清重点和实验中的关键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切忌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

(三)引导学生重视会计模拟实训

会计模拟实验,是以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业务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和在各会计岗位间传递的会计凭证等作为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获得直观、全面系统的认识。这种生动的教学形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注重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真知的好作风,为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总之,时代的发展给中职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专业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本职工作,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这样才会把中职会计教学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芦杰.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中国林业教育,2000(2).

[2]董丽晖.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甘肃农业,2006(9).

[3]屈建云.谈财会专业教学中的职业素质的培养.

[4]张华.提高会计专业技能训练的几点构想.

[5]刘书兰,甘璐.会计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评价社会调查.财会通讯,2008(7).

[6]刘红霞.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8(10).

中职英语课堂情景对话教学初探 篇9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以及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作为“世界普通话”的英语,其重要性日趋上升。尤其是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便在各行各业上得以广泛运用。我们知道,在追求高效率的当今时代里,英语的听、说能力尤为重要。近年来,在笔者所任教的职业学校的对口单独招生高考新考纲中就增加了15分的情景对话题,这让我们英语教师和学生都加大了对英语情景对话学习的重视。但长期以来,缺乏语言运用的真实环境使得原本就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不会也不敢开口说英语,英语听说课往往形同虚设,学生的英语是名副其实的“哑巴英语”。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实物、游戏等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景给学生提供在课堂上运用语言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听说的欲望,切实提高他们的情景对话的能力。江苏省现行的对口单招高考英语考纲中的交际功能共16项,包括问候与道别、引荐与介绍、感谢与道歉、预约与邀请、祝愿与祝贺、求助与提供帮助、赞同与反对、接受与拒绝、劝告与建议、投诉与责备、表扬与鼓励、指令与要求、禁止与警告、询问与提供信息、情感表达、讨价还价。情景对话课堂应该是给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一个活力舞台,作为台下指挥者的教师应努力掌握好手中的指挥棒,透彻钻研教法,让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更有效、更精彩。

一、活用情景

英语教师要善于充分运用现存的、真实的场景,诸如在学年初让学生的自我介绍、邀请学生参加自己的生日派对、学生生病未来上课打电话询问情况等情景。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后根据情景真实的信息,通过加工,精心组织,最后让他们在跃跃欲试中展示给全班同学。

二、看图说话

我们在第一册第六单元,有一段关问路的对话。那么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课文设计一个情景,在课前画成一幅画,从所在中学的位置到哪个大学或院的路线图,然后根据画面的路线上课时,要求学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问路对话,经过哪几条街或路,乘哪几路公共汽车,其中拐哪几个弯……这样学生很快便会掌握课文中的对话,巩固了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也复习和巩固了一些常用的词汇及他们在语言中的运用。

另一种看图说话的做法是教师可以创作一组(通常四幅)带故事情节图片,并提供一些关键词,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位组员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几句话来描述这幅图,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第一位同学说:“Tom was on his way to school.”接下来的一位同学描述:“He found a young man who rode a motorbike knock down a granny.”……为了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在学生展示后,评出优胜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随着学生学习的进展,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挖掘情境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并用简单的文字表达,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三、游戏对话

教师在教授课本中基本交际用语的基础上,设定几组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分组选择情境,自编对话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出表现最出色的几组。如问候与介绍的交际情境,可设“把自己的长辈介绍给同学认识”和“把自己的男同事介绍给闺蜜认识”两种不同的情境,提示学生注意这两种情境的介绍方法存在差异;再如讨价还价的交际情境,列出不同的商品信息,看哪组同学的讨价还价生动、有效。

当然游戏的类型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比如猜谜游戏,让两位同学组成一组,其中的一个同学用英语描述投影中的实物,另一名背对投影的同学猜出这个实物的名称,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并表达的习惯。事实证明,这样的游戏对话课是充满笑声的,虽然创设的是虚拟的情境,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话题当中来了,只要有一组或是一两个幽默的同学得到了表扬和肯定,其他学生都有跃跃欲试的感觉,他们的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视频学习

语言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的认同符号,其运用“规则”可依。孩子学语言是个模仿的过程,“模仿”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极度发达的时代,英语学习资源也是应有尽有,尤其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视频资料,可创造生动逼真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频有《走遍美国》、《HH English》、《Great videos》等。如《走遍美国》视频在每个真实情景的小片段后都设有一个“Focus in”环节,把这个片段里的主要交际用语用歌曲的形式专门展示,能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当学完一个主题的情景对话后,可及时模仿,以在运用中达到有效记忆。当然也可以选择像《奥巴马在上海复旦大学的讲话》这样的时事英语视频,课时富余的情况下也可以播放著名的英文电影,如《Ice Age》、《Sound of Music》,为了让视频或影片中的对话得到更好的记忆,可以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段,请学生模仿并进行配音,让学生感受英语口语的魅力。

英语教学是教和学的结合,是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除了要明确教学目的,熟悉教学内容,掌握好教学方法之外,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以最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doc 篇10

中职语文兴趣性教学”三式四化”初探

 

作者/陆黎钢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归纳共性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对策,建议借助兴趣为引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寻找其中的规律,探索语文学科有效教学的途径。“三式四化”以基本夯基础,浅中求趣,趣而有思,思而有得。

关键词:兴趣 语文教学 三式四化

中职语文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下功夫、做文章,因为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不能一味追求学习的量,而应更注重学习的质,结合本地实际,选择有用、管用、实用、够用的语文知识及文本内容,重新组合加工,形成兴趣为生发点的系统的教学材料,让中职学生有所学、有所得。

一、字词本源式

本源即根本。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存在物都由本源构成,一切存在物最初都从其中产生。唐代杜甫的诗《信行远修水筒》:“秉心识本源,於事少凝滞。”字词的学习同样要从字词的本义出发,掌握了字词的本义,那么他的意义缩小、扩大亦或转移,不管如何变化,都由其本源本义而生、而变。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基础较薄弱,但已经有了一定量的字词积累,又对字词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字词教学要寻找新的突破点,可以从字形字义的演变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联,来系统全面地了解一个字,要求学生每天记忆两到三个字词,加强字词的积累,这样的教学量看起来不大,中国字音形义结合体的特点又能充分展现,从中可以得到以往单一认字记字所没有的乐趣。而且即使是这样的进度,大纲要求的常见字与次常见字也能真正落实,学力突出的学生甚至还可以延伸,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使用。

二、句子辨析式

语文学习是一个句子的积累工程,因为句子最有个性,句成段,段成篇。不少同学慨叹语文学习长进不大,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主要原因是读书粗疏,句子似懂非懂就放过去了。可是句子多如牛毛,哪里记得住?其实,所谓积累,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学会思考:这样的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这样的思想为什么用这样的句子,而不用那样的句子来表达?当然,所谓学会思考,也不是句句平推,字字过关。平均使用力量只会消磨学习语文的意志,只有从常见的句子入手,加上“字词本源式”积累的基础,选择用词质朴或者生活中典型的句子,抓住质朴的词语辨析鲜明的表意差别,用这种差别来激活学生使用语言的兴趣和乐趣,学生才会自觉在生活的实际语境中比较、体会、内化。

三、内蕴本真式

在语文教学中,深挖广播、深究细琢可能在普通中学教学中有市场,可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看来,根本就是说天书。相反,字面的、简单的道理,说白了、说活了,就是硬道理,更容易接受。所以,中职语文教学,要还文本以本真,将本真的语文知识与本真的职业、本真的生活联系起来,贴近学生的实际,容易让学生关注和感兴趣,所以带有一定功利色彩的职教语文,反而更能促进中职学生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训练、发展思维,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四、名篇名句化

名篇往往是古今经典,对启智、明理、提高文化素养,能起到典型引领的作用,如何教学好名篇,更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关键。要化繁为简,化篇为句,选择名篇的精彩段落,或者是名篇中反映主题的经典名句,(语文教学论文 )从这些精彩段落、经典名句出发,引起学生关注热情。而不是按部就班从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到课文讲解,一步一脚印,虽然井井有条、有章有法,可往往会索然寡味,忽略了作为主体的学生。精彩段落、经典名句的教学也不能柳暗花明、峰回路转,而应萝卜、白菜变花样,能让大众享用得起,又觉得还是山珍海味的美味。所以,需要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处理教材、处理文本,旁征博引又不晦涩难懂,复杂的句型简略又不简单,平白的语言趣味又不媚俗。主题相近或相反的篇目可以同时教学,打破常规、陈规,重构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的系统性,采用比较教学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与主动思考的习惯,即使是一课一得,甚至两课一得,也做到了“舍得以后真正有所得”。

五、文体实用化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或样式、体制),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由于交际环境、目的的不同, 篇章结构及言语总体格调也有明显的差异,常见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职业学校的作文教学应淡化常见文体写作,而应注重实用文体的了解和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与专业相匹配的实用型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

每种文体都具有某种对现实社会内容的表达功能,实用性文体可分为四大类:记写事实类、阐述观点类、解说知识类、经办事务类。选择、运用哪种文体,取决于表现对象的特点以及作者反映的具体方式。职业学校实用文体教学,既要选择最实用的文体进行教学,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求职信、毕业设计等,也要结合专业实际,进行常见的专业应用文训练,如产品说明书、技术鉴定书等。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接受兴趣,综合应用格式模版仿写、案例分析纠错、情景实例模拟、优秀典型例文欣赏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真正适用、实用、有用。

六、方法多样化

实施“大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既依纲据本,立足课堂,又扩展时空,延伸触角,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课外生活、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大语文环境,

创新多样课型,课堂教学高效鲜活:以单元教学为基础,以课文教学为依托,以创新课型为手段,以读文品词为保障,让学生品析揣摩语言文字,形成语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可以选择最具单元代表性的一篇课文或最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篇课文,作为教学的蓝本,根据阅读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阅读教学变成分层、常态课,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暗示的原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男、女和年级、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暗示方法,能激发亲师的感情,唤起学生学习的潜能。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增强语言的活力和张力,在活动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智力,磨砺语言思维能力,从而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七、评价过程化

没有学习的兴趣、热情、动机,就没有学习的过程,就没有学习过后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中专的语文课堂可以减少知识的容量,但不可以没有热情,每一节语文课都要成为一次全新的生命体验,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更应重视过程和情意因素。

还应对学生整体及个体的生活态度、科学态度、人生态度状况,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据此分析语文学习中可能有的学习态度和责任意识,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从而提出相应的进阶目标,列入评价过程体系,通过不断地引导、激发,让学生从语文课堂学习中找到自信,从自信的语文学习体验中生成语文素养。

当然,过程性评价不排斥结果的评价,而是更为关注对成长发展过程的评价,强调终结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并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被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

中职语文阅读模块初探 篇11

中职语文阅读能力语文素质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专业技术型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求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

受扩招的影响,中职生源素质低,语文基础不牢,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课堂学无适所从。对学习特别是文化课的学习明显表现出厌倦的情绪,上课听的人少,看课外书、睡觉、玩手机的多。作为教师,所花的功夫就要更多一些,对课堂的组织和把控就要研究得更深一些,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必须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浅谈中职语文阅读模块的创新与改革,坚持以“适用、够用”为原则进行教学的选择与设计。

一、要明确什么是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对文章的阅读所应该具备的本领,包括感知、理解、鉴赏的具体阅读活动,以及顺利完成阅读所必需的正常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个性。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是人类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以下要素

1.认读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一般包括对文字符号的感知与辨识能力、识字量和认读速度。

2.理解能力,包括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文中重要内容的功能的理解、文章结构和表现形式的理解、作者观点、思想的理解。

3.鉴赏能力。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对文学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可以说是“情感的操练”。

4.评价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做出评判的能力。

5.活用能力,是指阅读的迁移能力,是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

6.阅读技巧,包括朗读技能、默读技能、速读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

许多中职生虽然进行了较多的阅读,但是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往往分析、概括不准确,有时抓不住要点并且缺少自觉活用、迁移的意识,活用能力较差,也很少有人认真地做读书笔记。阅读是人类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语文教师肩上的重任。

英国诗人柯勒律曾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像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类,像开掘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一边,只要纯净的宝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力求理解

阅读时,应当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篇文章,一节课文或一章内容。

2.理清思路

在阅读自然科学著作时,对书上提出的原理、规律、定律、公式,不仅要理解结论,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这些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李政道博士说:“当读完一段之后,就应当把书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来,再去看书,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别人为什么走通了。”

3.要能提出问题

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因而有不懂的问题。一类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不完整,提出异义或补充。一旦发现问题,再深入阅读有关书籍,并且深入思考,收获会更大,还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见解。

4.掌握阅读的规律

对于任何一种文体的文章,我们都要搞清楚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和为什么写,这是阅读的一般规律。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这是特殊规律。比如,记叙文,要抓住记叙要素、叙事线索和语言的生动性;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语言的准确性;议论文要抓住论点、论据、论证和语言的严密性;小说要抓住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诗歌要抓住意象和凝练的语言;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要抓住意境和情感,等等。

5.要独立回忆,学会准确表达

读一本书,只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顾一下,看自己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小本子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解决。

6.要记好阅读笔记

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张。经过长期阅读之后,就可以通过笔记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弥补头脑记忆的不足。不少学生在阅读时,轻信自己的记忆力,懒得动笔,以致到需要运用其解决问题时,忘记得一干二净,感到很后悔。如果在学生时代,就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那么,天长日久,不仅可以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一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必将给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7.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在早读或课前安排5~10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或说一段新闻,或讲一个故事,或明一个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也可以定期举办诗歌朗读会、辩论会、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傅卫莉.中职语文“三主四式”教学法初探.教育与职业,2009,(26).

[2]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河北师范大学,2008.

中职学校写作教学初探 篇12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而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正如罗丹说的那样“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写作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 在欣赏自然的过程中, 获得广博的知识, 凝铸自己优良的品格;要引导学生走到社会中去, 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 比如:坚韧、勇敢、爱心、奉献等;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各种人, 善于发掘人的内在、本质的美。在观察的基础上, 在感受美的同时, 学生的心灵也将受到一次次触动。这些观察必将带着他们的情感诉诸笔端。相信学生在写出一篇篇美文的同时, 也在塑造一个个美的自我, 美的心灵。

二、紧扣专业突出教学实用性

中职学校是根据社会需要而设置专业的, 其教学任务是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于明天, 所以教学要着眼于明天的需要。因而语文写作教学也应围绕专业, 强调不同专业确立不同的教学重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本校的宾馆服务与旅游专业应把“一副好口才”作为训练重点, 并注重经济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文秘专业应注重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要结合他们的语言优势进行训练。如口头作文、看图作文、情景作文, 加工或改编作家作品, 扩写或续写作品, 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写短剧和小品, 然后自编自演, 把文字的东西变成活生生的形象展示出来。这些课堂活动,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现力, 可谓一举多得。这样使语文直接同专业挂钩, 同将来的职业挂钩, 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动性和迫切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采取灵活的写作课教学方法就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每学完一篇课文, 笔者都要给学生出一篇与该篇课文相类似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按所学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例如:学了《荷塘月色》就让学生仿写一篇写景抒情的作文, 学了《过万重山漫想》就让学生自己选一个“媒质”进行漫想仿写。一般课堂上不给学生留仿写作文的时间, 都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上课时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所写的作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 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 (以教师点评为主, 学生点评为辅) , 教师在点评作文时一视同仁, 尽量找出该学生作文闪光点加以鼓励, 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尤其是对写作基础差的学生更要以鼓励为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动力

在情感培养上教师可以在讲读名篇名作时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中, 用心去体验情景、人物和事件, 体味作家是如何投入情感, 进行想象和创造的。然后再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写作, 看看能否做到像作家那样。投入身心去观察, 投入情感去创作, 写到感人的场面时是否会像作家那样情不自禁甚至潸然泪下, 完全融入到写作中。根据笔者的观察, 凡是写作比较出色的学生, 在观察力和情感指数上确实要胜人一筹, 这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所谓“需要”, 是指写作中的想象不是盲目瞎想, 而是按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平时的写作中, 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先构思, 后动笔, 因为构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想象的过程。这一过程落实在笔头上就是打草稿。许多学生在写作中为了赶时间, 早已经没有打草稿的习惯了。而有经验的写作者都明白, 人物形象会在打草稿的过程中逐渐丰满起来, 写作细节也会在打草稿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想象的轨迹就这样一步步被清晰地记录下来。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应用文教学在整个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但是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兴趣不大。我觉得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了解并明确社会对中职生应用文写作的要求。中职生一般不清楚他们中职毕业后需要用到哪些应用文, 所以, 根据认知选择情感化的心理规律, 我们首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不但调查生活中常用的应用文种类, 同时还要调查一些工厂、社区、村镇单位所用到的应用文。根据学生交流、汇总的情况来看, 学生基本上了解到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文。在此基础上, 我们趁热打铁, 进一步要求学生把本次活动整理出调查报告、新闻稿、总结等等, 要求分组草拟, 全班交流。调查活动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不少东西, 学生不仅学到了应用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了当前社会对应用文的需求, 也懂得了社会对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要求。

六、在作文的评语中渗透人文教育

目前, 多数教师的作文评语已经形成了一套评价模式:中心明确, 条理清晰,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这千篇一律、冷冰冰、机械化的评语, 不仅激不起学生写作的欲望, 甚至还造成了师生情感上、心灵上的隔膜。中职学生还处在成长期, 对人生、家庭、社会会有种种的困惑和不解, 有时也会产生低落、消极的情绪, 这些都有可能反映到文章中来。作为教师就应凭借写评语这一契机, 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渗透人文教育, 使评语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所以, 教师的作文评语应该富有感情, 充满爱心, 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老师充满爱的评语如春风开启着学生善感的心扉, 如细雨滋润着学生稚嫩的心田, 学生在获得写作启示的同时, 对生活、人生也能多一分理解和感悟。

当然,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中职学生的作文往往毛病多于优点, 当他们挖空心思好不容易写成一篇作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的时候, 总有几许期盼, 希望老师哪怕给他一点点的肯定。因此, 教师在点评作文时就不仅仅是就作文论作文, 同时应让中职生获得作文的成功与喜悦。从某种意义上说, 任何一篇学生习作都存在着某种亮点, 我们要学会发现亮点, 在学生的作文点评上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由此使学生逐渐产生写作兴趣。

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doc 篇13

【摘 要】本文就《机械基础》这一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如何优化,从设疑(着眼生活、在平淡处、紧扣疑难点)、直观教学(利用教学模型、巧用教室)、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和举例。

【关键词】设疑;机械基础;课堂教学

《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方面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机械类专业技术有关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内容上看,该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知识,综合性强的课程,且又是对口高考的必考科目。面对职高学生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且机电专业实验实习条件严重不足的情况,如何实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能人,为高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这一目标。笔者认为首先应搞好课堂教学,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优化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呢?下面浅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习尤其在质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使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疑。所谓的设疑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故意地设置一些疑难或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从教育心理学观点来看,善于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对于这门如同书名一样“机械”呆板、枯燥、学生望而生畏的难学课程,如何设疑呢?

(一)着眼生活设疑

机械基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机械上人类生产的重要工具,在工业、农业、交通、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疑难问题到处可见,教学时应将这些疑难设置在课堂上。例如,在授“提高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这一内容时就设疑:教室的横梁的截面为什么做成长方形,而不做成圆等其它形状?又为什么要竖搁而不横搁?又如在讲“棘轮机构的超越特性”时便设疑:骑自行车时为什么脚踩踏板能带动车轮转,而车轮转时不能带动踏板转呢?再如在讲“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死点”时就问学生:使用缝纫机时踩动踏板,为什么有时会出现踩不动或倒车现象?等等。在讲这些内容之前先提出这些日常生活中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平淡处设疑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长进。”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平淡处很多,且机械、枯燥无味得很。教师如果平淡地讲授,则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在平淡之处也必须设疑。例如,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此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这一原理看起来很平淡,如果不设疑地教,学生便容易把“刚体”理解成所有“物体”,在应用中就往往出错。但教师在讲完这一原理后,设疑:该原理对非刚体(弹性体)是否适用?这样学生便会想实例来说明该原理是不适用的。如此,学生便会产生深刻的记忆,在应用中就不会出差错。所以,在教学中只有在这些平淡之处挖掘出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用疑问的石子,让学生思维的湖泊里,激起层层涟漪,让学生通过思考,于平淡中见神奇,于平丸处见绝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三)在疑难处紧扣疑难点设疑

疑难点是指教材内容中学生易被迷惑或分辩不清和难以理解之处。它们往往是学好某一内容的关键,也是学生思维容易受阻的地方。教师应通过设疑?ρ?生思维及时加以疏导。例如:“轮系传动比计算”中,当得到各齿轮几何轴线都在原地转动的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机公式:后,便设疑:对于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是绕另一个齿轮的固定几何轴线转动的行星轮系的传动比又如何计算?(这是疑难点。因在传动过程中,行星轮既自转又公转)接着又问是不是要转化成定轴轮系?如何转化?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思索、探讨。然后教师去疏导,使之真正弄清转化机构法的原理,真正弄懂转化机构传动比计算公式: 的含义,掌握该公式的用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设疑的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使设计出的问题真正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二、巧用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简单化、通俗化

要学好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如何才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呢?进行直观教学。怎样进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直观教学呢?

(一)充分利用教学模型

直观教学,宜于理解,采用教学模型是必要的。我曾经做过一次试验,讲授“曲柄摇杆有死点位置”这一内容时,在一个程度较好的班,没有用模型,只是在黑板上开“机器”口头讲授,让学生凭空想象。我虽然费尽口舌,讲清楚了以摇杆为主动件,当从动曲柄运动到与连杆共线的两上位置时,机构出现传动角 的情况。此时连杆作用于从动曲柄上的力恰好通过其回转中心,不能推动曲柄转动,这两个位置是死点位置。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自认为学生懂了,结果呢,通过调查和作业可以看出仅仅只有几位相当出色的学生掌握,而绝大多数学生都不知老师所云。恰好相反,在另一个程度较差的班上课时,利用自制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在教学时首先出示模型让学生亲自以摇杆为主动件去带动从动曲柄,结果学生发现当从动曲柄运动到与连杆共线的两个位置时,连杆作用于从动曲柄上的力恰好通过其回转中心,无论施加多大的力不能推动曲柄转动。从而得到了死点位置。这样没费多少口舌便上完了该内容,学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知识。由此可见,利用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觉。教学效果也达到事半功倍。

(二)巧用教室

进行直观教学当然可以利用教具,但巧用教室的现存实物,其效果比用一般教具更好,因为学生在教室之中,身临其境。我在讲“固定铰链”、“柔性约束”、“梁的弯曲”等内容时,就分别利用教室里的门上合页、悬挂的日光灯、横梁等来进行直观教学。由于教室空间客观存在,上课时有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性,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同时,学生身临其境,对他们解题和读图的空间想象能力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基础课中有许多章节内容由于不易表现而显得枯燥。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不能很好地认识事物。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显示一些变化和模拟运动,将这些原本枯燥的内容动态化、形象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经验和正确的概念。如:在讲到轴系零件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这样的现代教学设备,适时地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轴、键和轴上零件(如齿轮)配合的动画,或者是对开式滑动轴承的轴承座、轴承盖、上轴瓦、下轴瓦和连接螺栓的轴测图等,会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动手的机会不多。这与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动手操作的心理是有差距的。因此,要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大胆地进行“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尝试。如讲“变速变向”机构时,我就把学生直接带到实习工厂,利用车床变速箱给学生讲变速变向的要点,然后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同时,还使学生接受了必要的操作技能训练,对机床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教学方法虽然很多,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上的讲话下一篇:集中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