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
【摘 要】在现阶段的中职教学中,大多数学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没有达到国家教委要求的指标。通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提高中职校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重视中高职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已经成为我国中高职教育的重任。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成为实现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目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的受挫者,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低是中职学生的共性。鉴于此,教师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努力创设富有感染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使相对静态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呈现出灵性和美感,以此触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诚实守信”时,我将“元寂住持与两个徒弟”的故事制作成动画视频,以动感的画面进行讲述:开元寺的住持元寂要在最得意的两个徒弟一寂和二寂中间选一个接班人,他给每人一袋谷种,第二年谁收获的谷子多,谁就是新住持。第二年秋天,一寂挑来的是满满一担谷子,二寂却两手空空。在大家都认为一寂是理所应当的住持时,元寂却宣布二寂为接班人。在人们大惑不解时,元寂给出了谷种都是用开水煮过的,根本不可能有收获的答案。显然,诚实的二寂才是做住持的最佳人选。故事动画创设出的教学情境使抽象枯燥的知识条文变得生动有趣,深化了学生对诚实守信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心灵触动,诱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和主动的心理情绪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兴趣的鼓动下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和探究。
二、利用真实案例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要求各学科课堂教学都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培养和交流,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与社会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情感因素是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着力点,案例则真实、客观地展示了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颇有感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投入。为此,教师要通过展示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案例,将书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多深入实践,亲自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教学《民法》中“民事权利”这一内容时,我就在课堂上配合讲授内容展示了这样一个案例:不满14岁的小哲,在今年春节时收到了数千元压岁钱,一天,他对一个标价800元的遥控飞机非常喜欢,没有与父母商量就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下来。小哲的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他们认为尚未成年的小哲不能擅自做主买价格这样贵的物品,超市也不应在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与未成年人进行这样大数额的交易,要求超市退货。小哲认为压岁钱是属于自己的,他有权支配,不想退货。超市认为未成年人是可以独自购买遥控飞机的,也不同意退货。结合这一案例,我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分析:①小哲父母的认识是否有法律依据?②小哲与超市之间的交易是否有法律效力?③小哲父母要求超市退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真实的案例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了有效的启迪与发展,在学生积极主动弄清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有效的民事行为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得到了切实优化。
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引领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鲜明的就业属性决定了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在中职学校学生今后职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中职德育教师要明确推动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方式变革,是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应成为优化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能引发共鸣的人生价值、择业就业、道德与法律、理想与现实等热点问题,引领学生就这些问题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会独立思考,形成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时,我没有逐段进行讲读,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就他们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辨析。问 2
题来自于学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学生的思维活跃,据理争辩,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相关内容,学习方式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由被动向主动转化。
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同属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所谓道德教育, 是指通过传授道德知识, 使人们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增强道德信念、强化道德行为的活动。所谓法律教育, 是指通过一定方式, 使人们掌握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意识、内化法律精神、养成依法行为的习惯、自觉地依法办事。法律教育本身就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道德教育具有相关性和互动性。一方面, 道德教育要围绕法治来进行, 使学生养成与现代法治价值取向相一致的伦理道德观;同时, 法律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普法教育, 而是融入了道德教育的法律教育。实践表明, 在中职学校, 单纯的道德教育和单纯的法律教育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把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结合起来, 在道德教育中注重培养中职生的守法道德观, 让“爱法律”成为每个学生的品德, 让以守法为美德成为中职生的道德追求;在法律教育的同时活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 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中职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二、当前中职生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现状
近些年来, 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与之同时, 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问题也表现的越来越突出:
1、道德素质偏差
当前中职生的生源素质明显偏差, 一些学生是非善恶不分, 道德素质较低。许多中职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做任何事情都怕累, 只追求享受。尤其在学习上, 许多学生不愿意刻苦学习, 当然这与他们本身学习基础差, 想“破罐子破摔”心理有关。但正是他们的厌学情绪, 导致其他一系列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发生。课堂上, 一些学生睡觉、大声聊天或随意接听电话, 不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 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日常生活中, 一些中职生语言不文明, 说粗话、脏话成了习惯;破坏公共财物, 破坏环境, 校园里的“课桌文化”、“墙壁文化”、“厕所文化”泛滥;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 浪费粮食、水电现象多见;缺乏诚信, 考试作弊, 买饭插队;另外还有抽烟喝酒、搞“小团体”等现象的存在。这些行为表明中职生的道德教育存在较大的问题, 任其发展下去将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2、中职生法律观念不强
中职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尚未成熟, 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低, 特别容易受外界影响并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学校是中职生法律教育的主阵地。但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只过多重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育, 而忽视了中职生的法律教育。这样导致中职生的学习法律知识的态度不积极, 对不良行为的危害缺乏认识, 日常生活中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如私自拆看他人信件、随意拨打110报警电话、在校园内或网络上造谣别人坏话等。更有些中职生常采取打架斗殴这种暴力性犯罪行为来解决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一些因贪图享受、爱慕虚荣而去盗窃;一些受网络的负面影响, 沉溺于网络, 最后走上抢劫、诈骗等犯罪道路。这些现象都说明中职生的自觉守法意识较低。
三、中职生的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应并重
针对当前中职生在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认为, 中职学校应抛弃“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 “法律教育”次于“道德教育”等错误观念, 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同时注重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
1、发挥课堂教学优势。
课堂教学不仅传播知识文化,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德育课是对中职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主阵地, 因此, 德育老师要根据中职生的成长特点, 合理安排教学, 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把这些“特殊个体”真正带到课堂上来, 使他们乐学、爱学, 并自觉用学到的知识引导行为。其他学科的教师也要结合本学科特点, 积极主动的渗透道德教育。德育课程中的法律知识课教师要注重使学生掌握法律这一重要武器的基本知识, 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道德教育, 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
2、提升教师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 而是因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的铺砌起来的!”教师是中职生全面发展最直接的榜样。在日常工作中, 教师要率先垂范, 以具体的行动来影响、感染学生。特别是面对中职这些所谓难教的学生, 一方面要求教师加强师德修养, 不为物役, 不为名诱, 有爱心、有责任感, 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滋养中职生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 也要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专职法律教师要根据中职生特点进行法律知识与传统美德相结合的教育, 其他学科教师要加强法律知识培训, 把法律观念渗透于教学当中。
3、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学校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可使中职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感染,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注重诸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活动室等校风、校貌建设, 使校园形成一种崇尚美德和知法守法的氛围, 为培养中职生的高尚品德和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对学生违规违纪现象要照章处理, 不因人而异;在网络管理方面要建立校园网吧, 并根据中职生特点, 进行网络知识教育, 使他们有组织进行网络学习和娱乐, 从而潜移默化地对中职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
4、丰富校园生活。
共青团、学生会和各种社团是中职生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工作中一支重要力量, 要充分发挥其职能, 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合中职生特点的教育活动。如开展成年人宣誓仪式, 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 组织参加各项公益活动等, 启示自己要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增强中职生的法律意识, 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通“法律热线”, 举办“法制讲座”、“法制专题论坛”, 适度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旁听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自主参与, 使中职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启迪。
总之, 中职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对之进行道德和法律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中职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作为中职生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 在注重道德教育的同时, 不能忽略法律教育, 要把两者的机结合起来, 帮助中职生形成较高道德品质和较强法律意识, 保障中职生全面发展。
摘要: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同属于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本文在深入分析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关系的基础上, 全面审视当前中职生在道德和法律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既要重视中职生的道德教育, 也不能忽视法律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道德教育,法律教育
参考文献
[1]谢红燕.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 (02) .
[2]卢连旺.中职学生品德素养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 (06) .
[3]王明星.“法律教育”对中职学生的影响[J].希望月报 (上半月) .2007 (01) .
关键词:中职教学;案例;生活;视频
以德育为首要任务是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课堂气氛容易沉闷、提不起学习兴趣是政治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它是一门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的学科,其科学性和思想性比较突出,趣味性相对缺乏,而中职学生又是这样的群体,他们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信心和兴趣,没有学习动力,逆反心理强且敏感。部分学生甚至对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的认识比较粗浅模糊,自控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课堂上散漫自由,旷课、打架斗殴、吸烟、不学习成为普遍现象,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有学生甚至在课堂上辱骂教师。面对现阶段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和心理特点发生的新变化,以及中职生学习现状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那种采取从观点到观点、从原理到原理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绝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多的是要尊重和顾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有积极性。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政治课教学的关键。另外,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本身的理论知识难度不大,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认同并形成意识,那么,如何加强中职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就谈几点看法:
一、用好案例、寓言故事,积极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职业道德与法律》每课都设计了多个案例,有的课还有寓言故事,这些案例、寓言故事精当、鲜活,很贴近中职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启发学生思维。若学生能融入案例、寓言以及故事中进行分析讨论,就会把学生引向教学要傳递的理论知识或道理中来。如在讲解“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理论观点时,教材设计的案例是一个企业招聘员工,条件苛刻,待遇优厚,一应聘者将一位坐在轮椅上准备上楼的老人送上楼才去面试,最后这位应聘者被录取了,聘用他的正是那位“轮椅”老人。就这一事例让学生分析说明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如果仅从理论角度阐述,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理论性较强且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结合材料我顺势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这个年轻人是因为拥有超群的专业技能被录用的吗?学生回答“不是”,又问:那是为什么?学生回答:是年轻人“优良的品德”。于是引导学生明确“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道德”的道理,这就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比费大量口舌讲空洞的大道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而且更有趣。
二、联系生活,用时政“热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政治课是说理课,融知识和思想为一体,德育功能特别突出。只有联系学生关注的问题和当前的“热点”才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中职学生从年龄和知识结构上说属于高中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认知能力。他们开始关注并思考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对于社会热点和全球性的时政热点比较感兴趣。鉴于此,我在讲述“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时,为避免从理论上单纯的空洞说教,就将伊拉克战前战后的人民生活给学生做了对比,战前伊拉克是海湾国家中数一数二的富裕国家,医疗教育完全免费,以前伊拉克一个小孩从出生到大学全部学费由政府出,人民生活安定富足。而现在,伊拉克国内因教派不同和恐怖活动长期战乱不休,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随后又列举了叙利亚、利比亚、埃及以及今天的也门乱象等,由此讲到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民族大团结来之不易。
三、用视频播放真实鲜活的生活实例,以触动学生心灵引发兴趣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有相当部分属于道德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的特点在诱导,诱导的过程需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才会真正被学生转化为内心认可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情感的诱导作用,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学生心弦。在这方面视频材料具有视听兼备、感染力强的功能,是口头传播所产生的导向功能无法比拟的,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关注和理解。
总之,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面对的群体比较特殊,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更高了。政治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注重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相互交融、取长补短,注重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动脑、动嘴、动耳”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得到感悟,通过各种形式、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关注度,着力培养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和兴趣,逐步形成一个愿学、乐学的氛围,从而使学生情感得以陶冶、水平得以提高、观念得以树立、行为得以养成。
参考文献:
刘康.浅谈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J].学园,2009(11).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规定为深化《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改进指明了方向,在具体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丰富教学内容一是增加实践活动内容。根据教学进程,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此外,还可以结合班会安排学生设计黑板报、手抄报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二是增加时政新闻知识。教师及时把国内外以及身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与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是学生非常乐意的事情。三是适时增加专题选修课。根据社会发展,教师要注意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当增加选修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依法治校,并开设《法律大讲堂》,学生热情高、兴趣浓、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极大地增强了《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教学艺术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大一的时光转眼即逝,大二也即将结束,在这期间我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理基础》这门课程,让我收获颇丰。
首先,对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学习,是帮助我们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对于促进我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我们大家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在这个告别中学时代,刚迈进大学校门,迎来崭新生活的时刻,学习思想道德修养,明确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本课程能帮助我们明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前进目标以及成长和成才的途径和方法,为今后创造出应有的业绩作好准备。通过学习,明确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这些都是做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所必备的条件。
其次,对于法律基础部分的学习亦是获益匪浅的,它通过对法律形成、组成、设立、应用、执行、监督的介绍,使我对法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作为一个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制精神,领会社会主义法制精神,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其运行对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是做为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所必备的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是作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我们所需的基本条件。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对宪法的特征和规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的了解;对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行政、民商、经济、刑事法律制度的认识;对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行政诉颂、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仲裁和调解制度的理解是未来从事各项社会活动所需的前提条件,对于进入社会后进行各项工作,从事各种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陶冶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了法律意识,为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连接社会的桥梁。我们应该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而理想属于意识范畴,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是健康成长,成功就业和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科学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人,指引大学生什么样的道路,激发大学生为什么而学。大学生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为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才的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而今我们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感到庆幸,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继续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
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做生生不息,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
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它就是价值观问题。价值观是指关于
价值的特殊观念系统。进一步说,它是人们在处理价值问题,特别是那些普遍性
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价值观特有的形式,是人们头脑中有
关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和
文化领域,还是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普遍地存在着价值问题。人们如何理解
和对待这些问题,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和追求什么,都是价
值观所特有的思想内容。社会意识归根到底反映社会存在。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
观,是同他们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条件相联系的,是基于自身利益
和需要的产物。正因为如此,作为人的有意识的选择和追求,价值观就有了自觉
与盲目、真实与虚幻、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别。一种价
值观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它如何反映和反映了什么样的主体利
益、条件和需要,是否同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趋势相一致。
结束了思修课程的学习,我发现自己体会到很多,尤其是一些自己以前没想
过的,一些以前没有去做的。这门课能够从不同角度体会自我,是我能重新认识
自我,原来自己还有这些长处,还有那些短处。清楚了解自己,就能更容易改变
自己。思修课还给予了我们很多机会自我表现,互相发表自己意见,互相产生思
想碰撞,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对方长处,补充自己的不足,互相.......思修课
也是我们上那么多课中最轻松地一门课,它给予了我很大的空间自由发挥,同时
也让自己更加的自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析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实现依法治校的需要,还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其全面发展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完善教学环节和改革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发挥其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主渠道作用.
作 者:曾咏辉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社科部,重庆,涪陵,408100 刊 名:黑龙江史志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法律素质 培养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讨论, 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 从具体到抽象, 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原理、原则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其具有生动具体、直观易学的特点, 因此, 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可以引发深入的师生互动,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 由于案例充当了连接基础知识和现实应用的桥梁作用,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探讨, 既深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又强化了学生对现实应用的理解。
2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2.1 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基础环节。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同时又要贴近生活。不能随意选择一些小道消息作为案例。此外, 还要收集、整理与大纲要求相符的案例, 特别是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案例。教材上的案例在教学中应重点选择。笔者认为, 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4个特点, 即真实性、针对性、开放性和时效性。真实性, 只有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 才真实可信, 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具有说服力;针对性, 主要是指针对学生的思想迷惑, 帮助学生澄清一些是非界限;开放性, 便于学生从各个侧面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与探讨;时效性, 紧密联系环境变化和理论发展的情况, 注重与当前实际联系的程度。
例如, 教师在讲到“荣辱观”这一课之前, 将学校学生食堂、图书馆、宿舍和教学楼内一些不文明行为记录下来, 选择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中有关荣辱不分的报道作为案例资料。另外, 从已有的材料中选择或组织案例内容, 案例内容因教育目的不同而异, 一个案例可长可短, 牵涉面或窄或宽, 其主题范围几乎没有限制, 在案例中只要求包含足够的信息, 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如, 在学习民法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时, 设计这样的案例进行导入:甲向乙购买了一件皮衣, 乙在成交时说该皮衣因积压降价出售, 但甲回家后发现, 皮衣衬里下面多处皮革已经腐烂, 甲随即找到乙要求退换。在民法理论中, 乙这么做, 违反了什么原则呢?这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2 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教师可布置学生事先预习书上的案例,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陈述、讨论。也可将另外准备的案例展示给学生, 提出问题, 让学生讨论。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案例环境之中, 真正从当事人或企业工作岗位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同一个案例, 不同的学生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有的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 有的则能得出透彻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去非本质的细节, 揭示其内部特征。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 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为此, 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 大胆地交流研讨。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即使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偏离了正确答案, 也不要急于评判, 可以让他们自己反省, 自我更正, 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勇气和胆量等。
例如, 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 设计1个案例:丙在某商场花5 500元购买了1部单反相机, 回家后怀疑其为假冒商品, 便向商场提出索赔。商场认为, 丙为无业人员, 购此高档商品并不是为了消费, 而是专门为了向商家索赔, 因此拒绝丙提出的赔偿要求。笔者为此提出3个小问题组织讨论:第一, 丙作为消费者享有哪些基本权利?第二, 商场是否有理由拒绝丙的索赔要求?第三, 丙能得到赔偿吗?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 帮助其打开思路, 先分小组交流, 然后再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讨论时, 先请较好地完成了案例分析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分析情况, 然后再请有不同思路、看法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 学生能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不同角度的论证中, 深化对案例的认识, 学习和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方法, 对课程内容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3 案例评价
案例评价是对案例讨论的总结, 指出讨论的结论意见, 进行补充与提高性讲授等。教师在进行总结时, 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所涉及的相关内容, 分析解决案例所涉问题必须要用到的法理、原理和法律规定;同时, 还要向学生讲明案例的重点和难点, 并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指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和方向, 引导学生研究和思考。案例评价主要由教师来做, 引导学生辨清是非曲直, 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也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 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3 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法律素质意义重大, 但它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很高, 其本身也并非完美无缺。因此, 在实施过程中,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 案例教学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
尽管案例教学有许多优点, 但应用案例教学不能排斥和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因此, 不论是基于哪种情况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都要注重其系统性。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 案例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法, 不能像大学法律专业一样进行纯粹的实践 (案例) 教学。
3.2 案例要与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
案例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改进形式, 虽然以实例分析为主, 但也不能完全抛开教材的理论体系, 毫无理论依据地去研究教学实际问题。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法律制度进行学习;同时, 将案例中所要讨论的问题与理论知识、法律制度联系起来, 2者不可偏废。
3.3 教师应具备实施案例教学的能力
尽管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 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 教师要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挥各种类型学生的优势, 挖掘他们的潜能,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另一方面, 教师教学前, 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案例的选择和教学设计工作;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适当的课堂氛围, 既要使学生达成一定的共识, 又要给不同的见解以空间,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结束之际, 教师还要善于总结, 从案例中提炼出相关理论。
3.4 案例教学要有目的性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不能单纯地引导学生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 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 而是要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案例讨论或辩论过程中, 越辩越明, 互通有无, 由“记条条”到“信条条”, 把德育主线落在实处。
3.5 案例教学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想实际
中职学生大多内心深处充满自卑, 对社会了解不多, 对职业了解甚少, 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认真的思考, 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尚未形成。由于先选择了专业再进行学习, 他们非常渴望了解自己将来有可能从事的职业, 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但又感到前途未卜, 这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机。教师在选择案例时, 应尽量选择中职成功学生的案例, 最好是本校或本专业的学生案例, 让学生不觉得遥不可及, 切身感受到“行行出状元”,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热爱所学专业。
总之,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具有理论性、政治性、现实性和针对性等特征, 在中职德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从学生实际出发, 注重改革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案例教学, 使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源于现实生活, 贴近思想实际, 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新平.案例教学法的内涵[J].云南教育, 2002 (10) :4~5.
[2]王冠.运用教学案例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J].成功 (教育) , 2007 (1) :78~79.
案例教学法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应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德育水平及法律基础要求越来与高,特别是中职院校,其作为社会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因此中职院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更加重要。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中,能够帮助提升教学的效果,增强中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及法律素养,因此,积极探究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1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案例教学法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之下,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制定适宜的教学步骤,并根据教学的步骤的实施进程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研究与讨论。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知识逐渐具体化,将难于理解的知识逐渐简单化,因此学生学习知识更加简单。此外,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学生与教师有积极的课堂互动,因此,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在课堂上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知识的效率自然而然也会提升。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抽象的理论基础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基础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能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提升,还能够促进中职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2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应用的实现过程
2.1案例的选择过程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案例教学内容的理解及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选择适应的教学案例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基础,且影响到案例教学法的质量与效率。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注意几个事项。首先,选择的教学案例应该与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内容紧密相关,同时又要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贴切生活的案例能够提升学生探索案例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其次,选择的教学案例应该尽可能新颖。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及对人才的要求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应该尽可能符合当前社会价值观念,以帮助学生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对当前社会及工作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当前的重要事实有一定的了解。此外,教师选择案例时应该科学的构建积极案例与消极案例的比例。太过于消极的案例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态度产生消极低沉的影响,但消极的案例也能够让学生引以为戒,构建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一定要构建适宜的正面与反面案例比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还应该注意案例内容的真实性与开放性及针对性。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的进程,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开放性的案例能够基于学生更多思维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考虑问题。因此,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倍重视案例的选择,以最优化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率。
2.2案例讨论过程
案例的讨论过程是案例教学法中的核心过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过程,不仅仅能够对案例的发展过程有独特的见解,且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各抒己见,积极交流意见,学生对案件的认识角度会更加全面,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化。案例讨论过程是教学的主要步骤,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主要体现在案例讨论过程。因此,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剥开案例的表层信息,深入剖析案例的本质,并从多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用于表达自身的观点与意见,积极的与同学交流,进而帮助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知识。
2.3案例评价过程
案例的评价过程就是对案例的意见进行总结。案例评价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及意见各种各样,但有些学生的意见可能与该案例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偏颇,因此,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发表的意见及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纠正或补充。案例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的体现本次案例教学的重点内容及教学目的,并让学生针对案例中未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耐心的进行解答,并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进而放大案例教学的效果。
3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中的注意事项
3.1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中要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基础教学法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在宗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应用虽然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案例教学法不是全能的,也有自身的缺点。案例教学法不能够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应用,取长补短,相互弥补,进而最大化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教学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案例,自主分析案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从这一方面来看,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多的对学生进行干涉,从而避免教师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同时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及总计能力不足,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构建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念及工作道德观念,因此,教师对学生既不能过分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放任学生不管,要将案例教学与基础理论教学相互结合,同时又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而提升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效果。
3.2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要有明确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只是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方式必须要在明确的教学目的引导之下才能够有更加高效的教学效率,因此,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学生也会在教室的激发下多维的分析案例,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学生就很难掌握案例分析过程的重点与核心,学生很可能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因此,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
4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能够帮助其教学效率的提升,此外,还能够帮助提升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积极探究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谭业胜.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6):80-81.
[2]谢志江,孙红岩,蒋和生等.案例教学法在工科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5):75-77.
一、参与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
可以任选一专题或自拟题目做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人数5——10人。参考选题:
1、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
2、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
3、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
4、关于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
5、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
6、关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查;
7、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8、关于大学生择业取向的调查;
9、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
10、关于大学治安状况的调查。
11、关于大学生兼职状况的调查。
12、关于“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
13、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态度的调查;
14、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现状的调查;
15、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调查。
要求: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收集、个人体会等方法,对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基础”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原因和对策的分析,形成不少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团队集体完成)。调查报告严格按学术论文写作,须注明参考、引用文献。
二、参与志愿者活动,撰写心得体会
同学们可以参加各学院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办理志愿者证书,参加学院、学校、社区组织的一学期不少于两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自拟题目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每人一份)。
要求:活动以5——10人的团队形式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下进行。活动需得到服务对象在志愿者证书上的签字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志愿者证书上的盖章认可。心得体会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感受及对志愿者活动的理性分析等。附活动照片。
三、走访岳麓名胜古迹、撰写课程论文。
岳麓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这里长眠了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为舍生取义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还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位于清风峡口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更是孕育了博大精深,广袤无垠的湖湘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伟人。同学们可以借地利之优势,走访岳麓名胜古迹,自拟题目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课程论文(论文每人一份)。
要求:活动以5——10人的团队形式进行。课程论文须严格按照学术论文要求写作,结合教材内容力求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明参考、引用文献,附活动照片。
四、参与法庭旁听,撰写心得体会
参与法庭旁听活动,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感受法律在社会上的维护正义与公平的神圣地位及法学理论在法律践行中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同学们在现场更好地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有助于同学们全面了解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从而增强法律意识,更好地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要求:活动以5——10人的团队形式进行。心得体会要求联系所学先关法律知识,字数2000字以上(每人一份),附活动照片。
(2014-2015学年 第 1学期)
一、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是非判断、自我约束和引导示范能力,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提高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承担光荣的历史使命、进而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开拓者而准备。
能力目标:
(1)能用正确的方法与技巧应对大学生活的各种问题。
(2)能用正确的是非观判断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具备一定的引导和示范能力。(3)能通过项目训练,培养个人综合性的素质和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4)能自觉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完善个性。知识目标:
(1)明确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大学学习的特点与方法。(2)明确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掌握加强道德规范的基本途径与方法。(3)理解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内涵及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4)掌握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术语。(5)明确法律的本质以及学习法律的意义。(6)熟悉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基本内容。
2.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三、教学材料
1、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 浙江省高等学校“两课”统编教材奚建华主编 《法律基础》浙江省高等学校思想品德课统编教材孙笑侠主编 《法律基础教学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2006年第一辑)《高校内外》(生活与法丛书)崔卓兰 《周国平作品集》 南海出版公司
四、教学组织形式
大班教学、理论讲授、项目训练。
五、考核方案
一、职校学生的现状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本身逻辑性强,涉及内容宽泛抽象。而职校学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是在初中小学就被个别教师“遗忘”。职业学校的学生给社会上的印象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差,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他们经常旷课,与任课教师顶撞,沉迷网络、早恋、打架,并且事态越演越烈。学生往往认为中职的德育课与初中的政治课一样,只需要大量记忆、考试合格就行。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如果运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师划重点、学生背是行不通的。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学生愿意上、愿意听。
二、如何上好职业道德与法律课
1.备课不能只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
笔者非常清楚,要让学生在课程中受惠,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课程的忠诚和对学生的欢迎。精心备课,备课不能局限于以往的只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探讨学生最关心的前沿问题,启发他们去思考。例如在讲感受道德之美时,讲到社会公德,如果按照过去的教法讲什么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会比较厌倦。而笔者却是首先问“你眼中的道德是什么?”有的学生说,不随地吐痰,上公交车给孕、残、幼让座,保护环境等。笔者会回应同学幼们所说的都是社会公德。“那什么是社会公德?请大家在课本找出。”显然后者比前者更能启发学生思考。有时学生还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如助人为乐也是社会公德,但是现在助人为乐,人们害怕别人讹诈勒索。笔者会回答,“社会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不可避免,但是助人为乐之风我们要提倡。”课堂、课下给学生讲大量好人好事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从心底感悟道德之美。
2.运用案例教学,结合现实生活给学生解疑答惑
作为德育课的教师,选择案例不能只选择正面材料,不选择反面材料。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有好的事迹他们能接触到,同时坏的事情他们也有所耳闻。教学中,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中选用的案例不仅要为教学服务,还最好具有实效性。如2011年10月13日下午,佛山南海的2岁女童小悦悦(化名),几分钟内先后被两辆车碾轧,18位路人经过却见死不救,直到第19位路人看见,跑过来将趴在路上的小悦悦抱到了路边。这个伸出援手的路人名叫陈贤妹,是一位已经58岁的拾荒阿姨。笔者课堂上立即创设情景教学,如果这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打120求救电话,有的说不敢救害怕别人赖上自己,有的学生说会勇敢地过去扶。学生会作出这样那样的选择肯定是有原因。对于其中做法不好的同学笔者没有立即批评,而是说同学们害怕扶起受讹诈,打个120电话总是可以的。对于其中采取积极行为方式的同学,笔者会给予表扬,并表示支持。通过关注此事,同学们感觉好人还是多,助人为乐应该发扬。同学们通过对小悦悦事件的关注,思想上也变得成熟理性了。
3.多听取学生意见
多听取学生意见可以表示对学生的尊重,在听取意见的时候教师也需要积极反馈意见,这是做好工作的保证。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可以邀请学生完成开放式的回答。要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要吝惜表扬和赞美。有人说,德育课是快乐的,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明确德育重点,能让学生感到可信、亲切、愉快、有用,才是真正的德育。
4.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德育课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道德学习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坚持教育与管理的原则,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让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教学中要综合运用教育手段,更好地引导中职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
总之,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触动心灵的教育。最好的德育课,不是让学生背多少书本内容,而是通过学生与学生探讨、教师与学生探讨,达到心灵的净化。相信当教师把真诚和幸福播撒在孩子心目中时,自己也会收获幸福的。
(作者单位:威海工业技术学校)
一、妙趣横生的开头, 增添课堂魅力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 开头十分重要, 既要注意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 又要容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 还要紧紧扣住学生的思绪。
第一, 用生动的描述开场, 引人入胜。描述是情景教学法的一种, 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 使情景再现, 吸引学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讲绪论第二节“有关历史使命”时, 我走上讲台, 环视四周, 当教室安静后, 第一句话就说:昨天晚上我看电视里央视名嘴水均益作客艺术人生, 他以自身的经历讲做人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讲了一段非常动情的话, 他说:“做人首先要孝顺, 不孝顺的人, 很难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不孝顺父母的人, 是不可能爱祖国, 不爱祖国的人, 怎能完成肩头的历史使命?”继而启发学生思考, 然后发问, 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孝顺吗?用这种方法开头导入新课, 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 设问式的开头, 发人深省。教师在选择上课内容时, 可以不直接按章节入手, 而是选择与教材的本章节有直接关联的问题, 用设问方式入手, 扣住学生心弦。如讲“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人生观”时, 我设计一个学生很少思考的问题。———“你为什么活着, 你打算怎样活着”。问题一经提出, 教室一片寂静, 沉寂了一分钟后, 我请同学回答, 有的同学说:“以前没有想过”, 有的说:“为父母而活着”, “还有的说为活着而活着”等想法, 千奇百怪, 无奇不有。通过学生的回答, 加以分析, 诱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 再导入新课, 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 用叙述式的开头, 激发思考。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教学内容, 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开头, 达到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如:在讲第二节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从古代的爱国者的爱国主义故事入手, 继而分析历史人物爱国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教育学生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在讲第二章人生价值观时, 讲感动中国人物湖南怀化学院学生洪战辉, 带着没有血缘关系小妹妹, 靠自己勤工俭学求学的故事, 来教育学生,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讲第六章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时, 列举学校校友在外创业的故事, 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总之, 用精彩的绘声绘色的语言叙述故事能更好地吸引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人生, 思考未来。
二、精彩的课堂小结, 令人回味无穷
课堂小结是每位老师上完一堂课后必须进行的内容, 是教学重要环节, 笔者在“基础”课教学中通常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小结。
第一, 悬念式的小结, 为下节课埋下了伏笔, 能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 如:讲第四章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时用《楚天都市报》上刊登的四川某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利用自己高学历、高身材骗婚、骗情、骗财的不道德行为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崇高道德情操进行对比分析, 明确告诉学生, 同是一片蓝天下的社会主义大学里的学生, 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呢?通过对比, 热情欧歌了社会主义道德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明确告诉大家, “有才无德是次品”。要想成才, 必须有德有才, 德才兼备。最后我说:“既然道德观如此重要, 那么, 我们青年学生应怎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呢?这正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请大家课后思考一下。”我的话音一落, 下课的铃声就响了。这种方式结束本次课的教学, 效果很好, 既避免了老师拖堂的尴尬,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下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起学生的思考。
第二, 演讲式的课堂小结, 令人回味无穷。当一堂课内容基本完成后, 老师可根据当堂课的内容, 用经典的语言、用富有激情演讲的方式进行小结。使课堂生机再现不断, 同时也会赢得阵阵掌声。以此方式结束本节课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如讲“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时, 当教学内容结束时, 我用这样的几句话小结, 我慷慨激昂地说:“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总会有风雨交加、电闪雷鸣, 但阳关总在风雨后。只要我们有不畏艰险的勇气, 有不折不挠的精神, 我们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我的话音一落, 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如讲第一章第二节课树立科学“理想信念”一节, 讲“做忠诚爱国主义者”等, 都可以用演讲的方式精炼的语言结束本节课。
总之, 课堂上良好的开头与结尾是创新教学方法的要求, 是“基础”课课程体系的要求, 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只有不断地创新“基础”课教学方法, 才能不断地提高使用新教材的能力, 才能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最终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 “基础”课的“规范”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厚刚.让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谈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效果[J].成功 (教育) , 2007, (11) .
[2]颜廷华.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提高[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
[3]周三庆.紧跟时代引领风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谈[J].成功 (教育) , 2007, (12)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新课,从诞生至今仅经过一轮教学实践.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大家正在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本文从挖透教材内容,全面深刻领会教材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人格魅力;处理好教学中四方面的关系;做好三方面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作 者:张社争 作者单位:陕西,延安大学,716000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G72 关键词:教学 效果 研究
课程号:107032030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总学时:45
学
分:3 先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本科一年级学生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任课教师:政治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教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第一门课程。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大学新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础。本课程教材由绪论、三个主题部分共计八章和结束语组成,涵盖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忠诚的爱国者、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2010年第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许汝罗、王永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备注:理论课
Introduc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ourse Code:107032030
Course Name: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Total Hours:54
Credit:3 Pre-course:none
Object-Oriented: compulsory of undergraduate freshman Assessment methods:examination
Instructors: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political department
Course Description:This course is the first one among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eries that set by the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basic content and main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are to comprehensively use the basic stand, viewpoint, method of Marxism;via the education on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ethics and legal concept as a basic content;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to give reasonable and persuasive answers to the problems which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ing and concerning.Also to lay a solid basis for ideological and moral and legal cultivation to meet their needs to grow and develop as well as to promote their duties to becom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of our socialist cause.The textbook of this course is formed by introduction, three thematic parts which have eight chapters and conclusion.It is covered with contents that suitable for college live and other materials that can help to establish correct ideals and beliefs, to be a patriot, to obtain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ethics and legal concept and so on.This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focus on Marxism theory, to study and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morality and law, to value the reality practice and eventually achieve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behavior.Recommended books or reference book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the writing group of this book,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6 1st edition, 2010 5th edition.“’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legal basis’ f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Reading”, XU Ru Lo, Yong-Liang Wang editor,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6 1st edition.Note: theory course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使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计划学时:周学时 3,总学时 51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点:
1、认识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2、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
1、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本课程的特点和作用、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思考题:
1、你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你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上大学后你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目标?
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什么意义?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教学难点: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思考题:
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教学重点: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教学难点: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思考题:
1、当代大学生应怎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2、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大学生怎样培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4、成为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较为系统地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重点:
1、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难点:
1、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思考题:
1、思考人生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意义?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为什么正确的人生观要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为核心?
4、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5、怎样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2、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思考题:
1、大学生应当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2、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4、诚信品德对于大学生有什么意义?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社会秩序 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认识在公共生活中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即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树立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教学重点:
1、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2、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要求 教学难点: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第四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二、网络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思考题: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怎样才能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3、大学生应如何增强公德意识?
4、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5、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应如何加强自律、遵守社会规范?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认识职业活动的特点,以及与职业活动相关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自觉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艰苦创业、实践成才的准备;同时学习与恋爱婚姻有关的道德与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婚姻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教学重点:
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3、爱情与人生 教学难点: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2、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一节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思考题:
1、为什么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规范?
2、如何理解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3、大学生应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质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4、怎样理解爱情的本质?
5、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及运行机制,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掌握提高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教学重点: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教学难点:
1、权利与义务观念
2、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二、自由平等观念
三、公平正义观念
四、权利义务观念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3、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法律思维方式有哪些基本特征?
5、大学生应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我国宪法、实体法、程序法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重点: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3、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教学难点:
1、宪法的基本原则
1、犯罪概述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如何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4、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学时:1
一、做“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事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二、开拓视野、发奋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
三、加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四、课程复习总结;
【浅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推荐阅读: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标课程内容09-30
中职职业道德期中试题09-06
浅谈中职学校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与实践12-23
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09-23
中职生职业规划书前言11-17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措施探究10-16
浅谈中职英语教学改革06-12
浅谈中职财会教学改革11-22
浅谈中职汽车专业课教学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