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高等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使高等教育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激发了学生课堂听课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表现出很多优势。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信息技术高等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高等教育论文 篇1: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关联:研究回顾与思考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制高点。本文概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学校教育的研究状况,指出今后相关研究的着力点与思路,为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等教育;研究回顾;研究思考

一、引言

本文概述国内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与高等教育的关联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提出一些思考和看法,希冀有助于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实践与研究。

二、2000年之前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述评

鉴于新技术革命肇始于西方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实践与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且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国外相关研究的译介。比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江苏教育》、《外国教育动态》、《外语电化》杂志就刊登了关于西欧、北美地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译介文章,为国内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联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2000年之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文献数量稀少、屈指可数。研究文献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些文献从研究内容上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国外高等教育研究。比如,汤志云译介了唐纳德·N·兰恩伯格关于“信息技术和大学:21世纪的一体化策略”;[1]吴晓郁介绍了美国高校依靠信息技术改造高等教育的网络教学的做法与经验。[2]二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国内高等教育研究——首先,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探讨了如下几个话题:高校教育发展与信息技术革命之间具有密切关系[3],比如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现代化[4][5],信息技术为高等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与变化[6][7][8]等。其次,针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有学者撰文指出,普及电脑信息技术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新切入点。[9]第三,在关于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具体专业、学科、课程教育的关联研究方面,有少量文献讨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的体育、外语、会计、文献检索等课程教学和德育等话题。

总体而言,2000年之前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国外教育实践译介和理论探讨,关于国内教育实践及其理论的研究还极为匮乏,尚未全面开展研究。

三、2000年以来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研究述评

2000年之后,国内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数量逐年递增。笔者以信息技术和高校、大学、院校组合为篇名对CNKI的文献检索表明,从2000年至今,国内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可分为如下四类:

第一类研究是泛泛而谈的宏观性、思辨性、经验介绍类文章,比如“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等,这类文献的研究停留在经验或感性认识层面,缺乏理论建构。

第二类研究是关于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这类文献与第一类文献在研究方法上类似,内容也大多属于经验介绍或思辨讨论,缺乏具体的实践研究和理论参照。

第三类是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的关联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按照其研究文献数量排序,主要涉及高校体育教学及其亚类教学(比如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健身操、速滑等)、外语(如英语、日语)、物理教学、经济管理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数学、影视教学、数控技术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实验教学、生态道德教育、历史教学、会计电算化教学、大学语文教学、金融学教学等。第三类研究从学科专业和课程类别分布来看,存在明显的不足: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类型和数量众多,但已有研究状况表明,尚有很多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未与现代信息技术予以关联整合。此外,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应用的实证调查性文献数量非常少,因此,基于科学方法的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给予重视和加强。

第四类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高校教师。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的应用这一话题中的教师因素逐渐引发研究者的关注(比如徐世东等人的研究[10]),也出现了一些关于高校教师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的调查文献,已有调查研究大多涉及学校个案和个别学科专业,但被调查学科专业和教师的学科专业范围仍然十分有限。因此,今后的研究应着力扩大研究视野和范围,以高校教师为着眼点、开展较大范围的高校师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研究。

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研究的思考

从上述国内研究现状的述评来看,已有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但客观地分析,已有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的实践层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理应推动教育的巨大变革,但因教育的保守性——比如教育理念的保守、教学模式的渐进性变革以及教育管理体制的僵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远远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协调教育与技术的关系,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教育的发展”。[11]教育的保守性可能会影响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充分供给和有效使用。

鉴于国内已有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结合上述学者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内教育应用中存在的滞后性及其成因,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需要更新观念、拓展视野,着力研究关乎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应用中的关键性因素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学应用质量。笔者认为,矛盾或问题的解决必须着眼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的外因和内因两个重要因素,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聚焦“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供给”和“学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这两个关乎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这两个方面关系密切且共同作用于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这两个方面决定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成败。目前,关于高校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供给的研究尚无人问津,而关于高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的研究文献数量有限且在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还是研究范围上都还亟待拓展创新。笔者希望,新的研究能致力于在理论参照基础上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涵与所指获取高校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供给的基本数据,分析供给状况是否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参考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研究成果,调查高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状况,并针对存在问题拟定改进对策。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它走进我们生活中的每一角落,彻底改变我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制约和限定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包括教育内容、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手段。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地平线报告》(2013高等教育版)指出,学习技术分析、平板电脑、游戏及游戏化、大规模网络课程、3D打印技术、可穿戴技术将成为未来几年内影响高等教育领域的六项技术。在此背景下,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思考未来从现代信息技术供给和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人(教师)的角度如何研究突飞猛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结合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纳德·N·兰恩伯格,汤志云译.信息技术和大学:21世纪的一体化策略[J]. 化工高等教育,1995(4): 65-67,33.

[2]吴晓郁.依靠信息技术改造高等教育—美国高校的网络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1999(4):69-72.

[3]杨晓龙.试论高校发展与信息技术革命[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8(1):14-16.

[4]张兴,杨扬,林华.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现代化未来与发展[J].1998(2):52-54.

[5]朱胜军,王慕冰.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现代化[J].现代教育技术,1999(4):14-17,10.

[6]王孙禺.高等教育面对新的历史使命—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模式及实践的影响[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4):25-27.

[7]刘春惠.论信息技术对大学教学过程的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4):22-23.

[8]叶松庆.信息技术将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化[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4):57-60.

[9]金振邦.普及电脑信息技术:高校教学改革的新切入点[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8-30.

[10]徐世东,姚远,袁磊,何克抗.促进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2(9):63-66.

[11]朱爱芝,熊才平,贾靖林,黄伟琳.从教育的保守性看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滞后性[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0-13.

(编辑:王晓明)

作者:朱炯波

信息技术高等教育论文 篇2:

新时期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整合机制研究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使高等教育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激发了学生课堂听课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表现出很多优势。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整合,从新时期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优势入手,对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了新时期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整合机制。

[关键词]新时期;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应用优势;整合机制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研究”专项课题(CJRH2019049);2019年常州工学院教改课题重点项目“基于產教融合的应用型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机制研究”(A3-3104-19-018);2017年常州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加拿大高校合作教育机制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启示研究”(YH1705)

[作者简介]李晓芳(1972—),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博士,常州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信息获取与处理研究;杨 雄(1980—),男,江苏无锡人,博士,常州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数据挖掘研究;时 翔(1974—),男,江苏泗阳人,博士,常州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

一、新时期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优势

时代在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结构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人才培养工作,切实保障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稳步发展。当前,社会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影响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如何能真正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消除其对高等教育的不利影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1]。

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往往面临一个较为艰难的选择:一是选择故步自封,二是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去发展教育。当然,选择兼容并蓄明显更符合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也更切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信息技术已成为高等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信息化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有效结合,不仅达到了对高等教育进行重构的目的,还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2]。当然,在应用信息技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明确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作用原理外,还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及时解决两者融合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在信息化背景下,几乎没有一个大学生能摆脱其影响。多媒体教学、新媒体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都有效带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发展带给他们的实质性帮助。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学方式,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听课兴趣,强化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高等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要依赖计算机及其辅助的机器设备,很多教学活动都能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这不仅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增加了知识信息的传播载体,教学研究工作也能够顺利开展,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会比以往有所提高。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教育水平的明显差异性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正处于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教育水平差异性大的问题。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有效缩小不同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让学生更好地享受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服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国内各个高等院校都在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并开发了校园网络系统,为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在过去,学校与科研院所或者企业之间一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它们之间缺少的就是连接彼此的媒介。信息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缺少媒介的问题,使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活力和动力。而信息检索及高校之间的异构连接可以将资源的共享发挥到极致。

二、新时期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整合机制

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和作用不言而喻,而这种现代化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高等教育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多媒体技术[3]。然而,多媒体技术虽然已经普及化,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地将其应用特点和作用体现出来,导致其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很多时候,由于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整合时间有限、整合方式不合理,可能造成这两个事物的不协调、不统一。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作用,就必须探索出有效的整合机制,并根据实际需要找到有效的整合措施,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也让高等教育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形成共赢关系。

(一)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庞大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要想达到共赢的目的,首先应该有共享的意识。在高等教育教学领域,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资源共享的思想觉悟。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庞大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减轻学校运行负担,也让每个师生都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步伐。虽然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已经开展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共享工作,但是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践环境

对学生而言,如果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即使被教师逼迫学习,他们的学习效率也将非常低,甚至会让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虽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学生的实践环境,但是却要受到企业的约束。所以,学生往往还需要依赖校园实践教学。学校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践环境,提高他们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识,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以网络探索为主的教学模式

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还会对整个教育活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以网络探索为主的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得以发展[4]。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白教与学的关系,并正确认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同时还要避免教师越俎代庖,使教师引导性与学生主体性能够同时发挥出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高等教育体现出与中学教育与众不同的地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切忌填鸭式教育。不同学科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关系,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准确找到这些不同学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越来越强,应用手段也越来越多,其在高等教育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作用,就必须探索出有效的整合机制,由此可知,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利.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整合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1):189-190.

[2]徐飞.变革与创新中的高等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9(6):4-6+15.

[3]封丽娟.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范畴体系及路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5):90-92.

[4]郭晓晶.信息技术下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5):56-57.

作者:李晓芳 杨雄 时翔

信息技术高等教育论文 篇3: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探究

学者李娜所著的《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规范化管理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一书深入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在管理层面长期存在的问题,且对于自身研究发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此外,本书还重点研究了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两种之间的深度融合,阐述了在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所发生的嬗变,为了使得研究更为科学,作者对杭州市高等教育管理的规范化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以此为案例阐述大数据时代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以及科学发展道路。

具体来讲,本书第一章节讲述的是大数据时代述评,作者通过这一章节对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大数据时代的技术探讨、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来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也便于读者加强对大数据时代的认知。在第二章节中作者对本书研究的另一个主体进行了研究,也就是高等教育,通过这一章节作者深刻剖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虽然有所发展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进程。在第三章节中,作者从我国高等教育规范化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民办教育为突破口,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规范化的发展、规范化的制约因素、规范化的解决策略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以递进深入式的研究方法来最终得出高等教育管理规范化的解决方案。在第四至第五章节中作者研究的是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以及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管理观的嬗变,从这一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高效融入到高等教育中去,且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如何使得高等教育更好的进行发展。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现代教育管理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在管理观念转变的影响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与管理模式与制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改革与创新,这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大数据时代下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问题,从人思想与需求的角度出发思考才能够找准教育改革的方向。在第六章节中,作者以杭州市高等院校教育管理规范化调查与研究为案例,对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规范化管理进行研究,具体来说,其通过对杭州市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运行模式以及办学理念分别进行了研究,揭示其教育规范化管理现状,以此来结合社会教育发展情况来提出自身的见解。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第七至第八章节中,作者重点研究了大数据时代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以及高等教育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的趋势、挑战和展望,深入阐述了大数据是大信息化教育的变革、信息化资源的管理以及云计算机技术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再次将信息化技术对高度教育的影响提升了一定高度,而对于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来说,总体来说是向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在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

总之,教育改革工作者必须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信息化技术的教学优势,做到教育改革的科学性,那么教育的改革工作是一种持续性的工作,因此我们对于高等教育规范化管理信息化要有所展望。大數据时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是势在必行的,对此,教育改革工作者做好必要的基础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面向新工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D/2020/01/44);2019年盐城工学院教研教改课题重点资助项目“以‘金课’建设为抓手,推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KT2019A045)研究成果。

上一篇:培训工作体会(精选2篇)下一篇:基建项目审计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