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精选10篇)
一、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育条件,切实抓好学科教学工作。
1、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课前有准备、课时有作业、课后有反思。
2、对照电教课题,向本工作组成员推荐3~4篇可学习、借鉴的文章,并附体会。
3、每月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小型多样,针对性强,注重实效。每次活动做好书面记载,活动后有总结。初步计划如下:九月份:小组讨论“如何抓好各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十月份:交流自己在课后学习或研究本学科教学时的心得、体会。十一月份:教师互相听课,共同改进教学方法。十二月份:教师总结一学期的教学得与失,共同创新下学期的工作。要求完成本学科论文一篇。
4、做好专用教室的使用记载和卫生工作。
5、加强校园网络其它电教设备的维护,随时确保教师电脑、学校机房,新苗电视台及阶梯教室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
6、做好电教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等管理工作。
二、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其运用计算机的能力,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1、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校级竞赛活动。十月下旬:开展四年级学生的打字比赛。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集中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Word的运用。十二月下旬:开展六年级学生幻灯片制作的比赛。通过比赛不仅能让学生熟练运用powerpoint这一软件,还能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的具体方案会在比赛那个月的月初通知。
2、开展学生作品展览活动。平时,任课教师做好学生作品的收集整理工作,九月份将其作品展出。
3、加强学生NIT培训,积极参与考核,争创好成绩。
三、配合学校做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方面的各项工作。
1、做好创建省级信息技术实验学校的准备工作。
1、积极配合其他学科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设计、开发学校对外、公开、竞赛教学课件,网页。
2、学校网页及时更新,不断改进,使教育信息网站成为我校教育系统贯彻教育方针、追踪教育动态、介绍新人新事的一个媒体;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形势、交流教育经验的空间;成为联系家庭、服务社会的一个纽带。
3、定期组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和水平。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
截至2012年11月, 朝阳区教委相继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召开了48次全委视频会议, 在加强教委与各学校之间沟通的同时, 减轻管理负担, 降低能源消耗。参会学校累计9, 235校次, 参会人员35, 708人次, 单次会议最高参会人数为3, 146人。
为推广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 朝阳区教委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学校使用该系统进行学校各校址间、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和合作交流。为了深化系统使用, 朝阳区教工委决定通过视频会议系统, 向全区所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以直播、录播、点播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自2012年9月5日“朝阳教育大讲堂”开播以来, 朝阳区教委每周定期邀请各界知名人士前来讲学, 内容涉及东海问题和中国政府应对等国际问题教育, 反腐倡廉、媒体应对等干部素养教育,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等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 以及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师德教育、养生等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内容。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教学公平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64-0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让人看到能够实现教育教学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曙光,教育行业已经对此引起充分重视。对于教育界新时代的挑战,相关教育管理人员发现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 信息技术化教育现状
扩大了地区间教育水平差距 在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各地区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地扩大。对于一些比较富裕的地区,老百姓生活水平高,对于信息技术的建设也就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撑。因此,信息技术在这些区域的覆盖面广,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也大,该地区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也随之增高。相对而言,在一些偏远山区,人们生活水平得不到有力保障,也就对信息技术的建设给予不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信息技术在该地区的发展滞后,随之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就比较落后,致使各地区间的信息技术水平不一,在各地区间就形成相对的“水平落差”“知识水平层次不一”,使得教育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也就逐渐显露出教育的不平等问题,这也被人们称为信息技术带来的“马太效应”。
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虽然能给人们带来方便,但是对于操作者而言却有极大的挑战,操作者怎样才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生活中以便为自己服务,而不是让信息技术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一问题是信息教育发展中所面对的巨大挑战。对于我国一些偏远山村,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少之又少,更不要说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并且解决在教学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质 为了改善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现状,财政部门对贫困地区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他们加快进行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可是这一笔不小的资金扶持并没有对其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在有些地方把信息技术设备当作摆设,并没有应用到相关的教学工作中去。出现这些问题,还是因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与其设备建设不同步。基于此,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与时俱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自己的教学模式无法匹配,这样的问题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可谓是最尴尬的一幕。
2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积极探索教育资源的网络化 伴随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能够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联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教育公平和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的目的,进而提升教育教学综合标准。对于不同区域来说,其在教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通过教育部门进行调节可能会耗时较长;而信息技术能够低成本达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采用互联网技术、远程卫星技术、广播电视以及移动设备通信等方式,让教育教学相对落后的地区能够分享到好的教育教学知识,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网络化。此外还需要健全监督管理制度,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提高教育资源的诚信度以及透明度,让全体国民进行监督,确保顺利实施教育教学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
以学习各校各师教法为重点,开创适合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完成学习型社会的转型,在学习型社会中不但要拥有极其丰富的知识资源,还要拥有优秀的、可以让人们自学的教学资源。对各校名师教学资源的借鉴,使其能够在学习型社会中发生质的飞跃。然而最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为实现名师视频教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其一,高清摄像机、视频处理设备、视频传播设备的价格都已经很低,而且相应的技术也很成熟;其二,由于我国在2012年开启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宽带逐渐通到各个学校,同时渐渐进入千家万户,宽带能够播放高清视频资源,并采用相关技术的存储,就可以更好地解决视频传送问题;其三,由于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都可以进行高清显示和声音的高保真播放,这样就能让人在观看各校名师视频教学时,立体式感受名师的教学特色。高清投影及高清电视的广泛应用,甚至可以把名师请到普通教室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教室听到名师授课。当名师的教学视频逐渐增多时,这将是由量到质的变化——学生就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知识或者可以掌握自学的方法,当进行名师视频教学时,可以把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改变为师生一起学习、讨论、研究。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落后地区的学校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
建立以物联网、增强现实为基础的虚实结合型资源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做到形象化、科学化、现实化、时代化。唯有这样,学生才能认识世界和适应社会,更好地按照社会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我国地域差异较大,社会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现象。学生在学校期间如若能够感知到外部世界的先进方法、先进文化以及先进技术,与名师交流沟通,名师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疑惑,那么就实现了运用最先进最科学手段来大力支持教育高层次公平,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目前,信息技术中的物联网、平板显示技术、新一代网络等的综合运用,可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育公平这一梦想成为现实。如全国先进地区的先进代表区域,包括生产车间、养殖场、街区、植物大棚等,安装摄像头和物联感应装置,并且连接全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者就能够在全国资源服务平台上调看实景和实物以及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促使先进社会发展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使经济和教育以及文化发展比较落后地区的学习者可以积累先进地区的学习者所经历的类似的阅历和视野,在这样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上。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教育教学公平和教学均衡发展,不但需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建设,而且需要较为完善的应对策略。不同区域应当结合本地的教育教学发展状况,通过信息技术的积极推广和应用来促进本地区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教学对于人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措施缩小地区差异,逐步达到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曜明.教育部长袁贵仁等四位代表与网友共话教育公平.[EB/OL].[2012-11-14].http://www.yclgcz.com/ztbd/ShowArticle.asp?ArticleID=467.
[2]陈琳,王矗,陈耀华.终身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模式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4):41-46.
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使几百年、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信息技术革命,传统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教育:广义地说信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
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因为人们主要从事信息知识工作,这种工作的知识密集度高,要求人们具有较渊博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1.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为此,在积极配备、充实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设备及配套软件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本身,更应注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改变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相分离的状况,消除信息技术难以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的现象。
2.在中小学开设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
“中小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计算机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工程应切实重视在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中普及信息意识、信息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目前,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都纷纷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我国也明文规定:从XX年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回顾XX-XX学年的,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根据实际制定各项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案,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上课的形式和内容,难易结合,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学得愉快、学得好。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对这半个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信息技术》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以讲为辅,以练为主,以用为目的,使学生在练习中、实践中或“玩”中学会如何使用电脑,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呆板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开学时,学生大多数刚接触电脑,对电脑有着一种神秘感,对学习电脑也有着一种极大的兴趣感,作为教师要怎样才能将学生的这种兴趣继续保持下去呢?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先问学生什么是电脑,电脑有什么作用,然后根据书本讲了许多有关电脑方面的科学知识,让他们感到电脑原来是这样一回事,使他们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打破了不敢碰电脑的神秘感。接着讲解了电脑的作用,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游戏入门,学习指法。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对于最基础的学习内容——学习指法。这个内容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就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在教学鼠标的使用时,有些学生不敢握鼠标,或是操作不灵活,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采取的是游戏结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鼠标的操作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安排一些拖箱子(训练拖动)、纸牌(单击、双击)和扫雷等游戏,通过游戏,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序掌握得好快。
三、小组互助、协作学习。由于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深厚的兴趣,他们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的很多,有的家庭有条件从小接受计算机教育,在操作技能方面水平很高,可以说是“小专家”,而有的学生在校外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在本学年只是第一次接触,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于是,在开始的时候,我将每一个班按每列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组有6个人,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在教学的时候,同学们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帮助,监督检查。水平相当的能一起探索、实践,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得到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深厚学生的帮助,这样发挥了优秀学生“小老师”的作用,激励其更加努力。这样教学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例如在学习时,老师布置好一个任务,通过小组学习,使这个任务是由学生进行解决的,而不是教师将方法直接讲给他们。通过实践证明,小组学习不仅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发展。
高邮市送桥初中
一、指导思想
根据《高邮市“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和本校在“十一五”期间的教育发展规划,以扬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要点和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加速完善校园网建设和网络资源应用工作。基于网络环境下积极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也以此带动师资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整体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使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协调并进。
二、工作目标
加速完善校园网建设和网络资源资源应用研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科间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信息化。
(一)加速完善校园网硬件,修正更新部分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发配学校教师笔记本电脑。
(二)加大学校门户网站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网站栏目和内容建设,丰富网页内容,将网站建成学校对外信息发布和宣传展示的窗口。
(三)强化资源建设应用,用好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远程教育资源网站,建好视频点播系统和图书馆管理查询系统。
(四)整体推进学校综合管理系统应用,实现学校管理、教务管理、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信息化。
(五)深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六)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七)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及时总结阶段研究成果,积极申报扬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八)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九)加强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管理,健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管理机构,成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在学校信息技术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开展日常工作和课题研究。
(二)电教信息技术教育各项工作分工协作,协调发展,将整个工作划分为信息技术、远程教育管理、校园电视台和校园网络维护管理,常规电教器材资料管理四个部分。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全体专任教师运用电教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科教学应用和教学模式研究。
(三)做好创扬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工作,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人员及工作分工,完善资料,加强应用,全面作好迎检准备工作,确保验收合格。
(四)加速学校网站建设,强化日常维护管理,建立学校网站建设管理领导机构,按部门分块收集发布信息,由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审核把关,制订考核措施,落实目标任务,定信息发布量,确保建好学校对外窗口。
(五)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学校综合管理系统应用,做好管理和应用人员的技术培训,制订考核目标,落实应用工作,尽快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协助教科室建立教育科研网站,加强教师网络应用技能培训,积极开展网络环境教学和网上教研工作。
(六)加强教育资源管理,每学期不定期推荐优教育网站,并在校园服务器上向教师发布网址,方便教师访问,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远程教育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七)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坚持集中培训和业余学习相结合,坚持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相结合,培训教师资源应用和网页制作技能,网络管理人员参加专门的网络管理专业培训。
(八)加强信息技术设备管理,建立设备分类明细账,管好用好现有设备,实行信息化管理。做好网络管理和计算机设备维护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九)通过开发校本资源、征订多媒体电子期刊、收集网上资源等多项途径,不断补充丰富教学资源库。要求教师运用网络素材自制本地化课件上传到资源库,积累适合我校实际的优质教学资源。
(十)建立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信息技术特长,展示信息技术教育成果,组织师生积极参加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开展学生自建专题型网站及发表学生绘画作品等。
(十一)加强电教信息技术教育课题研究工作管理,深化研究过程,收集整理好阶段研究资料,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已结题课题做好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十二)发动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工作,每期每个教师上一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优质课,自制一件多媒体课件,撰写下一些有关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的论文或经验性文章发表于学校博客上,收集教研成果,做好日常教学应用工作记录。
(十三)完善电教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考核办法,促使教师充分运用电教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工作,学校定期检查电教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实施情况及设备管理情况。
三、具体工作:
九月份:
1、全面检查学校硬件装备运行情况,确保网络畅通。
2、制定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3、制定好兴趣小组活动安排表,并根据计划表实施开展活动。
4、九年级语文多媒体教研课 开课人:宰森旺 5.七年级外语多媒体汇报课 开课人:朱
莉 6.七年级语文多媒体汇报课 开课人:何稳寅
十月份:
1、开展七、八年级部分学生进行电脑制作培训。
2、确定部分学科进行电子备课形式的方案,并实施电子备课。
3、制作组建部分年级班级的班级主页,并充实内容。
4、完善学校网站、制作验收网站及校本资源库建设。5.九年级外语多媒体教研课 开课人:朱士梅 6.九年级历史多媒体观摩课 开课人:宰华平7.八年级语文多媒体观摩课 开课人:周梅
十一月份:
1、针对部分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
2、配合教科室学期中段检查教师博客使用情况。
3、检查学校装备使用情况,督促青年教师进行课程整合的研究。
4、继续完善学校网站、制作验收网站及校本资源库建设。5.八年级美术多媒体教研课 开课人:郝吉国 6.八年级外语多媒体汇报课 陈
莉
十二月份
1、参加高邮市电教、装备论文评比。
2、七年级外语多媒体教研课 开课人:阮中田 3.八年级音乐多媒体汇报课 开课人:任继萍
2009年元月份:
1、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使用检查、网络安全自查。
2、做好学期教育信息化总结工作。
二月份:
1.各室制定学期工作计划,责任人:胡顺海 2.理化生实验室编制实验课表,责任人:胡顺海 3.八年级数学多媒体观摩课 开课人:郑贤明 4.九年级化学多媒体汇报课 开课人:宰高峰 5.七年级数学多媒体汇报课 开课人:李玉军
6.组织就年级学生英语听力口语中考报名工作
责任人:龙玉红
三月份:
1.九年级学生体育中考项目专项训练,负责人:郝长春 2.九年级物理多媒体汇报课,开课人:张生锦 3.九年级数学多媒体汇报课,开课人:丁
芳 4.参加市局组织的英语口语听力考试培训会
参会人员:佘中林,张广宝以及九年级全体英语教师 5.检修调试学生计算机考试房,负责人:张广宝
四月份:
1.八年级物理多媒体教研课 开课人:顾正玉 2.八年级数学多媒体汇报课 开课人:李圣红 3.组织政治组青年教师赛科活动
责任人:江平4.组织数学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责任人:江平
5.组织扬州市2009年英语口语听力中考(送桥考点),考点主任:杨嘉培 6.组织召开送桥初中春季运动会,负责人:郝长春
五月份:
1.组织九年级学生参加体育中考。责任人:郝长春 2.组织地理组青年教师赛科活动(责任人:江平)3.举行物理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责任人:江平)4.八年级物理多媒体教研课 开课人:丁德兵 5.八年级数学多媒体汇报课 开课人:龙剑梅
六月份:
1.组织2009年扬州市初中学业水平(地理、生物)会考,责任人:胡顺海 2.迎按2007级学生理化生实验操作、计算机考核,负责人:佘中林 3.各室回收设备、图书等外借物品,收集整理管理、应用资料 4.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总结,负责人:佘中林
龙潭高小
刘永贤
信息技术已经不在是一门新学科,信息技术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在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远离非法网站,文明上网,以下是我在本学期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法制教育的计划:
一、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迫切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信息技术作为传播媒介,它以开放性、时效性及个体参与性等特点,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变化,给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网络的发展削弱了其他传媒的导向功能。网络所渲染的许多内容貌似客观、公正,向涉世不深的小学生展示着新异、甚至诱人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其快速而全面的传播,逐步确立了其传媒的主导地位,而以前在我们生活中的影视、广播、报纸等的传媒作用正在开始弱化。对于长期在“应试”和“正面”的思想教育中,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和结论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网络带给他们的信息,面对更具选择性和趣味性的网络,作为师生之间沟通的阵地——“课堂教学”也正在受到新的挑战。
2、网络容易导致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内在心理冲突。小学生对新异的事物和观点比较敏感,经常探索所感兴趣、对感官刺激比较强的信息。部分小学生在网络大家庭中,通过在课上、浏览信息等方式,经常和外面新奇的世界进行交流。网上所充斥的形形色色的信息,往
往与现实世界有很大的反差,会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击,如果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辨别是非能力,会对他们的思想领域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影响他们的健康及学业发展。我在平时的课上渗透信息技术法制教育。例如在课上我教育学生远离非法网站,让学生文明上网,讲解网络犯罪的危害性。
3、学生很容易陷入网络误区。互联网采用的是分布式网络结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可能封锁和控制;同时,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给了人们充分的自由,使外界不易监控。而小学生一般都具有进入网络的客观条件,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极容易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使他们陷入网络情境不能自拔,从而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未来的网络犯罪。因此我在学生机中安装绿色上网软件来限制学生浏览非法网站,从而让学生远离非法网站,远离犯罪。
近几年, 由于大学扩招等原因, 技校生源紧张, 素质不高且逐年有所下降。本人长期在省信息技术学校从事教育工作, 据观察其特点可概括为“四多两低”。“四多”, 就是中考成绩差, 甚至无中考成绩的多, 独生子女多, “双差生”多, 弱势群体子女多。“两低”, 就是文化素质低 (且参差不齐) , 思想道德素质低。其中道德素质低又可以概括为“四个淡薄、四个不强。“四个淡薄”, 就是理想信念淡薄、集体合作意识淡薄、纪律意识淡薄、劳动意识淡薄;“四个不强”就是自信心不强、上进心不强、自我约束和调控力不强、思想情绪稳定性不强。此外, 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 娇骄二气比较普遍。进入技校后, 老师不能及时为其进行思想品德和人生观的培养教育, 一些学生很容易自暴自弃, 养成一些坏习惯, 以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学业, 更有甚者会中途选择退学。另外, 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而言, 大部分是第一次进城市学习和生活, 面对许多新鲜的事物及各种诱惑, 很难辨别, 不加以正确和教育, 很可能走上歧途, 甚至犯罪。在生活习惯上城市与农村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如果不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职业道德习惯, 他们毕业进入社会, 就会很不适应各种工作环境。日本某家企业招聘员工时, 就特别强调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及日常生活习惯, 而把专业技能放在了第二位。该企业主管表示, 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进入企业后可继续培养, 但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则是在企业无法培养的。所以, 提高技校教育质量,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使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 已是大势所趋。
2 如何加强技校生德育教育工作
2.1 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否有效, 并不取决于他对道德理论的讲解, 而是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取决于教师的举止言谈等每一个细节对学生的影响。所以加强德育工作首先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长期与学生接触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及生管老师, 学校应定期组织他们学习, 可采取自学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2 充分发挥德育课的正面教育作用, 增强道德知识的灌输力。
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以学习“道德知识”为开始, 逐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 进而达到“知行统一”。在第一课堂德育课教学中, 除按教育部规定的学生必修德育内容外, 还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如树立“三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 三品 (勤奋、合作、诚信) 、三观 (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 , 进行心理健康, 为人处世, 文明礼仪等的教育学习, 较好地发挥道德知识先入为主的作用。
2.3 发挥班会课教育功能, 提高班会课质量。
上好班会课, 能够统一全班学生的认识和行动, 对形成、巩固和发展班集体,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但以往的班会课, 往往形式单一, 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内容贫乏, 以贯彻学校的中心工作, 进行纪律、安全教育为主。学生, 特别是像我们这类学校的中职生, 对班会课没有兴趣, 班会课收效甚微。应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广大学生勇跃参与的主题班会。可以学生主持、师生共同主持, 讨论、辩论、座谈、观看影片、知识竞赛、课外活动、表演等形式开展如下主题:《谈建设班集体的责任》、《团结就是力量》、……, 使班会课别开生面, 增强了学生参与班会课的兴趣, 使学生们学到更多知识, 懂得更多道理, 情操得到陶冶, 思想获得升华。
2.4 完善德育培养的机制, 制定一系列的德育奖励和惩罚措施。
把“厚德”和“敬人”作为校训、学风的主要内容。制定“学生文明公约”;“绿化、美化校园活动的规定”;体现学生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一系列考勤、考绩、考德的规章制度;鼓励鞭策班级和个人争先创优的竞赛考核办法, 使学生成长进步基本上实现了学有方向, 行有规则, 赶有目标。学校可尝试量化管理, 开展积分竞赛。这样能有效地促进班级和宿舍之间争夺流动红旗的良性竞争, 使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2.5 从学生行为习惯入手, 抓好养成教育。
有句话说得好:“行为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用人单位所需的学生除应具备一定的技能外, 更需有忠于职守、吃苦耐劳、勇于竞争、文明向上的职业品德。但是, 从上述技校生源素质状况分析来看, 他们的素质存在较大差距, 物别在行为方式上还有许多不良习气:如吸烟、酗酒、打架斗殴、逃课上网等。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
(1) 量化达标考核一条线。详细地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诸方面的行为规范要求, 具体分解成学习、纪律、卫生活动单项考核指标, 以一定的应得分和实得分的“分值”百分比率, 规划出“超标-达标-不达标”三个量化标级 (如量化考核百分率90%以上的为超标, 70%以上为达标, 70%以下为不达标) , 一条线地贯穿于班集体和学生个人每日、每周、每月乃至学期、学年行为考核的全过程。 (2) 实行“三检评”即三个阶段、三个主要领域、三支队伍的联检考核。每日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和教学区、生活区 (宿舍为主) , 校园公共区的检查与考评。可由学生科、班主任、学生干部三支队伍联检考核。 (3) “四挂靠”。将班级每个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 通过一定的量化考核结果, 评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几种操作成绩, 并与学生奖学金评定、先进个人评比、毕业成绩鉴定、就业择优推荐相挂靠。
2.6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职业意识教育。
从近来技校学生的教育来看, 许多学生存在观念滞后, 创业意识较差, 理想与现实错位等问题, 对职业的确定, 主要从个人利益、前途和兴趣爱好出发。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群知之甚少;对社会、对职业、对自己的特点不甚了解。对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思想准备不足, 出现了许多问题与矛盾。因此, 我们有必要加强职业意识教育。首先, 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来加强理论教育。其次, 开展走出校园, 走进工厂车间活动, 让学生切身体会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生涯。长期与一些用人单位相挂钩, 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或分时段、分批次下厂实训, 实训时间可由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此类实践活动, 能够促进学生加强职业意识, 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所学专业面对的职业群,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职业期望值, 为学生以后顺利地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7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由团委牵头组织, 广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此举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可开展如下活动:如军训, 入学思想教育, “迈好青春门, 走好成人路”主题活动, 学雷锋、献爱心活动, 法制教育, 心理健康、卫生保健、文明礼仪、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讲座, 出各种主题的黑板报。开展征文活动, 读书活动, 知识竞赛, 演讲比赛, 合唱比赛, 各种体育比赛, 棋类比赛, 书法、绘画比赛, 中秋、元旦文艺晚会, 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演练, 参观英模、先进事迹展览, 观看教育视频等等。希望通过开展上述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动, 提高广大学生综合素质。
也许, 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知识结构不尽相同, 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从经济学著名的“希尔顿钢板价值说”中受到启示:一块普通的钢板只值5美元, 如果普通的工匠把它打造成马蹄掌, 它仅值得10.5美元, 如果中级技师把它打造成钢针, 它可值3550.80美元;如果一个用心良苦的技师把它打造成名贵的表针, 它的价值就可以攀升至25万美元。一个尚待成长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正如一块普通的钢板, 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就可能有什么样的结果, 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我相信, 只要我们集思广益, 勇于创新, 从德育、行为习惯、教学、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方面加强教育, 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优秀中技人才!
摘要:阐述了技校生源现状, 分析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提出了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技校,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目前,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取代过去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没有提高,不少学生和教师只是把多媒体当成一个屏幕或者一个工具,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和价值以及怎样弥补信息技术教学的不足,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到中学课堂中,来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初中是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改变教学思路,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好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处事能力。
一、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使命
1.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
在学习与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遇到的问题,创新思路,真正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并且设计问题和学生分享,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交流和互动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发展,信息技术也一样。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与现实的交流,不能只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而忽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代教育模式提倡学生间相互交流,互相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分享网络学习资源,学生间相互交流协作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到现实中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与现实的交流也可以扩大到地域、文化背景、信仰等方面。
3.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天都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知识的共享与迁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学识,更好地弥补不足,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创造富有创造性的情境,情境的创设可以从问题概要、问题本身以及问题的可操控空间三个方面考虑。就问题概要来说,可以从问题产生的背景方面考虑,即在怎样的状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个方面考虑,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可以为学生的实践、信息的获取提供知识。从问题本身方面考虑,问题是学生发问的原动力,只有存在问题,才会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存在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问题的可操控空间指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处理方式的多元化,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大胆设想。
2.应用信息技术搭建学生思维的阶梯
(1)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心智。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思维会有局限,将遇到的问题交给计算机可以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深化对问题的了解,尤其是数学运算方面的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运算效率和准确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媒体的应用技术。
(2)应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荷。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这是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计算机可以充当巨大的知识储存库,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计算机查询相关知识,从而减轻学习负担。
(3)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式不同,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程度也不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宽个人的认知和学习空间。
三、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技能
信息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技能,让更多的学生将信息技术高质量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教学带来方便,对学生的发展乃至时代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个人能力,为处理不同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咏.中学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43-46.
[2]史晓俊.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新课程,2012(3):23-25.
[3]陶礼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学习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3(7):55-58.
为了更好的配合子课题的实施,学校加大了硬件投入。为每个教室配置了彩电,幻灯机。新建了一个多媒体教室,配置了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和多媒体电脑。开发教育信息网,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装备视频设备,增强信息数字化能力。后期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投入50万元新建了两个网络教室,更换了114台崭新的品牌电脑,子课题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学校重视,建立评估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该课题已经纳入学校教育科研的计划中。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管理、应用及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都纳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全面考核。
1、规定全体教师每期听信息技术课不得少于10节;
2、每期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上课不得少于35节,开展全校性的重点课例研究。
3、教师每期自制课件1至3节;
4、教师有关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纳入每月月评估和期末评估,校级公开课必须使用信息技术,事实证明,对进一步推动课程整合实验研究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学校成立子课题组后,重点对实验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培训工作。在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都把教师培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学校都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对实验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课件制作等培训。同时派出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计算机技术培训,许多实验学校多次聘请专家到校讲课、做专题报告。
1、学校无条件保证主研教师参加总课题组的各种培训,如“西部行”课题讲座,大型的课题组研讨活动等;
2、学校科研室组织主研教师定期学习,研究活动有内容记录
3、利用学校已有条件培养教师自制课件的能力;要求教师每期自制课件1-3件。
4、送培教师参加了区上,市上“专题型站建立培训”和“因特尔未来教师”的培训,以及各种研培活动。
5、组织教师新课标学习的同时,专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四、工作成绩
1. 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近四年来的实验研究,实验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能力、课题的实验研究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实验教师都能自觉地运用现代教学模式,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配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一年来的实验研究,许多骨干教师都能独立地完成制定计划、有序实验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且水平较高。逐步有“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四年来的实验,更新了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即现代化教育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纳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接班人。
2.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近四年的实验,实验科目的教学成绩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 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先进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自由学习的时间去钻研新问题,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促进了特长生的发展,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4. 科研教师的论文和课件,取得了各级各内的各种奖项。
五、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1、个别教师的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
个别教师认为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制作课件,然后用课件去上课。他们的思想水准还仍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达到该实验课题的真正意图:体现计算机的工具性。课程整合的软件应该工具型、资料型的软件加平台,即通过应用现成的以平台为基础的教学工具软件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对该课题认识水平。
2、关于软件问题
自己开发软件有几个缺陷。开发这样的软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会花费老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大量时间开发的软件由于受到教师自己教学习惯、教学思想的限制,比较难以推广。这样势必造成重复开发的问题。
3、可以增大学生在课题实验中的参与度。
让部分学生参与制作课件,课件的目的就是呈现资源、呈现问题,将课堂教学由讲述为主变为以讨论为主。
4、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由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
现在学生家庭购买电脑的越来越多,多开发研制一些交互性较强的人机对话形式的课件,学校建立家校局域网,开设网上课堂,使学生在家里就可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校开设信息技术为适应城市信息社会的基础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普及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技术教研组责无旁贷的使命,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关心下,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制定计划前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做到三“熟”:①熟悉“大纲”有关内容及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教学任务、弄清教学要求;②熟悉本期教材:通读教材、掌握脉络、明确重、难点;③熟悉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调查问卷、与学生前任教师、班主任交谈等,了解学生学习及能力情况。
2、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因此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教师应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课分三个方面:①备教材:钻研教材、搜集有关资料及新科技等前沿信息,对教材系统、重点和难点内容,要有较深的体会、做到心中有数。②备学生:经常了解学生的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③备教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教学媒体,提倡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备课教案全部采用电子备课,按照要求超前一周备好教案,教案要求简明,一目了然,既不繁琐又不马虎。
3、上课方面:
⑴教学目的明确,应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努力做到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三统一。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均能实现。
⑵教学内容正确,教材熟悉、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抓住、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⑶教学方法得当,注重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学法,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和使用网上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配合,使信息技术能真正地运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好工具。
⑷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亲切大方。言语清晰、准确精练,音量适度,使用普通话教学。⑸要注意课堂管理,上课期间学生要严格按照教师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同时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指派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协作学习。严禁学生失控现象出现。
⑹按时上、下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以任何借口随便离开课堂。
⑺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授课教师应提前5分钟到机房作好课前准备,组织学生秩序井然进入机房,并做好迟到、旷课学生的登记、汇报工作。上课完毕要认真填写教学日志,监督学生填写好上机记录。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教育学07-02
脱盲教育信息技术常规07-20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07-02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09-07
教育教学信息技术论文09-15
论小学信息技术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信息素养论文教育论文07-15
信息技术与教育系宣传部十一月份工作总结06-03
如何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之我见10-28
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路10-05
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