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盲教育信息技术常规(通用9篇)
为规范学科教学常规,抓好新课程的教学教研工作,结合婺源县教学教研实际情况,现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讨论稿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并在教学教研实践中提出科学性的合理化的建议,将此教学常规下载印发给各级各类学校。
前提: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的信息社会,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
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
课程,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和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课前准备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师平时应认真学习有
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了解新课程理念,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落实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2、学习学科新知识,及时更新陈旧知识内容。由于现
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学内容也更新较快,学科教师应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及时更新陈旧知识内容,熟练掌握纲要中规定的教学内容。
3、了解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
水平、认识发展水平、思想及情感发展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等。
4、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学科教师应认真钻研教
材及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了解教材的编写原则,了解所授知识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包括情感态度、认知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正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5、熟悉教学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熟悉教师演示设备、学生操作练习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熟悉掌握硬件的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6、认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遵循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理念,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1)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
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和内容。
(3)设计合理的问题任务,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操
作水平。
(4)设计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5)设计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过渡自然流畅。
教学设计内容要形成电子文档,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开展过程,学生操作练习内容,板书内容。
7、制作电子板书。设计并制作美观、清晰、简明的电
子板书(或课件)。
二、课堂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8、创设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9、教学过程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10、合理运用讲授法,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坚决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11、教态亲切、自然、术语规范、正确,演示正确、熟练。
12、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凝、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14、教学过程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教学原则。
1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
16、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流畅。
17、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三、课后教学活动
18、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写出教后感。
19、检查教学设备,排除设备故障。
20、及时批改课后作业,并及时反馈。
21、进行课后辅导工作,对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2、开展课外活动辅导工作。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根据学科竞赛内容和项目进行课外辅导。
四、评价与考核
23、信息技术学科只进行期末考查,不进行期中考查。考查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4、评价与考核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和一评估学生作品的方法,并以评估学生作品的方法为主。
25、不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象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日常工作是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在电脑室或普通教室中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形式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规课。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围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展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即信息素养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高中新课改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生活上发现信息、捕获信息, 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 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是, 能不能、会不会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 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及工具, 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就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 这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阵地, 因此, 科学、有效的教学将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直接关系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在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 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将信息技术“狭义工具论”化
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成为必修科目的时间相对较短, 且本身发展速度飞快的特点, 再加上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 导致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相差大, 从而导致课时与内容上的矛盾, 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难以把握。当前, 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就是单纯教授高科技工具, 而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则被看作高科技工具, 教师上课就是教学生学会软件工具, 学生纯粹就是为学习这种高科技的工具, 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现象, 从而出现了“狭义工具论”化的现象, “点这里点那里”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任何技术都有一定的科学理论支撑着, 信息技术也不例外, 所以, 信息技术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多了解学科所依托的科学理论, 不要将信息技术“狭义工具论”化。
2.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
传统科学一般从底层学习开始, 即从原理开始学起: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行不通的。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课程是要从顶层开始学习, 即从应用层开始学习, 也就是说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应用为主。当然也要接触到一些初步原理和技术。技术的应用与工具的使用是需要亲历的, 只有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学会、掌握, 所以, 信息技术学科强调实践性。同时, 技术产生工具, 工具是帮助人们解决实践问题的, 信息技术涉及很多学科, 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教学时要注意整合学科课程。信息技术不会像机械和电力技术那样, 在经过半个世纪高速发展以后, 就变成以增量改进为主的传统产业技术, 而是面临一次新的信息科学革命[1]。技术的本质在创造, 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在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 给学生的展示和创造提供一个平台空间。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 要让学生有时间静心实践, 要让学生有空间发挥想象力, 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思想及原则
1.基于问题解决进行教学设计
问题解决 (PBL) 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 ing”。此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 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 也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 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此模式归纳为四个基本环节: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后续行动和活动汇报;问题后的反思。这一方法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特点非常吻合, 它可以成为我们常规课堂的基本模式。例如:教学VB循环程序设计“for…next”、“do while…loop”结构时, 教师先分好组, 给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讲解后, 接着提出编程问题:如求100内不能整除3的数是什么?让小组学生去讨论、去思考。创建一个学生小组交流的平台, 让小组最终形成结论, 并让学生完成反思过程。这种教学方式, 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 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种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的有效形式。
2.基于学习系统、学习主题、学习资源、学案导学进行教学设计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学案导学的指导下, 和在不断实践的体验中提升, 这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新课改对学生要求不再是以技能应用为主线,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布置一些操作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 同时, 最好为软件工具的使用提供技术参考即技术支持, 方便学生查阅使用, 最后一个环节要重视交流和评价, 它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极大地提高。这样一来, 信息技术课堂设计将是一个大量信息资源有机整合的过程。资源整合如果采用传统方法, 必将费时费力, 而效果并不见得高, 如共享文件资源, 提供和获取的过程过程繁杂易错。这时基于网络学习系统的使用必不可少。
在线学习系统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这种在线学习方式是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 学员应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的一种全新方式。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在应用学习系统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在常规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 我们可以引入在线学习系统:在一个校园局域网服务器中运行学习系统, 教师与学生在此系统的框架内构建更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 学习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学案准备、学习资源控制、互动讨论、作品提交互评、学分统计、实践考核、反思反馈、笔记提问、量表核定、数据管理等。它的作用显而易见, 容易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学与教之间的交流, 激发学生学的动机, 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 评价更加规范快捷。实践证明, 学习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各种类型的内容教学,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值得大面积推广。
3.基于多种教学方法和交流评价进行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示范教学法、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同步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协作法, 多种方法有机整合, 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教学, 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少或太容易, 会造成时间浪费;任务定得太多太难, 学生则无法完成, 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汇报交流与评价这一环节在主题学习活动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让学生上台讲演自己的作品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督促, 通过展示学生作品, 组织学生谈想法、做法和体会, 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以达到交流思想、取长补短的目的;评价方法可以是自评、他评、互评、师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点评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 运用鼓励的语言,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注意要点和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 归纳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如下:确定学习主题→准备学习资源, 登陆学习系统, 书写学案导学 (目标、过程、任务、讨论、技术参考、调查、反馈测试) →强调作业要求, 作品评价量表→电子教室小窗口呈现学习主题及目标并签到→学生登陆到学习系统, 浏览学案导学, 明确任务→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PBL (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 →学生实践完成任务、提交作业→PBL (后续行动和活动汇报, 交流分享, 展示评价) →PBL (问题后的反思, 梳理总结, 拓展延伸) →课后批作业。
四、结束语
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归纳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它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归纳、抛砖引玉的陈述中, 期待同行提出更好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学习,要让初中学生具有信息采集、传递、编辑和实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质,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终身学习和交流学习的主要方法,为适应信息社会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彻底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给学生平等的权力
《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个“严”字,赋予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中有着绝对的权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金科玉律,学生不能质询。在现代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打破这种陈旧的思想,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的平等权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民主精神,充分调动两方的积极性,经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在讲文件的复制操作时,我对同学们讲:“今天我们来试着把文件夹A中的文件1复制到文件夹B中。我的操作步骤是(选择课本上的一种方法):选中文件1,然后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复制,打开文件夹B,然后单击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学生练习掌握后,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刚才教了大家一个方法,有没有谁上来也教老师和同学们一种新方法?”大家通过合作学习,很快掌握了书上的另一种操作方法,我让学生演示并点评。除了课本上的操作方法外,还有同学介绍了课本以外的操作方法。通过民主合作原则来进行学习,让教师和学生做到认识共振、思维同步和感情共鸣,同学之间也能做到优势互补、能动配合,形成教学合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知识“吸引”,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粉丝”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宝藏。”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对这方面的要求似乎更高。除了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外,还得有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较为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还得学会多种操作方法,掌握多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教师掌握知识越多,对学生产生的知识“吸引”就越大。
记得有一次上文字输入课,我讲完课后让学生们练习。文字输入方法是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但是练起来比较困难,虽然采用了“小企鹅学打字”软件来提搞学生的兴趣,但是,时间一长,也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我不停的在一边督促,看坐姿、看指法。当练习第一阶段结束后,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只是让我们进行练习,不知你打字怎么样呀?”当我用五笔输入法进行文字快速录入时,学生们除了给我热烈的掌声外,还有他们那惊讶、敬佩的目光。下课后学生们围着问我:“老师,我也可以打这么快吗?”“老师,练习多长时间才能打这么快?”“老师,我一定好好练习,我也要成为打字高手!”还有许多问我电脑知识的,我都一一给他们回答。在以后的课堂里,我讲过操作之后一定要让学生重做几遍,要么快速操作,要么用多种方法。在讲制作校园小报这节课上,我用Photoshop和Flash做了几个加字的图片和简单的动画,在他们眼里我好像特别“神奇”,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好像更喜欢和我接近,问我问题。还有的说愿意天天上信息技术课。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让我的腰板挺的更直,让学生们都变成了我的“粉丝”。
三、处理好教师角色和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的关系
信息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表现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教师作为引路者应充分发挥爱心,了解与辅导学生,引导其积极参与全面的发展,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宽容的呵护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多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确立现代教师理念观;第二要在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个性发展;第三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创造。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是整齐划一的操作技能培训,没有统一结论和答案。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是要学习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创造出独特性、兼容性、多样性的作品。
四、合理利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应用很重要,应用得当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以任务驱动法为例来介绍一下教学流程式。任务的提出后,其各个环节应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来决定。我的教学流程大体上是这样的:(1)创设任务情景导入新课,明确教学任务,并着重让任务更加贴近学生当前的生活。(2)提出任务,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3)自主探索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4)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一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5)学生演示及教师点评说明。由学生讲解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教师作最后的补充说明,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6)课堂练习,以巩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实践证明,合理的利用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注重知识的整合创造
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只重视线上的延续,忽视了面上联系,这样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而计算机学科的工具特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附件”里的“画图”工具进行简笔画的练习;用“Word”制作新年贺卡、制作班级小报;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制作课程表;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用网络与远方的亲人进行语言或视频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两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提供帮助,使信息技术成为学习其他学科的桥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学习参考,但是探索新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却是每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职责。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奋斗。
共话生活小常识
——白沙镇三合小学赴三塘村“脱盲再教育”培训活动纪实
白沙镇三合小学为了再次贯彻落实好石阡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脱盲再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及白沙镇教育工作办公室对脱盲再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脱盲再教育工作,真抓实干,落实责任,使学校的脱盲再教育工作再见成效。6月8日早上,学校脱盲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包组教师分赴到三塘村对部分村民进行了《教育扶贫政策》,《灭蚊》知识培训。
在培训中,首先由学校校长李文俊对此次活动的目的向受训人员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将包组教师介绍给大家;接着培训教师杨艳荣将《灭蚊》知识对村民们进行培训,再是孙代异校长给村民们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培训时,村民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无一不听;最后村民们就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向在场的教师提出了不少问题,他们分别都得到了一一解答,个个高高兴兴,都希望能得到下一次的培训。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它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一、课前准备
(一)制订教学计划
为了深化素质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的整体性,知识的系统性,教学要求的渐进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每个教师必须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材内容和学生发展水平认真制订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学期教学总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把握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3、教学研究专题计划。
4、按校历拟定教学进度。
5、考试与评价实施方案。
(二)确立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三)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及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了解教材的编写原则,了解所授知识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课堂教学的子目标,正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研究确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形成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应包括:
1、课堂教学子目标。
2、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课前准备的内容。
4、教学内容和活动过程。
5、设计相应的练习内容及要求。
6、学习评价。
7、板书内容。
课堂教学的设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考虑学生的差异,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创造性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
二、课堂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创设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教学过程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3、合理安排讲、练的时间比例,坚决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4、教态亲切、自然,精神饱满,术语规范、正确,演示正确、熟练。
7、教学过程应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等原则。
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师生互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充分的空间。
9、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流畅,创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10、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评价要鼓励学生创新。
11、教师必须科学地加强对学生上机操作的具体指导,上机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上机前的准备:确定上机的目的、内容、方法。教师应预先按操作内容操作一遍,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考虑好解决问题的措施。
②上机的进行:向学生讲清楚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必要时教师应先演示一遍。(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③操作后总结:帮助学生设计好操作总结,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所学的技能得到巩固纳入原来认知结构中。
12、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三、布置和批改作业
1、布置作业:
①精心设计。结合学习任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
②分量适中。课堂作业力求在课内完成,课外作业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按教材要求适量布置,电子作品可通过交磁盘或网上上交的办法进行。
③作业要有扩展性,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2、批改检查作业:
认真检查批改,并及时有效的反馈。对好的作品可通过展示、评优等多种形式给予表扬。
3、作业评分:
作业或习作考查考核均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作业成绩可作为学生学年考核的一个参考成绩。
四、课后教学活动
1、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写出教学随笔或教学后记。
2、检查教学设备,排除设备故障。
3、及时批改课后作业,并及时反馈。
4、进行课后辅导工作,对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开展课外活动辅导工作。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五、评价与考核
1、信息技术学科只进行期末考查,不进行期中考查。考查的内容应以教学内容为主,考查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2、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3、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4、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检测与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
------《四川省扫盲实用常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员懂得如何科学使用沼气。2.让学员领悟到沼气给实际生活带来的好处。教学重难点:
1.使学员真正懂得如何科学使用沼气。2.培养他们相信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教学道具: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泛读课文
二、讲解课文
应用意义
1、农村户用沼气推广、应用的现状 2.推广应用户用沼气的意义
常见问题
1、一是用户缺乏沼气池运行管理的知识,无法保证正常、持续地用上并用好沼气; 二是用户对灶具等沼气配套设备的自查、保养、维修能力较弱;三是一些农户对沼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认识不足。
2.常见问题的具体表现和排除方法
(1)发酵料液偏酸或偏碱。辨别的最简单方法是用眼睛去观察,当发现沼气池中的料液有点儿泛蓝色即表明料液偏酸了;如果是料液上泛起一层白色的蒙就说明料液偏碱了。a.当发现料液偏酸时,就取3~4公斤石灰兑上4~5桶清水,先充分搅匀后再直接从进料口倒入池中并搅拌,使石灰澄清液与池中的料液充分接触。b.当料液偏碱时,就用事先铡成2~3公分长的青杂草浇上猪或牛的尿液并在池外堆沤处理2~3天,再从进料口投入池中并搅拌均匀,使新加入的青杂草与池中料液充分接触,使其尽快恢复正常。
(2)长期以猪粪作沼气池的发酵原料,气压高却点不着火或燃烧时间短。A.利用每年春秋两季大出料的时机给沼气池中加入1方牛粪。B.在平常的入料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富碳原料,如:麸皮、秕壳、碎秸秆等农作物的残余物。
(3)发酵原料充足或料液发酵正常,但产气量不足。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发酵料液在池中形成沉淀或料液表面形成结壳。解决办法是:坚持经常性地搅拌沼气池发酵料液。
(4)沼气池及输气管路等出现漏气。
三、归纳
一、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坚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有关技术的总称。简言之,信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
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社会的成员╠╠我们称这为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的三个方面:
1.对信息科学的理解
通过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学生应能深入地理解各种信息手段的我,深入理解各种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能对给定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并能对各种信息的活用进行评价和完善。
对信息科学的理解不是单纯理论上的,知识内容上的理解,应能通过信息科学的理解,指导信息活用时,合理地选择信息手段和信息处理的方法,并能对它们进行有效地评价,用以完善信息活用和信息处理的过程。以信息科学的理解是信息活用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解,不可能实现有效的信息活用。对信息活用的评价和完善是指导信息科学基础学习的重要根据。
2.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
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指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能根据受者的情况,发布信息、传递信息。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活用的实践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各种信息机器、信息设备,例如,计算机、因特网的操作,对这些机器、设备的操作能力及其培养,应纳入到信息的收集、处理的高度来认识,来理解,不能将信息技术教育变成具体信息机器及其相应软件操作方法的培训,否则会背离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教育目标的要求。
我们曾经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为了求解某一问题,进行某种决策,需要大量地收集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送入计算机,以一定的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决策。这是一种以信息技术求解问题的过程。在根据处理的结果决策问题时,发现这种决策与逻辑的分析,与以其它方法进行决策的结果相矛盾。经过反复评价、研讨,发现基于计算机处理的决策是错误的。显然,计算机的操作、软件的使用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信息的收集、信息的理解和信息的分析。
通过这个实例,不难看出,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与机器的操作,软件的使用相比较,对信息的评价,并以这完善的信息的活用过程更为重要。
3.对信息、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
对信息、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包括对信息社会的认识;对信息在信息社会
中的作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认识;对信息的情感、对信息的道德与伦理、对信息的责任与态度以及信息安全与信息犯罪的认识与态度。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主体的、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对于信息,不仅是受者,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主动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及其发展的态度和能力,应特别重视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应由上述的三个方面所表示。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的几个问题:
1.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方面
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课
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教育中,应开设信息技术课(也可称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科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应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决定。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有一定学习和掌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应特别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
(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只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到党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其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此,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它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例如使用多媒体,使用因特网学习其它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它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它课程内容的学习,了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如此,它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2.对信息技术课程性质的认识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有关信息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科教育,它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应浒有关信息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中,必然会大量地使用各种信息机器,也可能使用机器、设备的时间占相当大的比例,我们不能因此将信息技术课变成信息机器操作、软件使用的技能课。如果这样,将偏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3.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应处理好与计算机技术学习的关系。如前面所讨论的那样,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创造和传递。计算机作为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顺重要的位置,但我们决不能以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代替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只能将计算机作为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工具进行学习。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应从信息技术的高度、信息技术的角度进行学习,而不是脱离这个前提进行学习。
以算法语言的学习为例。单纯的算法语言学习,主要是介绍各种语句及如何以这些语句进行编程。在讨论语句的使用方法时,可通过一些实例进行说明,这些实例是用于说明语句及其应用的。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算法语言作为求解问题的一种工具,其学习的主题应是如何以算法语言去解决问题,其学习的重点不是一般地介绍语句,而是如何以这些语句编程,即如何以这些语句去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为此,与其说是算法语言的学习,不如说是问题解决与编程的学习。具体的学习过程设计应该是,以一个具体的问题为例,让学生理解该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过程,讨论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求解问题的。
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有关计算机的讨论不仅出发点、讨论方法与一般的计算机学习不同,而且从信息技术的内容看,应比一般的计算机学习更为广泛,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是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不能以一般的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代替信息技术的学习。
4.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活用时的评价和完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注重学生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活用能力,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应注重学生对信息活用的评价和完善,在某种意义上,对信息活用的评价与完善比具体的操作更为重要。它决定信息活用手段的选择、操作结果的评价,操作过程的完善。它对课题的解决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实现有效地评价与完善,应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没有对这些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不可能实现对信息、对信息处理的结果和信息活用实现有效的分析、评价,进而完善活用的过程。
5.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必须涉及大量机器的操作,软件的使用,有些人甚至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机器和软件的操作技术,这是一种错觉。各种机器的操作、软件的使用,应基于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予以选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特别重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去选择,去完成一定的具体操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不可能对操作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就不可能完善具体的操作过程。某种操作技能只有在一下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发挥作用。
(2)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对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的训练
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问题,需要使用计算机,需要使用一定的软件,这些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如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为重要。工具的使用是在解决问题算法的指导下进行的。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中,与具体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相比较,应更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完成任务与驱动知识的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彩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实现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表应只看到任务的完成,不看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学习方法,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发现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任务驱动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信息科学的知识。如果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学习、掌握,这一次的任务完成了,下一次同样的任务可能完成不了,因为他没有将任务的完成变为一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为。任务驱动中,既要完成任务,更要注意通过完成任务应驱动的知识学习。
上述各种关系的处理中,其实质是对信息技术教育根本目的的认识,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定位。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不是培养机器的操作者。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不紧某种技能掌握为目标的技能培训。
教育技术
见习时间:5月9日
见习单位:金华二中
见习内容:
1、这是我们第一次见习,此次见习第一堂课的内容是高一学生flash复习课,授课教师是潘老师。由于高一的学生当时面临计算机的会考,所以我们在金华二中的这几次见习都是围绕高一学生的会考复习来展开的。这节复习课,潘老师首先从flash的文档属性设置开始教学,然后是元件的编辑和应用,接着是动画实现,其中包括动逐帧动画、形状补间和动画部件,最后是影片的控制。讲解完所有预定的内容之后,潘老师便让学生们自己在模拟考试系统上练习flash的操作,他自己则是忙碌在学生之间,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潘老师上课风趣幽默,讲课的过程中利用课前写好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地教学,慢慢引导学生,每个步骤都能讲的很仔细。另外,潘老师还给我们展示了这门课程其他课的教学设计,这对于我们的教学设计编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2、本次见习的第二堂课是丁老师的会考题目复习课。这堂课丁老师根据学生们在上节课做试卷的错误情况进行题目的讲解。丁老师首先把上次课同学们的错误情况展示给学生,对考得不理想的学生们形成警示作用,让这些学生上课能更认真地听讲。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丁老师不只是口头上讲解,她还会结合实践,通过电脑操作来给学生示范教学。另外,丁老师也会把讲解中的题目和会考导引联系起来,该题目体现了哪个知识点,丁老师便会把这个知识点在会考导引的哪一页介绍给学生们。整的一堂课很有条理,学生们听的很认真。
见习效果及收获体会:此次的教育见习让我懂得了许多。首先是在潘老师的身上学到的。潘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他们的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是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更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也是因材施教,着重讲解学生理解上有所欠缺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效率较高,学生掌握的也越牢固。丁老师的授课让我认识到,一个有条理的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与潘老师的教学不太相同,丁老师的课堂内容安排很紧密,而且老师也是比较严肃的,整个课堂纪律相对来说要比潘老师的好。这一次的见习两个老师上课各有特色,我不能说我更喜欢哪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两个老师教得都很好,各有所长各有千秋,我要向他们看齐。
见习时间:5月10日
见习单位:金华二中
见习内容:
1、这是我们第二次来金华二中见习,此次见习第一堂课的内容是高一学生主题为电子表格的课,授课教师是徐老师。徐老师的导入也和其他两位老师差不多,都先把学生们上次课完成的练习题的结果展示给学生们,先大致分析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有所欠缺的是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的是哪些内容等等。接着徐老师便会简单讲解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会了的操作,等把简单的都讲解完之后,徐老师便会着重向学生们讲解难题,一步步引导。当然,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只是有一条的,徐老师还给学生们展示了好几种方法。可能这么几种方法,学生们不能全部都掌握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肯定能掌握好其中的一种。可能是徐老师比较面善,这个班的学生们把徐老师看作一个叔叔或者是一个朋友一样,在上课的时候积
极回答徐老师提出的问题,互相的交流都很自然,老师没有老师的架子,学生们又很单纯美好。整个课堂看起来很自然温馨。
2、本次见习的第二堂课是王老师的。不同于前面几次听的复习课,这堂课是一堂新课,主题是利用绘声绘影合并视频文件。这节课开始之前,王老师早早地来到教室就准备上课要用到的材料,在教师机把视频材料传送到学生机上。上课开始之后,王老师并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先给学生们看了几段视频,这几段视频拍摄的是金华二中刚刚举行完的“赠书活动”,这视频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接着王老师正式开始他的讲课,他的讲课刚开始挺顺利的,但是让学生自己练习时发现传送给学生的视频文件被破坏了,没有视频也就不能继续今天的讲课,不过王老师有二手准备,他让学生们到事先准备好的网页上自主下载视频练习。王老师的二手准备,解决了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见习效果及收获体会:此次的教育见习也让我受益匪浅。其中徐老师的温文儒雅,和蔼亲切,幽默风趣,王老师的沉着冷静,足智多谋等都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得学会和学生共事,让学生不惧怕你,愿意听你的话和你成为一个朋友。老师若能做到这样,那么接下来的教育学生的任务是水到渠成了。我们都说,凡事都有两面性,那么对于一件事情成功与否的鉴定也是有两面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所以,当我们想到好的一面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不好的一面,我们要为这不好的一面留后路。就像王老师,另外在网页上上传了视频供学生们下载。我明白,在以后的工作中,万全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见习时间:5月16日
见习单位:金华二中
见习内容:潘老师丁老师
因为在第一次的见习中已经听过潘老师和丁老师上课,两个老师的上课方式以及特点在以上已经写到过了,所以在这里就不仔细述说了。
见习时间:5月23日
见习单位:站前小学
见习内容:很开心能来小学见习,遇到很多可爱的孩子。第一堂课是张老师上的内容是word电子表格的认识以及设计。张老师上得特别有感觉,首先在上课之前就对学生们说今天迎来了一群客人,向学生们介绍我们,来提起学生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们更加认真的听课。上课开始之后,张老师又表扬了学生,这又使学生们对于这堂课更加认真。接着,张老师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指导学生们玩了“相反”的游戏。然后便开始真正上课了。张老师用情景式导入,以同学们最熟悉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个动画片开篇。
1. 青青草原上出现危险需要救援,找电话号码引出通讯录。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了一张事
先准备好的通讯录。
2. 表格的认识:列、行、单元格
3. 演示Word插入表格
4. 让学生实践,老师观察
5. 提问并进行分许讨论
6. 让学生实践的时候放音乐,并让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7. 因为美羊羊很爱美引出表格的美化
这一堂课和高中生的上课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让我见识到给小学生上课是应该什么样子的。通过张老师我学到了很多。
2、第二堂课是柴老师主题为“装扮桌面”的课。首先,柴老师给学生们看一张张漂亮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接着用小勇士——终极任务为王来串联整堂课。让学生们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个任务。和张老师一样,柴老师也是首先给学生们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们实践。在学生们实践的过程中深入到学生中间解答学生们遇到的问题。这堂课讲了桌面背景图片的更换以及屏保的实现。从学生们的成果看,学生们都已经学会了相应的技巧。
见习效果及收获体会:在小学见习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尤其是个人操作的时候很闹,不过这也情有可原。他们学得很快,对于这些小孩,老师们应该尽可能在引导他们,激起他们好奇心这块下很多功夫。小学生们上课觉得有意思了,就会听得很认真。当然学生是需要表扬的,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表扬,心里会充满满足感,更会让他们听得认真仔细了。这一次见习又收获了不少知识。
见习时间:5月24日
见习单位:艾青中学
见习内容:
1、来到艾青中学见习,首先是被艾青中学校园的风景都吸引了,可能是新校区的缘故,校园的设计很美观,绿化也很多,觉得在这个校园里行走很是惬意。第一节课我们听的内容是VB基础复习课。老师在教师机端控制学生机,根据Word中的事先罗列出来的一条条知识点举例讲解,老师还会让学生一起思考共同完成任务,学生思考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老师再实例操作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会具体分析程序巩固知识点,学生们也会积极配合老师。
2、第二节课是flash的复习课,这堂课老师也是从上节课同学们做的作业的结果入手,先大致给同学们讲述哪些题目错得比较多,哪些做得比较好。然后便针对同学们错的多的题目进行仔细的讲解。有一点比较好的是,老师根据同学们的错误情况事先已经做好了一个网页,在讲的过程中老师就根据网页上的内容通过实践操作来给同学们演示讲解。不过我个人认为老师在讲的过程中可能太快了,我觉得如果我是学生的话我会听的略累的。
我校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计算机知识并不和其它学科知识一样,有什么原理和定理,只有真正掌握后,才能传授给同学们。同时信息技术又是一门新开课程,只有认真研读教材、认真上机备课才能掌握好应知知识;我校信息技术老师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如自学软件应用、自学多媒体的应用、外出学习等。学校还规定学校每位教师在三年之内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并通过相关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能制作一些简单的学科课件,能掌握多媒体教学操作程序;能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和教学资料。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已初显特色。但也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有些工作还不够深入,比如:资金不足,电脑配置更新慢,农村学生的二次操作机会少等等问题。我们也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一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四个方面。一就是从提高同学们的兴趣讲起,也就是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虽然同学们普遍具有学习电脑知识的愿望,但如何更好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信息课上,假如我们要准备一场辨论赛时,用到的知识点很多,用到的材料也很多,我们如何获取这些材料,同学们发表各自的意见,最终停留在从Internet网上收取材料,这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什么是Internet网、怎样进入Internet、什么是电子邮件等等。二就是从基础学起。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发送信息的技术,而这一切的操作都是对计算机的操作,因此在信息技术讲述的程中,要从计算机的最基本的应用,最基本的原理入手,我校对同学们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很重视,近两个学期在基础知识的应用上我们花费时间也比较多,主要学习了计算机基本原理、鼠标的应用、键盘的应用和Window98的基础知识。
三就是从操作练起。动手是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应用是学习计算机的灵魂,没有应用就不能学习计算机,因此我们在信息课的授课过程中始终把实习操作作为重要的一环节,也就是注重从操作练起。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注重了对知识的整合创造的能力。例如键盘练习和英语学习相结合;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贺卡制作;用Word、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用PowerPoint制作专题演示软件等。
四就是向将来看起。Internet是现在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Internet的知识的教育,如何上网,上网所需设备,怎样进行下载文件等等,学习信息技术如果不学习上网的知识就等于没有学习信息技术,虽说我们校园网还没有建成,但不久的将来信息高速公路也会在我校通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很注重向将来看起,也就是让同学们学会上网,学会用新的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而不是“即学即用”的职业式教育。
一、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教师学习的热情同样象以前那样高,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这一点在教师日常教学和公开课中的表现就很清楚。我校本学期的培训工作中着重培训教师在“用”字上下功夫,要求教师要将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用好。教师的高级验收工作进展的很好,特别是名师、学科带头人等能在教师中起带头作用。
二、接上级电教部门的工作
领导对我校的工作是很清楚的,是给予了我们充分的肯定的。这是我校重视的结果,校长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工作上给予支持,过程上参与,结果掌握,在各方面同样是在电教工作上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全体任课教师也倾注了大量的汗水,正是全校教师辛苦的努力,才让上级领导能够更多的了解我校,正是全校教师过硬的本领和技术,各种课做的非常成功。
一、电教组人员在本学期里的工作情况
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都那么真诚,人与人之间从不计较什么,对待工作任务又是那么的诚肯,任务下来,用不着怎么分工,大家就能各就各位。加快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完善信息化服务支持系统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学校重点对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培训工作。在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都把教师培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学校都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课件制作等培训。同时派出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计算机技术培训,以后学校还准备聘请专家到校讲课、做专题报告。
三、工作成绩
1、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近四年来的实验研究,实验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能力、课题的实验研究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实验教师都能自觉地运用现代教学模式,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配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一年来的实验研究,许多骨干教师都能独立地完成制定计划、有序实验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且水平较高。逐步有“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四年来的实验,更新了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即现代化教育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纳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接班人。
2、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近四年的实验,实验科目的教学成绩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 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先进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自由学习的时间去钻研新问题,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促进了特长生的发展,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4. 科研教师的论文和课件,取得了各级各内的各种奖项。
四、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1、个别教师的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
个别教师认为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制作课件,然后用课件去上课。他们的思想水准还仍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达到该实验课题的真正意图:体现计算机的工具性。课程整合的软件应该工具型、资料型的软件加平台,即通过应用现成的以平台为基础的教学工具软件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对该课题认识水平。
2、可以增大学生在课题实验中的参与度。
让部分学生参与制作课件,课件的目的就是呈现资源、呈现问题,将课堂教学由讲述为主变为以讨论为主。
【脱盲教育信息技术常规】推荐阅读:
脱盲再教育培训活动教案09-11
信息技术教育学07-02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07-02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09-07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09-21
教育教学信息技术论文09-15
如何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之我见10-28
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路10-05
论小学信息技术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信息素养论文教育论文07-15
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