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管理中的行政管理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与世界竞争力强的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针对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强企业竞争力,缩小与国际企业间的差距。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创新管理中的行政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创新管理中的行政管理论文 篇1: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运营发展中肩负着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等各项职能,发挥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衔接内外的角色价值,其对于国有企业良好稳定发展、经济效益提升以及核心竞争力增强等意义重大。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以及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国家与社会对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提出更全面、系统与严苛的要求,这一背景下,国有企业创新行政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概述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创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剖析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短板的基础上,给出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创新路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延伸,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竞争环境。为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国有企业一定要在行政管理上进行优化创新,通过创新行政管理工作解决影响自身长远健康发展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从而顺利扫除发展障碍、渡过发展难关。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认知不够,其还未完全意识到行政管理工作对于自我发展的重要价值,这导致其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漏洞较多。为改变这一情况,提升我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质效,有必要围绕行政管理的特点、创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行政管理工作的短板以及工作创新路径等内容进行研究。

1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工作覆盖面广

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与企业其他工作相比,涉及事项多,覆盖面广,十分细碎繁琐。广义上来说,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包括行政事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两个方面,体现在具体工作任务上主要包括相关制度的制定与推动执行、日常办公事务管理、公文文件管理、党务管理、涉外事务管理、财产设备管理、餐饮管理、员工工作福利管理、企业卫生与安全管理、信访工作、检查监督等等。如果将行政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又涉及人员资料搜集,各类会议、活动的组织协调与规划,办公设备的采购、登记与核查管理,档案的搜集、整理、鉴定、统计、保護与利用等多个方面。国有企业行政管理要遵循“党对干部负责”的原则,在实施行政管理时国有企业既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要体现出自己的社会效益。

工作内容弹性大

现阶段,从行政管理的职能角度来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监督管理、协调、服务三个方面。监督管理主要是运用行政管理体制作用于企业的管理战略、企业精神文化、用人政策等多方面,并指导与推动这些战略与政策的实施。服务是指行政管理属于服务性工作,其主要为国有企业财务、生产、经营、管理等提供支持服务。除了监督管理与服务之外,协调是整个行政管理工作中内容最复杂、弹性最大的工作。协调工作涉及商务会议、工作统计、文件传输与汇总、接待贵宾、群众信访等多种衔接左右、承上启下等弹性任务。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企业内部上下级部门之间的联通、同级各部门协调,而且还要做好贵宾接待、群众信访等相关的协调沟通,工作量很大、时间不固定。

工作成效难衡量

工作成效难衡量是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显著特点。同财务部门、生产经营部门、市场销售部门等相比,行政管理部门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很难用具体的经济指标要素来衡量,这便导致很多人忽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部门肩担监督管理、协调沟通与服务等职能,其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却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国有企业中绝大多数的行政管理工作都属于事务性(办公事务或行政事务)工作,相对琐碎复杂。并且,这些事务工作中常常存在大量突如其来的临时事务,在处理这些事务时,行政人员还要随时做好面临更多新问题的准备,而行政人员所做的这些努力根本无法用量化的经济指标来衡量,这大大降低了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2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国有企业突破经营管理困境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要关头,在这一关键时期,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着资产优化、管理机构改革、管理模式鼎故革新、员工转型与再就业等一系列困境。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发挥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协调与服务等职能,能顺利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可根据实际问题的给出可行性的解决策略,为企业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当前,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而国有企业由于在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等上存在缺陷,故出现问题的几率更大。行政管理作为企业运行的重要环节,其通过加强创新能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拓宽路径,使其顺利摆脱困境。

2.2 为国有企业创新改革注入新鲜活力

在市场经济波诡云谲的当今时代,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不被大时代竞争洪流所淹没,国有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改革创新的意义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部分国有企业长久以来的管理思想、模式、方法与制度存在较大弊端,不能完全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这导致企业发展缺乏活力、死气沉沉。行政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中枢作用,其能顺利连接公司高层与基层员工,对企业各种战略规划、管理政策以及经营目标的落实以及企业的改革创新起到推动作用。但就目前来说,部分国企行政管理工作还存在短板,而创新行政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势必会为国有企业的整体创新改革注入新鲜活力。

3 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短板

3.1 行政管理机构过于庞大

国有企业在设置行政事务单位之初,几乎上是完全照搬党政事务单位的形式进行,机构过于庞大臃肿,在管理上也与党政事务单位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机构设置方法虽然在特定时期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行政事务在具体实施中因流程过于繁杂、过程过于漫长而降低有效性。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国有企业应对自身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作出精准判断,对不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优化革新,以提高新形势下行政管理工作的质效。无论是在部门设置还是在内部结构的分工设置上,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都过于庞大、臃肿,这会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对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故亟待优化改善。

3.2 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是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短板。由于受传统人才招聘与培训理念影响,国有企业职工中的学术型人才所占比例较低,具有新型创新观念与新技术的人才也较少,这便造成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再者,受国企“铁饭碗”思想的影响,国企人员的稳定性高,离职率低,员工整体竞争意识不大,求知上进、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不够。行政管理人员由于学习观念滞后、学习执行力差,整体员工素质提高缓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的质效。另外,很多私企会针对员工的素质与能力进行有效培训,但一些国企的培训工作存在流于形式、考核激励不足等问题,这同样导致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基础与综合素质不高。

3.3 行政管理工作质效不高

纵观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现状,部门国有企业依然存在行政管理水平不高,效果较差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除了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缺陷有关之外,还与行政管理理念、模式、方法、制度等的陈旧落后等密切相关。国有企业在行政管理理念上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也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一些国有企业一味照搬党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模式,不及时进行管理手段与方法的革新,这不仅导致企业行政管理无法与企业深化改革要求相契合,也影响了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落地实施;在管理制度上,很多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无法为员工工作开展提供细化、可靠的指引、约束与激励,这容易导致员工忽视行政管理工作,造成行政管理效果捉襟见肘。

4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4.1 优化行政管理组织机构

针对行政管理组织机构过于庞大、臃肿的问题,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行政管理组织机构的合理优化,以适当削减组织人员,合理配置行政管理岗位,避免人浮于事、资源浪费。首先,达成改革共识,增强改革动力。完善行政管理组织机构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程,国有企业应多次召开高层领导商讨会、基层管理者讨论会、员工代表大会等会议,就行政管理组织机构改革进行探讨分析,并达成改革共识。在当前社会体制全面改革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应本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汇聚各方智慧对行政管理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其次,简化工作机制,根据职能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整优化。行政管理工作繁琐复杂,有必要根据工作内容、职能等因素明确行政管理组织机构中各个行政人员工作岗位的岗位匹配情况。具体可本着“以人为本”、“资源合理配置”等原则配置岗位,消除冗余岗位,精简机构,实现员工各司其位,人尽其职。

4.2 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行政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行政人员除了要精准掌握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及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监督检查、管理服务、隨机应变、信息化建设等能力。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应全面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首先,注重引入新人,给国企行政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可通过薪资福利待遇、职业生涯激励等方式吸引高学历、高水平、高能力的人才前来报道就职。在人才招聘时,要坚持公平公正、任人唯贤的原则,将能力强、人品佳、素质高优秀人才纳入行政管理队伍。其次,加强培训教育,督促现有行政人员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员招聘与培训机制,从培训内容、培训原则、培训流程、培训规范、培训效果评定等方面落实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针对那些培训考核不合格的行政人员,企业应践行“竞争淘汰制”,对其予以淘汰,这样可增强员工的岗位危机意识与工作竞争意识,使其主动学习,提升自我。

4.3 优化行政管理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行政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当前国有企业突破行政管理工作困境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经济潮流下,国有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不可能再故步自封、坐井观天,而是应适当借鉴一些现代大型私有企业的行政管理经验,在管理理念上进行大胆革新。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根本要素,现代社会,谁能在人才上赢得主动权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行政管理部门是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监督、管理、协调与服务等功能的部门,为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行政人员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围绕着人力价值的挖掘、开发与利用等进行工作,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以及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稳定和谐发展。其次,秉承互联网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是21世纪行政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新思维。在工作中,行政人员要善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做到工作理念常用常新,工作方法时常更新。

4.4 不断创新行政管理制度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落实乏力、流于形式的情况仍旧存在,这很大程度上根源于行政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具体可从如下几点完善与创新行政管理制度:第一,制定科学规范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度。行政管理涉及到人、事、财、物多个方面,工作细碎繁杂、面广量大、弹性很强,企业应根据工作内容制定基原则性与灵活性为一体的行政管理工作流程制度,确保各项行政事务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被出色完成。第二,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每个岗位的性质、工作内容与职权范围,建立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各尽其责的责任制,避免行政人员在工作中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第三,完善监督惩戒制度。行政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行政人员在工作中是否恪尽职守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质量。因此,应建立监督惩戒制度,对于违反纪律、偷懒耍滑、在工作中浑水摸鱼、不思进取的行政人员应给予相应惩罚。第四,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采用薪酬激励、奖金激励、职业生涯激励、绩效考核激励等方式提高行政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4.5 优化行政管理的模式与方法

科学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首先,实施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在以往,国有企业的层级化、竖直化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很难激发行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不利于国有企业创新改革。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是与层级化模式截然不同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行政人员的自身素质与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更有利于行政人员发挥自身潜能,促进行政管理质量的改善。其次,信息化的行政管理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互联网与行政管理的融合进程,实现了行政管理模式由信息化外表到信息化实质的深刻变革。国有企业应加大行政管理信息建设的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的投入,为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夯实外在条件基础。行政管理人员应参与制定行政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提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能力,最好能熟练依托信息平台进行各种行政事务的处理。

5 结语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繁荣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行政管理作为整个国有企业运营发展的核心内容,其工作质效的高低直接关乎国有企业国民经济支柱企业的角色是否能真正、全面发挥。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工作覆盖面广、工作内容弹性大、工作质效难衡量等特点,国有企业应根据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在深入研究行政管理工作短板的基础上,给出行政管理工作实施的新思路、新模式与新方法。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可从组织机构、行政人员素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等几个层面落实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以推动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獻:

[1]赵文笑.新时期做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2(01):43-44.

[2]黄巧鸾.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绩效考核设计[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4):151-152.

[3]林小雅.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1(27):118-119.

[4]钟晶.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方法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9):56-58.

[5]李小莉.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的创新路径刍议[J].商讯,2020(35):114-115.

[6]潘成.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0):84-85.

[7]唐努尔·阿布都克力木.行政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创新型重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8):44-45.

[8]刘娜.新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思路研究[J].才智,2020(20):193-194.

[9]袁辉平,秦武锋.如何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的措施研究[J].中国市场,2020(19):110-111.

[10]梁超.浅析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行政服务能力的提升对策[J].现代商业,2019(15):109-110.

[11]何昶辉.提高国企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方法[J].现代国企研究,2019(08):17.

作者:例娜

企业创新管理中的行政管理论文 篇2:

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与世界竞争力强的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针对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强企业竞争力,缩小与国际企业间的差距。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发达程度,以及国家对相关地区的政策优惠不同,应该用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求改进方法,有效提高管理质量,积极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促进企业发展。为有效提高行政管理质量,本文针对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寻求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期;行政管理;重要性;创新路径

引言: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残留的经济管理模式影响,市场经济改革步伐越来越快的冲击着落后的管理模式,是时候寻求新思路,改进传统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如今我国企业行政管理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企业管理模式单一,管理人才不足,管理创新力度不够,管理缺乏长远的目标等。企业要发展强大,需从行政管理方面入手,针对这些问题,应及时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措施,避免计划经济时期思想影响,创新管理方式,努力打造符合时代发展的学习型企业,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企业行政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1.1企业行政管理的概念:

企业行政管理处于一个企业的中心位置,包含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两个部分,所有部门各司其职。其中,企业高层领导制定计划,下达指令,由下一层机构进行信息与命令传达,底层部门接收命令并负责实施,机构中的上下级存在等级关系,针对不同管理阶层提出的要求也不同,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相关企业制度,下层人员负责相关日常财政、安全等事务的管理,不同的管理领导阶层分布在企业机构的各个方面,各司其职,企业自上而下协调运作,从而组成一个庞大的管理网络系统[1]。

1.2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1)权威性:

根据企业的运作情况,高层管理人员负责指挥与计划的制定,下层必须严格服从命令,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当下层没有遵守相关规定或者违背相关企业法则时,将受到相应惩罚,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明显的强制功能,上下级存在服从与被服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上层管理者在确保指示规定的正确性情况下,权威发布信息。

(2)及时性:

当出现具有风险性的问题时,行政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及时做出预测并下达命令,在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指挥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生产的同时,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运作,行政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方法具有直接果断的特点,能够有效节约时间,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当出现违背命令的现象或突发意外情况时,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给予相应的惩罚或补救措施,及时纠正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危机。

2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发展潮流中,企业行政管理相关部门及时融入社会化生产中,并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明确,各行业企业竞争激烈,发展形势日益严峻,为更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并保持企业活力,要求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视行政管理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科学发展觀的提出,在新时期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是顺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企业行政管理连接着各个生产要素,环环相扣,通过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道路的制度规则,发布权威信息并果断执行,建立强有力的服从机制,才能按时完成企业生产目标,维持良好的企业秩序,企业盈利计划的顺利实现,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除了相关规则制度的制定,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对企业发展状况做出预测与前景分析,进而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组织生产工作者采用正确方法途径进行经营生产,通过行政管理工作者与生产者进行长期联系,从全局出发,发挥指挥与调节功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平稳、有序生产发展,加快实现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步伐[2]。

3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

3.1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模式:

针对我国大多数企业难易摆脱传统管理模式,注重形式主义,积极性不高,忽视办事效率等问题,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模式对一个企业的生产发展尤为迫切。为提高企业办事效率,鼓励是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模式的重要渠道,要求严格遵循一视同仁的原则,引进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为企业管理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可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按照人数将管理人员划分成小组,相互协调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分工完成所企业管理目标,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评估标准,根据绩效,定期进行小组评估,并给予适当激励,从而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科学的企业发展计划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模式,例如,企业在生产经营之前,需要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通过实践了解市场发展规律,收集相关信息,调查本企业相关产品在市场中的投放量并且做好记录,及时判断与预测潜在的风险,进而做出总结,制定科学详细的发展计划,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循计划,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3.2完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

(1)完善行政管理中权利体系:

行政人员个人素质在企业行政管理中起非常重要作用,完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首先要提高相关行政人员素质。由于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广泛,对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针对当前企业工作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一,一个人身兼多职,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甚至一些企业为节省企业资金,低薪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出现出了事故无人負责,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在行政管理权利阶层形成之前,企业应对管理人才进行严格筛选。注重人员能力与专业素养,规范工作内容,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有端正的办事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后期注重对管理人员岗位上的培养与训练,调整企业整体作风。另外,针对滥用职权、形式主义现象,企业应给予重视,加强对企业行政人员的规范与监督力度,确保上层领导的正确性与权威性,例如,监测到职位错位、滥用职权的现象,应及时拿出相关数据材料证明汇报,企业及时对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程度的惩罚措施,规范管理人员行为,及时整顿企业风气,打造严谨稳定的企业环境。

(2)完善行政管理中事务体系:

如今,由于大多数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岗位事务不够熟悉,不能正确将所拥有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出现问题时,不能灵活提出解决方案,致使在企业管理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管理措施难以灵活应对突发的现实状况。要求企业完善政管理事务体系,加强对相应工作人员岗位培训,明确岗位职责,进而优化行政管理结构。企业行政管理事务内容包括文档资料管理,对外事务管理等,行政管理人员各司其职,互相监督,在入职之前对自己所属职务进行充分了解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事务管理,要从全局出发,突出重點工作,对关键事务定时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做好细节工作,打造企业特色行政管理体系,推动企業更好发展。

3.3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信息技术影响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与质量,人类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应积极现代化技术与企业行政管理相结合,首先要在企业管理体系中推广信息技术,大力宣传,让工作相关人员感受到现代科技魅力与重要性,主动接受新技术并学会运用到行政管理中。企业要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培训会,相关人员分享技术应用经验并讲解具体操作步骤,行政管理人员在交流中提高灵活操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减轻工作压力。企业行政管理离不开对经济方面数据的统计,工作人员通过调查市场,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收集与存储,必要时利用到电子表格进行数据计算与整理,及时更新数据,利用文档书写下一步计划,等到实施具体方案时,通过PPT展示企业经营情况,一系列过程需要管理工作者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为加强企业内部行政监督,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不良行为实施监控,严格监督不合格行为,改善机构臃肿的状况。

结语:实践证明,企业生产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及时总结,改进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企业发展思路,优化行政管理模式。创新企业行政管理机制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要紧跟市场经济步伐,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企业制度是明确选择。领导者的行政管理素质与办事态度决定着企业的行政效率与生产能力,应着重建立科学行政管理机制,优先选择高素质管理人才,优化企业改革,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发挥优势,改进管理上的不足,从而加快企业发展,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艳玲.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分析[J].科技展望,2017(05):181+183.

[2]李晓莉.浅析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经营管理者,2014(11):45.

作者:吕思辰

企业创新管理中的行政管理论文 篇3:

驱动创新视域下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改革研究

摘 要: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但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地方之间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实施却差异较大,很多地方政府都没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标准,政府无法形成高效管理,直接影响其创新驱动能力的发挥。通过分析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现状,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驱动创新为导向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改革需要构建“三合一”集中管理模式。以加强部门联动,实现行政管理资源合理有效的整合;推动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化,建立多职能部门联动工作,使政府形成从“管理”走向“服务”的职能转化;建立知识产权多元管理结构,最终形成以驱动创新为方向的、可复制的、体系化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

关键词:驱动创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改革;“三合一”模式;多元管理结构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改革是国家针对知识产权管理问题设计的一种行政管理改革,包括对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职权的分配以及机构运行的规则等内容[1]进行改革,涵盖知识产权各个方面。其中,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是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管理模式的有效改革可以积极协调知识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效率,更大程度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增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并明确提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要求“在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授权开展知识产权、科研院所、高等教育、人才流动、国际合作、金融创新、激励机制、市场准入等改革试验,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2]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商标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的部分管理职能划分给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时将国家知识产权局并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这一行为代表着我国知识产权的行政管理将逐步由原来的分散管理模式向统一管理模式转变。[3]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明确要求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严格公正、便捷高效、公开透明的行政保护体系,完善跨区域、跨部门执法保护协作机制[4],至此我国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在以驱动创新为目标的深化改革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一、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

我國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但实践中各地方之间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实施却差异较大。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中的管理模式并不统一,具有一定的地域属性,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分散”模式、“二合一”模式和“三合一”模式。目前,绝大多数地方主要采用“分散式”模式。各地方政府实施不同的行政管理标准,不仅无法与中央政府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有效衔接,而且政府无法形成高效管理和保护,直接影响其创新驱动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现阶段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迫切需要以驱动创新为方向进行改革,以适应并促进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

(一)行政管理“分散”模式的弊端

“分散”模式指著作权、专利、商标分别隶属不同行政部门进行分散管理。分散模式的知识产权管理是我国最初的行政管理模式,现仍有许多地方采用该模式进行管理。中国 (重庆) 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是构建国际合作和发展新平台的关键性举措[5],但其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仍处于“分散”模式。重庆市知识产权局管理专利以及统筹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工商局主管商标注册和监管;新闻出版系统负责版权管理和行政执法;农业、林业部门管理植物新品种;经济、统计等部门负责专利统计制度。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知识产权行政机构管理模式难以形成统一战略部署和协调机制,容易出现很多不利影响。第一,在分散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背景下,容易出现政出多门、多方制约、程序复杂、效率低下等情形,难以适应逐渐发展的新时代社会经济。第二,“分散”模式不仅使得政府与企业之间缺少沟通渠道和预警机制,难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而且不利于吸引外资,阻碍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三,“分散”模式之下,行政管理部门存在不同身份,有时是行政执法主体,有时是行政管理主体,身份的不同将直接导致行政执法困难。

(二)行政管理模式不统一的弊端

现阶段我国各地方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并不具有统一性,这直接导致各地方之间以及地方与中央之间的行政管理难以有效衔接,甚至出现冲突,造成执法困难。各部门分散管理现状也使得各部门出台的扶持和监管政策存在目标不尽统一、内容不尽衔接、实施不够协调等问题[6],容易出现交叉甚至冲突,导致现有资源、手段难以形成合力。

二、 国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解析

国际层面上各个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大多为“三合一”模式或“二合一”模式的集中管理方式。

(一)“三合一”行政管理模式

1.德国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技术转让国,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采用“三合一”模式。德国专利和商标局隶属于德国联邦司法部,主要负责对相关各项工业产权申请和异议的审查并做出决定,同时也负责著作权管理、权属争议调解及相应的政策制定。联邦司法部下设的贸易与商法部负责制定著作权方面的法律草案以及代表德国进行著作权领域的国际交流,属于知识产权司法范围,不属于行政管理。现在德国专利商标局下设五个部门:专利一部、专利二部、商标和设计部、文献部、行政法务部。其中,专利一部负责机械工程和机械技术类的专利,专利二部负责电子、物理和化学类的专利。商标和设计部主要负责如下几类知识产权:商标、地理标志、实用新型、外观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文献部负责文献服务、审查文档管理、信息技术管理、规划和发展等事务。综合性的全局管理、法律事务和计划工作内容由行政部门中法务部负责[7]。德国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大多数在电子平台和网络平台上提供服务,该工作服务方式作为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向广大市民提供服务,不仅具有足够的便捷性,而且服务好、收费低、质量高,因此欧洲人民对该服务方式具有很高的评价。除此之外,德国马普学会设立了公司运行机制的知识产权方向专业机构,对专利、法律、技术、管理等方向设置专业人员,通过提供知识产权以及技术转移相关信息的方式推动知识产权管理及实施,主要负责判断发明物的商业价值,为发明人提供知识产权专业法律建议,对发明人的专利申请及专利许可、转让协议等谈判和签订提供帮助,引导产业和发明人之间相互合作。[8]该机构的有效运行为相关研究所及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的技术转移工作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企业与研究所、专利和发明人之间的通力合作,使得科技发展效益实现最大化。

2.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知识产权制度的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可追溯到400年以前。英国知识产权管理采用专利、商标和版权“三合一”模式。专利局隶属于英国贸易工业部,负责本国知识产权事务,主要职责是 :(1)商标和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发明专利审查和登记;(2)版权政策制定及其管理 (由知识产权和创新部的版权政策处负责); (3)知识产权普及、宣传、培训、教育;(4)法律咨询服务,纠纷调解服务;(5)研究和推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英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解决法律问题或冲突 , 并不承担行政直接执法职能。[9]为了真正反映知识产权服务所涵盖的宽广领域,英国专利局于2007年4月2日正式更名为英国知识产权局,从而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和21世纪面临的新挑战。

(二)“二合一”行政管理模式

1.美国

美国早在十八世纪末就颁布了第一部专利法,至今为止其知识产权制度相比于其他国家更为成熟,是现阶段全球知识产权最大创造国和拥有国,亦是全球最大的新产品研发投入中心。在立法层面,其具有更广泛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及不断增强的保护力度。

美国联邦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介入很深,管理严格,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美国专利商标局为“二合一”模式,负责商标和专利业务。该局下设两个部门:一是专利、商标审查登记部门,主要负责专利、商标计划控制及审查、登记;二是专利、商标文件部门,主要负责有关文件分类、技术评估及预测等。该局主要承担专利授权和商标注册等事务性工作,此外它还为发明人的利益及与其发明 、 产品和服务标识有关的事务服务,为商务部和其他机构提供涉及知识产权事务的建议和帮助,通过保存、分类和传播专利信息、帮助、支持创新和国家科技发展。(2)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版权局主管著作权业务,其主要职责包括向国会提供有关知识产权的专家意见和对版权法的修改建议,帮助国会分析和起草版权立法文件和立法报告,对于如何保持国内法与美国所参加的多边条约要求相一致提供意见;执行版权法、记录和保存版权注册申请及相关文件,包括与强制许可相关的文件,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为与版权相关的个人、行业、图书馆、协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就版权法问题上提供咨询意见[10]。美国专利商标局和版权局只负责知识产权的注册与管理,没有行政执法職能。(3)其他政府机构(如国防部、环保署、卫生部等)都各自设置有专利管理部门,且各自机构有权以自己的名义管理维护知识产权、签订许可转让协议等。

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转化与保护,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主要表现在:(1)根据国家利益和知识产权发展的需要,不断修改完善相关法律。例如颁布《拜杜法案》,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私人部门享有联邦资助科研成果的专利权成为可能,为政府、科研机构、产业界三方合作 、共同致力于政府资助研发成果的商业运用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激励,强有力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使得美国在全球竞争中能够继续维持其技术优势,促进了经济繁荣。[11](2)鼓励知识产权市场化,实现从无形资产到金融工具的新突破。通过知识产权银行、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拍卖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扩大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途径,使知识产权成为产生现金流的资产。(3)通过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化,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颁布“特301”条款、“337”条款等,积极推动海外知识产权保护。

2.日本

日本在1946年将国家奖励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规定写入宪法,该法律规定增强了对科研人员的创新激励力度,之后以“知识产权强国”作为国策,使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得以进一步发展。日本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采用“二合一”模式,具体如下:(1)日本特许厅隶属于经济产业省,主要工作任务为审查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以及注册商标。特许厅管辖9个公益法人组织,这些民间机构的有效运作不仅加强了日本政府同民间企业、团体的合作,而且加强了跨行业民间企业团体间及与各国相关机构的合作。经济产业省还负责不正当竞争的防止、企业商号的注册。(2)日本的文化厅隶属于国文部科学省,文化厅负责著作权法的实施,处理国内外著作权的事务。除此之外 ,文化厅还负责管理文化、宗教、文化遗产及文物[12]。(3)植物新品种的审查与登记、《种苗法》的实施由农林水产省负责 。(4)软件情报中心作为一个财团法人,负责组织登记半导体电路登记部集成电路。[13]

日本在发展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法治化特征,《知识产权基本法》将国家经济战略法治化,依法规范、推动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同时修改其他相关法律制度,把经济牢牢定位在发展知识产权的坚实基础之上,目标是在日本建立起以发展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经济社会体系。日本法律以知识产权创新、保护、运用、产业化的一系列经济发展为目标,分别明确地规定了从首相到政府各职能机构、地方社会团体、大学、企事业单位等在这项国家系统工程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14]。日本为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增强国际竞争力,还建立了知识产权战略会议制度。该制度中由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参加会议,该会议中最高领导是首相,9位部长(经济产业省、财务省、厚生劳动省等部门部长)、大公司会长、大学校长等也一同参与。此外,专利厅建立了信誉高的专利审批制度,推动采用简易迅速的多边专利获取手续,并通过互联网向个人及企业等提供专利情报,缩短了专利审查时间,降低了获得专利的成本,专利申请、授权等工作效率更大程度得到了提高。

(三)“三合一”行政管理模式的合理性

通过对比,“二合一”模式和“三合一”模式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发展趋势来看,“三合一”模式中更强的集约化管理形成了更高的行政管理效率,也更符合各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趋势。具体来说,相比于美国和日本的“二合一”模式,德国和英国的“三合一”模式更清晰明确地划分了知识产权综合行政部门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合理分工,知识产权的行政管理更加集中统一,其中德国更是建立了公司机制运行的专业机构来推动知识产权管理及实施的制度,实现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管理职能进一步的“融合”,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管理机制创新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建设以驱动创新为方向的“三合一”行政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三合一”集约化管理模式是最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使地方政府部门的管理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全面性以及规范性,有效与中央政府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制度相接轨,进一步实现各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融合,促进知识产权技术与标准的深入捆绑,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驱动企业创新发展,因此“三合一”模式更符合我国进行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改革的要求。

(一)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要求

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背景下,我国必须适应知识产权的内在发展规律,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三合一”模式有利于加快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工作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亦是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全球竞争的基本要求。从宏观层面看,集中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是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许多国家把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作为本国发展的核心要素,纷纷提出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如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日本也在2002年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方略。从微观层面看,自我国入世以后,国内企业遭受着越来越多的大规模涉外专利诉讼,智能制造、稀土专利许可等专利诉讼一次又一次敲响警钟。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应运而生,只有建设完备、统一且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才能够有效驱动创新,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切实贯彻落实好。

(二)知识产权自身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知识产权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核心是以确认产权的形式来保护知识成果,其权利产生、运作和保护具有内在的相似性和相关性。把相似的确权程序集中在一个管理机构完成,有利于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据统计,全世界196个国家或地区都在实行知识产权制度,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知识产权“二合一”或“三合一”模式,其中英国、德国等74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三合一”体制,包括中国在内,只有不到10个国家采用“分散”模式。因此,从知识产权发展趋势看,各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呈现集中化趋势[15],专利、商标、版权以及其他知识产权之间的行政管理界限日益模糊,亟待一个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综合保护。比如,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保护,成为发展中国家当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应对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资源掠夺的重要砝码,但分散的管理模式使得该部分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边界模糊,很难达到最大程度保护其知识产权的效果。同时,由于工业产权内在联系的特性,侵权案件常常出现同时侵犯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秘密的情况,企业复合维权的需求逐年加大。因此,实行专利、商标的统一管理是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满足企业复合维权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改革良策。

(三)行政管理和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的需要

以创新驱动为方向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的改革建设是涉及知识产权领域的系统工程,包括制定战略纲要、建立预警机制、建设信息平台、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宣传教育等。“三合一”模式能够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整合管理职能,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实行强有力的领导,从而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效能。当前,国际知识产权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集中统一的“三合一”管理模式能有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出口产品预警机制以及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大力改革实现激励发明创造的促进作用,从而驱动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四、建设以驱动创新为方向的“三合一”行政管理模式的合理性

(一)“二合一”模式的基础作用

“二合一”模式指著作权、专利、商标中部分实施集中统一行政管理,部分实施独立行政管理。苏州作为“二合一”模式代表城市,对“分散”模式成功改革为“三合一”模式的统一适用奠定了基础。2017年7月, 苏州成为第一批确定的市 (区) 级层面的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之一,在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中,是唯一一个进行“二合一”模式改革试点的城市。2008年12月,江苏省苏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将原在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加挂的“苏州市版权局”牌子,改挂在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并且有关著作权相关管理职能也进行了整顿。苏州著作权管理职能和著作权业务工作完全归属于知识产权局,代表着苏州市知识产权管理真正实现了“二合一”行政管理模式。

该背景下的专利、版權“二合一”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第一,该模式使得地方知识产权整体实力上升,工作推动有力;第二,版权得到重视后,地方有了行政许可审批权;第三,可以统领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工作;第四,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版权和专利得到立体交叉保护,为企业服务更直接更方便,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该地方经济发展;第五,该模式是我国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改革中的突破,证明“二合一”模式在我国能够有效适用且相比于“分散”模式具有更高的行政管理效率,也对进一步实施“三合一”的集中统一行政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三合一”模式的实践意义

“三合一”模式指实行著作权、专利、商标集中统一行政管理。深圳作为“三合一”模式代表城市,为“三合一”模式全国统一适用奠定了基础。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三合一”模式贯彻最完善的地区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一,原知识产权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能全部归属于市场监督管理局;第二,原科技和信息局、保税管理局、信息办、贸易工业局、高新办等部门的职能全部归属于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第三,深圳市政府主管知识产权工作的部门也由46个精简至31个,但相关机构的减少并不意味着知识产权工作管理职能的削弱。对机构的大规模整体改革,进一步推动了专利、著作权、商业秘密以及商标的高层次融合,实现了标准和技术的捆绑,从而增强了中国在未来国际产业标准中的发言权,并且机构改革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实现了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的转变。

深圳市不仅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旗帜,同时也是知识产权行政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作为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中国发展缩影,深圳首次在我国地方知识产权机构设置方面进行的改革尝试的成功经验不仅证明了“三合一”模式的优越性,而且证明了该模式在我国统一适用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该模式下知识产权进行统筹安排并进行整体保护,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中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强化,集中统一进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市场监管,与市场稽查、质量监管等工商行政管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16],不仅更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切合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驱动创新的发展要求,而且符合国际趋势,有利于实现与国际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相接轨,是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不断改革创新的成果。[17]因此,其他各地方政府应逐渐加强政府部门内部的协作,向集中管理模式转变,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进行以驱动战略为方向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改革。

五、建设以驱动创新为方向的行政管理机制的建议

综上,我国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建设以创新为方向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改革,而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正在从分散走向集中,“分散”模式、“二合一”模式正在逐渐向“三合一”模式方向发展。“三合一”模式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首先,整合行政管理资源,优化政府组织结构,降低行政成本;其次,改变知识产权政出多门的状况,理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关系,建成权威、统一且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再次,维护立法的严肃性和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公正性。

(一)加强部门联动

加强部门间的联动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第一,地方可以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知识产权合作会商制度,成立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小组,强化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职能,建立多部门联合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推进模式[12],由此培育知识产权的市场、协调市场监管和执法,联合各个部门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第二,建设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提高专利信息服务能力,顺应世界云计算及互联网发展技术趋势,积极探索专利信息服务与社会资源整合、与企业需求结合的新模式,以及专利信息服务市场化经营新机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可以与专利云两者功能互补,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站式多功能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共同推动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第三,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知识等进行宽领域的保护。有针对地开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联合执法,探索跨地区专利行政执法新模式,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作用,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从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三个方面展开,多部门联合执法,建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维权援助中心、司法鉴定所、知识产权仲裁院及专门法院,构建成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二)以政府服务职能转化为核心

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化,是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改革和创新的核心内容,只有在行政管理模式中以服务为基础才能构建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服务职能转化具体实施建议如下:第一,从政府各部门分工方面看,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在领导小组下设由政府各级部门领导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政府的知识产权工作。工作委员会可在知识产权局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知识产权工作应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如生产、贸易、科教文卫、税收、会计制度、媒体宣传等。第二,从政府工作方面看,政府工作涉及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版权局、质检局、海关和政法机关等管理和执法机关,要完善知识产权局内部的机构设置,强化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主要是执法与服务,相应的机构设置应该有综合处(办公室)、市场执法机构(执法大队或维权中心)、知识产权研究机构(研究院或研究室)、知识产权受理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等。另外,知识产权局可设立知识产权咨询专家委员会,提供专家服务和进行知识产权论证等项工作。第三,设立知识产权研究院促进知识产权发展,不仅为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服务,同时也为知识产权的创新主体(企业和个人)提供咨询、研究服务,使知识产权真正与经济工作、科研教育工作结合。第四,培育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中介服务的水平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政策,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務机构。由政府提供经费,支持企业申请专利和商标注册,要求企业在科研立项、技术开发、对外贸易、技术引进等经营环节上必须进行知识产权查询分析和评估,并将这些工作交由中介机构去负责,为中介机构创造服务市场,让它们在服务实践中锻炼成长,从而更好地为知识产权市场化、产业化服务。第五,用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去创造和获取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优势。如对企业的创新项目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优惠;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改革企业会计制度,在资产负债表中正确反映知识产权的价值;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规定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其取得之知识产权进行产业化的义务;政府采购应优先采购民族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对发明专利申请,特别是国际申请给予政府资助;对实施知识产权成效显著,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企业给予奖励等。

(三)建立多职能部门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结构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某一职能部门单独能完成的使命,因此要建立由知识产权局牵头、工商局实施、公安、海关和法院负责保障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虽然,从长远来说,应当逐步弱化以致最后取消行政执法,转由司法机关担当此任,但是在当前侵权行为量大面广、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不强的情况下,行政机关还必须加强宣传、指导和对侵权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将集中打击和日常维权工作相结合,并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大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积极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黄术,陈宗波.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J].理论界,2021(4):97-103.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0):7-14.

[3]冯晓青,韩萍.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法治意义[J].人民法治,2018(Z1):64-69.

[4]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J].专利代理,2021(4):3-7.

[5]郭亮,胡尊爽.重庆自贸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8,19(5):58-60.

[6]吴汉东.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与治理体系现代化[N]. 学习时报,2017-02-27(A1).

[7]董希凡.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的中外比较研究[J].知识产权,2006(3):39-44.

[8]李沙沙.法治视野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7.

[9]武善学.健全中国特色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J].法学杂志,2010,31(4):123-125.

[10]董希凡.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的中外比较研究[J].知识产权,2006(3):39-44.

[11]廖晓淇.美西地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体系考察报告[J].中国软科学,2009(2):177-182.

[12]单晓光,王珍愚.各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启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9-105.

[13]雷艳珍.日本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9(7):93-95.

[14]李维宜.日本知识产权立国战略若干问题研究[J].上海政法学院报,2006(3):136-140.

[15]易继明.构建集中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J].清华法学,2015,9(6):137-155.

[16]邢丽云. 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7.

[17]屈丽丽. 重构知识产权监管[N]. 中国经营报,2018-03-19(4).

Research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on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riving Innovation

Ma Chunhui,Zhang Ziwei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00045, Hunan, China)

Key words: driving innovation;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three in one”mode;multiple management structure

責任编辑:刘有祥 余爽悦

收稿日期:2022 - 01 - 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FTA知识产权范本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8CFX06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春晖,女,山东菏泽人,法学博士,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国际经济法。

张紫薇,女,山西晋城人,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

作者:马春晖 张紫薇

上一篇:教育局长工作会发言稿下一篇:高考誓师大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