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工程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践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教育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紧密融合,在专业实践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实践教学工程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践教学工程管理论文 篇1:

地方高校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

[摘要]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面临的新工作、新任务分析入手,确定了实践教学队伍的关键能力素质,制定了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相适应的实践教学队伍配置方案,并且探讨了实践教学队伍的优化途径和管理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践教学队伍队伍配置能力素质管理机制

[作者简介]任伟宁(1963-),女,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和高校师资队伍管理。(北京100101)

地方高校以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强调学与用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地方高校实践教学队伍的现状仍不理想,已成为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

一、地方高校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 从学校规划层面看,缺乏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实施以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逐步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大,实践教学的内容扩展,但很多学校尚未制定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相适应的实践队伍建设规划,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处于滞后状态。

2 从实践教学队伍现状看,整体效果不理想。(1)缺乏既有组织管理能力又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带头人。(2)缺乏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难以适应当前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主动提升实践能力的意识还不够强。(3)理论教学队伍和实践教学队伍分离,很多理论课教师不能承担实践教学。(4)实践教学辅助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水平偏低,由于任务定位和待遇原因,很难吸引高水平人员。(5)缺乏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既有较强实践能力又有较强教学能力的兼职教师较少,对兼职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和人员管理存在难度。

3 从机制保障层面看,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1)对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缺乏系统的培养方案,没有从梯队建设和队伍整体提升的角度,对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和承担不同课程的教师培养形成长远规划和系统设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处于散兵游勇状态,提高实践能力效果不理想。(2)缺乏支持教师参加行业企业实践的保障机制,如政府层面的支持政策、对教师参加实践的经费支持、教师参加行业企业实践期间的待遇政策、建立稳定的教师实践基地和合作单位等。(3)缺乏对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政策驱动,缺乏促使高水平教师关注实践教学改革、承担实践教学的相应政策,在职务晋升方面缺少对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突出的教师的倾斜政策,缺乏激励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绩效评价机制等。(4)缺乏实践教学教师发展的团队依托,缺少高水平实践教学带头人,难以形成实践教学梯队的传帮带。

二、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相适应的实践教学队伍配置方案

鉴于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工作分析人手,获得岗位要求,并以此作为实践教学队伍配置方案的设计依据。

1 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工作分析。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实践教学内容则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并有向生产实际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延伸的取向与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要求“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合理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由此可见,地方高校当前面临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艰巨任务。《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中关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也反映了对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队伍、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环境建设的要求:从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导向看,要求“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要求看,要求“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多元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并要求“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由此可见,实践教学任务比以往更为宽泛,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规划、引领。要有高水平的带头人规划和指导校内外实践环境(基地,中心)建设,规划并引领实践教学队伍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主持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教材建设,负责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主持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的高水平应用性课题研究等社会服务工作。

第二层次是研究、开发。由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比重的增大,要有一批稳定的实践教学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并完成艰巨的实践教学改革任务,包括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实验项目的更新与优化,实践课程教材的建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发,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等。

第三层次是支持、服务。随着实践教学重要地位的确立,实践教学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和综合。这些工作一般由辅助教学的实验技术人员完成,包括承担实践课教学的辅助指导工作,完成实验项目准备工作,承担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和仪器设备调试、维护和管理工作,参与实验技术和装置的研究、开发、设计工作和实验环境建设,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课程教材建设,为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提供技术支持,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教师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提供服务等。

2 地方高校实践教学队伍配置方案。地方高校构建适应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教学队伍的配置思路是:

第一,实践教学队伍与理论教学队伍不能割裂,而要相互融通。实践课程的内容是与所学理论课程相衔接和对应的,教师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学校不应独立于理论教学而组建一支实践教学队伍,但又应保证实践教学不处于附属地位。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实践教学为主型”骨干教师岗位(其承担的实践教学工作量应大于其总教学工作量的一半)来构建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队伍的数量可以根据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比例、实践教学教师额定实践教学工作量、学校实践教学改革任务量来规划。

第二,必须构建一支分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工作是分层次的,因此应对于不同层次实践教学任务分层设置实践教学岗位,明确不同层次岗位的职责和关键能力素质要求,以达到人职匹配。关键能力素质的确定可以使实践教学人员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也使学校对实践教学队伍的培养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整体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配备较大比例的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要求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和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或作为改革顾问,可以有力地促进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兼职教师亦可成为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纽带。

第四,建立健全实践教学队伍优化的配套机制。实践教学队伍配置优化体现在职位设置合理、人员配备合理、配置方式弹性、配置成本合理和配置制度耦合等方面。实践教学队伍优化要有导向机制,学校要给予实践教学队伍倾斜政策,以吸引热爱实践教学的高素质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关注实践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实践教学队伍优化要有竞争机制,要明确岗位职责和绩效要求,公开竞聘上岗,保证人员水平;实践教学队伍优化要有流动机制,要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环境,保证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内部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考虑到实践教学教师的长远发展,可通过聘期轮岗对实践教学队伍进行动态调整,使教师解除后顾之忧;实践教学队伍优化要有培养机制,要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体培养方案;实践教学队伍优化要有激励机制,要保证实践教学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凝聚力。

地方高校实践教学队伍的配置方案如上图所示,分四个层次:(1)在校级以上实践教学中心(基地)设置实践教学带头人岗位。为了吸引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热爱实验教学、管理能力强的教师关注实践教学,这个岗位应为正高级职务岗位。(2)在各专业设置专业实践教学负责人岗位。由具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教学科研经验,热爱实践教学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一般应是专业带头人或专业带头人梯队人选。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学校学科实践教学中心(平台)框架下,负责组织本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与开发、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教材建设等工作。(3]设置实践教学为主型骨干教师岗位,侧重承担实践教学相关任务。实践教学为主型骨干教师由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基地)的专职实践教学教师、各学院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主型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相关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三类教师构成。根据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可设立相应实践课程群的课程负责人,由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熟悉实验技术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在本专业实践教学负责人的指导下组织开展相关实践课程的实验项目开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等。(4)实践教学辅助技术人员队伍。由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承担。

3 地方高校实践教学队伍的关键能力素质。实践教学人员的关键能力素质决定了实践教学工作的绩效。实践教学队伍除应具备高校教师普遍要求具备的能力素质外,还应具备胜任实践教学的关键能力素质。高校实践教学任务是分层次的,因此,不同层次实践教学人员的关键能力素质也有所不同。

对于实践教学中心(基地)带头人和专业实践教学负责人,强调其胜任实践教学领军人物所应具备的领导素质与知识能力水平等;对实践教学骨干教师,强调其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而对于实践教学辅助技术人员,则强调其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与社会服务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实践教学中心(基地)带头人与专业实践教学负责人,应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复合知识结构、战略意识与预期应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督导与团队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同时还需具备实践教学为主型骨干教师应具备的关键能力素质。实践教学为主型骨干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良好的合作共事和社会交往能力、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辅助技术人员应具备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科学管理能力、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仪器设备维护能力、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各层次实践教学人员的关键能力素质可作为岗位任职标准,也可为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学校制订实践教学队伍培养方案提供明确导向,为实现实践教学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地方高校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

1 明确建设目标,从学校层面整体规划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学校制定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政策,对实践教学队伍建设进行系统设计。确立实践教学队伍建设规划目标,对队伍的结构(兼职教师结构、专业实践能力水平结构和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等)提出具体目标;突破现有的岗位设置定式,构建实践教学为主型岗位分层设置方案,在校级以上实践教学中心设置正高级职务的实践教学带头人岗位,每个专业(或几个相近专业)设置实践教学负责人岗位和实践教学课程群负责人岗位,并给予相应的待遇;明确实践教学队伍各层次岗位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认定一批实践教学带头人、专业实践教学负责人和实践教学骨干教师,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队伍。

2 健全管理机制,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障。(1)从政策导向上引导和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改善实践教学队伍整体结构与水平。独立设置实践教学关键岗位,给予相应的待遇;将承担实践教学、参加实践能力提升的相关活动作为专业教师必须承担的任务,在管理制度上加以约束;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活动、参加实验环境建设纳入教师工作量范畴,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活动获奖纳入教学成果奖励等。(2)明确实践教学岗位的绩效要求。对各层次实践教学岗位明确侧重实践教学的职责要求,绩效考核侧重考察他们在承担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方法、设计实验项目、编写实践教材、参加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方面所做出的业绩和成果。(3)明确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在校内实行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把教师参加行业企业实践、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社会认可度高的行业企业资格证书、主持或主要参与横向应用课题研究并取得良好效益、主持或主要参与校级立项的先进技术水平的实验室建设等作为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条件,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实践能力,并把具有双师素质作为学校岗位聘任、职务晋级的优先条件。(4)建立支持教师参加行业企业实践的保障机制。给予参加实践的教师一定的实践经费支持;对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减免教学量,并给予相应补贴,保证教师在实践期间的工资待遇;鼓励学院、系积极建立稳定的教师实践基地和合作单位,为教师实践创造条件。(5)制定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着力引进应用型高级人才充实实践教学队伍。(6)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鼓励各专业积极聘任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参与课程开发等,并对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监控提出要求。

3 建立培养体系,系统提升实践教学队伍能力水平。(1)建立校、院、系三级培养体系,对实践教学队伍进行分层培养。将不同层次实践教学岗位的关键能力素质作为实践教学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目标,从院系层面进行系统设计,对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人员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与途径。将新教师参加行业企业实践制度化,新人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在入校一年内完成半年的行业企业实践;中青年教师则要依托学科专业建设,通过主持或参与应用课题研究提升实践能力;对于实验技术人员则鼓励其通过参加实验室建设、开展应用课题研究提升实践能力。各单位系统制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规划,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或产学研合作研究等。(2)鼓励教师定期参加实践,加强过程管理,保证实践效果。印制教师参加行业企业实践的管理手册,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和反思实践中的收获和问题,在实践的各个阶段进行小结,在实践结束后提交实践总结或调研报告,接受学校的考核。(3)依托团队建设带动实践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学校建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机制,遴选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对教学梯队发展系统设计发展规划和培养方案,依据每位教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承担的课程任务,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参与企业院所相应的应用课题合作研究或相关实践,教师注意将科研或企业实践内容转化为实践课程内容,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4)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实践教学的交流,组织考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等,拓宽教师的视野,学习先进的理念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

实践教学队伍优化促进了校内外实践教学中心/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教师自觉参与提升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编制系列实践教学教材,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任伟宁

实践教学工程管理论文 篇2:

专业实践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践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教育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紧密融合,在专业实践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实践;实践教学

文献标志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深化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为此,高职教育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在专业实践中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念,探索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紧密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由实践教学活动构成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未能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深刻内涵,目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难以充分体现高职办学特色,职业特色不明显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较大比重。目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沿袭了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固有模式,尚未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职业特色、行业特色、地域特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在专业实践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二)尚未有效利用校企育人平台,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的作用,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培养人才,借助学生在企业中的生产性顶岗实习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高职学生工学结合的每一个环节中。由于尚未有效利用校企育人平台,思政课实践教学只能局限在本部门建立的参观性、教育性实践教学基地内,未能大规模组织学生在企业生产性实践基地内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计划难以按期完成,实践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

(三)忽视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组织管理不到位

高职教务管理部门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和安排,但在如何协调系部、学生管理部门和思政课教学部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和协调联动机制。特别是受行政管理部门条块分割,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组织协调工作欠缺等因素的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未能与系部开展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和企业生产性顶岗实习活动有效融合,未能与学生管理部门开展的公益性爱心活动和服务性志愿活动有效融合,跨部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难以实现。

(四)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积极性,学生参与受限制

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仍然采用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未能在与专业实践有效融合的基础上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加之受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思政课实践教学无法大规模开展,即使按教学计划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也常常存在以点带面的现象,难以保证全体学生按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受到很大限制,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

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树立在专业实践中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念,构建与专业实践紧密融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一)确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构建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很强的导向和定位作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在专业实践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须根据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确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在整体上服务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专业实践以及职业岗位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型人才。

1.道德目标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实践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根据专业实践的性质和要求,着重从心理素质、情感意志、道德品质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培养学生适应各种职业岗位需要的心理素养、职业素养、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的工作作风以及遵纪守法的纪律意识。

2.知识目标

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以及人类自身而获取的成果。“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依靠灌输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渠道,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自主参与意识,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实践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中深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领悟和理解,自觉运用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思想问题。

3.能力目标

能力是人们在顺利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大小各有不同。专业实践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的有效平台。要充分利用专业实践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二)精选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在专业实践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将所有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都融人到专业实践教学中,而是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专业实践和专业教育的要求,精心选择与专业实践相吻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1.情感类实践教学

情感类实践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观念以及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专业实践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育人场所,在专业实践中既要开展专业教育,提升专业技能,又要开展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要将情感类实践教学内容融人专业实践中,通过先进人物事迹以及优秀教育典型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事例和典型中接受教育,升华情感,提升人格。

2.信念类实践教学

信念类实践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并使之内化为崇高的人生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要充分借助专业教育、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和社区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实践中充分感受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领悟和理解,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自觉树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公益类实践教学

公益类实践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意识。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还要提升学生利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和意识。设计适合学生发挥专业技能的公益类和服务类实践教学项目,让学生带着技能和服务融入社区、融入企业、融入社会,使其充分感受和体验运用技能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和意义。

(三)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规模大,实践范围广,协调部门多,必须建立以教务管理部门、思政课教学部门以及学生管理部门为一体的联合开展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突破以往单独依靠思政课教学部门开展实践教学的不利局面,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紧密融合,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实践教学主管单位

教务处不仅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主管单位,同时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管单位,统筹管理专业课实践教学和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教务处要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教学计划,并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督促思政课教学部门按实践教学计划组织实施。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各专业实践教学性质和专业教育的特点,积极引导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紧密融合,在专业实践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2.实践教学实施单位

思政课教学部门及其专职教师是执行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开展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单位。活动前应充分了解各专业实践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及时掌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确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主题。活动中应根据实践教学的进程和需要,灵活调整实践教学各有关环节,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进展顺利。活动后应及时组织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认真总结,撰写实践总结报告,扩大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

3.实践教学协助单位

学生管理部门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协助单位,全力协助思政课教学部门和专业实践部门完成思政课实践教学任务。学生管理部门在实践教学中不仅承担着学生管理的职能,负责实践教学在交通、接洽、食宿和安全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有义务有责任做好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思想和行为。

(四)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条件,构建稳定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实践教学条件是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有效融合,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只有建立稳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条件,才能确保在与专业实践紧密融合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才能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

1.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持续稳定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一是要以企业为依托,充分利用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顶岗实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是要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紧扣地方特色,探索建立具有地方教育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典型、正面教育作用。

2.实践经费

实践经费是顺利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实践经费管理和使用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足额下拨。二是要加强经费管理,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列入预算,及时发放,强化监督,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有限的经费落到实处。

3.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顺利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核心条件。如何在与专业实践紧密融合的前提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教学人员具备较高的实践教学指导和策划能力,还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统筹专业学生、专业教师、实践基地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要创造必要的参观考察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指导实践教学和协调部门工作方面的能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五)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是监控和改进实践教学各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考核评价是整个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也是保证和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考评工作应全面考核学生实践情况、教师指导情况以及实践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在实践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扩大实践教学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1.学生评价体系

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体验者。学生考评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深化对政治理论知识,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学生考评应依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在实践教学期间的思想表现、分工协作以及完成实践教学报告等方面。

2.教师评价体系

实践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组织指导和实践总结等工作。教师考评旨在督促教师完善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教师考评应重点考核教师是否严格按照实践教学计划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和组织协调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有详细的实践教学指导方案,在专业实践中是否真正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实践教学是否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

3.效果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效果体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果,教师的组织和策划水平,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水平及其社会功能。实践指导教师应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总结结果及时向思政课实践教学单位和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反馈,同时借助经验交流会、实践成果展览等形式扩大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实践教学效果考评目的是要展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强化实践教学成果的社会化运用,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赖金茂 魏尚荣 邓祖文

实践教学工程管理论文 篇3: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实践教学探索

摘 要:在总结目前该课程教与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探索,提出了“在实践中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能,具备从事各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技能。实践证明:这些学生经过真枪实战,均能独立的完成一项实际任务,也获得社会企业的认同。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程经济学;实践教学;应用能力

1 该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本领

《工程经济学》是各种可行的工程方案未来的经济效果差异的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且能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对工程方案进行经济效果评价,选优最优方案,为项目寻求技术上先进、经济上节约的方案。要求学生具备从事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项目决策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能从工程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技能。

2 该学科的教学现状

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呈现综合式的发展趋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教育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方案中增设通识教育课程,追求综合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除增加社会实践课时外,还增设了较多的专业选修课,使专业必修课学时大大压缩。然而,随着社会科学的迅猛发展,专业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也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这一现状对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的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理论课期末成绩评定标准不够客观。理论课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时为48学时,考核方式为考试,总成绩为平时占20%,试卷成绩占80%;其次,实践课学时偏少,学生人数多难以指导。课程设计设计时长为1周,考核方式为考查,设计成果为某工程财务评价报表,没有要求学生使用软件,按照书本样表手工编制。

发现学生没有系统的学科思想,学习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应付考试为主,缺乏实践应用环节的训练,学了公式不会灵活运用,甚至不知道什么意思。知识只是零碎公式习题的堆积,缺乏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设计也是照猫画虎的去模仿,相关数据来源渠道不明确,机械的运用教材所附案例数据,对各个表格的相互关系含混不清,单个表格的编制意义不清楚。设计结束时应付交一份东拼西凑的财务评价报告了事。

3 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聘请工程咨询公司经验丰富的人员进入课堂,把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解决办法交给学生,同时把企业所承接的决策项目交由学生去完成,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当项目所有环节完成之后,将整理好的成果交给企业技术人员审核,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效果甚佳。

但学校又有学校的规章制度,一学期上多少次课,期末再给予考核。时间只够完成理论讲授,实践的时间非常少,仅为1周。1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学生也只是非常紧张的照抄书本,然后仓促的交一份设计成果,对许多地方都模糊不清。因此,现行的教学大纲急需修正。

以本科评估为契机,学校与社会相关机构也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但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效果不是多理想,一是实习基地空间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学生到企业或现场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观摩浏览,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教师及学校的高度重视,尽最大所能为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比如老师和一些学生代表去单位实践,回头与其他同学分享;或学生分成4-5个人一组,分批去单位实习,最好是每一批实习学生都有和企业的人员一起完成一项实际任务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较好的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另外,企业有时不愿意无偿为学生提供这种学习的场所,如果学校能出台相关的政策就更好了,再就是学生带着理论知识能为企业创造利润或其他正面的效应,为企业创造财富。让企业打心眼里愿意和学校合作,愿意把真经交给学生。这样才能两全其美。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选择基于校企合作教育理念 “在实践中学习 ”模式,合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进而提高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

3.1 制定教学大纲方面

教学大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在大纲建设方面应根据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以外聘的企业系主任为主导,实现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为原则”缩减理论学时在教学中的比重,提高实践学时的比重,使实践学时达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组织工程咨询行业专家开展座谈会,汲取来自工程咨询行业专家的意见;召开已毕业学生工作座谈会,听取他们参加工作后的经验和体会,重视已毕业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征求意见,推定教学重点,不断完善,最终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等。

3.2 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经济学》这门课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它对于学生将来从事工程项目咨询、管理等工作有很大的意义。通过本门课程的进修可以系统地完成某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任务,把握经济评价的步骤、方法和详细計算过程。

学习工程经济学应先修课程有:管理学、财务管理、施工技术等。后续课程有:建设项目评估、工程项目管理等。学科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针对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内容和布局。教学内容要侧重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育。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要以应用为目标,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观点、强化应用为讲授重点,同时,应使每生具有必然的可持续发展本领。因此,笔者建议把工程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分成以下四个模块,并合理分配学时数。

模块一,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模块,建议分配18学时。主要讲授资金时间价值、工程经济评价的基本要素、预测技术和价值工程部分。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基本概念、理论、公式等计算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指标和参数的能力。

模块二,能力提升模块,建议分配16学时。主要讲授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要求学生明确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模块三,实例分析模块,建议分配6学时。主要讲授怎样将模块一和模块二所涉及的知识加以分析和运用。

模块四,综合应用模块,建议分配6学时。明确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思路和框架。掌握编制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方法和技能。

3.3 教材建设

课本是教学内容的根本载体,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和把握知识的首要工具。搞好教材建设工作,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选择一本优秀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的选用应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选优原则,优秀教材包括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推荐教材以及特色教材。二是选新原则,新教材是指近三年出版的教材。保证选用的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及时更换陈旧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之本。教材建设是教育的基础环节,没有高水平的教材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最好能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组织工作在教学一线,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作人员编写适合本校的新教材,能体现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的教材及实践指导书。新教材务必在全面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对教材内容和组合框架等方面慎重考虑之后再编写。编写教材要绝对具有针对性,语言表达准确无异议、又能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等,弥补学科专业教材建设方面的不足。

3.4 课程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体系是成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以实践教学平台为基础,按照多层次方式进行组织,基于学院内部建立起的实训实践平台。建议引入网络授课,这样可以较大的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培养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企业实训,毕业设计四个层次。

3.4.1 实习基地建设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校企应建立实习基地,如创新创业园工作室,工程咨询公司等,各实习基地会为学生提供实际工程项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参加这些真实的项目操作,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生可以到企业参加项目例会、讨论会,亲自感受企业的文化和工作环境,同时企业专家可定期来学校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最后由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对学生所做的成果进行验收,通过验收的同学可以得到由企业颁发的合格证书并优先获得实习机会。

3.4.2 教学与考核方式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所学知识也不是只是零碎公式习题的简单堆积,而需要具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针对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眼高手低,实际操作能力偏低等现象,建议采用“在实践中教学”模式,實行校内外导师制。

发挥企业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学校教师讲授能力强的优点,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以企业提供的讲义、案例为主体,学校老师和企业老师共同就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程、考核方式进行研究讨论,共同开发教学课件,设计教学案例,共同进行课程的讲授和辅导工作。知识点的讲解以学校教师为主,实践指导以企业讲师为主。最终形成集企业与学校各自优点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财务评价软件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教师的专业背景,为每一门课程指定一名校内辅导老师,校内辅导老师与企业导师共同研究需要讲授的内容。对公司提供的员工培训、实践讲义进行深化改造,从而使讲义内容变得深入浅出,重点突出,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消化。在教学过程中,以浅显易懂的案例为主线将知识点串起来,边讲解边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学校教师偏重知识点的讲解与辅导,工程师偏重学生实践过程的讲解与辅导。

学科考核应该将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与实践的考核结合起来进行。学期成绩应由平时成绩、试卷成绩和实践成绩构成,并且应加大实践成绩的比重,建议平时成绩占10%-20%,试卷成绩占40%-50%,实践成绩占30%-50%。

4 “在实践中教学”效果

新构建的“在实践中教学”模式选择了工程管理专业的25名学生进行了试运行。这些学生在四年制本科的第三、四学期完成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管理学、财务管理等基础动手能力训练之后,从第五学期开始,将企业的工程实例引入课堂,这些工程实例均来源于典型实际工程,5个学生为一组做一个项目,在后续专业课的教学中将围绕这些工程实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训练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也将在实践中有所反映。实践证明:这些学生经过真枪实战,均能独立的完成一项实际任务,也获得社会企业的认同。

5 结语

以校企合作模式为核心,广泛引进企业的丰富资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缩短了企业需求与学校供应之间的距离,近年来学生的平均就业率达98%,数字说明学院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张炜,屠立.关于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8(01).

[2]李海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05.

[3]林晖.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职业教育新发展[J].宁德师专学报,2009(04).

[4]许晋仙.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04

[5]游海丽.关于推进新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思考[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06.

课题名称: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问题——以《工程经济学》课程为例。

课题编号:2014XJGLX0427。

作者:吕晓娟 胡永健

上一篇:秋季运动会加油稿(精选2篇)下一篇:企业发言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