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共10篇)

浅谈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1

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从实习实训体系构成、制度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过程检查和考核总结等主要方面介绍了我校实习教学工作质量监控体系,并陈述了其建设成果.实习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本文最后陈述了大学生实习工作中目前仍然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作 者:谷坤文 武福全 冯广海 姚继涛 史庆轩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刊 名: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英文刊名: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年,卷(期):“”(12)分类号:G424关键词:实习教学 质量监控 过程管理 改革

浅谈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2

一、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过程管理监控不到位

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涉及的主体多、管理部门多、人员多, 具有内容繁杂、时间跨度长和学生身份特殊等特点, 因此对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监控的难度大。往往会出现对顶岗实习的过程监控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 甚至出现“放羊式”实习, 严重影响实习质量。

(二) 评价体系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评价标准不明确、系统性差、定性多、量化少。评价形式比较单一, 往往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总结等进行评价, 难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等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评价对象具有片面性, 目前顶岗实习侧重于对实习学生进行评价, 而对于学校、专业、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和企业指导师傅的评价相对较少。

(三) 企业参与力度不足

顶岗实习基本上是在实习单位完成, 而学生的实习单位和岗位比较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指导教师很难对顶岗实习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 需要企业及企业指导师傅充分参与顶岗实习的监控。但目前很多企业不指派指导师傅, 或指派了指导师傅但由于指导师傅工作繁忙, 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监控也往往流于形式。

二、全员参与的顶岗实习管理监控体系构建

(一) 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学校方面

(1) 实习前的动员与教育。在顶岗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 使学生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了解实习要完成的任务与实习的考核评价方法等。指导教师负责整理、更新所指导学生的实习信息资料, 保证资料的真实和完整, 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实习生的角色转换。

(2) 制订顶岗实习的规范性文件。规范化的实习指导性文件是明确实习目的、规范实习行为的重要保证, 此类文件要先行制订并保持更新。主要包括实习评价指标、指导教师职责、顶岗实习学生工作手册、顶岗实习鉴定表、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

(3) 积极联系企业。为保证顶岗实习单位的质量与数量, 每年的4、5 月份即开始联系各大相关企业来校举办专场招聘宣讲会, 协助企业做好准备工作, 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

2.企业方面

企业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接纳实习生。企业来校进行专场宣讲, 解答学生关于企业与实习的各项疑问, 对有意向到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笔试、面试, 根据笔试、面试结果确定所接纳实习生的名单, 安排实习岗位, 指定企业指导师傅。

3. 学生方面

做好选择企业、笔试、面试、体检等准备工作, 签署实习承诺书。自找实习单位的学生在每年6 月将“顶岗实习联系函”交于辅导员。

(二) 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1. 学校方面

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以指导教师为主, 辅导员、班主任为辅。指导教师按照学校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对实习学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通过现代通讯技术与实习学生联系, 如QQ群、飞信群、电子邮件、电话、短信等, 每周至少联系一次, 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心理等情况。每月检查一次学生的实习计划、实习周记和实习月报表, 以掌握学生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顶岗实习中期学校指导教师到企业回访检查, 与企业相关人员、实习学生座谈, 就实习情况、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实习的完善与改进等方面进行沟通。

2. 企业方面

企业充分参与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在实习过程中, 企业指导师傅或班组长根据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生管理办法等, 从安全生产、工作纪律、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岗位技能等方面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全程管理。如每周检查学生周记并签名, 每月评阅月报表, 每班检查出勤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

(三) 三级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为保障顶岗实习的质量, 确保顶岗实习的各项工作得到落实, 学院设立了由学院督导、系部督导、教研室组成的三级监控体系。学院督导负责监督、检查各个系部顶岗实习的落实情况, 系部督导监督、检查各教研室, 各教研室主任负责检查本专业指导教师的各项工作。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顶岗实习方案、计划、内容, 实习企业的具体情况, 实习学生的信息、实习情况及其动态变化, 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是否到位等。为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性, 各项检查内容均需提供翔实的佐证资料。

三、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评价结果客观、真实, 学院食品专业建立了多主体、全方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一) 企业方面

企业带教师傅每月对实习学生进行一次评价。评价指标为工作态度、工作纪律、学习积极性、实践能力、岗位技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团队精神、岗位安全意识、心理素质10个方面, 每项分值为10分, 共计100分。各个月的平均分即为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实习过程评价的得分。实习结束后, 企业根据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的整体表现和学生实习个人鉴定对学生进行最终评价, 分值为100分, 其中“优秀”为90-100分, “良好”为80-90 分, “中”为60-80 分, “差”为60 分以下。过程评价的70%与最终评价的30%为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评价结果。

(二) 学校方面

1. 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

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完成。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每月的整体实习情况进行评价, 分值为100分, 表现“优秀”者为90-100分, “良好”为80-90 分, “中”为60-80 分, “差”为60 分以下, 各个月的平均分即为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实习过程评价的得分。实习结束后, 实习学生上交学校所要求的各项实习资料, 指导教师根据资料的上交情况及整个实习过程学生的表现, 按照表1 的评价指标及分值, 对实习学生做出终结性评价。过程评价的60%与最终评价的40%为学校对实习学生的评价结果。企业评价结果的60%与学校评价结果的40%即为学生最终的顶岗实习成绩。

2. 对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

各系部督导通常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各系部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 检查内容与评价指标见表2。

(三) 学生方面

顶岗实习结束后, 实习学生对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带教师傅进行整体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是否积极主动指导、管理和联系学生, 是否细致耐心、认真负责, 业务指导熟练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学校将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后反馈到学校及企业的相关部门及人员, 使校内、企业指导教师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针对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使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四、实施的成效

实践证明校企共管共评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极大提高了学院食品专业顶岗实习的成效。首先, 它规范了顶岗实习的管理, 使专业教学质量大幅提高;第二, 专任教师通过组织或参与顶岗实习教学活动, 业务能力、科研水平和“双师”素质得到提高;第三, 通过对顶岗实习企业进行回访和问卷调查发现, 用人单位对学校和实习学生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认为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非常到位、负责, 对学生的实习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认为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和职业素质, 纪律性强, 动手能力强;第四, 实习结束后, 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就业率逐年提高;第五, 每年顶岗实习结束前会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家长和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满意度的调查, 整理汇总后发现家长和学生对学校、专业、顶岗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等的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远.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 2014 (9) .

浅谈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3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和调控,使之达到最优化状态的组织、程序及方法的总和,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目前高等学院一般形成以院、系领导为负责人的两级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建立了教学督导室和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科,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控制。特别是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高等学院,按照评估的有关规定,对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成绩考核、职业技能鉴定等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进行规范和监控,建立了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毕业生社会调查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日常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与教学计划质量评价、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毕业生质量评价、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考试考查质量评价等周期性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购买功能完备,性能优越的教务(教学)管理系统,加强各教学环节质量的调控,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网络化、现代化和智能化奠定了基础,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初步建立。

一、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近1200多所高等院校,不论是由中专独立升格还是成人高校改制而成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或模仿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搞本科压缩型,片面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或直接使用原有的中专、技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搞职业技能培训,片面强调职业的技术性。

针对目前高等院校存在生源整体质量低,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条件滞后,教学经费不足,“双师型”教师数量短缺,管理手段陈旧,就业压力大等现状,湖南农业大学周长青教授、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陈绍敏副教授等国内专家学者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教育观念、教育质量管理观念陈旧,缺乏全员参与和系统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内、外质量监控不均衡,对教学监控与评估、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乏跟踪和有效解决等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过程监控不全面。现有的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学及管理,沿袭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在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中也往往偏重于课堂的理论教学,而对实验、实习、实训等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重视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监控或监控不力。

(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不完善。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但在评价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学生主体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和督导评价,这些评价都是局限于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是内视质量。评价过程中较少或根本没有注重吸收社会行业(企业、部门)人员的参与,忽视了社会化质量评价。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没有建立一套符合高等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

(三)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范围狭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它不仅限于人才培养质量,还包括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所有工作的质量,如教学管理水平、教学基础设施和实习实训条件、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课程的设置等方面。而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范围仅限于对学校教学秩序的监控,对教师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监控,对学生理论知识考核的监控等。而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重视不够,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较放松;对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缺乏深入的研究,没有寻找出有效的培养办法。对管理水平、课程设置、教材等则疏于监控。

(四)对问题缺乏有效的跟踪反馈与落实。许多学校在作大量的监控和信息采集工作发现问题后,往往只是提出问题,而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或者虽然有了解决方法但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或没有明确限期整改的方案、整改跟踪检查和意见反馈。使得一些问题在每次的信息收集汇总时依然存在。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要紧紧围绕教学质量控制进程,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管理,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选择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监控、考查和评价的关键要素,科学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二)系统性原则。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充分运用系统论思想方法,全面分析教学过程中需要监控、考核和评价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确定监控程序、办法、标准、对象,使各个环节之问、要素之问紧密联系,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保证质量监控的有效运行。

(三)规范性原则。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规章制度,确保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符合《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教育法规,同时通过规范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的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听课制度、评课制度、考试分析制度、座谈会制度和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等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化、标准化,杜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

(四)可操作性原则。对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是实践性强的工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必须注重实用性,突出操作性,以减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因不可操作带来的随意性和不公平,影响监控部门的权威性和被监控方的切身利益,由此挫伤质量监控管理部门和被监控教师双方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浅谈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4

以评促建,依靠教学评价规范教学管理。对全校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课程、专业进行评估,评估包含了教学地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风、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每条内容都有其等级标准和分值,通过对这些主要教学工作的量化评价,教学管理部门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学校的教学工作现状,同时促进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健全校、院两级督导制度,全面监控学校教学工作。教学督导工作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学校内部教学工作总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反馈、咨询、指导的质量监控活动,在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来,对原督导制度与督导组成员进行了调整,聘请不同学科和专业、具有丰富的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老教师担任学校督导员,与此同时各学院均设立学院督导组。

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利用,建立了激励和约束体系。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学生评教工作,其成绩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评选优秀授课教师的重要依据。我校还制订了《教师评学实施办法》,开展了教师评学活动,为促进良好的学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质量反馈,为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4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亟待进一步科学和规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育质量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事教育管理的工作者认真研究,并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出一条符合院校发展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各项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修订和完善现行的管理制度,是时代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对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需要加强指导和交流。随着高等院校教育质量工作的深入开展,各高校纷纷成立教育质量监控的专门机构,兄弟院校之间也可以成立教育质量管理研究会,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设和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玉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81.

浅谈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5

唐桂英 陈大宏 刘彩莲 陈玉燕 王蓓 黄美玲 李海香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

[摘要] 分析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调控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讨论了独立学院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调控系统的质量标准及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在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调控系统方面的有效研究和实践情况。

[关键词] 独立学院;质量保障;质量调控;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3) 01-0020-04

浅谈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6

论文摘要:教学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通过开展一批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促进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地方政府和学校对教学的投入,形成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联动的“质量工程”体系。以山东英才学院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激励机制方面的设计和实践为例,主要从薪酬激励、晋升激励、培训激励、尊重激励、负激励五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激励体系。

论文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工程;激励机制

教学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直接针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采取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教学质量工程通过开展一批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教师投入教学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丰富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地方政府和学校对教学的投入,形成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联动的“质量工程”体系。

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教师匮乏,教学工作量大,要想调动教师参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激励体系,实现对教师队伍的有效激励,学院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采取的激励措施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一、薪酬激励

薪酬理论认为,薪酬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对员工过去工作成就的认可,二是对员工未来工作行为和绩效的牵引。民办高校要打破薪酬制度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实施岗位聘任制,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根据不同的岗位确定不同的薪酬,岗变薪变。要制订规范化的考核制度,实施分类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确定教师校内薪酬的重要依据,从根本上激发教师参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薪酬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津贴补贴等五部分构成。学院在设计激励政策时,从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奖金三方面着手,对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作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根据学院《教师岗位聘任管理规定》,对在各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中作出贡献的教师,依据贡献大小,确定相应岗位。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实现不同程度的低职高聘,从而获得较高的岗位工资。教师绩效工资是对教师完成聘期内研究类工作目标任务(包括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任务,聘期内目标任务分解为年度目标任务,聘期第一、二、三年目标任务依次为聘期目标任务的30%、30%、40%)给予的工资体现,根据完成情况考核计发。学院还制定了《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对校级及以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参与者,学院每年都会进行表彰奖励,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建设的积极性。

二、晋升激励

民办高校要根据教师教学实际水平,建立一套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富有人文关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采用低职高聘、教师岗位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薪酬制度改革等措施,鼓励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有效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1.职称晋升激励

完善教师聘用机制,实行教师职务聘用制,使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与聘用分离,淡化“身份”评审,强化岗位聘用。根据学院师资队伍状况合理设定教师岗位聘用条件,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合理设定相应职务的教师岗位,为中青年骨干教师提供发展空间,鼓励中青年教师低职高聘,勇挑重担,努力形成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学院将教师岗位划分十一个级别(特聘教授一级、特聘教授二级、教授一级、教授二级、副教授一级、副教授二级、讲师一级、讲师二级、讲师三级、助教一级、助教二级),分别制订不同岗位的聘任条件、岗位职责和聘期目标任务。通过竞聘,共聘任副高职称教师93人,其中有35名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低职高聘到副教授岗位,起到了极大地鼓励作用。

学院将岗位任职条件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挂钩,如教授一级的任职要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博士学位,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年度考核良好以上,有较突出的学术业绩和较高教学水平,在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中起到核心及带头作用。

(2)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在专业建设中能起领军作用,并满足下列学术荣誉或业绩条件之一的可破格聘用教授一级:省级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负责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证书,或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四名)或二等奖(前三名)等。

2.职务晋升激励

推行岗位竞争机制,打破固定用人制度,激活在岗人员工作倦怠,拓宽教职工职业发展通道。按照“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聘约管理”的原则,实行干部聘任制,破除干部职务终身制。推行中层干部领导确认与公开竞聘相结合的`方式上岗,实行任期制;普通管理岗位也按规定程序实行公开竞聘、双向选择。建立符合民办高校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现干部职务能上能下,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选拔聘任优秀年轻干部,对基本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可破格提拔。,学院中层领导岗位实行全院公开竞聘,确认的54名副职中有3人为参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此外,学院还开辟了多方面的晋升渠道。

三、培训激励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过:“任何组织都必须发展人力资源,一个组织如果不是在帮助成员成长,就是在阻碍他们;不是在培育成员,就是在毁灭他们。”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居多,退休老教师较多,中年骨干教师不足;学历结构不合理,整体偏低。虽然近年来到民办高校就职的研究生数量有所增加,但在职教师中本科学历者仍然是主体;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兼职教师比例偏高;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以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为主等等。不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利于形成稳定的教学科研团队,因此,必须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帮助其发展,才有利于学院整体水平的提升。 从民办高校整体发展来看,为教师提供培训发展平台是增强学校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青年教师对自身的发展有很大抱负,民办高校要重视和满足这一需求,建立各种资助基金,提供优良的发展机会,以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为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可以向教师提供继续深造、培训甚至出国访学的机会,并保证其在进修期间的各项合法权益;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可鼓励教师下厂实践、产学结合,提高教师知识技能水平。在教学应用方面,学校可以开展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讲座,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等。这些发展机会能够使教师充分发挥和利用其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双赢。

学院在制订培训政策时,采取了全面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措施,有效解决了教师队伍培训问题。一是召开校内研讨会,邀请专家进校进行讲座和培训,对全部或大多数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二是对参与教学质量工程的教师在学术交流、外出培训、进修、访学等方面进行了政策倾斜,优先支持这部分教师进修学历学位、国内访学、参加实践锻炼、听课、进修等。几年来,学院先后派出十几名优秀青年教师到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访学,有十多名优秀青年教师自愿与学院签订培养协议,脱产攻读博士学位,其中1人读博期间由学院资助在美国访学,5人到国外短期交流;每年派出30~50名教师利用暑假学生放假时间到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进行实践锻炼。

四、尊重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并且属层次的需要,[2]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民办高校教师,对于尊重的需要更为强烈。很多民办高校的教师因为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无法安心于本职工作,更谈不上潜心研究教学,甚至导致了人才的流失。因此,民办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应加强感情投入,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要信任、关心他们,妥善地对待教师的情感表现,采取有效措施,让教师的自身发展与高校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1.记功表彰

对获得省级、国家级教学奖项的教师个人和集体,学院除颁发奖金进行奖励外,另为获奖个人或集体记功表彰。如,获得国家级精品课为项目负责人记一等功一次;获得省级精品课,为项目负责人记三等功一次;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为项目负责人记一等功一次;获得省级特色专业,为项目负责人记三等功一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为首位负责人记一等功一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为首位负责人记三等功一次等。

2.外出考察

建立优秀教师及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制度,旨在激励和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崇尚先进的工作氛围,形成关心先进、尊重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每年,学院都会选拔一部分为学院发展作出贡献及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优秀教师外出考察休养。

3.宣传鼓励

一是学院领导经常在召开会议时,介绍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号召广大教师学习先进,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建设;二是利用学院的宣传栏、广播站等对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先进事迹、先进个人进行宣传广播;三是通过大会经验交流分享、召开专题研讨会、开展公开课等形式将其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

五、负激励

激励不一定都是鼓励或奖励,也可以是惩罚性的,如淘汰、降职等。民办高校具有高度的管理自主性,推行的是教师聘任制,可以做到用人上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和分配上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学院在进行教师职称聘任时,规定了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三年目标责任。如副教授一级,在任期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主要成员参加专业建设、改革工作;负责或协助院、部领导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承担2名中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水平,达到培养计划要求;完成学院规定的教学任务,系统地承担3门(特殊课程除外)课程的教学工作,教书育人,评教优良;掌握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的方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完成1门课程教学设计(含课程标准的制订)并达标,主持完成1门校内精品课建设工作……任期内,学院会对聘用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和期满考核。年度考核主要针对个人年度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期满考核重点在于个人岗位职责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聘期期满前,学院根据情况及时做出续聘、岗位调整或解聘的决定。

学院在计算教师的绩效工资时,将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算作研究类工作,对专任教师完成聘期内研究类工作目标任务(聘期内目标任务分解为年度目标任务,聘期第一、二、三年目标任务依次为聘期目标任务的30%、30%、40%)给予的工资体现,根据完成情况考核计发。聘期结束,再根据三年的总体完成情况进行清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参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起到了督促作用。

浅谈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7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面向21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到2008年底,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已达到2907万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940多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30%。成人教育作为我国绝大多数普通高校的一个办学层次和形式,具有大众化、开放式、低成本、高效率的独特优势,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成人高等教育已从教育的边缘步入到教育的核心。“十一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青年人口就业需求大,对就业者的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广大从业人员和社会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日益迫切。在西方发达国家,成人教育一般由社区学院承担,在我国的社区教育的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成人教育普遍由高校来承担。2008年,普通高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函授、夜大、脱产、网络)近620万人,占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的68%。根据教育部年鉴资料统计(见表一),函授、夜大学、脱产班这三种传统形式相比较,无论在招生人数,还是在籍学生人数,函授人数均超过夜大与脱产之和。高等函授教育在为缓和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形成的压力,服务地方人才培养,方便学生就近学习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努力构建系统、科学、有效并与高等函授教学管理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函授教学办学质量。

二、函授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总体框架

笔者认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主要可由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方法体系与信息反馈体系构成。

1.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

(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等;主办高校应根据各函授站生源情况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来认真研究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对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2)人才培养教学条件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师资的配备、管理队伍的素质及教学设施等情况(3)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大纲的实施与教材的选用情况、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学生的学风与考风等;(4)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堂教学质量、统考、抽考课程的合格率、试卷质量、毕业论文及毕业技能考核、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等。

2. 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由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主办高校与函授站教学管理部门构成多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主办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是监控执行的中心,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函授站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3. 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高等函授教育最早起源于英国,为了解决质量评估管理问题,国际上建立了相应的高等函授教育学术团体和机构,致力于函授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标准化的评估体系,如英国的函授大学联合会和函授大学标准学会。我国在80年代制订的高等函授教育专门条例对整顿函授教育的组织并使之规范化起着重要作用。主办高校可结合国家、省、学院的教育法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出适应函授站管理的管理文件,如把听课制、学生评教制、评优评先制度融入到校外教学的日常管理中。

4. 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

(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期初、期中和期末的校外教学检查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评价结果要与被评函授站的招生规模、经费等挂钩,个体评估结果与被评对象的奖惩与晋级挂钩。(2)教学督导监控———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在督导过程中要发挥老教师“导”的作用,在对“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3)网上评教监控———借助网络平台开通网上院长信箱及评教系统,拉近学生与主办高校的距离。在教学运行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有关问题的信息,应能够通过速度快捷、反映灵敏、准确可靠的系统反馈。

5. 函授站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体系:

教学工作从主管教学的校长到教学协调、管理部门,再到各教学单位,直至教师和学生,再从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定的环节和渠道回到教学管理部门和主管校长,要形成封闭的环形。作为执行运作中心的教学管理部门在执行协调功能的同时,应及时了解函授站有关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质量的信息,不断地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并提供给指挥系统,以提出新的管理目标,使教学工作和管理总能在一个新起点和更高水平的层次上运转和发展。

三、函授教学管理实践与体会

笔者所在的广东工业大学在2005年的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在函授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方面有一些实践体会。如:与我校合作办学的某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确立以“确保质量,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为专业定位,以教学为中心,突出技能训练,同时结合广东经济社会需求以及我校的学科强项,精心制定机电、模具、数控、汽车等专业培养计划,培养出具有本科+技师、大专+高级工的高技术高技能的“双高型”高级技能人才。该函授站还采用多种手段提高本校师资队伍水平。一是利用我校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的学科优势,于2004年委托我校开办工程硕士班,二是要求该函授站教师同学生一起听主办高校派出教师讲课;三是聘请主办高校专家培训该校教师。在函授教学管理中应注重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函授站的信息沟通。我校基于互联网创建了继续教育主页,而且还为每一位在校生设立了个人主页,网上评教系统的开通,便于主办高校及时了解函授站教师的授课质量。另外还建立了校外教学管理QQ群,群管理者为主办高校函授教学管理人员,每个函授站指定专人加入到管理群中,主办高校的通知可以第一时间挂到公告栏,函授站在工作中的问题也可以在线与主办高校相关管理人员沟通,既提高工作效率,又节约管理成本。为加强函授学生的爱校观念,每年我校还邀请附近的函授站参与主办高校的函授站的开学典礼和学位授予典礼,一同参与主办高校开展的评优评先活动,使学生感到,虽然他们身处校外,也能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方法体系与信息反馈体系构成函授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总框架,这几个体系是有机的整体,需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只有各个体系高效率、高质量运行,才能保障教学工作的高质量。

摘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正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函授教育在为缓和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形成的压力, 服务地方人才培养, 方便学生就近学习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旨在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通用平台中结合函授站管理的特点构建一套成人高等教育函授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使得校内与校外教学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都能得到协调发展。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函授

参考文献

[1]林创家.基于教育公平的大众化教育与精英化教育之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 2006, (1) .

[2]翁成礼, 苏静华.关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J].高教探索.2006, (1) .

[3]李开玲, 郭桂英.面向终生教育的高等工程教育:矛盾与协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3) .

[4]刘继红.试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建立与运行[J].中国高等教育, 2000, 13/14.

[5]康宁.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浅谈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8

关键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监控体系;数控技术

随着中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数控技术专业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与实施,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对于如何构建公正、客观、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变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做中学的效果急需解决。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数控专业在人才需求调研方面做的不到位,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课程开发等方面缺少行业企业实践技术人员的直接参与,从而使课程标准的制订存在很大随意性,定位不准。部分学校为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忽视了针对性和职业性,脱离区域经济实际,制订了过高的课程标准,致使学生的就业出路方面出现瓶颈,实践教学评价也无从谈起。

目前在实践教学评价方面,对评价方法的研究缺少深层次考虑。学生实践教学考核的通过率大于理论教学考核的通过率,仍有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

中职学生专业实践环节作为职教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要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做中学、做中教为主要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培养实践能力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数控技术是当今制造业应用最广泛、发展势头最猛、新技术发展最快的一门应用型专业。因此,培养适合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大量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中职教育的紧迫任务。

二、学校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极不相称,存在着较大的距离。特别在数控专业实习实训环节上,由于教学投入太大,各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理论知识说教,轻操作技能训练;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地位;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重训练单纯课题,轻训练生产化与职业精神教育。其结果是教学效率低,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缺乏应有的实际操作技能,岗位适应性差,职业技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综合素质不高,培养的学生得不到企业的欢迎。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环节改革的滞后已成为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制约瓶颈。尤其是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在本地就业较少,对口就业较少,就读人数也在变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校数控专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着手对中职学生专业实践环节的改革研究就刻不容缓地提上了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议事议程。我校作为宿迁市直属学校,多年来在机械制造专业方向尤其是数控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校厂一体,产训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肯定。同时我校已有一批中青年数控专业教师一直从事关于该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学生数控技能培养效益最大化及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育教学评价进行研究,以期取得一定的建设性成果。因此我校经过申请,进行了此项课题的研究。

三、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随着数控专业教育探索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日渐凸现。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数控实训教育资源,正确引导数控专业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和情绪,有效达到中职数控专业的技能培养目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职业成长的基本规律,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方法上可采用快频小步、重点突出的原则来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受到正面激励,体验项目完成时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中职教育成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2.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本

改变传统的终结式评价方式,采用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并重的过程式教学评价,全面、科学地考核学生的安全环境意识、专业能力掌握、理论知识应用、团队协作精神、计划和决策能力、完成工作任务质量、自我学习能力等多元能力评价,结合过程性考核成绩多元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给出学生最客观、全面、公平的评价。

3.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

根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和评价标准,拟采用激励评价法、过程评价法及综合评价法。

激励评价法是指观察找出学生的优点或创新之处或成功之处,并结合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目标,制订出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过程评价法是指教学评价的标准源于企业技术型人才在完成某一生产任务时所应掌握的程序性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其教学目标是综合先前学过的数控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项目训练积累经验,从而形成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

综合评价法是指综合运用绝对评价法和过程评价法实现高年级学生接受模拟职业岗位任务要求而设置的综合训练项目所进行的教学评价。从实训过程中积累设计、编程、操作等生产一线经验,从而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训练。

四、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

1.激励评价法的应用

《机械制图》《公差与极限配合》等基本技能训练的课程内容一般是数控技术专业的入门技能内容,通用性较强,基础作用明显,其最终考核应以激励评价法为主。因其评价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学习数控编程加工奠定基础。

2.过程评价法的应用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实训环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学生技能、知识的建构。

《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零件造型与自动编程》等课程的专项实习、专项技能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中某一部分技能。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体验完成一个生产性项目的全过程,因此在这类实习和实训中采用过程评价法,侧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双重评价。

3.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综合实训是将若干门专业课程内容通过一个实训项目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积累经验,从而实现一个“准技术人员”的综合训练。这种训练的成果接近或基本上与企业生产一线的真实生产任务吻合,故应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我校目前已经让学生综合实训过后参加学校工厂产品的加工,正好给他们一个综合评价的机会。

实训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训教学不仅要重考核结论更应重训练、评价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合作、互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训,我们还通过开展社会、企业对中等专业数控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要求的调整与研究,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构成及培养目标,并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对数控专业操作技能培养的教学评价方案展开研究,从而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操作技能评价方法,切实提高中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虹.高职《数控编程》课程教学探讨.机械职业教育,2002.

[2]申晓龙.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张柱银.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王侃夫.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贾道河.数控机床参考点故障维修几例.经验交流,2004.

基金项目: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

车工实习开展项目教学实践与研究 篇9

车工实习开展项目教学实践与研究

【摘要】: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实践与理论、教与学、学与练在“车工项目教学”中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其内含与外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好这几方面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是达到教学目的、搞好教学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 项目教学分组“教”与“学”“做中学”思想教育

在职业学校中,怎样在尽可能短的实习期间内,让学生学好车工是每一位车工实习指导老师应当思考、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开展 “车工项目教学”,就是一门结合车工理论与实践、教与学、学与练等几方面分步骤、设项目的有易到难技能教学科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实训指导,试就这一课题作如下论述:

车工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让学生掌握车工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干一干。项目实践教学改变以往车工教师单打独斗带徒弟形式,至少两名车工教师(或外聘企业优秀车工师傅)相互配合,分成集中主讲和分组实习指导,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车工技能要求,开展设计项目、分步骤、分阶段的实践教学,是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生产产品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原则实施实践教学。项目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实训操作讲解、带学生分组示范、综合练习、课堂教学以外按生产零件图纸加工生产实习等。

在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按车工操作技能形成规律将车工实习设计项目内容、分阶段组织实践教学。车工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为接触感知、操作模仿、协调完善和熟练掌握四个阶段。接触感知具体讲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本层次技能训练的目的、内容,对掌握的操作技能形成一个整体的直观印象;操作模仿是指在教师分组或示范下,按照正确的车工操作程序与动作规范要求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例如安装车刀、车端面、外圆)、;协调完善阶段是学生把已经掌握了的局部动作连接起来,在此阶段车工教师要注意指导操作技能的完整性,例如加工台阶轴巡回指导综合练习。熟练掌握是指经过反复训练精车,是学生技能已达到精练纯熟的程度,并能把已经掌握的动作运用到实际工作或模拟环境中去。在四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重点应在于训练与其他技能相关的联系和融合,以完成新的任务。以上四个层次说明,操作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也贯穿于操作技能形成的始终。为此,有目的、有步骤、有层次、有组织的项目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更高的水准。

俗语说的好,实践出真知,通过干,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车工项目教学”最大特点是眼、脑、手的配合协调,说白了它是一项技巧,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具体到 “车工项目教学”教学中,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车工不仅要会干,而且要干快,动作要敏捷。不论干什么,会学再加上苦练,就无往而不胜。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与练”的统一,让学生做到从练中学,从学中练。“车工项目教学”老师的角色更象一位教练,足球教练教球员用脑子踢球,同样在 “车工项目教学”教学中,应注重教导学生在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己试着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达到熟练应用,从应用中提高。例如:在讲 “车外圆锥”这一课题时,先集中给同学讲解圆锥基本理论要素;然后车工教师带学生分组做一遍操作示范,让组内学生注意观察,模仿,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掌握,去试着干,老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学生干完后,要求他们归纳出加工步骤,写出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写在实习记录上。老师收集所有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再讲解各种不同圆锥的加工方法和要求,归纳总结各种方法的特点,介绍加工方法在企业生产实际的实际应用,最后让学生再练习,熟练掌握技能。由于车工提高技工技能,以适应企业生产中要求工时定额,所以实习期间,在保证安全实习生产前提下,通过适当地开展竞赛活

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学生在竞赛活动中获得成功和声誉,学习兴趣增强,使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根据项目教学与生产产品相结合原则,让学生按图纸加工产品,在实际生产中锻炼、提高技能,加深对操作的理解、掌握。

按照实践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原则,结合本工种特点,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项目教学实践中,首先是鼓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车工”操作,枯燥乏味,在 “车工”项目教学中,先吊学生们学习的胃口,一方面联系现实生活和就业的形势,让学生知道自己所面对的社会形势,让他们知道要想有好的前途必须有一技之长。告诉学生当今社会,不管是工业方面还是农业方面,现代技术的压力使那些懂得和掌握这些技术的人占了优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结合现代企业”5s”管理理念,车工教师对学生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对填写实习报告、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可见 “车工项目教学教学”还体现出它独特的教育功能。

车工项目教学还要注意教学内容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老师任务是介绍企业生产零件的图纸、引导、启发及讲授零件加工工艺的方法,学生的任务是领悟、体会、探索、练习加工。实习期间,通过学习车工,可以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自己设计的工艺品,设计简单的零件图纸,能按照图纸要求做出一个工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将学生们们加工产品的打分标准公布给学生,使我们对自己的产品的得分有明确认识,对于提高我们的质量意识观念有一定作用。对学生车工实习成绩,实行综合考评制度,实行平时成绩+产品质量成绩+综合考试成绩=总成绩,使学生们能认真对待每个工种和每个实习环节。

浅谈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10

摘要:本文对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高等教育现状及工商管理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并介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

关键词:工商管理; 实践教学; 本科教育;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Abstract:This paper sets out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existent problems with its practical teaching. After that, it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such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abou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erformed i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Keyword: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我国高校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国外引进工商管理教育以来, 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输送了大量的管理人才, 有相当一部分管理学子已成为中国管理界的精英, 其成效是显著的。但是,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严峻挑战。培养具有扎实管理知识和丰富管理经验, 熟悉企业市场运作, 具有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国际化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向现行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 已成为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必须尽快解决的任务。本文将对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高等教育现状及工商管理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构建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并介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 旨在对我国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参考作用。

一、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近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市场对高素质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多, 为此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发展到今天, 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 几乎都偏重于理论教学, 在课程设置上, 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 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其结果是:毕业的大学生看起来满腹经纶, 但做起事来普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使得用人单位不无感叹。高校自认为已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而用人单位则抱怨在社会上招聘不到他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导致此现状的原因在于:

1.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使得市场环境诡异多变

日趋复杂, 企业要快速地响应市场的需求,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必然对经营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经营管理者不仅具备过硬地管理理论知识, 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人文素养, 同时还应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 在经营管理决策方面有较高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决断力, 具有进取精神、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外语沟通能力。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要满足市场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上必然会依托越来越多的学科, 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就不可能少。

2. 随着近年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不断发展, 要求补充

相当数量师资力量, 但遗憾的是各高校绝大多数的教师都直接来自于象牙塔, 没有任何企业或社会的实战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有的教师对管理知识的理解自身都只是囫囵吞枣, 谈不上旁征博引、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更无暇顾及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 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3. 各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在我国重点高校中由于将本科教育定位为精英教育, 所以更重视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 而一般院校又由于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及影响力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无法有效的开展实践教学环节, 从而弱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众多高校中,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包括实验与实习两个环节, 其中实验主要有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 但遗憾的是有些高校实验所用的硬件 (装备简陋) 和软件 (设计简单) 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对于实习, 大部分院校都包括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在上世纪80年代, 一般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 专业教师带队, 企业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 通常学生被安排在相关职能部门, 从最基础的事务做起, 并由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具体指导, 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所学理论, 并将所学的先进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 从中发现问题, 并为企业提出解决方案, 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 企业竞争加剧, 为求效益, 企业在人员设置上一个萝卜一个坑, 每位员工都有任务指标且与绩效挂钩, 员工本身尚且自顾不暇, 岂敢有闲情去接待学生, 更不用说对学生指导了。即便有企业接受学生实习, 企业基于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不愿意让学生过多地涉猎, 学生只是帮企业打打杂, 走马观花式看看, 根本达不到实习的目的。尤其是近几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 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的竞争对手, 还要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 企业则更是不敢掉以轻心, 由学校组织的学生到企业实习遭到了冷遇甚至是拒绝, 许多高校只得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自找门路实习, 企业实习已流于形式,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以往有效的实习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 管理是一种实践, 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其惟一的权威就是成就[1]。工商管理类专业相对于其它专业而言, 更强调实践性、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来说, 虽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 可以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 但理论学习仅仅是技能掌握的前提, 真正的技能必须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实践强化才能掌握。因而, 要培养满足市场上需求的管理人才, 必须对工商管理教育进行改革, 加强实践教学, 这不仅因为实践教学的设置深刻地体现着一种教育指导思想, 更在于它是管理理论的继续、补充和深化, 具有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2]。

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 许多学校已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构建了一定的实践教学体系, 但距离应达到的实践教学目的还有相当的距离, 目前国内高校在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不正确, 实践教学内容简单

长期以来, 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一直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 实践教学安排也只是作为理论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仅仅只是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3]。而对于学生反应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没有真正落实。在上述思想指导下, 其实践教学内容普遍采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专业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实验等实践模式。

2. 实践教学条件严重不足

在前面我们谈到学生实习所存在的问题, 一些高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或自建实习基地, 在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有些高校建立的企业实习基地实际上只是形式, 每年带学生去企业参观, 并没有真正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 即使有也只是少量的学生, 而学校自建的产学研基地, 普遍立足于研究生层次, 结合本科建立的偏少。各院校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导致所建的实验室功能单一, 缺少功能完善的实验中心。目前, 许多高校还没有形成适应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工作需要的、完备的实践基地网络[4]。

3. 具有实践水平的师资不足

教师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着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 我们的专业教师绝大多数都来自于高校, 虽然他们具有较高学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也擅长于理论教学, 但由于没有从事过工商管理的实际工作, 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 必然缺乏进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

4. 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不健全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体现在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与管理上, 而疏于管理和缺乏明确操作规程及标准的教学环节是不能很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的。长期以来, 由于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内容, 许多高校实践教学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教学计划, 其教学计划的安排也只是理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 没有形成规范的考核指标, 以考核者的主观意志为主要依据, 考核存在很大随意性。

从以上的问题可以看出, 各高校要提高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质量, 必须改革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十分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校应从本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出发, 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根本, 以面向社会服务为宗旨,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所构成。

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 起引导驱动作用, 因而目标的正确性非常重要。我们所确立的目标: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专业的基础知识, 掌握工商管理类专业最新实用技能, 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工作作风, 使学生的反应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应如何合理配置。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 笔者认为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课程设计、实验 (课程实验、综合实验、仿真实验) 、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创新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对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配置应以学生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为主线, 按素质教育、专业知识认知、专业技能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四个层次, 由验证到认知、由单一到综合、由应用到创新, 连惯性由浅入深地安排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大学一年级为学生基本素质教育阶段, 绝大多数高校开设的是公共基础课, 在这一阶段,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如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由学生社团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能力, 开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比赛, 如英语演讲比赛、PPT设计比赛等。进入大学二年级, 学生将开始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 这一时期, 可以将企业参观、调研、课程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 使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有深刻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大学三年级, 是学生专业课的主要学习阶段, 这一时期, 学生的专业知识日渐丰富, 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 更快地掌握专业基本方法和技能,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引入专业实习、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科技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 使学生从对专业知识的认知逐渐过渡到专业技能的掌握, 并从单一知识掌握逐渐进入到综合知识的应用, 创造性地设计方案。大学四年级, 是学生专业选修课学习, 也是学生个性化形成阶段, 这一时期, 可以通过实训、仿真实验、科技活动、创新活动、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形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能力得到显著地提高, 为学生毕业后进行就业和创业奠定思想和业务基础[5]。

3. 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环境具体包括实验室的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学生课余专业实践活动的支持等。有关实验室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定位、充分考虑前瞻性和持续性, 统筹规划、优化配置, 使实验室的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 保证既能满足于课程教学、专业教学的需要, 还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并尽可能使实验室能够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发挥其最大效用。为了满足培养人才实践教学条件的需要, 弥补校内实践条件的不足, 学校应充分利用资源, 本着“双赢”的原则, 主动出击, 通过学校、学院等不同层面与企业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校企合作, 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多层次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支持,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余专业实践活动, 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 支持学生参与专业调研活动, 鼓励学生在不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到企业做兼职工作, 形成重视和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良好氛围。营造一种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形成一种开放式与社会化的实践模式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

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者, 更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者。当前高校中具备专业理论、实践操作两重知识和能力, 综合素质高且掌握教育规律的教师并不多见, 这必然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此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如可以招聘引进既有高学历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 为企业提供咨询或培训、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等, 积累教学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训的机会;聘请企业界的专家来校指导。

4.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灵活多样、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 其管理工作难度较理论教学大得多, 要确保实践教学各项措施落实和运行, 就必须建立规范化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有关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 现许多高校存在多头管理, 如实习教学归教务处管理, 实验教学归实验室管理部门管理, 而课外科技活动由学生处负责, 各个主管部门又归不同的校领导负责, 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 使实践教学的整体计划被分割若干部分, 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建议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应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总负责, 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如涉及到学生处、实验室管理部门、校外实习基地, 则必须与教务处进行沟通与协商) , 各个学院具体负责, 学院的各系、教研室具体落实, 最后由实践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实践指导、检查、管理和执行功能。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学院教学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各个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和教学环节的落实、组织工作。由各专业负责人及相关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 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 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学院对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指导教师、经费、场所和考核具体落实;并做好检查环节和结束的成绩评定及总结工作。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 为了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 学校应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同时制定完整的、规范的各类实践教学运行操作规章, 建立系统的激励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 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制度可依, 并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考核, 促使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四、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5个本科专业, 物流管理、电子商务2个目录外专业, 自1985年开始招收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以来,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这就是“良好的思想品德、优秀的专业素养、过硬的外语技能与突出的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及“强化专业特色, 突出外语能力, 造就高素质的国际通用型经济管理类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军中国市场,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探求国外市场,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 这促使许多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 广外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对专业建设进行了大胆改革, 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几年的建设, 从整体上看,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实践教学环境已初具成效, 实践教学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建有先进的教学实验室。

近年来, 广外大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力度, 目前,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可以利用的实验室包括:ERP沙盘实验室、市场营销实验室、物流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商务谈判全景仿真实习中心、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金融与证券实验室。共享大学实验室有:语言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实验室、宽带多媒体实验室、听力实验室、远程同步交互实验室。特别是一些仿真实验室都实现了交互网络系统连接, 能够为学生创造全方位的仿真模拟环境, 使学生能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 全面、系统、规范地了解经营业务的全过程, 进行高度仿真的实际操作, 培养了“实战”能力。

2. 注重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院在选择校外实习基地时, 一方面结合专业教学的需要, 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就业取向, 同时, 也考虑实习基地的国际化程度。目前有广东省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岭南会计师事务所、珠海伊斯佳化妆品有限公司、中山恺撒威登食品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鼓励学生在校园周边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 如学生自主创办了云山咖啡屋、云山书屋、云山小站和云山网球俱乐部等, 这四个休闲场所已成为本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基地, 除为全校师生服务外, 还对社会服务,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丰富的社会和课余实践活动。

作为对校内专业教学的重要补充, 学院每年都利用寒、暑假组织全院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学生中的团、学 (共青团、学生会、学会) 这个平台, 围绕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应用, 开展一系列的课余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一年一度的“社会实践周活动”和在校内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英文戏剧大赛”、“英语综合技能大赛”、“营销调研大赛”、“模拟交易会”、“物流调研及讲介大赛”、“会计制度设计比赛”、“模拟招聘”等等,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 让学生真切地触摸到现代企业管理的操作流程。此外, 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去做实习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课余实践活动, 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企业, 巩固加强所学专业知识, 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专业知识大赛, 如“挑战杯比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用友ERP沙盘模拟大赛”、“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两岸三地’大学生会计专业辩论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 通过参加高水平的竞赛, 提高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横纵向课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5. 重视课程设计。

各专业都非常重要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 通常要求学生以小组进行, 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既熟悉专业知识,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学院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 着力狠抓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使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颖.德鲁克的128企业管理思想解读[J].经济论坛, (9) :81-84.

[2]张荣耀, 刁兆峰.企业管理类专业实验体系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 (6) :104-105.

[3]厉敏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J].教育与现代化, 2008 (3) :25-29.

[4]胥悦红.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 (4) :52-57.

上一篇:中式婚礼的主持词下一篇:这就是我初一优秀作文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