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研究论文(共10篇)
摘要:本文针对医学检验学生培养及就业情况,结合笔者观察,从三个方面提出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医学检验 就业指导 人才培养
我国在80年代初开办医学检验本、专科层次教育,培养了一批医学检验本、专科毕业生,促进了国内检验医学学科的形成,改善了医院临床检验科的专业队伍结构和学历层次。
我们从专业的角度看,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于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是提高他们就业技能的重要手段。这个也是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适应这个专业岗位对于他们要求的必经之路。
一、建立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性
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检验与临床结合、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科培养学生的目标。目前,对于大多数学校医学检验方向的院、系都能够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与社会接触并联系多家实习单位、社会用人单位,确定了能为检验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创造条件、跨区域的及有用人需求的实习单位,从而扩大了学生的实习面。在与实习单位或用人单位不断接触的过程中,许多学校把自己的办学理念、品牌优势、教学水平、管理模式、发展方向和就业导向等与实习或者用人单位互相宣传、了解,使得双方更加进一步增进了解,为建立合理的就业指导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二、建立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管理制度
学校的教务处、学生处以及负责就业指导的部门应该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建立和完善各项关于学生就业指导相关制度和法规。在建立这些相关制度的时候,要注重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前期相关工作。比如要进行社会特别是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主要去的单位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访谈、听取行业、用人单位对检验系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了解检验行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趋势,收集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等形式,对建立和完善制度奠定基础。同时,也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每学年针对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工作进行改革,要把专业最前沿、工作中最需要的知识和内容教给学生,这样可以不断地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和素质,使得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
(二)通过思想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意愿
思想工作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而言也不例外。在目前大学生找工作更强调地位、单位的好坏、薪酬的高低的这样大的背景下,对于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倾向引导不好,就会使得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在观念上产生许多的误区。所以,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比如作报告、动员、开讲座,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与学生交流等,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如何通过就业前的实习全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实习时间寻找就业机会。同时,要对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意愿进行调研,结合当时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学习和实习情况,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实习安排,使实习与择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重 1
视加强实习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实习考勤、安全、技术考核等办法来加强管理。通过思想工作,让学生们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准确定位,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教学实习。
(三)探索学校、医院、企业共同培养模式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多年来的实习基地大多数是医院检验科,在探索学校、医院、企业共同培养的模式中,需要学校从事教学、教学管理以及就业指导部门结合检验专业实际情况,可以邀请这些领域的管理者、专家与教师通力合作制订培养方案,保证了教学内容是符合实际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这样可以使用人单位其中的一些人直接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制定当中,使得学校平时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用人单位需要。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接触医院、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探索共同培养模式。例如:邀请有用人意向的医院、科研机构和企业来学校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拔实习生,用人单位把用人计划和岗位公开,通过多种形式的考试挑选实习生,进而签订实习期管理协议,毕业后学生直接进入单位试用,使就业时间提前。在用人单位方面,在岗位设置和挑选人才方面,可以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岗位的实际需求,促进岗人配置效益和效率最大化。同时,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要指派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医院大夫、科研机构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这样可以及时弥补学生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在学生的实习阶段,用人单位和学生要充分相互了解,在实习结束后可以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和学生的表现和意愿再商讨就业签约事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使用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同时提高了学校的学生就业率。
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实习和就业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求职时间,同时,也可让真正的用人单位挑选到定岗管用的合适毕业生。通过双向促进互动,一方面也可以让学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结构,逐步适应和调整人才培养的思路,培养出符合医学检验发展、高质量的毕业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文莉,尹一兵,翁亚光,涂植光,朱建军,周荣华.构建医学检验专业实习与就业管理体系[J].医学教育探索,2009(4)
[2] 徐丽梅,杨成良.当前我国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
医学计量是依照国家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 对医疗卫生领域涉及的仪器、设备、器械、量具等进行测量, 为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可靠、结果准确而进行的计量管理和计量保证工作[1,2]。在医学计量方面, 军队医疗机构起步较早, 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 2005年《军队医学计量规定》相继出台, 标志着我军计量工作进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新阶段[3,4]。经过10多年发展, 部队医学计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建立了总部、军区、医院三级计量量传体系, 设立了考核机构和学术机构, 三级计量站制定了10类57项医学测量标准, 培养了一批军事医学计量人才, 促进了卫生装备质量建设水平的提高。
但目前军队医学计量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上还稍显薄弱, 相当多的医院计量工作还是由维修工程师兼职, 难以保证计量检测按时按量完成。因此, 需要一个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来具体指导计量工作, 对计量工作进行合理的绩效评价, 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计量工作的重视程度, 推动计量工作进一步有序开展。
1 医学计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1.1 方法
军队医学计量评价体系涉及内容多, 需要对其涉及的多种信息用数量的方法进行综合表达、分析, 并作出判断。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可用的方法有多种, 如数学模型法、层次分析法、决策技术和德尔菲法等。德尔菲 (Delphi) 法, 即专家咨询法, 其核心是通过匿名方式进行多轮函询, 征求专家意见并进行汇总整理, 通过多次反馈及汇总, 得到较一致的论证方案, 是一种定性分析法[5]。层次分析法 (Analytical Hierarchical Process, AHP) , 则是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方法, 依靠矩阵原理, 将评价目标分解成多个目标, 并在同一层次上对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 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可综合人们主观判断, 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6]。本文通过深入分析GB/T 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结合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工作的实际, 参考相关文献[6,7,8], 首先通过德尔菲法收集专家调查结果, 并进行整理、归纳, 得出评价指标;然后利用AHP方法将各评价指标进行两两对比并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各指标权重系数, 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 最终建立军队医学计量评价体系。
1.2 德尔菲法筛选评价指标
1.2.1 专家组的确定及访谈
课题组首先设计了《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工作专家访谈表》, 用于明确目前医学计量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选择军队医疗机构各级计量站及计量实验室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采取开放性问答的方式进行访谈, 共回收23家医疗机构填写的调查表[9]。专家单位来源及专家职称结构, 见表1~2。通过对负责人和一线工作人员的访谈, 初步了解目前医学计量工作主要内容、关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为进一步筛选具体评价指标缩小范围。
1.2.2 筛选评价指标
本研究共进行了2轮德尔菲调查, 分别设计了《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工作情况调查表》。第1轮主要是对专家访谈提出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和重要性调查, 通过此次调查, 对提出的指标按重要性进行分类、排序, 初步明确了组织领导、规章制度、人员技术等一级指标的重要性, 也提出了相应的二级指标;第2轮对调查整理并排序后的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 得出每项指标的评分标准。通过逐轮收集意见并反馈信息, 最终形成用于军队医学计量评价的相关指标。这2轮德尔菲调查, 第1轮的有效回收率为100%, 第2轮的有效回收率为95.65%, 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1.3 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经过2轮德尔菲法调查后, 共得出5项一级指标, 24项二级指标, 利用层次分析法请专家对每项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进行两两对比, 利用数字1~9分之间的整数分值进行评价, 分数越高表示越重要, 最终形成判断矩阵[10]。分别利用公式 (1) 计算矩阵中每行数值的几何均数, 得到结果Ai, 并利用公式 (2) 进行规范化, 最终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Wi。
2 结果
经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的医学计量评估体系, 见表3。
3 讨论
3.1 医学计量评估体系分析
在评估体系中, 一级指标中组织领导所占比重最大 (0.3072) , 为最核心的部分。在二级指标中, 权重最大前5位, 分别为主管计量院领导职责、计量室管理员职责、计量检定人员职责、卫生装备验收合格、由医疗卫生装备引发的不良事件, 为需要着重考虑的指标。
3.2 指导我院计量学科建设的实践
根据建立的医学计量评估体系以及各项指标的重要性, 我院医工科制定了医学计量工作流程, 见图1。从2009年的年检1058台/次提高到2013年的年检3615台/次, 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并得到了临床科室的好评。
3.3 构建医学计量评估体系的意义
开展医学计量活动, 保证医学检查仪器的可用性和准确性, 是降低医疗设备引起的医疗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医学计量评估体系, 并加以实践, 可使得医学计量活动有章可循, 使其在制度上有保证, 在业务上有规范, 领导重视, 从而推动医学计量活动扎实展开。此外, 该评价系统经进一步完善, 使得军队医学计量工作不断发展和提高, 通过和地方医疗单位协作开展医学计量评估工作, 提高了医疗设备检查结果的互认性, 节约了医疗开支。
该评价体系确实体现了计量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具有较好的实际指导意义。同时, 该方法还应继续完善, 规范医学计量绩效考核标准,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震, 田甜, 张金海.医学计量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医疗装备, 2012, 25 (10) :1-5.
[2]刘吉祥.军队医学计量工作现状与展望[J].现代医院, 2009, 9 (2) :5-6.
[3]张晓玲.医学计量医疗设备质量控制[J].解放军医院管理, 2009, 16 (1) :86-87.
[4]纪春雷, 孙志辉.军事医学计量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 2005, 26 (2) :60-64.
[5]平卫伟.Delphi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J].疾病控制杂志, 2003, 7 (3) :243-246.
[6]薄斌, 程洋, 何黎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颌面部损伤严重度评价方法[J].中华创伤杂志, 2008, 24 (2) :136-140.
[7]陈维进, 查云飞, 王宏, 等.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法在PACS评估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9) :6-8.
[8]尹远芳, 黄葭燕.大型医用设备投入的多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6) :68-71.
[9]周秀华.关于医疗设备计量工作的探讨医疗装备[J].2010, 24 (10) :42-43.
【摘 要】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关系到能否实现人才培养方案,能否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实践教学的组成要素和管理内涵,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提出各项保障措施构建,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本文结合我院实践教学的实际,分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院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研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前言:
本文试从实践教学的组成要素和管理内涵,结合实践教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与研究,分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提出行之有效的各项措施,构建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研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1.我院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更为熟练地掌握技能的方法与手段。从我院实践教学的施行情况来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明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占有相同比重,但仍有部分专业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表现为在理论教学中,所有的课程均有课程名称、学时分配、课程标准、学生有课表、教师有课表、教案和授课计划,有教师、教室等来保障理论教学的实施,有考试、考查等考核措施,有院领导、督导、教务处、系部检查,因此理论教学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讲,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考核的力度较弱,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完善。
2.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的原因分析
2.1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则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论证环节和补充而被摆在了次要地位。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我院也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训和实习被看成是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助性活动,缺乏严格的要求和科学的指导;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我院重视理论教师队伍建设轻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师,特别是实训教师往往被当作教辅人员看待,从而难以吸引高水平的人员参与教学;也是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我院缺少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以致实践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2.2高职教学管理机制不灵活
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市场调节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但高职远不是市场主体,人、财、物等教育资源仍然以国家配置为主,学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与学校没有太大的利害关系,这在相当程度上阻滞了高职与社会结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高职实践教学的投入机制、教学质量保证机制等远未完善,实践教学的投入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性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眼睛观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增强对生产对象、环境和条件的认识,学会制定生产方案,获得从事实际生产的基础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直接参加生产实践,总结经验、训练技巧,掌握技术环节,学会更多工作方法,从而培养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因此要大力强化实践教学,大幅度增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项目教学、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技能大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理实比要达到1:1)。
4.我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4.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依托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与合理化,因此重新建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为合理,更加符合教育目标。首先,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逐步形包括实训、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项目教学等。其次,在教学上,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到学做合一。再次,在教材建设上,增加自编教材,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要以企业实际生产为主,教学生怎样做,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最后,在评价方式上,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的性质、目标要求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单一能力与综合能力相结合的方式,采取试卷、操作、说明书、图样、工作过程、项目评审、毕业答辩等多种考核形式,全面评价实践教学质量。
4.2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在以往的实践教学活动中由于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者空缺,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对学院的发展也造成瓶颈。因此为了保障我院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为了更好开展实践教学,必须建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新建立的健全的、规范的、系统的、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学院实践教学秩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实践教学实现更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制度的建设包括课程设计管理办法、毕业设计管理办法、项目教学管理办法、生产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技能大赛管理办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实训室管理制度等。
4.3抓好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担负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模拟操作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实际生产的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努力营造最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建设专业与行业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技能培训与鉴定相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群,充分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4.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基于职业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懂得教学规律,是教学的行家,又要懂得行业技术,是行业的专家。而目前我院部分教师直接来源于各类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没在工厂、企业、生产一线岗位上任过职,缺乏实际经验和专门技能。我们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时发现,该校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其引进教师必须具备5年及其以上的企业经历。由此可见,实践经验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把传统的“学术型”师资队伍改建成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队伍,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进一步提高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认识,采取得力措施,扎实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实践教学进行过程监控,既要坚持实践教学计划的严谨性,又要抓好实践性教学的过程管理,并且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卢亚雄.工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0(2):140-143.
[2]王林.建立综合开放实验室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2(6):107-138.
[3]郭玉梅.高职“双证书”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10期
[4]杨泽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年30期
[5]林新贵.论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J];职教论坛;2015年08期
在选择稳定的实习基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具备一定的规模, 科室设置完全, 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2)有一批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师担负起指导学生的工作。(3)中心(站)领导重视实习工作的开展, 能够抽调业务骨干主管教学。基于以上原则我院确定了以成都为中心由省、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构成的实习基地网, 并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所选的实习基地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合作关系。从2000 年开始我们又正式开辟了改革开放前哨——深圳的教学实习基地, 在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建设与选择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得到了同学们和省内教学基地的认可和好评, 已成为我们教学实习基地的亮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哨和先锋。
良好的经济形势创造和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
深圳特区经济的高速增长给政府创造了投资文教、卫生、体育和公众福利的有利条件。所以, 深圳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各区卫生防疫站开展预防保健、疾病控制的基础条件和设施很好, 加之当地政府、卫生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经费投入远远高于内地同等机构。这就为教学实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1.1 有利教改, 决意远征
1999 年在当时华西医科大学(现合并为四川大学)校友的建议下, 学院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到深圳考察建立教学基地的可行性。在考察中深圳市卫生局和市、区防疫站的领导高度重视, 对我们在当地建立教学实习基地非常热心和有诚意。各防疫站先进、高档的设备和良好的环境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 远道去高消费地区同学们可能遇到的生活和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经协商也得以满意解决。回校向学校领导详细汇报, 得到领导许可。此后, 学校校长会同教务处领导进行实地考察后予以充分肯定。所以当时在深圳南山区卫生防疫站和宝安区卫生防疫站建立预防医学教学实习基地和深圳市卫生防疫站建立教学防疫站的设想变成了现时。
在与各实习基地防疫站进行协商的基础上, 我院与各站以“合作协议”的书面形式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签定协议后, 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市卫生局)正式批准挂牌成为学校的教学基地(2000 年), 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防疫站的教学工作成绩列为站工作的考核指标。学校正式聘任各站部分副高以上职称医师为我校相应级别的兼职教师。这一系列的举措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也提高了卫生防疫站在当地的影响和声誉, 同时有助于教学基地的发展和稳定。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体会到在经济发达地区、在师资和技术力量、设备空间充足、工作开展良好、组织管理先进地区建立预防医学教学实习基地有利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所以, 2003 年又在深圳市龙岗区卫生防疫站和福田区卫生防疫站建立了预防医学教学实习基地, 使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在深圳的教学实习基地达到5 个。这些教学基地建立, 将给我校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提供优良的第二课堂, 同时也为校站(或中心及卫生监督所)在各方面的合作带来了互惠互利的确实效果。1.2 校站(或中心)能力大增, 学生视野大展
由于当前卫生防疫保健机构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正在发展之中, 可能给预防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带来很多不稳因素,因此, 建立稳定良好的实习基地, 是预防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校深圳教学实习基地, 在校、站(或中心)共同呵护下, 稳定发展, 形势很好。
(1)天时地利, 尤在人和: 在深圳建立实习基地, 使学校与个教学基地的师资、空间和设备产生对接, 使学校办学能力大大提高。我校在深圳的5 个教学基地, 即深圳市疾控中心、南山区卫生防疫站、保安区卫生防疫站、龙缸区卫生防疫站、福田区卫生防疫站共有职工450 人, 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有171 人。业务用房30200平方米, 直接教学用房为36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额达1 亿多元人民币, 包括有气象色谱仪8 台、液相色谱仪7 台、气质联用仪5 台、原子吸收光谱仪7 台、二级动物房130m2, 生物安全柜9 台等等。这些现代化的条件和设备为我院预防医学专业(含卫生检验方向)学生学习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和检测实践等都提供了很好机会。
其他条件包括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带习师资力量保证、各站有充足的学习资料与刊物杂志、学生食宿条件好、有专门的活动空间、有指导老师专门分管等, 对于学生实验实习和现场实习都能得以保障。这些有利条件与创新思维结合就会产生对教学改革的巨大推动力, 使师生亲身体会到深圳教学基地的勃勃生机。
(2)优势互补, 相得益彰: 学校对于各站师资学习和培养提供各种方便。多数基地站站长、副站长和科室领导中大部分到我院承办的卫生部卫生防疫管理干部培训班进修学习过, 大大地增强了参与现代化管理的能力;学校的知名教授和老师常到各站讲授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检测方面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学校也为各站的老师们到学校进修学习提供方便, 也增强了相互的友谊;一些站还与学校合办杂志, 提供资助、参与管理, 既解决了办刊经费不足问题又推进了科学管理和各站学术论文水平的提高。这些举措又进一步推动了教学基地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3)联合科研, 提高水平: 以教学促科研, 以科研上水平是一个普遍规律。在深圳教学基地的工作中, 我们与各站建立了联合科研促进和推动了他门科研质量和水平向新的台阶迈进。近几年中, 我们和各站联合申报批准的科研项目有6 项, 科研经费达80 万元人民币。其中一项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留学生论文一项合作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正在研究之中。有不少基地老师参加编著的大型参考书“现代卫生检验”2003 年即将出版。通过联合科研工作使校站的结合更加紧密, 也有利于增强对学生教学水平。
(4)相互启迪, 相互促进: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科学而规范化的管理。深圳个教学基地站在管理上走在全国很多地区前面。我校的5 个教学基地站目前已全部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 使他们的实验管理全部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运行, 也直接推动各站的管理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他们的举措也先后不断启迪和激发我们学院必须迎头赶上, 经过院领导带领全院老师共奋斗一年多的时间, 我院于2003 年顺利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这对于我院今后在教学、科研、对外服务等方面工作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1.3 充分发挥优势, 合理整合办学资源
在深圳建立预防医学专业实习基地所感受到和体现出的实际效益又进一步启发和激励我们如何更深入地发挥优势, 整合人、财、物资源, 创造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的强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所以, 2003 年我校已决定以深圳南山区卫生防疫站为基地举办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班。相信今后我院与深圳各教学基地的合作之路会越走越宽阔。
冷静的思考和长远的目光
深圳特区面对香港背靠广东和内地, 既是通向全球的要冲, 又是连接内地的窗口。深圳特区在20 多年来已形成了强大的经济优势, 今年已向强大的科技优势迅猛发展。正在迅速地聚集和整合人才资源, 高举科技兴国的旗帜, 牢牢抓住科技式发展的新局面。所以, 我校必须有敏锐的目光、清醒的头脑, 把已经建立的教学实习基地的工作作的更细、更精、更好。同时, 要认真探索更加深入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合作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联合开办专业和学校的种种设想和运作。
今年我国突如其来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美国2001年“911”事件后的“炭疽事件”告戒我们, 应对紧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需要大量高层次、高素质和掌握高科技的人才,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政府才能处变不惊、遇险不乱, 才能真正保障大众的健康。而预防医学专业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学实习基地, 我们在建立高质量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方面作了一点初步的探索性的工作, 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还有非常艰苦的路要走。但我们认为建立这样的远距离教学基地是得其所值、用其所长、展其所利。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的先导和启迪作用。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我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事业发展的未来和美好前景。
K企业在我们接手时候,有某个咨询公司做的完善的人力资源文案,要说科学和理论的先进性,这个某咨询公司做的文案绝对没问题,我们看了这个文案后,也在企业面前肯定了这个文案。
但是,就是这个很完善的方案在运行过程中漏洞百出,企业人员也怨声载道。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企业人力资源的人不能完全理解文案的实际运行规律,在文案运行过程中,企业领导的随意改变规则等等。
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文案形式上是完美的,实际上没考虑到K企业的现状,没有从阶段发展上设定适合这个医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是从文案角度尽可能的去完美。
北大纵横医药合伙人史立臣的专业医药团队多年对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的研究,确定了两个医药人力资源项目运作体系:
1. 针对企业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设定过度方案和提升方案。
2. 放弃一刀切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针对不同的业务运作体系建立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不同业务体系运作的包容性和创新性。比如,对流通药品管理团队,OTC运作团队、医院业务团队,基药运作团队等等,都建立了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以前的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都是直接拿来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进行系统组装,这个组装过程中组装人员可能连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都分不清,于是干脆简单的一刀切: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统一的薪酬绩效体系,统一的培训体系和统一的招聘体系,
这导致了企业在某个运作业务领域无法培养和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王先生是某大型企业的OTC省区经理,跳槽到K企业后,由于K企业主要是招商代理和流通营销模式为主,人力资源管理上也是按照之前的方式延续,导致王先生不能按照OTC的运作思路来强化K企业的OTC营销,结果导致王先生离开。
未来的中国医药市场是复杂多变的,医药企业的业务运作也是复杂多样的,医药行业的人力资源专业性非常强,这个专业性不是学医学药的专业性,而是医药行业特有的人力资源专业性,这个专业性由下列因素决定:要懂国家的医药行业政策,要懂企业现在和未来的业务运作体系,要懂每个业务体系内的运作规律和内涵,要深刻理解理论的人力资源体系和医药复杂性和政策性的对接。
笔者史立臣认为新时期的医药人力资源要在专业性、包容性、创新性等方面服务好医药企业的阶段发展,不能简单的一刀切,这会伤害到医药企业的战略意图。
一刀切的人力资源管理可能建立单一团队,管理起来简单容易,但是,多元性的医药团队是未来适应医药行业发展的趋势,多元性医药团队将会比单一团队在企业发展上表现出更为优异的表现。因为多元性的医药团队比单一医药团队更富有创新,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更能提高运营业绩。
随着国家医药政策的发展,医药企业也会随着发展,医药人力资源要做好医药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工作,要学会提升和与时俱进。
[摘 要] 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阶段是巩固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形势下,检验专业实习带教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从事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独立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 医学检验;临床实习;带教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05-0032-02
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阶段是巩固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此阶段医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紧密相结合,使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临床,专业知识得到了有效的巩固与提高。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和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检验医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实习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的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合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一 新形式下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遇到的新问题与挑战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前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我们在实际临床带教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与挑战。如果单纯按照我们三甲医院检验科的常规工作模式进行教学,所培养出的学生将难以适应不同层次医院的实际工作,尤其是在一些自动化程度较低的基层医院。另外,学生意识不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潜在的生物安全危险性。实习同学初次直接面对病人或各类标本,缺少相应的应对经验与技巧,易引起投诉或纠纷。如不注意保护一些属于个人隐私的结果,超范围向病人解释检验结果,不恰当的解释往往成为患者投诉的主要依据。
在新的形势下,检验专业实习带教呈现出新的特点[2],也引发了新的问题。通过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保证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具有较系统的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检验操作技能,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模式内容体系的构建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教育
通过岗前教育,强调劳动纪律,明确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实习过程中医院内感染恶性事故的发生。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临床实习期间是培养实习学生科研兴趣的最佳时期。学生进入检验科实习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科研方向,向科室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资格高的老师请教,辅导完成毕业论文。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引导实习生步入成熟的基础。我们在强化手工操作的同时,同样重视实习生的仪器操作培训。[3]通过手工方法和仪器操作学习的有机结合,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学习,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培养和锻炼,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建立全面质量控制意识
质量是检验工作的关键。应随时对实习生强调质量控制的意义,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参与质量控制工作,重视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订完善的实习带教计划
根据检验科各专业小组(临床检验组、临床生物化学组、免疫组、微生物组和血库)的特点,制订学习时间及实习方案。各专业组拟定规范的实习带教流程,以实习大纲为标准,联系临床工作实际,充分考虑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及需要掌握的检验医学进展等内容。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强调组织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实习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和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
三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模式的实施制定实习带教计划
制定实习内容: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科室的具体工作情况,制定出详尽的实习带教计划,并按照计划落实实习内容。教学秘书编写《实习生轮转表》,带教老师认真做好实习生理论和实践操作带教工作,保证实习过程的完成和实习质量的提高。
制定实习考核制度:根据实习内容,制定相应的实习考核制度,包括《实习生考核总表》《实习生出科考核表》。《实习生考核总表》将每个实习生按照实习时间长短及专业岗位编入表中,此表由实习生进入新岗位时交给专业组长,以保证实习过程的完成和实习效果的保证。《实习生出科考核表》由专业组长组织考核并由科室主任监督。
制定实习时间:实习生实习时间一般为40周,临检室实习内容较杂较多,安排10周,细菌室实习难度较大,安排12周,生化室包括大型仪器和手工操作安排8周,免疫室安排6周,血库2周,最后留2周的机动时间。岗前培训
法律法规:根据临床检验岗位的需求,组织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实习生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使实习生明确导致医疗纠纷的危险性。
生物安全:实习生在科室轮转前,由科室带教老师进行入科教育,教导实习生做好自身防护,防止被污染、扎伤以及学习发生意外后的紧急处理程序。
沟通技能:随着检测方法的改进,检测项目的增多,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在实习生进入科室之前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沟通技能培训,包括检验前受检者的准备沟通、检验后结果发放的沟通、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标本接收、拒收及检验结果解释等的沟通。
服务礼仪:在实习生进入科室前进行相应的服务礼仪培训,以确保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实习内容
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实习生进科后每月组织2 次医德医风,同时利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案例随时进行讲解教育。
实践能力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质量管理:质量是检验科的各项工作的关键。为保证检验质量,必须对检验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包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自动化:本科室要求实习生全过程参与仪器操作、保养、维护及结果解释和发放。由带教老师每周三下午组织一次相关的授课,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室内质量控制操作、试剂操作说明、仪器工作原理、相关生物安全、异常结果的分析与处理等。
手工项目:手工操作方法与仪器操作最大的不同就是操作步骤相对复杂,对检验者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根据这一情况本科室要求实习生加强基本功练习,包括标本采集要求、操作细节、注意事项、结果判断及解释、异常结果的处理分析等。
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是比较传统的检查,我们每周组织一次观摩学习并对出现的异常形态进行讲解。
出科考试:由专业组长组织出科考试的出题、考试及成绩的批阅。考试内容与本专业组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室内质量控制操作、试剂操作说明、仪器工作原理、相关生物安全、异常结果分析与处理等。科研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进入临床科室实习就确定指导老师,在老师指导下或与老师一起参与论文设计、查阅文献、实验、整理总结资料、写作等全过程,并保证其一定的写作时间。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论文的写作。实习生量化考核办法
为配合学校实习生管理和确保医疗安全,主要以积分形式考核学生,力求公平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同学,总分1000分。(1)各专业组业务考核满分100分(共六个专业组,满分600分)。(2)毕业论文考核满分100 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或与老师一起完成论文撰写工作。最后根据论文的先进性、实用性、真实性、条理性及学生预答辩时的表达能力进行评分。(3)业务学习考核满分100分。业务学习主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面向实习、进修人员,未到1 次扣5分,老师提问时不能准确回答者扣5分。(4)医德医风考评,满分100 分。(5)每天由教学秘书统一考评,征询带教老师意见,发现对患者服务态度差或各类违规行为并有投诉者扣5分,而对积极参与科室集体活动、助人为乐,确实值得表扬者追加5分。(6)实习生出勤管理,满分100 分。严格劳动纪律是保证实习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规定迟到、早退10 分钟内扣1分; 10 ~30 分钟扣2分; 超过30分钟者按缺勤1天处理扣5分。
总之,通过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具备了较系统的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检验操作技能[3],具备了较强的临床检验和实验室诊断的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基本能力。作为检验专业的临床实习带教老师,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与学校理论教学的联系,在教授实习生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积极探讨医学检验实习带教的培养模式,不断的探索了医学教育的新思路。开展了系统的、多种形式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提高了检验专业实习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防护意识,有利于维护检验专业实习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为走向临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介绍
实践教学体系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主要包含: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 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
本文的信息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检验模式研究基于此前的研究成果“五点二线双循环”的实践教学体系。“五点二线双循环”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五点”指理论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认证实践教学、实践基地教学;“二线”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的内容线和课程线。“双循环”指内循环和外循环, 内循环是单门课程内容修正的循环。外循环是课程体系修正的循环。
2. 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检验模式
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多元体, 包括创新能力、业务能力、实践能力。所以单一的检验模式无法判断学生真正具备的能力, 需要一种多元的立体化检验模式来验证实践教学体系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竞赛、认证和企业检验相结合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检验模式。其中学科竞赛能够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专业认证能够检验学生的业务能力, 企业实践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是否具备三种能力是评判实践教学体系优劣的标准。通过这三种方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检验模式。
2.1 学科竞赛
现在信息类专业学科竞赛多以创新为主, 与实践教学体系能力培养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一致。目前的学科竞赛范围很广与信息类专业多门专业课都有衔接, 所以学科竞赛是检验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标准之一。竞赛级别、获奖等级、竞争对手强弱是学科竞赛的衡量标准。
2.2 专业认证
专业认证是企业比较认可的体现学生业务能力的一种形式。考取专业认证通常需要学生具备该认证要求的全部业务能力, 通过认证则该生在该专业具有一定水平的业务能力。所以专业认证是检验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又一重要标准。专业认证等级是专业认证的衡量标准, 一般等级标准包括:初级、中级、高级或一级、二级等。
2.3 企业实践
企业实践是最直接的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检验标准, 也是最重要的标准。现在学校与企业都建有实践基地, 在学生完成学业前就将其派往企业实训是最好的检验学生实践能力方法, 通过检验可以找到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缺陷, 并修改之, 此种方法称为先验法。如果学生即将毕业后已经毕业进入企业实习只能找到实践教学体系中缺陷但不能修改, 此为后验, 效果要明显逊于先验法。通过企业实践学生能够真正进入企业与社会接轨的环节, 学生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切实检验。
结语
综上所述, 实践教学体系优劣是当前社会、学生、高校最重视的问题, 直接决定了高校教学质量、学生就业等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多元化的学生能力提出了符合信息类专业特点的由竞赛、认证和企业实践共同构成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检验模式, 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研究对象, 经过2 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检验模式是有效的, 对完善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要: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多元体, 包括创新能力、业务能力、实践能力。所以单一的检验模式无法判断学生真正具备的能力, 需要一种多元的立体化检验模式来验证实践教学体系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提出了一个符合信息类专业特点的由竞赛、认证和企业实践共同构成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检验模式, 用以解决实践教学体系检验量化问题。
关键词: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立体化检验模式
参考文献
[1]马令坤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潘安霞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循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机械职业教育, 2014.
[3]向毅等.创新多维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企业急需软件人才.计算机教育, 2013.
[4]张志刚等.基于“三元互动”的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计算机教育, 2013.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践教学
步入21世纪,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农业、渔业、牧业、工业、环保、园林、食品、医药等众多重要行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专业人员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为了提高生物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掌握扎实的生物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热爱生物技术领域的现代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需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理论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这意味着高职院校需要创新实践教学过程,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完善实验室设备,构建合理配置结构
由于生物技术及应用这么专业设计的领域十分广泛,各个领域需要的实验设备、生物制剂、材料各不相同,因此实践教学设备的配置标准研究的难度较大。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相关设备和配置没有这么完善和全面,为了让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和实践技能与时俱进,了解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和接触到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前沿,高职院校有必要适当增加和更新实验器材、仪器和试剂的种类。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验工位都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普遍都是两三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用一个工位,因此,高职院校应增设更多的工位,让更多的学生能充分体验实验过程中的乐趣、掌握实验的原理和基础实践技能,同时在实验中锻炼观察、分析、动手能力。
二、完善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
实践技能是所有理科学生衡量的标准之一,实践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急等综合能力。完善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除了建立健全实验基地,还要建立全面的实习培训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这种针对性的培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帮助学生成为社会和市场所需的优秀人才。其次,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能让学生尽早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激烈,让学生知道只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得到社会的肯定,才能真正融入社会经济市场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此,建立完善的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是广大高职院校未来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三、创设开放式的实验室
创设开放式的实验室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实验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复习实验的操作,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同时给那些敢于创新,对生物工程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探索研究的机会。总之,创设开放式实验室是建设实验室核心能力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创设开放式实验室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工程的激情和好奇心,培养出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四、革新实验教学考核制度
完善实验教学考核制度首先要细化和健全实验考核的方法,包括到场情况、实验报告的内容、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原始性、基本的实验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考核内容。其次,实验教学考核制度除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评价之外,还要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应以学生组内之间的评价为主,并结合教师对学生平时实验的表现的评价,应包括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等内容。这种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相结合的考核不仅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评价,还能是学生之间的竞争公平化和透明化。
五、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
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尤为重要,不仅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实验操作手法,还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和问题,从而达到充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目的。教师应在实验开始前和学生强调本次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的基本流程,减少学生因错误操作而发生的事故。在实验开始的过程中,教师应到处巡回监督指导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及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实验的顺利完成。
六、结语
建立健全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实践体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勇于创新打破传统的专业局限。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中生物理论知识和生物实践技能的统筹兼顾,培养出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现代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韦林洪,葛洪,吕玉珍.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0(29)
[2]邓凤霞,史晓华.对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现状的调查与讨论[J].职业教育研究. 2008(07)
[3]张卫宪,袁逢新,罗国琦,李凤刚,闫庆健.高职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9(02)
[4]肖雪梅,刘霞,黎定标.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论坛, 2008(14)
作者简介:
【关键词】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体系;非医学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3.07
1 基础医学概论教研教改现状
1.1学科内容整合各有千秋
1.2教学团队组建灵活多样
1.3课程教学安排相对统一
2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2.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基础医学概论涉及多门学科,是学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和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背景下,课程整合力度最大的一门课程。要真正发挥该门课程的优势,就必须对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
2.2 规范整合性课程的教学管理
医学类课程整合在各医科院校日益盛行,对此类跨多学科、跨多部门的课程,对教学组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任课教师只是临时拼凑,无法保障教学团队稳定发展,也不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碰撞,此类课程教学法的研究也难以深入。如果没有特定的组织机构,集体备课、教学进度安排、形成性考核等教学环节就容易脱节。我们以非医学类专业的基础医学概论为切入点,探讨一套包括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教学体系,不但规范了教学管理,而且为医学相关类专业和医学类专业的整合性课程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3构建教学体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3.1课程质量标准的完善
课程质量标准是一门课程的灵魂和精髓,合理可行的课程质量标准是所有教学环节能够顺利高效进行的基本保证。通过文献分析、师生访谈、教学实践等途径,总结我校及其他院校非医学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反思,选择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系统性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资深教师,以“集中联合论证为主、分段包干撰写为辅”的形式,反复推敲、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以系统为单位”、“从大体到微观”、“由结构到功能”、“自正常到异常”整合不同学科内容的课程质量标准。
3.2 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由于《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内容跨多学科,任课教师跨多部门,他们除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同时承担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潜心研习该门课程教学法的精力非常有限,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在任课安排、集体备课、课程考核等教学环节的统筹上相对比较复杂,这对教学组织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保证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团队的稳定发展,由学院成立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组,分管教学副院长兼任组长,统筹协调该门课程的教学,制定与课程相适应的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试讲、教学奖励、教学监控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带领团队成员教学反思、定期外出培训,不断提升该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为省级乃至国家级教学团队储备人才。
3.3 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
我校目前大多数课程的考核仍然采取单一的期末考试模式,尽管有平时成绩或期中考试的要求,但并未真正建立形成性考核体系,难以适应学校学分制管理对学生成绩评定的真正要求。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有关学业成绩评定体系中,明确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评定体系包括形成性和终结性评定[3]。我们围绕非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从考试大纲、题库建设、考试方法等方面,依托校园课程网络平台,探索适合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基础医学概论的形成性考核体系,有效监控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效果。
3.4 课程网站的建设
我校2010年引进G2School课程网络平台,虽然该平台功能强大,但绝大多数课程网站的建设都是基于质量工程评审、中期检查和验收而完善,没有真正发挥其重要的网络教学功能。我们针对课程的自主学习内容,分阶段实现网络教学互动,这对基础医学概论的网站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网站的网络教学资源必须丰富,包括教学录像、教案、课件、课程质量标准等教学资料的制作和挂网;二是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相关的师生,能熟练运用该课程网络平台实现网络互动。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设想通过系列子项目的立项、学院专项经费等途径来加大人、财、物的支持力度。
3.5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文理兼收的非医学类专业学生而言,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难度大、信息量广的学科,因为并非自己的专业课,普遍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较差。培养学习兴趣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突出专业实用性,不需面面俱到,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可以适当地淡化学科界限;教学导入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各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学情,用他们感兴趣的人事物来导入,如法学专业可以用一个重大医疗事故的病案切入,分析某种致死病因中的结构和功能关联,不但强调了基础医学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也激发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的动机;课程考核的形式要注重灵活多样性,可分阶段进行网络答题、随堂测验、小论文与期末笔试,甚至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性实验纳入考试成绩,这不但推进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形成,也监管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利用网络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制上传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是自己总结的图表知识,可以是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并适当地对优秀资料给予奖励。
4结语
基础医学概论是基础医学类课程优化整合的典范,构建“以系统为单位”、“从大体到微观”、“由结构到功能”、“自正常到异常”的课程教学体系,有助于真正发挥其课程优势,规范其教学管理,实现非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但在本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考核形式、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实践效果的评价还较少,我们将通过以后多轮教学运作和教学反思,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晗,梁平.医疗保险专业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72-1174
[2]沈耿,万文成,覃星奎,谢海燕.中医院校非医学专业开设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82-83
[3]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8(12)
【第一作者】赵敏(1982~),女,云南昆明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育管理。
【并列第一作者】范浩(1977~),女,山西省平陆县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学。
【通讯作者】阮永华(1962~),女,江西景德镇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病理学、教育管理。
医学计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技术保障。自《计量法》颁布以来, 国内医学计量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 军队医学计量的发展更是始终走在前列。军队依据国家军用标准GJB 2725A—2001《测试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专业配套、逐步实施”的原则, 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三级医学计量量值传递体系, 基本实现了计量的分级管理、逐级量传、检修结合、划区保障、定期巡修和巡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目前的医学计量体系不够健全、组织架构和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任务职能有待加强;虽然也开展了一些技术探索和研究, 但尚缺少一个真正切合军队医疗机构系统工作实际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方案, 致使相关标准、规范等可操作性不强、应用成效不佳, 阻碍了军事医学计量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持续改进[1]。
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 9000自问世以来, 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医疗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将其中用于指导企业建立科学计量体系的标准ISO 1002—2003转化为国家标准GB/T 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在工业体系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2]。参照工业计量体系的做法, 深入分析GB/T 19022—2003对现代计量管理体系所提出的具体管理要求, 结合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工作的实际, 建立起一套适合军队医疗机构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 以期实现军队医学计量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系统化, 促进军队医学计量工作的逐步完善和持续改进。
1 建立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思路方法
建立医学计量管理体系须立足于现有的军队三级医学计量实验室量值传递体系, 参照GB/T19022—2003提出的计量确认、测量2个核心过程和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测量管理体系分析与改进3个支持过程[3], 将本计量管理体系分为5个部分: (1) 总体要求:包括计量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范等, 以及纳入本管理体系的计量项目、设备、仪器等; (2) 管理机构: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及其相应职责、职能; (3) 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置和职责、培训考核等) 、信息资源管理 (技术文件、数据记录、档案管理等) 、软硬件管理 (动态流转、校准溯源等, 附属配合产品等) 、环境管理 (温湿度、洁净度等外部因素) 等; (4) 计量过程实现:包括计量确认过程 (校准、计量验证、决定和措施等) 、计量过程 (过程设计、过程实现、溯源性等) 等; (5) 分析和改进:主要指对计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审核、评价 (包括依据和参数设置) 、改进措施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等。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2 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实践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军队医院, 为贯彻《计量法》和《军队医学计量规定》, 落实国家医学计量强检项目, 确保医疗卫生装备质量可靠、量值准确有效, 提高军队医疗机构诊治水平, 于2001年9月按照军队三级计量站的标准建立了医学计量三级站。近年来, 我院为规范医学计量三级站的建设, 严格按照构建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思路, 参照GB/T 19022—2003的相关标准及要求对医学计量三级站进行管理, 运行5 a多来, 计量管理已进入良性运行阶段, 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2.1 总体要求部分
2.1.1 硬件设施和环境
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对校准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会产生重要影响。我院依照计量检测标准实验室的要求建有医学计量室、质控室和档案室, 总面积120 m2, 其中恒温操作间30 m2, 能够满足电磁学和力学类医疗设备的测量。
2.1.2 检测标准装置
测量标准设备是开展校准/检测工作必备的, 医学计量室和质控室应配备能够承担在用医疗设备的校准及数据处理的相关设备。我院医学计量室目前建立了包括二等克组、毫克组砝码检定标准装置, 0.2级血压计智能检定标准装置, 心/脑电图机检定标准装置, 医用超声源检定装置 (仿组织超声体模) , 氧气流量计检定标准装置, 除颤监护仪检定标准装置在内的共计6项计量检测标准。此外, 依据《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实施通用要求 (试行) 》的相关要求, 我院还建立了多项质量控制检测标准, 检测设备包括通用电气安全检定仪、血氧饱和度模拟器、无创血压测量仪、气体流量分析仪、输液泵质量分析仪、高频电刀分析仪、血液透析分析仪、CR/DR性能检测模体、CT质量检测体模等。检测标准及配套设备设施均达到了检测要求的准确度, 同时符合医学计量三级站计量检测和质量控制的相应校准规范的要求。
2.1.3 程序文件
我院计量室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军队医学计量规定》、《军队医学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实施通用要求 (试行) 》, 按照《军事计量技术机构考核通用要求》建立了各项测量标准的技术资料档案以及计量室、质控室质量管理文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共计50余项, 并编写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手册》用于指导和规范计量检定人员和临床计量质控监督员的日常工作。
2.2 管理机构部分
为实现计量工作在全院范围内的有效监管, 我院在医学计量三级站建站初期, 成立了由院领导任组长, 由机关、职能科室及临床科室参加的计量管理委员会, 在院内实行三级管理制度, 即计量管理委员会→医学计量室→计量/质控监督员 (临床) 。2008年, 根据质控工作的需要, 及时调整计量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 同时成立卫生装备质量安全控制办公室。在各临床科室指定副主任、住院医师或护士长为质量控制监督员, 负责计量和质控工作在临床的落实。
同时, 为规范三级管理制度, 分别制定了各类人员的管理职责, 包括医学计量管理委员会职责、医学计量管理员职责、计量检定人员职责、内审员职责及计量质控监督员职责等。
2.3 资源管理部分
2.3.1 人员配置及培训
医学计量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日常管理的有效性, 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能确保医学计量工作不偏离医学计量管理体系。计量管理人员须持有有效检定项目的资格证, 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培训机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颁发。我院医学计量室设有1名专职计量负责人, 现有通过军队计量检定员考核的人员15名, 内审员9名, 负责日常的计量校准/检测和内部审核等工作。
2.3.2 信息资源管理
医学计量的信息资源管理涵盖了技术文件、数据记录及档案管理等。我院日常计量和质量控制检测的资料由计量负责人管理。根据卫生装备计量质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我院在自主开发的医学工程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开发了计量质控模块, 可以实现计量质控工作量的统计、检定人员及设备台账信息管理、原始数据记录以及检定到期报警等功能, 初步实现了计量质控工作日常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为分析、统计、挖掘计量质控工作中的数据和结果提供支持。
2.4 计量过程的实现
医学计量过程的实现是检验医学计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协调性的重要阶段, 包括计量校准、计量验证、决定和措施及溯源性等流程。为了对医学计量器具的校准和检定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首先应建立准确的医学计量器具设备台账, 并按照卫生装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退役报废等全寿命周期内各环节的受控要求, 由计量负责人年初制订年度工作计划, 计量工作均按照年度计划实施。我院医学计量管理流程包括制订计划、实施检测、报告处理和持续质量改进4个步骤, 如图2~5所示。
此外, 检测标准设备严格按照标准器溯源管理的规定制订周期校准计划, 按照校准周期送上级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标准溯源、定期校准、检定及核查, 确保检测设备的准确性。
3 几点思考
我院自实施医学计量管理体系以来,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计量工作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各项工作也得到临床科室的配合和认可。但要实现军队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推广还需注意一些问题。
3.1 标准化
实施医学计量管理体系对医疗安全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医学计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医疗设备准确、有效、安全、可靠的必要手段, 是全面医疗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5]。建立符合军队医疗机构特点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 为军队医疗机构的医学计量工作提供全面的管理依据, 指导医学计量工作向着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是今后工作的重要目标。
3.2 精细化
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致力于降低计量成本、提高效率的管理体系, 是实现医学计量管理精细化的有效手段。当前军队医院医学计量管理的现状是专业人员、设备成本投入与当前的管理模式不相符[6], 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 管理模式不够精细化。如何实现医学计量管理的精细化是建立医学计量管理体系过程中亟须探索的问题。
3.3 信息化
目前, 军队计量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化还不够成熟, 还没有一个十分完整的计量管理系统能实现计量数据的共享, 未能实现各单位医学计量数据的相互融合[7]。计量管理信息化的程度还停留在手工录入、电子存档的阶段, 计量器具档案信息不全, 没有将日积月累的大量计量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不能为有关科室年审、复查、评审提供有关计量方面的基础支持;不能为医疗计量仪器设备使用、维修提供数据分析依据。数据共享模式的缺失, 不利于医学计量工作的深入研究, 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因此, 实现军队计量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建立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是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进步的时代要求, 是适应全球一体化经济市场的需要[8]。当前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还需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 通过实践应用予以整合、完善, 需要更多的投入和信息交流, 才能实现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GB/T 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S].
[2]王忠杰.关于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标准科学, 2011 (3) :78-81.
[3]吴正煜, 孙志辉.军事医学计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06, 27 (4) :55-57.
[4]王丽明.计量管理在医疗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0, 37 (4) :2-3.
[5]刘吉祥, 金鑫, 赵玉祥.医院医学计量建设研究与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16 (6) :564-565.
[6]李咏雪, 孙志辉, 杨冬.浅谈军队医院医学计量三级站测量标准建设[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8) :124-125.
[7]曲海燕, 张祖进, 郭召平, 等.信息化管理在医学计量工作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14, 35 (1) :108-110.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新型本科医学检验专业教育的论文09-1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07-13
医学检验专业简历表格07-04
医学检验专业问卷调查09-10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自我鉴定06-25
医学检验考题06-16
医学检验个人实习总结07-18
医学检验实习报告11-10
医学检验主管技师-突出重点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