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因此,需要对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新的认知和理解。农业农村部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提到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将是“三农”工作的重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1:

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杂谈

战略视角下的中国农业产业链

10余年来,笔者有幸到数以百计的涉农企业参观调研,感觉到在行业快速成长的背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成为众多涉农企业发展的瓶颈,农业不只是经济议题,更是社会议题和政治议题,基于此,笔者从战略的角度对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议题作如下探讨。

从某种意义上说,涵盖农业、加工业与流通服务业的农业产业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中国的工业化绝非简单的投资建厂问题,我们需要正视8亿农民的劳动素质。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农产业对劳动技能的要求最切合农民工的现状,其提供着其他工业无法比拟的就业机会。另外,农产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三聚氰胺”、禽流感、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皆令公众哗然,而且上升到政治层面;2007年全球粮价上涨震动了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道破了“天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表述更为直接:“你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

农业产业链由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构成(见图1)。总体而言,产前企业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但受困于产中企业的高度分散,多停留在单一业务模式,缺乏产业整合的动力和能力;产后企业总体也进入工业化时代,积极寻求变通方式,上游“订单合同”,下游“品牌服务”。居于“承前启后”位置的产中(种植与养殖)环节仍以家庭个人作业方式为主,由于“土地”高度分散,产业化程度低,整合难度大。由此可见,“产中”是中国农业产业的关键瓶颈,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决策为这一瓶颈的突破提供了空间,未来十年,中国农业将发生一次重大变革。现实中,很多农业企业仍旧在微利甚至无利的窘况下苦苦支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必将引发新一轮“大浪淘沙”。与IT、钢铁等工业领域比较,农业企业在运营管理上相对粗放,但是农业企业的经营要素却远比诸多工业企业复杂,我们需要分析发达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需要借鉴嘉吉、泰森等国际农业巨头的扩张模式,需要用全新的战略眼光来审视中国农业。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困局

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

中国农业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产业。然而,农业企业家的整体素质现状却不容乐观。涉农行业缺少的是富有现代经营理念和社会使命感的企业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是真正的人力资源经理,其个人的理念和思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与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不同,农业作为典型的传统行业,走技术创新创业成功的企业很少见,多数涉农企业都起步于前店后厂的作坊或村办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阶段性的成功,是把握住(有时是撞上)了行业机会,再加上创业者“愚公移山”式的敬业精神。伴随着农业行业竞争的不断升级,企业关键成功要素不断变化,很多企业家知识层次开始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理念和思路上已经遇到“天花板”,于是我们看到了三株、春都、秦池、太阳神等农业巨头前赴后继,轰然倒地。现在,农业已经进入价值链竞争的阶段,然而有些企业至今尚未树立起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共赢理念。在中小企业中,有人依然陶醉在“权利寻租”中攫取第一捅金的自我满足中,有人抱着“农民式的狡猾”固步自封,破坏游戏规则的“恶意竞争者”也随处可见。

如何把握未来10年左右的农业产业发展机遇?农业产业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如何提高中国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思考这些战略问题的主角似乎更多的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身处局中的农业企业家们反倒显得“事不关己”。在国内众多的农业行业论坛峰会上,主题依旧局限于相对狭隘的技术领域,而农产品期货、能源价格波动等问题对农业行业的影响更是鲜有人问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企业管理上,一些老板有意无意中把企业打造成为“家天下”式的个人王朝。突出表现在:对权力、地位、声望、影响他人和对他人控制力的极度渴望,每时每刻都希望控制局面;对职业经理人百般挑剔,在觉得他人有削弱自己权威企图时有被威胁感。狭隘的思想使得老板自己沦为孤家寡人。这种靠老板个人的努力来维系企业运营的模式注定了最终的败局。

亚洲最佳雇主企业的一个最突出特征是:企业高管通常对员工有着发自内心的激情。这种对员工的激情给员工以极大的感染力,并激发了他们为企业拼命做事的欲望和动力。在农业行业里,经常听到有人用惊羡的口吻谈论着王老吉、汇源的成功,但是很少有人理性地思考这些成功企业强大的执行力源自何处。一些农业企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设想,但着眼点更多的是以消费者为本,却忽视了员工的心里感受。一些农业企业对员工缺乏人文关怀,漠视相关劳动法规,甚至沿用类似“周扒皮”式的管理方式,将员工视为对立面。百胜全球餐饮集团董事局主席大卫·诺瓦克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善待你的员工,你就永远别指望他会善待你的顾客。”这或许能给农民企业家一些启示。

HR管理者业务水准亟待提高

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企业最关键的战略资源,但现实中,我们在农业行业却很少看到人力资源经理最终晋升为总经理(相信这种现象在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原因何在?在很多企业的总经理办公会议上,人力资源部的话语权是差强人意的,人力资源部有时被弱化为协调部门,比如业务部门提出招聘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安排配合性的招聘、面试,录用等流程性工作。

笔者在广泛与业内人士的交流沟通中,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源于人力资源经理自身的因素:有些人对公司的业务缺乏基本的了解,看不懂财务报表的人力资源经理大有人在。就人力资源谈人力资源,“闭门造车”,在畅谈平衡计分卡、360度评估、KPI等问题时,刻意追求技术细节,拘泥于方法本身,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有时甚至套用管理工具,对业务进行刻舟求剑式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技术”的成分,但更多的是管理“艺术”。工具的作用是有限的,比如说,工具不能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设想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艺术”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甚至在对员工岗位职责缺乏基本了解的情况下,管理着员工的薪酬,绩效、招聘和培训业务,这其实是典型的“外行管内行”的做法。

应该说,在业务和管理之间,通常管理要适应于业务发展的需要。而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业务一定要精通,否则势必陷入“被动管理”的尴尬局面。专业源于专注,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经理只有基于对公司业务的充分了解基础上,才能够量体裁衣,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实中,职业经理人

跳槽通常对跨行业很谨慎,因为“隔行如隔山”。客观上,不同行业在理念、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差别,不可能简单套用某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如果人力资源经理不懂业务,其影响的将不只是总经理办公会上表象的话语权问题,更重要的是难以根据企业的发展进行战略方向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农业行业人才的匮乏需要通过国家教育来解决。目前国内农业类院校有近百所,在校学子数以万计,培养的层次涵盖学士、硕士和博士。我们发现,数量虽多,但人才结构性矛盾仍非常突出。究其原因,除了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供过于求”以外,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除了少数大型农业集团外,中小型农业企业很少设立相对独立的农业研发机构。农业企业急需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现实中,多数农业类专科学校或者沿用狭隘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模式办学,或者“急功近利”开办新闻、计算机、市场营销等所谓的非农热门专业。农业类毕业生真正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甚至不到一半,很多农科院校的学生直到毕业时,对农业行业仍是满头雾水:中国农业的前景如何?哪些行业最有发展前途?各个细分行业有哪些优秀企业?应该选择哪个职业方向?学生对于上述问题的茫然反应出农业教育体系存在的弊端。

作为涉农行业,农业企业地理位置通常相对偏远,交通闭塞,现代生活氛围淡,难以吸引到高层次人才和年轻人。一些企业尝试把总部迁移到交通相对便捷的大中城市,但管理中心与生产中心的分离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由于保鲜与运距问题,一些大型农业集团都推进全国性布局,在多个区域投资建厂,人力资源工作更难以做到信息的对称沟通,这也给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现阶段,农业企业员工总体知识层次还参差不齐,大多数员工来自于偏远区域的农村,契约意识淡薄,身上残留着很多陋习。因此,要全方位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时机尚不成熟。

中国的发展需要做到“形神兼备”,农业的发展绝非简单的GDP与税收规模的增长,更伴生着从农民工到大学生等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农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这项巨大的社会工程中无疑将饰演中流砥柱的作用。

作者:崔 凯

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2: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模式的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因此,需要对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新的认知和理解。农业农村部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提到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将是“三农”工作的重心。新农村建设带动了现代农业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龙头企业,面对新征程、新发展,也使企业面临着新挑战。要想挑战成功,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导入新的经营理念,建立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产销一体化等新模式。由陈春叶编著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一书对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经营战略、经营决策,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创新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企业现代化是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依托现代的科学技术、智能化、工业机械化而实行的产供销一体化、工贸相结合的农业生产。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们在经营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1 管理方法不够科学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建设稳步向前,农业企业发展迅速,近几年涌现出了成百上千家农业企业,这些企业成立时间较短,在管理上比较传统,没有建立一套适合现在生产要素和市场变化需求的方案,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1.2 管理人员和手段不够专业

现代农业企业的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由当地的农民临时组建而成,这些人员缺乏一定的管理技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对消费者的需求不了解。同时,管理手段不够专业,据调查,员工中约50%不会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管理企业,对企业的壮大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1.3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缺乏创新,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策略及组织结构还保持在传统单一模式上,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同时,没有企业战略的系统指导,组织管理比较混乱,致使农业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2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模式实施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企业经营管理》介绍的主要内容,特总结了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策略。

2.1 建立一套适合现代生产要素和市场变化的有效方案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新建立的农业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及时建立一套适合现代生产要素和市场变化的有效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在建立之初需要一个明确且可行性强的经营目标;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使全体员工有积极性、责任感和归属感,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实现标準化、制度化和智能化。

2.2 创新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手段专业化和现代化

农业企业人力资源也称劳动力资源,是企业最基本的资源之一,目前绝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有待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普遍为非专业人士。基于此,我们需要创新人才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竞争力。首先,建立有效的适合农业企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如创新人才绩效考核,吸引和留住专门人才。其次,建立健全企业内外部的培训机制,加大对农业企业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塑造一批农业企业建设的能工巧匠,落实农业企业人才振兴政策,吸引海内外及城市各类人才。第三,积极推动实施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创新人才的培育工程,选拔一批专业的企业管理人才,逐步实现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2.3 完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促进其稳步发展

农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由外向内即由沿海发达地区延伸至内地。且现代农业企业的制度大环境是市场经济体制,应适时向市场配置资源,而传统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大环境的发展,需要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要改变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制定规范的具有特色的管理策略,创新组织结构建设,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

3 结束语

笔者认为《农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丰富,论述全面,书中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内容占据了大量篇幅,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企业典型案例,为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值得广大读者反复研读。

(卢丽,女,讲师,硕士)

书名: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

作者: 陈春叶

ISBN: 9787562493327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月

定价: 37.00元

作者:卢丽

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3:

浅析富硒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构建

摘 要:随着富硒农业竞争程度的加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富硒农业企业亟需优化经营管理模式,以实现在新经济发展背景下经营效益的不断增长,并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实现战略目标。富硒农业企业应结合当前产业发展环境和未来发展目标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经营管理体系,通过对外部环境风险以及内部经营风险的科学分析预测,实现对各经营环节的高效控制,进而增强管理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当前富硒农业企业在构建与实施经营管理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各经营管理体系在对富硒农业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以及风险防范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为了帮助富硒农业企业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构建经营管理模式,首先探讨了富硒农业企业所面临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市场机遇,进而针对当前存在的经营管理风险探讨相应地提升路径,以期为富硒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富硒农业企业 经营管理模式 构建 优化

富硒农业企业为实现高效的内部管理,增强竞争能力,必须重视经营管理模式的构建以及组织制度的优化,从而增强富硒农业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提升经营效益,为实现健康发展提供内部保障。财务管理模式、内部控制模式、风险管理模式等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富硒农业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关键因素,而目前富硒农业企业未能针对目前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以及保障措施,使富硒农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组织活力不足,并面临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在新经济发展背景下,富硒农业企业应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引进科学的管理经验,并将其合理运用到自身的管理体系中,进而通过管理模式的优化达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帮助富硒农业企业创造更高地经济收益。因此,为帮助富硒农业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全面性以及合理性,增强经营效益,本文基于富硒农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探索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路径以及保障措施。

1 富硒農业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首先,在经营规模上,近年来富硒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品种类都逐年增长,并且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富硒农产品通过进一步的深度加工,不仅提高了食品的价值,而且为富硒农业企业拓展新的市场创造了条件。其次,政府针对富硒农产品项目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增加,给富硒农业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提供了良好条件。并且富硒农业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使得富硒农产品供不应求,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另外,富硒农业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推广产品和品牌,进而增加了市场份额,提升了富硒农业企业的竞争实力。与此同时,富硒农业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富硒产业还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对相应富硒资源的利用还不够深入,给富硒农业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并且富硒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引导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提升整体富硒产业的规模。另外,富硒农业企业的技术研发体系不够健全,富硒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相关产品技术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开展。

2 经营管理风险分析

2.1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富硒农业企业内控制度的构建应强调全面性、全员参与,而随着富硒农业企业经营规模的增长,内部管理层级增多,从而给内控制度构建造成了较大的挑战,并容易在富硒企业内部出现内部控制不足的问题。内控制度未能实现全流程的、全员的构建,不仅使得富硒农业企业对各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能力降低,引起管理混乱,还减弱了各业务部门经营目标和行为的整体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富硒农业企业的内部经营效率。另外,富硒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使得各业务部门人员容易出现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徇私舞弊等私利行为的出现,给富硒农业企业的整体利益造成损害。富硒农业企业未建立严格的会计信息控制制度,从而降低了富硒农业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对不规范的会计行为控制不足。同时,富硒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未能较好结合本行业及企业的发展状况,对市场环境的调查和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不够深入,进而影响了内控制度对企业各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作用,削弱富硒农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富硒农业企业在内控制度构建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不足,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外部环境,不利于企业的经营风险防御以及市场机遇的掌握。

2.2 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

富硒农业企业各经营层级人员对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不利于富硒农业企业经营效益的获取。大多数富硒农业企业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还只局限于财务部门或财务管理体系,而忽略了涉及各层级人员、各管理体系的全方位风险防范机制。当前富硒农业企业针对各管理体系风险防御机制的构建缺乏其他业务部门的参与,从而使得富硒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容易面临较多的风险。同时,富硒农业企业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忽略了企业各层级的信息沟通与联系机制,从而使财务部门及人员收集及分析各部门会计信息的难度增加,不利于及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富硒农业企业未能有效使用科学且合理的风险防范方法,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面临较多管理风险。另外,富硒农业企业存在监督评价制度的建立不健全问题,容易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出现随意更改预算目标和资金用途等行为,最终给企业引致较大的风险。

2.3 信息平台不完善

富硒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需要内部统一信息管理平台的保障,实现及时收集、处理内外部相关信息,使富硒农业企业不仅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环境变化,而且能够明确各业务部门的经营状况和资源配置情况,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富硒企业在新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环境适应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另外,富硒农业企业统一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增强企业内部各层级员工的联系和交流,促进各部门的互相监督和合作交流,从而减轻富硒农业企业整体监督控制的压力。统一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不仅提升了富硒农业企业对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经营信息的获取能力,而且增强了富硒农业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性,减少企业由于会计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而目前富硒农业企业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仍不够完善,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富硒农业企业自身运营和服务的特点和要求不符合,从而不利于富硒农业企业对各业务部门经营管理活动的及时监控。

3 经营管理模式优化途径

3.1 采用科学、合理的内控方法

富硒农业企业应积极引进科学且适用的内控方法,从而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合理,最终提高企业整体管理体系运作效率。同时,富硒农业企业在引进科学内控方法时不能盲目,要认识到自身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风险,进而针对自身的内控开展情况积极利用科学方法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富硒农业企业的内控方法的使用还应有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发展需求,使其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灵活性,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对各经营管理环节的控制能力,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企业在构建内控体系时要注意合理建立各经营流程、各业务部门的内部控制目标,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达到约束和规范各部门的经营管理行为的目的。另外,富硒农业企业应优化内部治理环境,变革组织结构,细化规章制度,从而使各经营管理流程更具规范性,并建立企业内部各经营流程、各部门的沟通合作机制,增强各部门整体性。富硒农业企业需要认清当前经济形势,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加强各层级人员的内控意识,同时需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提升对各部门人员主动实现经营目标及工作目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 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富硒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应注重构建全方位的风险防范机制,进而达到预期经营管理目标。首先,为提高风险防范的效率,富硒企业应完善风险防范流程,通过引进科学方法使风险防范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提升,并适用于企业各业务部门的经营现状。因此富硒农业企业应充分调查分析内部经营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利用数据分析有效评估各经营管理环节的运行情况。其次,富硒农业企业风险管理化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各业务部门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而且能够促进各业务部门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富硒农业企业应提高风险防范方法的动态性,建立动态、开放、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3.3 构建信息平台

在新经济发展背景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富硒农业企业应构建科学的信息管理平台,并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强化企业专业人才对信息平台构建的认识。富硒农业企业应树立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积极引进大数据技术和人才,构建适应当前经营管理模式和未来战略目标的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富硒农业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应覆盖各业务部门、各经营流程的员工,并构建涉及财务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全方位信息管理体系。富硒农业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直接关系到整体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构建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切实提高各业务部门及人员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富硒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富硒农业企业应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模式,为经营效益的提升创造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当前富硒农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風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容易在各业务部门出现不规范的经营管理行为,产生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且未能充分重视信息平台的构建,使得内部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因此富硒农业企业应利用科学的内控方法全方位提升内控效率,并构建涉及各经营管理活动事前、事后以及事中的风险防御机制,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最后应加大大数据技术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提高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从而提升富硒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卢敏.江津以“互联网+富硒农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7(8).

周新福.浅谈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影响因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0).

王旭,邵华清.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发展研究[J].新经济,2016(6).

杨会卿.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6).

徐英爱.探析中小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J].民营科技,2013(12).

作者:陈淑丽

上一篇:区政府班子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油运公司经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