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经济的论文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农业经济的论文(共7篇)

关于农业经济的论文 篇1

以稳定价格为核心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国际金融危机给保障我国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新的挑战,即如何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如何防止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去年9月份以来,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前高后低,波幅高达30%以上,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全面下滑,预计短期内很难明显反弹。这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非常不利。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农产品需求减少是农产品价格下行的重要原因,全球农产品供给增加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下跌,能源价格暴跌也加大了农产品价格下行的压力。农产品价格剧烈震荡,大大增加了我国调控农产品供需平衡的难度。因此,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今年农业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形势总体不错,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可以确保,但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角度考虑,从确保实现扩内需战略目标的高度着眼,今年应该将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并适度回升作为重要任务。这就需要加强和改善农业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统筹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的关系,通过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来实现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统筹处理好农产品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关系,重点是避免个别农产品的数量变动影响对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和宏观经济的预期;统筹处理好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的关系,既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又充分发挥临时收储和进出口调控等短期政策的效能。

以调整结构、完善体制为根本方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加深,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沿海地区外向度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严重冲击,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稳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矛盾,有着深刻的体制和制度原因。区域之间产业布局不合理致使大量农民工在省际年复一年地流动,过于偏重外向型经济致使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城镇化过程中相关制度改革滞后暴露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矛盾。

今后一个时期,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有四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不会因国际金融危机而逆转,确保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应成为长期战略。二是为有效兑现“人口红利”,需要更快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缓解农民工结构性失业问题,将我国劳动力的短期优势变为长期优势。三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候鸟式”流动问题,需要统筹工农和城乡发展,加快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移,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偏重投资和出口向投资、出口、消费并重转变,经济由区域非均衡发展尽快向均衡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一元结构转变。四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扩大农村内部就业。

应在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下功夫,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尽可能追求产业或产品的差异化,以拓展不同的市场空间。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提升农村专业化分工水平,不断拓展农村就业的领域和空间。

以强农惠农、改革创新为主要手段促进农民增收

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农民增收困难,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农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有可能再现,而且增产后还有可能出现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工资性收入有可能下降,并且很不稳定;三是有利于农民稳定增收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今年中央1号文件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主题,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落实中央有关部署,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可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大“多予”的力度。适度提高粮食直补标准,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并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以综合性收入补贴的增加来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生产性专项补贴的引导作用,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覆盖范围,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关于农业经济的论文 篇2

一、立足“品牌”战略, 发展农业经济

1. 以农产品特性为基础, 找准战略定位

农业产业可以充分汲取当地的历史文化养分, 利用历史形成的优势, 通过文化积淀塑造品牌, 形成具有一方特色的个性化品牌产品, 从而获得市场和顾客的青睐。

品牌赋予农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涵, 反映农产品的特性或功能, 融入着农业文化情感, 实现着与消费者的沟通, 最终成为消费者最愿意接受、最可信赖的东西。农业产业品牌要根据农产品特性、消费者的心理及各种社会因素如价值观、文化传统等, 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

2. 建立品牌声誉信任实施机制

品牌声誉靠质量, 农产品必须以质量为根基, 品牌才有竞争力。应通过优质产品、诚信交易, 将维护品牌形象形成自觉意识, 并通过质量追溯系统, 深化顾客与农业品牌之间的联系, 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持久信任度, 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建立农民广泛参与的各种合作组织,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巩固品牌形象。当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民组织的声誉相关, 而声誉又取决于他所提供产品的质量时, 农民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参与组织合作, 并可通过农民组织来约束农民的生产行为, 提高农产品质量。如“公司+农场 (基地) +农业工人”的生产模式, 让农民进入农场 (基地) , 通过企业化的经营、管理, 以农业工人的身份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 使农民职业化, 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模式, 是建立品牌声誉制度的有效方式, 有利于促进农业向市场化、集约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二、农业经济发展建议

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提高农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

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 其决定于农产品的结构构成、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卫生水平等因素。发展现代农业要以优质的原材料生产作为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 而这一前提条件的要素包括:通过组织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 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进而构建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

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体制, 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转换机制, 建立社会公益机构, 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机制、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开放、协作的运行机制。成立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进行试验示范和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技术咨询服务机构, 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 积极开拓第三产业, 重点发展农业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口、资源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1世纪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1.何谓“农业循环经济”

上世纪60年代,全球人口激增,由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状况日益严重。社会现实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一词便是这个背景的产物。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最早提出“循环经济”一词,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实际上是把生态学规律引入到经济活动之中,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尽可能的低排放,以达到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系统内部的一个子系统,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正确运用循环经济的相关理念,运用循环经济学的具体方法来组织农业生产活动,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来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达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2.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困境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满足我国人民的温饱到农业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首先,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下滑,草地功能退化,森林面积萎缩,这种情况仍在持续之中。其次,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不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土壤生产能力降低和滥用农药,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严重,不合格产品增多,在国内国际市场失去信任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3.1对农业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领导人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还不到位,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没有认识到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而将之简单的等同于保护环境。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必然会造成舆论宣传不足,重视不够,也必然致使人民群众对农业循环经济的不了解,就更谈不上发展了。

3.2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近几年来,我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可持续发展。但是,落实到具体经济活动中,还有许多尚不明确的地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涉及很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尚处于开始阶段,所以法律体系也还不健全。能提供保障的,只是散存在《农业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的几个法条和规定。

3.3缺乏相关的技术和资金

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对广大的农民来说,是一个新兴事物,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又存在有周期长、投入高等特点,所以需要长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而这些都需要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法律的保障。这两方面,上文已经进行了分析。有鉴于此种情况,很多地方就不能形成低风险的长效运行机制,致使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技术和资金。

4.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4.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应该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充分依托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提高地方领导和人民群众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以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探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前提下,经济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化,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4.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和经济制度

为了更好的维护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用法律的形式将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各个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需要履行的义务加以明确,制定技术方面的施行细则,完善行业的市场准入机制,实行绿色环保无公害食品的标示制度。要加大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改革各种类型土地的产权制度,保证农民对土地有长期稳定的承包权,积极鼓励农民对荒地和较贫瘠土地的开发和改造。要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短、中、长期的农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3保证和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各级财政要保证和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的金融机构建设。国家要积极运用各种经济杠杆,鼓励社会资本以各种方式投入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之中,以保证农业循环经济有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同时,在技术方面,一方面要引进专门人才,特别是掌握了国际先进技术的高科技人才,直接投入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中去,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掌握新思想新技术,这样才能促进机制的创新。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设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产品的利用率,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之,面对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只有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有利于我们最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学敏,付立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0,3.

[2]李春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2.

关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篇4

农业循环经济是指充分利用资源与环境给农业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 将不同种类的生物进行重复利用, 形成内部循环, 力求用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益, 关注资源的用度及走向,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这不仅是农业循环系统的必然发展方向, 也是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

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现状

农业生产过程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通过利用一些外在辅助因素, 将种子培育成粮食或蔬菜果实的过程, 这个能量转变的过程中会涉及许多生物质, 这些生物质之间的重复利用便形成了农业循经济发展模式。这个模式是把握能量与生物质平衡的关键所在, 更是农业生产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是利用有机肥来进行能量转换, 这样的生产过程太过于封闭, 已不适应当前高效社会的需求, 所以农业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农业生产系统要根据外界环境与能量本身的特点不同, 选择不同辅助方式进行高效生产, 将能量循环的内容进行扩大。化肥农药、石油燃料、塑料薄膜这些东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普及应用, 在提高劳动生产力与作物产量上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但是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化肥农药、石油燃料、塑料薄膜的不当应用会导致食品的安全性能降低, 并且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增加畜禽的成长速度, 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大多含有激素, 这就导致畜禽的排泄物无法全部应用于作物生产, 这样以来就造成了物质浪费, 如果将其排放于河水中, 又会造成新的污染形成,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3 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3.1 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进行农业循环经济规划不能只喊口号, 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法, 将其迅速落实到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 这离不开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农业部门制定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具体方法、最终目标, 并监督工程实施保障体系的顺利运行, 确保在不破坏生态平衡与环境的基础上, 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2 提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识和技能

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宗旨是为了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发展, 而农民又是本产业的主要支柱力量, 所以在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要注重农民对本模式思想意识及技能培训, 只有农民充分的理解到本模式所带来的效益及优势, 才能更好的将全身心投入工作。加大思想意识培训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报纸广播等方式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进行普及灌输, 给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生产观、价值观。加强技能培训力度主要通过对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规范与标准化渗透, 让可持续发展战略扎根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3.3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科技的研发力度主要包含关键技术研究与再生利用技术研究两大方向。关键技术研究是指对创新实用型的生态利用技术、高效利用秸秆技术、安全生产无公害产品技术等研究;再生利用技术是指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农用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等;通过大力研究与开发这些科研技术来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进度, 建立体系完善的综合利用系统, 实现小投入大回报的运转模式。

3.4 要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是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途径, 但是如果单纯的依靠政府力量去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治标不治本。我们在推广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流程去做: (1) 确定编制。依据当地环境与生产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确定宣传推广所需要的具体人数。 (2) 明确责任。进行技术推广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新技术的引用, 对农民进行新技术培训以及农产品的质量监督。这些职能的责任要明确到个人, 保证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建立推广机构必须要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之上, 建立多元化体系,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中的作用。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要想快速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首位, 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是农产品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能源与环境在经济循环模式中的应用, 实施符合我国国情与地区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非常有必要。

摘要:从古至今, 无论阶级关系发生什么样转变, 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量。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不断的上升, 导致人均土地占有量急剧下降, 所以改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迫在眉睫,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如箭在弦上, 势在必行。循环经济在我国农业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进行阐述, 并分析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现状, 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从而为我国的可持续农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现状,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董淑阁.关于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5, 02:36-38.

[2]冯长.探析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D].河北大学, 2007.

[3]邵梅丽.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08.

[4]刘荣章, 曾玉荣, 周江梅, 翁伯琦.关于农业循环经济若干理念与模式的探讨[J].福建农业学报, 2009, 06:592-595.

关于农业经济的论文 篇5

2.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全球经济正处于缓慢上涨状态,我国的出口也出现了困难,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内需的扩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的重要途径。农村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扩展内需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的开发。但日前我国农村农民收入较低,消费水平也较低,难以实现内需的扩展。通过财政扶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另外,随着我国农产品进口数量的增长,不利于我国本土农业发展,因此政府要加强财政扶持,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基础设施的水平难以满足日前我国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尤其是农田的水利设施,水利设施不仅不能够满足农事生产,同时还影响了农民的生活用水。我国超过一半的农村地区没有较好的灌溉条件,灌溉条件太差,难以保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灌溉需求,十旱和缺水阻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且近年来北方的干旱程度加深,南方的洪涝灾害也愈加严重,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同时,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较差,通讯设施也较差,运输条件落后,通讯难以正常进行,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农村服务体系缺乏

首先,我国农村缺乏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较差,不能够进行统一的生产前、中、后的配套服务,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匮乏;其次,社会化服务效率较低,服务组织的职工队伍能力、素质过低;最后,服务的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供种、收割、防疫几个方面,难以满足农事生产中的各种需求。

3.农业科学技术落后

首先,农村的农业科技较为落后,缺乏农业科技人员,难以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其次,农业科技研发较少,我同仅有少部分机构专门进行农事生产技术的研发;再次,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较低,研发出的农业科技成果仅有少部分转化为生产技术;最后,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部分,普及率很低,很多的成果转化后都没有应用到农业的实际生产中,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三、财政大力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加大农村财政扶持力度

我同政府要加强对农村财政的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加高产的良种,加大农村农事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农机设备等的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的收入。在财政扶持的实施过程中,要将补贴的信息传达到每个农民,明确补贴的日标,直接让农民从中受益,简化操作的手续,从而实现财政扶持的日的。并且针对性的对贫穷地区以及灾害地区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生产的同时缩短城乡收入差距。另外,要对农村财政扶持资金进行科学整合,重视存量和增量的整合,通过整合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资金整合的制度,宣传、推广并且监督资金的整合和使用,确保扶持资金的科学使用。

2.善农村基础配套设施

首先,要建设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例如水利条件、交通、通讯条件等,确保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其次,要提高农村科技研发和转化的投入,促进农村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通过科教兴农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利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我国政府要支持农业科技的研发,通过科技的创新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农业生产。在农村建设技术推广的平台,通过农业企业联合、合作组织等形式,将科技与农业联系起来,引进并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增加技术人员的数量,提升技术人员的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农业生产技能。

3.完善农村保险政策

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影响,农民的收入也因此受到影响。因此,要通过保险政策来保护农民的收益。政府可以对保险公司以及农业再保险公司进行补贴和税收减免的方式来鼓励保险公司进行农业保险。地方政府和农业合作社等农民机构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鼓励农民积极投保。同时,要发挥出财政资金的作用,建立自然灾害等风险补偿制度,鼓励农民进行特色、规模化的农业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围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确保我国农村的稳定,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发展的财政扶持,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财政扶持既要注重对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还要对生产设备、生产技术进行投资研发,不断创新并加大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还要做好农业的保险政策,保障农民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何熙文,王汉鹏浅谈我国农业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卟中国经贸导刊,2009(21)

[2]李明顺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南都学坛,2008(05)

关于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考 篇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现在,全国各地都围绕新农村建设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这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最基础的和首要的就是生产发展,这样才能为整个新农村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而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党中央早在几年前就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推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可以这样说,扎实有效地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认识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经实践探索了好几年了,各地也进行了很多的实践,但我认为,要真正的开展好农业结构调整,首先要对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有一个基本的和正确的了解。中央提出推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基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提出来的。如何理解这个新阶段,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许多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相对的过剩。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前的农产品出现供大于求是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农产品质量水平比较差的情况下的过剩,是一种相对的、暂时的、结构性的过剩。

2、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农业发展由资源制约

转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耕地、水资源极度短缺,特别在我们玉林和北流,人均不足半亩地,而且近年来降雨量越来越少。资源短缺过去是,今后仍将是农业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另一方面,现在出现一些农产品卖不出去,得不了好价钱,农产品供求出现相对过剩,意味着市场需求对农业增长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社会消费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更好的口感和观感、更高的营养价值、更有利于保健等。但由于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追求产量,忽视农产品的质量,致使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农产品品种不够丰富,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一些大宗低质的农产品销售不畅,大量积压。农民有时候不知道如何生产,种什么,养什么。

3、在农业发展进入到新阶段以后,农民增收问题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虽然,从统计上看农民收入呈增长的态势,但是,从整个经济运行的情况分析,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过于缓慢,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据有关资料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之比,由2000年的2.8:1扩大到2004年的3.2:1。如何较快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新阶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产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农村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大、种植业比重大的格局虽然经过几年调整,仍未有较大的改观。农村第二、三产业相对不发达,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相当多的农产品由于成本高、质量差,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形成低水平的供大于求,造成大量积压,引发农产品卖难,致使价格下跌。而优质、安全农产品却相对不足。二是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严重。首先在农业生产资源方面,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数的三分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在“以粮为纲”思想指导下,粮食产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追求 2 目标,大部分农民对耕地实行掠夺性的经营,如盲目的和非科学地增施化肥,严重超过了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耕地的负载能力,不但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成本,浪费生产资料,而且也加剧了环境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其次,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产品销售服务滞后,农民生产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无法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生产,造成不知种什么或是种出来了销不出去。三是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表现在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的对农业增效作用大的新品种、新技术少;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低,使得农业科技成果无法发挥应有的增收作用。四是农业的配套服务体系薄弱。突出表现在对农业生产起拉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或是专业合作组织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没有较好地建立和完善起来,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不够强。五是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相对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素质更低。这造成了农民掌握科技知识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农业生产工作,只能从事初级的、粗放的、技术含量低的劳动。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首先,只有适应市场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才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其次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已经较高,有的甚至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因此,难以通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让农民增收,随着农产品市场的放开,国外廉价农产品还很有可能大举进来,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对于价格而言,已经成为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三是农业结构调整是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通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能够了解、掌握和传播正确的市场信息,依靠科技,改良品种和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使农业增长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四是调整农业结构有利于农业从粗放经 3 营向集经营转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新体制。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和管理农业的办法,都还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生产什么,调整什么,市场真正需要什么,都要通过大家进入市场去体验、去实践、去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创新。抓住主要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生产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将为农业发展开拓新领域,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来源,使农业在新的台阶上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

(三)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些看法。

1、农业结构调整应坚持品种优质化。现在的农产品过剩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相对的过剩,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的需求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其市场竞争力也较强,通过发展优质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品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山东莘县僻居冀鲁豫交界处,前些年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他们曾为自己的地理“劣势”苦恼不已:一不沿河,二不沿城,发展无依托,致富无门路。后来他们通过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打造“放心菜”品牌,一系列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张寨乡的韭菜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0.4元提高到每公斤5元多,每亩增收8000多元;董杜庄镇的西瓜价格涨了四毛钱还供不应求。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44万亩,初步形成了瓜、菜、菌、果、牧五大主导产业,莘县成为了“中国双孢菇之乡”、“中国香瓜之乡”、“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十佳商品基地县”等。莘县的蔬菜行销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5万人的销售队伍奔波在大城市的菜市场;80%的大白菜、双孢菇出口日本、韩国、欧美。

2、农业结构调整要有持续性。不能今年搞了明年又不搞了或今年搞一样明年又搞一样,而应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优势,有潜力的品种,集中精力抓下去。河南的永城和安徽的砀山是两个距离很近的县,两个县基本上都是在同一个时期发展果梨种植,但是现在砀山成了有名 4 的梨乡,而永城的梨业萎缩不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市场的波动中,砀山不象永城那样生产的热情随市场而起伏,而是坚定发展果梨的信心不动摇,通过改良品种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以优质品种抢占高档市场,以早熟品种添补市场空档,使得果梨这一产业保持着蓬勃的生机。

3、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科技为支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江苏省野树村长期以来一直以种粮为主。当周边许多村靠经营花木纷纷走上富裕之路时,野树村却仍陷于“有粮吃没钱花”的窘境。2000年,野树村聘请花木专家花汉民为顾问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由种粮食改为种花木。他们在市场调查中获悉,许多城市都在搞大树进城、速成绿化,但国家又不允许到大森林寻找树源。根据花木专家的建议,野树村在周围县市收购价格便宜的大杨树和柳树,然后将国内刚研究出的新品种金丝垂柳嫁接到成年树上,成活后即变成价格不菲的成年金丝垂柳。农民算了这样一笔账:从外地收购老杨树加上运费并请帮工栽上,每棵树需花费200元。经过10个月的嫁接改造,每棵树可卖到800元,净赚600元。一亩地种80棵,收入就是4.8万元。此外,还可以搞立体种植,在树下种石楠、麦冬草,还有两笔收入。野树村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初步实现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变成了小有名气的花木专业村。野树村调整农业结构的成功之道在于没有在一般农产品上搞种植面积的增减,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真正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升级。

4、农业结构调整应与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要协调好产与销的问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把小农户与大市场连接起来。一个农业企业就是一项产业的拉动器。如山东诸诚市的一个工厂,一年杀400万头猪,把整个诸诚市的养猪业都带动起来了。

二、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些思路

(一)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1、农作物种植布局得到优化。在确保全市粮食供给平衡的基础上,适当调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据调查统计,2005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万亩,与1998年比,调减了14.25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万亩,与1998年比,调减了10.32万亩。全市经济作物达到*****万亩,与1998年比,增加了12.7万亩。

2、优质稻生产已成规模,生产效益明显提高。*****的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主为,近年来,******把优质稻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抓落实,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优质稻生产成为北流农业的一项优势产业。2005年,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市双季稻总面积的82.6%,与1998年比,优质稻种植面积扩大了****万亩。特别是优质常规稻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比1998年扩大了17万多亩。同时,优质稻品种不断更新,优质杂交稻以博优903、博优175等组合为主转变以秋1025、秋优桂99等组合为主,优质常规稻由以茉莉香、西山香为主转变为以长丝占、油占、田东香等为主。

3、培育了一些农业优势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选择一些生产效益、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较好的产业进行重点突破,积极培育北流农业的主导产业,除优质稻生产外,蘑菇、中草药、花卉、秋冬菜等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北流农业的优势产业。如蘑菇生产,全市每年栽培蘑菇面积达****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等镇,特别是近两年来引进蘑菇二次发酵大棚栽培技术,使蘑菇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蘑菇产业的发展,****镇还成立了食用菌产销协会,有效地提高了蘑菇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秋冬菜生产方面,以加工型的包心潮菜、火筒菜、萝卜等为主,面积达到****万多亩,这些蔬菜通过加工成梅菜干和萝卜干,风味独 6 特,畅销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

4、探索形成了一些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如*****的两季莲藕和一季慈菇模式,年亩产值达8900多元;****镇兴上村韭菜、枸杞菜周年种植模式,年亩产值达到7800多元;*****镇的果蔗套种瓜、豆模式,年亩产值8000多元;*****镇的黄瓜——晚稻——冬菜模式,年亩产值达到7600多元。这些高效种植模式规模多为几十亩到一百亩,但分布比较广,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补充。

(二)抓好***结构调整的思路

1、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什么是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就是要充分发挥本地地理、气候条件优势,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名牌产品,并运用先进技术,对产品进行创新;用创新的品牌去占领市场,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农业。其特征是自己特有的产品,自己特有的市场,自己特有的效益。就****实际而言,就是按照“优化粮经、提升林果、主攻畜禽、扩大水产”的要求,重点抓好优质稻、食用菌、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中药材、奶水牛、杂交牛、瘦肉型猪、珍稀淡水鱼、三黄鸡等优势产业的壮大发展。形成北部以优质提子、哈密瓜、食用菌等高效果菜为主,中部以优质辣椒、优质荔枝为主,南部以优质香蕉为主,畜牧、水产养殖基地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就种植业的发而言,要巩固和强化粮食生产优势,突出抓好超级水稻的示范推广;计划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示范基地引导,建设以优质瓜果为主的新的优势产业基地,重点是建设200亩优质提子观光示范园、100亩丰蜜二号南方哈密瓜示范基地、200亩高糖西瓜新品种示范基地,带动全市形成****万亩的优质提子生产基地、5000亩的南方哈密瓜生产基地、10000亩的优质西瓜生产基地;同时要抓好200万平方米的食用菌、2万亩的优质辣椒、3万亩的优质香蕉、3万亩的免耕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

2、要充分发挥基地的带动作用。***市属人地少地区,农村户均 7 耕地只有*****亩,农产品市场又不够发达,要取得规模效益,就必须扩大基地规模,实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便于集中采购、集中外运销售。如*****村,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就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已形成本地独特的发展模式,有基地、有市场、有外运渠道、有一批经纪人队伍,而且能够一直稳定下来。其加工生产的梅菜等农产品畅销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我们结构调整的思路之一,就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更大的动作。比如我们可以在****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开拓市场,将生产基地规模扩大到周边的******等村甚至扩大到******等镇,形成更大的规模,迅速带动更多的农户,取得更好的效益。

关于农业经济的论文 篇7

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经研究,现就扶持村级物业经济,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坚持自力更生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加快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创新,以发展村级物业经济为重点,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加有效投入,多渠道、多途径地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二)对象和目标

扶持对象:主要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薄弱村。省定经济薄弱村是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且经营性收入(村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和投资收益之和)5万元以下,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的村。工作目标: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不少于5万元。第一阶段,到2013年底使经营性收入3-5万元的村基本转化;第二阶段,到2015年底使经营性收入1-3万元的村基本转化;第三阶段,到2017年底使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基本转化。

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本地经济薄弱村标准和扶持转化目标。

二、创新村级集体物业经济发展路子

(一)创新发展模式

——发展农业设施。结合现有支农惠农政策,鼓励村经济合作社利用集体所有的农、林、水等资源,围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建设农业生产、加工、经营设施,通过发包获取租金收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集体经济发展优势。

——建设租赁场所。在符合集镇、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在建设用地上兴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来料加工场所、职工宿舍、商铺店面、渔业码头、小型冷库等物业,通过租赁经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兴办物业服务业。建立各类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和农家乐经营点、农家乐管理服务中心、车库泊位等,积极发展各类服务业,增加集体物业和服务收入。

(二)创新开发方式 ——原地开发。位于城郊和中心镇、二三产业较发达的村,要用好村级留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采取各种方式兴建集体物业项目。积极开展集体土地登记,大力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原有办公用房、会堂、学校、厂房、仓库等物业,以及城镇规划区外合法的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兴建物业。

——异地开发。对一些偏远或受规划限制、村内资源匮乏、发展空间较小的村,结合中心镇、中心村以及开发区建设,在区位较好的区域或中心镇规划区,异地兴建或购置物业,明确产权和收益归属村集体。

——联合开发。充分利用城镇化物业升值的优势,鼓励几个村联合在区位条件较好、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联建或联购物业,获得升值或出租收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组建责任公司,集中资金、资源,采用统一购置、统一租赁、统一收益分配模式,组团式经营物业项目。

(三)创新发展机制

——独立自营。村级集体经济有存量资产或发展空间,又能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到启动资金的村,可由本村独立投资建设物业经营项目。

——股份合作。村集体经济较发达但存量资产少、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的村,可与存量资产丰富、土地空间多的经济薄弱村结对发展。通过签订联合投资物业协议,统一租赁经营,或明晰产权,自主租赁经营。实现资金与资源互补。——对外招标。对市场前景好,村集体缺乏开发实力的项目,可实行“BOT”模式开发,即项目产权为村集体所有,通过招标确定项目业主,由业主实施项目建设,在一定期限内业主以经营项目收益和部分租费抵冲投资。

——村企结对。在符合规划和建设用地性质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带资金、带技术、带设备、带原料支持家庭工业集聚点、标准厂房等建设,确保物业项目发挥效益,实现村企共赢。

三、加大对村级物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村级物业经济发展的扶持以县(市、区)财政为主,省、市适当补助。从2012年开始,各地根据当地经济薄弱村数量和物业建设扶持计划,将扶持村级物业经济发展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并确保资金足额到位。省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由省委组织部会同省财政厅、农业厅专项用于扶持欠发达地区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经济,扶持资金按项目申报验收制实施(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对列入省扶持计划的项目,所需资金由省财政、省以下财政和村集体按2:2:1的比例分担,确保项目建成后每年为村集体增加5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各市、县(市、区)在安排土地出让收入预算时,重点向村级集体物业项目倾斜。

(二)建立村级物业发展用地机制。村级物业发展用地应坚持优先、适量、兼顾的原则。各地应确保当地可用 建设用地指标的10%用于新农村建设,并确保优先安排村集体物业用地。积极稳妥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规划为建设用地的,应在优先满足农户建房、农村公共设施、村集体物业建设后,才能调剂用于城镇建设。省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保障村集体物业用地较好的地区,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安排上予以倾斜;涉及林地的,在征占用林地定额的安排上予以支持。各地要结合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等,为村集体物业发展优先安排一定比例的农转用指标和建设用地,落实区位条件较好的城镇规划区用于经济薄弱村物业项目建设。

村集体物业项目用地,可根据有关规定和当地实际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或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手续。对发展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如农资仓库、农产品分捡包装、收购仓储用房、临时育种育苗房、农机(具)库房、晒(堆)场等,要切实落实《中共★★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号)、《★★省林权流转和抵押管理办法》(★号)以及《★★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关于切实做好设施农用地管理服务的通知》(★号)等规定,按农业生产设施配套用地报批。属于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用好用足留用地政策。实行留地安置政策的市县,对土 地征收中安排村集体的留用地,要优先用于发展村集体物业经济。各地在下山搬迁小区建设中要安排一定的土地指标,用于发展集体物业。

(三)实行免费缓税政策。对村集体投资兴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商铺店面、职工宿舍、来料加工场所、渔业码头、小型冷库、农贸(资)市场、农家乐经营设施、车库泊位、临时育种育苗房、农机(具)库房、晒(堆)场等物业建设项目,免收征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房屋登记费、白蚁预防费、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等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收费项目,减免后由同级财政对其补贴;对需委托中介机构出具的如设计、规划、审计评价、公证、测绘、评估等项目费用减半收取;项目承租企业所交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可按比例补助到村,用于村级组织运转;土地出让收入收益部分,在符合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规定的前提下,全额安排给集体经济薄弱村,50%安排给一般村;对村集体以土地使用权、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对企业结对帮扶村集体物业经济发展的,符合国家规定的资金可在税前列支。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村集体物业项目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并在利率上给予优惠。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村级集体物业项目建设。

(五)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各级项目审批部门对村集体物业项目要建立审批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减少办理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相关部门要出台指导性意见,规范项目审批环节中涉及的中介服务。

四、切实加强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村集体物业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列入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各市、县(市、区)要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物业经济联席会议,由党政领导牵头,经常性研究村级集体物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村级集体经济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指导和监督职责。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把村级集体经济特别是物业经济发展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扶持力度,确保村级发展物业经济专项扶持资金落实。各级国土部门要积极为村级发展集体物业经济提供用地保障。各级发改、规划、税务、人防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免费缓税政策,并为村级物业项目审批开设绿色通道。乡镇(街道)要切实抓好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要把村干部报酬与村集体物业经济发展和积累挂钩,实行激励机制。

(二)深化配套改革。按照深化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按照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深化和巩固农村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切实抓好农 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发展和管理集体经济的领导能力。

(三)加大帮扶力度。深化部门帮村、村企结对、村银结对制度,把促进村集体物业经济发展作为帮扶重点,帮助引进物业项目,解决资金困难,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继续实施党政领导与经济薄弱村结对联系制度,县、乡党政领导至少确定一个经济薄弱村作为联系点,切实帮助解决联系村在发展村集体物业经济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

上一篇:高二生物备课组风采下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