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农业合作企业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闽台农业合作企业(精选5篇)

闽台农业合作企业 篇1

[福建日报] 2011-08-17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闽台农业合作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要进一步突出特色、增创优势,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着力在加快创业园建设、农业产业对接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增创两岸交流合作新优势,对台经贸合作要有新突破。我们要进一步突出闽台农业合作的优势与特色,巩固和提升在全国领先的地位,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闽台农业合作,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拓展产业深度对接合作。

着力在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我省拥有六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全国最多。要按照发挥特长、优化技术、创新产品、拓展市场的总体要求,落实省政府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高起点完善规划,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生产经营条件有大的提升;加强良种、技术的引进与合作,把创业园建成现代高优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有效融资、合作经营、高效管理的新模式,为两岸合作提供试验示范;突出“一园一特色”,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引导相关产业集聚,打造融生产持续发展、生活宽裕舒适、生态环境优美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着力在深化闽台现代农业产业深度对接上取得新突破。依托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

试验区建设的广阔平台,注重优势互补、提升层次、提高实效,拓展果、茶、菜、花卉、药材及农产品精深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度对接,着力培育莲雾、金线莲等新兴产业,高标准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合作基地。拓展合作新领域,增创合作新优势,倾力打造闽台合作农业机械、食品加工、生物科技等产业集中区,注重产业链条的配套和延伸,引导合作项目集聚发展,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打造两岸现代农业合作新亮点。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台湾基层农业组织的合作,推动我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闽台农业合作企业 篇2

闽台农业合作有着显著的优势, 如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等独特的“五缘”关系, 且两地气候和物种资源相近, 资源要素有很强的互补性, 以及众多涉及闽台合作的各项优惠政策先后出台, 这为两地加强农业合作提供了可能。

1.1 闽台的“五缘”关系

福建和台湾有着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等独特的“五缘”关系。地缘:闽台地缘近, 仅隔台湾海峡, 往来十分便捷, 空中直航只需半个小时, 海上的最近距离仅68海里, 交通成本相对较低。据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统计, 截至2013年4月30日, 闽台“小三通”累计客运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血缘、文缘:闽台两地血缘亲、文缘深, 两地语言相通, 生活习俗相同, 现在每年有60多万台胞来闽, 常住的有10多万人。2001年“小三通”以来, 台胞入闽人数更是大幅上升。商缘:闽台两地商缘历史悠久, 商贸联系日益密切, 产业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广阔。法缘:闽台法缘久, 从宋朝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到1885年台湾单独建省之前, 台湾一直归福建省管辖, 1885年台湾建省, 仍叫“福建台湾省”。闽台在政治和法律制度上的深厚渊源关系, 这就大大增强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1.2 闽台气候和物种资源相近

闽台同属亚热带气候区, 气候、地貌和物种资源等方面也极为相似。且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如在水产业、果产业、菌产业、茶产业、畜牧业、蔬菜产业、花卉产业两岸都有合作的气候、土壤等农业自然条件。而且台湾农作物品种及种质资源数量多、品种齐全, 因此, 闽台合作开发作物新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1.3 闽台农业资源要素有很强的互补性

由于台湾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越来越短缺, 加上农业市场狭小, 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而福建省土地特别是林地资源丰富, 加上劳动力成本与其他省份比相对较低, 农业资本和技术相对短缺。当前台湾农业发展必须靠资本和技术的外移, 必须降低生产成本, 而福建农业发展要靠资本的深化和技术进步, 因此闽台必须加强农业的交流与合作, 实现双赢。

1.4 涉及闽台合作的各项优惠政策先后出台

改革开放以来, 闽台农业合作的进程不断推进, 这与国家和政府对闽台合作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这就为闽台合作注了一针强心剂。紧接着, 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届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国家和政府各项政策的不断演进为闽台的各项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 闽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闽台合作的区位优势减弱

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福建凭借其与台湾独特的“五缘”优势, 在闽台农业合作方面取得了硕果。在1995年以前, 福建吸引台资的数量一直高居全国榜首。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各省纷纷对台商投资开放, 因此近年来福建在台商投资中渐渐处于不利地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台商投资的重点逐渐从福建向“珠三角”、“长三角”一带转移, 并向北京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推进, 呈“北上西进”的态势, 导致台商对福建的投资占全部大陆投资的份额锐减。

2.2 闽台农业合作规模较小, 合作层次偏低

台资企业对福建省投资的农业项目普遍存在着投资规模小, 总量不大和合作机制建设滞后现象, 其合作的层次较低, 还处于起步阶段。台商在福建的投资层次仍以资源开发型和劳力密集型的农业产业为主, 而且大多数台资项目技术力量不高, 科技含量不足, 农业总体收益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现象;截至目前福建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177个, 合同利用台资27.9亿美元。由于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等因索制约, 在营销服务、人才培训等高层次领域的合作未有突破, 且台湾农业经验的精髓与核心技术并未带到祖国大陆来。

2.3 闽台农业的投资环境有待优化

软环境不佳是台商投资力度不够的又一重要原因, 与苏浙沪相比, 福建农业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产业对接能力不强, 腹地市场相对狭小, 而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工业发达, 基础设施完善, 腹地市场广阔, 且普遍实行低地价, 对台资交通项目实行低税收, 而福建省招商用地价格偏高, 基础设施不完善税收优惠待遇偏低, 台商投资审批手续繁杂, 相关部门办事拖沓, 政府颁布的优惠政策很多没有实行, 重招商引资, 轻服务保障的现象时而发生, 使很多台资企业望而生畏。其次就是关于台商投资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没有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

2.4 合作中农民权益受损

闽台农业合作大大促建了福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但合作中也出现了利益不协调现象, 尤其表现在土地权益方面。通过调研发现, 不少农民对台商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甚至带有抵触情趣。调查数据显示, 合作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是导致农民对闽台农业合作反感的主要因素, 闽台农业合作中农民土地权益的受损可以通过土地财产性收益和经营性收益的流失表现出来。

2.5 农民素质偏低, 阻碍闽台农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农民素质提高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促进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因素。目前, 福建的大多数农民还是实行着传统的耕作方式, 农民素质低下使其难以掌握农业的高新技术, 对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难以接受, 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其在利益受损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对策探析

闽台农业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 其竞争成本远远大于合作的成本, 所以在以后的很长时期内, 闽台农业将是共同合作而不是互相竞争。因此, 闽台可以利用对方的比较优势, 规避自己的不利因素进行农业合作与交流, 将产品劣势转化为资源优势, 化互竞为互补, 化竞争性为依存性使双方的有利因素均能发挥作用, 促进两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1 加强农会组织建设

台湾农会以建设现代化农村, 改善农民生活为目标, 全面推动农业进步,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促进休闲农业增效和不断增加农民福利等事业的发展, 包括生长环境与生活环境的改善, 农业生产制度与技术改进、示范、良种繁育、良种和肥料的推广, 农业经营人才培训, 农业技术推广教育, 农业机械化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有关事项, 指导与推行农业合作经营, 委托经营, 发展家庭农场等。农会也是台湾培育“三农”人才的重要基地和保护农民权益不受侵害的重要组织形式。农会组织在台湾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对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对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都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现在农会在台湾的发展已相当成熟, 而福建的农会组织正处在起步阶段, 因此,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台湾农会组织发展经验, 为日后闽台农业实行更好的产业和人才对接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3.2 优化台商在闽投资环境

台商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优化硬环境就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民间组织建设, 为闽台农业合作交流搭起平台, 通过各种形式交流会、交易会、经贸会等促进农产品与技术的进一步交流。所谓软环境就是要为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寻求政策支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台商的合法权益, 营造闽台农业合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台商投诉协调工作, 建立闽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完善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保障体系, 切实保护在闽台商的正当权益, 为台商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把闽台农业合作的发展与管理引上法制轨道。

3.3 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及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福建省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己有较高水平, 如抗虫转基因水稻选育项目的研发, 利用生物技术在农业品种改良、植物保护、动物疾病预防控制、土壤改良和生物肥料研制等方面的应用都有了很好的研究基础, 但在生物技术产业开发上较为薄弱。而台湾地区以生物技术为中心的农业高新技术己进入实用化阶段, 生物工程技术、电子及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激光技术等的应用对台湾农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 闽台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可实行“强强联合”, 从农业产业化工程、种子工程、绿色技术工程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入手, 加速高新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向传统农业技术渗透, 促进现代高新技术农业的发展。

促进闽台科技的双向交流, 不仅要在技术领域进行合作, 更要加强闽台科技人员的交流与培养。根据市场需求, 在闽台选择若干具有较强科技力量的农业科研单位或科技企业, 加大投入, 完善培训条件和实验基地建设, 双方合作开展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现有两岸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员往来渠道, 开展两岸精准农业研究人员互访讲学, 交换在读学生, 互聘客座研究人员等, 增进两岸农业学科教授、学生之交流。

3.4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保护农民权益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还发挥福建与台湾地缘、人缘、文缘优势, 突出对台农业科技合作, 在大陆率先开展对台农业研究与技术引进, 加强与台湾科研、高校、产业等合作, 在学习、借鉴台湾农业先进经验、引进台湾优良品种、园艺技术等方面起领头作用。

3.5 在合作中树立利益共享理念

应该看到合作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各自的利益, 共同的利益才是一切合作的根本基础, 因此只要在合作中充分保护农民权益, 多在共同利益上做文章才能实现深入持久的合作。要从利益共享的角度审视闽台农业发展中的利益竞合, 从根本上改变合作理念。即台商改变一味追求让利优惠, 过分注重眼前短期利益的投资观, 而福建则应该摆脱长期依赖土地等资源要素廉价出让的招商观, 努力寻找双方利益的交集, 及时根据双方农业发展要求和产业的升级变化进行合作转型。

2010年9月12日ECFA正式生效, 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提供了重要保障机制, 这将更好地促进闽台在特定区域、特定领域先行先试, 进一步提升闽台产业对接合作水平, 推动闽台经贸交流跨越发展。总之, 闽台合作是推动福建海峡西岸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两岸经济共同繁荣和福建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闽台农业合作企业 篇3

关键词:闽台农业;合作;先行先试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1—0057—03

农业是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基础产业,也是先行产业。在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格局中,福建是先行者,也是“排头兵”。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发展一大优势,也是福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福建对台农业合作的规模和成效居全国第一,是整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最重要、示范辐射作用最显著的省份。当前,进一步促进闽台农业合作,做好先行先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意义重大

一是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迫切需要。扶持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區的若干意见》,明确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要求福建要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的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强调“发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的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对台农业资金、技术、良种、设备等生产要素的引进与合作”,“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二是发挥福建在对台工作方面的特殊作用的迫切需要。福建与台湾具有独特的“五缘”优势,闽台农业合作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中区位特殊、地位特殊、作用特殊。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两岸农业合作,2005年7月经国台办、商务部和农业部批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扩大到全省。截至2009年4月底,全省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2106个,合同利用台资26.4亿美元,实际到资15.2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总额在大陆各省区市中位居第一,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对福建试验区建设的扶持,不仅有助于福建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的提升,而且可以先行先试,对整个大陆的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2006年,大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生态、生产、生活各个层面,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是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要达到这一宏伟目标,还面临着许多现实中的矛盾。而加强闽台农业合作,必定带来台湾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模式等,这必将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闽台农业合作业已取得的成效

20世纪80年代初期,福建沿海地区通过民间渠道,引进中小台商在农业领域进行试探性投资;90年代后期,以引进资金、良种、管理、技术合作为重点,台商投资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全面发展。特别是1997年,福州、漳州建立全国首家“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以来,台商来闽投资农业络绎不绝、发展迅速,闽台农业合作进入多领域、高层次、双向交流合作的良好格局。至目前,全省累计批准农业台资项目1600多个,合同利用台资19亿美元,实际到资11.5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总额在大陆各省市中名列首位;引进台湾农业良种2500多个,引进先进与实用技术800多项,先进设备5000多台套。台湾农业方面来闽有300多个团组2000多人次,我省赴台80多批500多人次。通过各种研讨会,开展专项农业技术合作等,增进相互了解,沟通彼此感情。据不完全统计,从台湾引进的农业优良品种占我省引进的农业品种60%以上,实际利用台资额占农业直接利用外资的60%,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台资农业企业在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方面占有相当的比重,闽台农业合作已成为外向型农业的生力军。以上农业合作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加速了福建农业品种的更新换代,优化了品种结构。闽台两地农产品交流交往由贸易初期的发展相对缓慢,交易规模偏小,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逐渐向贸易持续增长,规模逐渐扩大,产品机构不断优化及多样化转变。迄今为止,福建省引进台优良品种达1500多个品种和品系。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茶叶、甘蔗、蔬菜、花卉、食用菌、牧草、绿肥、林木、畜禽、水产、特种动物等各个行业。引进的品种由以往的随意性向高产、优质、特用品种引进转变,由示范性引进向大面积生产性引种发展,引种的效益明显提高。以漳州为例,就是一个对台农业合作的主要区域,对台农业合作促进了该地区农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优化。近年来,台湾也开始从福建等地引进大陆和福建的甘蔗、荔枝、梨、大豆、瓜果等几十个品种,促进了闽台的品种交流。

二是推动了农业技术长足进步,提高竞争力。伴随着两岸关系和农业交流合作的发展,闽台农业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包括种植业栽培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在内的技术合作领域不断发展与深入。台湾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在福建得到推广与应用,对推动福建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价值,促进外向型农业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闽台两地农业合作进程加快,两岸在农业技术交流合作方面向高新科技领域拓展,包括农产品精加工、物流、食品制造技术、可持续农业技术等领域,并逐渐向研发领域扩展,共同提升了两地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是促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优势互补。农业资源划分为土地、劳动、资本与技术等生产要素。台湾的土地、劳动力、自然生态环境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相对缺乏,而资本、技术、市场经验、营销策略等方面要素则比较先进;相形之下,大陆有着较为优越与宽广的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总量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资本、技术、营销方法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则相对落后。闽台农业合作促进了两地资源优势互补,特别对福建资源开发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山地资源开发方面,台湾山地果园、竹园、草场、茶园的成片开发和林、果、牧综合开发利用,台商投资的竹木加工企业,对推广福建山区林竹资源合理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浅海滩涂资源开发方面,台湾有海湾网箱养殖和滩涂综合利用,东山、漳浦、福清等地都有很成功的例子。

四是大力推进了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的平台建设。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的有效载体。目前,在我省有国家有关部委主办的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展会,有省政府主办或承办的“5.18海交会”、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论坛,有关设区市为主举办的如海峡两岸(福建三明)林业博览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漳台经贸恳谈会、中国武夷山旅游节暨第武夷山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等等。省直有关部门、科研教学机构、民间团体也举办了许多以闽台农业合作为内容的研讨会和论坛,如省试验区办和省台办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产销组织研习班等等。依托这些平台,对台农业交流和招商引资工作蓬勃开展,来闽考察、学术交流与洽谈商务的台湾农、林、牧、渔、水利、气象、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农业专家、教授、企业家络绎不绝,首批零关税台湾水果正是利用“海交会”的平台从福州进入了大陆。

三、先行先试,促进闽台农业精深合作

2009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在这份文件中,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的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在这个重大历史机遇面前,按照福建省建设“两个先行区”的部署,致力于实施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努力建设好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大胆先行先试,争取更大作为,促进闽台农业全面合作,确保福建省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继续走在全国前面,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下阶段,重点要抓好“五项先行”,确保闽台农业合作持续先行,进而推动“两个先行区”建设:

一是在两岸农业产业对接上先行示范。主动承接台湾农业向岛外发展,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把福建省建成台湾农业产业对接的示范区。进一步加强闽台良种引进繁育中心建设,引进推广示范台湾“五新”技术, 加强品牌农业合作。抓好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推动厦门台湾水果集散中心、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闽台农产品市场建设,把福建省建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集中区。发展闽台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建成一批具有独特优势的两岸农业产业合作基地。全年力争利用台资8000万美元,切实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继续确保福建省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中走在全国其他省区市的前面。

二是在培育台湾农民再创业基地上先行拓展。鼓励和支持台胞尤其是中南部农民带进资金、品种、技术和管理,来闽投资创业,与福建省的优势资源结合,开辟新的生产领域,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使福建成为台湾农民在大陆投资兴业、施展才干的重要舞台。继续推动漳州漳浦、龙岩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落实重点项目,把这两个创业园打造成在两岸都有影响的区域品牌。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路子,吸引更多的台湾农民和中小企业来闽投资创业。要充分利用“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覆盖全省的契机,着力建立更紧密的闽台农业合作关系,在合作模式、合作体制、合作机制上实现新的突破,把实验区建设成为台湾农业外移的基地,台湾农民再创业的基地,台湾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和台湾农产品输入的区域性物流集散基地。

三是在两岸农业交流平台建设上先行做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福建省“五缘”优势,完善交流合作平台并实现常态化。福建省每年举办的“5.18海交会”、“6.18福建成果交流会”、 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和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活动,这些展会已成为台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定期举办高层次的“海峡两岸农业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参加研讨,提升层次与影响。举办有台湾专家参加的科技交流会,聘请一批台湾农业科技界精英担任福建省农业发展专家顾问。再者,着力强化闽台两地农业教育科技合作机制,鼓励和扩大两岸农业教育、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畅通交流渠道,促进闽台农业科教、信息、项目和人员等的双向交流。

四是在两岸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引进上先行探索。有针对性地借鉴台湾农业行之有效的发展机制、经营模式、管理经验,在福建省先行探索,大胆试验。一方面有计划地研究引进台湾农地重划的技术和方法,在现有生产关系条件下,扩大农业经营规模。重点是深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多种方式推行土地流转,为扩大农业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研究和引进台湾农业技术推广经验。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中介和载体,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核心。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台湾在农业发展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对农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尽管两岸仍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但我们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依靠科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促进农业增收与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竞争力。

五是在制定和实施惠台农业政策上先行试验。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扩大和深化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已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对台相关法规政策,对扩大闽台交往,提高合作绩效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两岸形势不断变化,政策法规呈现明显的滞后性和欠缺性。我们要在“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大政策前提下,积极探索可供选择的政策空间,让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跟得上两岸形势的发展。2009年5月,《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在福建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它是大陆首个对台农业合作地方性法规,也是国务院继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福建省出台的第一部涉台地方法规。它规定了闽台农业合作的基本原则,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全面合作、共同发展”。这条原则不仅符合闽台农业合作的实际要求,而且体现了闽台农业合作的内在逻辑联系。“优势互补”是合作的基础,“互利共赢”是合作的关键,“全面合作”是合作的方向,“共同发展”是合作的目标。闽台农业合作是双向合作、全面合作,全面合作就是全方位的合作,闽台农业的“农业”是“大农业”概念,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该条例必定对依法推动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保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结语

闽台农业合作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最具有特色且不可或缺的部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使闽台农业合作始终发挥着先行先试的作用,闽台农业合作大有可为。未来福建省应继续把握机遇,勇于探索,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福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加速构建联结东岸,呼应周边,辐射全国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新格局,又好又快地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参考文献:

[1]严正(主编).福建发展现代农业研究(第十二章)[M].海风出版社,2008.

[2]黄跃东,邓启明.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趋势与推进策略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

[3]林自新,郑国泽.浅谈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先行先试[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

[4]福建省财政厅.闽台农业合作情况报告[R].2009.4.

Antecedence and Foretaste, large possibilities in Agriculture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Tu Zheng

(Fuji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FuZhou)

Abstract:The distance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is just a strait, the particular advantage of location makes agriculture developments of Fujian and Taiwan develop very quickly. This passage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ement of agriculture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through the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e 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in order that we could further suggest the antecedence and foretaste of agriculture of Fujian and Taiwan, and being so, we could have a deep operation in future.

Key words: Agriculture of Fujian and Taiwan , operation, antecedence and foretaste

闽台农业合作企业 篇4

福建东南新闻网

|

时间: 2009-08-11 07:42:52

|

文章来源: 东南新闻网

昨日,福建新大陆集团台湾公司成立仪式在台北举行,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中)和新大陆集团董事长王晶(右二)等人共同启动成立仪式

昨天中午,福建省经贸文化考察团餐会在台北举行,率团的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在致辞中,向与会的台湾工商界及其他人士,介绍海西,介绍福建,介绍福建在惠及台湾同胞的各项政策上先行先试的作为。其中,福建近期关于加强闽台交流合作的10项政策措施的发布,引起台湾工商界关注。

新政一 和台湾共同规划建设平潭岛

政策亮点:福州市平潭岛陆域面积372平方公里,这里将设立综合实验区,实行海关特殊监管,实施更加灵活便利的政策,方便台湾商品进出和两岸人员往来。鼓励台湾县市、同业公会和有关机构与福州市共同规划、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受惠。

权威解读:福建将在继续发挥厦门对台先行先试的同时,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岛面积是厦门的两倍,有很多良港,海洋产业很发达。现在平潭岛的建设如火如荼,明年10月份,平潭海峡大桥即将通车,二桥也在规划建设中,还将建设一条环岛公路。高度便利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应的各项优惠措施,相信可以给很多台湾业者带来机会。

新政二 鼓励台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亮点:开放台湾企业参与福建大型公共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台湾企业参与福建扩大内需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

权威解读:省发改委副主任郑勇介绍说,首批向台湾企业开放的有20个重大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涉及港口、公路、产业等领域。主要项目有:福州市第二垃圾焚烧发电厂;莆田湄洲湾北岸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整体连片开发;古雷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1区一期)填海造地工程;国家高速公路网京台线南平联络线;福安到寿宁(闽浙界)高速公路;福建闽台文化影视城(漳州)项目;等等。

新政三 鼓励福建企业 赴台投资

政策亮点:根据台湾已开放的陆资投资项目列表,推动福建规模大、品质高、信誉好的企业赴台开展业务洽商与项目对接,支持福建企业和产品进入台湾自由贸易港区,扩大经贸合作。

权威解读:据了解,新大陆集团、兴业银行、厦门航空等企业,是福

建推动的首批赴台投资企业。昨天上午,新大陆集团在台北县中和市举行了台湾公司成立仪式。厦门航空去年已经在台湾设立了办事处,7月28日,又经过台湾投资审查委员会批准,可以设立分公司,目前,其分公司新址已经选定,正在装潢中,分公司营业执照也在申办中。

新政四 实施“百万游客海峡行”计划

政策亮点:采取优惠奖励办法,扩大福建居民赴台旅游规模,鼓励福建省外居民循“小三通”航线赴台旅游,提升闽台之间游客往来数量。推动福建办证机关入岛设立办事机构,方便台湾本岛居民办理台胞来往大陆通行证及签注。

新政五 开通闽台常态化 海上客滚航线

政策亮点:年内开通福州至基隆的海上客滚航线,实现厦门至台中海上客滚航线班轮常态化,促进形成台湾海峡海上快捷客运走廊。在厦金、泉金、两马航线全面推行行李直挂业务,促进行李运转从单向直挂发展为双向直挂,方便旅客往返。

新政六 欢迎台湾高校到闽办学

政策亮点:福州大学城已经划出1000亩土地,设立闽台教育合作实验园区,鼓励台湾高等院校在实验区内办学,设立科研机构。支持福建高职院校与台湾同类院校联合培养技术人才。设立“两岸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基地”和“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推动两岸教育资源相互开放,共同提高办学水平。

权威解读:省教育厅厅长鞠维强说,实验园区的办学模式有三种:一是由台湾高校独立举办二级学院和设立科研机构;二是闽台高校合作举办二级学院和设立科研机构;三是台湾高校和台湾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专门人才。而设立“两岸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基地”,是为了吸取两岸各自教育优势,联合培训专业教师,举办研讨会,建立专家资源库。设立“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两岸可以共同编制教材,共享实训基地,联合进行证照考核。

新政七 闽台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政策亮点:建议两岸就妈祖信仰、南音等相关项目联合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闽南语系区域内的红砖建筑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欢迎台湾相关文化机构和专家学者参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设,合作实施涉台文物保护工程。

权威解读

: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说,闽台文化一脉相承,福建正在申报妈祖信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台湾的妈祖信仰同样有着广泛的基础,因此希望两地可以一起来申报。红砖建筑将争取进入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候选项目,同样也可以两地共同申报。

新政八 鼓励台胞来闽就读就业

政策亮点:鼓励台湾学生来闽就读,在学费、奖学金等方面实行与大陆学生同等待遇。欢迎台湾同胞来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参加工程、经济、农业、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在大陆就业创业。

权威解读:据了解,我省在已有聘用台生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做好台生到我省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服务工作。另外,还将专门选择一批专业性强、层次较高的管理专业岗位,面向台湾选聘专业人才。

新政九 欢迎闽台合拍影片

政策亮点:欢迎台湾律师、影视、出版及文化产业业者来闽拓展业务。支持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在福州、厦门两地设立分支机构,从事涉台民事法律咨询服务。欢迎台湾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公司在福建提供有线电视设备和相关技术咨询服务。鼓励台湾业者在闽参与合拍影片,建设、改造电影院,发行大陆影片等。欢迎台湾业者在闽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支持台湾演艺经纪公司在闽设立分支机构等。欢迎两岸业者以版权贸易形式合作出版科学技术类期刊。建设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合作中心,支持两岸动漫、网络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共同打造文化产业链。

权威解读:宋闽旺说,这方面的政策是今年在湖南长沙举行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形成的共识。对福建来说,今后和台湾在合拍影视方面,尤其是闽南语系的歌仔戏、高甲戏,还有福州的闽剧,两地都可以考虑共同拍摄艺术片,两地剧团合作共同演出。文化产业方面,福州和厦门都有动漫基地,因此重点考虑动漫产业的对接合作。

新政十 支持台湾业界通过福建拓展市场

政策亮点:福建举办的各类经贸博览会、商品交易会、展洽会等活动,在场所、推介、费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台湾业者需求。福建设立的台湾农产品销售集散市场,在仓储、物流、通关、税费等方面给予台湾业者优惠便利。根据台湾业界需求,适时组织台湾农产品采购。设立对台保税物流园区和对台农产品物流加工保税区,鼓励在闽合作建设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在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出口加工区规划设立台湾转口贸易加工基地,鼓励台湾出口商品利用基地加工增值后再出口,提升台湾企业竞争力。

台湾工商界反响

将尽快考察平潭岛

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东元集团会长黄茂雄:两岸越来越密切的交往,在经济上一定双赢。尤其是福建和台湾渊源这么深厚,而且距离这么近,做生意讲究时效和速度,在这一点上福建对台占了最大优势。现在海西的政策这么优惠,又有先行先试的便利,未来一定会发展很快。我将尽快去考察平潭岛,去发现更多的一些合作机会。

要做先行先试典范

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台湾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武雄:我们和福建在泉州泉港合作的石化实验区,双方意愿十分强烈。先行先试是海西最大的优势,我希望双方在这个项目上能够尽快操作,做一个先行先试的典范。现在,福建有很好的政策优势,我们台湾的业界也要尽快整合资

源,这样才能加快合作项目的进展。

希望有更多金融合作

富邦金控副董事长蔡明兴:海西高速发展指日可待,我们也期待这个对台先行先试的区域对于两岸金融合作能有更多的优惠政策。未来,两岸业者也将在政策不断开放的情况下,探索更多合作空间,包括人民币和台币更为便利的兑算机制。

呼吁能尽快落地签注

冠捷电子董事主席、总裁宣建生:这些好政策,对我们在福建投资的企业加速壮大是很有好处的。冠捷在厦门的一个主要生产平板电视的分厂,今年10月份有望投产,未来5年还将陆续投入1亿美元。现在两岸交流越来越密切,我也希望两岸人员往来的手续也能够越来越简便,比如台湾员工到福建来,有没有可能落地签注?

为福建台胞提供更多法律服务

信和国际律师事务所所长焦仁和:大陆现在的规划能力特别强,对海西的发展,我乐观其成。闽台合作中包括法律方面的合作,我们现在都在探索。目前还不能接诉讼案件,未来随着有越来越多的人到福建考取律师资格证,我们可以开展更多的业务,也可以为在福建的台胞提供更多的法律服务,增进两岸法律界的合作往来。

相关新闻

福建京剧感动宝岛

昨晚,台北国光剧场内掌声不断,福建京剧院新编历史剧《北风紧》一炮打响,赢得台北观众好评。

闽台农业合作企业 篇5

目前对于闽台农业合作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于闽台农业合作的特征研究[1];对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何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政策措施的研究[2,3,4];闽台农业合作深化到休闲农业合作层次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闽台休闲农业合作发展的大致策略、福建可以借鉴的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等研究上[5,6,7];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与闽台合作的关系研究[8]以及对漳台农业合作成效的研究[9]。

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 传统的闽台农业合作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应逐渐向以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为主的第二、三产业相结合的趋势发展。休闲农业主要指的是以深入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与农产品为前提, 把农业生产、科技成果转化、艺术文化导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 是一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多功能性产业, 其目的是结合休闲, 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农业转型、扩大农村就业、提高农户收益、繁荣乡村经济[10]。休闲农业不仅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更是迎合了现代游客对旅游体验、休闲旅游的需求。对其进行开发将会带动漳州旅游业, 使闽台农业合作的层次得到明显提升, 推动海峡西岸现代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的建设。

1 漳州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1.1 自然条件优越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 东濒台湾海峡, 毗邻厦门, 汕头两个经济特区, 东北与泉州接壤, 西北与龙岩相接。漳州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形多样, 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 其中漳州平原为福建省最大平原, 面积为566km2。漳州全市耕地面积为2004.9km2, 占土地总面积的15.57%;山地面积为8000km2。漳州区域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 是砖红壤向红壤过渡的土类, 由于地处南亚热带地区,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 矿物风化彻底, 粘粒含量高。漳州主要河流有九龙江、鹿溪、漳江、东溪。其中九龙江为境内最大河流, 为福建第二大河。漳州的海域面积为1.86万km2, 海岸线全长682km, 零米高程以上滩涂面积285.5km2, 可利用水产养殖面积117.2km2。漳州多样的地貌类型为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了丰富的品种, 如水稻、甘薯、花生、油菜等粮油作物;茶叶、花卉、果树、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牛、猪等家禽畜牧品种以及各种经济鱼类, 牡蛎、蛏、蛤、海带等水产品;广阔的平原面积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宽广的海域面积、滩涂面积, 适合发展渔业以及水产品的养殖。漳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年平均温度21℃, 无霜期达330天以上, 年日照2 000~2 300小时, 年积温7 701.5℃, 年降雨量1 000~1 700mm, 属于福建省水、热、光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丰富的水热资源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漳州一年四季均适合开展旅游活动, 旅游气候好, 宜游宜居。

漳州与台湾两地气候相近, 地貌类型相似, 农业产品结构、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基本相同, 两地的趋同性使得漳台的优良品种几乎可以相互移植推广;漳台两地农业科技的差异性及漳台农业合作的互补性, 均都为漳台农业合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可以说在开发台资产业方面漳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1.2 漳台人文渊源深厚

在2 300万台湾同胞中, 祖籍漳州的占35.8%, 为台湾同胞的第二祖籍地。漳州移民主要集中分布在台湾南部, 而台湾南部的农业较为发达。台湾同胞喜于到漳州投资不仅仅是因为祖籍的关系, 相似的农业民俗起到更大的影响作用。漳州人种田讲究精耕细作, 重视水、土、肥、种、耕、秧、管等方面生产规程的传统, 对台湾农事影响很大。漳台两地流传下来的数不胜数的生产俗谚, 生动地体现了民间精耕细作的传承风俗。例如, 水利的俗谚:“水路呣修, 有田也丢”;土壤的俗谚:“人薄土皮, 土薄肚皮”;施肥的俗谚:“田底一寸肥, 田面九寸穗”;耕作的俗谚:“春耕深一寸, 恰赢一遍粪”。类似的传统农俗, 在漳台农家世代传承, 有的至今影响着农人的生产活动。例如施肥, 如今化肥多了, 漳州人始终没有忽视基肥的功用。在饲养家畜方面, 漳台农家有俗谚曰:“头牲 (牲畜) 饲齐全, 免惊不好康 (富裕) ”;同样的每到逢年过节, 人们都不忘在猪稠 (包括牛稠) 张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对联, 并祀神祈求牲畜平安兴旺。

漳州与台湾地区的“神缘”关系密切。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 位于台南学甲镇的慈济宫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上白礁谒祖祭典, 追怀大陆上的祖先。这一祭典从郑成功来台到现在, 连续300多年, 从未间断, 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饮水思源的精神。台湾100个大姓中, 大部分都能在漳州找到族谱。现在每年都有数万台胞回漳寻根谒祖。台湾地区的漳州移民们从漳州带去的神明有三平祖师、保生大帝、开漳圣王等。台湾就有五十多座三平寺支院, 三平祖师已成为台湾主要民间信仰之一, 也是联络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一条纽带。还有台湾以渔业为生的人们也有着妈祖信仰。

1.3 漳台农业合作领域广

漳州是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漳台农业合作主要在于水果、蔬菜、水产、畜牧、茶叶、食用菌、花卉等领域。现在逐渐向资金、品种、技术、市场、经营管理、科技人才等多领域扩展。通过漳台农业合作, 漳州市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1 700多种, 其中大面积推广的有100多种, 推广面积100多万亩;引进台湾各种先进农业加工设备5000多台、农业种养加工技术近800项。累计设立台资农业企业1 043家, 总投资17.97亿美元, 合同台资额15.23亿美元, 实际利用台资8.97亿美元, 是全国农业利用台资最多的地级市。在台资农业的带动下, 漳州高附加值高科技农业产品和农业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迅速。

漳台蔬菜合作较为成功的区域主要有平和县、南靖靖城、长泰县等地。平和县引进台湾茄子, 种植面积近400hm2, 形成产值2亿多元;南靖靖城与台商合作开展“订单蔬菜”种植, 在天口村大规模种植茄子、瓠瓜、苦瓜、花椰菜等台湾蔬菜品种, 目前全村近6/7农户种植台湾蔬菜, 每周都有一万吨以上的蔬菜经速冻后销往台湾, 成为远近闻名的“台湾蔬菜专业村”;形成以龙海市为中心的绿色蔬菜集群基地, 带动蔬菜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引进, 形成科工贸农一体化的产业链, 每年种植蔬菜近30万亩, 带动农户2万多户, 年产瓜菜38万吨, 成为全省出口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在花卉合作上, 漳浦蝴蝶兰及南靖兰花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均超亿元, 年出口60多万株, 形成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创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先河, 马口海峡花博园、东南花都等因此形成。在茶叶合作上, 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到漳州投资茶叶, 天福茶园是最成功的例证, 而且在今年成立海峡两岸茶叶交流会。漳台在水果合作方面, 较为出名的是平和琯溪蜜柚产量占全国柚类的30%, 年出口10万吨, 居全国首位;龙海市杨梅种植面积达5万亩, 年产值上亿元, 产品还出口欧盟和东南亚等地;诏安青梅产值3亿元, 是全国最大的青梅加工和出口基地[11]。渔业合作上, 漳浦县引进台湾对虾, 该县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对虾养殖基地之一;东山引进的九孔鲍鱼, 并成为福建鲍鱼养殖主要种类之一;龙海市引进台胞研究的单性罗非鱼, 每年可创产值400多万元。通过漳台的农业合作, 为漳州休闲农业的开发带来了坚实的基础实力, 特色的农业优良品种、先进的农业科技水平和丰富的农产品管理经验等都是漳州所有的特色休闲农业魅力。

1.4 客源市场潜力大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效应的显现和两岸文化经贸交流的升温, 闽台旅游合作与交往也进一步提升, 加上福建省通过福厦两岸直航航点, 加强入台旅游宣传推广, 加大开拓闽台旅游客源市场力度等措施, 扩大两岸交流合作领域, 进一步拉动了台胞入境人数。漳台两岸一衣带水, 同宗共祖根相连, 在2007时漳州的台湾同胞游客数为5.08万人次, 近几年随着漳台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入, 相信台湾同胞游客将会有增无减;从表中也可以看出国内游客人数呈现大幅度的增长, 这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所以漳州休闲农业客源市场定位在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大陆游客, 另一部分是台湾同胞游客。

1.5 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

漳州对外交通条件可进入性强, 漳州的公路交通网发达, 有沈海高速、厦成高速、324国道等多条高速公路与国道;漳州港口由古雷、东山、云霄、诏安、石码、招银、后石7个港区组成, 招银港区是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和对金门海上货运直航口岸。随着龙厦铁路的建成, 漳州的区域交通条件更加完善。漳州正规划城际轨道线建设, 轨道交通主要衔接中心城区与厦门、泉州及市域内的龙海、古雷、东山等部分地区。

漳州目前全市星级酒店30家, 其中五星级仅1家、四星级酒店8家、三星级酒店15家。根据漳州市2011年重点项目表, 漳州将新建数十家酒店, 其中9家五星级酒店。但是这些星级酒店大部分位于漳州市区以及郊区地带, 对乡村民宿的开发不足, 没有形成具体的规模, 零零散散的民宿提供在卫生条件方面还是不够到位的。目前, 漳州市只有28家旅行社, 其中, 有2家被评为4A级旅行社, 另外有26家被评为3A级旅行社。由此可见漳州市的旅游接待能力一般, 还应该继续得到提升, 特别是在旅游业中住宿接待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的作用, 它影响着游客旅游的便利程度。此外, 漳州的商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业也应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得到同步的重视与完善。

1.6 土特名产特色小吃资源丰富

漳州独有的特产有水仙花、茶花、兰花等“三大名花”和青梅、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等“七大名果”;还有各种海产干货、八宝印泥、片仔癀、珍珠膏、珍贝漆画饰板、水仙花牌风油精等。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水仙花、八宝印泥和片仔癀。漳州的水仙花雕艺令人赞叹;在海内外金石书画艺术家和名界名流方家的案头上, 漳州八宝印泥是习见珍品。在齐白石、徐悲鸿等艺苑大师的遗作上, 可闻到漳州八宝印泥的芳香;片仔癀为漳州神药。漳州不仅土特产多, 还有许多特色的漳州小吃, 如沙茶面、干拌面、鸭面、田草 (仙草) 、石花、豆花、五香、锅边糊、猫仔粥、鲁面、漳州“臭头粿” (林语堂书中所说的“萝卜糕”) 、鸡仔胎、润饼、蚝仔煎、蚵仔面线、四果汤、手抓面、马蹄酥、三角饼、扁食、双糕润、土笋冻等。美味多样的小吃在漳州休闲农业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小吃带给游客们味觉上的体验, 从各个方面进行休闲农业体验。

2 漳州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策略

2.1 构建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系统

随着体验经济与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 休闲农业的重心向以体验为主, 观光与休闲相结合转移。漳州休闲农业开发主要遵循这一变化的趋势, 创造漳州休闲农业的特色。

1) 花卉世界。漳州的花卉有2 000多种品种, 如水仙、月季、菊花、芍药、含笑、玉兰、等不胜枚举;台资花卉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品种有蝴蝶兰、国兰、富贵竹、鲜切花、小盆花等, 如今, 漳州市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资花卉种植经营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峡两岸花卉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密集区。漳州可以进行花卉观赏旅游开发的主要有马口海峡花博园、天福茶博物院和石雕园、马口东南花都、南靖幽香四溢兰花园、水仙飘香蔡坂村、百花村花市、水仙花景区。在这花卉世界里, 可以规划出提供不同休闲农业活动的区域, 这些区域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有的区域开发为供游客观赏, 有的区域开展花卉种植与培养的农业科普教育活动, 有的区域供应不同的花茶供游客品尝, 还可以提供给游客进行写生的区域。类型丰富的农业休闲更能吸引游客。

2) 果园体验。目前漳州果树有62种500多品种品系, 其中以香蕉、蜜柚、芦柑、荔枝、龙眼和菠萝六大果树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从台湾引进了金煌芒果、珍珠芭乐、火龙果、软枝杨桃、莲雾等数十个热带、亚热带果树新品种。可以进行果园观赏旅游开发的主要有天宝十里香蕉林、九湖万亩荔枝海、马洋溪两岸的万亩香蕉、桃、李、梅杂果带、东山台湾黑珍珠莲雾双芝果园、平和三十公里观光水果带、岩溪梁岗山观光果园等。在果园中, 游客可以有四种不同的体验。首先, 游客可以欣赏到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产出的特色品种以及从台湾引进的优秀品种瓜果;其次, 游客可以亲自在田间进行采摘或者是亲手种植果树;再次, 游客通过标本、图片、电视、书籍、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习到农业知识并了解当今农业的发展动态;最后, 游客可以购买自己喜爱的农产品的种苗、果实、相关书籍、农具以及制成的工艺品。

3) 茶叶观园。漳州是福建老茶区之一, 茶资源相当丰富, 有“一县一茶”的说法, 如平和的白芽奇兰、华安的乌龙茶。在漳州进行茶叶观赏的主要有天福茶博物院和石雕园、天福观光休闲茶园、平和大芹山万亩无公害高山茶景区、岩溪董凤山一带发展观光茶园等。茶叶观园内可分为五大功能区:采摘区、品茶区、制作区、优良茶树品种区、茶文化博物馆区。在采摘时, 能够进行茶歌对唱的娱乐活动;在品茶区, 可以展示茶艺、茶舞、茶小吃等具有闽南特色的茶叶艺术;丰富游客的购买品种, 如茶系列食品、生活用品等。

4) 蔬菜农园。漳州平原为福建第一大平原, 蔬菜资源丰富, 201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06.47万亩。蔬菜休闲园主要供游客进行观赏, 在观赏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农业科普教育项目, 参加种植实践。可以进行蔬菜休闲园旅游的主要有长泰县马洋溪流域的蔬菜观光采摘基地、长泰县山重千亩油菜花等, 也可依托与台湾的农业合作优势建成漳台蔬菜科技创业园。蔬菜农园建设一些可以进行度假的农家小舍, 让游客体验农家生活;提供烹饪工具, 让游客自行进行采摘、烹调, 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可开发蔬菜农业科普教育区, 或者建立以某一蔬菜产品为主的主题农家园。

5) 渔村度假。漳州海域面积1.86万km2, 浅海滩涂面积1 123km2, 是福建省海产品主产区之一。目前可进行休闲渔业开发旅游的主要有龙海市甘文千亩生态渔业休闲基地、东山县金凤湾渔家傲、古雷滨海旅游度假区、东山湾水产养殖观光区、诏安梅岭滨海观光园、云霄漳江口红树林水乡渔村、前湖湾旅游度假小镇、东山澳角渔家乐等。可开发三种主要的度假项目:一是水族观赏项目, 可以提供与台湾合作研究的新品种的观赏;二是垂钓项目, 搭建若干垂钓平台, 提供遮阳伞、小坐椅、钓具、钓饵, 供人垂钓休闲等;三是多功能休闲项目集有垂钓、观赏、游泳健身、休闲度假、温泉洗浴等多种功能。

6) 综合开发。根据漳州的休闲农业资源分布状况, 可以进行综合开发的, 主要有长泰县马洋溪流域发展水果、蔬菜观光采摘基地和休闲垂钓项目, 结合古山重田园乡村和民俗文化, 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枋洋镇以未来上洋水库为依托, 发展带“山、水、茶”特色的观光农业;九龙江两岸有许多河谷盆地, 在九龙江可开发农业大观园;马口花博园区、天福茶庄、火山地质公园及扬美水库、梁山山脉、坪水水库、南浦等自然生态景观林区, 构筑闽南海滨休闲观光度假生态旅游区;赵家堡和天福茶文化为代表, 连接湖西诒安堡、开漳圣王、乌石妈祖等的历史文化旅游区共同开发成。在这些进行综合开发的旅游活动, 游客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休闲农业, 还能品味文化。

在进行休闲农业体验活动, 要适时借助漳台民俗的共同性, 在体验的活动中融入民俗元素。例如, 每逢春夏之交 (半年节) 、秋冬之际, 总要以中药、“四神”炖食鸡鸭或猪肚等, 叫做“半年补”或“养冬”, 那么在农家体验时, 举办过半年节的美食活动;在服饰方面, 漳泉移民入台后, 服饰爱好亦一成不变或相仿, 下田耕作穿的有“短水裤”、婴儿穿的“押胸衫”、“开脚裤”等等, 可以在体验时提供服饰穿着进行田间活动体验。

2.2 建设休闲农业旅游支撑系统

1) 重视漳州休闲农业开发。漳州对外交通条件发达, 但是内部交通到休闲农业景区的可到达性差。针对漳州市旅游接待设施的不足, 漳州市应该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到这方面的建设上来, 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把观光休闲农业纳入经济发展规划, 通过政策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要依据盛产季节、著名产地进行规划, 必将横跨多个县市、多个乡镇, 在建设和管理中需要统一的管理机构, 规范制度, 理顺各种关系, 协调、解决因多头管理而引发的矛盾和利益关系,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所以要鼓励多元化投资, 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引导各种经济成份参与闽南旅游圈的建设和管理;另外, 要让农民成为投资、经营、市场的主体, 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形成一条良性循环产业链。

2) 加强休闲农业旅游人员的培训。漳州休闲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农业, 它对管理者的要求度极高。然而在漳州有休闲农业的许多地方往往都是一部分农民在经营, 他们大部分缺乏经验、管理水平以及服务层次。漳州在开发时应该要加强对休闲农业旅游人员的培训。台湾休闲农业开发起步相对于漳州来说较早, 在休闲农业旅游人员的培训、经营管理、服务层次培训方面都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漳州可以邀请台湾岛内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和岛内已具规模并积累相当成功经验的成功人士来漳开展讲习、研讨, 互通信息、交换心得, 学习、引进台湾地区旅游人员的培训模式, 将漳台农业合作内容扩展到有关休闲农业旅游人员的培训上。

2.3 打造休闲农业旅游形象

漳州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应塑造以特色漳台农业合作优势为主导, 漳州所有的特色地方资源为重要补充, “特色休闲农业”为金字招牌的旅游形象, 将漳州休闲农业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于“海峡西岸魅力休闲农业”。

将休闲农业旅游的主题形象定位出来后要进行市场开拓, 再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来源进行不同的宣传口号设计。针对大陆的游客, 游客们更想了解的是有关于台湾方面新的可观赏的品种, 或者是一些创新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所以宣传时, 形象可设计为“创意休闲, 感受宝岛”;然而针对台湾同胞市场时, 由于漳台两岸一衣带水, 同宗共祖根相连, 在2 300万台湾同胞中, 祖籍漳州的占35.8%, 宣传时形象可定位为“休闲农业, 共叙亲情”, 在进行休闲农业旅游时, 不仅可以得到放松, 还可以进行寻根活动, 感受亲情。

在进行形象宣传时, 要借助不同的方式。旅游节事的举办时是漳州休闲旅游形象最佳的宣传、表现时段。例如在东山的关帝文化节、南靖的土楼文化节、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及农业博览会等举办时, 加强对活动的组织策划, 提高所举办的活动的档次与水平, 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让游客在参加节庆活动留下深刻印象, 对漳州的休闲农业产生浓厚兴趣, 同时漳州要加大力度整合、优化各种宣传促销,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宣传媒体宣传漳州休闲旅游形象, 通过推行整体联动营稍、创新合作机制拓展闽南旅游市场、台湾旅游市场。

2.4 深入漳台休闲农业合作

漳州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 进一步深化漳台两地合作: (1) 加强农业的产业合作, 实现高优化, 提高漳州农产品的质量, 扩展客源市场, 为漳州休闲农业开发开拓一定的市场基础; (2) 共同打造优质食品供应基地。主动接纳台湾食品产业整体性外移, 采取台湾接定单、漳州建基地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科学分工, 致力发展优质食品物流配送中心, 把漳州建成台湾某些鲜活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和大陆部分农产品对台转口贸易基地、台湾来料加工再出口首选地; (3) 要深化农产品的加工, 扩大漳州的农业产业链, 实现漳州农产品产业加工集群规模, 不断的将农业合作向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延伸, 为休闲农业开发提供资金保障; (4) 共同培育新型农民, 提升漳州农民素质,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基本任务。农民素质的提高为休闲农业的经营管理建立基础, 漳州劳动力资源丰富, 应逐步走向劳动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型农业道路; (5) 加大漳台农业品牌建设。漳州的农业标准水平较台湾的低, 所以要利用漳台农业合作已有的基础, 进一步深入到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合作交流, 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借鉴和引进台湾的农业生产标准, 认真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争取打造国家级的名牌农业产品。不断的完善“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保证农产品生产的质量; (6) 深入到漳台休闲农业合作, 建设现代农业, 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 只有充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才能实现农业资源的最优利用。目前漳台农业合作大都只是停留在挖掘农业资源的生产性价值上, 至于其他功能性的开发还相对为数不多。

2.5 加强闽台区域旅游合作

闽台农业合作的空间范围近几年来逐渐从沿海向内陆扩展, 闽西山区漳平永福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高山茶生茶基地;闽西北三明市有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厦门有台湾水果集散中心、南安有闽台农产品市场等。漳州发展休闲农业时不仅要发挥漳台农业合作优势, 还要借助闽台农业合作的区域效应,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共同开发出一条或者几条旅游路线。例如三明与台湾的林业合作是较为出名的, 漳州与三明可以开发出林业休闲农业游。要整合闽台农业合作区的旅游资源, 开发休闲农业区域旅游。在整合的过程中要对台湾的休闲农业资源也进行整合, 闽台休闲游时, 体验活动的路线设计加入台湾的地区。

由于漳州的休闲农业开发是放在闽台农业合作的背景下, 所以要在两岸三通的视域下构建漳州休闲农业旅游空间结构。近几年来, 闽台休闲农业合作、福建与台湾休闲农业合作都处于不断探索、发展的状态, 由于多年的农业合作, 两岸的休闲农业合作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漳州在这种状态下, 要借助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合作的优势, 将漳州作为一个示范研究点纳入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合作的规划中, 将漳州作为休闲农业研究示范点是有其根据的, 具体表现在:漳州是对台农业合作的先行者, 早在1997年7月, 漳州被农业部、国台办和原外经贸部批准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 漳州与台湾的农业合作开始得最早。漳州的农业在闽南地区走在前列;在海峡西岸中漳州与台湾地缘、气候、纬度最为相近, 很大程度上可以借鉴台湾开展休闲农业建设的经验。借助海峡的休闲农业开发, 不仅带来了资金投入上的补充, 而且市场定位也进一步提高, 政府更为自觉地重视漳州休闲农业发展。

3 结语与讨论

闽台农业合作一直是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领域, 在海峡西岸经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闽台农业合作, 不管是从自然条件还是人文条件看, 漳州最具有相对优势, 与台湾刚好起到互补的作用效应。如今,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面临着向现代农业升级的需要, 休闲农业是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漳州凭借着与台湾农业合作的基础, 使得漳州成为可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地区之一。但是毕竟两岸的体制是不同的, 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 也会慢慢出现。农业最需要的就是土地资源, 两岸土地所有制的不同, 那么土地流转时该如何解决;两岸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然而对于农业的资金投入又该如何解决等, 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

参考文献

[1]杨金发, 童长水.闽台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进程与特征[N].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4) :27-31.

[2]伍长南, 肖巧萍, 杨晓燕.闽台农业互动发展的思考[J].亚太经济, 2011 (6) :44-45.

[3]孙雅健.浅谈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和对策[J].商品与质量, 2011 (2) :20-21.

[4]刘明.“海西”建设背景下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思考[J].区域经济, 2010 (2) :138-139.

[5]陈晖涛.两岸全面“三通”视域下的闽台休闲农业合作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276-279.

[6]张少平, 赖正锋, 吴水金, 等.福建省现代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村经济学, 2011 (24) :346-347.

[7]范水生, 朱朝枝, 黄锦文.闽台休闲农业合作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11) :17-18.

[8]单玉丽,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与闽台合作[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2) :36-40.

[9]周宽哲, 刘长全, 黄庆云, 周俊贤.漳台农业交流合作的实践与成效[J].台湾农业探索, 2011 (5) :23-25.

[10]范水生, 朱朝枝.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J].东南学术, 2011 (2) :72-78.

上一篇:工作自评下一篇:如何提高保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