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本科类论文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本科类论文(精选8篇)

农业本科类论文 篇1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植物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总学时 学分 36 2 植物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36 实验学时 适用对象 1011015 科类基础课 实践学时 2天 Botany 理论学时 预修课程

生物学

农学类本科专业

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植物形态、结构、生长 发育以及与功能的关系,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植物的类群、分类以及 主要代表植物的识别,增进学生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 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此外,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 课程简介 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 打好必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植物学是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全面掌握植 物形态结构以及发育、植物分类及类群、植物系统演化的规律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植物 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为今后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 知识; 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全面提 高。主要任务:

1、从细胞、组织、器官等水平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形态与结构,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分科的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了解植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技 术、重要植物的识别、植物的鉴定方法等

3、了解和建立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统一、植物演化和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植物多样性的理 论和思维;增进对植物的热爱和自然保护的意识;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章节内容 植物界概述,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 植物细胞 种子与幼苗 植物组织 营养器官根 营养器官茎 营养器官叶 营养器官的整体性及其与功能的统 一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生殖器官花 种子发育与果实 植物类群及分类 被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4 2 4 2 6 2 1 讲课 2 2 1 2 2 3 2 2 实验 实践 合计

复习考试 合计 36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式多样性,植物学的发展历史,植物及其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性和 学习方法。教学要点:讲述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植物学的历史 和发展动态,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重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难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主要内容:

一、植物的多样性(基因、物种、居群、群落)。

二、植物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植物学简史及发展动态。

四、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植物学。

五、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教学目的: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植物细胞

教学要点: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及细胞器形态结构与功能。重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难点: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细胞的概念、细胞学说、植物细胞类型及真核细胞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及原生质体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外被结构特点 一.细胞壁 二. 细胞膜 第四节.植物细胞间的联络结构 一.纹孔 二.胞间连丝 第五节.植物细胞质及其细胞器 一.胞基质 二.细胞器 三.细胞骨架系统 第六节.植物细胞核 一.核的形态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 二.核的超微结构 三.核的功能 第七节.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一.淀粉、二.蛋白质、三.油和脂肪、四.丹宁和色素、五.晶体和硅质小体 第八节.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一.细胞周期 二.有丝分裂 三.无丝分裂

四.减数分裂 五.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及死亡 六.植物增殖的意义及其细胞全能性

第二章 种子与幼苗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种子的结构以及幼苗的类型及特点。教学要点:种子的概念,种子、幼苗的类型及特点。重点:种子和幼苗的类型。主要内容: 第一节.种子 一.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乳、胚)二.种子的基本类型(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双子叶植 物无胚乳种子、单子叶无胚乳种子)。三.种子的寿命及萌发 第二节.幼苗 一.被子植物的幼态器官及其形成 二.幼苗的类型: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 三.幼苗形态学特征在生产上的应用。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16 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来源、形态结构、发育过程、生理功能 以及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要点:根、茎和叶的来源、形态和类型,双子叶和禾本科植物根、茎和叶的结构,营养 器官的变态,及其与功能的关系。重点:双子叶和禾本科植物根、茎和叶的结构。难点:根和茎尖的分区及其组织结构特征,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第三章

植物组织

教学目的:掌握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组成。教学要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难点: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形态及功能。主要内容: 第一节.植物组织的概念 第二节.分生组织 一.发生: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二.位置: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第三节.薄壁组织

一.同化组织、二.吸收组织、三.贮藏组织、四.通气组织 第四节.保护组织 一.表皮 二.周皮 第五节.机械组织 一.厚角组织 二.厚壁组织 第六节.输导组织 一.导管与管胞 二.筛管与伴胞 第七节. 分泌结构 一.外分泌结构 二.内分泌结构 第八节.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第四章 营养器官根 营养器官根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根的来源、形态结构、发育过程、生理功能以及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要点: 了解根的来源和类型以及根尖的分区,掌握根的初生和次生结构和侧根的发生过 程。根的变态。重点:根尖的分区及结构,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难点:根尖的分区及其组织结构特征,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根的区别 主要内容: 第一节.根的功能和经济利用 第二节.根尖的初生生长与根的初生结构 一.根尖分区及其初生生长(根冠;分生区:顶端分生组织特征,不活动中心,组织原学说,T 学说;伸长区;根毛区(成熟区))二.根的初生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成熟区的组成部分(表皮、皮层、中柱),木质部,韧皮部。从功能角度阐述各部分特征。(表皮属吸收组织、皮层占比例大、贮藏组织、基本组织特征,内 皮层的特征和生理作用、根的吸水途径)。

(二)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特征。[表皮,皮层(厚壁细胞,薄壁细胞,内皮层)中柱,中 柱鞘,初生木质部多元型] 第三节.侧根的发生 一.侧根原基的发生 二.侧根的形成及其在母根上的分布

第四节.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一.维管形成层的发生与次生维管组织的形成 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周皮的形成发生部位、过程与活动产物,壁栓化和木化特点。第五节.根和根系的形态类型 一.定根和不定根、二.直根系和须根系:根尖在土壤中的分布,根与环境的适应性,根的原始性,根系特点与 农业生产。第六节.根瘤与菌根 根瘤和菌根的研究进展 一.根瘤 概念、形成与作用 二.菌根 概念与作用

第五章

*营养器官茎 营养器官茎

教学目的:了解茎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发育过程、分枝方式和茎的类型。教学要点:掌握枝条的形态、茎和芽的类型和茎分枝方式,茎尖的分区、植物的初生和次生 结构。机械、输导和次生分生组织特征。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征。难点: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主要内容: 第一节.茎的主要生理功能 第二节.芽与枝条 一.芽

(一)芽的结构及其适应意义。

(二)芽的类型,二.枝条的形态特征及分枝方式: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禾本科植物的分蘖。第三节.茎尖的结构 一.茎尖分区 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二.茎的初生生长 茎尖顶端分生组织的分裂、分化特点(叶芽的分化)。第四节.茎的初生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成熟区的组成部分及其结构,机械组织的特征,细胞壁分层特点,细胞壁特化。纹孔和胞间连丝。第五节.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一.维管形成层的发生、组成及其活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部位、组成分子及其活动产物。

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 三.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的特点 年轮的概念,年轮的形成与环境关系。树皮的形成与形态变化。木材三切面的基本结构,优 质木材的特征。裸子植物茎的特点 第六节.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一.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加粗

(一)初生加厚生长

(二)异常次生生长 第七节.茎的生长特性与人的生活 一.纤维植物的茎纤维特点 二.枝条生根与人工营养繁殖 三.茎的创伤愈合与嫁接 四.抗倒伏植物茎的结构特征

第六章

*营养器官叶 营养器官叶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叶的外部形态、类型、发育过程、内部结构以及与生理功能 的关系。教学要点:掌握叶的基本形态与解剖结构,保护组织、同化组织特征。重点:单、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难点:单、双子叶植物叶形态和结构的区别。主要内容: 第一节.叶的生理功能 一.叶的普通生理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二.叶的特殊功能:繁殖作用 第二节.叶的形态和组成 第三节.叶的发生和生长 一.叶原基的发生 二.完全叶各部分的发生 三.叶片的发育 第四节.叶的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一)叶片:(表皮、叶肉、叶脉)及其功能。保护组织特征。同化组织,叶绿体 结构及其功能。

(二)托叶与叶柄 二.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一)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表皮细胞壁矿质化特征,C3 和 C4 植物叶片 结构特征及其在生理上的意义。

(二)叶鞘、叶耳与叶舌 第六节.叶的衰老与脱落 一.叶的衰老 二.叶的脱落:离层与落叶。第七节.叶的生长特性与物质生产关系。一.叶的生长特性与种植方式 二.不同叶位的叶与生物产量,三.叶的再生长与草皮、蔬菜,饲用植物的生产。

第七章 营养器官的整体性及其与功能的统一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学习,建立植物器官间相互联系、结构与功能统一和对环境适应性的观 点。教学要点:植物营养器官的联系,特别是维管束的互相联系,结构与生活功能的互相联系和 统一。结构对环境的适应等。重点:维管束的互相联系。结构与生活功能的互相联系和统一。难点:根、茎、叶过渡区维管束的互相联系。主要内容: 第一节.营养器官的整体性 一.营养器官功能的协同性:植物体内木质部水分的吸收,输导和蒸腾;植物体内韧皮部 有机物质的 制造,运输,利用和贮藏 二.营养器官间结构的联系:维管系统,营养器官的序列性 三.营养器官生长的协调性 第二节.根,茎,叶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及环境的统一 一.茎形态结构的力学特点。茎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二.超级稻的株形分析。第三节.叶片结构与生态条件关系 一.阳地和阴地植物叶的结构 二.C3 和 C4 植物叶的结构特点 三.旱生和水生植物叶的结构特点 第四节.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与人类生活 一.根的变态:变态概念。肉质直根,支持根,攀援根,寄生根。二.茎的变态:块茎,鳞茎,根状茎,茎刺,肉质茎。三.叶的变态:茎态叶,鳞叶,叶刺,叶捕虫器。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概念。第二部分 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的:通过代表性植物生殖器官结构发育过程和特征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植物生殖器官 的发育及结构的基础知识,为相关学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要点: 了解花的组成与花芽分化,掌握雄蕊、雌蕊的结构与发育动态。开花和受精过程。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种子和幼苗的特征及类型。重点:花药的发育与花粉囊的结构,子房结构和胚珠的结构,胚囊发育及其结构,双受精过 程。难点:雄蕊、花粉粒和胚囊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

第八章

生殖器官花 生殖器官花

教学目的:通过花器官发生形成和花器官各部分数目、形态组成、发育和相互关系的学习,了解花的概念及花部的发育及其基本特征。教学要点:花的基本概念,花的形态,花的类型,雌雄蕊的发育、解剖结构特征;开花,传 粉与受精。重点:雌、雄蕊的发育、解剖结构特征;双受精作用及其意义。难点:雌、雄蕊的发育、解剖结构特征。主要内容: 第—节.花的组成及其在发育上的意义 一.花在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中的意义 二.花的组成 形态、花柄与花托;花被(花萼与花冠)的类型;雄蕊群;雌蕊群。

三、禾本科植物小穗和小花的构造。第二节.花芽分化 一.花芽分化时顶端分生组织的变化 二.花芽分化的过程 第三节.雄蕊的发育与结构 一.花丝和花药的发育:花粉囊壁的发育过程,二.花粉粒的发育过程:减数与分化过程,2 细胞花粉粒和 3 细胞花粉粒的概念。三.花粉粒的形态与结构。四.花粉粒的生活力。五.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现象。六.花粉植物:花粉培养条件。第四节.雌蕊的发育和结构 一.雌蕊的组成及心皮的概念。(子房、花柱和柱头)。二.胚珠 三.胚囊的发育过程及结构,胚囊培养。第五节.开花与传粉

一.开花 二.传粉: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的含义。植物异花传粉的适应性。生产上对植物传粉的利用与 控制。第六节.受精 一.花粉的萌发:花粉粒的萌发条件与过程。二.花粉管的生长 三.双受精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花粉粒与柱头间的识别作用。双受精过程与进化意义。四.受精作用与现代生物技术多倍体的概念。外界条件对传粉、受精的影响。试管受精,子 房培养,远缘杂交,植物生殖工程。

第九章 种子发育与果实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植物从单个受精卵细胞,发育出种子、果实的过程。教学要点:果实和种子的概念,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全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重点:果实、种子和幼苗的概念;胚和胚乳的发育。难点:胚的发育。第一节.种子的发育 一.胚发育(双子叶和禾本科植物胚的发育)二.胚乳的发育。三.种皮发育及结构 四.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五.胚状体和人工种子 第二节.果实的发育和结构 一.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二.真果和假果的含义及其结构 三.单性结实和无籽果实 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第十章

植物类群及分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植物各大类群 的基本特征和代表植物。建立植物演化的基本观点。教学要点: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的基本类群,以及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和与系统演化关系。除被子植物外的主要 类群的代表植物。重点:高等植物各类群的生活史及其特征。除被子植物外的主要类群的代表植物。难点:各类群的生活史。

概述 第一节、*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常识。教学要点:植物分类方法简介、分类的基本单元、种及其命名法规。重点:分类单元和命名法规。难点:命名法规。主要内容: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二、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三、种的含义,四、植物的命名法则。五.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应用 第二节、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概述 第三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的:掌握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以及主要的门类。教学要点:观察代表植物以掌握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等的主 要特征及其代表植物。重点:藻类及其重要门类的主要特征。难点:各门类的主要特征。主要内容: 一.*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生殖细胞为单细胞,无胚形成。)二.*蓝藻门(含珠藻):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三.*绿藻门: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衣藻、实球藻、田藻、水绵、轮藻)四.裸藻门、金藻门等的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五.红藻门: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六.褐藻门: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第四节.菌类植物 教学目的: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与藻类比较。教学要点: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的主要特征,真菌门的藻菌 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代表植物。重点:菌类及其 3 门的主要特征,真菌门 4 个亚纲的特征。难点:真菌的生活史。主要内容: 一.菌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二.*细菌门: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

三.粘菌门: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四.真菌门等的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 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代表植物。第五节.地衣植物 教学目的:掌握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学要点:掌握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壳状、叶状、枝状地衣以及主要代表植物。重点:地衣的主要特征。难点:地衣的结构。主要内容: 一般特征、形态结构(壳状、叶状、枝状地衣)、繁殖以及代表植物及其意义。第六节.苔藓植物 教学目的:掌握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的纲。教学要点:通过生活史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特别是苔藓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的特征。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别。重点:苔藓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别。难点:孢子体和配子体,特别是孢子体的特点。主要内容: 一.*一般特征及生活史; 二.*苔纲: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地钱)三.藓纲: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葫芦藓)第七节.蕨类植物 教学目的:通过生活史的观察和学习,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主要代表植物。教学要点: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石松纲、水韭纲、松叶蕨纲、木贼纲和真蕨纲 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明确蕨类植物在分类中的地位。重点: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难点:蕨类的生活史。主要内容: 一.*一般特征及生活史(以贯众为例)二.石松纲:主要特征、生活史及代表植物。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及保护。三.水韭纲:主要特征、生活史及代表植物。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及保护。四.松叶蕨纲:主要特征、生活史及代表植物。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及保护。五.木贼纲:主要特征、生活史及代表植物。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及保护。六.真蕨纲:主要特征、生活史及代表植物。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及保护。第八节.裸子植物 教学目的: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的纲。

教学要点:裸子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铁树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买麻藤 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植物。裸子植物在分类中的地位,确立种子的概念及其在进化中的作 用。重点: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植物。种子形成的意义,花粉管形成的意义。难点:裸子植物生活史,胚珠的构造。主要内容: 一.*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及生活史,二.*铁树纲:主要特征、主要植物和应用价值及保护。三.银杏纲:主要特征、主要植物和应用价值及保护。四.松柏纲:主要特征、主要植物和应用价值及保护。五.红豆杉纲:主要特征、主要植物和应用价值及保护。六.买麻藤纲:主要特征、主要植物和应用价值及保护。七.裸子植物的起源 第九节.被子植物 教学目的:通过被子植物生活史的学习,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学要点: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明确被子植物的子房和果实形成的进化特征。重点:被子植物的生活史。难点: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主要内容: 一.*一般特征及生活史:世代交替 二.*小麦、油菜的生活史。被子植物的利用。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被子植物茎、叶、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 形态学基础。教学要点:被子植物茎、叶、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及其主要类型。重点:被子植物花、果实的形态特征。难点:雄蕊、雌蕊、子房、胎座、果实的类型和形态特征。主要内容: 一.被子植物分类的一般原则 二.茎:茎的性质、茎的生长习性; 三.叶的形态类型:叶序、单叶和复叶、叶片的形状(叶形); 四.植物的花:花序,花冠的类型及其在花芽中排列的方式,雄蕊的类型,花药着生的方式,花 药开裂的方式,雌蕊、子房位置、胎座和胚珠的类型,花程式与花图式; 五.果实:单果、聚合果和复果。

第十二章 双子叶植物纲

教学目的: 掌握双子叶植物纲及其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双子叶植物系 统演化规律。教学要点:双子叶植物纲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 化上有重要地位的科的特征,并简述其代表植物。通过解剖观察各科主要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 主要经济植物。双子叶植物演化分类系统。重点: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科、毛茛科、桑科、胡桃科、壳斗科、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大戟科、芸香科、伞形科、茄科、旋花科、唇形科、茜草科、菊科。难点:蔷薇科、豆科、大戟科、唇形科、菊科。主要内容: *木兰科、胡椒科、莲科、*毛茛科、罂粟科、金缕梅科、杜仲科、桑科、胡桃科、壳斗科、石竹科、苋科、藜科、蓼科、五桠果科、山茶科、椴树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 花科、*蔷薇科、*豆科、桃金娘科、红树科、卫矛科、冬青科、*大戟科、鼠李科、葡萄科、无 患子科、槭树科、漆树科、芸香科、*伞形科、杜鹃花科、报春花科、*茄科、*旋花科、*唇形科、木犀科、玄参科、桔梗科、茜草科、忍冬科、*菊科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分类地位、重要经济的植 物。(用小字排列的为选读科)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单子叶植物纲

教学目的: 掌握单子叶植物纲及其重要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单子叶植物系统演化 规律。教学要点:单子叶植物纲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 化上有重要地位的科,通过解剖观察这些科主要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单子叶植 物演化分类系统。重点:单子叶植物纲:泽泻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兰科等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难点:莎草科、禾本科、兰科等科的主要特征。主要内容: *泽泻科、棕榈科、天南星科、鸭跖草科、*莎草科、*禾本科、姜科、*百合科、薯蓣科、*兰科 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分类地位、重要经济的植物。(用小字排列的为选读科)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教学目的:掌握被子植物起源、演化和主要分类系统,分类的新方法。教学要点:被子植物的起源、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的真花和假花学说及其分类系统。重点:真花和假花学说及其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哈钦森系统和克郎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 系统)。

难点:被子植物的起源及演化。主要内容: 第一节.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规律 一.植物的起源与主要类群的演化历程 二.植物营养体的演化 三.有性生殖方式的演化 四.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五.高等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 六.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第二节.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一)起源的时间,(二)发源地,(三)可能的祖先,(四)单子叶植物的起源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

(一)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二)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第三节.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期末闭卷考试,综合考试内容占 60%以上。进行其中测验。网络进行模拟试题测试。最终成 绩包括期中、期末以及平时成绩的综合。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选用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对稳定的国家、省级精品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近3 年出版(再版)的新教材和外语原版教材,自编教材或参考书。教 材: 植物学 》 强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标准书号: ISBN 7-04-018763-9。

参考书:《 植物学 》,李扬汉编著,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 年,标准书号:。《 植物学(上、下)》,陆时万、吴国芳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标准书号:。

农业本科类论文 篇2

一、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是培养工程型人才中偏重应用性的人才的教育

在对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内涵的理解中, 一种比较常见的观点是把它等同于学科型本科教育加技能训练。当然, 对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人们定会断然否定, 然而在办学实践中, 我们却经常见到这种现象。一些把办学目标定位在应用型的院校, 其具体模式其实就是传统本科的学科课程体系加上操作技能训练。这些技能训练, 内容不仅和高职没有太多区别, 甚至和中职也没有太多区别。

形成这种办学实践状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 对“实践性”的内涵理解不清。对于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关键特征, 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实践性。问题在于什么是实践性?许多情况下, 人们往往朴素地把实践等同于技能训练, 这种狭隘的实践观必然导致人们对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内涵理解的偏差。 (2) 对“技术应用”的内涵理解不清。如果说以上理解是有偏颇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直接界定“技术应用”?尽管对这个概念的讨论时间已不短, 但对其具体内涵我们似乎很少深究。在这种模糊的认识下, 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往往就被办成了传统学科型本科教育加技能训练的一种教育。

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确具备实践性特征, 但“实践性”是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制作一个工具是实践, 拆卸一台设备是实践, 但管理一个工程项目也是实践, 甚至完成一个科研项目也是实践。任何产生实际成果的活动都是实践。因此要把握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内涵, 必须要细化定位它所面向的是哪一类实践。这就要从人才结构理论入手。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其存在的合理性源于人才结构理论, 只有在人才结构理论中, 我们才能很好地找到技术应用类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经典的人才结构理论把社会人才划分为四类: (1) 学术型人才, 他们从事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作; (2) 工程型 (设计型、规划型、决策型) 人才, 他们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有关事业的设计、规划、决策工作; (3) 技术型 (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 人才, 他们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 (4) 技能型 (技艺型、操作型) 人才, 他们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主要依赖操作技能进行工作[1]。当然, 在不同职业领域, 其人才类型的划分也会有所不同。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 专门化人才教育类型多样化的根源在于人才分类。

随着工程领域的日益复杂, 工程型人才进一步分化为工程科学型、工程规划型、工程施工型等人才类型。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出现, 是工程型人才进一步分化的结果。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要培养的应该是工程型人才中偏重应用性的那类人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教育分类体系中, 它属于5A-2[2]。因此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并不是以传统的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这是界定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内涵时尤其要注意的地方, 把握住这一点对于在课程层面体现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特征极为重要。因此把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称为工程应用类本科教育更为合适, 只是对于“技术”一词, 人们常有广义和狭义理解之分, 广义的技术概念是包含了工程的, 因而才有了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一说。对发达国家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稍作分析可以发现, 其课程设置中往往会包含许多与工程管理相关的课程, 这说明其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应是“工程”定位的。

以建筑行业为例。作者对建筑行业人才结构的调研结果显示, 在建筑行业中, 现场工程师 (包括安全工程师、造价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等) 已是一个独立的人才类型, 培养这种人才的教育便是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这种人才的实践主要不是技能操作, 而是现场的施工管理, 因而其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不是技能训练, 而是施工管理实践。在其它行业中, 我们同样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才类型的这一分化, 当然, 其人才类型的具体内容与描述方式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机电行业, 这类人才有维修工程师;营销行业, 这类人才有营销策划师。

要在更为具体的层面理解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内涵, 我们需要刻画其课程的基本形态。在教育类型的区分中, 课程模式是最具说服力的要素。表1是作者召集相关行业专家, 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 面向的工作岗位所进行的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这些内容明显地高于高职, 也不同于学科型本科。它清楚地给我们展示了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当然, 在现实中, 不同类型人才的工作内容与能力要求之间的边界并非泾渭分明的。这是职业带理论的重要观点。按照职业带理论:“由于称职与应负实际工作并无明确分工界限, 各类人才交界处是重叠的”[3], 工程施工型人才的工作必然与工程科学型、工程规划型以及技术型人才的工作存在重叠之处。看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1) 在引导学科型本科向技术应用类本科转型的过程中, 千万不能非此即彼, 把不同类型的教育截然分开, 这样不利于转型工作的推进; (2) 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课程内容必须多元化, 即必须包含不同类型的知识, 这其中也包含基础性的学科知识, 否则不利于取得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这一问题后面还要继续深入阐述。

我们不能把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等同于学科型本科教育加技能训练, 但也不能认为凡是有应用取向的教育都是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从最广义的角度说, 所有教育皆有应用的成分。即使是最基础的理论知识, 也是应用了其它理论知识而形成的, 而这些知识本身通常也包含了应用的要素。在研究型大学里, 即使是最基础的学科, 如理科中的物理、化学, 文科中的历史、哲学, 其实也都或多或少包含了应用的成分, 其学科建设一直没有忽视应用的方向。据此, 有人对“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这一概念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然而如上分析, 这里的“应用”其实是有特定所指的,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应用, 而是指一种特定的人才类型。

二、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办学模式必须体现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结合

既然是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 那么是否其学科建设只需“应用”这个环节?其教师的科研是否只需要选择技术研发类课题?其科研、教学硬件是否只需要建设各种研发类与能力训练类的设备设施?是否还需要建实验类设备设施?其课程内容是否只需要包含技术应用性知识?学生是否还需要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这是我们在确定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时, 需要考虑的另一组重要问题。

对于理论知识在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还基本没有见到否定的观点, 比较多的观点是主张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应建立具有职业性、技术性的理论知识。研究者们提出:“职业导向高等教育所提供的学科知识不同于普通知识, 其既是一种如美国教育家萧恩所说的具有‘行动中反思’本质的实践知识, 也是一种如英国学者彼特所说的基于研究而使其发展和更新要快于一般职业的知识, 它的最后指向是专业性职业而不是普通的事务性职业”[4], “欧洲应用技术大学非常强调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统领作用, 其学科与专业具有典型的行业性、职业化特点”[5]。

那么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为什么需要理论知识?这是需要深究的问题, 否则所谓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就会流于空洞的口号。辩证地处理好基础性与应用性之间的关系, 对于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良性发展来说极为重要。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所谓技术应用, 是指应用技术知识进行人才培养, 还是指研发技术知识, 形成技术知识产生的源泉?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学功能。前者是教学的维度, 后者是研究的维度。就教学功能而言, 其理论知识存在的价值首先在于合理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其次, 这也是高等教育共通性对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要求。“技术本科教育在具体的教育内容上有别于其它类型的本科教育, 因而它在人才培养上的‘求异’有着一定的现实合理性, 但这也并不能否认趋同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合理性。技术本科教育首先是作为一种高等教育而存在的, 它有着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所共有的基本属性。”[6]试想, 如果这类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连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没掌握, 他们如何能够很好地适应其专业岗位?如何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就基础知识与技术知识两类知识的分配来看, 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基础知识应以达到本科教育对基础知识的最低要求量为准,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知识的教育。

但是, 技术应用类本科院校绝对不能忽视对技术知识进行研究的功能。如果忽略了研究功能, 技术知识就缺少了产生的源泉, 我们也就不可能真正拥有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高职的课程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 就是因为高职的知识研究功能薄弱, 以致高职的课程改革往往只是停留在结构框架上, 很难进入到课程内容的改革这一实质性层面。多数高职课程改革只是在用职业的框架剪裁原有的学科知识, 而没有建立真正符合高职教育定位的职业知识体系。因此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强调的只是高等教育的类型, 而不是高等教育的层次。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否则人们可能把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理解为一种低水平的本科教育, 这对于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换这一重大战略的成功实施来说极为不利。

就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研究功能而言, 其基础理论知识则有着与教学功能截然不同的含义。基础理论的研究的确困难, 但原创性的技术研究也绝对不易, 而且其对社会的直接价值可能还要更大。这是我们关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中亟须纠正的观念。多数时候, 当我们谈到“科技”一词时, 往往是“有科无技”。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 它承认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但认为技术仅仅是应用科学, 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只是科学的附属品, 它的独立性根本无法确立。但是,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远没这么简单。在当代, 的确绝大多数的技术发明都要依赖一定的科学理论, 但它又不是科学理论的简单应用。许多技术哲学家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如F·拉普曾写道:“科学知识和技术诀窍并不是一回事, 因为特定的研究成果本身并不是具体技术应用的充分根据。即使在物理或化学实验室里已成功地进行了实验, 也决不能保证在大规模生产水平上进行的经济开发的成功。例如科学知识并不能为导航技术系统的制造方法和规格及其子系统的功能提供任何信息。工程科学的特殊问题如操作安全、维修公差、有效寿命等也不在科学研究的范围之内。”[7]

可见, 技术是有着自己特殊结构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最大特点是应用性, 而且其应用性必须直抵具体操作层面。把应用性作为技术知识研究的首要价值取向不会有什么争议, 但是否仅仅立足应用, 就可产生技术知识?对其研究者来说, 是否不再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或者说不需要对理论知识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如果说在经验技术条件下, 研究者的这种知识结构是可行的, 那么在理论技术条件下就完全不同了。技术知识的研究, 需要在透彻理解基础理论的基础上, 基于技术应用的逻辑, 系统构建技术原理知识, 并开发可供直接使用的技术实践知识。这个知识体系的构建, 需要研究者具备极强的理论理解能力, 敏感的理论应用能力, 以及严谨、务实的技术实践知识开发能力。他们对基础理论的掌握, 可以不如基础理论研究者那么全面、系统, 但对于与其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 则必须有非常透彻的理解, 否则不可能有重大技术研究的突破。因此这类研究的学术性并不亚于基础理论研究。

因此, 促进高等教育由学科型向应用型转换, 不能把应用性研究与基础性研究完全剥离。事实上, 应用性与基础性是不可分的。离开了应用性, 基础性会变得空洞;离开了基础性, 应用性就会变得粗浅。我们宁愿把“技术应用”理解为大学的一种属性, 大学的一个组成要素, 而不是成为区分大学类型的一把尺子。这应该是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中“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命题最为真实的含义所在。

要实现我们在技术知识构建方面的突破, 除了要努力发展技术应用类本科院校的研究功能外, 还要积极发挥传统研究型大学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技术知识研究的复杂性, 决定了必须有大批高水平研究者介入这一领域, 否则我国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将会极为艰难。因此, 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要成功发展, 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某类高校的改造, 而是必须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系统思维。事实上, 传统研究型大学中这类研究并非不存在, 只是它们是以零星的、边缘的方式存在的, 我们需要相关激励政策去促进这类研究的发展。

三、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运行机制必须具备充分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凡是以应用为取向的大学, 其运行机制均具有显著的开放性与灵活性。所谓开放性, 就是在外部合作方面, 要突破学科领域本身的范围, 与应用其学科知识的社会各领域建立复杂的合作关系, 包括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科研项目方面的合作。所谓灵活性, 就是在项目管理、教师聘用、教师职称晋升要求等方面, 能够建立多样化的管理标准和要求, 使管理制度具有较大程度的适应性。这就意味着发展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 不仅需要有相关办学要素的投入, 如与实践领域联系紧密、具有技术应用能力与技术研发能力的教师, 应用型教学与研究资源等等, 更重要的还在于开放性、灵活性运行机制的建立。

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对开放性和灵活性具有特殊要求, 是由技术发明及应用逻辑与科学研究逻辑的根本性不同所决定的。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寻求对事实的最可靠的解释与表达方式。科学研究尽管在学科内部有充分的开放性, 但对学科外部的世界来说它往往具有较大的封闭性, 这既是因为科学研究可以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进行, 更是因为科学研究必须有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对学科外部的人来说, 他们往往关注的也只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对技术发明及应用来说, 其过程就完全不同了。技术发明是需求导向的, 发明的动力来自社会生活的需要, 其成果的应用必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 对其效果的检验也只能依据应用的实际成效这一标准。作为技术知识的重要构成部分的技术实践知识, 更是必须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才能获得积累。

开放性和灵活性对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来说具有特殊意义, 还是由于目前的许多管理模式其实是不利于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事实上, 当我们在极力主张技术应用的同时, 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却是研究性, 且这一趋势还在呈加强态势。这里的研究性当然指的是基础理论导向的研究性。为何如此?因为大学排名需要科研成果, 教师晋升职称和工作量考核需要科研成果, 而在能被列入的科研成果中, 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占有绝对优势。教师所进行的应用性研究只被作为副业。评价标准的导向力量是极为巨大的!要发展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 对这类院校及其教师的考核必须突破目前这种框架, 而这就必须给予其较大程度的灵活性。

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运行机制, 要体现到对教师个体的管理层面, 而不仅仅是大学的高层管理层面。这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 要实现技术应用定位的办学目标, 必须打破目前的科层制管理模式, 在管理制度中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 建立以教师 (教师团队) 为运行主体的管理模式。只有当教师具备足够的自主性, 他们才会积极地进行技术研发与应用, 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 才可能真正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现技术知识的积累。然而这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技术知识研究功能的主要障碍。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在开放性与灵活性这一维度上的管理结构是倒置的, 即高层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教师层面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则非常有限。在这些院校中, 大量管理权限集中在行政部门, 对教师的管理过细, 教师甚至缺乏基本的自主权。更为严重的是, 这些院校有时甚至缺乏基本的学术规则, 比如其领导者可以任意侵占教师的科研成果。这种管理环境, 必然大大压制教师进行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积极性, 使“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停留于概念。

总之, 技术应用类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新趋势。然而对于其内涵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实践性、职业性当然是其重要特征, 但这一办学形式是在传统高等教育内部分化出来的。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细分人才类别, 进一步探索其有别于其它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的特质, 更为深入地把握其内涵, 这样我们才能更为清晰地把握住这类教育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17-18.

[2]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21) .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236.

[4]俞涛, 曾令奇.学科知识的逻辑与学科范式的构建——基于职业导向的高校学科建设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4, (7) :21-26.

[5]刘海峰, 顾永安.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与人才培养要素转型[J].职业技术教育, 2014, (10) :11-16.

[6]刘丽建, 胡天佑.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求异与趋同[J].职教论坛, 2014, (13) :36-38.

经管类本科专业大类培养模式探析 篇3

【关键词】大类培养;专业分流;人才培养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更新的21世纪,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聚宝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越来越被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取代,大类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产物,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已开始实施大类培养,作为高等院校中的一员,大类培养模式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之一。

1.两种大类培养模式介绍

目前,大类培养模式分两种,一种是“专业招生、大类培养”,另外一种是“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纵观国内各大高校的大类培养模式,这两种新型的大类培养模式都有所运用和实施。

“专业招生、大类培养”是指采用传统的按专业或专业方向来确定招生计划,新生入校时有明确的专业,但同一大类专业或相近专业在1年级或1到2年级设置相同的基础课程,1年级末或2年级末再根据学生个人兴趣、专业认知、就业方向、学生成绩和学校(学院)教学规划进行第二次专业选择,符合二次专业选择条件和要求的学生下一年可到新专业进行相应的专业学习和培养。

“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专业合并招生,在这种招生的基础上,入校1年或2年的学生在学科 (学院) 的范围内共同学习基础课程,1年或2年后,学生通过对学科、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在取得规定的学分后,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第二次专业的选择、学习和培养的一种过程。

2.国内外大类培养模式概况

现在,这两种大类培养模式在国内不少高校中都已实施。像复旦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都采用“专业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都采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高校相对较多一些,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占的比例较多一些。

“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外大学也实行,如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也实行不按专业招生的办法。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的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明显。二是学科建设的内涵向加深基础,向高新技术领域扩展。如今国际上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加强基础、通识教育和课程综合,这是改革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3.我校大类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经管类2011级本科生开始做为实施试点,接受学院整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招生、大类培养”。经管类新生在校完成一年半学业和取得所修课程学分后,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专业认知、学业成绩等并结合学院教学实际,确定学生第二次专业选择。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类培养涉及到6个本科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调整专业的条件及要求主要为经管类各本科班级学生入校后综合前三个学期平均课业成绩排名前15%的同学,可以按照个人意愿任意选报1-2个专业。同时,规定学生前三个学期课程成绩有挂科现象者、违纪处分者不在调整之列,各专业班级调整后,原则上班级人数不得超过40人。

大类培养的学生在前三个学期需修完11门通识课程和8门基础课程的学分。符合第二次专业选择的学生在第四学期开始到新专业进行学习。在后续的几学期中,还将学习部分统一的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

从经管类2011级本科生实施大类培养情况开看,较传统的入校后直接在学院内进行专业调整而言,大类培养后的二次专业调整,即修完19门统一课程后,了解了原专业的人才培养,反而缩小了二次选专业的学生人数比例。其他优势还有:第一,通过三个学期的大类培养的学生,比入校时,对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避免了选择专业的盲目性。第二,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大类培养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专业定位有了进一步的明确,有利于二次专业的调整或不调整。第三,大类培养的学生较入校时而言,避免了随大流跟风式选择专业的随意性。

对于教师而言,也有受益的方面。第一,较“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之前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实施大类培养之后的多数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有所减少,从而减轻了多数教师的教学任务负担。第二,实施大类培养之后,对于统一的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在教室容纳人数的最大范围内,实行的是大合班集中上课制,充分利用了大教室资源。同时,也减少了部分教师授课门数。第三,由于大类培养之后多数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减少,给多数教师提供了更大空间在科研上进行突破。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利用更多时间在授课方法、授课手段上提高自己。

总体来讲,大类培养有助于满足社会对创新性人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顺应高校对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

4.我校大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类培养、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才初步实施,虽然实现了多学科交叉,通识课程+基础课程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利于学校学科的综合化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通识课程+基础课程的分布不合理,导致了师资紧缺,加大了个别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由于“大类培养、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对通识课程+基础课程的课程名称、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开设学期等都做了统一的规定。总的构建方向是正确的,但面对经管类师资相对紧缺的现状,一方面,对师资情况是一个考验,另外一方面,加大了在校个别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对此类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也有产生一定的影响,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再者,对管理人员协调授课安排的难度也有所增加。因为对大类培养的课程的开设学期都做了统一的规定,必须在同一学期完成大类培养的教学任务。

4.2通识课程+基础课程教育的时间过多,影响了本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化

高校本科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是四年,像本校,本科生须修完180学分左右2700学时左右的课程。“大类培养、专业分流”的学生毕业学习年限没有改变,取得毕业资格学分的规定也没有改变。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后,通识课程基本没有增加,但基础课程有所增加,总的来看,基础课程增加了,必然带来专业课程门数的减少或专业课程学时的减少。这样看来,学生的基础是打扎实了,但专业课程的减少或专业课程学时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学生本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性、深入性。尤其对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相对匮乏对所研究的领域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5.改进和完善我校大类培养的措施

针对我校“大类培养、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5.1引进新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未实施“大类培养、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模式之前,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类教师人数虽然有所紧缺,但表现的不是很突出。自从2011年实施“大类培养、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后,经管类个别专业的授课教师显得较为紧缺,主要是统一了基础课程以后,专业班级基础课程增加、授课门次增加,加之经管类本科专业又在统一学期开设相关课程,几个方面的因素导致本来紧缺的教师显得越发明显。因此,引进新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减少个别专业授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类培养、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质量。

5.2优化“大类培养、专业分流”课序

经管类本科专业自实施“大类培养、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模式以来,个别教师反映教学工作任务加重,每天都有整天的授课任务,一方面是师资紧缺导致教学工作量增加,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经管类本科专业“大类培养、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考虑到大类培养模式本身的培养目标要求,必须在1或2年内完成所有大类培养的课程。因此,学院在制定大类培养方案时,统一了所有大类培养的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而且开设学期也做了统一,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还有待调整。大类培养课程的课序不一定全部统一在同一学期开设,同一门课程可以分散在不同学期开设,只要在1或2年内完成即可,尤其对个别专业面临师资不是很充足的现状,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解决。一方面可以缓解师资相对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优化大类培养模式做出的有益探索。

5.3减少大类培养基础课程的开设门数,加强专业课程的系统化、深入性学习

大类培养模式强调的是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在课程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过多的利用课堂时间加强基础课程的学习势必会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以及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基础课程增多了,相对而言,专业课程必然减少。对于大类培养模式的经管类本科专业学生来说,可以采取适量减少基础课程的开设门数,适当增加专业课程的开设门数或学时。减少基础课程门数并不是说不学习减少的基础课程,学院在修订大类培养模式时,可以对减少的基础课程做一个统筹安排。一种情况是减少的基础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进行开设,觉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选修课程的时候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另外一种情况是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两种选择皆可。采取这样的方式处理,也是考虑到基础课程相对专业课程来说,学习较易一些,学生可以采取灵活自主选择的方式。专业课较基础课程而言,较难一些,可以由教师进行引导、指导进而深入、系统的学习。

【参考文献】

通信类本科毕业论文 篇4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工程得到飞速的发展,同时通信行业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通信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的管理工作,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取得发展,通信工程管理中存在目标控制、组织架构、合同和信息管理等环节,通信企业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做好人力资源分配工作,提高通信工程管理效率。本文对通信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通信工程管理的措施,希望能为通信企业的工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通信工程;管理;问题及措施

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许多通信企业在逐渐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在过程中节省成本、保证优质的工程质量是通信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通信工程管理中包含人才、技术、设备、成本、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内容,通信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措施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项目工程中存在标准化的组织规范措施,能有效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项目管理更加简便。在实际的通信工程管理应用中会存在许多问题,降低管理效率和管理品质,因此研究通信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

1通信工程管理的特点和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国内通信工程项目有施工流程复杂、投资总数和风险大的特点,通信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均会对通信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带来影响,因此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引入项目管理措施,来保证通信工程顺利开展。在通信工程项目中会存在一些管理混乱的问题,例如在通信工程建设的前期会有许多工作流程的开展,工程项目的发起、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计划书的下达和施工可行性分析等环节包含许多管理方面的内容,施工过程中涉及采购、成本、进度和质量管理内容,在施工后期还存在数据分析统计和资料的考核归档等内容。通信工程中包含的管理项目层次范围多且广,给管理过程中增加了许多困难,因此通信建设单位要对管理中的程序进行合理的配置,对其进行高效的.计划和规划,对通信工程建设过程提供有效的指导与控制。项目管理还具有管理简洁和针对性强的优点,能对项目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协调,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控制,项目管理人员对先进的管理知识进行学习,然后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通信建设单位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标准化的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能使工程施工规划更加合理化,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满足节约生产成本的要求。

2通信工程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1通信工程设计不合理

通信工程是一种系统工程,在进行施工前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施工前计划准备不充分的现象,也没有对施工过程和工艺技术进行科学论证,施工所需的器材准备不充分,而建设工程项目为了赶工期,会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开始施工,使施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有效指导性方案,凭着经验进行施工。有些通信工程设计上也存在不规范现象,一些通信工程项目的设计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通信工程项目设计会存在私下设计的情况,工作人员对施工现场勘查不仔细,造成数据不准确,设计内容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2.2施工管理较混乱

有些通信工程建设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项目建设单位缺乏有效的管理,对施工标准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所用材料的管理度不高,导致施工现象比较混乱,员工的分工不是很明确,没有全面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工程的施工质量,当项目工程缺乏综合管理的时候,会出现员工间不配合、施工队伍各行其是和进度不协调等现象。在通信工程施工现场还会存在监管人员责任心不强的现象,监管人员不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违章作业现象,不能对施工现场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会造成返工等资源浪费问题。施工队伍违反操作规章进行施工,私自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为通信项目工程埋下来隐患。

2.3施工队伍综合素质偏低

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承揽通信工程施工任务的队伍有许多,有的是通信工程专业施工队,有的是通信工程非专业单位,还有一些非通信工程的专业施工队伍等,除了专业施工队,其他的施工队伍缺少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人员的施工经验不高,没有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一些小型的通信施工队伍属于二包或者三包施工队,基本的施工能力较差,无法确保施工质量。通信技术在飞速地发展和变化,通信施工队伍中的技术人员没有及时掌握到先进的通信技术,不能与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向适应,在实际施工中不能有效地指导员工的施工过程,并且缺乏实地考察后作出施工建议的能力。

2.4信息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信息管理对通信工程的开展有重要的作用,能为建设单位提供及时有效的施工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内容,而在实际施工中,一些对工程项目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使这些信息不能有效指导通信工程的管理过程,使工程管理与实际情况相脱节。当工程项目完成后,有些施工单位没有对施工管理技术和财务等相关信息进行归总,使得一些有价值的管理经验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总结和利用,如果在以后的管理中遇到类似问题时没有可以参考的资料,对工程项目的开展和管理有不利的影响。

3通信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3.1提高设计人员水平,把好设计关

质量是通信工程使用价值的最终体现,质量的好坏是保障通信工程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在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坚持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向员工普及质量对通信工程的重要性,提高员工对通信工程质量的认识,在施工前对计划和准备工作进行详细的检查,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进行严格审核,明确员工的职责,对每个岗位要确定一位责任人,制定规范的质量检查规范,对通信工程的设计、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把关,还要进行科学的论证,以检测所得的数据为依据,及时发现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解决对策,做好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3.2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通信工程建设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通信施工技术培训,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要及时指出员工存在的施工问题,制定明确的施工计划,提高各专业施工队间的配合性,当存在一些交叉施工任务的时候,施工人员要以一个高度责任心的态度与其他专业施工队伍联系,两者协商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通信工程施工单位还要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和规章制度,避免通信工程施工中发放随意性问题的发生,提高管理人员的胜任力,严格审查和论证通信工程的施工计划和工程设计,对工程的验收工作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及时发现通信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3.3加强施工队伍引进把关,强化施工队伍的管控力度

通信工程建设单位要组织相关专家对施工队伍的施工资质、技术水准、内部管理进行充分的评价,对施工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综合评定结果优选的施工方可以签订施工合作,并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应该承担的安全责任。建立“四评三考”奖惩制度,考核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施工进度管理工作,定期不定期抽查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安全规范考试,并结合施工人员的考试成绩给出正确的改正措施。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现场管理工作,组建安全稽查队,对施工现场工作票执行、安全产生落实情况、施工人员规范操作等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发现并制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违章作业情况。

3.4高度重视信息管理

通信工程建设单位要建立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利用并监管施工过程中的信息资源,并将记录、储存、过滤和数据处理结果反馈给项目管理人员,使通信工程项目进展实现全程动态监控,能有效加强管理者、施工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流通,促进通信工程管理的顺利开展。

4结束语

本文对通信行业的项目管理特点和措施进行分析,发现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的施工管理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能有效节约施工成本投资,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防止资源流失,通信工程建设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提高通信工程管理效率,提升通信工程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程燕.论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09):48.

[2]田仁德.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J].通讯世界,2015(11):27~28.

本科通信工程类专业简历表格 篇5

本科通信工程类专业简历表格

个人基本简历姓名: CN 国籍: 中国

个人照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山西 身材: 172 cm65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2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电子/邮电/通讯类:通信、电子、电器 行政/人事类 人力资源 电子工程师/技术员 工作年限: 0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XX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佛山 中山 个人工作经历: XX年1月 在北京捷德智能卡有限公司实习

XX年7月 在上海Aruba有限公司实习

XX-XX组织策划系级电子竞技大赛(CS比赛)

XX-XX任大学本班第一届班长

XX-XX任系级学生会干事、班级体育委员

XX年校足球联赛团体第二名

校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

在校期间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物流师,会计从业资格和驾驶证。教育背景毕业院校: 华北工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 XX-07-01 所学专业一: 通信工程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XX.07中北大学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本科

专业课程:熟练掌握通信专业的各门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等)和专业课(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现代通信技术、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信息与编码、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等)。语言能力外语: 英语良好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一般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计算机水平: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及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会用C++,VB,汇编语言进行简单编程,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英语水平:CET-4,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专业实习:

曾用PROTEL99进行电路板的设计和绘制。

用EDA、EWB来辅助进行IC设计,电子电路设计以及PCB设计。

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设计并对简单的通信系统进行仿真模拟。

用DXPXX软件对调频电路进行仿真。

制作可调光台灯及安装收音机。

活泼开朗、乐观向上、适应力强、认真负责、勇于迎接挑战,有很强的进取心;吃苦耐劳,做事

稳重踏实;为人随和,有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及团体协作精神。详细个人自传求职意向:通信、电子、电器,人力资源类相关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调试维护、运营、技术管理及活动策划等方面工作。

大学生简历制作的五项病症

大学生简历制作的五项病症概括如下:

大学生简历制作病症1:“一页纸 简历 ”大行其道

对症下药:一些学生缩排字号,这样会影响阅读。如果一页纸写不下所有内容,那就不妨创建一份足以列下你所有工作经验和技能的简历。

大学生简历制作病症2:盛装简历成潮流

对症下药:为简历扮靓也要分职位,比如会计、硬件工程师等强调严谨性的职位,需要的是朴素的简历,而有的广告公司在简历设计上动动脑筋是有必要的。

大学生简历制作病症3:极尽夸张之能事

对症下药:“遇到那种毫无缺点的人,我们反而不敢用,因为我们不知道公司还能教他些什么。”一位人事经理调侃。

大学生简历制作病症4:一份简历走天下

对症下药:招聘技术型人才时,看应届毕业生的简历会比较注重其专业成绩、在校是否有过相关作品;如果招聘管理型人才,除了看所学专业和学习成绩外,还会注重他在校时担任的工作、参加的社会活动等。

大学生简历制作病症5:忘写应聘职位和联系方式

对症下药:很多职位都需要有专业知识,你语焉不详,人事部门一不会帮你挑合适的位置,二则以为你在职业追求上没有做好准备。

让简历焕发生机的六大秘诀

很多人面临着找工作的难题。一些人是第一次找工作,一些人则是换一份职业。不管怎么样,很多都在网上投过简历 ,可能好几年没有更新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怎么下手,这里有把失效简历变成高性能市场工具的六个步骤,让你在今天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的环境下,赢得面试机会。

找到你的简历聚焦点

在你开始更新你的旧简历之前,你需要澄清你的职业目标。如果你的职业目标在你的简历上面没有清晰的体现,那简历就不能担当起把你的“卖”给潜在雇主的重任。如果你有多种职业兴趣,建议你写多写几个版本,而不是做一份适合所有工作的万能简历。

如果你在寻找你的职业目标方面有困难,你可以向一些职业发展专家求助。(去职场讲坛,向专家提问)

调查你的目标工作

在你的初步写定你的简历之前,彻底调查你目标工作的情况,这点对于那些已经工作过很长时间的职场人士来说尤为重要。去找你目标工作所在的行业,跟这些行业人士交流一下,然后在网上搜索这个职位,调查这个职位的任职资格(雇主认为你需要具备哪些资质才能胜任该工作)。如果你是跳槽,这样去做(职位调查)可能会触发你去继续学习(以获取资质)的灵感。

在不同的职位广告里搜寻一些关键字,如果有的 术语 不断出现,那么这些 术语 一定要在你的简历里面出现。当然,也要注意一下职位广告里面没有提到的技能。而且,旧简历里面那些让你看起来显得过时的 术语 也应该删掉。

概述你的职业经历

现在开始写简历。如果你是想换工作,你需要确定一个清晰的目标来作为你简历的开篇,你不要指望繁忙的经理人自己来弄明白你的目标。用这章来阐述你从你上一份工作学到的能用到目标工作的关键技能。强调你如何帮助组织,而不是你想从一份工作里得到什么。

下面是简历(关于“求职目标”的部分)在修改之前和之后的例子:

修改前:希望在一家面向未来提供成长和改进机会的公司,找到一份有挑战性的职位。

修改后:作为一个有活力、具备先进专业学识的公众节目主持人,希望能利用这些优势,以一个电脑指导员的身份,找到一份初级软件销售职位。

如果你想在你现在工作的领域找到一个新职位,就用网上的简历生成器来写一份引人注目的职业经历,这里是最好的地方,你可以用有吸引力的新句子来强调你经验的广度和你带给新职业的价值。

着重强调你的成绩

为了能最大限度的获取 面试 机会,在现在的求职市场上竞争,你的简历必须有一种业绩导向。避免简单的老调重弹的职位描述,用细节描述你所做出的努力,用数据说明问题。

如果你是人事经理,下面那种你认为更有竞争力?

修改前:负责维护和保养系统与操作工位

修改后:通过熟练的跨平台保养,为350名远程用户改进系统正常运作时间,使比率从91%提高到99.9%

对任何一个你所申请的职位,多用动词和短语去描述你是怎样为你的雇主做贡献的,譬如削减成本,产生收益,改进服务,优化 流程 ,解决问题并节省时间,用数据、百分比、交易额、类比和其他关键细节来支持你(对自我技能)的描述。

重新设计你的简历

你的旧简历是否已像1970打印出来的东西?为了让你的简历从简历堆里脱颖而出,用word重点处理你的优势,比如加粗、斜体、下划线、行业的符号、具有吸引力的字体等――但不要过度――让你的简历给人留下一个与众不同的印象。如果你对自己的简历设计没有信心,你可以咨询相关的简历专家,或者你周围有才干的朋友。

校正和试投简历

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6

毕业论文的编撰是学生在校时期首要的归纳性实习教育环节。笔者环绕编撰毕业论文应到达的方针、论文的选题、辅导老师的选聘、辅导老师评分等环节,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进行剖析与评论。

一、论文写作的目的

1.论文是协助学生将所学常识进行体系收拾和提高的进程

学生在校时期,现已依照有关专业的教育计划修完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课程,并接受了考试或考察。学习时期的这种查核是单科进行,首要是考察学生对本门学科所学常识的回忆程度和了解程度。但毕业论文则不一样,它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常识的查核,而是侧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常识对某一疑问进行评论和研讨的才干。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体系地掌握和运用专业常识,还要有较宽的常识面,并有必定的逻辑思维才干和写作功底。这就请求学生既要具有杰出的专业常识,又要有深沉的基础课和公共课常识,是一次归纳的测查。

2.编撰毕业论文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具有开始的科学研讨才干

大学生作业后,不管从事何种作业,都必须具有必定的研讨才干和写作才干。例如学生在公司从事管理作业,就要学会做调查研讨,起草作业计划、总结、陈述等,为此学生要学会收集和收拾材料,能提出疑问、剖析疑问和处理疑问,并将其效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其培育的人才应当具有开拓精力,既有较厚实的基础常识和专业常识,又能表现无限的创造力,不断处理实习作业中呈现的新疑问;既能运用已有的常识熟练地从事通常性的专业作业,又能激起学生对人类未知领域斗胆地进行探究,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爬。

二、编撰毕业论文应到达的方针

1.进步归纳本质

(1)以诚信为中心的品德本质。请求学生遵循学术标准,独立或与小组成员一同,经过查阅文献、断定论文标题、进行调查研讨、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剖析、环绕观念进行评论,并得出定论。毕业论文内容除格外注明和引用外,均为自个观念,不得存在剽窃、抄袭别人学术效果,假造、篡改调研数据的状况。

(2)以立异为要点的科学精力。一篇优异的本科毕业论文,不只表现了学生对本科时期专业常识的掌握,更应表现出学生在领会专业常识基础上的立异和进步。这就请求学生注重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明等方面的开展,联系专业特色,有目的地对社会、公司的现状做调研,即联系实习状况,印证理论观念或针对某些观念提出自个的观点。例如,学生能够经过调研有些离退休人员理财、消费的倾向性,联系金融作业开展现状,协助银行、证券公司规划出合适离退休人员的理财商品。

学生在本科时期能够在社会、公司已有的商品、效劳、管理模式等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讨,增添自个研宣布的新商品、新效劳、新管理模式。这么形成的毕业论文就契合校园正论文“立异性”的请求。

(3)以实习为榜首的治学态度。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进程为学生触摸社会和公司实习,格外是理论联系实习供给了要害。经济管理学部的专业以文科类专业为主,文科学生的学习和生长离不开社会。因而,学生们应当抓住编撰毕业论文的时机,在辅导老师的辅导下,去了解社会、知道社会,并尝试用自个所学的专业常识来推进社会的开展。

2.进步科研和论文写作才干

(1)查阅和翻译文献的自学才干。学生在断定论文标题前,通常都会经过“明确选题方向、查阅文献材料、思考写作条件、听取导师主张”等几个进程。这个进程是在论文辅导老师的辅导下进行的,但辅导老师不会萧规曹随地进行辅导,首要需求凭仗学生的自学才干来完结。学生经过很多阅览文献,联系自个的专业方向,发现自个的研讨爱好地点,并与辅导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可有用地进步自个的自学才干。

(2)材料剖析才干。学生对经过访谈、收集自填式问卷等社会调查办法收集到的材料,还需求进行体系的剖析,才干提醒出其所包括的很多信息,然后得出科学的定论,因而材料的剖析是研讨中十分首要的环节。依据材料的性质,咱们能够将材料的剖析办法划分为定性材料剖析办法和定量材料剖析办法。定性剖析是指不经过数学言语,单纯地依托文字言语进行材料剖析的办法;定量剖析办法是指经过SPSS、Excel等东西,对数据进行统计剖析,进而探究、提醒出不一样变量间彼此联系、彼此效果或彼此制约的关系。学生们联系论文编撰请求,对材料进行剖析的进程,就是有用进步材料剖析才干的进程。

(3)论文写作才干。毕业论文是高等校园查核毕业生归纳才干的首要依据,是证实学生学习才干和学业水平的手法。经济管理学部将本科毕业论文定位在“调研型论文”,一起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必定的.请求。请求学生的论文观念明确、观念杰出、论据充分、逻辑细致、条理清晰、前后内容防止重复、矛盾。

3.培育杰出的非智力要素

(1)自我管理才干。校园每年安排学生编撰论文的周期约为9个月,在这9个月中,学生们要参与作业实习、面试、作业资格考试等各种活动,学习使命压力很大。辅导老师在辅导进程中重在对效果的把控,不可能天天都催促学生完结相应的论文编撰使命。这就请求学生培育自我管理的才干,不然难以准时完结一篇完好的毕业论文。

(2)人际交流才干。调研型论文需求学生们经过发放问卷、收集问卷、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访谈)的办法来进行调研。在这个进程中,学生需求与几十位甚至上百位的调研方针进行交流,旨在阐明调研的目的、取得调研方针的了解和支撑、获取更多的材料等,这个进程对学生的人际交流才干是一个训练。

(3)团队协作认识。学生们能够独立或以团队的办法完结一篇论文,若采纳团队协作的办法完结一篇论文,就要留意表现团队协作的优势,即做到各自表现所长、优势互补,彼此之间多交流、多共享。这就请求学生们在完定论文的进程中,学会协作与共享,表现团队的优势。

三、适用的毕业论文的类型

依照内容性质和研讨办法的不一样,毕业论文分为规划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理论性论文等四种类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合适编撰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又可分为两种:其一是以朴实的笼统理论为研讨方针,研讨办法是经过细致的理论推导和数据运算,以验证观念的正确性,它侧重于理论方面的剖析,用基础理论进行推导和证明;其二是学生经过对某种社会现象、公司商品、竞争对手或消费者等状况进行调研,并联系其所学的专业理论常识,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剖析,终究形成一篇调研型论文。

立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育的方针,联系学生和专业的特色,关于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挑选调研型论文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无疑是更有用、更实用的论文类型。

四、毕业论文的选题

实习教育是个体系工程,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大学四年的终究一个实习教育环节,起着“联系专业常识、表现学以致用、总结提高实习教育效果”的首要效果。学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时,应统筹“学生想做、学生能做、公司需求做、时效性”等原则。

1.应当有研讨的志愿

学生要对某个公司的管理、某种商品等有研讨的爱好,期望联系自个学过的专业常识进行研讨和探究。

2.应当是学生能做的

论文在调研、写作中要具有可行性。学生在论文的编撰进程中需求进行的调研作业、获取的数据等,都应是能够经过自个或团队的努力能够达到的,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

3.应当是专业、社会或公司的实在需求

研讨社会、公司或专业开展所实在需求的课题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研讨爱好,研讨的效果也会更有价值。

4.应当发起选题的时效性

学生的选题发起与社会、公司热点疑问相联系,这么有利于取得更多的资源的支撑,有利于学生养成注重社会开展、与时俱进地研讨社会、公司疑问的习惯。

五、毕业论文的进程管理

1.做好论文辅导老师的选聘作业

笔者以地点高校经济管理学部届本科毕业论文为例,对论文辅导老师应具有的要害本质要素进行剖析。2013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人数、辅导老师高级职称所占比率、学生论文成果等信息。

能够看出,关于“辅导老师高级职称占比”最高的国贸专业,其学生论文的均匀分数在三个专业中并不是最高的。将“辅导老师高级职称”所占比率别离与“学生论文均匀分”“论文优异率”做皮尔逊(Pearson)有关剖析,发现“辅导老师高级职称占比”与后两项内容均不构成显著有关。由此能够看出,具有“高级职称”的辅导老师未必辅导出优异的学生毕业论文。笔者在论文编撰全体作业结束后,随机访谈了其中的50名毕业生,当问到“论文辅导老师最首要的本质是什么?”时,有90%的学生将“责任心”作为其最首要的本质,而“作业专家”“职称”“学历”等均排在“责任心”之后。

因而,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咱们在选聘本科毕业论文辅导老师时,应当把“具有较强的作业责任心”作为决定选聘与否的榜首要素。

2.注重论文评分的公正性

笔者地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评分由辅导老师评分、评阅老师评分、学生现场辩论成果三有些构成,别离占到总分的50%、30%和20%。辅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将按同一份《论文成果评估量表》上列示的评分维度、评估标准,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分。将评阅老师的打分计入论文成果,明显是为了非常好地表现论文分数的客观性、公正性。但是,在实习操作进程中,笔者在查阅学生成果时,发现个别辅导老师和评阅老师的打分相差在30分以上(均以100分为满分)。笔者将二者的打分做了皮尔逊有关剖析。

因而,咱们在今后的毕业论文管理作业中,应当加强对辅导老师、评阅老师进行“论文评分”方面的训练,开发相应的课程和论文事例,以确保论文分数的客观性、公正性。

3.定时做好中心进程论文辅导作业的教育管理

毕业论文的全体管理进程从开题到辩论有近9个月的时刻,在这段相对较长的时刻里,咱们通常注重的是“一头一尾”的作业,即注重的是论文开题、承认论文辅导老师,以及终究的论文辩论作业。在中心这段时刻里,咱们通常把对学生的论文管理等作业悉数授权给论文辅导老师。而关于民办高校来说,超过对折的论文辅导老师来自于别的高校,中心进程若不加以掌握,将很难对其辅导的质量加以把控。

因而,在论文辅导进程中,校园应以专业为主导,定时开展论文管理进程有关的研讨作业。这么,一方面能够处理论文辅导进程中呈现的疑问,另一方面能够查看辅导老师的作业进度。

总归,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在接近毕业时一次整理、总结、查验、进步本身本科教育时期学业的首要进程,只有校园各层级加以注重,并在要害点上做好监控作业,方能协助学生真实做到常识的融会贯通,体会到学以致用,并为社会运送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农业本科类论文 篇7

关键词:经管类,实验室,实验教学

经管类高校毕业生由于更为侧重理论学习, 加之传统观点认为, 经管类专业教育需要联系实际时, 通过教师提供案例或辅之以学生实习即可, 不需要建立实验室, 使得在培养懂理论、通实践和能操作的复合性经营管理人才方面更为欠缺。因此, 仿效发达国家高校的教学模式, 强调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进一步加大经管类实验室建设, 开设相关管理专业的系列实验, 在实验中进行案例教学, 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环境的实际需要, 在实验及案例中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逐渐增长实际工作的才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

1.1 系统思考, 将实验室建设落到实处

在高校教育教学的建设中, 实验教学往往滞后于理论教学的建设, 领导者在进行规划时, 往往不能将实验室建设列入与理论教学同等的地位, 即使规划中有所体现, 也很难真正落实。现代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要求是“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重创新”,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建设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先决条件, 必须纳入到总体规划并予以高度重视。只有这样, 才可能确立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应有地位, 得到真正重视。[1]

1.2 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功能

从某种程度上讲, 实验教学毕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实验室建设也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问题。从已经建成的实验室来看, 仍存在专业实验室各自为战的问题。而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实验室由于学科专业的特点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因此, 在建设时要把所需要的资源整合起来, 比如原有计算机、网络的充分的利用, 合理开发适合人才市场需求和人的发展需要的实验室, 成为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活动的场所, 教师科研活动的场所。

1.3 广开渠道, 筹措实验室建设资金

有些高校虽深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应为资金来源单一, 数量有限, 往往难以顾及经管类实验室, 所以实验室建设就成了纸上谈兵, 一拖再拖。作为具体的建设者、管理者不能坐等, 而要积极跑动, 广开渠道。可以考虑联系企业捐助、与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 也可以通过申请专项资金完成建设任务。尤其是对于一些软件开发企业可以成为其演示、培训基地, 从而获得资金、技术上的支持。

2 实验室建设的框架

经管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高, 表现在企业层面涉及到“供产销, 人财物”六个方面, 经管类实验室的建设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也必须兼顾各个方面, 以系统化的观点, 整合所有的教育资源, 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系列实验室, 从而实现实验的有序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专业实验的需要服务, 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和仿真平台, 为教师进行教研、科研提供一个研究环境。因此, 其建设的框架应该根据能够实现的功能进行划分。具体如下图:

经管类本科院校的专业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 因此, 其实验室建设应以贸易模拟实验室和财务管理实验室为主, 突出企业经营运作中的重点——销售与资金控制。围绕两个核心实验室, 建设与两者关系最为紧密的企业运作实验室和相关岗位模拟实验室。对于经济学科应建设商务技巧实验室和市场模拟实验室, 以强化学生对有限资源的获取与配置的能力;对于管理专业则应建设金融模拟实验室、信息管理实验室, 以加大学生对企业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等理解和掌控。

在建设中经贸类实验室主要通过相关软件来模拟和仿真企业的一些经济行为, 可根据不同的专业的需要, 配置相关的软件操作平台和基础经济分析软件和相关平台, 同时考虑软件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根据需要及时配置其他资源。

贸易模拟实验室一般配备的软件有统计分析软件 (SPSS、Excel) 、世格国际贸易模拟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等。财务管理实验室主要配备友、金蝶会计与财务软件、保险软件、审计教学软件等。

企业运作实验室一般配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医疗保险管理软件、运筹学教学软件等软件。

岗位实训实验室主要是仿照企业的岗位设置, 根据不同的职位进行环境的设定, 通过角色的模拟完成最终的实验任务。多侧重与实际案例的提供和演示。也有的通过软件来进行模拟, 如会计岗位角色模拟软件。

商务技巧实验室主要包括决策过程支持软件、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模拟及传统的人际沟通与冲突训练、会议组织模拟、公关交际礼仪与形态语言训练等。

信息管理实验室主要提供当前比较流行的开发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管理软件、数据库设计软件等。

金融模拟实验室主要配置的软件有钱龙证券模拟交易系统、世华财讯软件系统、网络银行管理系统等。

市场模拟实验室主要采用的软件主要有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 网络调查系统, 数据分析软件等。

应该注意的是, 上述配置与软件的选择, 应该依据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高校自身专业发展规划来进行, 而不是必须拥有。

3 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3.1 以软件建设为重点, 解决“重硬件, 轻软件”的现象

社会需求的推动和教育部的要求, 加之相对于理工科实验室的投资, 经管类实验室硬件投资额偏低等因素促使各经贸类高校纷纷开始建设实验室。但是, 多数的实验室被建成了摆满新式计算机的机房, 缺乏应有的配套软件, 致使实验室徒有其表。

软件作为经贸类实验室的核心资源, 包括以下的内容, 一是已经开发出来的相关软件, 这类软件匮乏原因般包括:领导不重视, 认为免费的软件也可进行实验, 不必浪费金钱;专业教师缺乏对实验的了解, 不知何种软件更为有效;相关软件缺乏或软件开发商的实力薄弱等。二是与实验软件配套的相关文档, 如教材、讲义、实验指导、相关案例等, 这类资源的匮乏的主要原因是实验教学管理不科学和实验教师教学素质欠缺。

经贸类实验室的实质内涵在于软件的建设, 重视建立系列、配套、丰富的软件资源, 是丰富、完善和提升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功能与水平的重要工作。作为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 必须帮助领导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提供高效、经济的购置或开发方案, 同时, 国家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该会同信息产业部对相关教学软件的使用提出指导性意见, 以规范软件开发和推广, 从而解决软件匮乏的问题;通过加大实验教学的管理和规范从而解决相关文档缺乏的问题。

软件资源建设的任务是根据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收集、配备、更新和开发各类实验软件, 特别是专业水平的经济管理软件、模拟软件和专业开发工具。软件资源建设要防止盲目性, 强化论证, 注意考量软件的适用性、易用性、成熟性、实验成本和技术服务等问题。

3.2 加强实验室的连续性建设, 解决“重使用, 轻建设”的问题

经管类实验室由于主要以计算机、网络设备为主, 使用时的损耗不如理工类实验室明显, 一旦建成, 在短期之内不必再次进行投入。因此, 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维护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减弱, 而实验室硬件设备的功能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弱化, 软件的使用也会随着系统的不断运行而产生故障, 从而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实验室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使用是目的, 决不能放弃, 但是仅维持使用, 不进行更新、维护和创新性建设, 势必使实验室流于形式, 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源头抓起, 制定好实验室的建设规划, 保证实验室随着技术的进步、管理理念的更新而同步发展。同时, 要从服务教学的视角、站在隐性课程建设的高度看待实验室管理工作, 明确实验室管理目的, 充分调动实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3.3 强调实验室功能的发挥, 解决“重过程, 轻效果”的弊病

经管类实验, 是在受控制的实验室环境下, 有计划地设计特定的管理实验条件, 模拟真实环境中的管理过程, 对其变化过程进行观察、测量、干预、操作,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 以揭示所研究模型的内在规律性的一个有机过程。[2]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占据重要的位置, 因为经验、内容准备、资料运用、方法采用是由指导教师决定的。一般院校的实验室建设被认为是实验室管理部门的事情, 普通专业课老师对此并不关心, 即便关心程度也非常欠缺, 导致了实验室成为简单的教学实验的场所, 成为教室的简单替代品, 其应有的功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是提高实验室使用效果的唯一途径。一是通过培训、观摩、专题讲座和促进跨专业、跨学科、跨校实验教学研究交流等形式, 不断提高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实验教学和实验设计水平;二是通过项目研究开发、专业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并在技术结构上加以引导和控制, 达到满足实验室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 实现实验室使用效果的最优化。[3]

4 结语

经管类本科实验室建设是一门系统工程, 必须要与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相适应, 具有兼容性、前瞻性和延伸性。在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需求, 建设科学的实验课程体系, 设置富有实效的实验项目, 培养高素质的实验教师, 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 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实践际创新设计思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永泰, 何有世, 李守伟, 等.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中心建设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10) :89-98.

[2]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10) :111-113.

农业本科类论文 篇8

一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高校对本科教学质量的自我认知和提高

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本校的教学条件、师资队伍、运行管理、质量状况、制约因素等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客观、准确、清晰的认识,否则,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无的放矢[3]。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能促进高校开展自我检查、自我改进、自我发展,帮助高校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投入有重点、政策有指向、措施有针对,避免改革建设的盲目性。

2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监测和调控

在我国“管”、“办”不分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政府主管部门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者,要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负责。这就必然要求加大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监控。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布局分散,造成政府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测困难。传统非常态的由政府主导的评估方式,存在着如材料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资源浪费巨大等种种弊端。而通过建立本科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可以使政府主管部门及时了解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及时采取调控和补救措施,从而为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保障。

3有利于社会各界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了解和监督

社会各界是教育经费的提供者,也是教学质量的最大利益相关者。高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要由社会来检验,所以,社会各界对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也最为关切。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是反映教学连接社会的窗口,回应社会问责、接受质量监督的有效途径,学校定期的向社会全面系统地发布教学质量信息,全社会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教学信息,了解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科学的判断人才培养质量,并进行综合的评定和全面的比较。高等学校和社会还可以建立合作办学机制,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4]。

二研究设计及文本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2012年所有“211工程”高校发布了他们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本文根据资料可得和学校性质,选取了2010年度中国农业大学和2011年度西北农林科大、华中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4所农林类“211工程”高校的质量报告文本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希望对其他农林类院校有所启发。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本阅读法和比较分析法,对1所农林类“211工程”高校2010年、3所农林类“211工程”高校2011年度质量报告的文本进行仔细阅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农林类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我国农林类高校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分析

1组织领导

4所学校的领导都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如,华中农大校党政领导联席办公会定期研究教学工作和听取教学工作专题汇报;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直接参与重大改革的制定、论证与决策。东北林大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专门研究本科教学。在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学校党政一把手都强调:要突显提高质量这条主线。每学年都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各院(部)定期召开本科教学专题会议,研究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制度体系

各学校围绕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提高教学质量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制度,完善了制度体系,实行规范管理。如,西北农林科大坚持了处级干部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实习跟踪检查制度、教学副院长和教学秘书例会制度、教学管理干部联系学院制度等。东北林大一贯坚持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严格执行各级领导听课制度和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围绕如何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东北林业大学“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方案》、《东北林业大学教学工作业绩津贴奖励办法》等15个管理文件。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考风和学风建设》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从制度上保证本科教学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

3具体措施

上一篇:2024五一讲话领导讲话下一篇:兰考参观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