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虚拟资本研究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现代经济日益虚拟化的趋势下,从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的角度研究虚拟资本的扩张和问题可以对现代金融市场有更清晰的认识,并有助于掌握虚拟资本市场运行的规律。从虚拟资本的定义出发,探讨虚拟资本扩张的原因和资本之间的关系,阐明虚拟资本无限扩张对经济和社会的广泛影响,并相应提出虚拟化趋势下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场经济与虚拟资本研究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市场经济与虚拟资本研究论文 篇1:

转型期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关系及其影响

摘要: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虚拟资本概念,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和概括虚拟资本的表现形式,虚拟资本的运动及其与实际资本运动的关系。从中可以了解到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市场经济中的虚拟资本,以及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运动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到这种相互关系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关键词:虚拟资本;实际资本;虚拟资本运动;实际资本运动;转型

文献标识码:A

The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of Fictitious Capital and Physical Capital in Transition

GUO Jian-qiang

(Business School,Weihai Branch,Shandong University,Weihai 264209,China)

Key words:fictitious capital;physical capital;fictitious capital movement;actual capital movement;transition

一、虚拟资本研究的定位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虚拟资本理论则更多地从实际经济运行的角度,研究了虚拟资本运动的形式、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是关于发达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虚拟资本运动等规律。这种研究本质上还是延续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框架,只是强调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特征,如强调市场经济中由于金融创新形成的虚拟资本形式和性质的变化。就目前来看,虚拟资本研究存在一定误区,如有些研究将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分析与现代金融理论分析混同。实际上,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在新条件的虚拟资本运动分析,是服从于马克思经济学范畴,不是实际经济具体规律的总结,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不能将概念互换。笔者认为,虚拟资本理论存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内涵,又存在特定背景下的特殊内涵。而虚拟资本研究应包括两类:一类是沿着马克思经济的原有研究思路,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思路的研究突出性质层次上的研究;另一类是从实际经济环境的角度,突出虚拟资本运行的具体特点。具体特点的研究拓展了经济运行研究的视野,为揭示经济运行中的矛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二、市场经济中的虚拟资本

(一)虚拟资本的内涵

最初,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的银行资本结构时,使用了虚拟资本这个概念。马克思认为,“银行家资本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券(汇票)、国家证券(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在这里,不要忘记,银行家保险箱内的这些证券,即使是对收益的可靠支取凭证(例如国家证券),或者是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例如股票),他们所代表的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是不以他们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的;既然他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是代表资本,那么,取得同一的权利就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根据马克思的分析,虚拟资本的虚拟性是指资本的双重存在性,而与实际资本相脱离的“存在性”具有明显的虚拟性,因为其价值基础与实际市场活动无关。实际上马克思的虚拟资本内涵可以体现两个层次上:一是指证券与实际资本分离,证券只是实际资本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却被当作有价值的“买卖”;二是指证券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它不代表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第一种情况是指一笔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双重存在;第二种情况则是指一笔资本的双重以上的存在。这样,人们将虚拟资本定为,具有资本的形式,而没有资本的内容,并在运动中不断增值的资本形态。

(二)虚拟资本的两种基本形态

市场经济中存在复杂的金融体系,而金融体系中广泛地分布着不同形式的虚拟资本。从范围上看,各类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和其他可转让的金融工具等都是虚拟资本的表现形式。但从虚拟资本对经济的影响角度可将虚拟资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商业票据等存在实物对应的虚拟资本形态;另一类是与实际资本相离较远的投机性强的虚拟资本形态。

1. 形态的虚拟资本对实际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1)该类型的虚拟资本的出现与实际经济活动直接相关,即对应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第一种类型的虚拟资本(如商业票据)市场,一方面服务于企业经营的短期资本需求,另一方面这类型的虚拟资本成为人们投资的形式之一。显然,这类型的虚拟资本形式的存在和发展,对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作用。同时,通过人们的投资活动,虚拟资本市场具有吸纳社会过剩货币资本的作用,尤其在较高级层次的虚拟资本形式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下,虚拟资本市场对整体经济风险释放作用更大。(2)该类型的虚拟资本投机性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其价格相对稳定,而且价格变动(往往只与货币市场利率有关)也具有可预见的特点。

2.虚拟资本是具有高投机性的资本

存在于虚拟资本市场中的证券,尤其是股票,期权,期货等是现代市场中经济条件下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虚拟资本形态。一般说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加强,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工具的更加精巧与复杂,这部分虚拟资本会长足发展。一方面,这类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越来越远离具体的、单个的资本运动,与整个经济活动相关,但又有很强的独立化特征。另一方面,这类虚拟资本表现出很强的投机性特征。这部分虚拟资本往往由于受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其较高的回报率,从而成为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这部分虚拟资本往往成为人们炒作和投机的对象。

三、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

(一)资本获取与实际资本运动

资本获取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基本条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产业资本运动过程表现为:G-…P…W′-G,G:货币资本来源基本上有两个渠道,即自有资本和外部资本。外部资本获取本质是一种信用关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自有资本被认为是低负债的资本获取方式,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往往成为企业首选的资本获取方式。这就是传统的业主制企业为什么是较为安全的资本获取方式的原因。这种资本获取方式对企业生产和投资行为的主要影响是:一方面,自有资本限制了企业的行为动机,尤其是企业的冒险动机,这就是说,这类型的资本获取形式使企业具有了硬的预算约束;另一方面,资本数量约束了企业扩张动机。在企业融资自主的假定前提下,一些理论分析表明,自有资本形式和外部获取资本形式存在某种替代关系,如果外部资本获取的成本较低时,可能促使企业使用外部获取。实际上,外部融资形式是通过所谓资本市场获取,而外部的资本获取通过资本市场——可以是长期的资本市场也可以是短期资本市场,而企业与资本提供者的关系可以是借贷关系也可以是所有权关系。从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的这种关系角度,一些理论认为,由于信息的原因和风险的考虑,企业获取外部资本形式并不是任意的。也就是说,企业在两种形式的资本获取形式上不存在单一的一致性的替代关系。因而简单地认为资本市场的资金价格影响企业的资本获取形式是不完全的。

股份制为企业创造了另一种资本获取方式。股份制条件下,企业的产权分为千千万万个股东,每个股东都是企业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资本获取由单个人或几个人扩展到全社会,这就为股份制企业创造了范围广泛的资本获取空间。但是,企业的发展必定受股票和其市场运动的影响:企业所需资本主要来自股份获取(包括初创和再发展);股票的“价值”(收益率)与企业的内在价值相互依赖;虚拟资本市场运动以企业或实际资本运动为基础;虚拟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信心对实际企业资本运动产生直接影响等。

企业实际资本运动主要受行业发展景况、企业本身的内在实力和商品活动的内在规律所制约。企业本身资本运动的目的是资本的增值,但所经过程必须是资本生产,不仅受时间的约束,而且要受空间和生产的自然过程的约束。企业实际资本的效率或效益,既受特定行业或产业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又受到企业实际资本之间相互配合的社会总资本的结构和水平的影响,企业的实际资本运动的另一特点是,一旦投资失败或污损、破产,企业整个资本运动就要受到影响甚至停止,而且有大量的资本损失。资本损失的不仅是资本所有者的损失(有时可能不是),而且是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减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社会货币资本真实意义上的损失。从企业实际资本损失的影响上看,如果仅局限于特定企业内部,不通过资本关系或借贷关系向社会扩散,这种损失将不会对经济构成威胁。

(二)虚拟资本运动

企业的股票是所有者的代表凭证,以虚拟资本形式在虚拟资本市场运动。虚拟资本运动规律及其与企业实际资本运动的关系也从这里寻找。虚拟资本的运动形式像商品买卖一样,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但是,这种买卖关系与商品买卖不同。商品买卖的最终结果是商品要从流通中退出,而虚拟资本买卖原则上是无限的。与商品买卖中重视商品成本不同;虚拟资本买卖只注重价格,是受益凭证的买卖。

虚拟资本运动最主要的特点是价格运动和虚拟资本买卖投机性。在虚拟资本市场上,进入者都是货币所有者,以投资者身份出现。它们运用资本投资就像企业投资生产一样。这种投资要比真实投资方便,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投资方式的巨大革新。就投资对经济稳定性而言,投资愈是不改变的,对社会经济稳定愈有意义;就个人而言,在股票市场上,越是流动越对自己有利。证券的巨大流动性使证券投资方式称为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投资方式。股票市场具有高投机性与股票价格变化巨大有关。股票价格变化大体上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受利息率的制约,通常人们用利息率表示股票的价格;受企业发展的经营状况等不确定因素的作用。由于利息率的变化是可预见的,从而对所有投资者来说,没有信息上的差别,但企业利润水平则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准确预见的。投资者与企业内部人对企业信息上的差别以及在投资者之间分布不均是虚拟投资市场高投机的重要原因,也是发生内幕交易等不规范交易的根源所在。

(三)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关系

两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1)虚拟资本运动具有独立化的特点。(2)虚拟资本运动是企业实际资本运动的资本获取条件。正是虚拟资本市场的不断运动为企业动员了源源不断的资本供给,因而,虚拟资本运动是企业实际资本运动的一个前提条件。(3)虚拟资本独立化运动并不能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虚拟资本基础支配作用: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左右着股票的水平;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而产生泡沫经济最终要回到企业的实际水平。在认识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关系时,企业实际资本的基础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上述分析的是虚拟资本运动与单个实际资本运动的关系,而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另一方面是与整个社会总资本的关系。一般认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虚拟资本运动与整个宏观意义上的实际资本运动更加密切。

四、转型期虚拟资本运动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相比,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主要的特点是市场体制的非完整性。尽管如此,转型时期的经济环境中仍然存在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按照一定方式运动,并与实际资本运动相结合,推动经济的变化。

(一)虚拟资本的结构与规模

从发达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看,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对实际资本的运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作用既有有利的促进作用,也有不利的影响。从有利方面,虚拟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成熟程度的一个标志,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实际资本的形成,有利于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深化。处于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市场发展相对不完善,其中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虚拟资本发展相对滞后。这种滞后不仅是规模上,而且表现在结构单一以及深度不够。如现阶段以股票市场为主要形式的资本市场,规模相对于整个经济中的虚拟经济而言,还是相对较小;股票之外的其他形式的资本如债券资本市场发展落后。虚拟资本的这一特点对实际资本的形成不利,加上政府对虚拟经济和虚拟资本市场管理经验欠缺,市场规制不完善,如以商业票据等形式存在的虚拟资本发展滞后,等等,已经成为实际资本发展的阻碍因素。

(二)虚拟资本运动表现出更为投机性的特点,并构成对整个经济稳定运行的负面影响

虚拟资本运动的基本特征是投机性,尤其是与实际资本相距较远的虚拟资本形式更是如此,这是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而市场化过程中虚拟资本运动的投机性有自己的特点:(1)相对于大量虚拟资本需求而言,虚拟资本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供需矛盾促使虚拟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加大。(2)虚拟资本的需求主体力量对比差异巨大,使部分需求主体更有可能对市场掌控,在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市场的投机性增大,而投机性增大又反过来强化了大众需求主体的投机意识,市场的投机性进一步加强。(3)改革的非稳定预期也强化了广大居民的储蓄意识,风险意识提升也使企业经营行为谨慎了,因而企业层次上的实际资本运动显示出动力不足,加上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体制影响和经济态势的趋势变化,整个经济中出现过剩货币资本的局面,而过剩的货币资本又为虚拟资本运动的投机性加大创造了条件,如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巨大波动现实。(4)体制和政策的过渡性或者阶段性对虚拟资本市场的投机性影响也比较大。

(三)实际资本自身运动以及与虚拟资本运动的关系

成熟市场经济中的实际资本运动与虚拟资本运动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推动的,其中虚拟资本运动具有独立性,而实际资本运动受虚拟资本运动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转型时期的体制和政策的特殊性、经济结构特征以及主体行为特征都将左右两者的相互关系。(1)从虚拟资本运动对实际资本运动的促进作用方面,由于虚拟资本规模有限,尤其是“投机性”较强的虚拟资本形式发展滞后,虚拟资本对实际的作用将大打折扣。但虚拟资本的购买者的投机性预期,使社会经济中过剩的货币资本由实际资本需求转移到虚拟资本上,从而通过迂回的形式使虚拟资本运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实际资本运动。(2)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定时期内过剩的货币资本以银行储蓄存款形式存在,抑制了虚拟资本市场的规模的变化,抑制了实际资本运动。同时,由于虚拟资本市场运动对实际资本运动作用相对不足,则实际资本运动通过银行直接获取外部资本。这就是说,实际资本运动更多地是借助非虚拟资本市场的形式来实现。前面的分析表明,股票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对于股份制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投机性的虚拟资本市场是投资主体的投资选择实现的场所,投资者的套利行为将促使市场均衡的实现、货币资本的价格的实现、以及企业实际资本运动的货币资本获取。

转型时期的经济条件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行为。虚拟资本需求受多种因素作用,受人们多元的投资目标影响。不同的投资目标将改变整个经济中的虚拟资本的结构,而在虚拟资本规模(包括投机性较强的虚拟资本和投机性较低的虚拟资本)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过剩的货币资本既没有输送到实际资本形式中,也没有进入到投机性的虚拟资本形式中,而是成为单纯的储蓄形式。这为经济未来非稳定预期创造了条件。过剩的货币资本不仅影响投机性虚拟资本的市场稳定,而且影响实际资本的运动和壮大。

处于转型时期的实际资本运动本身也有独立性。因为在市场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市场发展欠缺包括虚拟资本市场发展不足,实际资本运动更多地是通过政府的自主行为推动的,或者说是通过非投机性的虚拟资本形式,借助政府干预使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相结合,如借助政府主导下的商业银行为企业融资。这样,实际资本运动一定程度上脱离虚拟资本的独立运动。独立化的实际资本运动在政府干预影响下,反过来也影响虚拟资本的运动以及虚拟资本运动对实际资本运动的积极促进。

以上从几个方面分析转型时期的虚拟资本运动的特点,以及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与发达市场化国家相比,转型时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认识处于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 许均华,高翔.虚拟资本与实质经济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0(3).

[2] 赵海宽.虚拟资本及其积极作用[J].金融研究,2000(3).

[3] 赵瑾璐,张小霞.论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3).

[4] 雷起荃.虚拟资本、虚拟企业与虚拟国家之解读[J].经济学家,2001(2).

[5] 白丽健.试析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的关系[J].当代财经,2000(4).

[6] 李恒光.虚拟资本的内涵、运行规律及经济影响探析[J].理论与改革,1998(1).

[7] 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8] 刘骏民,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4(4).

[9] 梅子惠.虚拟经济与市场经济[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2).

[10]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金融不是虚拟经济[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1).

[1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责任编辑:孙桂珍)

作者:郭建强

市场经济与虚拟资本研究论文 篇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虚拟资本扩张及问题研究

摘 要:现代经济日益虚拟化的趋势下,从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的角度研究虚拟资本的扩张和问题可以对现代金融市场有更清晰的认识,并有助于掌握虚拟资本市场运行的规律。从虚拟资本的定义出发,探讨虚拟资本扩张的原因和资本之间的关系,阐明虚拟资本无限扩张对经济和社会的广泛影响,并相应提出虚拟化趋势下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虚拟资本;虚拟经济

一、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

(一)虚拟资本的定义

根据《资本论》第三卷关于信用和虚拟资本的论述,虚拟资本一般用来指银行的借贷、信用货币、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衍生品等生息资本的总称。马克思指出,“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而且“银行券兑现的这种保证也是幻想的”。在马克思笔下,虚拟资本是商业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这种虚拟经济的资本形式是商业和银行信用过度膨胀,或者信用被使用到惊人的程度的结果。同时,这也是伴随货币资本化而产生的,使得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并创造出金融市场,造成一种“资本化”的假象。

(二)虚拟资本的特点

首先,虚拟资本具有价格,可以作为商品来买卖,并能带来一定的增值,但其本身并没有价值。如证券市场上发行的股票,即使在发行之初可以大体上代表着投入企业的实际资本,但股票仍然是一种有权索取这个资本所生产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证书。其次,虚拟资本并不直接创造现实的物质财富,但它会促进社会财富的集中,并创造巨大的货币财富而计入GDP。虚拟资本不仅包括经济内部产生的工资和利润,而且通过金融杠杆的广泛使用创造出更多的金融资产和相应的货币收入。

(三)虚拟资本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1.初级形式的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但高级形式的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活动关系不大

不同类别的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活动的关系是不同的。首先,没有实体资本或实体经济,就不可能衍生出初级形式的虚拟资本,这部分形式的虚拟资本包括股票、企业债券等等。初级形式的虚拟资本能否实现价值增值,必须以企业实体资本运作的有效性为前提。其次,高级形式的虚拟资本不仅仅是原来虚拟资本的再虚拟化,还可能完全是无中生有的,如金融期货、期权、对赌、金融资产再打包的ABS、CDO、CDS等。这样,这些资产的价值增值已经与任何实际经济活动都无关。

2.虚拟资本具有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活动的运动方式

最初形式的虚拟资本所代表的实际资本已经投入到企业的资本实体,以劳动力、厂房、机器原料、成品等形式处于生产和经营过程,不断创造新价值和利润,发挥着资本的作用。而与此同时,这些虚拟资本又在资本市场流通转让,频繁交易,被用于获取交易利润。这样就产生了与实体经济活动相独立的另一套资本的载体。通过证券化的过程,一笔资本就演化出双重甚至多重资本,这就是经济活动中的资本虚拟化的过程。因此,虚拟资本只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1]。

二、虚拟资本扩张的实质与结果

(一)虚拟资本扩张的实质

1.虚拟资本扩张是资本家追逐利益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正因为价值的货币形态是价值的独立的可以捉摸的表现形式,所以,以实在货币为起点和终点的流通形式G···G’,最明白地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做媒介而赚到钱。”[2]虚拟资本的财富创造的过程直接跨越了生产阶段,金融资本家通过所有权的控制攫取大量的剩余价值,造成一种“钱能生钱”的假象。

2.虚拟资本扩张的过程是一种“劫贫济富式”的剩余价值在上层社会买卖的过程

马克思指出,虚拟资本“再生产出了一种新的金融贵族,一种新的寄生虫——发起人、创业人和徒有其名的董事;并在创立公司、发行股票和进行股票交易方面再生产出一整套投机和欺诈活动”,“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3]虚拟资本的扩张与交易是在剥削完剩余价值之后的上层社会的买卖和“分赃”过程,并且金融垄断资本建立了经济上的绝对统治地位后,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资本主义因此具有了明显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二)虚拟资本扩张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二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虚拟经济通过金融杠杆的使用,其创造的利润和收益越来越多,而且这种仅仅通过金融工具的方法创新就可以创造出比实体经济更大的财富,与实体经济的科技创新一样也称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通过对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引领美国经济增长的核心经济已经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实体经济向金融行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转变。这种经济虚拟化和工业边缘化的现象是资本追逐高利润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埋下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二元化的“祸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就业和GDP贡献率的背离反映出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价值增值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的背离,并且进而导致了就业、GDP创造、物质生产的各自独立的局面。

(三)虚拟资本扩张深刻影响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1.虚拟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面渗透

经济虚拟化的过程外在表现为经济增长重心的转变,金融部门无论在速度还是在规模上都超过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一方面,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在实体经济部门发展到一定规模出现投资报酬递减的情况下,实体资本或者通过自行设立,或者通过联合的方式转而依靠虚拟化进行资本积累。另一方面,资本经济增长不再建立在投资增长或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之上,而是依赖于居民借贷消费[4]。发达国家中企业和居民通过生产活动积累的财富要远远慢于金融市场泡沫产生的“财富效应”。

2.虚拟资本扩张加速了社会关系的结构性调整

金融资本家凭借对资本的所有权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并且通过与产业资本相结合,加强了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在此过程中,阶级权力结构发生全面调整,资产阶级相对于工人阶级获得了更大的权力优势;在资产阶级内部,金融资产阶级相对于产业资本阶级具有更大的权力优势。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也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因此,虚拟资本的扩张实质上并没有给普通人民带来财富积累,而是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三、虚拟资本扩张带来的问题

(一)虚拟资本的无限扩张造成经济虚假繁荣,为经济危机埋下隐患

虚拟资本的扩张所产生的财富效应的确可以推动经济的短暂繁荣,可是这种虚拟泡沫的破灭也成为经济危机的先导。二战以后,虚拟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逐步摆脱了对物质形态的束缚,越来越与实体经济相脱离。在虚拟资本的积累快于现实资本积累的情况下,货币资本并不反映现实货币资本的积累,导致实体资本供求和虚拟资本的供求出现明显的差别。当虚拟资本过度扩张和积累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货币资本和实体资本的矛盾就会失衡,最终爆发经济危机。

(二)虚拟资本的扩张进一步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金融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下,虚拟资本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都急剧膨胀,金融垄断资本占据统治地位。虚拟资本的无限扩张使得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平均利润率下降,实体资本向虚拟资本扩张有其必然性趋势。但是如果资本完全摆脱实体经济活动的束缚时,非均衡性增长就会使得资本主义经济的收入分配、资本积累方式、劳资关系均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在这一趋势之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缓和,反而进一步加深了。

四、结论

(一)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要保持适当的比例

马克思指出,平均利润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减慢而趋于下降。而且资本有天生的追逐利益的本性,这使得大量的产业资本转向金融资本,企图不用通过生产过程为媒介就可以赚到钱,给人造成了“钱能生钱”的假象。但是,马克思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总过程中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物质生产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虚拟资本的无限扩张会使得二者出现背离,渐渐脱离了实际经济活动的束缚。尽管虚拟资本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货币及其衍生物只能充当价值的符号,并不具有劳动价值论所说的价值,所以说,虚拟资本只能在生产的实体物质财富基础上而进行衍生,一切最终完全脱离实际经济活动的货币资本都是无前途的。

(二)推进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密切关注虚拟资产价格波动

发达的金融市场是我国成为经济强国的必备条件,我国正在积极稳妥地迈出金融市场改革的一步。但是在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虚拟资产价格的变动。同时,虚拟资产价格与一般价格水平密切相关,根据虚拟经济的介稳性,虚拟经济创造的财富必须转化为境外购买力才可以使得虚拟经济创造的GDP实现。否则,这些收入就会贬值,那些依靠虚拟经济的购买力就会转化为通货膨胀。所以说,建立虚拟资产价格预警机制对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必须的。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们认识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在建设和发展金融市场和实行宏观政策调控时只能借鉴西方的金融理论。这次危机启示我们不应该忽略马克思在金融理论的科学成果,应在充分把握其金融理论的本质基础上来弥补西方金融理论的缺陷,更好地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0.

[2]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8.

[3]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96-499.

[4] 张宇,孟捷,等.高级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12.

[责任编辑 刘娇娇]

作者:李泽文

市场经济与虚拟资本研究论文 篇3:

传承与超越: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再认识

[摘要]虚拟资本作为信用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物,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基本脉络,从本质上认识虚拟资本的新发展,进一步探讨该理论的几点当代价值:有助于资本市场理性创新;有助于健全金融风险监管机制;有助于激活虚拟经济发展基础;有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用;虚拟资本;虚拟经济;金融危机

[收稿日期]2010-05-25

[作者简介]张志元(1979-),男,山西介休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一、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再认识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一)虚拟资本理论再认识的必要性

自19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各国在恢复经济的基础上,资本的贪婪本性促使其在市场上不断翻新,进入新全球化时代以来,资本市场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异军突起。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这次危机戳穿了“历史终结论”的神话,证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进入后危机时代,我们需要认真总结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以便正确理解虚拟资本在当代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法国哲学大师、“解构主义”之父雅克·德里达以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在其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论证了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精神仍具有现实性和生命力并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的遗产,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就没有未来。”[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产生、发展及]进做了极为深刻的论述,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创新进一步带动了资本的快速发展]进。资本的贪婪本性促使其不断在市场上更新,在银行资本构成中,虚拟资本占较大比重。最早系统研究虚拟资本这个问题的始于马克思,波及全球的这次金融危机仍然是马克思所揭示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二)研究虚拟资本理论的意义

1.进一步深刻理解虚拟资本的产生及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信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论及了由信用而产生的虚拟资本的问题,其虚拟资本理论产生于一个多世纪以前,而且是以当时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的,但马克思的相关经济理论都具有普遍性,不论对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论是100多年前还是现在,抑或是将来,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为此,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为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和宏观货币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新全球化经济时代,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风险配置功能和投资渠道功能,促进我国虚拟资本的健康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有利于科学合理地管理和调控虚拟资本市场

为了防范和化解在虚拟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危机,有必要积极套索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精髓,面对我国虚拟资本出现的诸如市场的大起大落、投机心理太浓、投资风险过大等一些问题,如何科学调控虚拟资本市场的理性运行,正确认识虚拟资本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马克思有关虚拟资本理论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有效性和借鉴性。有必要深刻挖掘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有关概述,对积极探索虚拟资本健康运行轨迹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在虚拟经济、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一论述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也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和指导,值得认真学习研究。因此,在当代中国重温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有利于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

与马克思那个时代相比,虚拟资本以几十倍于现实资本的规模进行不断扩张,尤其是进入新全球化时代以来,作为融资平台的资本市场又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异军突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震荡,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其危害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向实体经济渗透。因此,通过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虚拟资本的新发展,把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维度”,对一国政府制定合时宜、合规律性宏观经济政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阐释

(一)虚拟资本理论的来源

马克思首先在资本论第一卷论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从分析商品开始,到货币的产生直至货币转化为资本,揭示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的特性。“生息资本的形式造成这样的结果:每一个确定的和有规则的货币收入都表现为资本的利息,而不论这种收人是不是由资本生出。货币收入首先转化为利息,有了利息,然后得出产生这个货币收人的资本。”[2]虚拟资本起源于货币的支付手段,信用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五章的标题就是“信用与虚拟资本”。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信用制度和它为自己所创造的工具(信用货币等)出现了,因为它仅仅是价值索取权的纸质凭证而本身没有价值故被马克思冠以“虚拟”二字作为定语,虚拟资本概念的来由便清晰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金融理论的核心范畴,进一步说明了金融机构资本的大部分股票、债券、衍生品等金融资产的本质。

(二)虚拟资本的内涵解读

马克思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虚拟资本这个概念的,英文是“fictitious capital”,但马克思并没有明确给出虚拟资本的定义。它包括银行的借贷信用、有价证券等。结合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相关极为深刻的论述,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认为有价证券的“资本价值也纯粹是幻想的”[2],“股票只是对这个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相应部分的所有权证书”,“所有这些证券实际上都只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它们的货币价值或资本价值,或者像国债那样不代表任何资本,或者完全不决定于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有了这种证书,只是在法律上有权索取这个资本应该获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2],“但是,作为纸制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完全无关,尽管它们可以作为商品来买卖,因而可以作为资本价值来流通。”[2]虚拟资本是以契约形式存在的,并受法律保护的反映债权债务信用关系的所有权证书,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两条:一是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生息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二是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但是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获取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3]当股票和政府债券出现时,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就产生了,并按照是否参与价值创造过程将资本分为职能资本与虚拟资本。将股票、债券等这些能够定期带来收入且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统称为虚拟资本。当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等成为可以赚取经营利润的工具时,才转化为虚拟资本。通过收入的资本化(预期收人除以利息率)方法得出的虚拟资本价格,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资本的灵魂和本能推动了虚拟资本的扩张,马克思借用当时一位评论家的描述揭示了资本的这种贪婪本性:“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4]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过程主要体现为资本循环周转的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虚拟资本运动最终要受实际资本运动的制约,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信用化的过程即是虚拟化的过程,其与整个宏观意义上的实体资本运动更加密切,或者说与一国甚至世界的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更为密切。

(三)基本特征

尽管马克思不是虚拟资本这一概念的提出者,但他对虚拟资本的特征和一些表现形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虚拟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首先,具有资本和商品的性质。虚拟资本本身虽然没有任何价值,却具有一定的价格,虚拟资本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是以契约形式存在的,它们具有资本的形式,却没有资本的内容。虚拟资本之所以成为资本是被幻想出来的,是收入的资本化。虚拟资本之所以可以按照一定的市场价格出售,是因为其代表了投资者在此刻所拥有的虚拟利益。无论是现代货币,还是股票、债券,以及金融衍生品,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契约关系,投资者凭借虚拟资本在未来获得一定的收益凭证可以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的贴现值之和就构成了虚拟资本的价格。今天的虚拟资本的新发展也正是商品内在矛盾继续发展的产物,虚拟资本是由实体资本衍来而且其还可以被进一步衍生成更高级的虚拟资本。其次,虚拟性。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可以带来货币收入的,并取得了资本外衣的、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非价值体,是能带来货币收入的信用凭证。虚拟资本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自由地流通,从世界范围来看,虚拟资本有着更大的虚拟性。最后,虚拟化是一把“双刃剑”。虚拟资本运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流动性强,使资金迅速积聚,而这种积聚又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和消费资本,可以较好地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决定着对资源的配置,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完全,虚拟资本又具有高风险性,其价格会发生剧烈波动进而影响虚拟资本持有人的利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了金融市场的优化配置资源的效率,导致参与虚拟资本投资者的市场行为就与实体经济运行相脱离,甚至严重背离导致金融泡沫。

(四)]进发展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经济活动的形式普遍采取商品货币形式时才出现的。世易时移,在新全球化的今天,虚拟资本在规模、类别、功能等方面,早已超出了马克思的观点。按照马克思的论断,虚拟资本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益的资本。它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本身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虚拟资本的变化并不反映实际资本额的变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实体货币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资金流动需求,进而在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诸多的有关虚拟资本衍生品。

一是虚拟资本。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信用扩张时提到虚拟资本,马克思认为只有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并参与“价值创造过程”的资本才是现实资本,如货币资本、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马克思指出,“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权(汇票)、国家债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在这里不要忘记,银行家保险箱内的这些证券,即使是对收益的可靠支取凭证(例如国家证券),或者是对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例如股票),它们所代表的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是不以它们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的;既然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是代表资本,那么,取得同一收益的权力就会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5]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虚拟资本是与现实资本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所谓虚拟资本就是以能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为载体而存在的资本,生息资本的社会化。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包括银行信贷信用如期票和汇票、有价证券如股票和债券、产权、物权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等[6]。同一笔货币资本反复使用,就产生虚拟资本。

二是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以及有价证券的市场化,产生了进行虚拟资本交易的金融市场。金融资本包含虚拟资本,企业发行的股票、债券或向银行借贷属于金融资本,其在市场上进一步买卖交易后就发展为虚拟资本了。金融活动占总经济活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金融深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其结果是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创新,如证券化资产和各类证券基金,各种金融衍生物如期货、期权、远期、互换合约等,随着交易形式的多样化,这种无交易物的交易合同或凭证称为虚拟性最强的虚拟资本。恩格斯在1889年就指出:“金融市场也会有自己的危机,工业中的直接的紊乱对这种危机只起从属的作用,或者甚至根本不起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第484页)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说:“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第403页)。

三是虚拟经济。国内较多学者沿用了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提法,进一步派生出虚拟经济的概念,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其虚拟性来源于货币的虚拟性、资本的虚拟性以及整个经济的虚拟性。虚拟经济是以金融系统、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包括各种衍生工具)和金融市场为主要依托、与虚拟资本的循环运动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是一种资本独立化运动的经济。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德不断创新,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和金融活动本身的产值迅速增长,形成规模不断扩张的虚拟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新时期出现了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执行着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虚拟货币刚刚进入起步阶段,还没有发展成熟。

三、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当代价值

1.深入理解马克思有关信用理论,鼓励资本市场理性创新

这次危机看似是有效需求过度所致,本质上是在信用透支的消费模式所掩盖下为追求利润无限制地扩大再生产而导致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信用自然不是虚拟资本,就是在信用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有价证券,也必须通过买卖和经营用于赚取利润时才转化为虚拟资本。股票、债券等在未被当作买卖经营对象,没有通过买卖获取经营利润,仅由所有者保有,作为到期领取红利或债息的凭证时它还不是虚拟资本[7]。马克思说“A可以把这个证书卖给B,B可以把它卖给C……这时A或B把他的所有权证转化成资本了,但C也把它的资本转化成一个单纯的对股份资本预期可得的剩余价值的所有权证了”。[8]纵观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走出的是一条渐进式的改革模式,通过鼓励的某些资本市场的“创新”,使利益格局处于一个平衡与不平衡不断交替的发展过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规范信用评审程序,推进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促进资本市场理性创新。

2.加深金融危机产生机理的研究,建立金融风险监管机制

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对任何形式的危机都具有深刻的说服力。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市场不仅会失灵,而且会造成危机。美国金融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的贪婪本性带动了证券化债务资产和虚拟资本的无度扩张,资本主义虚拟经济的泡沫日益增大乃至破灭,产生了信用危机,带来了实体经济发展萎缩、银行倒闭、工厂关停、工人失业等后果。国内资本流动性过剩,导致大量过剩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使国内股票市值和商品房价格非理性上涨,面临着较大的金融风险。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垄断金融资本在全球的扩张,金融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风险乃至产生金融危机。资本越是虚拟化,就越需要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和适度的政府干预,加强和改进监管部门的操作水平,防范和化解风险,包括加强虚拟资本的立法、金融体制的改革,与相关金融风险预警部门建立可持续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作机制,深化跨境金融合作,维护金融的稳定健康运行。

3.积极探寻全球资源配置新方式,激活虚拟经济发展基础

现代市场经济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国民财富体现为虚拟资本和实际收入得总和,虚拟资本对国民财富及其分配影响越来越大,随着虚拟资本膨胀,实体资本总额在国民财富中比重下降。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导致虚拟资本过度膨胀,虚拟资本膨胀使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时必然出现贸易顺差,出现流动性过剩。国际上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一些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面临着巨额损失,进一步加剧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应该进一步实现市场化改革,解放生产力。通过虚拟资本的发行和交易,引导资金流向,刺激对民营企业的投资,积极鼓励和引导实体经济组织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并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进行重新配置,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切实夯实我国虚拟经济良好运作的经济基础。

4.正确认识当代虚拟资本新发展,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虚拟资本运作模式起源于美国,我国引进的时间并不长,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经济性质决定的。虚拟资本一方面可以带动资本性生产要素快速聚集,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现代经济进步的显示表现;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过度“虚拟”可以带来市场的虚假繁荣,可能会误导经济宏观调控工具的正确运用,是现代经济矛盾和危机的说明因素。因此应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渠道,把握好虚拟资本发展的“度”, 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减少“圈钱”行为。正确引导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方向相协调,探索开发具有避险和保值功能的金融衍生工具。

一个理论的价值,只有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把握,才能更加清晰。进入后危机时代尽管我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有信心相信,在深刻挖掘并灵活运用马克思虚拟资本及其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市场经济一定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

[2]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26-540.

[3]成思危.虚拟经济论丛[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32.

[6]李晓西.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J].财贸经济,2000(6).

[7]赵海宽.虚拟资本及其积极作用[J].金融研究,2000(3).

[8]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29.

Inheritance and Surpassing: Re-exploration into the Theory of Marx s

Virtual Capital

Zhang Zhiyuan

(School of Marxism,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Key words: credit; virtual capital; virtual economy; financial crisis

(责任编辑:张积慧)

作者:张志元

上一篇:最新演讲稿—浓浓的亲情下一篇:机要副局长竞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