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精选8篇)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篇1

一、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现状及其问题

(一)衡阳县农业规模化程度低

衡阳县农业规模化低可从本县农业产业化企业数量和农户数量比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出在农业产出中的比重和农业机械固定资产比重低来分析。

(1)衡阳县农业产业化企业数量占农户总数量的比例偏低。—衡阳县农业产业化企业数目分别为61、78、86和106个(衡阳县的数据均来自于本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下同),同期农户数量分别为21.61万户、21.67万户、21.11万户和20.95万户,比例分别为1∶3543、1∶2778、1∶2455和1∶1976。尽管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代表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数量在稳步增长,但其数量依旧太少;作为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数量稳中略有下降;到20底止,农业产业化企业与农户数量比达到了1∶1976。这些数据说明:衡阳县农户数量占有绝对优势,以农户为代表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依旧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农业规模经济在整个农业产出中份额较小。

(2)衡阳县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产出在农业产出中的比重不高。农业产业化企业销售收入和年分别为6.6亿元和8.5亿元,增长28.7%;同期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为75.87亿元和82.22亿元,增长8.4%。农企销售收入与农林牧渔总产值比在20、2011年比分别为1∶11.5、1∶9.7,比值约为10%,说明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在农业经济中程度还比较低。

(3)衡阳县农业机械固定资产量少且增长慢。2008—2011年衡阳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分别为:51.73万千瓦、58.63万千瓦、63.52万千瓦和68.61万千瓦,虽在逐年增加,但增长的幅度不是很大;同期耕地面积分别为:66.40千公顷、66.41千公顷、69.67千公顷和69.67千公顷。在年衡阳县耕地上农业机械的总动力是0.105千瓦/公顷,而2010年的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全国平均水平是0.173千瓦/公顷,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已很低,而衡阳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程度低。

(二)衡阳县农业的范围经济程度低

农业范围经济是一个农业企业同时生产多种农产品形成的经济性,经济学常用公式表达它:TC(Qx,Qy)

(1)衡阳县农产品加工程度与范围经济。衡阳县在2010年、2011年农业加工销售收入分别为9.19亿元、11.3亿元,而对应年份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则分别为75.87亿元、82.22亿元。2010年、2011年农业加工销售收入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2.11%、13.74%。可知,衡阳县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不高。所以,衡阳县农产品加工对农业范围经济的贡献不足。

(2)衡阳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与农业范围经济。到2010年底止,衡阳县只有16家企业被评为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旺农牧、广源农牧两家养殖场被授予“全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衡阳县在农业产业化上,由于企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县内农业品牌一般只能在衡阳市范围内有影响;在衡阳市范围内同等层次的企业相对较多,减弱了衡阳县农业企业的影响力。所以,农业品牌对衡阳县农业范围经济贡献小。

(3)衡阳县农业生产的单一化程度与农业范围经济。衡阳县农业企业生产的单一化程度较高。如在市级龙头企业中,衡阳县角山米业有限公司主要是对大米进行加工,辅以水稻种植;衡阳县湘南原种猪养殖场、衡阳县信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广源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都是对种猪、猪仔的养殖。所以,衡阳县农业企业生产结构比较单一,农业企业范围经济不明显。

(三)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结合

农户因为生产规模小,范围经济不显著,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结合主要考虑衡阳农业企业。衡阳县农业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结合水平较低,主要在于衡阳县农业企业“重规模、轻范围”。如衡阳县角山米业有限公司主营大米加工,日大米加工能力达到400多吨,并在衡阳县台源镇拥有3050亩水稻生产基地,但这远远没有能够满足大米加工的需求。可见,角山米业有限公司可能拥有很大规模经济,但农业范围经济相对来说不明显。又如衡阳县信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广源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都是对种猪、猪仔的养殖,月产猪仔上千头,但这两家牧业公司却没有相应的农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为公司提供饲料以及消化猪的排泄物。

二、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形成机制研究

(一)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的形成机制研究

农业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农业企业种植和养殖面积、机械化水平、农产品加工水平、劳动力人数的增加或者提高而发生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农业企业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变动关系。农业企业生产形成规模经济是由农产品的供求决定的。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决定了农产品具有广阔的需求市场。农业生产规模越大,就越具有供给上的成本优势。具体到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的形成机制研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1)农业投入、产出与农业规模经济。从投入方面看,当衡阳县单个农业企业投入规模相对较大时,可以增强在购买化肥、种子、农药、农业机械上的议价能力,降低投入成本。从产出方面看,衡阳县单个农业企业粮、棉、油、茶、肉类等产出多有利于其在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催生农村合作组织并带动农户协同发展。

(2)农业生产的固定性资本与农业规模经济。当衡阳县农业企业的生产资本达到一定规模后,会摊薄农业机械购买、维护费用及房屋投入等费用,从而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获得规模经济。

(3)农业生产经营与农业规模经济。农业规模扩大可降低农业生产的采购成本、扩大降低销售成本、降低融资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衡阳县农业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衡阳县农业范围经济的机制研究

农业范围经济的形成机制可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

(1)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与人力资产专用性低产生农业范围经济。威廉姆森把资产专用性定义为“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不同的农业品种的在生产上存在时间差异。一种农产品生产完成时,可以立马投入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中。农业生产不要求劳动力在生产上的持续性,进行一种农产品的生产时,也可以进行另一种农产品的生产。所以,农业生产的人力资产的专用性降低存在着范围经济。

(2)农业品牌专用性产生农业范围经济。拥有品牌资本的企业在奠定了现有经营领域的中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创造了拓展业务领域的条件,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企业在未来获得较稳定的收益。农产品品牌资本是通过农业生产主体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和提供特殊的销售服务形成的无形资产,农产品生产主体依托一种农产品或者几种农产品就能够产生品牌效应。一种品牌的农产品的销售量增加,也会拉动同一品牌其他农产品的.销售。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在品牌资本上存在范围经济。所以,衡阳县农业企业通过树立品牌意识和观念,建立自己的农业品牌,可以获取农业范围经济。

(3)农业可变成本互补产生农业范围经济。农业生产不像其他产业生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存在着大量的可以共享的生产要素。例如:农药、化肥可以对不同的农作物品种同时使用、养殖畜产品和水产品可以使用相同的饲料等。这些共同生产要素的大量使用,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可使衡阳县农业获得范围经济。

(4)农业生产存在着空闲的劳动生产力和机械设备。农作物种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所以,农业生产会产生劳动力和生产设备的空闲,空闲的劳动力和生产设备会增加农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在劳动力和生产设备空闲的时期内,可以从事其他农作物生产或者把劳动力和设备投向水产养殖和畜产品养殖。而农业生产设备和劳动力在空闲的时期内,转向其他生产品种中多生产的农产品就是范围经济所得。

(5)农业生产存在着信息共享。农业生产不止生产单一的农产品,它能够通过市场对一种农产品的信息反馈,可以得出其他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例如,当前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表现得相当的大,导致畜产品饲料供应的紧俏,所以,农业企业自身要加大对饲料的生产或者提早采购更多的饲料,以免出现饲料短缺或者以更高的价格购进饲料,那么就增加了生产成本。但是,企业存在信息共享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农业企业会在短时间内采取措施,预防畜产品需求放大可能出现的饲料短缺,降低了成本,获得农业范围经济。

三、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结合的实现途径研究

(一)推动农业生产公司成立,实现农业生产公司化

衡阳县农业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结合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现农业生产公司化,也就是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但目前衡阳县农业化产业企业数量较少,发展不完善。所以,衡阳县政府首先要积极引进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技术;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环境;提供优惠的农业政策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农业,如提供农业补贴、适宜的土地成本、市场指导等;帮助有能力有投资农业意愿的个人或者企业建立起农业公司,并在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跟踪指导。在实行农业生产公司化时,衡阳县政府应处理好“一个关系两个要点”,即处理好农业公司和农户的关系;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处理好农业公司和农户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好两者的利益关系,即农户失去土地的使用权后,农业公司给予农户什么方式的补偿以及补偿的标准。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在实行土地流转上,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要注重用市场的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也就是在土地流转上也要实现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会使农业规模达到有效规模;其二,发展规模农业应该考虑社会公平,要设置规模农业发展的土地拥有上限。实行土地流转,会有一部分人失去土地使用权,其中的一部分人被农业公司雇佣,一部分人成为失地农民,为此,政府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兼顾近中远期目标”。⑥所以,衡阳县发展规模农业要推动城乡一体化,使失去土地使用权又没有被农业公司雇佣的那部分人由农民转变为市民,为发展规模经济提供大的前提。

(二)农业公司生产上,应因地制宜适度机械化

目前衡阳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要实现衡阳县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首先,要降低衡阳县农业公司农业机械的采购成本,减轻农业公司的生产成本。衡阳县政府要把全县农业公司所需的农业机械的进行“捆绑式”统一采购招标,大批量的统一采购可以增强与农业机械厂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压低价格,降低成本;同时,政府在适当的情况下,应该对农业机械的生产厂商给予补贴来降低农业公司的生产成本。其次,农业公司的机械化生产,不是每个农业生产环节、每个生产领域实行机械化生产,要充分考虑衡阳县不同地区劳动力和资本的替代比率。如在衡阳县的城镇附近劳动力成本较高,偏远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所以,在相同的地形地貌条件下,适合在城镇地区推行机械化,而偏远地区适合劳动力生产。又如在不同生产环节、领域中比较劳动力成本、农业机械的成本和维护费,再看是投入机械还是劳动力,或者是更多的机械、又或者是更多的劳动力,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当然,推进大农场规模化农业,必须因地制宜,否则会造成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双重负外部性。⑦

(三)农业公司经营要延长相关农业产业链

延长农业产业链可扩大农产品的产出品种,以实现成本节约和获取高附加值。农业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往往只能获取较少的经济效益,但是通过深加工后的农产品往往要高于初级农产品倍数的价格出售。所以,对农产品深加工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衡阳县农业公司在延长农业产业链上应注意三点。第一,并不是对所有的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都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因为有的农产品的初级价格相对较高,深加工的费用昂贵,但深加工后的农产品价格与加工费却不成比例增长,甚至是相反走势,所以,这个农产品不宜深加工,而是直接出售初级农产品。所以,要综合考虑初级农产品价格、与此相关的加工费、加工后的农产品价格三者的关系,来确定哪些农产品适宜深加工。第二,要考虑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与收益的关系。不是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越深,就能获取越大的经济效益。第三,要考虑农产品深加工的量和市场需求的关系,市场的需求是有限度的,深加工的量也应该控制,否则产品生产出来,销售不出去,只能增加公司成本。

(四)农业公司树立农业品牌观念,建立农业品牌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篇2

(一)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这一概念由Alfred Chandler提出, 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选择所增加的规模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1]简单来讲, 规模经济就是一个企业在生产活动中, 它的一种产品的产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 平均成本就随之下降的现象。规模经济理论基于固定资产的不可分割性和固定成本的可分摊性, 而范围经济是基于纵向一体化的发展。“范围经济”概念最早由Teece提出, 它是指“企业由于生产而带来的成本节约的现象, 在相同的投入下, 由一个企业生产多种关联产品, 比多个企业分别生产其中一种产品的总产出水平要高, 或者说单位产品的长期平均成本要低”。[2]

一般来讲, 一个企业在选择活动中, 当平均成本随着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或者销售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的时候, 就存在规模经济的现象;当生产和出售多种产品的成本低于单独生产和出售同样数量的单一产品成本的时候, 就存在范围经济现象。我们可以简单地将规模经济理解为企业的横向一体化发展, 将范围经济理解为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发展。研究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可以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效利用企业资源, 实现最新发展。一方面, “规模经济能够通过或者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 或者通过不断加强企业化生产的方式, 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先机”;另一方面, “多元化可以联袂产生范围经济, 这种范围经济不但能够促使企业内部的各个细分市场产生一种合力, 而且还能够以对企业的优质资源进行科学配置的方式, 形成以扩大企业总体竞争优势为主的企业发展战略”。[3]如何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二) 传媒业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由于媒介产业的特殊性, 传媒业在许多方面具有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先决条件。媒介产品的一个特性是“首次拷贝”成本, 单张的日报或首次拷贝的电影要承担所有固定成本的费用, 而另外拷贝所承担的边际费用会很低, 随着传媒规模扩张和涵盖范围的扩大, 其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十分有利可图的。

传媒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也要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约束, 当传媒的规模和范围处在边际收益递增的时候, 就属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边际收益递减的时候, 值得注意的是在递减的初期, 传媒仍会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当传媒的规模与范围的投入递减到一定阶段时, 就出现了规模不经济与范围不经济。

传媒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首先物质上或经济上的因素都会限制传媒的规模扩张和涵盖范围, 其次传媒管理控制方面的规模经济是确立信息产品生产、传播能力极限的基础, 再次外部供应效应也是限制传媒规模和范围扩张的重要力量。”[4]如果我们把传媒的规模和范围看成是一种投入品, 那么传媒规模的增长和涵盖范围的扩大最终要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约束, 也就肯定存在最优的边界。

二、光线传媒企业现状

传媒业整体发展态势、各类分领域发展态势、资产总额、股权结构均成为影响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要素。

光线传媒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工厂化的节目制作与渠道盈利模式、平台化的盈利模式以及品牌化的盈利模式。

第一, 工厂化盈利模式。光线传媒的工厂化盈利模式其实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有效资源, 形成产业规模化, 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公司通过制作电视节目积累明星客户资源, 同时增加旗下艺人曝光度, 将举办的活动制作成电视节目卖给电视台, 收获利益的同时扩大知名度, 积累资源, 再次制作电视节目, 依次循环。每一个阶段其旗下的演艺明星都可得到有效曝光度, 增加知名度。

第二, 平台化盈利模式。光线传媒的平台化模式也有一个“二次售卖”过程, 节目制作的时候卖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 将节目卖给电视台, 有时免费提供给电视台获取广告时间, 再将广告时间通过招标卖给广告主。此外, 光线还可以获得一些提供给特定地区电视台, 允许其在特定时期拥有节目的播映权的授权收费。光线是我国最大的节目发行公司, 在国内有307个省、地级地面频道, 发行网络包括卫星电视、付费电视、大型视频网络、移动媒体等, 2014年光线与阿里巴巴开展战略合作, 为其进军互联网和电商平台提供了可能性。其强大的发行平台也为其宣传营销带来相当大的覆盖面。

第三, 品牌化盈利模式。光线传媒的品牌化盈利模式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其制作的节目扩大其品牌的知名度, 如国内第一家娱乐新闻节目《中国娱乐报道》和2012年底的票房黑马《泰囧》;另一方面, 光线通过培养旗下的主持人打造品牌效应, 如柳岩、谢楠等人。品牌资源的扩大和共享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无形资产增值, 这也是传媒业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一大益处。

三、规模经济理论与范围经济理论对传媒业的启示

发展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并非盲目做大企业, 并且国家政策保护的行为使传媒企业在扩张的进程中受到层层阻碍。以光线传媒为代表的传媒企业在竞争中, 不断整合公司资源追求核心业务的延伸, 积极剥离非核心业务, 提高公司生产效率, 不断完善企业经济规模化与范围化。

参考文献

[1]小阿弗雷德·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2-3.

[2]徐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企业一体化选择——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0 (2) :73-79.

[3]何卫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适用性[J].经济问题, 2005 (4) :10-11.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篇3

关键词: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组织体系 综合化

On The Economy of Scale and Economy of Scope in specialty cooperation

Chen AxingCui Lin

Abstract:Farmers’ specialty cooperation,as the innovation of farming and countryside’s management system,is a new kind of cooperative economy institution and accommodates the market economy.Our country has promulgated the first cooperative law:Farmers’ Specialty Cooperation Law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farmers’ specialty cooperation.However,the juridical regulations of the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law and present farmers’ specialty cooperation both exist some collisions with the theoryeconomy of scale and economy of scope.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theory tries to analysis the collisions between farmers’ specialty cooperation and the theory,and then finds the solution.

Keywords:Economy of scale Economy of scope Institution system Comprehension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2-0073-04

1.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格局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特别是加入WTO后,境外农产品大量进入、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农产品市场竞争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迫切需要在既有供销合作社基础上按国际合作社原则组织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与市场有效对接,维护和增进农民利益,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该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合作社法,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正式以合作社法人资格参与市场竞争,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在信贷、商标注册等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可以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该法中关于专业合作社设立的有关规定,又存在不经济之实。本文试图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理论出发,分析专业合作社与该理论相矛盾之处,进而寻找破解办法。

2.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性悖论

在经济学中,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都是描述企业经济活动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基础性术语,它们密切联系着企业的各项扩展活动。如今它们的应用范围已得以扩展,凡是一个经济单元(企业、集团、地区等)都可以应用此概念分析相关经济活动。

2.1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技术水平上,一个经济单元随着规模扩大、产出增加而使得其平均成本(单位产出成本)逐步下降。人们根据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从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一个经济单元的规模经济性,就是其在选择生产能力规模或进行资本投资时,有确定最小和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经济单元在没有达到一定规模时或规模过大时,都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理论上,衡量规模经济的尺度主要有:一是功能系数,即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比率,如果S=AC/MC,那么,若S>1,存在规模经济,当S=1,规模报酬不变;若S<1,存在规模不经济。二是把规模经济定义建立在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它回答这样的问题:给定数量的劳动和原材料能够生产出多少产出?这就是说,如果按相等百分比增加部分生产要素的使用,将可导致产出量相应的更多百分比的增加,那么,就存在着规模经济。例如,如果一经济单元增加劳动和原材料的投入均为10%,假若产出能提高10%以上,那么就存在规模经济,因此,规模经济的另一衡量尺度是由所有投入品使用增加1%所带来的产出增加的百分比。

2.2 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多样化活动(产品多样化及多种服务等)来分摊固定成本,从而享受共同投资和多样化经营,以降低成本获取经济利润。范围经济范畴的主要思想是,若集中或联合生产几种产品,产出的成本比分别生产他们的成本要少,进而说明联合生产存在范围经济性。也可以说范围经济是通过对原材料、生产设备、技术、经营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共享来节约成本而实现的。

2.3 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问题。

2.3.1 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经济。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其中第十条对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具备的条件之一是,要求有五名以上符合该法规定的成员;第十四条中对其成员的条件进行了规定,即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以及从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能够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皔服务,捿认并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竢程,履行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以成为农民丳业合作社的成员。这里对成员数量的界定是清楚的,但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其界定又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对成员数量的界定(五名以上)是否能达到我们所说的规模经济即适度生产经营规模7是有待深入考究的,这种设立条件存在着一定程度瞄不经济隐患。首先,五名以上成员中未必都是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户,农民经纪人、运销户、农资供应商等均可以成为专业合作社成员;其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者快速减少,专业合作社的需求者必将受限,因而基于一个自然村落并以“同类农产品”为限组织起来的单个专业合作社必然经营规模有限,难以成为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的“抗衡力量”,保障成员利益;再次,每个专业合作社有限的经营规模势必造成合作社在农资采购、信息与技术提供、储运、品牌等经营管理方面的规模不经济;复次,各个专业合作社还始终存在着在一定区域内和跨区域联合以实现规模经济的问题。

2.3.2 专业合作社的范围经济。

“同类农产品”是界定专业合作社的关键性指标,这种规定与我国各地强调发展特色农业、“一村一品”等比较相符。从专业合作社法的上述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专业合作社是多个单位(农户与其它成员)在生产经营单个品种的农产品,而从范围经济范畴来看,范围经济的实现却是多种产品共享同一资源来节约成本即一个经济单元(或者一个经济单元多个分支单位)生产经营多种产品。由此可见,生产经营“同类农产品”的专业合作社理论上至多实现规模经济,却不能获得范围经济。同时,而多个单位间的协调管理、统一目标等都是存在成本的,如何使这些成本比实现范围经济所获得的利益低,也是关键问题所在。此外,专业合作社还存在着一定地理空间上的联合以获得更大市场抗衡力量的“范围”经济问题。

3.国内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经验

虽然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但是它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专业合作社正是因为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没有得到长期有效的发展,甚至少数一些合作社存续时间很短。一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均通过鼓励和规范合作经济组织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给农户们带来了实际利益。

3.1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

日本的人地资源矛盾跟我国情况相似,其农业特点是:土地零星分散,私人所有和小规模家庭经营、大农场的经营方式施展不开。于是日本农业协同组合自1947年重建后,对日本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积极作用。

日本的农业合作组织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及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它由基层农业协同组合、县级(相当于我国的省)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和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三级组织构成,同行政区域的中央、县、基层三级完全吻合。其中,基层农业协同协会组合是农业协同组合系统中最基层的部分,由农民直接参加组成,围绕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与农民打交道,直接为农民服务。县级与全国农丛协同组合联合会不是由农民直接组成,是由之一级农业协同组合入股组成的<其业务与职能跟基层农民协同组合也有所不同。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组建的特点使得该组织能从全国角度来进行规划,如生产计划、原料供给的配置、服务设施的利用等。统一的体系易使其下的各个“部门”向着共同目标共同作战,同时使各种基础设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并节省了相关管理成本,容易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还试图无所不包,不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还试图涵盖人的生老病死。它提供的服务和指导包括指导服务、信用服务、贩卖服务、购买服务、保险服务、保健服务等,该组织已经变为“综合商社”了。这样,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使得农业协同组合在专业性的基础上发挥各个单位的作用,从范围经济角度来看,就如同多个单位利用一套可共享的资源来生产经营多种产品,从而实现节约成本,迅速发展。

尽管日本农协是“综咈商祾”,但是其结构并不复杂。因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组织不断进行精简改革,通过不断的精简与合并,至2003年已经合并为952个,其目标是合并为532个,有的县已经实现了一县一农协,从而减轻了负担,节约了一定的协调管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和效率,使自身不断随市场以及社员的需求来进行灵活的调适,不断发展壮大。

3.2 国内实例。

3.2.1 滁州市全椒县联盟养猪业经济合作社。

地处安徽省滁州市的全椒县联盟养猪业经济合作社于2004年为了农户利益联合抵御风险、加强服务的需要成立,对社员实行“五统一”,统一猪苗供应、统一调集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销售。这样,该合作社的存在对农户社员可直接带来获得优质猪苗和猪饲料、统一疫病防治和母猪配种、统一销售等利益,并带来了相关社会效益如:带动了饲料、运输、养鱼等产业的发展。从经济效益来说,2004年每头猪多买30多元,户均收入达2万余元。

如此显著的经济利益的带来,是与该合社的合理运行机制是分不开的。“五统一”的实行不仅实现了标准化作业,而且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也实现了一定的规模经济,必然会节约一定的相关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搜寻成本等)。同时,该合作社对入社农户成员设定了一定的门槛即年饲养量在100头以上、种猪存栏量在5头以上的,这使规模经济从基层抓起,使得全局实现规模经济成为可能。由于养猪户的增多带动了养鱼业的发展,白头猪场的养猪户均有水面10~50亩,推广“坝上养猪、水中养鱼”立体养殖模式,实现了一定的范围经济。

目前为止,该合作社在从某种程度上是符合经济学意义的,实现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但该合作社也存在不足,如防疫技术缺乏人才、缺乏扩大规模的资金、管理紧密度不够……这些都会增加其运行成本,所以在发展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必要的。

3.2.2 天长市天野芡实经济合作社。

天野芡实经济合作社位于安徽省天长市,于2005年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该合作社注册资金33万,合作社社员共46人,其中股东11人,生产性社员20人,其他以销售或是出租水面的方式成为社员的人数有15人。合作社总体种植规模3000余亩,核心示范基地350亩,带动当地非社员农户110户。2005年年经营收入60万元,纯盈余26万元。

合作社的经营服务包括购买服务、加工服务、存储服务、技术信息服务几个方面。芡实收获后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上市,这些环节都由合作社统一提高服务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品质。另外,合作社将生产社员提供的芡实统一收购,根据市场行情在市场上出售。如此统一经营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模经济,提高了代表农户利益的合作社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天野芡实经济合作社的实行的管理体制属于强权利——弱义务——松散型的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不利于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也不利于将市场做大,更不利于合作社自身的发展。社员或会员对合作社的弱义务关系使得合作社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市场介入力量,必然会降低代表农户利益的合作社的谈判能力,一旦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合作社生存必然难以为继。如此松散型管理模式必然会增加管理难度会直接增加管理成本,也会间接增加其他成本,必然会给合作社整体实现规模经济带来阻碍。因此,从规模经济角度分析来看,该合作社的管理体制是需要调整的。从范围经济角度来看,该合作社不应只囿于芡实这种作物,应该对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深入考察试着寻找适宜生长的作物,从而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2.3 瑞安模式。

浙江省瑞安市在2006年成为全国农村新型合作试点县市,并设立了瑞安农协。瑞安农协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成立,是“三位一体”和“条块交融”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所谓“三位一体”具体是指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乃至整个农村金融、流通和技术推广体系结为一体;“条块交融”指专业性合作与社区性合作相互交融;在此基础上,服务“三农”,统筹城乡发展。

作为农村新型合作化,瑞安农协不仅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兼容,也在最大程度上整合了农村现有的各种组织资源而协同作战,这与日本的农业协同组织的结构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同时,对于负责人,非常注重人才选拔,是从浙江省委组织部安排引进的十位挂职锻炼博士后中选出的。一个善于管理的管理者,会运用较好的管理方法对组织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管理成本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与注重也是很关键的。

虽然益民合作社和瑞安模式是否成功还未成定论,但单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由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都是基于长期来说的,因此该模式到底是否符合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要求,尚需更久时间来观察。

4.实现专业合作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发展的建议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当二者间出现矛盾时,只有将矛盾合理化解,才能使相关问题得以解决。从上述理论分析和国内外案例介绍中我们可以找到实现专业合作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本途径。

4.1 增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级人才供给。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民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偏低,即使按设立条件组建专业合作社,但也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于专业合作社的设立、运行以及发展都是不利的。总的来说,在组建专业合作社初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规划其适度经营规模,在运营时期需要不定期地对组织的有效经济规模进行测定,并对将来发展的规模进行理性预期与规划,这就需要高级并很专业的人来进行规划、测定与预期。而在管理层,同样需要高级管理人才,优秀的管理人才能使内部协调管理成本保持较低状态。发展是硬道理,生产是最根本的,对基层专业合作社来说,同样需要大批的技术指导人才,用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和合作社的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来说技术进步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只有基层农民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实现一定的技术进步,实现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性才有可能。

4.2 市场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虽说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但它的存在又是以市场为载体的,所以它的存在和发展不可能离开市场而孤立存在。因此,只有在市场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规模经济与否才能得以检验,也只有在市场条件下,通过竞争促进众多的专业合作社的优胜劣汰、强者更强,并使不适合走专业合作社这条路的弱者寻求其他发展路径。同时,合作社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变革创新,在变化中求生存。

4.3 横向与各种农民组织联合,纵向形成自下而上的组织体系。

各个不同的专业合作社间以及与相关的农民合作组织间都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这些机构间应该彼此联系、彼此合作,这样做不仅可以达到优势互补而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必然会节约一定的成本能够实现一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同时要建立自下而上的联合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体系,使各层机构间能协调好关系并紧密联系,并由最高层从全局来规划,从而了节约各个基层分别进行规划以及调配资源的成本。

4.4 不同地区区别对待,设立条件灵活化。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间的发展情况不同,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运行以及发展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选择其最佳的组合模式,设立的条件应该灵活化。只要是符合市场运行条件并符合农民需求的,能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可以加以组建。

一方面,专业合作社要实现由专业化向综合化的灵活过渡。由于“同类产品”的限制,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现必然存在一定的障碍,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逐步实现综合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很难与强大的资本集团相抗衡,要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实现综合化是一有效途径,可像日本农协那样试图多种经营。因此,专业合作社的“同类产品”的这个设立条件也要灵活考虑,如果多种产品并非“同类”,但其组合能够实现一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高竞争力,就可以设立。另一方面,对5人以上的成员数量限定也要灵活。专业合作社法中,虽然规定成员中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但是这占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的集合能否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是有待考核的。要分情况具体到某地区来看,即使达不到此份额,但若他们的联合能够实现规模和范围经济性,这样的专业合作社也应允许设立。

4.5 加强对合作社经济理论的研究,加强农民合作意识。

我国合作社的发展有着其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有着特殊的发展规律,我们的相关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不能很好地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解决现存的众多问题。因此需要加深对专业合作社的相关理论研究,从而能以更好的应用。

从国外各个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来看,其各种合作组织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与广大农户的强烈的合作意识以及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密不可分。“合作社思想”奠定了强大的社会基础,社员的强烈参与意识,使合作社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合作社是人的合作,合作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员的合作意识与参与程度。而我国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强各方面对合作社的关注,尤其要对有着切身利益的农民进行合作社相关知识的教育,加大合作社的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景新.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崛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 张小山.联结农户与市场:中国农民中介组织探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 王文举、董晓波等.中国合作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4] 范三国.国外的农业合作组织—以日本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5] 顾江.规模经济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6] 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 杨国亮.论规模经济的本质[J].生产力研究,2005,(9)

[8] 谭贤楚、刘伦文、龙永红.规模范围经济: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J].商业时代,2007,(7)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篇4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认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5)政府规模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行政管理效率和社会未定密切相关,扩展是政府规模发展演变的总趋势。因而,把一个国家的政府规模控制在多大的范围内为最佳,一直是各国学者和整洁所关注的问题;r如何把政府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始终是各国行政改革在、追求的目标。

相关性:政府规模是政府能够充分发挥效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效率、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只有把政府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才能保证政府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政府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但也不能笼统地提倡“小政府”,因为政府规模尤其一定的内在规律和科学量度,过大或过小都是不足取的。

政府规模的内容:

阿特金森和斯蒂格利茨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指出对于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尤其是对正在建设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说,政府的规模最终取决于三个标准:“一是市场经济的能力,而是市场经济的需求,三是政府本身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先要确定市场能够干什么,市场需要政府干什么,然后确定政府该干什么,确定政府规模的语法结构,然后才能确立政府的规模。”从政府规模的标准可以看出,政府政府规模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政府职能规模、政府权利规模、政府机构规模、政府人员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

阿特金森。公共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34

(2)研究政府规模问题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一个有效政府,要给予其服务对象的要求以更多的关注。

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90

(3)世界雁行认为政府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五项基础性工作是:建立法律基础,操持非扭曲型的政策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的稳定;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保护环境。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边个世界中的政府,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7:4

(8)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10

(17)傅恒杰。政府供给与政府成本公共选择分析。全国撒很难搞清。经济理论研究,2006

(3):83

(20)陈建,胡家勇。政府规模与经济发展。财经问题研究,2003(8)。

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和范围 篇5

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和范围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理论上,实体经济是指物质或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它是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的,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既包括农业、工业、商贸流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文化、教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更加强调实体经济的稳定性特征,并将出席泡沫的房地产业和快速变化的金融业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可见,实体经济的涵盖范围广泛且不易准确界定。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篇6

一、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或者行政补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的;

5、请求变更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的;

6、军人军属请求给予优抚待遇的;

7、军人因婚姻家庭纠纷主张民事权益的;

8、离婚纠纷中请求分割的财产主要用于申请人维持生活、医疗及其他急需用途的;

9、服刑人员因婚姻关系提起诉讼或被诉的;

10、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因劳动争议请求给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

11、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合法权益的;

12、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

13、因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等造成人身伤害请求赔偿的;

14、因医患纠纷主张民事权益的;

15、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主张民事权益的;

16、请求赔偿因假劣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造成农业生产损失的。

17、因房屋居住权受到严重侵害请求赔偿的;

18、因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纠纷、宅基地纠纷主张民事权益的;

19、因环境污染遭受人身损害或者严重经济损失请求赔偿的。

二、公民在下列情况能获得免费刑事辩护及刑事诉讼代理: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办理案件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所属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可以依照前款规定申请法律援助:

(一)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属于一级或者二级智力残疾的;

(二)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

(四)案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2、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可以向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所属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自发现该情形之日起3日内,通知所在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所属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一)未成年人;

(二)盲、聋、哑人;

(三)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四)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

4、人民法院自受理强制医疗申请或者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之日起3日内,对于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送交通知代理公函,通知其指派律师担任被申请人或被告人的诉讼代理人,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三、经济困难标准。

拥挤效应、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 篇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城市化历程。 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49.52%, 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人口均超过千万,如北京全市人口达1961.24万,城区内居住人口1556.32万, 上海全市人口2301.91万,城区内居住人口1764.08万。1如此庞大的城市规模远超过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的预期, 因此我国的城市问题显得特别突出。 目前城市普遍面临着交通拥堵、房价偏高、环境问题严重、城市治理成本增加、投资效率下降等一系列的“城市病”。 这些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区内市政规划有问题,如市内各功能区规划不合理,交通网络设施设计不合理等,这主要体现在中小城市;另一方面是人口规模从根本上超出了城市的最佳承载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大城市。

有学者分析,我国城市化率如要达到高收入国家78%的规模还需提高30个百分点, 这意味我国城市人口还需增加近4亿的数量,加上我国同时面临特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和大部分中小城市规模发展不足的问题,[1,2]因此优化城市的合理规模,避免大城市的盲目扩张,挖掘中小城市扩容的潜力等问题对于我国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综述

国外对传统城市规模的研究主要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出发,认为最优城市规模应是实现总社会福利或人均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人口规模,或是使公共服务的平均成本最小的人口规模,或是使生产成本最小的城市规模。[3,4]国内学者王小鲁和夏小林用规模收益递增生产函数表示城市经济集聚的收益,用政府和居民负担的外部成本函数之和来表示城市的总外部成本,认为最优城市规模应以居民意义上的平均净收益最大化为准则;[5]李秀敏等在此基础上,在测算城市外部成本时增加了企业成本,认为当城市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时,城市处于发展的临界阶段,当净收益最大时,城市处于最优规模;[6]还有些学者从环境约束的角度来研究城市规模。 周海春等认为城市适度人口规模取决于经济发展对人口的需求和资源、环境、社会发展对人口规模的制约;[7许抄军等从城市资源制约和环境质量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城市的最优规模;[8]包正君等认为我国现阶段出现城市问题的原因是快速城市化引起的人口集聚和人口的盲目集中使城市人口规模超过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人口承载量。[9]

国外对新地理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集聚经济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 主要将集聚导致的垂直关联和移民、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的流动和知识溢出、 熟练工人迁移与知识创新、 贸易与创新成本、差异化产品贸易等因素纳入内生增长的框架,研究城市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集聚与增长的循环累积效应。[10,11,12,13]二是拥挤效应与规模经济的权衡机制,认为最优城市规模是城市集聚过程中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权衡的结果。[14]外部不经济即为拥挤效应, 体现为交通上的拥挤程度、通勤成本、边际地租等;[15,16]外部经济即为规模经济,城市集聚的规模经济的微观基础主要体现在共享、匹配和学习机制。[17]另外,还有学者提出了“有效城市规模”的概念,把单个城市视为整个城市分工网络上的节点,强调了城市间的网络外部效应。 国内学者对此也有研究,如安虎森等通过最大化实际收入研究最优城市规模,得出只有当黑洞条件满足时才存在最优城市规模的结论,而且最优城市规模还取决于农产品的贸易成本。[18]肖文等在新地理经济学的框架下研究了外部规模经济、拥挤效应与城市规模的关系。[19]

综上所述,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研究城市问题是一种微观且局限的方法,不能反映城市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组织结构的整体机理。 新地理经济学则主要强调地理空间在城市演化中的影响,重点分析城市最优规模的微观基础。 将拥挤效应、城市规模和经济增长三者结合起来的研究相对较少, 如Esteban和Mark构建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分析尝试;[20]张应武从城市经济增长的角度估计了中国城市的最优规模,认为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是非线性关系, 存在一个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城市规模;[21]王家庭从生态约束的角度构建内生增长模型来分析最优城市规模。[22]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拓展了拥挤效应的概念,认为拥挤效应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约束和交通拥挤上,也体现在导致资源配置下降的各种因素上,如投资的边际效率的降低、城市治理成本的上升、房价等生活成本的上升等等。 通过构造拥挤效应函数,将其纳入生产函数,建立一个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最优规模的演化路径及其影响因素,为不同条件下的城市最优规模估算提供一个理论参考。

三、最优城市规模模型的构建

(一)城市规模与拥挤效应

城市规模是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规模、基础设施规模, 这四方面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 通常将人口作为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但由于人口数量与实物资本存量可以视为按一定的比例匹配,因此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将城市规模(G)的大小用城市的实物资本存量(K)来代表,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越大资本存量越大, 当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的集聚效应降低,而城市的拥挤效应增强,所以假设城市拥挤效应的产生函数为:

其中Bk>0、Bkk>0,这表示拥挤效应对实物资本的一阶二阶导数均大于零,意味着拥挤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加速增加。 假设拥挤效应会因为城市的集聚效应而减弱,以a的速度下降,则城市拥挤效应的运动方程为:

其中当城市达到最优规模时,拥挤效应和集聚效应相互抵消, 即经济系统达到长期稳定的状态, 则,此时,根据式(2)可以得到:

在式(3)中d Z /d K=Bk/a>0、d2Z /d2K=Bkk/a>0, 可以得到当长期均衡时, 曲线的形式如图1所示,当B(K)<a Z时,,Z位于曲线的上面,此时Z必定下降;反之,当B(K)>a Z时,,Z位于曲线的下面,此时Z必定上升。

(二)生产函数与经济增长

为了简化分析,不考虑城市规模产生的拥挤效应对于生产函数的影响,假设产出是关于资本存量的函数,也不考虑人口和技术的影响,这里假设人口的影响隐含在实物资本存量中,技术进步不仅影响产出,也降低拥挤效应,这里暂不作考虑,则生产函数可以设为:

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有Fk>0,Fkk<0。 为了简化分析, 假设人口的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均为零, 则净资本存量的积累等于储蓄减去折旧,即

其中s为储蓄率,δ 为折旧率。 当经济系统达到长期均衡时,,此时s F(K)=δK,对应着经济稳态时最优的资本存量,曲线的形式如图1所示。 当s F(K)>δK时,,K位于曲线左侧, 此时K必定向右移动至;反之,当s F(K)<δK时,,K位于曲线的右侧,此时K必定向左移动至。

如果考虑拥挤效应对生产函数的负作用,则生产函数改写为:

其中d Q /d Z<0,d2Q /d2Z<0, 因为城市的拥挤效应对生产有负的作用,并且产量随着拥挤效应的增加而加速下降,生产函数中实物资本的边际产出与拥挤效应无关。

当时达到均衡,可由F(K,Z)=δK得到,且得到:

曲线如图2所示, 在曲线的上方,表示,即s F(K,Z)<δK, 因为拥挤效应对产出和资本形成具有负的效应,资本存量会下降,即向左移动,反之,在曲线的下方,表示,即s F(K,Z) >δK,因为较少的拥挤效应可以形成较大的资本,即向右移动。

(三)演化路径与均衡

分析模型的动态均衡须考虑上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当拥挤效应不影响经济增长时,联立方程式(2)和(5),且两方程同时满足和,从图1上可以看出均衡点位两条曲线的交点。 方程B(K) =a Z和方程s F(K)=δK同时满足,可以求解得到稳态时的和Z*。 当时, 根据前面的分析,非均衡的位置叠加运动方向,会沿着箭头的方向沿虚线收敛于均衡时的状态,因为拥挤效应和资本存量相互影响。

第二种情况是考虑拥挤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时,联立方程式(2)和(7),且两方程同时满足, 从图2可以看出均衡点位两条曲线的交点。 方程B(K)=a Z和s F(K,Z)=δK同时满足,可以求解得到稳态时的K*和Z*。 根据两个方程的路径叠加后可以将图2分为8个区域, 即用水平线和垂直线将两条线分的4个区域再分别分成2个区域, 区域1357可以直接根据虚线的路径收敛于稳态,但是区域2468的位置不能直接收敛于稳态, 而是分别移动到对应的3571区域内,然后再沿虚线收敛。 以区域2为例,在此区域内,因为城市规模较大,导致拥挤效应增加, 即向上移动, 但是此时拥挤效应已经高于稳态的拥挤效应,所以不可能直接收敛于稳态,另外,又因为, 此时因为挤出效应使得储蓄低于折旧,导致实物资本减少,城市规模减小,即向左移动,综合起来在2区域内的点会向左上方移动至3区域, 在3区域内,根据前面分析的原理会向左下方移动,沿虚线收敛于稳态。

比较两种情况的稳态水平可以发现,当考虑拥挤效应对生产函数的影响时,均衡时的实物资本存量和拥挤效应均低于不考虑拥挤效应的情况,因此最优的城市规模也相对小一些,居民的生活也更舒适,并且两种情况都收敛于稳态,说明经济增长的速度相同,所以将拥挤效应纳入生产函数更为合理和有效。 综上所述可得到:

命题1:长期来看,无论城市的拥挤效应是否影响生产函数,实物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均收敛于稳态,城市规模均收敛于最优城市规模。 稳态时, 城市聚集产生的正效应等于拥挤产生的负效应。

四、最优城市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影响因素与均衡

根据式(2),影响曲线最重要的因素是城市集聚对拥挤效应的减少系数a, 影响a的因素有很多,如基础设施的改善、绿化面积的增加、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一些其他的引导政策均可以提高a, 反之则减少。 城市规模在不同的阶段,a的大小也不同, 因此a是一个动态的变量,城市规模过小时,城市集聚效应非常明显,拥挤效应几乎可以忽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增大,a有一个先递增后递减的过程。

当城市集聚产生正效应时a增加,拥挤效应下降,曲线往右下方转动,如图3所示,如果移到曲线,重新达到均衡,则在初始的均衡点Q1位置,, 如图2中的区域5 , 因此会沿着区域5中间的虚线收敛于图3中新的均衡点Q2, 此时K*增大,最优的城市规模扩大。 反之,当城市集聚产生负效应,a逐渐减少,则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稳态时, 城市最优规模下降。 因此,可以得到:

命题2:短期的外生冲击(基础设施的改善、绿化面积的增加、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一些其他的引导政策)会影响长期经济均衡的位置,改变城市的最优规模,减少拥挤效应的措施会扩大城市最优规模。

根据公式(7),影响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主要是储蓄率s和折旧率 δ,s的下降或 δ 的增加都会使资本存量减少、经济规模缩小,在图3中可以理解为向左下方移动至, 初始均衡点Q1移至Q3, 参数变化后在Q1的位置出现图2中区域3的情况, 即沿虚线收敛于新的均衡位置Q3,反之,s的增加或 δ 的下降都会使得资本存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

不同大小或不同区域的城市由于生活习惯、文化差异、收入水平、地理位置等差异,储蓄率s和折旧率 δ 是不一致的,因此这些条件的改变都会影响到最优城市规模的改变,并且稳态的城市拥挤程度和经济增长速度都会发生改变。

经济系统中,影响上述两个均衡方程的参数可能同时发生变化, 当城市集聚产生正效应时,a增加,拥挤效应下降,曲线往右下方转动,同时, 的下降或 δ 的增加都会使得资本存量减少,经济规模缩小,在图3中可以理解为向左下方移动至,均衡位置从Q1移至Q4,表现为最优城市规模的缩小。 Q1相对于Q4而言,相当于图2中3或4的位置,收敛路径分别为图2中的虚线所示。 其他的参数变化可以按同样的原理进行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命题2中的短期外生冲击对拥挤效应的影响以及内生或外生的影响因素会使得储蓄率s和折旧率 δ 产生改变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这些参数会因为不同城市规模和不同时期而改变, 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所以最优城市规模也会随之改变。 因此可以总结得到:

命题3:横向而言,不存在统一的最优城市规模, 不同等级的城市都有其不同的最优城市规模;纵向而言,城市的最优规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变化和不同的外部条件而改变。

(二)均衡模型的简单设定

为了能够量化分析,可以对前面分析框架的经济函数和参数进行设定,考虑函数的便捷性,这里设定的每个函数仅满足最基本要求的简单形式。

假设城市规模和大部分的分析保持一致,用人口数量N来替代城市规模G,根据经验,人口数量和资本存量并不是线形关系,因为资本存量可以无限增加而人口数量却不能,所以设定两者之间为线形对数关系,具体为:

其中h为人口数量对资本存量的弹性系数,且1>h>0,它也可以理解为资本增量和人口数量的变动率之间的匹配关系。 拥挤效应因为人口的聚集而产生,也可以设定为:

其中i为拥挤效应对于人口数量的弹性系数, 且1>i>0,将公式(9)和(10)代入公式(2)可以得到城市拥挤效应增加函数为:

Z觶=Khi-a Z(11)

当城市规模达到均衡时,城市资本存量与拥挤效应的关系为:

另外,根据公式(6)的假设条件,拥挤效应对产出表现出负的效应,可以设定生产函数为:

其中1>α>0,β>0。 将公式代入(7)式可以得到:

当城市经济增长处于长期均衡时,即,拥挤效应与资本存量的关系为:

联立式(12)和(15)可以求得均衡的最优城市规模的资本存量和拥挤程度分别为:

此时,根据式(9),均衡时最优城市规模为:

为了方便分析,可以对(18)式取对数得到:

对(19)式变换可以得到:

从(20)式可知,最优城市规模与集聚效应的增长率和储蓄率的增长率正相关,和折旧率的增长率负相关,但是后两者在现实经济中短期内可以假设是不变的,因此当城市达到最优规模后,其增长关键仍取决于集聚效应增长。 从模型分析中我们知道集聚效应可以降低拥挤效应,拥挤效应的降低促进产出的增长,产出增长会增加资本存量,资本存量增加导致人口的集聚,城市最优规模增长,所以最优城市规模的增长率与其集聚效应增长率正相关的结论完全符合模型的设定。

从均衡的结论可以看到,参数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满足模型框架的分析结论,因此也可以用此结论对我国城市规模进行简单的估算。 如果要分析更多的城市问题,对上述函数和参数进行重新设定依然可以进行。 因为数据获取的困难,这里暂不进行估算,仅提供一个估算的理论方法,不同等级的城市规模其模型中参数是不一致的,所以最终估算出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最优规模也将不一致,这是符合实际的。 城市化进程应该与工业化进程匹配,城市化超前将出现所谓的“鬼城”,城市化滞后将出现城市过度拥挤,都不是资源的最优配置,所以城市化进程要适度且有序地展开。

五、结论

城市规模的扩大会产生较强的集聚效应,如规模经济、关联效应、技术创新、知识溢出等外部经济,但是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则会出现边际收益的递减,而拥挤效应则出现边际负收益的递增,最终当拥挤带来的损失超过规模扩大带来的收益时,经济就缺乏效率,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城市规模的扩张是不可能持续的。 本文在新古典经济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系统分析了拥挤效应、经济增长和城市规模的关系,为分析最优城市规模的估算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首先,模型的建立在于构建一个城市拥挤效应函数, 城市拥挤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城市规模扩大产生的集聚效应的正效应反映为拥挤效应的减少,形成一个拥挤效应增量与城市规模的函数。 其次,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构造一个生产函数,将城市规模用实物资本存量表示,可以认为产出是相对于城市规模的增函数;并分析了经济增长收敛的稳态过程, 而且将拥挤效应也纳入生产函数,分析其稳态的收敛过程,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即无论拥挤效应是否被纳入生产函数,经济增长都会收敛于稳态,因此城市的最优规模是存在的。 再次,通过对模型参数的变化分析了其对于经济稳态的影响,得到城市最优规模是可变的结论,不仅反映在不同经济规模的最优城市规模不同,也反映在不同时期的最优城市规模的变动。 最后,本文还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最优城市规模的估算模型,得出最优城市规模的增长率取决于其集聚效应的增长率。 所以,政府在促进城镇化过程中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控制城市规模,主要通过增加集聚效应或降低拥挤效应来扩大城市规模。

经济“破”局与规模增长 篇8

在2-4年的周期框架下,对当前市场运行的各个方面特征做整体的梳理。我们从中得到的对未来趋势判断最重要的结论是:物价包括CPI和PPI是当前摆脱弱势格局的关键变量,因此观察价格水平的趋势性下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是最值得注意的,如果持续目前的高通胀态势难以得到缓解,那么即使经济增速、政策等其他变量上能够有所突破,也不会给市场带来持续性较强的行情。

(1)宏观经济周期:价格带动滞涨向衰退转移

首先,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宏观经济周期的划分标准。在市场下行的过程当中,有一个经济周期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小周期的衰退,按照我们的划分依据,我们将工业增加值同比、CPI同比这两者同时向下定义为小周期衰退,而目前我们所经历的正是这一阶段往前的一种状态,也就是工业增加值向下,而CPI依旧向上的滞涨时期,并且是处在滞涨期的后期。

自三月份以来工业增加值已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而CPI的水平却一路攀升。而按照自2000年以来的宏观周期划分来看,目前我们所经历的是第四轮经济小周期的后半段。

其次,在了解了整个一轮周期可以被划分为复苏、繁荣、滞涨衰退之后,我们这里提到一个对于市场寻底而言非常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市场在滞涨期间往往是整体向下的趋势,而这种趋势的终结是以过渡到小周期衰退阶段为预示的,每轮经济周期中市场的局部底部都是出现在我们定义的经济衰退状态发生的过程中,换句话来说,市场的底部应当出现在物价回落之后而经济见底之前,或者顶多同步与经济见底的时间点。

因此,总体来说,从经济周期运行的规律来看,对于目前能否探得弱势市场底部的问题,核心在于是否能够从滞涨向衰退过渡,从而在衰退中寻找到市场的底部,而这种过渡对于经济的依赖度是相对较小的,起决定作用的变量在于价格,因此从宏观角度而言,价格是启动新行情不可或缺的条件。

(2)库存周期:需求疲软已在下游行业逐渐蔓延

库存周期是宏观经济周期的滞后指标。目前已经逐渐开始了主动去库存的过程,而这从微观上说明实体企业正在对需求的疲软做出消化库存的应对,从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对应上来说,它所反映的就是小周期衰退的过程。

首先对于目前库存高度的判断,我们认为有必要说明,尽管有观点认为目前实体库存并非较高的水平,但是我们认为全面性的这样对待库存是存在问题的,在产业链不同游度的行业的库存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可以看到相对偏中上游的钢铁以及煤炭的库存水平的确并不是非常高,仅处在历史平均水平附近。

但是偏下游消费端的行业库存却显示出了明显的过剩,并且这些可选消费品的表现对于整体工业库存的变动来说,往往都存在明显的先导作用,而4、5月的数据都可以看到,占比较大的如交运设备以及电子通信设备等行业都已经开始了明显的主动去库存行为。

既然在不同游度的行业库存情况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别,那么在反应整体工业企业库存的状态时,我们更加应当以全行业的库存水平作为参考的依据,而不是从某几个行业上来判断当前库存的高低状态。全行业来看,当前的库存水平也仅低于07年的高点,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次高水平。

通过对当前库存周期状态的梳理,所要达到的最主要目的是,从微观的角度论证了去库存空间的存在,以及部分先导行业所显现出来的主动去库存已经展开,而在这一微观行为中,需求疲软情况下对库存的消化,往往伴随着主动降价的行为,因此,通过这个部分说明,价格的松动是具有一定行为迹象和空间的。

(3)盈利周期:价格是压制当前企业盈利的根源

关于价格是破局关键的论断,不仅仅是集中在消费价格上,而前面的宏观经济周期更多的是在强调消费价格对于启动行情的重要性。而盈利周期提供了一条看待工业品价格的角度,它更多的是解释了工业品价格对当前企业盈利抑制的关键点。

在盈利周期的角度来看,源头上来看,PPI 价格的高位抑制了需求,从而抑制了盈利的恢复,从这个方面来说,只有PPI 的价格回落到了相对合理的位置,才能够带动整体企业盈利的回升,从而支撑持续的行情。

(4)政策周期:仍针对滞涨经济的状态

我们将财政与货币两者政策做搭配,根据放松和收紧这两种状态,可以发现总共能够有四种搭配。尽管直观上的感觉是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无序性和随机性,但是如果按照财政、货币组合来看,对于经济周期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而从当前的政策来看,是明显的针对滞涨经济状态的政策组合,即较为宽松的财政政策搭配相对收紧的货币政策。而从历史情况来看,货币政策的放松才会产生市场的局部底部。根据政策对经济的滞后性来看,只有当CPI 回落之后才会看到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从而见到市场的政策底部,这也是很重要的。

涅? :价格破局中的经济下滑“第二阶段”

物价的持续性下滑是市场破局的关键变量,而我们认为这一过程正是二季度末至三季度初经济所正在经历的,“重生”的市场行情也正是要基于此而产生,但是为什么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涅槃”?这是因为在伴随价格回落的这一过程,还有一个重要变量的回落,这就是经济增速,也就是说存在一个经济下滑的“第二阶段”。因此在这个部分,我们主要论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价格下降的时间点即在当下,二是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速还会有一个下滑的阶段。

而从逻辑上来说,两者的根源都来自微观的去库存行为。

(1)主动去库存是价格回落的微观基础

我们先来论证的是,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开始逐渐见顶的价格趋势。从逻辑上来说,这个阶段的价格回落,动力上来自于需求疲软之后,企业为了消化原有的高库存而主动降价去库存的过程,而这种降价就带来了PPI,以及CPI 的回落。

首先,先来看CPI 的拐点情况。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对于CPI 的拐点更加跟随的是食品周期,而和工业品的价格同步性相对较弱。

其次,尽管CPI 在拐点上跟随食品周期,但是我们从过去两轮滞涨周期后期价格问题持续得以解决的经验来看,只有工业品价格,也就是PPI 也能够顺利的出现下滑,才能够保持高通胀出现趋势性的缓解。

再次,既然PPI 的回落是在滞涨后期缓解价格约束的必须,顺着这条逻辑而下,我们需要论证的仍旧应集中在时间点当下是否具备的问题上,这就回到了我们之前提出的微观主动去库存带来的降价行为是否与PPI 的回落真的有必然的联系,而当下是否真的也开展了主动去库存。

对于第一个问题,还是看过去两轮PPI 的持续下行,可以看到,无论是从整体的工业企业库存情况来看,还是主要行业的分行业库存情况来看,主动去库存行为的开展和PPI、对应行业PPI 价格回落的时点都非常对应。

最后,在数据上已经验证了价格和去库存行为之间存在的同步性,我们需要看当前的工业企业库存情况是否已具备主动去库存的迹象。,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的确将是一个主动去库存发生的主要时间点,因此对应的来说,价格破局的时点也应该会集中在这一时点。

一方面,从最新的5 月库存整体数据上来看,已经出现了年内首次的主动去库存情况。另一方面,靠近中下游的可选消费品往往对整体的工业库存具有领先性,因此通过对这些分行业库存的检测可以对未来整体库存行为的变化趋势起到预示。

总的来说,通过这一部分的论证,我们沿着“CPI—PPI—主动去库存行为与PPI 的同步性—当前主动去库存已经开展”的逻辑清晰的进行了梳理,说明“价格破局”发生在当下并且往后一个季度左右时间区域内的观点。这也是未来新行情启动前的关键时间区域。

(2)去库存下经济回落的“第二阶段”

在论证了当前“价格破局“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在这个部分论证的是为什么我们把价格见顶回落的过程称作为“涅劇保痪浠八担枚锥蔚幕芈湎窒笠彩钦飧鼋锥蔚暮蠊还颐切枰赋龅氖牵凑瘴颐呛旯劬弥芷诘睦砺厶逑担熬?通胀”同时回落的小周期衰退阶段,才是市场寻找到底部的区域。

首先,先解释下为什么把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速继续下滑称之为“第二阶段”。我们认为3 月份以来的工业增加值下滑仅仅是第一阶段,它的来源是货币政策紧缩带来的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时滞效果。

其次,主动去库存这个过程中经济会出现“第二阶段”的下滑,之所以将其与之前的经济回落区分,是因为尽管源头上来说,都是疲软需求所致,但是第二个阶段已经明显看到了降低开工率对消化库存的效果,也就是库存开始松动的迹象,但是工业生产并不会因此刚开始松动就终止,通过2000 年以来三轮主动去库存过程中,对应的工业增加值下滑可以看到,最少的一次工业增加值下滑都有2%之多,而已目前的13.3%的同比增速来看,下降至11%的工业增速将会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下滑了。

最后,除了以上在主动去库存过程当中存在的工业增加值下滑的风险之外,还存在着财政上被动收缩的风险,从今年的地方土地出让情况来看,出让收入存在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而目前中央+地方的财政支出已在同比29%的高位,因此地方财政收入的下滑可能会给财政支出方面带来被动的收缩风险,这可能给需求带来更多的冲击风险。

所以,总的来说,主动去库存阶段工业增加值的下滑幅度仍旧非常可观,同时又叠加着财政被动收缩的风险,所以经济下滑当前还是没有见到底部的,“涅槃”的过程应当是一个经济与通胀同时下滑的过程。

重生的动力有哪些?

在论证了“涅槃”过程之后,我们需要强调未来经济下滑后能够再度拉动经济回升的几个可能动力。

第一,前面提到当前经历的主动去库存,那么在价格回落之后我们将看到的是一方面,需求量能的释放。另一方面,上一轮去库存之后我们也明显的看到了行业补库存在短周期对经济回升的拉动。

第二,在更长周期的拉动力上来看,是保障房在未来1-2 两年内对产业链的拉动,尽管没有明确的数字,但是从一些行业研究员的测算来看,对某些房地产链条上的行业是具有明显拉动的。

第三,价格回落之后对企业盈利的恢复,将会给制造业投资的复苏带来明显的机会,从过去两轮小周期来看,当初在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之时,制造业投资的增速都往往会明显存在一个超过房地产投资增速的过程,而制造业投资本身对价格的拉动就是相对商品房较弱的,这也符合经济在衰退之后经历一个复苏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向经济、价格双高的繁荣阶段跳跃。

风险点及配置建议

在这个部分,我们对之前的分析框架提出一点风险点提示,以及我们行业的配置建议。

(1)风险点:警惕主动去库存的“夭折”

我们先梳理一下“涅槃重生”的趋势当中存在的逻辑,首先要有新的持续行情,必须以之前的“涅槃”为基础,因此这个过程中存在价格的持续回落,这对于破局是很重要的,其次,价格的持续回落又必须以主动去库存的微观行为为基础,最后,这个微观的库存行为,又会使得在价格回落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经济的下滑,市场的底部在其中寻得,这就是“涅槃”的意义。

因此,从以上的逻辑梳理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所有的推导都是以微观存在一个主动去库存为前提。因此这就是我们所提到的唯一一个风险点:警惕主动去库存的“夭折”,而这本质上是财政放松带来的风险。

(2)“睡美人”的延续与配置建议

首先,从整体市场趋势来看,我们认为当下就是价格破局,或者说小周期衰退经历的时间段,经济的这一过程会持续到三季度后期,而市场见底会相对提前,因此我们觉得市场底部的确认应当在三季度的时间点,而整体三季度也应是震荡向上,年初提出的“睡美人”行情的仍将会在下半年得到延续。

如果市场出现的是财政大幅放松,去库存“夭折”的现象,那么反转就会变成反弹。

最后,我们表述下当前的行业配置建议。我们核心的配置思路就是延续着“涅槃重生”的整体趋势而做出的。经济衰退下的行业配置选择:

金融属性(券商、保险、银行);前端周期(房地产);成长股票(中小盘中成长确定性较强的,但整体的配置时间点目前尚早)。

但另外需要警惕的是主动去库存的“夭折”,从而使反转变成了反弹。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缓慢去库存和政策大幅放松的情况,但必须强调,这种情况并不是我们的主要配置,我们这里只是给出这两种情况下对应的配置变化,但是并不是我们的主流配置建议。

缓慢去库存的结果(政府小幅干预)

经济缓慢衰退下的配置选择:估值防御(银行、地产)、消费稳定性(零售);

政策放松下的结果(政府大幅干预)

上一篇:我与科技共成长班会下一篇:培训开班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