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云南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教师专业理想、业务水平偏低,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先天不足,教师生存状态艰辛,“双语”教师奇缺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内涵与实质,提出开展丰富有效的师德教育,多途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教师的地位与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教育实践策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项目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项目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篇1:

新形势下项目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及其策略探析

摘 要:项目财务管理是保障项目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于项目的具体实施意义重大。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项目财务管理的因素层出不穷,作为财务管理部门,我们就要认识到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入手,提升工作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做好资金管控,做好新时期的财务管理工作,为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做好保障。

关键词:项目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控;素质

项目财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项目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对于更好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而如何提升项目财务的管理能力就是我們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项目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财务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顺利实施的前提与保障。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中面临着众多的问题,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提升项目财务管理能力势在必行。

(一)项目财务管理能力提升是完善财务控制范围的基础

项目财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项目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对于更好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健全的工程项目财务控制,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施项目管理的企业来说,项目管理效益往往成为决定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过程中,项目财务控制制度的健全是重要内容。而且制度的完善与治理结构的科学性又对项目管理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项目财务管理能力提升有利于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财务工作的开展是保证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能够加强项目财务控制的力度,有利于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更好的落实项目效益。财务控制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核心机制。对投资人来说,他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实现保值增值;对项目经理而言,其主要任务是履行受托经营责任、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而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有效的财务控制做保证,使各项工作的运作坚持成本-效益对等的原则,通过管理获得项目的预期收益,实现项目价值最大化,满足双方的利益需要,避免投资者与经营者、项目经理的利益冲突。

(三)项目财务管理能力提升能够降低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财务风险,项目财务管理能力提升能够更好的提升观念水平与管理效率,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财务控制中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强竞争实力的有力保证。在项目管理中,加强财务控制,通过风险评估、风险分析与风险预警机制,提前消除项目开发障碍,保护项目投资的安全和完整。之后,在监控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将项目风险降到最低限,减少经营损失。

二、新形势下项目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策略

鉴于新形势下项目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可见新形势下项目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结合现有问题,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认清问题关键,做好应对与改进工作。特别是在项目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做好基础工作,也要做好风险防控,既要做好预算管理,还要做好资金管理,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提升项目财务的管理水平。

(一)切实做好基础工作

“抓基础,练内功”是我们财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的保证。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多年来,单位财务资产部一直把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积极更新和完善措施,使会计基础工作逐步规范,使得项目财务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具体如下:

首先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项目财务行为:财务制度是企业从事财务活动,实施财务管理,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科学、合理、有序的企业财务制度,既是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证。为规范项目部门的财务行为,使整个项目的会计基础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财务资产部从建立和规范财务制度入手,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相继出台了资金管理、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会计报告考核、利润分配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使整个项目财务管理工作逐步纳入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上来。同时,为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严格实施,财务资产部定期抽调会计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对项目部的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落实、财务收支预算和设备购置预算的执行、资金的使用、税收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直接与年终财务工作的评比挂钩。

其次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加强会计监督功能:提高项目财务管理水平,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供了前提和保证。具体由财务资产部将政策水平强、综合素质好、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会计人员委派到项目部门作为财务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对项目部门的经济活动实施会计监督。会计主管的任命和工资待遇仍由公司负责,这就减少了项目部门对会计工作的行政干预,增强会计主管工作的独立性,有助于会计主管充分发挥“监督、规范、指导、桥梁”的作用,对于强化项目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源头上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有效避免和杜绝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规范行为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实施严格预算管理

在项目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才能够真正加强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已从传统的以生产计划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财务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然而,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仍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大量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在发生以后,才由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或办理收付款业务。一年之中,应实现多数收入,发生多数支出,这些支出如何发生,应不应该发生,财务部门则无法主动有效地进行管理和控制。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企业的项目财务管理和计划管理相脱节。为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项目财务控制的重点逐步向全面预算转移,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三个环节,实现对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比如在预算编制环节,工程造价部门依据“量入为出、统筹兼顾、先急后缓”和“由下而上、上下结合、综合平衡”的原则,将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全部纳入年度预算,经办公会审议批准后下达执行。另外在预算执行环节,项目各单位和各职能部门都必须严格执行预算计划,未列入年度预算的事项不得列支有关费用,项目财务部门原则上不安排生产性和预算外资金支出。实施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全面预算为轴心的生产经营管理新秩序,有效地强化财务的预测、控制和监督职能,避免传统管理体制造成的计划、财务两张皮现象;初步实现项目财务部门对项目生产经营活动的参与、管理和控制,实现项目管理以财务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战略转变。

(三)加强资金管理控制

资金就是命脉,只有强化资金管理水平,才能够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财务管理在项目管理中进行应用时要注重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内容,特别是项目开发进程之中,各类型风险诱发因素往往较为隐蔽,通过财务管理应用程度的不断加深,对财务数据进行风险防范式分析也能够帮助项目管理主体更为有效地进行项目风险因素排查,乃至整体的项目风险管控。所以工作过程中我们就要强化资金管理,因为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的生命线。科学、合理、有序地运筹资金,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公司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用以加强资金管理,由结算中心统一对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基建技改资金进行筹措、运营和监控。进一步加强资金的统一集中管理和调度,发挥了资金的最大效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不管是多么宏大的工程,具體的工作都会落到实处,都会落到每个工作者肩上。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想要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就要不但提高财会人员素质。需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的认识,特别是在对项目管理形成了一般性认识后,注重财务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的相关知识学习。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部門内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使得其可以对时下较为新颖的财务管理理论方式方法等进行运用。一旦打造出了一只综合素养过硬,业务能力过强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才队伍,财务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也可以更为顺利地进行,各种具体的应用问题也可以被较好解决甚至是杜绝。另外,在财务人员积极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成立科研项目课题组,使得财务管理与项目管理融合,推动了项目工作的合理有序开展,进一步节约项目成本。

三、总结

我们知道,财务管理工作不但专业技术很强,而且政策性也很强,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因此,造就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思想作风好、专业知识精、能打“硬仗”的财务队伍,是做好项目财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适应现在和今后发展的需要,项目财务资产部通过订阅图书、杂志、举办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班、电算化培训班、定期召开财务负责人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向会计人员灌输新的财经政策法规、会计实务方法、财务管理理念和税收管理知识等,努力打造学习型的会计队伍。通过不断的学习,财务人员更新财务知识和理财思路,拓宽了工作视野,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不断增强,保证会计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日趋完善。

综上所述,面对新形势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隐患与问题,提升项目财务管理能力对于项目工作的实施意义重大。工作中我们要从宏观项目管理、微观个人提升多个角度开展工作,切实将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更好的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作者:陈雅雅

项目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篇2:

《纲要》语境下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探微

摘 要: 云南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教师专业理想、业务水平偏低,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先天不足,教师生存状态艰辛,“双语”教师奇缺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内涵与实质,提出开展丰富有效的师德教育,多途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教师的地位与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教育实践策略。

关键词: 《纲要》 云南中小学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问题 对策

目前,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专任教师为357355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37537人,初中专任教师119818人,农村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据《2009/2010学年初云南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的数据显示,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逐年上升,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8.64%(上升1.74%),但仍低于全国(99.52%)和西部(99.20%)的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73%(上升2.18%),略高于全国(98.65%)和西部(98.60%)的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尽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呈上升趋势,但教师学历结构不容乐观。中小学专任教师的专业职称结构中,小学教师专业职称小高占总数的46.70%,中高仅占0.11%,初中教师专业职称中高仅占总数的11.71%。

一、纲要语境下“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解读

两个《纲要》①明确提出“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改革历史上相关政策文件首次明确提出的术语。“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内涵,其逻辑界定的前提是明确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专业;理论依据是教师专业化的条件,包括专业自身发展成熟度(职业道德、专业理想、教育观念、学历层次、专业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等)和专业的社会吸引力(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专业声望);其发展脉络是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再由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影响、推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最终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其实质是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1]促进教师(个体、群体)专业发展,以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形成专业人力资源。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新阶段的标志性要求,是世界发达国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发展战略,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不懈努力的目标。

二、加强云南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落实纲要

《纲要》明确提出“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是解决当前云南中小学教师专业理想偏低,职业道德亟待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偏低;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历史发展先天不足;教师基本生存状态艰辛及民族地区奇缺“双语”教师等问题的良策。因此,要在广泛开展实证调研基础上,抓住当前云南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筹帷幄出台实施致力于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教育政策,体现教师队伍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

(一)加强云南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

云南中小学教师专业理想普遍偏低,职业道德亟待提高。调查显示,29.5%的教师难以确认“不论学生学业成绩如何,都热爱每个学生”,13.9%的教师否认能爱每个学生;分别有23.2%、17.9%的教师对热爱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持中立及否定态度;34.4%的教师不认同作为教师备受社会尊重及感到幸福;52.3%的教师,希望更换职业,欲从事收入、地位更高的其他职业;25.4%的教师对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持否定看法;17.7%的教师否认在教学过程中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11.9%的教师对体罚学生未明确表态,仍有14.3%的教师认同体罚学生。云南中小学教师“养家糊口生存型”居多,“体验人生享受型”与“自我实现发展型”居少。教师的专业理想偏低,多定位于养家糊口,对从事的职业尚缺内心趋向感,难以感受教师专业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两个《纲要》均强调要解决教师师德问题,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针对云南中小学教师专业理想偏低,终身从教意识不强的问题,《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出“广大教师忠诚教育事业”。

(二)提高云南中小学教师业务水平

调查显示,云南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普遍落后,教师学历结构层次偏低,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层次主要集中于专科和高中,仍有部分高中以下学历层次的小学教师执教,具有本科学历层次的小学教师人数尚未构成师资主体力量,而具有研究生学历层次的小学教师数量更是捉襟见肘,且全部集中在城市;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则集中于专科和本科,仍有部分高中学历层次的初中教师任教,具有本科学历层次的初中教师人数尚未构成师资主体力量,而具有研究生学历层次的初中教师数量极为有限,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普遍不完善,具备由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及教育技术应用知识等自身建构形成的专业知识结构仍存在“量”与“质”的欠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普遍欠佳,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普遍较弱。

两个《纲要》均提出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弥补云南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先天不足

追溯云南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无论是晚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都将教育发展重心始终放在东部、城市,对云南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关注程度极低,故不论是教育经费投入,还是教师福利待遇保障,推进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项目工程或活动,都少之又少,即便同为西部的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不均衡。历史上,云南虽与四川、西藏、甘肃、宁夏等地,皆因民风不开、语言不通,且居民多为少数民族又地处边域,经济、文教皆落后而划归为滇边藏区或称西部,但教师队伍建设所获及的教育倾斜政策远低于西部其他各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造就。

两个《纲要》在制定上均突出“均衡”,这既是特点,又是亮点。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调教育公平理念与教育行动实践,明确教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均衡配置,“对于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这对于解决云南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发展先天不足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对占云南中小学教师总数80%的农村教师的鼓舞、激励作用不可小觑。

(四)改善云南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

云南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生存状态艰苦恶劣:1.“无以安家,难以乐业”——住房无保障;2.徘徊于生存与生活之间——农村中小学教师喝水难、吃菜难;3.交通闭塞条件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尚有生命安全之虑;4.清灯孤影——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教师人员配备不齐,教师的教学生活精神孤寂;5.社会、教学、竞聘层层重压下惶惶度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频发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的医疗、养老、失业等各种保险、福利待遇仍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和配套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致使中小学教师难于消除后顾之忧。凡此种种生存状态,一则对于人的基本生存而言实属“艰难”;二则对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尤为不利。[2]

两个《纲要》均强调“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还针对实际,具体提出“设立专项经费,对在边疆、民族及农村地区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专项补助,确保在农村、山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工资待遇高于当地城镇教师工资。将教师住房纳入政府保障性住房体系,在城镇为农村教师修建保障性住房,为在乡村学习工作的教师建设周转房,保障其基本食宿”。

(五)缓解云南中小学“双语”教师奇缺的矛盾

云南少数民族种类及数量居于全国第二位,中小学教师,尤其农村教师的教育对象多为少数民族农村学生;学生之间通常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教师面临“双语”教学难题。日常教育教学急需“双语”教师开展工作。

两个《纲要》均提出“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以缓解云南中小学“双语”教师奇缺的矛盾。

此外,云南中小学新、中、老几代教师激烈竞聘,老教师一再落聘,但无相关教师退出政策,又达不到男教师60岁退休,女教师55岁退休的年龄标线;教师编制紧缺,新的优秀教师人才无路可进,形成入口不畅、出口不通的尴尬现状,制约着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两个《纲要》就此问题提出:“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

注释:

①两个《纲要》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天凤,罗华玲编著.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研究[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重点课题《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理论研究》(JZ100008)。

作者:罗华玲 张超

项目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论文 篇3:

论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的定位及能力

【摘 要】 文章针对数字出版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从数字出版项目的“二重性”特征以及传统编辑、信息技术人员和外包技术企业的局限性出发,提出准确定位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的范围和职能,加强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的基本能力培养是解决数字出版项目管理困难的必由之路。

【关 键 词】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定位

【作者单位】周洋,法律出版社。

我国新闻出版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来,许多出版机构纷纷根据自身行业特征和需要开展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尽管如此,数字出版项目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需求不明、管理粗放、监管薄弱、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笔者认为,除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方面的原因外,出版业整体欠缺符合数字出版需求的项目管理人员是导致数字出版项目出现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项目管理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主要是指运用项目管理工具、技术和方法系统实施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我国图书出版业对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始于21世纪初。随着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推进,项目管理的应用已经突破传统图书出版业务向数字出版业务延伸。因此,有观点认为,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出版社必须建立项目管理编辑制度,并对其岗位职责和基本素质进行讨论[1]。然而,笔者认为,数字出版条件下的出版项目管理不应局限于建立某种新的编辑岗位和角色,而应当针对数字出版需求,重新认识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的定位及其基本能力。

一、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的定位

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是指出版企业为保证数字出版项目的范围、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及运营而设立的管理职务和岗位。一个相对完整的数字出版项目团队应包括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技术总监/主管、数字出版编辑、市场营销等人员,其范围和职能取决于数字出版项目及其管理人员的定位和作用。

1.信息工程建设与出版运营的“二重性”

数字出版项目管理兼具信息工程建设与出版运营双重属性。一方面,作为一种信息工程建设,数字出版项目在内容上涵盖了数据挖掘、数据库设计与建模、知识管理、用户服务、信息工程平台、信息工程应用等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以出版运营为目的的工程建设,数字出版项目与出版运营的用户需求、业务领域、业务流程和绩效目标等密切相关。数字出版项目管理的“二重性”特征决定了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的组成必须兼顾信息工程、数字出版产品研发和内容运营等多重需求。

2.传统责任编辑或信息技术人员的局限性

数字出版项目管理的上述特征,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责任编辑或者信息技术人员难以充分保障数字出版项目的启动、实施和运营。一方面,尽管传统编辑人员能够发现和把握读者的阅读需求,然而其对信息工程建设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缺乏充分了解;另一方面,尽管信息技术人员对信息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和验收等有一定了解,但是其对数字出版项目的出版运营内容和效果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难以保证数字出版项目运营需求和目标得以充分实现。

3.项目外包的局限性

面对技术和人才困境,一些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项目主要由出版社整体外包给技术企业进行设计、实施。由于这些技术企业缺乏专职的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和技术总监,更不用说数字出版编辑和市场营销人员,这使得数字出版项目管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其一,项目范围不可控,即出版企业对项目需求和运营目标缺乏清晰认知,导致项目范围无法满足运营需求或者超出运营能力;其二,项目质量不可控,即技术企业为了控制项目成本,倾向于使用成熟甚至落后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其三,项目时间不可控,即项目需求不明确、项目论证周期过长或者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投入不足,致使项目开发周期过长甚至贻误最佳投放和运营时机;其四,项目运营能力不强,技术企业主要以技术而非运营为中心,难以充分理解并契合专业出版社的出版运营需求。

因此,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既不宜由传统意义上的责任编辑或者信息技术人员担任,也不宜由项目外包技术企业的项目人员替代。对出版企业而言,建立专业化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培养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的基本能力,是形成相对独立、完整、可持续的数字出版运营模式的必由之路。

二、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的基本能力

根据数字出版项目的“二重性”特征及项目管理人员的定位,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并掌握信息工程项目建设,特别是互联网项目开发的特点和规律,而且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出版行业的用户场景、需求和解决方案,使其与出版社未来的出版运营紧密联系。为此,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六种基本能力。

1.项目范围管理能力

项目范围管理能力是指有关项目管理人员能有效实现项目目标,对项目范围的界定、规划和调整等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具体包括五个方面。(1)用户需求分析。根据产品应用场景,充分考察行业竞品的优势和缺陷,明确终端用户的内容和功能需求。(2)产品功能设计。从整体功能出发,充分借鉴行业竞品的功能设计效果,分析并明确产品各个子系统及组件的功能,形成较为完整的产品功能需求方案。(3)產品内容设计。在用户需求和产品功能设计基础上,制订数字内容资源的内容编辑、数据加工及运营设计方案。(4)产品综合设计。通过对用户场景、产品内容和功能需求的充分把握,确保产品内容与功能紧密结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产品。(5)验证和确认。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随时跟踪、验证和确认产品功能的易用性和可靠性,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

项目范围管理能力的核心要素在于分析和控制,即充分发现、实现和控制用户的内容和功能需求[2]。项目范围管理能力主要用于解决项目需求分析不科学、项目需求范围不明确、项目需求变更过于随意等项目启动和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项目范围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技术总监、内容运营和市场营销人员的密切配合,有赖于通过专业化的需求分析和控制、产品设计和研发,以充分保证数字出版项目范围的科学界定、长远规划与合理调整。

2.项目质量管理能力

项目质量管理能力是指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确保项目达到满足用户使用和产品运营所必需的质量要求的能力。实践中,数字出版项目质量常受困于产品需求的易变性、质量目标的不可见性、质量度量方法的不确定性和质量标准认知的不一致性等主客观因素,难以准确界定、控制和评估数字出版项目质量。因此,數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应当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1)质量规划能力。项目管理人员应当能明确用户需求和质量目标,制订产品设计文档及质量规划书,合理分配责任单位和个人应承担的工作要点,以及制订产品质量计划和评价标准。(2)质量保证能力。项目管理人员应当能充分理解用户需求和质量目标,制订可操作、可评价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3)质量控制和改进能力。项目管理人员应当能制订产品测试和质量控制方案,通过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验收测试及代码检查等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缺陷,不断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易用性和安全性[3]。

3.项目时间管理能力

项目时间管理能力又称项目工期管理能力或项目进度管理能力,是指项目管理人员按照特定的时间管理方法,确保项目按时完成的能力。其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编制和执行项目进度计划,合理分配项目资源,充分发挥工作效能,保证项目如期达到设计要求。

项目时间管理是项目范围、项目过程和项目效果的有机统一。从过程上说,项目时间管理包括项目启动时间管理、项目实施时间管理、项目验收时间管理和项目运维时间管理。从内容上说,项目时间管理又涉及项目任务界定、任务排序、各项任务的合理工期估算、制订完整的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资源共享预分配、项目进度监控等具体内容。从效果上说,项目进度的有效控制,需要制订项目进度计划,及时预见、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控制影响项目进度的主客观因素,确保项目在预见或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

4.项目成本管理能力

项目成本管理能力是指项目管理人员树立项目成本意识,保证项目实际成本、费用不超过项目预算的能力。实践中,项目范围、质量、时间和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本和费用。同时,项目风险管理和沟通管理效果对项目成本及费用也有一定的影响,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项目成本估算。项目成本估算的作用在于准确评估项目启动、实施、验收和运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成本,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项目规模成本估算,即运用标准值估算法或功能点分析法确定项目规模,准确估算项目成本。(2)项目工作量成本估算,即根据同类项目经验或专家意见,利用比较成熟的公式和模型进行估算。(3)项目运维成本估算,即对包括项目运营维护的人员数量,通用软件、机房、服务器和网络环境等软硬件的采购和维护费用等的估算。

第二,项目成本控制。项目成本控制的作用在于将项目启动、实施和运维过程中实际产生的成本,尽最大可能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具体包括两个方面。(1)需求变更控制,即通过需求调研、需求确认和定期沟通,避免需求不明确、理解不一致、关键功能缺失等项目范围失控的情况。(2)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即在充分明确项目规模、工作量和运维成本的基础上,科学统筹项目启动、实施、验收和运维等各阶段的人力资源安排[4]。

培养项目成本管理意识和能力,有助于项目管理人员克服数字出版项目客观存在的缺乏可直接借鉴经验等问题,保证数字出版项目的顺利实施、可持续运营和发展。

5.项目风险管理能力

项目风险管理能力是指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及时识别、分析、量化并消除风险的控制能力。风险管理的目的不在于消除风险,而在于为风险决策提供充分必要的信息和解决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数字出版项目建设的不确定性。

数字出版项目的常见风险包括五个方面。(1)项目投机风险,即项目管理人员违背企业战略需求和规划,盲目启动、实施和验收不具备出版运营能力的数字出版项目。(2)项目需求风险,即项目范围无法满足终端用户的使用需求,或者超出出版社的实际技术和运营能力。(3)项目进度风险,即项目进程由于前述原因而陷入停滞或延期,甚至错过最佳产品投放时机,无法如期实现项目规划目标。(4)项目成本风险,即项目开发和运营实际成本超出项目总预算,甚至超过出版企业的承受能力。(5)项目沟通风险,即数字出版项目管理由于信息失真、团队失和等沟通问题,致使项目存在失败风险。因此,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应当从两个方面培养项目风险管理能力。一方面,建立求真、务实、进取的企业和团队文化,制订切实可行的数字出版战略发展规划,避免非技术投机风险;另一方面,紧密围绕数字出版战略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尤其是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实现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整体管理的充分融合[5]。

6.项目沟通管理能力

项目沟通管理能力是指有关项目管理人员完成项目信息的合理收集、传输、处理所需要的协调和管理能力,具体包括五个方面。(1)沟通计划。通过制订项目沟通计划,建立制度化的信息沟通机制,如统一协同工作软件、制订电子邮件使用规则、建立项目例会制度等。(2)沟通方式。通过办公软件、工位设计和会议规程等,尽可能缩小沟通距离,缩短沟通时间,建立集中交流、办公的软硬件环境。(3)沟通质量。建立量化、及时、可操作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避免使用“也许、大概、不清楚”等意思含糊、责任不明的用词,不断提高沟通质量。(4)沟通态度。建立真诚、信任的沟通氛围,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充分表达个人意见,及时消除不良情绪,确保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5)沟通效果。项目沟通管理的目标在于尽最大可能在合理时间内统一意见,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项目目标的妥善达成[6]。

项目沟通管理能力的关键在于沟通的有效性,即项目决策及执行的统一性和及时性。项目沟通的有效性包括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两个方面,前者是指项目管理团队内部的有效沟通,后者是指项目管理团队与上级主管部门、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终端用户、技术供应商等项目关系人的有效沟通[7]。

项目范围、质量、时间、成本、风险和沟通管理能力是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的核心能力。除此之外,特定岗位项目管理人员,如项目经理、技术主管、采购主管、法务主管、人力资源主管等,还应当具备相应的项目集成管理能力、项目采购管理能力、项目合同管理能力和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能力[8]。

四、结语

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的准确定位和能力培养,是确保数字出版项目有效启动、实施和运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解决项目范围、质量、时间、成本和风险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管等现实紧迫问题的必要措施。首先,明确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的项目管理主体地位有利于解决项目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实现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其次,加强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基本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建立健全数字出版项目管理机制,有效控制项目范围、项目质量、项目时间、项目成本和项目风险等核心要素。最后,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也是保证数字出版项目真正落地,实现商业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新妞,王益民. 图书出版项目管理研究综述[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4).

[2]申蔷. 浅谈数字出版环境下的项目管理编辑的职责和素质[J]. 中国编辑,2008(4).

[3]夏胜权. 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工程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研究[J]. 科技信息,2015(25).

[4]杨善林,刘渤海,马华伟. 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在IT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8).

[5]尹红华. 项目成本管理在J公司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6]方德英,李敏强. IT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体系构建[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S1).

[7]吴昕. IT项目管理中的沟通管理评估与改进机制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7(8).

[8]杨昊磊. 基于项目干系人的管理策略[J]. 知识经济,2009(14).

作者:周洋

上一篇:最新百问百查心得体会下一篇:计划生育工作者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