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论文
1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原则
1.1规模、技术与专业相适应的原则选择生产实习基地,首先应考虑与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否适应,对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生产实习基地必须具有相当的规模、技术,并在硬件设施、技术人员、日常生活等方面能满足教学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1.2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要满足生产实习的需要,一方面需要一定数量的生产实习基地,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生产实习基地的质量档次、管理模式,推动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使学生在生产实习基地了解本领域实际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发展前景等,真正能学到实际本领。
1.3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在校内生产实习,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基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教师也能对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指导。校外实习基地能让学生接触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思想,感受现代化工生产的氛围,开阔眼界。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1.4校企双方互利互惠的原则坚持校企双方共建、共享、互惠、共益。学生在实习期间,利用了企业的技术、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如原材料的消耗、食宿及意外事故的风险等。高校可利用在科研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和信息,也可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给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等。
2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措施
2.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要使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实现规范化发展,首先领导要重视。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了生产实习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指导,为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规划、落实提供组织保障。其次是经费要有保障,对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经费进行切块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再次是服务要到位,要妥善协调好生产实习基地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解决生产实习基地建设中的实际困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同时对各个实习基地进行统一规划、资格认定、挂牌登记、监督管理。校企双方签定生产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就实习经费、实习内容、安全保障等进行约定。
2.2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制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明确生产实习的基本要求;编写生产实习指导书,对实习的目的、内容、进度、地点、纪律、作业、技术要求以及应提交的实习报告、成绩考核等都作详细的说明,以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进厂前就进行安全教育,并严格考核,考核不通过的,一律不得进厂;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安排好实习生食宿等基本生活条件;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不定期抽查生产实习基地的教学情况,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实习教学体系。做到讲课与操作相结合,示范与指导相结合,实习报告与课后作业相结合,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
2.3重视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加强高校与实习基地的联系是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基础。学院与校外实习基地应建立一定的联系机制,如利用实习检查等机会,院系领导可以与实习单位的负责人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感谢他们的支持;学院可利用科研优势为实习单位提供相应服务;学院还可以聘请实习单位的专家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参加学科建设、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等,不断巩固双方合作的基础和领域。
2.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需要领导的谋划,而且需要广大教工的共同努力,应采取各种鼓励措施,吸引教师参与实习基地的建设。除了在岗的教师外,还应充分利用有经验的退休教师,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工程技术方面的指导。此外,应尽量使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有一定的年龄梯度,有利于队伍的稳定。
2.5改革生产实习方式原先方式是将学生分组后分别由厂方技术人员带队进行实习,这样做的缺点是每组人数过多,进入车间后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效果比较差,而且厂方也很难一次选派这么多技术人员带队。改革后的方式是先选出5名学生由一名厂方技术人员带队进行较细致的预实习,然后再由这5名培训后的小老师再各带5名学生进入现场实习。通过二个一带5,既解决了厂方人手不足的困难,又克服了原先因每组人数过多而造成的效果差的缺点。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采用“讲授,实习,讨论,总结”四步教学法,每位学生都有当小老师的机会,人人都得到锻炼,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结语
关键词:高职,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近几年, 各高职院校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建立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得到空前的重视, 大部分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数占到总课时的50%, 有的甚至更多。虽然各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均具有一定规模, 但是, 其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究其原因, 主要是观念上的局限, 人们在传统观念上简单地将单纯的岗位职业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目标。笔者认为,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最佳场所。校内实训基地所营造的浓厚的职业文化氛围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在重视基地实训设施建设的同时, 应重视基地的文化建设, 实现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同步提高。化工技术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定位
高职化工类专业实训基地有四个主要特性:一是“高”。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校内实训基地文化自然应该具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二是“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 其校内实训基地文化也应具有浓重的企业文化;三是“化”。高职化工类专业规定了所培养对象的职业范畴是化工行业, 该专业培养面向化工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四是“生”。高职化工类专业参加实训的学生一般为大二或大三在校生。
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应该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 具体体现为“一个核心, 四个基本点”———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 以精神文化、情境文化、行为文化、行业文化为基本点, 营造“四位一体”的和谐职业文化氛围。
建设体现职业化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一种以隐性为主的文化, 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 是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体现, 也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映。实训基地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是校园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学生在校期间进入实训基地实践, 虽长期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 但与企业、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 实训基地建立体现职业化精神的文化非常重要。体现职业化精神的文化有利于学生尽早进入职业人的角色, 与企业实现思想、心理上的“零距离”对接。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化的价值标准、职业理念和运营机制是学生形成职业化精神的有效途径。
职业化的价值标准职业价值标准是指学生对实现培养目标所实施各种活动的意义与重要性的看法与评价, 是学生为人处事以及判别是非、好坏、善恶、美丑的价值取向, 是他们在心理上的约束和行为上的规范。确立企业化的价值标准, 首先要把为企业服务看成是学校的最大价值取向, 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适用不适用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
企业化的职业理念企业的职业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和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境界以及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引入企业化的职业理念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种职业化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就业后容易形成企业归属感, 可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化的运营机制实训基地应在岗位设置、生产方式、技术标准、管理规范、考核方式等方面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让学生尽早感受到企业管理的规范性, 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力。
建设体现高职教育的情境文化
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应依托企业。对于化工技术类专业来说, 学校应根据行业特点、产品结构、技术发展、区域经济及就业面选择实训项目, 每一个实训项目的设施都应是一种典型产品的生产装置。这样, 学生通过实训可以掌握一个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操作技术, 可实现与企业操作技能上的“零距离”对接。高职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 而是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因此, 实训基地在作为技能训练场所的同时, 更应把它作为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场所。为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步提高, 实训基地应建设高职情境文化。情境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教学环境的职业化情境实训基地教学环境应尽可能建设成与企业运作相对应的“模拟工厂”, 设立企管部、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营销部、安全环保部等部门;每个实训项目都以生产车间命名, 进入实训室的学生着装和岗位分工名称都与企业相同。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 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 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 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实训内容的教学化情境作为企业, 如果一名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装置的正常操作和常见故障的处理, 那么, 这个操作人员是合格的。而对于教学, 仅仅能操作是不够的, 要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同步提高, 实训内容必须源于企业, 又高于企业, 并具有教学化的情境。教学化的情境设置应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企业一线操作人员的工作过程为导向, 邀请企业实践专家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针对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可以设计几个学习任务, 如何设计学习任务, 一般是由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数量、产品类型、工艺流程种类以及不同的服务对象等因素决定的。例如, 化工技术专业某实训项目的学习任务可以设置为开车准备、冷态 (正常) 开车、正常操作、正常 (紧急) 停车、故障处理等多项任务。
教学实施的职业情境教学离开了实体就等于纸上谈兵, 目前, 工学结合是实施实训教学的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形式, 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实施工学结合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 可促进其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成长。
建设体现职业人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操守, 是学生诚信品质、敬业协作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耐劳耐挫精神的具体体现, 企业非常看重这一点。但职业人所具有的诚信、守纪、敬业、团结、耐劳等职业道德和优良品行对于在校高职学生来说往往是缺乏的, 还需要培养和加强。职业人的行为习惯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培养, 实训基地是最佳场所, 可以通过建设实训基地的制度文化来建设行为文化。
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装置、物资管理制度, 可以树立学生的成本意识, 养成节俭习惯;仪器、设备、装置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 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考勤、考核制度, 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纪、团结、吃苦耐劳的精神;安全、环保、健康防护制度, 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养成职业防护习惯。总之, 建章立制, 可以规范学生的言行, 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另外, 化工产品具有有毒、危险等特性, 化工企业对原物料及产成品的管理相当严格, 物料及生产过程的任何闪失、任何差错都会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秩序及企业的运作。因此, 化工实训基地建设体现职业人的行为文化更为重要。
建设表现化工人的行业文化
当今社会就业机会多, 就业面非常广。化工产品成千上万, 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和内容的选择不可能面面俱到, 化工技术又具有多方案性和复杂性, 因此, 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非常重要。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基本属于化工行业, 化工行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是: (1) 事迹宣传。在实训基地张贴侯德榜、范旭东等化工先驱者的头像和事迹, 营造向化工先驱学习的氛围, 培养学生热爱化工、为化工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信心。 (2) 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安全教育、事故展示、事故分析, 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 防范技能。实训基地可以张贴安全告示, 划分不同级别的安全区域, 并用制度来规范执行;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传授安全防护知识, 掌握安全防护措施。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等院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 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建设。作为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窗口,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营造浓厚的高职文化氛围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雷久相.探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及内涵[J].教育与职业, 2006, (5) .
[2]欧卓.试谈企业文化的价值[J].广西电业, 2008, (9) .
[3]舒本平.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6) .
[4]赵志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J].职教论坛, 2008, (12) .
[5]马连华.做实“工学结合”是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必经之路[J].教育与职业, 2006, (35) :8-10.
[关键词]化工专业生产实习考核方式建议
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来说,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环节。生产实习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特别在树立工程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工专业生产实习是学生学习了化工原理及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后的一次实习,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化工生产过程、管理措施与经营状况,巩固和加深理解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就业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考核是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反馈信息,有效促进教与学的效果。由于实习工厂产品、生产工艺、设备及布置各不相同,实习考核很难像理论课那样建立标准化考试体系,使实习考核成为实习教学的薄弱环节,不能完全反映实习效果。因此,通过完善化工专业生产实习考核方式,提高生产实习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显得非常重要,已成为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1西北师范大学化工专业生产实习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习成绩考核基本上以实习报告、实习期各种表现作为依据,考核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存在着这样的问题。(1)学生的实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实习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无法深入;(2)一个班内容雷同的实习报告的数量偏多;(3)实习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因此这种较为单一的考核方式已对生产实习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甚至会使一部分学生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实习。而对认真实习的学生来说,如果实习成绩与不认真实习的学生相差不大,则会严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就无从体现。有鉴于此,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化工专业生产实习考核方式,使之全面准确反映学生的实习效果,使生产实习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习计划的调整
根据西北师范大学的具体情况,将生产实习分为以下三阶段:
第一阶段为在校专题调研:要求学生在进厂实习前,结合所实习企业的具体情况,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生产工艺的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及主要产品的供需情况,撰写一篇综述作为预实习报告。采取这种方式,使学生查阅文献并进行概括总结及表达的能力得到了训练,也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同时为随后的进厂实习进行必要的准备。
第二阶段为进厂实习:首先由生产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集中讲授相关工艺过程及最新发展动向、企业生产过程的成本构成和财务管理、安全教育等。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定岗实习(固定岗位、固定师傅),要求学生以看、想、问、听、抄写等方法对所在生产车间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的了解,熟悉相关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结构原理、工艺操作参数及工厂布置等。在该阶段学生应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深入研究和探讨,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盲目贪多。
第三阶段为实习答辩:实习结束后,学生根据在企业收集的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撰写符合要求的实习报告,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公开答辩。答辩中不仅教师提问,也要求学生提问,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多样化考核方式的建立
将整个实习过程与实习成绩进行有机结合,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全面衡量学生在生产实习三个阶段的各种表现。考核内容如表1所示。
3.1预实习报告
预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的一项任务,其内容应包括所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产品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相关生产工艺的国内外发展动态。预实习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格式应规范,内容要充实。经过这个环节后,学生的实习任务进一步明确化,实习的质量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
3.2实习笔记
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整个实习任务分解细化,使学生带着问题下现场,并详细记录学习内容。指导老师每天要对实习笔记进行检查,从中掌握学生每天的实习情况,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及现场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采取这样的方式,学生每天有明确的实习任务,在进入车间后就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学习,从而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3.3实习纪律
实习期间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无特殊情况不许请假,必须听从公司领导、车间领导、带班师傅和学校指导教师的安排和管理,按时上下班,不能擅自脱岗、串岗,不能擅自操作设备,不能擅自外出,不能违法乱纪,不做有损学校声誉的事情,一切行动要听指挥。
3.4现场提问
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交流、探讨,并不定期现场提问,让学生回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每个学生在实习期间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通过提问,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逐渐扩大学生的视野与思维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5实习报告
学生实习结束后,应按时完成符合要求的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衡量学生实习成绩好坏的主要依据。实习报告应包括实习企业概况,主要产品及质量标准,主要产品的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实习所在车间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及设备布置图,实习所在岗位的任务、管辖范围、原理、工艺条件、设备参数及作用、常见事故及处理,实习总结等内容。实习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条理清晰,要体现出内容的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绘图的规范性,一定要从专业的角度总结实习的收获与体会,要对生产流程、操作控制、技术管理等的先进性、合理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力求认识水平再上台阶,_T程能力得到切实提高,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技术创新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3.6实习答辩
实习结束后,学生返校完成实习报告,由指导老师组织全体实习学生逐一进行公开答辩。答辩委员会由实习企业相关技术人员、本校实习指导老师及本专业其他相关老师组成。答辩分组进行,整个过程要严肃认真。答辩时,先由学生进行简单陈述,然后老师进行提问,提问要有针对性,并采用连续追问的方式以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应变能力,以此考查学生实习报告的真实性、合理性、准确性及学生在实习中的收获。采用这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关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才华得到了展示。
通过以上考核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待实习的态度会比以往认真,学生实习“不作为”的现象会得到扭转,也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每个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各种表现并进行正确的评价,较好体现了客观、透明、公平、公开、公正和合理的原则。同时促使教师不断更新和拓宽知识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及时对实习进行全面总结,准确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实习教学的改革,使实习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升。
4结语
生产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缩短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距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从业。客观的反映实际的考核方式不仅能促进教学相长,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促使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进而培养出素质全面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会君,项斌,计伟荣.改革生产实习模式提高生产实习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130-132.
实验目的:通过了解实习老师的讲解,茂石化原油加工能力由850万吨/年扩大到1350万吨/年,成为我国首座炼油能力超千万吨的炼化基地。20xx年以来,新建了100万吨/年焦化装置、120万吨/年催化重整装置、26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并将1套60万吨/年的焦化装置改造为100万吨/年,使炼油加工手段更为完备,装置结构进一步合理。20xx年12月15日,公司对乙烯实施改扩建,仅用21个月就于20xx年9月16日建成投产,创下了国内同类乙烯工程建设工期短、投资省、开车好、设备和技术国产化程度高的新纪录。至此,乙烯生产能力由36万吨/年扩大到100万吨/年,茂名分公司成为我国首座100万吨/年乙烯生产基地。这样,茂名分公司就拥有了千万吨级的炼油和百万吨级的乙烯,其炼化规模在国内名列前茅,每年可为市场提供260多万吨的化工产品和1000多万吨的炼油产品,年均销售收入将超过800亿元,年均利税将超过100亿元,同时还可以带动数百亿元乃至上千亿元的乙烯后加工产值
该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收获了很多的东西,这些都是我在学校里和课本上找不到的,现在我们已经是大四了,马上就要踏入社会,这些实践性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让我们脱离了书生的稚气,增加了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对知识的更深入的了解。
在以前的头脑中,我认为的工作都是很美好的,我想企业和工厂应该都是挺漂亮、挺大起的。现在不都是在讲环保、讲生态化吗,将来的工作环境肯定是整洁美丽的,工作应该也是有趣轻松的。我就是怀着这种憧憬到了我们的实习工厂。一下车我就傻眼了,天哪!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刺鼻的气味,到处是一片落尘,原来老型化工厂就是这样子的啊,经过工人师傅的初步介绍才知道,我国的早期建厂的化工厂由于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各项生态指标不可能达到现代化的工厂水平。这也是我国化工行业相对比较落后的一个现状,但是这也说明化工行业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我们这一代的化工专业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一天由工厂领导带我们参观了生产线、工人师傅给我们进行了入厂安全讲座。第二天我们就正式进入车间参加生产。我们私人一组,每个车间的师傅负责带我们生产学习,现在的化工厂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工人劳动相对比较轻松,但是一般一个产间一班就一个人,一班的时间是8个小时,也就是说,工人师傅要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一呆就是八个小时。一开始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对于我们来说,在学校里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这八个小时单调的工作难以想象,但是随着与工人师傅共同工作的时间久了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我们现在吃穿不愁,但是真正到了社会上,首先我们的自己养活自己!然后的为家庭担起相应的责任!我们必须靠自己的劳动来实现这些!这时我们就不会觉得这八个小时是多么的漫长了,因为这八个小时的背后是我们劳动换来的收获。
今后走入社会,我想我首先应该克服的就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俯下身来、踏踏实实的工作,去积累自己的经验,增加自己的知识!但是由于工人师傅的文化水平有限,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制约性因素,他们可能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很多年,可以说比他们的领导干的都好,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原理、管理上的因素,所以,文化水平可能永远是他们工作生涯中的一道障碍,从这当中,我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它是我们不断学习的基石,也是我们前进的资本,我想通过实习我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
在实习时的工作学习同时让我认识到社会是残酷的,没有文化、没有本领、懒惰,就注定你永远是社会的最底层!但同时社会又是美好的,只要你肯干、有进取心,它就会给你回报、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
XXX
生产实习是高等院校工科类学生在校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 是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生产实践相结合起来,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本上所学知识懂得理解掌握,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弥补了了从以往学习中的不足,增加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善了知识系统,为我们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结性的实习报告是每个实习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 可以更好的体现和培养大学生独立解决并完成工作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固的基础。实习报告也是学生对其实习期间所见、所学、所感的一个回顾。 使其进一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直至得到对问题的更深理解,不论是对现在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工作都将有极大的益处。这也正是学习期间进行生产实习的最终目的。
2007年5月8号到18号,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同学在郭睿老师和孙永会 等老师的带领下在北京燕山石化股份公司化学品事业部第一苯酚丙酮车间进行
了为期10天的生产实习,就有关问题与技术人员们进行了探讨,在老师的教导 与关心以及工厂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下我们顺利完成了这次实习,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并使我们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
二.实习目的及意义
1.了解实习工厂概况,机构组织,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经营范围,工厂设计,环境管理。
2.了解工厂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原理个工段原料中间产物及最终产品。
3.熟悉各类生产设备,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基本操作。
4.加深对所掌握知识的应用,虚心向工人师傅请教,运用所掌握知识,对工厂生产技术提出各种合理的改进方案。
5.通过实习增加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三. 实习要 求
1.以班为单位统一到教材科领取实习日记本和实习报告纸
2.认真听取实习动员报告,仔细阅读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
3.严格遵守实际纪律和工厂的各项纪律与制度,注意安全。
4.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每天坚持记实习笔记,按时完成实习作业,注意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5.树立劳动观点,爱护公共财务,虚心向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积极 为工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维护学院荣誉和协调厂校关系做贡献.
6.实习结束,及时进行总结,按时习报告完成实.
四.燕化公司简介
一.中国石化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称为北京燕化石油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由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前身公司])(已易名为中国石 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燕山石化])改组而成,并于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三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公司法成立为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主要业务为制造及销售三类主要石化产品;即(i)树脂及塑料;(ii) 合成橡胶;及(iii)基本有机化工产品。本公司的主要生产设施包括 45 万 吨乙烯装置(年设计能力)、高压聚乙烯装置、聚丙烯装置(3套)、低压聚乙烯 装置、顺丁橡胶装置及丁基橡胶装置。二零零零年内本公司之收入主要来自中国国内市场。本公司是中石化旗下专门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企业。二零零零年本公司为中国最大的乙烯生产商之一,乙烯产量约占中国国内乙烯总生产量的10.4%。在各生产厂家中,本公司的树脂及塑料的总销售量在国内同行中名列榜 首,以销售量计,本公司的高压聚乙烯、聚丙烯、顺丁橡胶、苯酚丙酮以销售量计算的国内市场份额也都排行第一位。根据中石化集团公司所汇集的比较性生产统计资料,本公司就原料转化及能源利用而言,是中国石化行业中效率最高的企业之一。自一九九七年六月本公司通过全球公开发售及配售股份以来,本公司实行了有效策略以降低成本及增加盈利能力。本公司已成功使用其开发的成本较低但生产效率与本公司主要裂解原料化工轻油相似的替代裂解原料,例如vgo、裂 解蜡油及加氢尾油。于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和二零零零年,本公司所使用廉价替代原料占总裂解原料的比例分别为:28.0%、29.0%和30.0%。本公司的乙烯 扩建项目(包括乙烯装置、高压聚乙烯装置、乙腈提取丁二烯装置和制苯装置)亦已于一九九九年三月获得中国国务院批准,预期于二零零一年下半年完成,届时本公司的乙烯年设计产能将会从45万吨增至66万吨。本公司相信提高规模效
益有助于巩固本公司在国内石化行业的领先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燕山分公司是由原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炼油事业部、研究院、消防支队、供销部等单位重组而成,于2000年4月25日正式成立。公司营业场所为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岗南路一号,经营范围为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技术,信息研究、开发、应用,销售、储运石油化工产品。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加 强环保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污染源治理,在装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排放污染物总量反而逐年下降,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分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做法有:
一). 完善环保管理机构,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
1. 建立企业法人负责的环保管理体系,形成了环保管理、监测、科研和治 理一条龙的环保专业队伍。二是结合分公司实际,建立健全了多项环保管理制度, 并对清污分流、分级控制的指标和考核办法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 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环保管理措施,包括将环保管理纳入生产管理系统, 实行生产全过程环保管理;坚持在两级生产调度会上第一汇报安全、第二汇报环保的制度,同时各厂环保部门每天都向公司调度处和环保部门汇报当日排污情 况,使环保工作随时处于严格的监管之中;环保指标层层分解,明确目标和责任, 层层落实;实行浓度和总量双轨制考核,推行cod总量削减鼓励性政策;充分利用环保管理监测手段,逐步完善在线监测系统,并建立环保巡回检查制度,加强对主要排放口和重点污染源的监测;严格对新、改、扩建项目的“三同时”管理, 建设项目从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到施工设计等各阶段都有环保部门参与把关,保证项目建成之日,就是环保达标之时。
二).继续推行清洁生产。分公司注重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强调过 程控制,而不是末端治理,并在近几年组织6套生产装置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通过审计,不仅削减了“三废”排放,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另外,分公司还采用新技术、改造旧工艺,先后对一催化、四蒸馏装置等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改造,提高了装置的技术水平,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三).发展综合利用,强化污染治理。分公司先后建成了硫磺回收、碱渣提酚、余热利用、降阶发电、轻质油品贮罐由拱顶罐改为内浮顶罐、火炬气的回收利用等综合利用项目。分公司还利用重整加氢装置和三催化装置建设之机,完善了含油污水预处理设施,扩大了脱硫制硫装置的处理能力,改造了碱渣提酚装置,同时对原炼油污水场、橡胶污水场进行了联合改造,使污水实际处理能力从700吨/ 小时提高到1500吨/小时,不仅满足了分公司的污水处理要求,还为分公司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实习公司简介 我们此次实习的安庆石化坐落在安徽省安庆市西北郊,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依托航空、长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干线和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为安庆石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安庆石化始建于1974年7月,前身为安徽炼油厂,1983年7月1日划归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改称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后更名为中国石化安庆石油化工总厂,11月更名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2月28日,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原安庆石化总厂正式重组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存续部分)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上市部分),并从204月1日起正式分立运行。
目前,安庆石化炼油综合配套能力为800万吨/年,拥有日处理煤吨的壳牌粉煤气化装置,年产33万吨合成氨、21万吨丙烯腈、7万吨腈纶、10万吨乙苯—苯乙烯等生产装置42套;同时拥有20万千瓦发电机组、吞吐能力760万吨/年的油品码头、50万吨/年的化肥装船码头、20万吨/年的液态烃码头、80万吨/年的卸煤码头和日产24万吨的供水系统,以及全长13公里的`厂内铁路专用线。
主要产品有以“双环”牌为主的油品、化肥系列,以“黄山”牌为主的化纤系列和以“双铃”牌为主的化工系列等各类优质产品40余种,其中“双环”牌汽油等15种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双环”牌尿素、车用汽油、0号轻柴油、液化石油气,黄山牌腈纶短纤维、腈纶毛条、工业用丙烯腈,双铃牌聚丙烯树脂、工业硫磺等9种产品获得安徽名牌产品称号。企业先后荣获了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与统计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优秀实践奖,全国安康杯先进单位、全国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
秀企业、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中国企业最佳形象AAA级等荣誉称号。
1月18日,作为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点工程,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批复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拉开了安庆石化第三次创业序幕。站在“十二五”新的发展起点之上,安庆石化将以“传承创新,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规模化上台阶、一体化求实效、清洁化显水平、精细化见特色”为主线,做强炼油、提升化工、创新管理、共建和谐,不断增强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力争“十二五”末实现“三个翻番”,努力把安庆石化打造成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一流炼化企业。[1]
多年来,在中国石化的直接领导下,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及安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安庆石化励精图治,创新发展,走过了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中国石化在沿江中上游炼化企业当中唯一一家集炼油、化肥、化纤、发电四位一体的特大型联合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超百亿元,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累计上缴国家和地方税金超过127亿元。
三.实习要求
1.认真遵守实习工厂的有关规定,听从指导老师和现场人员的指挥,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确实保护自身安全并维护他人安全.
2.切实遵守实习纪律,按规定穿戴好个人劳保防护用品,按照实习日程安排,按时进入和退出实习场所.
3.认真听讲安全教育课和技术讲座课,做好讲课笔记及实习记录. 4.按时完成实习报告.
四.实习内容
1.安全教育
石油石化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链长面广”的行业特点:
石油化工行业风险: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粉尘、淹溺。
(1)生产连续性强。一台设备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整个装置甚至所有装置停运。一个装置发生事故,就会影响到其他装置。
(2)原料和产品都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 生产所用的原料、中间体和产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的危险品,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以及所用的各种辅助材料(如氨水、氯气、二氯乙烷、盐酸等)大多数都属于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3)工艺过程复杂操作条件危险。生产过程中高温高压,最高温度可达700℃以上,压力最高可达300Mpa,一旦失控,将会造成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进场参观学习时同学们需注意:
1)进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勿穿化纤材质衣服,严禁穿带有铁钉或铁掌的鞋;
2)在现场时切勿乱动设备、按钮、调节阀、仪表和电气开关;
3) 在参观中保持秩序,不得妨碍正常生产操作;
4)厂内严禁吸烟
5)在厂内注意观察风向标,出现事故迅速撤离至上风口
介绍了一些安全生产事故,让我们引以为戒,其中之一。
3月12日下午3时40分左右,该公司炼油二部蜡油加氢装置停工检修期间,发生一起硫化氢气体中毒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两人受伤。
发生事故的装置检修作业发生在室外的二层平台上,3名工人在更换安全阀装置时,导致了硫化氢泄漏。事故发生后,安庆石化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将受伤的3名工作人员送往最近的安庆石化医院。作业部门第一时间切断了有毒气体源。
12日下午4时45分左右,24岁的柯某经安庆石化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另外两名伤员经抢救,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2.实习理论知识及实地参观
(一)炼油二部——---液相加氢
1)加氢工艺概述
加氢工艺是各种油品在一定氢分压下进行催化改质的一个统称。它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有催化剂和氢气存在的条件下,使油品中的各类非烃化合物发生氢解反应,进而从油品中脱除。
2)加氢工艺涉及,加氢精制、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三个阶段。
3)加氢目的
产品精制,生产高质量产品。
选择性加氢,生产高质量产品。
选择性转化,最大量生产目的产品。
④原料精制,为下道工艺提供合格原料。
4)加氢精制的主要化学反应
通过加氢精制可使原料油品中烯烃饱和,并脱除其中硫、氧、氮及金属杂质等有害组分。其主要反应包括:
1.脱硫生成硫化氢,如:
RSR+2H2—2RH+H2S
2.脱氮,生成氨(NH3),
3.脱氧,生成H2O,如:
4.烯烃加氢饱和:在各类烃中,烷烃和环烷烃很少发生反应,而烯烃、二烯烃加氢后生成烷烃。
5.加氢脱金属: 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加氢精制条件下会被加氢和分解,生成的金属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上,会造成催化剂的活性下降,并导致床层压降升高。所以加氢精制催化剂要周期性地进行更换
5)传统加氢工艺流程
实习是高等学校化工制药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目前高校实习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重视程度不足、经费欠缺、很难联系实习单位等, 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 对化工制药类专业的实践环节进行改革, 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一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1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近几年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 学校逐年扩招, 学生数量增加, 导致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考研人数增多, 致使部分学生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理论课程学习的过程中, 从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习过程中, 很多同学精力投入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 实习结束的时候抄袭一下实习报告就打算糊弄过关, 实习效果很不理想。
2 实习经费不足
在传统观念的引导下, 部分学校对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实践教学, 由于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的不足, 从而引发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缺乏, 并且多年没有增加[1]。另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 许多企业在接收实习生时, 收取培训费、安全费等费用, 使得有限的实习经费更加雪上加霜, 只得缩短毕业实习时间, 降低交通、住宿等标准, 搞得师生精疲力竭, 大大影响毕业实习质量。
3缺少实习单位[2]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企业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全力发展生产, 由于学生没有实际的生产经验, 不清楚企业的生产环节, 企业担心学生在生产环节中出事故, 又担心学生的误操作影响了生产, 从而在很多工艺环节限制学生的实习。同时, 学生在企业实习, 还要涉及安排食宿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 很少有企业愿意接纳学生实习。
4缺乏相关教材
实习指导书是学生实习过程中必需的实习教材。实习前通过对实习指导书的预习, 可以了解实习企业的整体情况, 并了解实习的重点及生产实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知识, 以提高实习的效果, 确保实习能够顺利进行。目前我们专业的一些指导书比较陈旧, 不适应现在的实习环节。学生实习没有合适的实习教材做指导, 一般都是到了企业后, 由企业的技术人员, 给学生进行企业生产工艺及安全问题的相应讲解, 实习教材的缺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
二实习环节的改革措施
1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3]目前, 我们建设了工程实践教学观摩中心和药物制剂实训基地。
工程实践教学观摩中心。为了帮助学生对化工生产装置、设备内部结构、填料及催化剂有一个直观地认识, 弥补工厂生产实习的不足, 建立了“工程实践教学观摩中心”。该中心分室外和室内两个展区。室外展区由反应设备、分离设备、流体输送设备、换热设备、阀门管道等单元组成。通过对来自工厂的设备进行剖割, 展示设备内部结构, 使学生对设备的特点和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室内展区由合成氨生产装置动态模型、催化剂展柜、填料展柜、管件/阀门展柜和化工生产示范装置等单元组成。动态模型展示了从原料气制备到氨合成全过程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装置, 以空气和水为流动介质模拟生产过程, 形象逼真、直观;催化剂展柜展出了用于合成氨、石油炼制和有机化工等催化化学过程的近百种形状不同、性能各异的固体催化剂;填料展柜展出了用于强化传质过程的多种新型填料;化工生产示范装置展示了新型消毒剂二氧化氯生产全过程。
该中心一方而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化、专业化实践教学模式, 构建了多样化、形象化、综合化的教育方式, 以求真、求实、求新的手段和内容, 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创新能力, 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 它可以把过去有限时间内的“现场实习”变为开放式的、贯穿在相关教学中的“工程实践”活动, 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加紧密, 对学生的全面能力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 为满足河北省建设医药强省和社会对药物制剂人才的需要, 建立药物制剂实训基地, 基地具有药物制剂生产、质量控制、药用植物提取三个实训单元。该基地为学生提供典型药物制剂的生产环境及设备,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常规制剂及现代制剂的生产工艺, 掌握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和药物制剂质量控制手段。通过对制剂生产的关键工艺过程实训, 锻炼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专业实验与生产实际脱节的弊病, 弥补企业实习不能实际操作关键仪器设备的缺陷, 适应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2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4]
建立长期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使生产实习教学长期稳定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5]。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 进一步拓展新的校外实习基地, 选择专业针对性强、实践条件充分、合作意愿强的国内知名企业作为校外合作实习基地, 如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河北远征药业有限公司、河北圣雪大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学校与上述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并对实习基地进行挂牌等规范管理, 经多年的建设工作, 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同时, 为促进实习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 学校将会同有关学院不定期地到基地检查, 评估实习情况。
3 更新实习指导书
实习指导书, 作为沟通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桥梁, 对于专业知识还未形成体系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实习指导书除了包括实习的目的、时间、方式、要求、考核及成绩评定等内容之外, 还包括了实习企业生产工艺的简介、主要实习的生产流程简介等相关部分, 它能够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由于实习指导书具有联系实际紧密、特征明显等特点, 因此编写具有较强针对性、系统性的实习指导书是十分必要的。学院以教学立项的形式, 组织教师重新编写各专业的实习指导书, 如《石家庄化工化纤有限公司实习指导书》、《河北 (正定) 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指导书》、《石家庄玮奇工贸有限公司实习指导书》、《百姓大药房实习指导书》。这些指导书及时地发放到学生手里, 对学生实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引入仿真实习
计算机的仿真技术的应用是化学工程发展趋势之一, 目前已经应用在工科院校的实习过程中。由于化工制药行业的特殊性, 学生的实习一般是走马观花, 只能观看不能动手操作。而仿真实习软件能逼真地模拟工厂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状态, 并且具有无需投料、无危险性、节省培训费用、培训效率高等特点。[6]在学校的支持下, 学院新建机房, 共有计算机39台应用于仿真实习。去年化工专业将北京化工大学开发的化工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引入毕业实习, 效果显著。今年制药专业将北京化工大学开发的青霉素发酵仿真系统也引入毕业实习, 将现场实习与仿真实习相结合, 学生首先在网上模拟仿真实习, 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 解决了到工厂只能参观不能动手操作的问题, 模拟训练后, 再到工厂实习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也解决了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
5 新增管道设计拆装实训
为提高学生工程综合素质, 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学院在实习周内新增管道设计拆装实训, 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学到一定的工程实践知识。
这套实训装置的实施载体是化工系统中最基础和最常用的经典水流体输送系统, 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装配, 要求按流程将各个设备用管路合理、正确地组装在一起, 进行试漏打压, 能够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实训过程中考察学生对该化工流程和管道系统的设计、识图、安装、试漏、打压等过程, 从而使学生认知化工系统的安装与运行;了解常用的化工设备, 如换热器、离心泵、各种阀门等的结构, 其使用性能;动手安装设备, 掌握管道、法兰、压力表、流量计、管件等如何装配;掌握管道如何试漏、打压等常规操作。这一方案的实施, 培养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丰富了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 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
实习是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过程。根据高等院校化工制药类专业的需要, 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从建立校内实习基地、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更新实习指导书、引入仿真实习、新增管道设计拆装实训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为学生的实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使学生通过实习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 这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殷震育, 于玲红, 张菊, 甄树聪, 尚少鹏.高校毕业实习改革的有效途径[M].中国冶金教育, 2008 (40) :41-42, 50.
[2]关毅, 尚君强, 傅虹, 张凤宝.关于建立国家级化工类实习基地的研究[M].化工高等教育, 2006 (3) .
[3]徐国财, 张洪流, 何杰, 颜事龙.化工类实习基地的建设研究[M].化工高等教育, 2008 (5) :76-79.
[4]杜卫刚.高校化工专业实习的改革探讨[M].消费导刊, 2009 (12) :191.
[5]夏毅敏, 王琴, 何玉辉, 彭兰, 胡均平.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M].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 :91-92.
关键词:能源盐化工基地;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榆林市
中国分类号:F292;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3-0077-06
榆林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之一,能源及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全市目前已发现8大类40多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盐四大资源富集一地,可开发开采价值量达到46万亿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榆林能源资源的开发建设不仅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支持,也对榆林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促使城市规划做出调整。
一、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对榆林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资源开发对城市和地区财政收入的推动作用巨大
榆林曾经是国家贫困地区,但随着油气资源开发步伐的加快,榆林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672.31亿元,跃居全省第二,比上年增长20.1%;财政收入50.12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在榆林财政收入结构中,从2000年到2007年,来自煤、气、油的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4%,其他行业收入仅占35%,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每年上缴税利占全市财政收入的近2/3,煤炭、油气、电力、化工四大支柱产业成为榆林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
(二)产业结构未及协调发展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产业结构的构成比例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小,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根据榆林市1995年、2000年、2007年三个阶段中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所绘榆林市产业结构演进图(见图1)可以看出:榆林市目前发展处于依靠工业化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第二产业的作用举足轻重,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渐缩小,其地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层次比较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发挥其快速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产业比重上看,2007年榆林的第一产业增加值48.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02.0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2.06亿元,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7.1%、74.7%、18.2%。而第二产业中主要以资源挖掘业和初级品加工业为主,例如神木、府谷的工业高度集中在煤炭以及煤炭相关的建材、电力、化工等方面,其他产业几乎没有,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当地经济结构缺乏足够的弹性,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严重影响着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石油工业则是定边、靖边等石油生产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名副其实的石油财政,石油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不够,一旦受到资源的影响,县域经济的支柱将不复存在。
(三)轻重工业比例悬殊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榆林的工业产值以纺织、皮革等轻工业为主,随着油气资源的开发,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产业,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到2007年,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50.7亿元,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0.6:99.4(见表1),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四)南北地区差距拉大 榆林市辖一区十一县,北六县(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南六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榆林市的能源及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北多南少,处于风沙草滩区的北六县资源极为丰富,支柱性产业是以煤、石油、天然气、化工为基础的能源盐化工,随着资源的开发及资金的注入,昔日的小村庄,变成举国闻名的城镇,如大柳塔、锦界、店塔、青阳岔等。陕西省明星镇共39个,榆林就有15个,全部在北六县。而南六县人口众多资源较少,生态条件恶劣、资源贫瘠,支柱产业是以“草、羊、枣、薯”为主的农业,南北六县的产业链延伸有很大的难度。
20世纪80年代以前,榆林市的南北六县经济总量差异不大,随着资源的开发,南北差距逐渐拉大,到2005年,南六县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的12%,人均GDP仅占全市水平的30%,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市的6%,南六县与北六县的经济总量之比由1995年的2:5发展到2005年的3:22。2007年,北六县的靖边、神木的生产总值达203.76亿元、197.32亿元,而南六县的绥德、子洲生产总值只有13.07亿元、8.85亿元(见图2),相差20多倍,这种差距比起国内东西部地区,陕西关中、陕南的差距要大得多。
(五)城镇功能结构趋同单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神华、长庆两大集团先后进入榆林,累计投入300亿元进行资源勘探开发,“十五”期间,榆林市吸引了鲁能、正大、中铝、中盐、陶氏、壳牌等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参与榆林资源的勘探、开采、冶炼、加工、销售等,这些主导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当地交通、电力落后的状况,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交流创造条件,很多临近主导矿业企业的农村已从过去单纯的以农业为主的城镇职能体系逐渐转变为以工矿业为主的职能体系。例如,大柳塔镇职能结构为煤炭开采、店塔职能结构为煤炭开采和运输、锦界镇职能结构为能源盐化工等。但是榆林重点城镇职能结构雷同,趋同单一,必然会造成相互间的横向联系薄弱,在发展过程中,城镇间相互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市场,形成恶性竞争。
二、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对榆林区域人口及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建国之初,榆林的城镇人口总数仅为6.05万人,城镇化率仅为5.16%。1980年,城镇化率为5.99%,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95年,榆林的城镇化率提高到27.7%,城镇化缓慢增长,大大低于同期国家城市化水平。随着榆林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相继勘测和开采为榆林的城镇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1996年以后,榆林的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到2007年,全市建制镇增加至111个,城镇化率提高到39.8%(见表2)。但是榆林的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陕西省城镇化水平,城镇密度也较小,仅为2.5座/千平方公里,远远低于7.11座/千平方公里的关中及4.75座/千平方公里的陕南地区。
(二)劳动力结构趋向合理
榆林绝大部分产业人口都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从1978年的88.3%下降到
2007年的52.74%,虽然逐年有所回落,但是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见图3)。相比较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20.0%到2007年的74.7%的快速增长而言,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缓慢。以资源型工业为支柱的二次产业并没有成为城市就业的主要部分,对城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消化并未发挥显著作用。
目前,榆林工业发展的主体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大型企业集团,如华能集团、中国石油总公司、山东力诺集团、山东鲁能集团等,这些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一定的排斥作用。例如大柳塔煤矿是投资上千亿元的世界领先水平的煤矿,年产原煤超过2000万吨,全矿只有员工480人。加之,榆林市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多,在受教育人口中,以接受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比例所占最高,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普通劳动力难于就业。榆林的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过剩,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88万人中,有20万人属于剩余劳动力。
三、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中的生态安全问题
榆林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神府煤田的建设、靖定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交通、通讯等一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引发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一)开采破坏地表,疏松土壤,引发地表塌陷、地下水水位下降
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的好转,各煤矿企业加大开采力度,造成山体崩塌、地表塌陷、地裂缝、源泄露等灾害日益增多。截止2006年底,全市因煤炭开采,已形成330平方公里的采空区,其中因采矿形成的塌陷面积达60平方公里。仅神华神东公司就形成塌陷面积52.32平方公里。已造成14村1861户6 194人不同程度受灾,威胁房屋3481间(孔),损毁水浇地207.5公顷,旱地1305.8公顷、林草地3637.2公顷。部分山体破碎,殃及公路等基础设施面临塌方的危险。另外,采煤区地下水均衡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地下隔水层被破坏,导致井泉底漏,矿区村庄普遍发生水荒,采空区已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神木县大柳塔镇防风固沙林场因矿区企业在林场地下大量采煤,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林场地表的沙丘乔灌木植被大量枯萎。
(二)大量弃土弃渣占用土地。破坏植被,侵占河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神府煤田一、二期开发以来,矿区地表破坏面积已达180平方公里,年均新增侵蚀量超过500万吨。矿区内7个露天开采点,弃土量达85亿立方米。大量弃土弃渣堆积于河道、沟渠、公路,占用土地,破坏植被,侵占河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并引发其他灾害。星罗棋布的集体和个体采矿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这些采矿点的动土方量大,植被破坏度大,水土流失更为严重,仅神木县乡镇小煤窑1982—1989年间水土流失面积增加46.4公顷,增加流失量230万吨。煤炭开采中的煤研石、电厂的废渣等固体堆放物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加之这一区域风沙较大,大风携带这些物质对周围地区带来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影响当地及周围地区农田、植被的生长以及大气质量。
(三)废水、废气超标排放,环境污染严重
神华集团位于内蒙伊旗境内的补连塔煤矿、马家塔煤矿、上湾煤矿及洗煤厂废水、废渣不经处理,直接排入窟野河上游乌兰木伦河,神木境内大柳塔、榆家梁等大矿排污、排渣,直接导致窟野河下游水质污染。长庆集团石油钻采废水未能全部实现管道集输和污水回注地层,一些区块泥浆、污水只做了简易处理,然后就地掩埋,遇到暴雨山洪,经常造成农田、河流二次污染。靖边、定边、横山一些地方开采油井,缺乏统一管理,盲目布井,乱开滥采,加之钻采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开采技术简单,环保设备落后,一些日产量在2—3吨以下的油井,原油含水率高达90%以上,原油就地脱水,含油污水任意排放,使水土污染不断蔓延扩大。
(四)大量消耗水资源,引发河流断流、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等,严重威胁生态环境
随着能源的开发,与能源资源相关的化工、电力等部门迅速崛起,工业用水急剧增加,对地下水的大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植被生长、使树林、草地成片枯死。治沙成果受到严重挑战,一些原已固沙的土地重新出现了沙漠化。
四、榆林城市功能确立与政策建议
(一)榆林城市功能确立
资源型城市既有一般城市的集聚、带动、辐射功能,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又由于城市对资源的依赖性强而受资源量耗竭性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制约,表现出独特的城市发展规律。资源型城市既具备一般城市的共同属性,即地区行政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又具有特殊属性,即一种或数种资源与产品优势,主导产业在城市经济总量中的高比重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这种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属性,必然派生出双重功能:一是城市经济社会的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发展工业的产业支柱功能。弱化任何一种功能都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调。
1.城市性质的调整。不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规划不同的特点,对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的布局结构以及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城市性质也是确定城市的产业发展重点,以及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
榆林的城市性质由2000年榆林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晋陕蒙接壤区重要中心城市,融科教、商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陕北能源盐化工基地管理和服务中心调整为:榆林是陕北国家能源盐化工基地的核心、陕甘宁晋蒙接壤区重要中心城市。城市性质的调整,明确了城市的主要职能部门,建设与能源城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条件,能源盐化工基地的功能得到最多的投资和最大的优惠,并处于城市发展的主导地位,使城市得到合理发展,发挥优势。
2.城市规模的扩大。2000年榆林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25万人,中期(2010年)30万人,远期(2020年)42万人。建设用地规模近期为27.5平方公里,远期为44.1平方公里。随着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美国陶氏、南非Sasol、英美壳牌、泰国正大、中化益业、山东兖矿集团等一批大型和特大型项目在榆林市落户,使城市人口出现急剧性机械增长的势头,为工业和企业服务的大型生活区及各项用地的需求矛盾突出,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年限(2000—2005年)已到,近期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2006年榆林市总体规划确定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40万,2020年人口规模为65万。建设用地面积为77.69平方公里。
3.开发区建设。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的建设,可将产业布局按园区分工,项目布点按园区集中,充分
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作用,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降低成本和节约资源,有利于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此外,外部投资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一条重要途径,外部投资的进入,不仅带来资金,还伴随着先进的技术、观念和管理,开发区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招商引资具有重要意义。
榆林经济开发区是陕西省人民政府1999年2月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是榆林国家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的核心载体和综合配套服务基地。经过九年多的开发建设,榆林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一个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多功能、外向型的综合园区。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完善的配套服务机构,构筑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截至2007年6月底,累计引进项目160个,投资总额162亿元。引进项目呈规模大、层次高、技术新、关联度强的特点,初步形成了能源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材料加工、现代物流、科技教育等特色化产业集群。神府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3年,是由榆林市政府设立,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设有锦界、神树塔、店塔和燕家塔四个工业园区。全区现有大中小型企业153户,从业人员5500余人,项目投资规模达185亿元,形成以煤电、煤化工、建材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此外,榆林市正在兴建榆神煤电化、府谷火电载能、榆横煤化工及载能、榆米绥盐化工、定靖油气化工和吴堡煤焦化六个工业集中区的中心工业园。
(二)政策建议
1.重视投资环境的改善,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随着能源盐化工类大项目纷至沓来,带动一批相关工业企业的投产建设,大型企业不仅选择中心城区作为管理中心和生活居住地,而且也对中心城的金融、文化、商贸、信息、物流、科教等功能产生了需求。但是,榆林目前市区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偏小,总量不足,种类不全,布局不均衡,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区域辐射能力不强,尚未形成在一定地域内服务功能较为集聚的复合型的公共中心。虽然公共服务并不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率或要素收益率,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快速、高效、优质的服务可以推进整个能源盐化工产业高质量的发展。因此,必须完善榆林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城区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交通、通信、信息、天然气化、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加强发展为区域大型能源盐化工企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广大地域范围内的人民群众提供各种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咨询、中介、培训等新兴服务业,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2.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盐化工基地的开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项目,适度控制开发利用的规模和速度,落实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坚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三同时”制度。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必须科学制定污染防治方案和生态管理措施,以减少对原生地貌的破坏,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采用适当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促进先进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促进清洁生产,将能源开发利用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严格执法,强化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并及时纠正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类行为。避免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一、关于基地建设建立现代化建设管理模式的建议
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建成全国第一、世界一流,必须严格遵循科学原则,按照现代化的建设管理模式,实行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的现代化科学管理。目前省政府下设的基地领导小组及基地办,进行统筹、指导、宏观调控、管理的方式,在基地启动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目下虽然仍很重要,但是基地建设进入到现阶段显然是不够的。政府操作不能代替企业行为,也难于管细、管好。根据国内一些大工业区的经验,建议在政府领导和控制下,根据目前规划建设进展情况,急需组建一个属于企业性质的 基地发展建设公司,设在榆林现场,直接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实行总体调控、全面管理和统筹建设负责。统筹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和全区性公用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为基地各种建设项目服务。组织实施资源的资本化运作。该公司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机制,配备各类人才,设置高效的部门机构,定员少而精。可以采用政府控股的公司形式,吸收几个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合资组建。公司还可招标委托一些有实力的现代化工程管理公司负责基地建设全程科学管理。
这方面,例如上海化学工业区等设置的发展建设公司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广东、浙江等地的一些工业园区都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样,基地领导小组和基地办就可集中只抓大事,进行政策调控,对基地实行领导和指导,而将基地内的大量工程具体活动,均变成企业行为。我以为,只要这样做了,早作运筹,一定会有效促进项目建设,把基地总体建设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二、投资企业是基地建设的“主角”,应立即全面进入“角色”,尽快“登台唱戏”基地和榆神、榆横两个工业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出台,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起步的重大举措,包括神华、兖矿两集团投资项目厂址及远期发展规划场地的选定,目前均已迈出了重要的关键一步。目前紧迫的是急需迈出第二步,即按规划项目定位,已确定项目投资的企业,早日进入“角色”,早日登台“唱戏”。正是常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基地建设这个“大舞台”,正是要企业早日登台,才能把“戏”唱起来。企业、投资者,才是这台大戏的“主角”,这是我的肤浅认识。政府的使命是“搭台”、“引凤”,制定各项规划、政策,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指导、调控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目前政府不仅为投资者搭好了“戏台”,而且还替他们做了许多具体技术工作,编了预可研报告等,可谓不仅拉开了“大幕”,还演出了“序幕”,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重要的是,应请“主角”尽快登台。只有这样,基地这台“大戏”,才能热火朝天的“唱”起来。
目前急需对某些大项目,实现角色转换,把政府行为转换为企业行为,让几个大企业早日投身运作。本应由企业运作的事,早由他们去运作为好。如某些项目的前期工作,预可研报告的修编,场地及基础设施的参与建设筹划启动等,均应由投资企业直接操办为佳。这样既实事求是,也将政府计委等部门工作人员从极其繁忙的项目工艺、配套条件等大量技术性具体工作中解脱出来,去专司自己的指导、调控、政策服务等职能。政府、企业各司其职,这是基地规划和有关项目进展到目前的当务之急。
10月份在西安,听到不少议论说北邻宁夏、内蒙的同类基地规划和项目,远比陕北基地抓得紧、进展得快,值得思考。我5月和7月份曾两次去宁夏,此前也去过内蒙,情况略知一
二。我以为陕北和宁夏、内蒙等地各有各的不同情况,但企业当“主角”,早日“登台唱戏”,编规划编可研,投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给予积极的支持与指导,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这是否正是陕北建设值得借鉴的一点经验呢?
三、关于对榆林地区城市化建设早作规划的建议
榆神、榆横两个煤化工区的规划建设,项目启动、准备动工迫在眉睫,锦界工业园区等,业已基本建成。为适应基地项目建设职工居住区及其它公共建筑配套设施的需要,建议榆林市
早日着手结合城市化建设统一规划几个居住区,集中设置公共建筑、文化、教育、医疗、商贸、服务业等较完善的配套设施,按科学规划的原则形成当地新型的城镇。应和当地市、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统一考虑,统筹安排,使之为基地和几个新建工业区服务。这对榆林建设将十分有利。
四、关于基地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基地及各工业区、各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安全,必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基地内的建设项目,均要求采用先进的清洁工艺、各项环保及安全设施完备。
目标是,将能源化工基地建成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洁净工艺生产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安全型的文明化各工业区均已考虑了设置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带,与项目建设同步建设。要求各工业区均重视建设和培育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安全环境。
地下矿产资源的采掘,均严格要求保护性开采和保水性开采。
建议基地在各工业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视区域规划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生态环境专项规划。
五、关于榆林地区鱼米绥等其它几个工业区及烯烃产品下游产业链的统筹规划问题榆林地区煤炭探明储量达1460亿吨,油、天然气外,岩盐储量达8857亿吨。利用煤资源制油、制烯烃等产品已编制了榆神、榆横两个工业区的总体规划作为首先启动的规划外,鱼米绥盐化学工业区等几个工业区的规划,建议市政府下一步也着手组织编制。同时,由于榆神、榆横两个工业区MTO、MTP项目的建成,必将极大的带动地方产业。因此对于烯烃下游产业链,建议充分利用陕西科技资源优势,进一步编制下游系列产品包括各类加工、精细化工等具体规划,形成榆林地区烯烃工业中、下游产业较系统的产业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只有“大展宏图”,才会使地方企业、民营企业家有个奔头,早作运筹。榆林地区及基地内外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严格要求统一规划,今后一切项目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必须严格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这里,严格的规划科学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六、关于榆林地区培养科技人才,长远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思考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急需多专业、多学科的高科技人才,基地及各项目建设,人力资源、科技人才将更为迫切。展望未来,也考虑到榆林所处地域特征,建议早日着手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在当地建立各类人才的培养教育专门院校,从长远着眼,是应引起重视研究的问题。考虑到榆林将建成国家级的能源化工基地,而且是世界一流的要求,因此,建议可否设置以工科为主的榆林大学,配备与基地产业相适应的若干专业,由小到大,培养基地未来急需的各类人才。同时,相应建立几个相关的技工学校,就地培养基地所需的技师和技术工人。
七、关于榆林建设基地科研开发中心的规划问题
榆林是陕北基地的核心,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及能源接续的战略要地,目前已规划拟建的煤直接、间接液化的煤制油项目,煤制甲醇制烯烃的MTO、MTP等项目,对国家都具有重要的能源战略意义,在当代世界也是一流的先进技术。先进的东西总是有一定风险,且这些工艺技术均时刻处于不断创新、不断开发的过程,因此在基地项目建设的同时,在榆林设置一定规模的科研开发机构十分重要,即使已规划各项目建成后,也有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任务。建议政府和投资企业,对此事也应早作考虑。令人振奋和高兴的是,陕北基地除了上述项目建设外,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在榆林建设MTO工业化试验装置项目一事,从建议到运筹、组建合资公司、直到完成项目可研报告评审,现已在抓紧进行初步设计中,到目前仅仅用了半年功夫,是很不简单的。此项国产先进技术的研究成功,意义十分重大,是向美国UOP技术的挑战,其催化剂性能甚至超过美国。计划工业化试验完成后,立即建设百万吨级以上规模的MTO示范厂,这将是榆林对国家的重大贡献。
另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是,兖矿正在研究的煤间接液化国产技术,据悉已取得巨大成功,直接液化技术也在 开发研究中,同时已规划将要在基地建设的相应工厂,也将成为这方面国产
技术的示范厂。这些项目的建成,也将是榆林地区对国家的又一重大贡献。
上述这些意义非凡、前途无量的项目,都需要同步建设相应的科研开发机构,都需早作运筹。MTO工业化试验项目的新兴公司,已考虑了将科研开发中心大楼建设在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方案。科研开发机构要高起点、高水平,长远安排一步到位,均建议早作考虑。
八、关于基地规划统建消防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生产和环境安全陕北基地建设除了重视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基地建设成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洁净工艺生产的现代化生态型、安全型文明化工基地,已如上述外,尚应高度重视基地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在基地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应规划建设消防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基地运行全过程的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建议研究以基地总体规划为基础,作为城市和地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编制基地消防安全体系的专项规划,提高基地生产的安全度。
【化工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论文】推荐阅读:
化工专业实习报告11-15
应用化工专业毕业论文11-10
精细化工专业简历07-08
化工工艺专业英语词汇10-26
化工专业自荐信素材05-24
化工专业技术员总结07-11
精细化工专业就业前景07-21
考研复试化工专业面试英文自我介绍06-26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工认识实习报告10-08
化工认识实习心得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