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项目论证报告(共7篇)
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
一、药学专业概况
药学专业从2006招生以来,发展稳定,逐渐壮大,教学质量在各方面评价良好,毕业生社会满意度高。目前该专业教师6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几年来药学专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团队公开发表论文20篇以上,参编主编教材和论著15部以上,主持或参与省级、市级及院级课题8项以上,并获院级或省级多项荣誉。药学专业2008年为院级重点专业之一,2010年为省级特色专业。作为实践教学部分的校内实验实训室除基础实验室外,专业实验室有药剂实验室、制药工艺室、药物分析室、仪器分析室等,搬进新校区以来药化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和药物分析实验室合用,天然药物实验室与药剂实验室合用,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冲突,严重影响实践教学;中药标本室刚起步,模拟药房及药圃还处于规划中。生物制药专业正在申报中。
2006~2012年药学专业招生情况一览表
******06年高职药高2008年2010年2012年
二、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能力为本位,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强调的是技能水平,而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验、实训、实习这三个关键环节,其中实验实训操作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强化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规范观念,也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效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实验实训的载体实验实训室,其他方法是无法替代的,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好坏也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产生巨大的影响。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在生产、经营、使用三个岗位群上完成临床合用使用药物,调配处方,药品管理,药品经营、制剂生产,质量控制等任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任务制定相应的课程,课程分为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和职业技术方向模块等几个方面,后面三个模块的课程实践性都较强,并且不同的模块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根据各个课程的特点建立独立实验实训室,才能较好的完成实验实训教学。
三、实验室建设依据
1、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职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2、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皖教高[2012]7号文)
3、质量工程省级特色专业-药学专业任务书
4、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修订版)》和《五年制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拟建实验室项目
1、(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
2、模拟药房
3、天然药物实验室
4、中药标本室
5、药圃
6、生物制药实验室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技术系
药物与化学教研室
一、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1.1现代社会发展急需经营管理型社会体育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闲暇时间逐渐充裕, 人门对体育的需求水平日益提升, 体育产业发展迅速, 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体育行业, 如健身、娱乐、休闲业, 运动竞赛表演业, 体育彩票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经纪业、体育俱乐部、体育电视传媒、体育广告业等等, 这些新兴行业由于起步较晚, 专业人才十分缺乏, 社会急需体育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同时,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老年人口比例正逐年增加, 老龄人健康的生活需求将培育银色体育市场, 银色体育市场的开发为社会体育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4]。
1.2鄂西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增设社会体育专业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地处襄樊。襄樊是鄂西北地区乃至湖北省的大城市, 体育文化辐射川、陕、豫等省, 处于全国的中部, 是东西部的连接点, 政治、经济、文化十分繁荣。襄樊又是秦巴经济走廊的龙头城市, 是南 (阳) 襄 (樊) 经济圈的中心城市, 随着西部开发步伐加快, 必定会促进本地区社会体育经济的大发展。根据湖北省十五规划, 武、宜、襄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三角区, 以及襄樊省域副中心的建设, 需要体育专业性管理人才的支撑。为了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院申请开设社会体育本科专业, 主要培养城镇社会体育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 以适应鄂西北地区和周边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需要。
湖北省有11所高等院校开设体育教育专业, 开办社会体育专业 (本科) 的院校有7所。他们分布在鄂中南地区。襄樊学院为了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提出的复合型要求, 于2002年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已增加了体育社会学、医务监督、运动损伤与按摩、体育游戏、2004年又增加了社会体育管理、体育产业营销等课程。但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更希望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襄樊学院增设社会体育专业 (本科) , 既是贯彻湖北省教育厅有关指示精神调整高校专业结构的需要, 又是满足鄂西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要。
1.3襄樊学院自身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增设社会体育专业
襄樊学院是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是在国家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加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学院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立足湖北, 面向全国;保持师范优势, 加强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围绕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地方教育的需求, 培养与城镇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基础教育需要的各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把学院办成现代化、开放性、教学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具有“城镇”特色, 能为城镇体育文化经营和管理培养急需的人才, 已成为学院增设新专业申办工作中重中之重。
襄樊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创建于1984年, 至今已输送20届毕业生, 有22年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经验, 规模最大时全日制学生达到500多人。从2004年开始筹建社会体育专业, 目标定位在培养城镇社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和经营开发的人才培养上, 增设社会体育专业是它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襄樊学院自身学科专业建设也需要增设社会体育专业, 使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相辅相成, 满足社会、学生和体育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2.1政策的保障是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外在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 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增强人民体质”;1995年6月20日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随之原国家体委关于贯彻《全民健身计划》, 实施“全民健身212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社会体育相关法规和政策出台;1995年10月颁布了《体育法》, 明确了我国社会体育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措施[5]。国家的政策为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 体育院系设置社会体育专业, 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证和依据[6]。
2.2社会体育专业生源充足
近年来, 湖北的体育考生数量仍然呈上升趋势, 2003年全省体育考生7000多人, 被高校录取的为1800余人, 录取比例为4:1, 2004年体育考生8000多人, 被高校录取的为1800余人, 2005年体育考生9000余人, 被高校录取的为2000余人, 两年来录取比例远远超过4:1, 2006年, 体育考生增加到10700余人, 高校录取体育考生为2200余人, 录取比例为5:1, 从数据上看社会体育专业的生源是充足的。
2.3襄樊学院已经具备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条件
2.3.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胜任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的教师38人, 其中教授1人, 副教授1 7人, 讲师15人, 助教5人, 聘请客座教授2人, 硕士1 0人, 平均年龄35岁, 是一支结构比较合理、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
2.3.2教学场地设备较全
室外场地总面积50220m2, 有400m标准田径场2个 (含塑胶田径场1个) , 足球场1个, 篮球场15个, 排球场10个, 羽毛球场4个, 门球场1个, 网球场2个, 乒乓球区2个 (15张桌台) , 体操器械区2个。
室内场地总面积为4770m2, 有综合体育馆1座 (内设综合健身房1间、体操馆, 田径馆, 乒乓球馆、跆拳道馆、健美操馆、体育舞蹈馆) 、篮球馆1个、信息教室1间。
现有解剖、生理、生化3个实验室, 总面积为1600m2, 有100m2的保健按摩室, 另配有相应的仪器保管室3间, 体育器材固定资产和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为135万元, 近三年来, 体育维持费年均在50万元以上, 能保证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的正常进行, 实验开出率达100%。
图书资料较丰富, 信息渠道畅通。我校图书馆藏图书133万册, 其中社会体育专业图书1万余册, 建有CNKI知识网络二级站和两个电子阅览室, 开通了体育资料网上检索终端, 师生可以自由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3.3教学管理规范
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课程建设规划, 修订和整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建立了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定期进行教学检查与评估, 及时了解、掌握教学的动态, 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整改;实行值班制度, 从早锻炼到晚自习都有系领导值班、检查、促教风、学风建设;组织教师教学比武, 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互评互学, 提高教学水平;抓教研、科研, 聘请专家讲学, 多次举办体育教学改革研讨会, 以此带动教学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切实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就业率,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体育系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学生的计算机平均通过率为56.5%, 毕业率99%, 考研率为23.3%, 连续两年在我校排名前三, 毕业生就业率达93%。
2.3.4实践基地多样
在襄樊市区体育健身房、俱乐部、健身、健美娱乐场所、学校、街道居委会设有10多个社会体育实践基地。
2.3.5竞赛成绩突出
积极参加全省竞赛活动, 奋力拼搏为校争光。自建系以来, 凡参加的各项省级竞赛活动, 基本上是名列前茅, 大运会田径比赛中两次获同层次团体总分第一, 体育舞蹈比赛排列全省第二、健美操比赛获得团体第五。
2.3.6科研成果喜人
统计到2006年12月, 我校体育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26余篇, 其中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物发表论文59篇, 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67篇。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10项、校级9项, 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 市级11项, 院级5项, 主编著作和教材2部、参编专著和教材5部。
2.3.7毕业生社会影响良好
襄樊学院体育系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比较强, 五年来首次就业率平均在93%以上, 二次就业率可达100%。襄樊学院体育系毕业的学生除在教育战线工作和考研、考公务员的之外, 有5人开有健身房, 11人拥有自己的运动服装专卖店, 30余人在运动俱乐部担任教练。
三、结论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消费结构的演变, 银色体育市场的开发, 城镇小康化趋势, 学科的综合发展为增设社会体育专业提供了外部条件;政策的保证, 学生生源充足, 办学基础和条件具备是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实力。襄樊学院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申请增设社会体育专业, 不仅是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 更是适应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Z].1999年颁布.[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Z].1999年颁布.
[2]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Z] (.鄂高教[1999]053号) .[2]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Z] (.鄂高教[1999]053号) .
[3]襄樊学院《.襄樊学院2003-2010年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Z].2003年2月28日.[3]襄樊学院《.襄樊学院2003-2010年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Z].2003年2月28日.
[4]卢元镇。《中国社会体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4]卢元镇。《中国社会体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
[5]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5]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际交流合作能力等。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财会电算化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我校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认为:开设保定高级技工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一、专业设置的原则
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原则上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的情况,以学校发展、面向市场为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内部各项改革、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人数众多,甚至呈饱和状态,但有学历,有职称者比重偏低,特别是中高级会计人员比重较小,尤为短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共1300万,从年龄结构上看,25岁以下者占16%,45岁以上者占14%;从学历结构上看: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5%,无学历者占76.4%。目前,除国有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相对学历较高,岗位合理外,其余高级职称或大专以上学历者极少,就连中专学历者也寥寥无几。显然,从我市、我省乃至全国,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要逐步减少无学历会计人员的比例,提高中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的比例,这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我们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高层次的会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我校会计专业共有专职教师4名。初级职称4人,平均年龄34岁,全部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另有财务处兼职教师4名,课承担部分会计实训课程,总体看来,师资配备十分合理,符合中等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要求。
除了拥有精良的教师队伍以外,我校还具备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雄厚物质基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为了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拟创建财会模拟实训室,能够全部满足本专业教学的要求;
2.为了提高财会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建立了拥有40台先进计算机的专用机房和多个多媒体教室,为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为了使教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实训活动,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实训渠道。另外,还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等,有力地保障学生的实训质量。
四、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专层次人才为己任,要求学生既要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要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成为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创业型”的复合型人才。
(一)知识结构及要求
1.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的基本内容;
2.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应用与操作等文化基础知识;3.具有财会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知识、财政金融、政治经济学、财经应用文、统计原理、企业管理;
4.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市场营销、经济法、税法、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知识; 5.掌握《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及财经政策法规等有关知识。
(二)职业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较强的道德与法律意识,能运用邓小平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具有正确的理解、执行有关财经政策及法规的能力;
3.具有编写财务报告及其说明书的应用写作能力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4.掌握点钞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薄、编制会计报表的帐务处理能力; 6.掌握财务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掌握成本计算及管理的方法,具有理财的能力;
9.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使用电算化会计软件的能力。
(三)资格证书
1.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 2.国家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 3.毕业证书。
五、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一、专业申报的必要性
1、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提出:
以扩展领域、扩大总量、提升水平为导向,适应产业转型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服务业。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快推进金融创新,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银企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证券、保险机构,加快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企业。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力争各县(市、区)均建立1-2所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创新金融产品,稳步发展证券、期货、信托、金融租赁等业务。
面对金融业大发展的趋势,与金融创新业务、创新产品的发展和金融网点迅速扩张相对比,**市的金融高职教育事业则严重滞后。
首先,从**市金融教育的供给结构来看,教育结构的失衡使金融应用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断档。**市的全日制金融教育目前还处于一片空白。日益迅速发展的**金融业,一方面需要为数有限的从事金融研究及管理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的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应用技术人才。前者应由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来完成,后者即培养金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然应由高等职业教育来完成。目前,**市专门性的培养金融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学校还没有,无法满足金融部门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一线人才的需要。
其次,从**市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来看,金融机构越来越迫切地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金融专门人才,尤其需要的是金融创新产品推广方面和熟练地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各类金融业务,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金融一线人才,而《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培养目标正是为各类新型金融部门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一线人才。随着加快开发进程,外资金融机构将大量涌入**,**的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多样化,多元化,不仅国有独资的金融机构,而且股份制及民营性质的金融机构,外资及中外合资的金融机构,都将对金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产生极大的需求。
据我们调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新型业态金融机构的出现,在未来的十年,每年可为《金融与证券》专业高职毕业生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所以,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院**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已开设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文秘、物流管理等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42人。经过多年办学实践,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已具备深厚的基础。其中会计电算化已开办9年,专业教师13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6人。为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及为了充分利用我院**系教师资源,申请开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金融与证券”专业。
二、专业申报的可行性
1、**金融改革创新
**“十二五”期间,将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具体包括:丰富完善金融市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安全、高效、健康的金融体系。壮大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主体金融业,建立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团;建设创新型金融机构高地,发展物流产业投资基金,丰富完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开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林权、地权质押贷款等农村金融创新。
以上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发展,将会明显拉动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按照**市“十二五”规划,金融增加值要达到GDP的*%,这需要许多的金融人才。其中,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占**%以上。这为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因此,开设《金
融与证券》专业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础。
2、政府大力支持金融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将是**市金融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金融发展与创新较快的时期。首先,在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金融创新将日趋活跃。其次,**金融多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增强。第三,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全球化进程加快,外资金融机构及服务产品的进入势必加剧国内金融竞争,将极大地推动**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第四,**金融人才队伍将进一步壮大和优化,从业人员素质也将稳步提高。这就产生了对高素质技能型金融管理与实务人才的现实需求,为开设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3.我院具有开办《金融与证券》专业的条件
我院已开办有**市高职高专院校唯一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该专业教学条件齐备,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已有专业课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2人。专业课教师中有研究生6人,形成了合理的老中青结合的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为了发挥现在师资和实训条件优势,形成金融投资专业群,很有必要开设《金融与证券》专业。
三、申办条件
1、学院基本情况
**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学院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学生规模6000余人。学院开设高职专业30个,是工、农、文、理兼容的综合性职业院校,现有教职工**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14人,博士、硕士74人;馆藏纸质图书**万余册,各类型载体文献**万余册,有同方知网电子期刊资源和先进电子阅览室;学院拥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室28个,设有***研究所、现代制造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电子电气实训中心、商贸物流实训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
2、优秀的教师队伍
我院**系现有专职教师3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现
有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专任教师13人,另外聘10名作兼职教师。专任教师队伍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2人。专业课教师队伍中金融学及经济学方面的有8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2人。
3、完备的教学设施
为满足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于2012年,学院及政府投资50万元购置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和软件,初步建成了开放性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学校**类专业实训基地用房1,200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00余万元,分布在电算会计实训室、证券投资教学软件室,基本能满足金融与投资专业的教学需要;在实验实训的管理方面,各种仪器、设备、设施和场地的购进、使用、维护的各个环节,建立和健全了实验实训室财务账簿和日常使用等级制度等管理规章制度。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院依托行业企业,以产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为培养金融于投资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4、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优势突出
我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较强的专业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市场的指导作用和协调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校企智力资源等形式,拓展办学道路。
(1)校企共建专业与课程体系
学院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学院领导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16个,新增、调整专业或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广泛听取企业、行业的意见和建议,使学院开设的专业与地方经济息息相关,体现了为地方经济和支柱产业服务的特征。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时间、考核方式等,力求体现产学结合的内容。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学院依托企业,构建“教学、培训、岗位实习”三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校企双方共同服务。学院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并以此为平台形成了产学研三结合基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硬件条件,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找到了出路,达到“双赢”目的。
(3)校企共享智力资源
学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优势,为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提供技术改造服务;聘请企业、行业专家、能人上讲台,从而形成了校企师资互动共享的平台。通过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交流,创立和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互惠共赢为基础、学校主动为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出口诸环节全部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风云变幻的今天,幼师专业毕业生难得的“小康”就业形态已愈加稳定。幼师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需求进入“井喷时代”。
一、专业情况概述:
随着新建小区的增多,家长对孩子学前教育的重视,差不多每一个小区都有一所幼儿园,幼师这一专业就业形势较为乐观,但是,通过调研走访不难发现,部分幼儿园,尤其是私人开办的小型幼儿园,正规幼师专业毕业生从事幼教事业的很少,有的甚至聘用下岗再就业的一些下岗工人,导致幼师队伍整体水平受到很大影响,再者,特别是有些幼儿园实行“特色教育”,还需要双语人才,而普通幼儿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更多只注重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培养,而不注重他们的英语教学,根据这一现状,学校仰仗与外国语中学合并的优势于2006年开设了英语幼师专业。
英语幼师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系统的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我校开设了英语、美术、声乐、舞蹈、键盘、视唱、乐理、微机、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折纸、卫生学、语言教学法、计算教学法、美术教学法、音乐教学法、体育教学法、常识教学法、书法(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及幼儿园教材。同时,为突出英语特色,我校还派出优秀的英语教师专门学习“Play Way”英语,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行业背景:
1、巨大的市场需求
2008年年初,我市举行的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有140多家幼儿园都求贤若渴,有的幼儿园甚至在一周前就预定,与诸多优秀毕业生进行了“私下交流”。特别是南方的一些城市,由于东北方言接近普通话,更喜欢要东北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后,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前来招聘的各家单位需要735名幼师,但幼师专业
毕业生总共才366名。也就是说,每个学生至少有两个就业岗位可以选择。这种喜人的就业前景令人感到兴奋,幼师市场的巨大需求,愈来愈让幼师专业毕业生处于“僧少粥多”的境地。
我市的另外几家幼儿师范学校也对该校幼师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感到乐观,他们以2007届的毕业生为例,“100%的毕业生在离校之前都联系好了单位”,且“基本上都是幼儿园上门招聘”。
【样本】“我现在的这个单位已是我入行来的第三个幼儿园,当然,每次跳槽都是一次很满意的经历,待遇上自然水涨船高。”12月17日,赵珍珠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比当天的阳光还要灿烂。
赵珍珠,24岁,现机关某幼儿园幼师,从事幼师职业尚未满5年。
【数据】绝大多数的幼师对自身的职业前景满怀乐观。调查显示,37.9%的幼师“一点不担心”自己以后会失业,“有点担心但无所谓”的比例高达48.5%,而选择“很担心”的比例仅有13.6%。在我们所调查的二十余个职业人群之中,“一点也不担心或只有一点担心”会失业的比例幼师高居榜首。有30.2%的幼师有过跳槽的经历,有70.9%的幼师“想过跳槽”。
【观点】“目前能供提供幼师人才的单位十分有限,在市内,也只有女子中学,吉林幼儿师范等少数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幼教专业,总体上毕业生并不多,而且其他渠道出来的幼教人才也不一定能满足一些幼儿园的需求。”这是目前长沙幼师“吃香”表现“最为明显的一个原因”。
另一原因也不可忽视:近年来私立、民营幼儿园数量急剧增长,特别是有些幼儿园实行“特色教育”,还需要双语人才。“这就导致了对幼师需求的极大增长”。
吉林省除吉林市外,还有7个市,1个自治州。按这些市、县、镇人口与幼儿入园率来计算,在未来四年的时间里,每年需要建幼儿园2808所,平均一所幼儿园按4个幼师计算,所需幼师达11232人。全国2010年适龄儿童入园率要达到80%,这也意味着未来4年幼儿园规模和数量将扩大一倍,幼师将会严重短缺。
【数据】据统计,按照发达国家教育指标,平均七八个幼儿拥有一名幼师“才显合理且符合幼儿发展教育需要”,但调查显示长沙目
前的情形是:每5至8名幼儿拥有一名幼师的比例仅为14.4%,每8至10名幼儿拥有一名幼师的比例是24.1%,每10名至15名幼儿拥有一名幼师的比例也只有17.8%,每15名至20名幼儿拥有一名幼师的比例为10.9%,值得注意的是,每20至25名幼儿拥有一名幼师的比例竟达到了17.8%,尚有14.9%的幼儿园是25名以上幼儿才拥有一名幼师。
双语幼师:还是属于“珍稀动物”
【样本】一身休闲打扮的吴妙看上去和她的同龄人没有太多区别。与大多数年轻人一样,23岁的她爱好足球、唱歌、和玩传奇游戏,不一样的是她的工作,他是一名英语幼师。
吴妙说自己从没想过会干上幼师这一行,大学时他的专业是英语,而之所以“没能和专业英语打上一辈子交道”,是因为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现在所在的贝贝幼儿园园长李亚兰认识并发掘,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双语幼师。在李亚兰看来,作为一名双语幼师,吴妙的人气显然是幼儿园里最高的,当然,他的待遇也是幼师中较高的。
目前对幼师的素质要求已经不不仅限于“能歌善舞”,对其才艺的要求更强调与现代社会需求接轨。而具备相当英语水平的幼师就更显出优势。
2、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
任何“天才”和“神童”都不是偶然之间形成的。儿童自然素质的优异,只是为培养“神童”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是“神童”生长的基础。任何成功的人士,他们成功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家庭和老师的辛勤培育。真正的早慧,要从早期教育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天才”是由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培养出来的。
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中国人在培养孩子方面,可以用“舍得花血本来形容”。国家统计局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城市家庭教育占家庭消费的65.5%,有56.5%的家长把孩子教育投资列在首位。央行50城市最新调查:20.2%的居民储蓄动机是“攒教育费”,稳居居民储蓄动机的首位。
三、学校专业师资力量及教学、实训设备设施
我校目前具备开设此专业的师资力量及教学、实训设备设施,拥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授课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还将招收本专业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学校拥有2个舞蹈教室、1个琴房,1个多媒体音乐教室、还有1个实训基地。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
虽然该专业自06年招生以来,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只要专业技能符合要求者都能全部安排就业。
五、结论
经过调查论证,我们认为有必要继续设立英语幼师专业,英语幼师专业的设立与发展,势必会为吉林市乃至全省的幼教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成为我校招生的增长点。2011年,该专业计划招生40人。
吉林工业经济学校
1 课程改革研究内容
1.1 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目的研究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 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国家教育部提出的12项措施, 其中就要求高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 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 希望在宏观的人才结构上做出调整, 以满足社会之需。双语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以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及其所代表的文化, 使学生在潜意识里更多地接触和吸收旅游专业英语术语以及世界旅游发展信息。
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涉外性强, 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以及较强的专业外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能够自如地在汉语思维和英语思维之间做自由转换。从就业的角度, 这类学生是非常受社会各用人单位欢迎的。另外, 双语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外语教学外语环境的不足。
1.2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模式设置的探索
1.2.1 双语课程的适应性
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有些课程可以引入双语课程改革的模式, 但也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对于一些本身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十分浓厚的课程, 由于缺乏匹配的地道专业术语, 如中国民俗文化与旅游, 就不太适合用第二语言讲授。一般来说, 教学内容本身就广泛涉及国外甚至是以国外的内容为主的课程, 如《涉外导游业务》;或是本身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 而且国外的学科研究水平远远超前的课程, 例如《旅游市场营销学》就能通过直接的外语教学, 吸收国际最新的学科成果, 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
1.2.2 旅游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安排和进阶
根据高职学生的教学特点, 双语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在大二年级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中, 选拔外语基础相对较好的班级进行试点, 这样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双语教学改革模式。按照外语与母语在课堂教学的相对地位可分为3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外语处于渗透地位。这一层次由于学生外语水平不强, 课堂教学中以母语为主, 把外语逐渐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学活动中, 学科教师可以将学科领域的专业术语双语化, 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第二个层次是半沉浸教学, 即过渡阶段。在课堂教学中, 将母语和外语整合起来, 一般外语和母语比例为“四六开”, 使学生逐步适应英文教学环境。第三个层次是完全沉浸期。课堂教学使用全外语教学, 这要求授课教师和学生都要具备良好的中英文听说读写的功底。对于初涉双语教学模式的高职学生, 尤其要注意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作为双语老师应确保课堂上外语的使用率和运用的质量。同时, 要求学生重视课前预习, 鼓励其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应在课堂上应积极开展互动, 增强学生开口表达的自信。
1.2.3 双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
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能适应现代岗位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双语教学活动的组织中, 可以导入“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学生为了实现某一主题的交际目的, 如何完成有一定实际意义和内容的服务性岗位任务, 而不是如何学会语言形式, 它包括学习行为的设计和教学行为的设计。成功组织双语教学的学习行为首先必须清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什么才能获得身心的发展”, 然后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应用恰当的学习工具、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的学习环境等内容。关注学习的过程, 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
如图1所示:
双语课程开设的基本教学环境包括原版的双语教材的使用;声像同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优秀的双语师资储备;学生相对较好的外语基础和他们对双语课程的支持态度等。双语课程要使其教学任务多样化, 教学手段灵活化, 创造良好的外语互动环境, 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外语思维和双语交流。组织双语教学的教师按照学生的进阶的程度进行授课, 吃透原版教材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主导启发式讲解, 大力倡导“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于鱼”, 即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张双语教师以外语板书、外语提问、外语测试和适当的双语比例的讲课为主要模式, 尽量用简单的外语词汇来解释较为抽象的专业术语;其外, 在课堂上, 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他们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小组演讲 (Presentation) , 游戏 (Game) 、营销策划 (Marketing planning) 、广告设计 (Ads design) , 案例分析 (Case study) 、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等。课后, 穿插专题研讨 (Essay) 、课程论文的撰写 (Paper) , 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学科知识的消化吸收, 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1.2.4 双语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学评估能引导双语教学的方向、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反馈信息, 还能起到检测教学效果的功能。双语评价体系主要从学习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教学组织的成功与否和教学效果三方面得以构建。
学习资源的利用:主要指原版教材、双语辅助资料的开发利用, 也包括课堂的双语使用量的标准。根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二年级学生的摸底水平来看, 第一阶段的课堂双语使用量大约40%, 课件采用全英文方式, 有些抽象的专业词汇用中文解释, 以保证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阶段, 外语比例上升至50%~60%;第三阶段则要求达到70%左右的水平。
教学组织:主要指口语的表达、发音的准确、交互式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内容的熟练程度、课堂节奏控制和重点内容的把握等。
教学效果:主要是指教学内容与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的适宜度。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外语的驾驭能力能否胜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外国文化和思维方式、态度、学习策略都是要考察的目标。学生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还需要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团队合作、学会实现有效完成任务”等多重素质的提升。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尤其要关注过程学习, 即平时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课堂表现得分和期末的总评平分秋色, 评价主体多样化, 可以是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
2 实施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2.1 学生外语水平的参差对双语教学的效果影响
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发现, 外语水平总体水平低下, 是制约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进程的瓶颈。外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不尽相同, 外语程度好的同学, 对双语教学持拥护态度, 学习热情高涨, 在通过对原版教材的学习, 不仅原汁原味地掌握了专业知识, 而且外语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双语教学确实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相反, 外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则对专业课开设双语有排斥心理。全英文的课本和课件, 让他们产生反感情绪, 单词量的局限导致了阅读的障碍重重。上课英语讲授, 听讲比较费劲, 长期以往, 影响他们专业知识的掌握, 使之学习兴趣丧失。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这无疑给专业课的双语改革提出了挑战。从实践得出的结论来看, 能否在高职院校成功开设专业课双语教学, 学生扎实的外语基础还是至关重要的。
2. 2 双语课程教材短缺
目前, 高校推行双语教学时多鼓励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影印版教材。使用原版教材, 可以让学生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国外行业的发展状况, 学习国外教材的教学思路、新题型, 这对国内师生学术水平上的成长都大有裨益。但原版教材一般难度较深, 很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内容上, 也需要选择性吸收。以《旅游市场营销》为例, 市面上关于这门课程的双语教材几乎没有, 本课题组采用的是原版教材为“主料”, 同时配备教师自备资料为“辅料”开展教学。由于国情的不同和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 原版教材所涉及的案例都来自国外旅游业的一些理念和现象, 对没有留学或是国外旅游经历的高职学生来说, 比较生疏。这就要求双语教师选择一些来自国内旅游业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以帮助学生通透理解。由于目前优秀的专业课双语教学资料匮乏, 国外最新的原版教材价格不菲, 这几乎成为了双语教学改革路途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对双语教材和相关资料编著模式的探索, 是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今后的努力方向, 集中力量收集素材, 编写一本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双语教材, 既要讲究旅游营销学的系统性, 又要突出语言的地道性和实用性。同时, 还要讲究本土文化和跨文化的结合, 使双语教学为中国旅游业的实践服务。
3 结语
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今天, 国外的饭店管理集团纷纷进驻, 外资旅行社也开始抢滩中国市场, 国际会展业也在国内风云而起, 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双语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施, 将有效地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前沿知识的掌握, 加深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与学习, 使他们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付薇, 夏保国.旅游专业双语教学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 2007, (4) :107-108.
[2]郑晴云.浅析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6) :117-118.
[3]刘中艳.饭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6) .
[4]刘萍.浅谈美国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 2002 (3) .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特征俞加明显。而其中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为高科技有重要组成部分,说明它的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现代化水平密切相关。现在,通过市场调研,征求专家意见,结合我院现有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认为已具备开设“计算机控制技术”三年制高专专业的条件,具体论证如下:
一、增设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必要性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潮正浩浩荡荡地席卷着传统制造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等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信息化规划的重点,对信息化及相关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是非常急迫的。工业的信息化水平,不仅是改变传统工业的锐利武器,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我国及我市周边地区工业企业信息化现状
汽车产业是烟台市乃至胶东地区的重要产业,是烟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汽车工业作为烟台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烟台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福山高新产业区,世界各著名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落户。上海东岳、大宇重工、矢崎汽车配件、北方奔驰等大型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纷纷入驻,荏原空调、珍晟产业、首钢等其他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也迅猛发展,大宇造船厂也正在筹建中。然而,与工业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极为短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出现人才断层 :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才传统上大多来自高校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但实践动手能力较为薄弱,同时也不愿到生产一线从事应用与维护性的工作。另一方面,中专层次的学生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操作,没有能力从事系统的管理、开发与维护,这样就造成了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才结构的断层,需要职业院校培养大量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以完善我国的工控人才结构。
为了进一步地了解计算机控制人才的需求状况,我们分别对青岛、济南和烟台50多家企业单位进行了市场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单位对现有在岗的工控
人才不满意,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专业人才学历较高,但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上岗后往往需要重新培训;另一方面是部分老工控技术人员不能适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在新技术面前无能为力。80%的企业表示仍需要大量的技能型计算机控制人才。
2、高技能型人才尤为短缺 :随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的不断引进并陆续建成投产,对一线生产人员素质和层次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一批批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补充到生产一线。企业劳资部门普遍反映,由于行业背景和国有用人体制的束缚,能适应高技术含量工作的各类、各层次毕业生极为短缺,特别是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生产适应能力,拿得起、留得住的人才更为难求。
3、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制约企业的发展 :企业管理者普遍认识到,合理的人才结构既需要一批专业尖子人才,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产业队伍。而尖子人才可以引进,但不可能引进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决策。青岛、烟台、威海作为半岛制造业基地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烟台市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企业发展迅速,这些企业迫切要求胶东地区唯一一家汽车行业办学的高职院校担负起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现代化控制人才这个任务。
(二)计算机控制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1、计算机控制在制造行业生产及管理中应用现状
随着企业新一轮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嫁接改造的完成,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成为现代设备控制和工艺过程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无论是整个生产线的连续生产工艺控制,还是单机生产控制,无论是单个工艺指标的检测调整还是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PLC、DCS、FCS、工控机等技术与设备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一些重要的生产环节和生产线,没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整个生产就无法进行。
近几年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推进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对合理组织供产销各个环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地竞争力产生了极大地推动。PCS-MES-ERP的紧密集成,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的实施,对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及相关的各层数据的网络传输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当今的计算机控制已经不仅是单一的控制功能,同时还将控制参数的采集、变换、传输、存储和管理溶为一体。
2、企业对计算机控制专业人需求状况
现场技术人员和劳资部门告诉我们,企业生产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由专业厂家开发调试。在投入正常生产后,需要有专人跟班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维护及操作,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踪分析,判断故障点,使得计算机控制系统充分发挥对生产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的最佳控制。另外经常需要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状态设置、调整控制参数,这些工作往往是保证生产过程正常、产品质量优异、以及控制生产成本的关键。从人才结构层次分析,此类岗位最适于高职毕业生来承担。
3、高职层次计算机控制人才需求量
通过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查,各类企业的各类生产线非常需要充实能在一线工作的计算机控制专业的高职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能熟悉相应的生产工艺、了解先进设备和液压传动、电气控制设备基本知识,掌握生产中常用的工艺测试技术,具有熟练的故障点检测、控制系统调试、维护并且安心在生产一线工作。这样的人才,在各类企业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此外,由于前些年企业不景气,延缓了人才的引进和职工的技术培训,造成企业一线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骨干操作人员平均年龄在 45-50岁左右,且知识和技术老化,对先进的、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生产设备无从下手,经常出现由于无法驾驭计算机控制设备而改用手动控制的事情,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无法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地生产。
我们还对其它地区和其它行业进行了调查得到的信息是:大量事实证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集约化、生产技术的精密化和高度化、生产设备的复杂化和信息化,更依赖于大批高级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才。一些国家和地区,正是由于培养了大批计算机控制高级技术人才,为运用科技成果,引进、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最终为形成自主技术提供了人力条件,才带来了经济的腾飞。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企业的技术需求,就业面宽,市场需求旺盛。据我们对相关院校的计算机控制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明,一般可以达到连续三年在 95%以上,学生
出口畅通,就业前景广阔。
4、对高职生素质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企业普遍提出,希望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求他们既了解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又懂得计算机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的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一些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计算机控制产品开发、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计算机控制设备推广应用的能力。
5、高职层次计算机控制人才在企业中的定位(岗位群)
该专业就业方向比较灵活:可就业于各类工矿企业,如汽车制造、冶金、化工、电力、纺织、烟草等行业,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设备的日常维护、技术改造、故障抢修等工作;也可在中央控制室、专业产品营销等部门工作;或在技术服务型公司,从事技术合作项目的洽谈、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和后期技术服务工作等。
通过在本行业的调查,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为各类企业培养具有行业背景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高素质、高技能的掌握机械、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是符合社会和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的,该专业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增设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1.良好的物质条件
建校二十多年来,学校以发展速度快、办学质量高闻名齐鲁大地,多次获得上级部门的肯定和嘉奖。目前,学院设有汽车制造与维修、电子工程、机电工程、控制工程、信息工程等五大类10多个专业。拥有30多个实验、实习、实训场所,设备价值达6000多万元,并建成了一大批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实训场所,并拥有一个实习工厂、一个研究所。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存有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学院建有完善的校园网、闭路音像教学系统、多媒体语言训练中心和电子阅览中心,初步实现了教学现代化。适用于“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实验、实习场所有电工实验室、模电实验室、数电实验室、电子实训室、仪表测量实验室、微电机控制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自动控制实训室、虚拟测量实验室等,这就为该专业学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物质
基础。
除了本校的实习外,我们还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上海东岳汽车有限公司、烟台矢崎汽车配件厂、大宇重工业烟台有限公司、北方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富士康集团、荏原空调有限公司等等,完全能满足该专业的教学要求。
2、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我院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还积极引进人才,改革教师考核、激励制度。多年来,我院一直以汽车制造和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主,先后开设了汽车制造与维修、电子信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长期的专业建设锻炼出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同时学院在把握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脉搏,立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基础上,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教学现代化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控制专业现有教师26名,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10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人,外聘教授2人,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4人。能够满足大专层次的教学需要。
3.专业顾问委员会
为了保证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我校还聘请了许多专家成立了专业顾问委员会。其成员有山东科技大学教授、企业单位总工程师、企业人事处主任等。我们定期召开专业顾问委员会会议,请他们出谋划策,从专业设置到教学计划的制定,从理论教学到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实践环节的安排等方面进行指导,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专业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推荐阅读:
电子商务专业论证报告09-27
翻译专业设置论证报告10-18
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论证报告11-20
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论证报告11-20
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09-26
护理学院专业建设报告07-25
模具专业建设调研报告09-09
专业教室建设方案05-23
专业建设论文10-03
通信专业建设规划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