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项目管理结课论文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IT项目管理结课论文(共8篇)

IT项目管理结课论文 篇1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IT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投资也在不断增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将项目管理引入到管理活动中去,以提高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而多年的统计数据表明,IT项目的成功率不高,70%以上的IT项目超期或超支。在失败的IT项目中80%左右是非技术因素引起的。在非技术因素中,管理因素是主要的因素。这说明了IT项目管理在IT项目中的重要性。

正文

项目的生命周期

任何项目在其执行过程中都有一个演化过程,这个过程称为项目的生命周期。项目的生命周期确定了项目的开始和结束,描述了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经历的各个阶段,所以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人们从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其进行管理。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项目收尾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可能较短,但IT项目其自身的特点以及越发激烈的竞争导致这一阶段将变得有明显延长的趋势,在人力方面的投入也开始增多。这是因为客户在验收新项目之后,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人才比较匮乏,还有赖于开发方的协助,需要帮助其培养人才和系统的试运行,所有这些都是现代项目管理以客户为中心的.新理念的具体体现。另外,IT项目生命周期的特殊性还体现在:第一,IT项目往往在正式立项之前就已经投入了力量,对待建设的系统进行初步需求分析,然后才能进行项目立项;第二,收尾工作包括了评估、推广和维护三个部分,而且延续时间较长。

IT项目生命周期分为IT项目前期、IT项目建设期和IT项目运营期,IT项目实施各阶段,各环节和各项工作之间存在固有规律。在IT项目生命周期中有两个与时间有关重要概念,即检查点和里程碑。检查点是一个固定的“采样”时点,里程碑是项目中的重大事件,通常指一个主要可交付成果的完成,它是项目进程中的一些重要标记,是在计划阶段应该重点考虑的关键点。

可行性研究

是对项目的经济、技术、进度、运营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过程:

机会研究-地区研究、行业研究及资源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是:对拟实行项目作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提出若干方案并进行比较,从而对项目的合理性作出结论。

通过该过程储备一些可供选择的项目,使项目投资的基础工作超前;或取消一些不合理、不可行项目,避免或减少投资决策失误。

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涉及项目的产品或服务,以及实现该产品或服务所需要开展的各项基本工作。项目范围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项目产品范围,即为了完成具有所规定特征和功能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完成的工作。对项目产品范围完成的衡量标准是根据用户的要求来进行的,而对项目工作范围完成的标准则是参照项目范围管理计划来检验的。

工作分解结构:

一种面向可交付成果的项目元素分组,它自顶向下,定义了全部的项目工作范围。每下降一级,都表示一个更详细的项目工作定义。分解到可预测、可管理的单个活动,对工作项和工作结构进行验证和评审,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范围说明书规定的工作、没有包含在WBS里的工作是不应该做的。

时间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编制进度计划和资源供应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在与质量、费用目标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工期目标。

项目时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制定出合理、经济的进度计划,然后在该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是否与计划进度相一致,保证项目按时完成。

影响项目工期目标实现的因素:

人的因素

材料、设备的因素

方法、工艺的因素

资金因素

环境因素

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主要与完成活动所需要的资源的成本有关。项目成本管理也必须考虑决策对项目产品使用成本的影响。IT项目成本超支的原因复杂,但也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实际上结合IT项目的成本特点,应用恰当的成本管理技术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

常见的成本有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沉默成本。IT项目成本有其自身特点。如人工成本高,直接成本低,维护成本高且较难确定,成本变动频繁,风险成本高。

风险管理

风险级别:

(1)项目级风险:环境风险、金融风险、法律风险、项目方案总体规划风险

(2)模块级风险:项目管理风险、工程分包风险、配套采购风险

评估风险:

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高:发生可能性大于60%

中:发生可能性30 % ~60%

低:发生可能性小于30%

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高:影响项目成败

中:对项目成本、工期、或质量有较大影响

IT项目管理结课论文 篇2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业务迅猛发展,企业的业务数据越来越集中,这就要求IT组织(不管它是企业内部的还是外部的)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并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维护成本。

为此,IT组织应以服务的生命周期为主线,按需设计服务,并确保服务设计与组织内的各职能单元无缝集成。建立以流程为核心的服务管理体系,在职能构架上实行流程式管理,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通过IT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规范服务支撑各关键流程的运作,提高服务运营的可视化,为服务质量改进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2 建设基于ITIL的服务管理体系

IT服务管理的核心思想是,IT组织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IT服务。而IT服务的质量和成本则需从(购买IT服务的)客户和(使用IT服务的)用户方加以判断。IT组织实施IT服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有三个:(1)以客户为中心提供IT服务;(2)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3)提供的服务是可准确计价的。

2.1 ITIL

ITIL提供了IT组织实施IT服务管理的框架指南,涉及流程、功能定义及组织机构等。IT组织通过ITIL的实践,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提高IT服务价值和用户满意度。

ITIL生命周期模型由面向流程的ITIL V2发展而来,定义了服务战略、服务设计、服务转换、服务运营和服务改进五个模块。其对应的主要流程模块如图1所示。

2.2 BISL、ASL与ITIL

ITIL定义了IT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的框架,BISL(业务信息系统管理库)和ASL(应用服务库)则定义了IT业务管理和应用管理的框架。

图1 ITIL流程模型

IT组织需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定义完整的IT服务管理体系,三种框架的结合见图2。

图2 IT服务管理的三种框架

2.3 IT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IT组织以IT服务管理的三种框架为依据,根据服务价值链模型进行IT服务管理体系规划,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1)分析业务市场,明确服务需求,确定服务规模、范围及服务等级。

在进行竞争对手及监管策略的分析后,确定细分市场及目标市场。通过业务梳理,明确组织的业务目标,并进行IT服务规划。

(2)根据产品及业务策略,进行能力和资源的分析,制定成本收益目标及服务质量目标。进行服务能力体系的建设,明确服务级别管理要求,从而制定服务监控及服务支持要求,并建立服务运营流程。

(3)建立统一受理平台,受理用户服务请求。

(4)针对不同客户,进行服务支撑方案设计,明确服务运营流程。其中,基本的服务运营流程包括:

●IT服务过程管理:服务受理、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配置管理、服务级别管理及安全管理等;

●IT服务资源管理:服务级别管理、知识管理、供应商管理、备品备件管理等;

●日常运行维护体系:服务监控、日常支撑操作等。

(5)建立通用技术保障体系,为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6)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并持续进行服务改进。

IT服务管理体系架构见图3。

图3 IT服务管理体系架构

3 IT服务管理平台

3.1 平台规划

IT组织在建立IT服务管理框架后,基于人工方式及纸质表单运行的IT服务管理体系,各个流程之间数据无法共享,导致流程效率低下,不利于业务的规模增长,且管理人员无法从现有的业务数据中提供有效的支撑用于业务决策(图4a),要求IT组织通过IT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及应用,规范IT服务管理流程及数据,确保服务数据在各个流程中的共享,从而提高IT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图4b)。

图4 IT服务管理平台实施前后数据流图

IT服务管理系统作为IT服务过程的管理工具,其建设目的是依据IT组织的服务管理体系要求,对服务交付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组织的IT服务目标。这些交付过程包括:日常运行维护管理、IT运营管理过程、服务过程的记录、测量、监督和评估等。根据IT服务管理框架,进行服务支撑流程、服务支撑组织、服务管理对象的梳理,明确各流程之间的关系、界面,并对服务支撑各环节产生的信息进行分析规范,规划IT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架构(如图5所示)。

●用户界面层:是用户访问平台的界面,可根据不同用户的权限及应用访问需求展示不同的用户视图;

●应用层:应用层实现统一接入、一点受理的功能。实现基于服务级别管理的事件管理、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发布管理、资产配置管理等服务管理过程的管理。

●基础架构层:为应用层提供基本的数据管理、工作流引擎及基础配置信息管理,并提供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图5 IT服务管理系统架构图

●接口层:实现与监控系统、自动巡检系统及其他第三方系统的接口。

3.2 系统实现

(1)平台基本技术要求

IT服务管理平台在实现和部署方面,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

●能够对包括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存储/备份系统、应用系统、终端系统、安全系统、机房动力及环境等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系统结构清晰,能够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各功能模块功能独立、松耦合,而系统整体功能完备,便于客户根据需求自由组合。

●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扩展性,通过插件体系和数据交换接口,可平滑地扩展系统功能并与第三方产品进行集成。

●能支持各类通用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

●可对管理信息进行综合展现,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个性化业务窗口,可支持定制化二次开发。

●满足系统使用过程中容量和效率的要求。

(2)平台开发框架

依据IT服务管理平台,确定平台开发框架采用JAVA技术,与主流平台及数据库兼容。基于模块化架构开发,通过应用API接口实现应用层对数据层的访问,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并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快速业务部署,满足产品化需要。

系统在软件架构分为五层(见图6)。

图6 系统技术架构图

第一层为展示层,负责处理与用户的交互;

第二层为控制层,负责接收和处理展示层的数据;

第三层为业务层,负责处理系统功能业务逻辑,该层根据功能业务需要,与流程引擎、计划任务调度引擎进行交互;

第四层为缓存层,负责与缓存系统交互;

第五层为数据层,负责与数据库系统交互。

软件架构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式进行整体设计,将业界经典的设计模式引入其中,通过细粒度的分层构架,每层各负其职,互不干扰,达到松耦合的设计目的,将系统功能的变更影响降到最低,使系统更易扩展、更易维护。

(3)流程引擎技术

采用自主研发的流程引擎组件,安全、稳定、灵活、可靠,具备二次开发能力。

●界面友好的可视化流程设计界面,支持拖拽操作;

●支持丰富的流程语义及节点类型;

●支持基于规则引擎的路径选择功能;

●工作流引擎采用先进的核心架构设计,支持分布式部署方式,支持水平扩展,可提供高可用、高性能的服务。

(4)接口管理

基于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实现,系统中的每个最小执行单元都可以以服务的方式对外提供访问能力;系统提供丰富的对外接口协议,包括:webservice、socket、Restful API、基于数据库级的接口(DBLink、接口表)等,通过这些常用、标准的协议可以方便地与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格式支持结构化文本(csv、json、xml)等。

4 IT服务管理平台在IT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笔者所在公司作为电信级的IT外包服务提供商,基于ITIL、ISO 20000、ISO 27001、ASL、BISL等国际标准体系,建立了成熟的IT服务体系,覆盖服务响应、服务交付和服务管控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及服务能力,建设应用IT服务管理系统,实现了电子化的服务流程定义、服务协议管理及服务监督管理等。

通过服务及运维管理过程的电子化闭环管理,实现生产运营的可控性。

该平台实现对服务支撑情况的可视化分析,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服务成本分析及服务质量考核,从而进行服务质量和流程的优化改善。

该平台依据主流的IT服务标准建设,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快速业务部署,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该平台已在联通集团、联通黑龙江分公司等ITO项目中部署使用,提高了服务及运维管理水平和效率并降低运维成本,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波恩(荷).IT服务管理国际标准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Mauricio Salatino.j BPM6 Developer Guide[M].UK:Packt Publishing Limited,2014.

[3]高杰.深入浅出j BPM[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Frank Niessink,Hans van Vliet.Vrije大学IT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C/OL].荷兰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学.1999.(2015-03-17)[2016-08-24].http://doc.mbalib.com/view/a9b4dfaa25f2f56e40ca46af8666d5bf.html.

IT项目管理结课论文 篇3

作为企业的IT部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必须看到的是,IT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时至今日,企业发展已经离不开IT。因此,我认为,当前IT部门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现有信息系统的潜力,全面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做到以规范应万变,使IT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执行标准 管理有序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得不随之改变。在这个时候,企业的IT部门如何能适应这些变化,现在设计的方案在将来发生变化的时候,如何还能用得上,对于IT部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了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企业需要把自己IT的结构都很清楚地罗列下来,从全球的角度制定标准和规范,使得将来在任何一个事业部也好,任何一个国家也好,所开发的应用和基础设施都符合标准。

惠普和康柏合并后,我们制定了新的IT基础架构标准,我们把它叫做Enterprise Architecture,规范了整个IT架构。它一共分为6个层面:(1)业务目标;(2)业务流程;(3)信息本身;(4)具体应用;(5)架构标准;(6)核心基础设施。基于这6个层面,惠普把IT系统所有的内容一一映射到这些层面,例如,业务流程里面就包括采购流程、产品的生产、产品的市场推广、定单流程、如何支持客户系统等,内部有员工绩效评估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等,还有就是物流系统、客户关系系统,以及办公系统等,所有这些都是包括在业务流程之内,都有一一对应的描述。在其他方面,包括最常见的客户端的个人电脑、网络架构、灾难备份和信息安全等等,这些基本的内容都被细化为具体的子层次,在六个层面下对应着200多个具体的子层次,每个子层次都要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政策等。

例如,在上面的核心基础设施层面中,其中有一个部分是应用基础平台。最典型的应用基础平台就是数据库。这里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选择什么样的数据库产品?数据库的规范是什么?对于不同的应用,分配多大的空间?采用什么的脚本做编辑工作?等等。所有这些,一般企业的做法是,需要上某个业务的应用的时候,开发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把需求清楚地表示出来,然后开发人员着手实现,自己建库和表,按照自己认为可用的方法划定存储空间,进行脚本编辑。这样,形成每一个用户有自己一套东西。如果一个公司只有一个业务部门的话,这样做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大企业可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业务部门,有很多产品线,每个产品线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应用。从市场调研、物流、销售,到配送、支持系统和客户服务等等,全都有自己的应用。如果每一个应用都这样去建数据库的话,最后每一个部门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这样管理起来就十分复杂,也很难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

所以我们合并后在设计数据库时,作了充分的整合。根据两家公司最好的经验,进行了统一设计,制定了统一的规范,用统一的脚本编辑,建立统一的存储空间分配策略,什么应用采用什么数据库,每个数据库用多大的空间。对于不同的需求和访问量,采用合适的方法去读取。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在保证应用的条件下,使数据库的性能最大化。此外,由于采取了标准化的方式,不同的应用采用相同标准处理,使得维护的成本很低,故障排除的速度很快。

在惠普,所有IT系统的开发、维护、将来的变迁,都必须基于这些标准、规范和政策演进。

科学管理 对应突变

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是IT部门用来计划、研发、实施和运维高质量服务的准则。它源于英国的CCTA组织开发的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这一业界标准。ITIL把很多观点和做法都变成可查询的。但是,它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很不方便。因此,惠普根据自己的实践,创造了ITSM,它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ITSM 包括5个大的模块:业务和IT战略整合、服务运营和维护、服务规划和管理、服务开发和实施,还有业务持续管理。我们在日常的IT管理工作中把ITSM作为指南。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根据ITSM来做。

在ITSM中的业务持续管理模块,是ITSM重点强调的新内容。一个企业再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许多意外情况的影响,如灾害、疾病、电力短缺等。业务持续管理模块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制定的。突如其来的非典给我们提供了演练的机会。从2003年4月下旬起,北京的非典疫情变得非常严峻。惠普早在3月底就开始做相关的准备工作。我们信息服务部在4月初制定了应急计划。当时,中国惠普公司总裁孙振耀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简单,要解决两个问题:(1)如果有一半的员工回家办公,能不能做到?(2)如果办公室必须关门,IT能怎么继续保持业务持续运转?

根据领导的要求和ITSM的原则,从IT管理者的角度,我把公司的员工当作客户对待。我根据公司的特点,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有如何扩大带宽、如何继续800号支持,以及怎样组织大家对非典的应急工作,包括第二办公室的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设置等,提出有关的建议和对策。这时,更加体现出IT部门的价值。根据ITSM,我们很快制定了应急计划,其方针是要实实在在地保障IT基础设施的基本运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具体的实施工作。

1.可用性管理

非典时期的可用性管理的重点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让员工远程联网。我们为了保证可用性,首先检查,网络的接入网关是否是冗余的?如果不冗余怎么办?如果公司被关门怎么办?我们把所有的措施都写在IT手册里面,发给每个员工。万一北京不行,可以拨号到上海或新加坡。做到即使某个单点系统不可用了,但是用户可以改拨另外的端口和惠普联系。

2.扩展管理

在正常情况下,公司网关的接入能力是按允许同时有50人登录设计的。但是在非典高峰时期,平均每个时刻有500人登录,比平常多了10倍。当时的带宽有冗余,但仍差得很远。我们根据ITSM执行扩展计划,除了在内部增加接入能力外,还要和电信部门协商提高带宽。在最短的时间内,我们把带宽扩展了5倍,加上原来的冗余,使得带宽容量可以满足500~800人同时登录,基本满足了2/3员工在家办公的需求。

再有,我们的电子邮件服务器配置成双备份的,一个在北京的其他地方(离惠普大厦较远),另一个在上海。

3.服务级别管理

每天有多少员工,以什么样的速度、多长时间、可用性接入到公司网络,这些都涉及服务级别管理。这时的要求肯定比平时低了,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突发的情况。平时可能要保证100%的拨通率,现在只能达到90%。我们当时和各个业务部门协商好,员工轮流联网。根据员工号码的尾数决定联网时间,奇数号在奇数时段联网,偶数号在偶数时段联网。每个人登录2小时后,就要下线,再过2个小时才能重新登录。

4.运营管理

在这方面,我们每天都出一个报告,其中最主要的数据有2个,一个是IT的帮助台接了多少电话,比平时多了多少。第二是远程接入端口,每天有多少人联网。这些数字代表有多少员工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因为员工回家办公,有很多配置要改变。具体操作可能有问题,就要打电话询问。员工接入数量代表真正有多少员工在家办公。这些数字也为公司的管理层提供了信息。

在业务持续管理里面,还有许多模块,如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等。在实施的时候,我们部门员工都积极参与。我体会到,只有当IT部门的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工程师对ITSM有统一的认识时,IT管理的沟通效率和执行效率才会极大地提高。而且仅仅使用一个模块是不够的。每一个模块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大家的理解都不一样,那就困难了。只有整个部门都理解和掌握ITSM,大家有统一的认识,效率才能最大化。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结课论文1 篇4

摘要:“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对于企业来说,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已被公司各级领导所认同,“内抓现场质量领先,外抓市场名优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营战略已被广泛采用,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质量的竞争。而质量形成于项目,是公司形象的窗口,因此抓质量必须从项目抓起。而项目质量管理是公司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公司深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质量、质量管理、企业管理

1、质量管理的定位:

首先我们应理解什么是项目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达到客户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提起如今的IT项目,软件工程倍受关注。而软件的质量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因为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估标准。甚至有人提出,现在的软件开发根本提不上是“工程”,因为它太稚嫩了,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标准来比照;因而软件项目极易出现失败或失误。大量实践证明,软件工程项目的成败,通常是因为管理问题(协同工作的能力),而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要想做一个“完美”的软件,质量管理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实际的项目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总是围绕着质量保证过程和质量控制过程两方面。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会发生交叉。

2、项目质量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每个施工项目质量的总和代表公司着整体质量水平。优质工程是公司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也是公司形象的金字招牌,劣质工程损害公司形象,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质工程的正面效应与劣质工程的负面影响并不是一比一的对等关系,对公司信誉的影响可以说是“十誉不足,毁一有余”。公司为维护自身的形象,必须重视抓好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项目质量管理,必须选好项目经理、配好项目班子。项目经理是企业在项目上的全权代理人,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形成过程的总指挥,除应有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外,还应要求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真正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抓好质量管理、创建名牌工程、为企业形象“贴金”、而不是抹黑的质量责任意识。项目班子(包括项目经理)由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是履行质量职能的骨干力量,又是执行质量计划实行全过程控制的实际工作者,选配项目班子要注重总体功能

3、项目质量必须注重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要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行,关键也在公司和项目部两个层次。公司要注重提高各级一把手的质量意识,发挥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的重要作用,建立以经理为第一责任、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各级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实施的监管体系,培养一批内审和管理、监督专家队伍。经常通过监督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手段,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作为项目部层次的质量管理层,项目经理要在对公司质量方针目标提供保证的同时,还要依据合同对业主提供保证。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负责人为主、专职质量检查员、技术员、班组长及其兼职质量检查员组成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网络,对工程的质量职能进行合理分配,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在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三检制”和隐蔽验收制度,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严格按照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评定。使工程事事、处处、时时、人人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确保质量体系覆盖从工程开工到完成验收的全过程,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4、项目质量必须安排好交叉作业,注重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

软件项目工程建设和其他工程项目建设一样,往往都存在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管理难度大。俗话说 “优不优看细部”,就说明细部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对实现项目总质量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细部处理”,是一种习惯说法,它包含两层意思: “细部”一般是指大面积施工以外的细小部位、各分项工程接合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的交接处。“处理”二字说明了一些部位一般设计无规定、或规范要求不太明确,要靠现场施工管理者、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进行恰当的处置。在这一阶段,除各分项工程要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外,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抓好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上。合理安排交叉作业,一是要合理安排工序,解决好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不影响施工

质量; 二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保证各分项工程必要的技术问歇; 三是要合理安排人力以保证工期。

成品保护在细部处理施工阶段尤为重要,要在一开始就制定措施,落实责任人,做好有利于成品保护的交叉作业安排,防止相互破坏或污染,减少返工损失,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5、做好项目质量管理,必须组建优秀的管理队伍:

建立一个精兵强将的管理班子,是每一个建设单位营造更高利润、打造和完善健康发展路径的基础。实施现场管理远远区别于办公行政管理,现场管理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多门类的复合型管理场所,没有一定的现场管理、协调防御经验是无法胜任在众多经验丰富的被管理者当中去管理他们的光荣任务。软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就是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对所控制的对象采取的计划、监督、检查、引导和纠正,使其处于稳定状态的连续管理行为。软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有:项目质量控制要有明确的控制主体。项目质量的控制主体是项目经理部,为了实施项目质量控制,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组织起质量管理小组或专职质量检查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和验收。项目质量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为了实现总目标还必须有许多分目标,分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步骤。所以在明确整个工程的质量目标后项目经理一定要责成项目经理部有关部门,在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时,就要以目标为依据,制定保证实现目标质量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济的计划、措施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标准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种连续的,全面的管理,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人是决定的因素。管理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在质量上形成人人关心质量,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项目经理从中得到全面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6、做好项目质量管理,必须聘请高品质的监理和评审单位:

软件产品常被称为“无形”的产品。评审时难度更大。在此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评审时不能只对最终的软件代码进行评审,还要对软件开发计划、标准、过程、软件需求、软件设计、数据库、手册以及测试信息等进行评审。评估软件工具主要是为了保证项目组采用合适的技术和工具。评估项目设施的目的是保证项目组有充足设备和资源进行软件开发工作。这也为规划今后软件项目的设备购置、资源扩充、资源共享等提供依据。

现今监理单位的部分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形同虚设已是现今难以解决的事实。由于监理市场的种种原因,监理单位难于挽留有能力的人员为其工作,致使监理组织的能力菠弱,很难胜任监理工作的行业要求,致使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跳出其行业范畴行使监理方的部分职责与权利。调整监理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当务之急;即在现有监理费用的基础上,打消一味的要求监理人员数量的做法,提高现场监理人员个人和组织的管理素质,使其能在管理现场最大限度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7、总结:

随着软件领域的不断扩展,软件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也越来越高,使得软件项目或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难度增加,这就对软件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这其中如何进行软件管理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软件质量保证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于软件的质量为题进行处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软件质量保证工作是有计划进行的能客观验证软件项目产品和工作是否遵循恰当的标准步骤和需求。然而每一种技术都不是绝对的、软件质量的提高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因素,需要从每个方面进行改造,同时还需要兼顾成本和进度。所以说软件质量管理应该贯穿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只有软件各方面都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才会在市场中站住脚。

参考文献

[1] 美 Kerzner,H.著,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J] 2006

[2] 孙裕君现代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J] 2005

现代企业管理结课论文 篇5

摘要:所谓的“O2O模式”看似合理,实际上并没有被国外主流媒体所传播。而是普遍存在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而已。进入新世纪以来,O2O模式的快速发展对各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什么是O2O营销模式、O2O的营销模式的优势、O2O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O2O营销模式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O2O营销模式、优势、存在的问题、前景展望

一、什么是O2O营销模式

O2O营销模式又称离线商务模式,是指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O2O通过打折、提供信息、服务预订等方式,把线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给互联网用户,从而将他们转换为自己的线下客户,这就特别适合必须到店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比如餐饮、健身、看电影和演出、美容美发等。

O2O营销模式的核心是在线预付。数据显示,即使在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美国,线下消费的比例依旧高达92%。TrialPay创始人兼CEO Alex Rampell在描述庞大的线下消费规模时举例说,“普通的网络购物者每年花费约1000美元,假使普通美国人每年收入为4万美元,那么剩下的39000 美元到哪里了?答案是,大部分都在本地消费了,人们会把钱花在咖啡店、酒吧、健身房、餐厅、加油站、水电工、干洗店和发廊。”

这不仅仅是因为线下的服务不能装箱运送,更重要的是快递本身无法传递社交体验所带来的快乐。但如果能通过O2O模式,将线下商品及服务进行展示,并提供在线支付“预约消费”,这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拓宽了选择的余地,还可以通过线上对比择选最令人期待的服务,以及依照消费者的区域性享受商家提供的更适合的服务。但如果没有线上展示,也许消费者会很难知晓商家信息,更不用提消费二字了。另外,目前正在运用O2O摸索前行的商家们,也常会使用比线下支付要更为优惠的手段吸引客户进行在线支付,这也为对消费者节约了不少的支出。

对于本地商家而言,原本线上广告的成效可以直接被转换成实际的购买行为,由于每笔完成的订单在确认页面都有“追踪码”,商家在更为轻松的获知在线营销的投资回报率的同时,还能一并持续深入进行“客情维护”。其次,O2O是一个增量的市场,由于服务行业的企业数量庞大,而且地域性特别强,很难在互联网平台做广告,就如同百度上很少出现酒吧、KTV、餐馆的关键词,但O2O模式的出现,会让这些服务行业的商家们一跃线上展开推广。

从表面上看,O2O的关键似乎是网络上的信息发布,因为只有互联网才能把商家信息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广,可以瞬间聚集强大的消费能力。但实际上,O2O的核心在于在线支付,一旦没有在线支付功能,O2O中的online不过是替他人做嫁衣罢了。就拿团购而言,如果没有能力提供在线支付,仅凭网购后的自家

统计结果去和商家要钱,结果双方无法就实际购买的人数达成精确的统一而陷入纠纷。

在线支付不仅是支付本身的完成,是某次消费得以最终形成的唯一标志,更是消费数据唯一可靠的考核标准。尤其是对提供online服务的互联网专业公司而言,只有用户在线上完成支付,自身才可能从中获得效益,从而把准确的消费需求信息传递给offline的商业伙伴。无论B2C,还是C2C,均是在实现消费者能够在线支付后,才形成了完整的商业形态。而在以提供服务性消费为主,且不以广告收入为盈利模式的O2O中,在线支付更是举足轻重。

虽然O2O模式与B2C、C2C一样,均是在线支付,但不同的是,通过B2C、C2C购买的商品是被装箱快递至消费者手中,而O2O则是消费者在线上购买商品与服务后,需去线下享受服务。这是支付模式和为店主创造客流量的一种结合,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发现”机制。

二、O2O营销模式的优势

O2O模式的益处在于,订单在线上产生,每笔交易可追踪,展开推广效果透明度高。让消费者在线上选择心仪的服务再到线下享受服务。O2O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海量信息、海量用户的优势,同时充分挖掘线下资源,进而促成线上用户与线下商品与服务的交易。O2O模式可以对商家的营销效果进行直观的统计和追踪评估,规避了传统营销模式的推广效果不可预测性,O2O将线上订单和线下消费结合,所有的消费行为均可以准确统计,进而吸引更多的商家进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O2O在服务业中具有优势,价格便宜,购买方便,且折扣信息等能及时获知。将拓宽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由规模化走向多元化。

O2O是结合本地特色发展的生存探索创新。有限的生存空间需要新的模式探索和实践。地方网站狭小互联网生存空间,狼多肉少的状况,也让城市“风云变幻”。如今,团购的的狂热不在,房地产的冬天或许已至,地方新闻类网站和论坛的权威地位让地方门户日子并不好过,大型分类信息的强势进入瓜分了最后的“信息平台”这一领地。O2O线上交易线下体验方式提供了全新的用户体验模式。本地的人我们熟悉,本地的商家我们熟悉,本地的网站运营模式我们了解,三者的完美结合模式非“O2O”莫属了。

O2O可带给消费者最真实的消费体验。真实的消费体验是O2O模式适合地方网站发展的最大特征。其实,团购的火爆,足以窥见一斑。大家在线订购,线下体验忙的不亦乐乎。当然,团购目前在衰退,原因种种,盲目的扩张,运营成本的加大,客户线下体验感差等等。但我认为绝非是模式本身的问题。O2O要解决好诚信记录问题,让每一份线下体验真实的在网络上记录下来。加强管理,将线上和线下两个终端服务好,将消费者的体验感发挥到最大化,我们相信O2O的前

景无限。

此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地方网站O2O的得天独厚的优势。B2C等模式电商再怎么发展,地方性的一些产品和服务,也不可能挂淘宝等商城上销售,比如结婚请司仪、装修公司、理发、家政服务、餐饮和娱乐等。这些都是地方网站O2O的宝藏。而这些,在团购浪潮的洗礼下,大家对于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模式已经不再陌生了,也无形中为地方网站O2O发展铺平的思想道路。

三、O2O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团购网站暴露出来的诚信问题层出不穷。某网络调查结果发现,团购网站问题多多,诸如付款后卷款走人、网上货品描述与实际不符、线上诱人线下限制、额外消费多、高标底价、发表虚假折扣信息、服务注水、退换货比较困难等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的O2O经营模式中都可能存在。

团购网看似门槛较低,但是真正发展壮大,还需要经营者具有战略眼光,能恪守诚信经营的原则。就如松下幸之助所说:“诚信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建立一套完善的诚信标准系统,对O2O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

拥有大量优质商家资源是O2O经营者的巨大优势,但是有时候为了获得商家资源,O2O经营者降低对商家资质的审核,造成很多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良后果。

即使一些知名的团购网站也会爆出商家资质的问题。在团宝网上,一家名为济南品墨摄影工作室的商家推出28元团购摄影写真套餐,有消费者购买之后,找到这个商家拍摄完照片,但是取到照片时候,这个商家却没了踪影。消费者再打电话,手机关机。

造成这一问题,固然是因为团购网站对商家资质不够严格,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对于O2O经营模式理解不到位。有些团购网站为了提升用户数量,扩大经营领域,不断在全国扩张,结果固然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或服务,但是却无法保证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O2O本身是非常强调本地化经营的商业模式,在某个区域内做精做透,这样才能长久维持客户。对于O2O经营者无法把握住这一点,就一定会在经营中发生策略上的失误。

O2O的盈利模式相对清晰,但是也容易造成发展模式的千篇一律。团购网站就是典型案例。国内团购的发展是一哄而上,小本经营,使用相同的模式,最后造成所谓的“千团大战”,同质化竞争太过严重,以至于团购行业的冬天提前到来。

四、O2O营销模式的前景展望

O2O这个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但进入门槛已经很高了,从创业者到资本市场都在寻找电子商务的下一个模式。我们发现,服务业的GDP占有率比制造业(生产那些能塞到箱子里的商品)高,在将来的5年国家将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GDP占有量,如果把商品塞到箱子里送到消费者面前的网上销量有5000亿,那

么生活服务类的网上销量会达到万亿。

我们还可以发现,生活服务类商品在团购上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事实也证明这种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的模式很快的被接受。而且我们的团购平台从一天一款到一天多款,从一款卖一天到一款卖多天,从团商品到团服务,从一个城市辐射到全国。团购作为非常态下的电子商务形式,一定会趋向于商品多样化,最终走上生活服务类折扣商城的形式。

与传统电子商务相比,快递可以给你送来从网上买到的商品(B2C电子商务+物流),却送不来服务的体验——我们生活中许多商品和服务必须到店消费,比如餐馆、台球厅、酒吧等,这些服务才是我们平时消费的大头。O2O模式却可以把这些服务通过网络“快递”给你。对于台球厅、理发店这些服务商来说,增加一些顾客不会增加太多的成本,却能带来更多的利润。

未来的O2O将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生态体系,不断向多元化和纵深化发展,比如会演变出平台型、外包型、直营型、合作型、区域型、垂直型等多种形态。他们之间虽然不会完全消除竞争,但更多的是互补与合作,一种共生共赢关系。

O2O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点,主体业务是基于实体商业的,因此,在本质上跟实体商业没有太大区别,相互间是一种对应关系。类似于传统领域里面的专业化营销服务机构,这就决定了它也将会向实体商业一样百花齐放,很难出现一统天下的局面,虽然也将会有巨无霸级的企业存在,但巨无霸不等于一统天下,细分领域的龙头会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只有体量上有大小之分,但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强弱之分,强弱一定是分领域的。>苏宁是最大的家电零售商,但也并非在每一个城市都是最强的)也就是说一家企业可能会拥有多个单项冠军,但很难成为全能冠军。

多种形态共生共存。传统商业中在业态上有百货店、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美食城、酒店等,品类上有专卖店、专业店,架构上有全国连锁店、区域连锁店、单店以及直营店、加盟店等,都是多种形态共生共存,从没出现过一家通吃的情况。其实即便是突破了区域制约、理论上能够实现一统天下的商品加物流的电商模式现在也在不断地涌现出细分龙头。这是商业的自然规律,是有利于整个商业生态健康的。有过传统商业从业经历的人对此会有深刻的感受。这也有利于促进创业和就业。

总结

对于O2O模式来说,将是得offline者得天下,因此运营商所拥有实体商业的资源、背景、经验、人才、知识等将成为未来成败的关键要素。

如果把前十年称为第一代网商,把下十年称为第二代网商的话,第一代从业者大多是互联网人,侧重于“在线消费”,而第二代可能会有更多的传统商业从

业者加入进来,他们更侧重于“在店消费”,也就是以offline为业务核心,把online作为展示和预订通道,将原有的现付转化为预付,即时消费转变为预订消费。因计划性的增强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从而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商家的收益得到增加,实现双向收益,化解了买卖双方的利益矛盾问题。

如果把团购作为一个行业来看的话,O2O则是一种模式,它超越了行业的概念,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所以它带动的是整体的商业生态的创新和转型,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消费终端,而且还会让产业链结构得到优化,传统的业务模式往往以本企业为中心,单赢较多,获取的收益往往以牺牲业务链上某一方或多方的利益为代价,因此与上下游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矛盾。有赢家也有输家。而O2O模式让企业运营从单赢走向多赢,不仅本企业受益,还让其上下游共同受益,实现全业务链的共赢。几乎没有输家。因此比多数模式都更趋近于完美。参考文献:

[1].陈寿送.中国O2O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2年

[2].徐梦园.舶来团购——论团购的发展现状及问题[J].中国商贸.2010年

企业管理概论结课论文 篇6

摘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企业集团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投资结构更加复杂,管理层次较多,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风险越来越大。资金管理贯穿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因此企业集团应健全资金管理体系,加强资金管理控制,提升资金管理水平,控制资金管理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企业集团战略目标和持续发展。本文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状况出发,提出了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控制方法。

关键词:企业集团 资金管理 控制

企业集团是以母子公司为核心, 通过产权纽带,形成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法人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现代经济组织形式,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过程中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依托。增强企业集团竞争力和控制力,是企业集团加强管理、规避经营风险的必然要求。企业集团资金管理贯穿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处于突出位置,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控制,对实现企业集团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状况

随着管理技术与方法在企业集团的更多运用,很多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也取得了不少突破,建立健全了很多适合本身特点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但也有部分企业在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资金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低,各下属单位谋求局部利益最大化;管理模式延续原有的经验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集团内部资金占用不合理,资金闲置与短缺不均,未能统筹运用管理,筹资和投资脱节,资金整体收益不高;预算管理弱化,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预算指标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信息化技术未能与采购、生产、销售、决策、监督有效联结,未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等。以上这些都弱化了资金管理控制的作用。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控制的目标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控制目标是实现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具体目标是资金均衡、有效流动、管理效率。协调母子公司战略的一致性,发挥资金融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管理效率。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掌握下属单位的经营情况,配合企业的竞争战略对下属单位进行科学的考核;监督下属单位资金筹集和运用,有效防范违法、违规、高风险及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合理地调配资金余缺,及时掌握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形成管理规模效应,提高投资效率、规避财务风险。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控制方法

(一)强化资金管理预算控制

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完善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在内的全面预算。预算控制覆盖资金运营全过程,进行资金流量的预测、控制和分析,控制资金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风险。通过年度资金流量预算对筹资、投资、资金运用进行规划;通过年度资金流量表掌握企业集团整体的资金流入、流出;通过分级管理和过程控制,坚持预算的刚性作用,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实现资金有效平衡与资本结构优化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围绕企业集团发展规划,合理调整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资金平衡和资本结构。

企业集团年度综合经营计划和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将集团内各单位财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各经济核算单位都是资金预算的管理对象。资金预算采取分级编制、集中汇总、逐级审批的办法,按照资金需求编制资金预算,汇总审批执行。对于日常支出,根据批准后的资金预算实施;对于批量大额采购、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投资,实行集体审批,采取招投标方式,完善预算、审批、实施、验收、反馈等程序,强化资金管理预算控制。

(二)优化资金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应建立并组织实施一套适合本企业集团特点的较为完整的资金管理模式。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有: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资金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和财务公司模式。各种管理模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简单易于操作,适用于业务规模不大,范围不广,以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为主要组织模式的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模式,是在集团总部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监督、管理各成员企业资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内部银行模式是模拟银企关系进行企业集团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和资金调拨,分为高度集中模式、相对分散的模式、松散模式,适合融资需求大的高速成长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基本职能与内部银行非常相似,对子公司的资金监控职能较弱,需要子公司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能力。

在企业集团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资金管理模式。初创期的企业集团管理不规范,经营风险比较大,资金需求大,融资困难,为了更好地发挥集团整体资金优势,可采用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在企业集团成长期、成熟期多采用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模式,各有侧重,适应企业集团内部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可以某种管理模式为主,辅以其他方式组合优化,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三)建立资金风险评价体系

企业集团应设立由董事会领导的风险管理部门,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控等方面,科学制定适用于企业集团资金风险管理标准和政策,进行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报告、风险处理等,目标是将集团公司整体资金风险进一步降低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建立风险评价机制,企业集团应结合整体资金规模及业务运营特点,对企业集团内部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活动等设定风险指标及评价标准,结合资金活动及关键控制点,进行风险点分析,建立资金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风险报告制度,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搜集风险信息,监控资金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将风险信息反馈给决策层,以便及时调整资金活动、制定相应策略。风险报告应包括风险事项、相关风险指标比较及预计可能带来的影响、公司可承受水平、评价建议等。

(四)资金管理控制信息化

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整合互联网资源,引入ERP信息平台,对ERP信息平台资金管理功能进行改进,建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型,将ERP信息平台与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流程模式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ERP平台的最大功效,提高企业集团的资金业务处理能力以及整个集团的资金周转。   运用E-HUB的理论技术和模式,在E-HUB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公共平台的模式,改进交易流程,缩短交易时间,联结采购订单、供应链管理、询价、销售信用管理等商务活动,实现企业间信息联通、数据共享、业务互动,实现资金管理从“单一系统”到“共享平台”、“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的转变。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提高精细化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和质量,为企业集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充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规范化的保障措施。

(五)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授权审批

授权审批有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两种情况。一般授权是正常范围内的经济业务的权限,特殊授权是超出一般授权范围的授权。授权控制,首先确定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范围和额度。根据部门设置、风险控制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权限划分,既能调动各下属单位各部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防范资金管理风险。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授权,主要是授权审批额度,符合不相容职务分离,设立不同额度内资金审批权限,在一定的业务范围、超过资金额度审批权限的部分,必须经企业集团领导批准。企业集团对重要投资活动进行严格审批,包括立项、预算、方案、实施、资金管理等。对于筹资、投资、固定资产购建、资金拆借、批量大额采购、信用额度以及资产处置等重要项目严格执行集体审批管理制度。

(六)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

内部审计主要对企业集团制度执行、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程序软件功能授权、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资金管理、授权控制等进行审计。加强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频度与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整改,防范风险,更好地实现企业集团管理目标。在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委托外部审计参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

四、结束语

企业集团经营跨区域性、组织结构复杂性、资金规模巨大,要求强化资金管理控制;企业集团通过加强资金预算管理、优化资金管理模式、推行信息化精细管理和审计监督,提高管理水平,防范资金管理风险,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发挥资金规模效益,提升企业集团的整体竞争力,以实现资金管理控制目标和企业集团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范晓萍.集团资金管理现状及末来发展的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3)

[2]陈海岳.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可行性模式分析与探讨[J].交通财会,(10)

[3]李新,李康昱.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模式及对策[J].山东经济,,(9):136(5)

[4]周源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策略浅探[J].商场现代化,,(3):533

[5]陈玉慧.集团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研究[J].企业研究,,(2):4

金融行业的IT项目管理 篇7

1 IT在金融行业中的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 在中国入世、金融证券业向外资开放的巨大压力面前, 通过顶级的网络管理实现竞争手段与国际金融机构同步升级成为必然的选择。纵观国内金融业界, 无论是大型银行, 还是保险公司, 或 者是证券行业, 在这些机构内, IT成为有具体目标、为其业务需求服务的战略工具。比如, 花旗银行IT部门, 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单一的IT部门, 而是一个向整个银 行业务提供业务管理与解决方案的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实现业务运行, 实现资源调配, 实现业务变革。

随着业务的发展和金融业科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金融机构启动、规划、开发的IT项目规模越来越大, 项目复杂度和管理难度随之不断提高, 项目团队能否有效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已成为影响项目效果的关键。但是, IT在极大地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 为金融业提供了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使之面对巨大的风险。

2 金融行业IT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金融行业实施IT项目开发管理的过程中, 项目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例如, 因某些技术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项目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开发环境管理不善, 造成项目前期资料和工作成果遗失, 出现IT项目中断或宣告失败, 或者某IT项目未按计划完成而不得不追加投资的情况, 严重影响了金融业务的正常运行。

(1) 对IT项目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的决策更多地是关注新产品、新项目的开发。而IT运营方面除非出现了重大的问题, 否则高级管理层极少触及。因此, 对高级管理层而言, IT运营风险相对于其它风险来说要疏远得多。存在的误区包括:认为在IT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信息技术风险所造成的威胁也不大;信息技术风险基本上是小概率事件, 因此可以认为不会发生;建立质量最好的IT基础设施就可以防范风险等。

(2) 缺乏应急机制。

金融业IT系统大都是全国性集中的大型应用系统, 对设备、通信、电力、技术高度依赖,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连续性、关联性。当有IT系统危机。或事故发生时, 仅仅依靠单个金融机构自身力量处置往往是不够的。

但是, 但从总体情况来看, IT系统应急预案还不够完善, 很多是在套用上级机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没有很好地结合本地、本业务的具体情况;从形式上看, 现行的应急注重内部应急机制建设, 对外部因素估计不足;IT系统应急有别于公共应急,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目前许多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以及在人员、设备、流程等方面的考虑只盯住了单位内部, 对外来的硬件、软件、非本单位管理的外部基础设施等问题考虑不够;风险评估机制、安全策略评估机制不健全, 不能为IT系统的运行提供有效预测、预警, 不能支持应急处理。

3 金融行业中IT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

IT信息管理与金融企业业务开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对业务开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IT系统建设和管理中, 除了要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外, 还必须有一套规范、可管理的IT服务管理流程。

(1) IT项目管理需要将IT技术与企业目标的整合, 并满足客户对IT服务品质和服务体验的要求。即在提供IT服务的时候, 首先应该考虑客户的业务需求, 根据业务需求来确定IT需求。

(2) IT只是银行运营业务流程的一种手段, 不是目的。IT服务管理必须强调根据客户的需求对IT进行“量身定做”式的管理, 通过提供高品质的IT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金融IT服务管理在实施每个管理流程时都应该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

(3) IT项目的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运营管理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如何通过强化运营管理和安全管理, 最大限度地发挥IT系统的效率, 已经成为金融机构一项重要的工作。

(4) IT部门要侧重于从技术角度对基础设施进行管理。这种管理覆盖了IT基础设施管理的所有方面, 包括识别业务需求、实施和部署、对基础设施进行支持和维护等活动。通过良好IT基础架构管理, 可以在确保IT基础架构稳定可靠的同时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和支撑业务运作。

4 金融行业如何进行IT项目管理

(1) 建立IT应急协作机制。

突发事件影响金融机构的案例越来越多, 严重影响了金融业务的正常运行。而且, 金融业 IT系统大都是技术复杂的大型 IT系统 , 要依赖多家厂商、集成商、运营商的产品和服务, 有极强的专业性。在灾害、事故发生的紧急情况下, 金融机构依靠自身力量往往无法完成对所有故障节点的控制。因此, 加IT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成为当前金融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应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提高应急响应、处理和故障恢复能力, 确保IT项目安全、稳定运行。

(2) 通过在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引入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金融信息安全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 对金融信息化项目实施临理, 有助于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业务、安全及技术标准, 符合国家和金融企业的根本利益。金融企业可以利用监理单位技术与管理经验, 依托国家规范, 强化系统集成软件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 控制系统建设过程中质量、进度、投资以及变更等问题的出现。而且, 有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可以力求实现以担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明确和保护各方利益, 规范项目操作, 区分各方责任, 进而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

(3) 对IT项目进行问题管理。

在金融机构中的IT项目团队能否有效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重要, 因此, 在金融机构实施 IT项目的实践活动中, 有必要结合现代项目管理知识对问题管理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管理机制, 快速提高项目团队识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提高IT项目管理水平和组织工作效率, 提高IT项目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实现成功的项目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IT项目在推动金融行业发展和创新方面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现在, 金融业务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依附程度越来越高, 因此, 加强IT项目管理工作成为当前金融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应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 进一步加强IT项目管理工作, 提高应急响应、处理和故障恢复能力, 确保IT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金融行业,IT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彭涛.IT项目问题管理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金融电脑, 2005, (8) .

[2]Nigel Knight.让IT投资获取更大回报[N].科技智囊, 2005.

[3]周晓燕.IT系统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计算机安全, 2007, (2) .

IT项目管理结课论文 篇8

关键词:IT项目管理;项目管理;项目经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20世纪,项目管理主要应用在工程项目中,但是在步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也引起了IT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在IT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项目的成功运行发挥着主导作用。

目前,学术界对于IT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的作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就需要学术界加强对于IT项目管理经理的研究,加深项目经理在IT项目管理上的作用的认识,开拓学术界研究视野,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初衷。

一、IT项目管理及其特点

项目管理是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为达到项目目标,对项目所有方面所进行的规划、组织、监测和控制。

IT行业项目管理在具有其他的项目管理普遍特性外,其还具有本身的一些特殊性:(1)任务的明确性,无论是产品项目还是应用项目都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2)管理工具的先进性,指的是IT行业中的计算机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高,管理工具更新速度快;(3)信息沟通的及时性,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传递;

二、IT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经理的职责

项目经理是项目组织的核心和项目团队的灵魂,是实现项目目标的责任人,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IT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主要担当着以下职责:(1)确保项目目标实现。项目目标的实现是IT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2)开发计划。IT项目经理的职责之一就是将项目总目标分解,制订项目阶段性目标和项目总体控制计划。(3)组织实施。主要体现在设计项目团队的组织结构,对于大型项目,项目经理应该决定哪些任务由项目团队完成,哪些任务由承包商完成。

三、项目经理的权力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最重要的就是授予项目经理充分的权力,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1)生产指挥权。IT项目经理有权按项目合同的规定,根据项目随时出现的人、财、物等资源变化情况进行指挥调度。(2)项目团队的组建权。项目团队的组建权包括项目经理班子或管理班子的组建权。(3)财权。I在财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项目经理有权安排承包费用的开支,有权在工资奖金范围内决定项目团队内部的计酬方式和方案,确定奖金分配。

四、项目经理的作用

IT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公司执行项目活动并实现项目目标的责任人,全面履行公司所签合同中的所有要完成的目标。

IT项目经理担任着沟通、协商、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纠纷的关键作用。项目经理平常对于项目行使管理权,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对项目目标的实现承担全部责任,可见项目经理在其中担任的重要的角色。同时IT项目经理是项目信息沟通的发源地和控制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来自项目外的重要信息、指令要通过项目经理来交涉;对项目内部,项目经理是各种重要指标、决策、方案、制度的制定者。

五、项目经理的能力

IT项目经理除了在对项目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外,项目经理还应具备一系列技能,来带领团队成员取得成功,赢得客户的信赖。

(1)获得项目资源的能力。项目经理通过树立自己的形象,借助各种关系和高层领导,通过正常途径获得项目资源。(2)消除障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IT项目经理应保持对冲突的敏锐观察,识别冲突可能产生的后果,尽量利用对项目有利的冲突,同时降低和消除对项目产生严重危害的矛盾。(3)领导能力和权衡能力。要想领导一个团队,必须首先学会领导团队中的每一个人。IT项目经理还要负责做出为了使项目取得成功所必须付出的权衡。(4)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项目经理必备的技能。项目经理一定是一个良好的沟通者,他需要与项目团队、客户、公司高层管理者、承包商等进行定期的交流。

六、IT项目管理的案例分析

X先生曾经负责某一个地区的大型数据库项目。在管理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在项目开始前,X缺乏对整个项目的认识,同时由于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与上下两个层面的沟通联系不够,造成了项目的及时情况不能准确获得。在这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某些方面的失误造成了整个工程的额外工作量,这就很容易让人产生抵触情绪。X先生应该加强对整个队伍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既要及时沟通,又要讲求方式方法。继而提高每个人团队配合意识,使得每个人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而不是相反。

从X先生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整个IT项目的管理中,项目经理在管理和沟通中,在沟通上下层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作为项目经理在IT项目的管理中,X先生的案例只是向我们提供了在沟通管理上的分析,其他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注重的方面。

七、建议与对策

IT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管理中十分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IT项目经理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1)IT项目经理要拓宽自己的视角。(2)紧跟IT的未来发展,加强在IT行业方面的学习。(3)增加社交技能,增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4)注重提升解决问题纠纷的能力。

八、结束语

IT项目管理是一个全新的尚待开发的新领域,我国IT领域的投资规模一直保持在一个很高的发展水平,这也给了IT项目管理一个快速发展的环境。从IT项目管理的发展来看,人们对于IT项目管理的认识还不深刻,对于IT项目经理的理解还待深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IT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的重视程度会与日加深,对其职责会进一步划分。

参考文献:

[1]左美云,周彬.实用项目管理与图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翟松涛.项目:如何进行成功的项目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林海,杨尊琦.IT项目管理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数码世界,2003(02).

[4]马君.什么是IT项目管理[J].软件工程师,2005(01).

上一篇:法律意见书公安下一篇:大王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