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正在转型升级,企业需要大量的较高职业素养和综合性人才。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课余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它能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等社会适应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等职业素养。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社团内涵和职业素养特征比较分析,试图为高校体育社团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研究提供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1:

校企联合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探讨

摘 要:针对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积极实施“多元育人”教学模式,建立以“公司制”为平台的职业素质培养工程,推行职业素养“护照”和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发挥好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和企业师傅“师导生创”的引导作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建立“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联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工匠精神’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6GB212)

作者简介:居珈璇,女,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英美文学。

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培养新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共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职毕业生,既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和高职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精心统筹校企双方资源,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这五个要素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着力有序推进“理论平台、文化平台、实践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符合校企双方实际的职业素养培养具体路径。[1]

一、校企联合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传统教育观念转变不到位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习轻应用、重教学轻实训”的现象,这种现象虽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但多次改革的效果并不显著。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加上学生个人自身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的不足,导致高职学生对企业目标、员工职业素养、价值观、管理风格、行为特色、工作模式、个人的追求、评价方式、组织纪律和竞争程度等方面学习和领悟非常有限。[2]

(二)校企合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校企联合培养高职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学校实现开门办学,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学科前沿;企业培养一批热爱企业的精英队伍,促进企业的发展;学生能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培育团队精神,增强竞争力,拓宽发展空间。虽然,国家对校企合作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及原则,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校企双方各自的责、权、利不分明,在实施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进程比较缓慢。

(三)校企双方合作的融入度不高

校企双方都有各自的忧虑和想法。(1)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还达不到企业要求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准。部分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不愿从事一线生产、服务工作,在实习中自由散漫,缺乏主动学习和钻研精神,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随便离岗离职或做工粗糙,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与此同时,合作企业难以承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也是校企合作融入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2)由于利益关系的杠杆作用,高职院校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与企业存在的用工问题,比如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日工作时间长等问题,影响顶岗实习工作的进行,难以促成有效的协同育人、提高教育质量的最终目的。

(四)政府政策支撑力度不足

校企联合培养培养工作难以得到全面落实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撑力度不足,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在监督和协调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力度不够,在指导高职院校紧贴市场新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实现课堂与车间无缝对接等方面缺乏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导致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等方面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

二、校企联合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路径

(一)积极实施“多元育人”教学模式

“多元育人”模式下,多元参与是根本、法制完善是保障、责权明确是前提、行业指导是关键、协同创新是路径。学校和企业均是育人主体,“多元”就是既鼓励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教育”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的成功不乏一些相同的环节和举措,如法律制度的保障、企业热情和积极性的调动、行业协会的高度参与、产学研成果的转化和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拓展等,我国职业院校扎根于区域经济,要为其发展提供服务,因此,要紧贴区域产业发展,凸显产业要素。我国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依托立体化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师导生创”平台作用,定期派老师到实习单位为学生上理论课、文化课,企业则择优选拔合格的工程师、高级工为实习实训师傅,以此探索校企联合打造高效课堂和锻造特色的企业实践一线课堂,助推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3]

(二)建立以“公司制”为平台的职业素质培养工程

根据“公司制”模拟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职业标准、车间实践需要,建立能适应职業岗位群发展要求,服务于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学校各二级学院以学院为单位模拟“公司制”,全面引入模拟企业的组织架构和文化精神,成立具有专业群性质和培养特色的模拟公司。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创新课程开发建设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课程评估和管理,加强教材建设,充实师资和实训、实习等课程实施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4]

(三)推行学生成长职业素养“护照”

实施职业素养“护照”,借鉴护照有形的概念和通行证的概念,立足企业用人需求,立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全方位、全流程体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和职业拓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与成长质量,全面呈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成长轨迹,把记录学生成长的文字描述成能够量化的指标,让职业素养“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用人单位在拿到纸质护照时,也可以进入学生电子护照档案,全面地了解学生成长和综合表现。学生职业素养护照主要通过证书、证章等方式,将学生获得的思想品德、技术技能、文化艺术、体育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的成绩、荣誉和资格记录其中,以求全面体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成长轨迹。学生护照和以往评分机制的不同在于增加了成长过程的“厚度”。[5]

(四)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度

素质拓展学分是指高校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校园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并取得优秀成果,经过认定后获得的学分。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应遵循“以学生为本,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实施素质拓展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融通,课内育人和课外育人相互融通。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应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素质、身心素质、综合能力素质、文化艺术素质、技能与创新素质等六个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成人成才评价体系,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服务地方经济与文化。[6]

(五)发挥好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隐性生产力,是企业的软实力。高职院校应成立由学校领导、企业领导、学校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各专业群带头人、企业高管及技术骨干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基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引入企业特色文化和职场精英文化,吸收企业文化营养,彰显校园文化特色,搭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平台,做到校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文化活动的对接。将企业文化纳入思想教育、各类主题活动和社团建设、实习实训之中,融入企业“团队合作”、“6s品质”、“模拟员工”等职业素养课,通过建立模拟场景的方式,激发并训练学生形成相关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形成“技能+素养”的“双核相融”的育人环境。[7]

(六)发挥企业师傅“师导生创”的引导作用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从企业遴选一批数量适度、素质优良、富有活力、专兼结合的“工匠师傅”担任学生的导师。逐步建成了多个“师导生创工作室”育人平台。在“工作室”,组建梯队的学生队伍进入工作室,充分发挥老师傅的引领作用,披沙拣金、融会贯通,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逐步形成优良的传帮带机制。同时,企业也通过理论和技能各项培训,对学员进行严格的测试,测试成绩优秀将会被录用为公司正式员工。通过以师带徒培训,提高准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使学生快速正确地掌握岗位操作技能,有效促进产品产量、质量的提高,加速学生的成长,稳定了员工队伍,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现实校企合作的双赢。[8]

高职院校应该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把职业素养教育摆在核心的位置,通过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共同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组建政产学研联盟等,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金娟.校企联合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具体路径[J].煤炭高等教育,2012(6):101-103.

[2] 万晖.“90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与重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1(34):76-78.

[3] 王文涛,任占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多元共建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49-53.

[4] 邱宝荣. 以“公司制”为平台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通讯,2015(15):10-13.

[5] 冯超.北京中职学校首推“学生职业素养护照”[N].中国青年报,2016-9-12(11).

[6] 杨环,朱云生.论攀枝花学院素质拓展学分制的引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197-200.

[7] 崔愿玲.要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融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4(24):70-71.

[8] 韩天学.缄默知识理论视域下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的角色定位[J].高教探索, 2016(4):91-94.

[责任编辑 李 漪]

作者:居珈璇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2:

高校体育社团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正在转型升级,企业需要大量的较高职业素养和综合性人才。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课余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它能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等社会适应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等职业素养。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社团内涵和职业素养特征比较分析,试图为高校体育社团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社团;职业素养;高职院校

一、引言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文件中指出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高等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等要求。该要求指出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进行课余体育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它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等基本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等功能。

二、高校体育社团与职业素养的关系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体育社团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它是高校社团的一个主要的团体组织,是由大学生自主参与和组织的一个非盈利的群体性组织。该社团的成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而自发组织的一个团体。职业素养是指在从事职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道德、技能、行为等综合品质,最为主要的就是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高校体育社团的功能

1.文化育人功能。高校根据自己的课程要求和目标将会设定固定的体育项目及班级,但是由于选课等原因将会导致部分学生不能选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学习的效果。体育社团的自由性和同一性等特征,使得成员之间拥有的共同兴趣、共同目标,社团成员在成员之间互相学习提高的过程中,将会潜移默化之中获得了自身需要。学生是自觉和主动参加体育社团,这样学生不会感受正常课程中需要面对的压力。

2.自我价值培养功能。学生对体育需求是多元化的,丰富的体育项目,为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而学生在加入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需求后,同时也能体会体育社团带来的身心感受,满足了学生多元化需求,完善了学生的人格性质和品德等心理情感。

3.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共同的兴趣、目标和需求等是体育社团成员所具有的共同特质。因此,不同需求的学生能够在朋辈和队友帮助下,逐渐提高运动能力,并且认识到体育运动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和快乐,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三)职业素养的基本特征

1.成长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不断发展,职场的岗位要求不断变化,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学生就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和提高自己素养、敬业精神以及业务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升才能使职业素养具有不断地提高。

2.习得性。通过学习、训练,以及自我的日常行为习惯等自身的职业素养是可塑的。它受到主观意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交互影响,同时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塑造也是潜移默化中,而主观意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交互关系类似于“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

3.重要性。职业素养中重点包含了学习、茎叶、团队协作等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决定了学生职业发展的好坏。

三、高职院校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现状

1.自我认同感不高。进入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学业基础薄弱,自感在家长和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更加放纵自己,也羞于向别人展示个人的理想,认为自己是不可能达到的或者会被别人嘲笑。

2.性格特征。目前,高校以90后学生为主,这代人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新鲜事物接收较快。并且,他们性格张扬爱表现,理解事务的深度不够,易受情绪影响;心理抗挫折和抗压力能力不强,易走向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别人的感受不太考虑,缺乏团队忠诚感。

3.缺乏坚韧的拼搏精神。有些学生遇到困难或者工作稍微复杂就又放弃想法,拈轻怕重。在单位开具的薪资达不到预期,或者待遇比较低,就会辞退工作。

(二)高校培养职业素养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文献研究,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关于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模式及方式比较单一,只注重教学队伍的组建,忽视教学方法的改进,这种教育模式必定会忽视职业素养,只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果作为最终的考核结果,而且这种方式必将也会忽视学生对于道德、责任、创新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对于企业而言,职业素养往往是他们最为看重的方向,也是企业最为关注的职工品德。

四、高校体育社团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必须要注意学生的显性和隐形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企业在选择员工方面更加注重于对员工的隐性职业素养需求,这些道德、责任、创新等方面的隱形职业素养将会影响到告知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起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因为,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体验到失败的失落,胜利产生的喜悦;挫折中来自朋辈的鼓励和对手的敬重。同时,体育运动有其严苛的规则,在复杂多变的体育运动环境中,学生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好遇到的各种突发问题,这些都是学生职业素养和身心发展所要求具备的素养。

五、结语

通过体育社团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一方面提升学生意志品格、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等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学生更易融入所在企业和单位的文化和环境中。本文从体育社团和职业素养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高校的体育育人教学,提供更多的方法和路径。

参考文献:

[1]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 (1):1-2.

[2]常颖.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研究——以温州市高校体育社团为个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 (7):91.

[3]职业素养.[EB/OL].https://baike.baidu. com/item/%E8%81%8C%E4%B8%9A%E7%B4%A0%E5%85%BB/10564718?fr=aladdin.

[4]季智杰.高校体育社团的体育价值功能[J].现代农业,2010 (12):170.

[5]牛英群,谢永广.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 (20):145.

作者:刘锋 文亚群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3:

利用宿舍平台培养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①

[摘 要] 职业发展,就是每个人在自己的行业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一个称职的职业人。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每一个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最终目标,更是他们服务的一个宗旨。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职业发展更加专业化,现代企业对职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更加关心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就利用宿舍平台培养高职学生隐性素养进行分析研究。

[关 键 词] 职业素养;高职;宿舍平臺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一般会在学校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引导,接受老师的教诲和指导以及相关技能的培训,还有就是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自我通过专业知识和道德影响进行自我锻炼,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为的是能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的需要,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的含义一般都有很多的定义,但是追究起来最为标准的定义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的行业和职业范围内,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品质的一种素养。这其中包括我们经常说的职业道德、职业技术、职业作风等。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生产力,是在社会的生产建设以及一些服务行业进行工作的工作人员,他们一般都属于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的需求

对所有职业人士,怎样体现自己的职业素养,最为明显的就是所获取的那些学历证书或者职业证书,这些证书能够最为直接地展现一个人的职业素养。但是一个人隐藏一些职业素养,如我们常说的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都是无法直接看到的。这些明显的职业素养和隐藏的职业素养造就了一个人全部的职业素养。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具备职业素养的人才,这样才能取得不断的发展。因此拥有高水准职业素养的职工是企业最为需要的人才,也是企业能够发展的动力之一。

(二)高职教育的要求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他们主要是培养一些技能型人才,目的就是为了未来让孩子好就业。但是很多在高职读书的学生,因为从小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认真听课,不把老师的教学当作一回事,在学习相关技能的时候不严格要求自己,不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怕吃苦,不愿意好好学习,也不喜欢团结协作,上课纪律不好,很松散。长期在这样的学习习惯下很难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质量技术人才,在未来的工作中很难很好地进行。学校如果不能培养出职业素养高的学生,就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和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在进行技能培养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早日为社会做出贡献,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1]。

(三)个人发展的需要

很多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进行自主创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目前的社会企业需求来说,任何一个员工都需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否则就会被他人所替代,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不利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高职学生只要一毕业就面临着找工作,不管以后在哪一行工作,都需要遵守行业的规定和纪律。这样才能在行业中立足,得到后期的持续性发展,成为优秀的职业人士。

三、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隐性职业素养的现状

(一)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不高

高职学生虽然与本科生同是大学生,但是受到学历的影响,在社会上找工作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很多高职大学生在读书期间没有正确认识现实问题,在学校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毫不关心。随着近些年的不断扩招,每年都有大批量的学生毕业流向市场。很多用人单位对岗位的要求都变得越来越高,高职学历很难在一些好的单位进行工作已经成为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虽然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技术型人才,但是受到一些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影响,导致社会对高职学生存在不认可的态度,认为其不仅学习成绩差,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不足。这样的认知导致很多高职学生不自信,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导致很多学生在学校期间就不好好读书,消极地面对学习,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基本上不会关注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的是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且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培养职业素养的课程,主要是在其他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学习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2]。

(二)高职院校缺失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一门心思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技能教学很重视。但是对学生隐藏的职业素养基本上不会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培养。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认识不够全面,只是觉得技能的培养才是职业素养的全部。只要学生能够好好地学习老师传授的技能,然后考取一些技能证书,就是很好的职业素养的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只是用学生成绩和技术水平来衡量学生的能力。还有就是一些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不看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因为老师要教授很多学生,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工作压力也很大。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老师很难花时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能全方位帮助学生。

(三)企业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制造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大部分的企业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企业对人才的选择就是一定要技术好,这样就能拿到高工资。大部分企业在日常的运作过程中,只是片面地追求企业的利润,不在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使很多企业在进行招聘的时候,只是关心高职学生的技能证书和相关的专业技能。但是实践表明,缺乏职业素养的人才很难带给企业创新以及带来更大的利润。还有就是高职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完全不会有任何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因为企业完全依赖于学校的教学,在企业中不会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企业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更加不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如何利用宿舍平台培养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

(一)将企业文化融入宿舍生活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宿舍就相当于学生的家,很多学生在宿舍的时间远远超过在教室的时间。受到教学时间的影响,老师很难在日常的教学中专门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素质教育,注重对职业素养的核心培养,将企业文化在校园中得到体现。所以如果学校能够很好地利用宿舍平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且实施起来是具有可行性的。学校私用宿舍平台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时,需要把企业的文化理念很好地融入学校的文化学习中。可以在宿舍开展企业“6S”管理,让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就能了解企业的文化特点,熟悉企业的各项行为准则还有相关的职业规划,提前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生活的情况。将日常宿舍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在生活中给学生创造一个提高职业素养的机会。

(二)在宿舍中互相进行各种素质的模拟

基于自身性格特点,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在宿舍面对人群很少的时候,愿意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展现出来。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在宿舍中表现自己,把自己学到的最好的职业素养展现给同学室友,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愉快地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样还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3]。

(三)老师在宿舍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很多高职学生不喜欢上课,以至于在课上基本上不听老师的讲解,还有很多学生在课上很容易受到这些学生的影响,很难学习到老师传授的如何提高职业素养的知识。这就导致不管是想学的还是不想学的学生,在课上有些知识都很难学习得全面。而且很多老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很难在课上进行职业素养的专门培养,还有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很片面,只是单纯地觉得成绩就是最好的衡量标准。这就需要老师转变对职业素养的认识,知道它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很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课后去学生宿舍,和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在宿舍就不比教室,老师可以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出现,而是以过来人进行经验的传授。让学生在宿舍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进行职业素养的学习,最大限度地进行素质教育。

(四)学生自我进行职业素养的养成

宿舍是学生最常待的地方,在宿舍也可以进行学习。学生应该认识到职业素养对自己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一个正确看待职业素养的意识,以及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在宿舍这样的环境下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学习。课上认真地学习老师讲解的技能知识,课后在宿舍进行充分的复习和练习。不仅要对这些技能进行学习,还要在宿舍进行各种道德素养的学习,積极地学习正确的思想政治。正确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素质的培养,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提升。还可以在平时的宿舍生活中进行各种实践性培养,在宿舍创建一个职业素养培养的企业化平台。

职业素养对所有的高职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技能要求,更重要的是学生隐藏的职业素养。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不仅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一个职业素养培养的场合,同时还可以利用宿舍平台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明.现代学徒制模式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7(8):221.

[2]周曦.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60-65.

[3]谭庆龙,尹孝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J].教育现代化,2016(8):191-192.

编辑 冯永霞

作者:杨漾

上一篇:市水利局工作总结及思路下一篇:车间技术人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