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现代科技的发展,丰富了少年儿童的生活,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美术教育在开发儿童智力上有着独特的意义,一直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培养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儿童,是美术教育的最高境界。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少年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少年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篇1: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少年儿童美术教育

[摘要]民族的灭绝首先是她的文化灭绝。新世纪的国际竞争所以从经济上升到文化,就在于文化制胜带来民族荣耀和能够战胜一切的威力。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精神和灵魂。

[关键词]民族文化 少年儿童 美术教育

近年来,由于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我国媒体充分报道各地文物保护、古建筑修缮、少数民族民俗表演,制造了一种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做得很好的印象,实际上我国许多民族文化的传承处于危机之中。

一、民族文化处境堪忧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由于我们一直有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明确目标,所以无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引进,还是制度文化的引进,都体现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其主要作用是正面的、积极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引进积极东西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出现了泥沙俱下的情况。特别是在少年儿童中,崇拜西方文化,轻视甚至看不起本民族文化的现象,嘲弄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东西是老土,瞧不起民族文化的氛围被不断扩大,就令人忧心了。现在,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都有一种轻视民族文化的氛围。妈妈给孩子讲牛郎织女传说的越来越少,讲欧美童话的越来越多;报纸、电视更是连篇累牍地造势宣传中国人如何欢度圣诞节,其势头远远超过我国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对于西方的物质崇拜、生活方式崇拜的下一步则是精神崇拜。比如说,在一些人那里,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如谦逊、忠厚、尊重师长被解读为无能、软弱、保守,而为传统文化打压的傲慢、自吹自擂则被美化为自信自强。而我国的民间艺术是中国母体文化、大众文化,具有原发性和广泛性,是中国文化民族性最为传统与纯粹的载体,它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而成为一个意味深长的符号——浓缩历史的记忆、质朴的民族信仰及情感,与中国文化的血脉同根同源,这个符号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中国大众的生活和艺术有了深度的认识。但是,中国乡村缺乏特性的城镇化发展导致民间艺术的自然生态与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破坏,众多的民间艺术图式随着老艺人生命的终结而消亡,即使其中属于美术的物质性表述还依然存在,但属于文化的那部分已缺少了原始生态的味道和神奇灵动的本性及生命力。诸如此类,都不能不令人深思。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现代化步伐,促进中国与世界密切联系、融合,外来文化可能会对中国文化的走向发生更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形式下如何看待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怎样保护民族文化,是急需研究的问题。传承民族文化,对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许多在海外侨居几十年的华人,不管他们的政治态度如何,一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构成了他们爱国的共同基础。民族文化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说:经济、科技落后就会亡国,没有了民族文化,就会灭种。“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我们经常说的话,应该使我们懂得,保护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人对全世界所做的贡献。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也是保护全人类。

二、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承要从少年儿童抓起

民族文化保护任重而道远,本文专谈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承问题。应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始终对民族文化是重视和爱护的,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民族文化成了推动旅游事业发展的新动力,各地扶植有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也在提高。但是,尽管如此,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仍然很突出,文化土壤的变异和民族文化艺术在教育中的长期短缺,已导致中国文化的生命内涵在年青一代的认知中悄悄地蒸发与淡化,作为传承者的人在儿童时期对本土文化和民族艺术形式感到的是严重的生疏和隔膜,取而代之的则是孩子审美趣味甚至食品口味的西化。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只具有种族的生理特征、习惯性情、而不具备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和文化的基因气质,加上当前成人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对少儿教育的负面影响,都对传承造成了极为严峻的现实困难。

当前,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还是民间艺术抢救工程,归根到底是我们对中国文化根系的生死捍卫。然而,最为根本的拯救是文化血脉的代代相传,传承问题不该只是少数人的呼喊与大众的空洞盲然,而是中国少年儿童美術事业能否分担文化传承的忧患?儿童美术在塑造部分童年经验的同时,能否将民族文化镌刻在心灵?而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以及智慧的创造、这种融入了各种情感美元素的艺术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和身份的象征,把优秀的民间美术与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为一体,无疑是民间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之一,因为它既促进了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还将有力地增进儿童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悟能力以及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众所周知,儿童、少年时期喜欢接受的事物,往往一辈子都喜欢。著名版画家古元,童年时期从祠堂庙宇的壁画中受到启发爱上画画,自小学到中学,到当乡村教师,都不忘这些爱好,以至到抗日战争时期,画起宣传抗日救国的宣传画、搞起木刻。成名的艺术家往往都离不开从小在艺术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普通的艺术爱好者也是如此。

从童年起,文化与人共生、根深蒂固。仿佛土壤、气候对于植物,儿童所身处环境中的一切,如建筑、音乐、礼仪、审美取向、生活方式等等都作为文化要素在时刻地影响着他们并形成观念、态度与意识,内化为生命的一部分而成为难以忘怀的童年经验。性格与本体习惯的形成过程也是将文化和基因溶于生命的过程。如果传承从童年开始,在儿童阶段就使未来的公民开始认知认同自己的母体文化,不仅顺应儿童身心的自然塑造,具有早期优势,更符合进步社会的教育观念:社会越发达,就越强调文化民族性的保持。日本西欧等国极其重视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本土文化教育,来培养民族情感和文化鉴别能力,通过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继承者,儿童美术是童年经验的自由表达、儿童天性与文化环境互动的必然产物,完全植根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针对儿童美术的这个重要特性,教育者有极大的可能和自由将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注入其中,如水墨画和民间美术,使儿童美术在塑造孩子心灵的同时,将文化镌刻于人格上,从事一个童年所热爱的工作,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可见,搞好民族文化传承,特别是搞好民族美术的传承,更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中小学生在学期间是一个人、一代人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少年儿童的模仿能力、接受能力极强。对于其中技艺,许多人一学即会。

或许有人会说,本民族的人喜欢本民族的文化,当今时代是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各种文化都在争夺受传者,又在争夺传播者。毋庸讳言,在不少少年儿童中物质崇拜容易转化为文化崇拜。我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来自发达国家的各种文化很容易对广大少年儿童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这是自然的,也不足为惧的。问题是,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想方设法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扩大阵地,赢得应有的市场。

由中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办,湖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湖南湘西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美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承办的“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的组成部分,“儿童与民间美术”项目,是我们配合国家基础教育策划的“蒲公英行动”课题的延伸。力求能让每个儿童获得在美术教育上的公平,同时亦为能够探索一种既能促进和推动我国贫困和边远地区儿童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又能使我们民族多样性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的教学模式。在湖南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陕西省旬邑县逸夫小学等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谢丽芳研究员的主持下,“蒲公英行动”推进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专项课题项目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作开展得很好: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背景非常适合本地儿童美术的自然状态,特有的民间艺术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培植了儿童美术的纯朴与率真。民间艺术中混沌的思维模式、架构天地时空与神灵的古老象征、物我合一的稚拙表述、原生态的符号图示等都与儿童美术在构型、隐喻和时空表达方式上有许多相似,特别是民间艺术中类似游戏的本能文化表现与生命个体的童年艺术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力。同时,民间习俗的延续和在生活中的频繁出现也潜意识地影响湘西儿童的认知和思维,无形中为他们构建了本民族未受侵扰的原初心态和童年经验,为該地区民间艺术从儿童期开始的本土传承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加以想象,用儿童语言表达新的形象。实际上,这一过程包括了很多东西,如民间艺术感知、民间艺术的再现、语言的表达、个性的体现、学习兴趣、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民族感的增强等,对学生的学习及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该项目的子课题目前已经延伸至西藏、江西九江、陕西安康、浙江无锡等全国各地10多个民族,50多所学校,对此所进行的实验性探索有可能成为美术界和教育界对当今中国文化所能做出的积极之贡献。

三、对少年儿童美课程的建议

现在,一代一代的青少年都能受正规教育,然而仔细算来,自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接受民族的美术文化教育则很少。小学中学美术课中,素描、写生、水彩分量很多,国画反而讲得很少,本地的民间美术项目课堂教学一般得不到安排。众所周知,中国学生为升学竞争,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升学考试的科目上。即使现在提倡“减负”,多了一些课余时间,面对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的媒介文化,仍然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放在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练习上。

笔者认为,美术课应该用一半的时间来教授国画和当地民间美术,如泥塑、木雕、石雕、剪纸,等等。

或许有人说,现在中小学生的负担已经够重的了,提出学习民族文化,岂不是使负担更重。笔者正是担心会加重学生负担,所以只主张主要使用美术课程的时间来学习,课余的美术学习只作为补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众传媒要拿出足够的版面、篇幅、时段、频道、栏目关注我国中小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中小学美术课要抽出一定比例的时间,来学习民族的美术文化,特别是当地的民间美术文化。同时要组织一大批象谢丽芳研究员那样优秀的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带领孩子们,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儿童美术纯朴率真的自然状态为前提,从儿童美术和教育为切入点来进行关于文化民族性传承的探索和努力实践,为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热忱和力量,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中的作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孙旭培,孙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中小学教育.

[3]蒲公英.儿童与民间美术.湖南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作者单位:湖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

作者:谢思怡

少年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篇2:

美术教育对少年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性

摘 要:现代科技的发展,丰富了少年儿童的生活,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美术教育在开发儿童智力上有着独特的意义,一直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培养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儿童,是美术教育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美术教育;智力发展;儿童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先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了。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被社会和人们所重视,儿童美术教育在培养儿童的智力方面一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智力的开发不仅仅局限于儿童的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儿童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领悟能力、记忆能力等多种能力。

一、美术教育的概况

儿童时期是开发各种感知和各种能力的敏感时期和黄金时期,是一个对任何事物还没有开始定性的时期。美术教育通过教少年儿童绘画不仅能培养少年儿童对美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欣赏能力以及表现能力,还能够促进少年或者儿童思想情操的提高,从而帮助少年或者儿童全面协调发展。

古人理解美術,重点在于美术的技艺,其中的“技”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对事物的雕刻,这种美术技能是由社会底层人们担任的。而“艺”则常常表现在一些文人雅士展示的诗词歌赋中,一首好词或者一首好诗必然会配上一幅意境深远的绘画,这种艺,常常是那些文人骚客抒发自身情感或者提升自我修养的表达方式,能接触到“艺”的人群极其狭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艺”还代表了一种身份,作为读书人的身份。

当代的美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每一个进行过素质教育的少年或者儿童都拥有可以接触美术教育的权利。传统的美术教育中通常会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随着实践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少年或者儿童的培育越来越重视,美术教育也从教授基本的绘画技能开始转向更多的人文技能教育,拓宽了美术教育的性质和内涵,将学生的各种才能进行充分挖掘。

二、美术教育对少年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认知能力

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感官能力,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绘画时,需要绘画的人先对物体本身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想象,最后结合自己的想象以及事物本身,制作出一幅图像。很多事物的形象可以根据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东西进行想象,比如,月亮的形状是两头弯弯的,中间部位有点宽,在绘画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画出月亮的形象,我们可以让他们联想到镰刀,这样可以让儿童简单化复杂事物,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

2.有助于提升儿童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儿童时期,他们的眼睛是极其敏感的,也有超强的观察能力。一般来说,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眼睛来获取外界信息,所以,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从他们的观察力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通过美术来实现。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是通过眼睛观察事物所得到的,良好的观察力不仅能帮助学生学好美术这门课程,还能开发儿童的智力,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由于儿童还处于一种不定性的状态,因此他们的观察是一种带有情绪性的、没有目的的观察,自我选择能力较弱,对事物的观察和认知也常常停留在表面,美术教育刚好能弥补这一缺点,培养儿童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事物,让他们学会对各种事物进行归类,从而找出相似事物的规律和特征。

3.有助于儿童提高其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一直都是儿童开发智力的一项基本能力。儿童时期是双手动作发展的黄金时期,很多知识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学习,尤其是手指和手腕的运动,能直接促进儿童大脑皮层的发展,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打下生理基础。在美术教育中,除了绘画,还有折纸、泥塑、布工等多种方式,这些活动都需要儿童进行动手操作。比如折纸,一张简单干净的白纸,可以折出青蛙、玫瑰、爱心等多种图形;最简单的泥塑——橡皮泥,让儿童利用橡皮泥制作出简单的图形、数字或者动物。这些美术活动都能够帮助儿童培养其动手能力,开发大脑智力。

4.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

培养儿童思维能力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首先需要培养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然后是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儿童在长大以后,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不仅仅指抽象思维,还包括灵感思维。儿童的绘画题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要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儿童思维能力的开发。

美术教育给儿童提供了一个表达情绪和想法的方式,儿童可以通过不同的事物形态表达出自己的创造性和潜在能力。美术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学术学科,它还承担着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形成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全面促进儿童的发展的重任。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孙跃民.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编辑 徐 婷

作者:赵伊萍

少年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篇3:

多元文化,共育美好未来

2010年8月2日,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教育”。在历时半年的论文征集中,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美术教师提交的论文、教案、课件1000余篇。经评委会专家认真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近30篇,二、三等奖近200篇。研讨会首先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领导、专家向获奖教师代表颁发证书,表彰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

会上,儿童美术教育专家龙念南、著名书法教育家吴震启从不同侧面就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专题讲座。代表们深受启发,也纷纷发言,与专家们共同探讨和交流。同时,希望今后能借助这样的全国性美术教育研讨活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展示自己的教学新成果。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何韵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及深远意义,并表示组委会将继续为少儿美术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研讨机会,为美术教育、教学发展搭桥铺路,促进少儿美术教育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者: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上一篇:企业节能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方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