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恩教育故事作文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儿童感恩教育故事作文(精选6篇)

儿童感恩教育故事作文 篇1

小白兔学会了感恩

兰兰是一只懒惰的小白兔。她不仅在家里淘气,而且对父母也很粗鲁,她是一个被宠坏的小公主。家人别办法,只能让她到外面的世界去锻炼。

兰兰不明白父母的真正意思。她只想做一只蜜蜂,因为蜜蜂可以自由地飞翔。

一天,兰兰听说狐狸博士发明了一种药剂,可以把它洒在身上变成蜜蜂。兰兰来到狐狸博士的`实验室,兴奋地对狐狸博士说:“听说你研制的药剂可以变成蜜蜂,我可以试试吗?”

福克斯博士说:“这种药水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目前的有效期只有15天,但在这15天里,如果你想换回来,那就不好了,我还没有研发出一种特殊的康复药水,你可要想得清楚一些。”兰兰说:“没事,我要变成蜜蜂,你快帮帮我!”博士实在拗不过她。答应给她一个瓶子做实验。

兰兰拿着药,迫不及待地要洒在自己身上,突然她变成了一只蜜蜂。她飞出窗外,和蜜蜂混在一起。其他的蜜蜂都在忙着采蜜,但是她却只顾着玩,以至于忘了向其他的蜜蜂学习。

太阳快要落山时,蜜蜂们带着采好的花蜜回家了。但是她什么也没找到。她飞到蜂房门口,被两只工蜂拦住了。因为兰兰身上没有蜂蜜,两只工蜂什么也没说让她进来。

那天晚上,兰兰非常饿,她想回家吃一顿大餐。可到了家里,爸爸没有认出已经变成了蜜蜂的兰兰,他扇了兰兰一巴掌过去,差点要了兰兰的命。

兰兰痛苦地哭着,飞到博士的实验室。她让博士把自己变回原来的样子,但是博士摇了摇头说:“现在只有一天,你还需要14天才能变回来。”

兰兰飞出实验室,落在一根树枝上。她又冷又饿地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黎明时,一只蜜蜂飞向她,看到累了的兰兰,蜜蜂问:“你怎么没有蜜,是不是饿了?”兰兰说:“我根本就不会采蜜……”热心的蜜蜂决定帮助兰兰。

第二天,兰兰学会了和蜜蜂一起采蜜。她每天努力工作超过十天。有一天,她突然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大,越来越重。不一会儿,她变回一只小白兔。她不情愿地告别了蜜蜂,回家去了。

儿童感恩教育故事作文 篇2

感恩教育注重教育孩子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 并产生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 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 “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随着家长素质的提高, 家庭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 家庭经济的发展也给家庭带来了新的教育难题:感恩意识缺失在学前阶段的儿童身上已可见一斑, 如唯我独尊, 只知道被人爱, 却不知道爱别人;漠视生命, 虐待小动物;无视他人的劳动,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与家庭缺乏感恩教育的意识, 或者是家庭感恩教育方法不当, 甚至是不具备进行感恩教育的能力有莫大关系。

所谓的“家庭感恩教育”就是家长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 对孩子进行有目的, 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人们: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 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学前期是一个人性格、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 “关爱和分享, 礼仪培养, 责任感、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培养”可以作为家庭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家庭感恩教育应渗透于生活中, 应从发生在学前儿童身边的小事教起,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 这种多渠道、多方位、循序渐进的“渗透式”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给孩子一个感恩的生活环境, 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1. 怀着感恩之心生活

家庭生活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 有些事情往往使人觉得很无奈, 遇到问题最关键的是你的态度和做法。为人父母不要一味地抱怨生活, 要时常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来享受生活。也许你的家庭生活得并没有那么富足, 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到更优越的条件, 但和贫困的家庭相比, 你有固定的住所, 还可以让孩子出去到游乐场尽情欢乐, 这已经是幸福的事情了;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每个家庭都应珍惜我们现在的所有, 怀着感恩之心生活。

2. 给孩子做榜样

生活在冷漠家庭中的孩子很难有感恩之情, 相反, 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 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 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的感恩行为是孩子的榜样模范。孩子们看到父母的举止, 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 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 所以要抓住此教育点, 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让家人感恩的一言一行看在孩子眼里, 记在孩子脑中。

3. 及时表扬孩子的感恩行为

改变“表扬使孩子骄傲”这一传统家庭教育误区,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 给孩子一种正强化, 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确认、表扬和鼓励下茁壮成长, 这是建立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关键, 会激起孩子更向上发展。对于孩子偶尔出现的感恩行为, 父母一定要加以表扬鼓励, 如孩子主动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会说笑话逗父母开心, 与小伙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 不浪费粮食也不挑食, 爱护绿化、不采摘花木等等, 这些行为蕴含着感恩的意味, 应及时通过表扬强化巩固。

二、给孩子一个感恩的学习机会, 让孩子在对照反思中接受教育

1. 学习等待

如果父母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的话, 孩子会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认为得到一切是顺理成章的事, 任何东西都不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或等待一段时间获得。心理学的“延迟满足实验”显示, 善于等待的孩子将来更有成就。学会等待就是不要让孩子太易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让他觉得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理所当然得到的, 因为越艰难得到的东西他才会更珍惜和感恩。有的孩子就缺少了一种等待的心, 长大后也不会选择心怀感恩地去等待。教会孩子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去等待, 他会觉得生活更美好。

2. 学习分享

孩子间的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 美好的情感体验与他人共享, 分享是孩子之间团结友爱, 相互关心, 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现在的孩子往往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有什么好东西就习惯自己先占有, 若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孩子长大后就会缺乏的是爱心、同情心, 不能与人友好相处。通过分享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幼儿懂得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 孩子懂得了怎样与别人分享, 愿意与人共同分享, 才是真正的感恩和快乐。

3. 学习分忧

成长中让孩子渐渐学会替人分忧是教育孩子有责任感的表现。让孩子学会与家长分担忧愁也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前儿童与父母分忧的方法有很多, 包括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困难和忧愁, 慢慢地孩子就明白父母的责任与负担, 长大后就会从心底里尊重父母, 加深对父母的爱和责任;此外, 教育孩子不乱花钱, 从经济上为父母分忧;另外, 教育孩子生活自理,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 学习感动

现在孩子似乎是没有什么能够感动他们。事实上, 这只不过是表象不同而已;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前阶段儿童的基本欲望、基本情感、基本行为、基本思维都是一如从前的, 能感动他们的东西依然是生离死别、悲悯情怀、困境中的扶助、孤独中的关怀、冷漠中的温暖、矛盾中的理解和情感上的爱护。所以, 父母感动孩子的方式不是给孩子更多的物质享受、代劳孩子所有的劳动、满足孩子一切要求等等, 而是给孩子提供令其感动的材料, 包括孩子喜爱的感恩故事, 孩子喜闻乐见的温馨家庭生活影视节目等等。

5. 学习生活

懂生活的孩子就懂感恩, 因此, 家长要教孩子学会生活。学前阶段的儿童, 家长就可以开始自然地、坦诚地和他谈家庭日常的教育、生活开支的情况了, 或者开始时孩子还不大明白是怎么回事, 但通过这样的算账, 向孩子介绍父母的困难, 孩子会渐渐知道父母的钱是来之不易的, 不能随便乱花, 从而学会自我控制, 放弃不适当的要求。父母和孩子算过账, 讲清楚为什么有些东西别人有, 而自己不能买的道理, 可以帮助孩子明白世上东西很多, 不可能每个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心理调节, 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6. 学习负责

感恩其实就是一种责任。学前阶段是责任意识形成的萌芽阶段, 家长要教好孩子关心家庭中发生的事, 做家庭小主人,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告诉孩子, 上幼儿园是自己的事, 不迟到是自己的责任, 无论事情的好坏结果, 只要是孩子的独立行为结果, 就要鼓励孩子敢作敢为, 不要逃避责任, 应该勇于承担后果。家里有关孩子的决策, 也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如让孩子参加培训班, 父母就应该和孩子商量, 如果孩子愿意参加, 父母就可以给孩子提出要求:既然是你自己愿意学就要有始有终, 不许半途而废。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也更好地促使孩子为自己的决策负责任。

三、给孩子一个感恩的实践机会, 让孩子在自主训练中接受教育

1. 工作实践

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工作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好机会, 父母在引导学前儿童学习做家务时, 要适合孩子能力范围, 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畏难情绪, 抗拒做家务, 同时一定要与孩子一起做家务, 面对孩子越帮越忙, 把现场搞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时, 要耐住性子, 教孩子改正及示范正确方法。孩子做家务时, 本着“多包容、少责怪”的态度, 口气要温和, 有耐心、有步骤地、以游戏的方式和心态教导孩子学习做家务, 无论孩子做得如何, 别忘了给予他赞美和鼓励。

2. 挫折实践

让孩子受挫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堂家庭必修课。家长可以创设挫折情景, 让学前儿童受一点挫折, 因为现在的孩子优越感太强, 而承受挫折的能力又太弱, 他们总希望以自我为中心, 让周围的人都围着自己转。比如原来答应并准备带孩子周末到外面游玩, 届时突然无故取消行动, 让孩子去适应。又如, 有时早晨突然不叫孩子起床, 让其错过了上学时间, 看孩子如何应付等等。让孩子在挫折中慢慢成熟, 慢慢强大起来, 研究发现, 战胜挫折的孩子会懂得成就来之不易, 会懂得感恩。

3. 礼貌实践

感恩从一句“感谢”开始, 家长要习惯让孩子说“多谢”、“请”、“您好”、“没关系”等文明礼貌用语, 带孩子出席不同社交场合时还要教会孩子礼貌动作, 如见到师长要敬礼, 见到朋友或熟人要主动打招呼, 递物给人要用双手, 进入别人的房间要轻声敲门, 与人交往不可大喊大叫, 不打搅别人的学习、休息等。同时要教育孩子要有礼让精神, 遇事要先想到别人, 如吃饭时要先请客人、父母或长辈吃;分东西时能够把好的让给别人, 愿意与同伴分享等。

4. 爱心实践

儿童感恩教育故事作文 篇3

【关键词】青少年;感恩;情绪;特质

一、感恩情绪的测量

由于未发现感恩情绪有独特的生理指标和面部表情,因此对感恩情绪的测量大都是针对其主观体验,有单题项测量和形容词量表两种测量方式”最简单的感恩单题项测量是“我对……很感恩”或者“我很感恩……”形容词量表由:感恩的(Grateful)、感谢的(Thankful)和感激的(APPreeiative)三个形容词构成。在在大多数研究中,往往同时测量感恩特质和感恩情绪,这样更加全面有效。

现有测量感恩情绪的方法有很大的不足。首先,对感恩情绪的测量缺乏客观指标,过多地依赖主观体验。其次,缺乏有效的工具将感恩同其他情绪区分开来,尤其是无法将感恩情绪同其它积极情绪区分开来。今后这方面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索感恩情绪独特的客观指标,开发能将感恩情绪同其它情绪(尤其是积极情绪)区别开来的测量工具。

二、感恩特质的测量

1.国外对感恩特质的测量

对感恩特质进行测量的主要工具是自陈量表。在国外,己经开发出三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量表,分别是McCullough等人(2002)编制的《六题项感恩问卷》,简称为GQ~6。watkins等(2003)编制的《感恩怨愤及感激测验》,简称GRAT,和Adler等(2005)编制的《感激量表》。

GQ~6共6道题项,分成7个等级进行评分。该量表是根据McCullough等人的感恩特质层面理论编制的,该理论认为感恩特质可以从强度、频度、广度和密度四个方面来测量。

GRAT有44道题项,分五个等级进行计分。量表由富足感(简称Ab)、简单的感激(简称SA)及对他人感激(简称Ao)三个分量表构成。

Adler等的感激量表的也被认为是对感恩特质的测量。该量表由损失、感恩、感激自然、嗜好成功、拥有、仪式、反省、以及权利8个分量表构成。分成7个等级进行评分,共57道题项。然而这些量表有着共同的缺点:由于都是自陈测验,在测量感恩这种具有很强道德性的特质时,很容易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因此将来的测量工具应该更加注重以非自陈的方式来测量感恩。另一个不足是,他们都未对感恩的消极性进行测量。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感恩不是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积极,它或多或少的带有消极的成份。感恩的性质存在文化和性别的差异性,对不同文化和性别的个体而言,感恩的体验不总是积极的。

2.国内的感恩测量工具

国内最早的感恩特质量表是由马云献和息岩(2004)根据McCullough等人的感恩特质层面理论编制的《大学生感戴量表》。《大学生感戴量表》包含14道题项,提取感戴深度、感戴频度、感戴广度和感戴密度4个公共因素,形成四个分量表。量表的信度不是很高,然而该量表的最大问题或许不是信度不高,作者提取因素时,因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这和MeCullough等人当初的理论恰恰相反。此外,和MeCullough的GQ一6问卷一样,该量表的另一个不足是它只能提供感恩特质的总体水平,无法提供个体感恩特质的具体情况。2006年,赵国祥和陈欣编制了《初中生感戴问卷》,该问卷以感恩的内容为取向,共18道题项。通过因素分析确立了感恩的人物取向、事物取向和道义取向3个维度。然而缺点在于,该量表不能让我们增加对个体感恩特质具体成份的理解,只探讨感恩的对象,最多只能知道个体在哪些方面较为感恩,以及感恩水平的高低,我们无法确知感恩特质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和行为特征。另一个不足是,《初中生感戴问卷》仅从人物、事物和道德这三个方面取样似乎内容效度并不高,略嫌不够全面。

相对而言,黄学超(2008)编制的《大学生感恩量表》能对个体的感恩特质提供更多的信息。该问卷有:感恩父母、感恩自然、感恩社会和剥夺感受四个维度,共20道题目,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该问卷的剥夺感受维度可以看作是对感恩消极体验的测量,但除了剥夺感受这个维度外,问卷更多的是从感恩的对象或者说内容着眼对感恩特质进行测量。因此,和《初中生感戴问卷》相似,该问卷不能测量感恩特质的心理结构。

此外,台湾学者Chen等(2008)修订了Mccullough等的GQ一6量表。验证性因素结果表明,发现5道题项版本比原6道题项版本更适合中国人。正如我们之前所说,GQ一6在界定感恩者的特征时,只能给出感恩者程度的区别,它不能很好地描绘出感恩者的特征这个缺点,中国版的GQ量表也是无法避免的。

所有的这些量表都不是根据感恩特质的内涵来编制的,因此不能对个体的感恩特征进行有效测量。另外,在这仅有的四份量表中,没有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性,其适用性是有待商榷的。同时,这些量表大多没有对感恩的消极体验进行必要的测量。

参考文献:

[1]海姆·金诺特.孩子的心理[M].北京:三联书店, 1987.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儿童感恩的睡前故事 篇4

有一次,兔王国为了一点小事闹不和,其中一个功臣带走了王国一群小兔。在兔王国的另一边建立起了另一个兔国,取名为“北国玉兔”,并在两个王国之间挖了一条长长的河,从此南北两国互不干扰。

有一天,南兔王国的小兔在河边玩耍时,看到北国的一只小兔掉进了河里,而北国的小伙伴没有一只小兔下水救人,这时南国国王看到后就派了两名游泳最好的大臣下水救“人”,两位大臣把北王国的小兔雷雷救上来后,发现小兔雷雷感冒了,国王就让小兔雷雷留下养病,并说现在他就让小兔们做一艘小船等小兔雷雷病好了就把他送回。

小兔雷雷在养病期间和南国其中几个小伙伴吹捧他们北国有多漂亮,比南国有多好……还让几只小兔和他一起去北国,其中几只小兔居然相信了,并在夜间和小兔雷雷去了他的国家。

到了小兔雷雷国家后,小兔雷雷以为国王会为他带几只小兔而重赏他,或者赐他一个大官当,但国王除了几句问后和感谢的话,并没有再说什么。而以后的日子国王对他非常冷漠,于是小兔雷雷就越想越气,心里越来越不服,终于有一天他气病了,并且说不治疗,在小兔雷雷快要离开人间的时候,他对他的朋友说:“临死他想问问国王为什么这样对他?他为国王带来了几名强壮的子民,国王为什么越来越对他漠不关心?到底是为什么?”

浅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篇5

綦江区骑龙小学

刘远书

【摘要】由于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出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让留守儿童懂得知恩,感受亲情、友情,在感恩父母和监护人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恩党和政府、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关键词】留守儿童

感恩教育

每个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恩,父母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师长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因此,如何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进行深思。而感恩教育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效果的,需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他们就成了一个新生群体,被形象地称为“留守儿童”,他们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和父母的沟通,不了解父母在外的艰辛,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父母的感情逐渐疏远,没有了对父母的依赖,没有了对父母的眷恋,甚至没有了对父母的爱。没有了爱,家庭就失去了维持的纽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孩子容易滋生许多不良行为,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制约。要培养孩子的爱,首先应从学会感恩开始,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

一、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现状 1、社会现状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良文化,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随着4G技术的普及应用,手机上网更加快速便利,各种新业务,新应用不断出现,丰富了手机终端的传播功能。在我们尽情享受手机上网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黄色、暴力等信息的传播也找到了一个极其便捷的传播通道„„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家庭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大批转向城市,他们为了生计而奔波,对孩子疏于管教,缺乏关爱,只重视对孩子的物质投入而不重视情感投入,想尽一切办法,就是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让孩子受丝毫的委屈,孩子要10元,决不给9元,极力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岂不知,在无条件满足孩子欲望的背后,滋生着可怕的隐 患,孩子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当孩子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有出轨的行为。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无用,不重视教育,再加上祖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别人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3、学校现状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一哲理依然支配着农村的教育,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这就导致一些老师只讲成绩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使孩子的“德——智”这一天平极速向“智”的一端下沉。

二、如何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一)留守儿童感恩教育面临的形势严峻,学校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立足课堂,让课堂绽放光彩

课堂是一个绚丽多彩的舞台,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主阵地。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埋下感恩的种子,放飞感恩的思绪,将感恩教育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天在上课前让学生诵读一句感恩的名言,或一篇关于感恩的诗歌等,以荡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怀着感恩之情去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教育,使感恩的种子得到充足的养分,迅速的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2、注重活动,践感恩之行

感恩教育通过课堂内化于心,通过活动,彰显于外。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感恩教育事半功倍,显示出勃勃生机。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如:以“感谢捐资助学的爱心人士”为主题,在全校开展书信大赛;组织学生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Dancing without music》等教育影片,要求学生书写心得体会;举办“我与凡卡作比较”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在“母亲节”时,为母亲亲手制作一份小礼物并献礼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强化认识,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展现兴趣。

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环境对教育的成功起着一定的制约或促进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至关重要,我们要大力塑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学生就会把自己的行为与之进行比较,从而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即服从阶段;其次,学生通过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达到认同的目的,就能自觉地杜绝一些不良习气,即认同阶段;最后,通过潜移默化,将校园文化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的良好品质,即内化阶段。因此,要在校园内张贴有 关感恩教育的标语,悬挂横幅,并设臵专栏,将在各种活动中的优秀案例展示出来,在教室的墙壁上布臵专栏,将学生的成果张贴其中,让墙壁说话,从而起到宣传、激励的作用。

4、使“家长代表大会”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农村大多数父母长期不在家。针对这一现状,村委会要帮助组建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对接,定期召开家长代表大会,形成合力,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共同搞好孩子的教育。

(二)社会教育

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脱离社会的教育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以政府为主导,各个机构全力配合,净化文化影视领域;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终生受益。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做好表率,加大情感的投入,和孩子培养浓厚的情感,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及生活的艰辛;要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要对孩子起好监管作用,放下架子和孩子经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不能不加辨别、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欲望,要对孩子讲一讲过去的艰苦生活,使孩子明白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重视教育,经常与学校沟通,交换意见,配合学校,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总之,孩子学会了感恩,就等于学会了生活,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他的成绩必定“芝麻开花——节节高”;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他们的生活必定五彩斑斓。但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茁壮成长奠

[1]定扎实的基础,我们的教育定能绽放出炫目的光彩!参考文献:

[1]龚顺梅

《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儿童宝宝教育故事 篇6

一天,小黄鱼兴冲冲地来找小海参玩,说要带他去深海里逛一逛。小海参可怜巴巴地说:“小黄鱼,对不起,我不会游泳,只能在海底慢慢爬,一小时连四米都爬不完。”

小黄鱼一听,扭头就游走了。一眨眼的工夫,小黄鱼叼了根绳子回来,他调皮地说:“我想了个办法,用绳子拖着你,这样咱们不就可以邀游大海了吗?”小海参感激得直点头。

“哇——哇——好快!”小海参一路上兴奋地大声叫喊着。看到好朋友这么高兴,小黄鱼加快速度游起来,直到游累了,他们才在一片海草中停下来休息。

小黄鱼喘了几口气,一看小海参的样子惊呆了:“小海参,你…你的皮肤怎么变颜色了?是不是刚才我们游得太快,你的身体受不了啦?”小海参笑呵呵地说:“这是我的‘特异功能’,我能随着周围环境不同而变化身体的颜色,所以来到海草中我就变成绿色的了。这样我才能很好地伪装自己,躲避敌人的伤害呀!”小黄鱼连夸小海参了不起。

休息了一会儿,他们又出发了。一路上,两个小伙伴有说有笑,谁都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慢慢靠近。一条凶猛的鲨鱼已经盯上了他们。小黄鱼不经意地回头一看,吓得脸色惨白,大声喊道:“小海参,快跑,鲨鱼要吃我们!”

只见小海参身体急剧收缩,“哧”的一声,一团东西喷向鲨鱼,借助这股力量,小海参飞速冲向前方。“快,躲到海草中!”小海参着急地说。小黄鱼拼尽全力拖着他向海草中游去,而鲨鱼却只顾着吃小海参喷出来的东西,被他们甩掉了。

上一篇:51短信营销内容下一篇:西游记故事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