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馆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儿童美术馆(精选11篇)

儿童美术馆 篇1

台灣需要一座兒童美術館,而且迫切的需要。

第一座兒童美術館,在2003年的今天創立都嫌太遲,我們已經錯過很多孩子的童年。

兒童的創造力懸掛在美術館的特定場域,有相當深層的用意與意義。這裡暗示了一種連結,連結孩子彼此,也連結孩子與大人,讓孩子透過畫來說明自己。從作品並列中,我們找到孩子成長發展的線索,成人在這空間裡就會一目了然:兒童的繪畫有他們自己同齡相通相共的發育進展階段,父母不能急,也急不來。當自己與別人的孩子都還在「塗鴉」表現的時候,塗鴉遂成為可以被接受的「理所當然」。過去美術教育的歧途,都是成人不能接受這個當然,習慣以自己的高度,來度量孩子的作品。

美術館的強大能量,是集合很多物件排列並置所產生,與作品單一存在大不相同。蘇荷兒童美術館藉著這個絕妙的排列組合力量,讓一群兒童在一個獨立莊嚴的空間,共同展示自己與同伴的畫作。兒童美術館這個群體並列展示的功能特色,正可以為困難重重的兒童美術教育,打開一道照明的光亮。很多教過兒童畫的美術人都知道,台灣藝術教育的困境,多半不是兒童創造力有問題,是大人觀 念出了問題。

本來美術教育最大的目標與期待,不是為了要孩子製作藝術品,或造就專業畫家,著眼的是整個藝術創造的實證經驗,以及養成對藝術正確的知識、能力、態度、習性與價值觀。可惜現代的父母老師們成長過程中絕少有藝術創作的學習體驗,很難領會藝術的內在精神,以及瞭解幼兒與生俱來「原創能力」的珍貴。家長評比論斷的重心還是作品的好壞,使得孩子們走向創造與美感經驗的路上,徒增很多挫折與傷害。

過去台灣的升學主義影響之下,使得昔日的兒童----今日的成人,錯過美感覺知的引發機會。雖然一般美術館的展覽觀眾逐日增多,但是參觀美術館,並不表示就有了藝術,藝術畢竟不是看來的。我們不能低估『基礎認知』所扮演的角色。很多人從美術館出來仍然困惑,欣賞的層次還好停留在好不好看,喜不喜歡的二維思考評斷中,進不了藝術的堂奧。所以藝術學習的成果,不只是知識資訊的獲取,必須能有知有感,成為生命情性的一部份。

博物館新時代已經來臨,「收藏」不再是重心,「教育」才是美術館的心臟,也是它的靈魂。在這裡不只兒童該被教育,成人的美學自我教育更該再度被提示與推廣。因此兒童美術館定位是「教育中心」,教育的對像是兒童,兒童的父母、兒童的老師、兒童周邊的相關人士,以及社會大眾。這已經是概括了一個全民美術再教育的可能性。這個宗旨,非常清晰而明確,成為兒童美術館的使命目標,也成為一切規劃、發展、執行的的考量方向。

這些展示的畫作,意義不在展示本身,結合了多重內涵與附加價值,一方面著重在兒童應該學到,而學校卻沒有教導的部分,彌補學童缺乏的影像及動態學習經驗。另一方面增加大人對兒童畫的閱讀能力,兒童畫不只要被閱讀,更要被理解。成人們將在這裡被教導認識解讀孩子的原創性、孩子的符號語言、以及孩子的美感品味。蘇荷兒童美術館將成為孩子的最佳詮釋者,並且將這樣的理解貢獻給所有的家長、社會、以及教育界。

未來兒童美術館將以課程角度來規劃展覽與教育,但是以課程規劃為主的展覽在世界美術館中並不多見,蘇荷兒童美術館卻以此為目標,並沒有足夠的前跡可循。但是一系列的為父母以及老師們所計劃的美術教育進修課程,將倡導美育的「美學性回歸」,整合台灣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落差,以期提昇市民生活詩性美感品質。

學校美術教育長期不受重視已經是世界性的潮流趨勢,今天逆向而行,創立一座兒童美術館,以力量,希望發動成人藝術再學習的可能性,喚起社會大眾對美術教育正確的認知。

儿童美术馆 篇2

一、培训机构的误区

1. 师资选择的误区

很多培训机构从事儿童美术培训, 但从业人员儿童美术教育的专职人员, 而是一些美术院校的学生或老师, 甚至是一些会画两笔以画家自居的社会闲杂人员。我们常见的状况是某某美术培训机构打出的牌子是某某美院教授、某某知名画家或某某美院高材生主讲。殊不知美术教育不等于画画。美术教育特别是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需要专门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人员, 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进行课程安排和教学, 而不是参照一两本书, 做几回示范, 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画的像就成。很多培训机构以为我们所聘的老师画得很好, 甚至不惜重金高薪聘请所谓的画家, 但从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出发, 教师画得好固然重要, 但不懂教学方法与规律, 顶多也只能算是个工匠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的, 仅仅也就只能培养有一定造型能力的匠人, 而不能培养出对美术有一定理解与造诣的艺术人才。要知道美术教育的根本作用不仅仅是在于教会孩子画画, 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孩子审美能力, 通过系统的美术学习来培养孩子的发现美、表现美乃至创造美的能力, 这才是我们美术教育的初衷。

2. 人员使用的误区

很多培训机构是以业绩来考核教师的。所谓业绩, 美术和其他学科不同, 没有一个一是一, 二是二的明确的评分标准, 不好量化, 于是大部分的培训机构经常以学生的数量和家长的满意程度来衡量教师的业绩, 这就造成了绝大部分的培训老师为了投学生和家长的所好, 教一些容易出成绩, 看上去很实用的一些技法和技巧。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和方法违背了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 扼杀了孩子的独立观察和思考, 这种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 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前面家长所提的孩子离了老师不会画画的情况。再者, 很多培训机构的教师流动性很大, 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更有培训机构为了让家长和学生接受新老师, 都会一味鼓吹新来的老师画得是多么多么的好, 是位了不起的画家, 比以前教你们的那个老师画得好多了等等前后自相矛盾的话, 这往往又把家长和孩子又一次引入美术就等于绘画的误区。

3. 课程设置的误区

有很多的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于安排上没有一个总体的定位与思考。由于从业人员和决策者自身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往往一味的满足家长与社会的需求, 不能科学的从儿童生理与心理需要出发设计和安排课程。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培训机构开设素描班招收的孩子甚至包括6、7岁的孩子, 而家长以为对美术有一知半解的了解, 认为素描是更高级的绘画形式, 不顾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特点, 坚持让孩子学素描, 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很多孩子在过早的学习素描以后反而不喜欢画画了。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儿童绘画和成人绘画完全是两回事, 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是画不出成人绘画的, 而成人也是画不出儿童绘画的那份纯真与质朴。素描是一门相对理性的学问, 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抽象的思维能力, 而低龄的孩子的思维特点是具象思维, 他们对一些专业词语与技法的理解与掌握存在着难度, 因此也大大制约了其对知识的掌握, 再加上素描是一项技术训练, 要训练孩子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而低龄孩子由于骨骼和肌肉的发展还未完善, 不能有一些相对精细的动作, 所以过早的进行素描训练往往是弊大于利的, 久而久之, 带来的后果便是孩子丧失了对美术和绘画的喜爱与执着。

二、教师与学生的误区

1. 教师教学方法的误区

我们常见的美术培训班的授课方式是老师给出一幅画得精美的范画, 然后让学生照着画, 教师来回辅导。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现代学习方式的需求了, 新的学习方式, 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观察和发现大自然已及生活中美的现象, 能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美术资料并为自己所用, 能大胆的表现和创作。而教师也更多的成为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创设者, 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

2. 学生学习方法的误区

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就是照着老师的画去画, 画得越像越好。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 他们除了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式, 从执笔姿势到作画姿势, 还模仿老师的范画, 他们都以学得像为荣。于是模仿成了孩子们学美术的制胜法宝。我们看到在现在的美术培训班中, 模仿能力强的孩子往往更能获得老师的青睐。所以导致了培训班的孩子学习方法单一, 缺乏主动性, 总是被动的被老师限制在一定的框框内去思考, 去表现。其实, 在新的学习方式的指导下, 我们的孩子学习应该更积极更主动。

3. 师生互动的误区

在美术培训中, 老师和学生是培训的有机构成部分, 是课程的创作者和主体。我们常常看到美术培训课堂会出现两种状况:“安静”和“热闹”, 安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 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 如何让学生在热闹中有序进行美术学习是美术培训老师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现在常看到的美术培训课堂过于“安静”, 这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

三、家长的误区

1. 对“兴趣”的把握之误

很多孩子都是因为“兴趣”而走上美术之路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孩子从小就有绘画的欲望, 他们往往看到笔就拿起来信手涂鸦, 以至于墙上, 桌上, 地上甚至于衣服上随处可见他们的“作品”。这是一种遗传性的先天兴趣, 家长在懊恼的同时是否会感到这是一件让人惊喜的事情?殊不知这小小的欲望稍加正确的引导与培养, 或许就为以后的成才创造了条件。但我们通常看到的状况是家长对孩子的信手涂鸦持不屑一顾的态度, 甚至会严厉呵斥孩子的这种行为。要知道, 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尚小, 兴趣相对容易培养, 只要能让其从中感到乐趣, 就很容易转变成兴趣;一般而言, 这种兴趣会伴随其一生。当然,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深刻的认识到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他们往往不惜时间和金钱, 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其实, 培养孩子兴趣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 父母给孩子提供的机会和创造的条件, 以及父母的鼓励与肯定胜过任何一个传统而机械的教学。常常听见父母抱怨孩子, 花钱给他学画画不好好学, 老是在墙上家具上乱花, 其实, 这时你只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 把墙上, 家具上贴上大白纸, 给他涂鸦的空间, 肯定他所画的东西, 并耐心的倾听他的讲解, 和他一起分享涂鸦的乐趣, 这样从广义上讲是发现了孩子的兴趣所在, 而从狭义上说却是针对孩子的先天兴趣, 通过正确的方式培养以便挖掘其潜力, 这种潜力本身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提倡从小根据孩子的兴趣加以培养, 这样没有功利的引导, 孩子的潜力将会得到充分挖掘。

2. 对“美术”的认识之误

很多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画画”上, 他们认为我送孩子去学习班学的就是画画, , 所以每次都要看到孩子的画。“画得像就是好”, 这是绝大部分家长的评判标准。殊不知儿童美术是一门专门的学问, 它需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成长的特点进行设计和教学。低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某一个事物是没有目的性的, 或者说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 并没有对事物自身的价值和影响作出合理的判断, 仍然属于盲目阶段, 并且容易随兴趣的转变而发生偏移。儿童美术培训就是在规范孩子的习惯, 以科学的方式加以引导, 并让他们充分了解美术。这不仅仅在于技法方面, 还应该包括鉴赏, 体验等各种方式加以熏陶, 让改造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 并由衷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 从而引领他们走上艺术之路。

3. 对“价值”的认同之误

现在的美术培训机构绝大部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所以针对家长的状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盈利手段, 一类是“薄利多销型”。这类培训班走的是大众路线, 针对绝大部分的工薪阶层, 以上大课, 多收学生盈利。另一类是“贵就是好型”, 以精英教育, 一对一辅导为卖点, 面向那些经济条件好, 又舍得为孩子花钱的家庭。无论哪种手段, 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赢得家长的肯定, 心甘情愿地掏钱让孩子上学。而绝大部分的家长对美术教育的了解仅仅也就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往往传统的“画得像就是画得好”的观点根深蒂固, 殊不知在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 “像不像”已经不是绘画的唯一评判标准, 要知道一个最便宜的傻瓜相机也比一个训练有素的画家来得“象”而且容易。所以, 与其说是学生对美术的价值认识不足, 不如说是家长对美术的价值认识有误。

四、应对方法

1. 培训机构应该做的

(1) 在师资的选择上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专业的对口教师, 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画得好、名声大的教师。

(2) 在人员的使用上最好能做到“人尽其才”, 不要单纯的以所谓业绩考核教师, 要多给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以宽松的环境, 鼓励他们的创新教学。

(3) 在课程设置上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开设课程, 不能盲目跟风, 一拥齐上, 你开素描, 我也开素描而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

2. 教师应该做的

(1) 教师可以从课程安排及教学方法上贴近学生的心理年龄, 要将自己放回他们那个年龄层面上, 俯身下去关注学生。

(2) 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 关心学生所关心的题材和内容:比如窗外温暖的阳光, 翩翩起舞的蝴蝶, 大雪覆盖的街景、公园, 街上的行人的花纹服饰, 甚至是流行的电影歌曲等等。教师信手拈来这些学生身边的东西做教材, 给予悉心的组织和必要的指导。起初可以单纯的唤醒学生对于美术的直觉, 让他们充分的用彩笔去展示自己心中的形象, 这是可以就形成的问题加以规范, 可以用来示范和分步讲解, 使学生在临摹时学会方法。当然所选题材尽量简单, 应为起初让学生画几张“好画”是增强其信心的重要手段。

(3) 教师切忌千篇一律的讲解, 诸如线描之类较为枯燥的训练一定要穿插在整体的色彩画教学之中。另外, 教师的演示难度可以随学生的能力逐渐提高, 但要在简单中追求变化, 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极限。

3. 家长应该做的

(1) 家长应该增强自身的美术修养, 不盲目跟从。每个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与修养决定了孩子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 而家长对教育方法的认识与认同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可以不懂美术, 但对教育要有所了解, 假如你的孩子在培训班学美术, 每次都是画一张跟老师很像的画回来的话, 你就要注意了。

(2) 家长要有自身正确的价值观, 不要认为“贵”就是好。现在社会上有种盲目的价值观, “只买贵的, 不买对的”。这是教育培训的大忌。很多培训机构就是抓住家长的这种消费心理, 疯狂抬高培训价格, 误导虚荣的家长, 从中谋取暴利。

(3) 家长要多点时间和耐心给孩子, 要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美术活动, 比如看画展, 参观美术馆, 博物馆, 去郊游等,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鼓励孩子独到的见解与发现, 督促他们不能为画画而画画。

最后, 告诉大家儿童美术培训的基本目标有三点:首先是协助儿童创造有美感与表现力的作品;其次是培养儿童对视觉对象进行审美判断的能力;最后是使儿童了解美术在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地位。如果一个美术培训机构能够做到以上几点, 那么我们认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心的交到这样的机构。

摘要:儿童美术培训是目前社会上很热门的一项培训, 从少年宫到社会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都开设有儿童美术培训课程, 但这些培训机构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 本文试图从培训机构、教师、家长等几方面来解剖儿童美术教育市场混杂的原因, 让广大家长能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美术,培训,培训机构,兴趣,误区,方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尹少淳主编.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朱家雄.林琳.吕坚编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陈为和主编.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儿童美术馆 篇3

一、深挖细掘,开发地域美术资源

作为一个有灵魂与思想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对地域美术资源,应有极为灵敏的感应。南通有着“近代第一城”的美誉,有着厚重的文化历史气息,有着丰富的本土艺术资源。“慧心素兰的蓝印花布”家喻户晓;“传统与时尚共舞的现代染织”驰名海外;“文体相融的南通板鹞”使南通成为全国四大风筝之乡;“师法自然的如皋盆景”连年夺魁;“精巧别致的榨榛家具”稀有珍贵;“古老而年轻的如东版画、酣畅遒劲的启东版画”风格独特、形式美感浓郁;“诗情画意的水绘园、风景如画的濠河夜景、万千风情的南通民居、博物恰闻的南通环濠河文博馆群”润心无声;“灵秀精深的南通佛教文化艺术”更是底蕴深厚,令人流连忘返。……南通的地域美术文化品类众多、历史悠久、美感浓郁,是丰富小学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材料与途径。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不可能精通所有的地域美术文化,但保有良好的本土艺术教育热情、联合志同道合的同志共同进行地域艺术文化的开发、学习已有的地域艺术书籍、切身感受地域文化魅力是应该努力做到的。

二、感受文化,仰望本土艺术历史

小学美术教育,不应是简单的技艺练习、呆板的课堂组织形式,而应当灵活多变,让儿童充分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所在。地域美术文化教学,尤应如此。

在春天,带领儿童游玩诗情画意的水绘园,听导游讲解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看假山流水亭台楼阁书法绘画、感受几百年的文化氛围,儿童的情趣与天性在自然中得到生发,审美意味在观赏中得到提升。

而南通环濠河文博馆群更是教师带领儿童领略地域艺术文化的重要领地。“南通博物院”、“南通博物馆”、“风筝博物馆”、“沈寿艺术馆”、“张謇纪念馆”、“城市博物馆”、“体育博物馆”、“珠算博物馆”、“南通盆景园”、“蓝印花布纪念馆”等都是感受地域艺术历史文化的好去处。儿童在教师的带领下在这些博物馆内流连,深深感受到家乡的艺术气息,心中升腾起强烈的自豪感。一个人如果在灵魂深处安置极强的地域认同感,这就是一个幸福的有根的人。

美术课堂中,地方艺术鉴赏如南通盆景、榨榛家具、南通刺绣、南通大布、如皋工艺丝毯、海安青墩文化等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动手实践,活化地域艺术传承

观赏与感受是重要的,但这并非全部。让儿童亲身体验家乡艺术的创作过程,对于活化地域艺术传承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与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与体验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明朗的春日,美术课堂上,带领学生研究南通多角板鹞的形式美感、动力原理、编扎技巧,和儿童一起制作具有南通特色的板鹞,然后一起走上操场、乡间地头、城市广场,共同放飞美丽心情,这样的审美愉悦又岂是技法练习可比?

在冰封的冬日,领着儿童设计一幅蓝白相间的蓝印花布,感受那蓝色的浓度与白色的耀眼,“蓝如晴朗夜空下深邃的梦幻,白似蓝色幕布上的皎月,积水空明一般。”感受其花纹的整齐划一、线条的朴拙醒目、图案的吉祥喜庆,这一份设计的家乡情怀,又将带给儿童一生多么美好的回忆?

在过年前夕,带领儿童领略玲珑剔透的南通剪纸,观赏王子淦、高文极、徐德华、郭承义等地方著名刻纸艺人的作品,共同制作喜庆美丽的艺术剪纸,给过年的家和学校增添了多少欢乐的气息?

在平日的课堂,带领儿童欣赏古老而年轻的如东现代版画、酣畅遒劲的启东版画,洞悉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与韵味,每个儿童亲手制作一枚藏书票,既学习了版画的制作程序、又有了属于自己的袖珍艺术精品、还有了藏书上漂亮的个人印迹,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四、勇于创新,优化本土艺术发展

地域艺术文化的传承不是呆板的、机械的、表面的、口头的、作秀的,而应该是深入的、扎实的、灵动的、源自内心需要的。地域艺术,如果只有呆板的传承,少了创新与发展,那就会犹如一潭死水,在太阳的照射下虽然闪烁光芒,却耐不住不断蒸发,最后消失殆尽。

儿童地域美术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欣赏、学习、制作等低层次,而应触发其心灵诉求、思索其创作本意、激发其艺术灵感、丰富其艺术手段,使儿童养成较高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上,进行适当的探讨很有必要:如消失速度极快的南通地方民居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仅仅用画笔留驻是否虚弱无力?作为新一代的主人,你有怎样的义务与责任传承与发展南通地域艺术文化?历史气息浓厚的水绘园里添加了动物园、儿童乐园,流行音乐震天响,你又有怎样的审美反应?面对现代染织花纹,你又有什么新奇的纹样?

儿童美术评语 篇4

2、美术课上你总是不声不响,老师希望看到你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同学共同交流,这样,你的进步会更大。

3、你好象性子很急,画画时三、二下就完成了,如果你试着慢慢画、细细画,那你笔下的形象将更生动。

4、老师喜欢你作画时的那份投入,如能把物体画得再大些、粗犷些,那你的画会更美。 章博远你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孩子,美术课上总是争取发言的机会,且画画又快又好,继续保持,好吗?

5、你以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风格,博采众长将使你的画变的更美。

6、你画中的物体表现得很细致,如果能将主体物刻画得再大些,增加画面的主次感,你的画面会更美。

7、你是个聪明机灵的孩子,画面内容很丰富,如果人物画大点,表现出他们之间的遮挡关系,你的画会更有层次。

8、你画画时成竹在胸,意在笔先,愿你不断描绘,将美好的世界尽收眼底、尽展笔端。 你是个聪慧的好孩子,绘画时想好了就能大胆地表达出来,如果内容再充实些,笔道再细致些就会更棒。

9、你上课时发言很积极,画画也很认真,如果画面色彩再鲜艳一些,你的画会更美。

10、美术课上的你,听课创作好认真,人物刻画好细致,要是画得再大些就更好了。 你的画面构图饱满,色彩鲜艳,如果能把物体形象画得再精致些,你的画会更美。 你画画时非常细致,色彩鲜艳,如能将画面上的每个细节都刻画完整,那就好上加好了。

11、你的画用笔轻盈,用色柔和,我们都很喜欢。希望常常见到这份美丽。

12、不声不响的你总是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美术课上,你总想把画画得最美,老师相信你。

13、你的画淘气又可爱,让人爱不释手。我想,握在你手中的一定是马良的神笔。

14、你画画时很认真,想法也挺多,不过就是速度慢了点,抓紧时间多画点、涂完色,你的画会更完美。

儿童美术教育理念 篇5

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1.学习美术基本技能

2.发展孩子的独特性,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相互性。

3.通过对感官和手的训练,发展儿童活跃思维、促进心灵成长和拓展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儿童美术教学理念:想象力的培养

一、设置教学情景激发想象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启发想象

三、开发潜在意识创造想象

四、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思考1:在画画的过程中,想象力和技法有机统一的点把握的度是最关键的!自由想象非常重要。譬如在纸上乱涂乱抹,甚至好动!一刻都不闲着,老师围着孩子团团转!其实儿童的好动性是他的特色,大人或老师不要横加干涉或禁止,家长千万别“指挥”或“命令”孩子,要让他自己指挥自己,自己听从自己的命令。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儿童就能自然的活动他的筋骨,健康的身体随之而至。

尊重儿童的自由想象(独立性),并非让他为所欲为,且不可让孩子以为安静、顺从、听话、被动就是好事;而活动或工作就是坏事。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要求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并着力于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和教具,让儿童借由具体操作来用画笔作画,在作画的过程中,老师让其自由发挥,当孩子发挥不下去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项选择题”的方法,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进行引导。

思考2:孩子是孩子的老师:我们的老师们不要“主动”(刻意)的想去“教”孩子,应该做个“旁观者”来注视孩子的一切行为,留心孩子们的每一个表情以及眼神。唯一必须人为的就是设计或制作许多教具,甚至鼓励孩子尽情的游玩及操弄,就是对儿童最大的尊重。毕加索说:我愿意一辈子像孩子学习。我们所理解的毕加索的话的意思有两层。其一是毕加索从小开始画画,最后成为大师,他老的时候一定在思考,思考自己最后将去哪里去?最后结果是回到孩子那里去!经过世事和经历,最后又回到了孩子那里去!这也许就是那个古老命题:“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从孩子来,最后回到孩子那里去!那时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唯一相同的就是他很“真”!“真”就是真正的老师,就是儿童本身。

儿童节美术课件 篇6

授课时间:2xxx年5月31日45分钟

授课对象:小学六年级

授课教师:余洪飞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创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六一’儿童节”的设想画在纸上,分组制造空间模型;

2..通过个体和小集体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和团队精神;

3.在情境中感受到交流、合作的乐趣,品味童年的快乐、美好。 教学重点

1.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学生的组织能力

教学难点

组织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教学准备

范画、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美术本、水彩笔、铅笔、橡皮擦、直尺、小刀、模型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要上一堂很有趣美术课,我们今天要共同完成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自己创作一幅关于“‘六一’儿童节”的作品;二是分小组制作一个关于“‘六一’儿童节”的空间模型。

三)新授: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一年中哪一个节日是属于你们的?

2.师:明天是“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在这一天里,你们有什么梦想、愿望或自己的想法等等把它用自己需要的颜色画出来!

(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下我自己对童年回忆的一些作品)

设计理念:课一开始,配合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快乐、热闹的“六一”氛围中,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有自己的创作灵感。

二、激发学生交流欲望

1.师:“六一”儿童节你们想怎么过,有什么梦想、愿望或自己的想法等等,同学之间相互问一问,说一说。

2.师:“六一”的活动丰富多彩,可我们以前过“六一”儿童节时,都是由老师安排的。现在我们长大了,能不能自己想办法,出主意,快快乐乐地度过小学的最后个“六一”儿童节呢?

设计理念:意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令他们踊跃尝试,能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画出来。

三、自由发挥,有自主创新能力

下面请在你们的美术本中用简单方法画出你们自己想要的画面,大体想法明确,表现主题就可以,并表扬想法有创意的同学。10分钟

四、自由结合,制作空间模型。

1.师:你们准备怎么过“六一

2.小组内交流。

3. 想法相同的同学重新结合为一个小组,为下一步的制作做准备。

4.让较多的同学积极参加,表扬小组合作力强的学生。

设计理念:学生自由结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引起学生进一步讨论的兴趣。

五、发挥想像,展开交际。

1.师:大家的想法可真好,光有好的想法还不行,怎么进行具体的制作,这需要团队的合作。如果意见不合的小组可以跟我提议一下,我帮你们解决一下思路。觉得我说的不合你们的意思,我们可以在做交流。

2.各小组交流、讨论。在制作的基础上,可以相互看一看,说一说。

4.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制作空间模型的结果和想法,其他人可补充。

其他组认真听,可提出意见和建议。

5.学生当评委,评出“最优秀的模型”。

6.可惜老师不能参加所有小队的制作活动,但是你们的合作能力强,每个小组都制作出了一件非常棒的作品。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促使他们更有团队精神,或肯定赞扬,或质疑补充,促进课堂积极主动,双向互动地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要上好一节个人绘画和小集体制作课,一定要让学生有自主创新能力、有合作交流能力、有主动能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合作。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创设和谐的交流氛围,如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想法内容差不多的自由结合为小组,激

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大胆动手。学生不仅要动手,还要培养他们认真倾听,大胆而客观评价的能力,在合作中获得知识,提高创新本领。在教学中,我注意教给学生从不同方面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注意创新。学生在多种互动中反复训练、体会,提高合作能力。

教材总结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想法、创新、绘图、合作,提高学生的个体与团体能力。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出来的。多种多样的合作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团体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其中。

儿童与成人美术审美的差异 篇7

一、了解儿童美术的重要性

著名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我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孩子那样画画, 我毕生努力追求的就是把我的作品画成儿童般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才是毕加索先生所说的儿童般的作品呢? 依我的拙见应当是以儿童天性,表现儿童兴趣思维的一种自然活动的表现, 因为儿童作画时不受任何绘画惯性的影响,以直观式观察,最纯净的眼睛看到事物的本心用最独特的绘画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使观者从中直观地体验到真实情感。

儿童美术最重要一点是不受任何污染,不造作的真,不修饰的拙,绘画不存在为某个目的服务,不以某个功利为动力绘画是儿童不教自为的一种自然活动, 儿童绘画的实质是一种兴趣的自然展示,兴趣是儿童绘画的内在动力。儿童通过绘画完善表达人之初最无邪的情感, 是对这个世界的最直接感性表达。当我们面对超乎寻常的创造和幻想时,无法回避它带来的灵魂震撼。

二、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的特殊性

我在执教之初犯了把成人审美意向强加于儿童的错误面对孩子画出的三角形人头、透明的房子、长翅的桌椅应不奇怪,甚至绘画内容仅是一些符号,他们所画的画可能是一堆无用的东西,一些无序的线条,没有任何意义。为此我还烦恼郁闷了一阵子,为了纠正孩子们不符合现实存在的表现手法,再三强调要顶天立地,运用色块绘画,头发应该如此,眼睛要如何,线条必须怎样……但是发现越是强调,学生越是不会画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而且他们不漂亮,总是问:“人脸为什么会有三庭五眼?长方形为什么要画三面? 画画为什么还要分前后层次……”问一些我不知该如何回答的问题。然而,在我的成人美术审美观和儿童审美观碰撞期间, 发现儿童美术的魅力,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站在原创高点,不需要像成人般得摆脱视觉惯性的束缚, 而以纯净的眼睛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因此,儿童天生就是出色的创意大师, 我们要用心关爱与呵护儿童的原创性。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孩子特别爱画画,每次在中午午休看班的时候,孩子们总会问我:“我的作业都完成了,可以开始画画了吗? ”可见画画是放在孩子们心中的首要位置,而且画面是异想天开、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然而,对孩子们的这些“杰作”,有的成人却不能理解,横加挑剔,甚至让孩子刻板地临摹简笔画或成人作品,试图让他们快点画的标准,常拿画得像不像作为评论好坏的标准。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会抑制孩子自由想象空间,禁锢孩子原本天真活跃的思维。

在儿童美术理论家胡晓珮于2002年1月在德国柏林青年艺术学院举办中国儿童画展览时, 德国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席柯瓦莉克女士情不自禁地赞叹着中国的儿童作品:“中国孩子的画太美了!色彩太漂亮了!”当时参展的作品都是几个在此领域内的创新成果, 从基本能代表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的最新发展情状的地区挑选出来, 之后问题却尖锐地让胡晓珮从此开始思索和探求。柯瓦莉克女士表情严肃地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的娃娃是黑头发、黑眼睛,在中国长大,我怎么没有看到中国味道的儿童画?为什么?”

三、正确引导儿童美术原创性

有人说正确的美育观念才能保护儿童的原创性。的确如此,面对儿童的原创性,往往更多由于教育功利主义导致儿童的原创性被家长、教师过多地“帮助指导”,使其原创性面目全非。孩子的审美观与成人的审美观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阶层、不同阅历对同一事物审美情趣迥然不同。教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莫让孩子成为自己的“牵线布偶”。

如何把这些天生的创意大师关爱好、呵护好,是值得每位家长与教育者思考的问题,至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尊重孩子的原创性

我在学校轮回教学中明白,儿童呈现的作品仅是孩子完全表达的一部分,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已经成为作品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年龄特征和美术技能的局限,这些孩子们原创的东西可能被表现在画纸上,也可能没有被表现出来。所以,不要轻易批评孩子的作品,面对他们的绘画 作品 ,我们所能 做的主要 工作是 :交流、理解 和赞扬、鼓励。现代教育中不是提倡赏识教育吗?如果教师不问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或者说不理解作品随意给分,可以预想到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有时候这样的评语“这是一张富有独特想法的作品”会令学生兴奋之余产生更浓厚的美术兴趣。只要认真参与孩子的绘画过程,他们就会呈现出来一件好作品。这一点不仅教师要相信,而且要让孩子们相信,只要认真观察与体会,巧用自己所学方法表现,他的作业就是作品。

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因其更具直观性,因此更容易为儿童接受。任意涂抹,也许都可以从中得到乐趣,绘画只是其情感的一种宣泄。由于认知水平等的限制,他的画往往会出现很滑稽又符合现实的情趣,多送给孩子一些“你真有个性”、“你的想法真不错”、“你真棒”等鼓励话语 ,我认为孩子肯定会在本身绘画的愉悦中上升到另一高度。

二、维护并发展孩子的原创性

儿童绘画作品的原创性有其自身特点,偏重于想而画,相当于一种思维表述。儿童美术的原创性应当加以保护,但我们不能停滞于儿童审美能力和想象发展的原始阶段。教育者要扬其长、补其短,既不能做教学上的“放羊式”,又不能做技能上的“填鸭式”。要通过有效手段使儿童的感知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儿童的审美与表现能力、情感与品格等得以全面提高。

有的时候, 儿童的很多作品与大师作品相比确实有很多相似,但不能称之为“艺术品”,原因在于儿童的原创精神与艺术原创性是不同的。如何将学生的美术原创精神上升到艺术高度,这就涉及作品的再加工。再加工是一个提炼与升华的过程,教育者要在不违背孩子意愿的前提下,通过不同方法与途径进行培育,这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老师和家长应从如下方面思考。

1.做个寡言的 “聆听者 ”

很多家长和老师发现我们的孩子往往都是一边画一边讲,画面往往都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如果你能做个聆听者就会在你看来什么都没有的画面里发挥奇妙的世界, 你的倾听就是对孩子的最大鼓励。

2.做个幽默的 “欣赏者 ”

当孩子给你看他的“大作”时,一定要做个欣赏者,孩子渴望自己的作品被认可、被赏识。在你已看到的事实的基础上用认同勉励的眼光看待, 就会发现孩子不简单。你的认真对待、你的掌声、你的鼓励对孩子来说将是莫大的赞赏及绘画动力。

3.做个慧心的 “好导演 ”

孩子画画没有功利性,同时年龄决定他从内心希望得到展示的机会,得到表扬即关注,老师和家长要做个好导演,多提供一些展示的机会。如搞些家庭小展览、班级、学校展览让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将进一步提高孩子学画的积极性。

4.做个优秀的 “剪刀手 ”

人们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应是优秀的“剪刀手”。园丁不能把花卉、苗圃修剪得整齐、统一,艺术是崇尚个性,提倡创性,教育者要使姿态万千、张扬个性的学生在林海自在生长。

5.做个称职的 “引路灯 ”

孩子的绘画不能停留在初级原创上,教师通过有效教育手段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逐步掌握艺术的表现技能,教师则要充当好“引路灯”的角色,把握好美育及艺术教育的正确导向,使原创与技能获得良好平衡及提高。

在呼唤创新的时代,别忘了孩子现在不仅是创意大师,将来也是。要正确对待儿童的原创性,尊重孩子的原创性,用心呵护孩子的原创性,辩证地看待孩子的原创性,同时在教学辅导上优秀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扮演好多重角色, 这样才能真正适应时代需要。

四、结语

儿童美术“教与学”的思考 篇8

唯我独占的构图、大胆无忌地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画面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和谐与韵律,使人耳目一新。美术活动是儿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对孩子来说既是玩画游戏,同时又是一种再创造,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在观察思考中锻炼了创造能力,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近年来,许多家长愿意送孩子去美术班学习,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美术对儿童智力早期开发所占的比重。但如果执教无方,便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美术教师是设计者、启发者、引导者、鼓励者,而绝非单纯传授技能技法的“教书匠”。

我在教学中体会颇深的是,已经上过多次美术班的学生,被太多成人模式化的东西束缚了手脚而失去自我个性,没有自己的观察思考的方式,只会用学过的凤毛麟角的公式生搬硬套,将临摹来的一招两式重复表现,一旦面对现实写生就束手无策。而那些不曾专门学过绘画的儿童则大有可塑性,虽无临摹之技,但一经启发指点,茅塞顿开。其进步则不可估量。

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就是让儿童在美术环境中游戏,在游戏中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启发形象君维运转,鼓励想象与表现的“敢”字。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儿童处于自由创造的主动地位。万不可用程式化的模式、公式化的教条、以成人的意志强制性的机械模仿,来干涉教育儿童,这种做法的后果导致儿童

失去兴趣、失去信心,直至对美术产生反感。这种教学与开发学生知识背道而驰。

美术教学中如何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是关键,对儿童而言,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有了生活感受无法表达便是遗憾。为了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在选修课中先抓儿童速写这一关。一个常见的静物、一个简单的工具、一个劳动机械、一个新的环境,都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讲解整体和局部的先后顺序,改变孩子千人一面的公式化弊玻在速写过程中改掉个别好动的儿童“马虎”和“求快”习惯,一定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让学生勤思索、细观察,从中完成能力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就深入得如同绣花一样,这时再乘热打铁,催促“快”中有量点、有整体。儿童绘画教学讲究一个“严”字,多鼓励、多观察,收益无穷。教师手勤、腿勤、眼勤、嘴勤、脑勤,只要全身心投入,儿童就会学有所长。

这里选登几幅儿童写生作品,其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观察、作画中对节 奏、韵律、整体、局部的理解。

有了速写的强化训练,学生的整体美感素质加强了,潜力和智慧得以挖掘,儿童对自己的信心更足了,学会了对一景一物留心观察。美术教学也是一种综合教学,它把美有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文化课程的兴趣,学生在乐学善学的气氛中又得到美的熏陶.两者相得益彰.

教育思想上轻视美术。近十年来,儿童美術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美术教育理论中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得到澄清。可是落实到教学实践上却相差甚远。在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中,德育、智育、体育早已成为固定的教育模式。

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往往围绕几大主科开展,美术教育仍处在附属地位。有些学校常以没有专业教师为名不开课,稍好些的学校为应付上级检查随便叫个老师顶顶,有的学校语文、数学、外语课一多,干脆把美术课挤掉,用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有些学校把艺术教育错误地理解为一种活动,用它来充当节假日学校的装饰。

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强加给学生。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的审美意识、情趣强加给学生,只讲如何去欣赏,不讲怎样观察、描绘,忽略了儿童自身的感受。

实际上,有些变形、夸张的儿童作品往往是儿童自己直觉经验的体现,是特定年龄阶段的产物。作为教师,在辅导中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在绘画技能方面适当地加强指导和训练,进而完成儿童在艺术表现中的感性上的审美体验,丰富和强化属于他们自己的审美意识,这样无论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还是儿童自己的创作,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重技能技法轻审美训练教师过早地把教“术”作为课堂的要求,过分强调技能技法的训练,什么透视、明暗、色彩、比例、结构、构图等等,却忽视了儿童教育的审美任务。或者仅仅把审美作为点缀或幌子,认为可有可无。片面地把儿童美术教育成人化,把高等师范院校的一套强化在课业中,教师讲得很吃力,学生更是难于理解,一些平时学得好的学生,一旦学了这些“术”,反而画不好。

儿童美术元宵节课件 篇9

引导语:“元宵灯谜会”作课题,旨在通过学习设计制作花灯、集体策划班级灯谜活动,结合语文、音乐、社会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布置展示能力等,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儿童美术元宵节课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教学重点:

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

(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三、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四、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精选儿童美术教案优秀 篇10

1.欣赏作品,充分感知多维度蓝色。

2.尽情涂鸦,尝试运用各种蓝色进行绘画。

3.体验蓝色带给人的清凉舒适的色彩情感。

活动准备

1.一次性杯子,不同层次蓝的颜料(按以下方式排列:蓝色—>浅蓝,蓝色—>紫,蓝色—>黑),每人一支10号水粉笔或小刷子。

2.马来西亚儿童画《大海》,杜菲《勒阿菲尔的水上节日》。

3.《赶海的小姑娘》音乐或动画。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导幼儿感受海的湛蓝和宽广。

(1)创设音乐韵律情境:播放《赶海的小姑娘》音乐或动画。教师和幼儿一起动起来,想象自己在海边踏浪、赶海,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中。

动画更能够调动活动气氛,更容易吸引幼儿融入到活动中,让幼儿舞动起来、兴奋起来,为后面的大胆涂鸦做铺垫。

(2)创设名画欣赏情境:欣赏马来西亚儿童画《大海》和杜菲的《勒阿菲尔的水上节日》,感知多维度蓝色相互之间的变换、感受蓝色的色彩情感,并进行丰富的联想。 (如由大海和天空的宽广,联想到小鸟自由飞翔)

2.游戏中了解操作方法。

(1)教师:你们想去海边玩吧!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变出大海和天空来。你想怎么变?怎么变出天空?

(2)教师:天空中的风呼呼吹,可以让这支笔在蓝色颜料的瓶子里跳一跳,再到纸上直直的来回刷几下,天空是不是就要变出来了? (教师边说边操作)你还可以找他的好朋友颜色一起来变哦!

(3)教师:大海和天空有什么不同呢?大海被风吹过是不是就有海浪了?

丫丫:我们就这样一个弯儿靠着一个弯儿,变出海浪。

变出天空和大海的过程也是让幼儿尝试横笔触与旋转笔触的过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用笔的技巧。

3.幼儿尝试创作。

(1)幼儿创作,变出天空和大海,充分感知多维度蓝色,感知天空和大海的宽广和美丽,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如变出翱翔的小鸟、畅游的小鱼,为画面增添童趣。

(2)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动起来。

在等待作品干的时间让幼儿动一动,既能做到动静结合,又为下一步操作做准备。

如何正确培养儿童美术兴趣爱好 篇11

一、依靠直觉对儿童进行美术引导

(一)儿童依靠直觉能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

有人或许认为儿童对现实情况的思维不是靠直接的感觉,而是靠非感性的智力的升华来理解的。其实,儿童与成人的艺术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维活动。概括在所有的知觉中都会自动发生,因为简化的形象是被记住的形象,儿童所表现的视觉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观需要上。在儿童的生活中,可以给儿童适当的引导,以助其创造简单有艺术特征的形象。

(二)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

儿童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越概括。随着儿童年龄增加,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他们表现形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他们认识发展的自然过程,教育者要把握儿童的心理发展方向,给予正确恰当的引导。

(三)儿童依靠直觉能体现美的自然法则

对自然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谐等现象的体验和追求,是人类的审美本能。在儿童的绘画中,均能得到自然显现。如儿童在线画中能自由运用各种形态的线通过疏密、繁简变化表现节奏和韵律,他们用直线、曲线、圆形、方形、三角形在人物、动物、植物上自由组合装饰,做到繁而不乱,繁简有序;在线描写生画中,能把复杂的景物组织得井井有条。

二、引导儿童对美术的正确理解

(一)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现今的美术课堂,创新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未来的社会接班人需要有创新意识,高雅的艺术更需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新。创新会使一个民族充满活力;创新会使人在竞争中处于有时地位;创新会促进儿童思维的活跃性,能发展儿童多方面的才能。

(二)掌握美术语言进行美术创作

在课堂作业中,很多儿童习惯于临摹书上的示范画,当老师一再强调要自己创作时,他们的作业也往往显得单调乏味。分析原因,很多人认为是儿童缺乏学习兴趣或态度不端正。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当然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不可不分析原因就武断地下此结论,我们知道每个儿童小时侯都喜欢随意涂鸦,往往还乐此不疲。但却有不少的儿童在学习中逐渐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原因又是什么呢?由于儿童在一定的时期其动手能力和对美术的认识水平没有提高,达不到一定的层次时,家长教师经常的批评导致儿童的挫败感,他们就不能坚持美术学习,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就会随着年龄一天天的增长而减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显然在美术学习中若要保证学生持续地有学习兴趣就应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对美术的认识水平着手,只有儿童对美术学科知识的把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才能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表现。

三、用心灵点燃孩子的艺术之火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对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让他们尽情宣泄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真实的东西。

(一)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所垄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之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就会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甚至有时候,孩子燃起的创作之情也被种种原因泯灭了。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有新的创造呢?

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家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而孩子们还不是艺术家,就像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掌握时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开发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其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

(二)激起创作的兴趣

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儿童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每一个儿童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他们创作的兴趣。我们教师应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上桥梁,使美术课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从而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留恋、向往,产生创作冲动。

再次,有不少課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如果教师只在教室中讲,该画哪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这样的闭门造车,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行人及往日熟悉的地方,感受自然万物之美。孩子的创作源泉才不会枯萎。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提高了。

总之,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使他们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发现美术之美,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作者单位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第三中学)

上一篇:介绍一个地方下一篇:假日经济与发展琅琊山旅游资源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