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英文论文(精选8篇)
Left-behind Children
February 25,2008, a 12-year-old boy named Zhang Yangyu who left behind by his parents, leaving a shocking suicide note in his pocket:when you leave(referring to his parents), I feel very sad.And that’s why I choose to commit suicide.Today, I will focus on the seriousness and causes of the problem of left-behind children.In China, there is a gener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ho are growing up without one or both parents.A recent survey from the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61 million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ina, accounting for 21.9% of all nationwide---a population larger than that of combination of California and New york city.Most of these children are raised by their elderly grandparents or other relatives.Chinese grand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spoil children, of which many are illiterate and cannot help with homework.Therefore, there is no home education to speak of.Besides, children grow up in such environment without parental love.This may cause mental problems, such as depression, low self-esteem, self-sealing, impulsion and so on.There are two reasons accounting for left-behind children.Firstly,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are unbalanced.People in poor areas have to go to wealthy cities in search of better paid jobs.This forces hundreds of millions migrant parents away from their impoverished hometowns and leave their children at hometowns.Secondly, Anton Chekhov once said the joy and happiness of our lives are not in money.However, many migrant parents believe that they are fulfilling their duties to children as long as they send money to pay for children’s food, clothing, housing, schooling and other expenses.Therefore, these families only reunite a few days each year.Just like the 12-year-old kid we talked about in the beginning, there are countless left-behind children in our country.The children are the hope of our families, the flowers of our country, the leaders of our future.Now, it’s time to take actions.And I
一、造成留守儿童现实困难的原因
1. 来自家庭的原因
首先,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其只能与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然而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常以家庭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把“教育无用论”和“读书无用论”这样的偏激思想灌输给学生, 从而造成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其次, 监护人忽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习惯是从小培养的, 这些留守儿童正处在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就是在这个最佳时期, 很多家长却忽略了对其良好习惯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 祖辈们灌输给学生的价值标准, 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上的行为表现, 这就要求家长在实施德育教育时, 要寓德育于言行中。如果只把品德教育当作是学校的事, 而不重视或忽视家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 德育工作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最后, 监护人教育方法不得当。有的家长对留守儿童过分宽容, 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 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训诂, 体罚折磨, 以至于其产生严重的心理隔阂;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 当着孩子的面唱对台戏, 令孩子无所适从, 处于教育的矛盾之中;有的父母把孩子当成“小皇帝”, 事事依从, 久而久之养成了其自私自利、不尊敬父母的不良习惯。这些教育方法都不可取, 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
2. 来自学校的原因
首先, 留守儿童的最大障碍就是长期与父母分离, 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教师可以适当通过与家长电话联系或在其父母回家探亲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 建立学校和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沟通渠道,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积极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 让学生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其次,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 其中情感缺失的问题是最现实也是最为严重的。事实表明, 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的发展。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留守儿童缺少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焦虑紧张、缺少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 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最后,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寄养在亲戚家, 不能同家长及时进行有效沟通, 在情感上缺乏关爱, 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从社会适应方面看, 很多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 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响;不擅长与人交往, 内心压力大。因此, 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对策, 为此教师必须对其加强品德教育。
二、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解决策略
1. 爱而有度, 恩威并重
孩子是一棵幼苗, 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精心呵护和耐心教导, 与此同时, 他们也需要经历风吹雨打, 这样才能傲然挺立, 茁壮成长。因此, 家长要恩威并重, 关爱与严厉结合, 必须认识到过分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为其今后的人生带来负面影响。
2. 改掉陋习, 做好榜样
孩子一生下来本是无知无识, 分不清是非对错的, 父母是他的第一位教师, 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因此, 良好的习惯一定要从小养成, 在孩子的不良行为刚刚崭露头角时, 家长就要明确指出并坚决制止,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家长的言传身教开始。
3. 保持沟通, 相互关怀
对父母来说, 抚育子女不仅是义务, 更是责任。家长出门在外的同时, 不要忘记在家的子女, 要经常以电话或信件等方式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多跟监护人和教师沟通, 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家庭教育的问题, 更是一个社会的大问题。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教育, 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虽然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我们已无法改变, 但减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 给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却是教师和家长力所能及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不仅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 2002 (9) .
一、基本情况
循化县五年前人口数约11.7万人,耕地面积是14.28万亩,现有人口数约12.23万人,人多地少,导致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而产生了很多留守儿童。我校所属三村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查加小学现有学生509名,全是撒拉族,留守儿童376名。调查显示,有4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1%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0.9%;学习成绩一般,占48.7%;学习成绩较差占4.5%。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4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學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县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众所周知,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力都相应增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为了生计涌入城市。年轻人离开农村而老人和儿童就留在家乡。此次我们的社会实践就是调查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状况。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所调查的村庄是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紫湖镇土城村。该村人口总数大约为3500。该村的年轻人大多去苏州温州等城市打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留守儿童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和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子女则由另一方照顾。而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子女则由亲戚照顾,大多靠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我走访了几户留守儿童家庭,从交谈中我能感受到这些留守儿童对在外打工的父母十分思念,长期的缺乏父母的呵护,有的孩子性格也随之变得内向。我将自己调查所了解到的问题做以下总结:
(1)对儿童的监护不能落实到实处。单亲照顾的情况相对好一些,那些由亲戚照顾的儿童由于本身与监护人存在代沟,缺乏沟通更加不能得到好的照顾。问题得不到好的解决便一直积压,产生更多更棘手的矛盾。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百分之七十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很多孩子内心自卑,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因此在有的时候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和歧
视,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十分不利。
(2)学校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不够。孩子们的学校条件都比较简陋,乡村教师在对孩子们的生活方面关心不够。很多留守儿童不愿多交流,平时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爷爷奶奶不能解决,也没有意识要主动请教老师,于是越来越多的问题积压导致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另一方面,我们之前说了留守儿童中很多存在心理上的问题,因为长期与父母分开,缺乏交流导致内心较为封闭。学校方面对于开导孩子们的心理还是十分欠缺的。首先,老师缺乏相对的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知识培训。其次,对心理辅导这一观念的淡薄,认为这并不重要。
(3)留守儿童的生活较为艰苦。调查的几十户留守儿童家庭中,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的。家庭条件比较差,爷爷奶奶仅仅依靠自己的田地满足日常所需。虽然在外打工的父母会定期寄一些生活费回家,但是仍然没有很大的改善。
在农村中,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一样存在。一个家庭中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闯荡,年迈的父母则留在家中。我们队这些留守家中的老人的生活状做了一番调查。我们首先向村长颜大叔了解了大概的情况,然后颜大叔带我们走访了一些留守老人家庭。经过调查我们做了如下总结:
(1)留守老人的生活条件普遍处于中低下水平。老人们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除了子女逢年过节送一些钱以外,其他的只能依靠自己种菜获得很少的经济来源。在农村,老人们也几乎没有享
受到任何的医疗福利保障。生病了就要花很多的钱,政府的补助也非常少。
(2)留守老人的精神风貌较好。我们所调查的村庄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村子里的人大多都姓颜,平时家家户户的联系都很多。农闲的时候老人们会经常互相串门谈论农务,生活过的还是很精彩的。但是留守老人中也存在一些生活很艰苦的,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就有几位老人,因为身体不好没有能力去耕作,孩子们又不在身边,生活很不容易。
经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关于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调查,我们感悟颇多。看到那些留守儿童孤单落寞的眼神心里总是感觉很难过。父母为了生计不得已离开,这些孩子这么小就没有父母悉心的照顾,童年就变得很孤单很寂寞。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对这些留守儿童能多一些关注、关心,让他们的童年不会因为缺少父母的呵护而产生阴影。对于那些离开自己的孩子外出工作的父母,我们也希望能够偶尔抽出时间回家看看孩子,至少要常常给孩子们打电话,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要知道,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对其将来的人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决不能因为赚钱而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
关于留守老人,我们也想借此发出呼吁,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为社会奉献了大半辈子,当他们老了,干不动了,应该是停下来享受天伦之乐的。但是,农村中很多老人却没有享受到这种天伦之乐,他们甚至要一边务
农一边帮外出打工的子女照顾小孩。而且,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政府对这些农村留守老人的补助很少,几乎没有,其他社会福利比如医疗卫生福利都没有享受到。我们希望为这些留守老人争取一些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当然,我们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我们的调查能真实地反映出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希望社会各界能对这些现状多一些关注,希望大家能奉献出自己的爱心,给他们多一些关怀。不管是留守儿童还是留守老人都需要我们奉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关于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
黑神庙中学
yanghong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校现阶段留守儿童教育监管的一些问题,包括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问题是如何出现,留守儿童的现状是怎样,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教师专门成立了课题小组,在各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希望能找到有效的方法使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问题得到改善。
关键词:留守儿童 义务教育 关爱行动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我所在的学校,贵阳市息烽县黑神庙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虽然本乡镇近年的经济发展已非常快速,基本实现了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的目标。但依然抵挡不住周边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的浪潮,所以我校作为乡镇唯一一所初级中学,留守儿童的数量自然相当可观。
一、我校留守儿童的现状。
目前为止,我校共有留守儿童 人,占学生总数的。他们之中的 的留守儿童是父母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留守儿童中的 是由直系亲属抚养,被托付在朋友家照看。因为本校的留守儿童的家基本都乡镇周边的农村,所以在本校寄宿的就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他们存在的问题有:
1、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我校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普遍困难。因为他们都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范围狭窄,基本靠种养殖来实现。虽然父母在外打工,但收入也往往不高,爷爷奶奶等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及劳作方式、生活方式等决定了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是匮乏的。导致他们极易产生自卑感,胆小、懦弱,和同学相处格格不入。如留守儿童黄某,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女孩,早年母亲就抛家外出,至今音讯全无。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外出打工的收入甚至不够养活自己。所以黄某跟着年老的爷爷奶奶,生活非常拮据。所以,她的穿着和班上同学有很大差距,造成了她自我封闭,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不愿和老师、同学主动交流。形单影只的她常常是低着头,不会轻易看到她露出属于花季少女那爽朗的笑容。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上,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很差,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老人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方面比较陈旧,对孙子也过分溺爱,虽然家庭经济部允许,仍然把孙子当成不可得罪的小祖宗,尽量满足他的各方面所需,也不让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使其自由发展,这样的学生因缺少父母在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而在无原则的怂恿和过分的疼爱中形成了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从而导致他们在学校与同学相处得及不融洽,极易发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殴。且缺乏集体荣辱感,对班集体的各项事务处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例如,在我校每年一次的冬季运动会上,对参加的集体项目不积极,不用心;对班级的赛事不关心,很漠然的基本上都是这一类留守儿童。
正因为他们缺乏有效监管,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自由散漫、不服管理的性格,在加上这些孩子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抽烟喝酒、沉迷网络,盗窃、斗殴,收保护费的情况在留守儿童中在时有发生。有些甚至因行为严重,被公安机关逮捕,家庭问题就演变成了社会问题。通过数据显示,我校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好的占,一般的占,较差的占。
二、我校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
1、父母关爱严重缺乏。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即使打电话,关注的焦点也只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逢年过节回家也只是尽量从物质上满足孩子,很少也没机会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甚至缺乏责任感,孩子对于他们来说甚至是包袱,对于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费都不能满足,是孩子严重缺乏关爱,产生寄人篱下的自卑感,导致行为偏差。我曾经的一个女学生就因为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另嫁他人,从小就在靠经营小吃摊的姑姑家生活。父亲常年不寄钱回来,母亲也从不过问,生活本来就不富裕的姑姑因此非常生气,动辄打骂她,以泄心中的不平。在这样的家庭中,女孩没有爱,又渴望被爱,所以小小年纪就和男孩谈恋爱,常常夜不归家,姑姑也无法管教,后就辍学外出打工,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这样被遗憾的耽误了。
2、学校管理力不从心。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问题,我校群策群力,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半封闭的管理模式。走读生严格凭卡进出,寄宿生无特殊情况一律不能擅自离校,需离校者必须有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亲笔证明。这样,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就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但因这些孩子本来的自由散漫、不服管理的性格缺陷,他们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伪造走读卡,偷借走读卡,在学校的一些摄像头盲区及教师不易发现的地方,甚至趁夜深人静之时,翻墙外出,聚众喝酒、打架闹事、进网吧玩游戏。学校一经发现就给予相应处罚,且完善监管办法,加强监管力度。但这种情况,仍时有发生。
我校深知只靠规章制度的监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用实际行动关爱学生,让他们懂得爱,知道感恩,从而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自我约束的目标。所以,学校常常举办一些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就是家,老师就是父母。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合家团圆的节日到来之时,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不能回家过节,这时的孩子们渴望父母归来的心又日见急切。因此,学校就组织留守儿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聊家常;让老师和学生结对子,做代理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品月饼,欣赏学生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请来政府各级部门领导及社会爱心人士和孩子们共度美好佳节。温馨、愉快的氛围中,留守儿童感受到他们并不缺乏爱,老师爱他们,学校爱他们,社会各界爱他们。
但是,由于留守儿童常年形成的性格缺陷是不会在短暂的时间得到有效的改变,所以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学校、老师的坚持和细微之处的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只靠一年一次或两次的大型活动。所以,虽然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结对老师有严格的规定:平时要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一学期完成 次谈心记录,但这些往往因为教师工作繁忙而流于形式。
而且每周周一至周五,学生在校可由学校或老师管理,但是一到双休日,老师就鞭长莫及。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好,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是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而且许多“留守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充满逆反心理,加上现在设在教师面前的“高压线”也太多,学校老师不敢过于要求严厉。所以,未能把监管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
调研发现,当前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的研究仍是空白。即使有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在我校,一些“留守儿童”课余逃学、夜间外出光顾电子游戏室,痴迷电游,看碟片,那些不加限制的媒体如凶杀、淫秽等镜头将会极大地影响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而且,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些额外的开支他们就会通过借债、收保护费、偷盗等方法获得,久而久之,就会恶性循环,导致孩子走上不归路。
三、留守儿童教育监管的措施及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监管的问题的产生是一个社会体系的问题,他关系到家庭、学校、社会、自我四大方面。
1、搭建平台,促进沟通。学校要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家长回乡的春节期间,在校或进村入户组织家长,邀请专家就“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如何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等方面问题对家长进行培训。并鼓励他们多学习,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孩子的思想,走进孩子的内心。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完善教育监管机制,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学校在本次“留守儿童课题”结题后,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卡,全面掌握其数量、家庭及监护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情况。
3、重视心理咨询,开展健康教育。学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定期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以便及时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
4、开展丰富活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学校要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有针对性的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孤独感、自卑感,促使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5、明确职责,把关爱行动落到实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最了解他们的生活及学习惯,也最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获得他们的信任。所以老师应该明确自身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把留守儿童视为己出,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尽力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帮助他们加强自我教育和引导的能力,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面对现实的信心及勇气。向着积极、乐观、开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好的一面发展,不断完善自己。
6、加强统筹规划,形成以政府为主的领导协调机制。首先,学校要建议党委政府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氛围。其次,要求公安部门把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与保护纳入自身的工作职责,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并及时有效地配合学校针对有犯罪行为的留守儿童进行劝解,共同帮助此类学生走上生活的正轨。再次,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由政府协调组织派出所、工商所等单位,坚持定期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如网吧、KTV等;打击诱惑、骚扰学生的违法行为,使学生远离不良环境。
最后,我想引用孟子说过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的,我们老师,社会各界人士只要真心地把留守儿童看做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那片爱的蓝天将会更灿烂。
参考文献
今年暑期做过一项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调研的结果很是令人担忧。调研结果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80%以下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撒谎,上课纪律差,有的上课时间溜出学校上网,彻夜通宵。
二、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
三、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6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心理失衡。针对50名学生儿童调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85%以上。
四、监护管理不够强。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85%以上,一部分托付亲朋好友,留守儿童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责任了,隔代管教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五、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龄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沟通上存在困难,这种有缺陷的幼年生活,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针对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政府加大投资力度。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
2、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针对当前家庭、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村(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居)委会应建立农户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会关爱,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和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4、政府要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娱乐越来越丰富,由台球到网络世界,街道、城区的网吧逐渐增多,这无疑给学生提供场所。针对青少年上网,政府应加大对网吧的管理力度,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严禁未成年进网吧,使全社会共同关注,杜绝未成年人上网。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不在家, 由祖父母看着。由于“代沟”所致, 爷爷奶奶更心疼孩子, 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 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宁愿自己吃苦受累, 不吃不喝, 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 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 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 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 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互助互爱体验, 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 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因此, 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 在校表现不优
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 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 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 学会创造。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 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 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 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 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 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 良好的不到30%, 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 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 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 心理发展异常
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 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 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 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 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 无助感, 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 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3.父爱母爱失常, 孩子志向模糊
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 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 加上在外打工, 经济较为宽裕, 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 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 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 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 在儿童的心里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 没有人情味, 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 越轨现象严重
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健康与否。我发现,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 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 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 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 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 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 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 这是构建学校和谐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
1.建立成长档案
由于外出人员流动大, 留守学生无定性、易变化, 我们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知道父母的联系电话及工作地址;知道监护人的信息与儿童关系;知道孩子生活、学习的进步与不足。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 学校安排专人负责, 满足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需求, 制定可行的措施。
2.加强交流沟通
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之间的沟通, 需要学校加强与孩子亲人密切联系和沟通, 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一要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二要帮助留守儿童与家长进行沟通。三要加强与在家监护人沟通。
3.落实结对帮扶
学校实行牵手捆绑制度, 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学校领导班子采取“1+1”的方式, 每人帮扶一名, 开展好“三个一”活动, 即每月一次电话沟通, 每季度谈一次心, 每半年送一件学习用品。二是班级教师采取“1+2”的方式, 每人帮扶班级留守儿童两名, 做到每周一次交谈, 每月一次书面交流, 每期陪留守儿童过一个双休日, 全面了解关心帮扶孩子。
4.实施真情关爱
我们与留守儿童建立起在生活上是父母, 帮助学生融入到集体中去快乐生活;在学习上是老师,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辅导,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心灵上是朋友的关系,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让亲情无限延伸。
5.突出主题教育
一要实施榜样教育。在留守儿童中, 树立标兵, 以榜样带动全体, 以个体促进整体, 让留守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二要实施感恩教育。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 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感恩树”, 让学生感知父母养育之恩, 感知教师教诲之恩, 感知同伴帮助之恩, 感知社会关爱之恩。三要实施自主管理教育。学校充分发挥留守学生自主管理作用, 让他们从单一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
总之,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我们将不断拓展工作思路, 改善留守儿童教学环境, 为留守儿童创造第二个“家”, 让他们成为幸福的拥有者, 注重德育培养,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使留守儿童也能够成人、成才, 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放心、安心,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摘要: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沟壑纵横, 梁峁起伏, 山路崎岖, 农田主要以山地为主, 耕作不便, 大部分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 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占有相当的比例。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环境的束缚, 孩子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时有发生, 并且沾染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惯, 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为此, 留守儿童能否得到全面健康的教育, 已经关系到能否改善民生的突出问题, 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 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促使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学难点;策略
留守儿童这个词语近年来对于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来讲并不陌生,这个词语多数被用在那些父母外出务工,家中没有青年劳动力,仅有老人的未成年儿童身上,这些儿童大多数都在16岁以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造成留守儿童数量的持续增加。这也让这个特殊群体面临很多问题,如教育问题、心理问题等。文章从处在初中年龄阶段的留守儿童入手,探究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而提出改进的方法,促进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
一、现阶段关于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出现的教学问题
1.学习成绩普遍不高,很多学生都没兴趣学习。尽管现阶段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已经日渐重视,但很多时候由于家中无人照顾、无人监管,很多留守儿童都没有家人能够真正监督他们认真学习,提供有效的辅导和照顾,使得这些儿童都失去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部分都存在厌学的情绪,而部分家长的思想处在传统时期,觉得读书没用、浪费钱,学完义务教育就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很多初中年级的留守儿童都存在厌学的现象,进而使成绩下降了许多。
2.留守儿童心智发育不够成熟,这也使他们在学习方面非常吃力。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时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想要获得和城市同龄儿童一样的关注和照顾。但由于父母外出,和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又存在代沟,使他们的心智发育变得非常不成熟。很多留守儿童缺乏监护人的看守,造成心理或者性格的扭曲,不愿意與人交流,也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的扭曲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使儿童无法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进而导致学业和自身品德都出现了严重的漏洞。
3.教学无力,让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严重的仇视现象,导致行为偏差。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外出务工,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行为,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也无法履行监护人的责任,不能进行有效的管教和监督,导致留守儿童受到来自外界的很多不良影响,更严重的是,很多农村地区的教师资源匮乏,教师对学生也不够重视,由于成绩无法迅速提高,让很多老师都选择了放弃学生,只是形式化教学。这让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出现了沉迷网络游戏、小偷小摸的现象,还有的更严重,出现犯罪的现象,这些儿童的价值观严重扭曲,对于留守儿童的自身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会让其从此误入歧途,走上不归路。
二、如何应对初中阶段留守儿童的教学难点
由于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处在青少年成长的叛逆期,如何有效地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接受班主任的关心和照顾以及班主任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而老师采用怎样的方式去教育这群青春期的孩子,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1.要让留守儿童明确意识到在初中阶段应该做什么。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接受到的思想也不一定正确,很多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关心,只是觉得与其浪费钱读书,不如早点毕业出来打工挣钱。班主任在初中阶段等同于孩子在学校的父母一般,应该明确意识到要纠正留守儿童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要告诉他们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因为自己身在农村就放任自己,树立好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要热心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孩子。很多留守儿童在家中都由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照顾,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学习上无法给予初中孩子需要的辅导和帮助,使一些孩子就算遇到了困难,也选择默默承担,不会对任何人诉说,这就意味着班主任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有一定的照顾外,还要善于观察,看是否有孩子存在学习困难又不敢说的现象,要怀着热情的心去指导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给予的关爱,让他们能够爱上学习。
3.班主任不能忽略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爷爷奶奶通常照顾留守儿童也仅仅是确保他们的衣食住行能够得到满足。除此之外,和孩子们的交流少之又少,他们大部分都会去做农活,因此,初中阶段的孩子哪怕有想要交流的愿望,也无法找到倾诉的对象,这就需要班主任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初中阶段的孩子心理还不够成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只有让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他们将来进入城市进行更深程度的深造时才能够充满自信。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是父母的希望、家庭的未来,更是祖国的栋梁。现阶段不仅仅要关注他们的教学问题,还要对他们的安全、心理方面进行关注,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他们才能够健康成长为优秀的儿童,为社会的平稳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高闰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关于留守儿童,英文论文】推荐阅读: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11-10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06-27
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07-17
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心得作文09-25
关于留守儿童的工作自查报告11-13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书12-0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问卷07-15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12-23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6-01
留守儿童生活的论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