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答案(Y)(共8篇)
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
l、空间
2、线条、形体、结构、色彩
3、明暗程度
4、创造
5、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2分,共20分)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C,D,F
2、C,D,F
3、A
4、C
5、A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答: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卜I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答:(l)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口常用的有图片’实物和师生具体操作的物质如美术用品,实物教具,步骤图和示意图,演示和辅导等,还有电脑控制的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幻灯和摄像等。
(2)合理使用社会美术教育资源。各级举办的美术训练班,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环保等都可以作为资源积极使用。
3、中国占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答;一种倾向是重“艺”的美术教育,是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主要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授受式。
另一种倾向是重“技”的美术教育,是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I二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身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四、论述题:(共36分)
1、谈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16分)
答:(l)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工具。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流露,充分表达,得到熏陶。
(2)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形成表象,加工改造,融入想象,大胆创造。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引导儿童用手,眼,脑去想象,加工,理解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达,树立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美术教育能促使人全面,和谐的发展。
(5)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包含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要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术作品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
2、试论当代美国及日本的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20分)(第35页和38页)
答:美国的倾向:把艺术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认为艺术的益处,一在个人,二在社会,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创造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对于美国当代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举措,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可说是一个集大成的文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他们学会用各种工具、过程和媒体进行工作。他们学会在视觉天地的探究中协调他们的双手和头脑。他们学会选择,以强化观念”的交流。他们的自然好奇心得以促进,并习得意志力和持恒心的价值。
日本的倾向:在当代,日本教育界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特别避免教师固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一定的形式语言,而造成儿童单一表现的情况。日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并注重选择适应学前儿童心智成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美术教育中,透过艺术的教育,结合造型基础教学。这两者的统合,可能是日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正在探索的路线。
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学生
2、《通过艺术的教育》
3、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
4、涂抹、装饰、再现和表现
5、欣赏、手工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B
2、A
3、A
4、C
5、A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答:儿意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简化,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全简洁的(或好的)的方向儿童画大多是二维的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以简洁为准。
2、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
答:陈鹤琴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接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3、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答: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根据他的理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央视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身体,在儿童知觉中,人体的各部分尚未分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所画的圆形的象征意义才越来越窄,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特定的含义。3-4岁的幼儿一般都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或在别人所画的人物中找出这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类似“蝌蚪”的形状。
四、论述题:(共41分)
1、试述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12分)答: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提出以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博物学家智能。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加登纳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而起着主要作用,这三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其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智能的定义和评估必须情景化,也离不开文化背景,也有差异。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发展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试述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13分)
答: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IOO%。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4岁后逐渐发展。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的深浅和色调倾向。
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涂抹阶段。4岁前,儿童摆弄画笔,用颜色涂涂抹抹,幼儿在探索和认识色彩。初期一般单色,什么颜色都行;渐渐的,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了喜爱或讨厌的情感,开始跟更多地选用他们喜欢的色彩,而拒绝选用不喜欢的色彩,画中出现的大都是是他们喜欢的色彩。
第二:装饰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随之增加。在他们喜欢的色彩中又扩充进了橙,粉,天蓝,草绿色等不喜欢的色彩也多起来,扩大到深蓝,棕,灰,土黄等色。他们画中的色彩也多起来了,幼儿把白自己认识和掌握的色彩到处运用,画面五彩缤纷,有了明显的装饰性。幼儿对色彩的美感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特征之间的关联。他们喜欢比较温暖明快的红,橙,黄和绿,而不喜欢黑,灰,棕等色,这与幼儿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相一致。此时,也有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
第三:再现和表现阶段。大约在幼儿末期,一些幼儿有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例如:画熊猫有黑和白色,画小鸡用黄色,他们意识到,不这样用色,不这样赋色,就画不像了。同时,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
3、举例说明儿童画的透视及空间表现是如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16分)答:幼儿在变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统为一形。最初,幼儿画出的形象不但方向感差,而且没有深度感。幼儿观察事物后,再用与视觉感念等同的形状或线条将其再现。例如,用一个圆形代表人的头部,缺乏各个面的角度。
第二,正侧面同在。渐渐的,幼儿意识到了物体的各个面,希望画得更完整。于是,他们把物体的正面,侧面,甚至是背面都并列在画而上.这种方式虽然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丽,但形象的立体感含混不清。棕等色,这与幼儿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相一致。此时,也有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
第三:再现和表现阶段。大约在幼儿末期,一些幼儿有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例如:画熊猫有黑和白色,画小鸡用黄色,他们意识到,不这样用色,不这样赋色,就画不像了。同时,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
第四,多而变形。这是幼儿尝试将前几个阶段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产生的。
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目的、要求
2、并列式
3、分部练习、整体练习
4、体验、反思、表达
5、儿童、学生
二、选择题:(每空4分,共20分)
1、A
2、C
3、A,C
4、B
5、C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
答:(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2、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
(1)审美性原则。在教学中,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应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应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o(2)创造性原则在教学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为主要目标。(3)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的兴趣。
3、简述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
幼儿命题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二是图画形象基本是画过的:三是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4、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而?
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二是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三是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四、论述题:(共28分)
1、你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12分)
答:作用:帮助低年龄段的幼儿了解和掌握归纳形体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图形表达能力,在临摹中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使幼儿更快地获得成就感。
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幼儿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能联想开去。
方法:利用教材,多次观察,反复描绘,循序渐进。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16分)
答: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以下几个层次:
(1)描述阶段。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一瞬间的强力感受,一种单纯的视觉快乐,是儿童直觉地面对作品产生的闪光式的认识。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在观看作品以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准备。给儿童以足够的观看欣赏时间,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针对作品的主题,形象,材料等方面作出较为详尽的描述。
(2)形式分析阶段。引导儿童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所表现的美的方式。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3)解释阶段。解释是指探讨一件美术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帮助儿童把握具象的艺术形式再现的东西,或抽象艺术彤式所表达的情感、情调、意义或意味。
(4)评价阶段。评价美术作品不是重点,引导幼儿能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说出自己的喜欢之处,或是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进行自己的创作。
作业四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活动设计、效果
2、学习、标准
3、色相、纯度、明度
4、黄色
5、原理、步骤
二、选择题:(每空4分,共20分)
1、D
2、C,F,G,J,I
3、B
4、B
5、C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
答: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和效果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估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得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第一,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第二,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第三,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第四,幼儿画要能表现出绘画材料的特征。第五,幼儿画偏平,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
3、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进行日常教学?
答:色彩有表现性、象征性和装饰性三个特点:色彩的表现性是指色彩表达人的真情实感原创作者可以从自己的表现意图出发,主观地对色彩进行搭配,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思想。色彩的象征性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因地域、文化等的不同,对色彩赋予了特殊情感和象征意味,使色彩有了一种特殊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象征内涵。色彩的装饰性是指画面上各种色彩的而积、位置以及与形状之间的协调。学习辨认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纯度和明度。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指色彩的种类和名称,也是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前儿童在色彩运用方面的学习主要经历了按物择色、通过颜色变化来处理画而上的色彩、色彩的情感表达三个过程。
在教学中,利用认识事物来认识色彩,加强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如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紫色的葡萄等。其次,运用临摹画的方法,来掌握色彩的运用,巩固幼儿对色彩运用的掌握。然后,引导幼儿自由利用色彩来表达他所要表现的事物。
四.论述题:(共36分)
1、谈谈幼儿涂鸦产生的原因。(16分)(P60)
一、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的特点
1.早期性
毕加索有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开始表现自己, 他从某些本能的欲望和需求出发, 借助各种符号系统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并与外界沟通。只要是身心健康的儿童, 在他能用工具随意涂抹的瞬间开始, 就能自发的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咿呀学语儿童留在家中墙壁上、纸张上的痕迹, 就是他们表现自我和发展能力的一种美术活动能力的萌芽。
2.灵活性
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比较自由随性, 兴致来了就可以画一阵, 不想画了, 甩下笔可以走。可以在家庭的任何时候、任何场所, 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不必像学校要有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比如, 茶余饭后, 家长可以和孩子用各种材料进行手工制作;逢年过节, 一家人齐动手, 美化家庭环境, 提升家庭环境的审美性等。
3.稳定性
在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中, 父母情感的稳定性是家庭教育的前提。不管美术活动场所、内容、时间、对象发生怎样的变化, 家长在家庭美术教育的方式与风格总是相对稳定的。
二、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出现的误区
1.重技能轻创造
在当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 我们最容易接受的教学, 大多是注入式教学, 即家长、老师怎样教, 幼儿怎样画, 亦步亦趋, 不能走样, 近似于机械模仿, 家长喜欢看到儿童画的“像模像样”。
2.重颜面轻实效
在家长们追求不输在起跑线的目标中, 儿童自由自在的空间越来越小, 取而代之的是机械、枯燥的美术培训班。据笔者了解, 很多家长一见面就聊孩子学了哪些知识, 报了几个培训班。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参加几个辅导班, 家长聊天时就很没面子。“你看人家***, 学画画好几年了”这是家长告诉常说的的一句话。
3.重结果轻过程
有些家长评价幼儿的作品就是看幼儿画得像还是不像, 认为不像, 就急躁, 批评多于表扬。这种评价方式造成幼儿消极心理引导和暗示, 让孩子认为, 画就得像, 否则就不好。
三、如何做好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
1.改变家长的观念
首先, 家长要认识学前美术教育的实质, 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是通过美术知识, 美术语言的传授, 综合开发孩子的观察力, 想象力, 创造力等各种能力。培养孩子一定的审美能力, 艺术素质和人格品质, 这对于孩子将来的生活、学习, 甚至在他成人后的事业、家庭、人际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其次, 家长应该保护儿童的绘画兴趣, 鼓励儿童大胆作画, 激发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愿望。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说:“假如儿童未经外界的干扰而成长, 则他们的创造活动就无需任何刺激, 每一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造欲望, 而对他表现的方式充满自信”。第三, 对儿学前儿童来说, 相对于作品而言, 更应该重视创作的过程, 重视作品对于创作者的意义。第四, 家长不要为了自己面子, 不考虑儿童爱好, 跟风似的报美术培训班, 而占用儿童自由活动的时间。
2.给儿童提供足够的条件
包括宽松的心理环境、孩子涂鸦的足够物质条件。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保证儿童在想画画的时候, 愿意画, 不怕画, 并能够得到适当的绘画工具。比如, 在我女儿一岁多时就开始拿着各种笔涂涂抹抹了, 这就是“涂鸦”的开始。当时家里刚装修好的房子, 洁白的墙壁, 这可能也刺激了女儿灵感, 她就开始在墙上“创作”, 家里老人说, 好好的墙怎么就让她乱画呢?我认为, 所有的墙加起来也就是几桶乳胶漆的代价, 如果一个孩子因此而等到更好地创造性地开发, 这个代价是值得的。现在10岁的她, 很熟练地自信地画着她稚气犹存的心中的连环画时, 我就觉得格外欣慰。
3.加深儿童对生活和世界的感知和体验
家长应扩大儿童与外界接触的范围, 满足儿童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让儿童在创作中感受绘画的乐趣。家庭美术教育、美术欣赏自儿童一出生就可以进行, 当初在我女儿出生后, 我就把家里墙壁上挂上了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 虽然那时她看不懂, 但若干年后在给她拿出原来的作品看, 她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给予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那时的孩子虽然不能和你对话, 家长就要慢慢给他讲:这是花, 是红色的;上面是天空, 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是柳树叶, 长条形状, 嫩绿色……这一切都会在他幼小的脑海里留下印记。要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躺在草地上, 随心所欲地玩泥巴, 鼓励幼儿随意选择材料和方法去画画, 告诉他们不要以为只能用水彩笔或油画棒绘画, 绘画可用的材料各种各样, 随手可取, 如棉花点染、树枝造型、树叶树皮装饰、各种布料创造肌理效果、橡皮印章画、铅笔屑粘贴、树叶拓印、吹墨画, 等等。
总之, 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要认真对待, 但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我们要在给儿童提供充分的条件前提下, 顺其自然, 适时适度引导。
摘要: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通过绘画、手工、欣赏等美术活动, 促进儿童的手脑协调综合发展的综合艺术, 是多学科、多知识的综合体现。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要认真对待, 但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在给儿童提供充分条件的前提下, 顺其自然, 适时适度引导。
关键词:学前儿童,家庭美术教育,误区,建议
参考文献
[1]朱家雄, 林琳, 吕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楼必生, 屠美茹.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Z].1999.
[4][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5.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人终身发展的起点,美术教育——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音乐、舞蹈、美术、队列操练及口语表述等基本技巧和能力,是决定教育活动开展成败的重要因素,尤其美术教育,直接影响着儿童对美的感知。有关美术能促進人发展的研究,一直是众多专家所关注和研究的。而作为人的发展之启蒙阶段的幼儿美术教育更是备受关注。从美术活动能全面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基本假定出发,心理学家们运用各种实验结果、基本原理、方法,去观察、解释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我们尝试对学前美术教育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进而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质。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
1.以发展人格为基础的美术教育
以发展人格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这是工具论的倡导者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和英国美术家里德提出的。罗恩菲尔德对创造性推崇备至,里德主张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就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教师应按儿童的类型进行指导,以发展儿童个性。奥地利的儿童美术教育家齐塞克将注重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注重儿童人格的发展,作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
楼必生和屠美如指出美术教育有助于一般智力和创造性的发展。美术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所发展出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一般智慧的发展。杨黎明、刘志红、李建春和陈彤都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仅是智能培养,更在于通过美术教育来发展儿童自己,促进儿童完整、健康人格的发展,可以对儿童在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形成方面产生潜在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学前美术教育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独特优越的功能,因为在教育情境中美术活动可以将儿童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美的世界,使他们从感受领悟中体验、创造中获取实现自我的潜能、智慧、价值和乐趣,获得真、善、美高尚的人格素质的熏陶和锤炼。
2.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
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儿童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美术学习由创作、批评和历史三方面构成;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获得,而严格的课程设计是美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对美术教学效果要尽力进行评价。这是本质论的提倡者艾斯纳提出的,与他观点相似的格里主张以美术学科的基本内容作为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W·迪文格内尔的观点与艾斯纳相近,格内尔倡导DBAE大纲,他曾在文章《一种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将美术作为一种学科研究的方法》中首次使用了“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The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的术语。这一流行的教育思想简称“DBAE”。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1.以传统的技能的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1)国外的教学方法
在古希腊时代,儿童学习美术主要在文法学校中进行,儿童模仿教师描画字母轮廓。在20世纪早期,英国美术教师史密斯他认为绘画教学要像书写一样,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德国的美术教育和英国、美国的教育实践在形式上基本相同,教师示范,让儿童模仿和练习线和形。日本在明治初期,美术教育也十分重视实用功利,绘画局限于用笔描绘正确的图形。
(2)我国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最主要的方法是临摹和记忆,不能发挥幼儿创造性及自我表现的价值,重结果,轻过程,讲究功利性目的。传统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出示范画、讲解、示范。上世纪70年代风行的简笔画教学更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以培养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1)国外的教学方法
教育家杜威采用进步主义教学法,指出在美术课中应让儿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认为应重视和欣赏儿童的发展过程的有限经验,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不必提供指导,更不应干涉,他提倡培养儿童创造性的智能。卢梭、德国柯思修泰纳和齐赛尔提倡让儿童到优美的环境中去,反对临摹。视觉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不以一条准则、一门学科、一些抽象的技巧,或被视为其他任何关注技巧本身的方式教幼儿。在瑞吉欧·艾米利亚学前学校,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对于还没有具备正式书写和阅读能力的幼儿,使用视觉和图像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探索和理解是很容易的。但这并不表示在幼儿使用工具、材料和图像、视觉表现方式时,不给予任何指导。在开始画画前,交流他们真实看到的事物,交流他们的想法和观察的早期经验,能为孩子的绘画和创造带来一定的好处。儿童的作品被谨慎地储存和展示,让幼儿们感受到成人对其作品的重视,激励幼儿更投入和认真地进行他们的创作。加登纳也认为,那些已经掌握了符号系统而又能不受其束缚的人,“易于获得最新鲜的概念,最原初的行动和最独特的情感组合”。幼儿园应任凭儿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画画,而不是过早地教导儿童线和形的画法。
(2)我国的教学方法
朱家雄和孔起英认为,学前美术教育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和欣赏来开展。通过欣赏来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感知力,通过绘画、手工来培养审美创造能力,通过绘画、手工和欣赏来培养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在情感方面的教育,孔起英指出应通过美术教育对幼儿进行审美情感教育,重视儿童审美经验的积累,她认为技能与创造性的发展不矛盾,技能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在个性方面的教育,刘志红、李连春和高明认为,学前儿童教育活动应从儿童个性心理发展特点入手实施美术教育,根据儿童个性发展特点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儿童个性发展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2]王洋,赵英辉.从彼此颉顽抗衡到相互借鉴发展——对工具论与本质论的评价及二者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网络财富,2010-11-23.
[3]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4]苏慧红.高等学校美术教育如何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探索,2006-12-30.
[5]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三)语言教育实践篇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教育目标具有一定可供分析的结构,一般从纵向的角度可分为(A)
A层次目标和分类目标;B语言教育终期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C活动目标和分类目标; 2,从儿童语言能力的构成、语言教育的作用和语言教育目标本身的角度来进行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可以分为四大类(C)
A.辨析性倾听行为、表述性行为、欣赏行为和早期阅读行为;
B.倾听行为、文学作品、阅读行为和表述行为:
C.倾听行为、表述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行为和早期阅读行为;
3、幼儿园小班倾听行为的年龄阶段目标应达到(B)
A、愿意听普通话,喜欢与老师。同伴及成人交谈:知道在集体面前要大声发言:会用简单的语言回答问题:
B、乐意听老师和同伴谈话;能听懂普通话:能保持安静,不打断别人的说话;
C、能有礼貌、集中注意倾听他人说话:能区别普通话和方言的发音: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有(C)
A、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
B、示范莫方法、练习法、表演法
C、示范莫方法、视听讲座结合法、练习法、表演法、游戏法:
5、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的选择(C)
A形象鲜明生动;结构简单,情节单纯而有趣
B语言浅显易懂、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生动:结构简单
C题材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主:形象鲜明生动;结构简单,情节单纯而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具体而生动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方式主要有(B)
A、针对儿童记忆系统的提问,针对情感识别与匹配的提问,针对细节的提问,针对生活原型与作品形象进行比较的提问
B针对儿童记忆系统的提问,针对情感识别与匹配的提问,针对作品的整体结构形式的提问针对生活原型与作品形象进行比较的提问
二、判断题
(×)1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2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事审美的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等。
(√)
3、文学欣赏是通过儿童想想将作品的语言材料转换成她们头脑中的视觉、听觉的表象(画面)的过程.(×)
4、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语言的直觉敏感性.(×)5.仿编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作的某写部分进行扩充.(×)6.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作品的框架或某一阶段,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7.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
8、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应多用摆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引导幼儿进入谈话话题。
(√)
9、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10.为更好的掌握谈话技能和规则。在谈话活动中,要让幼儿反复练习某一交往技能吗,还可以让幼儿将某些交往词语背诵下来。
(×)11.在谈话活动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是培养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
12、“有趣的中心话题”往往包含了三个特性:经验性、新奇性、趣味性。
(√)
13、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14、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正式规范的语言运用场合。
(×)
15、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
(×)16.听说游戏是由儿童自发组织,教师利用游戏中儿童的兴趣而进行听说教学的游戏。(×)
17、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的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
18、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和早期书写的经验。
(√)
19、早期阅读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20、阅读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为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做准备、培养幼儿对读书的兴趣。
三、简答题:
1、试述文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础结构。P159-162
答:
一、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1.学说普通话
2、谈话
3、讲述
4、早期阅读
5、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
1、日常生活2.人际交往。3.游戏活动
4、学习活动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有哪些途径?P166-169
答、一、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交往;
(一)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
(二)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天气预报员、周末趣闻、小小广播站等;
(三)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利用图书角和语言角进行语言教育;在活动中随机指导儿童的语言交往。
3、在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进行语言教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P175-176
答:1.通过计划——操作——回忆的活动程序为儿童提供交流的机会。教育活动是儿童主动获得过程。教育活动的主题是儿童,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帮助货引导儿童自己计划活动进程没在儿童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充分的语言交流机会。例如:科学教育活动中《认识南瓜》的内容。教师请儿童自己决定活动步骤,并指导他们用语言说出自己的计划。教师还知道儿童就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自由表达。在活动结束时,又请儿童讲述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中过的的知识经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尊重儿童的自由表述,鼓励他们将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这就使儿童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既互相交流了认识经验,又联系了语言表达。
2.要避免语言教育的“喧宾夺主”,影响其他领域教育目标的实现,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出尽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能为强调语言教育而忽视其他教育领域的教育,有时语言教育并不占据主要地位,不能为出尽儿童语言发展而使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本末倒置”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原则?P251
答;
一、客观公正性原则
二、连续全面性原则
三、诊断有针对性原则
四、参照性原则
四、论述题
1.试述文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P192
答题要点:1学习文学作品内容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达;请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2.试述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P210
答题要点:
(一)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谈话话题1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
2、创设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
(二)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
1、给儿童充分地自由讲述内心的真实感受
2、注意自由交通中的个别差异
(三)围绕中心话题拓展交谈内容
1、中心话题的拓展是逐步进行的2正确的看待谈话技能、态度和规则的学习
(四)教师隐形师范新的谈话经验;
请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试述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P218
答题要点: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二)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三)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请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4.试述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P223
答题要点:
一、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儿童兴趣
二、交代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
三、教师指导儿童游戏
四、儿童自主游戏
5.试述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P233
答题要点:
一、阅读前准备性活动
二、儿童自由阅读
三、师生共同阅读
四、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6.试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P252
答题要点:
一、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状况的评价1.对幼儿目标达成的评价2.对幼儿参与活动程度的评价
二、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1、活动的目标2.活动的内容3.活动的组织形式4活动的过程
5、活动的环境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属于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的是()。A.上升阶段 B.平稳阶段 C.下降阶段 D.复原阶段
——————选择:D 2.在物与物之间或平衡板上走;短途“远足”的走步活动内容一般在()。A.3岁
幼儿教育学作业二答案 B.大班 C.中班 D.小班
——————选择:C 3.队列队形是()人以上的幼儿集体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练习,听从统一的信号,进行协调一致动作的练习。A.一 B.四 C.三 D.两
——————选择:C 4.在小班体操练习中,第一次高潮是()。A.腹背运动 B.跳跃运动 C.下肢运动 D.全身运动
——————选择:A 5.基本上可以说是来自美国学者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理论的是()。A.体力主义体育理论 B.淬砺性体育理论 C.快乐体育理论 D.生活体育理论 ——————选择:D 6.幼儿园中班基本体操是()。A.以模仿操为主 B.以徒手操为主 C.以轻器械操为主 D..棍棒操和红旗操 ——————选择:B 7.角色种类可增加到三个以上,角色关系复杂的体育游戏选择一般在()。A.3岁 B.大班 C.中班 D.小班
——————选择:C 8.徒手操的操节顺序是()。
A.上肢运动——扩胸运动——下肢运动——腰部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B.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扩胸运动——腹背运动——腰部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C.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D.上肢运动——扩胸运动——下肢运动——腹背运动——腰部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选择:A 9.属于个人体育游戏的是()。A.找朋友 B.跳皮筋 C.吹泡泡 D.小兔找山洞
——————选择:B 10.“游公园”活动属于()。A.空气浴 B.远足活动 C.日光浴
D.户外体育活动 ——————选择:B 福师《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在线作业二
二、多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1.上体育课的要点包括()。A.方法选择。B.控制运动量。C.重视动作。D.纪律要求。
——————选择:ABCD 2.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动机和目的包括()。A.认识性动机与目的 B.操作性动机与目的 C.交往性动机与目的 D.发展性动机与目的 ——————选择:ABD 3.幼儿平衡活动指导要点包括()。
A.平衡活动运动以心理负荷为主,宜安排在情绪稳定,体力充沛之时。避免疲劳时进行。B.平衡活动生理运动量不大,一般要结合跑跳活动。C.注意平衡器材及活动设计的新颖性。D.平衡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和意志品质训练。——————选择:ABCD 4.下面属于幼儿园跑步活动方法的有()。A.榜样示范法 B.语言指导法 C.游览
D.体育游戏法
——————选择:ABD 5.幼儿园体育课的评价内容包括()。A.内容正确 B.目的明确 C.方法正确 D.效果要好
——————选择:ABCD 6.幼儿晨练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A.时间控制:30~40分钟
B.所有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整理应在教师指导或协助下由幼儿亲自完成 C.重视幼儿参与锻炼器材的设计与制作活动 D.注意培养幼儿自主选择锻炼内容的能力 ——————选择:ABCD 7.幼儿园体育的意义是()。A.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B.发展体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社会化进程 D.支持智力的发展
——————选择:ABCD 8.下面属于小班体育游戏能力的有()。A.基本动作不够熟练、身体素质水平低 B.学习新游戏的能力提高 C.难于理解和遵守规则 D.对游戏过程感兴趣 ——————选择:ACD 9.幼儿体育活动过程结构包括()。A.定向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评价调节阶段 D.反思阶段
——————选择:ABC 10.下面属于几种常见的幼儿体育理论的是()。A.侧重强调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理论 B.侧重强调个人发展需求的体育理论 C.侧重强调学科系统性的体育理论
D.侧重强调支持个人生存适应的体育理论 ——————选择:ACD 11.下面属于幼儿园跳跃活动方法的有()。A.模仿法 B.条件法 C.配乐练习法 D.创新法
——————选择:ABCD 12.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A.基本动作 B.基本体操 C.身体素质练习D.器械练习
——————选择:ABCD 13.幼儿园跳跃活动教学要点包括()。A.重点教孩子掌握起跳和落地两个环节。
B.充分利用场地的特点和体育器材,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跳跃兴趣。C.注意控制幼儿运动量,注意跳跃活动的安全教育。D.发展幼儿跳跃活动中的心理素质。——————选择:ABCD 14.幼儿早操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
A.精选符合体育活动要求的音乐,音响清晰适度并符合审美要求 B.研究各操节与不同年龄幼儿锻炼效果的关系,增加锻炼的实际效果 C.根据季节和气候及时调整早操的运动量 D.发挥教师在韵律操创编中的创造性。——————选择:ABCD 15.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
A.利用环境和大型设施的锻炼活动(楼梯、操场、农村的自然环境)B.利用大中小型专业体育器械的锻炼活动(攀登架、跳绳、沙袋)C.利用各种替代性器械或自制器械的锻炼活动(轮胎、高跷)D.各类体育游戏
——————选择:ABCD 16.幼儿基本体操的种类有()。A.徒手操 B.模仿操 C.轻器械操 D.队列队
——————选择:ABC 17.幼儿基本体操的意义在于()。
A.促进幼儿身体均衡发展,培养良好的身体姿势。
B.学习不同方位、速度和节奏的各种动作,提高方位感、速度感和韵律感。C.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
D.统一信号统一动作,有助于培养组织性和纪律性品质。——————选择:ABD 1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包括()。A.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B.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C.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选择:ABCD 19.幼儿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实施阶段包括()。A.动作的预备 B.主要用力
C.选择和设计动作活动 D.结束
——————选择:ABD 20.幼儿园投掷活动指导要点包括()。
A.投掷活动以上肢练习为主,运动强度不够,多结合跑跳进行。
B.肩上投掷是大班教学重点,侧重全身动作;小、中班以练习挥臂动作为重点。C.注意投掷物和投掷目标能否引起幼儿活动兴趣。D.投掷活动中的安全教育 ——————选择:ABCD 21.幼儿体育游戏前准备工作包括()。A.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 B.进行动作纠正及个别指导 C.熟悉内容 D.物质准备
——————选择:ACD 22.属于动作形成规律的是()。A.粗略掌握阶段 B.改善提高阶段
C.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D.超量恢复阶段
——————选择:ABC 23.下列属于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指导要点的有()。A.总时间1~2小时
B.场地多采用分享方式(按计划轮流交叉使用)
C.尽可能使幼儿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和器材,选择活动方式,自主解决问题与纠纷 D.高度注意安全隐患,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和安全教育 ——————选择:ABCD 24.下面属于中班体育游戏能力的有()。A.有集体观念、规则意识强
B.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提高,协调性提高 C.游戏目的性增强,开始关注结果,有竞赛意识 D.游戏中能表现出一定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 ——————选择:BCD 25.幼儿体育游戏的选编原则包括()。A.锻炼性 C.兴趣性 D.科学性
——————选择:ABCD福师《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在线作业二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从社会指定的、受教育者的角度而言,学校(幼儿园)体育的内涵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的对他人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改变的社会实践活动。A.错误 B.正确
——————选择:B 2.在我国幼儿园体育发展领域,要求幼儿能够基本掌握的基本动作一般包含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有时也包含旋转和翻滚。A.错误 B.正确
——————选择:B 3.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的特点之一是基础性,即幼儿园体育所要发展的身心素质和所组织实施的活动内容是低层次的、必需的、易做到的,是幼儿未来发展的基础。A.错误 B.正确
——————选择:B 4.体育能力是指有效完成体育活动的本领,它由身心各种因素构成。A.错误 B.正确
——————选择:B 5.身体素质是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A.错误 B.正确
——————选择:B 6.幼儿园体育活动具体目标中的智力素质发展目标涉及的内容很多,比如发展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发展注意能力,发展自信心、自尊心和自立性等。A.错误 B.正确
——————选择:A 7.审美内容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教育内容之一。A.错误 B.正确
——————选择:B 8.从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角度来讲,体育是包括身体及身体运动教育在内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或个人潜在价值全面提升和展现的教育。A.错误 B.正确
——————选择:B 9.幼儿园体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方面,文字上力求准确生动、通俗易懂。A.错误
——————选择:B 10.动机和目的按水平可以分为总动机与目的和阶段性的动机和目的。A.错误 B.正确 ——————选择:A 1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A.错误 B.正确
——————选择:B 12.个性心理素质发展目标并不属于幼儿园体育活动具体目标。A.错误 B.正确
——————选择:A 13.日本民族历来都是特别强调生存适应的价值的。所以,在日本人教育和体育中,特别被重视的是发展运动的动作技巧,而不是发展真实的生存适应意识和能力。A.错误 B.正确
——————选择:A 14.幼儿体育活动过程结构是指构成幼儿体育活动过程的各个阶段在时间、目标、内容、功能诸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A.错误 B.正确
——————选择:B 15.创造性身体活动是指利用身体进行的自我表现活动,属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A.错误 B.正确
——————选择:B
考试科目:《 学前儿童游戏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场依存性个体主要有哪些行为特征?(5分)答:1.依赖于周围的感知场景。
2.倾向于对环境作出整体的把握,易受当时场景的影响。
3.相信权威。
4.把周围人的脸部表情作为一种信息来源。
5.对人有兴趣。
6.与相互交往的人有密切关系。
7.对他人很敏感,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会性技能。
8.相互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2、我国游戏与课程融合有哪几种形式?(5分)
答:
(一)分离型——游戏和教学在时间段上彼此是分离的、独立存在的。
(二)交叉型——教学的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或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又回到教学中来解决。
(三)融合型——教学追随和支持着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教学和游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游戏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活动在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哪些?(15分)
答:儿童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必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游戏活动中外在的客观条件和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等方面。
1.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
(1)游戏机会
斯米兰斯基和克罗恩指出:在学前期缺乏 游戏活动机会的儿童会体验的学习各科的困难。
(2)游戏时间
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
(3)游戏场地
游戏场地是儿童游戏的空间,低进行游戏不可缺少的条件。场地的大小、在室内还是室外、场地的结构、空间的密度等,都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
(4)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儿童用来玩的玩具和材料,它既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同时对游戏的性质、内容产生影响。2.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
(1)同伴
同伴主要是谈过直接参与、榜样和强化来影响儿童的游戏。
(2)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
儿童游戏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自身条件。每个儿童的性别、年龄、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等对其游戏具有一定影响,是每个儿童的游戏具有自己的风格。
(3)健康状况
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其游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4)认知风格
个体的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它包括感知方式、个性、智力和社会行为的因素,其中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对儿童的游戏行为有普遍影响。3.家庭的影响
(1)父母
家庭的生活气氛、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对儿童的抚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居住环境对会对儿童产生影响。
(2)电视
A看电视的时间影响游戏行为B电视能促进儿童的想象和游戏。C电视妨碍或干扰儿童的想象和游戏。D看电视是否伴随玩玩具对游戏的影响。当电视节目内容的可理解性降低时,儿童游戏活动就增加。
4、对幼儿园游戏还存在哪些误区?(5分)
答:误区一:游戏就是指自由游戏,其作用就是让幼儿自己随便玩玩的。
误区二:游戏是休息、闲暇,游戏中幼儿不能学到知识。这是对游戏的功能认识不足。误区三: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5、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该避免那几种错觉?(5分)答:应避免以下三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6、、教师在儿童游戏中主要有哪些作用?(5分)答: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为游戏的顺利开展作好准备工作,创设包括游戏经验、游戏时间、游戏环境等几方面的条件。
第二、观察游戏,了解游戏的发展情况。
第三、视游戏需要参与游戏,促进游戏的发展,参与介入的方式有平行式介入、交叉介入、垂直介入。
第四、根据游戏开展情况,引导幼儿分享、提升幼儿游戏经验,并为下次游戏做好准备。
7、在幼儿园里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0分)
答:
(一)生活活动 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满足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方法组织活动,让幼儿每天都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度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生活活动中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引导幼儿逐步将常规加以内华,并提供相应得情景诱导幼儿自律行为的出现,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二)教学活动 在对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从活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等几方面将儿童的经验统一整合在一起。
(三)游戏活动 在自由游戏的时间里,给幼儿以机会和许可;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及关怀、接纳、敏感地察觉到他们的需要,善于发现游戏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及时以适当的方式作出应答,形成合作式的师生互动。8、1999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关于游戏的论述上,主要体现了哪几方面精神?(5分)
答:第一,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第二,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第三,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9、举例说明教师指导语言的类型有哪些?(15分)
答:根据教师对幼儿 游戏中各种问题的提问目的和方式不同,可以把教师的语言分为七类。
1、询问式语言:询问式语言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将游戏进行下去,及时反馈幼儿 的游戏行为,启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多视角、全方位看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置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类似的语言有:“你跑来跑去的是在干什么啊?”等等……
2、建议式语言:有些建议式的语言也是以询问的方式出现的,不同的是在于它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给予具体的暗示。如。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又不方便摆弄玩具时,教师可以用这类语言指导“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
3、澄清式语言:这种语言的运用要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当时就用,也可以在游戏讲评中运用。
4、鼓励式语言:教师用鼓励式的表扬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形成。对于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及违规行为,教师不一定直接指出来,而是用一种激励的下面语言提出来,让他们知道怎么样做。如“如果声音再大些,我们就听得更清楚了!”
5、邀请式语言:对于游戏中的弱者或无从问津的区域,老师可以运用邀请的方式“我们一起去吧!”“人可以帮我理发吗?”等语言来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6、角色式语言: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我是超市送货的,需要帮忙吗?”不仅会使游戏的情节得以丰富,而且还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
7、指令式语言:当幼儿在游戏中严重地违反规则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指导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转移其注意;二是明确告诉幼儿这样做的后果,以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和健康,即“你不可以用玩具打小朋友的头,这样会很疼的!”这既讲明了道理,又达到约束幼儿不良行为的产生的目的。
10结合事例说明我国幼儿园游戏还存在哪些问题?(15分)
答:
(一)对游戏的功能认识不足 对游戏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存在偏差。产生了幼儿园游戏中“自由与规则”、“自主与指导”的两对矛盾。给幼儿充分自由,就忘记了良好的常规意识的培养;给幼儿自主权了,教师就不敢对幼儿的游戏加以指导,使游戏变成要么“导演”、要么“放羊”的局面。
(二)对儿童游戏的年龄特征缺乏认识:
在游戏中,教师常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忽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在环境的布置、主题内容与数量、玩具材料的投放、指导游戏的方法程式化,按固定的模式去安排幼儿的游戏,忽视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阻碍了幼儿自由地将其自身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反映出来。
(三)对儿童游戏的分类认识不清 造成游戏时间的浪费、游戏机会的流失,幼儿在不感兴趣的游戏时间里,由于缺少可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这段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浪费,同时还造成环境资源的浪费、游戏空间及场地的闲置。
(四)对游戏评价的内容把握不清 由于对游戏的评价的含义、内容、具体操作等缺乏了解,致使大部分教师对游戏评价流于形式,或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幼儿的品德、常规等方面。这样不仅与游戏评价本身的做法大相径庭,而且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挫伤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对儿童游戏缺乏系统的观察 缺乏观察,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和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对游戏中究竟该怎样指导、指导什么存在疑惑,对幼儿游戏行为不能给与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是游戏效果不了了之,影响教师开展游戏的积极性。
11、在为儿童选择玩具时应注意什么?(15分)答:在为儿童选择玩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相适宜的玩具材料。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游戏材料。
(二)为幼儿提供成套的,比例恰当的玩具及游戏材料。生产厂家生产的玩具是给孩子玩耍的,好的玩具应该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能通过玩具将游戏顺利进行下去,而不是因为玩具的材料,比例不合适而阻止游戏的开展。比例恰当的成套玩具有利于儿童游戏的顺利的开展。
(三)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要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游戏材料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熟悉的材料与新异的材料都需要。二是成型的和未成型的玩具材料都要准备。
一、色彩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除了瞎子和色盲, 色彩将伴随人的一生。专家告诉我们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光感的, 孩子的视觉要比其他感觉发育迟缓一些。当出生五天左右, 婴儿就会表现出对红色与黄色的偏爱, 两个月左右就能正确区分红色和绿色了, 四个月时能区分黄色和绿色。并且鲜艳的色彩和事物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我们如何认识这一现象呢?眼睛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器官, 颜色是组成世界的重要元素。越是纯的、明亮度高的、饱和度高的色彩对视觉的刺激越强。如红、黄、蓝、绿等都是视觉中较纯的敏感色, 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维尔纳的实验证明:儿童, 特别是学龄前儿童, 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因此色彩在儿童的视觉空间上, 以及引起儿童心理注意的倾向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有明显作用。人大脑的左右半球具有高度专门化而又高度整合的特点:左脑职司语言、计算、识记、推理、逻辑、判断等功能, 进行聚合思维, 是认识活动的基础;右脑则专司形象色彩、空间、情感、想象、综合、直觉等功能, 长于发散思维, 是创造活动的基础。专家指出, 成人大脑的60%在2岁以前发育完成, 6岁以内大脑发育完成90%。可见在1-6岁幼儿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 色彩在孩子生理成长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学前儿童不同生长阶段对色彩的认识
1.1-2岁儿童, 出于被艳丽、对比强烈的色彩吸引, 能认识三原色 (红、黄、蓝) 。运用色彩也都出于无意识行为。
2.3-5岁儿童, 辩色能力有很大提高, 能分辨出更多色彩。一项对100名儿童进行的测试表明, 3-4岁儿童能说出红色、黑色、绿色、黄色的名称的分别占98%、94%、92%、78%。4-5岁儿童中, 有70%的人已能掌握8种颜色的名称和使用, 并能辨认红色和浅红色、蓝色和浅蓝色等同种色, 对蓝色与紫色等类似色也有一定的辨认能力。该阶段的儿童对于鲜艳的, 饱和度高色彩更为喜爱, 并有用固有色表现简单事物的能力和用颜色表达喜好的倾向, 但整体来说用色还比较随意无序。
3.5-6岁儿童认识色彩的能力迅速发展, 此时的儿童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色彩来表现他们周围的世界, 也是儿童画中最具感染力的时期。在对100名儿童进行的测试中, 有55%以上5-6岁儿童已能全部掌握12种色彩的名称和除紫色以外的11种色彩的正确使用方法。他们在色彩明度、饱和度的差别方面的分辨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 70%以上的儿童能分辨红色与浅红色、红色与黄色、蓝色与绿色、绿色与紫色等区别较小的色彩。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 该阶段儿童的绘画用色丰富夸张而且无拘无束, 事物间的色彩关系往往较主观, 这也是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在绘画领域中的表现。一些儿童还有色彩偏好, 他们对色彩的选择经常可以透露出他当时的情绪是快乐还是忧伤, 虽然色彩偏好与性格和性别有很大关系但多数儿童还是喜欢用艳丽的色彩表示欢快而用自己不喜欢的灰冷的色彩表示伤心。
根据以上结果表明, 在1—6岁期间, 儿童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色彩的认识不同, 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征, 教师要根据这些特征合理灵活地发挥色彩的功能。
三、色彩在学前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儿童在幼儿园接触色彩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美术活动中, 另一个则是在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
(一) 美术活动中的色彩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对幼儿来说, 它体现了情感教育、创造教育和操作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 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笔者认为在美术活动中色彩应充分发挥其感染力强儿童易接受的特性, 并注意以下几方面:
1.启蒙性
幼儿在漫长人生的第一步能得到正确的色彩引导将对他们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幼儿从一无所知、从自发的涂鸦逐渐走向丰富多彩的儿童美术创作, 要求从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过程中各种材料工具的使用、造型、构思、设色等都需要注意启蒙性。色彩的启蒙侧重于接触认识和了解色彩, 并从中得到乐趣, 以兴趣的培养为主。大部分孩子都喜欢绘画, 这是其他年龄阶段都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美术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幼儿, 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 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色彩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但不宜过分拔高。
2.益智性
色彩能够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研究表明, 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大脑与智力密切相关, 因此, 在儿童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 其智力水平能得到明显提高。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 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 (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和逻辑-数理智力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以外还包含视觉-空间智力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等多种智力。视觉-空间智力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 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智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教学时教师可充分挖掘色彩丰富多变的特性,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如, 幼儿们第一次接触颜料时, 可把红黄蓝白四种颜料让孩子们自己做两两混合, 并观察不同的混合效果。在孩子们惊奇于颜色的神奇变化后又让他们说说像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在色彩想象的世界里天马行空自由翱翔。以此开发孩子的观察、思维等能力达到益智的目的。
3.审美性
2012年9月, 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部分明确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 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 感受和欣赏美。如: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它物体,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 如颜色、形状、形态等。”不同的色彩及其组合带给人的感受和理解都不同, 这一不同与年龄、性别、种族、欣赏角度等有关。幼儿的色彩审美感受具有明显的年龄发展特点, 特别表现在幼儿对色彩情感意味和象征意义的感受以及色彩的冷暖、轻重感受上。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 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他们感受的色彩世界里蕴含着儿童特有的丰富想象和情感, 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从这一特点出发, 实施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 充分发掘色彩特有的通过审美愉悦来健全完善儿童人格的审美教育价值, 通过绚丽的色彩感染幼儿, 满足其爱美的天性和审美感受, 激发培养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地方性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各地方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 反映在色彩上也是五彩缤纷各有特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感受与欣赏”的目标包含:“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建议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如: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用在幼儿身上看似可笑, 但在社会文化生活的参与中, 让幼儿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幼儿形成具有个性意义的人文素养极好的途径。地方幼儿园也可发挥其地域的优势, 让幼儿多接触当地的民族服饰、民间艺术, 经常组织孩子参与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 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幼儿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二) 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的色彩
幼儿学习和生活环境一般指幼儿园及幼儿园以外的地方。在这里笔者只对幼儿园里儿童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的色彩运用谈谈自己的认识。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 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幼儿园环境中的色彩运用包含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
1.室内环境中的色彩
虽然色彩在幼儿的世界里无处不在, 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色彩都对幼儿有积极的意义, 只有符合幼儿审美特征的色彩才可以提高、改善、调节幼儿的学习效率, 给幼儿带来舒服的、愉悦的、平和的情绪情感和美的感受。因此颜色的运用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区域特点。如, 班级活动室的色彩设计应以丰富且和谐统一的浅色调为主, 让儿童活动的空间有放大的视觉感受。而寝室的色彩设计搭配, 其目的是为了使孩子更好地入眠, 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因为儿童的主观意识能力不是很强, 容易受外界条件尤其是色彩的影响, 因此应以温馨柔和的色调为主, 夏天最好采用浅冷色调, 冬天则可采用浅暖色调。
2.室外环境中的色彩
室外环境的色彩主要是考虑色彩与环境的协调, 顺应幼儿喜爱鲜艳、明快色彩的心理特点, 把建筑、绿化、室外器械玩具等利用色调关系有机融合在一起, 从而在和谐的环境色彩中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 色彩作为幼儿美术活动及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特有的价值及地位, 值得我们所有幼教工作者的关心和研究, 色彩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功能也是指向未来的。
参考文献
[1]屠美如主编.《幼儿彩色画世界》.新世纪出版社, 1994.
[2]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Gardner) 著, 沈致隆译.《智能的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3]袁贵仁主编.《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4.
[4]孔起英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理解:
(1)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的目标: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2)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教学难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在美术绘画方法中主要运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3)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艺术的门类包括戏曲、舞蹈、音乐、美术,以及电影、电视广播等艺术。他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那么美术 在我们身边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
(1)美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时时处处都有美术,它在社会中应用广泛。例如:建筑、工商业、服装、居室设计等都离不开美术。A:日用品(例茶杯、壶、炊具、餐具)的造型审美。B:机械制造专业,机械零、部件图的绘制、识读,零、部件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标准,实用,还应美观好看,(尤其是外部表面的零、部件)。C:交通工具:汽车等色彩与外观审美。D:商品包装外观 E:广告业的装饰装潢。都需要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2)对审美水平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绪情感的引导、形象思维的训练、感知能力的促进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美术的概念。
作品展示与分析:教材插图: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 《人投鸟一石子》。旨在向同学们展示美术的魅力,使同学们对“美术”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先简单介绍画家的情况后,请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的探讨引入学生的视线,让他们说说对画中一些颜色和线条的感受。
2、在你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美术作品?
3、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有可无。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1)启发学生了解画家运用的是一种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2)如:油画、壁画、浮雕、陶瓷玉石雕刻等等。
(3)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美术是指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视的、静止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美好追求。
(二)美术的种类 美术主要包括: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从工具材料绘画可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分,绘画可分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最有影响的画种;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可分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胚体上,把多余部分删掉、挖凿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连接、构成所需要的形体。
从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圆雕、浮雕。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是指那些摆设、欣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以审美为其的首要价值。
4、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统称。
建筑艺术:指按照没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三)学前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研究的有关论述
1、法国儿童画研究者吕凯把儿童绘画分为四个阶段:(1)偶然的写实阶段:又称涂鸦期(2)不完全的写实阶段(3)知的写实阶段(4)视的写实阶段
2、心理学家柏特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七个时期:
(1)搔笔(2岁—6岁)a、无目的的线画b、有目的的线画c、模仿的线画d、局限的线画(2)线画(4岁)
(3)记叙的象征主义(5岁—6岁)(4)记叙的写实主义(7岁—8岁)(5)视觉的写实(9岁—10岁)(6)压抑(11岁—14岁)(7)艺术的复活(15岁)
3、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五个阶段:(1)错画期(1岁—3岁)(2)图式期
(3)对线及形发生感情的时期(4)想表现得象实物的时期(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
4、布莱德拉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亦即儿童画渐具绘画的形象时期以后,分为三个时期:(1)概念画时期
(2)用线表现画的时期
(3)以颜色构成空间画的时期
5、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错画期(2岁—4岁)(2)前图式期(4岁—7岁)(3)图式期(7岁—9岁)(4)写实初期(9岁—12岁)(5)拟写实时期(12岁—14岁)
6、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涂鸦期(1岁—2岁)(2)象征期(2岁—3岁)(3)定型期(3岁—7岁)(4)写实期(7岁以后)
(四)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作品展示与分析:(1)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是在用色,笔调方面比较凌乱、抽象;把从外面看不到的而里面有的东西也画出来;有的画桌子把四条腿都画上而且一样长;给花画上眼睛;人的胳膊会很长很长等等。
(2)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发展,决定着幼儿在画画时采取的方法。先画哪里,后画哪里,怎么画?每个小朋友会各有不同。幼儿认为物 体大小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重视程度来确定的。比如,画骑自行车人的腿要比不骑车人的腿要长,因为,腿要用劲。画踢毽子人的腿要比不踢的腿要长,画晾衣服人的胳臂,是根据需要画多长能够着晾衣绳就画多长,不是按正常人的比例去画的。
1、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
(1)涂鸦期(2—3岁左右)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常常是五个手指头抓着笔(如粉笔、蜡笔等较粗易抓住的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涂鸦后期,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2)象征期(3~4岁左右)象征期是在涂鸦期基础上的进步。其特点是乱线条略有减少,开始有了简单的、不太明确的构思,偶尔也能有意识地画出一个类似某种东西的图像,但这些图像与事物实体没有直接的关系,仅仅是简单的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往往会遗漏部分特征,没有整体感,结构有时不合理。从色彩上看,此阶段的幼儿画面上颜色的种类通常达到3—4种以上。他们喜欢在每种物像上都涂上颜色,并开始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如树叶是绿色、树干是棕色。
(3)形象期(5—6岁左右)形象期是幼儿开始真正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描绘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经验的时期,也是幼儿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在造型、色彩、构图方面较之象征期有了明显的发展。从造型上看,能用较为流畅、熟练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整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其结构较合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基本正确。从色彩上看,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随着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的提高,他们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涂色,而且能不涂出轮廊线。从空间构图上看,这时的幼儿画中形象丰富,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不能把握住分寸。我们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地提供不同条件,给予恰当的指导,促使幼儿的绘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2、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1)拟人化。指幼儿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以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幼儿把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赋予整个世界,使之生命化。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和它们更亲近,对它们易于理解和交流。(2)“透明”画。指幼儿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虽然是重叠的两物,但画面上还是互不遮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这种透明式的画法,宛如幼儿的视线像X光一样穿透任何东西,所以也称为“X光的画法”。
(3)展开式。又称异方向同存式或视点游走式。指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也即画中的人物、事物由中心向四周或上下或左右展开的画法。
(4)夸张法。指幼儿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而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他没注意到的地方却加以忽视和遗漏的绘画现象。幼儿的“夸张”法实际上是他们画其所注意、所关心的事物、忽略了其他部分的“顾此失彼”的做法,是对事物的相互关系缺乏比较和认识的表现,是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在绘画领域中的表现。
(5)基底线。幼儿往往在画纸的底部画出一条长长的线条作为地面的标志,把整个画面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在基底线上排列成一排,表示这些物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注意:幼儿阶段是不需要“绘画技法”的,幼儿有自己 “无师自通” 的学习方式和“天生”的创造能力和条件。我们成人特别是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自然“天赋”,重视利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童,别干“统一”画法,抹杀孩子个性的傻事。
3、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起幼儿的操作欲望,引起绘画的兴趣 工具的种类:有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毛笔、油画笔、棉签、彩色粉笔、印章、水墨、水粉等。材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创造的中介和桥梁。生活中的材料更易引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激起创作的灵感。如:树叶、线、纸、海绵、瓶盖、玻璃球、等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水平不一样,在运用同一性质的材料时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不相同的。
(1)要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工具简便易操作,材料是身边熟悉有趣的,其实孩子们的小手就是一种简便、有趣的绘画工具,有趣的手指画经过掌心、手指肚的变化,再用彩笔添上一些辅助的成分,进行简单的装饰,孩子们更是兴趣十足。
(2)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丰富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可以激发幼儿主动 探索的愿望。彩色水笔是孩子最爱用,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绘画工具。许多幼儿总喜欢在手、脸、桌、椅上画,这些多彩的圈圈、线线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满足和快感。油画棒又短又粗,便于掌握绘画方法,是中班幼儿首选的绘画工具。他们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幼儿自己作品的特色来。
(3)大班幼儿多用素描、水粉等工具材料: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的掌握水粉画的色彩、色调、构图的布局,以及怎样握笔、添笔、运笔的基本技能掌握。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
小班:报纸撕贴纸盒画〈机器人〉手掌拓印〈春天的色彩〉 毛线拖印〈风筝〉棉花、布料拼贴〈帆船〉。
中班:海棉蘸色画〈春天的梦〉 沥粉画〈艺术盘〉 纸盒装饰立体画〈脸谱〉 报纸立体画〈水果娃娃〉 大班:硬纸壳宣纸立体画〈魔法面具〉 卵石彩绘〈动物园〉 塑料瓶彩绘 玩偶之家〉 口罩彩绘〈我的大嘴〉
四、幼儿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幼儿绘画教学的方法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绘画教育目标,在绘画活动中具体运用的方法。方法使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绘画的效果。结合案例分析各方法: 观察法含义:是指启发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事物间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等,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方法。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分析:
1、观察时,可以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及用动作模仿等。如绘画“调皮的小猴”,教师不仅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参观,还可以在参观后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猴子调皮的各种表情、姿态等,这样更能激起幼儿创作的欲望。又如泥工活动“刺猬”,教师除了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外形特征,还可请幼儿轻轻触摸刺猬的刺,加深感受,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2、观察被看作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没有观察就谈不上分析。如“节日的街道”欣赏活动,幼儿通过视听器官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节日的热闹与喜庆。但这种气氛是从何而来的呢?必须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如远处的天空飘着彩色汽球,周围的树枝上挂满了灯笼,广场中间摆放着鲜花,四周插着彩旗等等,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理解热闹与喜庆,产生审美的愉悦体验。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和与幼儿的交流,找出幼儿的兴趣点。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从幼儿 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感、力度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等,形成幼儿对这些特征的敏锐的选择能力,防止幼儿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或者走马观花,使幼儿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范例演示法含义:范例是指用来向幼儿演示的直观教具,如图片、模型、画册、教具、实物以及教师画或做好的样品等。范例的运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表现对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细节,也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对范例的要求:(1)形象明确、清晰,能够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篇幅要大一些,使全班幼儿都能看清楚。(2)富于美感,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情感。(3)描画方法和制作方法易于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在绘制程度上是大多数幼儿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在使用范例中应注意的是:(1)要对范例有明确的使用目的。(2运用范例要和示范、讲解相结合,因为幼儿不仅看范例,还难以知道它的绘制过程。(3)有时,范例应有一定的数量,能从各个角度反映事物,启发幼儿的思路也为其创造性地表现事物提供借鉴和参照。(4)正确处理好运用范例和创造表现的关系。范例是为幼儿学习提供的参照物,而不能机械划一地作为统一的范本,要求幼儿画和做的范例有所不同。(5)要掌握好出示范例的时间。一般在交待课题后才出示范例,在上课前可以用白布或白纸将它们遮盖好。(6)范例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使用,在教师的影响下,幼儿的观察力越强,表象积累越丰富,技巧越熟练,他们的创造性就越强,而范例的地位就越小。相反,美术活动中创造的成分越少,利用范例的机会就越多。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幼儿亲自观察,丰富感情,提供想象和创造,补之以适应得范例,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创造才能提供条件。演示:是教师或幼儿把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显示出来,使幼儿对步骤方法有所了解,以利于他们再直接模仿的条件下更好地掌握技巧。演示要求:动作熟练连贯、节奏速度适中、线条清晰流畅、想象准确优美。种类:分步演示、连续演示、局部演示、对比演示、反复演示、归类演示。游戏练习法含义:游戏练习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愉快、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美术技能,把视觉形象改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分析:游戏练习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它的使用是 灵活多样的,游戏性的命题、游戏化的练习方式、对美术成果的游戏性处理以及美术活动中游戏性材料的使用等,都可以把美术和游戏结合起来。如“吹泡泡”、“煮元宵”等游戏化的命题,能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如“装饰背心”,每不幼儿穿上纸做的背心,用水粉颜料在其他小朋友背上画。这种绘画方式的变化,使得幼儿学习的兴致很高。有时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谜语的趣味性,增加游戏的成分,巩固绘画的技能。如教师出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幼儿把谜面简单迅速地画下来。如“星星点点朵儿小,黄色小花缀细条,不要嫌它不火红,春天一来它报到。”(迎春花)。另外,喷洒画、泡泡画、滚画、印章画中牙刷、吸管、玻璃球、各种水果做成的印章,这些材料本身就给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激励了他们参加美术活动的热情。
语言指导法含义:语言指导法是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教师要运用积极、有效的语言,培养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内容:(1)用和蔼可亲的语言,营造幼儿创造的氛围(2)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3)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信心(4)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幼儿创造动机。分析: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当我把蜜蜂比作“蜜蜂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害羞、哭泣,和蝴蝶、蜜蜂做游戏等。当我把花儿比作“花姐姐”时,幼儿会把它们比作花房子,给“蜜蜂宝宝”遮风挡雨。在想幼儿讲述创造意图时,将讲述的语言精简成以动词、名词为主的句子,并将动词、名词以象声词、叠声词的形式出现,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
(五)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 目的和目标的关系: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
1、心理层次的目标
分为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三大类。
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培养学前儿童丰富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美术教育的审美情感目标: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学前儿童对形式和内容及其风格的体验。
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
美术教育的审美创造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创造力。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创造主要培养儿童通过美术操作活动体验美的模式,懂得表现自我,表现生命。年龄层次的目标
⑴3岁—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⑵4岁—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⑶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具有特点: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3岁—6岁年龄幼儿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2、充分的考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幼儿自身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为单元目标和具体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四)幼儿园儿童绘画造型的基础练习
1、线的练习
线是点运动所造成的轨迹,是一切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也是幼儿从涂鸦开始进入绘画世界的途径。线的构成练习,通常以直线和曲线为主。
儿童最原始的,用以表现思想的图画是从线开始的
2、线条的内容
表现线的力度和方向的直线与曲线 重力线和悬浮线 旋转、重叠的线 生长和构造形成的线
3、形的感觉
形状是由点、线、面积、体积等要素组成的。(1)圆和圆的组合(2)方形和长方形(3)部分与部分的组合和融合
4、色彩的感觉
色彩是造型艺术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形状与色彩的结合对于创造绘画是必需的。(1)基本色训练: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先从认识原色红、黄、蓝开始(2)认识间色:绿、橙、紫。(3)认识无彩色:黑、白、灰。(4)学会辨别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年龄稍大的儿童学会调色时,在纯色中加一点白色或黑色,就可以使颜色变浅或变深(5)背景色和主题色(6)用色彩表达自然界(7)色彩的情感(8)色彩的装饰
5、材料的体验
由于每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特性,会给儿童带来兴趣和快乐,也是激励儿童创造性的手段之一
一是视觉的材料感练习,一是触感的材料感练习(1)手指画:(2)吹画(3)蜡笔画(4)彩色铅笔画(5)彩色水笔画(6)水色画(7)水粉画(8)水墨画
6、装饰与美化
⑴线的游戏:用一根曲线像散步似的,由画面的某一点开始,顺着手的运动方向,自由的转动,组合成一幅曲折交叉的形态。⑵线和色的自由分割:用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的排列与组合自 由分割画面,利用其互相间所产生的和谐与美的效果,给视觉产生美的感受。
⑶方形的结合:方形有长方和正方之分。它们都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
⑷三角形的组合:三角形三根直线所围成的一个形态。当三角形的底边与画面的水平线成水平时,具有稳固的感觉。⑸圆形的组合:圆形是由曲线组成的一种基本形态。它的空间具有充实、圆满及向外扩张的感觉。
⑹图案装饰:运用简单的图案花纹,如点、圈、线(直线、曲线、折线、水波线)、几何图形、民族传统花纹,在不同的纸形上装饰。⑺日常用品装饰: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工艺品。(五)幼儿园不同年龄儿童绘画的各种呈现
一、小班
1、线的产生:线条是儿童画中最基本的陈分,线条也是人们用来表现二度空间最简单的式样
2、圆的世界:圆形产生于手的旋转运动,就像胳膊围绕着肩旋转形成的圆形轨迹一样,圆没有方向、没有棱角、是最简单的视觉样式。鲁道夫认为:当儿童处于圆形式为主的阶段时,他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因此,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性,而是代表某个具体事物的性质。
3、二维空间的影响:从儿童最初的画面来看,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基本上是通过二维空间形式出现的。没有前后、上下、远近之分,不能区分物体的立体性。而常常是一个用轮廓线包围着的物体的表层面,正、侧面混杂在一起。
4、教育的作用:
(1)儿童绘画的发展是与儿童认知发展同步进行的
(2)儿童对形状轮廓的掌握,是按照儿童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前进的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4)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对形象轮廓知觉掌握的规律,设计各种课题
5、形象轮廓线的发展:
(1)阳光放射式样发出的光线往往是由直线构成的
(2)以平面为主的表现方式是小班儿童的主要特征,但必须加 强培养空间观念,这方面泥工、积木、结构游戏对加强三维空间概念是最适宜的手段
(3)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能加强儿童对物体的印象
二、中班(4岁—5岁)
符号性表象能力的发展是这个时期儿童画的重大特征: 线条:线条仍然是这个时期儿童中最基本的成分,直线和横线是他们普遍运用的,用它画出人、树木、房屋等各种物体。形状:儿童把握的是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以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空间。一方面力图反映他自己所注意到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添加了自己内心的主观图式。
大小、方向:儿童通过视觉已经能够区分别大小,但在儿童的画面中,大小的准确性程度却很低。中班儿童,已经注意到在组合一个整体时的大小比例关系。
色彩:早期儿童的发展,形状先于色彩。4岁儿童开始对颜色发生兴趣,他们会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选择,不再使用单色画。黄、绿、棕、紫、黑等颜色是这个时期儿童最常选用的 想象和情感:色彩和形状的每一种运用,都是用来创造意象 教育的影响:中班儿童画是在以儿童为主体,积极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索和创造的环境中产生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种形体,都来自于儿童直觉的感知、观察和想象,是他们的探索发现的结果。
三、大班(5岁—6岁)
1、用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各个方面:阿恩海姆所说,用轮廓线表现事物适合人类心理状态的最简单的和最习惯的表现技巧,儿童画的空间是通过二度平面表示出来的。
2、基底线的突破—空间表现之一:用纸的底部或者划上一条底线作为地平线,在地平线上一字排列着物体,这种使用基底线的作画方式,是早期儿童画的特征之一。
3、深度关系—空间表现之二:随着儿童认识事物和观察力的扩大,儿童对画面的处理更深入细致。儿童不仅画出物体的表面特征,还希望解剖内部,于是出现了“透明画法”。
4、构图:比较幼儿园中班来说,大班年龄的儿童更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不仅从内容上,画面组织合乎逻辑,具有一定含义,物体之间有相互联系,从形式上也更讲究画面的平衡、对称和统一。
5、色彩:儿童使色彩的范围扩大了。经常用的有:红、橙、黄、绿、蓝、黑、褚、紫等。喜爱运用装饰性色彩,则是这个时期儿童的又一特色。在选择用色时,儿童为了使色彩鲜明,自发的运用冷暖、对比色。活波开朗属于强型孩子,使用色彩明快的颜色较多;胆怯、反应迟钝的孩子在使用色彩上杂乱,举棋不定,喜欢用中性色彩;自信,有主见的孩子喜欢用对比色表示强烈的情感。
6、情感、兴趣、想象:这个时期儿童的泛灵理论思想,即把事物视为有生命、有意向的一种倾向,在绘画中有明显的表现。儿童所以喜欢绘画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因为它的艺术表现,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
7、教育的影响:大班儿童画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教室正确的指导下,儿童有可能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四、课堂小结:
利用范例图片回顾复习所学知识。本课作为全书的重要章节之 一,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美术教育,美术的相关知识、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及幼儿美术常用方法。其中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从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和幼儿绘画的特殊表现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认知特点理解有限,所以只有了解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及特殊表现,才能进行美术指导。幼儿教育指导方法从观察法、范例演示法、游戏练习法和语言指导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组织教学活动时选择和使用哪些教学方法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来决定,还有考虑活动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幼儿年龄特点等。
五、布置作业:
1、选择几幅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答案(Y)】推荐阅读: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答案05-27
学前儿童心理学答案11-16
学前儿童特殊教育10-04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06-04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题目07-07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辅导07-0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10-04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