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少年跆拳道训练(精选10篇)
摘要:
儿童少年进行跆拳道训练的首要任务是增强体质。由于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机能有着很多与成人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所以跆拳道教练员在指导训练时不能把儿童少年看作是成人的“缩影”。本文通过文献法及本人在针对儿童少年的跆拳道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对儿童少年的生理特征进行表述,对跆拳道的科学内涵进行阐释,论证了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对促进儿童少年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指出跆拳道教练在指导儿童少年训练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儿童少年
生理特征
跆拳道训练 前言
跆拳道作为一项享有很高国际声誉的全球性运动,以其入门简易,快、高、腾空、旋转踢腿法及快速的法,极易在儿童少年中开展。国内外对儿童少年跆拳道训练进行研究的文献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的跆拳道运动对儿童少年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适宜儿童少年进行的跆拳道运动训练内容、训练强度、密度,训练时应坚持的原则等。儿童少年进行跆拳道训练的首要任务是增强体质。由于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机能有着很多与成人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所以跆拳道教练员在指导训练时不能把儿童少年看作是成人的“缩影”。本文通过文献法及本人在针对儿童少年的跆拳道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对儿童少年的身体特征进行表述,对跆拳道的科学内涵进行阐释,论证了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对促进儿童少年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指出跆拳道教练在指导儿童少年训练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1.1 研究对象
儿童少年(6岁—17岁)1.2 研究方法
文献法,观察法,访问法 1.3 研究现状
国内外有关儿童少年运动生理特征的研究,具有文献数量多,研究层次深,研究水平高,研究领域广的特点。但就专门针对儿童少年跆拳道训练时的生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文献,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研究程度上均存在不足。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法及本人在针对儿童少年的跆拳道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对儿 童少年的生理特征进行表述,对跆拳道的科学内涵进行阐释,论证了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对促进儿童少年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指出跆拳道教练在指导儿童少年训练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2 儿童少年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1骨骼系统
儿童少年骨质柔软,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相对不易骨折而易变形;骨骼坚固性差,承受压力和拉力的能力较小,容易在过大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和变形;脊柱可塑性较大[
1、2]。2.2 肌肉系统
儿童少年的骨骼肌发育表现出不均衡性,大肌肉比小肌肉发育更为迅速。当身高突增时(女,11-13岁,男,13-15岁),主要表现为肌肉长度的增加;当身高增长缓慢时,主要表现为肌纤维增粗,生理横断面增大。儿童少年的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少,肌肉收缩力量较差。青春期开始后,肌肉中水分逐渐减少,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增加,肌肉变得坚实有力。儿童少年时期各肌肉群的发育也不平衡,大块肌发育快于小块肌;躯干肌发育快于四肢肌,屈肌发育快于伸肌;上肢肌发育快于下肤肌[
1、2]。2.3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生长发育完成最晚的器官系统。儿童少年时期,心脏的重量和容积均小于成人,但与体重的比值则和成人相近;心脏发育及神经调节还不够完善,心率较快;心肌纤维交织较松,弹性纤维少,心缩力弱,心脏泵血量小,每搏和每分输出量比成人小,但相对值每公斤体重的心输出量大。儿童少年的心脏发育与其整体的发育水平是相适应的,但由于心脏的发育尚差,在针对儿童少年进行跆拳道训练时,运动量不宜过大,憋气和静力练习不宜过多,避免心脏负担过重。青春发育期,心脏发育速度加快,但血管发育相对落后,加上内分泌机能的影响,血压明显升高,甚至出现暂时偏高的现象(青春性高血压)。出现青春性高血压的人,进行体育活动时,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减少憋气用力练习[1]。2.4 呼吸系统 2.4.1 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快,胸廓狭小,呼吸肌力弱、呼吸表浅,代谢旺盛,需氧多,其 呼吸频率如下:6—7岁,男子,23一24次/分钟;女子,25—26次/分钟。14—16岁,男子和女子每分钟均为16一18次;成人,12一16次/分钟[5]。2.4.2胸腔和肺容量
胸腔小、肺容量小,但随年龄可逐渐增加,肺活量大小与锻炼有关。2.4.3肺通气量
肺通气量,儿童少年肺通气量的特点是绝对值小而相对值却较大(按公斤体重计算)。2.4.4吸氧量
吸氧量,儿童少年最大的吸氧量比成人低,负氧的能力也较成人小。无氧代谢能力较低,剧烈运动后血乳酸含量的增长比成人明显,大强度运动时儿童少年易于疲劳。2.4.5 呼吸道
儿童少年的呼吸道短窄、粘膜薄弱,肺组织娇嫩,抵抗力弱,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呼吸道卫生,平时用鼻呼吸,剧烈运动时才可用口鼻呼吸。2.5 神经系统 2.5.1 脑重量
儿童少年的神经系统尤其脑的发育很不完备,脑重量随年龄而加重,12岁接近成人。新生儿350g,12岁1300g,成年1400g[2]。2.5.2 神经系统功能特点
神经系统功能灵活性高,但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兴奋性占优势,但易扩散,转移,训练或体育锻炼中,模仿性强,多余动作多,动作显得不准确或不够协调、注意力不集中。2.5.3 神经细胞的工作耐力
儿童少年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工作耐力较成人差,易疲劳,但神经过程的灵敏性高,兴奋与抑制过程较快,物资代谢旺盛,故疲劳的恢复也快。3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与发展各项素质的敏感期 3.1 身体素质的含义
身体素质是体质强弱的标志之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表现。身体素质可理解为人对某种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适应能力及自下而上能力,或简单地理解为人体的活动能力;运动生理学上通常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巧、柔韧能力以及整体的协调、平衡、反应、模仿、节奏感等基本能力称为身体素质。由此可见,身体素质是学习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但身体素质并不是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的机械反应,而是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并与从事体育运动的情况有密切关系。由于儿童少年身体正处在生长的旺盛阶段,所以在儿童少年时期打好身体素质基础十分重要。在跆拳道训练中,应根据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方法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生长发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成绩预测工作。3.2 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依靠肌肉紧张或收缩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与肌肉的发育相一致,所以它的发展较晚。力量素质在儿童少年时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提高,在青春期后期力量素质能达到较高水平。并能持续到35岁左右。不同部位肌肉力量发展最快的时期有别其中,立定跳远代表速度力量,男性的速度力量自然增长最快在12~15岁之间,女性在10~13岁之间,男性17岁以后趋于稳定,女性15岁以后趋于稳定;背拉力代表相对力量,其自然增长的最快速度男性在12~15岁;女性在11~14岁,共增长22.5%;握力男、女12~15岁间增长最快,共增长22.5%。在力量素质练习中,女生肌力较弱,青春发育后期应特别注意发展肩带肌、背肌、腹肌和盆带肌的力量。体育锻炼对后天改造最大的就是力量,其中又以绝对力量的改变最大,而相对力量、速度力量比绝对力量的“后天”可塑百分率低得多,也就是说,后天的健身锻炼改变最大的是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其它素质发展的基础,尽管儿童少年各年龄段都可以进行力量练习,但力量负荷仍应持慎重态度,不要由于负担过重而影响其关键时期的发展,要正确掌握给子负荷与身体可能承受负荷之间的关系。3.3 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们用最短时间完成一定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的发展要比其它素质为早,特别是反应速度。前苏联学者法尔费利等人研究认为速度素质 在10-13岁时增长最快,若此时不进行训练,14岁以后肌肉收缩的速度就会缓慢下来,16-18岁以后的变化不明显,并处于稳定的阶段。所以,儿童少年时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跆拳道教练要抓住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对儿童少年学员进行训练,要不失时机地多安排以发展速度为主的训练内容,如短距离往返跑、10秒钟高频率高抬腿、短距离往返接力赛等。3.4 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以看作是杭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分一般耐力素质练习和专门性耐力训练。一般耐力素质练习是指通过强度不大的较长时间练习,使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受到一定的锻炼。专门性耐力训练一般是指大强度的间歇训练,练习中心肺负荷很重。儿童少年时期采用“一般耐力练习”,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不适宜过早地采用大强度的“专门性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是身体素质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发展儿童少年耐力素质切不可操之过急,应着重为心肺功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耐力训练要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负荷与休息;发展耐力素质应根据儿童少年年龄特点和身体功能反应,而不能以运动成绩作为安排训练负荷的依据。3.5 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敏素质是一种综合的、复杂的素质,其特征是控制动作的力量、时间、空间参数的能力。灵敏素质与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而神经系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发育最早的一个系统,因此儿童少年时期是发展灵敏素质的黄金时期。灵敏性练习及协调性活动应在入学前后不失时机地进行锻炼并延续到初、高中阶段。要多安排以发展灵巧为主的训练内容,如跳绳、短距离摸垫往返跑、立卧撑等。有计划地加强小肌肉的力量和伸肌的力量及协调性练习,可以促进小肌肉的发育,从而有助于正确地完成更精确的动作。3.6 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通过关节运动的幅度(按一定的运动轴产生转动的活动范围)表现出来。柔韧素质随机体的发展而不均衡地变化。儿童少年肌力较弱,各关节活动的被动阻力小;儿童骨和肌肉的弹性好,关节韧带的伸展性较大,柔韧性好,而且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女孩比男孩柔韧性更好,所以柔韧素质的训练若能从幼年开始,则更为有效,儿童少年时期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佳 时期。柔韧素质训练在多数情况下是采用自身用力的拉伸法,自身用力的大小应依运动员自我感觉为安排。肌肉酸痛时可以减轻一点用力;肌肉胀痛时可以坚持一下;当肌肉感到麻木时,则应停止训练。一般地讲,长时期中等强度拉力练习的效果优于短时期大强度练习的作用。再者,柔韧与肌肉力量是相辅相成的;肌力强,有助于完成柔韧性动作,这两者的训练若能相互配合,就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4 跆拳道的科学内涵 4.1 跆拳道概述
跆拳道是一项非常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韩国传统搏击运动,特别注重徒手搏斗以外的东西(精神的修练),是一项能够通过身体和意志力的锻炼来提升练习者精神和生活质量的运动项目。今天,它已是一项赢得国际声誉,跻身于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全球性的运动。跆拳道的本质是,正确使用所有可用于击打的肢体动作去制止打斗,致力于建设一个充满和平气息的世界[7]。跆拳道运动能提高儿童少年的注意力,建立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带给他们自尊意识。通过系统的跆拳道训练能使儿童少年像风一样的快,像老虎一样勇敢,像水一样遇事不惊,像石头一样坚实,拥有火一样的威力[8]。4.2 跆拳道的的特点
4.2.1 以腿为主,以手为辅,主要关节武器化
跆拳道技术方法中占主导地位的时腿法,腿法技术在整体运用中约占3/4,因为腿的长度和力量是人体中最长最大的,其次才是手。腿的技法有很多种形式,可高可低、可近可远、可左可右、可直可曲、可转可旋,威胁力极大,是比赛时得分和实用制敌的有效方法。其次是手法,手臂的灵活性很好,可以自如的控制完成防守和进攻动作,同时也可以变化为拳、掌、肘、肩的多种用法,进行实战。在竞赛规则之外的跆拳道实战中,人体的一些主要关节部位亦可以用来作进攻的武器,或防守的盾牌,这是跆拳道技术的本质,如人体是手、肘、膝、脚等关节部位,是跆拳道实战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打击武器。4.2.2方法简捷,刚直相向,少用躲闪防守法
不论是在比赛时还是在实战中,跆拳道的进攻方法都是十分简捷而实效的。对抗时双方都是直接接触,以刚制刚,用简练硬朗的方法直接击打对方,或拳或腿,速度快,变化多;防守的动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挡为主,随即是连续的反 击动作。防守时很少使用躲闪防守法,追求刚来刚往,硬拼硬打,尽可能保持或缩短双方间的距离,以增加击打的有效性,在近距离拼斗中争取比赛或实战的胜利。
4.2.3内外兼修,方法独特,以功力验水平
跆拳道理论认为,经过专门训练,人的关节部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威力,特别是拳、肘、膝和脚四个部位,尤以脚和手为甚。长期专门练习跆拳道,可以使人达到内外合一的程度,即内功和外力达到统一的颠峰。由于无法确定人体关节部位武器化的威力和潜力到底有多大,只有通过对木板、砖瓦等物体的击打来测量验定练习者的功利水平。功力测验是跆拳道训练水平、晋级考试、表演和比赛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显示出跆拳道独特的功法和特点[3]。5 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对儿童少年的健身功效 5.1有助于儿童少年长高
合理进行跆拳道训练能提高儿童少年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运动时,儿童少年机体的物质代谢过程加强,热能及其营养物质消耗增加,激素效应与酶反应过程活跃,酸性代谢产生堆积以及失水等一系列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使运动员在营养素的需求上有所增加。儿童少年通过进行跆拳道训练,可以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改善骨骼系统的营养;适量的运动可增加对骨骺的良性刺激,增强其吸收营养的过程,加速骨骺软骨细胞的分裂速度,从而促进儿童少年骨骼的生长。适宜的跆拳道训练还可以刺激儿童少年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增加男孩血液中的雄激素。据调查,同样性别和年龄的儿童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比不运动的身高平均要高3-6cm。
5.2 有助于增加儿童少年肌力和关节力量
儿童少年进行跆拳道训练时,血液循环速度加快,新陈代谢旺盛,肌肉和骨骼得到更多的营养,肌纤维变粗,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的蛋白质、肌红蛋白和能源物质含量增多,肌力增加,弹性、灵活性和耐力也得到提高和改善;同时,关节周围的肝脏、韧带更为坚固,关节的牢固性增强,骨骼变得坚实粗壮。
5.3 有助于增强儿童少年心肺功能
通过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可改善儿童少年心肌营养状况,使心肌发达、心壁增厚、心脏的容积和体积增大、心跳减慢而有力、心输出量增加、心脏储备 能力增强。安静时能减少心脏的跳动次数,使心脏有更充分的体息时间。通过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儿童少年的呼吸肌更发达,胸廓宽阔,使胸围和呼吸差增大5%以上;安静时每分钟的通气量与一般人相似,但呼吸次数减少,呼吸深度增大,呼吸机能增强,呼吸肌不易疲劳。
5.4 有助于改善儿童少年大脑功能,使儿童少年变得聪明
聪明与否,与大脑功能密切相关,要保证大脑的功能活动,充足的氧供和足够的能量是新陈代谢所不可缺少的。首先,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可使儿童少年体内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吸氧量增加,人在安静时,每分钟血液循环约4—5次,运动时可达7次,新陈代谢提高 20%-30%,使大脑得到充足的氧。其次,根据测定,大脑的功能随用脑时间和血糖浓度高低而变化,系统的跆拳道训练不仅可以增加儿童少年胃肠蠕动,提高儿童少年消化系统功能,从食物中得到大量的糖;而且还可使儿童少年体内胰岛素工作正常,严格控制血液中的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保持在80mg/100ml以上的正常范围,使大脑处于亢奋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的“聪明”功能。
5.5 增强儿童少年的体质,促进儿童少年的身体强健
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可改善儿童少年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呼吸、循环、运动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加强;还可改善儿童少年的血液系统的功能使血液里的白细胞吞噬细菌能力和红细胞、血红蛋自运氧能力增强,血液中血脂和胆固醇的含量降低,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再者可使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细胞代谢、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之间建立良好的网络关系,从而提高了儿童少年的机体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6]。6 适宜儿童少年各发育阶段训练的跆拳道
6.1 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的某些阶段运动能力的训练特点
6-8岁是儿童前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的比较成熟了,在运动形式上逐渐接近成年人的运动形式。
到了儿童中期((9-10岁)高级神经活动已经达到了高度发达水平,神经细胞的分化和增长已经结束,但神经系统机能指标未完善。但此时几乎可以掌握成年人的身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这个时期,激素分泌的变化影响到营养的分配,结果,肌纤维变粗,肌力增大,中期以后,机能分化的形式使形式营养走向急需的组织和器官。结果使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和运动能力都加强,适当的疲劳 造成肌肉营养的消耗,会使新摄人的营养较多的走向肌肉,有利于肌肉的发育。
在青春期,由于受激素分泌的变化的影响,女子侧重于体脂的增长,而男子侧重于肌肉和下肢长度的增长,从青春发育期开始,男子身体运动方式的特点是动作准确,有力,具有待久性,而女子差些。青春期运动能力与智力活动的关系密切。智力就是保证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五种因素。如:战术行动中有战术思维力的因素。重复运动练习和有关分析、观察、观赏和通过理解等智力活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条件。
男子在儿童后期开始适合于带有爆发力的身体运动,而女子则更加喜欢肌肉缩小带有节奏性的身体运动。在少年期女子机能发育基本停止,运动能力基本依赖于智力因素[4]。
6.2 适宜儿童少年各发育阶段训练的跆拳道内容
6-9岁时,选择有利于发展反应能力、高频率进行活动的能力、对空间辨别能力、平衡能力、一般灵活性以及对时间感觉能力的训练内容和手段。安排内容要简单易学,对于竞技运动员可安排基本技术训练。
10-13岁时,可以学习任何复杂的技术动作。
13-16岁,采用大量辅助性练习巩固已掌握的动作。16-19岁,训练中可安排有相当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儿童少年在跆拳道训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7.1 跆拳道教练员在指导儿童少年进行跆拳道训练时宜选用持续时间短的、速度性和灵敏性的训练内容,让儿童少年注意动作与呼吸的密切配合,学会正确运用鼻呼吸与口鼻呼吸方法。
7.2 跆拳道教练员在对儿童少年进行跆拳道教学时,宜多用直观教学、示范教学、多做模仿性练习,少抽象讲解,多用简单易懂和形象化的语言或口诀讲解。内容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每项内容持续不宜过长。可穿插些游戏与小型比赛等;课中要安排休息时间,达到使儿童少年既有兴趣又不易疲劳的效果。还要坚持“精讲多练”原则。7.3 跆拳道教练员在为儿童少年安排力量练习时,应持慎重态度,要多采用伸展肢体的、弹跳的、跑的、支撑自身体重的训练内容,同时要注意儿童少 年肌肉的协调能力的改善,动作合理性及肌肉放松能力的提高。8 结论
综上所述,儿童少年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机能有其自身特点,跆拳道教练员在进行针对儿童少年的教学实践中,应在了解各项体育活动的生理基础及锻炼目的的基础上,根据儿童少年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及活动强度,通过各种练习全面地增强儿童少年体质,达到促进儿童少年身体良好地生长发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少年、儿童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过分强调动作规格, 运动负荷, 联系密度等生物学指标。使学校武术教学与训练常有强制性。教学过程过于集体化, 统一化, 程序化, 忽视了不少学生的生理, 心理, 个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校体育的育人效果。通过少年、儿童武术教学与训练实践, 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 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 除了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 还要根据少年, 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研究方法与对象
2.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河北省少年、儿童生理、心理、个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2.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主要指收集、鉴别、整理文献, 并通过文献, 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收集、鉴别、整理文献了有关于少年、儿童武术教学与训练在心理、生理、个性方面的大量文献, 为论文的分析与讨论尊定基础。
(2) 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通过访问相关从事少年、 儿童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教师和教练员, 得知在少年、儿童无数教学与训练在心理、生理、个性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及经验心得, 并对这些问题和经验心得进行分析、归纳来进行研究。
3、分析与讨论
3.1、根据少年、儿童生理特点, 增强体力方面的分析
(1) 在幼儿期取得多种经验是必要的。
反复练习特别规定的运动, 就会使少年、 儿童的运动经验减少。少年、儿童时期运动发展的特征, 在于学习多种多样的运动类型。 在这个时期掌握了多种运动将有助于成人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各种高级、复杂的运动技能, 有助于协调性的发展。
(2) 培养良好体态, 控制力量训练。
少年、儿童的骨骺比较柔软, 软骨成分多, 故弹性大而硬度小, 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少年、儿童的关节窝较浅, 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 因此少年、儿童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 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 但关节牢固性较差, 故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少年, 儿童肌肉中水分多, 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 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 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 易疲劳, 但易恢复。少年、儿童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 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 肌力增长不均匀。
3.2、根据少年、儿童心理特点, 在武术教学与训练进行分析
(1) 加强思想教育, 以鼓励为主。
少年、儿童武术教学与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 应掌握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 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年、儿童优点给予表扬。教学训练实践表明, 少年、儿童喜欢表扬, 一经表扬, 信心倍增, 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 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 谁出来示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 提高训练效果。
(2) 使少年、儿童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少年、儿童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 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 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因此, 在教学与训练中, 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少年、儿童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的效果, 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 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 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
(3) 创设优良情绪体验情景, 激发竞争意识。
在少年、儿童武术教学与训练中, 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充分调动起来, 创设优良的情绪体验情景, 活跃少年、儿童的学习和训练情绪, 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在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形象生动的启发语言;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变换教学与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 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 因此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当然, 教师或教练员在定教学与训练的任务时, 应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 但又是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 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少年、儿童心理的适应性不断发展,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3、新课标下的教学
(1) 改革教学方法。
在少年、儿童武术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方法艺术性的研究。既根据条件和需要, 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在造, 在加工, 灵活地用于教学实践中, 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中”、“平衡的心态中”、“师生的情融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学知、体验学习之快乐、成功之喜悦,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 更新评价方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 并结合绝对评价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法, 即使那些体育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也有个奋斗目标和方向, 又使我们的评价能看到结果, 也能看到过程。
(3) 改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做到运动场地井然有序, 器材布置爽心悦目, 因此能振奋学生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 诱发学生的兴趣, 消除单调, 厌烦情绪, 使少年、儿童置身其中的学生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
3.4、在少年、儿童武术教学与训练中, 其他方面的分析
(1) 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少年、儿童武术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要有长远规划, 合理搭配, 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在少年、儿童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 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 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
(2) 注意恢复, 控制训练。
不懂得恢复, 就不懂得训练。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年、儿童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 应引起重视。
4、结束语
(1) 少年、儿童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
在少年、儿童武术教学与训练中, 要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个性特点, 运用切合少年、儿童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要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个性发展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 少年、儿童正处于武术打基础和积极提高的有利时期。
在进行少年、儿童武术教学与训练中, 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 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 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教师需切实意识到少儿武术基本训练是以人体为工具, 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 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与成人武术训练不同, 少儿武术的旋律更欢快明朗, 是根据少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编排的。少儿武术训练有利于发展少儿智力, 促进少儿道德养成, 培养少儿意志品质等特点。各初等学校和舞蹈学校必须要认识到少儿武术训练的重要性, 从而促进少儿武术教学的健康发展, 让少儿从小就重视武术基本功的训练, 培养少儿对武术的感情以及提高其舞蹈欣赏力。然而, 少儿武术的自身属性决定了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进行系统的、艰苦的基本功训练, 方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 了解了少儿武术训练的重要性, 那么普及少儿武术教育是培养少儿对情感、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 是武术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武术教育, 不仅能使儿童热爱武术表演, 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 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武术教育工作者, 可通过武术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 认识真善美, 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 在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 我们应发挥好少儿武术教育在培养健全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具有的独特优势。
摘要:少年、儿童武术教学与训练, 除了遵循一般的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外, 还要结合少年、儿童生理, 心理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与训练。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这对我们走在教育前线的老师不能不说是一种挑战, 它迫使我们要改变过时的传统和常规, 做出相应的反应, 从被动转化为主动。新课程改革的提出, 对教学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教学, 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必须改进教育策略, 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的学习收获与增进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的力度, 提高师生的互动,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到有用的数学。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 通过少年、儿童武术教学与训练实践, 浅谈一下在少年、儿童生理、心理、个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少年,儿童武术训练与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专修教材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4]全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委员会.全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人体核心是指脊柱、髋关节、骨盆,是处于躯干和下肢的结合部。核心力量,是指人体躯干部位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收缩克服阻力的能力。核心力量训练,就是利用稳定和不稳定,平衡和不平衡,控制与非控制的方法,改变和提高核心部位肌肉、肌肉群力量的训练。练习者踩、躺或撑在健身球(瑞士球)、泡沫脚踏板、平衡板不稳定的支撑物上,进行各种力量练习和静力姿势练习。所以在儿童、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增加核心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比例,对提高运动成绩和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核心力量训练基本方法和手段
l、稳定状态下的静力核心力量练习
练习不借助任何器材的单人静力性练习。其目的就是通过练习体会肌肉群的用力、提高相关肌肉力量、有效地控制身体,发展运动员的平衡、控制能力。如:直臂双腿支撑俯卧桥,燕式平衡,侧平衡等。
2、稳态下的动力性核心力量练习
就是利用开放式动力链的训练方式,肢体运动是在近固定的条件下进行运动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腹肌和屈髋肌群。如:仰卧屈腿上抬,仰卧屈腿转体,仰卧屈腿收腹等。
3、非稳态下的核心力量练习
在非稳态下的力量训练,如健身球(瑞士球)、泡沫脚踏板、平衡板等等,不仅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调动更多的肌肉参与到运动中去,同时增加了对运动感觉系统的刺激,提高核心区的稳定性、身体维持运动平衡的控制力。如:直臂双腿撑球俯卧桥,肩脚撑球卧桥,双腿撑球俯卧撑,仰卧球体屈体等。
4、功能性的力量练习
功能性力量是根据专项运动的技术特征和运动员体能特点进行的专门性的力量训练,其特点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克服自身体重或额外负荷,调动相关肌参与的同时,还能提高运动员所训练的重点肌肉、肌肉群力量和本体感受能力改善肌肉的调动、协调、综合能力,提高肌肉的工作效能。如:收腹前抛实心球,两人站立双臂拉伸像皮巾或毛巾,直立屈伸摆动,两人弓箭步单臂拉伸像皮巾或毛巾等。
二、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合适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少年、儿重运动员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少,收缩机能较青年、成年运动员差,耐力差,容易疲劳。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手段、方法应该和青年、成年运动员有所区别,不能盲目的选择和采用青年、成年运动员练习的方法,因为一些练习是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完成的,对运动员肌肉力量、控制力量要求较高,盲目的选择和采用青年、成年运动员练习的方法,影响完成动作质量,达不到预期的训练目的和效果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在练习的过程中,练习的难度从易到难、时间从短到长、次数从少到多、负荷从小到大。选择练习的方法是从最简单的开始,随着运动员能力的提高,逐步增加练习难度。如:提高利用两人站立拉伸像皮巾提高田径运动员快速摆臂能力的练习,先开始可以采用高姿势的拉伸,随着能力的提高改变成为中姿势到低姿势的练习方法,逐步加大练习难度、次数。
3、遵循区别对待原则
儿重、少年运动个体差异比较大,项目差异比较大,不能千篇一律采用相同的练习方法和练习强度,次数。应该根据项目特点,运动员的能力有区别的安排练习的内容。
4、功能性练习的过程中,结合项目、动作的特点选择练习
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把核心力量的训练和项目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或利用核心力量的训练原理,结合项目、运动员能力特点设计、编排练习方法。在提高、改善核心力量水平的同时又可以改进技术动作或达到练习技术的目的。如:坐立健身球摆臂练习,这样不仅能够改善摆臂技术,而且还需要在摆臂的过程中克服在摆臂的过程中球的晃动,提高躯干的控制、平衡能力,使技术得到提高,核心控制、平衡能力同步提高。
6、合理选择静力性力量训练的方法
在儿重运动员训练中,应严格控制、选择静力性练习的方法和时间、强度,因为长时间静力性练习影响儿童运动员肌肉快速收缩速度的提高。
7、经常变化练习的内容、方法
论文摘要:文章在文献研究和多年教学训练的基础上,对跳马项目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优秀运动员成才规律和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提出应以基础训练为主,发展身体素质,抓好基本技术的训练,严格要求,科学训练。
论文关键词:跳马;体操;少年儿童;基本技术
1基础训练
跳马属体操支撑跳跃类的内容,是竞技体操诸项目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比赛项目。是由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几个阶段组成的一个单一性的动作,没有成套和编排的要求,它通过助跑、踏跳以及两臂(或一臂)的推撑,在腾越器械的过程中完成的。运动员必须具备有快速的奔跑能力、较强的弹跳力、推撑力和空中协调控制能力以及勇敢顽强、自信的意志力和克服障碍良好的心理品质。跳马动作多、类型全、技术发展快,是支撑跳跃类中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本文对跳马的各阶段动作环节和主要技术作初步的分析,并根据我省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李晶(曾获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亚军和第九届全动会女子跳马决赛第6名)。在业余体校期间以及笔者多年从事少年儿童体操教学训练的实践,提出对少年儿童运动员跳马的训练应以基础训练为主,发展身体素质,抓好基本技术训练,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训练方法,严格要求,科学训练,为运动员今后发展高难度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跳马项目的特点与技术分析
跳马动作数量不少,但用于比赛的动作较为集中。跳马的1套动作仅仅是一个动作,与其它项目由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各种类型,不同难度,又有编排要求的成套动作相比,看上去似乎简单,但在跳马这一个动作中,包括了许多复杂和协调的动作。跳马的基本技术是由助跑、趋步(属踺子类动作)、上板、踏跳、第1腾空、推手、第2腾空、落地等阶段组成。它既是一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动作过程,又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后一阶段的开始的技术过程,但其各阶段的基本技术和要求又是不一样的,有相对的独立性。按动作结构、技术特点,跳马动作可分为水平、前手翻、侧手翻、踺子等4种类型。当前国际跳马项目的发展趋势是手翻(前、后、侧)空翻转体类动作,并向多周、多轴空翻转体方向发展。
2.1助跑
助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水平速度和合理的上板位置。按照规则规定,运动员助跑距离,男子不超过25m;女子的助跑距离不限,一般为23m~28m。所以,这就要求运动员在较短的距离里有节奏、以较快速度助跑上板。水平速度不仅决定着运动员腾空的远度,而且与起跳和推手时获得的.垂直速度及翻转速度都有密切相关。随着跳马技术的发展和动作难度的增加,对运动员助跑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2上板
上板是助跑与踏跳的衔接阶须,是一个单腿后蹬、双脚踏板的动作。上板的目的是将助跑时身体姿势调整为最有利于踏跳的姿势,同时要尽量减少助跑速度的损失。上板时运动员必须做到4快:即摆腿快、蹬腿快、并腿快、踏板快,形成腿要赶在肩之先的身体姿势,为踏跳时身体获得一个合理的向上腾空角度创造有利的条件。
2.3踏跳
在跳马中踏跳是最重要的环节。所谓“支撑跳跃”顾名思义,一是跳跃,二是支撑推手。有专家认为“跳马动作的最大动力在起跳时已基本确定,其它各阶段的调整和改进,对提高动作质量的效果甚微,但其它阶段技术较差,则能明显地降低动作质量。”可见踏跳在跳马动作中的重要性。踏跳阶段可分为缓冲和蹬伸两个时相:(1)缓冲时相:两脚触板后,膝关节和踝关节弯屈缓冲,伸膝肌群和屈踝肌群作退让性工作,以便在蹬腿时发挥最大的肌肉力量。(2)蹬伸时相:缓冲结束之后,这时两腿要迅速有力地做蹬伸动作,充分蹬直腿。在两腿踏跳的整个过程中,两臂要加速向前上方挥摆,以加强踏跳时的支撑反作用力,增加身体腾起高度。当两臂摆至头与肩之间时,两臂要急速制动并主动前伸,两手迅速撑马。由于手臂动量的减少就能增加肩、躯干及两腿向上的垂直运动速度。在蹬离板的瞬间,身体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上体略为前倾。这时踏跳获得的垂直分力不通过重心,使身体获得一个向前的翻转力距,为运动员完成手翻和空翻转体动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2.4第1腾空
蹬离板后就进入第1腾空阶段,人体重tl,腾空抛物线的轨迹是由运动员助跑的水平速度与踏跳获得的垂直速度合成的。此时,运动员两臂积极前伸,快速撑马,两腿积极上摆,这对推手有利,容易使身体腾起,为第2腾空创造较好的条件。
2.5推手
顶肩推手动作对第2腾空高度、远度及身体翻转速度有直接影响,它是运动员完成跳马动作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是对完成空翻转体高难度动作更是重要。运动员推手时必须主动顶肩,迅猛有力,这样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支撑反作用力,使身体腾起。另外,还需一个合理的撑马角度,撑马角度的大小应根据不同的动作来确定,一般都在30度50度之间(如图1)。
2.6第2腾空
推手结束后,重心获得必要的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而进入腾空阶段,同时身体又获得必要的翻转能量绕重心按要求的方向翻转。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跳马项目,都非常强调第2腾空的高度和远度。从目前跳马发展趋势来看,大部分空翻转体动作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优秀男子运动员第2腾空的最高点距地面的高度可达2.50—2.80m以上,远度可达4、00----5.00m左右。第2腾空的任务基本上有:
(1)完成预定动作要求的姿势;(2)完成预定动作要求的翻转和转体;(3)以最良好的姿势为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第2腾空的高度和远度是运动员完成空翻转体动作尤其在完成多周空翻转体的空间和时间的保证。同时,竞赛规则对运动员腾空高度和落地远度也有所要求。因此,第2腾空动作的质量,是评定运动员跳马动作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2.7落地
竞技体操规则规定,运动员必须以一个完整的落地动作结束比赛动作。跳马项目也不例外。跳马比赛运动员只完成一个动作,落地的成功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员要达到落地站稳的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第2腾空的动作质量是落地稳定的前提条件。落地前尽量伸展身体,减少旋转速度,这样有利于运动员做好落地动作。(2)落地时必须使脚落在重心抛物线轨迹的延长线上,随着落地后瞬间身体重心,继续移动,使重心落在支撑面的范围内,并使合外力和合外力矩等于零。(3)落地过程中,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运动员要控制落地瞬间两腿依次弯屈缓冲的进机,尽量延长落地缓冲距离和缓冲时间,以便降低重心,减小地面对身体的冲击力,达到落地站稳的目的。
3以基础训练为主,严格要求,科学训练。
根据优秀运动员成才规律和体操教学训练大纲,女子6—7岁为初级训练阶缓;8—9岁为中级训练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跳马项目训练应以基本技术训练,打好基础为首要任务,特别是对助跑、上板、踏跳、摆腿、推手和落地这几个环节的训练。同时还要加强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奔跑能力、上肢推撑力和下肢弹跳力的身体素质训练,以及意志和心理品质的训练。
3.1加强身体素质练
有人说跳马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身体素质的训练。所以要特别重视少年儿童运动员弹跳力、推撑力及快速奔跑能力的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必须贯穿于跳马训练的各个阶段。跳马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1)发展速度素质:原地高抬腿、扶墙后蹬跑;连续单脚或双脚蹬跳;20—30m加速跑等练习。(2)发展下肢弹跳力:负重跳绳、负重立踵等练习。(3)发展上肢推撑力:地上单腿摆倒立推跳、连续倒立推跳、上板踏跳推墙等练习。
3.2多采用诱导练习、辅助练习和分解练习
跳马动作是由不同的几个技术环节组成的,技术上比较复杂,加之少年儿童运动员专项训练时问不长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因素,要完成好跳马动作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在练习和纠正动作技术时,要多采用诱导练习、辅助练习和分解练习,以便消除心理障碍,节省体力,集中精力掌握动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技术,然后再与完整动作穿插起来训练。如前手翻动作,可以这样安排训练:(1)2~3步上板踏跳、5~6步上板踏跳、踏跳推墙练习。(2)高垫子(1.0~1.20m)跳倒立、高垫子跳倒立推手躺垫。(3)跳马上做前手翻落地。(4)完整动作练习。
3.3重视落地稳定性训练
随着跳马技术的发展和动作的加难,保持落地稳定性越来越困难,但同时越来越重要,它是决定跳马动作质量和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落地稳定性的训练,要从小抓起,严格要求,养成习惯。要采用各种手段专门进行落地稳定的训练。如:弹板挺身、分腿、屈腿跳以及转体跳、前后空翻等;高位置各种跳下,前后空翻和前手翻等练习,培养运动员正确的落地动作和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落地稳定的意识。
3.4思想上要重视,安排上要科学跳马动作是一个单一性的动作,但从整体技术来说,它是比较复杂的,教练员在思想认识上要重视基本技术动作的训练,不仅训练时间和训练量上要有保证,而且训练计划、要求、手段都要有细致科学的安排。根据多年教学训练实践经验体会,采用少量多次训练效果较好,最好是力争每次训练课安排跑马项目的训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飞速发展,凭借其开放性、广泛性、形象性等特点,以各种形式、各种面貌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深刻地改变社会面貌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而且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也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本文主要阐述了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就如何控制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消极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大众传媒 青少年 社会化影响 对策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所谓青少年的社会化,是指青少年个体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其适应社会,认知社会,并具备社会属性的认知个体的过程,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必然进程,是其身心成熟、发展的必要环节。[1]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及社区,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大众传媒正凭借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它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推动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经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及总结后,关于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众传媒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拓宽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渠道,丰富了青少年的认识手段,拓展了他们思维活动的空间,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拓展了青少年的知识面。[4]在大众传媒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年代,我们的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来源基本上就是家庭和学校,其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范围是十分有限的,而有了发达的大众传媒,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特别是以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d等互联网社交应用工具的快速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和信息集散中心,使得我们的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方便快捷地获得任何想要了解的知识和信息,我们的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浏览世界各地的时事新闻,上网查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收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利用社交工具交流信息等等,而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的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大量的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他们发展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背景,为他们从多角度的事业探索科学真理、发展创造才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大众传媒对于大众思想的正确导向作用有助于帮助我们的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众所周知,青少年正值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众传媒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在其向青少年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也同时传递着社会共同的价值规范、价值准则和价值精神,去引领青少年去认同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通过大力宣传先进感人事迹,树立各行各业普通人学习的楷模,通过揭露贪污腐败等社会阴暗面,对越轨行为进行积极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对青少年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青少年对于社会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有利于青少年将接触到的正确思想认识内化到自己的行动当中,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大众传媒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确实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再次,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还能够帮助青少年环节不良情绪,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满足娱乐需要。[2]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青少年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家庭危机、社会不良现象等导致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而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的看电视、听音乐,玩游戏等娱乐方式能够有效地缓解不良情绪。研究表明,许多青少年都有过利用媒介逃避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经历。在生活中表现最明显的便是许多青少年利用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压力,虽然这种方式会对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也起到了舒缓青少年因压力过大而紧绷的神经,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一定的缓冲余地。
最后,大众传媒还能够通过影响其他的社会主体来间接地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1]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要使其具备社会属性,则离不开青少年与其他社会主体的交往,而大众传媒的受众除了青少年本身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甚至政府等各个社会主体,大众传媒通过影响青少年身边的这些主体,就能够成功地营造大众传媒所希望营造的一种社会环境,而青少年在这种环境中生活,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大众传媒所希望的青少年社会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比如新闻中时常曝光的教师因体罚学生不当而受到处分的事件则提醒了学校及教师们应采用正确的方式而非过分的体罚来教导学生,从而使得青少年能够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及正确的社会化指导。总之,我们青少年所接触到的其他所有社会主体也是如此,都会受到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这种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它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视的!
(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同时,大众传媒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也不例外。大众传媒的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青少年的社会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大众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及自己的人生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价值观的影响,并且不加分辨地模仿与趋从,从而影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正确价值选择。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进行的一项名为“电视对小学生择业与偶像崇拜的影响”的修养调查的结果显示,电视是影响小学生择业与偶像崇拜的重要因素,电视剧中对主角生活的物质环境的极大渲染,使很多青少年形成了一种认为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就是幸福的价值观。[2]除此之外,电视,网络中的一些暴力及描写社会阴暗面的场景会给青少年传递一种对于社会和人生极为负面的情绪,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甚至会模仿电视中的人物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等。从而在思想方面影响青少年对于社会的正确认识及积极正面的价值判断的形成,在行为方面也不利于青少年正确行为规范的养成。从这个层面来说,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中透露的不当价值观对于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化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大众传媒传播方式的异化,引起了部分青少年对于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的不信任感。[1]铺天盖地的好人好事充斥人们的视野,其中不乏有部分不良媒体以引起轰动效应,吸引更多的眼球为目的而故意“生产”出来的新闻,久而久之,引起了人们对这一类报道的厌烦甚至于怀疑,最终导致社会对媒体信任的缺失进而对真正楷模的不信任,使得青少年不知道自己应该相信什么,在这种对于媒体传播的正面信息的怀疑之中,迷失了方向。因此,大众传媒传播方式的异化导致部分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方向的迷失这一不争的事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化进程。
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一方面的确是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往范围,打破了空间距离造成的地域集群观念,创造出超地域的“虚拟社区文化”,但实际上又使青少年的活动范围变小了。[3]由于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青少年足不出户就能浏览世界各地的新闻和信息,与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交谈,有的则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总之,网络以其独特的魅力占用了青少年大量本应用于户外活动和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的时间,长此以往,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求得不到现实的满足,甚至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和处理能力,从而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最后,大众传媒的普及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认知能力的提高。[2]由于大众传媒的普及极大地削弱了传统媒介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将大量的时间都用于看电视,玩游戏,上网聊天,而不愿进行传统的纸质阅读,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青少年知识单向地从电视、网络上面接受大量的信息,但海量的信息使得青少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他们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消化,他们只能接受信息,甚至都难以存储信息,更无法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提取,创造出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因此,这种轻阅读、轻思考的倾向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青少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自然是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的。
(三)应对大众传媒消极影响的策略
总的来说,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有利也有弊,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它的消极影响就抹杀它对于社会及青少年的积极作用,毕竟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规避和减少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归根到底,大众传媒只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媒介,它所传播的内容完全取决于创作主体,而且作为我们大众传媒受众的人民群众也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所以要想减少乃至杜绝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更好地发挥其积极影响,我们应该从规范大众传媒的内容和强化青少年的信息辨别意识两方面着手,必要时通过加强对于青少年的监督来减少大众传媒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消极影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自己的思考,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来削弱大众传媒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首先,应该从大众传媒的制作源头抓起,国家应该加强对于大众传媒从业者的教育,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自律水平。[5]同时加强国家对于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和内容的审核,对于传播不当信息的大众传媒制作者给予严厉的惩罚,同时给予优秀大众传媒作品制作者以适当的奖励,根据奖惩相辅的原则,双管齐下,唤醒大众传媒从业者对于社会及大众的责任意识,意识到自己的言论会对于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论及表达,而且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社会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最终为我们青少年的社会化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其次,家长和学校作为对于青少年负有教导和监督责任的两大主体应该注意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加强对于他们的干预和监督。家长应该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指导青少年收看电视和上网,必要时为他们安排科学的上网时间,同时要注意多与青少年进行沟通和交流,有空余时间就和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同时在平时鼓励孩子多与他人沟通交流,这样可以有效分散青少年对于网络和电视的注意力,有利于他们与社会的正常交往和接触,减弱大众传媒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不利影响。学校在平时对与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于过度沉迷电视和网络的危害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和利用大众传媒。这样能够让合理利用大众传媒得科学观念时时提醒青少年,从而规范青少年利用网络和大众传媒的行为,进一步减弱大众传媒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不利影响。
最后,同样也是针对我们的青少年而言的,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社会人,为了使自己更好地完成社会化,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除了通过大众传媒这一媒介更多地了解这个社会,还必须认识到自己亲身与周围的世界的交流与沟通其实更为重要。因此,我们的青少年必须自己从心底认识到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将自己与大众传媒交流的时间分一部分给自己的人际交往和与社会的交流。多与自己周围的人与世界打交道,如把自己上网的时间更多地用来和自己身边的小伙伴玩耍,和自己的父母及老师交流与沟通,倾诉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苦恼,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与收获等等。我相信,如果我们的青少年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一定能够顺利地完成个人的社会化,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社会人!
在这里,我对于加强父母对于青少年的监督和指导作用有一个较为具体的小建议,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周一个固定的时间与父母沟通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同时给孩子提供建议。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孩子挑自己在一周的时间里通过大众传媒或其他任何方式了解到的时事热点或孩子感兴趣因而让自己特别有想法的时间和父母沟通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使父母及时掌握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并及时给予孩子正确而成熟的思想和方向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青少年对于自己通过大众传媒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思考得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以父母为锻炼对象。为了增强青少年的积极性并让他们用相对认真的态度对待这件事情,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夸奖和鼓励他们,哪怕是一个肯定的眼神和回信的微笑,同时还可以给他们适当的奖励,而这种奖励方法就要交给我们的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偏好和秉性自己去具体地制定了。这种方法可谓一举多得,可以增进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纠正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有利于锻炼性格内向的青少年主动与人交流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开放性和广泛性等优点开阔青少年的视野,锻炼青少年的思考能力。而且这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总之,大众传媒的优点是值得肯定的,至于它的飞速发展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消极影响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得到解决的,只要有国家,大众传媒从业者,青少年的共同努力,大众传媒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将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从而最终为我们青少年的社会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发挥到极致,让大众传媒最大限度地助力青少年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1]杜玲玲,《大众传媒在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论析》,媒介教育,2012年第3期 [2]李莉萍,《浅谈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檀传宝,《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4]董泽芳,《教育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2版
补充通知
各参赛单位:
2013年安徽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定于7月7日至11日在阜阳市举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3年7月7日-7月11日 地点:阜阳市
二、报名与报到
(一)报名
1、各单位填写报名表一式两份(必须加盖市级体育行政部门公章和县以上医务部门公章)于6月15日前将报名表分别寄到省武术拳击运动管理中心青少年体育部(同时将电子版发至843577140QQ邮箱)和阜阳体育局竞训科(以到达邮戳为准)。逾期报名,按弃权论。
2、报名表填写一律用电脑打印,报名后一律不得更改所报项目,不准更换运动员。如因特殊情况确需更改,按竞赛规程规定办理。
(二)报到
1、各代表队于赛前2天到阜阳市黄龙金座酒店 报到(阜阳市颖州中路111号);裁判员于赛前3天到阜阳市三环商务宾馆报到(阜阳市颍州中路1号),提前报到不予接待。
2、运动员报到时必须向大会交验所有参赛运动员注册证、健康证明(心电图、脑电图)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否则不得参赛。
3、运动员7月5日报到(当晚10点30分前请各队到编排记录组完成参赛队员名单、组别、级别的校对),7月6日早6:00—8:00称重,称重合格者上午抽签,请各参赛队做好准备。
4、比赛期间发生伤病一切费用自理,组委会概不负责。如果一旦出现重大意外伤害事故,组委会将会立即采取措施,但不承担法律责任。
(三)经费
1、包干名额内每人每天自交伙食费30元,超编人员交包干经费每人每天110元(含伙食费)。每人交市内交通费30元。
2、包干名额分配:六安 28名,黄山 26名,蚌埠 24名,阜阳 21名,宣城 19名,安庆 17名, 宿州 14名,芜湖 12名,铜陵 9名,亳州 7名,滁州 5名,马鞍山 5名,合肥 4名,淮北 4名,淮南 3名,池州 2名。
三、联系方式
1、省武术拳击运动管理中心青少年体育部: 电 话:0551-2884143 传 真:0551-2884257 邮 编:230001 联系人:张祚川 朱世锋
2、阜阳市体育局竞训科:
电 话: 0558-2233927 *** *** 传 真: 0558-2234022 邮 编: 236000 联系人:王颖生 魏军
阜阳市黄龙金座酒店(阜阳市颖州中路111号); 行车路线:从阜阳火车站乘11路公交车到文峰宾馆站下。
从阜阳汽车站乘4路、15路到文峰宾馆站下。联系人:杨小娟 2789777 *** 阜阳市三环商务宾馆(阜阳市颍州中路1号)
行车路线:从阜阳火车站乘1路、11路公交车到电业局站下。从阜阳汽车站乘4路、22路到电业局站下。联系人:程春龙 武婷婷 22365216
*** ***
一、跆拳道战术训练的基本理论
一般而言, 跆拳道的竞技能力由技术、战术、体能、心理、运动智能组成, 能够综合反映运动员的训练水准。运动员将已有的技术、体能、心理、智能水平在激烈的竞赛中合理的运用及发挥, 这是其战术能力的最直观体现。跆拳道的战术训练是建立在运动员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基础上的, 需要运动员对自己的优势有充分的了解, 并有一定的阅读比赛的能力, 能够及时获取各方信息并做出综合判断。青少年运动员的战术训练, 常包括技术战术训练、反击战术训练、体力训练、反击训练等。这些战术较为基础, 适应青少年的接受能力, 并在比赛中能获得直接的战术效果。
二、跆拳道战术训练与运动员技术的关系
在跆拳道运动中, 战术行动以技术为手段, 并通过技术动作的不同组合来实现。战术训练旨在向运动员传授在何种情况应如何合理的使用自己的技术。临场比赛中的战术应用, 无法超越运动员已有的技术能力水平。在青少年最初的跆拳道训练中, 技术练习是最主要的内容, 只有当运动员的技术达到较为熟练的程度, 才能进行有战术性质的练习, 例如通过动作的节奏变换、攻击的时机选择、动作间的转换等实现某一技术动作的效果最大化。当运动员掌握一定数量的熟练技术后, 其战术训练的内容也将逐渐丰富, 各种技术动作的相互配合不断增加, 为其在实际比赛中获胜增加了更多的筹码。
三、跆拳道战术训练与运动员体能的关系
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战术运用和技术动作发挥的情况。再完美的战术, 若没有良好的体能为前提, 只能是纸上谈兵, 无法实现。在变幻莫测的跆拳道比赛中, 要求运动员有灵活迅捷的移动能力和极快的反应能力, 这是对运动员速度素质的要求;当实施强攻战术时, 击打的力量越大, 越能取得好的效果并限制对手的下一步进攻, 这是对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要求;跆拳道中一个级别的所有轮次比赛, 往往需要在一天之内完成, 连续作战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提出了考验;跆拳道是一个以腿法变换为主的格斗技击项目, 在对抗中, 运动员四肢的伸展应柔中带刚且富有弹性, 这是对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要求;稳固的防守和犀利的进攻都要求跆拳道运动员具有很高的灵敏素质, 从而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竞赛过程中保持攻防转换的流畅与技战术动作的正确选择。
四、跆拳道战术训练与运动员心理的关系
人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参与主体, 因此, 任何体育运动都伴有参与主体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对于跆拳道这种格斗项目, 心理在比赛中对战术的发挥影响较大, 并极有可能直接导致某次比赛的最终结果。在双方整体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将对赛果起到决定性作用, 比赛的层次越高、运动员水平越高, 这种现象越明显。对青少年而言, 战术训练前的心理疏导极为重要。当在比赛中遇到对手顽强抵抗或对手采用的技战术与自己赛前准备的不同时, 运动员极易产生焦虑、厌战等不良情绪, 并最终影响自身及战术水平的发挥。因此, 加强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构建, 使其成为一个具备良好心理调节能力的运动员, 能够在任何情况下完成情绪的自控, 才能保证其在比赛中无所畏惧, 并将应有的技战术水平充分发挥出来。
五、跆拳道战术训练与运动员智能的关系
体育活动中的各项身体运动, 都是通过大脑的支配完成的。对于跆拳道这类存在直接身体对抗的格斗类项目, 运动员的智能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员智能, 不仅仅是指普通的智力水平和能力, 也包括运动员对比赛的阅读能力和掌控能力。比赛中, 当两名运动员技术、战术、体能、心理调节等各项能力不分伯仲时, 具备较高智能的一方, 往往能够快速的对比赛进程做出自己的判断, 并根据自身及对手的技术特点和体能心理状况, 选择更为适合的战术, 从而战胜对手。
总而言之, 在青少年跆拳道训练中, 技术是战术训练的基石, 体能是战术能力提升和运用的重要前提, 心理是战术充分发挥的保障, 智能是战术发挥的基本条件。因此, 以提升战术能力为目标的战术训练, 必然需要技术、体能、心理、智能的全面提升, 同时也将推动这些能力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1]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第一,自己去练习专业的技术,然后根据小孩们的缺点去教授,因为你知道专业的怎么打,小孩子打的不对,你去纠正,在把你练的方法改良告诉他们,你也就有方法了,第二经常参加培训,接触到了专业的知识,改变以前的教课内容,教学方法都差不多,重要的几点做到就行了,已经说过了
新生的方法:
1、会组织一起做游戏
让其他的小孩子带新来的一起玩一起做游戏
2、先哄几天,不要太严,让他适应这个环境,然后抓严
3、得让他们知道跆拳道的意义 在训练的过程中体现出咱们是可以相信的
4、会说在多少天之后全馆举办什么什么样的比赛
前三名的有奖品
小孩子就是喜欢比
这样可以推动内些想练又不想练的学生
5、真心实意的去教他。教的同时不能太死板
6、多沟通,了解孩子怎么想的。用方式去引导他
7、对新来的要随和。让他不能畏惧你
一、活动时间:2010年11月26日17:30—20:3027日17:30—19:00
二、活动地点:兰花湖教学楼六楼、食堂三楼
三、活动人物:跆拳道协会会长、教练、助教、会员
四、活动过程:
1到场会员快速,系好道带,整理好道服,站好集合。2教练领导所有会员跑步,先在活动开始之前热身,在跑步过程中随时说一个数字,会员必须要有这么多个人数在一组,不然多了或少了都有惩罚。3会员报数“
一、二”,报了“一”的人一 组,报了“二”的人一组,自然的形成了两组。分两组进行教学,会长和教练各教一个班,训练会员的体质,复习上一堂课的动作,教导会员基本动作及纠正会员动作4课间活动大家积极讨论所学的动作,不懂动作的会员向懂的会员请教。5再一次着重复习弹踢腿和横踢腿,两两一 组互相练习;然后练习太极一章,着重讲解了脚的走法,走法呈一个“王”字。6集合解散。
五、活动总结:(1)、成功之处:1大家整堂课都很活
跃,积极投入训练中,锻炼了身体,增
强了体质。
2分班制度好,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动作指导
3在休息时间大家积极讨论练习的动作,积极交流互相的意见。
4在结束后还主动向教练请教动作做发,表现出对跆拳道的极大兴趣。
(2)、不足之处:1最开始集合时,大
家比较懒散,花了较长时间整
理好秩序。
2大家有一点畏难情绪,到辛苦的时候
想要放弃。在活动过程中,秩序不好,有的人在教练不再眼前时就偷懒,(3)、改善之处:教练可以再严厉一点,对会员再狠一点,这样会员可以学到更
多的东西。
跆拳道权益委员:卢胜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文章以石河子市5~7岁幼龄儿童跆拳道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幼儿教学与跆拳道方面的文献, 获取相关信息。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方式来检索有关幼龄跆拳道教学的期刊文章。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幼龄学员家长发放100份调查问卷, 回收97份, 回收率97%, 有效问卷95份, 有效率约为95%, 对教练员发放20份调查问卷, 回收20份, 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0份, 效率为100%。
1.2.3 访谈法
与2位跆拳道馆馆长和10位教练进行了面谈, 与此同时与20位学员家长也进行了交谈, 这10位教练包括黑带一段4人, 黑带二段3人, 黑带三段3人。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 文章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石河子市各个跆拳道馆5~7岁幼龄儿童的教练员的基本状况
从调查的人群中可以看出石河子市跆拳道馆的教练员段位水平大部分集中在跆拳道黑带一段与黑带二段。并且教练员从教年限不长, 在四年以上的教练员只占总体的10%, 教练员整体水平偏低。从教1~2年的教练员, 教学资历尚浅, 经验不足, 有时教学过程中失误较多;从教2~3年的教练员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上课步骤比较熟悉, 但还缺乏清晰的教学思路;从教3年以上的教练员上课比较轻松自如, 能较好的把握上课的节奏, 条理比较清晰, 能准确的控制课堂节奏, 有效地组织教学, 技术动作规范美观;这部分教练员有自己的教学方案, 技术动作的讲解简单通俗, 清晰易懂, 对学员的心理活动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了解学员的学习误区。
2.2 对石河子市各个跆拳道馆5~7岁幼龄儿童的训练环境的分析
环境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大家已经成为了喜爱视觉媒体的人, 在很多方面, 视觉-空间智力 (指从外部 (用眼睛) 和内部 (用心智) 两个方面认识世界) 是大脑的第一语言。大脑用表象进行思考, 然后才与语言相联系的。人的大脑不可能不视觉化, 就像人不能不吸进氧气一样。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幼龄学员的学习, 从视觉的角度看, 墙面设计要烘托出跆拳道特色, 展现跆拳道的特点, 为学员树立榜样, 规范动作, 因此, 跆拳道馆的教学环境非常重要。
调查显示, 大部分家长对跆拳道馆的室内设计比较满意, 他们认为墙上的海报, 跆拳道礼仪精神艺术字, 跆拳道标准动作图示, 学员展示技能图等都烘托出了跆拳道氛围, 为学员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 对馆内的环境也很满意, 训练设备也比较完善, 唯一不足收费标准过高。
2.3 对石河子市各个跆拳道馆5~7岁幼龄儿童的训练内容的分析
布鲁纳认为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 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式过程来发展思维能力, 保证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态度具有迁移作用。他明确指出:“所谓知识, 是过程, 不是结果。”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体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多样性、简化性。
幼龄儿童学员有时感到动作太难, 便会分散注意力, 如果教学内容简单易学, 便会全神贯注, 认真学习。调查可知, 他们最喜欢准备活动和基础训练。说明, 教练员在准备活动和基础训练这两个环节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简单的教学内容也容易引起学员的兴趣。但在品势练习和腿法练习中, 由于训练相对比较枯燥乏味, 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4 对石河子市各个跆拳道馆5~7岁幼龄儿童的训练方法的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采用幼儿化的教学方式, 简化技术动作, 游戏化教学过程,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在欢乐中掌握跆拳道的精髓, 充分利用幼龄儿童的兴趣爱好, 来辅助教学。并且充分考虑儿童的智力发展特点, 5~7岁儿童开始借助经验的意象来尝试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努力增加学生内部动机的“内资奖励”, 适当减少外部动机的“外附奖励”。幼龄儿童的年龄较小, 所以适当的利用外部动机引发运动行为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地。
通过调查显示,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 为防止长时间训练导致其思想开小差, 技术动作出现错误形成坏习惯, 这时教练可以利用幼龄儿童好胜的心理特点进行动作比赛, 在比赛中纠正幼龄儿童的错误技术动作和不好的动作习惯。
幼龄儿童年龄小, 理解能力较弱, “勤讲多练”的训练方法对于幼龄儿童的学习更有意义。这种教学方法应体现在指导、示范上, 幼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善, 所以在训练中应该结合幼龄儿童的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合理的练习强度和恢复。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幼龄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健康, 以保证在训练中幼龄儿童学员在心理、生理系统方面不被抑制或是伤害, 以免错过了体能开发培养的最佳时机, 不造成大量的人才“浪费”, 从而促进我国跆拳道事业的快速发展。
3 结语与建议
3.1 结语
(1) 跆拳道馆的大部分教练员任教时间短, 教学经验不足。
(2) 教练员忽视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练习方法的多样性、动作简化性。
(3) 学员家长对训练环境比较满意, 但收费标准过高。
(4) 师资力量薄弱, 缺少专业教练员。
3.2 建议
(1) 教练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通过自学、参加培训、增加段位等手段, 来充实自己。
(2) 教练员应该在制定训练内容时, 在保证完成训练任务的基础上, 在品势练习和腿法练习中, 增加趣味性, 将当下幼龄儿童喜欢的游戏、卡通动漫等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辅助教学, 积极吸引幼龄学员的注意力, 提高训练质量。
(3) 上课期间应该由2~3个教练一同上课, 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学员多, 教练员少而出现的照顾不全的现象, 切实让每位学员都得到教练员的帮助, 从而规范动作。通过多方面地完善, 进而提升5~7岁幼龄儿童的跆拳道教学, 从内到外形成一整套新的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庆飞.阜阳市少儿跆拳道项目开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5 (2) :79-81, 87.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45-52.
【浅析儿童少年跆拳道训练】推荐阅读: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特点06-27
浅析儿童歌曲艺术特色11-24
论文-浅析儿童钢琴的教学方法10-05
浅析儿童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06-25
浅析“空心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11-25
浅析我国特殊儿童社会福利存在的主要问题10-18
儿童跆拳道教案10-05
青少年饮食与健康浅析06-03
浅析中学女子篮球队训练06-10
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浅析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