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

2022-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

新时期高校全面加强党建工作探析

摘 要:高校肩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面对从严治党新常态和教育改革新常态,高校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有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引领推动高校建设发展的优势。

关键词:高校;全面加强;党建;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高校肩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高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加快学校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政治保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责任感

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党建工作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高校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深入研究和思考;个别干部精神懈怠、作风散漫、奉献精神不强;个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党建的意识不强,党建工作缺乏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个别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严;少数党员身份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

高校不是象牙塔,党的建设工作实践告诉我们,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保证学校正确办学方向、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夯实学校事业发展基石、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高校必须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才能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高校建设发展的优势,引领和推动高校的改革发展。

二、从严治党,努力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作重要指示时要求“各级党委和宣传思想部门、组织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议报告中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狠抓作风建设,推动制度治党和依法治校有机结合,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凝聚高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开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高校必须要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刘延东副总理的要求切实抓好党建工作。

1.抓好思想建设。要以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实施理论武装工程。一要强化政治学习。要坚持党委中心学习组定期学、中层干部集中学、部门职工集体学、支部“三会一课”专题学,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和载体,建立完善常态化、多样化的学习制度,补足党员精神之“钙”。二要注重立德树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扎实抓好新形势下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建设。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三要办好党校团校。党校、团校要加强对师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牢牢占领思想阵地。四要强化师德建设。要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强化师德教育。

2.抓好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抓基层,夯基础的大事。要加强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研究谋划学校党建工作,认真落实领导抓、抓领导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要本着有利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原则,根据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设置,结合教职员工和学生结构特点,调整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要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方针在优秀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中培养发展党员,坚持以“五好”标准选任干部。要严格组织生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开展承诺践诺,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各党支部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要做好党员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勤政廉政报告和跟踪管理、警醒告诫管理、“四风”追踪管理和全天候管理,加强对党员干部讲诚信、懂规矩、守党章法纪的教育,严格遵照党规党法和中央八项规定来约束管理干部。要建立起辅导员队伍的培养、选用及激励鞭策机制,打造专兼结合、政治过硬、责任心强的辅导员队伍。要加强党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支持其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抓好制度建设。要作好学校章程和制度体系建设。要以学校《章程》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建立完善各级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政议事决策制度、执行落实制度、督查督办制度、考核评比制度和奖励追责制度,强化章程和相关制度的执行与监督,规范学校管理服务行为。要坚持和完善党委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专家教授的治学作用,落实工代会、教代会民主参与机制,加强民主管理,加强治理体系建设,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依法治校与依德治校并举。

4.抓好作风建设。要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不断强化党员干部作风养成教育,以严格的标准、务实的举措,抓常、抓细、抓长,善始善终 善作善成。要加强发展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群众路线、宗旨意识教育持久抓,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对践行群众路线的认识,率先而为,以身示范,以优良党风促教风带学风,促进广大教职工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的增强。

5.抓好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点。高校要大力抓好“三个责任”的落实。一是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作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统筹总览、顶层和制度设计,将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与常规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既“挂帅”又“出征”。二是纪委要切实担负好监督责任,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理清职责要义,聚焦主业,加强业务学习,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履行好“首要职责”、“主要职责”和专门职责。三是学校班子成员和各系部负责人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既要承担起分管部门、分管工作和职责范围的业务工作,又要对相应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高校还将加强党务、校务公开,丰富扩大公开的形式和载体,不断增强党务、校务公开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自觉接受师生和社会的监督。

三、落实责任,着力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指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高校要切实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强化从严治党,将管党治党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确保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要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党组织“一把手”抓党建的责任,明确校领导和各系部负责人“一岗双责”的工作责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意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高校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党务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加强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切实履行抓党建工作责任,着力打造党建工作特点、亮点和看点,真正实现“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一党员一标杆”。

高校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务工作者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要在敢抓敢管上下功夫、在敢于担当上下功夫、在提升正能量上下功夫,遇到问题不避让、遇到困难不绕道、遇到矛盾不上交,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解决影响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与改革创新工作结合起来;与解民忧、凝民心、聚民力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最大限度汇心聚力,以富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引领和推动学校的建设发展。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施小明,金一文 构建高校党建工作的协同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5(3)

[2]胡澜,李成军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瓶颈”及突破[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1)

[3]吴文静 建设系统性高校党建工作的建议[J].科技展望,2015(16)

[4]章春杰,桑棋 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5(8)

[5]张卓群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党建工作[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6]包英杰 增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效性的方法论思考[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2(3)

作者:朱绍权

第2篇: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研究

摘要:新形势下在高校大学生社团中建立党组织,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研究大学生社团党建工作,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而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本质要求。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必须结合各高校和学生社团发展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和先进性。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历史必然性;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着力点:“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工作。高校学生社团作为由学生自发、通过一定的兴趣爱好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学生团体,凭借其广泛的校园影响力、得天独厚的组织优势和雄厚的群众基础,成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层党团建设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有效场所。当前,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它们更好地担当起组织和领导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责任,这对于更好地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先锋队的作用,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构和谐校园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历史必然性

(一)高校学生社团党建是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从国际社会发展大趋势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迅猛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产生着强大的影响和冲击。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能否使中国在新世纪世界各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赛中占据优势,能否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世界的矛盾体系已发生了根本的结构性变化,即国际间的竞争已转化为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面对着这样的国际大背景,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进一步提高党领导全国人民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就必须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因此,把高校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从而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其次,从国内情况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决定了多种经济成分存在的必然性,而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人格化为新的社会阶层和各种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群体(又称次级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初级社会群体在很多方面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因此,完成特定目标和承担特定功能的社会组织(次级社会群体)的发展就成为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社会,人们只能以群体的形式,来加强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而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社会组织,将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从而更加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这样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社会组织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主要基础。自然地,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学生社团,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所以,对于学生社团产生和发展的这种客观必然性,我们从党建的高度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教育与管理。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高校学生社团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本质要求

基层组织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基层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基础。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及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早在民主革命初期,毛泽东就十分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他认为: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机关是为基层服务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因此,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是我国人民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的基层学生组织,具备较强的群众基础、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必然成为新时期我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阵地。高校的党组织是覆盖全校各单位、各层面的,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党建能使得高校总的党建工作达到面与点的良好结合、条和块的合理穿插,更能体现社团的群众性与广泛性,更好的联系青年学生,反映和代表青年学生的利益和愿望。由于高校系统本身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完善,学生党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入党积极分子也日益增多,正是他们的加入使得社团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更为上乘,有效地增强了党的基层工作基础,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高校学生社团党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的必然选择

从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学分制的推进与班级的弱化,学生社团就成为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接受管理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上大学交费、毕业双向选择,使得大学生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心态变化。学分制的推行,使原来较为固定的学习方式被流动性的学习方式所取代,使原来行政编制的“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退化。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使高校学生住宿管理、后勤服务走向产业化、社会化,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学校管理为社区服务人员管理,大学生有了更多的生活自主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由不同班级、院(系)的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组合的学生社团,无疑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阵地。利用这块阵地,正确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必将成为今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种重要的有效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委的职责,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这块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来占领,就会乘虚而入。因此高校党委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占领这一阵地,这是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四)高校学生社团党建是学生社团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生社团党建是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有序建设的需要。高校学生社团由于他的自发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使学生社团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正由于学生社团的特殊性质造成学生社团的结构相对松散,人员流动相对频繁,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妥善地管理社团的各项工作,成为了社团发展的关键。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开展党建工作,一方面加强学生社团的政治导向;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参加社团工作都是无偿的,需要同学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和思想觉悟。通过党建工作,加强对协会内部党员的管理,能够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在社团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协会内开展政治思想的学习,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气,能进一步提高同学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认识,从而为学生社团健康的发展、有序的发展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并且使青年学生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同时加强自身修养,实现自身建制,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才兼备、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全面发展的人。高校学生社团党建的开展正是广大活跃在高校学生社的青年学生所希望看到和参与的,是学生社团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学生社团党建的理论依据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建立党组织,有三大法规依据:其一是《中国共产党章程》。2002年11月14日在党的十六大通过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五章第二十九条中更明确地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这里,高校的学生社团作为学校内的基层组织有理由和能力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因此,党章的这条规定也是社团基层党组织建立的党章依据。

其二是《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第五章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中共中央组织部于是1996年3月18日下发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第九条规定: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第十条,学生党支部按年级或系设置,党员人数较多的可按班设置;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业务相近的部门或单位联合成立党支部。此外,《条例》的第二十七条规定了党组织必须加强对群众组织的领导,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要研究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他们依照国家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其三是《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依据党章的有关规定,1998年2月16日中组部、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就在社团中建立党组织的有关问题做出了一些原则性规定。社会团体已经建立党组织的,其常设办事机构专职人员中党员的组织关系应转入社会团体党组织;社会团体没有建立党组织的,其常设办事机构专职人员中党员的组织关系可转入业务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的党组织,参加党的活动。该《通知》就其性质而言属于国家政策。因此,《通知》中的规定应是在社团中建立党组织的国家政策依据。《通知》的发布表明了党对高校学生社团党建的支持,同时也对高校的党建工作指引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高校学生社团虽然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团体,但同样属于高校中的重要群体,加强学生社团党建,同样有充足的理由。高校党组织是覆盖全校各单位、各层面的,当然也应当覆盖社团组织。加强学生社团党建,不会将社团纳入高校行政渠道,而是更能体现社团的群众性和广泛性,能更好地联系青年学生,反映和代表青年学生的利益和愿望。在客观上也有一批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作为社会自组织基本形式的社团组织,其成员间的影响、教育、同化的作用及程度并不亚于班集体等群体。因此,参考借鉴有关基层党建的理论和政策,并结合高校学生社团的实际,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建立党组织是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

三、高校学生社团党建的若干途径

开展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首先要吸收和继承传统的基层党建好的工作模式、工作作风,同时也要结合各高校和学生社团发展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和先进性。

(一)对于表现突出的具有一定党政基础的模范社团,必须成立党支部

高校党委应明确领导管理学生社团党建工作是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担的崭新职能,是主管单位党组织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当然义务,以此扩大我党的基层领导力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涵盖面。在有3个以上正式党员的、具备成立党支部条件的学生社团(协会)必须成立社团党支部,由主管单位(校或院、系)编入所属党组织:该社团直属学校的,其成立的党支部归学校党委有关部门管理;该社团属于二级学院的,其党支部由各院或系分党委管理。学生社团中的骨干会员党员必须加入社团党支部,普通会员党员原单位已编入一个组织并参加正常活动的,原则上在自愿的基础上可选择参加原支部或社团党支部,一般情况下不宜过“双重组织生活”(即同时还在原支部过组织生活)。

(二)对于有学生党员但不足名正式党员的、暂时没有条件单独建立党支部的学生社团可先在社团中建立临时党支部

由主管单位(校或院、系)编入所属党组织,或采取以社团类型、专业为依托,挂靠、联合组建临时党支部和建立党建联络站等形式建立党组织。学校各级党委应明确,其实党建不等于“建党”,在不具备单独建党组织的学生社团组织内,党建工作仍然大有可为,各级党委更要拿出足够精力推进相关党建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党建联络员的派遣和工作到位、社团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党的政策信息的传递送达等。第一,临时党支部对社团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关心,支部成员应成为学生社团的中坚力量,团结和带领其他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使学生社团活动坚持积极向上,爱国敬业的正确方向,组织上的保证,为学生社团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第二,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应接受学校的领导和团委的工作指导,学校党委和团委应及时向各学院的党团组织通报临时党支部成员的工作情况;第三,临时党支部指导社团团支部工作,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把思想教育工作与指导社团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第四,临时党支部应了解全校各项指示,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动员工作。

(三)对暂时没有党员、但有一定规模的社团应成立党员工作站,对社团派出党建指导员

党员工作站的成立是学生社团的一项重要党建活动,在此基础上,上级党组织委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进行党建工作指导和联系,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党员,并做好优秀会员的推荐入党,及时反映社团党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社团重要活动,使社团党建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为下一步建党工作创造条件。

目前迫切需要明确社团党的组织由谁领导、如何领导的问题。我们应本着“谁举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有利于加强管理的要求出发,理顺社团党建的双重管理体制。我们要重视在具备条件的社团组织“建党”,同时更要重视为大量暂时不具备单独建党条件的新社团组织梳理出特殊条件下加强党建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在推进社团组织党建工作实践中,我们提出了提高“两个覆盖面”的思想,即要努力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当条件不具备时,要发挥地方和职能部门党组织的优势,提高“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就目前而言,虽然高校学生社团党组织的职能定位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高校党建工作全面推向学生社团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党组织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创新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的发展思路,改进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式,用推动本社团工作开展的实际行动,为推动本院校、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积极贡献,使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努力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建构和谐校园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林钧敬等.北京大学学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赵周贤.试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J].教学研究资料,2002,(8).

[3]张志伟.知识经济的到来与高校共青团工作[J].高等农业教育,2000,(6).

[4]曾学龙等.素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02,(3).

[5]更要注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五论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J].《人民日报》,2005,08,15.

[6]李迪.浅谈大学生社团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

[7]Zhang Tie-Suo, etc..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 the campus culture Panorama. Taiyuan: Joint Shanxi University Press, 1992(in Chinese)(张铁锁等.迎接21世纪的挑战--校园文化面面观[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

[8]Lin Xiaomin .21 century college students work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2000(6): 77-79(in Chinese)(林晓敏.21世纪高校学生工作发展趋势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0,(6):77-79.

[9]Cuirun Dong, etc..Student organiz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pened up new areas.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2002, (4) (in Chinese)(崔润东等.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J].高等农业教育,2002,(4).

作者:李 靖 卢惠璋

第3篇: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摘要】文章从论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创新精神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维护高校稳定、促进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稳定的增长,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导致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产生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就必须创新观念和思路,从党的工作的本质要求出发,结合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结合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实际,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建立与高教事业的发展相适应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1]。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对作为我党干部重要来源的高校学生党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必须义不容辞的承担起这个伟大使命,这就要求高校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开展,使他们进一步提高素质。在高校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大学生走向社会,进入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层,对于我们国家的领导干部队伍向着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切实做好大学生中的党员发展工作,尽早把青年大学生中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是我们党进行组织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把广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的同时,通过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在大学生中的模范作用,共同营造积极上进、互动有序的育人环境,又能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保证高校以更好的管理来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是最活跃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是时代变革的晴雨表,包括大学生党员在内的大学生群体有着自身成长的规律,他们“关心祖国富强,立志振兴中华,但有些人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改革开放,积极参与改革实践,但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缺乏清醒的认识;追求知识,渴望成才,但有些人学习目的不明确;富于理想、积极进取,但有些人的理想趋向功利化;接受信息多,思想活跃,但缺乏辨识能力,易受错误思想的影响。”[2]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通过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遵循大学生群体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教育和培养功能,用积极、正确的思想去影响大学生,保证大学生成长的正确方向。

(四)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高校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在大学生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力量,是在大学生中发挥政治思想引导的战斗堡垒,是广大学生以及学生党员的政治核心。学生党支部活动的开展,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实施。同时,大学生党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同样发挥着先进性、榜样性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具体操作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且他们自身的优秀品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示范和感召作用。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本身就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高校的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务工作者对新时期在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紧迫感,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要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思想上不出问题,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较好的工作,入党与否无所谓;一些高校的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务工作者对学生党建的职责认识不到位,既不借鉴历史经验,又不研究现状,对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等课题,不去思考,不去落实,执行政策往往满足于形式主义,工作中生搬硬套,使学生党组织缺乏生机和活力,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时力度不够,影响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不合理

高校的学生党支部是学习的基层党组织,是根植于学生中的战斗堡垒。《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三名正式党员才能建立党支部,高校传统的做法是按照专业或年级来设置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书记由政治辅导员兼任,由于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困难,一名辅导员要负责多个专业、年级的学生工作。特别是在扩招之后,随着在校学生、学生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多,支部规模就会过大,组织生活、发展党员等工作难以开展,并且其效果也无法保证。并且,随着高校弹性学分制的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学校内部班级的概念淡化,高校中公寓管理的地位日益突出,学生社团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这些都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设立要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既不能过大,又不能过小,要善于开拓新的阵地,不能局限于班级。

(三)学生党员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矛盾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大大增强,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学生党建的现状来看,目前高校学生中被列为考察对象的人数远远超过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数量,造成对他们考察工作的难度加大。更有部分学生党支部把发展党员的人数作为衡量支部工作开展的成效,大力发展学生党员,但由于正式党员人数有限,支部在吸收新党员时,很难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一个全面、系统和深入的了解,考察和发展工作流于形式,把关不严,给以后的工作留下隐患。

(四)学生党建的阵地建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当代社会处于快速的信息化过程中,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进行社会交流的不可或缺的来源和渠道。但网络在给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是互联网上流传的许多不健康内容,甚至反动言论对广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网络的虚拟性使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中,如许多学生玩网络游戏上瘾,干扰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在网络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如果不能积极适应形势,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宣传党建的有利工具,就会丢失一个重要的阵地。[3]

三、以创新的精神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一)在思想上真正树立创新意识

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强自身力量,屹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对人才的培养和凝聚,取决于我们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国共产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但是现实的党建实践证明,传统的说服式教育的作用已经开始减弱,一些曾经非常奏效的工作方法也不再十分有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敏锐地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党建工作者更新观念,培养和树立创新意识,紧跟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分析利弊,以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进取心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大胆的尝试和开拓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阵地、新方法、新内容。

(二)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是指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的群体下,不断研究新时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结合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实际情况,不断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充实新的内容,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主要就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共产党员先进性意识教育、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融入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中,并把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不断丰富其内涵。

(三)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

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要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我们继承和发扬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并在长期的党建实践中积累起了一大批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方法,如上党课、听报告、政治学习等。但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在不断适应历史条件的变化中发展的,是在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运动中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以创新的精神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如最近刚刚进行过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在新时期对党建工作的一种创新。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的研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勇于创新,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前瞻性和时代感,比如通过创建专门的学生党建网站,抢占网络阵地;树立时代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树立科技意识,增加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技含量等。

(四)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载体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需要依赖一定的载体进行。在长期的党建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载体,如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组织党课和报告、参观革命老区、利用党校开展培训等,这些载体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要继续坚持和运用。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的载体,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例如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进社区等活动,[4]并注重整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力量,构建一个全方位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

总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我们不可能在这项工作上一蹴而就,取得一劳永逸的效果。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改进我们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梦.试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J].前沿,2003,(11).

[2]王小锡,王建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周生贵.论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4,(1).

[4]程浩.有序推进高校学生党建进社区工作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6,(7).

作者简介:郑小娟(1968-),女,广东广州人,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教育;胡侠 (1976—),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

作者:郑小娟 胡 侠 安 涛

第4篇: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思路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

基层党建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耿喜华

新形势新任务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部署,努力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创新是时代赋予高校党建工作的使命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迫切需求。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国防等方面,也涉及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校,始终处于思想文化冲击的最前沿。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成分日趋多样,深层次矛盾累积、凸显。与之同时,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也趋向多样,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杂音时有出现。部分师生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前途认识模糊。这种严峻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建设,筑牢思想政治防线。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时期,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后,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任重道远;伴随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明显滞后,生源素质又参差不齐,高校党组织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这些都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的高校是和谐的,但在有些高校,仍然存在少量不和谐因素或是潜在倾向,对此,高校党组织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围绕建设和谐校园这一战略任务,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建设的创新。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理念与原则

高校党建工作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积极研究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党建的内在规律,以先进的理念为先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局面。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集散之地,也是新思想新观念发源之地。特别是伴随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直接,学校主导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在这个领域开展党建工作,尤其需要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以使高校党组织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前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广泛地存在着以“任务”为中心开展工作的现象,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与情感表达,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在新形势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从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关心人入手,及时、准确地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建工作只有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党对学校的领导才能落到实处,党的建设才有生命力。高校党建工作应进一步增强中心意识,确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思想,始终把“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党建为保证”作为根本宗旨,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学校发展大局特别是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中去,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发挥党建工作的服务职能和保证作用。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路

思想理论建设创新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前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师生,当前尤其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其自身的成长,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维护、传播。为此,高校学生工作要牢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同时,高校要利用人才、学科优势,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积极组织党务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党建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探索,推出更多有分量、有深度、有价值

的理论成果,为党建理论研究多做贡献。

制度创新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关键。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党建工作各种关系的优化组合,有利于促进党建工作体系的协调运转。首先要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程和科学、高效的民主决策机制,正确处理“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运作机制。其次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要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广大党员参与决定学校和党内事务创造条件。

方式方法创新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活力源泉。首先,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伴随高校学分制、弹性学制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年级、班级概念逐渐淡化,以“系、班”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管理要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应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社区,积极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在教师支部设置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学校合系建院,传统的教研室被合并或撤销,适应这种变化,高校应结合学校学科重组、院系调整以及科研工作的实际,依据党员人数和利于开展活动的原则,以系、所、中心为单位组建教职工党支部,构建教学科研、管理和建设相结合的党建机制。

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形势的变化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走在时代前列,主动迎接信息化、网络化的挑战,大胆探索将现代化科技成果引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机制,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使党建工作方法与信息科学等新兴学科的方法有机融合。

(作者系青岛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第5篇: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考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推动学院发展再上台阶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张文华

研究课题: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推动学院发展再上台阶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研究内容: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着力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确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要求的党建工作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

研究方案:

深入基层调研

(一)、本单位调研

(二)、同类院校调研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推动学院发展再上台阶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张文华

新时期高校的党建工作既是个重点,又是个难点。做好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工作,对于加强党对学院的领导,办好适应集团发展和人民满意的学校,促进学院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普遍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一些高校的党建工作存在缺乏创新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设置不灵活、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单一等主要问题。因此,学院党建工作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抓好学校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三支队伍”建设,为潞安集团的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思路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不断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用以指导解决高等教育改革中高校出现的新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党在高校的领导是具体实在的。高校的各项事业发展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充分认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挥高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作用。其次,要正确处理高校党政关系。在贯彻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方针的基础上,搞好党政的分工和配合,党委不包揽行政事务,支持行政负责人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发挥班子的集体作用,调动集体的积极性。第三,要树立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带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促进培育创新人才的观念。

二、构建党建工作网络架构,推进学院党建工作体系创新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完善党的组织支撑和网络架构,是学院党建工作的基础。一是科学合理地设置学院党组织。高校基层党组织可按专业系别、学术组织党员数量灵活设置,尤其是学生支部的设置应当不固守一种模式。二是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以支部为结点,开展干部联系党员的结对活动。以工会、团委为结点,发挥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以学生处(思政部)为结点,调动班主任、党员及全体教职工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健全党建绩效管理工作责任体系。根据高校工作的特点,强化责任分解,理顺工作关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同时,依托高校机构和院系行政网络,建立党组织负责人联系网点和党员先锋模范示范网点,使党的工作网络延伸到学校的各个方面。

三、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创新

健全党内制度,形成相互配套、紧密衔接、约束有力的制度体系,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健全学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中心组学习教育制度,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为重点,不断提高党委引领和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党政领导班子共同决策、分工负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和考核管理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和目标评估与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学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制度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针对高校党员知识分子密集、独立思考意识和学习能力较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思想比较活跃的特点,创新活动内容,灵活组织形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活力。三是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与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党员干部联系基层和接待师生、党员联系贫困大学生、党内通报、征求党员意见、党员理论学习等制度,提高党员学习教育效果。四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和学校涉及“人、财、物”管理方面的制度,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四、拓展党建工作新领域,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载体创新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博,不断丰富载体,拓展空间,探索学院党建工作的新领域。一是要重视网络手段。建立党员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党建网站,实现党员的异地登录,在线教育。设置适合学院师生特点、阅读性强的栏目,对党员进行跨越时空障碍、平等互动的宣传教育和服务。二是大力开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不断赋予党建工作新内容。注重文化品位、科技含量和娱乐要素,围绕丰富见识、增长才干、服务社会,既开展面向社会,又组织面向校园的主题实践活动,以此增强高校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提高自身本领的紧迫感。三是注重研究新的教育理念、集团党建绩效管理与学院工作的结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际相结合,化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矛盾。把集团党建绩效管理变为现实,不断探索学院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新领域,把学院党的工作延伸到社区、家庭、学生公寓、实习基地等新的领域,使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建工作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适应潞安集团的发展。

五、乘势而上,让创先争优为学院发展提供强大力量

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我认为: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样一个特征,必须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院已有一个好的开端,下一步创先争优的任务将越来越重,要求会越来越高,我认为学院要继续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首先要认识到通过创先争优可以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可以使党组织更加坚强、党员更加优秀,无论是推动教育创新、提升教育教学成绩,还是为推动学院大发展、快发展提供动力和人才支持,以及品质的提升、品牌的打造,这是源头。其次是可以丰富学院管理手段,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对党员、对员工提出多方位的要求,这样学院管理的抓手更多了、更丰富了。

(二)、进一步明确目标。一是“组织创先进”。这是个龙头,通过组织创先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建的各项制度,更要坚决落到实处。二是“党员争优秀”。通过党员争优秀,使党员自觉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党员的技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学校有发展”。目前,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人都想争第一,集团在发展,别的学院也在发展,如果我们止步不前,别人就会赶超上来。四是“职工得实惠”。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教职员工,多为职工办好事、实事,进一步凝聚人心,还要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使广大教职工和社会都能与学校共享发展的成果。

(三)、进一步结合实际。一是党组织的创先争优就在本单位工作中。形式上是创建先进的党组织,但目的是创建一个先进的单位,使已经先进的学校永葆先进。围绕这个目标,单位的一切工作、开展的一切活动、采取的所有方式方法,都是创先争优。学院在前期完成相应的规定动作以后,下一步与发展的结合要越来越紧密。创先争优的落脚点就是学校有发展、职工得实惠。二是党员的创先争优就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要把学校创先争优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党员和员工争当先进、争当优秀相结合,要注意发现和培树典型。

(四)、进一步广泛动员。要保证群众参与,使此项活动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拥护和支持;要注意发挥好非党同志的作用,要求他们定期对创先争优开展情况进行评议,对党员承诺的事项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议,监督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鼓励他们积极献计献策;要在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建设,把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好,作用发挥好,从而凝聚合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推动职业技术学院更快更好发展。

2011年,学院将以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机制创新、质量创新。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集团两会精神,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企业办学的新途径,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继续探索定向招生、订单培养,变招生为招工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不断探索适用于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新机制,巩固爱院兴院取得的成果,用党委工作绩效综合考评来统领全院的各项工作,为建设与潞安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集各类培训和学历教育为一体的高水平有特色煤炭类职业技术学院而努力奋斗。

第6篇: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思考

内容提要:高校工会工作是高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者要在党的领导下认清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工会职能,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贴近职工,发挥好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为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工会;地位;作用;自身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高校的各方面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作为高校重要工作之一的工会工作,其所具有的维权协调、民主参与、教育引导、氛围导向和桥梁纽带作用,在高校改革、发展与稳定等工作中越发重要。新时期,高校工会要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服务广大教职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学校的改革发展铺路架桥,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高校工会工作,是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工会的地位

高校工会的地位是客观的,是高校工会在整个工人阶级运动以及教育事业中实际状况的反映,并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地位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因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一定社会制度下,高校工会所处的地位是由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的客观地位所决定,并通过国家法律得到保障。 (一)高校工会的政治地位

高校工会的政治地位体现为:第一,它是党领导下教育系统的一个人民群众组织,但不是一般的群众组织,而是一个具有工人阶级性质的最广泛的群众组织,是党和知识分子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第二,它是教职工参政议政,参与教育事业管理的重要代表者,是办好社会主义学校的重要依靠力量,高校工会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依法维护职工的合理利益和合法权益。 (二)高校工会的经济地位

随着教育事业阔步向前,高校内劳动关系双方在劳动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利益需求差异明显,甚至存在矛盾。在高校内,行政一方在工作中居于指挥、管理的主导地位,面对当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争创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工作,是高校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处于被管理、被指挥位置的教职工,在做好“三育人”工作的同时还希望得到良好的工作条件、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从中不难看出,高校内双方的利益需求存在一些差别,如果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而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只有高校工会才具有代表和维护教职工利益的职能,高校工会,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必将日益突显。教职工只有依靠自己的组织-高校工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理利益和合法权益。因此,高校工会要更多、更直接地代表和反映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当然,在强调高校工会代表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并不否认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部门代表教职工的权益,只是由于党、政、工地位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角度,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高校工会的社会地位

高校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广大教职工有组织、有纪律、有领导地参政议政,参与教育事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组织参与广泛的社会生活,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工会必须审时度势,明确自身的地位,才能充分地履行工会的职能,发挥好工会的作用。

二、高校工会的作用

随着高校工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其作用也日趋明显。在新形势下,高校工会要在党的领导下,认清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好工会的职能,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发挥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高校教职工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主力军,而且这个队伍的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教育事业,必须相信和依靠广大教职工群众,而高校工会作为党所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其阶级性、群众性和产业性相统一的属性决定了它在党和教职工之间起着一种不可替代的联系作用。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校工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体现党的先进性,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服务教职工为己任,树立“为民用权、为民谋利、为民系情”的宗旨意识,使教职工群众成为党的群众基础,使教职工群众与党建立紧密联系,使党能更好地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校工会要多做关心群众、凝聚人心的工作,促进党群关系的不断发展。

(二)在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中发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

高校工会要大力健全完善教代会制度,落实好教代会职权,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切实保障教职工对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坚持和完善高校校务公开制度,保证广大教职工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评判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进一步推动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使学校管理真正朝着依法行事的方向发展,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在协调劳动关系和化解各种矛盾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协调劳动关系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能,也是工会组织目前的重要工作。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高等学校正在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后勤社会化等改革的进行,调整了学校内劳动关系,触动了学校各方利益,这就必然会产生一些与教职工利益相冲突的矛盾。因此,高校工会要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积极支持改革的同时,按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好地代表和维护教职工的具体利益,切实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放到突出位置,更加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关心教职工生活,积极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学校党政部门把问题和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同时,要通过有效的调节手段,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职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校园的和谐和稳定。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职工群众的利益,保护好、引导好和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三、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高校工会在处理教职工劳动关系方面将面临着新挑战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以及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逐渐成为自主办学的主体,同时也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不远的将来,学校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将进一步市场化。学校要与原本为工人身份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与原本为干部身份的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及相关待遇。因此,劳动关系的确立、变更、终止及解除,都要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其次,《工会法》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高校职工劳动权益。第三,《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加强了工会力量,确定了工会在三方协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高校工会来说,目前尚未建立平等协商机制。在这种新形势下开展工作,对高校工会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高校工会在维权、民主管理方面面临着新机遇

第一,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教职工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参与民主管理学校主动性的提高,依法治校、依法维权等要求日益强烈。第二,高校内部不同职工群体利益的差异和分化越来越突出,成为管理层相当关注的问题。第三,《工会法》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中宣部、教育部也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推行校务公开工作。所以,高校工会工作在处理劳务关系、维权、参与民主管理等方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复杂形势。

四、高校工会要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工作

(一)加强民主管理,为学校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政治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民主治校、法制治校是当前高校管理的重要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形式――教代会制度,进一步推进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坚持依靠广大教职员工,提高教代会质量,要把教职员工的意见纳入党委的决策机制,坚持重大问题和重大改革方案的出台、重大人事变动等都要主动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次之,要切实搞好校务公开工作,配合学校纪委、行政等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保证扩大广大教职工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增加工作透明度,减少误解,增进了解,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形成上下一盘棋,增强政策、制度的执行力,提高政令畅通率,提升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度和有效性,促进学校建设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强师德建设,为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奠定素质基础 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道德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此,要持续开展好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在全校形成知荣辱、明是非、识美丑、兴新风的浓厚氛围。次之,要进一步抓好典型示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师德标兵》、《育人标兵》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和激励作用,总结推广他们的教书育人的成功经验,影响和带动广大教职工共同进步。第三,要进一步建立师德激励机制,要在不断总结师德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科学的师德激励机制,切实将党和人民赋予教师职业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转化为个人人生价值,不断深化教师职业性质和责任义务的道德意识,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为学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奠定基础。

(三) 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格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使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构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高校工会要发挥好维护职能,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坚持把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落实广大教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千方百计地保证广大教职工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要针对当前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利益格局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工会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一是要加大工会源头参与力度,积极争取参与学校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的制定,切实把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在源头。二是工会要始终把教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教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从教职工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要针对教职工的思想和利益要求,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提倡奉献精神又保障正当利益,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建立相应的校园保障机制,关心校园弱势群体,让校园弱势群体也能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构建和谐校园的积极性,使校园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通过合理的渠道得到满足。

(四)增强校园文化氛围,为提升大学文化建设水准创造有利条件

工会作为群众组织,在创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和条件。一是要根据广大教职工对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和自我特长展示的愿望诉求,着力抓好各类职工协会的建设工作,如组建好教职工三大球协会(篮球、足球、排球)、三小球协会(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以及书法、绘画、舞蹈、歌唱、武术等协会,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把教职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具有一定凝聚力的和谐团体,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二是要抓好高级知识分子的联谊活动,通过成立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等形式,切实将校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教授组织起来,并定期组织讲座、报告会、参观考察等活动,促进不同学科领域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提高进步,激励、活跃校内学术氛围。三是要发挥二级工会组织的主观能动作用,支持、鼓励二级工会组织,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各项特色文体活动,展示教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学校实现大学文化建设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更大贡献

在新世纪新阶段,工会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完成肩负的各项任务,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工作大局、切实履行职责、职工群众信赖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这就要求高校工会把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要不断加强改革和创新力度,推进工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努力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其一,高校工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把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切实抓好;其二,工会干部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工会十五大和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辜负广大教职工的信任和期望,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其三,工会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到教职工群众中,关心教职工群众的生活、工作、身体健康,努力为教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其四,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对教代会工作、工会工作的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用理论指导工会工作,通过开展调研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校党委、行政和上级工会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总之,在新时期,校工会作为群众组织,要在正确认识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对象的新特点,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等不靠,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努力做到在认识上不断有新提高、在工作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使工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发挥桥梁纽带特色作用,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支学干.浅析高校工会在高校工作中的作用[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1):111-112 [2] 卢玲军.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工会工作[J].时代教育.2009,(2):6 [3] 张友民.关于做好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思考[J].工会论坛.2009,1(1):41-42 [4] 刘志和,商奎. 浅论新时期工会工作[J].河北农大学报.2002,4(4):69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Z].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6] 张冀平.2008最新高校工会主席创新管理与领导艺术实务(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7篇: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对策探析

一、做好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意义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高校统战工作是我党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全面准确把握做好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意义,充分发挥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优势促进高校建设,从而保证高校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

第一,做好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有助于保持高校发展的人力支持。高校人才济济,集中了众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归国留学等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加强高校统战工作,采取大团结大联合的工作方针,把高校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统一到战一战线中来,形成强大的人才库和智囊团为高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民主政治和管理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持。

第二,做好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有助于推进高校政治管理民主化。高校统战工作中党外知识分子层次高、民主意识强,发挥他们在高校重大事务中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为高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进而推进高校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特点

(一)高校统战工作范围不断扩大

新时期的高校统战工作范围将随着社会高校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扩大。一是新时期高校的新形势。随着新时期,高校的合并重组、连续扩招、民办高等院校的异军突起,使高校的学科门类增加、学校规模扩大、教师队伍壮大。二是高校统战工作领域的拓展。随着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成为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成员。高校统战工作范围从国内拓展到国外,从一国拓展到多国,从校内拓展到校外,从无党派拓展到民主党派。

(二)高校统战工作环境日益复杂

高校统战工作处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新阶段国际形势下,统战工作环境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网络多方面环境的挑战。国际反华势力利用台湾、西藏、宗教、人权等问题,通过网络舆论工具对我国进行牵制、遏制,西方国家打着宗教自由旗帜,利用网络对别国进行西化、分化、邪教思想参透。这可能会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政治意识、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产生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淡化民族意识、加剧社会分化。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环境日益复杂,创新高校统战工作方法,加强高校统战理论研究。

三、做好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十八届三中全会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第二十次统战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是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党委要坚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抓好统一战线工作,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统战部门建设,推动统一战线工作迈上新台阶。加强党委对高校统战工作的领导,提高党委的高校统战工作全局意识是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协调完善的高校统战工作机制。高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全面部署,宣传部积极宣传,行政部大力支持,搭建了学院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工作网络系统,宣传部利用高校bbs网站、宣传栏、校报等阵地搭建统战工作宣传平台,高校其他部门全力配合的统战工作机制。二是实现高校统战工作制度化。高校党委领导要建立健全高校统战工作制度机制。首先,高校党委领导把统战工作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坚持高校统战专题会议制度。党委把统战宣传纳入党委宣传工作计划,定期举行高校统战工作计划学习和各学院党总支统战工作汇报制度。针对统战工作汇报出现的问题,党委及时商讨解决,总结经验。其次,高校党委建立党外人士建言献策政策制度。党委针对高校热点、难点问题和教职工共同关心的问题应多征求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把党外人士、民主党派纳入到高校统战工作范围内。

(二)改进高校统战网络阵地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是应用网络技术教学的前沿阵地。网络为各种有害信息借用网络进入校园提供了条件。如反动势力利用网络传播西方宗教教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反中共的内容。为此,高校必须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一是高校更加完善校园网一网多进工程校园网进宿舍、进教室、进图书馆,高校学生在生活区、教学区使用校园内部网络以获取正确的信息。二是建立高校电子资源共享平台。电子图书馆是高校设立的基础教学设施,但是它存在内开外关的不足高校电子资源只对本校开放,对外校关闭。为此各大高校应该提高教学资源共享意识,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为高校师生提供丰富的校园数字资源。三是加强红色网站建设。高校利用网络传播的迅速性利用网络传播校园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红色文化为辅,充实校园网络文化内容,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空间。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如: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北方交通大学的校园新闻网、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大新闻网、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等。

第8篇:新时期高校基层工会工作探析论文

新时期高校基层工会工作探析论文

【摘 要】 本文阐释了新时期高校基层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从完善制度、以人为本、创新活动、贴近职工、关心职工、促进学校和谐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基层工会的工作路径。

【关键词】高校基层工会 以人为本 创新工作思路

工会作为一级群众性组织在全国各行各业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工会作为工人阶级最广泛的群众组织,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因此,党的宗旨就是工会的宗旨,党的要求就应该成为工会的行动。

高校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工会组织是密切联系教职工群众的前沿阵地,发挥着服务教职工、凝聚人心、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在当前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旋律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基层工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做到全心全意面向教职工,时时刻刻做教职员工利益的维护者、困难的知情者,基层工会工作才能凝聚人心、勃发生机,促进高校的又好又快发展新进程。下面就如何做好高校基层工会工作浅谈几点看法:

一、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党政领导与教职工进行协商沟通的重要渠道,体现高校人本管理的本质特征。基层工会作为教代会的重要组织者之一,要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同时以落实民主管理职权为重点,不断拓展民主管理的范围、深化民主管理的层次,切实体现教职工在学校中的主人翁作用。使教代会能够集中反馈广大教职工关心的热点、当前面临的难题,反映教职工的合理要求和正确主张;教代会能够使教职工了解学校重大事务,重要决策,让教职工实现知情权、监督权;教代会能够使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重大决策时集思广益,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每次召开教代会前,要组织教工代表专门就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任务及权利、民主管理、教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维权等方面进行专题讲课,使广大教职工代表对自身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加强了教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使广大职工代表在会上,都能够畅所欲言,正确反映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教职代会提案,工会都应认真对待,积极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教职工代表。在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民主建设。

二、代表和维护教职工权益,促进学校劳动关系和谐。 高校工会是广大教职工权益的维护者和代表者,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最核心的职能。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与教师间劳动关系、利益关系出现了深刻的的变化。高校教师由以前的终身聘用制逐渐改变为合同聘用制,因此,高校与教师建立平等聘用关系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更多的矛盾与纠纷。保证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学校凝聚力建设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工会要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

高校基层工会作为学校与教职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应当把学校的发展和维护职工利益统一起来作为落脚点,要让双方充分沟通与理解,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紧密围绕学校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工作,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促使学校完善薪资管理制度,使教职工的利益与学校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促使学校重视和改善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良好的福利待遇也是教职工利益的一部分,福利待遇给教职工提供了有力的后续保障,让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从而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促使学校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使广大教职工感到自己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加深教职工心中学校是家、岗位是根、敬业是魂、奉献是本的认可度。同时,高校基层工会也有义务宣传学校的决策、政策及相关规定,上传下达,加强沟通,并抓住工作的切入点,及时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

三、关心服从教职工利益关切,增加教职员工的内心归属感。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高校基层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它不仅仅能促进基层教学管理任务的顺利完成,更拉近了基层工会组织与广大教职员工的距离,让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员工的贴心人。基层工会工作必须做到成员的心坎里,建设人文关怀的文化环境,建设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大家庭。及时了解教职工的生活及生存状况,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建立教职工的生活保障制度,帮助教师解决好医疗保障、住房保障以及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关心教职工生活,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体检和疗养,为教职工办实事、好事;着力加强“青工”和

“女工”工作,积极开展未婚青年教工的联谊活动,鼓励教职员工为未婚青年牵线搭桥;对生病或有困难的教职工做好慰问工作,要时刻把教职工的冷暖挂在心头,把组织的温暖送到教职工的心里;做好“献爱心、送温暖”工作,切实履行工会职能,促进送温暖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要充分关照教师,培养教师,让教师有学习进修的机会,为学术发展创造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职工的智慧和潜力。使教职工产生归属感,视学校为己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工作中。

四、创新工会工作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工会是学校教职工开展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工会的各项工作要靠活动来体现,工会要积极开展各种贴近生活、贴近职工、有趣味的文体活动来丰富教职工的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创造积极、向上、有活力的工作环境,增加教职工的凝聚力。因此,基层工会在开展各类活动中,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创新工作方式,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富有成效的活动,让职工了解工会、信任工会、参与工会。

基层工会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师群体开展不同的活动。如针对老教师可以组织重阳节活动,针对青年教师组织青年教师联谊踏青等活动,针对有小孩的教职工组织亲子活动,针对女教师组织三八妇女节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 基层工会可以根据教职工不同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工会可以通过建立各种文体协会,如羽毛球协会、篮球协会、摄影协会、乒乓球协会、棋牌协会、钓鱼协会等。依托各协会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或比赛。协会可以凝聚具有共同爱好的教师,并且有利于教职工知识技能的提高。 工会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来开展活动。如通过卡拉ok大赛、展现教师风采;通过教学技能比赛、摄影比赛促进教职工知识技能的提高;通过“三育人”评选、 “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进而增加广大教职工之间的凝聚力。

高校基层工会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自我逐步完善的过程,是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把广大教职员工引导到为学校建功立业上来,推动学校不断发展,为实现高校的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大胆实践,开阔思路,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崔鹂.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打造工会高效团队.今日科苑,20xx.18 [2]张均梅.关于对基层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责的思考.才智,20xx.10 [3]陈慧慧.高校工会在教职工权益保护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J),管理研究 20xx,6(2):23-24 [4]姚利民.增强高校凝聚力对策的探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xx )

第9篇: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

叶春桥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也暴露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高校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广泛深入,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如何适应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正视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索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缺乏统一性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或科研,而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只教书、不育人,只顾教学、不顾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范围还依然存在,更有甚者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校专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事情,而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观念。

2、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和创造性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工作内容庞杂,学生管理工作者无法避免地每日陷于事务堆,疲于应付,很难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给予指导,也很难有精力去分析研究一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经验教训,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等问题,从而使管理限于表面化,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对学生的行为也疏于规范有效的管理,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使得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创造力。

3、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管理程序存在瑕疵目前,在我国不少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有些管理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相冲突,有些管理规定已不符合高校学生的现状。因为目前全国各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都是根据原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来制定的,已远远跟不上迅猛发展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同时,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法制意识淡薄,在学生管理中缺乏符合法治精神的程序规范以及应有的保证制约机制的脱节和不衔接,以致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频频发生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学生状告学校侵权的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

4、学生管理队伍尚不稳定,管理效益亟待提高在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中,专职辅导员大多采用在校本科生和外校研究生选留的办法。由于考虑今后出路等问题,不少辅导员在留校时仅把此作为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未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终身岗位,他们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为考研和转行做准备,因此学生管理辅导员队伍人心尚欠稳定。同时,高校的班主任一般采用兼职的办法,人员流动和变化较大,而且他们的待遇不能从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得到解决,做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奉献,由此看来学生管理队伍尚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在现实工作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似乎什么都在管,但对学生成长成才最基本的素质缺乏必要的指导,如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心理健康释疑、就业及考研指导等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总的来看,学生管理工作者被动地等待问题多了些,而主动地设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工作方案,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少了些;空洞的说教多了些,能真正满足大学生情感需求的心理咨询等有益的工作少了些,从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5、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采取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的训导较多,而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较少。从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看,即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色彩不是太浓,而且不少学校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但在科学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不注重

基础文明建设,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工作中容易走极端,不是失之过宽就是失之过严,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6、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尚需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网络在高校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学生管理工作突出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具有更广泛的管理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而从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情况来看,由于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导致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信息闭塞,送出去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很少,导致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未能跟上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

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1、转变学生管理思想,创新学生管理理念

当前,我们要转变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少数学生工作者的事情的观念,确立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观念;转变重教学和科研轻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树立等同的观念;要转变保姆式的观念,树立尊重学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的服务观念;转变学生管理是“消防队”的观念,树立学生管理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观念。我们要把学生从单纯的被教育者转变为既是被教育者,但同时又是自主活动的主体,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是尊重和服务的对象。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必须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合力,才能收到实效。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力推进全员育人局面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形成合力,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改进和提高。

2、理顺学生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院积极性

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后,当务之急是要理顺管理体制。我们要注意体制的互动性,有利于学校和学院相互激发工作活力和创造性;要注意体制的层次性,有利于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我们还要注意体制的整合性,有利于局部服从整体,全局指导、协调局部,发挥整个体制的凝聚力和资源整合力。具体地说,也就是学校的职能部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负责检查督促,对全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序调控;同时要加强学院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推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强化竞争机制。

3、创新学生管理制度,推进学生管理法治化

我们要加快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步伐,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要依法制定管理规章,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要严格学生日常管理,多在薄弱环节上下工夫,在提高水平上投精力,在形成特色上求突破,努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育人环境。我们还要加大法制教育力度,逐步形成法治化管理的育人环境。我们可用法律法规来调整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减少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无为劳动。同时还要实现学生行为管理与社会行为管理相互接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以及运用法律、法规来调节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4、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实现学生管理人性化

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把学生看成既是管理对象,同时又是管理的主体,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管理中的一些目标,通过自我管理等方式,变成学生自己的目标,使学生管理最终成为一种自愿。因此,我们要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作为管理的目的,要充分相信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权益,鼓励学生的自主和创新。因此我们要从传统意义上的的“管理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服务者”,要帮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意义,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提供学生更多的自我管理的机会。

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只有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才能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在当前高校深化改革的情况下,管理职员编制减少,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专家化、学历化和职业化是学生管理适应高校发展要求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要加强专家化、学者型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利用现有条件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观的机会,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提高,研究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视野、新途径和新方式。在当前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我们可以考虑推行“导师制”,选择师德好、学术水平高、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班级导师,通过导师们的言传身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表现形式,自然具有影响、规范学生行为的功能,它能使学生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又能就范于校园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从而产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效果。学生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管理氛围中,主体精神得以弘扬,个性充分展示。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管理。因此,我们要在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上下工夫,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7、大力加强调研工作,创新学生管理机制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管理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生管理的内容在日益复杂,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由经验型向科学型发展。为了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我们要大力加强学生管理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历史传统和经验教训,并深入研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我们还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机制,传统的学生管理应让位于以以教育、管理为主导,指导、服务为主体的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要寓管理于教育、指导和服务中,并在教育、指导和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帮困助学体系,要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寿国.浅议高校学生管理的发展趋势[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

[2]张光兴.新形势下高校管理育人的有效途径[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6).

[3]刘建佳.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创新[J].湖南商学院学报(增刊), 2002, (9).

上一篇:食药安全督查整改报告下一篇:农业项目合作协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