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情况调研报告

2022-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质量情况调研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教学质量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辽源市耕地质量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开展耕地质量基本情况的调查,是制定相关耕地质量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等主要依据,是提高耕地质量重要保证,是增加农业生产后劲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耕地质量;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关于《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草案)立法工作方案》和关于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立法工作座谈会的通知精神要求,按照辽源市农业局的统一布置,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09年2月28日,组织土肥科技人员对我市目前耕地质量基本情况开展了认真、全面、细致的调研,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 耕地质量监督

从目前来看,我市各级政府对耕地质量监督工作十分重视,尤其是农业部门更加重视耕地质量监督工作,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在2006年6月,由建设单位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申报的“沃土”工程吉林省辽源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已上报到国家农业部。此项目宗旨是检验检测土壤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遭受污染情况,研究探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最佳途径,提供耕地质量监督科学依据。

2 耕地质量保护

我市农业部门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使得土壤肥力逐渐提高、水土流失得到缓解、土壤肥力监测点初步形成、保护耕地质量方面的一些农业实用技术在全市大面积推广。重点体现以下三方面:

2.1 实施有机肥补贴

在2009年实施有机肥直补首先在东丰县进行试点,2010年在东辽县、龙山和西安两区逐渐铺开。实施有机肥补贴的目的是开发现有的有机肥源,扶持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鼓励广大农民使用优质有机肥,保护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避免耕地质量下降。具体实施办法是要求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每亩施肥量达到2立方米以上(含2立方米),直补资金10元,农民购买商品有机肥,凭正式发票也可领取直补资金,直补资金发放由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或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有机肥质量、数量的监督管理由土肥科技人员负责。

2.2 建立肥力监测点

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拟在东辽和东丰两县及龙山和西安两区组建地力长期定位监测点,总计10个点,其中东辽和东丰两县各有3点、龙山区有2点、民营经济开发区和西安区各有1点。具体有东辽县建安镇安山村、云顶镇湾河村、安恕镇黄羊村,东丰县大阳镇六家村、三合镇蚂蚁村、二龙山乡屯基村,龙山区寿山镇大寿村、工农乡前进村,西安区灯塔镇富强村,民营经济开发区友谊村;总面积30亩,平均每个监测点3亩;监测项目为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养分动态平衡、土壤受污染程度等。

2.3 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近些年,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一直把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保护耕地质量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每年在全市开展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技术推广或“沃土”工程技术推广,推广面积30万亩左右,因此,缩小了中低产田面积,扩大了高产田面积,土壤不良理化性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耕地质量得到了提升,粮食安全得到了保证,农业生产后劲得到了加强,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

3 耕地质量建设

市、县区、乡镇三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非常重视现有耕地质量建设工作。针对我市中低产田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改良难、周期长和见效慢等特点,每年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中低产田实施改良培肥。改良培肥重点放在砂土地土壤、坡耕瘠薄地土壤、低洼易涝地土壤及酸性冷浆地土壤等四种类型的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方法是加大农肥用量、实施根茬(秸秆)还田、推广测土施肥、及时深松土壤、采用客土改良、施用特殊肥料等一些有益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方面的农业实用技术;改良培肥面积平均每年在30万亩左右;改良培肥效果达到了中低产田面积逐年减小,高产田面积逐渐扩大,不良土壤理化性状得到初步缓解;另外,农业科技人员对参与改良培肥中低产田的乡镇广大农民、基层干部、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方式主要是土肥科技人员讲课、发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召开典型经验介绍会或现场会等。

4 耕地质量管理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耕地质量管理方面,着重对广大农民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加以引导,提倡使用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农业投入品,杜绝使用破坏土壤降低肥力的农业投入品。

4.1 肥料

在有机肥料选择上,重点选择腐熟完全彻底、速效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有害物质(汞、铅、铬等重金属和大肠杆菌)含量不超标的有机肥料;禁止使用由城市、医院、工业区等处排放的有害垃圾、污泥、污水等物料制成的诸种有机肥料或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料。在无机肥料选择上,着重选用养分含量高且全面、有害物质含量低、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负面影响较小的化肥;杜绝使用硝铵类化肥。

4.2 农药

由于农药易在土壤中残留,易造成土壤污染,为此,农业科技人员大力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坚决取缔目前国家三令五申禁止使用的农药,譬如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乙烷、除草醚、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等一类的农药。另外,在综合防治植物病虫鼠草害时,提倡“三先三后”的防治方法,即先预防,后用药;先选择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的方法,后选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先选用绿色农药,后选择常规农药。

4.3 水源

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源,其重金属、硝态物、氯化物、全盐量等一些污染物质不能超标,例如钠含量应在30-75mg/L以下、氯化物含量不超过2-55mg/L、硫酸盐含量应在4-20mg/L、电导率应在50-300之间,总盐量控制在700-2100mg/L。农业科技人员经常深入水稻种植区的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引导广大农民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的水源浇灌农田,杜绝使用污水灌溉农田。

4.4 种子

大力推广使用抗逆性强的、权威部门审定的、适宜本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比如抗病害、耐贫瘠、抗倒伏的一类品种。其目的是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减轻农药和化肥对土壤产生的污染,保护现有耕地资源,加速生态农业建设步伐,提高农产品质量。

4.5 農具

农机具对土壤造成的负面影响与肥料、农药、污水等农业投入品相比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对土壤物理性状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小、土壤犁底层加厚、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变缓等。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技术培训中,提倡广大农户在小面积农田作业中,最好使用轻便的小型农机具,譬如手动播种器;在农田运输中,尽量减少压地的次数。

5 农业技术推广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推广农业技术的全过程,始终优先考虑保护耕地质量前提下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并在确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上,侧重筛选适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方面的一些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项目。辽源地区近几年涉及耕地保护内容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已达到7项以上,其中属于传统的项目有2项、现代项目有5项,且有的项目已经荣获了省政府或市政府的奖励。具体项目有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技术推广、“沃土”工程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玉米大垄双行等距点播技术推广、大豆畦作栽培技术推广、抗旱综合栽培技术推广及玉米侧垄免耕栽培技术推广等。通过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我市耕地质量不断提升,人们认识逐渐加深,耕地质量保护工作逐步完善。

6 耕作制度和耕作措施

辽源地区在耕地质量保护中进行了大胆改革的尝试,尤其在耕作制度和耕作措施上表现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七个转型”。第一,由浅施肥向深施肥转型。在施肥深度上,要求深施肥,深度达到10-15cm之间。具体做法是:在原垄沟浅趟一犁,然后破原垄形成新垄;以前没有浅趟一犁的农业作业程序。第二,由小垄向大垄转型。将原来的小垄(垄宽60cm)变成大垄(垄宽90cm),并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每相邻3株玉米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每相邻4株玉米构成等边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第三,由稀植向密植转型。主要体现在玉米种植密度上,过去亩保苗在3000株左右,现在开始趋向亩保苗4000株、4500株或更高密度发展。第四,由耕作向免耕转型。着重表现在灭茬上,过去有除茬这道农业作业程序,现在开始不灭茬,在两茬之间或侧向播种,茬留于农田内。第五,由湿整地向旱整地转型。过去水田在整地时,事先需要大量水进行泡田,然后再整地;现在实施旱整地,采用旋耕机进行旱整地,免除泡田的农业作业程序。第六,由传统播种向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播种转型。过去播种实行人工刨埯、人工播种、人工踏实;现在推广机械播种或手动播种机进行播种。第七,由施肥次数多向施肥次数少转型。过去施肥有底肥、口肥、追肥;现在采取“一炮轰”即一次性施肥,免除追肥,个别地方口肥也免除。

7 耕地质量保护的做法

辽源地区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有许多较好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7.1 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维护农业生态平衡,造福子孙万代,辽源市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在领导小组内下设四个分组,即砂土地土壤改良培肥组、涝洼地土壤改良培肥组、瘠薄地土壤改良培肥组和冷浆地土壤改良培肥组;另外,下设一个办公室。旨在拟定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筹措启动资金,开展技术培训,回访相关农户,报送有关信息。

7.2 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实用技术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电话、网络、发宣传資料、科技人员授课、召开现场会等多形式、全方位、广渠道,向广大农民、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农民技术员、基层领导干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宣传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内容侧重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大垄双行等距点播技术及大豆畦作栽培技术等。在具体培训工作中,做到了“四个有”即每户有一名受训人、有一位明白人、有一份宣传单、有一盘录像带或光碟。

7.3 组建专家系统,推动土肥工作

为加强我市耕地质量的监督、保护、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发挥土肥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辽源市建立了农业专家系统,成员均为在土肥战线工作达10年以上、具有较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构成。主要研究探讨适合我市中低产田改良培肥的具体方法、增产效果、所需成本等课题,另外,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也进行专项研究。

7.4 完善化验设施,搞好耕地监测

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对现有化验仪器设备和化验室进行了初步完善,购置了相关仪器设备,修善了化验室,确定了有关专业人员。使目前土肥化验室初步可承担相关土壤化验项目,譬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项目。

7.5 开展肥料执法,确保肥料质量

每年在肥料销售旺季,肥料执法人员对本辖区内的肥料市场开展肥料执法检查,检查对象是肥料生产企业、经营单位、使用者,检查肥料品种系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混)肥等,重点查处是否已登记,其目的是净化辽源肥料市场,保护肥料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利益不受侵犯,避免不合格或国家禁止使用的肥料产品施入土壤中,避免因肥料使用不合理造成耕地污染,质量下降。

8 耕地质量保护的经验

通过近些年我们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参考外地先进做法,加之开展社会调研,使我们目前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8.1 领导重视,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前提

无论做好哪些工作,尤其是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一定要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否则将一事无成。耕地质量保护涉及到的工作有很多,例如土壤化验、肥料执法、化验室建设、技术培训、工作任务落实等,均需要相关部门的领导支持,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落到实处、激发人们积极性。

8.2 技术培训,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手段

与耕地质量保护关系密切的工作有很多,例如耕地质量的监测、肥力监测点的建立、土壤养分动态平衡变化趋势、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技术制定与推广、相关耕地质量保护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宣传普及等等,真正让实施者全面地、细致地掌握,必须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对象是广大农户和土肥专业人员。

8.3 提升水平,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环节

真正把耕地质量保护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切实做到耕地肥力不下降,粮食产量稳产高产,一定要提高土肥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尤其重点要培养具有土壤肥力监测、肥料行政执法、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综合专业技术的人员。具体方法是让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参加省或国家级部门主办的一些培训班;邀请省或国家知明农业专家来辽源讲课;给专业人员购置相关一些科技资料。

8.4 完善设施,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方法

为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现状,有效跟踪耕地理化性质变化趋势,正确制定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技术措施,为此,市总站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土壤化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新添了一些仪器设备,修缮了化验室,配置了一些化学试剂,确定了相关技术人员,建立了试验室档案。现在基本达到了能开展一些化验项目,且化验结果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

9 耕地质量保护现存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近几年,辽源地区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得到了各方的认可,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和先进外省市相比还存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9.1 相关耕地质量保护方面的文件较少

有关耕地质量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或一些规范性文件很少,造成从事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的单位或工作人员,很难制止一些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解决对策是有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权威部门,要尽快组织人员着手做好这方面工作,让耕地质量保护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及早出台。

9.2 耕地质量保护专项资金不足

具体实施耕地质量保护的单位,目前尚无专项资金用在耕地质量保护,只拿出少部分办公经费注入到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这与实际需要的经费相差许多。采取办法是国家、省或地方财政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投资力度,保证开展这方面工作有足额资金。

9.3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从事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的单位,化验仪器设备还不全面,化验室面积较小,特别通风通光条件极差,不利于化验人员身体健康。解决途径是协调各方关系,争取把吉林省辽源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批下来。

作者简介:张文娟(1973-),女,吉林辽源人,就职于辽源市龙山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作者:张文娟 郭文景 曲俊生 姜仁英 王立华

第2篇:关于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情况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就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成效

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去年以来,为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文化大省、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四位一体”的总要求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省政府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扎实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四个提升、一个改善”:

(一)食品等产品质量得到提升。2007年对全省25101家企业的31085批次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达到88.0%。其中,省级定期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为88.0%,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列入整治的3012批次10大类涉及健康安全产品的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4.8%,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抽检主要食用农产品4932批次,其中抽检蔬菜1766批次。平均合格率95.6%,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畜禽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2年保持在98.4%以上。检测消费环节各类产品24231批次,合格率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其中检测食品17491批次,合格率91.8%,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二)品牌效益得到提升。2007年全省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31个,中国驰名商标96个,234家企业的238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格。截止年底,全省累计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89个、国家免检产品701个,持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二;万向集团的QC牌万向节荣获中国世界名牌称号,实现了我省中国世界名牌零的突破。全省驰名商标总数、商标国际注册数、农产品商标和证明商标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品牌培育力度的加大,不仅有效提升了全省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也拉动了品牌产品生产企业效益的提升。全年全省工业名牌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489.8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销售收入的21.8%;出口创汇和实现利润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5.9%和51.8%。

(三)标准引领功能得到提升。2007年,我省制定并实施了《浙江省重点产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导向目录》,提出了17个领域52种重点产品为全省采标工作重点,形成了产业集群重点产品整体采标、名牌培育质量提升重点行业采标、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采标三个层次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全省已制定各类农业标准2984个,基本覆盖了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涵盖产地环境、产品质量、检测规范、产后包装等各环节的农业标准体系。截止年底,全省28个块状经济中重点产品采标率达94.3%,11373家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80%。

(四)检验检测技术保障能力得到提升。截止2007年年底,共有1032家检验机构通过了计量认证,获得对外出具第三方公证数据的资质,183家检验机构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全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检测检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全省国家质检中心增加到16个,其中正式挂牌运作的10个。

(五)社会环境得到改善。2007年,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浙江省技术标准战略“十一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并设立了“省长质量奖”。全社会重视、关注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全省已获得全国质量奖的企业数量为9家,列全国第二。在最新的全国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我省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3.75,居全国第四。

二、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2007年8月,国务院部署开展了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这一重大部署,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57.3万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64.1万余家,立案查处案件9312起,涉案货值1.9亿元,取缔无证无照企业20954家,吊销证照企业74家,移送公安司法机关32起。到2007年12月10日,全省8项整治任务、20个工作目标、12个100%的量化指标提前全面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全省列入本次专项整治对象的59个县城以上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已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全省5593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列入目录监管的2258家食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全省2469家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130636家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制度;餐饮消费安全整治方面,全省76669家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药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全省列入药品注册现场核查范围的1656个品种已全部完成现场核查;猪肉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全省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全省4770家10类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100%退货或销毁,全省549家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10856批符合加贴检验检疫标志条件的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通过这次专项整治,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和执法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这次专项整治,我省各级领导重视的程度、宣传发动的广度、整治规范的力度和部门配合的协调性、社会影响的广泛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主要表现为:

(一)加强领导,动员部署到位。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赵洪祝书记、吕祖善省长多次就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省政府两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专项整治工作,并先后召开全省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专项整治行动千人誓师大会、质量工作万人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建立领导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了工作制度,落实了必要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及时制定整治方案,明确了专项整治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整治重点,并根据各自实际组织了再动员再部署。各地还综合运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和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公益广告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质量安全常识和本次专项整治的目的意义,使专项整治的要求

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店铺,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强大的宣传舆论声势。全省共印发《特别规定》、食品安全小常识等宣传手册500多万份,全省各级领导小组和各牵头单位共组织新闻发布会210余次。

(二)落实责任,目标任务到位。一是细化目标任务。根据省级整治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除规定任务外,不少地方还自我加压,增加了整治任务和量化指标。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基本建立和落实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将专项整治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并签订责任书,将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和生产经营单位。三是加强督查指导。各级、各有关部门抽调得力人员组成工作组,切实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同时采取政府督查、部门联查、异地抽查、组织暗查等方式加大督查力度。

(三)突出重点。整治措施到位。在全面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我省确定将国家挂牌督办的问题、多年积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城乡结合部量大面广的“三小”和“三无”问题、制售假冒伪劣的黑窝点问题等作为整治重点。各地、各有关部门都结合实际确定了整治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整治行动。一是抓好普查核查。在生产经营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全省共派出5200多个检查组,按照进村、进企、进户,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三进四定”的方式,对所有列入整治范围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地毯式”检查,把该纳入监管范围的都纳入监管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抽查频次,加强现场核查,准确掌握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和查处。二是开展联合整治。采取集中打击与个别查处相结合,上下联动、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和省际联动等方式,全面开展了食品安全攻坚战、许可证和3C认证产品安全保卫战、进出口产品安全阻击战等“三大战役”,开展了“绿箭秋季行动”,主体资格清理、无照经营取缔等“七项行动”,“十万餐饮、百日整治”,“药品打假在农村”,打击私屠滥宰专项执法,出口玩具质量安全专项执法等行动。三是加强帮扶服务。坚持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严格执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通过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技术攻关、加快市场准入等措施,努力做好培育、扶持、发展的文章。全省免费培训企业主和质管人员110多万人(次)。

(四)创新机制,治本手段到位。一方面,以创新监管机制促进治本。充分运用市场准入机制,进一步探索推广“五种模式”,破解小作坊整治难题;进一步推进以“一个模式、十项制度”和“全程控制”为主线的进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发布《流通领域食品销售者经营行为规范指引》,率先提出建立无理由退(换)货制度和不合格食品销毁制度,从经营网络上杜绝假冒伪劣食品进入流通领域;推行“五常法”的餐饮业自身食品卫生管理模式,使餐饮业管理逐步做到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长效化。另一方面,以创新日常工作机制促进治本。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摸索,把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和固化,上升为工作机制。积极完善稽查外部协作机制、内部运行机制、与知名企业打假合作机制,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抽查抽验、预测预警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农业部门把农业标准化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各级农技人员的主要任务,列入年度考核目标。经贸部门下发了《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常用管理制度和台帐汇编》,推行10项内部管理制度和9本台帐。卫生部门积极推行城乡社区责任医生食品卫生协查等监管制度。检验检疫部门制订了《进出口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及原料检验管理规定》等7个规范性文件及一批行业指导规范。

三、当前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消费要求与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省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仅为80%左右,不仅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信心,而且造成资源、能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中小企业质量基础比较薄弱。部分产品档次不高,可靠性不强,标准水平偏低;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较为突出;制售假冒伪劣现象没有完全根除,食品安全问题、重大质量违法案件时有发生,不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也有损浙江产品的形象。

(二)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去年的专项整治8项任务、20个工作目标、12个100%量化指标的覆盖面大都为县城以上城市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乡镇以下的广大农村地区较少涉及。而这些地区的群众因为质量安全常识、法律法规意识相对缺乏,加上受经济条件限制,更容易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对象。

(三)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季节性较强的小作坊仍然不少,需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对高毒农药的彻底回收与销毁落实问题,“五小”进货台帐记录与索证索票的长期监管问题,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问题,违法广告问题,不合格产品、食品的处理和销毁问题等等,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从当前情况看,我省还需要出台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细则,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制度建设,加快制定和修订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紧密衔接的机制。

四、下阶段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

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是科学发展之义、和谐建设之需、造福于民之举、改善民生之基。省政府将按照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立足当前,谋求长远,标本兼治,全面提高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一)以“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活动为载体,促进重点领域和产品的质量安全。巩固、深化去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针对农村流通服务领域监管薄弱,农村食品安全水平不容乐观的现状,从今年起,在全省深入开展为期三年的以农村为重点的“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行动,重点对在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比较突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监管难度比较大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和规范,把更多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目标延伸、覆盖到广大农村。

(二)以质量基础工作、质量公共服务为平台,促进质量安全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深化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扎实做好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工作,继续强化质量基础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快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和修订,健全食品、药品和其他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对行业质量的规制和引领作用。严格执行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制度,提高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的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的监管工作,严把进出口商品质量关。提升质量公共服务平台研发和质量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检验检测、技术预警、行业标准等功能。加强标准信息服务,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修订。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在重点领域实现检测结果的国际互认。积极推行食品和农产品认证的国际互认。

(三)以创新、健全监管体系和监管机制为保障,促进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化、社会化。按照建立“两个链条、两个体系、一个网络”的要求,构建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出厂销售、售后服务的工业品监管链条,构建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消费的食品监管链条,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责任追究体系,构建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行业自律保证”的覆盖全社会又让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加快建立日常巡查、整改回访、抽样检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等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体系。强化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通过各类宣传活动,加强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建立权威统一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提请修订《浙江省标准化管理条例》,促进地方标准体系的制订和完善;制订《浙江省食品监督管理条例》、《浙江省纺织品安全条例》,以理顺监管关系,确保质量安全工作有法可依。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作者:王建满

第3篇:榆树市人民政府关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情况总结报告

2015年,榆树市人民政府承担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任务。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考核办法》的要求,结合榆树市农业整体实际状况,榆树市农业局从强化属地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体系,执法检测到位等工作抓起,做到领导重视、制度规范、体系健全、手段创新,标准普及质量提升等工作全面铺开。截止到目前,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已圆满完成了阶段性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绩效考核目标,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强化属地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责任意识。为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榆树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主管农业副市长为组长,农业、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计划制定、经费保障等工作。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具体负责创建日常管理工作。为创建工作开好局,取得预期效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创建工作启动动员会,部门协调会、专项工作调度会,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满足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市直部门、乡镇(街)年终绩效考核范畴,實行一票否决制,与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无动物疫情发生作为社会稳定的重要部分,占比重分值的2%;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合理规划产业区域布局。目前,全市已建立了“政府负总责,部门分工负责,农产品生产主体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形成了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紧密配合的监管格局,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自律行为。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是第一责任人。为确保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市政府组织农业、水利、畜牧等三家监管部门联合下发了《榆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名录制度》(榆农联字〔2014〕3号),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畜禽屠宰企业、经纪人等生产经营主体全部落实监管名录制度,并对纳入监管名录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集中培训,告知责任,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并建立《榆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监督管理制度》(榆农字〔2012〕38号),《关于下发榆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监督管理制度的通知》(榆水字〔2014〕38号),《关于转发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试行)的通知》(榆牧字〔2016〕10号) ,依法公开违法信息;建立了病死畜禽及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机制;制定了《榆树市农品生产记录管理制度》(榆农发〔2012〕1号)、《关于加强国家禁限用农药管理休药期的规定》(榆农发〔2013〕1号)、《榆树市屠宰企业落实流向登记制度》(榆肉管发〔2013〕1号)、《关于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自查或委托检验的通知》(榆农发〔2013〕2号)、《榆树市屠宰企业落实进场查验、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检测等制度》、《关于全市农产品收购储运企业及批发市场建立进货查验、抽查检测制度的通知》(榆农发〔2013〕5号)等制度,严格进行过程控制和产品自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目前,全市现有蔬菜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4 家,畜禽屠宰企业21家,牧业经纪人111人。

3.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农业投入品常态化监管机制。农业投入品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只有农业投入品监管有力,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杜绝非法添加行为,才能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质量关。一是制定《榆树市农药市场准入备案管理办法》(榆农发〔2013〕1号和《关于建立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通知》(榆牧字〔2014〕15号)等制度,并建立主体监管名录,实行农药市场准入管理和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市场准入管理。目前,全市纳入监管名录的农药经营主体169家,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经营主体257家;二是规范生产行为,构建放心农业投入品配送网络。制定《榆树市农业投入品台账管理制度》(榆农发〔2013〕10号),推行兽药良好生产和经营规范,对养殖环节自配料实施监管,构建了以“农商一号”、“云农场”等电商农资配送和中化、中农、侨昌、瑞泽等国内知名生产企业连锁直销的销售网络,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庭农场实现了农业投入品统一购置。据统计,全市配送、统购、连锁直销的农业投入品占当地农业投入品总量比例的70%以上;三是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将农业投入品纳入平台管理。2014年,利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资金,投资200万元,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为终瑞平台,在八号镇北沟村、五棵树镇进步村和于家镇三道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测点3个,主要包括建立气象服务站3个,终端监测设备50个,能够完成农产品生产环节所需的大气、日照、温湿度、土壤及农业投入品使用进行全程智能管控,开通二维码验证,实现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产前可跟踪,产中可控制,产后可追溯,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四是制定了《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榆农发〔2013〕4号),利用国家法定假日期间和上级的文件要求,定期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专项整治,并现场指导农业标准化技术。仅2016年,全市共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10 次,其中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4次,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3 次,兽药、饲料专项整治行动3次。

4.开展例行监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年初,农业、水利、畜牧三个监管部门都根据自身职责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监测范围实现全覆盖,通过定性速检和定量检测两种方式,完成主要农产品质量例行监督抽查,并采取月报的方式,向省市农委上报或在榆树农业信息网上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等信息。同时,下发了《关于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严格开展自检或委托检验的通知》(榆农发〔2013〕2号),要求全市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所销售农产品在上市前严格开展自检,也可委托检验,严把农产品市场准出关口。目前,全市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样品4098个,其中定性速检3674个,定量检测424个。其中蔬菜水果及食用菌速检2262个,定量424个,水产品速检450 个,畜产品速检958个。

在棚膜经济发展快,地域优势强的乡镇,择优选择五棵树、弓棚、太安、于家、新立等五个乡镇,建设了乡镇监管区域中心站试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购置速检设备及药品,人员岗前培训,能够完成本乡镇及周边乡镇区域内的日常巡查、抽样检测等任务。目前完成速检样品1000个。

5.建立执法机制,严厉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2016年,组织农业、水利、畜牧等部门的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和农产品生产、屠宰、储运等重点环节开展了执法检查,并制定了《榆树市2016年种子农药肥料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榆农综办〔2016〕1号)、《榆树市农药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榆树市集中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方案》等专项整治方案,细化整治对象和任务,依法查处县域内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积极鼓励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共治行动,制定了《榆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榆农字〔2012〕40号)、《榆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榆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下发了《关于印发榆树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榆食安委发〔2013〕2号),建立了线索发现和通报、案件协查、联合办案、大要案奖励等机制,利用吉林省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准确掌握执法动态和时事要闻,健全应急反应机制。目前,全市未发生违法犯罪行为,3年内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6.推广标准化技术,推进“三品一标”认证进程。2012年,转发了省农委《吉林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榆农字〔2012〕39号)的通知,并制定了《榆树市加强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防治方案》(榆牧字〔2016〕9号),从生产源头,开展产地环境和污染状况监测,在榆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普及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生产规程48个,推广农业标准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技术6 项,创建国家部级、省级蔬菜标准示范园区26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9个、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4个。出台《榆树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奖励办法》,建立健全认证监管和补贴奖励机制,水稻、蔬菜等“三品一标”获证产品占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比重的80%以上。

7.健全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能力。一是完成监管能力建设。市政府下发了《榆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树市人民政府各办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榆政办〔2009〕62号),明确了农业、水利、畜牧等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各部门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具备全面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责要求的能力。2012年,按照国家农业部、省市农委的文件要求,经市编办批复,在28个乡镇(街)农业(水利、畜牧)站加挂了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并制定了《榆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制度》(榆农发〔2013〕8号),包括岗位责任、巡查检查、信息上报、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2015年,在全市388个行政村,设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388个,聘请村级监管员388人,村级防疫员428人;二是完善监测执法体系建设。2013年,省编办出台了《关于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吉编发〔2013〕41号),按照要求下发《关于在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牌子的通知》(榆编字〔2014〕7号)和《关于榆树市农业执法监察大队更名的通知》(榆编字〔2014〕70号),并将农业执法列入综合执法,明确执法检测责任。2010年,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完善建设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实验室,新购置仪器设备68台套,改扩建实验室200平方米。2013年12月,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顺利通过省农委、质监局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农产品检测检验机构考核“二合一”评审,在全省率先取得了省级计量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合格证书,具备了向社会公开出具数据的能力;三是开展集中培训。针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确保基层农产品监管人员尽心履职,对市乡两级农产品监管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就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基层农产品监管站职责等工作进行讲解,对监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使基层农产品监管人员真正能够懂政策、熟业务、练技能,努力提高个人能力与水平。2016年共举办农产品监管人员培训班1次,人员60人;水产品监管人员培训班1次,人员90人;畜牧监管人员培训班1 次,人员58 人。

8.创新机制,总结探索先进的管理模式。制定了《榆树市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榆农发〔2013〕19号)、《榆树市农产品产地准出准入制度》和《榆树市农产品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榆农发〔2013〕11号),对健全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制度管理,同时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参照省农委下发的《全省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工作方案(试行)》通知(吉农质发〔2016〕3号),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榆树发展,行之有效的市场准入、准出、诚信管理等制度,做到市场准入、准出有效衔接。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农业标准化技术普及难度大。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分散的经营体制,小规模的经营理念,加大了农业标准化技术难度,部分生产经营主体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老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有时只关心成本,产量高低,而忽略了农产品品牌效应,尤其对“产而不食”的农产品,有虫就打药,有病就防治,埋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影响了“三品一标”认证进程。

建议:应加大对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资金支持,鼓励技术更新、设施完善、管理规范、质量认证,加快传统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模式的转变步伐。

2.农业综合执法地位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农业综合执法由于缺乏权威性,不能达到有效震慑,经常出现了生产经营主体逃避、搪塞、抵抗等不配合的现象。受执法权限的限制,对违法行为不能做到有效的强制和处罚,很多时候需要公安等执法部门配合,才能有效遏制。

建议:建立农业、公安、工商、食药监等多部门密切配合的联防、联动机制,配备农业综合执法所需车辆、执法取证工具等设施。

3.基层农产品监管站力量薄弱。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在基层乡镇农业(水利、畜牧)站加挂了监管站牌子,明确了职责任务,但由于基层监管站缺少必要的监管经费,致使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大。

建议:从经费、场所、设备、人员等方面,加大对基层监管站的扶持力度,使其能够完成监管、检测等 工作任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后续工作,按照《2016年吉林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重点》,建立网格化监管区域,抓好农产品专项整治、例行监测、秋菜抽檢等常态化工作任务。

二是2016年是吉林省率先实现现代农业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开局之年,农产品质量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普及标准化技术,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范围,打品牌战略,以品质创效益。

三是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总结五棵树、八号、于家等三个监测点的成功经验,采取“政策扶持、农民自筹、企业补贴”的方式,将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管理,开通二维码,达到生产全程可控,标准随时可查,产品定向跟踪。

四是继续抓好能力提升,积极筹备国家农产品实验室检测技能大比武活动,强化岗位练兵,培养后续力量,全面提高检测队伍整体能力水平。

以上是我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的完成情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预期目标,但与省内外其他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与不足,我们会继续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契机,不断巩固前期工作成果,认真查摆不足,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抓出亮点,在全省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标杆。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作者:张兴国 张立春 张聪

第4篇:关于教学质量工作情况的报告

为了发扬全县教育系统教育教学质量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干事创业之风,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通过调研,与教师座谈,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形式,对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予以梳理总结,现将此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 我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和作法

(一) 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我们通过构建组织,完善制度,奖励等措施,加强教研组这一阵地,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整体水平,为了把教研组活动抓得实在一些,避免教研组活动只是走过场。我校对教研组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固定活动时间,以年组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单周三为语、数、外教研组活动时间,双周

二、四为其他学科教研组活动时间;二是明确内容,每周一由教研组长布置本周教研组活动内容,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做好准备;三是丰富活动形式:集中理论学习,了解教研动态,观看特级教师教学录像,进行讲座评析,开设教学研讨课,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四是严明活动要求,无论听什么课,只要参与听课的教师必须参加评课活动,将自己听课的感受谈出来。

(二) 切实加强课堂常规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要求教师提高各年级、各学科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课堂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1. 把工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意外

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2. 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可以做到优质高效。我校要求教师必须遵守几点:(1)必须明确本堂教学目标;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我校教导处对课堂教学求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组织中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 把补困加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学生。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 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具体做法是:(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生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进行分层次教学;(3)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经常与后进生谈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做好思想工作。

二. 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影响因素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愈来愈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些历史延续着的和新的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也更在凸显出来。

(一) 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满堂灌”为代表的传统的“注入式”的 课堂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可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认识的局限,多数人仍从“教”的角度出发去设计

课堂,还是“顺着教师思想教学”。结果,课堂教学效果还是不够理想,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使学生错误的认为学习是教师、家长的需要而非自我的需要,因此,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甚微。

做为教育者,选择什么样的对象进行教育,是受教师观制约的,如果教育者把自己定位为伯乐,那么他就要精心挑选马中的千里马作为他的教育对象实施选择性教育,不出面向全体学生 ,而是以优生为中心,对暂落后生和学困生采取淘汰教育,这是一种牺牲多数学生的利器,成就少数学生的教育方法。不利于我国基础教育人人有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的宗旨。

(二) 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观念,受着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升入初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一些负面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标不清楚,学习主动性不强,对学习不感兴趣,态度消极。敷衍,认为学好学坏无所谓。“混”的思想,厌学形象普遍存在,投入学习精力不足。

2.学习能力方面由于入学时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而且存在普遍较差的问题。入学后,科目的增多,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大,一些学生无法适应,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下降,跟不上教学进度,问题积压多了,时间久了,产生了畏惧厌学的心理,影响了学习积极性,成绩随之下降。

三. 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

(一)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结合学校实际,广泛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大讨论,使“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理念深入每个教师的灵魂,使“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形成共识,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树立敬业勤业,无私奉献的典型,确立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思想,让“打好基础、因材施教、自主发展、各展其长、人人可以成才”的思想深入人心,学校领导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动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质量兴校”的思想。

(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

1.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要采取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的培训的机会,使其通过参加各级教学活动,增长见识积累经验,对本校教师也起到一个促进和“传、帮、带”的作用,农村教师再也不能封闭在宁静的校园中自我满足了,沸腾的社会生活需要不断的充实自我。

2.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外,加强对个别教师,不安心教学教师的管理,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一听、二看、三座谈问卷、四总结提高)。

(三) 强化校风校纪学风教育,规范学生行为

一是从学生入校后,就进行校风校纪强化教育,狠抓学风建设;二是大力宣传刻苦学习并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榜样,让学生学习有方向、有目标、有榜样;三是尽有可能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校的学风建设良性循环。

只有不停的积极探索解决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才能促进教育科学决策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几年来,通过教育局组织送教下乡,骨干教师外地培训,

请专家到校讲座等活动,深切的感受到局领导对抓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这项工作的良苦用心和工作力度。为此,我校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内容,抓好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中,力求做到目标明确,策略推进,措施具体,保障有力,苦干实干,抓出成效,为推进克山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我校的一份力量。

关于教学质量工作情况的报告

克山县河北中学

第5篇:XX 市党校提升教学质量工作情况 的调研报告

教学质量是党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党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党校姓党”是党校办学的根本原则。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目前基层党校教学质量的现状不能适应当前从严治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当地党政干部对优质培训日益增长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围绕基层党校如何“坚持党校姓党”、“打造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课题,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听课、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调研。

一、教学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县(市、区)委党校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加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占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大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力度,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受到当地党员领导干部的好评。教学基本情况如下:

(一)办学情况

近三年来,各县(市、区)委党校校内培训人数均在 X人次以上,到各单位、乡镇进行宣讲受众均在 X 人次以上,部分县区达到上万人次。具体来说,XX 县委党校近三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X 多期,受教育人数达 X 余人;城区区委党校每年都各举办一次科级干部轮训班和农村(社区)两主干“领头雁”培训班,党员发展对象和党务干部培训也相对固定,近几年每年总培训人数近万人次,实现了全区党员干部培训全覆盖。

(二)教学内容 各县(市、区)委党校严格按照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首要任务,在教学安排中,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 70%,其中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 20%。教学过程中实行承诺制,对本校教师严格加强政治纪律教育管理,外请教师一律签约承诺书,杜绝在党校课堂出现违背政治纪律的杂音。比如,XX 县委党校十分注重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结合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既突出先导性,坚持思想引领,又注重基础性,筑牢思想根基,还

把握战略性,凝聚思想共识,通过理论武装和能力培养,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和农村干部理论教育、党性教育、法律法规意识教育,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

(三)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是灵魂,教学方式是载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各个党校都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延伸培训、现场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逐步进入县级党校课堂。用学术讲政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解读政治理论。比如城区区委党校,组织科级干部赴清华大学培训,组织农村干部到延安和井冈山进行延伸培训,在校内组织结构式研讨。收到良好的效果。XX 县委党校加大案例教学、讨论式互动式教学、现场教学比重,尝试创新访谈式教学,提高培训实效,加强与省内外党校、高等院校和培训基地的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培训模式,开阔学员视野,此外还设立了 XX 党史展览室,使培训更具实效性和吸引力。泽州县委党校坚持每周一例会学习制度,采取老师讲、大家评议进行,促进教师讲课水平提高;开展学员论坛。采取学员讲、老师点评方式,起到学员主动参与,老师受感悟,教学相长;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提供具体案例,老师主持,学员积极参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四)科研工作 组织教师撰写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论文,在省级刊物和《太行日报》刊载,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市委精神。县级党校虽队伍力量单薄,但各县级党校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视,近几年来完成众多有影响力、有分量的科研成果。比如县区党校完成的《适应城镇化新形势加强村改居社区党建工作研究》曾获 XX 年全国党建研究会二等奖并获省党建研究会课题一等奖。在省委党校科研成果评比中,各县区党校也是屡屡斩获各类奖项。同时,县区党校积极发挥智库作用,积极为县委县政府提交调研报告以供决策参考,如高平市委党校每年完成至少两篇调研报告提交高平市委市政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严重短缺,年轻教师政治意识有待提高 各县(市、区)委党校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人员数量出现严重短缺。具体表现是新招录的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从高校毕业入职党校,对党校的政治理论的特殊性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这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更是一个政治观念的成熟度问题,需要不断地历练。老中青师资力量统筹协调存在问题。专业结构不合

理,一些紧缺专业招不上人,不能很好地开展专题性教学。一些党校编制不足,理论教师缺乏。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师进修培训经费不足 各县(市、区)委党校普遍反映教师进修培训经费不足,不能保证大规模外派教师,成为制约教师素质提升的瓶颈。教师外出培训进修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教师不能达到较快的知识更新和较大的知识储备。

三、今后的提升措施 (一)教学队伍专业化,突出党校主业主课教学要求 提高党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常言道:“术业有专攻”。只有专业化,才能够做到“精品化”。基层党校的教师被称为“万金油”,无论是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还是无关的,什么课都讲,什么课都要讲。这样既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也不利于打造精品课、特色课。

要扭转这种局面,每位教师都应该在自己有所研究的领域选择 1—2 个专题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党校教学主业主课加大研究力度,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争取早出精品。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基层党

校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交流,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学员讨论,力争达到教学相长、教教相长、学学相长、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基层党校领导要按照提高素质,改善结构,稳定骨干,培养新秀的要求,积极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年轻教师的引导、鼓励和培养。特别是要倾力打造学科带头人,努力提高现有师资的水平,力争培养一支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名嘴”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布局规范化 当前,规范基层党校的教学布局,要以党性锻炼为核心,坚持党校姓党,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布局,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是在教学布局的设置上要尽量做到板块化、单元化。有条件的基层党校,应做到本校教师授课、外请专家教授授课、中央党校远程教学以及其他各种电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统筹安排,实现教学布局的规范化。其次,是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基础课程设置要固定下来;对教师的专长类课程(精品课)要相对固定下来,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作相应的调整;形势政策类课程要紧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断更新,做到与时俱进。第三,要设立专题库、案例库,优化专题教学、案例教学。

(三)教学内容特色化 基层党校作为地方党校,教学内容应尽量体现出地方特色。要在讲好“普通话”的基础上,多设置符合本地实际的课程,多讲“地方话”,多讲“方言”,真正做到为本地的经济、社会服务,为本地的党员干部服务。教学内容要体现出特色,要适应本地党员干部的需求,必须多做调查研究,了解本地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并就党员干部最关心、最亟需、最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式多样化 目前,基层党校的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满堂灌”为主,教师讲的多,学员参与得少。打造精品课,要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上下功夫。要学习其他党校的先进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如研究式教学、辩论式教学、访谈式教学、菜单式教学、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等;课堂教学要由“教师讲、学员听”的传统模式向“教与学双向互动”转变,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要把学习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五)教学评估科学化 教学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基层党校使用的教学评估方法对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部分党校教学评估制度的实行还处在初始阶段,制度上和环节上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如测评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可操作性不是很强、评估结果不够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尤其是未能充分发挥其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因此要改革目前的教学评估方法,做到客观性、科学性、适用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

第6篇:2010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情况汇报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情况汇报

根据教务处《关于开展期中教学质量检查的通知》精神和翟校长在期中教学检查专题会上的意见和要求,从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由校领导带队的6个检查组,一行24人,深入到12个二级学院。通过听课、参加师生座谈会、查看资料以及与二级学院主要领导座谈等多种形式,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检查各专业课堂教学现况,了解基层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一个月来,各小组精心安排,全身心投入,收获良多。现将教学质量检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检查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1.10月19日,教务处制发了《关于开展期中教学质量检查的通知》(西思教发„2010‟31号),正式启动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工作。文件对期中教学质量检查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方式方法、起止时间都作了明确的说明和规定。文件特别强调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检查工作,注重实效,科学组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本部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2.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此次检查工作,成立由翟校长、项书记等6位校领导带队,教学督导团、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专家和教务处领导、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检查组,深入到12个二级学院检查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做好检查工作,各小组分别召开了会议,安排布臵 1 检查工作,确定工作重点和工作流程。会后,各小组把工作计划、安排报到教务处。

3.11月4日上午,翟轰校长召开会议,了解各小组的工作安排,并从指导思想、工作方式、检查重点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4.一个月来,各小组共听课98节,参加教师座谈会11场,学生座谈会16场。分别查看了二级学院的教学文件、学生作业、学生评教、本科学位授予权评估等有关资料,并与二级学院的主要领导进行了座谈,全面了解二级学院本学期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有的组还就一些教师和学生反响较为强烈的问题开展了专项调查研究。

5.11月30日,各组分别以书面形式向学校作了汇报。归纳出主要存在的问题68条,意见和建议34条。一些普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将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教学工作亮点

从各组的检查结果看,全校教学工作的基本面是好的,主流是好的,有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1.各单位认真组织期中教学质量检查。

12个二级学院、思政部、基础部、体育部都做到了有组织、有安排、有动员、有总结,对检查过程发现的问题,也能及时整改。

一个月来,各单位组织听课573节,抽查教案132本,抽查学生作业1904本,组织观摩教学18场。

2 经贸学院组建了领导小组,并要求各部门都要认真组织动员,认真统计评教信息,虚心地听取同学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要求重点要注意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做好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定,二是要把学生评教活动制度化,三是要在检查中关注变化、增量。

城建学院召开了6次学生座谈会,2次教师座谈会,检查教案17本、作业1250本,院检查组听课67节,教研室老师互相听课83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传达和解决。

2.大部分教师授课获得学生认可。

从12个二级学院学生评教的统计看,大部分教师教学态度端正,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备课充分,讲授清晰、准确,获得学生的热爱和认可。

全校参加学生评教的教师共523名,被评为优秀的320名,占参评教师总数的61.19%;被评为良好的181名,占参评教师总数的34.61%;被评为合格的22名,占参评教师总数的4.21%。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各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管理学院从实际出发,先后制发了14个管理文件,建立QQ教学管理群,建立起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信息员、辅导员三位一体的课堂监控机制。同时,把教学事故、调停课、参加实训等与教师年终考核、续约结合起来。

电信学院教学督导组常年进行课堂教学检查,设计了教学活动记录本,教学日志、学生学习情况记录本、学生日常问题记录本,真实记录教学过程和学生意见,使教学监督检

3 查常规化。

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各单位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收到了实效。

基础部制发了“基础部教学研究活动内容规范”。物理教研室在张学恭教授的带领下,坚持每周三下午组织青年教师试讲、讨论,解决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理工学院组织的试讲活动中,物理教研室青年教师获得了好评。高教研究所的张建一老师也主动要求参加物理教研室的教研活动。

能源学院重视教师培养。开学初,刘重轩院长将全院年轻教师的课都听了一遍,并进行了指导。丁学文教授积极组织教研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地参加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去,一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在学生评教中,全院28名教师,有24人被评为优秀,优秀率达85.7%。

经过了十余年的积聚和建设,全校涌现出一批师德良好、业务精通、深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督导团的岳成章老师、城建学院付润生、申恒刚老师,利用晚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答疑辅导,解决相关问题,深受学生欢迎。

基础部娄建军教师给机电和能源学院讲授高等数学课,学生非常爱听,学生100%出勤屡见不鲜。

基础部张学恭老师治学严谨,工作细致,教学方法灵活,且能联系学生实际,深受学生好评。

国际学院赵朝兰老师为把课上好,花很大功夫搜集资料,特别是学科专业最前沿的信息。为实施双语教学,没有

4 英文资料,她就自己翻译。

“自动控制原理”教师李小绵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积极打通就业渠道,介绍两届30多名毕业生到众业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工作。

人文学院大语教研室吴新强老师讲授《语文教学论》课,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一改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将16周的教学活动划分成两部分,前10周老师讲授,后6周由学生试讲。帮助学生战胜胆怯,让他们在讲台挥洒自如地表现,学生还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高兴地看到,思源学院除了拥有像岳成章(督导团)、张学恭(基础部)、刘琦云(机电)、丁学文(能源)、董昌孝(电信)、谭群英(思政部)、雷西武(汽车)、张体勋(管理)、李颖(经贸)、霍玉磊(人文)、古新(城建)、佘建华(国际)、宋瑞苓(五年高职)、李俊英(理工)、宋宏伟(文管)等尽心尽力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深受学生欢迎外,还涌现出一批让学生敬佩的年轻教师,如娄建军(基础部)、贾先(机电)、李小绵(能源)、孙雪琴(思政)、施亚东(汽车)、晋艳(城建)、杨蕾(经贸)、马晓燕(管理)、王治军(国际)、吴艳(五年高职)等。

3.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1)2010年,我校新增本科专业4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3个,部分专业设臵了培养方向,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组织申报2011年本科专业。向教育厅申报送了电

5 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网络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4份申报材料,教育厅批准了3个,思源是全省批准新专业最多的院校。

10月中旬,又报送了5个五年制新专业:护理、财务管理、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3)组织修订2010年版专业教学计划。包括本科18(方向)个,专科52(方向)个,共计70个,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4)推行教学改革,强化能力培养。

人文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提出了“每一门课程对应一项技能,每一项技能对应一个工作岗位。不一定每门课都学得好,但一定要学有所长”的专业教学改革理念。他们加强实践教学,形成展览机制,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取得良好的效果。定期地举行DV展,广告作品展、构成设计展、VI设计展、绘画作品展,给学生的创作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推行广告专业的“5个一”能力工程(每周写一则好文案,想一个好创意,画一幅速写,收集一项好设计,阅读一篇好文章),加强与媒体广告公司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专业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该专业已被确定为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

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突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采用5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教学软件模拟实训—课堂

6 总结—顶岗实习—总结),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提升与企业合作的层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机电学院专业培养目标清晰,在教学方法上,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把课堂搬到实训室,边讲、边做,学生在应聘时拿着自己在实训课上完成的作品,受到企业的青睐。本学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申报了陕西省民办高校重点扶持建设项目。

能源学院设计了专业能力培养路线,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开展培训项目。刘重轩院长主编出版了《电气工程实习之南》、丁学文主编出版了《电器控制和工程实习指南》。能源学院还编写了5套自动化类专业案例教学示范项目指导书、5套电力类专业案例教学示范项目指导书。09年设臵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城市轨道方向),2010年申报本科自动化专业获得批准。2010年设臵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方向),2011年申报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这些新专业(方向)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学院发展作出了贡献。

(5)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2010年上半年文管、机电、电信、管理、理工等5个学院483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下半年管理、经贸、机电、理工等4个学院1570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共计2053人,占学生总数的9.6%。部分学院和企业较深入地融合。电信学院和天津通广数字通信公司达成了订单培养的协议,企业提供10万奖金,鼓励在工学结合校

7 企合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学生。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和凯宾斯基酒店的合作发展前景良好。

4.质量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周董事长、宋瑞苓教授主持的两个教改项目结题报告顺利地通过省教育厅验收,颁发了证书。

(2)教务处申报的《实施能力工程,推进专业建设》项目,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提高扶持奖励项目。资助资金8万元。10月中旬,该项目顺利地通过中期检查验收。专家组评价:该项目目标清晰,方向正确,过程扎实,效果明显,值得其他民办高校学习和借鉴。

(3)10月中旬,财务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4个专业申报省级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至此,我校已拥有4个省级重点专业。

(4)10月下旬,机电一体化技术、财务管理两个专业申报陕西省民办高校重点扶持专业建设项目。

(5)电信学院完成了省级教学团队中期验收的材料准备工作,已报送教育厅。

(6)12月2日,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了校级重点专业,批准财务管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等6个专业为2010年校级重点专业。同时,划拨第一批建设经费。至此,我校已有校级重点专业10个,校级精品课程11门。

8 (7)经贸学院电子商务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组,按照精品课程的建设规划,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逐项检查建设情况,把责任落实到人,并计划邀请教学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全力冲击省级精品课程。

管理学院校级、分院级的建设项目,都按计划实施推进,工作质量良好。

5.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取得好成绩。

1.5月28日―30日组织31名学生参加的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8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2件。在同类高校中,我校成绩名列前茅。

2.5月11日 在第12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陕西赛区)中,我校08级英语专业学生韩丽获B类一等奖。

3.10月23日—24日08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杨洁、刘展宏、钟兰参加有146所高校参加的全国高校营销策划大赛。其作品“@果果网络功能性果汁策划方案”荣获三等奖. 4.2010年8月31日-9月2日我校8支代表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4支代表队获奖, 其中专科组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

5.今年,我校体育代表队参加全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篮球联赛、足球联赛以及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游泳等多项赛事,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其中,参加全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五名,乒乓球比赛获男团第三 9 名,网球比赛获男团第五名,女篮进入前四名。尤其是我校首次承办了全省高校大学生足球联赛,校足球队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6.涌现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2010年,我校有6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28名毕业生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有9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07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

(2)07级电子商务3班学生刘博,从小失去双臂,但身残志坚,以脚代手,各方面都表现优秀。院考平均成绩83.5分。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一年的顽强拼搏,在今年4月举行的专升本考试中,获得208分的好成绩,高出录取分数线15分,被西安财经学院录取。

(3)能源学院08级电气自动化2班学生陈波,是一名思想进步,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表现出色的大学生。在学习上,他系统地学习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参加09年蓝田县金工实习,获得指导老师的高度评价;参加09年10月中级电工培训,获得中级电工证书,被选为中级维修电工培训助教。近两年来,陈波利用寒暑假到“皇家会馆”“如家快捷酒店”“华润万家”、“灞桥电厂”等企业进行制冷设备维修与安装的社会实践,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动手能力。作为一名党员,他带领的爱心社服务总队,配合团委“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社会服务活动。他兴趣广泛,09年获得“全国校园摄影大赛”二等奖;09年参加陕西“庄佫摄影展”,被接纳为新会员。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到课率不高,上机课、实训课、周日课缺勤较为严重。

(1)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不懂就放弃,或者上课睡觉、玩手机。

(2)到课率较低。从全校看,本科到课率最高,大部分班级到课率都在95%以上,有的达到100%;统招各专业好于自考,非毕业班好于毕业班。

第二检查组7次检查毕业班的到课率,平均到课率为54%。最差的班级到课率为8%。辅导员反映,年底就业率要求达到38%,部分学生提前就业,剩余的就难安心上课。10月15日至11月13日,08级电气自动化专1班已有27人就业,08级电气自动化专2班已有33人就业,08级电力系统自动化已有22人就业。教务人员表示结课考试和清考时学生均会返回。辅导员反映年底就业率要求达到38%,部分学生提前就业,剩余的学生十分焦虑,难以安心到课堂上课,到课率很难保证。

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计过于简单,有的甚至不按教学进度组织教学。还有部分教师只管“教”不管“学”,学生在课堂睡觉,玩手机、自由出入。老师不闻不问。部分讲座课效果差,查课13次,8次放录像,学生到课率很低。

3、教时工作量统计方法太复杂,认定难。380义务课时 11 偏多。部分教师课程负担太重,一个学期上5门课,3门课的不在少数。上这么多门课,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教师教学质量难于保证,更谈不上参加科研、专业建设。

4、社团、协会等活动频繁,干扰课堂教学。有一位讲授工程力学的教师反映,在他上课期间,先后有两批学生请假参加“我爱我家评比”和足球比赛拉拉队,干扰了课堂教学。还有的教师反映,正在上课,学生被辅导员叫去谈话,或完成某项工作。

5、执行教学管理制度不严格。有的专业不经批准调整课表;有的毕业班提前结课;有的课程安排过于密集,学生动手时间少。

6、实训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多媒体设备不足且维修不及时。

有的实训设备台套太少,完成一个专业的实训任务、周期太长。多媒体不足,且维修困难,多次影响课堂教学。

四、意见和建议

1、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保证稳定良好的教学秩序。

要统一认识,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未经批准,任何活动,任何工作皆不能冲击课堂教学。各单位要围绕教学工作,调整本职工作的节奏安排,维护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保证全院教学秩序的稳定和良好,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为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务处要科学严谨地编制教学 12 安排,同时加强督促检查。

2、从严治教,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 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从严治校。对违犯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敢下手处理,敢下手惩罚。不敢惩罚的高等教育,是软弱的高等教育,是不负责任的高等教育。

3、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调研和总结

今年以来,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了由“知”到“行”的转变,发展迅速,许多专业走出去,请进来和企业较深入地触和。但这些仅仅是开始,较为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解决。所以要开展调研,总结解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遇到的问题,实现深度融合,实现可持续合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是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有了优秀的教师,特别是拥有一群有良好的操守,有很强专业教学能力的教师,那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就有保证,提升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有基础了。所以我们要花大力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要作好规划,力争每年建设一支省级教学团队。

5、对长期困扰我们、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一些问题要下功夫集中力量解决。

例如,多媒体设备不足和维修问题,到课率低的问题,部分教师只讲不管的问题,教学管理队伍稳定的问题等 不能今年提,明年提,提而不决。

第7篇:产品质量情况报告

品管部部长:王书生

一、品控方面

1、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中的品质控制程序,不合格原料拒收,停止使用,要求公司退货。

2、配合原料部完善了原料质量合同,原料质量普遍稳定,今后将继续加强控制。

3、在生产中强化微机人员对原料的粒度色泽的控制。粉碎粒度随原料水分、气候变化、机械状况依前次原料粒度样品随时调整,原料色泽采取互相掺投来尽量贴合产品要求。

4、加强了对成品感观的检查。接包、缝包岗拉按操作程序检查产品感观,对头尾料与扫地料及洗仓料作好标识以待下次及时使用。

5、强化化验室对产品感观的检查。发现有差异现象,立即对库存该批产品抽查,同时强调抽样必须具有该批产品的代表性。做到产品生产出来就是合格的。

6、对生产人员始终坚持随时自检。工作有无疏漏或配合不到位,发生质量问题上报,品管部与生产部配合分析处理,使产品质量得以稳定。

7、对库存品的检查及控制。库存标识不全,库存产品期限较长,不符合产品时限要求,希望在今后备方加强沟通,避免出现库存积压现象,防止产品未出厂已失效。

8、加强对返料的处理。对每次印刷的标签、说明书进行仔细审核,不符合要求的退回重印。

二、技术方面:

1、 对猪料预混料调整,补加药物添加剂取得了成效。

2、 对蛋鸡料进行调整,对蛋小鸡料提升营养浓度,保证其易消化,生长能达标,对蛋中鸡与蛋高峰调整,使其营养更合理且保持价位稳定。

综上所述两方面,深感在技术方面比较欠缺,仍需不断向同行学习,尤其是在各种药剂配伍方面,品控方面也应加强坚持进最优质新鲜原料,经精细加工出最优质新鲜产品,以最快速度让动物吃上优质新鲜的饲料,用户获得最好效益,体现用户、客户、企业三方其羸,促进公司良性持续发展,完成全年计划。

2011年8月20日

第8篇:XX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为了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打好今年中考综合质量提升的翻身仗,从上学期初开始,在全面分析2011年中考失利成因的基础上,拟定措施,狠抓落实,上下一心,再鼓干劲,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九年级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现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状况及提升教学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汇报如下:

一、我校教育质量现状

(一)2011年中考质量情况:综合考评成绩大幅下滑,优秀率偏低。

综合质量考评居全县第14名;总分人均分276分(第13名),合格率24.02%(第12名),优秀率2.32%(第13名),语数外人均分53.6分(第13名),巩固率61.8%(第12名);单科人均成绩语文68.4分(第13名),数学46.4分(第14名),英语46分(第12名),理化64.8分(第7名),政史50.4分(第13名)。

(二)2011--2012学第一学期质量情况:总体成绩有所提升,个别科目成绩相对滞后。

九年级学生60名,期末检测中,总分500分以上12人,400-500分19人;统测科目人均分化学57.63分(第6名),语文67分(第12名);检测科目数学62.9分(第9名),英语55.5分(第6名),物理42.1分(第2名),历史41.9分(第12名)。

单从各科人均成绩来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成绩得到一定提升,但仍不理想,与兄弟学校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今年的复习备考工作中还要继续努力、真抓实干、下茬立势,借鉴和吸收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力争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提高中考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

1、精心选用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将那些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上进心强的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选用到九年级教学岗位上;同时实行小班制和单人单科单班教学,增强相互竞争意识。

2、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细化过程的督查和监管。学校每位领导一周至少深入九年级听评课1-2节,加大教案、作业、辅导等环节的检查力度;严格月考、阶段性检测的组织和评估等。

3、定期召开九年级师生座谈会、调研会,及时了解师生的心声、需求和教学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和指导教学提供依据,为解决师生面临的问题、困难提供信息。

4、制定质量目标,强化质量意识。本学年,学校同包年级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分别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将目标完成情况和奖惩、绩效考核相结合,夯实责任、压实担子。

5、重新修订和完善质量奖惩制度,并于本学期初增加奖惩制度的补充规定,加大奖惩幅度,同时实行优秀学生奖励制度(即向2012年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发放奖学金)。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6、加强防辍控流工作,确保巩固率。将学生流失同班主任津贴挂钩,同科任教师的绩效挂钩。

7、早动手、早安排,做好今年的九年级复习备考工作。本学期第二周就将12年中考备考工作进行了安排,为教师做好学科复习计划提供依据和指导。

8、积极组织九年级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中考研讨会等,并为教师提供09年以来的中考试题,为他们掌握更多的中考信息、复课方法、把握中考方向提供平台和条件。

9、认真组织好咸阳市中考模拟练考工作,做好学生考前心理辅导工作。

另外,针对八年级生物、地理学科质量采取的措施:

1、制定质量目标,落实责任。奖惩依据九年级奖惩制度。

2、保障足够的学习时间。每周增加一节晚自习辅导,早操前20分钟学习时间每周一科一次。

3、强化师生质量意识,更新教育理念。

4、认真做好检测和模拟训练。

5、组建生物、地理兴趣学习小组,定期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第9篇:企业质量管理情况报告

XXX公司企业质量管理情况报告 公司简介:略。 公司重视产品质量,坚持推行科学的管理方式。多年来,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建立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并保证各种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这些管理体系先后通过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认证审核并颁发证书。同时,公司还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注册证书和QS认证证书。企业质量管理情况报告总结如下:

1、公司质量管理机构

总经理 品管部 开发部 品管室 化验室 质量管理机构图

公司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共计36人,应经培训考核合格领取相关资质证件的特殊工作操作员工人员均已持证上岗。此外各部门主管、生产技术骨干等人员还以参加HACCP小组、食品安全小组、内部审核员等方式参与质量管理。

2、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方面做的主要工作 2.1、健全企业质量体系管理文件,强化持续运行 公司自2000年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后,我们立即组织从事过技术质量管理的相关技术骨干并聘请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采纳所等资深

体系管理人员策划健全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我们在正常运行公司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SSOP》、《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等适用于本公司管理性文件基础上,明确了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管理目标,健全了公司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将企业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并实施考核。在此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系列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坚持贯彻实施,通过颁布和实施相关质量体系管理文件使公司质量工作逐步迈上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轨道。 2.2、健全产品技术文件,强化标准执行 我们认识到,要制造出成批的合格产品,采用科学合理的工艺技术是 生产、质量管理的关键。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及品质管理部门紧紧围绕以落实国家行业标准和产品技术标准为重点开展技术准备工作,健全产品正常生产所需的各种技术文件,为产品的批量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和质量保证。 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产品执行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编制了各类作业指导书423份,表格414份并按规定程序批准发放使用,全部处于受控状态。这些作业指导书、表格的贯彻实施为企业展开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技术依据。 2.

3、完善产品计量检测手段,强化检验把关 公司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十分重视理化质检中心的建设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化验室对生产所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包装材料及生产过程、成品的卫生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合格材料方可投产、合格成品方可出厂。 公司进行质量检测所用计量检测器具和设备均按规定编制了周检计划,按周期要求实施送检,所有在用检验器具都有官方检定合格证书和合格标识。 公司生产人员在加工过程中认真实行自检、互检,质量检验人员按标准、

规程和工艺文件要求认真进行检测,严把质量关,确保未经检验合格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包装材料、成品不放行。千方百计、齐心协力保证和提高公司产品在顾客中的质量信誉。 2.4对照标准和管理文件,强调体系的有效运行及不断完善。 公司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认真对照质量体系标准和各项管理文件要求,在贯彻实施上下工夫,强调体系的有效运行及不断完善。 综合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学习相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并征集各部门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运行的意见,对于不适合工作运行的部分作业文件进行修改,并理顺工作流程。 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管理评审、两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公司每年多次接受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技术质量监督局、商检局及雀巢、沃尔玛等采购商的外部审核。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观察项目公司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分析整改。

3、质量体系运行的收获及取得的成效 公司于2000 年开始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发展至今质量体系已经运行达12年之久。质量体系的运行不仅强化了公司的管理机制,增强了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客户满意度,而且树立了较好的企业形象,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3.1建立了科学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系统循环式的运行方式,各项工作都处于比较严格的受控状态。公司的商务文件,行政文件,体系文件和技术文件都进行了有效管理,均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各部门都建立了外来文件清单,质量纪录清单等,合理运用各项管理机制和表单进行工作的管控,方便了日常的管理工作。通过定期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工作质量检查,运用数据分析等各种科学手段,对系统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力求不断改进工作,促进系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2010年、

2011年连续三年食品安全指标100%符合要求;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责任工伤死亡事故为零;2009年、2010年、2011年顾客保持率分别为87%、87.6%、88.3%;2009年、2010年、2011年每年节能降耗比率大于分别为1.3%、1.5%、1.4%,实现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要求。 3.2促进了公司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确定管理者职责,各项内部事务工作都制定了文件化的工作程序,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质量要求,让全体工作人员都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做和做得怎么样、如何自我评估和自我控制。全体工作人员均按规定的要求去做,形成一个全面控制、高效运转的质量管理体系,克服以往那种凭经验管理的不规范做法,解决基础管理弱化、内部协调不畅等问题,使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系统、规范的要求。2009年、2010年、2011年原辅料、包装材料入厂检验合格率分别为97%、97.2%、98.3%;生产过程损耗率(废品率)分别为2.1%、1.8%、1.5%。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产品出厂检验合格率为100%;2009年、2010年、2011年客户投诉次数分别为3次、2次、2次。 3.3制定出各部门的质量目标。部门的目标管理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质量目标检查,各部门基本实现了本部门的质量目标。

目标项目 要求目标值 09年

10年 11年 各车间包装纸箱≤0.2% 0.18%0.16% 0.15% 破损损耗率 饮料车间的饮料≤2% 1.8%1.7% 1.6% 瓶损耗率 饮料车间的饮料≤2.5% 2.3%2.1%2%

盖损耗率 标贴、标签损耗率 ≤2% 1.8%1.8%1.7% 米粉车间袋装产≤2% 1.7%1.5%1.4% 品包装膜损耗率 米粉车间汤杯损≤0.3% 0.24%0.22%0.21% 耗率 聚乙烯袋损耗率 ≤2% 1.6%1.3% 1.5%

腌渍车间大兰桶≤1% 0.64%0.57%0.49%

损耗率

腌渍车间小兰桶≤3% 2.3%2%1.8% 损耗率 陶瓷罐、盖损耗率 ≤0.2% 0.14%0.12%0.11% 枇杷丹包装膜损≤2% 1.6%1.5%1.4% 耗率 生产车间一般事故 ≤2例/车间 1 1 0 新产品开发确认≥30% 66% 75% 80% 率 专利申请受理数2件/年 8件 10件 10件 量 新聘生产人员健≥98% 100% 100% 100% 康体检率 员工职业健康专≥90% 100% 100% 100% 项体检率 员工培训计划完≥95% 100% 100% 100% 成率 受控文件、资料发≥98% 100% 100% 100% 放管理达标率 特殊工种员工持≥98% 100% 100% 100% 证率 厂区草坪绿化环≥95% 96% 98% 98% 境达标率 厂区环境害虫密≤5例 0 0 0 度超标投诉报告 固废分类收集合≥95% 100% 100% 100% 格达标率 劳动保障覆盖率 ≥98% 100% 100% 100% 维修保养计划制≥95% 96% 98% 100% 定及完成率 账物卡不符合率 每个仓库≤1例 0 0 0

4、存在问题及纠正改进措施 4.1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导入体系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在公司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工作质量检查等发现,部分人员对公司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在实践中不能完全有效地运用质量管

理体系管理理念和所提供的管理方法,从而在部分工作中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现象。

(二)因为支持质量体系的ISO9000、ISO22000等标准中概念太多不好掌握。公司现有的管控程序虽然很规范,做到了事事有记录,时时有记录,但太细,执行起来不是很方便,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造成工作成本上升问题等等。4.2改进措施如下:

(一)管理层高度重视,推动体系有效运行

管理者推动是关键,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关键。

(二) 提高质量意识,加 强质量培训

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与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能力密不可分,若要提升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水平,就要抓好质量管理培训。

(三)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 质量管理不仅仅是某个、某几个质量管理人员或质量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上到最高管理者,下到每一名员工。

(四)加强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过程来实施的。因此公司要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就必须对过程进行控制。产品的符合性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实施的,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

5、总结 事实证明:科学的、先进的国际质量体系在我公司运行是有效的、适宜的、符合的。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对服务的质量要求会更加严格。如何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积极开展过程控制、客户满意度的测量、服务、纠正预防措施等有效的持续改进工作将是公司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我们相信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们会克服种种困难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我们有理由相信,XXX将成为闪耀海峡西岸的一颗璨灿的明珠! XXX公司 2012-02-13

上一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下一篇:财务管理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