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质量述职报告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教学质量述职报告(共8篇)

教育教学质量述职报告 篇1

2011年教育教学质量

述职报告

在2011,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督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的原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实施新课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的教学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的教育,归根结蒂是培养人。中小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素养。我们把学校的育人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来抓,由学校教务处、团队具体组织落实,全程跟踪管理。

一年来,我们勤学习,抓常规,重落实,持之以恒,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的学风、班风、校风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本地人民群众和村镇领导团队的一致好评。

1、全面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科学、规范抓管理。

2、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高效抓质量。

3、严明管理,勤奋教。

4、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兴教。

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在2011年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教学质量目标。在2011年下期期末全县统考中,我校在县同类21所学校中,三年级位居第三名,四年级位居八名,五年级位居十名,六年级位居五名,七年级位居四名,八年级位居二名,九年级位居十一名。

2011-2012学年教育教学质量目标

1、健全德育工作考核制度,将德育工作全面纳入班组及教师个人的考核量化,进一步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扎实实落实好德育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育人环境,进一步搞好校内、外德育阵地建设,保障学校德育工作长期、健康、和谐地开展。

2、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缺少系统性和长期性,如何选取符合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培训内容要重点考虑,对业务学习的组织工作要精心安排。

3、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校本课程建设比较滞后,如何提高实效性和针对性。

4、加强课题研究的培训工作,挖掘教师的科研潜能,指导课题负责人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统计法分析研究效果,提高研究成果的层次。

5、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目标:

在县同类学校抽考年级里,三到六年级力争全县前三名,七年级力争全县前七名,八年级力争全县前九名,九年

级力争全县前十四名。

教育教学质量述职报告 篇2

21 世纪以来, 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5 年在学总规模3647 万人 (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2625 万人) , 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 所, 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及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并适度超前。

数据显示, 中国高等教育“硬件”建设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各级各类高校面貌焕然一新。与2003 年相比, 2013 年全国高校教育经费总收入增加了3.6 倍。从2010 年到2014 年底, 全国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增加42.15%,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57%;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数增加两倍多, 且过半数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 4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

教育教学质量述职报告 篇3

报告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水平跃升世界中上水平,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分层分类培养多样化人才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5年的16年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达403所,接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一半。此外,我国还有近300所独立学院。全国现有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新建本科院校分布于其中的196个城市,布点率达57.82%。在非省會城市布点的新建本科院校有208所,占全部新建本科院校的51.61%。新建院校成为承担偏远地区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是基本解决人民群众“上大学难”问题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硬件”建设数量上井喷式增长,各级各类高校面貌焕然一新。与2003年相比,2013年全国高校教育经费总收入增加3.6倍,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增加4.9倍,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增加1.7倍。从2010年到2014年年底,全国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增加42.1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57%;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数增加2倍多,且过半数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

同时,报告指出,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中国高等教育问题依然不少,主要表现为“四不够、一不高”: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率不高,“短板”问题依然严重;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是“软肋”;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不够,教学经费和实践资源不足,实现由量到质的新跨越仍是突出问题;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不够,绩效评价不力,不少高校“等靠要”思想还相当严重,对教师评价“重科研轻教学”;就业与专业相关性不高,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对学习过程体验和就业状况满意度存在不平衡现象,“级差”现象明显。

报告参考了4000多位评估认证专家的质量评估报告、700多所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40多万个数据,并对20多万份专门调查问卷、数百人次深度访谈进行了系统分析整理统计。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报告 篇4

工作方案

小店乡一初中 二〇一五年十月三十日

小店乡中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乡中心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端正工作态度,严格工作作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顺利完成2016年中招任务,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师队伍急待稳定与提高。师资队伍学科不配套;年龄结构不合理,学校教师年龄老化严重。

2、“三疑三探”新课程的改革推进比较迟缓,教师教学观念更新较慢,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学生听为辅,教师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新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欠缺,学生听课被动,班级学生人数多,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师生互动不够,中下游学生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4、学困生比例较大,中招考试过差率高,补差工作任务大。

5、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较多,学生家庭教育氛围较差。

二、成立中考备考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中考备考工作的领导,全面提升2016年中招教学质量,明确工作职责,抓好中考备考工作,学校成立2016届中考备考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永轩(校长),全面管理及对化学教师实施课堂监控

副组长:闫 浩(业务副校长),主抓教学工作特别是毕业年级教学工作.副组长:张道虎(后勤副校长),稳定教职工思想及后勤保障工作.好新理念教育培训工作,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探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多向交流,积极互动,提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

3、明确职责,加强教学管理。

精细管理,创新工作,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校领导—教务处——教研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为主线的教育教学管理网络。明确相关职责、任务,实行分层管理。我们也要十分关注工作中的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来很多大事情,往往容易卡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校长整体负责,教学副校长抓教风、抓学风,教务处落实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借实施绩效工资的春风,完善教育教学各项制度,较大地刺激教师积极性。坚持领导随堂“推门”听课制度,不打招呼,听后反馈,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而且学校领导身体力行,亲自担任具体的学科教学任务,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解决,坚持和完善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树立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千方百计的为教学做好保障和服务工作,努力让师生满意,让领导放心。

4、提高执行力度,狠抓工作落实

我们现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多数是执行的问题,是落实的问题。我们有些工作,有规章,有计划,有组织,有分工,但是最后有时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或者在执行中走了样,这就给我们工作的严肃性带来了影响,也给我们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制造了障碍。因此,我们要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工作有激情,推进有魄力,落实有韧性。对领导交办的工作,要当仁不让、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落实,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对要求教师做好的工作,要有布置、有追踪、有服务、有回音,同时在布置工作过程中要善于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基层工作的实际困难,把握好工作

一方面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从身体、生活、学习、思想各方面多给予关心,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掌握这些学生的成绩差在哪科?差在哪?差的原因是什么?与科任老师共同研究采取什么措施去补救。把贴近课本、打好基础作为提高中考成绩的重要措施。落实薄弱学科的辅导工作,使其均衡发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在目标、途径、方法、评价上采取不同措施,让优秀生学深、学透,让后进生学会、学准,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6)、成绩考核是学校教学活动的总结和检查,对学生成绩考核应以平时多种形式考查为主,坚持每个单元进行一次不同形式的检测,作好成绩记载,进行成绩分析,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救。学校每月举行一次检测。每学期的学生成绩要载入记分册,收入教师业务档案,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作为评先、评职、聘任的主要依据。

6、充分发挥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作用

班主任做到坚持狠抓常规不放松:通过抓学生的仪容仪表,抓学生的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抓学生的作业、举办家长会等。不断地强化学生地纪律观念。班主任做到“身体力行”,每天反复巡视班上(包括科任教师上课的时候),真正摸清家底,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对症下药,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策略,理想、前途教育常抓不懈。特别要抓双差生,对这些“特殊生”一定要采取措施,稳定他们的情绪,控制他们的行为,把他们的危害性降到最低,一定不能放任不管。对那些可上可下的中等生,要多做鼓励工作,要采取措施,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总之,就是要摸清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每一个学生心里的想法,对症下药。可以这样说一句话:学校的管理和班级管理决定初三毕业班工作的成败

双语教育质量报告 篇5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南疆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推进会精神和《南疆双语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落实我校双语教育质量,现将我校2016年度双语教育质量汇报如下:

一、我校年度双语教育质量概况

本年度我校在校生632名,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有584名,双语班模式一有两个班,65名学生;模式二有14个班,519名学生;1个普通班,48名学生。现我校有双语教师23名。

一年级学生本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抽测情况,汉语文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母语文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数学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 二年级学生本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抽测情况,汉语文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母语文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数学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 三年级学生本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抽测情况,汉语文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母语文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数学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 四年级学生本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抽测情况,汉语文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母语文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数学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 五年级模式一学生本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抽测情况,汉语文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母语文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数学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 五年级模式二学生本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抽测情况,汉语文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母语文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数学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 六年级学生本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抽测情况,汉语文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母语文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数学平均分56分,优秀率18%,及格率35%,低分率10%,与上学年期末抽测情况对比,提升了%,下降了%

二、本校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和效果。

1、完善制度。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把制度的落实情况与学校和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等挂钩;充分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和教育学生。

2、重视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特别重视常规工作,对一日常规工作紧抓不懈,校领导定期检查教师们的教学计划、教案、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等。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填写检查表,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量化及奖惩挂钩,年终按照质量考评制度进行考评。

3、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一是提高教师的教案备写。我校检查教师备课必须严格具备备课上课要求:即两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二是抓教学过程。认真抓好备课、上课、辅导、布置与批改作业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让教师自查;三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4、重视教研活动。

校领导经常进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氛围,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以便指导教师教学。同时,积极开展校级教研活动,积极参加片区教研活动,取长补短,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

5、抓教风促学风

要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一定要让双语老师重视双语教学,老师抓紧了,学生也就受影响对双语学习更加积极,老师的教风好了,学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好的学风。学习成绩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下出的成果,而不是学生单方面得到的。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作为农村学校,在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根据学校常规制度,做好每日常规工作,我校的校领导和双语教师们都特别重视双语教学工作,当然双语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

三、本校在加强质量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我校在加强双语质量建设方面存在双语教师不足现象,部分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已被下放到社区或已转岗,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担任课时量重。

四、下一年度,本校提升双语教育质量的目标、思路和举措。

(一)、目标任务

1、明确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常规管理,向常规工作要效益;

2、制定双语教学质量工作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二)、组织领导

为提高教师对双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着力营造良好双语教育工作氛围,全面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书记、校长

副组长: 教导主任 教研主任

成 员: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学全体教师

组长主要负责全校双语教学质量提升的全面协调、监督工作;副组长负责双语教育质量提升工作的落实、监督、指导和评价工作。

(三)、学氛分析

我校是民语系学校,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大部分孩子的家长双语水平不高,不太重视孩子对双语的学习。所以下个学年,我校组织双语教师多联系家长,多联系学生,进学生的家中,了解关心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生交朋友,激励学生及家长对双语教育的重视和热爱。

(四)、主要提升措施

1、明确工作思路,搭建教师良好工作平台

今后学校工作思路:围绕双语教学,强化学校每日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教学常规为重点,突出对薄弱班级和学科的提升。

2、切实加强常规管理,向常规工作要效益

(1)加强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监督与指导。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做好家访及学困生引导工作。

(2)认真做好教师备课工作的检查监督。完善教师备课制度,学校认真检查、记录、反馈教师的备课情况,除两个教研组对教师备课情况的每半个月一次的检查外,学校教导处将对各教师做不定时不定期的抽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教案给予指导并限期整改。

(3)加强对教师上课情况的监督与指导。教师必须提前进入教室,上课期间不得迟到、早退,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学校领导更要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并对教师的上课提出建议和意见,提出要求,跟踪整改。

(4)认真检查教师对学生作业及试卷的批改情况,除两个教研组对教师备课情况的每半个月一次的检查外,学校还定期和不定期对学生作业及试卷进行例行检查和抽查,对检查情况进行记录、反馈,对不按要求批阅的要跟踪检查,督促改正。

(5)真正落实好校本教研活动。我校要求各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制,在课前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研讨、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整改措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倡任课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上课,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6)做好优等生培养工作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采取“一帮一”的方法,一个优等生带一个学困生,落实到实际。

3、制定教学质量工作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以上学期期末考试学生成绩为基础,将目标落实到教师,具体落实到学生,制定学生各学科应达到的目标。教学质量的总体目标是:

5、签订目标责任书

6、做好学困生的转化

(1)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活动寻求家长的有力支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2)分层要求,逐步提高,让学困生也能经常有成功的体验。由于班级里学生差异较大,从教学设计开始,任课教师就应注意设置学困生能完成的教学目标,适时、适度地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教学中分散难点,设置梯级问题,让学生能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让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培养一批得力的班干部,帮助老师管理班集体事务,并使他们成为学困生的榜样。(4)尊重学生,亲近学生,真情关爱,严格要求。

总之,做到抓紧、抓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对上级部门的工作意见和建议。

1、我校在教学条件方面还缺少三个班的班班通;

2012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篇6

2012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重庆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和重点,在学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狠抓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和教研教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院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使我院朝着“努力把北碚校区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在重庆市有重要影响,综合实力居西部地区同类学院前列的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向蓬勃发展,2012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本科专业发展态势良好

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都将本科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中心,将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小学教育教师及应用技术人才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适当增加本科招生专业和扩大范围,2012年新增本科专业方向三个,招生范围扩大至11个省市,学生生源质量良好,报到率均在96%以上。

目前北碚校区两个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共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2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师范类的小学教育(语文、数学、英语)专业、小学教育(应用技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专业、音乐学(小学教育)专业、艺术教育(书法、小学美术)专业和非师范类的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达1621人,占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总人数的77.49%。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北碚校区可持续发展

1、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按照学校“人才强校”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学院采取“培养骨干、吸纳尖子、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工作方针,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旨在造就一支适应教学研究型定位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2012年学院继续全面实施和推进在职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目前有6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专项经费投入,选派5名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近50人次参加全国各类学术研讨会,从整体上提升在职教师的学术层次。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逐步形成了职称、学历结构趋于合理,学缘结构多元化的教学科研队伍。

同时,学院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锻炼、培养工作,并形成了两年一届的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活动制度。2012年10月23日至11月22日,我院举行了2012年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活动历时一个月,经过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最后评出一等奖4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4人。此次活动为深入推进学院教学教研工作,积极探索优质课堂教学模式,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北碚校区励精图治,潜心谋发展,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使我院拥有了一支师德高尚、事业心强、专业功底扎实、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0人。根据北碚校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人数和专任教师数可知,本科教育生师比约为16:1,其中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达100%。

2、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改善

教学资源是学校的办学基础,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和本科人才培养的强有力保障,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12北碚校区的教学经费投入为50万元,主要支出在教学、实验设备购置及维护、图书期刊资料购置、教育见习与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31.8万元,专项教学经费为18.2万元。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现有科学教育综合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语言

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等基础教学实验室面积近1384平方米,各类设施设备总价值3604750元。2012学院投入41万元用于实验设备和材料的维修购置,保障了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在图书资料建设方面。我院图书馆藏书有42903种,达117939册,中外文期刊381种。2012学院在本科专业图书资料建设中投入了约12万元,为本科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

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方面。学院计算机中心拥有大量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32个,微格教学实验室5个,课程中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比例达90%以上。2012学院在信息资源和设备建设中投入6.6万元,为教学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实践教学方面。北碚校区本科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共有26个,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学生各学期均要前往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业见习、实习、实践、考察。2012北碚校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2009—2011级学生共7批次进行了教育见习、实习,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共3批次进行了专业实践活动。学院投入了13.6万元用于见实习、实践和基地建设,保障了本科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大力开展教学建设与改革,质量工程与教研教改取得了新的成绩

2012北碚校区在狠抓本科教学常规的同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继续大力开展教学建设与改革,取得了新的成果,提高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1、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

(1)学院专业建设规划和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并且积极组织实施,在全院范围内多次举行各层面、各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座谈研讨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2成功申办了“音乐学(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和“艺术教育(书法、小学美术)本科专业”,扩大了北碚校区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举全院之力,依托教学、教研骨干,2012年7月,我院召开了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修订并制定了2012级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小学教育教师及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实到人才培养蓝本中,为我院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和依据。

(2)学院在课程建设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a.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院每期都自行开设有专业选修课、通识选修课和教师教育类选修课,2012北碚校区共开设各类选修课100余门次,开课率较高。

b.学院加大了精品课程建设力度,根据学校《精品课程管理办法》制定了学院精品课程管理办法及奖励措施,鼓励各系(教研室)积极申报精品课程并不断建设完善已有各级精品课程。2012北碚校区成功申报一门校级精品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至此我院校级精品课程共有5门。2012年10月北碚校区启动了2012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评选工作,将在已有的5门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之上再评选出1-2门课程作为院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培育。

2、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建设情况

北碚校区狠抓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完善健全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措施及办法,效果显著:

a.2012我院小学教育专业成功获批为学校特色专业;

b.肖其勇、林长春、杨祖涛、周洪、胡燕、路晨六人的“小学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与高素质小学教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被评选为2012重庆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c.6位教师成功获批2012年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分别是:李阳洪老师的《职前小学教师教育三笔字书写标准研究》、郑晓鸿老师的《职前小学教师智能化在线辅助学习的平台的研究与实践》、周仁莲老师的《小学教育专业公共体育课引入软式垒球项目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熊志明老师的《职前小学教师教学言语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苏黎老师的《新时期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逻辑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游泽生老师的《以教学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d.周洪、张漫琴等8位老师成功申报了2012年院级教改教研项目。

e.2012年教师在各类期刊发表教研教改论文8篇,全国小学教育研讨会交流论文10篇,获奖1篇。例如,张丽珊老师的教改论文《重庆市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发表在《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2.4)、《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状况的实证研究》发表在《基础教育》(2012.2),论文《重庆市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思考》获2012年重庆市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2012年11月我院8位教师参加了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2012年年会”,同时他们撰写的教研教改论文均被收录在此次年会论文集中,分别是:刘艳梅老师的《师范生文本解读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小学教育(语文)专业为例》、蒋萍老师的《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叶志强老师的《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教育(数学)专业<数学分析>课堂教学改革、朱国会老师的《在<初等数论>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个思考》、苏黎老师的《基于〈标准〉的小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熊志明老师的《职前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言语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刘应芬老师的《试培养凝练小学职业性语文教师素质的策略——基于“标准”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构想》、龙娟老师的《小学教育(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建构探讨》。

3、基层教研活动情况

北碚校区积极引导各系(教研室)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并根据学院实际情况与各系(教研室)自身优势和特点,要求各系(教研室)每学期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开展至少8次教研活动。依据《教研室管理办法》各系(教研室)每期开学初即制定教研室计划和教研活动计划,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活动记录,期末还要及时进行教研室工作总结,工作报告《2012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学院整体教研活动规范有序,效果好。

4、实践教学情况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学生职前教育的必要阶段和基本形式,也是全面检查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本科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北碚校区非常重视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创新了“全程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实践作为贯穿大学四年的系列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此实现“未毕业先入行,一毕业即进行”的目标,实践教学投入和组织实施工作都开展得扎扎实实。

2012根据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北碚校区共组织了10批次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了教育教学见习、实习和专业实践,涉及2009、2010、2011三个年级1097名本科学生。同时学院还积极响应、配合学校顶岗支教工作,2012年选派了两批次共46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前往各区县进行教育教学顶岗支教工作。

5、毕业论文工作

毕业论文工作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各专业培养方案实施成效的全面检验,更是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因此北碚校区也特别重视此项工作,从上至下认真组织、布置、落实毕业论文相关工作。

北碚校区2012届本科毕业生共135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共有3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人,讲师21人,硕士研究生15人,博士研究生3人,人均指导学生4人左右。2012届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自启动以来,我院毕业生论文工作领导小组依照《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程》,认真组织,精心安排,从拟题、选题、开题、撰写、修改,到最后答辩,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检查,严格把关,并专门成立了毕业论文督查小组,对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进行了全面检查,提出问题,督促整改,各个环节工作规范有序,严格井然。

学校教务处组织专家于2012年3月来我院对2012届全日制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中期工作进行了检查,9月对我院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了结题检查,两次检查都得到了学校教务处领导和各位专家的好评,在全校17个学院中名列第四,检查结果为优秀。

四、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力保障教学工作良好运行

2012北碚校区狠抓教学管理,进一步强化了“服务、规范、严格、高效”的教学管理理念,制定了各项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力保教学运行,使学院的教学工作正常、良好地开展。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确保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学院领导坚持每月召开会议,了解和研究本科的教育和教学情况,及时处理和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坚持对教师教案和教学进度计划的检查。开学第三周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进度计划和教案进行检查和审查,确保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严肃性。

3、坚持教学常规检查并定时通报。教科办坚持每天进行教学检查,及时掌握教师上课情况和学生出勤情况,每天及时把学生出勤和学习状况反映给辅导员,每周定时进行公示,每月进行总结及时上报学院领导,保证了教学工作有秩开展。

4、坚持教学督导工作。学院坚持聘请在教学工作中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担任督导工作,并制定了明确的督导任务,在重点关注青年教师和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的基础上,坚持对每位教师听课1-2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坚持召开期中学生座谈会。每期定时召开全院各班的、由学院领导参加的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全院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情况,并将结果整理后及时反馈给每一位教师,以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学院还召开教师大会通报座谈会等教学检查工作情况。

6、坚持学生期末评教工作。按照教师期末考评制度,积极开展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工作,评教结果及时与教师本人见面,并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

7、严格控制教师的调停课。学院制定了调停课三级审核制度,即系(教研室)、教学工作办公室和分管教学院长,对教师调停课进行严格的审核,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请假调课事件发生,以保证教学秩序的严肃性。

8、严格规范学生课程考核与试卷检查的管理工作。完善A、B卷考试方法,加强考试管理,对违反考纪学生,进行严肃处理。

五、学生学习满意度高,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1、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

北碚校区历来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将每期学生评教和半期学生座谈作为教学管理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之一。从学生评教和座谈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良好,学生学习满意度较高。

2、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北碚校区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整体综合素质较强,应届毕业生毕业于学位授予情况良好。2012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共有135人,应发给毕业证书共计131人,应按结业处理的学生共4人,毕业率为97.04%;应授予学位共128人,不能授予学位共7人,学位授予率为94.81%。;

3、应届本科生就业情况

多年来北碚校区培养出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以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适应能力强而普遍受到社会、学校的肯定和欢迎。其中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多数分布重庆市主城区和近郊区县的中小学校,成为重庆市小学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小学教育岗位上成绩十分突出,涌现出了“最美女教师”王洪英,她荣获了2011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特别奖;“最美乡村教师”曹瑾,她被评为了全国优秀教师。

2012届本科毕业生有135人,年终就业率达96%,超过学校平均就业率4个百分点,一次性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均居全校前列。毕业生中有近60%的学生被重庆人民小学、树人小学等市教委直属学校及各区县教委录用,就业质量和就业数量都位居前茅,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

4、学生参与各项专业技能活动情况

北碚校区特别重视本科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为学生举行了各种专业技能实践活动。比如,“能力一刻”天天练活动、“三笔字”天天练活动、“课堂教学模拟”活动、学生书法绘画汇报活动、“师范生五项全能大赛”、辩论比赛、魅力周末活动等,这些活动使学生得到锻炼,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2年4月我院组织了第三届师范生五项全能竞赛,一批教师素质高、技能强、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脱颖而出;6月学院组织竞赛优胜者参加了学校第三届本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我院三位参赛同学表现优异,从全校14个设有本科师范专业的学院22个专业(方向)的41名同学中异军突起,分别获得了理科组一等奖、文科组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学院还获得本届比赛优秀组织奖。这是继2011年在学校举行的第二届本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上我院三名同学分获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学院获优秀组织奖之后,我院在此项比赛上的又一佳绩,取得了新的突破。

2012年11月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2012)年会举办的儿童诗文创作(配图)评比活动中,我院陈秋敏老师指导的学生张帆、张露的作品《童年的记忆》和唐俊秋、黄政的作品《快乐的一天》获得一等奖;学生沈丽丽、陈超的作品《男孩和他的云》、谭华群、陈婷婷的作品《小蝴蝶》、尹昶、覃文的作品《可爱的夏日》和万奇颖老师指导的学生林慧、涂安琪的作品《海的礼物》获得二等奖;万奇颖老师指导的学生廖银银、王君的作品《大自然的美》和况娇、梁周念的作品《我是一滴泪》获得三等奖。

在2012年11月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2012)年会举办的书法创作评比活动中,我院李阳洪老师指导的学生郭金璐的作品《录古闲诗一首》获得一等奖;学生黄政的作品《山行》获得二等奖;梁佩凝的作品《古文节选》、阎星翰的作品《小篆》、杨茗月的作品《诗一首》获得三等奖。

六、走特色发展之路,创品牌办学之风

北碚校区将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小学教育教师及应用技术人才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尤其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小学师资培养方面形成了“以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逐步建立起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的小学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以及培养全面发展、多能一专的小学教育师资的办学特色”。

1、构建了完备的小学教师教育体系。在已有教师教育实践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对高等院校提出的需要和挑战,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为办学目标,构建了完备的小学教师教育体系,即建立了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职前小学教师培养和以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职后小学教师培训体系,有效地将学院的特色和优势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

2、提出了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针对现行的本科师范教育知识艰深,理论教育过多,实践和艺体等技能培养不足的弊端,提出了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观念为指导,以提高质量为宗旨,以“一高两强”(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高,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四会”(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会创新)和“五能五会”(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能教会导,能思会研)为培养规格,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学高素质教师为专业培养目标的职前小学教师培养理念。

3、构建了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院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4、制定了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建立了以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六位一体”的有机整合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板块结构的优化,充分体现课内与课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基本素养与艺术、科技制作等特长的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和时间,高度重视师魂教育。

5、打造了特色的人才培养活动。A.教师技能训练活动:大学一、二年级传承中师的固定教室管理模式,每天晚上7:00-7:45,各班在自己固定的教室开展“能力一刻”、“三笔字”和“课堂教学模拟”天天练活动。同时在全院招聘书法、普通话和文艺骨干担任各班的“书法辅导教师”和“能力一刻辅导教师”,为学生教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课外平台。B.综合素质拓展活动:定期开展书法、绘画、诗歌朗诵比赛、“师范生五项全能”大赛、辩论赛、声乐器乐大赛及魅力周末、看佳片写美文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学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七、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

2012北碚校区(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在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教研教改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学院教学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和不断上升的态势。但是在新的形势、新的情况下,北碚校区本科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影响本科教学。随着本科专业数量的激增,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一方面应用技术学院本科专业增加,造成了专业师资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另一方面缺乏高水平、高职称的学科和教学带头人。

2.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近年来我院在教学管理方面提出了工作理念,按照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定运行,但教科办的新进管理人员多,对管理规范化的认识不足,工作经验不足,执行力不足,有时候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而有效的开展。

3.考研学生人数较少,录取情况差。尽管我院的学生就业率较高,但是考研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报考率和录取率都较差。这是我们近几年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4.教师上课的学术水平有待提高。尽管我院绝大多数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较好。但从督导组和学院领导听课情况反馈,不少的教师上课仅仅满足于书本,对知识的挖掘与拓展不足,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动态不足,有待改善。

教育教学质量述职报告 篇7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立校之本, 对教学质量进行定量评价有助于大学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总体运行的现状, 并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表现。与传统的督导评价以及教师自评不同, 该课题旨在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 研究对大学教学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工具。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与方法如下。

(一) 教学质量的评价源问题

教学好不好, 该由谁评价?这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研究学者所思考的问题, 也对大学教学管理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目前的文献以及在实际应用中, 主要提及三种对大学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来源, 分别是授课教师、听课督导以及听课的大学生。该课题对三种评价源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 但由于篇幅的限制, 本报告仅对大学生评教展开分析。

相对于督导评价和教师自评, 大学生评价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最为接近。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 对于产品质量的评价权已经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顾客一方,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也转而以顾客的评分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最终标准。这意味着对于教学质量评估, 大学生应该成为提供评分的首选来源。

从评价对信息的需求角度来看, 作为课堂教学的接收方, 大学生所处的位置也让他们足以对教学质量究竟如何进行评价。一门大学课程往往需要多个课时才能完成, 大学生在完成这些课时的过程中, 足以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和判断, 这为他们评估教学质量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此外, 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大学生, 通常属于同一个班级或者年级, 互相认识, 这为他们就教师的教学效果提供了讨论的机会, 这些讨论会为增进他们对于教师教学表现的理解提供更多的信息。由于充分的信息是完成绩效评价的必要前提, 因此, 从大学生角度收集的评价信息拥有最为客观准确的信息基础。

对学生评估的主要担心在于, 大学生是否具有对一门课程进行客观评估的能力。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 他们是否会更多地被授课教师的教学形式所吸引, 而忽略掉那些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课题认为这种可能性虽然存在, 但它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大学生拥有正常水平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足以完成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估这一并不复杂的任务, 而且当他们能够通过评价向教学管理方提供关于教师真实教学水平的绩效反馈时, 他们有强烈的动机去参与评价。因此, 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大学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具有足够的可行性。

(二) 大学生评教的理论基础

对抽象概念进行科学评价需要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如果在测试时缺乏理论支撑, 不仅难以得到稳定、准确的测量结果, 也会给测评结果的解释造成困难。因此, 在着手开发用于大学生评教的量表和系统之前, 需要先为大学生评教行为寻找到足够的理论支撑。该课题着重分析了教育心理学研究文献中对于大学生评教理论基础的论述。然而, 虽然在以往的研究中, 有学者试图对大学生评教工具进行研究, 但这些文献中均未对大学生评教的理论依据展开论述。因此, 我们将文献搜寻拓展到服务管理、组织管理、决策以及绩效评估等多个不同的相关领域。结合大学生评教的特征, 有三条理论可以为这一过程提供支撑, 即服务质量理论 (service quality theory) 、信息处理理论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和人际公平理论 (interpersonal justice theory) 。

1. 服务质量理论

如果将大学教学视作一种服务, 那可以按照服务质量理论考察分析大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大学教学具备几乎所有的服务特征, 比如:教学本身不同于产品是无形的 (抽象) , 同一个教授在不同时间或者面向不同班级讲授同一课程时会不一样 (异质) , 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教学 (难以储存) , 教授授课和学生学习是两个同时发生的过程 (生产和消费不可分离) 。事实上, 像医疗、高等教育、信息系统等行业完全可以视作专业服务 (professional service) 。它们与普通服务的主要区别在于需要服务提供方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够完成。因此, 服务质量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为大学生评教活动提供了行为上的合理性。

将服务质量理论视作大学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的一个潜在问题是, 这种评价会由于大学生本身的阅历所限而造成过于依赖过程但忽视产出:由于大学生和教授在知识掌握上的不对称, 即便教授完全没有传授他应该传授的知识, 大学生仍然有可能不知道这一重要的过程没有发生。因此, 如果完全依赖学生的主观感知来评价教学质量, 有可能造成的情况是, 虽然学生没有学习到足够的知识, 但是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先进的教学设施及教授良好的口才等也会让他们形成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感知。这个问题应该在大学生评教实践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毕竟, 大学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教授是否将重要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信息处理理论

信息处理理论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源于对人类决策判断行为的研究。它认为考核个体的工作表现或者行为时, 评价者必须依赖对相关信息的搜寻、回忆、比较以及整合后才能做出最终的判断。因此, 要想完成准确的绩效考评, 充分的信息来源和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两个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在大学生评教情境下, 信息处理理论意味着, 如果大学生要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评价, 他们首先必须拥有足够多的支撑评价得以进行的信息。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 有足够的机会观察教师在各个方面的表现, 可以收集到足够支撑他们做出判断的信息。其次, 信息处理理论还意味着, 除了拥有必要的信息之外, 大学生还需要拥有信息处理的能力, 这样才能够将信息转化为评价。大学生们经过多年的学习训练, 具有较强的比较、分类以及推理能力, 完全能够根据教学评价的要求, 将自身体验和感觉转化为教学评分。因此, 按照信息处理理论可以认为大学生具备完成教学绩效评价的信息基础和认知能力基础。

然而, 由于绩效评价者必须对信息进行认知上的加工才可以完成绩效评价任务, 绩效考评的结果就必然会受到同信息加工相关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家对于信息处理理论的研究表明, 即便在认知能力正常, 同时也基于充分信息的情况下, 绩效评估仍然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偏差。在这些偏差中, 光环效应、宽大/严格偏差、趋中效应, 以及归因偏差对于大学教学绩效评价尤为相关, 需要引起重视。

3. 公平理论

人际公平理论 (interpersonal justice theory) 在组织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它在预测组织成员的行为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按照这一理论, 组织成员将自身与组织的交往看作是一种交易关系, 在这种交易关系中, 个体关心的是自身的投入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相匹配的回报、组织做出奖赏分配的过程是否公正, 以及自己是否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对待。事实上, 由于目前大学多采取收费制, 在某种程度上, 大学生与学校之间存在交易关系。此外, 大学生入学之后, 还很有可能将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关系视作一种交易:大学生在一门课程上投入时间精力, 老师则根据其表现给予相应的分数反馈, 大学生完全可能从公平交易的角度来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因此可以借用人际公平理论来为大学生评教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三) 评教题目和量表的设计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发现, 相对其它两个评价来源而言, 采用大学生作为评价源既拥有相应的心理测评及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同时也具备足够的实践可行性。因此, 本项研究也采用了大学生评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优劣的主要参考指标。为了生成用于评教的题目, 该课题组访谈了20名在校大学生, 以了解他们对于大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关注焦点, 形成初步的测量题项。然后, 由2名博士生独立地对这些题项进行了归类分析, 确定了10个最为重要的方面, 并进行了文字描述加工, 以使之适合大学生评价这一目的。具体见表1-1。

(四) 量表的统计性能

量表究竟能否用于对教学质量进行稳定准确的测评, 还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在东部沿海某重点大学教务部门的支持下, 该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以考察这些题目在测评大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时是否具有足够的信度和效度。第一次调查对象包括该大学58个教学班的3, 208名学生, 平均每个班级的参评学生人数为55.31人, 标准差为49.84人。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 该课题所开发的教学质量评价量表具有足够的信度 (Cronbach’sα=.0.974) , 因素分析的结果也支持了量表的效度, 所有测评题目都从属于同一个公因素 (第一特征根8.117, 第二特征根0.448, 第一公因素所解释的方差百分比为81.168%) 。

考虑到大学生评分经常需要在班级层面进行分析, 课题对大学生个体评分按照班级进行了合并, 并检验了量表在班级层面的信度和效度。该课题组首先分析了对同一教学班级内不同大学生进行评分合并的理论可行性, 接着采用Rwg指标检验了合并不同个体的评分是否在统计意义上满足对评价一致性的要求。在班级层面上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量表具有足够的信度 (Cronbach’sα=0.988) , 并且保持了单维度构念 (第一特征根9.073, 第二特征根0.425, 第一公因素解释90.729%的总方差) 。

为了校验量表在其他样本中也能够保持足够的信度和效度水准, 课题在这所大学内开展了第二次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381个教学班的21, 496名大学生, 平均每门课程的人数56.42, 标准差为40.81。除了评教分数之外, 该课题组还通过大学的教学管理部门, 抽取了每位大学生在该门评价课程上的最终成绩得分, 以检验评教得分和大学生的课程成绩之间是否具备相关性。

在新的样本中, 课题所开发的教学质量评价量表表现出了足够的信度, 在个体水平上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3, 在班级层面上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89。同时, 量表的单维度结构再次得到了验证, 不管是在个体水平还是在班级层面, 量表题目都在因素分析中被归入同一个公因素, 这一公因素在个体水平上解释了80.451%的总方差, 在班级层面解释了81.784%的总方差。此外, 相关性分析发现, 大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分与他们在该课程上的成绩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r=0.099, p<.001, n=21, 496) , 在班级层面上, 班级评教平均分与班级课程成绩平均分之间也显著正相关 (r=203, p<.001, n=381) , 这些分析结果表明教学质量评教分数能够预测到大学生的课程成绩分数, 从而为量表的预测能力提供了实证支持。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

研究表明, 从大学生的角度对大学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是完全可行的, 课题开发的包含10道题目的量表可以被用于对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可靠有效的测评, 所得出的分数能够从学生评价的角度反映教学质量的差异。但是, 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常规化的大学生评教活动之前, 要对大学生评教分数本身的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 并要防止大学生评教成为一项制度之后所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评教的结果最好与对教师的绩效考评以及晋升脱钩, 创造一种评教分数与教师个人利益无关的环境, 从而让评教分数更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 避免教学过程中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一) 对学生评教实践的建议

1. 大学生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成为一项常规, 而不是零散进行

如果将大学生评教建立成为一项制度, 通过两年左右的实践, 学生即可熟悉这项制度的设计理念以及目的, 了解评教对于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改进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评教的积极性, 并激发他们以诚实而不是以应付的态度对所选课程进行评分。同时, 常规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也能够在教师心目中建立起质量意识, 如果教师知晓学校对于教学质量有着常规化的监控手段, 那他们在教学上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2. 建立专门的网络评教系统, 便于学生评教和反馈信息汇总处理

当今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校园网及面向学生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学校只需在系统中留出评教入口, 设计相应的后台程序即可。网络评教成本低, 回收评教数据所需的时间也最短。评教结束后, 学校可以利用后台数据管理功能快速完成对评教数据的汇总计算, 从而得出课程评教分数。此外, 网络评教对于不同课程的测评环境是相同的, 这就使得评教分数能最大程度地反映教学质量的差异, 排除评价环境本身对于评价分数可能带来的偏差。

3. 评教时间应该在授课结束和学生课程分数公布前的中间段

如果评教在授课未结束时就展开, 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基于不完整信息的, 他们事实上还未经历整个课程的过程。比如, 对于那些课程后半段更精彩的课程来说, 评教分数就会偏低。如果评教在学生分数公布后进行, 学生可能更多地根据自己获得的成绩分数来决定“给老师多少分”。该课题组在实践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如果让大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评教, 课程分数和评教分数有着比在课程结束前评教更强的相关性, 说明评教分数可能被学生自己的课程成绩所扭曲。

4. 建立有效的激励方法, 提高评教参与率

对于一门课程来说, 有效的评教分数必须建立在足够多的个体评教分数上。假如课程注册学生有50位, 仅有10位学生参与评教, 显然这一评教分数并不能反映这个班的学生整体上对于教学质量的认识。参与评教的学生比率与一系列因素有关。比如, 如果教师课程讲授的特别好, 这个班级参与评教的同学比率就会相应地升高, 这可能是公平理论在起作用:学生觉得参与评教是对教师高质量教学的回报。此外, 该课题也发现, 在大学四年级下半学期的教学班中, 学生评教率一直很低,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四学生面临毕业离校, 无法对他们的评教行为进行强制约束所致。因此, 设计有效的激励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评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 对评教分数应用的建议

相对于督导或同行听课来说, 大学生评教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产生一个基于大量学生评价的评教分数。在现今大学管理制度与体系下, 这个评教分数有什么价值?或者说它可以被用于什么场合以及不能够用于什么场合?在应用中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在以评教分数为基础实施各项管理政策前, 教学主管机构必须首先对这些问题思考清楚。

一个最常见的误区是, 行政管理机构将评教分数视作对授课教师进行考核的工具, 比如, 大学在评定“优秀教师”等奖项时, 有可能会将评教分数或者排名作为主要的依据, 并过分强调这个分数的客观性。更有甚者, 大学将教学评分靠后的教师视作某种绩效不合格而给予处罚。这些不当使用都可能会给教学质量和学习风气带来负面效应, 如教师可能会为了在评教中获得高分, 与学生达成默契, 放松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等。

2003年居民生活质量报告 篇8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总体评价

1.近七成居民对总体生活表示满意,满意度较上年略有下降

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的中国居民对于目前个人生活感到满意。如果用5级量表的赋值 方法求取结果,即5分表示“非常满意”,依次递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排除回答“ 说不清”及“拒答”等不确定指标后求取均值,则目前中国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得分为3. 43分,处于“一般”和“比较满意”的中间水平。与2002年相比,目前对生活持高满意度的 居民比例(68.2%)略低于上年(70.8%),满意度水平较上年(3.49分)也略有下降。

如果使用粗略估算法,将对于目前生活状况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群体归 为高满意度群体,将“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群体归为低满意度群体(报告其他部 分使用的粗略估算法均采用类似的归并方法),则当前中国居民中高满意度与低满意度群体 分别为68.2%和25.2%。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前者满意度 要低于后者,城镇居民中的高满意度群体与低满意度群体分别为64.2%和28.9%,满意度水 平为3.34分;农村居民中的高满意度群体与低满意度群体分别为70.7%和22.1%,满意度水 平为3.48分。与上年相比,城镇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水平较上年略有下降(3.38分→3.34 分),但此变动水平在误差范围之内;而农村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水平较上年有较为明显 的下降(3.56分→3.48分)。

2.与2002年相同,居民对未来生活抱以高期待

中国居民对于未来5年的个人生活水平表现出较高期待,76.4%的居民预期未来生活“ 会变得很好”或“会变得比较好”。如果使用5级量表衡量,以5分表示“会变得很好”,依 次递减,以1分表示“会变得很差”,排除回答“说不清”及“拒答”等不确定因素后求取 均值,则现阶段中国居民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度分值为3.82分,处在“与现在相比变化不大” 和“会变得比较好”之间偏向于“会变得比较好”的水平,这一结果与2002年中国居民对未 来生活预期乐观度水平基本持平(3.80分)。若用粗略估算法进行归并,目前生活乐观预期 者(76.4%)明显多于悲观预期者(4.7%),且乐观预期者较2002年(72.7%)略有增加 ,悲观预期者较2002年(5.5%)略有减少。

3.平静满足依然是居民的主流心情

现在,每10个中国人里,大约有4~5个人感到平静满足,1个人感到愉快浪漫,1个人平 淡冷漠,有2个人会感到无聊发愁或焦急紧张,还有1人对自己目前的心情表示不清。可见, 平静满足(45.1%)依然是中国居民的主流心情。如果将所有的情绪大致划分为积极的(包 括平静满足或愉快浪漫)、中立的(包括平淡冷漠或说不清)和消极的(包括无聊发愁或焦 急紧张)三种,那么这三者间的比例约为6∶2∶2。与2002年相比,持积极情绪的居民比例 有明显增长(49.9%→57.2%),持消极情绪的居民比例则略有降低(21.3%→18.4%)。

4.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最能影响居民总体生活感受

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的各分项指标与总体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代表了人们在各分 项指标方面的满意度对其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个人经济状况满意 度”成为影响2003年居民总体生活感受最为重要的指标,且其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居于第二位 的“个人职业满意度”指标。2003年新增的微观环境指标“个人业余生活满意度”位居第三 ,其影响程度接近于“个人职业满意度”。此外,“物价变动的承受能力”、“消费信心度 ”、“社会保障满意度”和新增微观指标“身体健康状况”对于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也处 在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相比之下,多项宏观环境指标对居民的总体生活感受产生的影响较 低,其中以“政府管理信心度”为最低,比较靠后还有“科技发展获益预期”和“深化改革 获益预期”。从总体趋势上来看,2003年影响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主要指标多为微观环境 指标,这一结果与2002年相同。而“社会治安安全感”和“社会保障满意度”两项指标对20 03年居民的整体生活感受产生的影响明显减弱。

5.下岗就业连续3年成为市民关注的第一社会焦点

比较零点调查连续5年进行的城市居民社会关注焦点的调查结果发现,下岗就业已连续3 年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自2001年“下岗”一词走入历史以来,就业矛盾不断加剧 ,不同群体的市民站在或正面或负面的不同角度对就业问题给予着极高的关注度,2003年市 民对此问题的关注率(52.9%)仍居高不下,与2002年的高关注率(53.5%)基本持平,但 2003年市民的职业满意度水平(3.39分)仍处于低位,并成为下拉其整体生活质量感受的重 要因素(参见表1)。

结论与建议

2003年影响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19项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指标的评价得分均在“一般” 水平之上(大于3分),虽然相比于上年,多数微观环境指标的评价得分上升,但大多数宏 观环境分项指标的满意度普遍高于微观环境指标的总体趋势未变。而从各项指标对于居民总 体生活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来讲,居民的总体生活感受会更多的受其对微观环境指标满意度的 影响。比较各项指标的影响力及所获评价可以发现,对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 的多项微观环境指标,其实际的满意度普遍较低,相反,满意度较高的指标是那些相对而言 重要性较低的宏观环境指标。这表明,中国居民对当前国家的宏观环境表示乐观,而对于自 己的各种微观处境则相对不满,并在较深层次上影响到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状况。

上一篇:《布罗镇的邮递员》读后感优秀作文600字下一篇:个人对村委会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