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教学质量分析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考教学质量分析(通用5篇)

联考教学质量分析 篇1

12月24日我部与石门镇中心小学进行了第一次联考,与石门镇中心小学相比我部只有极个别科目领先,大部分科目落后,特别是四年级英语权重分相差30多分,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成绩,现将这次考试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

1、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如学过的汉字不会书写,或写错别字等。

2、部分学生书写不够规范,不认真。

3、能力题,个别学生掌握不好。如五年级仿句不按要求去做。关联词掌握不好,从给出的关联词中选择还可以,随便给个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填得五花八门。

3、学生对阅读分析的得分率还是相对稍差,究其原因:一是平时训练得材料少;二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读懂文章就开始回答问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稍有难度的,如四年级阅读中的“无所不有”、“足不出户”,学生都不理解。

4、个别学生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语言空洞,词汇量小、不生动,叙述不流畅。达不到规定的字数,有错别字、病句等。

(二)数学

1、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好,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还没有逐步形成,不认真审题,个别学生甚至落题。

2、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加强,如:

四、五年级制作统计图,个别学生计算不认真,不写名称;在平面图上辨别方向标出场所,不够精确,总有误差。

3、部分学生学知识死,不会变通,分析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低。

4、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计算能力不强,准确率不高,尤其是计算题。

5、部分学生答题速度慢,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

(三)英语

1、记忆性知识掌握不牢。本次检测关于单词拼写题、语言规则题、各种英语小疑点等需要背会的知识,学生的完成情况不理想。

2、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此次检测,四、五年级各有一篇阅读文章,四年级连词成句,每个年级的情景会话,都需要学生能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大体看懂全文,学生根据语篇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整理能力都很差。

3、学生写作能力不强。本次检测,有二成学生写不出成形的文章,还有部分学生写的文章单词、语法错误太多,看不出写的是什么意思。

4、三、四、五年级的试题在对学生能力的测试中难度较高。三年级要求学生会抓住主要信息进行分辨,这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四年级直接出现字母发音规律认读单词并进行归类,加大了难度,并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五年级则出现书写partc部分的单词,提高书写的难度。

5、两级分化现象突出。同班学生之间分差在50多分。

二、分析教学现状及主要原因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行为影响教学成绩的提高

1、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有些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围着教师转,被动学习。有人来听课是一种教法,真正上起课来是另一种教法。

2、课标理解不透,教材挖掘不深,教法研究不足,学法指导不够。新课标教材,其编排意图,内容安排都具有很大的伸缩空间,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探究的自由。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例题讲解例题,就课文读课文,就练习做练习的现象严重,缺乏教学思想的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3、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够。许多课堂上,教师就是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凭借这些,即使最优美的语言文字也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远程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教学的重难点突破不够。

4、后进生辅导缺乏计划安排,随意性大,转化率低。可以说,每个班级都不同情况的存在一些后进生。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教师是力没少出,但效果不明显。

(二)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学校的教研活动基本能正常开展,但大多是老套路。一是教研组开展得不够深入,学科组、备课组群体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个别教师工作虽然很务实,但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不能主动地、充分的利用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教研意识、问题意识、反思意识也相对薄弱。三是缺少优秀资源的专业指导,没有开阔的视野和先进理念的支持。

(三)教学常规落实不到位

表面看起来,我们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都很到位,但在具体操作上缺少实效,实际问题还是很多。课堂上一些教师还是“满堂灌”,学生学习还是很被动。作业训练形式单调,布置作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作业效益不高。课外积累与动手训练较少,造成训练不全面。

(五)学生状况

一是家庭教育的隐性缺失。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素质及认识程度不够,再加上有些家长外出打工做生意或单亲家庭,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父母或亲戚照应,暂时监护人根本无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管不了,在管理孩子方面疏于管理,有些学生的家庭作业应付了事或干脆不写。即使老师与家长沟通,家长也不闻不问,或说管不了。这样缺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只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就导致了各班级中都有学困生。

二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大部分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能完成学习任务,还有一部分孩子厌学,只要一离开老师的视线对学习任务是能拖就拖,拖到放学没完成老师也得让他回家,回家就更不学习了。

三、今后教学设想及对策

根据我校小学教学工作的现状,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备课,设计最佳方案。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先要吃透教材,然后翻阅各类教学参考书,最后根据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领悟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联考教学质量分析 篇2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五校联考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二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到1971年,英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此时美国巳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这表明()A. 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B.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解体 C. 欧元的启动导致美元地位下降D. 美国已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2.下表是对罗马法的分类。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A. 博采众长B. 体系完备C. 影响长远D. 崇尚公平

3.唐代出现不少宰相和高官以自己不是科举出身为耻的现象。这说明唐代科举()A. 取代了其他选官方式B. 在士大夫阶层中的影响力扩大 C. 促进社会阶层上下流动D. 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4.克里斯提尼时期以后,雅典步入了“全民政治”的时代。这时,每个公民都要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府官吏,主要的政府官吏则由抽签而不是由原来的选举产生。这一做法()

①扩大了城邦普通民众的参政权 ②直接导致雅典城邦走向衰落 ③容易造成政府官吏素质参差不齐 ④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5.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 民族危机的困境B. 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D. 文学革命的影响

6.蔡元培曾这样说道:“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之政治组织……所以民国七年(1918)夏间,北京市各校学生,曾为外交问题,结队游行,向总统府请……我曾力阻他们。”1919年5月4日的学生运动,先生虽未阻止,但在营救被捕学生出狱后,愤而辞职。以上材料表明蔡元培先生()A. 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B. 关键时刻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 C. 提倡学术思想自由不过是空话D. 认为大学应坚持学术至上原则

7.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活跃的市场经济……不管是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是产品市场都已经非常完善。当时中国的文明不仅在经济基础、科学技术上领先于西方,而且在制度层面也走在世界前列。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在制度层面走在世界前列 B. 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C. 编制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D. 小农经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8.有学者写道:“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 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C. 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

9.“美国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该材料认为关贸总协定存在的弊端是()A. 未起到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B. 规则不严密 C. 不具有法律约束性D. 被美国操纵

10.托马斯·潘恩说:“在世界的这个广大地区,我们忘记了三百六十英里的狭窄范围(英国的长度),我们因此可以更大规模地传播我们的友谊,我们主张同欧洲每一个基督教徒保持兄弟般的关系,并因为这种豁达的胸襟而感到自豪。”这反映了()A. 北美大陆可以自由和欧洲发展贸易 B. 北美殖民地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C. 北美大陆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 潘恩的思想成为北美人民的共识

11.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A. 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必须否定 B. 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C. 标志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完成 D. 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

12.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 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5分)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

(2)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3)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场 史论五篇:

一、“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五、“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场 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

二、“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三、“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四、“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五、“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

《四书》《五经》义: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摘编自1904年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三项有关清末科举考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两幅图反映了雅典公元前8世纪后经济发展的状况。

材料二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受这种经济状况影响,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雅典出现了哪些典型的阶级或阶层?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阶层的经济状况?他们的政治地位如何?(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阐述了怎样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理由。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盟国(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护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的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

(2)材料

一、材料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的观点较为符合实际?(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可得乎?”(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中国通史全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你如何评价秦始皇的这项措施?(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国家的根本是什么?农业的根本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的变化,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中心地位,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美国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但随着美国经济衰退,兑换能力完全丧失,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解体,故B项正确;1999年后欧元的启动,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霸主,故D项错误。2.【答案】B

【解析】表格中没有体现罗马法吸收其他法律信息,故A项错误;表格中从“调整对象”“表现形式”“适用范围”“立法方式”“权利主体”介绍了罗马法,说明罗马法体系非常完备,故B项正确;材料表格中没有提及罗马法影响的信息,故C项错误;崇尚公平属于罗马法的特点之一,在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唐代不少宰相和高官以科举出身为荣,可见科举制在宰相和高官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中的影响力扩大,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推测出科举制取代了其他选官方式,故A项错误;科举制为出身卑微的读书人进入仕途提供机会,促进社会阶层上下流动,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但与题意无关,故C、D项错误。4.【答案】C

【解析】克里斯提尼改革后,雅典民主制得以确立,并非导致其走向衰落,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期,因此可以排除含有②④的选项,选择C项符合题意。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6.【答案】D

【解析】蔡元培先生在五四运动中有无领导作用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中蔡元培先生未阻止学生运动,故B项错误;蔡元培先生认为学生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而不应参加政治组织,体现了他提倡学术思想自由的原则,故C项错误、D项正确。7.【答案】A

【解析】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此时打破了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发明星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井田制瓦解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开始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体,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8.【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西方思想启蒙以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为基础,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首要任务是国家的救亡图存,因此“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忽略了个体的启蒙,故B项正确;从材料没法判断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的原因是否与工业化程度有关,故C项错误;也无法批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是否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故D项错误。9.【答案】A

【解析】“一般禁止数量限制,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说明许多国家未遵守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故A项正确;“规则不严密”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不包含“不具有法律约束性”的意思,故C项错误;“美国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

”不能说明被美国控制,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材料只是主张“同欧洲每一个基督教徒保持兄弟般的关系”,没有指明是要和欧洲发展自由贸易,故A项错误;根据“在世界的这个广大地区,我们忘记了三百六十英里的狭窄范围(英国的长度)……我们主张同欧洲每一个基督教徒保持兄弟般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北美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随着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可知,北美当时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还未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错误;材料只提及潘恩的思想,没有说他的思想成为北美人民的共识,故D项错误。11.【答案】B

【解析】晚清新型管理机构出现,但原先官僚体系并没有完全否定,故A项错误;“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出现,是中国在列强侵略下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机构是殖民地化的表现,不是封建化,故C项错误;列强侵略,使中国开始近代化历程,故D项错误。12.【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可知邓小平的这一讲话是让人们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据此判断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故A项正确。浦东开发与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这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故排除B项。“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改革开放,故排除C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初步建立的,故D项错误。

13.【答案】(1)西周和西汉时期。分封制度和郡国并行制度。(2)行省制度;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3)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不必拘泥于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问可从图二“胶东国”等信息中得出郡国并行制度。第(2)问注意元朝 “中书省”“行中书”“腹里”“宣政院“等机构的职能和范围。第(3)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14.【答案】评分标准及示例:必须是在解读材料基础上得出的正确信息,并能予以说明,罗列无关史实无效。另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信息:三场考试只有一场考四书五经(科举考试内容不再局限于儒家经典)。说明:清末面临历史大变局,高唱礼义廉耻无法救国,需要选拔更多实用人才。

示例二:信息:重视考查史论。说明:治国必须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如史论第一篇就是针对清末中央集权削弱的现状。

示例三:信息:重视考查世界各国治国策略。说明:清末中国已融入世界,必须学习各国先进经验,才能维系政权。

示例四:信息:关注改革。说明:当时清政府正推行新政,需要借鉴古今中外改革变法的经验。【解析】本题属于信息说明类题型,首先提取清末科举考试的信息,注意必须是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得出的正确信息;其次能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从第一场中的信息可得出重视考查史论,可以从治国必须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等角度来说明;从第二场中的信息可以得出重视考查世界各国治国策略,从中国融入世界、学习西方等角度来说明;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科举考试内容不再局限于儒家经典,从晚清历史的大变局的角度来分析说明。15.【答案】(1)状况:工商业发展。代表阶层(级):“海岸派”“山地派”“平原派”。(2)阶层:平民;政治上:无权,完全听命于贵族。

(3)主题:梭伦改革的原因(或背景)。理由:材料一经济发展成为梭伦改革的经济基础;而在材料一经济发展基础上壮大的工商业奴隶主成为梭伦改革的阶级基础。材料二阐述的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是梭伦改革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提炼、概括材料的能力。第(1)题是对所学图片的再现,反映的是工商业的发展。第(2)题是一则诗歌,从“无辜被售”“卖身”等可知是平民。第(3)题,两则材料都叙述了改革前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及阶级矛盾方面阐述理由。

16.【答案】(1)标榜:“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以保护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

(2)区别:德国认为同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后者的观点较符合实际。

(3)责任:德国认为“盟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盟国“不负任何责任”。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都是非正义的。

【解析】第(1)问主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提出的以保护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据此进行概括归纳;第(2)问结合材料和史实进行判断分析;第(3)问结合材料观点和一战的性质与目的进行判断分析评价。17.【答案】(1)措施:实行郡县制。

评价: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2)民为国本;不失时为农之本。

(3)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联考教学质量分析 篇3

高一思想政治学科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要求

选择题:

1.B2.A3.B4.A5.C6.B7.A8.D9.C10.D

11.D12.A13.D14.C15.B16.D17.D18.D19.B20.B

21.C22.B23.D24.C25.B26.A27.C28.B29.C30.C

31.A32.B33.C34.A35.B36.C37.B

问答题

38.参考答案:10分

(1)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4分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 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集中民力;②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实施。④参与决策的实践,也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能够答出3点可给6分

39.参考答案:10分

(1)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行使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2分②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权力只有接受监督,才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2分③政府权力只有接受监督,才能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才有权威。2分

考生回答教材P47页最后一段内容可给4分

(2)要指出所关心的具体问题,同时提出有益的建议,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答案例:我最关心的是“物价”问题。1分我向湛江市各区县的党政官员提出建议:要大力发展经济,保证市场物品供应;要依法规范市场行为,打击非法“抬价”,稳定物价;要多途径提高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特别通过社会保障确保低收入人群的生活。3分

40.参考答案:9分

(1)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3分

(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2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分

41参考答案:10分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材料一说明了我国对国际问题依照其本身的是非曲直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4分

2010年十三省联考试卷分析 篇4

下面请蔡老师谈一下今年《行测》题型的分析。

蔡金龙:对《行测》的分析,从去年到今年举办了三次大规模的联合考试,今年他们采用了同样的试卷考试。对这三次联合性考试来说,试卷结构其实是完全相等的。这个试卷结构与2010年的国考对比其实是有一些不同的。比如说在2010年国考当中选词填空出现了20道,此次当中出现了10道。图形推理去年出现了10道,今年出现了5道。常识判断去年出现了25道,今年出现了20道。这些题型的题目相对对考生来说,虽然它相对来说并不是太难,但是散度较大。减少了散度较大的题目,比如说常识判断就减少了,这个使大家更加聚焦。同时增加了一些题目,比如说增加了类比推理的题目,那在国考基础上增加了类比推理,保持了原来的惯性。在原来的题目里面增加了表格型的题目,相对来说增加了难度并不大的题目,但是相对严谨的题目。

试卷结构上跟国考基本上类似

所以,这次考试完成之后,对于这次已经经过完全、非常好的备考考生来说,可能会出现一部分高分。在整个考试当中,我们也问过几个学员,他们说可能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对于整个里面整个的模块而言,对于言语部分紧跟国考的步伐,试卷结构上跟国考基本上类似,在创新题目上都类似这个增加了一道语句排序题,这个是国考当中再生的题目。而且多以主旨题为主。还有选词填空100%考查的是诗词,还有近一半差是与成语有关,这个跟国考趋同。在未来联考过程当中,大家可以充分借鉴国考以及历年联考的经验。

就数量关系而言,数字推理的部分对2010年的国考模仿痕迹非常明显。尤其比如说其中的几道题目模仿痕迹非常的明显,但是此次联考过程当中其实引入了对国考命题惯性的引申。比如说国考的命题惯性我用常数去修正或者是前后项去修正,现在选用了前项加后项的去修正,变成了前后项的联合修正,这个就是命题惯性。

数学运算部分难度较大,要高于2010年的国考。这是今年在整个试卷结构过程当中难度比较高的一个模块之一。就是数量关系部分会出现个别题目,可能大家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这个也是对考试心理的一个挑战。判断推理方面出了一个题目,跟2009年国考87题完全不同,一个字都没有改变。其中一道题目是对以国考的一个改编。这样可以说,在判断推理这个模块,题型在近几年相对平稳的时候,可以看到可能在判断推理这一块的题库建设相对比较好。

资料分析难度降低 与国考持平

对于资料分析而言,资料分析国考今年不难,联考今年依然不难。在这个里面如果大家掌握了相应的技巧,就是假如很多题目直接预算实际上要花费很大的时间,但是有一些题目甚至不需要计算就可以得到答案。而且今年表格题多,实际上节省了考生的挖掘数据的时间。表格在挖掘数据上比较浅显,这个是表格的提高。在材料上选用的表格题比较多,会使难度降低。还有从选项上来说,四个选项上的差距加大,同样可以估算。比如说我们差距1%,这个需要精确预算,但是现在差距并没有大。所以说资料分析今年难度降低了,与国考持平。

对于常识而言,整体的难度不高,主要以实际性为主。在这里面法律考了6道题,从总体而言还是验证了我们所说的对于常识部分广泛性的要求。第二点在整个能力的要求上,偏重于实际生活相关的运用以及其余的实际能力。在这个整个命题方式当中,体现了与国考贴近的特点,比如说其中某一道题目出现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给出了四个命题,相当于同时考察了四点基本常识。而这四点基本常识又不是围绕在一个方面,比如说政治、法律、经济。这种题型的引入对于大家实际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融合了哲学、数学的学科。

常识融合了与当年的热点相一致,比如说板块解压形成了青藏高原以及教育现代化的问题等等。与国考贴近的趋势现在非常的明显,此次考试当中数量关系难度相对较大,而资料分析难度相对减小,这是对《行测》部分的分析。主持人:听了蔡老师的解析,我觉得可以考生在复习时看一下国考《行测》题,应该会得到很大的启发。那么,《申论》是怎样的呢?

钟君:下面我谈一下《申论》的特点。第一是从联考的主题选择上来讲,我觉得选择的非常好。主题可以这样概括,考察的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特别是水资源管理的问题。有几个特点:(1)紧扣了《申论》考察的特点。《申论》考试是公务员考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考察方面一定要凸显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切入社会热点,对于公共事业特别是水资源价格这样一种管理问题切入,完全顺应的《申论》这样的一个特点。

(2)抓住了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宏观上来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三句话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那么水资源本身就是生态问题,政府在管理水资源的价格的时候,又涉及到了老百姓切身的利益以及公共事业的价格问题,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问题。这里面的核心就是要让考生们抓住这样一个协调和统一的问题,所以山东省考试考了一个关键是平衡的问题,这个平衡就是一个统一的问题。那么我们知道在过去,在材料当中展示的水价过低是因为把它当成一个公共事业来管理,没有重视到水资源的价值,所以说定价是偏低的。从这样的角度,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角度来说,这样的主题也是非常好的。

另外提醒大家,其实关于生态的问题,是从去年国考以来各个省的地方考试已经考过的。浙江、北京都考过,这个题目也是这些地方考试的主题。可以看的出来,这个问题就当前来说,不止是我们民间关注的重点,也是政府关注的重点。

从题目整个的设计编排来讲,能够看出国考的影子来。整个的题目的设计,《行测》上是趋同的,那么《申论》也是一样,也是趋同的。趋同体现了几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这个题目设计的看起来很新颖,但是又能让考生有章可循。刚才也提到了概括的市政公用事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它的重要性,是什么原因,接下来让你写一份节水宣传的材料,这个就是贯彻执行能力的考察。接下来让你明确解决哪些问题,这又是解决问题的考察。第四部分让你写一个文章,这个文章今年有新意,这个新意就是一定要基于材料,对材料认知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对国家水资源改革价格的思路进行阐述。这个题的关键就是要把材料读懂、读透。把什么读透?材料当中设计的国家部委、发改委、水利部的负责同志的这样一个意思把它读懂,这些意思代表着它是我们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精神。如果你这个题读不懂,可能接下来的思路就是混乱的,就是你的思路而不是国家的思路。

这个是一个题目的基本内容,特点是“陷井”比较多,看起来很多题很简单,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忽略,比如说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面有很多限制性的材料,首先主体定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身份定了,对象也定了,当地居民社区,这个是对象。按照我们讲的万能八条的扩展法,一个思维、五个对象,这里其实主体有

了,对象有了,方式也有了,就是宣传栏。这里重点要求写这个宣传材料就是写内容、目的、效果。这里又是一个陷井,如果没有围绕这两个方面做答,而是围绕其他的方面,这个问题就大了。

还有一道题某市政部门准备起草一份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的方案,大家来看它让你写的是什么,请结合给定材料,指出该方案应明确解决哪些问题?不是让写问题,是让指出该方案应明确解决哪些问题,如果把它写成一个方案那就跑题了。

还有水资源价格改革的思路,不是想怎么改就怎么讲,它一定是国家改革的一种思路。这个也很容易,对于有些个性很强的同学来说,自以为要求实、求新的同学来说也是一个特别大的陷井。

主持人:今年有好几个省份都趋同了,到底有多少个省份是相同的呢?

钟君:从《申论》的情况来说,现在各个省有辽宁、重庆、陕西、云南、江苏、湖南、广西、海南、宁夏,它们的题目是完全一样的。就是在《申论》从材料到题目的设计上来说,那么

山东、天津的题目,在材料和题目的设计上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大家要注意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围绕的主题都是一样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公共事业,特别是水资源的价格管理这样的题目来进行命题的,主题都是一样的。蔡金龙:对于《行测》来言,13个省份里面已经确认的是11个省采用的统一试点,江苏是单独的命题。大规模的招考,我们采用同样的命题对于考生的考出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考生在整个备考的时候方向性会更加明确。总有考生会问到这样的问题,在地方性考试和国家性考试当中,针对性如何侧重?会不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应付不同的考试而完成共同的一个目标。在这件事上其实联考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在大规模的招考和国考的时候趋同,在公务员考试的时候,其实所具备的能力是一样的,备考的方向是一样的,大大提升了考生在整个备考时,所需要的时间价值以及精力,也使考生的方向性更强了。

第二,就是考生在这次准备这样的联合考试和准备国考,实际上它的趋同性会越来越强。

第三,针对各地出现了不同的排布顺序,虽然顺序不同,但是我们心中自有一个固定的顺序,它其实不影响考生在整个考试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其他问题。

对于公共考试而言,其实集合的考试可以提升共考的规范性和公平性。因为同样的考生在不同的地方再生了招考试卷而取得了不同的考试效果,这个对整个招录提出一些议论。这样的考试会提高它的公平性,在联合招考的时候同时可以增加不同的监督机制来提升联考的秘籍,比如说江苏仿照了国考增加了条形码可以追踪,比如说这次在天津邀请了学生家长亲自去监督整个考场的情况,使得这次大规模的联考更使得大家关注,更在这样的聚光灯下关注它的公平性,从而使它的科学性、公平性进一步加大。

分数线划定将参考国考标准

以前各自会圈定自己得分数线,但是今年而言,对于分数线可以有一个小小的预测。因为联合性的好处使得分数线划定会参考一些国家的标准,但是由于目前的一些具体情况,第一次转型会根据各地的教育背景、考生水平的差异

以及不同岗位的要求,对于各个地方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比如说辽宁和重庆,主要考察关系知识,这些在决定分数线的时候会不尽相同。基于预期这样分数线得分数,其实考虑到地方特点的时候参照国考的标准来给出进一步的划分。上面就是对整个这次联考,各省之间对比一个情况的分析。

钟君:我补充一点,这样一个联合性的考试还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的减少我们的行政成本和有效的利用资源。像往年的考生,很多都是全国的考试基本上考一遍,但是把这样的考试统一在一天,就可以大大的考生的浪费,同时可以更加公平、更加客观、公正的选拔人才,这也是今年联考一个巨大的进步。

主持人:今年的题型在题量上跟国考相比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呢?

钟君:实际上今年的联考是我们国家各个省在招考公务员过程当中一次比较好的尝试,那么也就是说集中了相应的力量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这在题目的设计上和国考我觉得是日益的趋同。那么首先从题量上来讲,因为地方的考试相当于国考的副省级以下以及综合管理类考生的这样一种考试。所以它的整个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国考的副省级以下的考试大纲是一样的。

在题目上,题目有大部分的省是一样的,除了天津和山东的题目不太一样,但是在题量上是一样的,都是四个题。并且第一个题应该还是两个小题组成的。那么在题型上和国考保持了一种“神似”,何为神似,就是它不是传统题目上的设置,但是也在大纲上,比如说对于分析能力的考察、对于写作表达能力的考察等等在题型上都表达了这样的特点。这个是《申论》和国考对比的情况。

蔡金龙:就《行测》而言,在这次联考过程当中,考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可以说是联合考试统一命题,到目前为止已经确认的是11省在《行测》部分采用了统一的试题,只是试卷的排列顺序有不同。

去年只有3个省份,今年到13个省份里面有11个省份,这个是发展的趋势。这个规模进一步扩大,就题型、题量而言,题型和各模块的题量和总题量与2009年两次考试的题型题量完全相同。与国考是有一些区别的,但是与去年的两次联合考试是完全相同。

联考教学质量分析 篇5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悠然自得,内心是 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东抓西摸,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

A.踯躅 静谧 无所适从

B.徜徉 静谧 不知所措 C.踯躅 宁静 不知所措

D.徜徉 宁静 无所适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踯躅”指徘徊不进;“徜徉”指安闲自在地步行。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结合 “闲适者”分析应选“徜徉”;“宁静”是指心情安静平和;“静谧”是指环境寂静。结合“内心”应选“宁静”;“无所适从”指不知依从谁才好,也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强调“听从”;“不知所措”指不“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分析应选“无所适从”。知该怎么对付,形容惊慌、窘迫。结合“散漫者找不到自我”、综合D项恰当。

2.下列歌词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山是山,水是水,往事恍然如云烟,流浪心已憔悴,谁在乎?英雄泪。(《英雄泪》)

B.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光阴的故事》)C.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眼前的色彩忽然被掩盖,你的影子无情在身边徘徊。(《冰雨》)

D.爱是漫长的旅途,梦有快乐梦有痛苦,悲欢离合人间路,我可以缝缝补补。(《风雨无阻》)【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题干要求“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C项“你的影子无情在身边徘徊”是拟人;A项“往事恍然如云烟”是比喻;B项“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可是终究是一阵烟”两句都是比喻;D项“爱是漫长的旅途”是比喻。故选C项。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今日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光临,蓬荜生辉,请开怀畅饮!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B.拙著新近出版,敬赠阁下拜读,如获赐正,荣幸之至。C.因身体抱恙,不能到会,坐失学习良机,深表遗憾。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小狗呆萌可爱,惟妙惟肖。【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该题要特别注意谦敬词的用法,平时要熟记积累一些常用的谦敬词,B项“拜读”,谦敬词用错。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博览群书的文坛名宿冯亦代赞美说:“宗璞有丰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自己又是个小说家、诗人,;,这是我辈凡人所不能企及的。她的文章看来平平淡淡,。” ①因此她能把中西古典文学的含义尽化为诗 ②但其中跌宕迂回又不是粗心之人所能把握的 ③从而以之入文

④只有在读者的细心体会中豁然开朗 ⑤加之她的敏慧 ⑥而捕捉到她命意之所在

A.③⑥①④②⑤

B.③⑤②⑥①④

C.①②⑥③⑤④

D.①③⑤②④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解答该题要把握所给文段的基本内容,然后找所给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据上文“小说家”和“诗人”,首句只能选①,体现因果关系;③句中的“之”指代①句中的内容;⑤句应在“这是我辈凡人……”之前,与前文构成并列关系;“她的文章看来平平淡淡”,暗示后文有转折,故选②句;④句中“只有”与⑥句中的“而”相承。故选D.点睛:本题以排序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握所给文段的基本内容,将所给需要排序的句子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5.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色依时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②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③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①句根据“迟日”判断为春,③句根据“小荷翻,榴花开”判断为夏,②根据“西风”“人比黄花瘦。”判断为秋,④根据“六出飞花”“青竹变琼枝”判断为冬。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先生传

蔡先生者,讳霁。生而端慧,进止如成人。大父授之经,退务刺其大义。家贫,父自食永春掾史。公.内自念:“吾父虽安此,然赵景真闻父叱牛声而泣,岂必其父之不安于耕乎?致身显亲,子职尔。”遂慨然欲以经术自奋。

遂从入永春。父携公请令。令试而奇之,曰:“勿以俗学没之!”具束脩,令学于傅君。乙亥,出就试,邑令首拔之,补诸生。举万历己卯乡试。丙戌,上春官不第。己丑,始得补玉田县教谕。抵延津,父讣至,一痛几绝。

服除,补闽之长泰谕。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官也,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公曰:“否。有禄即官也,何署为?且署独不得有所事事乎?”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乙未,迁蜀之乐至令。会有采木之役,木所产,人兽绝迹,官给镪①募民役,悬格②啖之耳。约事竣而.给之。民先出钱,所给多不能雠其直。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名,各以所臆疾书。书已,即收之。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扉屦不任者,始得自诉。汰其实者,而抶其诬报及妄求免者。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番休之规,信给发之约。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采木罢,寻有旱疫之眚,多方勤抚之,然于豪猾无所错贷,犯科者壹以三尺终..始之。

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僦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选自明·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

③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注]①镪:成串的钱。②悬格:公布标准。③扉屦:草鞋。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务刺其大义 刺:批评 .B.有禄即官也,何署为 署:代理 .C.约事竣而给之 竣:完成 .D.僦屋而居 僦:租赁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文中称蔡先生为孝廉,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B.流官:明代在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吏,他们有一定的任期,不同于世袭的土官。C.下车:从车上下来。古代被封官员坐驿车去上任,后用“下车”指官员初上任。

D.三尺:法律。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2)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9.根据第四段,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6.A

7.A

8.(1)郡里学校有个学生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蔡公查访清楚他被人诬陷的事实,向督学说清楚这件事。(2)将要卸任离开时,有人贿赂他二百两银子,他没有把赃银放入口袋里,只是登记并放在那里罢了。

9.①查清实情,张榜公示;②区别对待;③完善制度;④晓以大义。【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A项“退务刺其大义”的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意思 是“他回来一定要探求其中的深义。”所以此处“刺”是指“探求” 的意思。

7.试题分析:A项“文中称蔡先生为孝廉,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平时要注意积累。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表述错误,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在具体语境中翻译句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中”,中伤;“廉”,动词,查访;“白”,动词,说;“为怨家所中”被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贿赂;动句式,“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第二句得分点:“解”,卸任;“赇”,“污”,赃银;“籍”,动词,登记。

点睛: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根据第四段,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明确答题区域,如“文章第四段”、“ 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然后到文章的第四段,通读全段,筛选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的相关内容。根据文本阅读分析,相关内容应该在“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根据内容分条概括,如“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名,各以所臆疾书。书已,即收之。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为一层写蔡公了解实情,张榜公示;“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扉屦③不任者,始得自诉。汰其实者,而抶其诬报及妄求免者。”为一层写蔡公区别对待应募者;“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番休之规,信给发之约。”为一层写完善制度;“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为一层写蔡公对百姓晓以大义。参考译文:

蔡先生,名霁。天生端正聪慧,举止和成年人一样。祖父教授他经书,他回来一定要探求其中的深义。家里很贫穷,父亲做永春县掾史来谋生。蔡先生心里想:“我的父亲虽然安于这样的生活,然而就像赵景真听到父亲吆喝牛声就难过而泣一样,难道是他的父亲不安心于耕种吗?献身出仕,使父母富贵荣耀,是做人子的职责。”于是意气激昂,想通过经术来自我发奋。

于是跟随父亲到永春。父亲带着他拜见县令。县令试探一下他的才能,认为他很不一般,说:“不要用俗务埋没他!”于是准备了礼物,让他向傅君学习。乙亥年,出来考试,县令首先选中了他,补为诸生。后来万历己卯年乡试中举。丙戌年,参加礼部会试,没有考中。己丑年,才得以补任玉田县教谕。他刚到延津,父亲去世的消息就到了,他悲痛欲绝。

服丧期满,补任福建长泰县教谕。凡是举人做这个官职的,都会注明他的职衔为代理,表明不是正式官职,县里表面上提供俸禄,但实际上心里讨厌轻视。蔡公说:“这是不对的,有俸禄就是官员,为什么是代理呢?况且代理的官员难道就不能做实事吗?”他依据经书来教学,宽严相济。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准备饭食讲学,所选拔赏识的人大多后来声名显扬。郡里学校有个学生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蔡公查访清楚他被人诬陷的事实,向督学说清楚这件事。这个学生拿着财物来感谢,蔡公拒绝并打发他离开。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乙未年,调任四川乐至县令。适逢有伐木的差役,而木材的产地,人兽绝迹,官府出钱招募百姓从事这个差役,其实就是公布出来以利诱人罢了。约定事情完成后付钱。百姓先拿出钱,而官府所给的钱大多不能抵得上百姓拿出的钱。凶悍而狡猾的人相互谋划免于服役,淳朴敦厚的人也紧跟着他们这样做,到任的官员始终不知如何处置应对。蔡公一到任,出其不意,征召来几位有名望的老人,给他们笔纸,让他们分别写清能应募者的姓名,让他们按心里所想快速写下。写完,立刻收上来。为他们查考粮册,来知道他赋税的多少;查验户牌,来查明他田地的多少。然后在府门张榜公示应该服役的人。男丁弱赋税多,出钱帮助前去服役的人。家庭特别贫困的人,才能自我申诉(免除差役)。去除那些符合事实的,责打那些虚报以及胡乱申请免除差役的。于是更改确立补助的条例,定下轮流休息的规定,明确给付报酬的约定。晓以大义,派他们前往,百姓才受到鼓舞,乐于前往。伐木结束,不久遭遇干旱的疾苦,蔡先生对百姓多方慰劳安抚,然而他对于奸猾之人没有宽恕,对于犯法的人一律依法处置。

先生从中举人到卸任,二十多年,一直租赁房子居住,只有十几亩薄田,讲究节义,不因贫穷求人。将要卸任离开时,有人贿赂他二百两银子,他没有把赃银放入口袋里,只是登记并放在那里罢了。其子借来驿站供应食宿车马的凭证,为蔡公回来途中打算,蔡公把它放在匣子里不用。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月下呈章秀才 刘长卿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①过。

[注]①子猷:王徽之,东晋名士。10.简要赏析第二联的表达效果。11.结合全诗,概括作者“百感”的内容。

10.①视听结合、【答案】借景抒情;②借蟋蟀鸣叫和寒鸟跳动,写自己难以入眠的愁苦;③承接开头的“摇落”和“奈此何”,引出下文的身世感慨。

11.①草木凋零的无奈;②人生向老的忧伤;③被贬他乡的哀怨;④家贫无以招待好友的愧疚;⑤对章秀才的赞美(赞美章秀才有魏晋名士的风度)。【解析】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表达效果,实际考查的是诗句的手法以及它的作用,解答该题要注意提干要求是“第二联”,然后理解这一联的意思,第二联描写“夜深人静,听到蟋蟀鸣叫,看到寒鸟在树间飞来飞去,”的景象,借这样的景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难以入眠的愁苦。从表达技巧来看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同时上句是从听觉角度写蟋蟀鸣叫,下句从视觉角度写寒鸟跳动,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结合第二联的位置还要考虑它在结构上的作用,第二联是“承”,所以承接开头的“摇落”和“奈此何”,引出下文的身世感慨。

11.试题分析:本题为概括内容要点题,指向明确具体,从诗中先找出有关“百感”诗句,然后结合要求归纳概括即可。解答该题抓住本诗中表达情感或有关作者遭遇的关键词。如首联中的“悲”和“奈”表达了草木凋零的悲伤无奈;颈联中的“向老”“三年谪”表达的是人生向老,贬谪他乡的苦闷哀怨;尾联中的“好”“愧”表达对好友的愧疚之情;用东晋名士王徽之来指代章秀才表达对章秀才的赞美(赞美章秀才有魏晋名士的风度)等等。因为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就能很好地把握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点睛:概括内容要点的题一定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根据要求进行筛选概括,解答该题要理解“百感”的意思,实际上考查的也是对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抓住本诗中表达情感或有关作者遭遇的关键词,就能很好地把握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2)___________,何不改此度?(屈原《离骚》)(3)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4)___________,多于机上之工女。(杜牧《阿房宫赋》)(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__________。(《礼记》)(8)子曰:“自古皆有死,_____________。”(《论语》)

【答案】

(1).(1)而后乃今培风

(2).(2)不抚壮而弃秽兮

(3).(3)荡胸生曾(层)云

(4).(4)架梁之椽

(5).(5)佳木秀而繁阴

(6).(6)赢得仓皇北顾

(7).(7)知耻近乎勇

(8).(8)民无信不立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写法,如“培”、“秽”、“阴”、“椽”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老谈的江湖 张虎生

与老谈的结识,场面有点另类。一日路过古董市场,信步斜入,不料晚了,唯见边角处还剩一中年男子,守着个报纸大的小摊,孤零零的模样。倒是他的头发,象牙一样的白,半尺那么长,在八月黄昏的热风中,一阵阵地扬起,有点意外的醒目。

我向前时,他突然叫住我,声音很轻,有点含混:“买下这串念珠吧,就20。”他悄然竖起两根指头,同时隐隐约约的,一丝酒气飘了过来。细聊起来,得知眼前这位衣着有点落拓的谈先生,并不是做买卖的熟手,那串念珠,他花了15块的本钱,熬了一整天,也没卖掉。举着一个酒瓶,老谈讪笑道,“就挣顿酒钱”。那个扁扁的酒瓶是装二两五二锅头的,当时也就三五块钱。我收下念珠后,老谈顿时松快了许多,“还有点东西,有兴趣,你就看看,买不买没关系”。他抬起身,打开当作小凳的木盒,木盒一尺见方,塞得满满的,竟然全是印章。“你刻的?”我有些惊异,老谈轻声“嗯”了下,脸上浮起些许红晕。带着疑惑,我一枚枚地端详。印文镌篆的功力相当不俗,布局走刀,既守着端庄矜持,又稳中求变,疏密收放,甚是老到。

后来成了朋友,方知老谈篆刻的资历很是高深,是南京印社的早期会员,与他同期的,不乏响当当的大名家。人家的行情,一方印,硬是5000起步。反观老谈,就便宜到家了,开价二三百,机灵的买主,当然还得杀杀价。我问他是否搞这个专业,老谈眉眼微蹙,依旧低声悄语地说,“副业,副业,”然后又添上一句,“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听了这话,再瞧瞧眼前这位神态弱弱的老夫子,我一时惊诧莫名。被我催逼,老谈断断续续地道来:念初中时,父亲亡故,他十几岁就顶职进了肉联厂,一直到下岗,始终专业杀猪匠一名。说起这些,老谈慢悠悠的,云淡风轻的坦然。

老谈的中餐,一律就在摊前。惹人注目的,是老谈与酒菜之间那种难言的微妙。一个中午,摊子跟前,老谈照例摆出一壶一盅,几个小菜,抿上一口,细细地嚼着,渐渐的,面颊微酡了,话头也密了起来:你们插队吃不上肉吧,我倒是整天泡在肉窝子里。实在饿了,刚出锅的油渣,又酥又软,抓一把,三口两口大嚼一番,那才叫个油水……我还沉浸在他描摹的胜景中,他又连连自嘲道:“油渣青春,油渣青春,根本不值一提。”

确实,虽油水丰厚,老谈却不甘肉食,早早迷上了篆刻。乔布斯说,“你须寻所爱”,而这位杀猪的老谈,早就践行了一步。他秉性勤奋,又拜得名师,一块冷硬的石头,一番心思过后,古老的艺术之花,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就在手指间,一朵接一朵地绽放开来。在那文化贫瘠的年岁里,这无疑是一份精神的膏腴,老谈的心,因此而愈加柔软,愈加丰厚。

世事难料,他50岁时,肉联厂被卖掉,老谈猛地跌入下岗大潮。空荡荡的手里,只剩一把刻字刀了。可他迂腐,奉行着艺术至上的圭臬,羞于卖印换钱,只好到处找些零工做,又无法专心治印。我一再劝他放下:“人家齐白石能卖画,你为什么不能卖印?以一己之长挣钱,你的艺术才有可能续命存活。”

又几年过去,现在老谈的印章,已经成了古董市场的一大卖点,生意不错,价格却一直没涨。遇到懂行且对他的道行啧啧称赏的,老谈就会喜不自禁,当场开上一堂洋洋洒洒的篆刻课。也有喜欢然而缺钱的穷学生,期期艾艾地舍不得走,老谈见状,爽快对折,半卖半送,附赠若干小窍门。资本当道,难免有心人把老谈当作潜力股,提出诸如工作室之类的待遇包装,老谈却从没应承。也许,大凡遭遇过失业的人,心里不免还留着隐痛,但我想,年届耳顺,尘埃落定,老谈已经寻得了那份手是自己手脚是自己脚、自己领导自己的自由自在。一天两遍酒,一日一方印。不求闻达,但愿无忧。江湖深阔,老谈仅取方寸;刻印换钱,老谈从不逾矩。

老谈的江湖,就这么大。

(选自2017年3月《新华日报》,有删改)

1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老谈”什么样的心理?(1)老谈轻声“嗯”了下,脸上浮起些许红晕。

(2)老谈眉眼微蹙,依旧低声悄语地说,“副业,副业,”然后又添上一句,“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

15.文中为什么多处写到老谈刻的印章?请简要分析。16.请探究最后一段的意蕴。

【答案】13.①运用场面和肖像描写,突出了老谈的另类;②为下文具体叙写老谈的另类作铺垫;③照应标题。

14.(1)①自得(自豪);②不好意思(害羞);(2)①谦逊(自嘲);②酸楚。

15.①“印章”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文章的整体性;②业余治印,表现老谈的另类;③体现老谈对艺

术的坚守,对精神生活的追求;④老谈的印章成了市场的卖点,老谈却宠辱不惊,体现了老谈的人格魅力。16.①老谈的生活圈子小,生活方式简单;②老谈的生活态度坦然豁达,活出了自我;③暗含作者对老谈的肯定与欣赏。【解析】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体会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注意本题题干中关键词“第一段的作用”。因为段落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所起的作用不同。第一段的作用一般要根据它的内容,从与标题的关系,对下文或全文的作用来考虑,即从内容表达、行文结构来作答。第一节写了两个内容,“与老谈的结识,场面有点另类。一日路过古董市场,信步斜入,不料晚了,唯见边角处还剩一中年男子,守着个报纸大的小摊,孤零零的模样。”这是写与老谈的相识的场面;“倒是他的头发,象牙一样的白,半尺那么长,在八月黄昏的热风中,一阵阵地扬起,有点意外的醒目。”这是写他的外貌,“头发,象牙一样的白,半尺那么长”,“醒目”这些词写出了老谈的另类,为下文写老谈为下文具体叙写老谈的另类作铺垫同时又和标题照应。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对人物心理的把握要立足大语境把握,小角度揣摩,立足文本,立足人物的精神特质,从细节处入手揣摩。理解第一个句子看语境“他抬起身,打开当作小凳的木盒,木盒一尺见方,塞得满满的,竟然全是印章。“你刻的?”我有些惊异,”我的惊异让老谈很自豪,同时抓句子中“脸上浮起些许红晕。”说明他又有点害羞;第二个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句子所在段落主要写了老谈作为南京印社的早期会员方资历很是高深,与他同期的,人家的行情,一方印,硬是5000起步。而老谈,就便宜到家了;“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通过后文可知老谈下岗前,始终是专业杀猪匠一名,写了老谈的处境,所以这句话既有自嘲又有酸楚无奈的情感。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从文章结构、内容主旨、人物形象、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看是否有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为下文作铺垫(伏笔)作用;衬托人物,寄托人物情感;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本题题干问“印章”的作用,先到文中找有关印章的描写,文中多次写到“印章”,贯穿全篇,这是结构上的作用 ;“印章”对人物形象想、塑造上的作用可通过文中这些描写概括出来:“我一枚枚地端详。印文镌篆的功力相当不俗,布局走刀,既守着端庄矜持,又稳中求变,疏密收放,甚是老到。”,“油水丰厚,老谈却不甘肉食,早早迷上了篆刻。乔布斯说,“你须寻所爱”,而这位杀猪的老谈,早就践行了一步。他秉性勤奋,又拜得名师,一块冷硬的石头,一番心思过后,古老的艺术之花,就在手指间,一朵接一朵地绽放开来。在那文化贫瘠的年岁里,这无疑是一份精神的膏腴,老谈的心,因此而愈加柔软,愈加丰厚。”这些句子体现老谈对艺术的坚守,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文中结尾“现在老谈的印章,已经成了古董市场的一大卖点,……一天两遍酒,一日一方印。不求闻达,但愿无忧。江湖深阔,老谈仅取方寸;刻印换钱,老谈从不逾矩。”老谈的印章成了市场的卖点,资本当道面对各种机遇和诱惑老谈却宠辱不惊,坚守着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体现了老谈的人格魅力。

16.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探究最后一段的意蕴,解答该题可以从老谈的生活态度,生活状态及生活方式的感受这几个角度来答题。最后一段“老谈的江湖,就这么大。”中的“江湖”指老谈生活的圈子,“这么大”指他生活的简单;既然是最后一段还要联系文中主旨,本文写老谈业余治印,表现老谈的另类的特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点,即使是在下岗后生活处境不好时也活得坦然,对艺术执着的坚守着,追求精神生活;老谈的印章成了市场的卖点,资本当道面对各种机遇和诱惑老谈却宠辱不惊,坚守着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体现了老谈的人格魅力。结合以上内容再从生活态度,生活状态概括,同时这句话也暗含了作者对老谈赞赏的情感。点睛:对于探究题要指导学生做题要立足于文本解读,不能脱离文本内容,解题时要教会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挖掘文本,由表入里,由具体到抽象,会审题,弄清意蕴和情感题的区别,它们之间有交叉,但不等同。

六、现代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

庞朴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简明的概念,来概括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有一位学者指出,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质在于“忧患意识”;另一位学者声言,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

忧乐这两种精神,有时分别统领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如西汉的雄浑与魏晋的清远。有时又常常分别代表着不同人士的神韵情采,如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飘逸。甚至同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会意气风发,受“忧”的精神鼓舞,“猛志固常在”;到另一个时期里又超然物外,本“乐”的精神为怀,“悠然见南山”。以上种种忧乐杂陈的状况,不能归结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不具完整的性格,相反它们恰好表明了中国文化同时兼备这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的理想地结合,便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在这方面说得最为深入浅出的,大概要推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了。第一句“发愤忘食”是忧,第二句“乐以忘忧”是乐,第三句有从忘食忘忧而到达忘我的意思,便又无忧无乐可言,世界同一而无特定情感了。

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因为他能以天下为己任;称伯夷为“圣之清者”,因为他洁身自好;称柳下惠为“圣之和者”,因为他“不羞污君,不辞小官”。但三人都不及孔子集三人之大成,成为“圣之时者”。所谓“时”,是进退、出处、远近、迟速,都能因其所宜而为之,这是统摄忧乐而又超越忧乐的境界。

在庄子谈到人格类型时,我们也看到了任、清、和、时的影子。在《应帝王》篇中,有一位壶子,能显四种相,其一是“地文”,相当于孟子的“圣之清”;其次是“天壤”,相当于“圣之任”;再次是“太冲莫胜”,相当于“圣之和”;最后也是最高的相叫“未始出吾宗”,相当于“圣之时”。

佛学有所谓四门诀——无门、有门、亦有亦无门、非有非无门,与孟子的四圣、庄子的四相,完全是一个套路。这一切又都可以化约为忧和乐,归之于忧乐的圆融。

圆融既被推为儒道各自学说的最后一言和人格的最高境界,恰好成了检验他们的学说能否贯彻到底和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考验他们的人格能否臻于至上的试金之石。所以,他们走了“仇必和而解”的光明大道,互相圆融起来建成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圆融也成为一种优势,使得中国文化能顺利迎接外来的佛学,不盲从和自馁,相反却以圆融去容纳和包涵,并终于汇成了源远流长的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这个人文精神作为文化传统,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它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异,呈现为不同的时代精神。但在近代以前,变化是不大的。时至今日,它正迎接着新的挑战。

我们久已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选自《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有删改)

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18.根据第二段,概括“忧乐杂陈的状况”表现在哪些方面。19.为什么“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答案】17.首先,提出本文观点:忧乐精神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其次,从儒道佛三个角度,阐述中国文化具有忧乐圆融的特点;最后,阐述圆融的作用,并号召人们要敬重和发扬圆融精神。

18.①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风貌;②不同人士有不同的神韵情采;③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生态度。

19.①检验各派学说能否一以贯之;②考验人格能否臻于至上;③建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④能容纳和包涵外来文化;⑤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题干要求“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我们还可以从各小段内容人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作答时按照“首先”“接着”“最后”顺序进行概括。本文第一、二段落提出了忧乐精神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的观点;第三节写孔子所说的内容具有“圆融精神”,第四节写孟子学说也有“忧乐圆融”的精神,第五节写道家文化具有“圆融精神”,第六节从佛家角度写佛家文化具有“圆融精神”,这几个段落是并列关系因此归为一部分;第七、八、九节阐述圆融的作用,并号召人们要敬重和发扬圆融精神。

点睛:概述论述层次是就文本本身特点设题,出题的形式上有两种:局部段落论述层次概括和整体文章论述层次概括两种。梳理论证思路:(1)阅读。要强化阅读,要深入细致地读,勾画圈点地读。整体把握全文论证思路的阅读要这样走:第一步粗读全文,看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什么事,以把握文章全貌;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用简明的一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将全文缩成几句话;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清晰的层次。局部段落论证思路的阅读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前提下更需要细读:看看全段有几个句子,每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合并。就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是合并段落(句子)。论证思路题从表面上看是“分”的问题,其实是“合并” 的问题。文章中哪几段可以并为一层,段落中哪几个句子可以归为一类。“并”说到底是文章中间两三个段落的合并问题,具体段落也是如此。是把有共同意思的内容归到一起,像中间段落如果是并列或递进关系完全可以“并”为一层。18.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要求“根据第二段,概括“忧乐杂陈的状况”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主要在第二节,“忧乐这两种精神,有时分别统领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有时又常常分别代表着不同人士的神韵情采,”,“甚至同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会意气风发,受“忧”的精神鼓舞,“猛志固常在”;到另一个时期里又超然物外,本“乐”的精神为怀,‘悠然见南山’。”,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就可以了。

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有关“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第7自然段,“恰好成了检验他们的学说能否贯彻到底和考验他们的人格能否臻于至上的试金石”“互相圆融起来建成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容纳和包涵”。第8自然段,“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就可以了。

七、作文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以队为单位,每队四人,每人跑相同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答案】新时代需要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的‘新时代’,已成为一个热词。请问您怎样理解‘新时代’?” 连日来,党的十九大代表、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已为高校师生们作了多场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学生们纷纷与杜建录进行交流互动。

作为我区高校系统的十九大代表,杜建录从北京参加党的十九大回来后,就迅速进入忙碌的“备课”状态——除了准备日常教案,更多的是反复研读报告,列提纲、划重点,精心为宣讲十九大报告备好课。杜建录根据高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高校教师、大学生、市县级干部等不同层次的对象,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确定了不同的宣讲侧重点。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十九大报告也讲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不断学习,杜建录对十九大报告的理解日渐加深。宣讲中,他向广大师生传递着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满满信心、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更为明确的使命担当。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和新时代的奋斗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流’。没有‘源’,我们的文化就断了根脉,就不会强大;没有‘流’我们的文化就迷失了方向,就会走向歧途。”杜建录说,新时代,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让教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青年师生的共同努力。

“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青年人,我们不仅要志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沉下身、静下心,扎扎实实做好当下的学术研究,这样才能继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宁夏大学硕士研究生马万梅说。

杜建录勉励青年学子:我们赶上了新时代、好时代,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都应是奋斗者。希望每一位青年学子要倍加珍惜,不负这个伟大时代,用责任、担当诠释青春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自己的人生华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组合的作文题。两则材料的核心词是“接力”,分别来自于两个方面:体育运动项目术语、时政要闻。第一则材料,是“百度百科”对“接力跑”的定义,明确了这一运动项目的性质和规则:集体合作完成,个人明确分工。第二则材料,出自十九大报告,是从一代代中国青年的使命角度提出任务和要求:中国梦光辉灿烂任重道远,青年人责无旁贷接力实现。综合审题,必须紧扣核心词“接力”,可从以下角度立意:要重视传承;既要个人努力,又要集体合作;目标明确,坚持不懈;既要拼搏,又要守规则;连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远大目标;做好自己,承前启后。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语 文 附 加 题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 致 夷 狄 处 上 中 原 处下 一 时 君 相 犹 然 处 堂 燕 鹊 纳 币 称 臣 甘 心 屈 膝 于 犬 羊 已 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敢问泄愤者谁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节选自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有删改)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处).4..22.文中的“施、罗二公”分别指______、_____(姓名)。23.结合文段,简要说明施、罗二公“以忠义名其传”的原因。

【答案】21.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

22.(1).施耐庵(施彦端,施肇瑞,施子安)

(2).罗贯中(罗本)

23.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有忠义之心;啸聚水浒的强人破辽、灭方腊是忠义之举。【解析】

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意思是“渐使外族处于强势,宋室处于弱势,当时皇帝大臣却像堂上燕鹊安然悠闲,甘心向外族纳币称臣,屈膝跪拜。”,前面两处可通过相似的结构判断,“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个“处上”,一个“处下”,第三处主语是“君相”,“犹然”表示“像……一样”因此在“燕鹊”后断开,而第四处又是大家相对熟悉,与现代汉语吻和度较高的“纳币称臣”。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具体方法有:(1)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2)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的句首的发语词、句尾的语气词、复音虚词、疑问语气词、复句中的关联词等。(3)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4)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5)修辞方法断句法。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家、称号、官职及其变动、历法等,“罗”指罗贯中(罗本)。文学常识。本题中的“施”指施耐庵(施彦端,施肇瑞,施子安)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概括,题干要求“说明施、罗二公“以忠义名其传”的原因。”首先通读文段,理解大意,找到文中的句子进行概括,“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是故愤二帝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据此可概括出答案。参考译文:

自从宋朝廷不强劲,本末倒置,贤能的人身处下位,无德无才的人身居高位。渐使外族处于强势,宋室处于弱势,当时皇帝大臣却像堂上燕鹊安然悠闲,甘心向外族纳币称臣,屈膝跪拜。施耐庵、罗贯中二人,身在元,心系宋,虽然生活在元朝,但对宋室衰亡,心存愤恨,因此对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愤恨不已,就在《水浒传》中描写大破辽国以发泄愤恨;对宋室南渡苟安心存愤恨,就描写水浒众将灭方腊以泄愤恨。敢问借以发泄不平之愤的是什么人呢?那是以前啸聚水浒的强人,想不称他们忠义之人也不行啊。因此施、罗二位先生写了《水浒传》,又以忠义二字命名它。

二、名著阅读题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张飞常因嗜酒败事,如他在安喜县鞭督邮致使刘备逃匿,在徐州痛打曹豹被吕布打败,在瓦口隘险被张岱生擒,在阆中鞭打末将遭杀害。

B.爷爷离世,傩送离家,翠翠内心十分痛苦,但她并没有倒下;她拒绝船总的帮助,继续守着渡船,等待傩送归来,这表现了她柔中有刚的一面。

C.《呐喊》里的“看客”,既有统治者及其帮凶如赵太爷、红眼睛阿义等,也有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酒客、未庄男女等,鲁迅借此揭示国民普遍存在的劣根性。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独自一人在海上钓鱼以及钓到那条大鱼后返回港口的几天里,虽然带的食物足够,但极度缺乏淡水。

E.《哈姆莱特》中,年轻美丽的奥菲利亚深爱着哈姆莱特,却因哈姆莱特的出走和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而精神失常,后来失足落水而死。【答案】AD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25.简答题

(1)《红楼梦》“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一回中,平儿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得细致周全。请联系她对不同人的不同做法,分析她的形象特征。

(2)“‘想不到爷爷这样狠心!一个死了,还要把另一个送出去。人家好好的女儿,为什么要这样地摧残?’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觉民愤怒地说。”(《家》)

上述引文中“死了”的人是谁?请简述与引文相关的情节。

【答案】(1)①对五儿和探春细心体察:心地善良。②对彩云暗示提醒:聪慧眼明。③对凤姐好言劝慰:忠心事主。

(2)鸣凤。鸣凤是高公馆的丫头,被高老太爷作为礼物送给年已花甲的冯乐山做姨太太,最后绝望,投湖而死。后来高老太爷又用丫头婉儿来代替鸣凤出嫁。

【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是名著阅读简答题,第(1)题题干要求“平儿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得细致周全。请联系她对不同人的不同做法,分析她的形象特征。”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由于本题涉及《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所以要熟知这一回的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要联系她对不同人的不同做法,分析她的形象特征,第六十一回主要内容写了平儿她在处理“茯苓霜失窃”一案,当水落石出时,她仍能瞻前顾后,既诫饬了窃者,宽容了窝主,又保护了好人,没有辜负宝玉的一片苦心。在这场茯苓霜和玫瑰露事件中,她对五儿和探春细心体察反映她心地善良;她对窃者彩云暗示提醒反映她的聪慧眼明;她甚至主动劝熙凤“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说明她对主子的忠心。第(2)题考查的是巴金小说《家》关于“鸣凤之死”情节的简述,问题由觉民说的话引出,这样的题目才是考查名著题的好题目,只要是用心读了名著,都能得到分数,同时又要关注审题,分析人物说的话才能得到满分。书中关于这一情节主要是 :鸣凤与觉慧相爱,然而高老太爷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冯四老爷)做妾,鸣凤与觉慧诀别,可是觉慧忙着读书写文章,未能体会她的心情。鸣凤为了逃脱魔爪,最后投湖而死。后来高老太爷又用丫头婉儿代替鸣凤出嫁。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关于名著阅读题要认真阅读原著,高考题千变万化,阅读原著才能做到以百变应万变。学生阅读时应静下心,投入到原著中,认真领会有关人物和情节。加强阅读指导,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原著中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让学生自己概括整理,有助于记忆。反复阅读,平时阅读中,学生反映,过一段时间,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会变得模糊,教师可以给出相关的话题或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重复阅读。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旧体诗的补课 肖复兴

旧体诗的写作是一种游戏。这种游戏的快乐,首先便在于其严谨的格律。格律,让平仄和对仗有了音乐般的韵律,有了词与词、字和字之间细致入微、紧密非凡而奇特无比的关系。这种韵律和关系,则为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所独有,有旧体诗自成一体的语言系统、美学系统和价值系统。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在这里,可以真切地触摸到、并可以学习到,对于世事沧桑与人生况味,古人是如何体味、追寻、处理和表达的。由此观照现今的社会和自己,那种流失的古典情怀以及它们的表达方式,常让我在这些旧体诗里面生发感喟,甚至羞愧。

面对现今纷繁变化的世界,我们需要这样带有古典情怀的诗性的营养。同样,现今存在的一切,以及我们内心所思悟和情感所需要的一切,在旧体诗中都可以找到诗性的对应,非常的奇特,而且,非常的准确,又非常的含蓄蕴藉和浓缩。

阅读和写作旧体诗,寻找这种韵律和关系,寻找这种古今心思与表达与抒发之间的奥妙与微妙,则大有曲径通幽之乐趣。而且,它特别适合独自一人的思索、品味和探寻,可以不必打扰任何人,将自己的心情和感情、一瞬即飞的回忆、擦肩而过的思绪,在中国独有的方块字,而且是有限的方块字之间,其实也是在无限的想象天地之间,逐渐显影。在这有限和无限之间,在节制和限制之中,有着众里寻他千百度、有着咫尺应须论万里的魅力和诱惑。我称之为我自己的智慧体操,是我常常操习的八段锦。....正如布罗茨基所说:“除了少数例外,近代几乎所有有些名气的作家都交过诗歌的学费。”我没有多少名气,却一样也是在交诗歌的学费,在为自己补课。26.为什么格律能让写旧体诗充满乐趣? 27.文中的“智慧体操”指的是什么? 28.根据材料,概述如何补旧体诗的课。

【答案】26.让平仄和对仗有了音乐般的韵律;让人体会到中国文化特有的语言、美学、价值系统。

27.阅读和写作旧体诗,寻找平仄对仗的韵律和关系,寻找这种古今心思与表达与抒发之间的奥妙与微妙。

28.①学习格律知识,感受音乐般的韵律和字词间奇特的关系;②学习古人的表达,观照现今的社会和自己;③吸取古典情怀的诗性营养;④经常阅读和写作旧 【解析】

2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题目问:“为什么格律能让写旧体诗充满乐趣?”这是一篇论述文材料分析题,答案就在文本的第一段。“格律,让平仄和对仗有了音乐般的韵律,有了词与词、字和字之间细致入微、紧密非凡而奇特无比的关系。这种韵律和关系,则为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所独有,有旧体诗自成一体的语言系统、美学系统和价值系统。”根据这几句话思考回答即可。点睛:如何获取信息进行筛选概括,基本上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1.从文本的基本概念获取信息,文本的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本题目的主要信息;2.从文本中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的、反应文章主旨等重要句子中获取信息;3.从引用的材料中明示或隐含的信息中来获取。注意答题技巧:1.审题认真,看准要求;2.整体把握,找准信息所在区域;3.借助分层,圈画关键句;4.取干去枝,摘录整合。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27.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的“智慧体操”指的是什么”,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时先通读文本,然后带着问题到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本题答案主要在第四节,“阅读和写作旧体诗,寻找这种韵律和关系,寻找这种古今心思与表达与抒发之间的奥妙与微妙,则大有曲径通幽之乐趣。” 抓住这些句子来回答概括即可。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上一篇:个人工作总结德能勤下一篇:高中体育教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