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也在不断的成长,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阶段性的目标与挑战,有必要学习书写计划,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那么如何写好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印发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本报讯近日,重庆市经信委公布了《关于印发重庆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为重点的市级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110家,其中市级绿色工厂100家、市级绿色园区10个。其中,2018年建设市级绿色工厂30家、市级绿色园区3个;2019年建设市级绿色工厂30家、市级绿色园区3个;2020年建设市级绿色工厂40家、市级绿色园区4个。到2020年,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超过25家,开发50种以上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打造5条国家级绿色供应链,培育5家国家级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评价中心。
《通知》确定了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开发绿色设计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和培育绿色服务平台等五大重点任务。
在建设绿色工厂方面,重点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化工、材料、能源、消费品行业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引导企业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改造厂房,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物质流路径,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实现工厂的绿色发展。
在发展绿色园区方面,重点从市级及以上园区中选取一批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绿色化水平高的园区择优创建,打造园区升级版。
在开发绿色设计产品方面,重点鼓励企业开展国家绿色设计示范试点,选择量大面广、与消费者紧密相关、条件成熟的产品,应用产品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绿色设计共性技术,采用高性能、轻量化、绿色环保的新材料,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设计产品,引导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
在打造绿色供应链方面,重点鼓励企业开展国家绿色供应链制造服务体系创建,在汽车、电子电器、通信、机械、大型成套装备等行业中选择一些代表性强、行业影响力大、经营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龙头企业,推荐打造国家级绿色供应链。
在培育绿色服务平台方面,重点培育一批提供咨询、检测、评估、认定、审计、培训等服务内容的专业化绿色服务平台,满足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需要,支撑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
河北将建设四个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园区)
本报讯河北省“大智移云”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印发的《河北省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河北省新型顯示产业将建设雄安新区新型显示研发基地、石家庄液晶显示基地、京南·固安新型显示产业园、保定新型显示配套应用基地等四个产业基地(园区)。
雄安新区新型显示研发基地将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一批新型显示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总部、中试基地、孵化加速器等研发机构,开展全息、柔性、量子点(QLED)、Micro-LED、激光显示等前沿显示技术研发,形成研发成果的输出高地。
石家庄液晶显示基地将依托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强玻璃基板和关键设备、TFT-LCD液晶材料等研发攻关,打造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材料与玻璃基板设备生产基地,成为承接新型显示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京南·固安新型显示产业园将依托京南·固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推动触控一体化显示模组、AMOLED面板、OLED发光材料及彩色光刻胶等项目建设,推进AMOLED产品量产,扩大产业规模。
保定新型显示配套应用基地将依托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推动光电显示膜材料大型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持续提升偏光片用三醋酸纤维素酯膜(TAC膜)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带动偏光片、滤光片、掩膜版、靶材、OLED显示模组等发展。
山西“光伏云网”信息平台上线
完成阶段试运行目标
本报讯近日,从山西省“光伏云网”信息平台传来消息,截至目前,山西省分布式光伏累计完成并网54197户,井网容量79.32万千瓦,发电20834.91万千瓦时,上网电量19586.55万千瓦时。其中光伏扶贫用户累计完成并网13818户,并网容量20.36万千瓦,发电6156.51万千瓦时,上网电量5627.86万千瓦时。
分布式“光伏云网”信息平台改变了以往信息分散的弊端,通过对全省6000千瓦及以下分布式用户的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及光伏扶贫用户信息的集中整合,实现了分布式光伏全网概况、装机规模、地域分布、发电信息、并网信息、费用结算、电站运维等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为全面及时掌握山西省分布式光伏的动态分布、运行情况,为分布式光伏运营辅助决策、发展规划提供了直观和集中的数据支撑,并于日前完成阶段试运行目标。
据悉,分布式光伏云网作为山西省重点工程之一,由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多次组织建设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召开平台建设推进会,明确时间节点,协调解决问题。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协调,精准推进,加快完善光伏云网深度应用功能,让光伏云网为服务和改善民生、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提供积极助力。
1-3月湖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
本报讯湖北省经信委日前透露,自今年以来,湖北省工业经济进一步加大转型升级、动能转换和调度赶超力度,第一季度顺利实现“开门红”。
增加值增速赶超进位。1-3月,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居中部第3位(江西8.8%、安徽8.6%)、全国第11位,较上月中部前移1位、全国前移4位,较去年年底中部前移1位、全国前移3位。3月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居中部第4位、全国第9位。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1-3月,在工业三大门类中,制造业增长7.3%,环比提升0.1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9.9%,环比提升0.6个百分点;矿业增长9.5%,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1%,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较集中的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专用设备、电气机械、汽车、医药行业增速领跑垒省工业,分别增长18.1%、11.9%、13.5%、8.7%、9.8%、10.8%。
工业产品增长趋于平稳。1-3月,全省最主要的60种工业产品中,有33种增产。从全国范围看,湖北省汽车产量66.5万辆,居全国第三;平板玻璃产量2119.9万重箱,增长1.3%,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河北、广东。
工业投资趋于优化。1-3月,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延续了自2017年以来的势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投资增长13.1%,同比提升5.1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提升1.2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4.5%,其中石油加工、铁路航天设备、钢铁、有色、纺织、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工业投资增长快速,分别增长150.1%、128.4%、79.7%、54.2%、53.6%、38.9%。
湖南制造业产融合作“白名单”发布977家企业上榜
本报讯近日,湖南省发布首批制造业产融合作“白名单”,上榜的977家企业将享有优先满足融资需求等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
据了解,湖南省经信委、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于今年3月联合发布了《湖南省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制度》,在全国尚属首次。“白名单”制度出台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推动产业和金融合作,提高金融服务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率,支持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白名单”企业主要为四类企业:湖南省制造业和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重点骨干企业及其配套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上一年度获得或继续维持有效状态的省级及省级以上认定、资质、示范、表彰等企业;产业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好、信用记录优的创新型或高成长性企业;优先选择纳入湖南省“产业项目建设年”重点推进的“5个100”范围的企业。
金融支持的具体措施包括:湖南省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进入“白名单”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切实改进信用评价机制,主动开展营销对接,优先满足融资需求,在贷款利率定价、服务效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需求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等。
据介绍,“白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每年调整一次,特殊情况即时调整。凡“白名单”企业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环保政策、金融政策,侵犯消费者权益、失信行为等情形,将被移出“白名单”。
从上海人口深度老龄化的现实需求出发,《上海高校养老服务类专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近日新鲜出炉。根据计划,上海将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技术型本科和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相衔接,争取到2021年,全市护理(老年护理)和老年服务类专业(含专业方向)点数达10个,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达到1000人。
记者获悉,这一行动计划是为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事业持续发展,把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重要任务,坚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切实加强养老服务类学科专业建设,为上海养老服务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之举。
从总体目标上看,争取到2021年,基本建立适应上海老龄化城市发展需求,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专业设置科学,布局结构合理,机制体制完善,多方协同育人的养老服务类专業建设体系。
据了解,按照“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技术型本科和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相衔接”的原则,上海将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相关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类相关专业点。对专业设置进行分类指导,将护理(老年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列入重点扶持专业。争取到2021年,全市护理(老年护理)和老年服务类专业(含专业方向)点数达10个,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达到1000人。
同时,要构建贯通培养体系,建立“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学校通过中高贯通、中本贯通、高本贯通等方式,探索“整体设计、分段实施、一体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养老服务事业的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保证。
作者:刘昕璐
201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八项行动计划”,全区经济运行平稳健康,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7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1%。
一、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总体情况
根据陈敏尔书记有关指示精神和全市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部署,我区计划3年总投资394.1亿元(其中:拟利用区外资金367.7亿元,争取上级资金7.8亿元,区内自筹资金18.6亿元),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力争到2020年,实施“四好农村路”(通组公路)建设635公里,开工建设普通干线公路210公里,全力推动渝黔高速公路扩能、万盛至正安高速公路、万盛至关坝铁路、关坝至赶水铁路、重庆江南机场等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一)“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今年计划实施300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其中续建项目105公里已完成建设;新建项目195公里,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预计本月正式开工建设。
(二)普通干线公路建设情况。计划实施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28.9亿元。目前,已完工项目11个共计95公里,完成投资6.9亿元。拟开工项目15个共计115公里,计划总投資22亿元。其中5个拟开工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具备招标条件;10个拟开工项目预计2018年底前完成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
(三)高速公路建设情况。一是渝黔高速公路扩能项目涉及土地3198亩,其中98%已完成清理丈量;涉及房屋拆迁678户,89%已完成协议签订。目前,万盛境内段已全面开工。二是万盛至正安高速公路已纳入全市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工类项目,预计年底完成重庆境内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铁路建设情况。关坝至赶水铁路区间路基、桥涵工程已基本完成;万盛至关坝铁路已完成方案研究;渝贵高铁已纳入全市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前期工作类项目;重庆至柳州铁路已委托铁路五院完成预可研编制。
(五)重庆江南机场建设情况。在市交委的大力支持下,机场前期要件资料已全部办理完成,项目一、二期建设用地已获市政府审批,土地清表已完成350余亩,临建配套工程已完成建设。目前,已完成16个试验段小区施工,即将完成数据采集及试验报告;同时,结合重庆国际航空枢纽规划,积极推进重庆江南机场转升运输机场工作。
二、“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全市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脱贫攻坚战,切实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构建城乡一体、交旅融合、交农融合、产城融合的交通网络。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农村路1000余公里,公路路面铺装率达95%。国家五部委、交通运输部两次调研我区“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成功举办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推进会,顺利通过交通部“四好农村路”督查验收,接受重庆市政协视察万盛“四好农村路”建设及“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获得参会和视察领导的一致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重庆日报等中央及地方媒体,先后200余篇(条)次宣传报道我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经验做法。万盛成功创建为重庆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和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一)围绕转型发展,坚持适度超前,着力建好农村路。始终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累计筹集资金29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对于重要农村公路,按照“路面宽度6.5米、7.5米、8.5米、9.5米,最宽达到12米,普遍铺装沥青混凝土”的高标准进行建设,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一是结合全域旅游打造“旅游路”。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深度融合,规划建设近200公里旅游公路,将20余个乡村旅游景点串连起来,实现路与路、路与景、景与景的无缝衔接。同时,在重要路段修建观景平台70余个、生态厕所50余座、休憩站45个、特色公交站点466个、路边停车位5000余个,方便游客驻足观景。二是融入全民健身打造“健身路”。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同步规划建设健身步道系统860公里,因地制宜布局健康驿站10个,满足群众跑步、骑行等体育健身需求。三是助力脱贫攻坚打造“扶贫路”。为帮助国家级贫困村——凉风村脱贫致富,累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在凉风村境内实施了关坝—凉风—板辽等3条农村公路建设,有效解决了凉风村1700余人出行难的问题,成功带动当地发展农家乐75户。截至目前,全区修建扶贫路约150公里,发展农家乐、民宿等500余家,7个国家级贫困村全部实现整村脱贫。四是注重安全防护打造“平安路”。在农村路建设中,严格实行安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三同时”原则,确保公路行车安全。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近7500万元,实施农村路安保工程500余公里,实现重点路段、重要节点全覆盖。
(二)强化管理执法,推进路政下沉,精心管好农村路。以实现农村公路可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突出管理执法“指挥棒”作用,强化方式创新、扩面提质,全力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一是创新开展委托执法。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路乡道委托处罚工作,全区所有镇均已设立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分别配备2~3名专兼职执法人员,实现路政执法全覆盖。严格查处路政案件并实现清零,累计办结各类路政案件90余件。二是着力提升执法水平。去年以来,共开展农村公路执法人员培训10次,到各镇指导执法工作120余次;累计拨付执法装备维护经费120余万元,为各镇逐步配备公路巡查车辆、执法记录仪、电脑等执法装备,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三是探索新型执法模式。积极探索农村公路路政与交警、安监联合办公模式,将路政管理职能和交安职能合并行使,充实公路巡查力量。充分发挥交通安全劝导站作用,让全区178名交通安全劝导员成为路政管理工作义务宣传员、劝导员,较好地维护了农村公路路产路权。
(三)完善联养体系,注重生态环保,全力护好农村路。牢固树立“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理念,实施农村公路养护里程1013公里,切实解决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的问题。一是构建三级管养体系。建立区、镇、村共同管理的三级联动机制,重要产业公路,由区路政大队和养护所直接管养;一般骨干公路,由新成立的晟安公司进行专业化养护;通社公路,由各镇负责,切实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有路必管、管必见效”。另外,聘请1000余名公路沿线贫困户为养护工人,在强化公路养护的同时,帮助贫困户脱贫。二是完善公路管养制度。先后制定并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使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同时,通过路况检测车评定与“农路评定平台”人工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公路健康档案,提升养护管理质量。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例达90%,优、良、中等路比例达75%以上,路面技术状况指数逐年上升。三是推行生态环保管养。推广使用公路管养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利用AC-13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因地制宜实施农村公路生态绿化,去年以来,共撒播花草近10万平方米,栽植三角梅、爬山虎等植物5万株,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
(四)立足城乡统筹,促进乡村振兴,用心营运农村路。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完善公路设施,持续改善交通条件,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一是发展公共交通,聚集农村人气。规划布局“以城区为中心、镇为节点,向村辐射”的公交线路网络,开通公交线路49条,镇街公交覆盖率达100%,行政村通公交率达98%。同时,建立交通、公安、安监3个部门联合审核机制,核定农村客运车型、限速,保障群众快捷安全出行。在全市率先实施全域公交“一元一票制”和半小时免费换乘,城乡群众出行成本大幅降低,公交旅客输送量约占区内总客运量的98.5%,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AAAAA级。二是強化物流运输,带动农民增收。围绕农村公路建设,配套建设渝黔边城农产品交易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建成区级农村淘宝配送中心、运营中心,改扩建农村淘宝服务站点25个,逐步构建区、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通过物流运输,猕猴桃、方竹笋、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走出万盛、销往全国,逐步扭转了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局面。三是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农业发展。按照“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原则,打造高效便捷的农村交通体系,切实带动农业加快发展、连片开花。目前,全区农村公路沿线形成和发展特色产业超过10万亩,产值突破3亿元;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带动3万余户农户增收;70余家企业入驻各镇,有效解决了2万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指引下,有市委、市府的关心关怀,有市交委、市公路局的支持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万盛交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幸福现代的新型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保障。
作 者: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交委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
作者:唐富斌
为有序推进生态市建设,确保在2007年前建成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国生态市,根据全国生态市建设的指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2005—2007年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如下:
一、社会经济
1、国内生产总值和预算内财政收入保持适度增长,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
水平保持较快增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15左右。到2007年,恩格尔系数小于40,贫困人口比例小于0.2。
责任部门:农工办、财政局、劳动社保局、统计局、民政局
2、扩大充分就业,减少收入差距。每年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实现就业1.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基尼系数基本保持在0.3—0.4之间。
责任部门:农工办、劳动社保局
3、控制人口增长,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到90以上,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责任部门:计生局
4、巩固提高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初中教育普及率达99以上,全市所有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三年内每年建成省级“绿色学校”1—2所、无锡市级“绿色学校”4—5所、××市级“绿色学校”20所。到2007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建成“绿色学校”。
责任部门:教育局
二、农业环境保护
1、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200
5、200
6、2007年分别建成无公害食品基地40个(面积8万亩)、45个(面积10万亩)、50个(面积12万亩),到2007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好范文版权所有!产品比重达到20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
2、推广生态养殖模式,200
5、200
6、2007年分别完成3个、5个、8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试点。到2007年,全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90。
责任部门:农林局、环保局
3、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使用,200
5、200
6、2007年分别新增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5个、6个、7个。到2007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农林局
4、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素等。到2007年,化肥施用强度小于250千克/公顷,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大于90。
责任部门:农林局
5、加强农用薄膜回收,200
5、200
6、2007年分别有5个、5个、6个镇设立农用薄膜回收点,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
6、推广农村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使用。到2007年,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
责任部门:农工办、发展计划局、农林局
7、加大防洪抗旱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系统抗灾能力。
任部门:水利局、农林局
三、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
1、完善定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到2007年,全市“一园四区”(指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15以上。
责任部门:规划局、园林旅游局、农林局、国土资源局
2、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到2005年,全面完成地下水禁采封井任务。
责任部门:水利局
3、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到2007年,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大于90。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
4、大力开展城乡植树造林活动,三年内每年新增林地面积1.5万亩。到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园林旅游局
5、制订并实施砖瓦窑关停计划。三年内全市关停45只砖瓦窑。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经贸局、工商局
6、整理土地和利用废弃石宕。三年内,每年完成800亩废弃石宕的复垦、利用。到2007年,全市退化土地恢复治理率达到90以上。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农林局
7、加强废弃石宕复绿。到2007年,全市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废弃石宕基本完成复绿任务。
责任部门:农林局、国土资源局
四、工业污染防治
1、继续实施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加强“红色”、“黑色”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管理。到2007年,“红色”、“黑色”企业在参评企业中所占比例低于10。
责任部门:环保局
2、对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严重超过排污总量和无环境容量地区的严重污染企业,实行关停。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贸局、工商局、国税
局、地税局等。
3、加快废水治理,提高废水达标排放标准。2005年,印染、造纸、化工、制革、洗毛等主要水污染企业全部实现一级达标排放;2007年全市所有水污染企业全部实现一级达标排放。
责任部门:环保局、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4、全市乡镇污水厂处理厂正常运行,工业废水实行集中处理。三年内每年建设
排污管道100公里,每年削减排污口50-70个。到2007年,全市保留100个工业企业排污口。
责任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5、排污口规范化整治。2004年底前,完成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完成日处理能力2000吨以上的企业废水处理设施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2005年底前,完成年内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完成日处理能力2000吨以上的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远程实时监控装置的安装;2006年底前,完成所有废水处理设施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
责任部门:环保局
6、加快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到2007年,基本完成电厂、钢厂废水(循环冷却水)回用等综合利用工程建设。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
7、加快电厂二氧化硫和烟尘治理,所有电厂必须建设静电除尘和高效脱硫系统。200
5、200
6、2007年分别完成30、40、30电厂除尘脱硫工程建设。到2007年底,全部电厂完成脱硫除尘治理。
责任部门:环保局
8、加快集中供热和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2005年,淘汰全市具集中供热条件的0.5吨以下燃煤手烧锅炉。到2007年底,全面淘汰集中供热范围的燃煤锅炉,燃煤窑炉(特种行业窑炉除外)全部改为燃油或燃气等清洁能源方式。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9、加快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审计、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开发区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年内每年完成循环经济试点10个、清洁生产审计25家、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0家以上。到2007年,全市必须实施清洁生产审计的制革、印染、化工等企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审计。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济贸易局
10、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三年内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总量每年削减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每年削减2-3。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
11、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2005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3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余镇工业集中区完成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2006年,6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7年,7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责任部门:环保局、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12、加快电镀加工企业、铝氧化企业集中生产和集中处理步伐。到2007年,全市各镇、开发区只保留一个电镀加工、铝氧化集中生产和集中处理点,关停分散小电镀加工、小铝氧化企业。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济贸易局、工商局、各镇人民政府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城市卫生水平。
责任部门:卫生局、城管执法局
2、健全完善全市调水方案,2006年底前完成相关工程建设。
责任部门:水利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3、加快实施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乡生活污水截流率和处理率。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2007年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加快制订并实施中水回用规划,实现中水回用。
责任部门:规划局、建设局、建投公司、各镇人民政府好范文版权所有!
4、加快制订并组织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或堆肥等无害化处理方案。2005年完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开工建设;2006年建成投运。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建设局
5、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责任部门:建设局、开发区管委会
6、加强城市绿化建设。200
5、200
6、2007年分别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0万平方米、150万平方米、2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达到12平方米以上。
责任部门:园林旅游局
7、巩固、扩大城市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划分城市清洁能源区,2007年底前全部淘汰区域内燃煤锅炉,实行集中供热或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城管执法局等
8、巩固、扩大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
责任部门:环保局、城管执法局、建设局等
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加快环境优美乡镇建设。200
4、200
5、2006年分别建成3个、9个、3个环境优美乡镇(澄江镇不计)。
责任部门:环保局、农林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2、加快生态村建设。200
5、200
6、2007年分别建成8个、10个、12个生态村。
责任部门:环保局、农林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3、开展河道清淤整治。2005年,完成长寿河等整治,实现水质达标;200
6、2007年,完成张家港河、锡澄运河及应天河、青祝运河、富贝河等河道整治,实现水质达标。到2007年,全市主要河道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类别标准。
责任部门:水利局、交通局、环保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4、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到2007年,镇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卫生局、建设局
七、生态文化建设
开展绿色社区建设。200
5、200
6、2007年分别建成5个、8个、12个绿色社区。到2007年底,50的社区建成绿色社区。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民政局、环保局、澄江镇人民政府
八、环境专项整治
1、开展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专项整治,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90以上。
责任部门:卫生局、环保局
2、开展全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危险废物全部处置利用,无危险废物排放。
责任部门:环保局
3、开展核与辐射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环保局、公安局、卫生局
4、开展“白色污染”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卫生局、经济贸易局、环保局
5、开展城区燃煤大灶专项整治,改用燃油、燃气等清洁能源。
责任部门:环保局、城管执法局
6、开展城区建筑施工噪声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城管执法局、建设局、环保局
各责任部门要根据行动计划,制定实施计划,并采取有力措施,强力组织推进,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审议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城建设,促进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杭州市构建“生活品质之城”和规划建设“二十一座新城、百个城市综合体”的总体部署,结合建德实际,特制定2009—2011年新城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围绕构建“以山为景,以江为轴,以水为魂,绿色、清静、通畅、亲水,秀气而不失大气的山水城市”的总体要求,以环境建设为核心,以新城建设为主战场,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建配套为重点,深入实施“加快东扩、适时南拓、有序西进、努力中优”的发展战略,拓展城市空间,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力争通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实现“城市框架基本成型、新区主要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建成区市政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入城口形象根本改善、沿江4A级景区全面建成、社会民生设施不断完善”的基本目标,努力将新安江建设成一流的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
二、行动内容
(一)推进新区开发,拉开城市框架
以洋安、桥东、城东、城西为重点,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框架基本成型,形成以建成区为中心和洋安、桥东、城东、城西、溪头、桥南等多板块组团式的城市新格局。洋安新城主要基础设施基本到位,新城框架基本成型。桥东区块开发初具雏形,城市客厅综合体初显成效。城东区块开发基本成型,高速新安江出入口地块开发全面推进,城市交通、旅游集散枢纽初步显现。城西区块休闲旅游综合体建设初具规模。东区、溪头区块开发全面完成。桥南区块开发全面启动。
(二)推进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功能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建配套先行,高强度投入,推进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和带动新区开发,提升新城集聚功能。洋安新城完成洋安主干道等主次干路网、沿江休闲产业带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桥东区块完成江滨大道及城防工程、江滨公园和严州支路等主次干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城东区块完成320国道高速新安江出入口至下涯段整治、洋溪旧城改造、城防工程和区内主次干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城西区块完成新电路、白小线等主次干路网及塘坞口区域配套设施建设。东区和溪头区块全面完成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完成320国道焦山隧道和建德大桥至国信路口段道路改造,提高东区与溪头、桥东区块的联结度。桥南区块完成白章线白沙至江村埠段、320国道桥南立交桥至江村埠段和汪黄公路改造,基本完成白沙湾、江村埠等地块基础设施建设,拉开桥南开发框架。
(三)推进建成区市政设施提升,提升城市品位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为载体,推进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提升,实现老城区有机更新,做优做美建成区。推进建成区路网建设和道路综合整治,提高道路通畅能力。结合道路改造,实现各类杆线“上改下”。加快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完成新安江水厂扩建和向东、南两线供水工程,完成更楼到主城区、主城区至城东污水厂污水干管工程,实施城东污水厂扩容工程,完善城市给排水设施系统。加强城市公交场站建设,完善城市公交线路布局,基本实现步行5分钟有公交站台、间隔10分钟有公交车辆目标。完成沿江沿街建筑立面整修、背街小巷整治和庭院改造工程。加强市容环卫设施建设,新建改建一批公厕、垃圾房、果壳箱等,市容市貌更趋改善。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打造园林绿化精品靓点,
推进城市园林生态化、乡土化、彩叶化、园艺化、珍贵化。
(四)推进东、南入城口改造,改善大门形象
加快320国道东、南入城口道路改造和综合整治,打造大气、生态的城市新大门。推进东入城口改造,实施高速新安江出入口地块综合开发,完成洋溪大桥和长途客运中心建设,完成320国道高速新安江出入口至清溪翠谷段改造。实施南入城口改造,完成320国道桥南立交桥至新安物流段改造和新安物流至高速寿昌出入口段整治。
(五)推进沿江4A级景区建设,优化城市环境
围绕建设一流山水旅游城市目标,按照“生态、亲水、休闲”的要求,完善旅游设施,做美城市环境,将新安江建设成为“绿色生态、清凉亲水、景观优美”的4A级景区。加快沿江休闲设施建设及旅游码头、游船等设施改造,推进高等级宾馆、商务楼建设,增强休闲度假旅游综合接待功能。推进新安江沿江夜景景观建设,璀璨城口、梦幻滨江、雄伟大坝三个组团亮灯工程全面建成,打响新安江夜游品牌。推进江滨公园、凤凰山公园、白沙公园建设和改造提升,实施月亮岛、庙嘴头、白沙桥南端综合整治,增设沿江人文设施,丰富城市人文内涵,美化城市软硬环境。
(六)推进社会民生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品质
围绕城市公共设施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民生设施建设,优化布局,完善设施,基本满足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基本做到“房等人”。强势推进新区开发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实现“土地等开发”。全面推进城区危旧房改造,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建设,完成城区危旧房改造五年计划,基本消除城区危旧住房,基本解决城区困难群众住房。加快学校建设,完成溪头中小学、桥东小学、洋溪初中和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启动洋安中小学建设,城区各类教育设施基本满足普通教育和学前教育要求。实施市妇幼保健医院建设。完成新安江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新建桥南农贸市场。完成严州中学游泳健身中心建设和计生指导站改造,实施档案馆、文博馆(城市展览馆)、杭州跳水基地暨市民健身中心建设,提高城市品位。继续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改善社区环境。
三、工作要求
(一)注重城市规划引导
围绕建设一流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目标,按照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坚持以规划为龙头,高起点规划,切实做好各类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以建德市域总体规划为指导,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做好城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完成洋安、桥南区块、汪家至更楼段控规编制和洋安新城、桥东城市客厅综合体、城西旅游综合体、洋溪区块的城市设计,完成市域交通路网和交通设施布局、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及城市建筑风格、城市建筑色彩等专项规划,重视抓好城市单体建筑设计,基本实现城市规划全覆盖,并切实提高规划的水平和档次。加强城市规划的宣传与公示工作,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知情度。
(二)注重城市资源经营
坚持“基础配套先行,环境建设优先”的原则,注重城市资源的培育和经营,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建设由单纯的经营土地资源向经营城市产业、城市规划、城市品牌等综合资源转变,提升城市整体价值,推进城市建设良性循环。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算小帐和算大帐的关系,优先加快并完善出让地块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出让的市场竞争力。合理制订土地出让计划,根据区块开发成熟度,有序推出开发用地,实现土地开发价值利益最大化。
(三)注重城市产业培育
注重城市产业培育和发展,促进人口、资金、信息等要素集聚,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一是以推进沿江4A级景区建设为载体,加快休闲度假旅游设施建设,培育发展休闲度假旅
游业。二是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引导并鼓励规模大、实力强的工业企业到城市新区建造总部或职能性总部办公大楼,加快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三是围绕打响“生态名城、人居建德”品牌,积极开发高品位生态房产和景观房产,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四是按照“繁荣、便民、提升”的要求,积极引进新型商业业态,新建大型超市、高档商场、时尚购物休闲街和旅游商品市场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配合
建立建德市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街道和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具体负责协调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要充分发挥各区块开发建设指挥部和各建设主体的作用,加强工作力量,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增强各建设主体的责任性和积极性,为新城建设提供人力保障。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线单位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强化服务,形成合力,确保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
(二)健全机制,多元筹资
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要坚持统筹解决新城开发建设资金,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加大融资力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要充分发挥各市场主体的作用,通过整合资源,增强投融资实力。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城市建设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要解放思想,创新举措,通过开放市场和产业带动,吸引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市财政要统筹做好资金保障工作,组织多元化投入。同时,要建立健全投入产出平衡保障机制,加强投入产出绩效管理。
(三)完善政策,优化服务
制订和完善加快新城建设的相关政策,并做好各区块之间、各建设主体之间的衔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国土、林业部门在用地指标上对新城建设项目要优先予以安排和落实。对新城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等政府性投资项目,市财政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组织资金保障。新城建设项目涉及的相关审批管理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和相关程序,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2015-2017年)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拓展提升,是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求。为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着力加快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导向,以“百村示范千村达标”活动为载体,努力建设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生态优良、公共服务均等、龙江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用成千上万个美丽乡村共筑美丽龙江。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分步推进。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以全省十三个市(地)城郊和主要公路沿线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民俗文化差异,区别定制各类村庄建设目标,做到面上干净,点上美丽。坚持务实推进,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在提高农民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度的前提下,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注重实效,多做实功。不整景造势、不刮风浮飘,真正从百姓长远生活和发展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完善机制、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三、总体目标
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要求,全面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墙、改圈等“六改”工程,集中治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扎实开展净化、硬化、绿化、美化等“四化”工作,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百村示范千村达标”。
四、主要任务 加快全省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在全省农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抓好村容整洁,街道净化、庭院美化。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要实施好美丽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创建等六个方面建设,重点完成19项任务。
(一)美丽乡村规划
1、制定建设标准。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制定工作,制定出台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地方标准)》,在建设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指导全省范围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省级责任部门:省质监局、住建厅、省委农办、文明办)
2、编制建设规划。由县(市、区)政府牵头,结合县(市、区)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县为单位,按照“科学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编制完成本区域内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内容要涵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村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细化明确住房、道路、污水垃圾、改灶改厕改圈、围栏、绿化美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序与要求。同时,省直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指导和服务。(省级责任部门:省住建厅、省委农办、环保厅、卫生计生委、文明办)
(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3、改造农村住房。继续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重点对农村危房进行改造,消灭D级危房,建设砖瓦房,泥草房改造率达到90%以上;对中心村的旧砖瓦房,有条件的要通过粉刷外墙、更换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改造;同时,加强对赫哲族、鄂伦春族等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庄传统建筑的修复、整治,保护我省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貌。 (省级责任部门:省住建厅、民委)
4、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加强村内道路建设,提高村内道路硬化率,中心村主街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加大路肩建设力度,采用石砌、砂石铺筑等多种方式,实施路肩硬化,中心村主街道路全部铺装路肩,路肩硬化率达到100%。(省级责任部门:省住建厅、交通厅、财政厅)
5、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加快供水管网建设,推进城市和县城供水管网向城郊村延伸,中心村自来水供水管网工程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及周边保护,升级改造供水处理设施,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省级责任部门:省水利厅、发改委、住建厅、环保厅)
(三)村容环境整治
6、开展污水治理和河道整治。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向城郊村延伸,解决城乡结合部村庄的污水处理问题,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强村内道路边沟建设,通过清淤疏浚、恢复加固、改造升级等多种方式,全面治理建设道路边沟,中心村主街边沟硬化率达到100%,形成网络化的雨污排放体系。鼓励采取沉淀池等方式开展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30%以上。加大村内河道沟渠的整治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的村庄水环境。(省级责任部门:省住建厅、环保厅、水利厅 )
7、完善垃圾处理。因地制宜进行垃圾处理,村庄内垃圾箱设置率达到100%。对交通便利且距离城镇较近的中心村,推行村收集、镇(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方式;其他中心村可通过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的方式,采用集中填埋方式就近处理,做到垃圾及时清运填埋。推行村内垃圾专人清扫清运,确保村内环境整洁卫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省级责任部门:省住建厅、环保厅)
8、推行改灶、改厕、改圈。大力推进节能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电能、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积极推进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村延伸,具备条件的中心村实施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大力开展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建设,支持农户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室外卫生厕所,中心村室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支持广大农户建设室内厕所,新建房屋室内厕所入户率达到100%,鼓励原有房屋室内改厕工作。积极推进改圈工作,倡导规模化养殖,鼓励养殖大户在生活区外规划建设养殖区域,实现人畜禽分离,有效降低疫病发生几率,改善村内居住环境,中心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省级责任部门:省住建厅、卫生计生委、畜牧局、农委)
9、加强柴草堆放治理。积极引导村民,在村外指定地点集中合理存放柴草垛,支持村民在院内建设封闭小规模柴草存放设施,确保村内、院内干净整洁。(省级责任部门:省住建厅、环保厅、省委农办)
10、改造农户庭院围栏。大力推进庭院美化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户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省级责任部门:省委农办、财政厅)
11、加强村庄绿化美化。加强村旁、宅旁、水旁、路旁、院内以及零星闲置地块的绿化、美化工作,以村为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在村内文体活动广场、村内主街以及农户的房前屋后建设绿篱、花池、树带,大规模栽植花草树木,中心村树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保护山、水、土地、植被等自然资源,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突出农村田园风貌特色,打造碧水蓝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省级责任部门:省林业厅、环保厅)
(四)公共服务完善
12、完善农村卫生文化体育设施。开展农村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对村卫生室进行达标改造,中心村卫生室设置率达到100%,卫生室建筑面积达到60平方米以上。加快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心村农家书屋设置率达到100%,文化活动室设置率达到80%以上。利用村边空地建设农村体育活动场所,文体广场设置率达到80%以上。(省级责任部门:省卫生计生委、发改委、文化厅、新闻出版广电局、体育局)
13、加快通信、网络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工程,中心村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加快农村通信等村村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中心村电话、宽带网络普及率均达到100% 。(省级责任部门:省通信管理局、新闻出版广电局)
(五)农业产业发展
14、推进农业产业建设。依托各地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在具备条件的村庄,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推行特色养殖、规模化养殖,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对设施农业、棚室蔬菜的投入,鼓励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加工和山特产品就地加工,打造“一村一品”,增强乡村就业带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省级责任部门:省发改委、农委、畜牧局)
15、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农产品采摘、农家乐体验等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因地制宜地建设家庭旅馆、特色餐馆,制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烈的乡村旅游产业。(省级责任部门:省旅游局、扶贫办)
16、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省级责任部门:省农委、财政厅)
(六)精神文明创建
17、着力提升乡风文明。以乡村文明提升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德礼满龙江”文明礼仪普及活动、“传立家风家训•凝聚道德力量”活动、“家在龙江•践行五好”活动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农民主动参与社会事业建设。扎实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中心村文明户比重达到60%以上。(省级责任部门:省文明办)
18、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满意率90%以上。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全面施行村务、财务、政务工作透明公开。(省级责任部门:省委组织部、民政厅、文明办)
19、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专门治安队伍,促进社会治安更加平稳有序,社会治安满意率96%以上。坚持建管并重,抓好中心村社区综合管理。制定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落实农民主体责任,化解社会矛盾,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省级责任部门:省文明办)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切实将这项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省委、省政府成立以陆昊同志为组长,有关省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牵头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推进和综合考核工作,制定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考核方案,并根据各地上报情况,确定全省重点工作任务,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是发挥市县政府主导作用。各市县政府要按照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各市县政府要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工作,落实好配套资金,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农民的知晓率,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
三是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指导,结合部门职能,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具体推进方案,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细化落实支持政策,确保资金投入,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强化服务的有效性。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要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要求,自行组织本系统的美丽乡村建设。
(二)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投入力度
改革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帮扶共建、社会参与四位一体的投入机制。
一是加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力度。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两大平原”改革试验先行先试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把县(市)作为统筹使用涉农资金主体,把责权利下移到县(市)一级,省里不再将资金直接下到乡村具体项目上,由县一级统筹安排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使用效益。
二是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对象是广大农村,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美丽乡村建设要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房屋修建、厕所改造、围栏美化、改炉改灶、庭院绿化等项目建设中,按照省政府支持一块,市县政府拿出一块,农民自筹一块,金融部门贷一块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压力大的问题,鼓励农民出工、出劳,积极参与,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聪明才智。
三是做好帮扶共建工作。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帮扶共建工作,各市(地)、县(市、区)政府和省直各部门要开展结对帮扶共建活动,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共建计划,在编制建设规划、开展技能培训、加强政策指导、扶持产业发展、健全基层两委、加强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帮扶,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营造关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以乡镇为单位,将各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打捆,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以BT、BOT和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安全饮水、污水治理、沼气开发等基础设施工程,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
(三)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督查考核
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监管,规范项目建设过程中决策、招投标、物资采购、质量监管、验收竣工等各环节,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保质保量。加强管理维护和监督,解决“重建设、轻管理”问题,日常管理做到有制度、有经费、有专人,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管理。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设住户付费、村集体补贴、省市县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
二是加强教育培训。扎实开展好新型农民的培训活动,大力培养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头人、现代农业技术带头人、文化活动带头人,为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实惠。
三是加强考核评价。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奖励激励机制和退出补充机制,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进行考评,引导各地切实抓好美丽乡村建设。
分享:
(2012-2014年)
按照《***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特制定********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为指针,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六项建设任务,积极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以资源库建设为重点,强力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完成网络硬件支撑平台升级,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科学整合,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推动数字化校园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思想,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为指针,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在建设中研究,在应用中发展,总结经验,创建模式,推进信息化在全校全方位工作的实践,为全省信息化工作做贡献。
二、建设目标 实现硬件支撑系统升级,完成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完善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制订保障政策。建设完善的分学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建立一支熟悉信息技术、善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人才队伍;实现管理信息化,实现信息化管理方式为教育教学决策服务,提高全校师生员工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在全校全方位工作的应用。
三、建设任务
以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为基础,以资源建设和应用为核心,按照全省信息化统一规划,升级网络硬件系统,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研究,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主要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校园网络平台
2013年通过对网络设备升级,出口带宽增至300M,使我校网络硬件平台保有至少5年的先进性。更新影响系统运行的设备,建立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在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建立学生查询、使用信息终端。建立互联互通的安保系统,实现全校各个电子系统的无缝连接。及时更换教师用计算机终端,建立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
更新并投入使用有线电视网,完善校园电视台建设包括演播厅、非线性编辑、硬盘播放、媒资管理、数字网关等项目,集演、编、播、管于一体的满足中学校园需要的电视台,实现校园网内网络传播,更好地为我校教育教学服务。在2013年7月前基本完成硬件职称系统的改造升级工作。
(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重点建设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质资源并通过网络共享。
1、建立具有*****中学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学校将组织所有学科教研组成员组成研发团队,按章节建设高中学段的教学资源(包括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案例、习题、教学课件等),推出一批重点章节的课堂实录及课后反思和专家点评视频资源。
2、建立*****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学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校本选修课程资源,有的课程被学生称为*****中学的百家讲坛。学校将把这些优秀课程的教材、教案、课堂视频等资源建成专题资源网。
3、建立艺术、技术、体育课程资源。针对一些薄弱学校艺术、技术、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能力不够的问题,我校将针对这些课程中的重点部分建立优秀的课程资源。
4、建立学生课外拓展学习资源。考虑到我校寄宿制的特点,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信息量偏少,而对学生开放互联网信息量又过大的问题,我们要在校园内建立符合实际的学生课外学习和知识拓展资源,提供足够的信息点供学生查询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以上资源建设在2014年4月前完成。
(三)建设应用支撑系统和教育信息服务系统:
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起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和节约资源的作用。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现阶段已经建成了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系统,功能基本涵盖了学校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个人工作、办公管理、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学生管理、成绩管理、总务管理、科研管理等。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自动统计报表并生成相对智能的分析结果,减轻了教职工日常的重复劳动负担,也减少了行政编制岗位。教育信息化系统也悄然改变了传统的学校管理关系,即管理以“人”为中心转向以“事”为中心。平台已经建立,关键是使用,引导广大教职员工熟练地使用该系统是今后的工作任务。此项工作在2013年初推开。
(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建立研究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专业队伍。
通过引导、培训等方式促进全校师生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好的信息素养。建立一支以信息技术人员、专职教师为主要力量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队伍,在建立资源过程中研究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
四、保障措施
1、体制机制以及政策保障
学校已经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由*****兼任,副组长由学校副校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各处室主任和教研组长担任。教育信息化工作总负责是****,并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把执行情况作为教师的工作实绩予以考核,定期召开教育信息化专题会议,以便确定任务落实情况。建立一个长效的考核机制,将信息化工作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范畴,形成激励机制。教师在相关教育网上发表信息、自己的经验文章、交流的情况,课题研究资料,上公开课等情况,都进行考评,并把考评结果纳入评优、评先、评职称、考核等。鼓励教师把自己的好课件、教案发到网上供大家参考,教师上传资料经审核采用后计发一定数额的稿费。
2、经费保障
学校将根据现有的网络硬件设施和软件情况,制定经费投入计划,每年不少于30万元。
3、组织管理保障
一是制定教育信息化规章制度,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持续发展。二是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督导、考评机制,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各部门落实有关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建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促进各部门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三是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每学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和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优秀课件、优秀课堂教学评比、展示等活动。四是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的内容之一。五是建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应用机制。由教科研室牵头,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研人员的优势,分学科制定落实方案,结合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等形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入应用。
经过十年来的建设发展,*****中学已经完成了以上目标中的一部分内容,积累了一些经验,创建了一定模式。作为***教育厅唯一直属高中,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我们要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创建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总结信息化建设新经验,立足学校实际,放眼全省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其它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好的做法和经验。
(2018年—2020年)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磐安县委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实现“同步小康”打造身心两安“大花园”的决定》,特制定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一、背景现状
我县是全省较早开展生态建设的县市之一。近年来,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生态理念不断升华。从1995年开展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以来,我县先后获得了首批国家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县、国家生态县、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在20多年生态建设历程中,我县从“生态富县”到“生态立县”,从“绿色崛起”,到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迈进,生态经济同步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二是生态优势日趋明显。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83年复县时的57.5%提高到现在的80.9%。6个出县境交界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其中Ⅱ类水质以上断面达到93%,金华市流域水质考核连续排名第一;空气环境质量全年稳定在二级以上,去年PM2.5年均浓度29ug/m3, 与2016年的31ug/m3相比,下降了6.4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全市排名第一。据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报告,近几年磐安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优,并在全省名列前茅。三是生态城镇初显雏形。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城乡基础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有了很大提升,农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8个、省级生态乡镇19个、市级生态乡镇19个、市级生态村280个。同时绿色系列创建不断深入,成功创建一大批绿色学校、绿色家庭、森林村镇。尖山镇陈界村、维新乡溪下路村、冷水镇小章村等一批新农村成为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的典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四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近年来,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红红火火,农民真切体会到“卖资源不如卖风景”、“绿色好生钱”。2017年实现了全县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100亿元的目标。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后发崛起、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多。主要是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较弱。仅建成日处理3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5000吨的尖山污水处理厂,新城区的第二污水处理厂正在启动建设,尖山污水处理厂已超负荷运行,部分集镇污水处理能力比较弱;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漏液因历史原因存在渗漏,收集不够到位,处理能力弱;城镇、工业区块等雨污分流不彻底,存在错接、混接和直排现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不够到位,超标排放比较多;农村水源工程缺乏,农村饮用水安全还得不到保障。二是重点行业监管任重道远。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采制砂场、建设工程等违法排污时有发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超标排放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木制品、工艺品等行业点多面广,群众投诉多;老城区拆迁改造及渣土运输车辆扬尘管理难度较大,制砂场矿山扬尘监管还有漏洞,建成区机扫率和洒水频率有待提高。三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2
有待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不够彻底,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和秸秆综合利用力度需要加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有待加强。土壤固废污染处置监管能力和信息化监控有待健全,行业土壤污染调查和危废“存量清零”行动有待全面开展。四是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需加快进度。党的十九大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中央、省、市对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视,全省各地都在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生态文明氛围相当浓厚。我县是国家级生态县,理应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所以应抓住机遇,有针对性的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加快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
二、总体要求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县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县政府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等会议精神,不断强化“环境立市立潮头”的责任担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规律,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以实施“六大工程”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全力提升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使磐安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山更美,积极研究探索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促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工业加快发展,为我县全面实现“同步小康”打造身心两安“大花园”奠定生态文明基础。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民生优先,更加注重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聚焦社会关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大气、水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努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
2.坚持预防为主、监管从严,更加注重源头防控和转型发展。以强化源头控制和深化污染治理为抓手,加快推进全过程污染防控体系建设,从严监管执法,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3.坚持城乡一体、建管并举,更加注重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城乡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4.坚持全民参与、合力推进,更加注重全社会协同共管共治。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责任体系、考核机制,落实多部门齐抓共管,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强化生态环保工作合力。
5.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快环境治理机制转变完善。
四、工作目标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没,坚决守住生态红线,擦亮生态底色,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全面完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各项指标,筑牢浙中江河源头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到2020年打造浙中生态文明先行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境内流域水质考核保持优秀。到2020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全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提升;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并成功夺取大禹鼎。
----空气环境质量走在全省前列。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率
4
95%以上,PM2.5年均保持在30微克/立方米以内,全县森林覆盖率在81.25%以上。
----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实施始丰溪、澄潭江-夹溪流域综合整治等项目,完成干支流整治17km,进一步修复和提升水生态;
----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基本实现城镇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
----全县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全县GDP能耗明显下降。全县单位GDP能耗2018年降低到0.266吨标煤/万元,2019年0.258吨标煤/万元,2020年0.25吨标煤/万元。
五、工作举措
(一)实施水环境治理提升工程
1.提升污水处理设施水平。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和新建、扩建工程。基本完成日处理0.8万吨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完成冷水至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主管网约3.7公里,时间2018年底前;完成尖山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日处理6000吨的污水处理设备管网及卧龙街雨污管网埋设,投资2600万元实施台口断面水质提升工程,时间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工业区块、集镇雨污分流改造,巩固“零直排”城镇创建成效,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提升改造工作,并全面做好因新农村改造或城区改造而暂缓实施村的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验收和运维移交工作,总结运维经验,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
优争先,努力提高负荷率、达标率和收集率。
2. 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强化源头管控,着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和结构调整,深化开发平台的环境设施建设和清洁生产改造。继续推行重点废水排放企业委托第三方运行机制;督促江南药镇制药企业加强治理,处理好生产废水的处理和排放问题;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监管,确保废水处理设施完善、达标排放;落实排污许可证发放制度,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制度;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关停整治提升 “低小散”企业(小作坊)。到2020年底前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基本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得到健全。采制砂场、畜禽养殖场整治更加规范。继续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治理监管平台及监控设施建设,并接入环保监管平台。对全县制砂场进行全面规范整治,实现污水零排放。加强涉水工程和建设工程治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到2020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比2015年下降17%,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下降3%。
3. 全面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全面完成市岭下水库、花溪水库工程,切实推进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流岸水库工程进展,争取2018年流岸水库开工建设,2022年基本完成。继续推进虬里水库前期工作,积极与永康合作,视条件成熟情况争取项目早日上马。完成新建山塘、水库等小型水源工程7座以上。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项目90个以上,受益人口3万。完成九和等2个乡镇集镇供水水厂改造。到2020年全县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有明显提高。完成高效节水0.5万亩,完成灌区建设、堤岸防护岸建设等项目。完成山山坞等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谷畈、石城等8座山塘综合整治。实施河湖库塘清淤工程,完成河
6
湖库塘清淤13万方。实施始丰溪、澄潭江-夹溪流域综合整治等项目,完成干支流整治17km以上,建设生态堰坝、生态防洪堤,优化河溪生态健康体系,进一步修复和提升水生态。
(二)实施大气环境治理提升工程
1. 严格大气污染排放产业准入。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重要条件。禁止新建20蒸吨/小时以下的高污染燃料锅炉,禁止新建直接燃用非压缩成型生物质燃料锅炉。
2. 推进重点企业VOCs治理。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围绕木制品、五金制品等重点行业,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 2018年底前,依法依规全面完成5家“散乱污”企业的清理整顿任务,2019年底前完成重点木制品、五金制品企业的VOCs的污染治理。2020年底前,持续深化推进木制品加工、木质家具制造行业污染治理,积极推广使用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争取替代比例达到60%以上。
3. 加强扬尘精细化管理。加大城市拆迁改造、交通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的扬尘治理力度,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制定建设工程扬尘防治工作措施,力争到2020年实现扬尘有效控制;制定道路保洁实施细则,采取“吸、扫、冲、收”组合式道路保洁措施,确保县城建成区机扫率2018年达到80%以上,2019年达到85%以上,到2020年达到90%以上。加强渣土清运与砂石运输规范化管理,探索公司化运作。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所有采石场、采砂场、矿山、砖瓦厂等矿(厂)区要落实洒水覆膜植绿等措施,严禁越界开采和堆放行为。矿山碎石等主要工序开展密闭化改造、
安装喷淋洒水,有效防治粉尘污染。
4.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按照《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要求,积极推进适用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到2020年,新建民用建筑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达到100%;政府投资的新建公共建筑以及单位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执行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达到100%;全县民用建筑内外墙体水性涂料使用率达95%。
(三)实施土壤固废污染整治工程
1.完善土壤环境监控监测网络。加强危险废物处置监管控制,建立信息化监控系统运维的长效监管机制。结合企业固体废物出入口规范建设,同步推进企业联网监控。到2018年底,完成省控以上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联网监控,开展重点工业区块土壤环境风险监测点位布设;到2020年底,风险监测点位基本覆盖所有重点工业园区,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规范收集全覆盖。
2.强化产业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开展重点行业土壤污染调查和危废“存量清零”行动,2018年底前完成我县所有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危险废物“存量清零”。2020年底前掌握8个重点行业关停企业和在产企业用地潜在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建立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
3.推进重点行业污染地块修复。进一步优化涉重金属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切实强化污染整治和排放量削减。组织实施污染地块修复工程,完善修复工程验收制度,加强污染地块修复工程环境监管,确保污染地块修复安全。
(四)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1. 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全面深化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
8
制推进工作,提升建设好溪流域、玉山台地2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以种养配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等为主要内容的10个生态循环示范主体。
2. 加快畜禽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雨污分流、干粪收集处理、尿污水发酵处理等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程。强化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管理整治提升工作。到2020年,全县畜禽粪便以“上山入园”为重点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提升建设5个以上生态美丽牧场。
3. 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工程。以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到2020年,全县化肥使用量比2017年减少4%以上。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模式和多种减量增效技术,加大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力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升农药使用效率。到2020年,全县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4%以上。
4、完善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研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式和支持政策,全面实施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和集中无害化处置,打造绿色安全和谐的清洁田野和环境整洁优美的新型农村,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到2020年,全县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与废弃农膜回收处理率达100%。
(五)实施城乡垃圾分类提升工程
1.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行动。继续完善“全程分类体系”,扩大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实施区域,加快垃圾分类处理进程。完善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投放、收集、运输、处置、执法、源头减量、监管考核等方面的标准和制度,实现生活垃圾的
源头减量。2018年,城乡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实行全覆盖。
2.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减量和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奖补制度。开展全县垃圾分拣员和阳光房房长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垃圾分拣和处理水平。2020年底前,完成县垃圾焚烧处理中心工程建设,实施全县阳光堆肥房升级改造,新建5座成肥站点,完成15个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创建任务。
3.完善垃圾分类运行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的标准与规范,探索规范化分散处理技术并研究配套政策。建立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模式,做长垃圾分类产业链;建立覆盖垃圾分类各责任主体的多层次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通过网络监管与现场督查、执法检查相结合,形成有序的常态化监管机制。
(六)实施监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 完善产业准入管理。按照我县发展定位和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制定完善产业准入标准和名录,落实产业环境准入的协同管理。加强常态管理和监督检查,坚决停建或依法取缔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全面清理整顿违反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力度,严格实施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2.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坚守底线、严格保护”的要求,科学合理划定生态红线。贯彻执行上级生态红线管控措施,落实分类分级管控。2020年底前,根据上级部署,完成全县434.98Km2的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 森林覆盖率达到81.25%以上,完成平原绿化扩面3000亩、珍贵彩色森林(木材战略储备林)建设
110
万亩、绿化造林600亩、一般森林抚育5000亩。
3.提升监管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实施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实行豁免制、备案制、审查制和“最多跑一次”清单制,实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审批制,简化审批程序;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培训,提高服务生态经济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水平,积极为企业做好环保技术服务支持。
4.严打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全县排污企业检查力度,通过日常巡查、突击检查、夜查、专项检查等多种检查形式,精准传递环保监管压力;开展各部门联合执法检查行动,深入推进“双随机”抽查制度,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重拳打击环境违法排污行为,以高压态势严控环境污染;推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建设,对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等恶意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符合移送条件的,坚决依法移送公安部门予以行政拘留;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充分运用报纸、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5.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大力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县污染源基本情况,2019年底前完成普查成果的使用和共享,制作全县污染源分布情况一张图。以资源整合、水平提升为目标,继续加强环境监测、应急和信息化能力建设。2018年投资300万元完成花溪水库饮用水自动监测站建设,实时监测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氮、藻类、生物毒性等参数,建成后连接省平台;加强智慧环保建设,建成环境保护监管平台,投资260万元购置水、气、土壤等监测设备,提高监测监管能力;投资200万元新建城乡负氧离子空气清新站5个。2019-2020年继续加强智慧环保建设,
做好土壤噪声等监测设备添置,适时新增负氧离子空气清新站等设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人大、政协加强生态文明执法检查和民主监督。纪律监察机关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各部门、各乡镇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提实要求、抓实任务、压实责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深化体制改革。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环境保护和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强化牵头责任单位负责制,完善居民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加快形成政府、企业、居民合力推进的全社会环境保护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县乡两级政府向人大报告生态环境状况的制度。制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积极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调查评估,探索研究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拓宽“两山”理论转化通道。
(三)强化政策保障。完善环境价格机制,进一步规范排污收费标准。研究建立污染防治、土壤修复资金投入机制,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化对污染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完善清洁生产审核补贴、产业结构调整资金扶持、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等政策机制。研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投资增长机制,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的若干意见》为指引,大力实施污染减排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等工程,争取更
12
多的“两山”建设财政专项激励和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转移支付等资金和项目。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整合各方资金,争取每年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并每年稳定增长。建立健全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18年建立磐安与东阳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与周边县市的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并逐步健全完善。
(四)推进公共参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培育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大力倡导以节约、绿色和低碳为主题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营造全社会珍惜环境、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扩大环境质量、污染源管理等环境信息的公开范围和公开渠道。积极探索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公众参与,完善有奖举报制度,扩大环境领域社规民约实施范围。鼓励县、乡、村推进生态创建,加强生态文明的示范引领。
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三年行动计划
(2015.9-2018.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均衡、管理、质量”为发展关键词,以参与“创艺”、“创强”、“创现”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学校建设,构筑均衡育人环境,强化常规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科技特色品牌,大力推动课程改革,营造智慧课堂,加强教科研工作,建设以国学特色为主导的德育特色,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办学效益,使我校成为富有生机、充满智慧、洋溢个性、特色彰显的精品学校。
二、办学理念
学校发展目标:成为一所能够完成基础教育任务、培养合格人才、引领地区全民素质提升、在市县均享有一定声望的知名学校。
学生培养目标:道德优秀 学习勤奋 能力突出 思想求新 志向远大 教师发展目标:师德端正 基本功过硬 学习意识浓厚 理念紧跟时代 办学特色:科学技术普及教育 校训:求知、博学、争先、感恩 校风:敦品立德,与时俱进
三、提升行动目标
(一)管理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管理即文化”的管理思想。在管理中注重人文关怀,发挥管理的显性和隐性功能,以科学管理方法实现有效的“导向机制、服务机制、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从教育趋势角度管理学校,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用温暖拨动教师心弦,用表扬激发教师动力,用目标促进教师进步,用辉煌坚固教师信念。使每一个人都充分发挥才能,为团队利益做出贡献,开发每个人的潜能,激活每个人的创造力,促进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队伍建设目标:
构建一支师德端正、基本功过硬、学习意识浓厚、理念紧跟时代的骨干教师队伍。要求教师师德端正,家长满意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三年行动期内,教师参与三乱行为为零。要求教师基本功过硬,要求教师具备以下基本技能:说课、评课、三笔字、简笔画、美术字、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理念,有学期学习计划,有个人学习反思,时刻提高自身素质。要求教师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自身独特的紧跟时代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德育工作目标
深入构建“传统文化”德育特色。开展“忠、孝、仁、义”系列传统教育,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加强校园网络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创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形成教育合力。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机制。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完善班主任培训制度,提高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
(四)教学管理目标
建成具有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做到教师精讲,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践行“生态、生成、生本”教学过程,“生态”,即着眼于创建师生互动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生成”,即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实现知识、能力和情志的有效提升;“生本”,即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把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率,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以“双主”为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老师像小组长一样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像老师一样组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提升教师教育力,提升学生学习力,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形成自由、开放、和谐、智慧的课堂文化。
(五)体卫艺工作目标
形成“黑土地农村阳光体育”品牌。以“阳光、健体、毅力”为原则,让体育成为强健体魄、磨练意志,成就孩子美好未来的身心基础,从而向“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方向发展。积极推动“足球”进课堂活动开展,同时引进民间体育活动“抖空竹”、“扇子舞”、“放风筝”、“纸飞机”等体活项目,实现传统体育活动与现代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更好地参与辽中县“创建全国艺术强县”工作,推进艺术工作全面发展,引进优秀艺术教师,对艺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完善艺术教育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六)科技特色目标。 营建具有科技氛围的校园文化,创建学校科技特色品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开发科技校本课程,广泛开展科普教育。保证科技活动经费,开展有小发明小制作、七巧板、科学DV、纸飞机、魔方等有特色的科技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科技创新大赛等,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
五、提升发展规划的分阶段目标及措施
(一)2015.9-2016.9提升目标、思路及举措
1、总体目标:提升自我,淬炼内涵,老观坨各项工作得到初步提升。
2、分项目标:
学校管理目标:树立“管理即文化”的管理思想,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决策教代会参与率100%以上。
教师发展目标:教育素养提升,教育能力增强,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达到35%。
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喜欢学习,形成完善 “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师和学生的培训机制。
校本德育目标:建构活动体验型德育体系,铸就优秀德育队伍,学校德育格局初成。
体育艺术目标: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初步的审美能力和科学素养。 科技特色目标:配齐科技辅导员及助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环保教育活动,参与率达到100%。
校园文化目标:参加省市创新大赛,开好科技现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校园活动。
3、工作思路
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研究生课程班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科研型教师。
课堂教学改革:通过“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师生培训,提升教师教育力,促进学生学习力。
校本德育工作:在优秀德育队伍的带领下,从横向和纵向体系中深入开展互动体验型德育工作
体艺科学工作:开展快乐体育,引进民间体育以强身健体;通过课堂主渠道引领学生参与艺术;营建具有科技氛围的校园文化,开展纸飞机、魔方、飞叠杯等活动催动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4、工作举措
(1)学校管理水平。提高业务水平,理念先进,完成各级培训课程要求。完善班子的组织机构,分工明确。工作思路清晰,制度完善。班子队伍团结和谐。按核定编制配齐人员,配齐学科教师,争取本结束前无结构性缺编。
(2)教师队伍建设。从2012年开始,我们将分三批对50岁以下的教师进行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主题的本科课程培训。从2012 到2014年每年25人共计70余名教师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学习,让教师在提升学历层次的过程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提升教学能力,以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结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沈师的教育专家通过论坛、QQ群一起研讨交流,请教育专家到学校“坐堂诊断”,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案例,提升教师指导能力,共同提高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进行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小课题研究,教师全部参与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法按照集体设计—上研究课——个人反思——集体评课四个步骤的反复尝试逐步提炼适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让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研究能力。
(3)课堂教学改革。
以“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开展教师培训。开展广泛的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轮流派教师外出到教育先进地区和学校进行学习培训,拓展教师教育视野。以“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进行学生培训。在课堂上,做到教师精讲,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践行“生态、生成、生本”教学过程,“生态”,即着眼于创建师生互动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生成”,即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实现知识、能力和情志的有效提升;“生本”,即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把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4)校本德育工作。
建构活动体验型德育体系。即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纵向体系是从低年到高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德育活动;横向体系是包括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共同对学生开展立体化、多元化的教育。在横向体系中,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三者互相合作,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深化师德师风教育。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完善班主任培训制度,提高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深切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帮助教师走出在工作、生活和职业成长中遭遇的困惑与迷茫,使之能够始终以阳光进取的心态投入工作。实施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制度,继续实施优秀班主任表彰奖励制度,开展多层次班主任工作交流活动,加强优秀班主任典型事迹的宣传
(5)体艺科学工作。
积极引用民间体育活动“抖空竹”、“扇子舞”、“放风筝”等适合学生的拓展活动,让学生通过动静结合、内外操练的活动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开发智力、塑造人格。以感受艺术美为核心,让学生热爱艺术,能够让艺术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建设综合楼后建立各种学生社团。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优秀艺术教师,对艺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完善艺术教育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从一年级起开设口琴课程,由专业教师任教。通过每学期开展各种小型艺术活动和每学年开展一次艺术节营建浓厚的艺术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师生进行艺术美的熏陶。购买开展科技活动所需设备,营建具有科技氛围的校园文化,创建学校科技特色品牌。以爱为主线,让学生通过机器人、纸飞机、魔方等各种科技活动爱上科学,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二)2013.9-2014.9提升目标、思路及举措
1、总体目标:打造内功,更新面貌,老观坨教育特色初步形成。
2、分项目标。
教师发展目标:培养骨干教师,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达到70%。 课堂教学目标:“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专家引路工作形成机制。
校本德育目标: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德育活动,形成活动体验型德育环境,学校、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学生各项比赛获奖人数占全校师生的50%以上。
体艺科学目标: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一项体育特长,较高的审美能力和科学素养。学生各项比赛获奖人数占全校师生的50%以上。
3、工作思路
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发展学校为依托,进一步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热爱学习,形成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和专家引路工作机制。
校本德育工作:利用一切时空,对师生进行教育熏陶,使之形成强大的德育场。
体艺科学工作:深化快乐体育,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更坚强;参与艺术,学生艺术的鉴赏力进一步提升;我爱科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4、工作举措 (1)教师队伍建设。
下大力气培养骨干和优秀课教师,通过前一年教师发展学校的各项教师培训工作,引领教师不断成长。省市县各级荣誉教师和骨干教师形成领军团队。努力达到省级骨干优秀课教师达到5%以上,市级骨干优秀课教师达到15%以上,县级骨干优秀教师达到30以上。开展广泛的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轮流派教师外出到教育先进地区和学校进行学习培训,拓展教师教育视野。
(2)课堂教学改革。
修订完善的“教师评价标准”的依据,在对教师进行基础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包括教师发展学校学习、学习力实验的研究、高效课堂的建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以“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发展性评价。以评价为导向,引导教师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积极建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沈师的教育专家通过论坛、QQ群一起研讨交流,请教育专家到学校“坐堂诊断”,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案例,提升教师指导能力,共同提高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校本德育工作。
利用一切时空,对师生进行教育熏陶,使之形成强大的德育平台,不断吸引引领着师生成长。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加强校园广播站、宣传栏、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 “争创温馨班级(学年组)、构建和谐校园”活动。深入推进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系列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加强校园网络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创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形成教育合力。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机制。 (4)体育艺术工作。
以“阳光体育、健康每一人”为原则,让体育成为强健体魄、磨练意志,成就孩子美好未来的身心基础。更新教学思想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方法,使体育课不再是单纯强调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而是向“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方向发展。进一步开展适合学生的拓展活动,让学生通过动静结合、内外操练的活动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开发智力、塑造人格。
以感受艺术美为核心,让学生热爱艺术,能够让艺术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在每节音乐课上,抽取十分钟结合课堂内容进行小乐器演奏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演奏技术。以每人掌握一件乐器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通过学习乐器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提高师生的艺术素养。
(5)科技特色工作。
以爱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多彩的科学活动爱上科学,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开发科技校本课程,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开展机器人、纸飞机、魔方等有特色的科技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科技创新大赛等。积极开展“我和低碳”等各种环保实践活动。
(三)2014.9-2015.9提升目标、思路及举措
1、总体目标:精益求精,奋发向上,打造地区教育品牌的典范。
2、分项目标。
教师发展目标:建设优秀教研组,组成名师团队,教师评价标准科学完备,教师100%拥有本科学历。 课堂教学目标:学生享受学习,各学科“高效课堂”确立基本教学模式
校本德育目标:抓实活动体验型德育点,师生道德素质高尚优秀,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获奖学生达到30%以上。力争获得沈阳市德育示范校。
体艺科学目标:学生身体健康、阳光向上,人人都有体育和艺术特长,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科学素养。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获奖学生达到20%以上。
3、工作思路
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发展学校为依托,进一步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用科学评价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各学科整体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并形成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
校本德育工作:通过学科教学、传统活动、社会实践和行为习惯等德育点开展广泛深入的活动体验型德育工作。
体艺科学工作:快乐体育形成品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更坚强;参与艺术,学生艺术的鉴赏力进一步提升;热爱科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进一步增强。
4、工作举措 (1)教师队伍建设。
以创建“高效课堂”学科教学模式为目标,以年级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优秀教研组星级建设(年级优秀教研组为一星,学校优秀教研组为二星,县级优秀教研组为三星,市级为四星,省级为五星),构建一支从一星到四星梯度合理的优秀教研组团队。每学期举办一次“名师风采展示”活动,为期一周,凸显一学期以来各学科“高效课堂”的精英教师的教学风采。
对教师进行基础性评价和包括教师发展学校学习、学习力实验的研究、读书交流、学生习惯培养等方面发展性评价。通过评价提升教师反思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
(2)课堂教学改革。
推进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的整体推进工作机制。以数学、语文、英语学科为龙头,制定详细的学科培养目标。数学以“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语文以“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为目标;英语以“学会拼读和记忆单词方法,有准确的朗读语调,养成朗读英语的习惯”为目标。除学科目标外达到“让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的最终目的。提高教学的目标性与科学性,使课堂更加科学严谨高效。以此带动其他学科,向高效课堂推进。
构筑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以“双主”为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老师像小组长一样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像老师一样组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提升教师教育力,提升学生学习力,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建构“自学质疑、合作交流、展示点拨、训练延伸”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生成自由、开放、和谐、智慧的课堂文化。
(3)校本德育工作。
结合语文、社会、品德、英语等每个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将德育潜移默化于孩子心中。同时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国学教育课程,教师在开发备课中提升,学生在学习中提升。
深入推进“传统节日”主题德育文化活动。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元宵节等六个传统节日为主线,开展“感怀生命,慎终追远”、“粽子飘香,爱国爱民”等主题教育活动,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
深入推进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深入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以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日常规为主要内容,有效贯彻落实“每月一个好习惯”的教育方案,使师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
(4)体艺科学工作。
巩固“阳光体育”的成功,校园游戏成为孩子课间的最美风景;艺术节、艺术社团如火如荼开展,人人都有一项以上的体育爱好和特长,能掌握一门乐器,师生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和低碳环保活动,建成国家级航模科技示范学校。
六、保障机制
为保障三年规划的逐步有序落实,构筑稳健高效的良性保障工作机制,我校将采取以下措施,为提升工作保驾护航。
1、思想保障:
做好学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宣传发动贯彻。通过邀请教育专家、上级领导、骨干教师、家长代表等参与制定行动计划;通过教代会、职代会等宣传贯彻学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教师、家长代表讨论完善行动计划。同时印制工作手册,人手一册,以统一思想,鼓舞士气。
2、组织保障: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学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加强对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的指导、协调、落实和服务。成立学校自我评估领导小组(名单附后),每年对行动计划进行自我评估,根据实际不断改进提高。推行民主公开管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监督,提高管理的透明度。
3、资源保障:
邀请上级领导和教育专家参与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行,共同为行动计划提供行政和专业的技术资源保障。
4、经费保障:
投入专项经费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各项协调工作。确保专项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各项工作机制顺畅,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5、激励保障:
设立科学严谨、符合实际的教师评价标准对教师的各项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以每年的开学典礼对教师进行激励表彰,促进教师的工作内驱力。
沈阳市辽中县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 三年提升行动计划领导小组
组 长:李忠诚 校长 制定SDP,协调计划发展 副组长:马仁忠 书记 协助制定SDP,协调计划发展
相铁昌 副校长 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
吴连成 副校长 硬件改善办学条件,德育建设 组 员:付玉秋 教务主任 教学文化建设
相德刚 安稳办主任 体育文化建构
王会瑜 德育主任 德育文化建设 王立宏 信息科研主任 校本培训
葛大光 团委书记 共青团文化建设 付迎秋 大队辅导员 少先队文化建设 沈阳市辽中县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 三年提升行动计划自我评估领导小组
组 长:李忠诚 校长 整体评估 副组长:马仁忠 书记 协助整体评估
相铁昌 副校长 评估教师队伍,教学质量
吴连成 副校长 评估硬件办学条件,德育建设 组 员:付玉秋 教务主任 评估教学文化进展情况
相德刚 安稳办主任 评估体育文化进展情况
王会瑜 德育主任 评估德育文化进展情况 王立宏 信息科研主任 评估校本培训进展情况
葛大光 团委书记 评估团委文化进展情况 付迎秋 大队辅导员 评估少先队文化进展情况 家长委员会代表 参与整体评估 村代表 参与整体评估
初中及高年级学生代表 参与教育教学情况评估
驻操营学区初级中学 2013年9月
推荐阅读:
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09-13
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计划06-30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计划07-16
组织部长三年工作总结10-09
档案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工作计划10-05
汤河小学师德建设三年规划06-25
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专项行动总结06-05
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组织建设07-24
组织能力建设实践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