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能力建设实践(精选8篇)
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研究
中共晴隆县委党校陆应坤
【摘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知的基础上,我们可结合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在其中去探求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路径问题。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节奏快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知识和素质要求的门槛越来越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组织的提出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从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认知出发,围绕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就如何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实现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提高作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当今时代是知识的时代,人人学习、终生学习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党从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定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也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发展的需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各类社会知识,使党在不断变幻的时代过程中始终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始终站在历史的最前沿,使党的宗旨和服务机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所代表群体的根
本利益,为党赢得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学习型党组织就是把学习作为政党本身固有特征的党组织。这种党组织,更加注重党员和干部的整体观念和集体精神塑造,并把搞好党员和干部学习作为完善党的组织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党组织成为党员和干部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大熔炉,成为党员和干部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的大学校。创设“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不断培养和提高党员和干部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就是要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牢固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使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同时,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应当遵循四个主要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原则;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的原则;三是坚持领导干部作表率,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四是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大胆探索的原则。另外,要开展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等五大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与实践。
二、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基本要
求
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员干部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坚力量和领导力量。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怎样,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存与发展。我们认为,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至少应当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首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干部作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首先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同时,作为领导干部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人民做事。做什么事?一要做自己的岗位(职务)所求的事。我们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相应职业和岗位(职务),我们做事,就是做自己的岗位(职务)要求做的事。二要做上级领导分配给我们做的事。除了岗位(职务)要求之外,上级部门和领导还经常给我们加任务,诸如要我们突击抢险,要我们结对帮扶,要我们对口扶贫,等等。三要做群众需要我们做的事。诸如群众希望我们解决走路难、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等问题,希望我们发展经济、扫黑除恶、搞好民生等问题。四要做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应该做的事。如勤政廉政、执政为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等此类的,这些都是职业道德所要求我们做的事。只有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干部才会认真做好自己的岗位(职务)所求的事,做好上级领导分配给我们做的事,做好群众需要我们做的事,做好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应该做的事。
其次,具有勤于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良好品格。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党员干部,必然具有勤于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良好品格。因为如果没有勤于学习和勇于实践的不断更新和充实,是难以做成事的。党员干部只有勤于学习,才
能及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用最新的思想来指导实践。党员干部只有勇于实践,才能在切切实实的实践中做事和成长。而勤于学习和勇于实践是我们履行责任和使命的过程、表现和结果,也是我们力避空谈、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体现。勤于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良好品格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
最后,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因此,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党员干部的必然要求。作为党员干部,我们面对的实践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如果没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我们是很难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只有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我们才能较好把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实现,才能把学习和实践引向深入,才能真真切切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总之,党员干部只有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上做到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勤于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良好品格和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三各方面的要求,才能较好地完成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三、如何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实现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提高
首先,狠抓理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教育是千秋大业,是放眼未来的伟大工程。党员干部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优良的政治品格的塑造离不开教育。因此,我们要抓好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培训。要重视党员干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要重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全党的政治认识和觉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要重视党员干部党性的培养和锻炼,树立马克
思主义优良的党风、作风和学风。
其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本领。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力争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事实上,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把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我们的工作真正地取得实效,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切切实实的实践中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提高为群众办事的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实际,重视调查研究,切实为群众出实招,办实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成功的经验,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数学建模竞赛题目都是实际问题, 且一般以当前热点问题为主, 呈现很强的新颖性。赛题既没有唯一的答案也没有唯一的解法, 从分析假设、建立模型、求解检验、结果分析再到论文写作,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由学生自主创新的完成。在模型建立求解过程中强化了技能, 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培养了学生探索发现、分析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数模中需要运用MATLAB、LINGO等软件编程, 对数据、图像和模型进行处理。数模中用到的程序和图像表达一般没有现成模板, 需要学生创新探索和思考, 最终编出与模型相符的程序和制作出形象直观、易于理解、表达的图像。[1]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技创业素质
数学建模竞赛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代教育不只是传授给学生学习的知识, 更要做到学而有用、学以致用,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数学建模所培养出来的大批人才, 正在成为科研队伍的生力军, 数模都是一些实际性问题, 体现了知识与实际的有力结合, 能够激发出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热情, 让他们感到学而知其用, 研而感其趣, 以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数学建模竞赛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 建立起较强的科研开发和科研创新能力, 激发了个体的创业意识, 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重庆交通大学数学建模的组织实践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1 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1.1 从低年级的数学课程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建模兴趣。
目前我校绝大多数专业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公共基础课, 加强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教学中去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给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 再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方法。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问题, 这正是数学建模培训的能力。
3.1.2 多层次的开设数学建模课。
之前我校仅开设了针对理学院、土木学院和河海学院本科生的《数学模型》和《数学实验》必修课, 仅有部分学生能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大部分学生都缺乏数学建模的初步训练, 从2011年我们在全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中开设《数学模型》选修课, 让更多的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基础性知识, 接触一些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 学习数学模型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数学模型》的选修课的教学, 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3.1.2. 1 运用模块化、专题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模块化、专题化, 比如最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等建立相应的内容模块, 由对该领域有深入研究的教师授课, 每位教师只讲授一到两堂课, 一方面充分发挥各个教师的专长, 另一方面每位教授任务轻, 容易做到精益求精, 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1.2. 2 强调实际性和应用性。
讲授经典的模型, 引入模型在实际问题的具体应用,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引入模型更易于启发学生寻求更为简捷、高效、精确的模型。
3.1.2. 3 建模和求解双管齐下。
强调数学模型的构建理论方法, 加强数学模型的求解训练。在教学上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的优势, 让数学模型的课程的讲授不仅仅是理论的推导, 更具有数据的说服力和可视化的直观效果。
3.1.2. 4 增加新兴科技知识的传授。
一方面加强数学模型课程对经典内容的讲解与培训, 另一方面不时引入新模型和新算法, 不断完善和更新数学模型课程内容, 丰富教学内容,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1.2. 5 数模竞赛暑期的强化集训。
每年, 针对通过选拔确定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 在暑假期间, 我校都会开展为期十五天的数模集训, 包括理论知识、经典案例和模拟比赛。通过集训, 学生真正体会到建模的实用性和努力成功后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
3.1.2. 6 设立数学建模协会协助教学。
在全校范围内公开选拔对数模感兴趣的同学组成数模协会, 每年由数学建模协会负责组织同学参加校内数学建模竞赛。数模协会定期请专家进行建模讲座, 同时也邀请以往参加过数模竞赛的高年级学生讲授数模经验与收获, 引领广大同学形成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校园氛围, 这些贴近学生的具体活动, 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数学模型知识和提高建模能力的机会。同时, 数模协会定期组织建模研讨, 对历年全国数模竞赛题目和优秀论文进行研究,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 通过开展和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2.1校内数学建模竞赛。
每年暑假前我校会举办全校性的数学建模竞赛, 全校各个学院、各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均可组队参加, 并以校内数模竞赛的参赛成绩选拔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队伍。同时, 以参加校内数模竞赛作为《数学模型》选修课的课程考核方式, 选修了《数学模型》课程的学生以他们校内数模竞赛的参赛成绩作为他们这门选修课的课程成绩, 这样的组织形式一方面使得选修了《数学模型》课程的同学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目标, 那就是在校内数模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也便于从中选拔出优秀的参赛队伍。
3.2.2 暑期强化集训模拟赛。
在为期十五天的数模竞赛暑期强化集训中, 一般安排最后三天进行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的模拟赛。让学生进一步接触实际问题, 进一步思考如何将之前在集训和前期的一系列数学课程中学到的模型和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探索如何跳出已有模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2.3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每年的九月是举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日子, 也是全国数模教学者和数模学子的节日。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对于参赛学生而言, 是对前期课程学习、参赛经历和创新探索的一次重要总结与检验, 同时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竞赛题目的难度也符合从事科学研究的难度, 参与竞赛是对自己创新意识的一次重要锻炼, 并从中寻求不足与肯定, 再以此为起点进一步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然后逐步从解决给定问题过渡到自己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2]
3.2.4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每年寒假期间, 对于参加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 我们会从中组织一部分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美国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将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并逐步提升他们对外文资料的检索能力、阅读能力和撰写外文科技论文的能力。3.2.5结合数学建模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近几年, 我校的“挑战杯大学生全国竞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可以借助数模协会的平台, 组织学生每年研究一个实际问题, 然后把研究成果成文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 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摘要: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 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有利于学生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本文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 阐述了数学建模的组织形式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数学建模竞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发, 郝继升, 马燕.在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J]..延安大学学报, 2010 (03) , 15-17
【关键词】组织能力;业绩导向;执行力;竞争力
企业组织能力,就是指一个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能力。要加强企业组织能力建设,需要紧紧围绕业绩导向和执行力,从员工能力、员工思维模式和员工治理方式三方面进行。
一、员工能力建设
员工的能力由专业能力和核心员工能力构成。加强员工能力的培养,需要同时从这两方面展开。
(一)员工专业能力提升
专业能力是指与员工从事的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它直接影响员工能否完成岗位的工作要求。一个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关键是员工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企业需要建立一支适应自身发展的专业化队伍。
(二)员工核心能力建设
核心员工能力是指围绕企业的战略和文化,影响到组织能力的相关行为和素质。在一个企业中,人力是资源,岗位也是资源,如何把人力和岗位这两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是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增强团队凝聚力的问题。(1)团队协作意识。团结是团队得以生存的关键,要实现内部组织运作的统一,其核心是沟通与协调。首先是建立多层面的对话机制,倡导同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其次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最后是建立监督、考评和问责机制。(2)规范运作意识。以平等、民主、公平、公正为原则,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谐融洽的工作关系,齐心协力共同把企业的事业平台建设好,发展好。要在遵守企业制度、流程和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正常的、规范化的工作关系。(3)责任意识。权责对等是组织管理的原则,有什么样的权力,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各级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要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承担起应担的责任。在工作中,若能想起背后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便是有责任意识的表现。(4)执行意识。执行力是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困难,正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显出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一个组织若被大大小小的客观理由所缠绕,组织的活力将被窒息。良好的执行意识就是要从内心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5)业绩导向意识。业绩导向即以工作结果作为衡量工作水平高低的准绳。以业绩为导向,就是要看谁发现的问题多,谁提出积极性、建设性的意见多,谁积极协助他人的地方多。
二、员工思维模式
塑造员工的思维模式实质上就是要探寻如何使组织的利益和员工个人的利益有机结合。为塑造员工的思维模式,企业要重点构建高效、合理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体系,促进组织能力的提升。(1)价值评价。价值评价首先要着重落实岗位责任管理,建立规范的岗位作业指导书,通过专业、规范的工作,培养员工的职业化行为。其次,建立以责任、贡献、能力、品质为核心的价值评价体系,使之能够对员工的价值创造成果给予科学、量化的评价。最后,要建立各级检查、评价程序,通过检查督导,固化员工的岗位行为,形成员工的职业化素养。(2)价值分配。价值分配即是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价值分配体系,促进价值创造过程的长期持续发展。在企业的分配体系中,应坚持一个原则:决定一个人价值的,是其个人才能和综合素养的稀缺性,而不是他的重要性。企业一定要尊重稀缺性人才。
三、员工治理方式
仅有好的员工能力和员工思维模式,若没有合理的员工治理方式,员工的潜能和主动性还是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在以下方面改善员工的治理方式:
(1)优化股东、治理层和管理层之间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对企业股东、治理层和经营层之间的权责要进行认真、详细的划分,健全股东的议事制度与经营层的工作衔接流程,明确治理层的监督事项、监督形式和操作规程。
(2)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体系。在建立各级分级授权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年度、月度、周工作计划及相应的财务预算,建立逐级监督、考核体系,加强工作的过程管理,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工作的预警和纠偏机制,保持各项工作处于可控和有序状态。
(3)建立等级指挥系统。建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指挥系统。为保持指挥系统的有序,避免工作和信息传递上的紊乱,应坚持以下组织原则:上级对下级可以越级检查,但不能越级指挥。下级对上级可以越级申诉,但不能越级报告。
(4)推进流程的完善和落实。流程的构建、再造与发展会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但是流程一旦完善,将会释放出巨大的回报。企业应通过设定合理的工作流程,明确组织中各职能部门及各岗位工作的职责、权限、工作中的相互衔接关系,确保组织的高效运转。
(5)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企业通过裁汰不适应自身业务发展的人员,并引进吸收迫切需要的新成员,实现组织肌体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齐中英.刘尔琦.培育企业组织能力的思考[J].企业管理.2005(07)
[2]施振荣.组织能力的“杨三角”[J]. 中国企业家.2009(24)
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一要优化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结构。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尤其是要选准配强党政“一把手”和村“两委”负责人。在班子配备时要注意从全局出发,合理搭配,突出改善领导班子整体结构,特别要注意增强懂经济和有驾驭经济能力的班子成员,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效果,不断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同时,对于工作业绩平平、宗旨意识淡泊、群众反映差的干部要坚决调整;二要以坚持不懈的学习为手段,夯实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理论文化基础,切实解决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安于现状、视野狭窄和本领恐慌的问题,培育基层领导干部开放宽广的世界眼光,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增强执政求进的意识和能力;三要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设团结协作、和谐有力的领导班子。在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完善党组织决策机制,健全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的沟通协调和成效反馈机制,营创民主、友好、竞争、融洽的干事氛围,并在此氛围中把领导干部个人的能力整合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行政村则要理顺“两委”关系,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加强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仅靠基层干部是很难承担构建和谐农村的重担,只有把基层党员的优势利用起来,与基层干部形成工作合力,才能为和谐社会提供不竭动力:一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培训。要改进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党员进行分类分层教育,通过远程教育、党校培训、实地学习等多种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前瞻性,使教育工作充满鲜明的时代气息,使基层广大党员在教育培训中成长为实用人才、致富能手,成为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的典范;三要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并充分利用基层党员在思想上、感情上贴近群众的优势,激活党员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同时,基层党组织要对党员政治上给予关怀、物质上给予扶持、生活上给予关心,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坚定为群众服务的信心,也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先进分子向党组织靠拢,使基层党员队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6、要注重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创先争优活动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活动与工作相结合的实效性原则。既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地区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精神和要求,又要注重创先争优活动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性、操作性、实效性。一是活动要重“实”。分级开展各类创先争优活动,如:党员示范岗、八大先锋行动、公开承诺等内容,关键把握一个“实”字。坚持活动设计从实际出发,联系工作实际,各单位部门联系自身需求,能够随即开展实践,具有灵活性、操作性。二是载体要务“实”。各单位部门分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如:创先争优我先行、建言献策为家园等主题系列活动,增强活动的目的性。三是效果要落“实”。始终坚持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服务群众,以人民利益为基础,行动后认真总结,分析活动效果,是否对工作、生活产生影响,具有实效。
随着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入开展,参与群体、涉及面越来越广,社众对活动所带来的优势和革新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对创先争优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将创先意识融入今后的工作,我们必须增强活动的针对性,逐渐形成系统、长效的创先争优机制。一是因人而定。针对干部、群众、党员、弱势群体等不同人群的心理、学识、经历、水平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对于创先争优活动的需求也大相径庭。有的需要提供平台争当先进,有的需要在创先争优环境中获取更宽松的环境,有的在大势影响下,由“受”方逐渐转化为“施”方,在活动中的角色转变了,义务和责任也要紧跟变化。二是因岗而设。不同岗位的干部职工,职责不同,起点不同,知识类型不同,能为社会大众提供的服务也不同。结合他们的特长制定贴合实际的活动方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三是因需而为。以社会各阶段的民众意识、思想动向为大方向,统一主线,制定符合需要的活动内容。针对发展需要、干部教育等方面开展不同程度的活动。
适应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注重创先争优的优质性。让创先争优全过程体现“优”,让最终效果体现“优”。一是优化效率。效率是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的驱动力,把竞争意识融入到工作中,日常工作抓紧办,重要工作重点办,紧急工作立即办,临时工作应时办,特殊交办的事特别办,高效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优化效能。把效能建设与提高自身能力结合起来,勇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不怕报忧,遇事从多个角度思考,站在大局的高度分析问题,化被动为主动,将矛盾化为机遇。三是优化效绩。坚持有始有终,把活动部署、实施措施和目标要求逐一落到实处,在“终端”考察,查岗位职责,查能力建设,查各人作风,查践诺实践,查工作效果,查社会贡献。四是优化环境。努力构建比学习、比先进、赶先进,作先进的“创先争优环境,打造学有赶超的优秀党员品牌,提升党组织整体形象。激活每颗心,走好一盘棋,切忌思想走偏、任务走形、工作走样,以高标准、严要求推促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
7、如何加快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开发
转变传统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念,以新的思维方式,开创人才开发的新局面。要打破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的旧思想,树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念;打破狭隘的人才培养、使用的旧思想,树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观念。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优点、长处,如果都能用其所长,发掘潜能,他就会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在一定的环境中,他就是某一方面的人才。比如,乡村中就有不少“乡土人才”,有种植能手、养殖能手、技术尖兵、专业大户等等,这也是一种人才。如果我们这样来看待人才,思路就会宽广得多。面对农村人才资源匮乏的现实,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按照“有用就是才,是才就要用”的思路,拓展人才工作的新领域,做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
健全组织机构,为乡土人才资源开发提供组织保障。每个乡镇要建立农村人才工作指导站,具体负责人才信息的收集、储备和人才培训、使用的调配,保证上下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畅通。同时要有一名乡镇副书记或副镇长负责人才工作,具体负责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计划、规划、组织指导,督促乡镇人才工作指导抓好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落实。
强化职能部门作用,积极为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做好服务工作。要实现农业强区,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农村乡土人才队伍。为此,必须实施乡土人才开发工程,进一步发掘人才,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乡土人才纳入职能部门工作管理和服务范围,把职能部门工作的着力点向农村转移。切实制定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门要做好对农村乡土人才技能认证工作,会同农业、经济等部门制定出考核认证办法,规范考核和认证程序,定期对农村乡土人才进行不同层次的技能认证,农口、经济口要发挥各业务部门专业技术指导的作用。
重视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切实加强农村人才的储备工作。加强培训是农村人才成长、提高的必要条件,必须坚持使用和培养并重,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状况,实施梯度培养,尽快建立良好的育人机制。开展就业引导性培训,依托农广校、职业培训中心和各级党校,根据农村人才的需要,采取“定单式”培训,解决农村人才紧缺问题。围绕培育新农民,开展大规模培训工程。依托村级阵地、设施农业基地、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采取远程教育dvb-c模式视频直播、现场讲座、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对乡土人才开展葡萄田间管理、鲜食葡萄生产、葡萄绿枝嫁接、蔬菜西甜瓜栽培、设施农业、牛羊育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的科技培训。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技术人才、企业技术工人的劳动技能,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技能人才队伍。
8、积极推行为民服务工作机制
丰富活动载体,深化工作内容,营造和谐氛围。一是要把“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与错时服务等紧密结合,与扶贫帮困送温暖紧密结合,与各职能部门到村组直接提供服务紧密结合,通过为村民提供服务,更好地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二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沟通联系,从而有效解决工作人员入户难和居民之间陌生的问题,努力营造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良好氛围。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站所、村组干部能力素质。一是要加强对站所、村组干部业务学习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干部经常性学习制度,组织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领导领学、骨干讲学、个人自学、结对帮学、组织送学等活动。二是强化政治素质。紧密结合反分裂斗争再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着眼于提高政治素质,加强站所、村组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在事关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行动自觉,对复杂、敏感问题做到敢管、会管。
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分类指导,深化考核奖惩。一是重点抓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建立流动人口跨地域联动管理机制,重点掌握流动去向和流出地的表现情况。同时,按照“四类管理”法的有关要求,做到入户走访有侧重、了解掌控有重点。二是要对村民家庭、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实行分类管理,结合实际分类加强重点复杂区域的工作,提出干部配备、经费支持、阵地建设、机制完善一整套政策措施。层层建立考核制度,完善季度评议、督查、年终评比表彰制度;实行重大情况漏报缓报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并与干部的考核奖惩挂钩。
——兼谈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多年来,北京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市政府每年都把培育社会组织工作列入了折子工程之中。2007年12月,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首都社会建设,加快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步伐,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北京市成立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办公室。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办分别作为市委的派出机构和市政府的工作部门,实行合署办公。原市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发展办的职能也并入其中。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着力搭建宏观管理平台,研究制定首都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推动社会建设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督促检查。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着力扩大载体,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着力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着力加强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使社会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有序建设的阶段。
一、北京市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北京市和全国一样,社会组织官办的居多。这时候的社会组织由管理机关主办,要么是以“二政府”的形式出现,要么就是依附于管理机关,靠管理机关的拨款生存。这些社会组织缺乏社会组织应有的民间性和独立性,它们也为政府部门服务,但是这种服务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在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的情况下,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平等独立的合作是无法实现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机构改革进程的加快,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得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逐渐增多。从目前情况看,我认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首先是政府部门要有合作的需求,其次是社会组织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另外,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权力和能力。当政府还具备对于社会事务大包大揽的能力的时候,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就不太可能实现。反之,如果当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实现之后,社会组织得到了广泛的活动和生存空间,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则才会逐步走向正轨。
北京市近些年来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组织能力进一步增强,一些群众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逐渐增多,政府职能转变步伐逐步加快,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提供了条件。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在推进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中做了许多卓有实效的工作。其中,中关村园区管委会、市工业促进局、市商务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关村园区管委会的30家社会组织全部是民间自发成立的,市工促局和市商务局两家行业协会共有68个,占全市市级行业协会的39%。这三个单位在发挥本领域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与社会组织合作方面有着相同的特点:
一是管理部门转变观念,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重视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建立起与社会组织相互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是制定本区(领)域管理办法,完善政策环境。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社会团体管理办法>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社会团体组织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商务局制定了<本市商务领域行业协会规范治理和脱钩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依法活动、政府购买服务和资金扶持进行规范。
三是明确管理机构,加强服务引导。三个部门都设立了社会组织的专门主管部门,把培育、扶持和引导社会组织的发展作为主要职能,开展对社会组织的服务工作。
四是设立专项资金或购买服务,加强合作,提升社会组织地位。中关村管委会每年从园区产业发展资金中拨付专款,对社会组织及其项目提供资助。2001—2006年,中关村园区管委会共资助社会组织工作经费1 148.95万元,资助社会组织78家次,资助项目225项。市工促局与社会组织合作完成了政府调研、政府调查、行业统计、行业标准编制、企业创新成果评审、承办展览、制定和实施行业“十一五”规划、职称评定等工作。市商务局除了将一些工作转移给社会组织之外,还积极与社会组织合作,按照《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市商业服务业奥运会(残奥会)2007年测试赛场馆外围保障商业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北京市大型商场超市购物环境规范(试行)>、<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选编》、<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迎奥运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和《北京市商业零售企业员工行为礼仪规范(试行)》的要求,在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消费环境、强化员工素质、提高服务技能、构建信用体系、倡导行业自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五是坚持政社分开。中关村管委会自身没有举办社会组织,也无政府工作人员在社会组织兼职。在日常管理中,采取“社会组织自我发展,政府指导但不干涉日常工作,努力提供服务”的工作模式。对在园区外注册在园区内活动的社会组织,不问出身一样给予服务。市工促局和商务局从社会组织长远发展出发,坚持政社分开,稳步进行行业协会脱钩和解除公务员兼职问题,保持了社会组织的民间性、独立性,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六是加强培训,打造专业队伍。中关村管委会注重社会组织专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制定了人才培育计划,委托专业机构对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进行1000人次以上的培训,提高了专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例如,北京市中关村科技民营实业家协会有14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研究生和双学历有5人,大学本科学历8人,大专1人,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0岁,平均工资在4000元以上。
二、社会组织作用突出,成绩显著
社会组织通过从事向政府输出服务、制定行业规划、规范行业秩序、维护企业利益、反映共性诉求、促进产业发展等工作,发挥了沟通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营造出良好的产业发展、创新创业、企业信用、市场环境、人才流动、国际交流、技术成果转化环境,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1.促进产业发晨
中关村园区社会组织打造和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增强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北京闪联信息产业协会通过制定标准,推动了园区与之相关的产业的完善和聚集,闪联标准通过国际标准组织ISO立项,并被国家标准委员会评为中国标准创新一等奖。市商务局收集和整理国家标准23个、国家行业标准1 5个,北京市地方标准13个,编辑印刷了<商业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资料选遍》,各协会结合行业实际,不断研究探索通过国内贸易标准的实施来规范、促进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途径。同时,大力加强国内贸易标准的宣传推广工作,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标准化意识,积极开展采标和达标活动。依照<关于严格控制本市商场超市室内空调温度的通告》,加强节能宣传。市工业促进局的协会加强品牌建设,服务北京工业。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受政府委托,继续开展了“2007:fl;京十大时装品牌”评选工作,还积极组织参与“迎奥运北京工业品牌展览会”,承办了“时装之都品牌展”。北京食品协会支持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供应商和食谱原材料遴选企业,引导北京食品企业,借助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契机,以北京奥运会期间来京的旅游者为对象,推出了一批具有北京历史文化、京味口感突出、携带方便、包装精美、适于馈赠的旅游特色产品,满足来京旅游观光的中外消费者的需求。大力拓展“京药”品牌建设,提升北京医药的市场竞争力。受北京市工促局、市药监局委托,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在第56届全国药交会上,开创全国医药系统由行业协会组团参展之先河。
2.服务会员企业
中关村科技园区社会组织在通过提供品牌服务、推进会员国际化发展等方面,为会员企业提供服务。例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医院及医疗设备博览会,参加德国汉诺威CEBIT展览,主办“北京企业与外资银行面对面”融资沙龙,举办“中关村高科技企业进军东盟高层交流会”、“中国品牌企业东盟战略高峰会暨北京交流会”等系列活动: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协会开展了园区第一批快速成长企业的评选、“V815”民族品牌创新发展高峰论坛、2006年“品牌万里行”北京站系列活动、2006年京台科技品牌论坛专场等。依照<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迎奥运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和<北京市商业零售企业员工行为礼仪规范(试行)>,行业协会配合各区、县商务局大力参与奥运培训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商业服务业参加培训人数已达24万人次,涌现出3"48家“首都文明服务示范窗口”、80名“首都文明服务明星”、29个“奥运培训工作先进单位”、104名“奥运培训工作先进个人”,培训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工业促进局的协会在2007年就开展了考察、交流、培训、论坛、参展、研讨等经济活动达620多次。一些协会不仅重视国内的学习交流,更注重扩大与国外同行的合作,社团管理研究15开拓国际市场。仅北京市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2007年就接待了德国、法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来访的经贸代表团180多人,组织本市30多家企业领导参加了对外商贸洽谈1 2项。
3.协助政府工作
中关村园区社会组织通过为政府建言献策,协助政府开展工作。2006年,协会联席会成员撰写的关于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90条政策建议,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制定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十一五电子产品市场发展规划)、<中关村十一五人力资源规划》被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总体规划采纳;软件行业协会、创业孵育协会、电子产品贸易商会、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分别发布行业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不动产商会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小企业创业服务楼”,降低小企业创业成本,为创业小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北京工经联、矿业、医药等30个协会完成T72个调研课题。其中家具、机电、饲料协会分别完成5个课题。这些调研课题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提出很好的意见、建议。北京质量协会根据北京迎奥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专家向2008奥运会工作提合理化建议。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联名向奥组委提出三条工作建议,并对每项建议都具体制定了初步实施方案,这些建议得到奥组委的高度重视。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北京电子商会、北京汽车行业协会受政府委托依法开展了行业统计工作。北京质量协会接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完成2007年北京市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的现场评审工作。北京企业联合会接受市工促局委托以北京市企业组织代表的身份参加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组成的北京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参加“三方”联合办案,代表雇主合法权益参与劳动立法工作,定期分析我市劳动关系状况,为北京市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成功经验分析及存在问题 从北京的政府管理部门同社会组织合作的经验分析看,都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部门领导重视社会组织的建设和作用发挥。二是所在区域或领域的社会组织具备一定的实力和活动能力。三是政府职能部门思想转变的程度相对较高。从北京市社会组织的总体上看,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组织存在着政社不分,社会组织实力薄弱、自立能力不强、发展和活动空间有限、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年龄老化、经费不足、内部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致使协会的服务面窄和自律、协调功能难以发挥,部分协会会员数量较少、行业代表性不强、缺少影响力。另外国有企业的比重大也是北京市行业协会和沿海省市相比存在差距的一个原因。
因此,要使社会组织进一步得到发展,建立起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政府部门耍转变观念
扭转对社会事务大包大揽的思想理念,要重视发展和培育社会组织,更要相信社会组织的能力,和社会组织平等合作。
2.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制定对社会组织的财税优惠政策,允许设立社会组织扶持专项资金,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公益事业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建立社会工作专业资质评定制度和社会工作者资格等级制度,促进专业化队伍建设。同时,注重社会组织群体的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提高社会组织和专职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
3.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有关部门要统筹协调,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剥离的力度,真正把社会管理职能转移给社会,改变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时的被动性,由社会组织承担部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效率的提高,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步伐。
4.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一是定计划促提升,苦练“内功心法”。
围绕“提笔能写、上台能讲”苦练“内功”。以政治理论、业务政策、综合知识为重点,制定学习计划;坚持每周五下午“组工干部大练兵”,以干部、党建、公务员、人才业务为主线,讲解专业知识,研讨工作难点;以“大练兵”学习内容为重点,每月组织开展业务能力闭卷测试,创新采取模拟“公务员面试”、考官随机出题的方式进行现场作答,帮助部内干部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学有平台、学有提升、学有所获。二是搭平台促赶超,锤炼“外学招数”。
围绕“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勤修“外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紧迫学什么”的思路,每季度邀请区委党校教师开展一次专题授课,增加数字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等知识的培训。实行“导师帮带制”,结成“师徒对子”12对,通过“以上带下”“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等帮带手段开展“菜单选学”,不断增强“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通过与先进县区组织部门互动交流,对标先进找差距、学习先进明方向、争当先进重实践,帮助组工干部尽快成长、成熟。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
1、执政能力
执政能力的内涵, 理论界有多种概括。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从党的整体角度对党的执政能力做了科学的界定:“党的执政能力, 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 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 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有效治党治国治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一执政能力是个综合体系, 其中重点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责的相关规定以及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党的领导干部和党的执政能力的界定, 笔者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1) 领导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是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地经济发展规划, 调整完善本地产业结构, 实现可持续发展, 组织生产服务和集体资源开发, 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能力。
(2) 领导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即把党委 (支部) 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农民自治和严格依法执政相结合, 特别是要强调依法执政能力。
(3) 领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即在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文化基础, 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能力。
(4) 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即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 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不断增强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的能力。
(5) 自组织能力。即开展自身建设与对组织内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 使之保持先进性和活力、团结和统一的能力。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执政方式
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说, 关键就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和思想政治工作上, 在村民自治组织和实践中发挥政治领导作用, 使每项政策和每个行动都符合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坚持执政为民就要在政治上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决策权, 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 开通民情恳谈热线, 全面落实民主议事制度, 切实落实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积极推进民主监督, 开辟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监督渠道。党充分发挥正确舆论的引导作用, 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 健康向上文化活动的影响作用, 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 弘扬社会正气, 唱响主旋律, 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需求。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紧紧抓住执政 为民这个本质, 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坚持执政为民就要在经济上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加快发展, 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通过发展经济,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经济利益问题, 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紧紧抓住发展 这个第一要务, 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经济基础
(1) 要立足本地实际, 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宏观谋划能力。一个发展战略, 应包括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和发展途径。既要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又要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还要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制定近期发展规划, 还要制定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
(2) 要坚持产业兴村, 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在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的基础上, 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质量农业、效益农业。
(3) 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筹能力。农村的发展, 不只是经济的发展, 还包括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具备统筹发展的能力。
(4)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依法执政。一方面, 要坚持党组织和个人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把党组织政治权力的行使纳入法治化轨道。另一方面, 要完善村民大会制度。
三、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 提高领导能力的方式
1、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 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提高领导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群众, 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其执政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第一, 改进农村干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 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树立法制观念, 依法办事, 不感情用事, 不搞强迫命令。第二, 创新农村党建新载体, 注重加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有党建工作, 切实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壮大集体经济, 增强村级服务功能
发展农村经济, 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这是农村党组织的第一要务。
(1) 因地制宜发展新的集体经济, 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要充分挖掘潜力, 以地生财, 努力挖掘潜力, 开展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村庄整治等项目, 规范原有集体改制企业使用村集体建设用地, 对土地使用费明显偏低的可适当提高标准。
(2) 要大胆创新管理机制, 利用自身的区位交通优势, 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发展三产经济, 加大自身发展, 提升造血功能,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摘要:社会转型过程中, 农村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情况和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顺应时代要求, 主动调适, 积极应对, 科学把握社会转型的特点和规律, 在社会转型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参考文献
[1]于艳红.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J].新长征, 2006 (12) .
[2]张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J].党史博彩, 2005 (3) .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研室 组织建设 实践
【项目来源】武汉工程大学校级课程综合改革项目(项目编号:8和4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0-02
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在高校建设改革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学科和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加强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建设,是落实教学计划、增强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1-3]。高校扩招后,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基层教研组织工作,对于提升教研室工作水平,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乃至大学内涵建设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根据近20年来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建设的实践,以武汉工程大学生物化工学科部建设为例,对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建设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生物制药、食品工程等专业教研室工作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基层教研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武汉工程大学生物化工学科部(简称:学科部),是在学校化学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化工等优势学科基础上建设发展起来的,现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工程3个本科专业,生物化工学科部自从1999年开始招生成立以来,经过近20年发展,在校院两级组织的领导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人才培养工作,以及专业与学科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基层教研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1)在教学工作上,部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工程省级及以上项目欠缺。(2)在科研工作上,缺乏科研领军人物,没有凝练明确研究方向,形成真正的科研团队,科研设备和科研平台缺乏,科研经费不足,科研获奖级别不高。(3)在学科建设上,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强有力的学科带头人,研究生教育生源稀少,没有生物学科一级或二级硕士点。(4)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工程3个专业整体办学实力不强,生物学科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有待加强,学生就业压力较大。
二、加强基层教研组织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根据学校对基层教研组织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针对我校生物化工学科部基层教研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校生物化工学科部,加强基层教研组织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是:“教学工作固基础,科学研究促发展,学科建设上档次,人才培养强特色,基层管理重创新,教研成果上台阶”。
1.教学工作固基础。教学是高等学校工作中心,学科部要真正重视教学工作,做好青年教师的一对一传帮带,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推广与提高,真正使学科部成为教学研究和创新的阵地,切实提高生物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要整合和构建以课程、专业为基础的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和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与建设,巩固生物专业的教学基础。
2.科学研究促发展。科研是高校实力象征和标志,高校的科研水平显示高校的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学科部要切实加强科研工作,培育科研团队,凝练科研方向,搭建科研平台,提高科研经费,培育和引进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形成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生物浸矿、生物能源、生物医药与农药、食用菌资源等方向形成团队与研究方向,在国家级科研项目、检索论文、专利、省级以上科研获奖等方面,形成更大的科研成果,在生物实验科研公共平台上,争取学校支持,建设一个资源共享的生物科研实验平台,改变生物科研条件不足的状况。
3.学科建设上档次。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和学科的发展,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成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学科部要加强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工程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加强专业教学实验室的设备更新和改造,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积极申报生物二级学科硕士点,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数量与质量。积极配合学校博士点建设工作,为博士点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在生物学科目前比较弱势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努力,逐步提高生物学科建设水平,使生物学科建设上档次。
4.人才培养强特色。我校是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为优势和特色的高校,生物专业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依托化工学科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生物专业人才培养要以化工、制药等学校优势学科为依托,加强生物与化工、生物与制药融合,彰显我校培养的生物专业人才的“生物化工”与“生物制药”优势和特色。
5.基层管理重创新。学科部是学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单位,学校一切工作落脚点都在学科部,学科部工作千头万绪,千辛万苦,需要积极工作、创新工作和奉献精神,同时,学科部也是问题和矛盾最多的基层单位,要求学科部工作应该公平、公正,学科部领导要工作正派。要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支持教师参与教学事务的决策与管理,酿造和谐人际关系[2],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尊严感、幸福感、获得感。要创新基层管理工作,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步伐,核心要以人为本,尊重老师能力、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为学科部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要改变学科部只是上传下达忙于具体事务的工作方法,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变事务工作为研究工作和创新工作,提高学科部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
6.教研成果上台阶。通过强化基层教研组织建设,使生物化工学科部在“十三五”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上台阶。(1)在教学方面,组建1-2个省级教学团队,申报1-3项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建设1-2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得1-2项省级以上教学奖,每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以上,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2)在科研方面,每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2项,授权专利2-3项,检索论文10-30篇,科研经费突破300万元,获省级科研奖1-3项。(3)在学科建设方面,申请获批1-2个生物二级学科硕士点,将生物工程专业建设成校级品牌专业。(4)在人才培养方面,本科生就业率明显提高,达到95%以上,考研率达到30%-40%。
三、基层教研组织建设的基本成效
1.形成了一支结构层次比较合理和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按照引进、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业务和思想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目前,学科部形成了一支结构层次比较合理和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士18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特聘教授2人,校级高端人才培养计划2人;有多人荣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科研先进工作者、本科教学评估先进个人,以及教学“三优两免”优秀个人。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为学科部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2.教学研究与改革特色凸显,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学工作是高校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工作[1],学科部在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组织、教学工作监控、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强化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显著提高了教学工作水平与质量。目前,学科部主持完成教学研究项目共20项,其中,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教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校教学优秀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获全国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优秀论文奖1项。
3.科学研究工作成效初现端倪。科研有利于丰富学科内涵,拓展学科知识,提高学术水平,活跃学术氛围。学科部在凝练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攻关等方面,加强科研工作,科研在生物浸矿、生物医药、生物制药等方面的成果初见端倪。学科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共10余项,省部级项目近3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近20项,发表SCI等高水平科研论文近100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
4.专业与学科建设逐渐增强。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学科部分别与1999年、2003年、2005年组建了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通过近20年的专业与学科建设,生物工程专业被学校列为优势培育专业,在学科方面,建设有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和自设应用微生物硕士学位2个硕士点,生物化工学科作为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二级学科,可以招收博士研究生。
5.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按照我校“全面成才,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和“一主四翼多极”人才培养定位,以“两型两化”为培养规格,通过强化“三实一创”实践教学特色体系,促进了生物化工学科部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一主四翼多极”,即“一主,即以大化工为主线;四翼,即磷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和人文社会科学四个学科群;多极,即多个学科增长极”。“两型两化”,即“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工程化”。“三实一创”,即“实训、实验、实习和创新”。目前,生物化工学科部有30多名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10多名学生荣获全国英语竞赛、奥林匹克作文竞赛等全国竞赛一等奖;20多名学生荣获湖北省生物实验竞赛、大学生化学化工创新大赛等省级奖;应届毕业生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奖40余篇;考研录取率为30%以上;毕业生每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参考文献:
[1]李玉平,李琰,庄世宏,等.高校教研室建设与发展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2,(3):56-59.
[2]王怀勇.高校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5,(2):75-79.
[3]刘爱英.高校基础教研室建设思考[J].中国高教科技,2011,(8):44-45.
作者简介:
【组织能力建设实践】推荐阅读:
组织核心能力建设11-22
论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09-23
转型期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之探讨07-20
组织协调能力测评07-19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读后感11-05
强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06-16
监狱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6-05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6-21
如何提高实践能力09-13
小儿外科专业能力实践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