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精选12篇)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篇1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部署,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党的建设的若干任务。其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被摆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全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我们已经感受到社会已经进入到利益多元、群体多元、价值多元的阶段,利益协调难度加大,矛盾交织复杂,社会稳定面临考验。与此同时,中国的模式备受世界关注,中国未来怎么走,也倍受世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显得更为重大而紧迫。针对党员队伍分布结构和类型层次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注重科学推进党员分类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党员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有效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和凝聚力。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在设置上,更好地顺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党员分类管理中,应根据党员不同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采取“因人定岗,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方法,实现党员的优化组合,使组织活动更贴近党员和实际,从而激发起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乐于奉献、发挥作用的热情。应广泛开展党员定责上岗活动,积极推行“一人一岗”制度,即根据党员自身专业、爱好等特点,设置“政策宣传岗、安全监督岗、民事

调解岗、卫生监督岗、计生联络岗、敬老助残岗、特色服务岗、科普宣传岗、扶贫帮困岗”等,通过岗位认领,明确岗位职责,维护社区稳定。例如,针对医院离退休党员,充分发挥他们社会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威信较高的优势,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参与社区活动的空间和舞台,如协助调解邻里纠纷、破解群众难题,并积极组建老党员文化宣传队、秧歌队、老年健身队等文体队伍,协助参与义务巡逻等活动,充分展示老党员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

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和重病在床的党员,党支部应坚持定期入户走访,及时把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向他们进行传达,从服务、关怀入手,落实专人结对联系,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同时,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进行经常性的关心照顾,以他们的“所思、所缺、所急、所难”为重点,党组织要做到有喜事祝贺到家、有难事解决到家、有丧事慰问到家,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定期通报制和评选表彰制,及时考核,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工作措施,营造“医院是个大家庭、党建凝聚众人心”的氛围,有效推动党建的深入推进。创新党建模式,即在企业设立隶属于社区党总支的党支部,这种模式可以为社企共建搭建起稳固、坚实的平台,使其围绕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密切关注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以及能够实现互惠互利的项目,充分调动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的积极性,各自发挥所长,例如社区有教育、管理、规范党员的经验,有党员活动载体、平台,企业可以保障这一系列活动所需的经费,二者有机结合,可充分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因现有管理方式的滞后,目前社区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上出现了“四难”,即参加组织生活难、缴纳党费难、保持联系难、掌握表现难。针对这一现状,党组织建立“定人、定期、定内容”的“三定”跟踪管理模式,对流动党员管理做到管而不死,分而不散。“定人”即建立外出务工党员包户联系制度,每名社区党总支成员定向联系几名外出务工党员,与所联系的外出务工党员进行沟通交流。“定期”即每季度组织人员深入辖区,进行流动党员的调查、摸底、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对流出、流入党员进行清理并分类造册登记,分别对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学习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建立流动党员档案信息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内容”即利用邮寄、电话等传统方式及互联网信息平台等现代方式,及时向流动党员传达有关政策精神、传递学习资料,鼓励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社区建设和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通过以上“三定”方式,从而在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确保流动党员与党组织联系“不断线”。党组织在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及重大事情上,做到党员先知道、党员先统一、党员先行动,并通过履行“三先”,使党员成为党组织的三员“信息员、宣传员、协调员”,让党员在一线中发挥作用,使党员成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组织离退休在家的老党员和其他党员参与到社区治安、护绿、保洁、民事调解等志愿者队伍中来,协助社区做好维护社区治安、社区绿化、环境卫生、民事调解和社区“双创”、提档升级等社区管理工作。实施“凝聚力”工程。即大力实施“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三心”工程,组织党员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难、解百家愁,开展“一对一、一帮一”活动,做到每位空巢老人都有一名党员负责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每位困难群众都有党员关心,积极帮助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篇2

(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前提条件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我们党依法治国方略在基层社会的具体实践, 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 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法治建设, 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法治型党组织, 才能有力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 将依法治国的方略全面、扎实地贯彻落实到整个社会。

(二)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迫切要求

当前, 由于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 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突出问题存在于基层, 化解基层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极其繁重, 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局性、战略性高度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 建设法治型党组织,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三)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

随着法治国家的推进, 基层党组织法治化建设在不断加强, 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以及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客观要求相比, 还有着不小差距。这就要求大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法治水平, 运用法治手段解决各种纠纷, 只有这样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近年来我国基层党组织法治建设的进展及问题

(一) 我国基层党组织法治建设的进展

随着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经济活动方式、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层党组织的角色、功能和结构渐进地发生着变化, 包括从单纯强调管控功能向强化并拓展服务功能, 以回应群众服务需求为方向的转换;从政治动员和意识形态的方式向居间利益调适、代表利益的方式的转换;从控制手段向应用多种组织管理技术的转换”。

(二) 我国基层党组织法治建设的问题

尽管我国基层党组织法治化建设有了很大进步, 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的不关心群众冷暖, 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有的方法简单粗暴, 有的软弱涣散, 服务群众意识和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予以解决, 将导致党群关系恶化, 极大地削弱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指出:“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 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 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中指明了途径。

(一) “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 夯实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思想基础

“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 在社会治理中大力提高广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增强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意识。对党忠诚、做到“政治合格”;严明纪律、清正廉洁, 做到“纪律合格”;修身立德、树好形象, 做到“品德合格”;干事创业、争做贡献, 做到“作为合格”。

(二) “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 完善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制度规范

底线是成长和发展的底座, 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 时时以党规党纪严格自律, 处处用党规党纪严格管理, 确保理想信念宗旨生根, 组织保障落地, 行为准则贯彻, 纪律约束生效, 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坚实的制度规范。

(三) “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推进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组织保障

我们要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让每个共产党人应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模范与表率,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 以此来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公信力;要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四) “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提高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实践能力

我们党正在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仅要积极培育和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 而且要带头学法、模范守法, 依法决策、依法行政, 使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积极组织者、有力促进者、自觉实践者。

摘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前提条件、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基层党组织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要在基层党组织“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 “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 “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途径。

关键词:法治,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 2016-4-7.

推进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3

方法: 查阅资料结合实际工作,提出方法问题和内容问题;探讨教职工和学生不同服务型建设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教职工和学生创设良好的适合的平台。结合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预计突破哪些难题,探索从细致入微的工作入手抓,学院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有效方法的研究。结果:“服务型”的主题是服务,具体措施是通过建立上下连贯的服务体系,整合党务政务资源,提高服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通过一系列利民、便民活动,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和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使命的履行提供坚强保障。结论: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顺应高校师生的新期待,满足高校师生的新需要,坚持以党员为主体。不断拓展和丰富服务高校师生的渠道和载体,真正做到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忧师生所忧,乐师生所乐,坚持不懈地用优质服务树立党在高校师生中的良好形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1]。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以学习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追求,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办学治校能力。在研究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方略中服务是关键,我院在创建三型党组织建设中,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一些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重视思想建设,创新服务理念

高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首先要解决“愿不愿”服务的观念问题,这是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2]。而要真正解决服务观念的问题,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教育。我们进一步丰富了教育形式,采取党课教育、专题报告等方式,创新现场交流、课题调研等学习载体,强化党员的理论学习,深化党员角色意识、使命意识、宗旨意识和执政意识教育。明确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有别于其他服务组织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充满感情、真心实意、不计任何私利地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贴心服务,自觉把服务当成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要注意把集中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管理结合起来,深化“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改变重对上负责轻对下服务、重工作任务轻人文关怀的做法,下移工作重心,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人文关怀贯穿在服务的全过程,增强高校党组织的亲和力与归宿感。

二、加强队伍和服务保障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打造一支理念先进、服务能力突出的队伍,解决“会不会”服务的问题,是高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关键[3]。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我院着力于实践锻炼,抓好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和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广开进贤之路,把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选配到服务工作岗位上来。健全党员干部管理体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增强党的纪律观念,优化各行政部门、教研室配备和党员服务队伍结构,帮助落实各项政策待遇,保障高校二级学院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延续性,提升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服务学校发展、服务社会进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

高校二级学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拥有一支“愿服务,会服务”的精干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负责人一定要适配得当,不能搞个人专权,组织领导意识要浓厚;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这支队伍的成员一定是真心热爱党务工作、讲党性、讲原则、业务能力过硬;对这支队伍的教育工作一定要到位,决不能疏于管理,必须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健全服务于高校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保障。首先,需要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资源广泛而深人地宣传党建工作的典型经验、方式方法,营造人人讲服务、校园更和谐的浓厚氛围。再次,资金保障要到位,确保高效地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规范地、可持续地发展。

三、創新载体建设,拓展服务平台,构建服务体系

载体合适,基层党组织建设就会思路清、方向明、办法多,成效大[4]。高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要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创新经验,积极探索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教学团队、医疗团队、项目团队、学生工作上的新形式新举措,深入开展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与班级寝室结对共建、“五个好”党支部建设等工作,创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形成一批贴近师生需求、务实管用的服务载体。全面深化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的阵地建设,推动党员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的有机整合,搭建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多元综合性平台,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零距离服务。把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二级学院学术文化、课外文化、环境文化、网络文化等的载体优势,增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生动性和创造性。构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通过二级学院网络、党建微博、建qq群等建设,增强党组织宣传政策、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保证高校二级学院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推进。创建广大师生利益诉求、权利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切实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搭建服务工作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完整的服务工作体系[5]。第一,基层党建工作体系亟待完善。为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工作动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势在必行,具体要求全体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党、政、工、团紧切配合,相互协调,目标责任明晰,建构高校基层党建网络,拓宽服务工作的辐射面。第二,服务党员的工作体系亟待完善。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党员示范岗”、政风行风建设月、民主评议等活动载体,有效改善工作作风,加强对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创建党内服务机制,保障党员应有的各项权利。第三,师生服务工作体系亟待完善。我院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维护广大师生利益、满足广大教师要求的基础上构建服务师生党员的“党内关怀体系”,积极开展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工程和团队建设。

四、完善制度建设,健全服务机制。

加强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设计,建立一套科学长效、直面需求的服务工作机制,是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保障[6]。当前迫切需要的,是构建相关协调组织机构,整合各种资源,解决部分“重业务,轻党务”的现象。创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完善岗位责任、服务承诺和定期走访交流等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心往下沉、人往下走,开展经常性的联系服务活动。建立健全收集、办理、反馈、规范问题处理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参照社会同行业标准建立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促进基层党组织日常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将服务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评体系,科学设计考评指标,建立现代管理学理念的绩效考评模式,突出对党组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业绩的考评,努力把各项创建要求转化为师生最关心、可感知、好评价的指标体系。

五、服务标准与服务评价的确定。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成效的根本评价标准的确立,应以其服务对象——广大师生员工的满意度为准,他们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始终应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指南针[7]。在此根本标准指导下,我院制作了调查问卷,满意率高。今后我们将建立基层党组织以及党员的服务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赋值,做好信度和效度检测,确保评估更科学。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篇4

基层妇女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基层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妇女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多年来,我镇党委重视党建带妇建,不断加强妇女组织建设,强化妇联组织职能,提高妇女干部素质,不断摸索新形势下开展妇联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新载体,把妇女群众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巩固扩大党的群众

基础,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我们的做法是:

一、在“带”字上下功夫,形成党群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多年来,我镇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带动基层妇女组织的思想、作风、组织建设,做到领导重视到位、妇女组织建设到位、保障措施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镇党委把妇联组织建设作为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妇联和妇女工作做到了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工作上指导,建立健全了必要的工作制度,与党建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建设,把妇女工作纳入全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党委定期听取妇女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工作;镇党委明确一名副书记分管妇联和妇女工作,原创:政府明确一名副镇长联系妇联和妇女工作,经常参加妇联和妇女工作会议和活动,带头联系妇女群众,帮助解决妇联和妇女工作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是组织建设到位。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要求,我们注重在妇女组织建设与党的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上科学定位,统一部署,共创共建,使党组织建到哪里,妇女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目前我镇14个村居、6个服务中心、各中小学校、所有定报企业都成立了妇女组织。2004年底,我镇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巩固完善基层妇女组织,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组织多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了镇村妇女组织网络。

三是保障措施到位。为促妇联工作有效开展,我镇将妇联的工作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比例,近几年,下拨的专项活动经费都在万元左右,为开展妇女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我镇还把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列入基层党建目标考核体系中,明确规定妇女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合格的村居、单位的党建和组织工作不能评优,形成了党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在“管”字上花力气,健全基层妇女组织的工作机制

制度先行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为进一步规范妇联和妇女工作,我们建立健全了以加强妇联自身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妇联制度体系,把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一是建立了妇联议事制度,切实加强集体领导。二是建立学习制度,促进妇联成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三是建立组织制度,确保规范化管理。通过建制度、强机制,使妇联和妇女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同时,下大力气抓好阵地有形化、活动有形化建设。镇村两级妇女组织有牌子、有办公场所;工作有计划、活动有记录。各村居妇女工作“五簿一册”(来信来访登记簿、“五好文明家庭”登记簿、会议活动记录簿、联系妇女登记簿和执委花名册)齐全。

三、在“培”字上做文章,提高妇女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妇女人才队伍是做好妇联和妇女工作的重要保证,我镇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妇女人才的培育工作:

一是选优配强村妇代会主任。严格妇代会主任选任条件,注重让那些年纪轻、文化高、懂技术、致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热心妇女事业的优秀妇女担任妇代会主任。并特别注意从女农民技术员和外出务工又返乡创业的人员中挑选妇代会主任。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妇代会主任的选任之中,通过竞选,把那些自身致富能力强、带领妇女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优秀女性选拔到妇代会主任的岗位上来,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妇代会主任的素质结构,增强了妇代会服务妇女、带领妇女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在村“两委”班子调整时,注意把妇代会主任选进班子。目前,我镇14个村居的妇代会主任全部配备到位,全部进入“两委”班子,并在村里享受副职待遇。

二是大胆提拔使用妇女干部。近三年来,我镇通过公推直选方式先后选拔了12名妇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会计、计生专干、妇代会主任、青年书记等职。目前,我镇14个村居109名村干部中共有妇女干部27名,占村干部总数的25,其中担任妇代会主任兼计生专干的16名,青年书记5名,村会计辅导员2名,村党组织副书记2名,村党组织书记的有2名。两名女村党组织书记是通过公选产生的,都是非常年轻的,一名28周岁,一名34周岁,她们在带头富的同时,能带领全村共同致富,而且富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村工作不断登台阶,受到了广大干群的广泛好评,这也是我镇注重培养女干部结出了硕果。

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妇女人才。我镇除积极安排妇女干部到县以上部门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外,还充分依托我镇的远程教育网络,积极组织农村妇女学习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知识、《新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等。去年以来,全镇农村妇女参加远程教育学习达2400多人次,80的农村妇女掌握了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今年又有521名妇女参加了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学习。今年有14名女同志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全部培训合格。我们对各类教育培训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女性人才,积极做好再培养工作,把致富能手、工作

强手纳入后备女干部、女党员的培养目标。我镇的女能人黄翠玉,她原是在外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我镇党委积极做好引“凤”还巢工作,2004年她回乡创办了杰力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解决我镇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乡镇财政收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三中村妇代会主任严亚芳,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套过硬的养鸡本领,年养鸡在6000只以上,纯利超10万元。她还带动本村近百名妇女、贫困户养鸡,致富了一方群众。

四、在“实”字上求成效,增强基层妇女组织的核心作用

农村基层妇女组织,是农村妇女的娘家人,是农村妇女的依靠。只有基层妇女组织的在农村妇女中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妇女同志的半边天作用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我镇的做法是:

一是服务妇女群众。我镇妇联、村妇代会能把倾听妇女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为办好事、实事,作为妇女工作的重点来抓。原创:针对农村大量的富余女劳动力,镇妇联与人力资源中心协同办好缝纫、绣花等就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积极鼓励和帮助农村妇女实现劳动力转移或自主创业。针对农村妇女弱势地位,我镇妇女组织重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法制宣传咨询活动,增强了妇女依法维权意识。针对农村妇女对自己是半边天的自信心不强问题,我们在每年都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大力宣传女性的优秀事迹、感人故事,培养女性同志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各自劳动岗位上展现女性风采。

二是开展各项活动。配合县妇联积极开展爱心妈妈助春蕾活动,为儿童办好事办实事。自2005年以来,我们在全镇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共选拔爱心妈妈13名,全镇26名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家庭儿童已全部得到资助。实施“巾帼致富工程”、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及评比“五好文明家庭”等,发挥了妇女组织在经济、文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扩大了妇女工作覆盖面,提高了妇联工作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得到了全镇广大妇女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妇女群众普遍认为“妇联能够为妇女说话办事”。

三是重抓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批新经济组织涌现出来,新经济组织的妇女组织建设成为妇女工作的薄弱环节。我镇妇联以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始终坚持围绕党建、工建抓妇建,从四方面入手:即从女性密集的企业入手,从党建基础扎实的企业入手,从业主为女性的企业入手,从率先组建企业工会的企业入手,逐步筛选确定具备组建条件的单位列入组建工作重点,把建立妇女组织与工会组建同步进行,以此扎实推动新经济组织妇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篇5

农村基层组织是乡镇工作全面开展和战斗力提升的基础,是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是服务社会的窗口,是乡镇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2年又是基层组织建设年,沙溪镇党委紧紧围绕“抓基层打基础”这六个字,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踏踏实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立足实际,进一步提升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非公党建覆盖率,重点做好后进支部整转工作。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镇党委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寻找单位、企业与欠发达村结对,对已经结对的单位,加强后进村与结对单位的联系。实施项目带动,在同等条件下,建设项目优先考虑在薄弱村落户,发挥重点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第三产业,繁荣后进村经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完善制度,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做好换届选举后续工作,村级班子换届后一年,正是村干部集中精力,为民办实事、出成效的关键一年。要做好离任干部思想稳定工作,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结果,大力支持新任村干部的工作。要做好村级班子素质提升工作,坚持现任干部学习培训制度,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提升村干部素质,增强村干部为民服务的能力。要做好后备干部管理工作,重点加大镇内及各村女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

规范程序,进一步深化拓展党员进出口工作。以党员中心户活动为抓手,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小组为基础、党员中心户为基本单元的“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模式,将党员教育落实在最基层。严格落实分色预警制,促使发展党员工作规范有序。同时,广宣传、树典型,吸引优秀党外人士向党组织靠拢。立足实际,深入实施党员管理分层亮分制,形成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党员管理规范化、常态化。整合原有资源,将党员中心户活动、党员设岗定责等结合,使党员亮分制管理的内容更丰富、饱满。坚决把不合格的党员疏通出党,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深化争创,进一步做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农村实际,要加强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党员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深化“网格式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进一步整合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村情民意服务中心、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网络等服务资源,建立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织的拥有丰富服务内涵的全覆盖便民服务网络。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健全服务机制,使党员“一句话承诺”、村两委服务承诺、党员干部帮扶结对制度等得到有效落实。

明确定位,进一步推进党代表工作室工作。党代表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党代表工作室的建立,使我们真正将“党是为老百姓办事”具体化。在工作中,要完善党代表工作室的功能和各项制度建设,确保党代表工作室工作正常化,将党代表工作室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篇6

——大路坝区工委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汇报材料

(2012年8月1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中央、省、州、县委关于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要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推进我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我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扎实有效的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现就2012年我区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狠抓实事、广聚民心、夯实基础、力促发展 大力争取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万余元对蛇盘溪村委会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打造出了独具土苗风情、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目前升级已基本完成;投入5万余元的集镇绿化工程已经全面完成;投资400余万元张家坝小区也已经全面启动;乡村31.55公里主公路有8人养护,投资550多万元的荆竹坪村公路已建成通车,并于今年5月完成了路面硬化,这标志着我区村村通公路已全面升级。建立和健全了困难党员、流动党员台账和帮扶制度。春节、“七一”、“八一”前夕、中秋节、重阳节

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教师节、国庆节和元旦节走访慰问全区教职员工。

二、优化组织、增强活力、加强引导、规范建设

1、坚持发展党员工作标准,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建立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落实培养制度,完善培养资料,加强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工作。对积极分子充电,做到早发现、早培养、好中选优,上半年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训各2次,2012年拟发展党员10人,转正10人。

2、区工委上半年组织专班对我区党建软件规范化建设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指导培训,并投入近2万元对档案册,远教设备、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系统地维修和添置,下半年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抓好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办公场所的管理,力争在年末能够达到县委组织对基层党支部的分类定级考核的“升档晋级”的标准。

三、建好阵地,提高待遇,开展培训,提升素质

1、以基层组织建设年现场会为契机,按照“规范标准、量力而行,功能完善、彰现特色,综合设置、一室多用,合理布局、便民惠民”的原则,本月中旬,打造出蛇盘溪村党建示范点,全区所有具备条件的村,阵地面积达到120平方米以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农村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1.5万元/年纳入财政预算,并形成稳定增长机制。按照不低

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标准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报酬,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全区平均工资水平标准落实村主职干部报酬,出台了咸大区办发„2012‟8号关于《大路坝区村脱产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文件。

2、以大路坝区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和各支部办公室为主阵地,大力开展党员干部和农村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今年举办了李子栽培、嫁接和管理技术培训一次; 双低油菜栽培和管理技术培训两次;洋芋、烟叶、水稻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多次;坚持在培养人才中培育产业、在培育产业中培养人才。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学员达800 余人,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劳动技术明显增强,4月15日在全区首次举行了为期三天的村两委班子财务管理和计算机简单操作培训;成立了多支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民俗风情表演队,活跃边区民族文化生活。民间艺术工作者将土家山民歌,土家礼仪歌谣,土家方言调子戏,哭嫁,请扫把神等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重新开发出来,让其展现民族文化应有的风采。大路坝迎客歌,敬酒歌,送客歌,现已在鄂渝边邻广为传唱。“土家方言调子戏”多次应邀代表黔江去重庆参加会演并获奖。“哭嫁歌”哭上中央七台,蛇盘溪村民间民俗风情表演队还受邀深圳电视台参加了《年代秀》。6月中旬,迪恩.波特在恩施大峡谷极限挑战“踩扁带”成功后,迎接迪恩.波特胜利归来的土家幺妹们,唱的就是大路坝的“迎客歌”。

明德小学被评为全州民族教育“五个一”工程示范小学,2012年完成文艺汇演16次,争取资金5万余元,本月明德小学8名学生受邀省民委赴天津参加全国青少年夏令营拉练活动,全省共25人。

四、创新模式、科学发展、发挥优势、打造特色

1、区工委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狠下工夫,亦取得了辉煌成绩:一是边区集镇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双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相互支持配合,提出了“村民联管、治安联防、产业联建、集镇共创、服务一体”的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助推了双边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自双边开展联防联调工作以来,鄂渝双边共联合开展执法检查活动200余次,开展大型法律法规宣传活动11次,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23次,专项治理行动6次,联合开展人民调解工作8次,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平安边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预防减少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渐增强,群众安全感良好,满意度达到98%,力促了边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2、因地制宜,结合我区地质地貌独特,海拔低,属岩砂质土壤,盛产多种特色产品,如二仙岩的野生天麻;二高山的中国坝漆、金丝油桐、优质水果;低山的水稻良种、优质双低油菜、水芋等等。全村还先后建起了500亩蔬菜基地,其中进入丰产期的超过450亩,满足了我区和南海集镇的蔬菜供应并走向了黔江区市场;常年保证发展1000余亩双低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篇7

关键词: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现状,措施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伟大使命, 而高校党组织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 因此, 高校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方面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和历史责任, 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也已成为高校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现状及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

这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 从而导致以下两种情况:一部分党员不知道为什么学;一部分党员不知道学什么。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引起的学习风气不正、学习自觉性不足等现象令人担忧。

2、学习积极性不高。

部分党员不了解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 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思想不够重视, 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并且直接影响到了其学习的成效。一些党支部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 过分的形式主义及监督不利, 则更加削弱了党员的积极性。此外, 部分高校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因循守旧, 学习的形式十分单一、学习的内容十分枯燥, 以致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脱节, 这一问题也抑制了党员学习的积极性。

3、学习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学习机制是保障学习者充分学习、自觉学习的重要条件。然而, 一项针对中南五省区高校处级干部的随机问卷调查显示, “只有20.0%左右的单位有学习经费保障, 而22.0%的单位没有任何经费保障, 其余仅有少量经费保障。通过对“建立学习型政党的学习机制”的调查发现, 被调查者认为最有必要建立的学习机制是保障机制, 占34.3%;其次是激励机制, 占30.0%;第三是考评机制, 占19.7%;第四是监督机制, 占15.5%。”由此可见, 在大部分高校, 其学习保障机制是不健全的。而这种不健全的机制也直接影响到了广大党员对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积极性。

二、高校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应采取的措施

1、一个精神:以创新精神引领学习潮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 在高校推进基层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 也应该用创新精神引领学习潮流。

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开拓新型的学习型之路。各高校党组织应该善于进行理论创新, 并且不断深化理论研究,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创新型理念。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营造浓厚的学术创新氛围, 开拓创新型的学习之路。

以实践创新为根基, 稳固学习型发展的道路。高校党组织应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 开拓出一条有利于党建、学术等发展的实践道路。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学术发展、教学模式, 争取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2、两个坚持:坚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正确的学习方向是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工作, 主要表现为激发每个党员的内在动力, 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 首先要加强高校党员的思想性政治性学习, 发放党建读物和政治理论书籍等, 定期召开读书会、学习交流会, 总结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由于高校党员大多学习任务重, 时间紧张, 不能经常性的组织这种学习活动。鉴于这种特殊性, 要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广播、宣传栏等, 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最新知识。其次, 广大党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在扎实的学习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要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知识, 真正做到博学多才。真正的学习型党组织, 不仅仅要求对书本知识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要投身实践,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贯穿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始终的一个话题。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的理念, 对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大学生党员是重要的学生领军人物, 在学生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起着重要的带头作用。是使得“科学发展观”为青年群体所接受的重要桥梁人物。因而, 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既是是推动“科学发展观”被更好的接受和认知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任务。

3、三个完善:完善学习方式、完善学习内容、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学习方式。不可否认, 部分高校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单一, 缺乏创新性。教学方式集中为边读文件边解释, 随时做笔记, 或者为报告讲座的形式。因而, 笔者建议各高校能够多采取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如观看记录片、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

完善学习内容。高校普遍的学习内容是基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这些内容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 是值得广泛学习的。但是, 各大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 笔者建议各大高校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 应结合自己的发展实际, 将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 如自主编写教材。在学习者而言, 这类教材可能更加符合自身实际, 因而更加容易学习和理解。

完善制度建设。就目前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际而言, 不健全的学习制度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 各大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 建立相配套的制度:如经费保障机制、监督机制、考评机制、奖惩机制。将这一系列制度和学校制度建设的整体规划相结合, 使党员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

三、结论

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尤其是现阶段高校党组织对学习型党组织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 在学习的态度、方式方法和学习效率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需要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逐步的纠正认识, 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建设手段。而且,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是一个静态的终极目标, 应该始终倡导“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式学习, 学习没有止境, 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步伐也不能够停止, 只能说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不断完善, 逐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李源潮:《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 《求是》, 2008年02月。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篇8

关键词:艺术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品牌

中图分类号:G641;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16-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秉承以人为本、一切以为了学生发展,为学生提供服务为办学理念和宗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艺术类院校更应该通过将大学生的艺术实践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开展校地合作,进一步提高师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对基层工作的认识,以服务基层、服务社会项目为载体,锤炼党员党性修养,提高高校的品牌公信力,完善高校的社会职能。

一、培育艺术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品牌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天然属性,党组织要发展,必然是要与服务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会就在于我党一贯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着较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也是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再丰富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提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层党组织的决议、团结师生员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经常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分析并反映师生员工的思想状况,维护党员和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的全面的审美的反映,因此更要重视和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高校,尤其是艺术院校,将大学生艺术实践和服务社会,提升高校的组织文化的品牌公信力,完善高校社会职能提高到了战略发展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组织建设也应该顺应时代,应进一步地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形成品牌。当今,基层组织无论在高校还是在地方,都会感受到来自百姓群众的需求,特别是精神文化的需求。协同发展也是基层党组织发展的规律的内在要求,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发展也需要创新和有所突破。党员后教育的培育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讲座、报告等课堂性质的模式上。更多的是要走进基层,贴近百姓,积极利用资源,争取支持,积极融入基层社会实践的大熔炉中锤炼党性修养。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积极跨区域跨领域开展党建合作,协同发展,也成为基层组织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构建基层党组织品牌的时代要求和必由之路。

二、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重专业建设,轻服务建设。

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相比,艺术院校往往更注重专业教育属性,特色鲜明,而在常规的教学管理等方面则常常处于弱势地位。而且艺术创作往往强调独立创作,独立意识较强,注重个人创造意识的培养,尊重发展个性,在这种大环境下,师生组织观念弱化,个人主义至上等情况时隐时现。[1]这势必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不利于实现党组织对师生的指引与帮助。以学生为例,部分艺术院校学生错误的认为要成为艺术家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故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专业学习,而对通识教育,人文学科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没有加以重视,导致其知识结构单一狭窄,思考问题不深入等问题。

误解艺术无国界,追求价值多元。

艺术院校同学由于专业原因往往接触大量的国外的思想文化,受其影响,盲目误解艺术无国界,追求自由主义,导致其价值观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同学政治意识淡漠。许多同学对政治参与热情低,认为跟自己没关系,缺乏现实意义,入团入党积极性有待提高。[2]

新进党员后续教育不够,学生党员带头模范作用不明显。

部分学校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培养,而对新加入的学生党员的教育引领则不够。基层党总支或党支部对新进学生党员没有规范明确的后续培训,导致部分学生“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时常发生。[3]而作为在思想上比较先进的学生党员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导致其并不能在班级、学院中发挥该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加之党务工作一般都为均为理论学习,缺乏引导党员的有效形式,内容单调,形式陈旧,对学生党员的吸引力不够。

三、推进艺术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品牌建设的时代路径

艺术院校建设基层服务党组织从宏观上说,是和其他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有相同之处的,但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有自身的特色,推进基层党组织品牌建设就是要把常规的组织建设工作和特色工作结合起来。推进基层党组织品牌建设就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和基本职责,将管理和引导融于服务之中,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让党放心的,能主动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有效战斗堡垒。 作为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要打造品牌,就应积极利用自身具有的专业优势,通过包括与地方基层党组织开展合作在内的各种途径,在升级组织理念,创新组织制度、延展组织载体、构筑组织品牌等方面加强建设,打破壁垒促进发展,探索知行统一,实践育人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品牌培育模式。

1.倡导群众路线视野下的“艺术实践”。

加强基层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一切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服务群众,锤炼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方向。要不断增强、丰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根据社会发展和实际所需来不断修正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的方向,根据不同领域的实际,找准服务的切入点,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中国美术学院学团党支部积极探索一条有中国美术学院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品牌培育模式多年来,认真贯彻中央、地方和学院党委提出的有关育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及支部成员自身建设。当前,社会经济到了“新常态”时期,转型升级需求日益显著,无论是高校还是地方基层的精神文化需求水平都逐步提高,开展跨领域的区域化协作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时代决定着基层党组织自身发展需要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协同创新思维用在基层党组织品牌建设上,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党组织中的党员后教育,也不应仅仅停留在校内课堂和理论上,而应该融入基层社会大课堂。

中国美术学院学团党支部在建设基层党组织品牌的探索中,连续6年分批选派师生党员和学生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赴基层街道社区挂职,协助基层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参与服务协作的师生党员志愿者主要是发挥专业特长协助街道做好街道精神文化工作,并在坚持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协助社区形成“一社一品”。此外能够引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也在这个项目中得到锻炼,廉政教育、小巷总理、舆情监测、古迹巡礼、艺术巡展、艺术课堂等十余个服务活动,参与青少年人数达上千人。

2.提升合作效益,进一步拓宽基层党组织品牌培育的纬度。

构建新时期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构建覆盖全面的服务体系,适应形势发展,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校地共建,进一步扩大共建范围和层次。例如,中国美术学院团学党支部组织利用地理优势,积极与地方商圈联系,开展合作共建,与吴山商圈党委等基层党组织协同合作等。着力打造街道、社区、学校、企业“四位一体”的协作模式。通过创先实践:开展社区党支部书记与学生党员结对,帮助社区,创优引领实践,如设计制作并赠送核心价值观宣传海报,共同举办展览等;通过创意协作实践,即协助地方基层和企业党委开展文化建设,策划各类创意创新、文化活动,促进地区企业良好文化氛围形成;公益服务实践,即依靠中国美术学院附近的街道基层志愿服务平台、对大学生开展公益实践教育,同时依托协同合作的商圈党委成员单位为本院的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提供“微公益”见习实践岗位,提升学生党员公益服务能力和创意创业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炼出一套是和学校基层组织发展的模式和品牌。 [4]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推进校地基层党组织共建制度化。

在艺术院校发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秉承着“强理论、强实践”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党员在发挥自己专业所长的基础上,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综合素质。一套成熟的党员发展思路必定是有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党员队伍,以及具有便捷化的服务载体的成熟模式。中国美术学院学团党支部发起成立了中国美术学院-清波街道基层党组织发展促进会,并与清波街道党工委签署《校地区域基层党建共建协议》、从共同锤炼党员师生党性修养、共同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开展基层党建研究等开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纪刚翟永库于利丽.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探析—— —以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分院为例[J].党建/传承。

[2]胡经菁. 美术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例[J].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年8月。

[3]严耀良. 艺术院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湘朝(下半月·理论). 2007年第2期( 总第255期)。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篇9

服务广大青年人才

近年来,团县委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精神,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服务青年、服务社会、服务大局,坚持把青年人才的培养、凝聚、举荐和配置等作为青年人才工作的出发点,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建交流平台、深化活动成果,大力实施青年人才工程,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青年人才队伍,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青年人才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团县委按照统一安排部署,深入调研,对全县青年人才队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了解了全县青年人才的基本情况,坚持把服务青年人才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统一起来。将青年人才工作和共青团品牌工作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定期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联谊会,与青年干部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深入了解全县青年人才基本情况以及心理动态和思想状况,及时对原有的青年人才数据库进行更新和完善,做到青年干部随时有变化,随时有更新,对青年人才库实施动态管理,给有针对性的服务青年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人才工作开展的现状及主要做法

(一)多渠道开辟就业指导阵地,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借助县级农村青年创业者协会平台,按照“3+1”导师制对农村青年创业者进行带领扶持,联系宜昌青年创业者协会企业家签订师徒协议结对帮扶。通过QQ、微信等新媒介吸纳全县各行各业青年创业者加入,为其提供观念引导、技能培训、岗位对接等服务,为青年创业搭建了平台。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成立了XXXX县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以免费办公场所及水电网络服务以及融资便利化等利好政策扶持青年创新创业。并抓住春节前后外出务工青年和学生返乡、农村青年相对集中的有利时机,联合县委组织部开展了“激扬青春•建功XXXX”服务农村青年月活动,召开了返乡青年座谈会、交友会,全县近200余名在外创业人士交流创业心得,并围绕家乡如何发展、青年创新创业、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如何建设等话题畅谈他们的在外创业经历以及成功历程,为家乡建设发言献策。

(二)狠抓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紧紧抓住文明城市创建这一有利契机,开展了一系列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组织8支青年志愿者队伍共200余人在XXX河段开展了2期“保护母亲河〃青春在行动”沮河环境整治活动;联合各乡镇团委组织动员广大返乡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绿满XXXX”活动;结合全域景区化建设、“清白”工程等工作充分发挥青年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农村青年开展大扫除,对乡村主要街道、个人房前屋后进行集中清扫。

(三)培育各类青年典型,积极发挥榜样带动力量。

坚持“典型引导、示范带动”的原则,深入开展青年干部学院活动,增强青年干部之间凝聚力,通过榜样的力量教育影响青年,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组织召开“五四”表彰大会,表彰各级优秀团组织及优秀团员干部,为全县青年“学习先进、争做新进”营造了良好氛围,为今后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注入了长足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在广大青年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了青年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了团员青年热爱XXXX、奉献XXXX的信念。

(四)狠抓自身队伍建设,提高共青团履职尽责能力。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的思路,开展团干履职“六个一”活动,即联系一名创业青年,联系一名留守儿童,联系一家非公企业,实施一个团建项目,开展一次团建项目,撰写一篇团建调研。牢牢抓住党建带团建的主线,组织团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展板、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在全县开展“团干部如何健康成长”大讨论活动,使全县广大团干部树立正确的成长观,着力打造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全县共青团事业创新发展。

(五)狠抓青少年维权帮扶,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全力实施“希望家园”暑期关爱活动。上半年共投入资金近30万元用于完善“希望家园”基本设施建设及各开办村的奖励。在全县范围内对贫困学生进行摸底汇总,开展各类助学活动,为部分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解决了求学成才的后顾之忧,有力保障了部分弱势青少年学生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欠缺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团县委将配合有关部门为青年人才引进和使用提供优惠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教育培训方式不够丰富。教育培训多以讲座、报告等传统形式为主,应充分利用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村现代化素质培训基地等阵地作用,开展参观、实践、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强化培训效果。

三是教育培训内容及强度尚不能完全满足青年需求。由于师资、资金、技术、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教育培训内容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团员青年及团干部的培训也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切实发挥培训效能。

扎实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10

大理州注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作用,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全面覆盖工作体系,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拓展基层党建工作阵地,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一、构建三大服务群众体系。创新基层党组织设臵,建立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制度,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服务群众工作全社会覆盖。一是构建村(社区)设党总支部(党委)—自然村(村、居民小组)设党支部—党员集中设党小组—党员不集中设“党员中心户长”—流动党员设“网上党支部”的全覆盖组织体系。针对大理山区、民族、贫困的实际,党员群众居住分散,在村(社区)设党总支部,在村(居)民小组、自然村设党支部,在党员分散的地方设臵1名党员中心户长,在流动党员中建立“网上党支部”,实现组织全覆盖。二是构建州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农民服务站—村(社区)民事代办点—村(居)民小组民事代办员为民服务体系。在州和12县市成立政务服务中心、110个乡镇成立“农民服务站”、1078个行政村和65个社区设立民事代办点,1.3万个村(居)民小组设民事代办员,推行“农事村办”服务模式,实现群众“事在村办、钱在村领、证在村拿、困难在村反映、问题在村解决”。三是构建“三深入”“四联户”“1+X”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体系。在县以上机关干部中广泛开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三深入”,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四联户”活动,在农村和社区推行党员联系1户或多户群众联系群众制度,全州4.5万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23万户,12万名农村党员联系农户78万户,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0万余件次。

二、开展三项为民服务活动。围绕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在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全面开展党员公开服务承诺活动。全州12300个基层党组织、17万名党员进行公开承诺,公开承诺事项23.9万件,兑现承诺事件21万件。二是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全面开展“四亮四创四评”活动。有效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为群众提供窗口便捷服务达1.2万余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万多个,群众满意率达96%。三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全面开展“五访五问”活动。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广泛开展访富裕户,问致富经验;访老党员、老干部,问发展良策;访党员示范户,问基层组织建设见解;访困难户,问困难和问题;访意见户和矛盾纠纷户,问产生怨气和矛盾纠纷的原因。党员经常深入群众家中走访,察民情,解民忧,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纠纷。

三、实施“三大先锋行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切实保障民生,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围绕争先进位创发展先锋、执政为民创服务先锋、凝心聚力创和谐先锋、生态优先创绿色先锋、强基固本创云岭先锋,深入开展“白州党建示范走廊”、“环洱海党建长廊”建设,建立保护洱海“片长制”、党员责任区、党员绿化责任区,2012年,洱海水质有7个月达到Ⅱ类。二是实施“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面对连续干旱,组建“共产党员抗旱先锋队”1220支,结成帮扶对子1600个,3万多名机关党员干部驻村蹲点抗旱救灾,16万名村组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党员骨干投身抗旱救灾工作,修建“共产党员爱心水窖”3186个,惠及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篇11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法途径;实践探索

中共上港集团党委立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抓基层、强基础、增活力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与路径,取得良好效果。

一、以“三明”“五助”“四必访”强化企业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基本职能

上港集团党委要求各级党组织把服务群众的基本功能涵盖职工群众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一)做到“三明”。即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到职工群众及其家庭的情况基本明,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明,职工群众的心声诉求总体明。

(二)体现“五助”。这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支撑。一是工作上助力。着力于助人进步、促人发展。在安全上帮助掌握操作工艺和各项操作规程;在业务上帮助做到熟悉和精通;在技能上帮助提高等级水平,在操作上帮助达到娴熟;在管理上帮助不断改进与提高效能。二是学习上助智。按照创建学习型团队的要求,组织开展群众性阅读学习活动,并在内容上体现通俗性、启发性;学习的安排体现针对性、导向性、实践性,为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创造条件,努力使员工学有所得、思有所获、行有所畏、事有所成。三是发展上助进。把握“以人为本、强港立人”的主线,关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政治、文化、劳动权益,严格落实企业民主管理、党务公开等各项制度,高度重视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切实保障员工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稳定的员工工作和发展环境,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四是精神上助强。坚持以上港和谐家园建设为载体,不断深化凝聚力、素质、品牌三大工程建设,健全完善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员工奋发进取、争创一流。把握“大众、小型、快乐、向上”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体性的精神文化活动,大力培育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上港团队精神。五是生活上助难。在坚持做好日常生活困难补助和传统的帮困救助工作的同时,主动了解群众的动态生活状况,主动关心群众的身心健康,积极改善群众的生活和生活环境。

(三)强调“四必访”。这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即职工有重要诉求必访,职工生病住院必访,职工家庭遭遇特殊困难必访,职工家中发生变故必访。

二、围绕“三个环节”强化企业党组织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能

(一)强化宣传发动。上港集团党委充分运用企业报、党建网等各种舆论工具,大力弘扬“承接历史、承载使命”的集团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向广大员工宣传企业坚持什么、抵制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大力营造“公正、友爱、忠诚、向上”的良好风尚。同时,深入开展上港故事征集和讲述活动,精心挖掘职工身边的闪光点,唱响“争当故事主人公、弘扬故事新风尚”的主旋律。

(二)强化教育引导。上港集团党委紧扣集团转型发展的中心任务,聚焦年度工作方针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以潜力就在岗位上为主题的全员岗位实践活动,重点围绕推进小改小革、科技创新、工艺进步等方面,深入开展全员性的立功竞赛、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主题实践、金点子征集和百佳实践成果的培育、宣传、展示活动,切实尊重员工首创精神,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员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促进集团可持续发展上来,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推动转型发展和强港建设多作贡献。

(三)强化凝聚激励。上港集团党委突出以人为本、强港立人这个核心,始终把权益保护、民主管理、职业发展、关爱培养、典型培育作为重点,倡导公正理念、营造友爱氛围、恪守忠诚品格,弘扬向上精神,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管理和谐、环境和谐,积极构建尊重人、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和谐家园环境,健全完善员工激励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把职工群众的热情、智慧与力量凝聚成实现强港目标的不竭动力。

三、落实“五项制度”强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运行机制

上港集团党委为将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目标和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着力建立和完善五项制度:

(一)建立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上港集团党委认真落实相关制度,集团领导班子原则上联系到基层单位层面,基层单位领导班子以联系部门和班组为主,并按规定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制度,做到“三明确一满意”,即:明确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具体对象;明确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的基层部门或班组;明确联系工作的具体方式、反映意见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机制及意见反馈的相关规定等,便于具体操作和落实,让职工群众满意。

(二)建立完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上港集团党委按照“三明确、三建立”的思路要求,健全完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三明确”即:明确党员联系群众的责任区;明确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主要内容;明确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基本方式。“三建立”即: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责任区手册;建立党支部专题例会制度;建立基层党委(总支、支部)评价基层支部和支部评价党员的两级评价机制,保障和促进各级党组织切实做好关心服务党员的工作。

(三)建立完善了解人的制度。上港集团党委着眼于增强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立足于实现充分了解、有效了解,进一步规范了解人的制度、改进了解人的方法、丰富了解人的手段、畅通了解人的渠道、明晰了解人的路径,针对不同板块、不同单位、不同工种职工队伍在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汇总梳理职工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利益诉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对群众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形成集情况了解、动态掌握、信息交互、跟踪反馈、有效处置、资源共享于一体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闭环管理网络,使关心和服务职工群众更具针对性,更好地激励广大职工主动作为、凝心聚力、共建共赢。

(四)建立完善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评价制度。上港集团党委一是建立完善了基层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述职制度和考核办法,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纳入述职考核范围。集团党委要求各单位党组织认真执行集团党委对基层领导人员年度业绩考评制度,信任投票主要由群众参加。单位群众少于100人的,全部参与测评投票;单位群众多于100人的,一般参与测评投票不少于群众总数的20%,且不低于20人。二是建立完善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评议党员以群众评价为主要依据,按规定处置不合格党员。三是建立完善了群众评价机制,以增强群众意识,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四是健全完善评价标准,适时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严格执行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评价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标准,将党员履行义务和发挥作用的情况主动交由身边群众评价,使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既有党员的积极作为,又有群众的监督支撑。五是坚持一级抓一级的工作管理方法,上级党组织定期对基层工作进行督查与指导。在督查上,注重把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重点内容;在指导上,进一步强化分类指导,突出思想性、针对性、有效性。

(五)建立完善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上港集团党委坚持承优创新,尽力而为,积极作为。在集团生产发展和效益增长的前提下,持续推进“3+1”员工福利计划;坚持三级帮困制度;坚持不断改善员工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坚持集体协商制度,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坚持做好关心离退休、离岗人员的工作等,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做好。

作者系上港集团党委副书记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篇12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途径,方法

当前,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不仅是我党的“传家宝”, 更是我们的工作方法。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 它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是它的经典表述和高度概括。面对新任务新要求, 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特色化创争的大量实践也证明了思想引领、典型引领、文化引领、实践引领是开展好群众路线的有效方法。

一、思想引领

先进的思想是自我净化的精神动力, 更是自我净化的力量源泉。走群众路线就是要贯彻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践行“三严三实”, 提高基层党组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建设水平, 必须把握住思想引领航线, 通过先进的思想带动先进的行动, 保持行动的创新。

1. 创新机制与阵地

一是本着“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原则, 按照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 建章立制, 努力构建全覆盖的党建工作组织和机制, 通过深化达标创建、目标管理, 建立多方统筹的反腐倡廉惩防体系等, 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机制;

二是本着“方便党员活动”的原则, 建立完善基层党员活动阵地, 对阵地硬件设施进行完善, 做到有制度、有资料、有图牌、有设施, 实现党员活动由“分散式”向“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转变, 使党建阵地集舆论宣传、学习教育、沟通交流、服务群众等功能于一体, 成为上级为下级服务、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的宽广平台。

2. 创新形式与内容

一是做到形式活、方法多, 以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 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宣讲、座谈、考察等多种形式, 激发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同时, 将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与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结合起来, 使党员“知大事、晓要事、明众事、了心事”。二是做到导向正、内容新、通过精心设计各种主题活动、自选动作, 让党员在实践中受教育, 通过巧借外力提高教育水平, 让党员在活动中开拓眼界;积极参与各类创建活动, 为党员奉献搭建舞台;树立党建活动品牌, 让党员在教育中形成互动。

3. 创新载体与方法

一是着眼于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以发展的精神来推进, 以创新的精神来突破, 注重保持载体活动的持续性, 实现组织、活动、服务和宣传教育载体的常变常新, 使载体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着眼于发挥基层组织的基础作用, 整合基层党组织党政工团的各类资源, 发挥其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承担起组织、协调、沟通等职能, 形成资源共享的态势。在实践中增强对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三是按照建设互促、党员互动、载体互通的原则, 在基层党组织间共同开展以思想工作联作、党建制度联立、文体活动联谊, 活动阵地联建为主要内容的“共建组织、共管党员、共抓队伍”活动, 共同探索推进基层支部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的创新, 共同积累基层支部党建工作经验, 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着力加强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二、典型引领

“胸中有全局, 手中有典型”。先进典型是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总称。他们优秀的品格和感人的事迹, 代表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 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选树好典型并充分发挥典型的引路作用, 对于贯彻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 践行“三严三实”, 提高基层党组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建设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是抓“点”, 立足身边选树典型。一个典型一根标杆,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只有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 才能使先进典型可信、可亲、可敬, 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得见、够得着、学得会。只有广泛学习宣传先进典型, 才能形成尊重先进、鼓励创新创优的浓烈氛围, 形成见贤思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正确导向, 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抓“线”, 立足单位选树典型。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单位一个品牌。只有大力选树推广各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 才能更生动、更直观地告诉大家如何在各行各业各项工作的中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只有及时选树一批转方式、抓创新、重统筹、惠民生、促和谐等方面的先进典型, 党建工作才能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 变“软任务”为“硬举措”, 更好地彰显其工作特点、单位特色。

三是抓“面”, 立足系统选树典型。拨亮一盏灯, 照亮一大片。只有以“务实奉献、创新奋进”为标准选树先进典型, 体现先进典型的优良传统、工作作风、价值追求、经营思想的时代精神元素, 才能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树立形象。只有准确把准脉搏, 选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先进典型, 才能求真务实、锐意进取, 呈现崇尚典型、学习典型、争当典型、关爱典型的良好氛围, 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文化引领

文化引领是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涵。基层党组织要站在文化引领的高度,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先进文化, 不断提炼文化篇章, 用先进的文化引领活动, 充实活动的文化内涵。用先进的文化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要求, 践行“三严三实”, 提高基层党组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建设水平。

一是发挥凝聚作用。一种文化被认同之后, 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文化能从各方面把全体党员团结起来, 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号召力和先进性充分发挥, 把民心真正凝聚到强化党的观念, 推动基层建设, 促进全盘工作上来, 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是发挥激励作用。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内生动力, 不但可以在全体党员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在社会中形成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和谐氛围, 而且还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转化成具体的理想信念、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 提高其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三是发挥提质作用。文化建设重在培育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 重在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体制机制, 打造一支思想先进、党性坚定、能力突出、作风扎实、勤政为民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形象、领导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服务人民群众指明努力方向, 形成“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 党的工作为中心和大局服务”的大服务格局。

四、实践引领

从实践到理论, 再从理论到实践, 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提高完善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社会在发展, 形势在变化, 党建工作也必须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中, 践行“三严三实”中, 提高基层党组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建设水平中, 深入研究新情况、树立新思维、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一是找准党建工作新定位。党建工作是各项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务工作者守土有责, 党建工作要融入中心、进入管理、发挥作用, 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 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求效率、融入技术求创新、融入管理求畅通、融入团队求合力、融入群众求监督, 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 提高基层党组织融入中心谋发展、促发展的能力。

二是推进党建工作新方法。党建工作要以人为本, 变管理为服务,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 要积极推进“快乐工作、阳光生活”理念, 从加强教育引导、正视利益诉求、构建保障机制、开展心理疏导和实施人文关怀等方面入手, 切实加强员工关爱机制建设, 提升员工幸福感, 有力推进党建工作方法创新。

三是开拓党建工作新内容。党建工作要运用系统思考, 着力破解难点, 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把学习力转化为生产力, 引导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提高效益、推动发展, 系统思考、引导决策, 强化管理、提升水平, 不断开拓党建工作新内容。

上一篇:入党宣誓仪式程序安排下一篇:战略联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