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味金韵,民族回响——刘文金二胡作品中的“传统”与“现代”元素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大视角引领二胡创作大格局

回首阿炳、刘天华时期的二胡音乐创作, 受当时社会制约和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作品题材与内容仍然局限于“小我”之中, 不能免于“独白式”的自我感怀和多愁善感的沉郁封闭式的表述形态”[1]。大时代背景下, 刘文金先生从彻底改变二胡作品的选材入手, 使叙事风格的二胡作品孑然而立。

如果从音乐的核心主旨层面分析刘文金的二胡作品, 不难看出他的选材之大:二胡独奏曲《三门峡畅想曲》, 歌颂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的伟大;《长城随想》协奏曲, 以雄壮的万里长城为描绘对象, 表现中华民族坚毅的品格;《如来梦》八套曲系列, 以佛家文化为主题, 是作者与天地、自我进行的对话, 试图探索人与宇宙万物间的联系;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将创作视角回转到了红军长征过雪山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高度赞扬红军的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刘文金的二胡作品表现出的“大”气度, 与他选用大题材有关。从“大文化”的视角看, 刘文金作品中所引用的文化主题元素悉数归纳, 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作为《三门峡畅想曲》题材的黄河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长城随想曲》, 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与力量的象征, 是人类文明的物质遗产;《如来藏》的佛教文化作为人类的心灵信仰, 是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雪山魂塑》作品中的红军精神则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的强大支柱。

刘文金运用大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作的二胡作品, 无疑是其大视角、大格局思想下的产物。作品与时俱进的特点符合时代主流文化气息、并为当今世界所提倡和发扬。用这样的题材进行民族音乐创作, 让作品变得“现代化”的同时增强了内在张力, 深化了音乐的内涵, 使二胡音乐的风貌焕然一新。

二、革新演奏形式奏响时代“新篇章”

刘文金先生初期的代表作《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 以豫剧音乐及河南地方民间音乐为素材, 开创性地将二胡与钢琴有机地结合, 拓宽了二胡的表现力,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也为他后来进一步“融”西方音乐元素“入”民族管弦乐创作埋下了伏笔。

在民族管弦乐的发展问题上, 刘文金先生提出“不能是固守既成事实或是在固守中盲目扩大编制, 更不是在毫无传统依据的条件下, 另起炉灶, 甚至完全按照西方乐队史的演变程序及其理论基础去构思我们东方乐队的未来[2]。”在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中, 诞生了80年代初创作完成的第一部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他将二胡这件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 赋予了非同凡响的交响乐气魄。

这是一首具有突破性的民族管弦乐作品, 成功借鉴了西洋乐协奏曲的体裁, 开创了二胡协奏曲的先河。全曲由四个乐章构成:“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遥望篇”, 使观众“为之思考、为之紧张、为之流泪、为之振奋”。值得一提的是, 这首作品虽然采用了协奏曲的西洋曲式结构, 遵循了各个乐章之间的对比原则, 但并没有照搬, 而是加以“批判性的借鉴, 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依然选择沿袭我国传统乐曲的展开手法和结构特征, 同时还将京剧风格揉进乐曲内。刘文金先生“洋为中用”的思想在这里又一次体现, 他既纯粹的热爱于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又不失汲取外来音乐的精华[3]。

三、人文关怀指引二胡创作新思路

聆听刘文金先生的众多二胡作品, 带给人听觉最直观的感受可以用“三个大”来形容, 即“大气”、“大美”、“大爱”, 他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主义情怀, 深切温暖的旋律, 如同脚下的山川绵长而悠远, 令人回味和感动。

毛泽东《七律·长征》言:“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成为刘文金先生的巅峰之作——《雪山魂塑》一曲的开篇提词。这首二胡作品, 是刘文金先生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献给长征将士的一部二胡音画史诗, 是一幅缅怀革命先烈, 尊崇革命精神的历史画卷。全曲由四个乐章构成——“征途、雪山、战友、朝霞”, 二胡悠扬的、声腔性的、宽广而又自信的旋律, 带着听众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去感受红军将士滚烫的爱国之心和无畏的精神。大段落高难度的半音阶演奏, 描绘长征将士在雪山中跋涉前进时的艰难、曲折与紧张的氛围。乐曲着力向听众传达民族自豪感、战士浓浓的思想情节, 是此曲中人文主义关怀的体现。

刘文金先生没有用任何语言、舞蹈、歌词的辅助, 单单是音乐的表达就已直指人心。《如来梦》八套曲也同样是一首阐释人文精神的作品。《如来梦》八套曲又名《种子灯焰》, 是刘文金先生第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根据台湾诗人愚溪的文学著作《袍修罗兰》改编, 描绘世界客观存在的“地、水、火、风、空、见、识”物质现象, 将这些具有“自然属性”的物质最终升华到佛门真、善、美的“如来藏”, 对佛学思想进行诠释, 是作者内心深处的升华。

笔者认为此曲是刘文金先生与天地、自我的对话, 是对人生的思考, 是对纯净的艺术作品形式的追求, 他将佛教元素融入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笔者认为刘文金先生这首作品的创作原因有二:其一, 作者此时段的创作转向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追寻内心最为质朴的韵味;其二, 刘文金先生在接触西方教会音乐以后, 受到西方教会音乐的启蒙, 认为作为数亿人信仰的佛教也可用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进行刻画与诠释。刘文金先生用无伴奏的二胡作品表达佛教世界的“禅意”, 向人们传达真、善、美的人文情怀, 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刘文金先生曾说“几十年来, 我只是坚持着某种简单的观点和立足点:力求人文至上, 力图雅俗共赏。”时代已证, 刘文金先生对二胡艺术发展的贡献之大不足以用言语来表达, 他的作品, 不仅富有创新, 而且流传久远。斯人已逝, 他的真知灼见将指导一代又一代音乐家在民族音乐的复兴之路上奋进!

摘要:刘文金先生创作了数部经典二胡作品, 《豫北叙事曲》、《长城随想》、《如来梦》系列套曲、《雪山魂塑》等, 这些作品中“传统”和“现代”两种元素在刘文金的作品中融合:作品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以借鉴地方曲调为创作基础, 表达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也将西方作曲技法贯穿于作品的创作之中, 从全新的角度对传统作品进行诠释, 兼收并蓄的作曲手法将二胡艺术推向民族音乐的高潮。

关键词:二胡,刘文金,作品,风格

参考文献

[1] 吴红非.刘文金二胡作品的题材、技法和体裁.中国音乐2003.4中外音乐家及其作品.

[2] 刘文金.《民族管弦乐队的实验性及其他》, 《人民音乐》, 1987年, 第8期, 第10页.

[3] 刘文金.《民族管弦乐交响性的实验》, 《人民音乐》, 1997年, 第5期, 第2页.

上一篇:“以短见长”——当前我国短视频的类型分析及意义建构下一篇:道路桥梁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