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小结(共9篇)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区、州有关领导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讲话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精神,切实做好我校民族团结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周密安排,把各项工作安排落实到人,使广大师生增强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一、把开学第一周定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周。
1、利用周一升旗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新疆而言“稳定是富,**是祸”。通过学习,使全校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争做民族团结表率,成为宣传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的主力军。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营造团结、和谐、稳定的育人氛围。
2、利用主题班(队)会,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宣传,让学生明确:目前是弥合“7•5”事件对民族关系造成的裂痕伤害、消除心理隔阂的关键时期,全体同学应澄清认识,自觉维护稳定大局,依法规范言行,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大局。
3、学校利用晨会及教职工大会对全体师生进一步明确要求:师生应自觉抵制利用手机信息、互联网传播的有害信息及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坚决抵制邪教、非法宗教、民族分裂分子对师生的蛊惑、煽动。
二、合理制定民族团结教育计划。
1、合理利用开学初,主题本班(队)会、升旗仪式等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2、充分依托第28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广大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3、利用伊斯兰节日增强民汉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融洽民汉情谊。充分利用民汉合校的优势,开展民汉互助等活动。
4、课堂是宣传教育的主渠道,本学期在历史、政治课程中加大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将新疆的历史、新疆发展的出路让广大师生认清真相,理清思想,广大师生将民族团结作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2009~2011年高考考查本专题考点的试题:
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这两个考点近3年高考试题未涉及。“选”指选择题, “非选”指非选择题。
【备考建议】
1.构建体系。
本专题内容涉及民族和宗教, 知识内容较多, 考生在复习时首先要构建本部分的知识体系, 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既有利于知识内容的有效存储, 又有利于知识的快速调用。尤其值得提倡的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这种构建的过程是检查考生对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过程。
2.走出误区。
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从宏观上、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掌握知识, 注重的是综合性。在此基础上, 考生还要加深对每个考点中具体知识内容的理解。针对本部分考点在高考中侧重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查, 涉及的知识易错、易混点比较多的特点, 考生必须清晰、准确、完整地把握知识内容, 澄清认识上的误区, 这直接关系到选择题解题正确率的提高。
3.关注热点。
高考能力立意决定了高考试题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就本部分而言, 要重点关注本年度内的与民族、宗教相关的社会热点。如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国际道教论坛召开等。考生一方面对这些社会热点背景要有所了解, 更重要的是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考点指津】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是巩固和维护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客观要求。②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有利于切实保障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客观要求。③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 各民族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2)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
考点拓展:
(1)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
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
②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国际和国内敌对势力相勾结, 进行民族分裂和破坏活动, 是影响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同时, 由于不同民族经济、文化、风俗习惯方面存在差异, 也影响到民族间的交往。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还不太健全也会影响到民族团结。
③维护民族团结的措施。国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政府履行文化职能, 进行宣传教育, 增强各个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公民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 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2) 需要澄清的认识误区。
①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与帮助背离了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分析: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进行人力物力支持, 这是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做出的正确决策。这恰恰是维护民族平等的客观要求, 而不是对这一原则的背离。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意味着各民族已经实现了事实上的平等。
分析:这种说法混淆了民族平等原则和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两个概念。民族平等指各民族都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权利。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 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发展较为落后, 各民族间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有利于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经济上的共同发展。
分析: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经济、政治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共同发展。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 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①我国历史上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基础。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也互相离不开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3) 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考点拓展:
(1) 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①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②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不能理解为各民族, 也不能将“聚居”理解为“居住”。③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旗) 三级。④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不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⑤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 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原则的关系。
3.我国的宗教政策
(1)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原因。
①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也是多宗教的国家, 许多少数民族都信奉某种宗教, 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是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的体现, 有利于维护我国民族团结。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保护公民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是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③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 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 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①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考点拓展:
对我国的宗教政策的认识误区。
(1) 认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就是要发展宗教事业。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国家不鼓励, 也不干涉公民信教。
(2) 认为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目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目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 认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公民所进行的任何宗教活动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国家保护的是正常的宗教活动。
【高考回眸】
1. (2011·重庆文综卷·34) 2011年, 中央决定大幅度减免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 免除新疆困难地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 同时, 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将超过100亿元。这些举措体现了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国家富强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④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国家针对新疆实际, 对新疆实施优惠政策, 其他地区对口援助新疆, 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以及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①④应选。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②③表述错误。答案为B。
2. (2011·安徽文综卷·6) 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①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体现 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进行对口支援, 有利于增进民族平等和团结, 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贯彻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也体现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④正确。①中“政治保证”表述明显错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 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3. (2011·江苏政治卷·18) 2010年8月, 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 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①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 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 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深化对民族团结的认同, 增强民族自豪感, 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故②③应选。①夸大了这一活动的意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没有必然联系, ④错误。答案为C。
4. (2011·海南政治卷·12)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2001年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 正式开展“解经”工作。10年来相继出版的4辑《新编卧尔兹演讲集》, 从教义和教规角度对伊斯兰教经典作出了既符合伊斯兰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进行的“解经”工作
①保障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权利 ②消除了信教群众在教义理解上的差异 ③有助于丰富伊斯兰教文化内涵 ④有利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从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角度对伊斯兰教教规、教义进行解释, 有助于丰富伊斯兰教文化内涵, 有利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④正确。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教职人员的权利由法律规定, 受法律保护, “解经”工作与保障教职人员的权利无关, ①错误;②夸大了“解经”工作的作用, 应排除。答案为D。
5.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38)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 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 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 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 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1965年, 西藏自治区成立, 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 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 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 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 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 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 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解析:本题设问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 要求考生调动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 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原因。第二层, 要求考生通过解读材料信息, 概括出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题干信息分别从西藏人民当家做主、广泛自治权和西藏各项事业发展这三个方面作了提示, 考生要善于在阅读信息的基础上作答。
答案: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 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 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创新设计】
1.2011年5月27日至29日, 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提出, 从2011年开始, 未来五年中央财政对新疆地区的投资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这一措施
A.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B.有利于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是促进新疆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
D.能够消除新疆和内地的发展差距
2.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 先后制定了279件具有西藏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 内容涉及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语言文字、人民司法、医疗卫生、文物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为维护西藏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益,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这说明
①西藏自治区的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 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③西藏自治区具有立法自治权 ④西藏人民的生活得到全面改善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 针对宁夏自身特点, 挖掘宁夏自身潜力, 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初步形成了具有宁夏民族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宁夏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民族自治机关人大及法院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自治权 ②民族区域自治能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长处和优势 ③国家统一领导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多民族国家的人民如果把爱本民族与爱祖国、爱兄弟民族对立起来, 热衷于民族纷争, 那么怎能去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呢?我国的前途命运需要我们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大家庭里的每个民族成员结合起来。”这段话说明
①我国各民族不存在自己的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社会稳定进步的前提 ④民族热情和爱国热情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5.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7月16日, 美国无视中方坚决反对, 安排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此举受到中国政府的强烈谴责。这说明
①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我国反对任何外来势力干涉我国内政 ②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反对一切披着宗教外衣的分裂活动 ③美国政府的行为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损害了中美关系 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反对宗教与其他国家往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1年10月, 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南衡阳举行。论坛旨在深入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发挥道教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推进共建和谐世界。这说明在我国
①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②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③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④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1年5月23日, 西藏实现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以来,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制定了一系列适合西藏实际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促进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1980年以来, 中央先后召开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专门研究不同时期的西藏工作, 明确了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 为西藏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
材料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 在座谈会精神指引下,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 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题, 以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以民族团结为保障,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重要内容, 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 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 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西藏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1) 结合材料一, 说明我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西藏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的原因及意义。
(2) 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说明西藏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以及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 提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是促进新疆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援疆能缩小新疆和内地的发展差距, 但不能消除差距, C、D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
2.D 提示:材料中西藏自治区法律、法规的数量和内容表明西藏自治区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 ①入选;西藏自治区制定法律、法规, 是西藏自治机关行使立法自治权的表现, ③入选;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3.C 提示: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大及政府, 不包含法院和检察院, ①错误;③表述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4.B 提示:我国各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但各民族具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①错误, ②正确;④错误。
5.A 提示: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达赖长期打着宗教旗号从事反华分裂活动, 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的领导人以任何方式会见达赖, 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人利用达赖干涉中国内政。①②正确。美国政府的行为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损害了中美关系, ③正确。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④错误。
6.D 提示:在我国, 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②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7. (1) ①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对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有利于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有利于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真正实现民族平等, 维护民族团结。③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 对西藏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 有利条件: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能够凝聚各方力量。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自治的有机结合。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能够保障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调动西藏人民的积极性。④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 能够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特点, 协调本民族的利益与国家利益。
作用:①西藏自治区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促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②西藏自治区政府要依法行使自治权, 根据西藏特点, 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
2006年8月,这个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这个碑的意义起于团结,五十多年过去了,却有了更广的更深的意义。
伟大的精神应当应时而生。解放初,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十分复杂和特殊,民族团结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基础保证。
普洱专区是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处于西南边境,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有的边界尚未划定,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各民族的社会形态差异极大,发展不平衡。解放初期,由于长期以来的阶级压迫剥削,封建领主割据,民族隔阂很深,有的地方还经常发生仇杀械斗,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制度仍然存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并不容易,甚至还面临着流血斗争。
为加强民族团结,1950年元旦,云南组织了30多位各民族代表和少数民族中有影响的上层人士,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到天津、上海、重庆等大城市参观。解放军和云南民族工作队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进行了艰苦细致的思想动员,甚至甘愿做人质,以打消民族代表及头人们的顾虑。由于当时交通、通讯不便,代表和头人们返往时间将近四个月,盘踞于境外的残匪乘机作乱,他们与境内外的反动头人相勾结,派遣小股残匪潜入境内,造谣说:“头人们都在内地被杀害了”,挑拨民族关系,煽动部落械斗,甚至袭击基层政府,杀害民族工作队员,气焰嚣张。
受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和内地群众热情欢迎,而深受教育和鼓舞的各民族代表及头人们回到思普,他们对本民族发生的事件深为震惊,认识到残匪及反动势力的真面目,他们有了更深的打算。
1950年12月至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在宁洱县城召开,全区15个县的26种民族(含支系)的代表和当地党政军领导300余人出席会议。1951年元旦,尊霞拉祜族、佤族代表的提议,按照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宁洱红场举行了隆重的剽牛、喝咒水盟誓,刻建了“民族团结誓词碑”。同时刻上头人们用各民族文字写下的签名。
这誓词碑对于云南民族团结具有深远意义。它是给反对势力,分裂分子最好的抨击,它系紧了人心,稳住了局势。它增进了各民族对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信任,增强了符民族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拥护和信赖,更是增强了各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团结合作建没幸福民族大团结的信心和希望。在保卫和巩固祖国边防上,也有重要意义。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云南民族工作的缔影,延续它的灵魂云南民委与各民族人民共同开创了今天的大好局面。
以民族团结誓词碑为标志的普洱民族团结园,是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新中国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得体合适的象征。民族团结誓词碑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边疆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崭新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进步新关系的楷模,各民族共同走向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可称之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
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历史,也激励着后世。前辈们的团结精神、爱国精神,如同那铭刻的碑文,永不褪色。在一代代的民政工作者的继承与发扬之中,誓词碑成为了云南民族工作最好的缩影。它不仅是云南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也是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最好见证,它的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一直以来,云南民族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2006年,普洱民族团结园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云南边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第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本中提供的基础的历史信息。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和应用。
第二,把课堂中的大量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通过一些教学活动,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加深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堂课以党的政策,民族的发展、民族情和畅想未来为线索,按照激情阅读—理解—掌握的有效教学步骤,循序渐进的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
1、首先,把学习的.提纲发放给学生,给学生的学习以提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又升华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之前以一首《爱我中华》之曲,把声情并茂,56个民族的图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以“民族知识知多少”和“谈一谈你身边的民族团结的事例”的常识提问作为本课导入,这一设计也激发学生的兴趣,效果不错。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有利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供线索,引发学生思维。
结尾又以一首《我的中国心》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既照应了开头,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最后老师送给学生历史歌谣。《五十六个民族团结歌》。
2、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仅体现在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通过本课教学之后,学生从课件中形象直观地了解到了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分布及其存在的优势,让学生看、听、思相结合,从而认识到党的民族政策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以及当对民族地区的开发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为下文《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用故事激趣,在故事中明理、导行。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课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同时又充分学习文中《党的好干部----孔繁森》榜样的事迹成了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不仅让学生思想上受到感染,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指导了学生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课件相机出示反面的事例,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理、导行。对学生提出做人的要求。
4、设计活动,强化学生的明理、导行。
结尾设计的《畅想未来》篇让学生畅所欲言,又一次把课堂推向高潮。大多数同学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要求回答问题,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及时地进行引导,把学生的思想引向一个新的境界,特别是王海山同学的发言与众不同,提出:长大后即使到西藏地区工作,也不愿牺牲在西藏,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几时的与学生进行了讨论给与了肯定。体现了生命的重要性,体现了以人文本的重要性。
我单位根据《沙湾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实施方案》,认真学习领会,结合本单位实际,贯彻落 实民族团结进步第三阶段活动,现将活动小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到位,能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 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
二、工作措施
对第二阶段工作进行自查,对没有完成的工作再进一步安排部署,确保全部完成。在完成的基础上,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召开推进全,交流推广经验,进一步提升整体创建水平。二是进一步推进“细胞工程”创建工作。
三、完成工作情况
在卫生局党委牵头下,我们认真完成工作任务。
1、进一步落实“细胞工程”,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乡(镇)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扎实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细胞工程”为抓手,以开展“四情”、“五争”、“五比”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民族团结创建进机关活动,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积极创新活动载体。
2、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要在本阶段内,必须100%的单位创建成为县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100%的干部职工参与“细胞工程”创建,80%以上干部职工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好干部,50%以上的科室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好科室,对民族团结各项要求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全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的知晓率达100%。
3、单位发挥自身行业的优势,要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单位、进科室,进一步丰富“细胞工程”创建的内容。
4、创建单位完善档案,对创建活动开展各项工作的音频、视频、图片、文字档案资料严格按照标准收集整理完毕。
三、存在不足。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文体活动不够丰富精彩,在文体活动上群体职工应该积极的出谋划策,让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多样。
四、今后工作。我们全体职工要对民族团结的每一个活动都积极参加,并主动参加,在活动中营造我们各民族职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
**********中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
工作小组办公室
根据县委文件精神,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形势下民族团结工作的通知,为确实做好当前民族团结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现将开展民族团结活动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促进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当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势在必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高举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全,要以宣传教育为主要措施,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广泛的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大力推进维稳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二、加强组织,确保宣传各项措施的落实
搞好法治宣传活动关键在领导,我所充分认识到开展维稳法制宣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开展的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制定了民族团结宣传活动的方案,合理安排,切实把法制宣传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各项工作职能作用,为确保各族职工安居乐业,确保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把自己的职能充分发挥,有效参与营造民族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力争实现以下目标:能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繁荣发展的事情要认真去做。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民族团结工作,充分发挥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
1、全面加强民族团结的组织建设。
2、建立健全联动机制。
(二)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l、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
2、进一步拓展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水平,促进我所在民族团结工作上的健康发展。
五、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1、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在联谊活动中深入浅出的讲解改革开放30年来沙雅的巨变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
2、开展了民族团结方面的相关测试考试,把宣传、阅读和考试联系成了一个整体,使大家能形象的学习到法律的内容和要义,于此同时,我们会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来。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3、我所将一如既往的认真做好维护民族团结的事情,并且将在民族团结活动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传递下去,多听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水平,继续将维护社会稳定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多种形式的宣传,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一、重视课堂常规, 运用体育常规进行经常性教育
看似简单的课堂常规在体育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源于多民族, 在一个班级中, 汉族的学生往往占了很大的比重, 而少数民族学生相对分散, 有时候, 他们会觉得自己在班级中与别人不同, 甚至会害怕汉族的同学看不起他们, 排斥他们。因而要把学生团结起来, 加强他们56个民族是一家的意识, 必须在体育常规中进行经常性渗透。比如, 班级体育课中的队伍, 是一个班级风貌的窗口, 在课堂中队伍整齐, 做到快、静、齐, 不但可以显出班级良好的精神风貌,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逐渐把对方视为兄弟, 把自己真正当作班级中重要的一员, 班级凝聚力不断加强。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的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集体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 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比如每学期的队列练习时, 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国庆阅兵仪式, 以此来教育激励学生。
二、挖掘教材内涵, 结合教学活动, 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精神的渗透
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 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 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内涵, 特别是不断加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就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 耐力跑练习是一个经常使用的体育项目, 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在教学中不少学生惧怕耐力跑项目, 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对体质差, 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 往往都会有放弃的决定。此时, 体育老师应号召大家互相帮助, 互相鼓励。旁观的同学会在跑道内给跑步的同学加油鼓劲, 有些甚至会在终点为其递水, 帮扶体力不支的同学。久而久之, 少数民族的学生会因为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而不再自卑, 汉族的学生也会因为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而更爱这个集体。实践证明, 耐力跑这个常用的体育教学活动在加强民族团结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象征。如何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应用于新课程教学之中, 已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学习武术可以加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比如在给学生上武术课时, 将“抱拳礼”的知识拓展到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了解“抱拳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 进一步体会武术的博大精深。这种方法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教育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 就显得不空洞, 而且行之有效。再比如“抛绣球”, 学生本身对这一项目就有浓厚的兴趣, 在体育课上, 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引入这一传统项目。在体育场地中央竖立起约10米高的投球圈, 学生们微侧身体, 瞄准球圈, 手臂轻轻一甩, 绣球不偏不倚地穿过球圈。一个绣球抛完, 快速有序地跑到球圈的另一端继续投球, 直到规定的比赛时间结束。橙、红、绿、蓝、黄、紫六种颜色的绣球在空中来回穿梭, 宛如一道道横架高空的彩虹。这一项目集娱乐性、游戏性、健身性于一体, 使学生在练习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弘扬了民族的体育精神, 另外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认真总结, 积极交流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为了在课堂内外通过体育活动达到民族团结精神的渗透, 体育教师除认真教好教材之外, 还要根据各地实际, 把自己通过努力收集到的内容, 在本校传授之后, 同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 以便使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积极做好器材的改制和活动形式的改进工作, 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规模及各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实际需要, 对体育器材进行就地取材, 自己制作, 遵循一材多用、灵活搬运的原则进行必要的适当改制, 对许多呆板、单调划一的动作在保留实质的基础上改进为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灵活多样的、欢快轻松的运动项目。
总之, 在体育教学之中, 处处都存在着民族团结教育因素。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一群体比较特殊,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更要适应新世纪对人力资源的需要, 必须在原有基础上, 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比重, 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建立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 将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有机衔接, 使民族团结教育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Z].2008, (11) .
关键词:民族法学;理论体系;民族关系
一、什么是民族法学
民族法学指国家或其授权机关制定和认可的,调整民族之间以及国家与民族地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该定义从民族法学的立法研究角度明确了民族法学的立法主体是国家及其授权立法的机关,立法的方式有制定和认可。凡可适用法律调整的民族关系和适用法律方法解决的民族问题都应属于民族法学调整的范围。
二、科学把握民族关系的现状
(1)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日趋多样化。第一,经济差异,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成为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一些民族地区随着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经济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财富的分配并不平均,仍有部分少数民族同胞没有享受到经济增长带了的好处。第二,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利用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分裂渗透等破坏活动。在国际敌对势力的支持下,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不断挑起矛盾、制造事端,对我社会稳定危害极大。第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隐蔽化,国内外的分离主义势力通过互联网等现代通讯进行思想渗透,防范难度增大,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第四,民族工作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民族工作,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开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民族工作仍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二是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贯彻落实力度不够。据了解,我国5个自治区的自治条例,部分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至今没有出台。一些涉及民族方面的配套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的建立、修改和完善不够及时。部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三是对关系少数民族群众直接利益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得不够,一些政策没有落到实处,一些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民族综合协调发展难题尤其突出。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而在民族区域之内,不同地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其次,民族问题集中反映在“贫富”问题上,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其中少和穷这两种情况是高度重合的,这说明,解决生活问题是民族问题的根本。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因经济利益产生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加。自治地方与非自治地方,民族地区之间,在土地、草原、森林、矿山、水源等方面的矛盾渐渐增多。一些地方还时常发生涉及少数民族的经济纠纷和经济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引发少数民族群众集体上访、静坐或与相关部门发生摩擦。云南省近年来因水源、土地、山林等資源权属和利益问题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二是因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引起的矛盾纠纷增加。综观历史,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是最容易引发民族冲突、社会动荡的导火索。
三、民族法学在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重要作用
应当说,在民族法学的作用中,促进民族团结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法学的重要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杨剑波,鱼波.民族法概述[J].今日民族,2004(8):55.
[2]彭谦.论董必武的法制思想及其对我国民族法体系的影响[J].满族研究,2003(4):15.
[3]杨秋华.民族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J].河北法学,2004(9):123.
自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以来,博湖县水利局领导高度重视,以促进社会稳定和x久安为目标,不断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时刻刻牢记“稳定压倒一切”,不断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开展。
一、坚定立场,筑牢思想根基。坚持每周五的政治学习制度,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x三史”、“五个认同”、“三个意识”、“一反两讲”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组织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及自治区、自治州及县委关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精神等。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同文明创建、同水利业务工作相结合,贯穿水利工作始终,筑牢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信心和决心。
二、完善机制,常态化开展活动。建立完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工作机制,明确活动的目标、任务,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建立联系档案和台账,每月填写一次活动记录,确定活动常态化开展,并落到实处。
三、及时总结、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每月召开一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总结会,每位干部职工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现场汇报,并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讨论,力促活动取得实效。
2021年民族团结上半年工作小结文本【二】
以“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为主题,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地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认真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利用周三下午集中进行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12·19”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关于“x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x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等重要论述,使全体干部职工从内心深处重视民族团结,从思想上教育干部职工坚决反对*,维护稳定团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通过组织学习、召开座谈会、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使广大职工统一了思想,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自觉把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懈追求,转化为建设x、报效祖国的自觉行动,让“我能行”和“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观念成为x的时代强音。
二、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会,总结推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新形势下进一步创新和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措施办法,挖掘和宣传民族团结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中心结合实际,开展了座谈、讨论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凝聚力量,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三、根据地区要求,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电影《真爱》,使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纯洁的人性之美,灵魂得到一次净化,对善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四、坚持以月促年,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载体,利用LED宣传标屏、宣传栏、道德讲堂等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结合中心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党员干部“三个带头”意识,使全体干部职工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民族团结教育。
五、结合“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驻村工作组深入天山乡榆树沟村大力开展“四讲四送”活动(讲民族团结、讲发展变化、讲惠民政策、讲勤劳致富,送政策法律、送科技知识、送文化体育、送医疗卫生),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普及教育,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思想,大做民族团结实事好事,排查解决各种可能影响民族团结的热点问题,真正发挥“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作用。
六、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双语”使用工作。中心是窗口单位,面对的是多民族群众,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族群众,特聘用二名少数民族同志在前台,减少了因语言不通而带来的麻烦,方便了办事群众。在选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驻村工作组成员时,充分考虑到该村实际情况,在五名工作组成员中,有一名哈萨克族同志,三名同志懂“双语”,为驻村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各民族干部职工之间的感情。
2021年民族团结上半年工作小结文本【三】
党的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我县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县,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基于此,县委提出要把第一年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作为我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和有效载体,要求以解决突出问题的创建工作成果丰富教育实践活动,以转变作风的实效为创建工作提供强大动力,为推动我县跨越发展和社会x久安提供有力保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归根到底就是促进和谐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在民族关系上的具体体现。
(一)和谐民族关系是维系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纽带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中华民族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块田,同饮一河水,共生互补。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大家庭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
(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维护边疆安宁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缔造、共同建设、共同当家作主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我国两万多公里陆地边境线绝大部分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并且有30多个民族与境外历史上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这些跨界民族由于地缘和血缘上的原因,境外政治环境的变化会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始终是维护祖国边疆安宁的重大工作,决定了民族和谐始终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三)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实现国家x久安的重要方面
当代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引发民族矛盾的因素更加多样,民族关系已日益成为全社会范围的关系,民族问题日益与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要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x久安,就必须妥善处理各种民族问题,全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在我国,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全国实现了现代化,没有各民族的共同振兴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想,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当代中国人的责任与使命。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正是得益于我们拥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得益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民族宗教政策,特别是从1978年开始开展了30多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夯实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群众基础、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我们坚信,任何破坏团结、制造分裂的图谋和行径必将以失败告终。
2021年民族团结上半年工作小结文本【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工作精神,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贯彻落实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年大会精神,根据县委县政府、县统战部要求,结合发改局实际开展民族团结工作八进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确定目标
一是在发改系统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知识、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事迹的学习、宣传、教育;二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现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三是推进各民族群众共学、共事、共乐,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四是推动形成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社会氛围。
二、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继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三个意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的学习、宣传、教育,理直气壮地讲党的恩情、国家的支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发改局全体职工学习的全过程。
(二)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差异、尊重风俗习惯。解决好执法领域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大力推进各民族互学语言。形成互帮、互学、团结和谐的氛围。
(三)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在发改系统大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引导各民族同志在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坚持到人、管用、有效原则,通过文化认同,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加强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民族在生活和工作学习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增进感情,形成各族群众感情相融、心灵相通、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社会环境。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尊重规律,把握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方向,既不能无视共性而放弃引导,也不能超越历史阶段,忽视民族差异用行政手段强行推进。
(五)贯彻落实好《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依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发改局全体职工对贯彻执行《条例》重要性的认识,把遵守和执行《条例》变成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六)以民族团结进机关为抓手,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结合发改工作实际,突出行业特点,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引导各族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创建,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进机关”重点处理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本职业务工作的关系,以创建活动促业务工作,以业务工作带动创建活动,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凝聚各族群众的向心力,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七)引导各族干部职工自觉远离宗教极端,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蔓延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威胁,也是社会稳定和x久安的现实危险。要结合近年来的典型案例,讲清楚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和危害,引导各族干部职工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侵蚀。主要领导要带头开展宣讲,每月至少一次,结合区情、州情、本单位实际,宣讲要言之有物。要加强对用好“五把钥匙”,坚持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科学普及“四管齐下”,切实增强各族群众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对宗教极端思想的辨别力和免疫力。
(八)精准脱贫攻坚,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民族团结进步的民心基础。继续开展好民生建设年活动,科学规划民生建设项目,把精准扶贫、脱贫与争取和凝聚人心相结合,要从群众呼声高、与百姓生活密切的具体事入手,从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做起,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事,重点向基层倾斜,向“访惠聚”倾斜,向促进民族团结倾斜,在凝聚人心上更加见到实效。
三、重点工作
(一)发挥民生发改的功能,配合有关单位,部门,落实好自治区提出解决突出问题的27项举措和自治州提出的23项举措。要逐项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全面落实到位。
(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活动。以《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人物事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为主要内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的专题辅导,加强对领导干部学习掌握《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讲透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和带来的巨大变化,讲明博州各族干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取得的成绩,讲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讲清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和现代文化的引领方向,讲好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
2021年民族团结上半年工作小结文本【五】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特别是自治区党委陈全国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实施方案要求,x地区师范学校结合地区实际,于20XX年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通过本次活动,达成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对认亲”
通过“结对认亲”活动,通过我校“访惠聚”工作队提供沙湾县柳毛湾镇柳毛湾村村民信息,和我校教师一对一结对(民汉搭配),汉族教师与本校民族教师一对一结对,校内民汉教师一一结对,切实保证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日常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共同学习,充分发挥教师优势,帮助村民收集提供有利于结对认亲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各类信息,通过微信或QQ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民汉结对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互动互助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就学、就医、就业等问题,让有困难的村民或教师更多地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通过每两周一次的语言学习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搭建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农忙时节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教师主动参与结对认亲户生产经营活动,同吃同住同劳动,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意志品质,在共同的劳动中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通过共建“朋友圈”,教师与结对户发挥现代即时通讯工具便捷、迅速等优势,与结对认亲户共同建立微信群、QQ群,有效克服了空间限制,畅通了沟通交流渠道,通话聊天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随时随地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帮助。通过共办家庭聚会,有利于彼此了解饮食和风俗习惯,融洽感情,增进亲情。通过共学民族歌舞。有利于双方在相互学唱歌曲、相互学习舞蹈中增强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欣赏,在愉悦的活动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通过共同“走亲戚”,有利于激发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情感。通过共照“全家福”。有利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二、加大民族团结教育宣传
全校教职工通过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的意识及各族群众抵御防范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侵蚀的能力,提升了各民族同胞感恩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的动力,促进了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推动了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交往活动。
学校教职工通过政治学习活动,组织主题班会活动,深刻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对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作用。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加强宣传,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利于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和群众血肉联系,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改善民生、凝聚争取人心,有利于更好地巩固和发展x各族人民长期团结和睦的优良传统。
通过举办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情景画创作大赛,加深—2—
了其对民族团结的理解,以班主任老师和心理学专业老师为成员组建师生一对一心理咨询站,帮助其树立了正确的生活观念。各班设立“民族团结”才艺展示角,有利于促进班级之间的交流,为进一步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举办校级“民族团结一家亲”精品团活观摩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示范效应,更好地起到思想引导作用。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我爱师范大家庭”主题演讲、征文比赛,鼓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了对民族团结的重视以及爱国爱校的美好感情。举办民族风俗文化交流座谈会,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同胞彼此了解、互相尊重、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目的。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周末进行民族美食制作分享的活动,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与交流。设置校园“民族团结一家亲”留言墙,有利于提高每个人对民族团结的领悟力,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推进民族团结。开设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道德大讲堂,通过授课教师讲解、心得总结让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此外,工会还进行了学唱民族歌曲、举办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舞会、学唱民族歌曲、《民族团结应知应会》有奖知识竞赛、教职工之间帮扶我校困难职工等活动,都加强了各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的进程。
三、领导重视,抓落实、求实效
【民族团结小结】推荐阅读:
民族团结一家亲手拉手主题活动小结07-14
《民族团结》课件09-21
民族团结发言12-17
论民族团结12-17
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12-05
民族团结好少年06-03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06-10
民族团结班会教案06-11
新疆民族团结班会06-12
民族团结教育试卷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