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主城区公共厕所规划方法探析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调查方法和结果

(一) 数据获取及分析方法

1、用BIGEMAP地图下载器获取地图搜索到的公厕数据, 走访相关建设和管理部门, 结合实地调查对数据进行筛选和补充, 得到晋城市主城区公共厕所的现状空间分布情况, 同时将所有数据分类并录入GIS数据库, 便于分析和利用。

2、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网络调查方式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 综合分析现状公厕存在问题。

(二) 现状公厕特点

经统计, 主城区现有公厕126座, 主要由城区环卫局、市园林局和城区爱卫办三个单位分别管理。

1、城中村旱厕较多。

2、环卫局和园林局管理的公厕卫生状况良好, 制度完善。在公厕外有“城区环卫局监理”等标示, 公厕内部有《公厕管理制度》和《公厕卫生质量标准》等规定, 便于群众监督, 管理相对规范。

3、主城区公园公厕建设及时, 目前范围内基本全覆盖。整体质量等级较高, 建筑风格多样, 玉龙潭公园内有公厕清洁人员吃住一体。

4、一类公厕设施相对完备, 有母婴卫生间、残疾人专用卫生间等空间, 但多关门或者被占做他用。

5、部分重要公共场所缺乏公厕。火车站公厕建设年代久远, 不满足新规范和城市发展的需求, 需要改建。

(三) 公众调查结果

为了全面了解公厕现状问题, 我们以问卷调查形式来获取更加广泛的意见, 问卷发放过程中考虑了不同的使用人群, 来满足数据的多样性和客观性。结果表明:

1、最缺公厕的是商业街和道路;

2、公厕最突出的问题是数量少、卫生状况差和缺乏标识牌。

问卷同时考虑了对第三空间的需求情况以及公众对公厕投放广告的意见, 结果显示, 商业街、公园和广场的公厕应该有第三空间的设置;公厕可以考虑投放广告。

二、现状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和分析, 对现状公厕存在问题总结为三个方面。

1、公厕总量少, 布局不合理

现状公厕总量不足, 空间分布不合理, 原因主要表现为: (1) 新区开发、旧城改造过程中, 部分小区、道路未按规定配套建设公厕; (2) 新区建设过程中原有公厕被拆除 (儿童公园、迎宾街、文华园) ; (3) 城中村改造进展缓慢, 基础设施不完善, 因缺水、缺暖、缺排污管道等现实问题, 无法修建。

2、卫生状况差

卫生问题源于管理不到位, 而管理问题很多来源于资金投入不足: (1) 人流密集区公厕使用频率高, 清洁工作不到位; (2) 现状公厕多数是2000年以前修建, 排污管道年代久远, 已造成地下管道部分堵塞, 排污不畅; (3) 旱厕总量较多, 改造成本高, 难度大。

3、公厕缺乏导示系统

现状公厕大多缺乏导向牌, 地图搜索更新缓慢, 信息不准确, 导致“整体缺公厕”的认知, 加剧了“公厕数量不足”的问题。

三、公厕规划方法

结合晋城市现状情况, 本次规划的公厕主要指在道路两旁或公共场所等处设置的供公众使用的厕所。

(一) 布局标准

1、设置标准

根据《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27-2012) 和《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GB50337-2003) 的相关要求和规划区用地布局, 确定商业性路段300米左右、生活性路段500米左右、其他路段1000米左右的布局标准。

2、公厕分类

规划在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公共绿地及其他环境要求高的区域设置一类公厕, 城市主次干道及行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设置二类公厕, 因选址、建设等原因实施困难的区域可以设置三类公厕。

3、用地选址

从便于实施和管理的角度考虑, 公厕选址过程中充分结合控规用地, 把每一座新建公厕的编号和对应控规地块编号同时录入GIS数据库。在现状公厕布局基础上, 新建公厕优先选择环境设施 (环卫) 用地, 此类公厕与垃圾转运站合建;其次选择绿地与广场用地、交通场站用地;然后根据间距要求选择居住用地、商业用地、教育科研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等。

对于近期实施的公厕, 选择现状空地设置。对已经建成、选址困难的路段, 考虑在不影响单位运行的情况下, 在单位用地内选取公厕建设用地。如兰花路开发区政府路段、开发区富士康工业区路段。

此外, 居住用地、公园绿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用地内部公厕, 需按照相应规范另行设置, 不在此次规划布局范围内。

4、改建和保留公厕

现状3类公厕和2000年以前修建公厕全部改建以符合新规范要求, 其中老城改建公厕参照旅游厕所标准。

其余现状公厕在保留基础上进行提质改造。

(二) 公厕建筑形式

公厕设计应以人为本, 按照生态、环保的原则, 倡导采用节水节能新技术和新材料建设改造公厕。

1、独立式公厕

独立式公共厕所应采取综合措施完善内部功能, 做到外观与环境协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独立式公共厕所的外部宜进行绿化屏蔽, 美化环境。

独立式公厕是规划公厕主要形式。在公园绿地、广场用地、环卫用地、交通场站用地等用地建设独立式公厕。

2、附属式公厕

指依附于其他建筑的公厕, 应易于被人找到。附属式公共厕所不应影响主体建筑的功能, 并设置直接通至室外的单独出入口。

附属式公厕是规划公厕主要形式。在商业用地、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等建筑底层沿街设附属式公厕, 便于水、暖、电等设施的配置, 节约公厕建设成本。

3、活动式公厕

人流急剧增加的各种大型社会活动, 可设置一定数量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公厕的建筑设计要因地制宜, 外观和色彩与周围建筑环境、城市环境相协调。公厕不仅要设计美观, 建筑风貌须从整体上成为周围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发挥美化街道、美化城市的促进作用。

(三) 公厕导示和标识牌

公共厕所附近应设标有公共厕所的标志、方向和距离的指示牌, 做到“标志统一、指示清晰、通俗易懂”, 方便识别和寻找;男、女进出口、第三卫生间入口, 应设有明显的性别标志, 标志应设置在固定的墙体上;厕所门应设坐、蹲位标志或无障碍厕位标志、厕位有无人标志;标志的图形符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境卫生图形符号标准》CJJ/T125的有关规定。

公共厕所问题的解决关键在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上, 因此, 每个城市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 规范公厕建设, 提高公厕管理水平。并紧跟时代和公众需求, 推进公共厕所基础数据联网, 加入全国共享的“城市公厕云平台”, 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在商业地段和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集中场所, 修建具有景观特色的公厕形式, 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和融资渠道, 从多方面综合体现整个城市的人文关怀。

摘要:城市公厕是表现城市细节的一种基础设施, 通过它的合理布局、整洁卫生和服务功能, 来体现一座城市对公众细微的体贴和人文关怀。21世纪以后, 中国城乡“如厕难”的状况已基本解决, 但厕所依然是我们基础设施的短板。本文从城市公厕现状调查方法入手, 以问题为导向, 从空间布局和城市形象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公共厕所,问题,规划方法

上一篇:搞好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之我见下一篇:对ERP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