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模板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模板(推荐8篇)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模板 篇1

一、项目背景

二、规划内容

1完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 2指导海绵城市设计体系 3规范海绵城市管理体系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2相关规范标准 3相关规划

六、规划原则

1生态为本 2因地制宜 3统筹规划 4合理分区

七、规划目标

1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2提高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3缓解城市内涝及提高应对超标降雨的能力 4优化城市用地空间

八、规划思路 第二部分 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1城市区位 2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 4水资源状况 5水环境状况 6水安全状况 7水生态状况

二、上位规划解读

第三部分 技术路线

第四部分 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指引

一、中心城区现状概况

1自然条件

2现状涉水工程体系及设施

二、主要问题分析

1水环境 2水安全 3水资源 4水生态

三、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分析

1拟重点解决的问题 2海绵城市建设对解决现状问题的优势

四、建设目标与指标

1水生态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2水环境

地表水体水质达标率 雨水面源污染削减率 3水资源

与水资源利用率 污水再生利用率

4水安全

排水防涝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 5制度建设

五、中心城区海棉系统建设格局

1自然生态本底分析 2大海绵系统建设格局 3生态保护策略

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1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分区 2分区指标计算方法 3一级分区指标控制

4二级分区指标控制率及建设指引

七、水环境综合治理策略 1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2水环境治理目标 3水环境综合治理策略 4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减污方案:通过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从源头着手削减污染产生

截污方案:完善中途管网收集系统,减少污染溢流频率

加快管网不完善地区管道建设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

完善合流制管道截污工程,减少污水溢流频率

污水方案:通过建设生态净化和工程治污措施,加强末端治理能力

建设海绵驳岸

建设滨水生态湿地,改善水体水质环境

就地解决排水口初雨和污水溢流问题,缓解排水管网压力

优化污水处理厂运行水平,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控污方案:加大排污监管力度,严格限制偷排乱排行为

分散污染源整治

重点污染产业整治

违规排污企业整治

八、建设时序

1近期建设重点 2中远期建设重点

九、相关规划衔接建议

第五部分 分区海绵城市建设指引

1现状概况 地形地貌与水系现状

现状涉水工程设施情况

前期工作基础 2主要问题

水安全 水资源 水环境 水生态 3建设目标

4一级分区及指标分解 5二级分区及指标分解 6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估算

第六部分 重点项目设计指引

1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及其技术特点

透水铺装(适用性、优缺点)

下沉式绿地(适用性、优缺点)

生物滞留设施(适用性、优缺点)

湿塘(适用性、优缺点)

雨水湿地(适用性、优缺点)

蓄水池(适用性、优缺点)

雨水罐(适用性、优缺点)

植草沟(适用性、优缺点)

绿色屋顶(适用性、优缺点)2道路与广场

设计要点

雨水控制利用技术流程 3建筑与小区

设计要点

雨水控制利用技术流程 4山体与绿地

设计要点

雨水控制利用技术流程

第七部分 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明确部门工作职责 2融资机制保障

预算内资金安排

推进PPP融资模式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模板 篇2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 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系统具有海绵的特性, 可适应气候变化及环境变化, 即便遇到自然灾害, 也可通过自身“弹性”对自然灾害产生抵御作用[1]。雨水季节时, 海绵城市可通过吸水、蓄水、净化水等作用对水资源进行贮存, 并加以利用, 极大程度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 保证了城市用水需求。海绵城市通过利用生态途径, 可对原有城市水生态系统进行优化, 并通过功能性调节作用, 使各类生态水资源得到充分应用, 形成一个有效的水生态循环。

2海绵城市规划分析

2. 1扭转规划理念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 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 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 以 “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往往造成逢雨必涝, 旱涝急转。建设海绵城市就要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 “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2. 2加强城市重点建设项目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 应当突出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应当优先考虑资源利用潜力大的园区或小区, 可将其作为试点项目, 并给予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以重点项目为中心, 将公共建筑、道路、公园绿地、城市湖泊、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均归入海绵城市建设范畴当中, 围绕城市主题, 打造出综合化的城市体系[2]。采取先进技术如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等, 以实现雨水资源循环利用, 从而打造出一个良性的城市水生态环境。

2. 3充分利用生态系统

建设海绵城市的同时, 应该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生态系统。通过对城市河流、湖泊、水渠等资源进行保护, 以获取充分的涵养水源; 对湿地、林地、草地等加强保护, 使城市保持良好的水文特征, 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对受到破坏或开发过度的水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保护, 营造出良性的生态空间。

2. 4实现层次化规划

对生态斑块进行有效识别, 对其中的自然遗产、 动物保护区、植物保护区等充分保护; 加强生态绿道建设, 利用生态绿道将散落的生态斑块进行联系, 以形成多元化的生态系统, 组织为生态环境网络。通过植树造林、水系沟通等, 使人工水体与生态保护区有效连接; 加强生态环境修复, 对河道、湖泊等进行清淤、排污处理, 做好水体净化工作, 构建良性循环水系; 加强城市人工湿地建设, 充分发挥湿地水源涵养、观光等功能。

3海绵城市建设分析

3. 1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根据屋顶的结构特点及屋顶上的环境条件选择生态习性与之相适应的植物材料, 达到生态绿化及蓄水的功能, 并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及使用性。绿色屋顶主要由结构层、防水层、保护层、 排水层、滤水层、蓄水层及植被层构成。绿色屋顶对环境温度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夏季, 屋面温度为20 ~ 25摄氏度, 可有效控制屋面老化变形, 延长建筑物寿命; 冬季, 绿色屋顶则可发挥保温效应[3]; 绿色屋顶对雨水可起到截留作用, 以降低雨水径流总量, 并吸收部分雨水作为循环资源; 绿色屋顶可消耗部分二氧化碳, 并吸附少量灰尘, 对空气产生净化作用。

3. 2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系统由土基、垫层、基层、过滤层及面层构成, 其可有效降低径流流量, 使雨水迅速渗透, 降低洪涝风险。其吸收的雨水经过再处理, 可循环利用, 以补充城市水资源供应量; 透水铺装可预防积水; 透水铺装可降低路面温度, 使道路寿命得以延长。

3. 3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涵盖范围较广, 如渗透塘、雨水湿地等设施均属于下沉式绿地范畴。下沉式绿地可发挥以下功能: ( 1) 净化雨水。当雨水流入下沉式绿地后, 经过渗透作用、植物作用及微生物作用等, 可对雨水起到过滤净化作用, 其在净化过程中, 生成部分腐殖质, 可被植作为营养物质予以吸收, 从而形成一个微生态循环; ( 2) 控制洪涝风险。一方面, 雨水经过转换作用成为地下水资源; 另一方面, 可缓解排水管道压力, 防止雨水沉积造成洪涝。

4结语

综上所述, 海绵城市将成为城市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对环境具有良好的亲和力, 并且与 “可持续发展”相关要求相契合。因此, 海绵城市必然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拥有更大地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海绵城市 (LID) 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 2015, (1) :11-18.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模板 篇3

摘要:近几年,在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较多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问題层出不穷,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城市功能管理能力,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城市韧性。海绵城市战略规划是目前城市规划中一种比较好的发展战略,能有效解决城市问题综合症,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从海绵城市理念分析城市规划方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发展迅速,但是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洪涝灾害、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为了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问题,国家提出了新的城市规划理念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基于城市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一种城市规划理念,能够有效促进城市持续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现象。

一、海绵城市发展概况

海绵城市主要是指城市规划中依据生态平衡、尊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先导进行的规划,注重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确保城市水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雨水积存、渗透和净化处理,从而促进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平衡发展。这种城市规划建设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控制模式,构建生态化、分散式的新型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实现城市对水资源的全面控制,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绵城市规划原则

海绵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设计,主要原则包含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安全第一以及统筹发展等。从整体方面分析、考虑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统筹各个方面的工作,注重绿色和灰色结合构建,同时注意源头减排和末端调蓄相结合的发展方式构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的构建离不开城市各个层次规划的统筹发展和协调、衔接,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利用对环境低影响的开发系统实施城区雨水管渠系统的改造,有效控制水污染。在具体的城市规划中要低影响开发生态设施建设,坚持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合理布局城市土地、地形和水系;另外,海绵城市规划中还要做好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控制目标,掌握地下水资源情况和降雨量规律,防治旱涝问题,并因地制宜的确定水资源控制目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海绵城市规划方法

(一)注重海绵城市理念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与水资源配置、城市防洪排涝、水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密切相关。在城市规划中要以生态保护为优先,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规划目标,通过科学合理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资源。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融入生态保护、水资源、水系布局、绿地系统、市政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内容中。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综合考虑不同用地的空间关系、建设主体、排水防涝要求等因素,将屋顶绿化率、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率等低影响开发的设施要求纳入控规指标。

(二)积极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建设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对城市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提升尝试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高城市对雨洪的应用力。在进行大面积实施海绵城市规划之前,可以选择一些雨水资源应用潜力比较大的城市园区等开展海绵尝试建设试点。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问题,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公共建设以及商业综合体等。积极探索海绵城市的建设模式。比如建设小区屋顶绿化,能够起到滞留雨水和节能减排的作用,同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三)修复生态海绵体

城市中天然生态海绵体能够调节河水、净化污水,缓解旱涝灾害等,所以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和修复城市海绵体对城市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凡是对地表径流量产生较大影响的生态斑块都可以被列入保护范围内。生态斑块可以分为:农业、森林、湿地、草地以及湖泊和城区景观建设等。城市生态海绵的保护和修复首先要划分禁建区、绿地区等,利用强制手段保护生态斑块,使城市维护自身调蓄能力;其次,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对绿地、水环境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管理,积极构建人工湿地,培育水生物种等;再次要构建生态廊道,包括由绿色植物组成的廊道和由河流、水渠组成的蓝道等,以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海绵体。

(四)注重源头管理和控制技术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当地城市降雨过程,利用区域低影响开发技术进行城市规划,包含促渗技术、调蓄技术和截留技术等,其中截留技术主要是通过结构或材料,减缓降雨过程中形成的径流速度,然后增加雨水汇集面积,以便达到延缓径流的目的;比如绿色屋顶截留技术。促渗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地面结构和材料,使雨水渗透自身的空隙,从而使雨水下渗至地内部,从而起到很好的过滤、净化作用,比如绿色停车场建设等;调蓄技术主要是储存一定量的雨水径流,并对其实施净化,当雨水达到饱和的状态时排除市政雨水管网,并向干旱地区提供水资源,比如人工湿地和生态沟等。

结语:

城市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观,能够有效缓解城市规划源头中水资源短缺、城市旱涝以及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在规划的过程中对城市各个功能部门进行统筹协调规划,实现排水、建筑、景观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合理控制城市用地,综合城市发展特点进行低污染开发设计,并对城市各个系统的建设实行优化配置,严格按照海绵城市规划原则实施城市规划,从而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仝贺,王建龙,车伍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4):108-114.

[2]刘剑平.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1649-1649.

[3]郝德军.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5,(20):72-73.

[4]杨俊,刘毅.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9):2085-2085.

[5]万贤茂.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5,(03):310.

作者简介: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模板 篇4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低影响开发技术

1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是指把城市建造成具有海绵功能的城市。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系统运用,恢复传统粗放型建设破坏的生态环境,保护原有的水生态系统,减少径流,减轻暴雨对城市健康运行的影响。海绵城市理论与绿色基础设施技术主要区别在于它的宏观性。绿色基础设施技术关于雨水排水管理方法侧重于景观设计以及相应的技术创新,缺乏对生态环境系统水平的综合考虑。海绵城市理论强调生态优先,以整个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建设一个绿色网络、水文网络的系统梳理,支撑起了海绵城市的骨架。在水文网络与景观基础上,将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最终来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新型理念,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形象概念,通过建设可渗透路面与绿地等方式,使我们的城市具有像海绵一样有弹性,可以在降雨的时候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在需要的时候将吸收到的雨水释放并加以有效利用,防止了城市洪涝灾害,减轻径流的污染负荷,从而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改善城市景观和城市气候微调等。将各种资源合理有效地统筹规划,以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2控制指标分析

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控制目标通常包括了径流污染控制、径流总量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径流峰值控制等。湖州市作为一个平原城市,重点应放在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控制目标上,径流污染与径流峰值控制来体现径流总量的控制目标,基于以下3个方面:①丰富的水资源,河网间距在1.2~2km之间,排涝设施规模与河网布局现状满足排涝的基本要求。②已建好的雨水管道设计标准通常采用一年一遇暴雨重现期,部分旧城区管道的标准更低,城市管网的排水压力很大,应该通过削峰来提升其防涝能力。③滞缓的河道水流,水环境容量很低,水功能区达标率现状仅为16.9%,然而老百姓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所以只有控制降雨径流污染,才可有效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成为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景观用水和市政绿化等各种用水,采用就近雨水作为补充水源,可以大大降低城市供水的压力。因此,应该根据水资源平衡分析,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分区域确定雨水资源化利用控制目标。

3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

以我国的湖州市为例,对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途径进行分析,湖州市位于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内部水系统非常发达,水资源丰富,但仍然存在水容量限制等各种问题。

3.1水系湿地

水系湿地作为构建城市规划的核心环节,对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河流和湖泊等水系是城市内天然的雨水净化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湖州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首先要加强对现有水系湿地的保护,特别是其中低洼地区内的河沟等,避免盲目填补,增加内部的内涝风险。其次,应该结合城市建设的方向,实现对城市格局的合理规划,应该充分利用河道与道路之间的绿化带,设置地表泄水通道等,优化城市对雨水等自然灾害的防治控制和净化。

3.2绿地广场

绿地广场,是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绿地或新建的绿地和广场等开放空间,实现对雨水的净化,并将它打造成为城市径流污染的处理中心,发挥临时滞纳空间的作用。在湖州市传统的城市规划当中,对公园、广场、绿地等低影响开发相对较小,从而阻碍了城市抗洪涝能力的提升,也无法实现对径流污染的控制。因此,湖州市在对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加强基础功能区的绿化广场的建设,或加强对湿地公园的设计建设,实现对绿地广场与周边区域内空间关系的有效处理,做好对雨水出路等相关内容的详细规划,以促进城市规划中的海绵城市理论的有效实施。

3.3城市道路

湖州市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它的降雨量比较大,而且有较大的雨水径流量,污染也比较严重。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城市道路规划,以保证城市内道路交通安全功能的有效发挥,实现城市道路资源的合理利用,最终对城市的合理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湖州市可以加强对下沉式绿地、LID树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实现对雨水径流量的调节,并对径流的水质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城市内也应当建设景观绿化带,可以有效地将地表雨水引入到绿化带内,起到净化、入渗的作用,同时缓解城市环境污染,为海绵城市的打造产生积极的影响。

3.4城市雨洪管理海绵技术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运用合理的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发挥城市“海绵”的功能。以湖州市湿地建设为例,可以对雨洪灾害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可以在湿地内规划出雨水集合区域。通过对雨洪灾害的综合管理,形成了具有镶嵌式结构的海绵综合形式。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多个系统化的湿地系统,并对其进行统一的整合;其次,应当为湿地系统的生物提供基础的生活环境,以确保不破坏它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湿地系统的建设中,要建设净化水质、蓄水池和地下水回雨水等一系列流程,特别是对潜流整合功能的设置。通过对土壤及其周围生态环境的净化,并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使其被引入到湿地中,从而实现对地下水的补给。

4保障措施

4.1加强前期研究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根据自然条件、水环境质量与排水现状等,开展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雨水控制和利用专项规划研究,特别是对地下水埋深、土壤渗透性与河网分布等存在的区域差异,应该分区域明确控目标体系和控制目标,并对各区域低影响开发措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4.2强化规划管理

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排水防涝、水系、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应该落实低影响开发的具体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界定低影响开发设施用地,以及将低影响开发相关控制指标纳入到土地出让条件。规划部门要加强监管,对控制指标不达标,配套低影响开发设施没有落实的项目,不给办理核实手续。

4.3统筹工程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城市规划、国土、道路、水文、排水、园林、交通等多个相关专业,需要建立畅通高效的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以确保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实施。

4.4强化管理维护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效益发挥,受到后期管理和维护的影响。城市道路、园林和排水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对公共项目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监管;其他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由该单位或其负责人负责维护和管理。

5结语

海绵城市理论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分析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实现途径;结合湖州市规划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重点控制指标;基于水系湿地、绿地广场、城市道路等城市空间,探讨了海绵城市的实施策略,最后提出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模板 篇5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12 层以上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应不少于部。

A:2

B:4

C:6

D:8

E:经济政策

2、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发展的基本手段是。

A:规划评估

B:城市总体规划

C:定期评估

D:城乡规划

E:综合治理 3、详细规划阶段燃气负荷的计算大多采用。

A:比例估算法

B:不均匀系数法

C:分项相加法

D:均孕系数法

E:经济政策

4、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关键程序是。

A: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

B:城市规划分析

C:成果编制与评审报批

D:总体规划纲要

E:综合治理 5、人口预测方法中,是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的地域中的城市的。

A:类比法

B:增长率法

C:区位法

D:区域人口分配法

E:经济政策

6、按照一般规律,其公共服务设施的门类越齐全,专业化水平越高,规模也就越大。

A: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B:城市布局越合理

C:人口数量越多

D:城市规模越大

E:综合治理

7、住宅群体是住宅四面围合的布局形式,其特点是内部空间安静、领域感强,并且容易形成较好的街景、但也存在东西向住宅的日照条件不佳和局部的视线干扰等问题。

A:规划式

B:行列式

C:周边式

D:点群式

E:综合治理

8、下列选项中,不是自然条件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A:地貌类型

B:地表形态

C:风向

D:河流冲击

E:综合治理

9、在城市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中,关于公共厕所的表述错误的是。

A:居住用地公共厕所的密度为 3~5 座/k ㎡

B:公共设施用地公共厕所的建筑面积为 50~120 ㎡/座

C:工业和仓储用地公共厕所的间距为 800~1000 m

D:公共设施用地的独立式公共厕所用地面积 80~120 ㎡/座

E:经济政策

10、随着城市环境的恶化、人们收入水平差距的加大以及通勤条件的改善,城市中上阶层开始移居到市郊或外围地带,该阶段的显著特点是住宅、商业服务部门、事务部门以及力量就业岗位相继向城市郊区迁移,是阶段。

A:集聚城镇化

B:郊区化

C:逆城镇化

D:再城镇化

E:综合治理 11、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中,主要用于城市土地使用、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的调查,也用于交通量调查等。

A: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B: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D:文献资料运用

E:综合治理

12、城市遥感最常用的信息是。

A:彩红外航空像片

B:TM 图像

C:气象卫星图像

D:微波雷达图像

E:经济政策

13、竖向设计地面的形式中,由两个标高差较大的不同整平面相连接而成,在连

接处一般设置挡土墙或护坡等构筑物。

A:平坡式

B:集中式

C:台阶式

D:混合式

E:经济政策 14、政府根据法律授权负责城市规划实施的组织和管理,下列选项不属于规划手段基本内容的是。

A:政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组织编制城市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

B:政府根据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从规划实施的角度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城市的发展

C:政府运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行政权力,通过各类规划的编制来推进城市规划的实施

D:保证总体规划的内容在具体建设活动中得到贯彻

E:综合治理

15、中高层住宅是指的住宅。

A:1~3 层

B:4~6 层

C:7~9 层

D:10~30 层

E:经济政策

16、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对城镇体系的解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镇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B:城镇体系是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C:城镇体系的核心是中心城市,没有一个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就不可能形成有现代意义的城镇体系

D:城镇体系是区域城镇群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E:综合治理

17、下列不属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意义的是。

A: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的需要

B:发挥规划宏观调控作用的需要

C:加强城市监督管理的需要

D:可以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

E:综合治理

18、对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A:重点保护区域界线图,在绘有现状建筑和地形地物的底图上,逐个、分张画出重点文物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具体界线

B:重点保护、整治地区的详细规划意向方案

C: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总图

D:逐片、分线画出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保护的具体范围

E:综合治理

19、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规定,对城镇体系的解释为。

A: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城镇所组成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B:由一定数量的城镇所组成的C: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D:以一个相对完整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体系

E:综合治理

20、城市中的等可以按照城市总用地规模的一定比例计算出来。

A:道路、绿地

B:机场用地

C:港口用地

D:教育科研用地

E:综合治理

21、燃气管网应避免与高压电缆,否则,由于感应地电场对管道会造成严重腐蚀。

A:交叉敷设

B:平行敷设

C:垂直敷设

D:连接敷设

E:经济政策

22、法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是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创始人。

A:韦伯

B:列裴弗尔

C:哈维

D:沃思

E:经济政策 23、下列不属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原则的是。

A: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要求,促进风景名胜区功能和作用的全面发挥

B: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

C:必须对风景名胜区需要重点安排的建设项目及其布局进行专项景观论证和生态与环境敏感性分析,科学合理安排各个重大建设项目的位置

D:必须突出风景名胜区资源与环境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E:综合治理

24、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是指。

A:对城市未来发展做出的预测,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城市现实状况把握的准确与否是规划能否发现现实中的核心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从而真正起到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关键作用的基础

B:城市政府依据制定的规划,运用多种手段,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保障城市建设发展有序进行的一个动态过程

C: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D: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弄清城市发展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生态条件,找出城市发展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矛盾和问题

E:综合治理

25、水上消防站应有不小于 m 的岸线供消防艇靠泊,其陆上基地建设用地标准与一级普通消防站相同。

A:100

B:150

C:200

D:300

E:经济政策 共 二、多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有 合题意,至少有 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城市道路交通的区域控制包括。

A:步行区

B:机动车辆禁行区

C:社会车辆禁行区

D:货运车辆禁行区

E:步行路

2、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

A:因地制宜的原则

B:与周边省(区、市)的发展相协调原则

C: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D: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E: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3、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有行为,由设立该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的B:在旅游旺季提高门票价格的C:超越允许容量接纳游客或者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开展旅游活动的D: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的E:允许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风景名胜区内的企业兼职的4、建筑建造控制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良好环境条件,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建筑之间的群体关系做出必要的技术规定。其主要控制内容有等。

A:建筑高度

B:建筑后退

C:建筑间距

D:建筑密度

E:建筑体量 5、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绿化包括__。

A.公共绿地

B.风景林地

C.居住区绿化

D.行道树

E.城市苗圃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住宅群体空间的基本形式的是。

A:行列式

B:点群式

C:周边式

D:内环式

E:街坊式

7、城市供热工程规划中,热负荷预测的方法包括。

A:计算法

B:分项相加法

C:不均匀系数法

D:热负荷估算法

E:概算指标法

8、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包括。

A:农业区位理论

B:工业区位理论

C:同心圆理论

D:扇形理论

E:多核心理论

9、图书馆的建筑结构形式可以选用__。

A.砖混结构的纵向承重体系

B.砖混结构的横向承重体系

C.砖混结构的内框架承重体系

D.内框架承重体系

E.横向、纵向混合式承重体系

10、在电力电缆敷设中,电缆敷设方式应根据等因素确定。

A:电压等级

B:初期投资

C:初始数量

D:最终投资

E:施工条件 11、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的基本区别主要包括。

A:生产效率的差异

B:文化差异

C:物质形式差异

D:职能差异

E:集聚规模的差异

12、城市规划的实施就是为了使城市的功能与物质性设施及空间组织之间不断地协调,这种协调主要体现在。

A: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空间和时序上有序安排城市各项物质性设施的建设,使城市的功能、各项物质性设施的建设在满足各自要求的基础上相互之间能够协调、相辅相成,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B: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C:处理好城市物质性设施建设与保障城市安全、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等的关系,全面改善城市和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D:适应城市社会的变迁,在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需求的基础上取得相互之间的平衡,同时又不损害到城市的公共利益

E:根据城市的公共利益,适时建设满足各类城市活动所需的公共设施,推进城市各项功能的不断优化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与__相衔接。

A.生态规划

B.环境规划

C.区域规划

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E.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4、关于城市变电所(站)规划选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靠近负荷中心

B:市区内规划新建的变电所(站),宜采用半户外式结构

C:在大、中城市的超高层公共建筑群区宜采用小型户内式结构

D:市中心地区规划新建的变电所(站),宜采用户内式结构

E:宜避开易燃、易爆区和大气严重污秽区及严重盐雾区

15、对于多层住宅建筑,常以一种或数种单元以标准段拼接成长短不一、体型多样的组合体,其单元组合方式有。

A:平直组合B:错位组合C:单向组合D:转角组合E:多向组合1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对规划地面形式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分为平坡式、台阶式

B:用地自然坡度小于 3%时,宜规划为平坡式

C:用地自然坡度大于 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

D:用地自然坡度小于 5%时,宜规划为平坡式

E:用地自然坡度大于 4%时,宜规划为台阶式

17、平面交叉口可按相交道路连接的形式分为。

A:三角形交叉口

B:十字交叉口

C:T 字形交叉口

D:环形交叉口

E:多路交叉口

18、《马丘比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__。

A.整体性

B.系统性

C.过程性

D.动态性

19、属于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限制性条件的是。

A:地块位置

B:开发强度

C:用地性质

D:建筑形式与风格

E:主要交通出入口方位

20、为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要综合考虑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A:风向

B:风速

C:地形

D:地理位置

E:水的流向

21、下列关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在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B: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尽量避免不符合规划的临时性建设

C:设计时应同时兼顾道路两侧的城市用地、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的高程及功能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创造好的道路景观,并有利于整体的土地开发

D: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

E:合理使用各项技术标准,采用较高的线形技术标准和极限标准

22、城市通信系统中,对于通信种类说法正确的是。

A:将用户的信息资料(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由人工方式进行传输的行为称为邮政

B:邮政通信传送的主要是实物信息,如信函、包裹、汇款、报刊发行等,处理手续上分为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投递等

C:邮政通信,被誉为国家的神经系统

D:电信是用电来传送信息的,而不是原物,收到的是信息的复制品

E:电信通信按通信方式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 23、《雅典宪章》中提出城市具有__四大功能区。

A.居住

B.工作

C.绿化

D.公共生活

E.游憩

24、下列选项中,属于乡详细规划主要内容的是__。

A.确定规划区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B.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以及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C.对重点建设地块进行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并进行必要的竖向规划设计

D.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E.确定规划区内务类用地布局,提出道路网络建设与控制要求,对规划区内的工程建设进行规划安排 25、遥感信息在城市规划中的典型用途包括。

A:地形测绘

B:土地使用调查

C:人口估算

D:经济水平调查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模板 篇6

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2-06-26 来源:福建省人民防空办公室 字体显示:大 中 小点击:375 次 各市、县(区)人民防空办公室、建设局(建委)、规划局:

根据《福建省人民防空条例》的规定,编制人防建设专项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城市人防建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与其同步修编,同步建设。为了规范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管理工作,提高城市总体防护和综合防灾能力,现将《福建省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福建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福

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一二年六月五日(此件主动公开)

福建省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管理工作,提高城市总体防护和综合防灾能力,服务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防空条例》、《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军区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范围内各城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其它法律法规编制,并纳入相应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第四条编制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为目标,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坚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统筹的基本原则,兼顾城市综合防灾减灾需要,保证人民防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省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全省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工作。

城市、县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工作。

第六条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依法由相应城市、县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安排。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七条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由城市、县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参与配合。

第八条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应当委托具备人民防空相应规划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九条编制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应当遵守人民防空保密规定。凡规划资料与成果中涉及保密内容的,均应按保密文件进行管理。

第十条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目标,城市

总体防护方案,防护区划与人口疏散,人民防空工程总体布局、防护标准和建设规划,疏散基地建设,重要目标防护,人民防空组织指挥和通信警报设施建设,早期人民防空工程加固改造,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第十一条 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目标应包括定性与定量目标。其中定量目标主要包括:城市人口疏散总量、比例,疏散干道数量,人均人民防空工程建筑面积及各类人民防空工程比例、规模,人口疏散基地规模,重要经济目标人民防空工程配置规模,警报音响覆盖率等。

第十二条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应根据行政区划、城市布局与规模,合理划分防护区片;并明确规划范围内各防护区片近、远期建设人民防空工程规模、人口疏散比例等。第十三条 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应对规划范围内各防护区片远期人民防空工程作出安排,明确以下内容:

(一)人民防空工程布局、配套、防护要求和规划原则、主要规划指标,人民防空工程之间及其与其他地下工程分片连通的范围等;

(二)各类人民防空工程规模及其比例、人均人民防空工程面积等;

(三)兼顾人民防空需要的地下工程规模、设防要求、战时用途等;

(四)人民防空工程在平时防灾救灾的利用规模、用途等。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应对规划范围内远期人口疏散作出安排,明确以下内容:

(一)人口疏散基地布局、配套、规模、防护要求、主要规划指标;

(二)疏散点、疏散干道网、集结点等场所的规模;

(三)各疏散场所在平时防灾救灾的利用规模、用途、容量和利用率等。

第十五条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应对规划范围内各防护区片远期重要目标防护作出安排,明确以下内容:

(一)重要经济目标布局、防护要求;

(二)已建重要目标配置相关人民防空工程要求以及防护对策与措施。

第十六条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应对规划范围内各防护区片远期警报设施作出安排,明确以下内容:

(一)警报设施布局、配套要求和规划原则、主要规划指标;

(二)各类警报设施规格、数量、配套比例和警报音响覆盖半径等;

(三)其他通信设施战时利用规格、数量、覆盖范围等;

(四)警报设施在平时防灾救灾的利用用途、音响覆盖范围和利用率等。

第十七条 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应对规划范围内各防护区片近期人民防空建设项目作出具体安排,明确以下内容:

(一)人民防空近期建设规划原则、目标与要求;

(二)各类人民防空工程及平战兼顾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名称、地址、规模、战时功能及容量、防护标准及设防要求、配套比例与建设时序等;

(三)人口疏散基地建设项目的名称、地址、用途、设防要求、规模及配套比例、疏散人口人均建筑面积与建设时序等;

(四)各类警报设施建设项目的名称、地址、数量、规格和覆盖半径等。

第十八条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应提出宣传教育、政策与法制、资金筹措与行政执法等实施保障措施,并要求将专项规划相关内容落实到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中。

第十九条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强制性内容主要包括:各类人民防空工程布局、防护区划分、城市防空疏散干道和主要避难场所、防护标准与配套比例,留城人口人均人民

防空工程掩蔽面积,城市轨道交通及其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的措施要求;人口疏散基地布局、规模及其地下指挥中心设防要求;警报报知设施布局及其覆盖率。第二十条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图件与附件说明,并以书面和电子文件两种方式表达,其深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三章规划审查与审批

第二十一条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成果报送审批前,应组织人民防空和城乡规划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政策与技术审查。

设区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由省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县(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由设区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第二十二条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批准后,于30日内将有关批准文件和专项规划报送上一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因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或人民防空应急准备需要,对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进行修改的,应报经原审批机关同意。修改后的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按原程序征求意见、审查、审批与备案。

第四章规划落实

第二十四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有人民防空规划章节或内容,落实城市人民防空建设专项规划相关要求。

第二十五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准前公告和批准后公布时,应按有关规定对人民防空涉密内容进行技术处理。

第二十六条 城市土地出让时,涉及人民防空规划要求的,应将人民防空相关内容及指标列入出让条件。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省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模板 篇7

1“海绵城市”理论的产生背景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如火如荼的在进行当中, 但是, 在这一过程当中, 人们忽略了最为重要的生态问题, 没有引起对水资源的重视, 从而导致了大量的湿地在城市建设中被填埋, 大面积的湖泊在城市建设中渐渐地消失, 进一步导致了湖泊原有的调蓄功能的下降甚至丧失, 城市的地下水位严重的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此外, 城市建设还导致了大量的植被被破坏, 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体破碎, 地下水中断等现象[2,3]。近些年来, 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现象越来越频繁, 已经成为人们长期的心病。面对一系列的水资源生态问题, 要求我们寻找一个能够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案, 显然, “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面对日益尖锐的水资源生态问题。

2 海绵城市理论的具体内涵

关于水环境和水生态的综合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态问题, 它牵扯到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在开始的城市建设中, 解决水资源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是针对河道和水体本身而采取措施,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短暂地解决一部分问题, 但是却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问题, 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造成水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生态系统的失调。所以,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生态的问题, 就必须要从水生态系统下手, 对症下药, 采取生态措施, 对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调理, 改变传统的城市雨水管理方面, 摒弃治标不治本的排水的方法, 采取建设雨水花园、植草沟等生态方法, 来调节城市水资源排放综合问题, 对于径流问题可以采取场地源头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 还要充分利用调蓄净化和回收利用的方式来解决径流雨水的综合问题, 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水资源的安全排放问题, 减少城市发生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降低城市径流污染负荷, 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 进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3,4]。

海绵城市的具体内容是城市像海绵一般, 具有一定的弹性, 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应对自然灾害, 在下雨等水资源多的情况下, 能够实现吸水、蓄水、净水等功能, 在城市需要水资源的时候, 能够将储蓄的水资源进行释放, 为人类所用。

3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方法

为了深刻贯彻城市生态建设, 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城市要想真正实现生态建设, 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3.1推广海绵城市理念

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深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大力推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与水资源建设的许多方面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中要将规划放在首位, 每个方案都要体现生态的原则, 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 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现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资源, 合理规划城市的“蓝线”、“绿线”开发边界。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融入生态保护、四区划定、水资源、水系布局、绿地系统、功能分区、环境保护、市政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内容中。将城市的每个细节考虑在内, 充分考虑建设、洪涝、排水等因素, 将一些低影响开发的设施规划进指标。城市的熟悉规划、绿地园林建设、城市积水排水建设都要充分考虑到生态因素, 确保每项措施都要符合海绵城市的理念[5]。

3.2 大力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试点

促进城市居民的参与。创建海绵城市能够显著的环节城市有关水资源生态问题,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洪涝灾害等问题。所以, 必须要建设好基础工作。在一些雨洪资源利用率较大的小区要积极地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为了促进试点的建设, 政府要大力扶持这一方案。试点项目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 符合生态保护的基本李奶奶, 在周边的居民小区、城市建筑、公园绿地等地区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努力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和实现新途径。

3.3 尽可能的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

建立海绵城市, 一个前提便是要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因此, 要加大力度保护城市的绿地湿地, 增加它们的吸水、蓄水、净水能力, 此外, 还要大力保护城市现有的河流、湖泊、湿地、荷塘等生态环境。

3.4 制定相关扶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关政策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不同于传统城市建设的手段, 它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但是, 实施起来相对困难, 因此, 政府要采取相关积极的措施来鼓励海绵城市的方针, 为海绵城市建设扫清障碍。

4 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水资源生态环境, 能够明显的增加城市的抗击洪涝灾害的能力, 进而提升城市的活力, 因此, 海绵城市战略对于我国城市建设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我国应当大力推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提高我国城市建设的能力, 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城市的水资源问题包括许多种:城市水资源紧缺, 水资源得到破坏, 越来越频繁的洪涝灾害, 水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破坏等等, 一系列的水资源问题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越来越突出。面对着这类城市水资源问题, 必须要寻找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来应对这一棘手的问题。于是, “海绵城市”便应运而生, 出现在了当前城市建设的视野中, 来帮助人们解决一系列有关水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笔者将会针对海绵城市理论的背景、内涵等入手, 深刻的介绍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并以此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海绵城市,水资源,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国荣, 李正兆, 张文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 2014, (36) :5-7.

[2]徐影.低碳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 2015, (02) :236.

[3]万贤茂.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经营管理者, 2015, (09) :310.

[4]李定平, 柳展辉.“数字城市”理念及技术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长沙为例[J].中外建筑, 2004, (03) :50-52.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模板 篇8

关键词:海绵城市;泾干湖;景观设计

一、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

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水平也日益提高,但是在建设背后,同时存在着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等问题。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2014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督促各地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水平,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并于同年11月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传统市政处理雨水的方式是“排”,雨水排得越多、越快、越顺畅越好,但无形中浪费很多自然资源,尤其是北方缺水城市,形成了“旱”“涝”两种极端现象。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①。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的方式,处理城市内涝及水资源的再生利用问题。

二、国内外对海绵城市的探索和实践

近2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针对本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形成了适应于自然的雨水排泄和利用方式。例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了低影响开发,意为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控制暴雨所带来的径流和污染问题。英国建立了“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澳大利亚则以城市水循环为核心,建立了“水敏感性城市设计”体系。新西兰也建立了“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体系②。

相较而言,我国的雨水管理和利用系统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局限于一些小尺度的研究探讨③,例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雨水系统为雨水收集利用、防洪、地面径流雨水排放、下沉雨水泵站等多项技术的综合设计④,还有深圳市光明新区、上海世博会等均开展了城市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等⑤。有部分学者的研究开启了尝试,例如,董淑秋等人对北京首钢工业改造区进行的雨水利用综合规划,俞孔坚等人从生态景观视角对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研究及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实践等⑥。

三、海绵城市之于城市湖泊公园建设

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物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城市建设中广受重视,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就是关于水的生态系统建设。水生态系统不仅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境,也为其他动植物提供不可替代的栖息和生存环境。城市湖泊作为水资源的聚集地,对于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环境面貌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但是城市湖泊有着水生态环境敏感度高的现状条件,所以践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湖泊生态公园的设计,需要包括区域性城市防洪体系的构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栖息地的恢复、地下水补充和水质净化等内容。

(一)兼具区域防洪功能的城市湖泊公园建设

面对城市内涝的时有发生,景观兼具基础设施功能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关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也正是针对“雨洪公园”和“绿色街道”的建设,雨洪公园就是通过景观的途径,将城市公园景观建设和雨水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既满足城市公园的休闲娱乐功能,又兼具调控管理雨洪的功能。例如,位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菲茨吉本蔡司小区,是澳大利亚水敏感型城市设计的样板,整个小区采用自然式排水,尤其是作为雨洪调蓄、行洪排涝的社区公园。既满足了社区居民休闲娱乐,又兼具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因此,作为城市景观的湖泊公园建设,要考虑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其作为城市绿地和水体的防洪减灾功能。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的恢复

城市湖泊是城市水体系统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它处于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交接处,是鱼类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场所,湖边的绿地和湖心岛屿也是鸟类适宜的栖息地,湖泊沿岸的滩涂地也是各类植物理想的生存环境。因此,在对城市湖泊公园的景观改造中,要特别注意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栖息地的修复。

(三)地下水补充和水质净化

海绵城市理念在对雨水的处理上,不仅仅是“雨洪公园”这样的基础防涝设施功能,在雨水进入公园中,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渗透、储蓄等过程实现地下水的补给,构建生态健康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另外,城市湖泊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应当着重以满足植物自水质净化功能为前提要求,进行植物景观的构建。

四、泾干湖生态公园的设计实践

(一)研究地概况

泾干湖公园位于泾阳县城中心,粮集路北段,园内有独具特色的假山、格桑花海等景观,是泾阳县人民休闲活动的极佳去处。但其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生硬的混凝土驳岸和池底,岸边均为景观植物,植物与水体之间相互割离,落叶、杂物掺杂其中,湖水未得到很好的净化,造成水体污染严重,不利于水生动植物存活。园内硬质面积较大,铺装均为陈旧的水泥面以及透水性差的水泥预制砖等,影响了泾干湖公园的生态循环系统。

(二)实践方法

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对城市湖泊公园进行生态景观建设,就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雨水渗透、储蓄及净化系统,从而达到雨水利用的目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恢复生物多样性,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营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系统。本文就泾干湖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讨生态海绵城市之于城市湖泊建设的基本设计方法。

1.铺设透水材料,确保雨水渗透

现状泾干湖的硬质活动面面积较大,并且多为水泥面铺装,不仅景观效果差,而且切断了地上地下的水体交换,使得地表径流水流量加大,容易形成积水,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了改善现状硬质面环境,在设计中公园北部靠近泾干大街的大面积广场处采用多孔沥青和透水混凝土等材料。多孔沥青表面在沥青层避免使用细小骨料,其孔隙率为12%~16%。沥青层下铺设两层碎石,孔隙率为38%~40%。方案中其余道路部分,采用透水砖,栈道采用生态木材质,使雨水顺利渗入土壤层,从而补结地下水,建立健康的水循环系统。

2.建立生态湿地,储蓄利用雨水

泾干湖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较少,单次降雨量较大,如何将宝贵的雨水收集并排入湖中加以利用,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湿地对于调蓄雨洪、调节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泾干湖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在湖泊周边建立生态湿地是非常必要的,地表径流水体能够在湿地进行储蓄、渗透,在道路沿边设置生态植物边沟、在构筑物边缘设置落水管道,将道路以及建筑顶面雨水收集起来,使之能够顺利汇入湿地,补充水源,从而为湖泊进行水体补给。此举不仅可以有效存蓄水资源,而且在暴雨来临的时候,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3.建立生物滞留带,实现水体自净化

湿地不仅能够调蓄雨洪补给地下水,还可以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例如,俞孔坚教授在北京雁栖湖生态景观的规划中,就建设了十公顷的台田湿地,实现了上游污水的自然净化。现状泾干湖周边植物大多为景观植物,养护费用高,并没有为生态环境带来较多的改善,所以在改造方案中泾干湖周边植物采用乡野植物,建立生物滞留带,摒弃人工种植的痕迹,以营造田园、自然野趣、水生植物群落为目标。充分恢复水体植物的多样性,利用植物根系,将被污染的雨水和湖泊水净化成Ⅱ类水,营造生态自然景观。主要在湖底种植沉水植物、沼生植物,湖面种植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吸收水体污染物的同时,丰富水岸景观环境。

4.建立生态驳岸,保护自然生境

生态驳岸可以使水体与自然环境之间具有通畅和谐的物质和信息交换,这样能够为水体动植物和陆地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繁衍的条件和场所。泾干湖原本是硬质混凝土驳岸,将水体和陆地割裂,水生动植物没有适宜的生存空间,导致湖泊水质恶化,沦为一滩死水。在设计中拆除原有混凝土驳岸,采用生态驳岸技术,营建自然流畅的水岸线,为动植物提供更多的生境空间。自然缓坡式护岸,以岸边湿质土壤与原有平缓坡地上的表土自然相接,种植适合的水生植物,形成从陆生到水生的自然过渡,同时可以过滤地表径流,避免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而使水体浑浊,从而保证水体能够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同时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生态驳岸自然协调的外观,与附近水域环境也具有较高的整合度。

五、结语

泾干湖生态公园的营建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一次尝试,通过一系列生态技术措施,使泾干湖公园在满足市民活动的前提下兼具了雨洪管理的功能,有效地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的一系列方式使雨水得到最大化利用。本文希望通过对泾干湖公园的设计改造,借以探讨城市湖泊的生态修复方式,并将海绵城市生态理念运用于更广泛的设计领域。

注释:

①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J].城市规划通讯,2014,(21).

②车生泉,谢长坤.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Sponge City,2015,(05).

③张大伟,赵冬泉,陈吉宁等.城市暴雨径流控制技术综述与应用探讨[J].给水排水,2009,(35):25-29.

④郑克白,孙敏生,彭鹏.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雨水利用及防洪排水设计[J].给水排水,2008,(07):97-101.

⑤车生泉,谢长坤等.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06):11-15.

⑥宋云,俞孔坚.构建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景观规划途径——以威海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7,(08):64-69.

作者单位:

上一篇:包容的力量读《中国人的品格》有感下一篇:中介服务机构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