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生成别样的精彩——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学与反思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精心的预设, 然而, 再精心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全部情况, 对课堂非预设性问题的态度和处置艺术, 折射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智慧, 智慧地捕捉这些无意识中的“课堂生成性”问题, 让它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不仅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注重人文内涵的特色, 而且能使我们的课堂生成别样的精彩。

教学课例: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

1 教学目标

(1) 通过预习会描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领会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区别。 (2) 树立用数据说话的意识, 会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数据及信息, 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进行分析, 养成对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 (3) 通过真实素材的应用体会数据与现实的联系, 养成求真的科学态度。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2 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 让学生充分感知, 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与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规律时适当给予启发、引导,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从而达到感知新知, 概括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3 教学实录

片段一:引入新课, 开门见山。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中位数和众数》, 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预习情况, 谁能谈谈你理解中的中位数和众数?[生A]中位数就是将一组数据排序后, 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或出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师]什么情况下取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 什么情况下取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生B]当数据个数是奇数个时, 取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当数据个数是偶数个时, 取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师]很好, 那什么是众数呢?[生C]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由于学生课前预习比较充分, 对这些基本的问题谈得非常具体、到位。[师]你能运用自学到的有关中位数和众数的知识解决情境一、二中的问题吗?这时同学们议论开了, 也有部分同学对情境一中所提的“你如何利用上表中的数据为今后的进货提供建议?”这一问题不知从哪一方面回答起, 于是我将教案中预设的这一问题细化为以下两个问题, [师] (1) 假如你是经理, 你最关注上表中的什么数据?[师] (2) 你打算怎样进货呢?这时有同学回答:“最关注表格中提供的23.5这一数据”, 我继续追问[师]23.5这个数据在这组数据中有何特殊“身份”呢?同学们都知道23.5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3.1 (反思) 精心预设, 柔性对话, 引发生成

课堂此时的现场生成是课前教师精心预设的生成, 它取决于教师课前预设的程度和拥有的教学机智和水平。预设生成, 教师必须潜心研究文本, 而不是大致了解文本, 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来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超越教材, 达到知识和情感的迁移, 这是个前提, 其次是了解学生, 站在学生的立场, 考虑学生会作出的反应, 这是关键。

这一环节的处理过程, 在面对学生中出现多种答案及一些困惑时, 我并没有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而是将教案中预设的问题细化为两个问题, 并适时加以点拨、引导, 这样学生明确了“众数”在商家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帮助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并与目前所学的统计知识联系起来了。师生在围绕着问题情境展开的真情对话中, 相互启发, 相互感染, 相互促进, 从而学生求知的欲望被激发, 情感的闸门被打开, 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而有所发现, 有所体味, 进而逐步完善认识, 不断生成与建构。

片段二:某公司技术部员工月工资如表1。

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 月平均工资为3000元。技术员C说:我的工资是2500元, 在部门算中等收入。技术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2200元。

[师]经理说的月工资3000元能代表技术员工资水平吗?这时教室里有的同学在观察, 有的同学在计算, 而教师则等着同学回答完这一问题就根据教案预设抛出下一个问题, 即就是“他们中哪些回答更能反映客观事实?”[生]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确实是3000元, 所以经理说的月工资能代表技术员工资水平。显然回答出乎意料, 可是如何解释清楚这一问题呢?这时是根据教案预设, 由教师直接解释并进入下一问题呢, 还是将这个问题重新抛给学生, 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讨论, 从而达成共识呢?当然是选择了后者。

3.2 (反思) 敢于摆脱教案的预设, 调整思路, 促进生成

对于教学, 教师的精心预设是重要的。然而预设并不等于固化和一层不变, 现代课堂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 以合作学习为途径, 以探究学习为目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 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 兴致参与学习活动, 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特点。因此, 教师根据课堂生成资源, 随时调整组织与引导方式。

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 是极富生命活力而又有不同个性的人, 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只拘泥于展示详尽教案而不加任何必要的调整, 不顾学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 则常常会使宝贵的教学机遇流失。因此, 作为教师就应时刻关注学情, 紧紧把握瞬间的教学契机, 敏锐地加以捕捉、放大, 否则, 契机稍纵即逝, 而且无法复制。

3.3 (反思) 勇于暴露错误, 调整节奏, 拓展生成

这一环节的处理过程, 在学生遇到难点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让课堂弹性化,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发言的时间和空间。宽容学生的错误, 同时也勇于暴露学生的错误, 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 及时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 并加以点拨、引导, 鼓励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学生也就有了生成的空间。

数学课堂上的生成是稍纵即逝而可遇不可求的!我们要及时捕捉一些有用的生成性问题, 顺势引导, 拓展升华, 使学生能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畅所欲言, 自由放飞, 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使数学课堂因生成而别样的精彩。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互动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定会产生许多“生成性”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处理, 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 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对话, 引发生成;同时要敢于摆脱教案的预设, 调整思路, 促进生成;并且能勇于暴露学生中的错误, 适时调整课堂节奏, 拓展生成……

关键词:生成,预设,对话

上一篇:数学自然课堂:学生自然探究数学问题下一篇:论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