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的创业教育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探讨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笔者在本文从农业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结合目前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现状提出了几项教学措施,希望能够为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高校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主战场,同时社会也提高了对人才的标准。学生都希望选择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工作岗位,通过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高校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条件,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一项重点教育目标,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创业思想,转变学生毕业就工作的思维定式,帮助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发展路径,使学生能够认知到创业对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来说存在着积极的作用,此外从所学专业对口以及后期的经济效益两方面来看,创业是最为优质的一条选择路径,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在实际生活当中,往届毕业生的总体人数远远高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导致很多毕业生在家中待业,使我国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现象。高校加大创新创业意义的宣传,通过有效的教学的引导转变学生的观念,利用相关的政策和扶持资金,使学生自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在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业欲望。

二、农业高校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体制下,全国有半数高校响应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探索,而培训模式多数以选修课、培训课等模式开展,课时量达不到需求很难有所成效。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相比较,我国农业高校的重视程度和开展深度的层次比较淡薄。主观原因在于我国经过五千年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在每年的事业编制和公务员考试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家长及学生在陈旧的观念下都容易追求稳中求进而忽视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认知薄弱

农业高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同步。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激发,从而使其学有所用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但是家长受传统的观念影响颇深对于学生创业不认可的概率极高,且没有支持孩子进行创业的打算,所以在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敷衍了事,从而束缚了学生和家长的认知。

(三)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较为匮乏

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实际经验才能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而在实际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教师大多数都是就业指导教师或者是其他学科教师来做兼职,这样的教师团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知不够创业经验低,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只能根据现有的教材进行纸上谈兵,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具有说服力,比外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教材,现存的教材由各个出版社印发水平不一,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弊端。

(四)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完善

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在于学以致用,所以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环境,而现实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高校的教育模式仍处在传统的课堂授课,缺少实践环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部分农业高校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可是在实践教学中很难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农业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提高农业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较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师资团队,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使教师的职能结构不断的优化。农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校内教师一种是校外的教师,所以高校应针对高素质师资建设的目标,将校内外教师结合,使校外教师教育效果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促进农业高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农业高校可与社会上的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定期的组织校内外教师到单位中去进行深化锻炼,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指导作用。

(二)优化教学方法、完善教育理念

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明确的教育理念,所以农业高校和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转变教学方式,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效果较为良好的教学方式就是探究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互动研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方式实际上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思考探索的自主性,在提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团队意识,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教学活动的开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同样重要,一个具有实例性质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能够使自身的创业技能与创新精神得到升华。所以教师要指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学习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后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从而给予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创新实践的机会。

(三)明确教学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明确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市场发展、社会需求的导向,积极建设探索性质、多元化的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优势,通过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教学设施,构建现代化的教学体系,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上不断扩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和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明确、合理的发展目标,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一定的规划。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农业高校可将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系统化教学,提倡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高校“双创教育”。

(四)双创实践平台的建设

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途径所以高校要领导者应加强双创教育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机会,重视农业高校的实践教学完善校内的教学设施,与政府、社会单位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双赢的基础上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训活动中来,建设学术活动研究、专题讲座烘托高校文化氛围。

四、结语

教学评价、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管理机制的建设以及网络资源的应用等都是农业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所以农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应结合高校现存问题,顺应社会需求与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从而为社会各界提供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此外农业高效在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实践机会的预留和实践资源的创设,给予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教育中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转变传统的毕业就工作的观念,从国内社会的就业水平上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角度上看,农业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为学生奠定了新的发展基础,而且还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的转型、革新步伐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的经济体制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成为了目前高校的重点教学任务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农业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策略与实际的教育目标存在不符的现象,农业高校与普通高校不同,在课程体系方面以种植、养殖方面的教学为主,在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同样偏于农业类,但是要想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创业思想,使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得到有效改善,提升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那么就要针对课程体系的特点,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完善教学模式深化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农业高效,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汪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8).

[2] 魏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6).

[3] 肖亚军,金秀奇,王秀峰.高校图书馆在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培养中的优势条件和有效途径[J].职业技术,2015(6).

[4] 张俊宇,舒喆醒,郝红军.对高校创业教育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J].科技展望,2014(16).

上一篇:论滁州城市发展的旅游形象设计系统建立下一篇:浅析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