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精选9篇)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文件精神,加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保证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顺利实施,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育人为本,重在过程。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实践、参与科研训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第三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是我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创新创业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创业实践,特别是对自己开展的研究项目和创业项目有浓厚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完成实验、完成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自主管理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分工

第四条 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科技处、人事处、财务处、设备处、资产经营公司主要负责人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工作,并成立项目指导委员会。各单位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办公室的协调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教务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关规定的拟定、计划项目的立项审批、学分管理、经费管理、监督项目的运作与日常管理、1

编制项目申报指南等。

学生处、团委:负责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的组织实施。

科技处:负责协助学生申报成果专利,举办科技论坛。

财务处:负责编制配套经费预算,监督项目经费使。

人事处:负责制定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办法,教师工作量认定。

设备处、资产经营公司:协助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平台开放的相关工作。项目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由我校部分教学委员会委员组成。负责项目的审定、评审验收以及参与相关政策措施的修订等。

第五条 学院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主体,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由学院领导、相关人员和学院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组成,具体负责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细则的制订,组织实施本学院学生的项目申报、项目的初选、导师配备、各资助项目资金的使用监控、项目进展情况追踪、业务指导、联系企业等工作,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三章项目申报与评审

第六条 项目申报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生。申请者必须学业成绩优秀、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2.项目采取自愿申报、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原则;项目申报每年受理一次,具体时间见教务处通知。经过个人申请、学院审核、学校审批后予以立项资助。

3.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申请的项目必须有一名副高以上职称

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指导教师,鼓励校外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项目指导工作。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院系、跨专业,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

4.项目选题要求:思想新颖、目标明确、立论根据充足、研究方案合理、技术可行、经费预算合理、实施条件具备、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

5.每个学生每年只能申报主持或参与一个项目,不能交叉主持或参与多项项目,在项目没有完成结题前下年不能申报新的项目。每名指导教师每年只能指导不超过两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实践项目”除本校指导教师外必须聘请校外指导教师。

第七条 项目类型及要求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项目设计、方法选择、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报告撰写等工作。,每个团队一般由3-5名学生组成(不超过5人)。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每个团队一般由5-8名学生组成(不超过8人)。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以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成果为基础,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每个团队一般由5-10名学生组成(不超过10人)。

第八条 申报评审

1.申报:学生填写《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指导教师审阅并签署意见,提交所在院(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小组。

2.评审:院(系)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本院(系)学生申请的项目进行初审。初审主要审查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技术可行性、研究计划、经费计划、申请者的研究能力以及项目实施的条件等。以现场答辩方式进行,由学院专家委员会

决定项目是否向学校推荐立项。由教务处组织有关学科专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按照有关评审办法对于学院推荐的项目进行评审,必要时应组织现场答辩。同时,对通过评审的项目提出评审意见和改进建议。评审通过的项目在学校网上公示,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报主管校长审批同意后立项,由教务处负责登记备案,学生处与校团委配合,并对项目实行跟踪管理。

第四章项目管理

第九条 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学校对项目进展进行跟踪管理,不定期查阅学生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报告、文献综述和创业计划书的执行情况等,并根据学生实际进展决定是否进一步资助。具体要求如下:

1.项目实行主持人负责制

项目审批立项通知发布后,项目主持人需认真填写《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合同书》,合同书一式三份,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教务处三方签字(盖章)后生效。项目应依托校内各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城宁西教学科研基地、校内企业等平台条件,制订科学合理、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有效工作,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项目指导教师应及时指导和跟踪研究活动,定期对研究活动作出评价,并给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2.实施中期检查制度

项目研究时间过半,项目负责人应提交《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任务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学校将组织中期检查,并提出实验与研究改进建议。

3.结题验收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撰写《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验收报告》,并附上研究记录等相关材料和研究成果、实物等,由学校或学院组织专家对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

4.项目变更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变更研究内容、项目成员、调整结题时间等事项,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报告,经学院审核,报学校批准。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上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

5.项目延期

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按计划结题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应提前书写《项目延期申请》,并报送《进展报告》,说明延期原因及申请延长期限,经指导教师和所在院(系)工作组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学校领导组批准,并在教务处备案。

6.项目中止对

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项目要及时终止并停止该项目的经费使用,取消项目主持人重新申请项目的资格。

第五章经费管理

第十条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其他用途

1、申报项目被学校审批立项后,学校将按研究经费的50%划拨到申请人所在学院(系),由主管教学副院长统一管理,用于项目启动实施,项目中期检查通过后,再拨付余下的50%经费。

2、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实施的资料费、调研费、实验材料费、会议费、发表论文版面费等开支。资助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使用,教师不得使用学生研究经费,但需经指导教师的审核批准。不得提取管理费,不得截留或挪用。

3.项目经费报销工作应严格遵守学校财务制度,报销的总金额不得超过项目研究资助费总额。

4.报销程序:项目组负责人签字学院(系)主管教学副院长签字财务处报销。

第六章 奖励机制

第十一条 对学生的奖励

1.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负责人及参加者,学校颁发结题证书并记相应创新学分。

2.学校将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获奖者按《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成绩管理规定》进行奖励。

3.对于优秀的结题项目,其成员在在免试保送研究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4.对于毕业年级的结题项目如产生重要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等)经指导教师同意可等同于毕业论文。

5.学校将组织一年一度的大学生优秀创新成果展。

第十二条 对指导教师的奖励

1.学院(系)对于指导教师在年终考核时给予一定工作量补贴,具体补贴标准按学校规定执行。

2.每年评选一次优秀指导教师,对精心指导、认真负责、且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将进行表彰奖励并颁发证书。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三条各学院可根据本管理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暂时参照本管理办法执行第十五条本管理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篇2

一、“大创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执行经费预算不严格

在进行“大创项目”申报阶段, 在申报表格里要求项目负责人对实施该项目提出相应的经费预算方案。该预算有支出项目、金额、计算根据及理由, 从财务管理角度可以说制定这个预算要求是规范、合理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各申报项目负责人也制定了具体的经费使用计划, 但是在具体使用经费过程中, 开支的随意性较大, 存在只要与项目主题相关联的内容不管原先是否在预算之内, 都从项目经费开支的现象, 往往没有能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预算计划进行列支和报销。如某高校一个食品企业的创业训练项目, 在经费预算阶段有一定比例的调研费、印刷费等预算, 然而在后期的报销时主要集中在购买食品上, 而且还增加了少数如市外差旅费等原预算中没有的开支项目, 与事先制定的经费使用预算有一定的出入。虽然这些开支都合理而且项目负责人也对该情况进行了解释说明, 但从一个侧面也暴露了“大创项目”在使用经费的过程中存在执行经费预算不严格的问题。

(二) 使用报销票据不规范

报销票据作为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 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 也是审计机关、税务机关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财务人员监督和审核每一张费用报销票据, 确保其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大创项目”报销过程中, 存在使用报销票据不规范的现象, 主要体现在:一是报销票据不完整, 如开具食品票据却没能提供具体的购买清单;二是报销票据不对应, 如报销差旅费时, 往返的火车票上显示的身份证不一致即往返的票分别属于两个人;三是报销票据不合理, 如报销调研费用, 往返时间的跨度太长, 有些甚至超过1个月, 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四是报销票据不合规, 如报销租车费及相关车费时, 有租车的票据, 但票据上却没有相关汽车租赁公司的财务印章即该票据无法作为财务报销的票据凭证;五是个别报销票据签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个别票据背后的签名就是一个人的笔迹, 显得不够严肃。此外, 项目负责人在张贴票据时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将所有的报销票据随意张贴在一起, 没有根据票据的使用科目、内容进行必要的分类。

(三) 管理部门审核不严谨

当前, “大创项目”的管理工作通常落在学校的教务部门。在高校行政人员配备不充裕的情况下, 高质量做好该项工作的强度、难度都较大。从目前的情况看, 各高校每年的“大创项目”少则几十项, 多则过百项, 作为管理部门承担着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以及结题答辩, 而且几项工作要求完成的时间都较为集中, 工作强度很大;关键是对项目经费票据的审核涉及项目类别、研究方向等方方面面的事项, 对一次性支出额度较大的还需要进行更为认真、细致、深入的审核, 难度很大。此外, 每个项目都有其特色性和专业性, 作为高校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 无法做到通晓每一个领域, 导致在审核票据的过程中主要审核是否超过预算以及项目经费使用的大体合理性, 而无法保障经费使用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导致审核经费使用时的不够严谨。

二、“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项目负责人财务规范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一切行为问题的出现、产生往往都从思想意识开始。“大创项目”部分项目负责人在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最基本的财务规范和风险防范意识, 认为项目一经立项、经费一经获批, 项目研究、经费使用就是个人的事情, 极个别还把项目经费等同于个人的财产, 存在自己爱怎么使用就怎么使用的错误观念, 对经费使用一些基本规定以及财务规范和要求不做了解。同时, 少部分项目负责人在使用项目经费时, 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在财务报销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不合理甚至不真实的票据, 为项目审计埋下较高的风险, 也容易给自己和学校带来负面的影响。可见, 财务规范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是导致“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 学校缺乏专门有效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

“大创项目”目前在高校均开设有专门的财务科目, 经费通常由学校教务部门作为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使用管理, 受学校一般财务制度监督。按照国家教育部对该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 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自主使用, 指导老师负责指导, 经费只能用于与课题研究相关的项目支出。虽然当前各高校都相继制定出台了“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的办法和说明, 但是在对经费如何进行监管、经费使用科目与项目研究方向的关联性认定以及票据开支真实性的认定等方面还相对缺乏明确的制度条文, 导致在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找不到行或者不行的具体依据, 即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不完善。可见, 制定出台一整套科学严格、有针对性的“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来规范项目经费科学合理使用势在必行。

(三) 项目负责人缺乏必要的财务报销基本知识

从国家教育部对“大创项目”的经费由学生自主使用的规定初衷而言, 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经费使用管理能力, 许多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研究项目是一把好手, 但是对经费的使用和报销却显得十分外行, 缺乏最基本的财务报销基本常识, 对经费的统筹管理、项目开支的票据留存、财务报销的基本流程、票据的合法性、票据的规范张贴以及报销的签字程序等都不是非常了解, 导致出现了上述提到的报销票据不规范的种种情况, 对项目的经费使用管理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不利于“大创项目”的制度设计意图的实现。

三、学校规范“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 高校要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经费管理办法

首先, 立足学校实际, 制定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内容应涵盖经费使用总则、经费使用和审批程序、经费开支范围、经费使用管理及附则等, 同时针对学生报销和指导教师的权责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支出报销细则》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指导教师职责》, 让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明晰整个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报销的操作细则和流程, 保证“大创项目”的经费使用和管理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其次, 规范经费支出的审核方式和报销流程。经费管理使用严格执行“项目负责人 (学生) 负责、指导教师审核、管理部门审批”的经费报销程序, 即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填报报销清单, 然后交由指导教师审核, 指导教师审核无误签字后提交给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待管理部门审批合格后到财务部门进行经费报销。第三, 制定相应的惩处办法。应科学总结过去一个时期高校在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结合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及高校具体实际, 研究制定相应的惩处办法, 发现违规现象及时给予纠正, 对不符合项目实际需要及上级有关规定, 给予撤销立项、通报批评等相关的惩处, 切实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二) 严格编制科学的项目经费预算

首先,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级教育管理部门对“大创项目”经费预算的有关规定, 严格科学做好项目的经费预算工作。经费预算可以按照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资料讲义费、知识产权事务费、邮寄费以及其他直接费用, 这里其他直接费用是指除上述费用外, 包括为项目支付校外专家指导费、网络费和软科学项目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稿费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其他直接费用。此外在预算中要明确项目经费不得用于支出劳务费等人员经费、出租车费、餐饮费、参观娱乐费, 项目经费必须严格按照预算开支, 不得用于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其次, 建立“大创项目”报账信息卡。每个项目开设1张信息卡, 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经费预算情况填写好, 每次报账时出具信息卡, 由财务人员根据本次报销情况的明细进行填写, 确保经费预算得到严格执行。第三, 严控随意变更经费预算。在项目进行过程中, 各经费使用科目的总金额可以存在一定微小比例的上下额度, 原则上不允许随意变更经费预算, 自主增加或者删除有关经费预算科目。确因项目研究需要有改变预算的情况, 由项目负责人提出, 指导老师审核, 管理部门审批后给予调整, 并报财务部门备案, 以便财务部门做好后续经费的核销工作。

(三) 强化项目负责人的财务基础知识培训

首先, 明确培训的内容。因为培训的对象是项目负责人即学生, 他们本身对财务的一些基本知识都较为缺乏, 因此明确培训内容显得非常重要, 这类培训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解读、财务报账基本知识的培训、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强化、报销的流程及要求、票据张贴的规范说明等, 确保不留死角。其次, 要选派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师。培训效果的好坏, 师资力量是关键。为了达到培训的目标, 可以从学校财务部门选派1-2名经验较为丰富的财务人员, 他们不仅要熟悉高校财务的基本知识以及报销规程, 还要对“大创项目”涉及的内容较为了解, 并且熟悉各项目负责人在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能给各项目负责人清晰、明确的指导。第三, 要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培训除了采取正常的面对面讲授外,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如互动式即项目负责人提问、培训教师解答, 个案研讨式即在不违法财务规定和项目保密原则的前提下, 选取一个“大创项目”的报销清单, 作专门剖析, 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等, 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促进高等院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 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在“大创项目”的过程管理中, 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对项目的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影响。为了提高“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的效能, 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项目经费有效使用和管理的模式, 加强对“大创项目”的经费使用的管理, 以便更好地促进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并取得预期效果。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使用管理过程存在执行经费预算不严格、使用报销票据不规范、管理部门审核不严谨等问题, 其原因可以归结为项目负责人财务规范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学校缺乏专门有效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项目负责人缺乏必要的财务报销基本知识。可以从学校要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经费管理办法;严格编制科学的项目经费预算;强化项目负责人的财务基础知识培训等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经费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 2014 (3)

[2]宋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 2012 (2)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000

现代社会,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等学校作为国家高级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能否培养出一批创新人才,直接关系到科技进步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和国家需要的创新人才,国内外高校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诸多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一条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是针对在校本科生开展的科学研究训练项目,是在本科教育阶段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措施。在国外,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鼓励和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并且实施运行,这种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过程,为学生的创新和开拓能力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国内,众多大学借鉴麻省理工学院,如清华大学从1996 年开始创建并实施SRTP。南京农业大学校在借鉴美国MIT 和国内清华大学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于2003 年开始推出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Program for Student Innovation through Research and Training),简称SRT计划) , 充分利用学校在科研教学资源和人才方面的优势, 让本科生通过自主立项或者参与老师的项目接受科研训练, 使学生尽早接触科研,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自2003 年以来, SRT 立项数逐年增加, 仅校级项目就从2003年117项增加到2014 年458项, 增幅近4 倍, 至今已评审立项SRT项目共4740项,参与的学生也从少数学院扩展到全部18 个学院,这说明学生参与SRT 积极性高, 参与面广。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比如重视立项和结题,即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过程的失控,无法达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根本目的。本文在分析目前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剖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工作流程, 提出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引进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率。并在实践过程中, 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流程, 保障大学生創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一、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的因素分析

虽然各高校普遍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在本科教育阶段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措施, 也纷纷出台了一些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以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自身的复杂性, 凸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总体质量。

1.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的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是指大气候以及大环境的影响。随着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加, 本科生就业市场存在明显的“ 供” 大于“求” 的现象, 特别是在大中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学生为了抓住就业机会主动或者被动地选择单位实习或忙于各种考证, 而疏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环节。另外, 有些高校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场所、设备以及经费的紧缺问题, 所以放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统一的要求。这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整体大环境。

2.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的中观因素

中观因素是指学校以及学院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监督以及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存在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流程不通畅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人数众多, 地点分散的现象。很多通知以及任务的发放都要通过纸面或者邮件的形式, 导致管理信息的延误和误差, 严重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进程。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监督力度、监督方式以及评价机制各个部门不够统一,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的微观因素

微观因素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软、硬件条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软件条件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参与人的影响, 包括指导老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题目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等具体影响因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硬件条件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中, 学院以及部门由于硬件条件的缺乏(包括试验平台的应用、实验设备的使用以及实验器件的供给等), 学生设计过程中好的实验方案以及好的设计思想得不到实践, 打击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参与者着手(包括教务系统管理人员、学院教学秘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 梳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过程脉络, 整理参与人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 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三个方面,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为着眼点, 规范管理流程, 为进一步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提出提供条件。我校在2010年引进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系统, 并在实践中调整各种对策的具体执行办法, 以形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的工作流程。最终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的、以计算机辅助管理为表现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平台,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总体质量。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工作中人员关系的规范化

明确参与人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内容, 规范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规范各参与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保证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中的各自职责, 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中用户关系分析的基础。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的参与者共分为四类: 学生、指导老师及各学院教学秘书和系统管理员。指导老师用户在申报阶段和结题验收阶段按照学院教学秘书评审组安排又分为两种权限: 评审答辩组组长与评审答辩组组员(普通教师), 这两类教师用户的不同在项目的申报阶段和结题验收阶段有所体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员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人员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流程的规范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流程中各阶段都存在参与人的各自职责, 蕴含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保障以及评价等具体内容。因此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机制、

保障机制以及评价机制,是进一步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基础。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几个阶段:

(1)申报阶段:12月—次年4月

学校在每年12月开始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申报程序为:①个人申请;②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推荐;③学院审核;④学校审批立项。

学校面向二年级大学生发布申报通知,学生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申报书,每个课题组不超过3人,其中一名为项目主持人。学院根据学校分配计划进行初评,并公示评审结果,学校组织专家进行最终评审。该阶段的用户主体为学生、教师和学院管理员;

(2)项目实施及中期检查阶段: 5月--10月

项目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后,签订《项目合同书》,开始项目实施工作。在项目研究时间过半,学校组织学院和指导教师进行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教师提出实验与研究改进建议。该阶段的用户主体为学生、教师;

(3)结题验收阶段: 11月—次年5月

完成后期,项目负责人应撰写《结题验收报告》,附上研究记录等相关材料和研究成果、实物等,学校统一在4-5月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教务处实践科参加学院的SRT项目结题验收会,并针对学生汇报情况给予现场指导。该阶段的用户主体为学生、教师和学院管理员;

(4)成绩汇总阶段(试行中) 该阶段的用户主体为教师以及学院教学秘书。

图2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

管理工作流程图2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 从管理流程中可以看出:

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具有十分明显的阶段性和传递性, 一个阶段的完成决定着下一阶段的开始。

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中存在频繁的数据交互, 在不同阶段, 不同用户之间存在信息的提交、审批以及汇总工作。

③整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程中, 存在大量的信息汇总以及生成报表工作, 采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具有必要性。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评价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学院运行四年, 依托于该模式开发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如下几个典型特点: 全面性、实用性、高效性、拓展性以及先进性。应用过程中, 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实践过程中, 由于牵扯的人员繁多, 网络设备的性能影响以及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需求分析不是十分透彻, 存在一些问题。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實践对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信息化管理模式中, 指导教师可以十分方便地对于申报课题的适应性、难易程度、专业分布以及专业适用性等内容进行监督和限制, 保证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的难易程度和课题的适应性。另外, 通过系统也能让学生全面了解所有课题的详细信息和具体指导教师的专业信息,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题,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便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信息化管理模式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信息化管理模式中, 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实现所有数据的汇总以及数据的发布, 并能保证所有数据以及数据发布的准确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效率。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改进, 该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完善和调整。同时, 相应开发的管理系统也在逐步完善, 期望该模式能够进一步推广。

四、结束语

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不断增加,不断扩大其管理工作也变得相对困难和复杂在高校管理中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但对于实践教学管理的水平却还处在初级人工管理阶段因此科学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方式是当前函待解决的问题。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对其有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汤颖.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与选题管理及其支持系统田.

[2]叶民, 魏志渊, 楼程富, 等. SRTP: 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 J]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4) : 55- 58.

[3]董黎刚等.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01.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篇4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审立项一批我院“暑期实践”项目。通过该项目实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的探索性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校园探索性科研文化氛围,培养适应探索性科研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探索性科研人才。

二、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暑期实践项目”指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的实施细则,组织和落实本院的学生暑期实践项目。团学联在学院指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宣传和发动学生参与项目研究,以及一些具体工作的运作。

三、申报立项

1.申报项目类型

暑期实践项目包括探索性科研项目和知行实践项目两类。

探索性科研项目是本科学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科研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包括探索性科研性实验计划(结合专业特点,依托实验平台开展的专题研究活动)、探索性科研性实践计划(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相关调研活动)等,探索科研性项目鼓励运用实验手段进行实验、学术研究,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统计学专业知识,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充分发挥统计学专业的特色与优势,为社会献一份力。

知行实践项目鼓励大学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城市或农村的管理,充分发挥统计学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组织优势,走进社会、亲身体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以下是建议调查的几个方面,仅供参考:

A、城市运行

探讨如何确保城市安全平稳运行,如何保障城市设施有序运营,如何保持城市面貌文明整洁,如何强化城市资源供应保障,如何实现城市交通方便快捷,进一步打造更为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

B、科技环保

探讨如何优化城市探索性科研环境,完善探索性科研服务体系,增强科技探索性科研能力,推动发展动力向探索性科研驱动转变,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探讨如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生态低碳经济,缓解城市生态体系承载的巨大压力;通过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号召市民积极参与低碳实践,打造全新低碳家园。

C、医疗卫生

着力关注食品安全、药品使用、医疗资源分布、医患关系内涵等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增强对医务工作者群体的认识,研究如何应对城市化进程加快给市民健康生活带来的挑战,大力倡导健康城市建设。

D、文化建设

关注和研究文化新业态的发展,设法提高文化原创能力和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辐射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宣传城市文明新约,塑造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

E、经济发展

从经济现状、产业环境、金融体系等方面入手,分析上海当前经济结构调整所面临的形势,探讨如何进一步助推以服务业为龙头的经济发展格局,如何在自贸区建设中实现制度探索性科研,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努力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F、社会治理

研究政府、公民、社会组织等角色在社会治理层面的义务与作用,探讨如何解决因经济发展与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如何及时合理处理群众面临的问题,如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开展可行性研究、参加实践、撰写实践报告等工作。

2.参加对象及参加方法

探索性科研项目和执行实践项目参加对象主要为我院在校的一至三年级本科生。要求按照自愿组合的形式组成项目组,鼓励校内跨院系、跨学科联合组队。但负责人必须为本院学生。

各项目组自行联系导师,导师原则上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并具备良好的指导暑期实践项目的经验。

一般每个同学每期只能参加一个项目,探索性科研、知行实践项目团队一般不少于3人。

各项目组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性科研项目和知行实践项目申请期限为2个月。

以上暑期实践项目建议同学们以上海地区为主要研究的对象,便于开展与调研。

3.申报立项步骤

(1)项目申报。于6月底组织学生申报,学生填写《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2014暑期实践项目申请表》然后将项目申请书提交到本院项目负责人姚老师处。

(2)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初审。由本院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初审,对项目申报资格、可行性、项目意义及预算进行详细审核和修改,筛选出通过初审的项目名单,将名单以及各项目申请书汇总上报xxx老师处审核。

(3)预审立项。汇总本院所有项目后,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对上报项目进行评审,并审核项目预算,审核通过的项目将通知到各项目负责人。

(4)项目立项。由学院发文、落实项目建设经费,各项目正式开始实施。

4.评审标准

评审专家组依照立项原则与范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审查和评价,确定能否立项和资助:

(1)选题的目的、意义和设计思路是否明确;

(2)研究内容是否具有探索性科研之处和特色,以及预期目标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3)设备、人员及经费等条件是否保证项目完成需要。

四、项目管理

1.学院管理

学院将主要负责项目计划、立项和整体验收,并组织实施和评审。

2.项目实施阶段性检查与交流

学院将采取多种形式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项目计划执行情况、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经费开支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对确因主观原因造成的项目进展不力的,责令限期整改,必要时暂停使用经费直至终止项目。

学院定期组织参加项目的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并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为学生探索性科研知行实践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开展经验交流。

3.项目变更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篇5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校字[2013]28号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的文件精神,按照《曲阜师范大学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二条 实施国家级大创计划的目标是:进一步完善我校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我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第三条 国家级大创计划是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院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切实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模块建设,积极开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课程,以及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学校的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四条

学校成立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处长、财务处处长任副组长,学生工作部、团委、研究生处、科研处、资产管理处、产业处、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校地合作与服务地方办公室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相关工作,不断完善管理办法。

第五条 学校成立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项目提供政策建议,负责学生申报项目的评审、立项、结题审核和评优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原则上由我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担任。

第六条 各学院成立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指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项目的申报指导、初审、推荐、结题初审以及学术交流等工作;各学院安排专人负责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七条 教务处具体负责全校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评审、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推广以及经验交流和培训等工作,实践教学科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 项目申报与评审

第八条 申报对象:我校在校本科生均可申报。申报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考虑到项目周期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申报人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鼓励一年级学生参与。创新训练项目可以个人申报,也可以团队申报,创业训练项目与创业实践项目只能团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团队申报一般不超过5人,创业实践项目一般不超过7人,鼓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团申报。申报人不得在创新和创业项目之间交叉申报。

第九条 项目周期: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创业实践项目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第十条 项目申报与评审程序:学校每年开展一次国家级大创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工作。具体程序为:(1)个人(团队)申请,填写申报书;(2)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推荐;(3)学院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初评筛选,并按学校下达的限项申报数排序上报;(4)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答辩,确定拟立项项目并将其申报资料在校园网上公示;(5)学校审批立项;(6)经省教育厅上报教育部备案。

第十一条 项目评审原则与标准: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择优立项。主要从以下方面对项目进行审核和评价,确定能否立项:(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是否明确,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是否合理可行;(2)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创新之处和特色以及预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3)是否已有相同和类似项目并完成;(4)设备、人员等条件能否保证项目完成需要。

第十二条 项目资助: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由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学校共同资助,学校按项目所获上级经费的1:1匹配资助经费。根据项目情况,确保学校匹配的资助经费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平均不低于5000元/项、创业实践项目平均不低于20000元/项。第十三条 指导教师: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实行导师制,每个项目至少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每项创业实践项目除配备本校指导教师外,必须聘请一名校外企事业单位的高水平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由学院选聘,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每名指导教师指导项目不得超过1项。

指导教师必须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精心指导,指导内容包括资料查询、研究设计、实验操作、项目研究和结题报告撰写等。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 档案管理:教务处为每个项目建立项目档案,档案内容包括项目申报书、合同书、中期检查表、项目变更事项书、结题报告、项目成果等。

第十五条 合同管理:项目负责人接到审批立项通知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与教务处签订项目合同书,由教务处和财务处分阶段核拨项目资助经费。不按时签订合同者,按自动放弃处理。

第十六条 中期检查:各项目实施时间过半时需开展中期检查一次,教务处统一组织,学院负责实施。中期检查主要是对项目的工作进度、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中期成果等给出评价。如发现项目无明显进展,应提出及时终止项目运行的建议。

第十七条 项目变更:项目变更应由项目负责人向学院指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阐明具体原因,对更改项目内容、更换项目成员、提前或推迟项目进度等作出详细说明。学院指导小组应进行审核,给出意见,提交校领导小组认定并通知执行。

第十八条 结题验收: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提出结题申请,提交结题报告书,由学院指导小组对项目进行结题初审。项目验收的必须材料为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实物及其他相关支撑材料。教务处组织专家查验相关结题材料,听取项目组成员的汇报和答辩,在全面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和成果水平的基础上,对项目作出成绩评定,并在校园网上公开项目结题材料。

第十九条 经费管理: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由上级部门按项目拨付经费、学校配套经费、各类企业和社会团体提供或赞助的经费、指导教师从其主持的科研项目中提供的经费等部分组成,学校配套经费列入学校财务预算。

项目经费用于与项目研究相关的各项支出,如文献资料的收集、查询、打印或复印,实验材料和试剂药品的采集和购置,调查、走访等必须的交通费等。项目经费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教师不得使用。

经费报销应先由学院分管领导审核并签署意见,教务处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报销。

第五章 奖励与罚则

第二十条 学校对认真负责、进展顺利、按时结题、成绩突出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指导教师给予表彰。

第二十一条 对按时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负责人给予6个学分的奖励,对项目组成员给予4个学分的奖励,奖励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在评优、奖学金发放、研究生推免中优先考虑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对已完成项目的指导教师分别给予30/30/60个课时量补贴,在职称评聘中优先考虑。

第二十二条 对于不认真履行项目合同或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立项资格,终止项目资助,追回已拨付经费,给予相应纪律处分,并在校园网上公告。

第二十三条 指导教师指导的项目如果未通过结题验收,不得再聘为新立项目的指导教师。

第六章 附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篇6

结题材料

项目级别: □国家级 □省级 □校级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

起止年月: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格式要求

一、请将项目级别对应选项的“□”打“√”,必须A4双面打印,装订成册。

二、装订顺序

1)封面(本文档第1页)2)目录

3)项目结题申请表 4)项目研究总结报告 5)项目组成员个人总结 6)支撑材料

三、内容

1.报告题目:3号黑体,居中;

2.摘 要: 不超过120个字,五号楷体; 3.关键词:3~5个,用分号隔开,五号楷体; 4.一级标题:四号楷体; 5.二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6.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黑; 7.正文文字:五号宋体;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篇7

1 指导思想与实施定位

1.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搭建高质量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训练的平台,充分发挥地方农业院校优势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1]。该模式的构建是以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内容[2],全面倡导师生提升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和创业实践活动[3],进而培养出适合吉林省农业发展和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创新人才。

1.2 实施定位

紧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强化农业院校办学特色,大力弘扬“两实两创”精神[4],通过学校科研平台、实践教学基地、社会服务平台、就业基地、董事会单位等多种途经,构建“教学、实践、孵化、服务”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5],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构建“大创项目”创新管理模式

为保证“大创计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创新构建了“一个中心、两级管理、三个统一”的“大创计划”项目运行管理模式(见图1),来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6,7]。

“一个中心”即以本科生人才培养为中心,打破原有各部门各自为战的现象,团委有科技创新基金,招生就业处有创业基金,科技管理处有博士、青年基金,这些基金都为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服务。

“两级管理”即以教务处为主做国家和省级项目,以团委、招生就业处、科技管理处为主做校级项目。每年教务处不再单独组织遴选国家和省级项目,完全从团委组织的校内创新项目、就业处组织的创业项目和科技管理处的博士、青年基金等指导本科生的项目中,组成专家组对已获得校级资格的项目,按照学科门类、专业分布、项目类别等标准,进行网上评选,公示无异议后最终确定省级和国家级项目。

“三个统一”即所有参与创新创业的管理部门统一面向学院,统一面向教师,统一面向学生。学院由教学院长统一领导,每年按照训练计划的方案,组成专家组对学院项目进行遴选、申报和立项等工作。学院要遴选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

在学校“一个中心、两级管理、三个统一”的“大创项目”管理模式下,解决了多部门管理、建设经费分散、制度建设不完善、学院管理不明确等问题,使学校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及管理更加规范和系统。

3 创新管理模式下的“大创项目”实施情况

为了加强学校创新创业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学校构建了“体系带动教学、平台支撑实践、措施支撑孵化、制度保障服务”的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模式,制订了《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的各环节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3.1 申请立项管理

项目立项级别为省级和国家级项目,所立项目包括已有项目和新增项目。其中,已有项目从学校团委“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招生就业工作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遴选产生;新增项目是在推荐已有项目基础上,其余立项名额从科技管理处“博士启动基金”、“青年启动基金”或自拟项目中遴选产生。

3.2 项目实施管理

3.2.1 获批

“大创项目”获批后,建设完成周期一般为1~2年。学校将定期组织中期检查,对项目进行过程监控;学校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校际交流活动,以促进项目间的学习交流,为项目良性运行提供平台。

3.2.2 结项

项目按计划实施完成后,由项目所在学院组织专家进行项目验收。学校以学院为单位进行验收,组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院的结项验收工作进行监督。

3.2.3 延期

项目如不能按期完成,可申请延期,时间最多不超过半年。

3.3 项目实施效果

近年来,学校创新创业活动成果十分显著。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被评为首批省级创业园、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获得省政府全民创业资金200万元扶持基金。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收获和成效。

3.3.1 学生创新能力迅速提升

自2012年参与“大创项目”以来,学生依托“大创项目”的锻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发表各级论文19篇,其中有SCI 2篇,EI 1篇;申请专利9项。

“大创项目”对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也起到了前期锻炼和推动的作用,项目成果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传感器大赛等竞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荣获国家、省级等各类奖项共54项,实现项目与学科竞赛共同发展的目的,对学生创新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3.2 参与学生人数和范围不断增加,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不断提升,成功创业典型不断涌现

目前,进入学校大学生创业园的企业有5家;园艺学院4名学生创立的“常乐家庭园艺有限公司”已进入长春市创业园,得到政府5万元资助,《新文化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在“大创项目”中的锻炼和资助,有20名毕业生成功创业,其中3人被评为省、市高校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

3.3.3 毕业生就业得到有效带动

创新创业实训学生就业观念更加务实,就业能力显著提升,就业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

4 小结

笔者以农业特色为背景,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模式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个中心、两级管理、三个统一”运行管理模式,并通过学校构建了“体系带动教学、平台支撑实践、措施支撑孵化、制度保障服务”的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极大地提高创新创业工作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及创业意识的提高影响也是巨大的,成功创业典型不断涌现,毕业生就业得到有效带动。该模式的提出为同类院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摘要:文章以国家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实施工作为突破口,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着力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原则性,结合农业大学在实施“大创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构建“一个中心、两级管理、三个统一”的“大创项目”运行管理模式,并在本校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优化了管理手段,提升了“大创项目”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探索建立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新模式,以期为同类相关高校、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农业特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管理,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叶民,魏志渊,楼程富,等.SRTP: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55-58.

[2]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95-198.

[3]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4]陈式座.台湾地区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对福建的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35-136.

[5]蒙贺伟,李辉,古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1(1):140-143.

[6]张敏.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创新过程控制策略实验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1):54-61.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项目驱动

引言

“创新创业”一直是中央政府关注的重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体现了国家层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视。创新创业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高校是创新的主阵地,大学生是创新的主力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不仅仅是工作岗位的消耗者,而更多地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要重视创新教育,同时也要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1-2]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有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认知、实践模拟,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3]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1.创新。

“创新”的涵义是广义的,即相对于个人而言,如果做出了新颖、独特、具有价值的精神的或物质的成果,则这种成果就是创新性成果;试图做出创新性成果的活动(过程)就是创新活动(过程);从事创新活动、做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创业。

创业能力就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3.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4]

二、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我校作为民办高校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毕业生,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作出了贡献。尤其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中心,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学生为中心,为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增设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用一些成功案例进行举例,展示创新理论及创业的方法、过程及规律,精心设计各类实践活动课程,老师要引导学生依据项目或者活动的要求结合所学相关课程,对市场、科技、社会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为学生建立一个包含创新、创业意识、知识、能力、实践等方面内容的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体系。[5]构建实践教育体系,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技术实践以及社会实践四大部分,建立一个实践创新基地,使学生完成相关实践训练,实践能力得到拓展,创新意识逐渐培养。

2.学校领导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校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投入资金建设创新实验室,鼓励教师改革实验教学。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并设有多种奖励机制。

3.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学院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学,选派多位青年教师摄入企事业单位培训,同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到教学团队中,结合企事业单位需要共同培养人才。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我校采取的措施

1.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提供各种保障条件,鼓励帮助大学生创业。比如校企联合,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大学生科技社团的作用,多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设立校级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为大学生设立专门的创业培训机构,建立方便快捷的创业信息网络体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项目支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支持、鼓励创业,树立并宣传创新创业典型,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使大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

2.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思维。

为了培养创新理念和思维,优化课程模式非常必要,要充分考虑所学课程内容及课程结构要与时俱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等理想效果。选聘校外导师,发挥双导师制作用,定期邀请实习科研基地的导师来校给学生作专题报告,根据具体项目模拟创业过程,开展学术交流,激发学生创业意识。还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学科特点、课程特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也要发生改变,体现在教学内容是否系统、前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调动,学生的潜力是否发掘等。

3.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积极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培训班和参加相关的一些学术研讨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并将教师指导竞赛业绩计入教学工作量,学生竞赛得奖老师也会有相应奖励等。要求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知识的发展动态,经常聘请名校教师来我校做讲座,并外出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验课的教学改革,鼓励教师为实验教学献计献策,重视每一位教师的建议,让教师能够积极满腹热情的投入教学。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重要意义

1.突出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核心是“创新”,项目的选择非常关键,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创新点和实际操作过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驱动,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敢想、敢做、能写、会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能力。

2.着重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3.树立多学科视野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4.发挥学校的组织协调作用,有利于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五、总结

高校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努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http://wenku.baidu.com/link?url=UlfD788Vy2l16ZJTgvYxPrSmSt3aqLa3LIRTZA_qpZe-IFuPlaBKku5ZvyiIMOt53Ej6yeKteBzjguogXCs7hbp8JUpy--CRSgCXj-AgFoq.

[2]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8) : 195-198.

[3]百度百科.创新创业教育.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PlUc_ZZ8QH-f1mF4dCQW7Jp2guF6yxmv-P9I3fQaJ89iXaQzVBjSPy5aYuM3sOcR9faWUbl8e9dSICoybm0I.

[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http://www.wxphp.com/wxd_8nkgf1m8ov3jk4g7snk4_1.html.

[5]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 67-72.

基金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篇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第二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一)创新训练项目旨在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注重研究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项目以本科生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展开,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二)创业训练项目以本科生团队的形式展开,以实际或模拟的商业活动为载体,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三)创业实践项目是由本科生团队在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业训练项目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三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注重训练过程和自主实践,注重能力训练,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条学院加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条件建设。学院各级实验教学中心、院内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和重点实验室都要积极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供条件支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整体规划、政策制定、组织协调与评估等工作。学院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由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教务部、科研部、学工委(团委)负责人,以及各分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相关专家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评审、检查验收和总结等工作。教务部为项目归口管理部门。

第六条各分院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和专家组,负责本单位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条件建设,做好项目的申报、评审、过程管理和总结等工作,为项目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三章项目管理

第七条申报条件

(一)创新训练项目可采取个人或团队形式申报,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须以团队形式申报。鼓励学生跨分院、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申报,每个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项目负责人限1人,团队成员应分工明确,有机协作。

(二)项目申报人为学院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一次只能申报1个项目。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未结题的学生不得申报。

(三)每个项目均应有1—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来源于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院内导师须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项目不得超过2项。创业实践项目实行学院教师、企业专家双导师制。

(四)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年限原则上为1年,且必须在项目负责人毕业离校前完成。创业实践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不超过2年。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够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五)已经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第八条立项程序

(一)学生个人或团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申报。

(二)分院负责申报项目的初审,组织专家评审,按学院下达的推荐名额确定推荐项目,并上报教务部。

(三)对分院推荐的项目,学院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入围项目并提交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审核。

(四)入围项目公示。

(五)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正式立项。

第九条项目实施

项目立项后,项目组须编制项目任务书,进行开题报告,并根据项目任务书组织实施,详细记录项目的实施过程,不定期组织专题讨论,提交季度进展报告等。

项目负责人对研究项目负全责,应组织协调项目组全体成员认真执行相关规定,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

第十条中期检查

分院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内容、进度、阶段性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学院专家委员会进行抽查。

第十一条结题验收

(一)根据项目研究期限,学院专家委员会对项目实施情况、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等进行检查验收,形成项目验收意见。各项目组提交的必需材料为项目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

(二)项目结题验收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三)验收结束后,分院应及时进行工作总结与交流,撰写并提交总结报告,填报相关数据统计表,及时跟踪和收集项目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

学院公布各项目的总结报告,将验收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定期组织成果汇编。

对项目管理不力的分院,将酌情减少下一期推荐名额。

第十二条项目变更

项目名称、项目内容、项目实施时间、项目组成员及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得变更,如确需变更,需在项目实施后三个月内提交相应变更申请书,经分院审核同意后报学院审批。

第十三条项目中止

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而中止研究的项目,应由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中止报告,经分院审核后报学院审批。

对项目执行不力或无正当理由自行中断项目的,学院将取消该项目计划,追回已下拨项目专项经费,取消其今后申请本计划项目的资格,情节严重者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章经费管理

第十四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经费由省财政专项经费和学院配套经费组成,学院根据各项目实际情况核定项目经费。项目经费下达到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指导教师负责监管,教师不得使用项目经费。

第十五条项目启动后,先下拨项目经费的50%,通过中期检查后下拨余下经费。

第十六条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实验材料费、测试加工费、资料费、复印费、调研差旅费、交通费等,实行专款专用,专户核算。分院应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学院对资助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弄虚作假,一经查实,终止项目资助,并对责任人作出相应处罚。

第五章鼓励政策

第十七条通过验收的项目,学院为项目组成员颁发证书,可作为学生评优、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组成员可按参与国家级项目申请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学分。验收成绩为优秀的,可以申请学院科技创新优秀奖学金。

第十九条学院鼓励项目研究成果转化,如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申请技术成果鉴定、研制产品、推广软件等,并适时组织成果展或成果交流会。

第二十条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院给予指导教师教学工作奖励,按相关规定计算教学工作业绩。

第六章附则

上一篇:两节两会工作安全措施下一篇:增强团结意识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