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法

2022-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商业银行法

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

如今社会不同阶层人的收入情况差异很大,传统的银行业务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一些处于富裕阶层人的要求,因此私人银行业务在近年来得到了各大银行广泛的重视。为了更好地阐述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情况,笔者首先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含义进行阐述,并借助瑞士相应银行业务对其进行补充说明,对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给出改进措施。

近年来我国富豪数量持续增加,这种财富过度集中的情形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使整个社会的理财水平得到提升。在2006年一些外资银行正式开放了金融业务,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极具创新力的金融产品,使我国的富裕群体得到了值得信赖的理财服务,国家应当继续开拓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使财务管理得到新的突破。

1 私人银行业务的含义

私人银行业务最初是在瑞士创立,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该业务创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当地的权贵阶层提供更加高端的金融服务。尽管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了数百年,但是世界上却没有为其进行统一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比较认同的一种定义方法是:私人银行业务服务的对象是拥有远高于社会平均财富的资产人士,目的是优化财富管理、维护的服务,为其提供投资服务或商品,来满足个人的需求。

瑞士作为私人银行业务的最初发源地,拥有最优秀的私人银行业,长期处于国际上私人银行业的主导地位。瑞士的私人银行业务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甚至是一对一的方案制定,具有针对性强、灵活性强的突出特点,使用户享受到十分优质的服务,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商业银行的诚意。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财富管理服务通常能够帮助客户获得良好的受益,银行方为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能够帮客户实现工作上和生活上双重的金融目标,这种综合性极强的金融战略使客户和商业银行都能从中受益。

尽管私人银行业务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足够的弹性,但是管理模式上却十分科学。国际上盛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管理模式是参照瑞士的“依照企业”模式,即业务的发展是围绕整个企业展开的,形式上是分散的、具体的,但是整体上却不是各自为政的局面,体现出极强的集体性,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都以该业务作为发展契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各层次的服务。

2 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經济体,国内产生了大量的富豪,富豪总数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富豪最多的国家(该数据依据个人财富超过五百万美元的人数统计),这为我国商业银行推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充足动力,至少已经能够预知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大陆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业务起源于本世纪2007年,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中国银行开创了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先河,率先于北京和上海正式开启了私人银行业务的元年,并取得了良好的商业效果,其他商业银行诸如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都相继推出了自身的私人银行业务。由于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起步迟,实践经验有限,国际上盛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模式和经验不能照搬至我国,否则会与我国的发展情况发生不兼容的情形,结果将会适得其反。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现状大致如下:

市场划分不准确,需求量较低。我国目前的私人银行业务依旧处于萌芽期,尽管富豪基数较大,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市场上的需求量依旧不大,这与我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的战略目标有一定关系,需求量的增长受限与业务本身的吸引力有关。由于私人银行业务的业务战略、运营战略和后台支持三方面的限制,使得私人银行业务目标无法实现,为了赢取更广阔的市场,应当从三大战略上多做文章。

国内潜在用户群体大,发展前景良好。根据《2010年胡润财富报告》可以发现,我国千万富翁接近百万,亿万富翁达到五万五千人,因此从基数上看我国拥有大量的私人银行业务潜在用户,只要该业务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业务的发展将会十分迅猛。

业务缺乏经验,金融产品单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起步较晚,业务层次很低,目前的业务内容更新也仅仅是从储蓄等业务上进行横向的延伸,或者将以往的贷款等业务进行简单的整合或者单纯的组装,无法从根本上为客户提供高端、优质的全新产品。除了金融产品种类单一以外,商业银行的业务员素质也普遍较低,无法承担起提升私人银行业务产品质量的重任。

3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突出问题

自我国正式启动私人银行业务以来,发展势头一直不足,业务取得的商业效果不够明显,各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并没有达到预期,发展中呈现出若干突出问题,为改变目前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缓慢的形势,必须认清主要问题。

外部因素。我国目前依旧缺乏针对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相应法律法规,对业务的发展起不到足够的监督作用、规范作用,与此同时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也缺乏充足的法律保护,时常会有发展受限的情况发生。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是一项与个人信用紧紧挂钩的业务,然而我国目前的信用制度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制度的建设很不完善,国内大的信用环境不尽人意,这也是限制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内部因素。中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时,并没有制定确保业务获得高速发展的三大战略,业务发展依旧照搬国际上的主流理念,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无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金融产品的认识程度不足,对业务的发展前景缺乏独到的见解,营销方式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这都极其也不利于业务的发展。

4 加快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途径

为了使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紧随发达国家的步伐,应当正视目前的内外部问题,拟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确保私人银行业务的良性发展。

业务战略的优化。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制定针对性更强的业务战略,才能使业务占据更加广阔的市场。在发展业务时对收入规模、利润率和客户人数等都应该进行初步的预估,对于不同的客户要进行差异化服务,注重双赢的业务发展模式,才能使更多的客户被业务吸引,促进金融产品的开发过程。

运营战略的优化。本文讨论的运营战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产品、价格、营销方案和客户关系管理。其中产品是区别不同商业银行的关键因素,能够实现不同的服务特点,提供差异化服务。产品价格是影响客户和银行盈利情况的重要因素,应当合理采用交易收费等收费模式,优化定价机制。

营销模式的优化。通常私人银行业务的营销模式主要分为经纪人模式和团队服务模式两种。前者是在没有对客户关系进行集中处理的情况下,经纪人代替客户提出需求,并要求相应的团队为需求的满足寻找解决措施,并将处理结果通过经纪人这个中介传递给客户;后者是通过团队发展范围更大的人脉网络,从而拥有更多接触富裕阶层的机会,商业银行和一些第三方机构签订合约,共同为客户指定个性化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固增长,尽管2007年造成全球范围影响的次贷危机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但是我国决策层优化了金融市场,为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将海外经验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宝贵经验,促进三大战略的良性发展,为我国私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作者:张伟光

第2篇:中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转型发展

摘 要:本文首先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进度及后期的方向做了梳理和展望。再通过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讨,得出商业银行业务转型与发展战略调整的必然趋势。最后提出几点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方向的建议,以期为改革进程中的商业银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影响 转型发展

引言:

利率市场化即利率自由化,是指官方放松存贷款利率管制,把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而官方仅保留利用间接手段影响利率的权利。许多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内先后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近十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加速,国内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改革相配套的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完善,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为适应改革,业务转型与发展战略调整的必要性日益显现。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与方向

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改革进程与方向非常明确。2010年之前,银行根据流动性状况为企业提供融资需求,逐步实现了融出利率市场化定价。2010年至2013年间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发展,存款多元化导致商业银行成本上升,使银行发行理财替代存款的意愿有所增强,以价格抢市场的时代已经到来。2013年后,资金供需双方进入到完全竞争状态,存贷款利率均将完成市场化定价,包括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这最后一步。关于放开存款利率管制,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一步,只有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市场退出配套机制逐步建立后才可能推进。以使市场主体更好的应对利率市场化,实现平稳过渡。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内经济增长滑向调控底线,金融与经济运行中不可调和的矛盾越发突出。银行在贷款定价上掌握着绝对话语权。蓬勃发展的金融创新工具对存款机构的资金来源形成冲击,使资金成本不断提高。很难想象经济能在如此高的实际利率水平及如此低的企业盈利空间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所以下一步改革方向应该是逐步淡化存贷比管理,取消贷款额度管控,创新融资渠道。同时当前动作释放改革信号的作用要大于实质性冲击,这意味着后期的每一步动作都会对经济主体产生实质影响。

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回顾银行业的起源与历史我们不难理解利率的定价机制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的经营。而利率市场化改革正是对作为经济主体的商业银行生存环境进行的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的改革过程。凡事均有两面性,商业银行在获得改革为其带来的更加完善、公平的市场机制条件前,不得不面临激烈、严峻的竞争和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为我国商业银行创造良好发展机遇

首先,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看,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金融市场具有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融资体系,更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这为商业银行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其次,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商业银行获得了自主性和独立性,可以更加主动的把握成本、确定价格,有效引导资金流向,独立发展创新工具,提高银行的盈利、竞争能力。

再次,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通过预测市场趋势,自主对利率水平做出控制与调整,从而实现降低金融风险的目的,提高其抵御金融风险能力

(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诸多挑战

1.商业银行利润快速增长的持续性面临考验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总额快速增长,从近5年上市银行财报统计数据看,银行业整体利润以远高于GDP的增速态势增长。相比国内其他行业及众多国外先进银行,我国银行利润水平均优势明显。利润快速增长,一方面源于国内宏观环境持续良好,以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和积极的货币政策促使信贷规模扩大。另一方面,高额的息差收入伴随着垄断的市场结构。息差收入在银行利润收入来源中占比高达80%。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环境下,由于存贷款利率浮动弹性更大、更灵活,利差收入空间必然受到挤压;原有的准入管制与政策保护将逐渐放松、弱化;存贷款与多样化的创新金融产品相比不再具有竞争力,这些都将对商业银行现有的利差收入带来冲击,将大大考验商业银行持续盈利能力。

2.商业银行融资成本面临压力

目前与信贷挂钩的相关管控尚未放开,贷款需求仍然旺盛,但基于资本监管对于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的要求,商业银行为维持利润增长而对信贷资产进一步扩张引致了商业银行对负债资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可以看到近年来各银行对负债资产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程度。2012年存款利率可浮动区间的扩大,各家银行挂牌利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浮。受金融脱媒的影响,银行存款理财化现象明显,同业负债的占比也不断提高,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由“一般性存款+同业存款”向“储蓄存款+同业存款+理财资金”转变的趋势。商业银行对理财业务的探索可以说是银行在逐步接近负债定价的市场化过程。从统计数据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收益高度相关。

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在市场化定价的负债占比不断上升的初期会带来存款转化为理财或资管等产品,银行存款被“挤出”,而相关产品中的资金会主动配置在各类同业资产上,由此市场利率会上升,套利利差进一步下降,这都将大大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

3.商业银行定价机制与利率管理体系相对脆弱

去年6月底的中国式“钱荒”依然历历在目,可以看到目前商业银业部门设置与相关管理制度依然比较“粗放”,普遍缺乏对利率的主动管理,未能建立有效的反映市场价格的资金管理体系、金融产品价格决策体系以及配套的系统管理和监督机制。利率市场化环境中,市场利率变动将更为频繁,且地域性特色、季节性特色也会非常明显和突出,利率波动因素或将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利率敏感性的不一致会导致结构失衡,出现贷款需求旺盛但存款匮乏,或吸收了高成本负债但贷款需求萎靡等现象,使商业银行受到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的冲击。

三、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战略

我国利率市场化大势所趋,商业银行面临诸多挑战,也造成了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强烈竞争。1986年美国利率市场化完成也成为其银行机构数量的一个拐点,许多不具备生存实力和管理能力的金融机构在改革中淘汰。利率市化加速了银行兼并收购浪潮,提高了行业集中度,驱动银行转变经营方式走向混业经营。我国的商业银行能否在改革中站稳脚跟、取得长足发展,转型成为必由之路。如何转型、如何布局就成为影响商业银行未来的关键因素。

(一)负债、资产业务要精耕细作

从利率市场化角度看,商业银行已进入精细化管理时代,精准的盈利分析及精准的资金定价将是其精细化管理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在商业银行利润供献中占比最大的负债、资产业务应当最先实施精细化管理。基于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在商业银行中建立有效的资金计价体系、管理动作体系、战略指引体系十分必要。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其本质是通过银行资金的集中统一调配,使期限、币种、金额、利率等资金风险敞口能够统一归集和专业管理,为产品定价和方向指引提供合理依据,它能够帮助商业银行进行资金管理和降低利率风险。除了资金计价功能,FTP体系还可以为产品定价提供依据,以什么样的利率发放一笔贷款?又能以多高的利率吸收一笔存款?存贷款在期限上都有何倾向?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该体系下得以解决,在资金中心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给出的各期限指导利率基础上加上产品信用风险溢价及相应费用分摊就可以形成产品的合理定价。此外资金中心还能够根据当前资金情况、政策导向及管理层意图,调整资金转移价格,在趋利原则下,使资金流向收益较高的业务板块。同时指导同业部门拆借资金的方向和价位,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从而实现整体资产负债结构调节,达到对资金精耕细作的目标。

(二)推动中间业务业的发展与创新

利率管制维持了银行的高额利润,而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促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并将凭借其自身竞争力获得合理利润。借鉴国外经验,我们看到实力雄厚的大银行依靠自己优势,加大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选择发展包括投资银行、金融市场、托管业务等中间业务,使其在竞争中获得了生存与发展。这一经验同样适合当下我国商业银行借鉴。

银行通过金融市场投资的目的是在一定风险水平下的收入最大化,而且贷款和证券在许多方面是资产组合最好的互补对象。当前迫于盈利增长压力,银行资产摆布呈现向更高收益资产倾斜趋势,债券投资相对信贷、同业资产具有流动性佳、国债免税、波段价差机会和资本占用少的优势。基于商业银行利润在经济上升期大增,经济下行期萎缩的周期性特点,配合证券投资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可以引入逆周期理念,以熨平周期性波动,促进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表外业务的发展不仅能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减轻净利差,减少带来的压力,而且表外业务本身也是利率风险防范的手段,如国债期货、利率互换、远期等。作为刚刚在国内试点的创新表外业务典型,信贷资产证券化将大大拓展银行目前的融资渠道,既缓解资本占用压力,又可以降低资产风险度、改善资本充足率,以便从容面对监管要求。同时作为一种新的资产负债管理方式,既考虑了银行资金供应量,又考虑了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需求,在不增加负债的基础上,实现了资产形态多元化。商业银行在此业务中通常充当托管人角色,管理费收入也能成为重要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

(三)引导理财、资管产品的转型与回归

近两年国内商业银行发展起来的理财、资管业务,更多的是为规避监管指标而发展出的“揽存手段”和“融资通道业务”。随着未来贷款监管的放松、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原先所有的这些业务均可以在银行表内解决。表外资产供应压力下降,理财产品被更具流动性和可质押性的大额存单等创新工具所代替。届时,理财和资管业务将摆脱现在揽存、规避监管功能,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财富管理”的本质与功能,与其他业务一道成为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综合化手段,并着重发挥其节约资本、创造中间业务收入的优势。

四、结束语

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美好未来,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值得期待的。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后期改革的每一步都将对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带来实质性影响,而非简单的释放改革信号。商业银行面对困苦的改革过程,通过推进自身业务转型,发展非利息收入,有效控制风险及资产收益率等相关改革,会最终实现平稳过渡、强化竞争力、持续增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肖欣荣、伍永刚.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1).

[2]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1年.

[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Z].利率实用手,2003年.

[4]戴相龙.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30年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9,(1).

[5]斯蒂格利茨(美).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龚天平 (1986.1- )男,汉族,江苏南京人。200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试工程专业,本科,现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在职研究生,就职于南京银行,主要从事金融市场方面研究。

(作者单位:南京银行 江苏南京市 210008)

作者:龚天平

第3篇: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模式探析

〔摘 要〕本文针对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意义以及国内商业银行设立私人银行专营机构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信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实践,对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私人银行;商业银行;专营机构

章编号:1008-4096(2009)03-0023-0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繁荣,家庭和个人财富快速积累,富豪群体日益壮大,财富集中度不断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纷纷进军私人银行业务领域。然而,在中国特有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如何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模式,是保证私人银行业务稳步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中信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1.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过去五年,中国家庭财富总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4%,而同期全球平均增长水平仅在8.6%左右。根据凯捷与美林最近联合发布的《2008亚太区财富报告》,至2007年底中国拥有100万美元以上可投资资产的富裕人士达到41.5万人,比2006年增长20.3%;富裕人士的平均资产达到510万美元,远高于340万美元的亚太地区平均值,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到2007年底,中国大陆富裕人士拥有的财富总值达2.12万亿美元,占亚太地区财富总值的22.3%,仅次于日本所占的40.1%。同时,中国富裕人士的财富集中程度也非常高,据统计,目前拥有3 000万美元资产的超富裕人士已达6 000多人,其中高达70%以上的富裕人口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以及其他沿海发达城市。未来几年,预计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随着个人财富的膨胀,这些富有客户群体愈加重视财富的保值增值,期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同时,享有商业银行传统零售银行服务和贵宾理财服务无法提供的各类金融和非金融增值服务,比如财富规划、投资银行、私募、创业投资等个性化、一揽子金融服务。[1]2006年以来,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向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之后,国际知名银行如瑞士友邦、花旗、汇丰等纷纷在中国成立私人银行部,拉开了中国大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帷幕。[2]2007年,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国内商业银行先后开办了私人银行业务,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竞争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

2.私人银行业务需要专业化经营

国内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私人银行业务具有客户信息的私密性、私人银行家的职业化、私人银行服务和产品的个性化、私人银行服务区域的全球化、私人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系统化等特点。因此,私人银行服务体系与一般财富管理体系存在很大差别。私人银行服务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零售银行服务以及贵宾理财服务的范畴,延伸到私人银行客户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和人生的不同阶段。国外成熟私人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保险规划、税收规划、资产传承服务、子女教育信托、养老规划、贵宾登机服务、环球财富保障、离岸基金、家庭办公室、金融市场组合投资、珠宝艺术品投资咨询等都是典型的私人银行服务。[3]因此,深入了解客户的私密性要求、风险偏好、收益预期、流动性偏好、资产配置需要、资产组合管理需要、个人和家庭信息特征、未来生活规划以及其他非金融服务需要等,全面实行客户关系管理是成功服务私人银行客户的关键。正是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所具有的上述特点,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必须以专业化、功能强大的新型私人银行服务模式为发展方向,不断寻求体制突破或创新。

3.私人银行业务经营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国际先进私人银行的组织机构模式基本分为三种,即以瑞士为代表的独立法人型的私人银行,以美国为代表的投资银行型的独立运作的私人银行机构,以及作为隶属于商业银行的事业部制形式的私人银行或私人银行子公司。无论哪种形式,私人银行业务经营的专业性、服务和产品的个性化,经营实体的独立化都是其共同特点。在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竞争的市场上,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和独立运作模式,具有的竞争优势相当明显,以致存在着“只有在外资银行才能真正享受私人银行服务”的说法。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践经验,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模式。从组织形式来看,目前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一般只是作为总行一级部门或准一级部门,在这种模式下,设在总行的私人银行中心(部)一方面要行使私人银行业务条线的管理职能,比如制定全行私人银行发展战略、规划、制度、政策、业务流程规范,指导全行各分支机构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另一方面,私人银行中心又类似于经营单位,须完成总行下达的各项业务经营指标。私人银行中心这种双重职能定位与分行和分行级专营机构的模式非常接近。[4]但是,在这种经营模式下,私人银行中心在日常经营管理、满足客户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化方面确存在着诸多体制障碍。例如,私人银行中心业务功能与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无法加入全国联行清算系统,不能开立独立的费用账户,在对外开展业务中不能使用私人银行业务印章。在与各分支行合作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中,也存在利益分配冲突、资源配置低效和开发维护客户难度大等多方面问题。随着私人银行业务的全面深入展开,这些瓶颈问题势必影响到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因此,一些银行现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经营模式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不具备组织机构和经营模式方面的比较优势。综观国际先进私人银行的发展历程,结合当前国内银行一级法人和总分支行管理的体制现状,建立依附于商业银行母体的分行级专营机构已成为私人银行组织模式的最佳选择。实践证明,只有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集中和优化配置,培养辐射全国的私人银行营销队伍,做到点面结合,理顺客户服务流程,形成以私人银行机构自营为主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才是促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设立私人银行专营机构的意义与重要作用

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低、中、高端客户相结合的零售银行服务体系

一方面,经过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国内银行已找到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零售银行发展道路,一些银行将市场目标定位于中高端客户,逐步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零售银行服务体系。按照市场细分,位于高端客户顶层的私人银行客户群体具有不同于大众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国内银行现有的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该类客户群体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专业化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从国内银行整体利益出发,建立私人银行业务体系可以丰富零售银行战略的内涵,银行除帮助客户管理庞大的资产外,还通过提供收购兼并的建议和咨询,甚至提供收藏鉴定,代表客户到拍卖场所竞标古董等,提升银行培育和留住客户的能力,提高客户忠诚度,形成银行与客户的双赢局面,实现共同增值的目标。

2.有利于改善国内银行的收入结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实现盈利的持续增长

业务收入来源和资产分布的多元化,是商业银行长久稳健经营和利润持续增长的关键。事实上,私人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最赚钱、发展最快的业务之一。[5]统计表明,私人银行客户带来的利润能够达到银行普通零售银行业务的10倍左右。西方国家私人银行实现专业化经营后,其业务利润率近年来高达30%,比如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过去几年的平均利润率就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在12%—15%,资产管理的规模效益在国际私人银行领域已经被验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私人银行机构提供的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服务以及各类非金融服务属于风险级别很低的中间业务,资本消耗低,股本回报率相对较高。比如在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收入中,资产管理费收入占45%,经纪费收入占20%,净利息收入仅占25%,都远高于一般零售银行业务的盈利表现。私人银行专营机构作为完全独立核算单位和利润中心,不必承担传统商业银行的各种包袱和风险,可以为银行带来大量管理费、手续费、咨询费收入。

3.有利于建立健全私人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

私人银行业务涉及的产品和服务日益复杂化,面临与传统商业银行类似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等。同时,由于私人银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涉及金融和非金融的众多领域,其风险状况必然呈现出自身的特点。特别是由于我国有关私人银行业务法律法规还不健全,银行采取分业经营,外汇管制比较严格,从而造成私人银行投资范围狭窄,风险对冲难度较大,给私人银行业务风险管控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风险控制对于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成立私人银行专营机构有利于通过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监控,从而化解和防范传统零售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未曾经历的风险模式。例如,有的私人银行客户定制产品与特定国际市场的特定标的挂钩,并指定特定的产品净值观测期,相应的特定市场风险对私人银行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要求比较高。实行私人银行业务全行的垂直管理,各经营单位可以按照统一的风险管理类别要求,进行风险控制与管理,严格操作和服务流程,保证私人银行业务规范和稳健运营。

4.有利于加强国内商业银行成本控制和核算管理

当前,一些国内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与其他的银行业务交织在一起,还没有建立起清晰的业务划分界限,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业务独立核算。与私人银行业务相关的费用成本开支难以得到科学合理的确认,很多情况下商业银行只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按比例在经办分支行与私人银行机构之间进行分摊。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准确核算私人银行业务的各项财务收支和损益结果,也不利于对私人银行营销团队及各分行客户经理有效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提高私人银行从业人员的积极性。[6]

5.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私人银行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是制约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对私人银行家及其团队的要求已不限于仅成为一名合格的销售人员或理财师而已,私人银行服务几乎是全方位的,除了为客户设计财富管理规划,购买合适的理财产品外,还要为客户提供纳税筹划、保险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从而为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从财富管理岗位转岗过来的,非常缺乏精通财富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国内外金融市场产品和交易、资本市场运作规则、保险、税收和移民政策、信托计划的规则和运作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只有成立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专门化私人银行经营机构,加强私人银行人才资源培育和开发力度,吸引和培养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职业化的私人银行服务和销售团队,才能真正提高私人银行的服务水准。

三、国内商业银行设立私人银行专营机构的可行性分析

1.商业银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通过股改上市,国内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公司治理结构得到完善;各项业务发展迅速,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银监会监管要求,具有拨付营运资金的能力。国内商业银行完全可以依靠自身资金实力,根据监管当局的准入要求,向私人银行专营机构拨付营运资金,并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随时给予资金和其他支持。在决策机制方面,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建立了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流程。比如,2008年中信银行成立了由主管行长和总行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私人银行业务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向总行行长办公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协调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中跨部门的事项,推动私人银行业务按计划实施,监督指导私人银行中心的各项工作。

另外,国内私人银行经营的资产风险相对较低,科学管理已渗透到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营业务收入为存贷款利差收入和向投资者销售理财产品形成的各项中间业务收入。客户贷款主要以个人抵(质)押贷款和消费贷款等低风险贷款为主。国内银行的各私人银行中心都在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明确中长期发展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国际化程度得到有效提升。 

2.私人银行业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体系已基本形成,产品和品牌受到了市场和业界的认同。从体系建设来看,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依托于现有零售银行体系,在产品与服务开发体系、业务支持体系、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预算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及市场营销和业务推广体系等已基本形成。在探索私人银行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国内银行除通过各分支行和零售业务条线进行市场开发和理财产品销售外,先后成立了由私人银行中心直接管理的分中心,作为私人银行销售团队,私人银行客户数和管理总资产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呈现出增长态势。

从产品和服务能力看,国内各家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自主研发的产品均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客户收益均好于市场平均收益率。比如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就先后设计推出了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留学移民咨询、不限次数的全球贵宾登机、高尔夫免费畅打和医疗健康顾问等颇具特色的增值服务,并先后赢得了国内外的各种奖项,市场冲击力和品牌美誉度初步建立。

3.私人银行业务具备较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已初步建立健全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中心制定的各类操作流程和制度办法,基本涵盖了业务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涉及产品审批流程、业务操作、决策程序、财务预算管理、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风险管理的重点是防范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国内的私人银行中心目前已经建立的产品研发的立项审批制度,投资产品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报批流程,产品存续期间的每月监控制度以及产品到期后的评估制度等,已对产品涉及到的市场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控制;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客户“KYC”制度的建立,客户开户流程、客户开卡、制卡和客户档案资料管理等审批流程规定,客户电话委托系统流程规定,客户电话回访以及受理客户投诉等。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私人银行中心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在借款人属地分行的配合下按授信申请、授信调查等前台操作流程规定开展信贷业务,贷款的审批由属地分行按权限进行管理。在产品立项研发过程中,投资产品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投资产品所涉及的信用风险,如投资顾问信用风险和投资项目信用风险进行了全方位控制。在财务管理方面,私人银行中心已建立起以“授权和分级审批”为框架和基本原则的财务管理体系,为降低操作风险提供了制度保障,具体体现在财务支出的事前审批制度、费用和资本性支出台账的建立、会计出纳岗位分设等。

综上所述,国内银行已从发展规划、体系建设、经验积累等方面为设立私人银行专营机构做好了充分准备,私人银行业务专业化经营的基础已初步建立。 

四、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专营化经营的探索

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自2007年8月8日启动以来,已经经过了2008年一个完成的经营年度,目前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已从发展战略、基础体系建设、经验积累及组织机构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发展基础,下一步我们将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探索私人银行专营机构的运作模式

中信银行拟成立的私人银行专营机构将在总行行长办公会的领导下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并接受总行“私人银行业务管理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专营机构通过对私人银行业务实行集中操作、独立核算、专业化经营和类公司化管理,实现人、财、物、技术等资源的集中和最佳配置,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和速度,打造中信私人银行品牌。

中信私人银行专营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负责全行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报批或报备;负责全行私人银行业务管理制度、业务标准、系统设置和操作流程等的制定和起草;负责全行私人银行业务的营销和市场推广;负责全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经营分析以及市场需求分析;负责全行私人银行业务工作的指导以及对外合作的协调;负责全行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等。

私人银行专营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由中信银行总行任免。专营机构内设若干业务管理部门或模块,负责与总行有关部门协调资金计划、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人力资源管理、产品与服务开发、市场营销、风险管理、业务与系统支持等相关业务工作。私人银行专营机构与中信银行各分支机构对发生的业务采取委托代理和相互计价的方式。如设立专营机构的申请获得批准,中信银行将在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设立私人银行分中心。分中心作为私人银行中心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本地区私人银行业务的推广和市场营销活动。

2.强化私人银行业务风险控制体制与机制 

有效的风险控制是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私人银行业务提高竞争力和实现盈利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工作。私人银行专营机构将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并根据各类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相应的风险控制体系和管理制度;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划分,落实责任到人;严格把好资产质量关,及时发现并杜绝各类风险隐患。

3.加强私人银行业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为保证私人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水平和营运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全面实现私人银行业务的系统化、平台化和科学化管理。2008年以来,中信银行与战略投资者西班牙BBVA银行一直抓紧合作开发“中信私人银行综合管理系统”,旨在围绕私人银行客户的需求特点,更好地体现私人银行服务的个性化和私密性。目前,该项目的前期可行性调研、立项、需求提出等阶段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后续招投标工作已展开。如获批准取得分行级专营机构资格,中信银行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国家各项金融法律法规的要求,以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运作模式进行规范运作。

同时,中信银行将以建立一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私人银行专业队伍为目标,加大私人银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一是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财富管理经验和良好的专业资质,并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的优秀客户经理人才;二是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私人银行研究团队和投资顾问团队,能够提供产品开发、财务规划、资产组合和配置等专业化的服务,并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和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投资规划;三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私人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私人银行风险管理制度,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私人银行风险管理氛围。

4.加强与西班牙BBVA银行建立深层次私人银行业务合作

西班牙BBVA银行是中信银行的战略合作伙伴和主要外资法人股东。作为全球性银行和西班牙第二大金融机构,BBVA有8 000家分支行和近10万名雇员遍布33个国家和地区,客户总数超过4 200万。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BBVA已有近20年的历史,客户遍布全球各地。2004年以来,其私人银行业务以年25%的速度递增。2007年末,其管理总资产已接近200亿美元。BBVA拥有成熟的私人银行管理系统,涉及资产组合管理、绩销考核、风险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多方面。中信银行将通过与BBVA银行的深入合作,借鉴和有效利用该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经验,促进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最大限度的投资回报。

参考文献:

[1] 薛和生,杨佩丽.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5):45-51.

[2] 张长征,付玲玲.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2007,(7):85-87.

[3] 连建辉,孙焕民.私人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3):49-54.

[4] 庞继英,唐庆春.私人银行业务探讨[J].中国金融, 2001,(3):48-50.

[5] 王怡静.从国际私人银行发展的最新趋势论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的对策[J].华北金融,2009,(1):29-31.

[6] 盛婉珍,姜秋林.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研究[J].金融论坛,2008,(6):52-57.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Banking 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

Cao Tong

(School of Finance,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责任编辑:杨 放)

作者:曹 彤

第4篇:中国商业银行简史

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境内第一家银行是1845年英国人设立的丽如银行,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作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开始营业。

20世纪30年代,统治旧中国的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简称“四行二局一库”)为主体,包括省、市、县银行及官商合办银行在内的金融体系。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开始发行人民币。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迁入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即银行不划分专业系统,各个银行都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使中国人民银行成为既办理存款、贷款和汇兑业务的商业银行,又担负着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中央银行。从1979年初开始,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相继恢复了主管农村金融业务的中国农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了主管外贸信贷和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财政部中分设出了主管长期投资和贷款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81年底又成立了负责接受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及其他资金转贷给国内企业的中国投资银行。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文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驶中央银行的职能,同时决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接办中国人民银行原有的信贷和储蓄等商业银行业务。至此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四大国家专业银行为骨干所组成的银行体系。

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各类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和1992年中共“十四”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国银行业在改革中不断扩大发展。在交通银行重组成以公有制为主的股份制全国性综合银行后,相继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13家股份制银行。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3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外,数量更庞大的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经过30年的渐进式改革,中国基本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十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一百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更多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所构成的现代银行业体系。

截止至2009年,全国共有14家商业银行的股票上市,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深发展A、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

第5篇: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一、 战略目标

1、中国工商银行六年战略转型的主要成就

2006~2011年是中国工商银行十年战略转型大步推进的阶段。过去六年,本行积极把握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战略转型成效突出:其一,坚持走资本集约型发展道路,较好地平衡了业务发展和资本约束之间的关系,在同业中率先探索出了一条较低资本耗费的发展道路;其二,较好地处理了“向哪里转”的问题,在合理控制信贷等高资本消耗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新兴业务、中间业务领域的投入和发展力度,构筑起新的业务发展架构,确立起在重大潜力业务领域的显著优势;其三,转型激发了全行发展活力,经营效率显著提升;其四,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形成了可持续的业务、资产、负债和收益结构;其五,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竞争区域分支行经营业绩与市场竞争力有所提升;其六,体制机制改革较快推进,全行管理体系建设再上台阶;其七,综合化、国际化战略顺利推进,逐步形成了支撑工商银行未来发展的跨境、跨市场业务平台。

2、中国工商银行新三年规划的战略框架

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特征,本行将更加坚定地推进经营转型,着力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以更好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未来三年,本行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贯彻“调整结构、创新驱动、优化格局、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完善治理、人才兴行、文化引领”三十二字战略方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行健康可持续发展,朝着实现“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重银行”的愿景目标迈出更大步伐。本行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走资本集约型的发展道路,依托经营结构优化调整和业务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确保经营业绩稳健可持续增长。

二、目标客户

向438万公司客户和3.93亿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 产品、服务

1、个人金融服务例如:留学贷款等

2、企业金融服务例如:全球现金管理等

3、电子银行服务例如:手机银行等

4、银行卡服务例如:牡丹运通卡等

四、 盈利模式

很多代理业务,如代发工资,代扣水电煤,代扣学费等等,公司和学校都会支付给银行中间费。收取卡的年费。和一些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合作,代理卖他们的产品,他们也会给银行支付很高的中间费。做外币结售汇业务中间的价格差,异地汇款取款的手续费,贷款的利息,等等等等,总之有很多。

五、 核心竞争

工商银行公司业务核心竞争力包括1.优化的业务结构;从竞争的主体看,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 建行等四大行通过体制创新、机构改革与经营转型,进一步发挥大型银行客户、网点、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公司业务市场的拓展力度;国家开发银行已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型,同时其融资的政策性优势仍会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持;中小股份制银行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在部分领域和区域内处于较快上升的态势,将可能对未来公司业务的竞争格局增添新的变数;外资银行凭借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和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不断蚕食优质公司客户市场;近年来社保资金、保险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获准扩大投资渠道,成为银行在基础设施信贷领域新的竞争对手。2.卓越的金融创新能力.从竞争领域看,已扩展到所有的公司业务,而竞争最为激烈的是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贷款业务和财务顾问、债券承销以及法人理财等新兴中间业务;至于外资银行,则与中资银行在全球现金管理、投资银行、信托理财等业务上的正面交锋越来越多。3完善的风险管理。从竞争手段看,在价格竞争继续存在的同时,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竞争越来越重要

第6篇:中国商业银行监管问题研究

【论文题名】 中国商业银行监管问题研究

【论文作者】 田军涛

【作者专业】 西方经济学

【导师姓名】 李燕燕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授予时间】 20060510

【 分类号 】 F832.33 F832.2

【 关键词 】 商业银行 银行监管 金融风险 金融创新 社会中介组织

【 摘 要 】

银行监管是监管当局的行政行为。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都要求银行监管研究不断深入。我国银行监管只有十几年的历史,监管实践说明,银行监管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监管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监管者与被监管者良性互动机制,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银行业的稳健发展。由于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是规模最大、从业人员最多、运作资金占绝对优势、业务范围最广泛的金融机构,是银行体系中的主体之一,是国民经济运作中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对社会经济发展及金融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适时对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第一部分是对我国商业银行有效监管相关理论的简述。首先,给出了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特征。其次,分析了商业银行有效监管的动因、原则和目标。再次,本文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不同监管模式分析等方面阐明了商业银行有效监管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商业银行有效监管问题的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处于不断向国际银行靠近和趋同的过程中。中国的商业银行监管不能脱离自身的实际,更不能忽视国际银行监管的成功经验。本文从制度、技术和组织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在银行监管国际化中的障碍。 第三部分是对改进商业银行有效监管的途径与举措的分析。有效的监管必须紧扣现代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的形成机理。充分运用社会资源要求信息披露透明化、行业监督自律化、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对行政监管的辅助作用。另外,有效的金融监管还要加快监管创新,健全监管内容和方式。

【文摘语种】 中文文摘

【论文页数】 1-51

第7篇:中国银行业反商业贿赂承诺

编辑:admin | 2006-07-11 19:34:09| 作者:CBA | 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浏

览:10841次

为贯彻落实中央治理商业贿赂精神,认真开展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我们作出如下承诺:

牢记八荣八耻,践行职业操守;

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

培育合规文化,确保依法经营;

倡导公平竞争,抵制不当交易;

注重稳健发展,防范金融风险;

增进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

坚持廉洁从业,严惩违规行为;

构建长效机制,防治商业贿赂。

第8篇:中国银行业反商业贿赂承诺

为贯彻落实中央治理商业贿赂精神,认真开展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我们作出如下承诺:

牢记八荣八耻,践行职业操守;

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

培育合规文化,确保依法经营;

倡导公平竞争,抵制不当交易;

注重稳健发展,防范金融风险;

增进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

坚持廉洁从业,严惩违规行为;

构建长效机制,防治商业贿赂。

第9篇: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分类大全

来看看银行都干了些什么,也就是他们的业务细分。

最通用的分类是:负债业务(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资产业务(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中间业务(银行不需运用自己的资金,代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一、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1、贷款(放款)业务--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 1) 信用贷款:

信用贷款,指单凭借款人的信誉,而不需提供任何抵押品的贷款,是一种资本贷款。

(1) 普通借款限额:

企业与银行订立一种非正式协议,以确定一个贷款,在限额内,企业可随时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限额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90天。普通贷款限额内的贷款,利率是浮动的,与银行的优惠利率挂钩。

(2) 透支贷款:

银行通过允许客户在其帐户上透支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贷款。提供这种便利被视为银行对客户所承担的合同之外的“附加义务”。

(3) 备用贷款承诺:

备用贷款承诺,是一种比较正式和具有法律约束的协议。银行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在合同中银行承诺在指定期限和限额内向企业提供相应贷款,企业要为银行的承诺提供费用。

(4) 消费者贷款:

消费者贷款是对消费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这种贷款时,要进行多方面的审查。

(5) 票据贴现贷款:

票据贴现贷款,是顾客将未到期的票据提交银行,由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而取得现款。

2)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有以下几种类型

(1)存货贷款。存货贷款也称商品贷款,是一种以企业的存贷或商品作为抵押品的短期贷款。

(2)客帐贷款。银行发放的以应收帐款作为抵押的短期贷款,称为“客帐贷款”。这种贷款一般都为一种持续性的信贷协定。

(3)证券贷款。银行发放的企业借款,除以应收款和存货作为抵押外,也有不少是用各种证券特别是公司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作押的。这类贷款称为“证券贷款”。

(4)不动产抵押贷款。通常是指以房地产或企业设备抵押品的贷款。

3)保证书担保贷款:

保证书担保贷款,是指由经第三者出具保证书担保的贷款。保证书是保证为借款人作贷款担保,与银行的契约性文件,其中规定了银行和保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银行只要取得经保证人签字的银行拟定的标准格式保证书,即可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所以,保证书是银行可以接受的最简单的担保形式。

4)贷款证券化:

贷款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一定程序将贷款转化为证券发行的总理资过程。具体做法是:商业银行将所持有的各种流动性较差的贷款,组合成若干个资产库(Assets Pool), 出售给专业性的融资公司(Special Purpose Corporation),再由融资公司以这些资产库为担保,发行资产抵押证券。这种资产抵押证券同样可以通过证券发行市场发行或私募的方式推销给投资者。出售证券所收回的资金则可做为商业银行新的资金来源再用于发放其它贷款。

2、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是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投资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资产业务,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按照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国内证券投资和国际证券投资。国内证券投资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政府证券投资、地方政府证券投资和公司证券投资。

国家政府发行的证券,按照销售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作公开销售的证券,一种叫作不公开销售的证券。

商业银行购买的政府证券,包括国库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三种。

1)国库券。国库券是政府短期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下。

2)中长期债券。中长期债券是国家为了基建投资的资金需要而发行的一种债券,其利率一般较高,期限也较长,是商业银行较好的投资对象。

二、负债业务:

负债是银行由于授信而承担的将以资产或资本偿付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债务。存款、派生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负债,约占资金来源的80%以上,另外联行存款、同业存款、借入或拆入款项或发行债券等,也构成银行的负债。

1、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相对于定期存款而言的,是不需预先通知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

活期存款构成了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重要条件。但成本较高。商业银行只向客户免费或低费提供服务,一般不支付或较少支付利息。

2.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相对于活期存款而言的,是一种由存户预先约定期限的存款。定期存款占银行存款比重较高。因为定期存款固定而且比较长,从而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对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3、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是个人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又可分为活期和定期。

储蓄存款的活期存款,或者称为活期储蓄存款,存取无一定期期限,只凭存折便可提现。存折一般不能转让流通,存户不能透支款项。 4. 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可转让定期存单存款是定期存款的一种主要形式,但与前述定期存款又有所区别。可转让存单存款的明显特点是:存单面额固定,不记姓名,利率有固定也有浮动,存期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不等。存单能够流通转让,以能够满足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双重要求。

5、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帐户:

它实际上是一种不使用支票的支票帐户。它以支付命令书取代了支票。通过此帐户,商业银行既可以提供支付上的便利,又可以支付利息,从而吸引储户,扩大存款。

开立这种存款帐户,存户可以随时开出支付命令书,或直接提现,或直接向第三者支付,其存款余额可取得利息收入。由此满足了支付上的便利要求,同时也满足了收益上的要求。

6、自动转帐服务存款帐户:

这一帐户与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帐户类似,是在电话转帐服务基础上发展而来。发展到自动转帐服务时,存户可以同时在银行开立两个帐户:储蓄帐户和活期存款帐户。银行收到存户所开出的支票需要付款时,可随即将支付款项从储蓄帐户上转到活期存款帐户上,自动转帐,即时支付支票上的款项。

7、掉期存款:

掉期存款指的是顾客在存款时把手上的由名义上兑换成其所选择的外币,作为外币定期存款存入银行。到期满时顾客先将外币存款连本带息兑回本币后才提取。存款期限由一个月至一年不等。

三、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其收入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

1、结算业务

结算业务是由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衍生出来的一种业务。 1)结算工具:

结算工具就是商业银行用于结算的各种票据。目前可选择使用的票据结算工具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等。 主要的票据结算工具:

(1)、银行汇票:由企业单位或个人将款项交存开户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持往异地采购商品时办理结算或支配现金的票据。

(2)、商业汇票:由企业签发的一种票据,适用于企业单位先发货后收款或双方约定延期付款的商品交易。

(3)、银行本票: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凭以办理转帐或支取现金的票据。可分为不定额本票和定额本票。

(4)、支票:由企业单位或个人签发的,委托其开户银行付款的票据,是我国传统的票据结算工具,可用于支取现金和转帐。

2)结算方式:

(1)同城结算方式:

a. 支票结算 商业银行最主要或大量的同城结算方式是支票结算。支票结算就是银行顾客根据其在银行的存款和透支限额开出支票,命令银行从其帐户中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从而实现资金调拨,了结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过程。 b. 帐单支票与划拨制度。这是不用开支票,通过直接记帐而实现资金结算的方式。

c. 直接贷记转帐和直接借记转帐。 这两种结算方式是在自动交换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交换所交换的是磁带而不是支票。它通过电子计算机对各行送交的磁带进行处理,实现不同银行资金结算。

d. 票据交换所自动转帐系统。 这是一种进行同城同业资金调拨的系统。参加这种系统的银行之间,所有同业拆借、外汇买卖、汇划款项等将有关数据输入到自动转帐系统的终端机,这样收款银行立即可以收到有关信息,交换所同时借记付款银行帐户,贷记收款银行帐户。

(2)异地结算方式:

a. 汇款结算 汇款结算(Remittance),是付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某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汇款结算又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 b. 托收结算 托收结算(Collection),是指债权人或售货人为向外地债务人或购货人收取款项而向其开出汇票,并委托银行代为收取款项的一种结算方式。托收业务主要有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两类。

c. 信用证结算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一种有条件的银行付款承诺,即开证银行根据进口商的指示,向出口商开立的,授权其签发以进口商或银行为付款人的汇票,保证在条款规定条件下必定付款或承兑的文件。 d. 电子资金划拨系统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投入银行运用,电子计算机的大型化和网络化改变了商业银行异地资金结算的传统处理方式。通过电子资金结算系统进行异地结算,使资金周转大大加快,业务费用大大降低。

2、信用证业务: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作为商业贸易的手段之一,银行信用证是进口商的代理银行为进口商提供自身的信用,保证在一定的条件下承付出口商开给进口商的票据,即将所开票据当作是开给本行的票据。所谓信用证即是保证承付这些票据的证书。

信用证的种类: 1) 银行信用证

汇票的接受人是银行,开证行或受其委托的保兑银行承兑开给自己的汇票,这种信用证是银行信用证(Bank Credit)。 2) 不可撤销信用证与可撤销信用证

不可撤销信用证(Irrevocable Credit),是指开证行一旦开立了信用证并将之通知了受益人,在其有效期间,如若没有开证委托人、受益人或已依据此信用证贴现汇票的银行的同意,不可单方面地撤销此信用证,也不可变更其条件。 3) 保兑信用证与不保兑信用证

开证行以外的银行对卖方开出的汇票保证兑付,这种信用证称为保兑信用证(Confirmed Credit),而无此保证者则称为不保兑信用证(Unconfirmed Credit)。

4) 一般信用证和特定信用证

信用证的开证行特别指定某一银行贴现根据此信用证开出的汇票,这种信用证称为特定信用证(Special or Restricted Credit ),而不限定贴现银行者称为普通信用证(General or Open Credit)。

3、信托业务

信托(Trust),可以从两方面考察,从委托人来说,信托是为自己或为第三者的利益,把自己的财产委托别人管理或处理的一种行为;从受托人来说,信托是受委托人的委托,为了受益人的利益,代为管理、营运或处理信托人托管财产的一种过程。广义的信托还包括代理业务,如受托代办有价证券的签证、发行、收回、掉换、转让、还本付息以及代客保管物品等。

信托与代理的主要区别在于财产权是否转移,如果财产权从委托人转移到受托人,则是信托关系,而代理则不涉及财产权转移。

信托关系(Fiduciary Relationship)是一种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在内的多边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托行为、财产转移 本金

委托人---------- > 受托人-----> 受益人

有关管理指示 受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信托方式划分:投资信托、融资信托、公益信托、职工福利信托。

(1)证券投资信托

证券投资信托是以投资有价证券,获取投资收益为目的信托。它是由信托部门将个人或企业、团体的投资资金集中起来,代替投资者进行投资,最后将投资收益和本金偿还给受益人。

(2)动产或不动产信托

动产或不动产信托是由大型设备或财产的所有者提出的、以融通资金为目的信托。

(3)公益信托业务

公益信托是一种由个人或团体捐赠或募集的基金,以用于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信托。

4、租赁业务

1) 融资性租赁(Financial Lease )是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租赁。一般先由承租人自行从供货处选好所需设备,并谈妥交易条件,然后找出租人(金融机构或其附属的专业子公司),要求后者按谈妥的条件向供货商购买设备,并签订租赁合同,取得设备使用权,并按期交纳租金。这时出租人支付了全部资金,等于提供了百分之百的信贷,因此又叫融资性租赁或资本性租赁。 2)操作性租赁(Operating Lease)又叫服务性租赁,是由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一种特殊服务的租赁。这种特殊服务主要是指设备的短期使用或利用服务,如出租人买下库房、车船、电子计算机等,然后出租给承租人。操作性租赁通常适用于一些需要专门技术进行保养、技术更新、使用频度不高的设备。

3)出售与返租式租赁(Sale and Lease back)是财产所有人将其财产出售以后又租回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这种租赁的后半段与一般租赁完全相同,只是增加了前半段的出售过程,财产所有者又变成了财产使用者。 4)转租赁(Sublease ),是将设备或财产进行两次重复租赁的方式。国际租赁中通常采用这种租赁方式。

5、代理业务

代理融通(Factoring )又叫代收帐款或收买应收帐款,是由商业银行或专业代理融通公司代顾客收取应收款项,并向顾客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业务方式。

代理融通业务一般涉及三方面当事人,一是商业银行或经营代理融通业务的公司,二是出售应收帐款、取得资金融通的工商企业,三是取得商业信用及赊欠工商企业贷款的顾客。三者的关系是,工商企业对顾客赊销货物或劳务,然后把应收的赊销帐款转让给银行或代理融通公司,由后者向企业提供资金并到期向顾客收帐。

6、银行卡业务 1) 信用卡

信用卡是消费信贷的一种工具和形式,具有“先消费”、方便消费者的特点。

信用卡的种类很多,除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外,还有商业和其他服务业发行的零信用卡、旅游娱乐卡等。 2) 支票卡

支票卡又叫保证卡,供客户开发支票时证明其身份的发卡。卡片载明客户的帐户、签名和有效期限。

3)自动出纳机卡和记帐卡

自动出纳机卡是一种印有磁带、专供在自动出纳机上使用的塑料卡。卡上除标明发行银行、卡片号码外,磁带上还记录有客户的存款户帐号、密码和余额。 4)灵光卡和激光卡

灵光卡又叫记帐卡、方便卡,是一种带微型集成电路的塑料卡片,具有自动、数据处理和储存的功能,卡片可以记录客户每笔收支和存款余额。

7、咨询业务:

在现代社会,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商业银行通过资金运动的记录,以及与资金运动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可以为企业提供丰富实用的经济信息。其主要内容有:企业财务资料资信评价;商品市场供需结构变化趋势介绍;金融市场动态分析。

四、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这项比较特殊,单独列出)

1、国际结算业务

国际间进行贸易和非贸易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要用货币收付,在一定的形式和条件下结清,这样就产生了国际结算业务。

国际结算方式是从简单的现金结算方式,发展到比较完善的银行信用证方式,货币的收付形成资金流动,而资金的流动又须通过各种结算工具的传送来实现。 1)汇款结算业务

汇款是付款人把应付款项交给自己的往来银行,请求银行代替自己通过邮寄的方法,把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银行接到付款人的请求后,收下款项,然后以某种方式通知收款人所在地的代理行,请它向收款人支付相同金额的款项。最后,两个银行通过事先的办法,结清两者之间的债权债务。

汇款结算方式一般涉及四个当事人,即汇款人、收款人、汇出行和汇入行。

国际汇款结算业务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电汇、信汇和票汇。 2)托收结算业务

托收是债权人为向国外债务人收取款项而向其开发汇票,委托银行代收的一种结算方式。

一笔托收结算业务通常有四个当事人,即委托人、托收银行、代收银行和付款人。

西方商业银行办理的国际托收结算业务为两大类,一类为光票托收,另一类为跟单托收。

3)信用证结算业务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指进出口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后,进口商主动请示进口地银行向出口商开立信用证,对自己的付款责任作出保证。当出口商按照信用证的条款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后,进口商将货款通过银行交付给出口商。

一笔信用证结算业务所涉及的基本当事人有三个,即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和开证银行。

4)担保业务

在国际结算过程中,银行还经常以本身的信誉为进出口商提供担保,以促进结算过程的顺利进行。目前为进出口结算提供的担保主要有两种形式,即银行保证书和备用信用证。

(1)银行保证书(Letter of Guarantee)

银行保证书又称保函,是银行应委托人的请求,向受益人开出的担保被保证人履行职责的一种文件。

⒉备用信用证(Stand-by Letter of Credit)

备用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保证书性质的凭证。它是开证行对受益人开出的担保文件。保证开证申请人履行自己的职责,否则银行负责清偿所欠受益的款项。

2、国际信贷与投资

国际信贷与投资是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中的资产业务。国际信贷与投资与国内资产业务有所不同。这种业务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国外借款者。 1)进出口融资

商业银行国际信贷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融通。这种资金融通的对象,包括本国和外国的进出口商人。

商业银行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资金融通的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进口押汇,是指进出口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后,进口方请求进口地的某个银行(一般为自己的往来银行),向出口方开立保证付款文件,大多为信用证。然后,开证行将此文件寄送给出口商,出口商见证后,将货物发运给进口商。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保证文件的这一过程。

出口押汇,出口商根据买卖合同的规定向进口商发出货物后,取得了各种单据,同时,根据有关条款,向进口商开发汇票。 另外,提供资金融通的方式还有打包贷款,票据承兑,出口贷款等。

2)国际贷款

国际贷款由于超越了国界,在贷款的对象、贷款的风险、贷款的方式等方面,都与国内贷款具有不同之处。

商业银行国际贷款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⑴根据贷款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贷款、企业贷款、银行间贷款以及对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贷款。

⑵根据贷款期限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这种期限的划分与国内贷款形式大致相同。

⑶根据贷款银行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单一银行贷款和多银行贷款。单一银行贷款是指贷款资金仅由一个银行提供。一般来说,单一银行贷款一般数额较小,期限较短。多银行贷款是指一笔贷款由几家银行共同提供,这种贷款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参与制贷款。第二,辛迪加贷款。

3)国际投资

根据证券投资对象的不同。商业银行国际投资可以分为外国债券投资和欧洲债券投资两种。

⑴外国债券投资。外国债券(Foreign Bond)是指由外国债务人在投资人所在国发行的,以投资国货币标价的借款凭证。外国债券的发行人包括外国公司、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外国债券的购买人为债权国的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个人等,其中,商业银行是重要的投资者。

⑵欧洲债券投资。欧洲债券(Europe-Bond )是指债务人在欧洲金融市场上发行的,以销售国以外的货币标价的借款凭证。

欧洲债券是目前国际债券的最主要形式。

欧洲债券有很多形式:

①普通债券(Straight Band)。这是欧洲债券的基本形式,其特点是:债券的利息固定,有明确的到期日,由于所支付的利息不随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而升降,因此,当市场利率波动剧烈时,就会影响其发行量。

②复合货币债券(Multiple-Currency Bond)。债务人发行债券时,以几种货币表示债券的面值。投资人购买债券时,以其中的一种货币付款。

③浮动利率债券(Floating Rate Bond)。浮动利率债券是指债券的票面利率随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而调整的债券。

④可转换为股票的债券(Convertible Euro-Bond)。这种债券的特点是:债务人在发行债券时事行授权,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将此种债券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票,成为该公司的股东。

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中,外汇交易业务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外汇头寸、即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期权交易、套汇与套利、以及投机等。

五、商业银行联行往来业务(银行之间的交易)

1、联行往来的基本概念 社会资金往来运动最终要体现在银行间的划拨上,当资金结算业务发生时,必然要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银行机构往来才能完成,如果往来双方同属一个银行系统,即同属一个总行的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资金帐务往来,则称其为联行往来: 1)全国联行往来。全国联行往来适用于总行与所属各级分支之间以及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机构之间的资金帐务往来。全国联行往业帐务由总行负责监督管理。

2)分行辖内往来。分行辖内往来适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与所辖各分支机构之间以及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内各银行机构之间的资金帐务往来。分行辖内联行在往来帐务由分行负责监督管理。

3)支行辖内往来。支行辖内往来适用于县(市)支行与所属各机构之间以及同一县(市)支行内各机构之间的资金帐务往来。其所涉及的帐务由县(市)支行管理监督。

2、联行往来账务核算 1)发报行核算

发报行是联行往来帐务的发生行,是保证联行帐务正确进行的基础,对整个联行工作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报单的编制;报单的审查与寄发;联行往帐报告表的编制。

2)收报行核算

收报行是联行往帐的受理者,它对发报行寄来的联行报单及所附凭证,必须进行认真审核和再复核,并应准确、迅速办理转帐和对帐,以保证全国联行往来核算工作的正确进行。

3)总行电子计算中心

总行电子计算中心是对全国联行往来帐务进行逐笔集中监督的部门,它根据联行往帐报告表监督联行往帐;按收报行行号编制对帐表,寄收报行对帐,监督联行来帐,以保证全国联行往帐与来帐双方一致。

上一篇:培训学校装修预算下一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