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市场化研究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商业银行市场化研究(精选8篇)

商业银行市场化研究 篇1

商业银行市场化研究

新经济浪潮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深刻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面对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面对市场规则、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中国的银行业怎么办?唯一的答案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全面市场化.

作 者:余传威 YU Chuan-wei 作者单位:丹东市建设银行中心支行,辽宁,丹东,118000刊 名:辽宁财专学报英文刊名:LIAONING FINANCIAL COLLEGE JOURNAL年,卷(期):4(2)分类号:F832.33关键词:商业银行 市场化 战略 功能

商业银行市场化研究 篇2

在“渐进式”改革进程中, 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稳步推进。1993年, 利率市场化改革明确了基本设想。两年后则初步提出了具体操作的基本思路。此后又历经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和转贴现利率的放开和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这三次重大的改革。致使银行业真正走到了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此后, 诸如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等一系列举措, 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真正“上路”。

就其晋城而言, 存贷款的利率市场化将是未来利率市场化的核心, 其基本点在于:将各类存款利率和各类贷款利率的向上、向下浮动区间加以扩大和直至放开, 最终使得央行不再调整基准利率, 彻底放开对商业银行的控制, 使之可以自主确定利率水平。

二、利率市场化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 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 加大了竞争、经营压力。

长期以来, 存贷利差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 而其一旦发生变化, 必然直接影响收入和利润。在先前的固定存贷利率体制下, 管制利差是商业银行的一个稳定收入元, 而随着放宽存贷利率浮动幅度这一过程, 尽管商业银行有了利率自主决策权, 但竞争中要争夺优质客户, 往往必然要降低贷款利率, 而同时优质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提升却造成了存贷利差不可能扩大, 以至于银行收入和利润大打折扣。由此可见, 商业银行已经不可能单一依靠存贷利差经营了。其必须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 及时有效地调整和创新经营策略与金融产品, 有效地发展其他收入、利润渠道。而这样的过程中, 必然会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被淘汰。

2. 加大了利率管理难度和利率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 存贷款利率除了受到信贷需求影响外, 还会受到货币市场利率影响, 后者的随机波动必然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资金来源等方面。近段时间以来, 债券回购市场、拆借市场利率的变化就已经给了商业银行一个此方面的信号。因为存贷款利率市场化造成的风险、收益分布无端变化, 必然会造成资金流动更具随机性, 以此造成了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面临越来越多的随机利率敏感性变化。同时, 客户行为变化更是造成了商业银行经营面临价格杠杆的影响, 迫切要求商业银行在相应策略上作出调整———这样又将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定价方面面临的风险。

(二) 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1. 能够提升银行间公平竞争并倒逼银行提升管理素质。

加入W T O以来, 国内银行业由与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 以至于不得不直面国外银行业竞争, 而利率市场化则从价格角度提升了国内商业银行的价格手段, 将竞争“公平化”。同时也构建了“优胜劣汰”机制, 以促进其实现管理、业务等方面的转型。

2. 能借助金融创新促进商业银行发展业务。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 控制利率风险这一活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以至于给金融衍生产品 (主要以规避利率风险为目的) 的创新提供了方便。首先, 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大的金融产品定价权, 客观上有助于金融创新。同时, 面临的竞争压力、利率风险的上升同样会倒逼商业银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只有借助有效、持久的金融创新方才能够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趋吉避凶”。

3. 能帮助客户结构进一步“自觉优化”。

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必须对贷款市场的运行趋势有所关注, 根据和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可能造成的各种因素, 来对利率水平加以“综合确定”, 一方面吸引重点、优质客户, 另一方面则以高利率来补偿风险较大的客户, 从而优化客户结构。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一) 将利率风险内控机制完善化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 商业银行可以参考巴塞尔委员会在先前制定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的相关内容, 从接受独立的外部审计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风险计量和监测系统、形成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管理层妥善监控利率风险等方面, 建设自身的利率风险内控制度体系。

(二) 形成资产负债管理模式 (多以利率风险为中心)

国内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 应形成围绕利率风险活动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 借助于对利率变化走势的预测、识别、监测来“对症下药”调整资产负债管理方案, 以之来尽最大可能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三) 形成围绕效益的“协作型”产品定价体系

尤其是在金融产品的开发方面更应如此———其主要包括市场营销、程序开发、业务规程编撰、产品定价、现金流安排、客户需求调查等层面, 在此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客户能够带来的“综合收益”, 除了各种派生业务外, 还包括筹集和运营资本成本、贷款期限长短、信用风险大小之类, 而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求的是要建立健全综合收益的测算体系。

(四) 以新产品规避利率风险

面对着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造成的利率波动, 银行有必要借助来源于市场的创新工具。以之来保证各种约束机制、内控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其中主要采取的办法包括利率上下限、利率期权和利率互换、利率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等业务。

(五) 提升中间业务的地位

如今, 我国商业银行绝大多数业务仍是存贷款, 因为中间业务不发达, 故而难以有效规避利率风险。而外资银行的成功经验表明:中间业务的高收益、高附加值特点正好不就了这一缺陷。尽管近段时间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 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其主要局限性包括业务规模小、实际经营范围窄、服务手段和技术水平落后等尽管近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电子货币的发展方面进步不小, 但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明显。故而, 作为商业银行应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金融创新意识, 借助于中间业务的发展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以此来尽最大可能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

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我国日益向纵深发展, 国内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一系列方面都受到了其影响颇为明显。本文一方面回顾了我国在此方面的改革进程, 另一方面对其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挑战、经营压力、发展机遇、面临的变革等加以重点分析, 进而探讨了应如何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挑战

参考文献

[1]袁珊婷.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 2015 (23) .

商业银行市场化研究 篇3

(一)利率和利率市场化理论透析。利率市场化通俗来讲就是各国中央银行放开对利率的人为控制,通过利率政策的颁布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和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利率改革过程。

(二)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1975年至1985年,十年间,金融深化理论的发表给世界范围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巨大推动作用。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肖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该理论,同时指出“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实践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意义。利率市场化仍然可以受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力。我国有关部门根据利率市场化的不同表现可采取一系列的间接宏观调控手段,了解整个市场资金需求情况,进而改进利率高低。随着国家的间接调控,利率市场化效果逐渐显现,使得商业银行获得利益的方式发生很大的改变。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1978年我国开始了金融体制的改革,当时是以非完全自由为导向、逐步推进的逻辑思路,基本进程为:首先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善,同时,优化金融市场的固定体制。在这一过程中,改善力度由弱到强。然后逐渐放宽利率调整条件,一步步推进利率自由化。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

1、利率市场化剔除商业银行部分传统业务。利率市场化的主体变革实施后,商业银行大部分传统业务的比率逐渐降低,同时,很多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出现,使得某些受利率变动较小的业务和与银行资金关联不大的中间业务将会利用此次契机得到较大发展。

2、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整顿金融市场秩序。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资金的流动进一步加快。在此次重大的实践中,我国政府部门制定了很多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监管了金融市场主体,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长时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是存款贷款业务,存贷款量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收入和利润有非常大的影响。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难上加难。

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是由资本市场的供需关系影响的,变动情况经常出现而且基本上不可预见,这势必加大银行资本收入的不确定性,加剧经营业务的风险。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加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金融机构,集中表现在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比较大。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的不断变化也加大的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维持及保障产生了负面的制约作用,这种负面影响虽然不会立即显现,但从长期来看,并不能忽视。

四、国际社会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的经验

美国进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所以以美国作为经验国进行剖析,以此吸取相关经验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帮助。

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开始于第一次全球经济危机。在此之前,美国始终是自由化的利率政策,各银行为了提高存款,不断提高利率。所以,经济危机时,美国的银行大量倒闭,金融体系遭受重创,直接导致了经济倒退。金融危机过后,美国相关政府部门对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和限制,遏制金融机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从而对美国的金融市场体系进行了规范和保护,通过加强美国国家机关对金融市场的严格监管,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国际社会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每一个细分举措都会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造成社会经济在一定时间内的不稳定,或者出现一些意外的经济现象。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讲,整体经济的稳定性也会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产生一定的作用力。稳定并且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利率的波动会产生强大的管控作用。这所产生的效果可以降低利率的风险。在经济发达地区,利率市场化实践过程就会很稳定,从这方面说,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成功受到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五、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一)加快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结构的调整。金融业务的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源泉。比较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证券服务代理手续费、银行卡手续费、结算管理费这三种业务收入品种较为重要。但是,一些附加值较高的项目类别所占的比重较低。通过对比中间业务的收入比重,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商业银行若想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应着力加强中间业务的服务,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战略目标转型,增加附加值较高的中间业务的比重,以此保障利率变动对自身经营的影响。

(二)深化改革,不断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商业银行的作用有两方面,第一是货币政策的中介,又是企业和居民金融行为的高效调节者。要达到这一目标,我国应重视商业银行体系和金融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大胆淘汰陈旧的制度体系。金融机构应该在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三)大力发展相关人才。随着市场利率风险的慢慢显现,我国商业银行现在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打造一个掌握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的风险管控团队,来保证自身稳定的发展。不过,我国在风险管理人才上的缺口非常大,缺少高精尖优秀人才的培养。

对于利率方面的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商业银行一方面应注重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处理事务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还应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两方面的共同培养,以达到管理人员能够熟练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理论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 18 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年.

[2]黄达.金融学第2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熊建华.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 当代经济, 2010,(16) .

[4]易纲.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 金融研究, 2009,(01).

[5]朱霞,刘松林.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02).

[6]谭慧敏.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2011

[7]刘伟雄.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面对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8]闫素仙.论日本利率市场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9(3):184-185

[9]蒋国政、黎和贵.印度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启示[N].中国经济导报,2012

[10]史琳.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10.

中国足球市场商业化研究 篇4

从1994年开始职业化改革的中国足球,在16年间,先后经历了5任足协“专职副主席”,其中3任“被下课”,2任进了监狱。现在,它变成了一个赌球、黑金和腐败的秀场。而联赛价值在历经国际赛事管理集团、福特宝和中超公司三家公司代理后,由亿元跌落到了“零价值”。

职业化推动来自高层

1994年4月27日,中国足球甲A联赛在成都进行了首场比赛。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被正式推向市场。在中国足协首任专职副主席王俊生眼中,“中国足球树起了新的里程碑。”

王俊生是中国足球市场化的先行者。对中国足球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足球运动改革总体方案”,就是由他起草的。该方案的关键论题是“足球要不要走职业化的道路”。

事实上,中国在这个时候,已经诞生了数家职业化俱乐部。

前国脚申思回忆,职业化之前的部分球队同样拥有赞助商,如广州的太阳神,辽宁的东北制药。“当时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邀请赛,每场比赛从几百块到几千块的奖金。”

第一家有赞助的职业俱乐部诞生于1984年,当年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宣布荣幸地成为广州足球队赞助商。随即中国的其他地方也依葫芦画瓢,数百家半职业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辽宁是一个有着深厚足球底蕴的大省,在那里,足球也首次“下海”进入私营企业。1988年在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港口内,辽宁省足球队令人惊讶地宣布成为职业足球俱乐部。

王俊生是职业化的坚定支持者,他在书中回忆,当时的中国足球,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程度。球员收入低,退役之后生活没有保证,而且,足球成绩一塌糊涂,国家体育总局已经不想对这个项目拨款。

1992年6月,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红山口召开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在会上,王俊生为这个提案作了报告。报告结束,各种质疑接踵而来,大部分地方协会的领导人,都持否定态度。王俊生说,此次,几乎都没有看好足球职业化。但最终,会议还是通过了《中国足球运动改革总体方案》,会上宣布,将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确立了中国足球要走职业化道路的改革方向„„这也是中国体育历史上第一次把足球联赛推向市场。

1993年底,中国足协在大连棒槌岛举行工作会议,讨论和修改了中国足球十年发展规划,想把中国联赛建成与欧洲主要联赛同等规模以及同等影响。这次中国足协决定要与国际接轨,实行门票等收入分成,促进球队向职业化过渡。

该改革计划把新兴的足球俱乐部都推向了市场,1993年底,上海申花俱乐部成立,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它脱离国家体委,由企业自主管理。俱乐部的所有制模式借鉴德国经验。也在这一年,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中国足协直属国有企业—中国福特宝(取自音译football一词)足球产业发展公司,成员大多来自中国足协的该公司享有足协商务活动及俱乐部商务开发的全权代理权。

中国足协自此开始淌进市场经营的洪水中,同时也让它除了“半官半民”之外,多了第三个任务—足球市场开发经营者。

首任赞助商万宝路

福特宝公司并没有操作任何赛事推广的经验,他们求助于国际足联。也在同一年,福特宝与国际足联旗下的赛事推广商国际管理集团(IMG)就甲A联赛、赛事冠名和商务赞助签订了合作协议。

IMG(国际管理集团)公司以“一年120万美元承包费,以后每年20%递增”的条件拿下头5年甲A联赛的商务开发权。这在当时是一笔大数字—尽管,万宝路给IMG的费用是180万美元。国家体委以前每年拨款给足协的,只有50万元人民币经费。

在国际管理集团的撮合下,万宝路香烟成为了中国甲A联赛首个赛季的冠名赞助商。但据接近足协内部的人士说,在1993年和1994年的职业化改革中,万宝路香烟以及国际管理集团成为了中国足协计划大幅推进的幕后推手。迄今为止,不断有记者希望得到万宝路当年的赞助合同细节,但从来没有被公开过。1994年,甲A联赛正式在成都打响。万宝路标志在媒体面前大量曝光。甲A的前五年,无疑是个黄金年代,球市火爆异常,数据统计,1996年甲A联赛上座率达到场均2.43万,是迄今职业联赛的峰值。

1997年,IMG在中国球市上赚到了几千万,是它进入中国20年后的首次盈利。而作为总冠名商,万宝路也获益匪浅,在那个外烟在中国激烈争夺市场的时代,通过足球,万宝路迅速打通全国销售渠道。迄今为止,万宝路都觉得这笔钱是物有所值。

第一个5年,这是IMG和中国足球合作的第一个蜜月期。他们的关系之好可以用一件事情来佐证,在看到足协的楼破旧不堪后,IMG联合万宝路,主动给足协修了一栋办公楼。

官僚制度成为紧箍咒

第一个5年结束后,IMG主动提出了续约,作为续约条件,他们将承包费提高了10倍。而这时,因为不允许香烟广告,万宝路被迫退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为了冠名权大打出手。最终,百事可乐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拿下了第二个5年的赛事总冠名权。

事后,百事为这个决定,后悔不已,因为在后面的5年,由于要力争在世界杯出线,当时的足协掌门人阎世铎在2001年没有通知任何赞助商的情况下,提出了甲A联赛只升不降,2002年甲A联赛只降不升,并建议缩短联赛时间,为2001年国家队备战世界杯预选赛让路。

IMG中国区总裁王应权对挂着市场牌子,运行官僚制度的足协无可奈何。对于IMG来说,打击开始接踵而来。

2002年,因为转播费的问题,央视中断了与足协的合作,直到联赛第7轮才恢复。经过这一折腾,观众对联赛的兴趣大大减低。同一年,百事向IMG提出了扣款要求,原因是收视率降低和改动联赛规则。尽管IMG同意扣款,但2002年底,百事以合同有重大违约之由和IMG解约合同。一份五年合同,百事只履行四年,这也是甲A联赛运行以来,首次有品牌主动退出。王应权曾经想挽回,但对方总部回应:“宁愿在市场战略上受影响,也不愿意跟一个不健全的品牌挂钩。”的确,百事憋了一肚子气。在冠名4年来,他们通过调查问卷得知,他们产品的知名度没有变高,反而品牌形象与假球案联系在了一起,而当时足协对赞助商的态度,一直都是“有问题,拿钱来”。种种原因,最终让他们退出联赛。尽管后来拉来了西门子应急2003赛季,但IMG却萌生了退出之心:他们发现,跟足协的合作中,公司无法参与中国足球的决策,而足协对他们只有出钱的要求,而不让他们有话语权。而朝令夕改的体制,也让这个国外公司无法适应。2004年,中超元年。IMG退出中国足球,被称为“足协儿子”的福特宝全面接手,独家垄断联赛分配和经营权。

不愉快的合作

福特宝的接手,并不顺利。8个赞助商,它只找齐了4个;而原先给主赞助商标价1200万美元,因为无人回应,直接跌到800万美元。直到开赛前50天,西门子才答应用800万欧元的价格,继续担任冠名商。

随后的这一年,中超经历了一系列震荡,假球、吸毒新闻层出不穷,而在当年的10月2日,国安球员在俱乐部的指示下,制造了中国足坛第一起罢赛事件。随后,大连实德总经理徐明站出来声援国安,并与7家俱乐部一起,对足协“逼宫”,要求取得联赛的管理、监督、分配和经营权。

一系列事件后,观看球赛的观众更加稀少,在这种情况下,西门子在第二年合同中,要求把赞助费降低到400万欧元。福特宝公司不从,但却找不到新的赞助商,2005年,中超在没有冠名权的情况下开打,“裸奔”一年。而2006年,福特宝找来的爱福克斯,最终玩了足协一把,原来说定的600万欧元赞助,最终只兑现了50万欧元。而在几年后,爱福克斯这笔账单,直接把南勇等一批人,送进了看守所。现在的冠名商金威啤酒,冠名费号称3200万,实际上付出2000万元。

除去中超,其他赞助商在与中国足协合作中,也并不愉快。2003年,阿迪达斯和福特宝签约,以6年5个亿的条款,赞助“中国之队”(包括国家队、国奥队、u19等等)。而足协为了开发更多的赛事资源,将原有的中国之队项目进行了拆分营销,五人制国家队、沙滩足球国家队从国字号球队中剥离,通过寻找其他赞助商谋求更多经费。

耐克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2009年,耐克成为中超联赛的主赞助商之一,每年给中超联赛1200万元的赞助款,并且每年按照15%的金额增加,10年一共2亿美元。也在这一年,中国足坛的扫黑活动开始,从去年10月,几乎每天都有球员被带走,足协官员落马等负面的消息传出,而中国足球的各种黑幕,也被媒体揭了个干干净净。

不过,唯一的好消息是,他们的赞助商终于获得了话语权。

在今年的2月,2010赛季中超揭幕战之前,耐克的中超事务负责人,向新上任中超公司总经理,以前的中超之父郎效农,提出了首战应该在北京工体举行,因为这有利于吸引观众和收视率。

这个要求在以往不可想象,因为北京并没有提出申请,另一个方面是,足协通常遇到赞助商提要求时,总是“拿钱再说”。但这一次不一样,郎效农并没有拒绝。相反,他给国安的名誉董事长通了电话,最后,北京补交了手续,2010年的中超首战,终于在工体举行。

商业银行市场化研究 篇5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2014产业运行外部环境变化分析

第一章2014年中国商业地产运行概况2

第一节2014年商业地产重点产品运行分析2

第二节我国商业地产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3

第二章2014年商业地产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6

第一节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影响6

第二节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预测7

第三节“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8

第四节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9

第三章商业地产行业2014年政策环境变化分析12

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2

第二节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分析13

第三节国内商业地产行业政策分析14

一、行业具体政策14

二、政策特点与影响17

第四章2014年国际商业地产行业发展分析22

第一节世界商业地产生产与消费格局分析22

第二节2014年世界商业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23

第二部分商业地产重点产品2014年走势分析

第五章我国商业地产行业供需状况分析27

第一节商业地产行业市场需求分析27

第二节商业地产行业供给能力分析28

第三节商业地产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29

一、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29

二、国内外产品的比较优势31

第六章商业地产行业前十强省市比较分析35

第一节前十强省市的人均指标比较35

第二节前十强省市的经济指标比较36

一、前十强省市的盈利能力比较36

二、前十强省市的营运能力比较38

三、前十强省市的偿债能力比较41

第七章商业地产行业竞争绩效分析46

第一节商业地产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46

第二节商业地产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47

第三节商业地产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48

第四节商业地产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49

第五节商业地产市场分销体系分析50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50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53第八章商业地产行业区域分析58

第一节我国商业地产企业区域分析58

第二节山东省商业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59

一、山东省商业地产行业产销分析59

二、山东省商业地产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山东省商业地产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山东省商业地产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三节广东省商业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广东省商业地产行业产销分析68

二、广东省商业地产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广东省商业地产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广东省商业地产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四节江苏省商业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江苏省商业地产行业产销分析77

二、江苏省商业地产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江苏省商业地产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6568 70 73 7577 79 80

四、江苏省商业地产行业营运能力分析82第五节浙江省商业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86

一、浙江省商业地产行业产销分析86

二、浙江省商业地产行业盈利能力分析89

三、浙江省商业地产行业偿债能力分析9

1四、浙江省商业地产行业营运能力分析92 第三部分商业地产行业融资及竞争分析第九章我国商业地产行业投融资分析98

第一节我国商业地产行业企业所有制状况98第二节我国商业地产行业外资进入状况99第三节我国商业地产行业合作与并购100第四节我国商业地产行业投资体制分析101第五节我国商业地产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102第十章商业地产产业经营策略分析105第一节总体经营策略105第二节市场竞争策略106

一、细分市场及产品定位106

二、价格与促销手段109

三、销售渠道111第三节行业品牌分析113

第十一章我国商业地产行业重点企业分析116第一节我国商业地产行业重点企业A116

一、公司基本情况116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18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21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23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24

第二节我国商业地产行业重点企业B127

一、公司基本情况127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28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30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33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35

第三节我国商业地产行业重点企业C137

一、公司基本情况137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39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40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42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45

第四节我国商业地产行业重点企业D148

一、公司基本情况148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50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53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55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56

第五节我国商业地产行业重点企业E159

一、公司基本情况159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60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62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65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67 第四部分产业发展前景及竞争预测

第十二章我国商业地产产业消费量预测172

第一节我国商业地产消费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172

第二节2010-2014年商业地产需求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第三节2010-2014年商业地产需求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第四节2010-2014年商业地产需求总量预测结果175第十三章我国商业地产产业供给预测178

第一节我国商业地产生产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178第二节2010-2014年商业地产生产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第三节2010-2014年商业地产生产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第四节2010-2014年商业地产生产总量预测结果181第十四章商业地产相关产业2014年走势分析184第一节上游行业影响分析184第二节下游行业影响分析185 第十五章中国商业地产的竞争格局188

第一节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格局188

一、中国房地产竞争格局及发展模式188

***0

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竞争加剧190

三、房地产竞争推进企业品牌战略19

3四、房地产市场中的低成本竞争战略19

5五、中国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竞争策略196第二节中国商业地产的竞争分析199

一、海内外实力地产商搏击商业地产199

二、中国商业地产过热导致恶性竞争200

三、商业地产竞争激烈风险凸现20

2四、中国商业地产竞争面临的风险20

5五、政府部门联合整治商业地产无序竞争现状第三节中国各大城市商业地产竞争209

一、郑州209

二、西安21

1三、长沙21

2四、重庆21

4五、海口217 第五部分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十六章商业地产行业成长能力及稳定性分析223第一节商业地产行业生命周期分析223

第二节商业地产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224第三节商业地产行业集中程度分析225 第十七章中国商业地产融资分析228第一节中国房地产融资概况228

一、中国房地产开发的融资模式分析228

二、中国房地产融资多元化的研究230

三、房地产典当成为融资新方式233

四、2014年国内房地产融资创新分析23

5五、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方向236第二节中国房地产信贷分析239

一、2014年央行颁布《信贷投向指引修订》

二、消费信贷控制房地产行业冷热240

三、关于房地产信贷管理的分析2

42四、房地产信贷的风险分析和防范245第三节中国商业地产融资分析248

一、商业地产的融资意义248

二、商业地产不同融资渠道分析250

三、商业地产多元化融资流程253

四、融资渠道国际化带动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第四节商业抵押担保证券(CMBS)分析257

一、CMBS的产生与发展257

二、CMBS的优势259

三、CMBS的风险260

四、CMBS在中国的发展262

207

239 25

5第五节中国商业地产的融资对策266

一、解决商业地产融资的新手段266

二、拓宽商业地产融资渠道269

三、商业地产融资基金待推广27

1四、商业地产REITs融资272第十八章商业地产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77

第一节2010-2014年商业地产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277第二节2010-2014年商业地产行业出口市场投资机会278第三节2010-2014年商业地产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279 第十九章中国商业地产投资分析282

第一节房地产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8

2一、时间因素28

2二、空间因素28

5三、生命周期因素287

第二节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投资特性289

一、周期性289

二、关联性29

1三、地域性292

四、政策敏感性294 第三节房地产投资的风险298

一、房地产的投资的经营风险298

二、房地产投资的法律风险301

三、有关房地产开发全过程的法律规定303 第四节商业地产投资形势分析305

一、2014年国际商业地产市场投资火爆30

5二、2014年亚太地区商业地产投资增长307

三、2014年全球商业地产投资创历史高峰308

四、国外投资者看好中国中小城市商业地产商机310 第五节中国商业地产投资的策略314

一、国内商业地产的投资运作分析31

4二、国内商业地产投资应警惕误区317

三、投资商业地产需把握的关键319

四、投资商业地产须谨记的五大事项320

五、商铺投资相关的政策性规定322

第六节中国商业地产投资热点分析326

一、中国商业地产的投资方向326

二、商业地产将逐渐成投资新热点329

三、休闲商业地产成为投资新宠3

31四、优势写字楼是最适宜投资的方向332第二十章商业地产产业投资风险337第一节商业地产行业宏观调控风险337第二节商业地产行业竞争风险338第三节商业地产行业供需波动风险339

第四节商业地产行业技术创新风险340第五节商业地产行业经营管理风险341第二十一章中国商业地产发展趋势分析344第一节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预测34

4一、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344

二、2014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目标分析346

三、2014年国内房地产企业面临考验349

四、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351

五、宏观调控下房地产政策的四大走向分析352 第二节2014年中国商业地产发展趋势355

一、2014年国内商业地产开发将达顶峰35

5二、2014年中国商业地产八大趋势预测356

三、2014年商业地产开征物业税358第三节中国商业地产的走向分析36

2一、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走势36

2二、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预测365 第二十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369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369

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370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附录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 附录三: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 附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附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附录六:中国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办法(试行)

商业银行市场化研究 篇6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决定者。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金融创新,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赋有竞争意识,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会得到创新带来的好处。

从微观讲,利率市场化后,可以提高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使资金流动合理化、效益化,从总体上消除利率的所有制、部门、行业歧视,使利率充分反应资金的供求,使利率的水平与结构与信用风险紧密联系。宏观方面,市场化的利率在动员储蓄和储蓄转化投资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品种齐全、结构合理;信息披露制度充分;赋有法律和经济手段监管体制;同时,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机制的形成,对完善金融体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利率市场化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

1.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商业银行集利率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于一身,根据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利率、本行资金需求、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的匹配情况等因素,灵活调整本行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争取最大盈利的目的。

就存款利率的确定而言,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应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实行盯住同业拆借利率上下浮动的办法。商业银行结合本行在当地市场占有的位置和竞争优势,根据每天本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匹配情况、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分析本行的资金需求,确定在同业拆借利率基础上的浮动幅度,调整制定本行存款各期限档次的具体利率水平。一般大额、长期存款利率水平接近同业拆借利率水平或相同,特殊时期还高于拆借利率;小额、短期存款利率水平低于同业拆借利率水平。

从贷款利率的确定方面来看,商业银行的各项贷款利率应在中央银行规定的上下限内,围绕基础利率浮动。商业银行确定浮动幅度,一般根据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趋势、贷款质量、期限、风险、所投行业的发展前景及与客户的信用关系因素确定。

2.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利率。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是直接管理商业银行的所有利率,而是实行间接调控政策,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本行的利率。但是为了防止比较大的商业银行利用垄断地位而破坏市场利率有序、均衡地运行,中央银行应保留对存款利率上限、基础贷款利率或最优惠贷款利率的窗口指导权。同时,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业务间接调控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方式,调控同业拆借利率,并由此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中央银行应经常分析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同时分析其他客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趋势、预测市场利率变化趋势和货币供应情况的变化,检查其是否满足货币政策的需要。对可能出现不符合货币政策目标的发展趋势,央行要提前、及时地制定利率调控策略。由于利率政策具有信号作用和迟滞效应,同时是一个间接调控的杠杆,因此,中央银行应小幅多次调整基准利率,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调控同业拆借利率,由此影响全社会的各种利率水平。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利率运行机制具有以下特征:

1.利率随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

利率市场化后,政府解除对利率的管制,使利率能充分地反映资金供求,并通过价格机制以达到资金的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纵观世界各国利率体制的改革趋势,均是由管制利率向市场利率转换,其特点是逐步放松乃至取消存贷款利率的最高限额,促使利率按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即利率的高低主要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当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下跌;当市场上资金求大于供时,利率上涨。

2.利率由中央银行间接进行调控。

间接调控一般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所普遍采用,其运行的基础是具有较强内部制约机制的自由企业制度,市场价格体系和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在市场利率下,利率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决定所有利率水平,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全社会各种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利用基准利率来调控全社会各种利率,并由此来决定社会基础货币量。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1996 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拆借双方自主定价

1997 年,启动银行间债券市场,放开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 年,改革再贴现率和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尝试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定价

1999 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 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和中资保险公司法人就大额定期存款协商确定利率

2000 年,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2002 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外币利率管理制度,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体系

2003 年,十六大报告提出:稳步推荐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息、结算方式,由借贷双方决协商定,放开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同时,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2004 年,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上限为基准利率1.7倍,农村信用社可达2倍,下限为0.9倍;进一步完全开放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除城乡信用社);放开小额外币存款2年期的存款利率放开下限,保留上限。

2005 年,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录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2006 年,决定建立报价制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shibor,明确开 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人民币互换交易利率在中国 金融市场正式开始

2007 年,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shibor 开始正式投入运行。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显示了央行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力度的决心。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利率市场化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市场化改革导致利率风险使利率管理的难度加大

利率风险是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的变化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给商业银行带来净利息收益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有以下表现: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利率结构风险和客户选择利率风险。

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即成熟期不匹配风险,它是指在某一时期内银行需要重新调整利率的资产与需要重新调整的负债数量不相等,两者存在一定缺口时银行再吸收存款或再贷款时所蒙受的利率风险,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期限是严重失衡的存款中定期存款和储蓄占了相当的比重,而贷款中短期贷款则占了绝大多数,这表明我国银行业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风险的暴露部位偏大,在市场化的环境下易受到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的影响。

利率结构风险这种风险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指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利息收益减少的风险;②在短期存款利差波动与长期存款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1996年以来央行连续八次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但是每次调整时各种期限档次间利率变化的幅度不同总体上存款平均利率的降幅大于贷款利率的降幅,中长期贷款(尤其是个人消费贷款)利率的降幅大于短期贷款利率的降幅,如最短期的6个月贷款利率由1996年初的10.08%降到2006年4月前的5.04%,降低了50个百分点;最长期的5年期贷款利率从1996年初的15.12%降到2006年4月前的5.76%,降低了62个百分点。不同期限存贷款利率波动的差异带来了商业银行经营上利率的结构性风险。

客户选择利率风险,这种风险是指随着利率的波动,银行将由于客户行使存款或贷款期限的选择权而承受的利率风险。当利率趋于下降时,客户将以该期低利率获得的新贷款提前偿还该期以前高利率获得的贷款;当利率上升时,他们会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再以较高的利率存入新的定期存款。尽管商业银行可以对提前还款或提前取款设定一定的限制条款,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商业银行为了稳定自己的存款大客户和优质客户很难采取相应的政策阻止客户提前还款或取款。

根据先前国外经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极有可能上升那么商业银行必定会遭受利率上升带来的资产收益的损失,这便向商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2)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减小主营业务收入缩水生存压力增大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营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存贷款利差是其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平均占主营业务收入60%以上。中间业务品种少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据统计,2010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均占比仅为20%,利率市场化后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家银行为增加存款存款利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同时为抢夺优质大客户贷款利率却不会有什么显著提高甚至还可能出现下降,这将大大影响商业银行现有的资金平衡关系和利率配比关系利差空间也随之减小。在我国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占利润构成的绝大部分情况下,成本增加息差缩小势必影响经营效益,不仅如此,利率的市场化必将带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一部分原有储蓄者将不再看重含有低风险价值的储蓄利率风,看重含有高风险价值的货币或资本市场的收益。传统的存贷款与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相比不再具有竞争力,这些都将是商业银行现有的主营业务受到巨大冲击,生存压力日益增大原有的盈利模式必须调整。

(3)利率市场化加大“逆向选择”风险的产生

利率自由化进程中,利率水平的上升使对贷款合约违约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从而产生借款人的“逆向选择”,这是因为在信贷活动中不同借款人违约拖欠的可能性是不同的,但银行无法知道谁的违约可能性更高,随着实际利率的升高更高比例的喜欢冒险(收益很高)的借款人将更愿意向银行借款,而风险较小的安全借款人则可能退出申请者的队伍,这也就是所谓的借款人的逆向选择。经验表明随着对任何一类借款人所收取的实际利率的增加对贷款合同违约的可能性也增大有两点原因:①更多的喜欢冒风险的借款人可能出来接受贷款人的出价而那些不喜欢违约、较安全的借款人则可能退出申请人的队伍;②任何借款人都倾向于改变自己项目的性质(因为银行不可能全面地对借款人的行为进行监控)使之更具风险,这就是所谓“逆向风险选择”,由于存在这样的“逆向风险选择”银行的实际预期收益率就可能低于其实际贷款利率,尤其是那些预算约束软化的国有企业,当它们在资金的成本和收益性上作权衡时首先考虑的是收益而不是成本的大小,如果这种企业在市场占主导地位利率市场化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麻烦。

(4)金融腐败的风险

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只有贷与不贷的权力,但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有贷与不贷

权和贷款价格制定权两大权力,这时往往会出现不严格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而出现“人情利率”、“关系利率”等现象,这其中就蕴含着金融腐败的风险。

(5)道德风险

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银行与其管理者和股东以及存款保险机构之间都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利益冲突,以及普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本身就隐藏着道德风险问题。当利率市场化改革赋予银行价格制定和信贷分配自主权时,银行就更容易发生道德风险行为。并且由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激烈竞争还会导致银行的利差缩小,利润下降;利率限制和进入壁垒的解除将导致银行特许权价值的下降,而特许权价值的下降使得当银行无力清偿从而失去营业执照的成本也在下降,这意味着股东约束银行冒险行为的内在动力不断消失,将产生激励效应,诱使银行进行高风险贷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kerof)和戴维·罗默(David Romer)通过实证分析也发现,当银行经营陷入困境时,如果银行自有资本较低,经理人员可能不惜以社会利益为代价,设法破产求利;更有甚者暗中将银行“瓜分”,然后让银行破产。

四.商业银行规避经营管理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

1.成立专门的利率管理部门。长期的利率管制政策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意识淡薄。在西方商业银行中,一般有专门的组织来管理利率风险,即所谓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我国也应尽快建立类似的部门,尤其是能结合中国国情,对利率的期限结构、风险结构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只有这样,风险缺口管理才有基础。

2.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科学流程。鉴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较晚,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国际上通行的基本流程一般包括识别、计量、构建、处理和评价五个阶段,故我国也可借鉴上述系统的分析工具与模型,使银行能尽可能地将风险限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3.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提高,并使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整体收益和风险管理能力。根据IS-LM(供给—需求)理论可知,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决定不仅仅取决于储蓄和贷款,同时决定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因此,对商业银行而言,必须从只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转移到既关注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同时又关注利率风险的轨道上来,特别是强化信息系统建设,满足金融产品、服务定价、市场风险管理和数据挖掘统计的需要,实现全面风险管理战略。

(二)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近年来,商业银行虽然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步伐,资产质量也有了明显的好转,但

由于历史积欠太多以及政策、操作手段等原因的制约,这块资产占比例还很大。巨额不良资产已成为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桎梏。利率的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商业银行应将不良资产和健康资产分账管理,分离出来的不良资产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可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如拍卖资产、债转股、另组公司进行运营、或者剥离给专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方法予以化解和处理。

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利率的变动可通过增加负债成本,减少资产收益等方式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对负债成本、资产盈利和市场利率的变动进行经常性的综合分析。如发现利率风险过大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资产负债比,尽可能使可调整资产和负债相匹配,也就是使利率敏感缺口为零。这样一来,利率变动带来的负债成本变动和资产盈利变动相抵,从而规避缺口风险。

(三)增强产品销售意识,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利率市场化使资金的价格放开,商业银行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是资金价格和综合实力的竞争。为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的同时,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金融产品和营销策略上施展其所能,同时银行员工也要尽快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要由过去坐等上门转变到主动营销,通过熟练运用营销银行金融产品的技巧,为客户量体裁衣,推销金融产品。同时,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改进和提升服务,争取在客户拥有数量和质量上掌握主动,努力挖掘顾客的贡献度,不断加深顾客的忠诚度,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争取更大的生存及发展空间。

(四)建立科学高效的金融定价原则

1.建立以效益为中心、各方面协调的金融产品定价原则。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以效益为中心,各方面协调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一是产品定价必须尽力保持在盈亏平衡点之上,因为商业银行竞争的目的最终是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这是商业银行确定利率水平的基本指导思想。二是在进行产品定价时,要综合考虑客户、产品给银行带来的综合收益和分摊成本。除了要考虑派生业务外,还要考虑客户的信用风险、产品的利率风险以及资金筹集成本、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等因素。三是必须加强金融新产品的研发协调,搞好金融新产品的定价。产品的定价要综合考虑产品成本、产品风险及定价策略等。

2.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资金定价机制。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波动更为频繁,商业银行对市场资金如货币市场、票据市场资金的依赖程度更大,对资金调度的灵活性、及时性要求更高,因此内部资金的利率制定方式也必然要随之改革。如果部门间资金的成本核算准确,银行就可根据各种资金的成本来确定合理的存贷款价格,有效地引导商业银行资金的流量和流向,引导处于不同经营环境、不同经营能力的分支机构合理地处理存贷的关系。这就要求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使内部资金利率确定机制更加灵活,对市场的反应更为灵敏,同时兼顾总分行间,资金来源和运用部门之间的利益,以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意图的实现。

(五)加快业务创新,实现经营收益多元化

1.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要从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重点发展投资理财、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国内外结算、担保、保函、代理保险等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业务品种,使经营收益从以赚取利差收入为主逐步向赚取服务费为主转移。

2.创新金融工具。国际上通用的防范风险的金融工具如:远期利率合约、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和利率互换等,这些金融工具和产品,既是一种有效且便利的风险管理工具,又是一种可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金融产品。随着利率的市场化,这些新型金融工具的推广及使用,将会使商业银行更有效地防范风险,获取利益。

商业银行市场化研究 篇7

1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指的 是中央银 行放松对 利率的管 制, 由市场来决定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其中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也就是将利率的最终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 其中市场经济是利用价格机制来实现对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中经济运行依靠的是价格进行调节, 另外,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资金的配置来完成的, 总之就是资金的价格也就是利率的形成要服从于市场规律。[1]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我国在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竞争中的必然要求。我国在掌握自身经济运行状况的基础上, 完善货币和资本市场, 丰富市场上的交易品种, 从而逐步扩大企业融资中的市场利率的比重, 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商业银行传统的资金价格决定机制和变动规律, 并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模式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

2 利率市场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

2. 1 促进完善的金融市场的形成

利率市场化能够落实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自主权, 实现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地位, 同时利率市场化会加剧银行间、金融业之间激烈的竞争关系。只有增强对商业银行的预算约束, 完善内部风险和成本控制制度, 科学合理进行定价才能真正适应利率市场化, 从而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

2. 2 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利率的变动导致资产价值和收益相对于负债成本和价值发生不对称变化, 从而造成银行收入减少和资产损失的风险被称为利率风险, 其中主要包括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和选择权风险。利率市场化的演变过程中,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非常多, 导致利率波动频率也大幅度提高, 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相当复杂, 和利率管制对比下, 利率市场化的波动增加了对经营管理的影响, 同时也加大了利率风险的识别和管控难度。[3]

2. 3 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压力

现阶段国内银行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地方性银行和国有银行都已经采取了“贷款营销”的措施, 希望能够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获得更多客户的青睐, 这样一来, 很多大型企业无疑成为银行之间争夺的主体, 出现了很多中小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甚至不计成本地进行恶性竞争。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具有自主决定利率的权利, 但是在利率报价时, 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提高价格竞争优势。除此之外, 银行还会通过自身良好的信誉、优质的金融和完美的金融产品等非价格因素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3 农村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财务措施

3. 1 调整收入结构

农村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比较下, 其存贷利差在经营收入中占到大部分比重, 收入结构很不合理。所以, 商业银行要从根本上对自身业务结构进行调整, 通过拓宽业务领域, 实现经营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首先, 为切实改变当前收入结构较为单一的现状, 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合理匹配, 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丰富自身业务品种。在做好传统存贷业务工作的同时, 还应加强和信托、证券、基金公司以及其他先进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的业务合作, 从而加大电子银行业务、票据、保管箱、理财业务、债券等业务以及新兴业务的拓展力度。其次, 农村商业银行还应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 科学掌握贷款期限和速度, 能够有效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合理把握信贷增速、增量和投向, 坚持小额化、流动化、分散化的信贷原则, 促进信贷资金的集约经营。最后, 农村商业银行还应充分发挥其点多、面广、机构遍布城乡和本土亲情等特点, 建立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服务品牌, 实现对分支机构积极创新发展低风险、低成本消耗和中间业务, 能够突出产品和服务特色, 并且操作灵活。

3. 2 增强成本管控

从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模式来看, 其过于重视对宏观总体经营成本的核算和管理, 从而忽视了对单项业务和个体成本的核算和管理, 这一现状严重违背了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的原则。所以, 这就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应重视对自身潜力的挖掘, 从而对成本管控体系加以完善。

应当实施事业部制改革, 来实现降本增收, 也就是对农村商业银行全面实行事业部制管理, 并将市场竞争机制、风险问责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渗透到银行管理中, 并按照管理、营销、监督、专业等进行划分, 将总行前台部室和基层支行作为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 对总行实行集中决策授权下的分散经营。[4]同时在事业部制的架构下, 将总行归属于投资、决策和风险管控运营中心, 以科学决策性的发展方向以及正确的市场定位, 对各个事业部制订相关的利润计划, 并且签订目标责任状。为确定对资金价格做到正确掌握, 可以在计价中心建立资金池, 将成本计价真正落实。农村商业银行各个部门或者各作业中心需要多少资源以及耗用多少资源、财务部门应该分配多少资源给相关部门等, 应有效进行资源配置, 提高管理部门以及作业中的生产效率。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 事业部具有明确的权利、责任和激励制度, 对内部每个专业、岗位甚至职员都要进行严格考核, 实行多劳多得的激励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农村商业银行职工营销积极性。从而强化成本控制, 提高资金流动性, 实现增收节支和减员增效。

4 结 论

综上所述,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给农村商业银行带来一定压力的同时还具有更多的挑战, 农村商业银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时采取正确的财务措施, 才能将劣势转变为优势, 变被动为主动, 有效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力, 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品牌和社会的影响力, 使农村商业银行实现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志军.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3, 6 (3) :106-107.

[2]陆雪飞.基于利率不对称变动情况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实证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3, 3 (4) :124-125.

[3]尹兴中.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针对东亚经济体的研究[J].北京金融评论, 2013, 3 (1) :37-38.

[4]张志楠, 高劲.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基于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的视角[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S2 (6) :47-49.

商业银行市场化研究 篇8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挑战;机遇;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83-02

一、利率市场化理论概述介绍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的机遇

1 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

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配置资源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获得了自主的定价权,资金价格能有效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从而推动经营结构优化和资源的最优的配置。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地考虑目标收益、经营成本、客户的风险差异等因素,从而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实行优质、优价与风险相匹配和有差别化的价格战略;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实施主动的负债管理,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经营成本。

2 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

利率风险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推动企业与个人客户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以达到规避风险、赚取利润及满足客户需要的目的。现实中,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国内银行已经推出了结构性的存款,利率互换、固定利率贷款等产品,不断满足客户由于利率市场化衍生出来的新需求。

3 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管理水平

利率市场化能够推动银行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增强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可以将内部的资金转移定价与市场利率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绩效考核与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此外,依据内部利率确定市场定价,也有利于银行减少内部纵向的差别,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4 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在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实行利率市场化,取消利率管制,各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资金价格差异来吸收公众存款。资产业务方面,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商业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三、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 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来源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期限与重新定价的时间差,是利率风险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在我国当前尚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状况下,重新定价风险突出表现在计息方式上。根据中央银行规定,人民币活期存款以结息日的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对于定期存款,按存单开户日的利率计息;对于短期贷款,按照合同利率计息;对于中长期贷款,采取一年一定的办法计息。所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不匹配,一旦利率变动,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将影响银行的收益。尤其是在中长期存款与贷款业务中,利率下调时,“一年一定”的利率政策将导致贷款先于中长期存款重新定价。存款现金流支出固定不变,而贷款利息收入减少,因而银行将面临未来收益减少的风险。

2 利率结构风险

存贷款利率波动不一致导致利率结构风险,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款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二是在短期存贷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

3 逆向选择风险

如果银行提高利率,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会筛选掉低风险项目,结果将提高信贷市场的平均风险。高利率的结果是高风险项目挤出低风险项目,产生“逆向选择”现象,这是因为在信贷活动中,不同借款人违约拖欠的可能性是不同的,但银行无法知道谁的违约可能性更高,随着实际利率的升高,更高比例的喜欢冒险的借款人将更愿意向银行借款,而风险较小的安全借款人则可能退出申请者的队伍,这也就是所谓的借款人的逆向选择。经验表明,随着对任何一类借款人所收取的实际利率的增加,对贷款合同违约的可能性也增大。

4 内含期权风险

银行存贷款合同中的各种选择性规定导致银行承受风险。大多数贷款合同都允许债务人提前还款,存款人有随时取款的权利,一旦利率变动对债务人或存款人有利,银行客户会选择重新安排存款、贷款而对银行产生不利影响。

四、利率市场化存在问题的实施对策

1 商业银行要敢于承担风险定价的责任

商业银行要对风险溢价作出独立判断,并以此确定价格。在此过程中,定价高了,就可能导致客户流失,损失市场份额。对此,商业银行要做好自主定价和维系客户之间的权衡,而客户也不再简单地把价格的对与错推到央行或政府身上。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商业银行竞争重点已从追求客户数量、追求市场份额转向其他更为综合的目标。

2 建立起一套高度关联的利率体系

从其他国家或地区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看,成功的利率市场化一般以成熟的债券市场作为依托。在金融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不发达、社会融资渠道不通畅的情况下,资金的供求不能通过利率变化进行有效调节,也就无法形成真正的市场利率。只有以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为基础,建立起一套高度关联的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3 增加市场利率的透明度和真卖性

加强利率调控和监管,规范金融机构利率行为,增加市场利率的透明度,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公众对市场利率的理性判断。出台利率风险指引,强化金融机构利率风险意识,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4 加快开发金融衍生产品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金融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将不可避免地承担利率变动的风险。一方面,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凸现,他们对保值、增值的金融产品需求增加,需要商业银行推出不同于以往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这一需求;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缩小,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也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寻求新的获利途径。

5 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产品服务方面的贡献而言,它使商业银行业务的同质性得到缓解,因此若能有一个很好的营销系统作为支撑,对于银行开展非一致化业务有很大帮助。而这需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员工的素质,真正从营销的角度来做市场,而非从推销的角度片面用关系争取业务,使业务销售稳固性增强,促使信息流畅,稳定客户群体,减少借款者的逆向选择和信用风险。

上一篇:年会会场纪律下一篇:关于校园环境卫生维护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