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详解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详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详解 篇1

中间业务具有受监管鼓励、资本占用低、风险小、稳定性好、持续性强、不亲周期等特点,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而在未来的竞争中,中间业务理应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由于收入结构反映业务结构和风险结构,并进一步可以反映出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业务运作模式、发展策略、风险偏好、持续发展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等等,因此中间业务收入某种程度上和银行的综合水平正相关,也即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越高、贡献越大,体现出该银行具有更强的风险抵抗能力、业务发展更不亲周期、真正的创新能力越强。

从国外的角度来看,在经历息差不断收窄至1.70%左右的水平过程中,非利息收入在国外商业银行中的地位也在逐步提升。

(一)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应该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当时商业票据、债券、证券化融资等业务不断兴起,金融脱媒日益深入,而以资本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促使商业银行开始思考业务转型方向、加快产品创新和技术变革、调整风险偏好,低风险低资本耗用的中间业务便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在笔者之前研究的32家国外银行中,瑞士瑞信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的利差收入占比在50%以下,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巴克莱银行的利差收入占比在55%以下,这意味着非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在这些银行的收入结构中已经占到了半壁江山的位置,而32家国外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也在35%以上,即便二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非利息收入占比也在25%以上。

二、中间业务收入的基本

(一)中间业务10个相关政策文件汇总

银监会从成立之初在各类监管文件、相关会议及主旨演讲中,均明确监管层面对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鼓励态度,特别是在鼓励加大对各类中间业务的开发,尤甚是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业务新品种。这些内容最早可见于-关于刘明康主席、汪兆星副主席、唐双宁副主席的系列讲话中,想想距今也有左右了,相关政策文件也约有10项左右:

1、1995年的《商业银行法》第3条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包括办理国内外结算、发行银行卡、代理发行政府债券和外汇买卖、代收代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保管箱服务等在内的中间业务。

2、6月,央行发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3、4月,央行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已于10月被废止)。

4、6月,银监会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5、,银监会发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中资银行开办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6、12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为丰富中间业务品种、开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支撑,因为中间业务收入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银行创新业务的开展情况。

7、8月,银监会印发《银团贷款业务指引》,明确指出银团贷款收费是指银团成员接受借款人委托,为借款人提供财务顾问、贷款筹集、信用保证、法律咨询等融资服务而收取的相关中间业务费用,纳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

8、12月,银监会和发改委联合发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银行对中间业务的收费政策不配套等问题。

9、6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

10、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首次将表外业务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和其它等四大类。

(二)中间业务收入的分类

中间业务本身是一个舶来品,有人称其为表外业务,有人将其归为收费业务,等等。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统计口径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名称差异较大。例如,在实践中有些银行将理财归于托管业务或代理业务,有些将银行卡业务归于代理业务一类等等,导致可比性较差。整体上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理财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及清算业务、债券承销业务、顾问咨询业务、担保承诺业务、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代理及委托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外汇买卖业务等。

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20)将中间业务按风险和复杂程度分为2类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同时将中间业务分为两类:适用审批制的中间业务和适用备案制的中间业务,分类比较粗放。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20)将中间业务分为9大类

通知关于中间业务的定义仍然沿用此前的表述,即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但在中间业务的分类上则更为系统,即分为9大类:(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包括国内外结算业务;(2)银行卡业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业务;(3)代理类中间业务,包括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金融机构委托、代收代付等;(4)担保类中间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银行保函等;(5)承诺类中间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业务;(6)交易类中间业务,例如远期外汇合约、金融期货、互换和期权等;(7)基金托管业务,例如封闭式或开放式投资基金托管业务;(8)咨询顾问类业务,例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9)其他类中间业务,例如保管箱业务等。

(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不完全一样

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虽然有重叠,但并不完全一致。表外业务从会计核算的口径出发,中间业务则主要基于业务类别。从广义上看,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隶属于广义表外业务。

从概念上看,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够引起当期损益变动的业务。此外,表外业务具有一定风险,年11月23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首次将表外业务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和其它等四大类,并对四类表外业务的具体内容给出明确说明:

1、表外业务的定义延用以前的说法,没有更新,但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对市场上有关表外业务与定义的争议(如表外业务、表表外业务等)。

2、担保承诺类业务需要承诺信用风险,部分业务需要占用资本。

3、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业务主要是指委托与代客业务两类,其中以表外理财业务和委托投资业务为主,不计提表外信用风险,请注意这里不计提资本的前提是不承担代偿责任、不承诺投资回报。

4、中介服务类业务不计提资本,主要包括投资银行中的财务顾问咨询业务与资产托管业务,是银行从事的真正中间业务。

三、国内20家主流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情况:全国性银行回归传统、地方性银行寻觅新路(一)整体情况与基本特征1、占比整体较国外偏低

在我们所统计的20家主流上市银行中,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值在20.78%,最高也仅为33.47%,因此相较于国外银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偏低,特别是对于地方性银行而言,多数在15%以下。

2、未摆脱表内业务束缚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也没有呈现一定的不亲周期性,在金融危机中,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曾大幅下降,这本身说明我国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存在不小的水分,仍然未摆脱表内业务的束缚。特别是,地方性银行严重依赖的理财业务、代理业务比较受表内业务的影响。

3、增速较为分化,表明中间业务收入结构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从逻辑上来看,如果中间业务收入的结构较为接近,那么各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在趋势上应保持一致,也即同增同减。但是的数据并没有呈现这一特征,20家主流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速平均为-0.70%,增速区间由-46.94%跨至30.31%,波动幅度非常之大,因此即便20家上市银行之间,其中间业务收入的结构也呈现一定的差异。

(二)20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结构分析

我们选择20家主流上市银行(包括国有大行5家、股份行9家、城商行6家),对其20的中间业务收入结构和增长动力进行分析。

1、全国性银行:中收来源和结构相对均衡,中收增长动力回归传统、银行卡与信用卡手续费收入大幅增长

第一,年,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在内的全国性银行,在中间业务收入来源上几乎体现着共同的特征,也即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萎缩和下降,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手续费收入大幅增长,多数增幅在20%以上。此外,除银行卡、信用卡等手续费收入外,结算型业务增长也很迅猛。

第二,对于特征上可能更接近的浙商银行而言,其客户优势并没有那么明显,2018年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国际结算和债券承销两类业务。

第三,从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看,全国性银行相对也比较丰富,虽然银行业务占主要位置,但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结算型业务、投行业务、代理业务均有一定地位。

因此,对于拥有客户优势的全国性银行而言,其客户优势在2018年进一步得到体现,并推动其传统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银行卡及信用卡业务在全国性银行中的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地方性银行:同样回归传统,亦有其它一些努力

和全国性银行相比,城商行的客户优势没有那么明显,但我们从6家城商行中,依然可以看出上海银行和宁波银行的银行卡、信用卡手续费收入占比在30%以上,江苏银行和徽商银行分别在15%以上,这应该算是城商行中客户数量相对较多的几家银行。而对于更多的城商行而言,银行卡、信用卡的贡献屈指可数,其主要依赖代理业务(这里的代理业务包括了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也有一些银行2018年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动力来源于担保承诺业务、国际保函业务等等。

四、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一些思考(一)商业银行中收业务必须坚持“传统是根基、创新是引擎”的两条腿战略,高度重视银行卡、信用卡、结算等传统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来源构成经历了一些历史演变,从前面银行的具体分析来看,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结构上差异较为明显。据银监会统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已经涉及9大类500多个品种。其中,

1、以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以增加存款为主,品种主要集中在代收代付、委托贷款等方面。

2、20以后,防范风险、增加收入开始成为主要考量,代理保险、代理基金、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等高收益业务类别开始成为发展的重点。

3、近两年以来,由于监管政策的趋严,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代理业务收入有所萎缩,诸如银行卡与信用卡等传统业务开始成为大部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推动力。

这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战略上屡屡被地方性银行摒弃的银行卡、信用卡手续费业务正在成为推动全国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的最大动力,而银行卡、信用卡手续费业务贡献较大的全国性银行在结算及清算等业务也获得了可观的增长,二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为支撑作用。因此,虽然中间业务收入某种程度是创新业务,但对于地方性银行而言,仅仅依靠投资银行、代理等业务显然难以保持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稳定,必须坚持创新与传统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以传统业务为根基,以创新业务为引擎,在不断拓展投行业务、托管业务的同时,加大力度推动银行卡、信用卡、结算等传统业务的发展。

(二)系统总结国内商业银行当前中间业务开展的各类不足

除了产品创新缺乏、品种较少、认识比较浅显等不足外,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还存在以下不足:

1、大部分银行仅限下达中间业务的指标完成计划,没有完善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各类中间业务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使得下面的分支机构常常处于不知所措的被动局面。

2、不同类型的银行发展极其不平衡,目前来看我国股份行的中间业务占比通常较高,国有大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在20%左右,而大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仍然不足10%,不仅与国内银行业的平均水平存在差距,与国外银行更是存在不小的距离。

3、中间业务是轻资本、轻风险,但并非无风险业务,中间业务的开展需要承担诸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同样需要给予重视,特别是在新的金融业态不断出现的背景下,如P2P存管、小额贷款、代销资管产品等方面,甚至商业银行不断在深挖的消费信贷、信用卡业务资产质量也有一些恶化的趋势,应在坚持拓展时特别关注。

4、很多银行一直将中间业务看成是表内业务的辅助手段,因此当表内业务受到约束时,本来应该不受影响的中间业务也难以幸免。特别是目前的中间业务依然简单地局限于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信用卡、信用证等业务,这些业务的最大特点是附着于或有资产、负债,没有真正摆脱资产负债表,离所谓的不亲周期也相距甚远。

5、由于中间业务的拓展通常是传统业务拓展人员,这种现状又难以改变。此外,中间业务由于涉及领域广,对业务素质要求较高,目前国内银行在这方面没有较好的资源储备。

(三)果断将发展高附加值中间业务作为战略方向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回想起年的“爱立信倒戈事件”,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国内银行无法提供无追过权的保理业务等产品,致使相关客户不得不转向外资银行,在此后的数年,银监会的领导多次提及此事件,并以此作为鼓励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警示。与15年前的那一波外资开放相比,如今金融开放的局面再次来临并有加速态势,很多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有所放开,先前产品的匮乏性用在如今的中间业务领域相信仍然适用,国内商业银行应要认识到这种危机。

2、中间业务是轻资本业务,也是轻资产业务,而对于那些与或有资产、或有负债无关的中间业务,则尤其如此,商业银行应树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四驾马车”并立的发展思路,使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带动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支持和促进资产负债业务、表外业务衍生中间业务等。

3、未来仅寄希望通过传统利差收入维持增长的银行需要放弃幻想,发展托管、资产管理、代销、投资银行等新兴中间业务已成必然趋势。从《商业银行法》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确定的中间业务范围来看,除担保承诺业务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等需要承担或有风险外,大多数属于低风险业务,这正是未来的作业方向。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详解 篇2

广告业务预约系统是指央视广告中心利用微信平台为方便广大代理公司预约办理广告业务所使用的系统。

广告业务预约系统对于方便代理公司业务办理、提高广告中心服务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广告业务施行预约服务, 有利于广告公司进行广告业务咨询, 提前安排广告片审查、广告时长购买、广告销售合同签订等工作计划, 减少等候时间, 也有利于央视广告中心提升管理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办理质量, 降低播出安全风险。

当前, 网上预约服务已经普遍应用于银行、医院、酒店等窗口服务行业, 作为中国传媒龙头的央视, 在广告销售方面也需要改变自己服务理念, 从以往的广告公司业务员牵头的广告销售模式, 转变成为以服务为中心, 前台接待后台推动业务运行的销售模式, 广告公司的业务人员, 只需在微信平台上预约需要办理的业务, 然后在央视广告中心业务大厅的窗口前几分钟即可完成业务办理。

为了规范和推动广告业务预约服务, 央视广告中心以微信为平台, 开发了广告业务预约系统, 力求在推动中心开展预约工作的同时, 提高对预约服务工作的认识, 加强对预约服务工作的管理, 并认真做好相关组织工作。本着坚持以方便广告业务办理、提升前台服务水平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央视广告中心建设了一个方便的、高效的微信预约系统。

二系统流程和架构

微信平台处理流程及系统架构分别如图1、图2所示。

三系统功能

根据业务需求, 广告业务预约微信平台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 基础信息维护

基础信息主要包括:

广告公司注册审核状态;

广告业务类型;

预约单状态;

预约单审核状态;

预约时间段。

2. 媒介员及广告公司信息维护

微信预约平台中的广告公司、媒介员信息与广告业务管理系统的广告公司、媒介员信息必须一致。

3. 微信预约功能

央视广告中心先通过微信申请“服务号”作为微信预约平台的公众号, 平台包括以下功能:

(1) 用户注册

第一次使用微信预约的用户需要注册, 填写媒介员信息:姓名、身份证、广告公司、手机号。注册用户必须为已具有央视广告媒介代理资格的广告公司, 及该公司的媒介员, 已经注册完毕的用户可直接进行预约申请。

用户注册信息匹配。将广告业务管理系统中的媒介员信息数据导入微信预约系统中, 与用户提交的注册信息进行匹配, 匹配的关键字为用户提交的身份证号, 如一个媒介员在广告业务管理系统中绑定多家代理公司, 则该用户可以预约多家代理公司的业务办理。如媒介员没有在广告业务管理系统中录入身份证号的信息, 需要到前台相关窗口在广告业务管理系统中完善个人信息, 才可以注册。

2中央电视台广告业务预约平台系统架构

(2) 业务预约

a.业务类型

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对业务类型分为三级, 第一级包括:合同、渠道、审查3个大项, 每个大项下再逐级划分, 具体如图3。

b.具体预约功能

意向办理人

用户对服务人员有倾向时, 可在预约时指定意向办理人, 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将优先指定意向办理人给该用户服务。同时, 系统向其显示当前该业务人员已被意向约定的人数。

用户在选择意向办理人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服从调剂。所谓调剂是指当意向办理人排队序列中超过用户选择的号的数量时, 则可以不按照意向办理人严格控制, 其他业务员也可以叫该号码;如果用户选择不服从调剂, 则无论意向办理人办理业务有多少号, 都严格按照意向办理人控制, 其他业务员不能叫到该用户号。

频道

频道资源和广告产品的维护为专门科组的专人负责, 明确预约频道可以事先判断办理业务所需产品、手续是否完善。

备注

用户要详细填写需要办理的业务内容, 业务员根据预约内容准备相关的广告产品, 并与相关科组提前沟通协调。

预约时间

用户可提前预约5个工作日的业务, 如预约类型为合同的, 每天10:00前可以预约当天业务。

(3) 微信预约审核

用户提交预约申请后, 由相关业务科组根据用户业务类型备注信息进行统计审核。用户提交预约申请后自动发给客户提示:预约申请提交成功, 需要经过审核后通知是否成功预约。审查、渠道的业务不需要审核当时即可以收到预约的结果是否成功。当日上午导出业务办理项目表单, 当日下午进行审核确定次日可以执行的预约项目并向用户发送预约成功与否的确认信息。如可执行, 则用户预约审核成功。否则, 预约审核失败。

用户预约审核成功后, 系统会自动下发预约成功微信及唯一的预约代码, 用于确认预约成功信息以及查询等。

预约代码:微信预约的编码由:日期—“第二级业务类型代码”+四位流水号组成, 第二级业务类型划分具体如图4。

每日可预约的号数可以设置, 如:审查业务每日可预约号数上限是100, 合同业务每日可预约号数上限是60, 渠道每日可预约号数上限是50。如超过上限则无法预约。

(4) 预约微信查询

用户预约成功后, 可查看本人的预约记录以及相关预约代码等信息。

(5) 取消微信预约

如因故不能前来办理业务的, 请务必在预约办理日期当天18:00前取消。用户可先查询预约记录, 之后再进行取消。

对于过期不取消的用户, 超过3次将受到惩罚措施:下次预约时, 该用户的账号被系统通知排序自动向后排序10位。

(6) 签到

预约成功的客户在所约日期到达广告部后, 需要进行签到, 以进入叫号队列。未签到的预约将不会被叫号, 签到的预约按照预约顺序排队, 等待叫号。

(7) 当日取号

为方便客户办理业务, 对于未采用微信提前预约的客户可通过此功能当日取号, 进入叫号队列等待叫号办理相关业务。当日取号包括当日预约取号 (业务类型为合同的) 和当日直接取号 (业务类型不为合同的) :

业务类型为合同的, 需在10:00前预约当天业务。合同业务需要填写备注办理业务内容。并通过审核后进入当天叫号队列, 等待办理相关业务;

业务类型不为合同的, 用户只需选择相关业务类型 (具体分类同表2) , 直接进入当天叫号队列;

现场微信排号的用户无权指定意向办理人员;

现场排号代码的分类方式和预约的分类方式相同, 均按照第二级业务类型进行代码划分。现场排号和预约排号的最后四位流水号序列为一个序列。系统在统计预约数量之后, 自动判定现场号码的起始位置。

(8) 加急通道 (VIP通道)

对于需要加急办理业务的情况或大客户 (VIP) , 经前台业务部门科长+部门主任 (大堂经理) 同意后, 可优先办理。加急通道需要客户的项目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能开启。

用户直接到现场预约处出示批示, 领取预约代码。

绿色通道预约代码为:当天日期—V (VIP) +三位流水号。

(9) 激活

a.过号激活

当窗口叫号时, 若预约者未响应, 则该号进入过号状态。每个号允许一次过号激活, 激活后的号可以恢复到当日叫号队列中 (依然按预约号排序) , 等待叫号办理业务。

b.暂停激活

已经响应叫号并在窗口办理业务的过程中, 若业务需要暂停 (如需要补充资料等) , 窗口接待业务员可以在窗口叫号系统上将该号暂停并注明暂停原因, 如何继续叫下一个号。预约者认为可以恢复办理业务时, 需使用“激活”功能将自己的号重新进入队列 (仍按原排序) , 等待上次暂停业务的窗口接待业务员叫号后继续办理被暂停的业务。

(10) 排队动态

预约者可以通过此功能查看当日各个业务类别的排队情况, 了解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

4. 大厅叫号系统及窗口接待系统

(1) 大厅叫号系统验证发号及叫号原则

叫号分预约号码和现场号码, 两条队列采用同一序列排号、均根据业务类型进行不同字母的区分。具体规则如上文所述。

预约用户需持身份证到广告中心业务大厅叫号机上刷卡并选择欲领取实体号码的预约码, 只有在叫号机上领取了实体号码的才能进入叫号系统, 未经现场领取实体号码的预约号码将不会被叫号。

优先级:预约号码优先原则, 验证过的预约号自动排至当前队列的最前端, 预约号之间以顺序号排序, 小号在前, 大号在后。

(2) 现场叫号机及LED显示

现场叫号系统包括取票系统、语音广播系统、控制完成排队功能子系统、显示信息发布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如图5。

a.流程

广告公司媒介员先用微信预约方式在网上申请办理有关事宜, 并得到一个预约码。办事人员要携带自己身份证以便叫号机读取并确认其身份。如果身份正确, 办事人员可在叫号机的触屏上看到当天所有的预约码。选择需要领取的预约码, 叫号机会自动打印一张号码给媒介员。

b.工作原理

叫号机读卡器读取身份证信息, 到服务器的数据库, 确认正确后打开叫号机触摸界面, 显示该媒介员当日未取号的所有预约号, 媒介员选择所要领取的预约号后, 打印相应的号码。同时发数据给云端数据库, 将此办事人员排入队列内。待窗口工作人员叫到办事人员, LED显示屏上会显示相关人员拿到的号码和到哪个窗口办理等信息同时以扩音音响广播出来。

(3) 窗口接待处理

a.叫号

业务员在窗口通过电脑登录叫号系统, 叫号系统采用实名制登录记录当前业务员的叫号工作, 以此支持后续客户评价行为。同时叫号系统需支持当前窗口是几号窗口。

叫号系统将当前此业务员可办等候号码 (比如预约受理人是该业务员、业务类型符合) 推送到业务员的屏幕, 业务员点击叫号, 大屏幕显示被叫号码前往相应号码窗口办理业务。业务员屏幕上可以显示媒介员预约时输入的备注信息。

当前被叫号码距离客户手中号码3号时系统通过微信推送提醒。

客户需持号码到指定窗口办理相应业务, 业务员收取号码后开始办理业务。业务员需将号码保留归档已备查询。

b.过号

过号分为两种:无人响应和业务办理中止。

无人响应的情况下:

业务员通过叫号软件叫号三次无人响应, 可通过系统点击过号, 进而叫下一个号;

客户临时不在, 号码被跳过后需要到叫号机重新激活号码, 激活后按照号码类型及大小顺序排号, 每个用户当天仅能重新激活号码一次;

由于预约号码有提醒功能, 当日连续两次过号的用户, 号码自动注销, 如需办理业务需另行取号;

预约号码连续三次因以上方式注销的用户将受到惩罚, 即该用户下次预约, 系统自动通知将该用户排序向后顺延10位。

业务办理中止的情况下:

业务办理过程中遇到阻碍, 例如资料不全、方案细节确认等情况, 需要客户离开窗口办理或者业务员后台办理的, 业务员可通过叫号系统点击号码中止, 之后业务员可继续叫下一个号码;

当日补齐资料或者确认完成的客户可到叫号机 (通过微信?) 重新激活号码, 激活后按照号码类型及大小顺序排号, 等待原窗口叫号办理。当日不能处理完的, 号码自动过期。客户日后办理需再次取号。

c.销号

销号方式有两种:

用户取消办理业务, 主动通过微信取消预约号码或至签到台注销现场号码;

业务办理完成, 由业务员在叫号系统中标记业务办理完成, 号码自动注销。

5. 评价打分

客户办理完业务后, 去前台大厅的报播机上登录系统进行匿名打分。打分系统需可选该用户办完的业务、受理人。打分维度包括:业务办理速度、业务办理质量、服务态度、解决问题的积极程度四项, 每项以0为最低分, 5为最高分。打分为自愿。

6. 叫号系统数据收集和分析

预约叫号系统应实现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功能, 从而辅助中心统计分析业务办理及工作量分配情况。

(1) 实现方式

数据的收集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

通过微信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进行统计;

通过微信所链接到的预约叫号系统, 进行数据统计。

(2) 统计内容

对于可统计和分析的数据, 目前设想可以包括如下:

业务员每日叫号情况, 包括叫号总数, 各类号码处理数量, 号码处理情况, 业务员被评价情况等;

高峰期分析, 有利于中心的工作重心分配和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量分析, 有利于员工之间的工作分配和统计;

不同代理公司的业务办理量及种类分布情况;

媒介员的业务办理量和种类分布;

统计业务办理的时间周期。

7. 说明

(1) 技术实现

此方案优点:

基于微信平台, 可以使用微信用户认证系统;

运行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端, 方便客户;

以后可基于这个平台, 开发其他应用。

此方案的前提条件:

需要网络服务器及域名 (可用阿里云) ;

需要一个取得认证的微信公众号 (见下面的说明) 。

(2) 关于微信公众号申请和认证

由于广告中心现有的微信公众平台是不能支持开发者模式, 用户注册时需要根据用户的Open ID进行绑定, 这样注册且审核通过后的用户下次登录便可以直接预约。而要拿到用户的Open ID则需要广告中心微信公众平台的高级接口功能, 而只有通过认证的订阅号 (或服务号) 才能使用高级接口功能, 故需要将广告中心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认证。但由于目前无法提供认证所需的资料, 故要求北京扬子万博申请一个微信服务号并通过认证, 专门用于中央电视台广告中心广告业务预约。

(3) 后期拓展

详解汇店通中华医药商业合作组织 篇3

起源

和其他行业一样,在医药行业,药品流通渠道承担着行业上下游之间的连接。但是因为原有药企体制改革以及民营药企的发展,综合来看,中国制药行业总体规模偏小,而在产品流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例如,制药企业通过药品流通企业的帮助使其品牌知名度逐步提高,市场份额逐渐上升,而此时就会出现生产企业甩开流通企业独自开发市场,这成为了医药销售企业的困惑,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医药销售企业联合起来,在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药品价位,互不竞价,保证一个良好的销售环境,从而获取合理的利润。而这个联盟的概念越来越得到了销售企业的认可和支持。

与此同时,医药销售企业也逐渐意识到,缺乏上游制造企业的加盟,其主导定价的空间很难有所突破。而此时,天原药业随着生产的逐渐扩大,销售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常规的销售模式,周印军认为有其自身的不足和短板。在建立代理商制度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扩大市场,并保证天原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成了一个难题。

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天原药业与中华医药商业联盟的接触,让创始人杨董、叶董找到知音,同时发现了对方的价值。

操作

目前,在汇店通中华医药商业合作组织中,有八家销售企业和天原药业一家生产型企业对接。按照周印军的解读,如何保证销售公司更好地销售天原的产品,就是“要由两家人变成一家人”。而如何实现这一理想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入股”。按照联盟的规定,合作以后,天原药业的产品优先销售,这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目前,天原药业只是将普通药品放入联盟系之内销售并实行分销制。今年,天原药业的八个股东仅普药销售计划就在两千多万。

为了成为“一伙人”,周印军也成为了联盟内其他企业的股东,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目前,天原药业已参股湖南和浙江的四家制药企业。

发展

汇店通中华医药商业合作组织并不满足于目前的规模,为了寻求市场中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正在不断吸纳更多的企业加盟,周印军计划在2015年之前将联盟内的20家成员单位吸收到天原,并成为股东。把较发达的省份市场份额快速增长。

天原药业选择加盟企业时更加看重对方的终端销售能力。只有拥有终端的销售公司才是生产型企业最为看重的,只有将产品最快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才能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终端销售能力是企业的根。

其次让更多的生产型企业加盟,因为产品的多元化利于联盟的长久发展。而对于生产型企业,主要看企业的规模和经营者的商业理念,还有为了避免联盟内竞争,产品种类也是重要的一项考核内容。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详解 篇4

【考点试题】2018年证券从业投资银行业务考题详解十四

2018年证券考试各地时间不相同,考生要决定备考,就要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证券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下列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说法符合《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有:(不定项选择)

a.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经交易所登记后应当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和公司网站上披露。定期报告摘要还应当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刊上披露。

b.预计不能在会计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披露报告的公司,应当在该会计结束后两个月内披露业绩快报。业绩快报应当披露公司本期及上年同期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数据和指标。

c.上市公司当年存在募集资金使用的,公司应当在进行审计的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实际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金额、实际投入时间和完工程度等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核,出具专项审核报告,并在报告中披露专项审核的情况。

d.上市公司应当在每年报告披露后一个月内举行报告说明会,向投资者真实、准确地介绍公司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投资项目等各方面情况。

e.上市公司可以在中午休市期间或下午三点三十分后通过指定网站披露临时报告。在紧急情况下,公司可以向交易所申请相关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临时停牌,并在上午开市前或者市场交易期间通过指定网站披露临时报告。

参考答案:a、c、d、e

解析:《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

2.13 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经本所登记后应当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以下简称“指定网站”)和公司网站上披露。定期报告摘要还应当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刊上披露。

6.1 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定期报告包括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

公司应当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本规则规定的期限内,按照中国证监会及本所的有关规定编制并披露定期报告。

6.2 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披露报告,在每个会计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披露中期报告,在每个会计的前三个月、九个月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披露季度报告。

预计不能在会计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披露报告的公司,应当在该会计结束后两个月内披露业绩快报。业绩快报应当披露公司本期及上年同期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数据和指标。

公司第一季度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早于公司上一的报告披露时间。

公司预计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的,应当及时向本所报告,并公告不能按期披露的原因、解决方案及延期披露的最后期限。

6.9 上市公司当年存在募集资金使用的,公司应当在进行审计的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实际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金额、实际投入时间和完工程度等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核,出具专项审核报告,并在报告中披露专项审核的情况。

6.10 上市公司应当在定期报告经董事会审议后及时向本所报送,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报告全文及其摘要(中期报告全文及其摘要、季度报告全文及正文);

(二)审计报告原件(如适用);

(三)董事会和监事会决议及其公告文稿;

(四)按本所要求制作的载有定期报告和财务数据的电子文件;

(五)审计委员会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后发表的专项意见;

(六)本所要求的其他文件。

6.12 上市公司应当在每年报告披露后一个月内举行报告说明会,向投资者真实、准确地介绍公司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投资项目等各方面情况。

公司报告说明会应当事先以公告的形式就活动时间、方式和主要内容等向投资者予以说明,报告说明会的文字资料应当刊载于公司网站供投资者查阅。

7.5 上市公司可以在中午休市期间或下午三点三十分后通过指定网站披露临时报告。

在下列紧急情况下,公司可以向本所申请相关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临时停牌,并在上午开市前或者市场交易期间通过指定网站披露临时报告:

(一)公共媒体中传播的信息可能或者已经对上市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需要进行澄清的;

(二)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异常波动,需要进行说明的;

(三)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包括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件),有关信息难以保密或者已经泄漏的;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详解 篇5

谈到风险管理,首先只有正确的理解风险,其次才能有效的管理风险。风险管理,不简单的等同于消除风险,而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这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包括对风险的定义、测量、评估和发展及应对风险的策略,目的是将可避免的风险、成本及损失极小化。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事先已排定优先次序,按优先处理引发最大损失及发生机率最高的事件,其次再处理风险相对较低的事件。但现实情况往往要更为复杂,以投资为例,风险与收益往往成正比关系,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风险越小收益也越小,这就意味着我们管理风险也将基于收益的考虑,最终达到两者间的动态平衡。

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不断演变,金融行业应对风险的逐渐多样化的形式,近十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尤其在风险管理的改革上不断探索,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支撑。而金融科技领域的新技术,在探索与实践中实现了强化,随着这种变革的不断推进,诸如人工智能等手段能否替代传统的人工控制等争论,也无可避免成为热点话题。未来,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将如何与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有机结合,来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监管要求?为了探索这一答案,本文将以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管理不断变化的新需求,并探寻解决之道。

主要风险水平指标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的内容,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一)流动风险:

微观上指变现能力。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经济主体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常被称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个世纪90年代末以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长期不足,信贷膨胀的态势相当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宽松,特别是以来,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被经济学家认为发生几率极低的“流动性陷阱”已在我国金融运行中初现端倪,并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营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银行的巨额流动性使到全国性的信贷规模急剧膨胀,间接推动了各种资产价格全面上升,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形成严峻挑战。如何有效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摆在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其又可以分为:

1、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国家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应收账款(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活动中,可能遭遇到国家风险主要包括战争、政府征收、违约、汇兑限制和国有化等。

2、主权风险。主权风险对方国家发生政治经济混乱而冻结我方资产或使我方资产难以调回的风险。在所有的投资风险中,主权风险是第一位的风险,一国境内任何机构的评级都不能超过该国的主权评级。

3、法律风险。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应当遵守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为法律风险。其中包括法律出台太慢,出台新的法律禁止两种情况。

4、结算风险。在涉及货币结算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外汇市场的交易不分昼夜,每个小时都在进行,它还不时地牵扯到不同国家司法权的制度。正是这个特点——跨境、跨时区的交易——为每天高效率地结算近2.4万亿美元的双向支付或估计为25万到30万笔的货币汇兑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信用风险也是房地产按揭贷款风险。 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发展。与美国银行机构相比,我国房地产信贷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收入资产证明并不少,很多贷款行为完全偏离上述最基本的银行业经营原则。很大程度上,在银行信贷金融的支持下,房价才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飚升。上述事实,与美国房地产市场违约前的情况有相似之处。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未来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的不利影响。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这些市场因素可能直接对企业产生影响,也可能是通过对其竞争者、供应商或者消费者间接对企业产生影响。

1.利率风险

(1)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也称为期限错配风险,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利率风险形式,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就固定利率而言)或重新定价期限(就浮动利率而言)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这种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使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2)收益率曲线风险

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也会使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形态发生变化,即收益率曲线的非平行移动,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形成收益率曲线风险,也称为利率期限结构变化风险。

(3)基准风险

基准风险也称为利率定价基础风险,也是一种重要的利率风险。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的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重新定价特征相似,但是因其现金流和收益的利差发生了变化,也会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的影响。

(4)期权性风险

期权性风险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利率风险,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所隐含的期权。

2. 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不利变动而导致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汇率风险一般因为银行从事以下活动而产生:一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或进行自营外汇交易活动(外汇交易不仅包括外汇即期交易,还包括外汇远期、期货、互换和期权等金融和约的买卖);而使商业银行从事的银行账户中的外币业务活动(如外币存款、贷款、债券投资、跨境投资等)。

(1) 外汇交易风险。银行的外汇交易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时未能立即进行对冲的外汇敞口头寸;二是银行对外币走势有某种预期而持有的外汇敞口头寸。

(2)外汇结构性风险

3. 股票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持有的股票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4. 商品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各类商品的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这里的商品包括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某些实物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包括石油)和贵金属等。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广义的操作风险是指除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之外的所有风险,狭义的操作风险则是指存在于金融机构“运营”部门中的,由于控制、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引起的潜在的损失的风险。英国银行家协会和Coopers&Lybrand共同进行的有关调查(3月)显示,操作风险的主要问题集中于缺乏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兼顾广义和狭义的观点,并结合英国实际调查的结果,我们认为,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因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或其他一些人为的错误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尤其是因管理失误和控制缺失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不能识别操作风险或者没能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它,将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如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在我国现阶段,由于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和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操作风险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之一。

国内外风险管理的差距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与国际先进银行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相比,比较落后。如信用风险管理中,对借款企业财务状况和市场,对借款企业产品需求的变量因素的微观分析往往不足;在市场风险管理中,对资产组合理论的运用、VAR的推广、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利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对资本金的配置度量和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风险管理的未来趋势

在不远的将来,风险管理将通过建模、简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等非人工技术手段逐渐取代人工干预,来不断降低非金融风险和运营成本。通过对核心流程的数字化,与业务部门的合作将有原来的被动配合向主动预警转变,短期内就可以实现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客户体验的改善和销售业绩的提升。另外,高级分析和机器学习等途径也是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尤其是机器学习,将大大提升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目前一部分金融机构在此类预测模型上已取得了显著的提升,有效地优化了其信贷风险决策。

为了适应更广泛的监管和市场发展的需要,风险报告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也需提升。虽然监管要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风险报告中使用的数据的质量及其及时性,但报告的格式及如何在决策时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通过使用电子报告取代纸质报告,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电子报告将及时提供充分信息使得风控人员能够深入分析,也将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快更好地决策及识别潜在风险。考虑到许多不同的监管比率(例如资本、融资、杠杆、总损失吸收能力和银行税等),资产负债表的各部分对于盈利能力的支撑至关重要。通过将风险函数与金融、战略函数结合,应对基于多元化经济场景下的策略选择及可能的监管,来协同优化资产负债表。

详解银行安防监控系统 篇6

金融服务业的安全保卫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安全防范行业发展的重点。随着银行网点的日益普及和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针对银行机构的刑事、治安案件明显上升;内部作案、内外联合作案日益增多,安全防范系统建设逐步向外部防范方向发展。各类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逐步应用到银行中。网络化、智能化、高清化和整合化将成为发展方向,视频监控系统和门禁、报警、对讲、视频会议子系统的集成联动;安防系统和监管业务管理平台的结合;视频图像的智能分析技术;新一代通讯技术应用成为银行安防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通用安防系统将向专用解决方案平台转变,视频智能分析将融入银行安防,安防平台将设备化,3G通讯技术和银行安防技术将互相促进。银行系统对于安防产品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产品需求,向完善的全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高新技术的需求转变。在将来的银行安防市场竞争中,谁能更深入细致地了解银行安防的需求,并能提供既精又专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谁就是最后的大赢家。

银行常用安防手段、系统及要求

银行安全防范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部分,是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的一个分支。就防范手段而言,它包括人力防范、实体物防范和技术防范三个范畴。而技术防范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采取现代电子报警等科学技术用于银行安全防范领域并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防范手段。

银行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是将具有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和有内部控制功能的专用设备、软件等子系统有效地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一个具有探测、延迟、反应综合功能的信息技术网络。其系统要求是:

1、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A38-2004《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的标准,确定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

2、系统设计及各子系统的配置应根据“以防为主、防控并举”和“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系统集成应以结构化、模块化、规范化的方式,以便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扩展系统的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各种高科技的物防设施,考虑管理和使用设备、系统的人的因素。

3、按照系统集成深度与广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分散式、组合式和集成式三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银行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综合管理控制模式应以高度纵向集成模式为主,实现物理防范、电子防范、生物防范技术的资源共享。

4、银行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及其各子系统除个性要求外,还应采取综合布线、集中供电措施,在供电电源质量、供电方式等方面除应统一考虑外,还应满足技防系统的特殊要求。

5、银行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及其各子系统应有良好的接地和防干扰、防病毒、防雷击、防泄密等安全措施,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应符合国家和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特别是安全性要求和电磁兼容性要求。

银行领域常用的安全防范技术系统主要有:

1、防盗报警技术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是用物理方法或电子技术,自动探测发生在布防监测区域内的侵入行为,产生报警信号,并提示值班人员发生报警的区域部位,显示可能采取对策的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是预防抢劫、盗窃等意外事件的重要设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能通过声光报警信号在安保控制中心准确显示出事地点,便于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防盗报警系统是银行的重点安防措施之一。银行所有场所均需要安装报警系统,通过多种入侵探测器和报警主机等共同组成报警系统,并通过电话线与当地110联网。系统通过键盘启动报警主机后,进入防范状态。如有人非法进入防区,则会触发入侵探测器,系统会检测并确认报警信号,即发出警报声,同时将信号传送到控制主机发出报警,达到防范作用。工作人员进入时只需通过键盘解除防盗系统(即撤防),则防区内探测器暂时关闭。遇到不法之徒进行打劫时,按紧急按钮或相应的紧急装置,向保安监控中心求援,控制主机将診-设定的地址代码及报警类别綷-电话线发到报警中心(即

110、派出所)。报警中心电脑检测到送来数据并进行识别,从数据库调出相关资料,显示警情信息和位置等其他情况。另外,控制中心的报警主机自动不定时检测前端各报警系统工作情况,如信号中断或控制系统有故障即可自动提示并打印出故障发生在某个区域的系统;同时,报警信息联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将报警现场附近的监控摄像机图像切换到监视器,并联动硬盘录像机进行录像。

2、门禁技术系统与设备:门禁技术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安全防范技术,它实现了人员出入的自动控制。与传统的金属钥匙和金属锁相比,现代化的出入口控制技术安全程度高、功能多、易管理。所以,一出现就被应用到政府机要部门、军事设施、核电站、计算机中心等重要部门和领域。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门禁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门禁系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门道及钥匙管理,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出入管理系统。最近几年随着感应卡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门禁系统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进入到成熟期,出现了感应卡式门禁系统、指纹门禁系统、虹膜门禁系统、面部识别门禁系统;它们在安全性、方便性、易管理性等方面都各有特长,使门禁系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除部分离行式ATM机之外,银行所有应用场所都要求安装门禁系统,一旦有案情,可调出进入该室所有人员的出入时间,为破案提供线索。

3、视频安防监视系统:视频监控是银行的重点安防措施之一。现有系统多为本地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由各类监控摄像机、硬盘录像机、传输线路、控制平台以及监视器等共同组成,监控值班人员在控制室就能观察到前端监控区域内的所有活动情况并可以进行录像存储。目前,银行的视频监控系统正由数字化向网络化和智能化迈进。

金库、地下室等光线较暗处一般采用高清晰、低照度的黑白监控摄像机,而在营业大厅等光线好的地方配置彩色监控摄像机,营业大厅内一般采用带有转动云台和变焦镜头的球形监控摄像机。目前银行系统推行柜员制服务,每一台枪式彩色监控摄像机对应一个营业柜台。在自助银行及ATM机处,一般安装隐形监控摄像机,现在部分先进的ATM监控系统,还具备了监控摄像机防遮挡及报警等功能,以最大限度保障ATM安全。

4、紧急报警装置或联防警铃:营业室一般设置手动、脚挑式和无线遥控紧急报警装置及联防警铃,安装在营业柜台、出纳室、金库保安室等处。报警装置数量根据营业室的大小设定,一般不少于4个。联防警铃安装于营业大门外的墙上,报警信号同时送至值班室或接警单位。

5、通讯:保安室要设置可靠的对外通讯联络设施。银行保安报警一般与城市警方保安系统联网,报警信号直接送至警方。

6、巡更站:在范围较大的银行区域内,可在巡逻人员所到地设置巡更站,现场发回信息与主机联络,保安值班人员可在控制主机上收到联络信号,及时掌握所监视区域的情况及巡更人员的安全动态。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策略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1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1.1 四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总体情况比较

单位:%

注释: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经网、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经整理)

单位:亿元

注释: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经网、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经整理)

单位:亿元

注释: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经网、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经整理)

1.2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特点

(1) 农、中、工、建这四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较高, 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增长速度也较快。

2005年四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总收入约为500.7亿元, 比2004年同期增长18.2%, 占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业务总收入的80.2%;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中间业务收入约为123.9亿元, 比2004年同期增长37.1%, 占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总收入的19.8%。

(2) 中间业务总量增长迅速。

2005年,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额为696.9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2.6%, 其中四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总量为590.4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4.5%, 占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量的85%。

(3) 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大幅提高。

2005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的比例为1:5.8, 比上年同期1:6.7水平相比有显著提高。

(4) 中间业务品种越来越丰富。

中间业务品种在2004年已经达到420种, 不少品种很受市场青睐, 如工行的本币结算清算、资产托管、财务顾问等;农行的代理保险;建行的工程造价咨询;招行的“一卡通”等。

2 中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1) 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不够深入、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 我国银行没有对业务进行明确的定位, 商业银行只重视开拓存贷款业务, 把中间业务作为存贷业务的一个补充。由于中间业务的收益不明显、不直接, 因此基层对发展商业银行的自我激励不足, 其开办中间业务只是作为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保证存款稳定发展的辅助性服务项目。尽管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慢慢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但在经营的理念上仍然是以存贷款业务为核心, 以致中间业务缺乏发展动力、目标, 影响了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

(2) 中间业务的发展规模小, 品种单一, 技术含量不高, 地区发展不平衡。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10%以内, 落后地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只占5%, 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银行总收入比例的40%-50%。从中间发展的品种和技术含量来分析, 中间业务品种单一、主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结算、代理、汇兑、信用证等劳务型为主, 而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大盈利空间的中间业务还不多, 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才刚刚起步。另外, 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银行发展迅速, 内地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银行发展缓慢, 影响了中间业务的整体发展。

(3) 硬件和技术投入不足, 从事中间业务的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应的配套硬件设备, 缺乏熟悉计算机技术、又掌握银行业务、国际金融、证券投资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始终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3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选择

在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背景下, 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对

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中间业务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并根据我国的国情摸索出适合我国开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1) 转变传统观念, 树立经营新理念, 把中间业务作为新的效益、利润增长点付诸实施。

中间业务是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基础上, 利用资金、技术、信息、设施、信誉、人才等优势, 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代替客户办理咨询、代理、委托和担保等业务, 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 具有风险低、投资少、收益高的特性, 对优化业务经营结构, 扩大传统业务的客户群, 提高经营效益,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不断丰富中间业务的品种, 加强中间业务创新的力度。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 受到金融政策、制度的限制, 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结算、代理、汇兑等业务上, 业务的范围窄, 品种少。商业银行加大投入研发中间业务新产品, 敢于突破传统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 挖潜市场潜在的客户需求, 利用西方先进的创新技术, 设计开发出为我国消费者接受的中间业务种类。例如利用银行掌握的信息、技术、银行高素质人才等优势, 充当客户的财务顾问、投资顾问, 为企业的资产重组、兼并、吞并等提供融资服务等。

(3) 重视银行中间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

商业银行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从事中间业务的专业人员, 选拔业务精通、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员到国外中间业务发达的商业银行进行学习、考察, 提高中间业务工作人员的水平;通过各种渠道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 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留住优秀人才和引入优秀人才, 为中间业务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4) 建立相应法律法规规范同业竞争, 加强收费管理, 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 规范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商业银行应坚持收入与支出匹配、风险与收益对等、向国际惯例靠拢等原则, 坚持以成本费用为基础, 加上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 并考虑市场状况和客户承受能力。加强收费管理, 努力提高收费减免管理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 避免银行业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促进中间业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新之.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J].金融经济, 2006, (20) .

[2]信晓征.浅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J].武汉金融, 2006, (2) .

[3]郑荣年.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战略[J].南方金融, 2006, (1) .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研究 篇8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有资产,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目前,在传统中间业务的基础上还涌现出大量的创新型中间业务。现在主要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包括: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担保及承诺类、交易类、投资银行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九类。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了较快的发展,收入占比也有所提高但其发展处于缓慢的初级阶段,行业、地区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具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中间业务发展迅速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投资理念的变化,中间业务产品以其“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成为商业银行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银行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息收入占经营收入的比重已由2006年的8.8%上升为2011年的23.7%;中国银行占比由2006年的18.2%上升为2011年的30.5%;中信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占比由2007年的5.9%上升为2011年的15.39%。

2.品种单一,滞后于需求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为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和代理类中间业务,其他各类业务只能在级别稍高、经济发达的地区有所涉足。中间业务层次结构还处于较低水平,较少展开一些技术含量高、收益好的中间业务。这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也不能适应是趋复杂的经济发展需求。

3.中间业务发展的市场、信用和法律环境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实行分业经营管理体制,同时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程度较低,资源不能够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配置,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将会更多地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工具进行筹资,不完善的市场和社会信用体系使商业银行不具备更好发展中间业务所需的社会环境。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出现一定偏差,而受到损失或意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中间业务所隐含的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的风险,将会给银行带来无法弥补的资产、收益以及资信等方面的损失。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的特征

1.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复杂程度高。中间业务大多属于表外业务,许多业务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到真实反映,经营透明度差,商业银行管理人员不能动态地掌握中间业务的规模及运行状况,影响了市场对银行潜在风险的正确和全面的判断,相应的中间业务风险也不能够及时的化解和管理。

2.自由度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受到的金融法规监管较少,可以在场内交易也可以在场外交易,并不需要相应的资本金准备,使得部分中间业务过度膨胀,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

3.潜在风险损失较大。中间业务项目服务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别是其“以小博大”的特征,使得中间业务具有高杠杆作用,带来较高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亏损的可能性。

(二)中间业务风险的种类

1.市场风险。金融市场上利率、汇率的变动使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着潜在的损失可能性,同时由于中间业务中部分是以衍生工具品种交易的,市场价格的微小变动都可能引起其价格的巨大变动,这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收益波动或亏损。

2.信用风险。中间业务的信用风险与业务对象的信用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业务对象主观或者客观上的原因无法履行合约,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可能遭受着损失。

3.法律风险。由于中间业务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速度过快,国内外对中间业务相关法律的修改及各国法律协调相对落后,部分中间业务合约及其参与者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合法收益得不到保证,容易导致风险。

4.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资产流动不足,无力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资金支付到期业务而遭爱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是商业银行信用的根本保证,预防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提高公众信任度、降低筹资成本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中间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转变发展中间业务的观念,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中间业务风险,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筑起中间业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金融业务情况和条件引进并改造中间业务品种,改变商业银行受技术、人才、政策等因素限制的现状。

2.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避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要制定一套专门针对中间业务的细则、操作规程和风险防范制度,从长远发展和依法经营的角度,健全中间业务管理制度和措施,并保证商业银行管理中间业务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运作。

3.规范中间业务信息披露制度

银行监管部门应要求商业银行按统一口径定期报送中间业务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及收益状况等情况,及时掌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状况。

4.根据不同风险特征的中间业务分类实施相应地防范措施

对于市场风险,应采取规避、分散、转嫁、补偿等多种方法加以控制。对于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应完善以企业信用评估为基础的授信方法,将中间业务纳入授信额度,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对于法律风险,应注意有关事项的合法性是核查文件是否全面体现了该业务应有的法律效力。

参考文献:

[1]王兆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上一篇:激励小学生的座右铭下一篇:将进酒优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