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精选8篇)
第三季度银行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 三季度银行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
资产类业务
1、贷款
截至9月末,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同比增长%。前三季度贷款增长迅速,第三季度贷款增速放缓,月环比分别为%,%和%,低于前两个季度。其中短期贷款亿元,比年初增加,增长%,中长期贷款亿元,增加亿元,增长%,委托及信托贷款亿元,增加亿元,增长%,票据融资亿元,增加亿元,增长%。
贷款快速增长,促进经济走出谷底,但是也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同时银行贷款快速增长,存在一定的重规模轻质量 的问题,为以后银行贷款风险埋下隐患。贷款规模迅速扩张,银行资本充足率也快速下降,为补充资本金,多家银行提出增发股票和发行次级债计划。
地方中小银行成为贷款投放的主力。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67亿元,四大行仅为1105亿元,占比从此前70%以上的水平陡降至24%左右,其他13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仅新增亿元。与大型银行信贷投放萎缩相反,当月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政策性银行等机构新增贷款高达3908亿元,占新增贷款的75%。
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政策的推动下,尤其4万亿的政府投资需要银行贷款配套资金。今年以来,投资逐月加速,1—6月份全社会投资91321亿元,同比增长%,比上年同期加快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亿元,增加亿元,增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成为政府融资增加投资的作用渠道,根据银监
会统计,全国有3800多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其中70%以上为县区级平台公司。地方政府以财政拨款、土地划拨、股权划拨等形式出资占比约20%,其余筹资则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初,全国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负债总计约为万亿元,而到了今年5月末,此类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已上升到了万亿元,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增加了万亿元,其中85%来源于银行贷款。银行贷款集中在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快速反弹,但是有可能加剧产能过剩,也增加地方政府的风险,进而影响银行的经营安全。
票据融资超常增长。票据融资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长%,与同期gdp增长差距较大。银监会检查发现,在承兑环节,承兑行审查把关不严,一些明显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合同、存在各种瑕疵的交易合同、甚至过期或有效期不明的交易合同都被作为承兑依据;对保证金来源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审核不严,银行贷款被挪作保证金循环开票屡屡发生。
在贴现环节,直贴行对税票审查不严,不法分子利用伪造发票、变造发票、作废发票、停止使用发票、重复使用发票等手段套取信贷资金;转贴行对前手资料要求不严,一些银行利用买卖票据来控制信贷规模时点数,给大量违规票据的流转留下空间。
人民银行计划全年信贷增量不超过10万亿,而到9月末,已近万亿。尽管人民银行一再声明将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四季度央行必然调控信贷投放,即使突破10万亿,也不会出现上半年信贷猛增的现象。配合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入适度宽松,银监会加强风险监管,银监会已经指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授信、项目资本金不到位、贷款挪用和违规进入房市和股市、票据融资、贷款集中度和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快速下降等风险,并正在或将进行监督检查,贷款投放速度必将下降。由于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受银行资本约束,银行贷款扩展能力受到限制。
随着银行贷款增速放缓和优质项目瓜分殆尽,银行贷款将有增量扩张阶段进入结构调整阶段。国内商业银行纷纷进行结构调整,工商银行提出保优质项目和中小企业贷款,压“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建设银行消减新增贷款规模,工作重心有新增贷款转移到盘活存量贷款,逐步从产能过剩行业退出,中国银行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和交通等行业,对钢铁、船舶、纺织等行业适当收紧,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交通银行计划增加中小企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2、有价证券及投资
截至9月末,有价证券及投资亿元,比年初增加,增长%,比贷款增幅低个百分点。有价证券及投资在三季度增速回落,第二季度月环比为分别为%,%,%,第三季度回落为%,%和%。
今后银行证券投资会继续增加。首先,随着货币政策适度快速,央行会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回笼基础货币进行调控。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财政出现赤字,除了中央政府发行国债,地方政府也积极发行地方债。第三,一些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一方面积极申请次级债,另一方面会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第四,随着贷款增速下降,债券投资作为替代品,债券投资会有所增加。
随着物价指数上升,不排除央行上调基准利率的可能,利率上升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因此,需要密切关注证券投资市场风险。
负债两类业务
1、银行存款
截至9月末,银行存款本外币合计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同比增加亿元,增长%,较8月末增长%。其中企事业存款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居民储蓄存款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其中活期储蓄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定期储蓄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企事业单位存款增幅比储蓄存款高出个百分。年初
企事业存款占比%,9月末为%,上升个百分点,储蓄存款下降个百分点。公司存款增加主要由于贷款增加引致的派生存款,三季度随着贷款增速放缓,企事业单位存款增速下降,储蓄存款平稳增长。
由于今年前9个月贷款增幅过快,已经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不会再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继续天量的信贷投放,信贷投放会转入适度合理的范围。由于贷款增速下降,由此派生存款也会下降。随着经济回暖,投资将会进一步增长,也会使企业闲置资金减少。同企事业单位存款相比,储蓄存款比较稳定,如果不出现的大牛市,储蓄存款不会大量流入股市,保存稳定增长。
2、金融债
截至9月,金融债存量47,亿元,约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6%,是仅次于政府债券的第二大债券品种。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74次,发行量万元,占
所有债券发行金额的%。其中政策性银行发行38次,金额亿元,占比%,商业银行发行30次,金额亿元,占%,金融债仍是政策性银行的重要来源。从期限结构来看,1年期限以下的债券450亿元,1-3年的债券亿元,主要由政策性银行发行,3-5年的的亿元,5-7年的1250亿元,7-的债券亿元,以上的债券亿元。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几乎都在7年以上,商业银行发行债券的主要目的在于作为附属资本补充资本,并非募集资金。由于今年以来贷款过快扩展,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较快,商业银行除了增发股票外,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的亿元也十分强烈。但是,银监会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次级债有一半以上在银行体系内由各银行交叉持有,对整个银行体系来说,并没有增量资本进入,没有增强整体风险抵御能力。银监会将研究对银行交叉持有的其他银行本次级债从附属资中扣除的规定。如果监管当局规定持有的其他银行本次级债从附属资中
扣除,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会进一步下降,降低银行持有次级债的意愿,增加次级债发行的难度。
金融债券发行情况
单位亿元人民币
本年1年以下1-3年3-5年5-7年7-以上
金融债券9,,, 政策性银行债7,,, 国家开发银行3, 中国进出口银行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 商业银行债券2,, 特种金融债券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
证券公司债
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
9月债券托管情况
单位:亿元人民币
托管量合计1年以下1-3年3-5年5-7年7-以上
本月末本年增加本月末本年增加本月末本年增加本月末本年增加本月末本年增加本月末本年增加本月末本年增加
金融债券47***59011054***6***59961590 政策性银行债4078440644******5***3583938200 国家开发银行***7553236165854***4583938200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商业银行债券5892******831390
特种金融债券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
证券公司债
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
资料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中间业务
由于没有整个银行业中间业务统计数据,本文根据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半年报披露数据对这两家银行中间业务状况进行分析,初步判断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情况。
1、中国银行
上半年,中国银行买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幅%,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中间业务收入中,各项业务收入依次为代理业务,信用承诺及贷款佣金,外汇买卖,结算收入顾问咨询,银行卡,托管。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
单位:百万人民币
上半年上半年增加额增幅
代理业务% 信用承诺% 外汇买卖% 结算%
2012年以来, 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流动性趋于宽松。同时, 央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由于银行业部分业务的利率敏感特征, 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对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整体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 随着金融脱媒不断深化, 外汇占款推动货币投放的模式日趋弱化, 流动性压力有增无减。由此, 我国银行业被再次推到历史浪尖, 发行次级债, 实施股权融资, 推进混业经营等, 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多渠道拓宽资本来源渠道以谋求发展之路。
本文选取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以下分别简称为“工行”、“中信”和“农发行”) 为研究对象, 分别代表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中小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以三家银行近三年的财务报表为基础, 运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对比分析, 指出他们之间在经营管理和改革创新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为经营转型和改革创新指明方向。
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介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系统评价的方法。该系统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 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分支, 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杠杆水平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以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几个主要财务指标关系为:
其中, 净资产收益率 (ROE) 是对企业利润表的概括, 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反映了企业筹资、投资和生产运营等各方面经营活动的效率。资产净利率主要反映企业运用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资产周转率揭示了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联系, 反映了企业的营运水平。权益乘数是对资产负债表的概括, 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杠杆情况, 即企业的资本结构。将以上比率指标进一步分解, 细化到财务报表中的对应项目, 形成下图所示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结构图, 清晰地反映出净资产收益率的各个驱动因素。
三、利用杜邦分析体系对三家银行进行财务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2010至2012年的财务报表作为对比分析的数据基础, 通过杜邦财务分析各比率指标的横向和纵向对比, 逐层深入, 揭示各指标在三家银行间和各自内部的内在影响因素。
从三家银行网站中获得的各年度的基本财务数据, 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年报
(一) 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利用股东投入的资金获取利润的能力, 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 由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共同作用, 充分体现了销售规模、成本水平、资产管理和资本结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通过表1基本财务数据的计算得到三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分析数据, 如表2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年报
横向看, 三家银行都具有较好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 尤其是工行和农发行, 取得了年均2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回报。根据杜邦财务体系, 分析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发现, 中信银行在主营业务利润水平——资产净利率大幅领先的情况下, 由于权益乘数相对劣势较大, 造成股东回报不如农发行。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 工行和中信在资产利用效果 (资产净利率) 上具有比较优势, 而农发行通过承受较高的财务风险 (权益乘数) 带来较高的股东回报。
纵向看, 工行的利润水平在20%以上小幅度增长, 权益乘数有下行趋势, 风险控制初见成效, 带来了净资产收益率的基本稳定。农发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呈现稳定的增长, 尤其是在降低权益乘数, 控制财务风险的同时, 实现利润水平的显著提高, 获得了净资产收益率的大幅提高。反观中信, 权益乘数连年下降, 财务风险把控较好, 但利润水平反复波动, 体现在净资产收益率上则是逐年下跌。
从以上两个维度的分析可知, 工行和中信在保持利润水平的前提下, 资本结构上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农发行权益乘数降低的同时, 财务风险依然较大, 对企业的稳健运营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 核心指标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下面将资产净利率做进一步分解, 分析影响利润水平的深层次原因, 如表3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年报
横向看, 工行和中信相对于农发行, 在主营业务净利率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其中工行收益稳定, 中信则呈现下降的趋势, 2012年更是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导致中信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在运营水平上, 三家银行基本上都是逐年提高, 农发行在保持稳健的运营水平的同时更是获得了较高的年增长率, 体现了较好的运营能力。
纵向看, 工行的资产净利率以年均0.1%的幅度攀升, 资产盈利水平具有明显优势, 原因在于其较高的主营业务获利能力和稳健的资产运营水平。中信在2012年主营业务获利能力大幅下降5%的情况下, 资产运营水平的改善也未能阻止资产盈利水平的下降。农发行由于主营业务获利能力和资产运营水平上的逐年提高, 带来了资产净利率的大幅提高, 但是由于其主营业务净利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不理想。
从以上两个维度的分析可知, 工行在保持高水平主营业务获利能力的同时, 稳步提高运营效率, 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中信则必须扭转主营业务获利能力骤降的局势, 努力使资产获利水平止跌回升。农发行在保持运营水平的情况下, 需要努力改善主营业务获利能力低下的状况, 才能在资产使用效率上取得优异表现。
主营业务净利率对资产净利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通过表4的分析数据作进一步分解, 找出其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单位:百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年报
由于三家银行在资产规模上差异较大, 所以在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上不具有横向可比性, 但就总体而言, 它们在利润额和收入额上都呈现稳定增长, 尤其是农发行, 近两年在利润和收入上均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长。
纵向看, 工行在业务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 利润水平同步增加, 保持主营业务净利率在高位稳定运行。中信虽然能够保持经营规模的稳定增长, 但是其未能取得相应的利润积累和成本控制效率, 造成主营业务净利率在2012年降低了5%。农发行在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后, 注重成本控制和利润积累, 主营业务净利率在2012年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盈利水平的提高任重道远。
从以上分析可知, 工行在稳定提高经营规模和利润积累的前提下, 获得了稳定可观的利润水平, 农发行和中信也保持了稳定的经营规模增长, 但是农发行受累于高昂的成本支出, 利润水平仍不理想, 中信则表现出净利润的缓慢增长, 但由于规模扩大成本上升, 造成盈利能力在2012年大幅下降。
四、结论与建议
对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逐层分解, 经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后, 可以看出影响三家银行净资产收益率高低的原因和趋势。
1、主营业务净利率方面, 工行保持了较高且稳定的主营业务净利率, 中信则呈大幅下降的趋势, 说明中信在成本控制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农发行连续较大幅度地增长后依然处于低盈利状态。
2、总资产周转率方面, 三家银行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说明资产管理与利用效率较高, 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银行业由于资产管理严谨而总体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 但面对金融脱媒与混业经营压力仍需要加强资产管理和利用水平。
3、权益乘数方面, 工行和中信的权益乘数显著低于农发行, 财务风险较低, 这得益于两家银行近年来在改革转型道路上的努力, 未来几年工行与中信可以通过扩大负债融资提高资产规模, 实现经营效率与股东回报的稳健增长。农发行自身经营状况逐年好转, 注重利润积累, 使得股东权益增长迅速, 其权益乘数逐年大幅度递减但仍处于高位, 资产负债率高企, 财务风险较高, 严重限制了其扩大资产规模, 导致未来净资产收益率驱动不足。
可以看出, 资产质量、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工行和中信经受住了国内外金融环境的严峻考验, 各项财务指标稳定增长, 发展势头良好, 但仍需要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与提高资产运营水平“两手抓”, 努力提高主营业务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 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目标。农发行首要任务在于减小不良资产规模, 从根本上降低成本费用支出, 以提高主营业务净利率。同时, 农发行要通过有效途径补充核心资本, 提高资本充足率, 严格把控负债和财务风险, 实现盈利能力持续稳定的增长。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经营问题;建议
虽然村镇行发展中法人治理初步形成、内控建设也逐步健全,同时业务经营也进一步发展,金融服务也逐步加强,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但是仍然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各方面的问题。
一、村镇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认知度依然不高
一方面社会公众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低。由于村镇银行新成立且网点单一,特别是在发起成立时有部分民企参与,导致社会公众对其认知度和依赖度不够,影响村镇银行发展,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低。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相比于其他企业的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村镇银行受自身经营实力和股本金的限制,不能满足政府对项目的融资需求,从而难以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扶助,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依然不清
村镇银行的利益最优和服务“三农”“双重”目标使其处于“两难”境地: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的是商业性运作,必须自担风险与自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投资人的利益最大化,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即考虑资金的经济价值;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加大服务“三农”力度。而农业作为高风险低效益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影响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和增值能力,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
(三)资产比率和股本总量依然过小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做农村工作缺乏经验,加之经营规模小,无营业网点,工作成本高,服务区域受限,市场占有率不高,在提供金融服务与加大农村资金投入方面,短时期内难以与农信社等老的银行机构相比,难以实现农村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初衷,难以取到适度竞争的“鲢鱼效应”。股本总量过小,导致其抗风险能力减弱,存款客户存有顾虑,特别是一些大额资金,影响了其负债业务的壮大。此外,由于受最大贷款户比例限制,对于一些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并有良好发展势头的中小企业不具吸引力,影响了资产业务的拓展。
(四)政策扶持依然不足
村镇银行有运营成本高、经营风险大、收益周期长、经营利润率低的特点,虽然财政部门对于贷款增量与投向达到相关要求的村镇银行给予贷款平均余额2%的补贴,这对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力度不大也不全面:一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不明确;二是当地政府还未建立和落实支农奖励机制,影响村镇银行的支农积极性;三是人民银行在结算、再贷款、贷款规模控制等相关政策对村行的发展不利。
(五)运行环境依然不优
首先是信用环境较差。农村信用环境是农村银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农村信用环境还不乐观;其次是担保机制缺失。村镇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运作也依赖于农村地区信贷担保体系的完善,农村地区可用担保资源稀少,遏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目前在我们县乡级担保机构不健全,特别是乡镇一级几乎缺失;再次是民间借贷冲击。民间借贷便利快捷,民间借贷双方就当事人品性及经营项目收益性较为熟悉,所以民间借贷领域的资金往往相对较为安全和盈利性较高,这样对村镇银行拓展信贷业务形成了较大冲击。
二、加强村镇银行建设的三点建议
建议一:强化自身建设,练好“内功”
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上发布广告,加大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二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村镇银行要本着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原则,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员工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三是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村镇银行应坚持服务“三农”初衷不动摇,加快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有力支持当地“三农”事业发展,形成特色竞争优势。四是建立长效资本补充机制。村镇银行应制定自身中长期比本补充规划,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适时申请增资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不断提高自身资本金规模,进一步提高自身风险抵御能力,为自身的业务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建议二:优化政策配套,借好“外力”
一是完善服务功能。人行等有关部门应尽快协调解决村镇银行支付结算难题,畅通结算渠道,完善村镇银行功能,促进其健康发展。二是加大支持力度。要在存款准备率、财政补贴、税收征收、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给予村镇银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促进其加快支农以及自身发展步伐。三是构建诚信体系。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适合农村地区的金融保障制度,尽快出台存贷款保险制度,各级政府要着力培育面向农村的金融担保体系建设,为村镇银行安全运营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强化农村法制建设和诚信文化建设,增强公众法纪观念和道德观念,培育公众良好的信誉意识。
建议三:细化监管服务,当好“保姆”
一是明确风险监管为重点。监管部门要科学开展对村镇银行的风险评估和日常监管,合理配置监管资源,督促村镇银行切实按照“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监管要求,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二是保障市场定位为基础。督促村镇银行明确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均衡发展业务,对偏离这一市场定位的行为,积极采取有效监管措施。三是坚持科学评价为手段。建立对村镇银行支农服务质量的考核体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村镇银行发放支农贷款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三、结语
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广大农村地区不同需求的农村金融,就需要勇于创新和探索,不能光按照老的经营模式,要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多种新模式促进农村经济,这样村镇银行的金融业才能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黄庆华.三农贷款难与村镇银行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12)
[2]曹艺,才凤玲,苗闰.关于我国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的现实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3)
[3]高伟.对我国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7)
[4]李莉莉.关于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与思考[J]金融改革,2007(7)
一、宅急送公司发展背景及其概况
宅急送公司成立于1994年,原名“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宅急送拥有32家直营分公司,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国有3000多个经营网点,网络覆盖全国2000多个城市和地区;与国航等11家航空公司进行合作,780条航线,近5000个航班;全国班车运行线路900多条;全国拥有25万平米的仓储配送中心,配备先进的装卸设备、安防设备、操作系统,提供“总仓+分仓”的一体化仓储解决方案;三位一体的集散平台,配置装卸机、笼车笼筐、分拣线,提升了货物分拣效率。还有强大的ERP系统,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PDA、POS的投入使得货物跟踪更顺畅、资金管理更安全。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宅急送和客户之间数据实时交换,管理效率更高。宅急送拥有近2万员工,根据客户的发货规模设立专职项目组,全力保障客户的货物操作。并且有着宽松、民主、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严谨、细致、高效的工作作风,优秀的企业文化孕育出来的宅急送人以“不言实行,忠效为先”的精神,挑起了中国快运追赶世界水平的重任。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宅急送在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出现漏洞,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民营企业共有的弊病。下面对其经营发展的经营进行分析,找出它的核心竞争力,为其拟定发展策略。
二、宅急送经营环境分析
一个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通常包括对其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这些都是与企业发展所密切相关的因素。通过对这些环境因素的分析,能透彻的看出企业发展的优缺点和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根据环境分析所得出的具体数据,才能为企业发展制定合理的战略。
(一)宅急送内部经营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势因素,它们是公司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于主动因素,一般归类为管理的、组织经营的、财务的、销售的、人力资源的等不同范畴。具体表现如下,优势:
1、网络优势和路网优势。
2、完善的系统追踪系统。
3、精准的战略定位。宅急送选择的市场定位是国内快速物流服务,即门到门快递服务精准的战略定位。
4、在创业之初宅急送就设计了自己的LOGO形象,注册了“宅急送”的商标,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
5、增值业务。仓储,标准库房,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安全性高。
6、雄厚的资金积累。
7、价格低,在中端市场非常有竞争力,价格灵活。
劣势:
1、宅急送是选择同业多元化,忽视了物流行业应该做精、做深、做大、和全球化。
2、管理落后。宅急送属于典型的家族式企业,家族中很多人在公司的关键部门任职,导致公司新血液注入较少,严重限制了公司机构模式的优化发展,且机构庞大但却臃肿,不易控制。
3、装备现代化,作业信息化等仍没有普及,致使分拣工作困难。
4、竞争力差。作为民营快递企业的领头者,宅急送虽然送货价格低廉,但是服务质量较差,员工素质偏底,代理费用高,服务项目不齐全。
5、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发车频率低,远距离运输费用高,成本高。
6、经营不善,对市场扩张缺乏有力的财务支持。
7、只拥有有限的固定资产。
(二)宅急送外部经营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一般归属为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人口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的、市场的、竞争的等不同范畴。
机会:
1、速递市场的前景广阔,细分市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小件快递行业,发展潜力巨。
2、物流发展速度与快递市场规模发展呈线性正向关系。
3、新需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子商务行业的兴起,使得人们对快递业需求量的增大,快递业因此迅猛发展。
4、新形式。近几年,国家有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和规范民营快递企业,为宅急送的发展提高良好环境。
5、代理费用高,经营成本大,降价有空间。
6、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进快递的高速增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威胁:
1、竞争强烈,对外开放引来的国际快递企业及邮政专营进入,再加上同行竞争。
2、运输体系的不完善。
3、客服不够好。
三、宅急送的经营发展策略
宅急送的发展战略是: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利用自己多年的牢固根基和优秀的网络平台,在技术、服务等多方面不断进取,两年内做稳国内民营快递第一企业的宝座;之后开始挑战国外的物流巨头,在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逐渐冲击国际的快递市场,不只是要做中国的第一快递企业,最终也要叫世界人知道宅急送。为了保障战略的顺利实施,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制定具体发展策略:
1.加强网点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只有不断的加强网点的建设,使得宅急送的网络布局遍及大多数一二级城市,最终做到沿海内陆一条龙服务
2.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业务操作能力。采用速递资料收集器(DIAD),这是目前较先进的高科技速递工具,收货司机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递送记录,从而取代了传统的纸上递送记录,让收货人的签名数字化。
3.开辟业务新领域。整合业务流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优质及个性化服务正成为快递行业赢取客户,赚取超额利润的主要趋势。
4.实行内部改制和采用分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公司外部要扩张分公司管理模式,也可以效仿国外巨头,设定这样一类分公司,它们既不是代理、亦非加盟,而是公司直接管理的运作实体,设有市场、销售、客户服务、作业、财务等所有业务部门,他们充分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实行严格的全国甚至全球统一服务标准,并定期接受总部严格的审计和考核,以提高公司快递服务的质量。
5.重视人员素质的提升。速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速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速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把提高速递人员的素质看得格外重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都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只有良好的企业的形象,才会增大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6.兼并与融资。宅急送从发展至今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针对当前宅急送的形式,可以选择兼并小型民营企业、招揽有实力的股东入股,努力寻找志同道合的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发展,待到公司资金和管理稳定之后,上市融资应该是不二的选择。
四、结束语
以宅急送为首的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发展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只有在途中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走的更远。当今的市场环境下,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就是对竞争的较量,最终的胜利者唯有实力雄厚者,只有通过各种合理的手段来强化、锻炼自己才是制胜关键。所有民营企业的发展都要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也
酒店在每一会计终了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载明酒店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等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这些资料和信息,对于酒店的管理者、股东、债权人、有关主管部门,甚至对于有意与酒店开展业务的单位和个人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具体说来:一是对于酒店管理者来说,制作财务报告,既是其权利,也是其义务。酒店管理者特别是高管们,更应充分使用财务会计报告。通过财务会计报告,可以检查各项计划和预算的完成情况,揭示经营与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未来的风险,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经营计划与投资方案,改善经营管理。二是对于酒店股东来说,通过查阅酒店财务报告,可以分析了解酒店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其投入的资本是否合理,其投入的资本是否完整,能够获得多高的回报,并判断酒店未来的获利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参与对酒店的各项决策,也可以调整自己与酒店的关系;三是对于债权人来说,通过查阅财务会计报告,可以分析酒店的偿债能力,判断其债权的安全性,了解酒店能否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其偿还本金和利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是维持还是调整与酒店的债权债务关系;四是对于有关主管部门来说,通过阅读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可以了解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各种资源的运用情况,所经营效益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给予何种经济政策,进行怎样的监督管理,另外,酒店报送的会计报表也是有关主管部门编制各种统计资料的依据;五是对于有意与酒店合作的单位和个人来说,通过查阅酒店的财务会计报告,可以分析和了解酒店的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与酒店开展业务以及开展怎样业务。
使用财务报告分析评价酒店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其中又以比率分析法最为常用。比率分析法是通过比较财务会计报告载明的各种数据,计算所需的比率。然后再依据比率,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般来说,分析评价酒店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比率,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说明公司盈利能力方面的比率,亦即收益比率。通过分析这一方面的比率,可以查明酒店利用投入的各种资源获取的能力有多大。这对酒店股东、酒店管理者、债权人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说明酒店盈利能力方面的比率主要有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金利润率、人均利润等指标来进行。
营业利润率,是指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之比,该指标用以衡量酒店营业收入的利润水平。有的酒店称之为“利润率”,可见对其重视程度,它是全面衡量酒店推销能力、控制成本费用能力的尺度。为了保证一定的营业利润率,管理者一方面应加强推销,增加营业收入,同时又要切实控制成本费用,增加利润率,酒店应有利润率标准,如果实际的营业利润率达不到标准,应检查定价和成本费用控制。盈利能力指标越大,说明酒店盈利能力越强。但是深入分析,还要根据酒店的预算指标或原定标准、行业平均值等来进行。
第二方面,说明酒店偿债能力的比率。通过分析这一方面的比率,可以查明酒店向债权人偿付债务的能力究竟有多大。这对公司债权人、管理者、股东具有重要的意义。说明酒店偿债能力的比率包括资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流动比率是指酒店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百分比,表明酒店每百元负债中有多少流动资产可以变为现金作为偿付债务的保障,又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它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所谓速动资产是指在流动资产中扣除流动性较差的存货和预提费用部分后剩余的流动性较大、转换
现金所需时间较短的那部分资产。速动比率表明每百元负债中有多少速动资产可以变为现金偿付债务的保障。
流动比率的高低,反映酒店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比率愈高,偿债能力越强;但比率过高,说明酒店闲置资金较多,获利能力就受影响,所以我认为酒店流动比率在200%或2:1为宜。如果酒店的流动比率超过200%,虽然偿债能力较强,然而流动资产占用较多,将影响酒店的资金利润率指标。速动比率的大小,反映酒店可以用立即变现的速动资产偿还急需的流动负债的能力大小,我认为酒店速动比率在100%或1:1为宜。如果酒店速动比率超过100%,说明它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强,但存在速动资产占用过多的问题。这些速动资产创力能力小,占用过多,对酒店创利不利。
但是如果酒店的流动比率低于200%,或速动比率低于100%,是否财务状况就恶化呢?不一定。因为有的酒店虽然流动比率不高或速动比率不高,但应收帐款周转快,存货周转快,其财务状况仍然是好的。反之,有的酒店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高,但应收帐款周转慢,大量应收帐款长期收不回来,或存货周转慢,销售慢,也要影响酒店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该指标用以衡量酒店的负债水平,说明酒店偿还债务的总能力。资产负债率的大小,既衡量酒店综合偿债能力的强弱,又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比率越小,表明酒店所有者的资产权益越大,偿债能力就越强,债权人的风险越小;反之,酒店的财力就弱,债权人的风险就大。一般认为,酒店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为宜。但是又一方面,资产负债率又反映酒店的举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低,反映酒店的举债能力弱。在举债经营中,借款资金成本低于酒店资金利润率的情况下,当然举债越多对酒店越有利。然而,举债越多,债权人的风险越大,酒店偿债能力就越小。
第三方面,说明酒店营运情况和能力的比率。通过分析这一方面的比率,可以查明酒店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了解酒店使用流动资产的效率,这对酒店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说明酒店运营能力的比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占用率、总资产周转率、客房出租率等指标来进行的。
存货周转率和应收帐款周转率越大,说明酒店营运能力越强。酒店应有存货周转率和应收帐款率标准,以控制存货和应收帐款;成本费用率越低,说明酒店成本费用控制越有效,取得单位营业收入支出的成本费用越少;成本费用利润率,则是从酒店的净收益和成本费用两个方面去观察酒店的营运能力,也说明酒店的盈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越高,反映酒店的营运能力越强,酒店应有成本费用利润率标准,促使酒店做好利润控制工作;总资产占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从不同的方向考察资产占用和使用情况,反映资产运用能力。总资产占用率太高,固然反映酒店资产占用过多,但总资产占用太低,又有可能是因为固定资产老化所引起的。所以,酒店应有总资产占用率和周转率标准。高于这个标准,应减少资产占用;而低于这个标准,则应增加资金投放;同样,酒店的客房出租率也应有标准,一般来说,酒店希望客房出租率高,但不可能高达100%,因为还要留有一些客房备用,一般高达85%,是比较理想的。
基于此,笔者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网上披露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方式。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程度较高,几乎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笔者是通过对商业银行各自网站的考察,来了解其会计信息网上披露情况的。
2、样本选取。英国的国际金融界权威杂志《银行家》公布的2000年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中,有我国的14家银行。笔者选取了这14家银行,并加上我国目前仅有的4家上市银行中没有人选的深圳发展银行,共15家作为考察的对象。它们应该代表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主流。
3、调查项目。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各家银行会计信息在网上的披露情况:各银行网站是否提供财务报告、首页是否能直接链接财务报告、提供了几年的财务报告、是否提供英文财务报告、是否提供审计报告、是否提供完整财务报告的下载等。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考察,来展现目前我国银行业网上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调查时间。笔者在2002年6月对于这15家银行的网站进行了调查,所取得的资料以2002年6月30日的情况为准,也希望以此来增加数据的可比性。
二、调查结果
一、经济新常态对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
(一) 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将导致银行信贷需求不足、增速回落, 不良资产增加, 资产质量下降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企业面对着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大部分能够实现盈利, 企业存在着较大的扩张需求, 信贷需求旺盛, 企业偿债能力也较强。在这样的环境中, 商业银行一方面能够实现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 另一方面还能够保持较高的资产质量, 再加上前些年股改上市时, 对不良资产进行大幅度剥离, 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一度降至1%以下, 远低于欧美银行业3%~4%的不良贷款率。然而在经济新常态之下, 经济增速趋缓, 经济活跃度下降, 信贷需求减少, 造成资产规模增长缓慢甚至收缩, 再加上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客户经营出现困难, 前期隐藏的风险暴露出来。据银监会统计, 截至2015年6月末,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8万亿元, 同比增长35.7%, 比年初增加3222亿元, 已达去年全年增量的1.25倍;不良贷款率1.82%, 较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今后一段时间, 各种矛盾冲突和风险事件可能会频繁发生, 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矿产、房地产等领域的金融风险可能会继续发酵, 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承受较大压力, 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将造成负债成本的上升和存款总额减少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 商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吸引存款, 商业银行就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和开发相关产品, 再加上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如余额宝等, 大量居民存款从商业银行流出, 导致商业银行存款总量减少, 负债结构从银行存款流向更为市场化的同业存款, 导致商业银行负债成本提高, 存款总额减少。央行数据显示, 中国银行业存款在2014年第三季度减少了9500亿元, 为112.7万亿元, 这是自1999年以来的第一次;央行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 上半年居民存款增加11.09万亿元, 同比少增3756亿元, 其中, 住户存款增加3.08万亿元。而在去年同期, 住户存款增加4.05万亿元, 同比少增近1万亿元, 数据显示大量存款从商业银行流出明显。
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面临持续挑战, 经营状况堪忧
一是新常态下, 经济增速放缓, 信贷需求也将持续低迷, 利率降低, 利差减少, 以信贷主要收入来源的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放缓;二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的进一步推进, 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经营困难, 甚至一些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进而产生大量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不得不计提大量坏账准备, 造成一些商业银行地方机构因为大量的不良贷款, 利润甚至为负;三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老百姓存款将有更多的选择, 商业银行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和开发相关金融产品变向提高利率来吸引存款。一边是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减少, 一边是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上升,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将面临持续挑战, 经营状况将堪忧。
三、面对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经营状况的影响所采取的相关对策
(一) 牢固树立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
在经济新常态下, 应实施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 要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以“守住风险底线, 创新转型发展”为主线, 以银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实现资本、风险和效益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公司整个治理层面必须深刻理解经济新常态对银行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制定合理的发展预期和战略目标, 建立偏审慎的风险偏好, 降低对不良资产的容忍度。经营管理层面, 要强化精细管理和服务, 优化业务流程, 降低运营成本。要强化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和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效益平衡机制, 追求经风险调整后的单位资本回报率。要建立全面、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 增强对风险精细化管理水平, 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管控, 降低不良资产的发生率, 确保资产质量安全性和稳定性。要重点推进业务创新, 通过产品组合创新、流程优化、机构合作、发展互联网金融等多种方式, 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度, 尤其是那些中小型银行或农村信用合作社, 利用自己“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加大从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 在差异化中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 逐步扩大资产的规模, 提升资产质量。
(二) 注重对整体负债的管理, 扩大负债来源
当前吸收存款仍然是银行负债的最重要来源。但是也应看到, 负债来源的多元化是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经济新常态下, 商业银行应对加强整体负债管理进行足够重视, 重视负债成本优化和期限的匹配。随着央行调整商业银行存款统计口径, 同业资金被纳入一般性存款缴存范畴, 银行要重视同业资金的吸收和运用的同时, 更要主动开展债券发行,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不断发展, 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 为中资商业银行实现债务成本优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准确把握市场时机, 选择利率较低时段发行各种金融债、银行间市场可转债务融资工具等, 以较低利率筹措资金;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重视向境外发行债券, 目前境外的资产利率较低, 如香港、新加坡等人民币离岸中心具有较低的资金价格, 是中国商业银行理想的境外发债地;通过以上两方面主要措施, 使得商业银行逐步摆脱主要依靠吸收存款作为负债的最重要来源的局面, 实现整体负债来源的多元化, 达到扩大负债来源, 降低负债成本的目的。
(三) 紧跟国家发展方向, 提高金融支持水平, 优化资产质量
经济新常态下, 银行要从大局出发,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积极支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主动顺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势,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 充分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 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顺应国家由投资驱动型转为消费驱动型的转变, 加大消费贷款的投资比重, 提高金融支持居民消费水平的力度, 紧跟国家发展方向, 实现资产质量逐步优化, 提高盈利水平。
(四)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顺应金融发展方向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 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冲击的同时, 也应看到其中的机遇, 商业银行更应以金融创新来应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创新, 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也该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工行“薪金宝”、“天天益”, 平安银行的“平安盈”, 交行的“快溢通”等银行金融产品应运而生, 被看成是银行金融创新的典范。目前我国已进入大资产管理时代, 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之间的壁垒被打破, 综合性的大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从事大资产管理业务的商业银行将越来越多, 这需要商业银行积极开展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工作, 对大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农地小规模;农地细碎化;农地流转;农地经营意愿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6-0004-04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实行,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绩效快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土地集体公有制和人地关系紧张的约束下,上述以农地均分为特征的制度安排直接导致了严重的农户农地小规模细碎化问题。为克服土地利用分散、零碎带来的弊端,众多专家纷纷提出以农地流转这一配置农地资源的市场化手段来促进农地集中和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为尊重农户的主体地位,许多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户农地流转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然而,农户流转农地扩大经营规模的过程,并不必然导致农户原有地块的扩大、合并,从而减轻农地的细碎化程度。已有研究却大都聚焦于农户的农地经营面积变更意愿,只有少数学者关注到农户的地块归整意愿,忽视了农户对降低农地细碎化的需求。为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广东省农户的农地流转状况及其农地经营意愿,并提出相关促进农地流转以改善农户农地小规模细碎化的建议。
一、农户的农地经营现状
本次问卷调查于2014年8月至11月展开,基本覆盖了广东省内各市(除深圳市外①)。调查过程采用了随机抽样和入户访谈的形式,通过在每个市随机抽取1-2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1-2个乡,每个乡随机抽取2-3个村,每个村内随机抽取5个左右的农户进行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653份。样本分布状况为:珠三角地区184个(占28.18%),东翼地区116个(占17.76%),西翼地区172个(占26.34%),粤北山区181个(占27.72%)。本文将农户从集体分配无偿获得的农地称为“分配地”,将农户向农村集体有偿承包的或从其他农户转入的农地视为转入农地,将农户当前经营(经流转或撂荒后)的农地称为“现耕地”。根据调查结果可发现:
(一)农户的农地小规模细碎化问题突出。在样本中,农户的分配地户均面积为3.03亩,户均块数为4块,地块平均面积为0.95亩/块;而现耕地的户均面积为3.38亩,户均块数为3.66块,地块平均面积为1.05亩/块。这反映出,样本农户当前经营的农地呈现出明显的小规模与细碎化问题。尽管经农地流转或撂荒后,农户的农地小规模细碎化有一定改善,但总体效果不明显。这主要与广东省农村的人地比例较高有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条件与农地平均分配的制度安排,决定了农户的农地经营规模普遍较小;而且王兴稳等指出,在人少地多的时代或地区,无论怎样的产权安排和市场制度都难以阻碍土地细碎化的出现。
(二)农户的农地经营现状区域差异明显。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分配地还是现耕地,西翼地区农户的农地小规模和细碎化程度都最低,山区地区的问题最严重。可能的解释是,西翼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地区)的人均农地资源相对丰富,而且地形也较平坦,集体土地较为集中连片;山区地区的山地多,耕地资源少,受地形影响被严重分割;珠三角地区和东翼地区人口密集,建设占用耕地多,导致人均耕地稀少,土地被分割。通过农地流转等,珠三角地区农户的农地小规模细碎化问题改善较大;西翼和东翼地区农户的农地经营规模有一定的增加,但农地细碎化程度改善不大,甚至有所上升;而山区地区农户的农地小规模和细碎化问题均有所加剧。
数据来源:本研究调查整理。
二、农户的农地流转状况
总体上,样本农户中有238户发生了农地流转,占样本总数的36.45%。其中,有11户在参加了村集体的土地股份合作后又再向村集体花费承包了农地,即既转出又转入了农地。此外,有48户发生农地撂荒,占样本总数的7.35%。而且,遭撂荒的多數为耕种条件较差、面积细小或偏远的地块,分布在山区地区居多。农户的农地流转情况具体如下:
(一)农户之间的地块互换可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但发生率极低。在样本农户中,仅有12户与亲友邻居或其他普通农户实行了农地互换,占样本总数的1.84%(见表2),而且都通过地块互换实现了换入地块与自家原经营地块的合并。然而,由于农户之间的地块条件不一,又或者需要多方协商才能取得满意的交换结果,导致了农地互换的实际发生率十分低。
(二)农户转入农地对农地小规模细碎化的改善因转入方式而异。在样本农户中,有103户转入了农地使得自家经营的农地面积有所扩大,占总样本的15.77%,有5户转入的农地与原有地块实现合并。其中,珠三角地区的农地转入发生率最高,为21.20%,最低的山区地区为10.50%(见表2)。总体来看,农户参与农地转入的比率较低;农地转入户主要是向亲友邻居或普通小户以私下租赁的方式转入农地,转入地块的平均面积较小(见表3),且难以与原有地块合并。然而,农户通过向农村集体承包的农地,其地块平均面积较大,有利于改善农户农地的小规模细碎化。这主要是因为当地实行了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村集体以入股的形式将原本分散于各户的土地集中起来,农户通过再投包这些集中连片的土地,从而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的连片经营。
(三)农户转出农地缩小经营面积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地块分割。在样本农户中,共有134个农户转出了农地,使得自家的经营面积有所缩小,占总样本的20.52%。其中,珠三角地区和西翼地区的农地转出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9.35%和20.35%(见表2)。农地转出户主要以私下租赁的方式向普通小户和亲友邻居转出农地,而且所转出农地的地块平均面积较小(见表4);更甚者,有部分农户将自家的分配地进行分割再转出给其他农户,加剧了农地细碎化的程度。
nlc202309041907
三、农户的农地经营意愿
据调查,样本农户希望种植的农地面积最小为0(即不种地),最大的为100亩,平均为5.33亩,希望种植的地块数量平均为1.64块,希望种植的地块平均面积为2.82亩/块。通过对比,样本中户均希望种植的农地面积与地块平均面积都要大于现耕地,而希望种植的地块数量则相反。总体上,样本农户具有较强的改善农地小规模或农地细碎化的意愿。具体表现为:
(一)希望扩大农地种植面积的农户不多,但其对种植面积的希望增长幅度较大。样本中,希望扩大种植面积的有277户,占样本总数的42.42%,不到一半;但是,样本总体户均希望种植的农地面积要大于现耕地。这表明,希望扩大种植面积农户对种植面积的希望增加量,要远高于希望减少种植面积农户的希望缩小量,部分农户对扩大农地种植面积的愿望较为强烈。
(二)农户对降低农地细碎化的意愿强烈,且总体上要强于扩大种植面积的意愿。首先,希望减少农地种植块数或扩大地块平均面积的比例远高于希望扩大农地种植面积的。样本中,希望减少农地种植块数的有438户,占总样本的67.08%;希望种植农地的地块平均面积较现耕地要大的有465户,占总样本的71.21%。其次,希望扩大农地种植面积的农户,多数也希望种植地块数量减少或不变。在277户希望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户中,希望种地块数减少或不变的分别为178户与64户,即他们在希望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也降低农地的细碎化。再次,希望农地种植面积不变或减小的农户,多数也希望种植的地块平均面积扩大。这反映出,希望缩小农地种植面积的农户,虽然主要是想通过减少种植块数来实现,但大部分农户都希望缩小农地种植面积或减少种植块数后,地块平均面积得到扩大。
数据来源:本研究调查整理。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广东省农户的农地流转状况及农地经营意愿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有如下发现:1.广东省农户的农地小规模细碎化问题较为突出;2.不同的农地流转方式对农户农地小规模细碎化的改善效果差异较大,村集体的介入能起到较好的作用;3.农户对改善农地小规模细碎化的意愿较为强烈,且对改善农地细碎化的意愿要强于改善农地小规模。为此,本文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一)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地流转供给。农业内部过高的人地比例被认为是造成和加剧农户农地小规模细碎化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可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劳动力多地少的状况,扩大人均农地经营规模,为推进农地流转集中、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条件。首先,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培育民营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其次,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其非农就业竞争力。再次,完善农民外出务工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与信息管理,确保农民工有序流动。最后,深化改革城乡二元制度,降低农民市民化的实现门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永久转移。
(二)推广农村土地整治,实现农户地块整合。目前,我国促进农地流转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工作,主要目的是改善农户农地经营规模过小的问题。但农户流转农地的过程,不一定能降低农地的细碎化程度。本文调查发现,农户对改善农地细碎化的意愿总体要强于改善农地小规模。因此,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各地的条件许可与农户的实际需求,先在不改变农户经营规模情况下,促使其地块连片集中,再解决其土地经营规模问题。具体来说,可通过推广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改善农地质量,缩小农户间的土地条件差异;然后,组织农户自愿地调整地块或实行连片分地,从而实现农户农地集中连片。农户分散的地块经整合后,其土地经营面积由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来决定是否流转。
(三)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大力培育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现行的农地流转多为农户之间私下进行,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强,交易费用高昂。这些既阻碍了农地流转的发生,又降低了农地流转的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农地流转来改善农户的农地小规模细碎化,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这一方面是规范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提高农地流转发生率。另一方面是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地流转,鼓励农地相对集中于农业企业或经营大户,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例如,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此外,还应大力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建立起联系土地流转供求双方的纽帶,减少农村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而且,土地流转中介组织还可发挥类似“土地银行”的功能,先将农户愿意转出的农地进行收储、整合,再连片转出,从而降低实际经营单位的农地小规模细碎化问题。
参考文献:
[1]罗必良,汪沙,李尚蒲.交易费用、农户认知与农地流转——
来自广东省的农户问卷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2(01):
11-21.
[2]谭淑豪.现行农地经营格局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J].
农业技术经济,2011(04):71-77.
[3]朱建军,舒帮荣.农地经营权配置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
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77-82.
[4]王兴稳,钟甫宁.土地细碎化与农用地流转市场[J].中国
农村观察,2008(04):29-34.
[5]苏旭霞.农用地土地细碎化研究——以山东省莱西市为例[J].
农村·社会·经济,2001,53(01):32-42.
[6]李功奎,苗齐,褚小明,等.农户对农地归整意愿的实证分
析——以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例[J].中共南京市委党
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02):31-34.
[7]田传浩,陈宏辉,贾生华.农地市场对耕地零碎化的影响——
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J].经济学,2005(02):769-784.
[8]傅晨,范永柏.东莞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问题与
政策建议[J].南方农村,2007(02):44-47.
[9]万广华,程恩江.规模经济、土地细碎化与我国的粮食生
产[J].中国农村观察,1996(03):31-36.
(责任编辑:吴 霞)
【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推荐阅读: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09-19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06-21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现状分析及建议07-06
农商银行经营分析报告05-23
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09-15
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11-05
社区商业发展状况浅析05-28
米线经营商业计划书06-09
商业委托经营管理协议09-16
综合商业城经营规划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