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精选8篇)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篇1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过程做一个基本的简单描述:商业银行直接向社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信贷行为的发生和终结之间存在一个时间间隔,贷出货币与清偿行为始终有时间差,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借贷的资金可能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不能发挥原来预期的效用,不能正常周转或者借贷人在主观上不愿偿还贷款,从而导致信贷风险发生。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目前状况

1.系统性风险

从银行业整体的情况来看,贷款集中度较高是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这种高度集中的贷款结构不但不利于化解银行自身的系统性风险,还会对宏观调控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银行贷款呈现出向大城市、大行业、大客户集中的趋势,每一层的集中都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不断提升。从贷款的地区来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经济发达的城区,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贷款需求难以满足,这种情况将加剧区域经济结构的失衡,带来一系列社会理由,使得信贷风险在政治层面上更进一步提升。从贷款投向的行业来看,不合理的结构性特征依然延续,新增贷款仍主要流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等;从贷款的客户来看,各金融机构都把信贷投放的重点集中于大型企业集团,对某些企业往往是多家银行多头授信、多方贷款。

2.流动性风险

当前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中定期存款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中长期贷款在各项贷款中所占的比例却不断升高,这种变化趋势导致了银行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上的不匹配,从而加大了流动性风险。从存款的角度来看,储蓄存款的比例变动和增速变动都不利于金融机构的资金储备;从贷款的角度看,我国商业银行1993年以来短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呈下降走势,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则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综合存贷款两方的情况,商业银行“短存长贷”的现象日益突出。目前商业行的中长期贷款和中长期存款之比基本在140%左右或更高,超过了120%的流动性监管指标。

3.政策性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篇2

关键词:绿色信贷,两高一剩,绿色金融

一、前言

绿色信贷业务是在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科技产业高速发展, 并伴随着环境资源的消耗与污染, 温室效应, 气候异常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背景下所产生的。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 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会议上, 制定出了一个世界金融机构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行业基准企业贷款准则——赤道原则。Wilson (2007) 提出赤道原则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行业基准, 只有在融资申请方能够证明项目执行不会破坏环境、引发社会问题的前提下, 金融机构才可提供融资服务。随后, 为引导资金流向节能环保和生态农业方向提供的信贷支持, 使经济发展更具远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2007年7月, 我国环保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 银监会联合颁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 提出以绿色信贷抑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发展,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信贷理念。

二、某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概况

(一) 某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现状

自2007年我国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颁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以来, 国内各个银行积极响应号召, 开展以“绿色金融、可持续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各项金融工作。

某商业银行从2008年以来大力支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了各项业务来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

(二) 不同区域的绿色信贷业务发展

1. 东部地区

某商业银行东部地区某县支行

该支行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 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水平服务。为此, 该行一方面积极争取信贷资源, 另一方面优化信贷流程,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12年9月末, 该支行已为165家节能减排企业提供了44.31亿元的信贷支持, 比2012年年初增加了5.60亿元;节能环保项目的企业15户, 贷款金额达4.36亿元, 比2012年年初增加1.05亿元, 比2011年同期增加1.02亿元;涉及环境污染的两户企业贷款7501.48万元, 比2012年年初下降了1009.67万元。

2. 中西部

某商业银行西部某省分行

2012年, 该分行高度契合“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 加强信贷政策和金融产品创新, 信贷规模、业务费用等经营资源坚决向“三农”和县域战略倾斜。全年, 该行新投放贷款400亿元支持“三农”和县域实体经济发展。重点支持了“三农”和县域领域内的109个重点项目建设和637个骨干企业生产发展。县域贷款与涉农贷款两类贷款增速分别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5.53和3.27个百分点, 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三农”和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 东西部绿色信贷数据对比

在政府提出的绿色信贷政策中, 控制“两高一剩”贷款成为了其中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对某商业银行东部A分行和西部B分行于2009—2013年期间发放的绿色信贷数据进行分析, 集中选择这两个分行在环境治理、火电、铜冶炼、电解铝四个方向的信贷数据展开对比。

通过表1-表4的数据对比, 笔者得出近年来各分行在践行绿色信贷业务方面所呈现的特点:

(1) 不同地区行业方向贷款不同

整体上看出, 不同地区的具体贷款规模虽有不同, 但两个分行贷款变化趋势不一致。这是因为两个地区在各自不同的城市环境背景条件下, 每年在不同行业发放的贷款额也有明显差距。这样, 可以明显看出, 对于“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发放不能仅仅进行简单的数字对比。

(2) “两高一剩”贷款被逐渐控制

尽管各个分行呈现出的贷款变化无法直接对比, 但两个分行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趋势, 即绿色信贷政策出台以来, 各行都开始加强信贷监管, 严格信贷审核审核制度, 使信贷发放量呈现出较为合理科学的变化。这说明, 各行都注重控制向“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规模, 以执行绿色信贷的政策。

(3) 环境治理贷款各分行呈现不同变化

作为可以直接视为绿色贷款发放的环境治理贷款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格局, 各行每年的贷款都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也是和每个地区每年具体的环境状况以及在资金分配上的不同而导致的。

三、该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西部经济发展观与绿色信贷政策理念尚存在差距

首先, 由于经济发展效率衡量的主要指标是GDP, 这就导致了中西部地区政府过于重视GDP总值, 而忽略能耗和污染指标。对于只要能增加就业和经济总量的企业项目均给予大力的金融支持, 没有意识到可持续金融的发展。以至于从2007年绿色信贷政策提出到如今, 对“绿色信贷”理念的认识较东部地区而言, 仍然十分滞后。

(二) 产业由东至西转移阻碍了西部绿色信贷政策的贯彻

目前, 东部地区“两高一剩”产业得到了一定控制, 部分“两高”企业正在或即将退出东部, 转而向中西部转移。从以上各表中数据也可以看出, 西部地区各年“两高一剩”的贷款发放波动较大, 没有形成系统的信贷发放控制方案。西部地区绿色信贷业务发展较慢, 有的地方受片面政绩观的驱使, 反而降低“两高一剩”企业的放贷门槛, 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受阻。

(三) 农业发展未受到绿色信贷的高度重视

“三农”作为该行的一项重任之一, 同时也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 它的发展也与绿色金融密切相关。在这一点上, 东西两个地区都有积极的发展并创新“三农”金融政策与实施, 如某商业银行A分行成立专门的三农金融分部和“两部五中心”, 某商业银行B分行支持“三农”和县域实体经济发展这些举措也都获得了一定效果, 但大多局限于基层银行的部分业务中, 忽略了从宏观的视角通过绿色信贷政策指引“三农”的绿色循环发展。

(四) 实际实施存在技术困难

据悉, 某商业银行乃至国内大多数的银行几乎都没有将相关环境污染的完整信息全面纳入银行的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现存的仅仅是一些零碎的、杂乱的信息, 缺乏专门的绿色信贷发放的数据系统, 从而导致信贷银行难以及时全面掌握真实情况。虽然环保信息已被多数银行列为贷款的必备条件, 但在贷款审批时条件是以凭环保部门出具的证明或调查人员的描述为依据, 并没有严格统一的审批方案出台。基层信贷人员大多缺乏环保知识, 自身也缺乏环保意识, 难以准确描述。

(五) 缺乏绿色信贷专责机构

在发达国家, 各个大型跨国银行都设立了专门的绿色信贷机构, 如:渣打银行设立了集团环境委员会, 汇丰集团的董事会专门设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而在国内, 仅有兴业银行设立赤道原则工作领导小组及中国首家可持续金融室, 专门负责环境与社会的风险管理。相比之下, 包括某商业银行在内的大多数银行均缺乏专责机构, 绿色信贷实施机制不健全, 从而不利于绿色信贷的中期战略规划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某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践行对策

(一) 树立“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观

政府以及银行管理层需要转变对经济发展只片面关注GDP总量的做法, 应在发放贷款时, 将能耗指标和节能指标各项指标综合考虑。改变传统的GDP总量为第一要义的经济发展观, 树立“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是某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重要的第一步。

(二) 加快西部地区绿色信贷业务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缓慢, 西部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绿色信贷相关信贷发放方案, 因此西部的某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东部地区一些现行有效的措施方案, 并根据本地的资源环境和各项产业的发展, 创立符合当地使用的绿色信贷发放审核方案, 迅速地建立起相关的贷款程序与细则。

(三) 支持绿色农业和涉农工商业

某商业银行各区分行应支持建设成标准生产的绿色农业。充分考虑本地的农产品资源现状, 根据产业化经营的准则, 理想调控绿色农产品地区资源配置, 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应得到大量的支持, 是农产品的生产向产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四) 建立完善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 对环境信息进行管理。对各项环境污染数据建立专门的数据库, 进行详细精密的管理, 掌握本地的环境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其次, 对客户实行管理, 按照银监会《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根据贷款客户及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客户实行分类管理;再次, 实行项目管理, 应该设立相关信息系统对项目环境要素进行评估审查, 贷款项目的环境要素评估应该是在考虑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再度利用、环境友好和高效节能等多重因素下的考评;最后, 建立有差别的授信管理制度, 根据客户的不同, 制定详细的审评细则与规范严格的审批程序, 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进行一定的审评限制措施, 进行动态环境风险监控, 转移、缓释信贷风险并改善和创新绿色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吴红军, 罗敏, 罗进.创新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N].金融时报, 2013 (02) .

畅想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业务 问题 发展趋势

一、商业银行与信贷业务

(一)商业银行

在我国,除了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以外,大多数都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覆盖面非常广阔,不论是城市还是村镇,到处都能看到各类银行设置的网点,这其中主要包括:5家国有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138家城市银行以及近千家农村商业银行等多种形式组成。作为商业性质的银行,以经营获利为目的,通过各种债务资金的筹集,经营着各类金融资产项目,其本质为通过信用融通资金功能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不具备发行货币的权限,其经营多以存款和贷款(放贷)业务为主,这也是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在存款与贷款业务中以较低的利率方式吸收存款,再以较高的利率放贷出去,存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利润。

(二)信贷业务

信贷业务,有人也称之为贷款业务或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业务中最重要的资产业务,其经营方式极为简单,通过放贷款出去后收回的本金与利息,再将成本扣除后的余额就是信贷业务的利润,它也是商业银行主要获利的手段。归纳信贷的种类有三种:一是根据贷款主体不同,分为自营、委托和特定贷款三种。二是按借款人不同,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等多种方式。三是根据贷款用途不同,分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贷款、商业贷款等。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的贷款,贷款人要对借款人开展审查、评估等手段来确认借款人的信誉程度,能否及时地偿还贷款的判定,确定有些人可以不用提供的担保,有些人则必须提供相应的贷款担保。

二、目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出现的问题现象

(一)缺乏完善的商业银行信贷体系

缺乏健全的信贷体系,是我国目前信贷业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缺陷造成信贷业务出现许多漏洞。比如对个人或企业的信用评估登记上,记载的不详细,缺乏细致的调研工作环节,使许多不良的贷款出现坏账,难以追缴,严重地影响信贷业务的正常開展。另外,在信息内容上,记录的信息过于简单,缺乏对信用等级的有效评估,加上信贷人员的渎职也都对我国商业信贷业务的正常有效地运行增加了难度。

(二)盲目地扩大信贷规模

信贷规模的扩大也是当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急速增长的信贷业务规模,在缺乏有效的健全机制下会增加银行信贷的风险。据统计:仅2009年上半年的贷款总额为7.4万亿元,比2008年全年的4.2万亿元高出近一倍。急速膨胀的放贷规模,导致了信贷条件的放宽,一旦中央银行出台货币的政策性收紧,未来资产的坏账损失率就会增加。而随着信贷的规模扩张,有些资金涌入股市和楼市,导致股价的上涨与房价的攀升。

(三)风险的防控环节薄弱,缺乏有效的防范机制

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会制约着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也是金融领域中风险漏洞的表现形式,在信贷业务中,往往对某个项目给予以很高的期望值,但由于经营环境的改变或银行的操作不当使得风险防范工作不到位,加剧了信贷业务风险,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趋势

(一)明确信贷创新方向

首先,加强同业之间的竞争力。目前,在我国银行中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类型。商业银行的业务繁多,覆盖面广,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连。在商业银行中有国有银行、有股份制银行、也有民营资本性银行等。在现有金融市场上,如何提升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是每个商业银行必需认真思考的课题。

其次,供应方的议价能力。银行的供应方也就是资金的存款人。随着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提高服务质量,扩大金融产品的种类,为客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与讨还价位的余地。因此,加大对市场营销的调研与分析,把握客户需求的方向是信贷创新的方向之一。

再次,应对替代产品的威胁。当前正处于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也在逐步进行中。随着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市场急需着大量的金融资本,传统的信贷条件对新生资本市场的需求显得过于滞后。而企业通过上市或发行债券的形式来筹集资金,又大大地削减了信贷业务的融资力度。因此,如何保持信贷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摆脱单一的贷款业务品种是银行经营必需面对的课题。

最后,买方议价能力。这里的买方议价能力,是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可理解为是贷款方。在当前资本市场日渐趋于成熟和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缺乏其他的融资渠道,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来筹集资金仍然是首选,其议价能力较强是其特点。如何与买方在价格上进行博弈也是银行找准市场定位,谋求信贷业务创新的机遇。

(二)信贷创新的方案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新型的创新理念。应具体做到:一是坚持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密切联系客户,建立客户的关系分类管理系统,对于不同客户的不同要求寻找信贷创新的方案。二是转变作风,促进业务的转型,提高经济效益为原则,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市场调研,努力开发设计新的信贷产品,加强营销服务质量,建立全面的风险防范机制等活动内容,带动和提升信贷业务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坚持全方位风险监督体系的原则,在维护客户群体利益的同时也保证金融资产的正常流通及安全,做到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提升利润的空间,促进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四是借助社会平台,充分发挥关系型信贷业务。利用政府、行业协会与社区等平台来积累信息,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对每一客户予以量身定做信贷产品,对于国家鼓励的面向中小型企业信贷业务,更要充分利用在政府的扶持下搭建的信贷担保平台,积极的挖掘出更加灵活、高效益的融资产品。

参考文献

[1]于勇.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路径选择[J].时代金融,2012年第10期下旬.

[2]陈昊.城商行支持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信贷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3]孟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商业经济,2009(23)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篇4

8、商业助学贷款的借款人要求提前还款的,应提前()个工作日向贷款银行提出申请。

A.5

B.10

C.15

D.30

D9、下列关于个人住房贷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指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

B.自营性住房贷款也称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C.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也称委托性住房公积金贷款

D.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追求营利,是一种政策性贷款

D10、商业助学贷款的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政策执行,原则上()。

A.上浮不超过5%

B.上浮不超过10%

C.上浮不超过20%

D.不上浮

D11、等额本息还款法是指在贷款期内每月以相等的额度平均偿还贷款本息,其中归还的本金和利息的配给比例是逐月变化的,利息逐月(),本金逐月()。

A.递增,递减

B.递增,递增

C.递减,递增

D.递减,递减

C12、以下()是不以赢利为目的,带有较强的政策性。

A.自营个人住房贷款

B.个人质押贷款

C.个人汽车消费贷款

D.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D13、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时不需要提交()。

A.自己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和复印件

B.自己的学生证或入学通知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C.担保人的资信证明

D.乡镇、民政相关部门关于其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

C14、个人汽车贷款在受理和调查环节中的风险点不包括()。

A.借款申请人的主体资格不符合银行相关规定

B.借款申请人所提交的材料不真实、不合法

C.借款申请人的担保措施不足额或无效

D.审批人对借款人的资格审查不严

D15、以下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担保方式规定不正确的是()。

A.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采取的担保方式以质押担保为主

B.在未实现抵押登记前,普遍采取抵押加阶段性保证的方式

C.在一手房贷款中,在房屋办妥抵押登记前,一般由开发商承担阶段性保证责任

D.在二手房贷款中,一般由中介结构或担保机构承担阶段性保证的责任

A1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对象()。

A.家庭困难的高中学生

B.家庭困难的本科学生

C.家庭困难的高职学生

D.家庭困难的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A17、等额本息还款法的特点不包括()。

A.在贷款期内每月以相等的额度平均偿还贷款本息

B.遇到利率调整及提前还款时,应根据未偿还贷款余额和剩余还款期数对公式进行调整

C.利息逐月递增,本金逐月递减

D.归还的本金和利息的配给比例是逐月变化的C18、借款人履行保证、保险责任和处理抵(质)押物后仍未能清偿的贷款属于()。

A.关注贷款

B.次级贷款

C.可疑贷款

D.损失贷款

D19、关于个人贷款的原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个人汽车贷款实行“设定担保、分类管理、特定用途”的原则

B.“设定担保”指借款人申请个人汽车贷款必须以所购汽车作为抵押

C.“分类管理”指按照贷款所购车辆种类和用途的不同,对个人汽车贷款设定 不同的贷款条件

D.“特定用途”指个人贷款专项用于借款人购买汽车,不允许挪作他用

B20、个人汽车贷款的贷款期限(含展期)不得超过()年。

A 4

B 5

C 3

D2

B21、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每笔贷款只可以展期()次,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年,展期之后全部贷款期限不得超过贷款银行规定的最长期限。

A 2;1

B1;2

C1;

1D1;0.5

C22、汽车价格,对于新车是指汽车实际成交价格与汽车生产商公布价格中的();对于二手车是指汽车实际成交价格与贷款银行认可的评估价格中的()。

A 高者;低者

B高者;高者

C低者;高者

D低者;低者

D23、个人汽车贷款的贷款额度

所购车辆为自用车的,贷款额度不超过所购汽车价格的()

A80%

B70%

C60%

D50%

A24、所购车辆为商用车的,贷款额度不得超过所购车辆价格的()

A80%

B70%

C60%

D50%

B25、所购车辆为二手车的,贷款额度不得超过借款人所购汽车价格的()

A80%

B70%

C60%

D50%

D26、贷款人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借款人需要的条件,下列不正确的是()

A借款人现金流量充足,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

B借款人业务管理规范,具有长期发展潜力

C借款人与贷款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D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银行内部评级在A级以上

D27、关于房地产开发贷款贷后检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笔公司信贷类业务发生后30天内,信贷人员应进行首次检查,重点检查本笔信贷的使用情况。

B信贷人员应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形成信贷资产检查报告

C当客户欠息超过60天,本金出现逾期时,信贷人员进行重点检查

D总行预警评级系统发出风险预警信号时,信贷人员进行重点检查

B28、电汇汇款的英文缩写为(C)

A(D/D)B(M/T)C(T/T)D(T/D)

29、LIBOR:即London Interbank Offering Rate的英文简称,全称为(B)银行间同业

拆借利率

A上海B伦敦C欧洲D 美联储

30、(A)是指代收行必须在进口人付款后方能将单据交予进口人的方式。即所谓的“一手交钱,一手交单”。出口人把汇票连同货运单据交给银行托收时,指示银行只有在进口人付清货款的条件下才能交出货运单据。这种托收方式对出口人取得货款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证。

A付款交单B承兑交单C电汇D 信汇

31、(B)指在使用远期汇票收款时,当代收行或提示行向进口人提示汇票和单据,若单据合格进口人对汇票加以承兑时,银行即凭进口人的承兑向进口人交付单据。这种托收方式只适用于远期汇票的托收,与付款交单相比,承兑人交单为进口人提供了资金融通上的方便,但出口人的风险增加了

A付款交单B承兑交单C电汇D 信汇

32、国际上最长用的信用证类型是(A)

A不可撤销信用证B 可撤销信用证C 承兑信用证D 预支信用证

33、信用证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期指示承诺向第三方开立的按一定金额、一定时间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其中申请人是指(B)

A出口商B进口商C受益人D 付款人

34、在贸易融资产品中适用于出口商交单前融资的是(B)

A进口押汇B打包贷款C进口代付D出口押汇

35、“汇款方式”是基于(B)进行的国际结算

A.国家信用B.商业信用C.公司信用D.银行信用

36、在结算方式中,按出口商承担风险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该是(B)。

A.付款交单托收、跟单信用证、承兑交单托收

B.跟单信用证、付款交单托收、承兑交单托收

C.跟单信用证、承兑交单托收、付款交单托收

D.承兑交单托收、付款交单托收、跟单信用证

37、进口商希望在货物售出后再付款,银行可提供的融资产品是()

A进口押汇B打包贷款C提货担保D出口押汇

A38、银行提供的融资产品(),进口商可以在货先到而单据未到的情况下提货。

A进口押汇B打包贷款C提货担保D出口押汇

C39、出口商收到国外来证,组织货流资金不够,银行可提供的融资产品()

A进口押汇B打包贷款C进口代付D出口押汇

B40、银行提供的()融资产品,出口商可以在出货后,立即获付。

()A进口押汇B打包贷款C进口代付D出口押汇

B

二、判断题

1、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均可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错)

2、在所抵押的住房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并办妥抵押登记后,根据合同约定,抵押加阶段性保证人还要履行保证责任。

(错)

3、质押担保可分为动产质押和不动产质押。

(错)

4、以贷款所购车辆作抵押的,在贷款期限内,借款人须持续按照贷款银行的 定为贷款所购车辆购买指定险种的车辆保险,并在保险单中明确第一受益人为贷款银行。

(对)

5、商业助学贷款利率采用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原则上不上浮。

(对)

6、个人住房贷款的期限最长可达40年

(错)

30年

7、个人汽车贷款回收的原则是先收本、后收息,全部到期、利随本清。

(错)

8、汽车成交价格均含有各类附加税、费及保费等。

(错)

9、通常票汇方式下收款人收妥资金的的时间比使用电汇方式要短。

(错电汇是最快捷的结算方式)

10、信用证是纯单据业务,只要单据符合规定,开证行就须无条件付款,不以货物为准(对)

11、开证进口押汇的风险在于进口商品或相关产成品是否能够实现销售,确保销售款项按时回笼到我行是风险控制的关键。因此在授信环节中重点审核申请人的信用记录、经营财务状况、现金流、偿债能力等。(对)

12、进口代付期限与进口付款期限合计原则上不超过180天,超过180天须经总行国际业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办理。(对)

13、进口代付业务到期可以展期。(错)

14、打包贷款可以展期一次,展期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对)

15、借款人的还款意愿是个人汽车贷款资金安全的根本保证。(错)

16、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信贷资金安全,特别是个人汽车贷款资金安全的重要前提。(错)

17、商业银行对申请贷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要求其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不低于35%。(对)

三、名词解释

间客模式

直客模式

个人定期储蓄存单小额质押贷款

进口押汇

进口代付

打包贷款

出口押汇

流动资金贷款

流动资金循环贷款

贷款人受托支付

借款人自主支付

四、简答题

1、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贷款要素

2、个人汽车消费贷款贷款要素

3、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要素

4、个人定期储蓄存单小额质押贷款贷款要素

5、进口代付与进口押汇的区别

6、打包贷款与出口押汇的相同与区别

7、项目贷款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防范

8、房地产开发贷款贷前调查包括哪三部分?其中这三部分考察的内容有哪些?

9、个人贷款业务基本流程,贷款风险分类分为哪五类?

农商银行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篇5

(草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本行贷款行为,推进贷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根据《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合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 贷款操作规程是本行在贷款(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下同)发放、收回过程中对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贷款收回、不良资产管理、呆账贷款核销、信贷档案管理及信贷工作总结等内容进行规范的工作程序。

第三条 本规程是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所辖营业机构办理贷款业务应遵循的操作规范。

第二章 贷前调查

第四条 各支行、分理处受理借款人申请后,应当对借款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等级、偿债能力、经营效益以及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核实抵押物、质物及保证人情况,预测贷款的风险程度等。

第五条 信贷人员接到借款人书面贷款申请报告后,应在3—5个工作日内对借款人进行贷前调查的工作,具体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1.借款人营业执照注册地或实际经营场所是否在各支行、分理处所辖范围内;

2.借款人主体是否合法(工商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及个体户应持有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其他经济组织应有当地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借款人经营的内容是否符合国

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所规定的范围;

3.借款人是否在本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资金结算情况如何;

4.借款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实际经营者以自然人个人名义在本系统内辖属机构有无贷款;

5.借款人有无合法有效的贷款卡,有无不良信用记录,法定代表人的品行、素质及管理能力情况;

6.借款企业有无完整的财务制度,能否按时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有关财务数据资料;

7.借款人是否有相应比例的自有资金,短期贷款工商企业一般不少于30%,中长期贷款50%以上;

8.借款人申请的贷款用途是否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和各支行、分理处的支持范围。

(二)自然人

1.自然人户籍关系是否在本支行、分理处所辖范围内; 2.自然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有一定的自有资金,消费贷款应有符合规定的自有首付资金;

4.自然人是否在本行开立了个人结算账户;

5.借款人申请的贷款用途是否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和各支行、分理处的支持范围。

信贷人员根据初步调查情况,提出是否同借款人建立信贷关系意见。凡借款人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应及时告知借款人;基本符合借款人条件的,经审批同意建立信贷关系的,则再进行实地调查。

第六条 实地调查主要是了解借款人经营管理状况、资产与负债构成、产品盈利能力、企业发展前景及对保证人或抵(质)

押人、抵(质)押物进行调查,具体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1.借款人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情况,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股东构成,法定代表人或实际经营者的品质、经营管理能力、工作经验及员工的综合素质情况;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主要经营者是否为同一自然人。

2.借款人生产的产品、经营的范围是否合法,近几年产品销售和经营收入情况,产品的市场销售发展前景及预测盈利能力如何。

3.借款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负债情况及经营环境(土地、用水、用电、道路、环保等)配套情况如何。

4.借款人资金需求额度与实际所需流动资金是否合理,还款计划和资金来源是否合理。

5.借款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经营者其家庭主要成员情况。6.保证人的主体是否合法,保证意愿是否真实,是否具有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是否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保证人是否有合法有效的贷款卡;保证人为合伙企业的应该核实是否能取得全体合伙人的书面同意保证意见书。

7.抵(质)押人所提供的抵(质)押是否已经征得抵(质)押物所有权人的书面同意,有共有权人的还应征得共有权人的书面同意。

8.抵押物是否属国家法律规定所允许,抵押物是否属抵押人所有,产权是否明晰,抵押物能否依法登记。

9.对抵押物近期的市场变现估价,并按规定抵押率测算抵押限额。

10.有价证券质押,必须是可转让的有价证券(限国债、存

单),并查明质押物是否属质押人所有。

11.借款人申请中长期(固定资产、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还必须提供下列材料及情况:

⑴项目可行性报告;

⑵项目前期(开工)准备工作完成情况; ⑶项目自筹资金及外来投资到位情况; ⑷经有权单位批准的项目投资批文;

⑸项目竣工投产后所需自筹流动资金落实情况;

⑹项目论证结论、环境评估报告、用电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贷款人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12.如果借款人申请银行承兑汇票的,还应调查以下内容: ⑴出票人资信状况和信用等级,出票人如属合作银行新客户的,还须按有关规定对其信用等级进行测评;

⑵出票人的近期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⑶交易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及合同履行情况,签开承兑汇票的内容是否与合同有关内容相匹配;

⑷银行承兑汇票用途和银行承兑汇票记载内容的真实一致性。

(二)自然人

1.借款人的家庭主要成员是否有不良行为,借款人的生产经营项目和借款人用途是否得到家庭主要成员的支持;

2.借款人的家庭资产及负债情况;

3.借款人申请的贷款额度、还款计划和资金来源是否合理; 4.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担保人的主体是否合法,担保意愿是否真实,是否具有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根据人民银行有关规定要求是否有合法有效的贷款卡。

第七条 信贷人员在完成上述贷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写出

完整的调查报告,按授信审批权限逐级进行授信审批,按放款权限逐级进行贷款审批。中长期(项目)贷款和上报总行审批的贷款必须有项目论证报告和详细书面贷款调查报告。贷款调查报告应该是调查人对借款人进行调查后所获情况和信息的完整总结,调查人必须对调查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书面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1.基本情况。主要阐述贷款客户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⑴企业主要股东和实际经营者情况,包括其品行、信誉情况、不良嗜好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因素;

⑵关联企业基本情况;

⑶企业所从事行业的特点及景气程度;

⑷目前是否存在诉讼及合同纠纷等足以影响贷款安全的重大事项。

2.企业经营情况。主要结合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有关指标及要求分析评价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了解和说明企业贷款后的第一还款来源强弱。

⑴基本财务状况分析,主要对企业目前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分析;

⑵销售情况分析,主要对企业现有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⑶对企业总体盈利能力情况及产品盈利能力情况分析,尤其是要测算其真实的净现金流量;

⑷对企业总体及产品前景进行分析。3.贷款项目情况:

⑴阐明企业要求新增贷款的实际理由;

⑵贷款投入后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⑶贷款的抵押、保证等担保情况,评价贷款第二还款来源强弱;

⑷可能存在的影响贷款安全的因素;

⑸企业下阶段资金需求情况分析,贷款需进入或可退出的情况分析。

4.贷款综合效益分析,主要分析贷款后对本行带来的总体效益,如存、贷款情况,中间业务情况以及贷款的安全性。

5.支行意见:明确表达支行是否同意贷款的意见(含贷款条件)及简要理由。

6.如果要求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书面调查报告的内容除包含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

⑴客户的资信及财务状况; ⑵承兑汇票的用途;

⑶客户与支行(分理处)在存款、结算、信贷业务的合作情况;

⑷偿付汇票的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 ⑸发生资金垫付的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⑹同意办理承兑的金额、期限、担保方式等倾向性意见。(二)自然人

1.借款人家庭的基本情况,主要阐述借款人家庭的成员结构、资产情况、对外负债情况、家庭成员的行为情况等;

2.借款人经营情况,要求结合五级分类有关要求阐述借款人目前的经营情况、贷款项目情况、贷款后的第一还款来源情况;

3.担保情况,主要阐述担保人及担保物的基本情况,是否具有代为清偿贷款的能力;

4.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主要阐述可能会对贷款的安全性

产生影响的特殊事项;

5.支行、分理处意见:明确表达支行是否同意贷款的意见(含贷款条件)及简要理由。

第八条 总行信贷管理部对支行、分理处提交的超权限授信材料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如果对材料有关情况有疑问的,还应向支行、分理处询问有关情况或对借款人进行实地调查,并提出初审意见,报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由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

第九条 信贷授信中有关部门的基本职责

各支行、分理处应尽量完整全面地对借款人的整个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调查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并对调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总行信贷管理部根据各支行、分理处的调查情况,主要在是否合法合规、符合当前政策要求及贷款是否安全等方面提出意见。

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各支行、分理处和总行信贷管理部的调查、审核意见作出是否同意授信的意见。

第三章 贷时审查、审批

第十条 贷时审查主要是信贷人员对贷款期限、利率、额度的确定和有关贷款手续合法合规性的审查及借款合同的签订和会计人员对借款凭证要素的审核。

对借款经办人的合法性审查:⑴在办理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事业单位借款时,必须审查借款经办人是否是该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经过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书面授权委托的人,并在授权范围、时效内凭经办人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办理借款手续;⑵在办理自然人借款时,借款人需凭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到场办理借款手续。

第十一条 贷款额度的确定。贷款额度应按照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借款人的合理资金需求、偿还能力及信贷计划实际,根据区别对待、择优扶持、保证重点的原则来确定。

(一)农业生产、种养殖业贷款余额一般不超过其经营项目一次性生产周期商品出售收入的50%;

(二)个体工商户及农户其他工、副业贷款余额一般不超过所需流动流动资金的50%;

(三)农村工商户、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一般不超过所需流动资金的70%;

(四)农业、工商企业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额一般不超过项目投资总额的50%;

(五)对企业授信后单笔贷款金额按企业实际需要情况及担保落实情况合理确定,但最高余额不得超过授信额度;

(六)其他专项性贷款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贷款期限的确定。贷款期限应根据贷款用途、生产周期、还款资金来源,合理地确定每笔贷款的期限。

(一)农业生产种养殖业贷款按农产品生产销售周期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

(二)农村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其他行业短期贷款,按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三)中长期(项目)贷款一般掌握在1—3年,最长不超过5年;专项性贷款,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贷款利率的确定。各支行、分理处要严格按总行统一制定的差别利率政策执行,特殊情况报总行审批确定。

第十四条 贷款审批按照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原则进行。审查人员应当对信贷人员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贷款审批按规定权限报有权审批人审批。

(一)支行行长授权信贷人员审批权限内的贷款。经对借款人、担保人审查后在符合贷款条件的基础上,信贷人员在借款申请书、审批书上签具贷款调查和审批意见,与借款人、担保人签订借款合同,按规定经审查人员审查通过后发放。

(二)超信贷人员审批权限的贷款。根据审批权限,将贷款资料逐级上报,经有权审批人审批同意后发放。

第十五条 签订借款合同。所有贷款均应由贷款人与借款人、担保人签订借款合同。抵押借款合同应依法到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一)保证借款合同由贷款人与借款人、保证人三方同时到场签订(签约地点不限),并签字盖章。保证人为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无法亲自到场的,由经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的经办人签字盖章。

(二)以房地产作抵押时,必须具备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发的房产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符合抵押条件的,经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后生效,对共有房产作抵押的房产共有人必须全部到场在抵押合同上签字盖章。

(三)以企业设备作抵押的,需经财产所有权人的书面同意,经工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抵押率应合理从低确定。

(四)个人储蓄存单(含外币储蓄存单)作质押物时,信贷人员应向签发存单的金融机构发出查询证实,并取得中止挂失及止付存款的书面回复函件后,方可办理质押手续。如存单所有权为第三人的,其所有权人应到场办理质押手续,并在借款合同上签字、盖章。质押物由支行保管。

个人储蓄存单(含外币储蓄存单)质押贷款额不得超过存单面额的90%,对以国债质押的贷款额不得超过国债面额的90%,其中记名国债质押应向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其他权利质押的贷款必须报经总行审批。第十六条 银行承兑汇票的审查

审查人员接到调查人员报送的有关资料后,应对承兑业务的合规、合法性及风险程度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审查内容包括:

(一)送交审查材料是否完整;

(二)承兑申请人资料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三)该笔业务是否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

(四)承兑申请人的信誉状况,近两年是否有不良记录;(五)对按规定需要提供担保的,审查承兑申请人是否能够提供足值、有效的担保。

(六)发生垫款的可能性及防范措施;

(七)签开承兑汇票金额是否在统一综合授信额度内;(八)需要审查的其他内容。

经审查拟同意承兑的业务,报有权审批人审批,审批同意后由总行营业部签发。

第十七条 贴现业务的审查。支行受理贴现申请人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首先必须向承兑银行查询票据的真实性,并鉴别汇票的真伪;先要审查贴现申请人与汇票付款人、前手背书人之间有无真实的商品交易,汇票背书连续、印章、金额、日期等要素是否齐全、正确;再次对同意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不论金额大小均须附有与汇票相对应的商品交易增值税发票复印件。

经审查符合贴现条件的,由贴现申请人自行如实填写贴现申请书,同时支行在票据背面的被背书人栏盖章后,按审批权限报批后转交会计部门审核,办理贴现的转账手续。银行承兑汇票由会计部门保管。

第十八条 借款合同凭证的填写、保管。填写借款凭证都必

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并在有关规定的凭证上要求借款人、担保人或抵(质)押物所有权人签名、盖章。在贷款手续完整的基础上,信贷人员要及时记载贷款登记簿,并按规定保管好有关借款合同等档案资料。

(一)借款申请书应由借款人自己填写(可委托除支行、分理处工作人员外的其他人填写),信贷人员填写调查内容,审批意见栏签署意见,做到内容完整、真实。

(二)信贷人员或借款人根据借款种类填写借款合同,根据合同上所载明的事项逐项填列完整。

(三)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手续完整的基础上,留存一份借款申请书、审批书、借款合同、借款借据贷款人期限管理凭证联、抵(质)押申请登记表、抵(质)押物清单。动产抵押登记卡、土地及房屋他项权证、抵押物保险单等存放金库保管。另一份借款申请书、审批书、借款合同、借款借据一、三、四联交会计部门办理贷款转账手续(经批准同意取现的自然人贷款,在取现时必须填制取款凭证,在取款凭证上要有借款人本人签字并加盖印章。会计部门在支付现金时要核实借款人身份证件,并摘录借款人身份证号码。借款借据及有关借款资料作为取款凭证的附件)。

第十九条 会计人员的审查。会计部门接到信贷部门办理的贷款凭证后,应对借款申请书、审批书、借款合同、借款借据的文本使用、填写和签名、盖章等进行详细审核。

(一)审核各类文本要素是否齐全;

(二)审核贷款申请用途与实际用途是否一致;(三)监督贷款审批、交叉审查手续是否合规齐全。若贷款手续不全,会计人员应及时退还给信贷人员重新补办有关手续。经会计人员确认无误后,方可办理有关贷款出账手续。借款申请书、审批书、借款合同作借款借据的附件。

第二十条 每笔贷款的办结时限

(一)支行接到信贷调查人员的调查意见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办结或报送上级审批;

(二)总行在收到支行上报审批的贷款时,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结。

第二十一条 借款人出现企业转制、变更、注销等情况时,必须重新落实贷款债务、申报授信、订立借款合同,并由新的法定代表人重新确认委托经办人,以保证债权的合法性。

(一)借款企业进行转制时,支行应对其原欠贷款债务在转制中重新落实,并按照落实情况重新订立借款合同。

(二)借款企业出现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⑴借款人名称变更时,原欠的借款应由贷款人与变更后的借款人重新订立借款合同;⑵借款人出现其他情况变更时,原订借款合同仍然有效,但向法定代表人变更的借款企业发放贷款时,原经办人的代理权限应由新的法定代表人重新确认。

(三)借款人出现注销、吊销营业执照,重新设立企业时,应对借款企业的财产及时清理,收回贷款本息,如原欠借款转入新设立企业,应另行签订借款合同,重新落实担保手续。对于注销(吊销)企业原有抵押贷款未清偿的,不得注销其抵押登记手续。

第四章 贷后检查

第二十二条 贷后检查。贷款发放后,信贷人员要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监督,日常对借款人实行检查,小额自然人贷款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其他贷款每季度不少于一次,额度较大的贷款必须在7天内作跟踪检查,短期贷款到期前7天(中长期贷款到期前30天)按时向借款人、担保人送发贷款催收通知书,不良贷款每月上门至少催讨一次,在法律诉讼时效内必须取得贷款催收通知书的回执。贷

后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一)所借资金运用情况,是否符合借款合同中的借款用途,若发现借款人擅自改变借款用途,对尚未使用的全部或部分贷款,信贷人员应及时收回,对已移用的贷款要采取措施予以清收。

(二)借款户依合同约定归还贷款本息的情况。

(三)借款人的品行、职业、收入和住所等影响还款能力的因素是否有变化。

(四)项目贷款的工程进度、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到位情况。(五)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是否正常,测算贷款风险的变化情况及趋势,有否出现不利于贷款按期归还的因素。

(六)贷款的使用效益。从投入到产出等资金运转情况,借款人经营管理和盈利状况。

(七)检查借款人代保管抵押物有无缺损,有无违反合同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出借、出租等行为。

贷后检查要有书面记录,并归入信贷档案。

第二十三条 信贷管理人员必须对借款客户的经营动态跟踪监测,了解其资信和需求变化,及时掌握新情况,一旦客户(或其关联企业)发生下列重大问题可能会影响贷款安全时,应及时将上述情况报告原贷款审批(包括授信)机构,并调整贷款额度(包括授信)直至终止授信。

(一)外部政策发生明显不利于企业经营的变化;(二)客户组织结构、股权或主要领导人发生变化;

(三)客户对外担保过大,并已对现有贷款的安全构成影响;(四)客户的财务收支能力发生重大变化;(五)客户涉及重大诉讼或合同纠纷;(六)客户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出现逾期;(七)其他影响贷款安全的因素。

第二十四条 总行可根据实际需要,有侧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各支行、分理处贷款进行检查,每季不少于一次,参加检查人数必须在两人以上。检查内容包括信贷人员行为、贷款事实情况、贷款有效性、贷款审批权限履行情况、贷后管理、贷款档案、贷款担保状况、本息扣收及时性、内外部记录核对、逾期欠息情况、五级分类执行情况、信贷咨询系统应用情况等。

第五章 贷款归还

第二十五条 贷款归还。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规定按时足额偿付贷款本息。对逾期贷款或挤占挪用贷款执行加罚息规定。贷款在到期日次日起转入逾期贷款账户,从逾期之日起按规定计收罚息;凡发生贷款挤占挪用,从占用之日起按规定计收罚息。

第六章 不良贷款管理

第二十六条 贷款人应当建立和完善贷款的质量监管制度,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登记、考核和催收。

第二十七条 不良贷款的分类标准

本规程所称不良贷款是指按四级分类方法被确定为逾期、呆滞、呆账的贷款或按贷款五级分类方法被确定为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列入呆账贷款: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二)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三)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四)贷款人依法处臵贷款抵押物、质押物所得款项不足以归还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

(五)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处理的财产不足以归还所欠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认再无法收回的贷款;

(六)对确实无法落实到户,集体经济又确实无力偿还的集体农业贷款,或对不符合贷款前款规定的条件,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借款人和担保人事实上已破产、被撤销解散在3年以上,进行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第二十八条 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及担保等表外业务项下的垫付款项,垫付之日起纳入不良贷款核算。

对符合呆账贷款条件的,在按呆账(或损失贷款)认定程序认定后,调整到呆账贷款或划入损失类贷款。

第二十九条 抵债资产是指借款人不能按约归还贷款,以借款人、担保人的资产抵偿所欠支行贷款本息,而形成的待处理资产。

第三十条 抵债资产的取得和处臵按照《抵贷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各支行、分理处要对本单位不良贷款进行认真分析,对借款人或担保人有偿还能力而拒不还贷,协调无望的,应尽早向法院提起诉讼,避免被债务人转移财产导致诉讼后无法执行等情况的出现。

第三十二条 各支行、分理处对拟起诉的贷款,应按合同为单位备齐所有资料,并就债务人(包括担保人)的主体资格是否存在、目前的经营状况、当前可供执行的财产、债务人在本行的不良贷款金额及笔数,造成不良贷款主客观原因、是否需要采取保全措施、债务人有无外逃避债、起诉状副本能否送达、贷款发放过程中有无各类违法、违规问题等内容及其他应当说明的问题

形成书面材料后,统一上交总行风险管理部,由总行风险管理部代理起诉。

第三十三条 支行拟提起诉讼的贷款案件,必须备齐下列资料:

(一)保证贷款:借款人及保证人的主体资格证明(营业执照复印件、自然人的户籍证明)、借款合同、申请书、契约、延期还款手续、利息清单(按笔手工计算)、贷款去向材料、支行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抵押贷款:借款人及抵押人的主体资格证明(营业执照复印件、自然人的户籍证明)、借款合同、抵押物清单、抵押登记审批表、房屋所有权证、土地所有权证、他项权证、申请书、契约、延期还款手续、利息清单(按笔手工计算)、贷款去向材料、抵押财产共有人同意抵押意见、支行营业执照复印件。

第三十四条 各支行、分理处的贷款债权诉讼案件,原则上应通过总行风险管理部统一代理起诉,个别支行、分理处若需在当地法院起诉,应指派专人拟写起诉状及有关法律文书、代理出庭,在案件诉讼的执行过程中遇到有关法律问题应及时与总行风险管理部联系。

第三十五条 贷款债权诉讼案件向法院起诉后,各支行、分理处应就有关立案受理、诉讼费预交、起诉状副本送达、开庭日期、调解或判决、执行等情况及时与总行风险管理部案件承办人员联系,以提高效率。

第三十六条 各支行、分理处对已审结的贷款债权诉讼案件,在法律文书生效后六个月内必须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法律文书生效后,债务人未按期履行的,支行应立即与总行风险管理部联系,并提出强制执行申请,杜绝超过申请执行时效的情况出现,对所有执行案件必须做到件件有结果。

第三十七条 对在贷款债权诉讼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发现支行职工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或因支行职工工作失职造成贷款损失的,总行将视其情节轻重追究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第三十八条 呆账核销。呆账核销按《资产(贷款)损失核销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核销后呆账贷款管理

各支行、分理处对已核销的呆账贷款(包括表内利息)实行账销案存的管理方法。设台账登记,信贷人员仍应积极组织催收。

第四十条 收回已核销贷款呆账的账务处理

信贷人员按照收回正常贷款填制收款凭证,从专夹保管的借据中抽出相应原始借据作收贷凭证附件。

第七章 信贷工作禁止性规定

第四十一条 对各支行、分理处及其信贷管理人员的禁止性规定:

(一)严禁搞账外经营;

(二)严禁超存贷比例、超授信额度及不按授信要求发放贷款;

(三)严禁贷款逆向操作;

(四)严禁将发放贷款作为吸收存款的附加条件;(五)严禁操纵客户的存、贷款;(六)严禁向借款人推荐或介绍保证人;(七)严禁发放冒名借户贷款。

第四十二条 对贷款对象、用途的禁止性规定:

(一)严禁发放贷款用于从事炒卖期货、股票等投机性交易行为;

(二)严禁向对外投资超过所有者权益50%的企业发放贷款;(三)严禁发放用途超出经营范围(以工商注册为准)的贷款;

(四)严禁同一法人(或经济组织)在本行多头发生贷款;(五)严禁向原借款人贷款核销后另行注册的企业及原借款法定代表人及关系人发放贷款(归还核销贷款本息除外);

(六)严禁同一家庭多个自然人同时在支行、分理处发生贷款;

(七)严禁法人(或经济组织)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经营者)分别以法人(或经济组织)及自然人的名义同时在各支行、分理处发生贷款(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等专项贷款除外);

(八)严禁向未成年人和无经营能力的自然人发放贷款;(九)严禁擅自向支行辖区外的企业与自然人发放贷款;(十)以原破产企业(或逃废债务企业)法定代表人及其配偶、子女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经营者的其他企业及个人,不得与其发生信贷关系;

(十一)严禁向欠有逾期贷款或挂账利息的借款人或有担保不良贷款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第四十三条 对贷款方式的禁止性规定:严禁对非自然人的借款人发放信用贷款。

以上确有特殊原因的,必须报总行审批。

第八章 信贷档案管理

第四十四条 建立信贷管理档案。信贷管理档案是真实记录信贷业务的原始材料,是信贷管理的基础材料,要按科学、规范的要求进行收集、整理、保管使用。信贷档案管理按《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

第九章 罚则

第四十五条 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信贷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在办理信贷业务中违反本规程的,视情节及后果分别给予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经济处罚,解除合同,辞

退、开除等处理、处分。以上处理、处分,可以单处或并处。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办理各类信贷业务执行本操作规程。以前各种规定与本规程相抵触的,以本规程为准。

第四十七条 本规程所称账外经营系指支行及其工作人员在经营存款、贷款等金融业务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不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采取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不入法定会计账册等方式,实施账外经营的行为。

第四十八条 本规程所称操纵客户的存、贷款系指支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对辖属开户企业或个人的存款、贷款资金流向进行指使、干预的行为。

第四十九条 本制度由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和修改。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篇6

1.1.1环保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条件已逐渐成熟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环保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条件已逐渐成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环保产业高速成长已成为必然。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紧迫性强,发展的潜力大。环保产业作为全面提升民生的保障,关联建筑业、制造业、化工业、林业、养殖业、农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关联产业链绵长,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效应。

1.1.2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发展绿色信贷提供了新兴业态平台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业态,由于其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移动支付技术,业务办理便捷,运作模式灵活多样,相比传统金融业务,更接地气,发展潜力更大。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的加盟,不仅能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增添新的动力,而且能拓宽绿色信贷业务的办理渠道,增加盈利模式。

1.2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意义

1.2.1 体现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发展绿色信贷既是商业银行贯彻产业和监管政策的要求,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需要。11月,银行业协会组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签署绿色信贷共同承诺,就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授信管理、践行绿色信贷、提升自身环境和社会表现等内容做出了郑重承诺。尽管此承诺书对商业银行来说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却体现了各家商业银行对社会的诚信。

1.2.2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发布了关于绿色信贷运用的相关政策,但在当时地方政府追求GDP发展的情况下,部分环评未过关的项目,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压力,从商业银行中拿到贷款开工建设,造成无法挽回的环境影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信贷投放收益,较少关注贷款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在实际中,我们不难看到,不少造成当地环境污染和社会不稳定问题的工程项目,除了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外,也带来了不良声誉,招来民众和环境民间组织的批评和指责。如7月,紫金矿业发生污水渗漏事故,造成大面积水质污染,被当地法院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因此,发展绿色信贷,对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国策具有重大意义。

1.2.3有利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发放调查和数据分析,将信贷资金投向收益较佳的绿色信贷项目,从而有效规避因环境问题而导致的声誉风险,间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获取信贷项目利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绿色信贷需求,如环境保护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区、市),明确了煤炭削减、落后产能淘汰、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锅炉综合整治等工作的量化目标,并将工作任务分解至年度;对于其他省(区、市),提出了原则性要求。这些都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2.4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部分生产企业需要进行升级换代,逐步提升污水、废气等处理能力,确保企业生产符合环保要求。这需要商业银行通过发放綠色信贷,助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最终通过发展绿色信贷,鼓励信贷资源向节能重点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倾斜,帮助企业技术升级,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2 当前绿色信贷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绿色信贷激励不足

绿色信贷项目由于存在外部成本,比普通经济模式高出一部分环保成本,使绿色信贷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的制度设计中,要求商业银行对资源环境有利的项目予以信贷支持,但并没有具体的激励措施。另外,节能环保项目的公共性和长期性导致其收益不高、周期长,即使商业银行有保护环境的良好意愿,但实施绿色信贷可能会导致业绩和利益受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有效激励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绿色信贷节能减排效益分析有难度

为量化商业银行贷款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贡献,做到项目环境效益可测量,银监会绿色信贷统计中特意增加了标准煤、二氧化碳当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节水量共7类节能减排数据。但在实际工作中,节能减排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是部分项目的环评报告中无节能减排数据,无法直接获取或者通过测算方法计算出节能减排数据。二是部分贷款项目的技术应用等可能发生变化,节能减排数据需要与企业沟通,才能从客户方得到最新的、符合实际的数据。而且在沟通过程中,有可能存在双方理解不一致,导致节能减排数据有误。三是银监会只提供了煤层气利用、污水处理等共计13个节能减排项目测算模板,部分项目无法通过测算获取节能减排数据。

2.3绿色信贷披露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目前,上市商业银行已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确定各行的绿色信贷披露口径,并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绿色信贷相关数据。但由于各行的绿色信贷披露标准不同,披露数据没有可比性,无法准确比较判断各行的实施效果。如兴业银行是基于赤道原则按照项目进行统计披露,工商银行是按自己定义的绿色经济行业进行统计披露,而商业银行是按照银监会监管统计口径进行披露。

2.4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 中的信息共享机制只规定了环保部门应将环境违法项目的查处情况通报当地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商业银行。环保部门与商业银行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仍不够完善,商业银行难以完全控制环境风险。如对于环境违法违规整改不达标的企业名单,银监会或当地银监局按半年频度从环保机构获取后发送至商业银行,信息共享频率低,共享内容有限。

2.5尚未建立监管后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风险防范 篇7

1994年, 我国开始推进住房市场化改革, 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规模持续增长。1998年至2007年期间,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额从2680亿元增加到4.8万亿元, 十年间增加了近18倍, 远远高于各项贷款3倍的增长速度;同时, 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也从1998年的3.12%增长到2007年的18.34%, 年平均增幅高达36.69%, 高于各项贷款年平均增幅 (13.41%) 23.28个百分点。增幅和比重两项指标皆显示, 10年间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明显高于其他行业。2008年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多种宏观调控政策, 但在经历了几个月的缓慢发展以后, 我国房地产市场于2009年增速又明显回升, 房地产市场交易回暖, 带动房地产开发贷款与购房贷款同比增速持续加快。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 商业银行在追求房地产信贷业务带来的高额利润的同时不应忽略其背后隐藏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

1、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面临的市场风险, 是指因市场经济整体的波动而给房地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世界经济市场的动荡必然会给我国经济带来深厚的影响, 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例证。我国房地产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只要房地产出现问题, 银行业势必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2、政策风险。

房地产业对我国经济贡献率高, 也是受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对房地产行业而言, 其政策性风险主要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政府对房地产的产业政策等其他相关政策的影响。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同时上调住房信贷利率, 足以体现央行力图通过金融手段来引导房地产市场发展、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进一步抑制房价上涨。这些措施在对房价的上涨起到抑制作用的同时, 也使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业务的发展受到影响。

3、信用风险。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融资途径相对比较单一, 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增强, 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门槛也不断提高, 房地产融资的难度变大, 容易出现资金链的断裂, 进而影响房地产收入, 导致房地产机构对来自商业银行的信贷难以偿还。个人购房者受高物价的影响, 再加上信贷利息的增加, 每月或每年还款数额的增大, 还款能力受到很大影响, 这些都导致了信用违约风险的发生。

4、操作风险。

房地产商要想获得银行贷款, 必须要经过银行的贷款操作流程。如果银行内部经办员工在进行贷款操作时未能按国家法律规定和银行正确的业务流程进行办理, 就很有可能给银行带来信贷业务风险。主要表现在银行发放贷款前对资料的真实性调查不严、发放时程序不规范, 以及贷款后缺乏监管而导致银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在发放房地产贷款之前如果遵从审慎原则, 规范程序、加强监管, 这类风险是可以规避的。

三、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1、加快房地产信贷的法律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有关房地产信贷的法律法规, 比如完善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一系列配套法规, 进一步明确规定开发商及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立法改变土地和房屋登记过程中存在的产权关系不清、登记资料不齐全、土地状况和边界不清楚、法律效力不明确等问题, 对土地、项目在建工程和房屋的使用权、所有权、抵押权进行明确规定, 并为这些权利的行使提供法律保障。

2、发展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市场, 扩宽房地产融资渠道。

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依赖于银行贷款, 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过度集中于商业银行。因此, 要解决银行信贷风险的根本途径还是从道, 大力发展多元化融资, 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让开发商直接承担产业风险。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除了债权融资、股权融资, 还应该包括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方式。

3、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

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主要措施就是抵押贷款证券化, 通过以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发行证券, 将不可流动的金融资产转化为可流通的证券, 从而降低银行自身的诸多风险, 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并且完善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解决由于贷款的期限过长以至于缺乏流动性和不能满足期限的配比原则而引起的流动性问题, 实现风险分散与风险的转移。此外, 推进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合约互换等创新金融产品, 对规避贷款风险也可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4、建立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业务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房地产贷款信用体系, 首要的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资信评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信评级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定性指标过高;二是定量指标不明确。银行对申请贷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突出评级指标中定量指标的作用, 扩大定量指标占比。要适当提高定量指标权重,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 增强银行对企业信用评分的科学依据, 并对定性指标的处理进行量化, 解决银行信贷人员在评判时的主观性。

5、改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房地产贷款的有关规定, 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对房地产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贷管理, 强化贷后监督和检查, 严格落实贷后检查制度。商业银行应制定一套严密、详细、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和流程, 逐步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实现审贷分离和风险监管分离, 保证贷款审批和风险控制的独立性;成立专门审查审批中心, 实行集约化经营, 逐步培养优秀的专业化审批官和风险管理官, 提高管理专业水平。

摘要:简述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发展情况, 分析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目前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梁棋, 黄鹂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探索[J].南开经济研究, 2002 (6) .1、梁棋, 黄鹂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探索[J].南开经济研究, 2002 (6) .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篇8

信贷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和主要经营效益来源,大多经历了受理、调查评估、审查审批、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等过程,但由于它们在执行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面临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阶段性操作风险,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可能遭受损失。操作风险是一种只会给银行的信贷资产带来损失而没有盈利可能性存在的纯粹风险,所致损失是绝对的,覆盖于信贷业务的全过程。

人员操作风险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统计结果来看,约有87.94%的风险事件与人员有关。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业务技能、文化背景和道德基础,尽管在人员招聘时严格把好人员入口关,尽量聘请综合素质好,专业技能高的人才,且在后期培训考核阶段加强对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做好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但人员操作风险的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例如,部分信贷人员故意违背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制度和操作流程参与拟造虚假报告,配合客户隐瞒重要信息以图谋私利,使得问题客户顺利进入审批程序,造成内部欺诈问题;部分管理人员尤其是拥有贷款决定权的银行经理人秉持错误的经营理念,过分追求市场份额、市场利润、资产规模等指标的满意度来展现自身业绩,常利用手中掌握的信贷资金配置特权设租、寻租,从而增大了信贷操作风险。

流程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由多个环节共同完成的,往往经历了受理、调查评估、审查审批、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等流程,而它们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产生风险隐患。在受理阶段,虽然国有商业银行明文规定应对客户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审查,但在实际操作中,客户经理往往只是象征性地关注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对材料审查走个过场,而对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力度欠佳,这就很容易让客户有欺诈的机会。在调查评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实际操作中往往侧重于对贷款申请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如客户的经营现状和贷款担保情况等,而对贷款投资项目如项目市场前景、获利水平、投资风险等的调查则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于客户所在行业、国家产业政策等的调查更是停留于表面或视而不见。如此一来,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及内控不到位导致的操作风险。在关键性的审查审批阶段,审批人员是否能对主要风险点进行全面审查,能否如实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把关,这些都是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可疑点。而其主要影响因素则有赖于审批人员的业务能力、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有赖于审查人员对贷款的潜在风险的经验判断能力。在贷款发放阶段,能否对合同和贷款手续等要件进行审核待核准后发放贷款,能否视企业的动态变化灵活调节贷款的发放,这些也是信贷业务流程中可能产生的操作风险点。最后,在贷后管理阶段,操作风险的产生往往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在对贷款直接用途进行贷后跟踪调查时,实际操作中客户经理在企业风险量变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发现风险,待企业风险发生质变造成的损失已不可弥补了才被动知道。第二,虽然商业银行明确贷后管理实现分工负责与部门合作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前台业务部门过多的营销任务,而往往忽视了贷后管理工作。第三,未按规定时间和内容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导致流动资金贷款被长期使用,项目贷款被挤占挪用,个别贷款合同诉讼时效已过,担保人已逐步丧失担保能力或抵押品大幅贬值,导致银行错过最佳收贷时机等操作风险问题的产生。

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因系统设计缺陷或运行不稳定导致业务中断或业务数据不完整,从而使业务的执行过程存在漏洞和执行结果错误等造成的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产品复杂且多样化,加之全国庞大的组织结构,日常交易处理、业务操作和管理均依托总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完成。然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增强银行业务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同时,也使银行信息系统变得更加脆弱,一旦计算机系统瘫痪,例如,电力中断、机器故障、数据损坏、系统运行故障、数据运算故障、数据输出故障和程序出错等将使国有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正常的业务处理,甚至造成数据的遗失和失窃,给银行和客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银行信息系统功能的完善程度将影响到银行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由于人员、流程缺陷导致的操作风险,如果银行信息系统功能落后,也会使银行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加大。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系统因素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无论是银行系统的升级、创新或是日常运行,都应进行充分的检测和试验,及时发现漏洞和不足,从而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避免造成损失。

外部事件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存在两个外部风险类别,一是由不可抗力因素如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战争、恐怖袭击等引起的操作风险,它们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二是由外来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第一,银行客户的故意隐瞒行为,如客户信息变更未及时通知银行,或恶意欺诈行为如伪造票据、凭证、签章、证件、文书等,一旦银行员工自我防范意识淡薄,对业务审查不严格,或防不胜防,将会给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例如,开发商因资金短缺或急于套现而伪造购房资料,向银行“假按揭”骗取贷款的欺诈行为。第二,政府信贷干预导致操作风险的产生。国有商业银行并不拥有纯粹的自主权,在某些特殊时点如经济过热或过冷,或某一行业发展需要调控的时候,会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干预,将银行贷款作为准财政政策工具使用,发放政治性贷款。从一定程度上说,国有商业银行某些业务实际上是准公共产品,承揽为国企、经济或社会稳定服务以及保政治稳定功能,这也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就无法完全按自身的内控制度进行市场化的运作,一些缺乏科学论证和规划的建设性项目盲目上马,偏离了内控安全及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将大大激发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上一篇:2024年社区党委书记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唐诗之韩?:同题仙游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