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政策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精选8篇)

商业银行信贷政策 篇1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明年的货币政策目标也有了明确的指向: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货币政策也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

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国有控股的四大商业银行也在第一时间分别对外明确了明年的信贷投放政策。

建设银行(601939)则有望在信贷投放和产品创新方面延续今年所呈现的稳健风格。建行董事长郭树清称,建行将坚持稳健经营,全面强化风险内控工作,坚持严格的信贷审批标准,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及时分析、跟踪和密切关注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系统性风险,高度重视贷后管理,优化贷后管理流程和工具,将贷后管理真正打造成为建设银行信贷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建行方面还特别强调,将下大力气加强对中小企业、“三农”、节能减排、医疗卫生和文化产业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严控对产能过剩及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贷款。建行指出,将发展民生领域金融服务,通过打造民生系列产品综合服务方案,重点支持教育、医疗、社保、安居工程等民生产业的发展。

工商银行(601398)董事长姜建清指出,工行将加快信贷业务创新,拓展信贷业务新领域,支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其中,要求中小企业贷款增长率高于全行贷款增幅;稳步提升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和县域机构信贷比重;创新消费信贷发展方式,加大对直接消费的信贷支持。

在支持经济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方面,工行将支持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支持医疗卫生、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节能减排、城市环保工程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网络融资业务的发展。与此同时,继续加快退出“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而中国银行(601988)董事长肖钢则表示,中行将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进

一步发展扩大境外业务,充分利用该行全球化的机构网络和多元化的业务平台,延长服务链条,拓宽服务领域,以适应企业“走出去”的新趋势、新需求。

与此同时,中行将坚持有保有压,优先满足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的信贷需求,继续加强对国家重点工程、中小企业、保障性住房、重大科技专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强对战略性新兴行业的研究,积极创新业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坚决压缩落后产能项目贷款,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和市场准入标准、达不到国家环保评估和排放要求的项目,不得新增信贷投放,对于已投放的贷款要采取果断措施加快退出。

商业银行信贷政策 篇2

(一)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 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引起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 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国际收支平衡的变化等。因而它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中央银行在国家法律授权的范围内独立地或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制定货币政策, 并运用其拥有的货币发行权和各种政策手段, 利用其管理全国金融机构的特殊地位, 组织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等。

(二) 信贷政策

信贷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国中央银行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 对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和投向实施引导、调控和监督, 促使信贷投向不断优化, 实现信贷资金优化配置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信贷政策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货币信贷总量扩张有关, 政策措施影响货币乘数和货币流动性。比如, 规定汽车和住房消费信贷的首付款比例、证券质押贷款比例等等;二是配合国家产业政策, 通过贷款贴息等多种手段, 引导信贷资金向国家政策需要鼓励和扶持的地区及行业流动, 以扶持这些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发展;三是限制性的信贷政策。通过“窗口指导”或引导商业银行通过调整授信额度、调整信贷风险评级和风险溢价等方式, 限制信贷资金向某些产业、行业及地区过度投放, 体现“扶优限劣”原则。四是制定信贷法律法规, 引导、规范和促进金融创新, 防范信贷风险。

(三) 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关系

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两者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通常认为, 货币政策主要着眼于调控总量, 通过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借助市场平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规模, 促进社会总供求大体平衡, 从而保持币值稳定。信贷政策主要着眼于解决经济结构问题, 通过引导信贷投向, 调整信贷结构,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调控手段看, 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更市场化一些;而信贷政策的有效贯彻实施, 不仅要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必要时还须借助行政性手段和调控措施。

在我国目前间接融资占绝对比重的融资格局下, 信贷资金的结构配置和使用效率,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社会的资金配置结构和运行效率。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 极大地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 对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发展和完善信贷市场, 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信贷政策变化

目前,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在初级阶段, 间接融资居于主导地位, 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有总量问题, 但突出的是经济结构性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金融市场不够发达, 利率没有真正市场化, 单纯依靠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受财力限制较大, 信贷政策发挥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1998年以前, 中国人民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总量和信贷结构实施贷款规模管理, 信贷政策主要是通过人民银行向各金融机构分配贷款规模来实现的。信贷政策的贯彻实施依托于金融监管, 带有明显的行政干预色彩。近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银行的信贷政策正在从过去主要依托行政干预逐步向市场化的调控方式转变。通过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就业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有机协调配合, 提高信贷政策调控效果, 努力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和实施背景

(一)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

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主要是指实行低利率政策, 减轻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负担, 释放居民储蓄, 鼓励和扩大消费;实行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 促使信贷资金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发展。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是在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6年下半年, 针对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 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2007年底美国发生次贷危机, 进而逐步扩散到全国, 整个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 多家知名国际金融机构先后倒闭,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 我国政府在审时度势后, 2008年末将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 货币供给取向发生重大转变。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 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07年底以来,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2008年9月份以来, 国际金融形势急剧变化, 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并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 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 经济增速下滑成为中国当时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随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加深, 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 通过贸易、金融、预期和产业联动等多种传染机制影响我国, 对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消费、工业生产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 并不断加重。可以说,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

1.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0%, 为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分季度看, 一至四季度增速分别为10.6%、10.1%、9.0%和6.8%, 其中第四季度增速创近六年来新低。

2. 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 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当高, 进出口总额已相当于GDP的2/3左右, 其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对象。这次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经济走向衰退或增速放缓, 从而对外需求降低, 进口萎缩。同时, 国内需求不旺和预期收入降低等因素超过了价格效应的影响, 国内进口也开始下降。2008年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急转直下, 月度进出口总值增速由10月的增长17.5%逆转为下降9%, 是自2001年10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月度进、出口增速则为1998年10月来首次同时呈现下降走势 (除春节影响的月份之外) 。

3. 对消费的影响。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景气、股市低迷、企业效益下滑、失业增加等因素, 降低了居民收入预期, 消费增速开始放缓, 一些消费热点明显降温, 消费者信心逐渐下降。2008年9~12月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了23.2%、22%、20%和19%, 呈逐月下滑态势。2008年前三个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94.8、94.1和93.8, 10月和11月份又连创新低, 分别为92.4和90.2。

4. 对工业生产的影响。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 增速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 工业增速呈阶梯状下降, 一至四季度增速分别为16.4%、15.9%、12.9%和6.4%。

针对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的巨大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果断出手。推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温总理指出,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近日作出决定, 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出台更加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署, 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安排部署了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七项工作: (一) 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 (二)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三)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 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 (五) 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六) 认真做好金融财政工作。改进金融调控, 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 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银行、证券、保险业都要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 (七) 积极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

随后,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 要求货币政策要保持银行体系充足的流动性和信贷的合理增长, 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停发3年期央行票据, 降低1年期和3个月期央行票据发行频率, 并明确了信贷总量的调控目标等。中国人民银行随即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贯彻“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三、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效分析

(一)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信贷总量变动

2008年11月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正式向公众确立了为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向。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来贯彻“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利率政策方面, 央行自2008年9月中旬至12月底, 连续五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 在不足4个月的时间里,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就下降了2.16个百分点, 降到了5.31%;存款利率经过4次下调后, 一年期存款利率由原来的4.14%下降到了2.25%, 活期存款利率降到了0.36%的历史最低水平。

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大幅度减少了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量, 在2008年11月和12月, 发行的央行票据总量仅为300亿元和610亿元, 若考虑到到期央行票据的赎回, 这两个月的公开市场操作实际上是净投放基础货币。在准备金政策方面, 央行先后四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由此前的17.5%下调到了14.5%。由此增加了商业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来源、提升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自此, 同其他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一样, 中国的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具有了危机管理操作的特殊性。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在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还陷于流动性困境之中时, 中国的商业银行又获得了充裕的超额准备金, 原来在“从紧货币政策”中被压抑的信贷冲动很快就重新爆发出来。

在政府明确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后的2008年11月和12月, 中国的信贷投放就开始大幅增长, 这使得2008年全年的信贷总量增加了4.91万亿元, 远远超过了中国人民银行年初确定的3.6万亿的调控目标, 也高于国务院《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中“力争2008年新增贷款突破4万亿元”的目标。在随后的2009年里信贷总量继续大幅增加。2009年1~5月, 中国的信贷总量达到了5.84万亿元, 已经超过了政府确定的全年信贷增加额5万亿元的调控目标。2009年年末人民币贷款年末余额为40.0万亿元, 同比增长31.7%, 增速比上年高13个百分点, 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 同比多增4.7万亿元。

(二)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的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

2010年2月,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9年经济数据。2009年全年GDP总值335353亿元, 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8%。2009年经济数据在市场预期之内, 也充分显示出国内经济逐步好转。

1.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8.7%。初步测算,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8.7%, 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经修正后的季度数据为:2009年一季度增长6.2%, 二季度增长7.9%, 三季度增长9.1%, 四季度增长10.7%。

2.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5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 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 也就是10616亿公斤, 比上年增长0.4%, 连续6年增产。

3.09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工业生产逐季回升, 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 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5.1%, 二季度增长9.1%, 三季度增长12.4%, 四季度增长18%。1~11月份,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 同比增长7.8%。

4.0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 比上年增长30.1%, 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

5.200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 部分产品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 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6.9%, 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

6.200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7%。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 年底出现上升。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 (CPI) 比上年下降0.7%。其中, 城市下降0.9%, 农村下降0.3%。居民消费价格在2009年11月同比的涨幅由负转正, 当月上涨0.6%, 2009年12月同比上涨1.9%。

7.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就业趋势好于预期。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858元。其中,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 比上年增长8.8%,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9.8%。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 比上年增长8.2%,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8.5%。

2009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 但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积极应对, 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方针政策, 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及时推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 各商业银行在信贷政策方面积极配合, 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投放9.6万亿元, 同比多增4.7万亿元, 增速高达31.7%, 巨额的信贷资金供应很快扭转了我国经济快速下滑的局面, 确保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从公布的2009年经济数据来看, 我国超水平完成了“保八”任务!

四、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的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建议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商业银行发展信贷业务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外部形势下, 商业银行作为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主要的资金供给者, 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业务:

(一) 在总体政策符合国家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要求下, 重点支持区域经济规划建设

为加快中国东部沿海经济的转型和加快中西部以及沿江沿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国务院自2009年初以来连续出台了十一个地区发展改革规划, 如2009年1月7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从国家战略层面给予珠三角地区五大定位, 即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5月14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6月10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6月25日, 国新办召开发布会正式公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8月30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正式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9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12月31日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系列区域经济规划的出台, 既体现了国务院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考虑和安排, 也为商业银行发展信贷业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各商业银行可通过设立在规划区域内的分支机构,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 及时获取项目信息, 通过内部的评审后积极给予信贷资金支持;在规划区域内的暂时还未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 (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可通过参与银团贷款, 购买信贷资产等形式来积极介入。

(二) 在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 应兼顾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

在我国, 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小企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增加国家税收、推动经济增长、稳定城镇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 我国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60%左右, 实现利税约占46%, 由小企业提供的就业人数为全国的75%。为促进这样一个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群体发展, 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近些年虽然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尝试, 但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在我国表现的依然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中小企业一般都具有成立时间短、所处行业竞争激烈、抗风险能力弱、本身缺少银行认可的房产、土地使用权等有效抵押物的特点;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已办理的中小企业贷款中又遇到了“规模不经济”和风险收益难对等的局面。根据银监会于2008年6月所做统计, 全国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高达22.1%, 比全部贷款的平均水平高14.7%, 高出近2倍, 风险较为突出。而小企业贷款对银行利润贡献度却很低, 商业银行尚难实现小企业贷款的“收益覆盖风险”。但由于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就业人数占到全国的75%) , 各商业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积极发展处于重点工程上下游领域的供应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为重点企业提供产品、以及所处行业属于国家积极支持、所生产的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同时, 也建议监管部门亦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来支持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如能否将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不纳入存贷比限额管理;能否实行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经济资本耗用差异化计量与监管;能否允许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拨备税前列支等。

(三) 坚持绿色信贷, 优先支持节能减排项目

随着全世界对“温室效应”、碳排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中国政府也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既对我国保护气候环境给出了明确目标, 也为商业银行发展信贷业务指明了方向。中国人民银行也明确提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更好地落实“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宏观调控要求, 严格控制“两高一汰”行业信贷投放, 有效增加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 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国人民银行的多个地区分行还会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指导意见。如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和山东省环保局联合制定下发了《绿色信贷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与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改进和加强信贷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些指导意见都明确了各商业银行要努力提高信贷支持节能减排的服务效率;营造信贷支持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共同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并明确了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信贷投向分类原则 (支持类、审慎类、禁止类、允许类) , 指出了银行信贷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工作重点领域和项目。

笔者认为在国家部委、央行和监管部门的政策指导下, 商业银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贷款项目按环境与社会标准进行分类过滤。对于高风险贷款项目, 贷款申请者必须完成社会及环境评估, 而且必须在与当地利益相关者磋商后办理环境管理企划书, 说明如何减少或监测贷款项目在环境与社会方面的风险。二是贷款项目进行环境要素评估。商业银行贷款项目的环境要素评估必须考虑社会及环境条件基准、更符合环保及社会责任的可行替代方案、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使用 (包括通过恰当的独立认证体系认证的可持续资源管理) 、能源的有效生产和运输及使用、污染预防和污染控制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商业银行根据这些项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贷款提交、贷款审批或贷款发放。三是借助环境保险及金融衍生品转移信贷风险。可以通过要求客户以银行为受益人购买环境责任险、以第三方保险将商业银行全部贷款组合的环境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四是进行动态的环境风险监控。商业银行必须对贷款的环境及社会风险通过询问、信息披露以及对项目或场地的实地考察等进行动态监控。五是要加强与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的合作, 大力支持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关键和共性技术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项目, 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总之,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 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应符合国家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要求, 在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 兼顾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 坚持“绿色信贷”, 优先支持节能减排项目, 以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有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评析》, 李晓西等著, 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12

[2]《银行信贷管理》, 江其务, 周好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3]《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9年第4季度) 》 (中国人民银行, 2010年2月)

[4]《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10年2月25日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及建议 篇3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本文针对我国信贷政策进行分析,提出有关问题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信贷;影响;风险;政策

一、银行信贷的意义及信贷风险的影响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而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银行降低门槛,向信用等级在“一般”一下或没有信用记录的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中首先遭遇打击的是银行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爆发,使美国金融业形势严峻。危机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迅速在全球范围扩散,全球数十家最大的银行和券商遭受惨重损失,银行业承受的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金融机构破产不仅引发流动性不足,更重要的是致使信用稀缺和市场信心不足。金融危机已经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相关金融机构纷纷从发展中国家撤资,国际资本流动表现异常,由于巨额资本进出,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风险剧增。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分析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2008年9月15日,央行发布消息,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除六大银行外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这是央行6年来首度降息。从那时开始,央行在9月、10月、11月三个月内,连续四次下调了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府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了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和信贷结构的优化,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政府积极的货币政策使得我国银行信贷投放量在去年11月份以来就持续高速增长。今年1、2月份新增贷款分别是1.62万亿和1.07万亿元。在银行信贷高速增长的同时,票据融资也出现了大幅飙升。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票据融资达到1.48万亿元,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达到32.3%,远高出以往正常年份。但经济运行环境对银行信贷运行的深层次影响不容忽视。在当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银行的集中性风险开始显现。银行贷款集中投向少数大型企业和少数项目,尤其是财政刺激项目。这必然导致银行业的客户、行业集中度风险上升。随着利率政策的调整和资本市场长期波动,银行盈利水平会有所下降。一是因为资本市场长期低迷导致资金回流到银行存款,定期化特征显著,增大了银行资金的成本支出;二是由于去年9月份以来的多次降息政策中,贷款利率累计降幅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直接对商业银行利差产生不利影响。过度依赖非直接金融模式来支持扩大内需,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非市场风险”。

三、政策建议

1.有效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中国经济处于下行调整阶段,政府4万亿财政资金的信贷投放,必然会导致未来坏账的上升,增加了银行信用风险。要降低风险,首先应加强银行内部监管,优化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制度。改善贷款结构,制止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下降时的经营行为继续产生,减轻银行改革的新增成本。其次,应加大甚至开放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有助于抵消信贷结构政策调整中可能带来的紧缩效应。再次,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信息,防止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用风险。

2.警惕票据融资风险。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推行的政策对银行利差产生不利影响,盈利能力减弱,这将会影响银行信贷的运行。银行内部应及早调整业务结构,实现盈利增长模式的转变。对银行而言,票据融资具有风险度低、期限短、周转快、成本收益稳定以及利于满足监管指标等特点。同时由于其流动性好,可以优化银行资产结构。更重要的是票据业务提升了银行的利润,缓解了现阶段银行盈利能力减弱的态势。近期以来票据融资量的增多,一方面是由于商业银行的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套利行为。大型企业通过票据融资可以大幅度降低资金成本,倾向于从事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这导致大量信贷资金没有流入实体经济当中。由于现行的贴现率不能体现合理的风险溢价,投资失败的损失将主要由商业银行承担,银行未来坏账进一步增加。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会优先考虑对大型企业贷款,但在远期市场,大规模的票据融资会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票据融资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供应链融资需求,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格对企业进行票据融资时贸易真实性等资料的核查,并严厉查处银行信贷资金违规从事高风险投资行为,确保票据市场的规范发展。

3.规避商业银行非市场风险。在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少数银行有可能为满足政策要求而放松风险控制,更多地介入某些处于衰退或不稳定的行业或企业,这将会导致信贷质量的下降。为应对当前经济下滑的态势,国家对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的改革步伐减慢,从中期来看,这必然会导致银行体系中政策性金融风险的提高。所以在对市场风险防治的同时应兼顾非市场风险的管理,避免非市场风险的发生。

4.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银行贷款集中投向少数大型企业和少数项目,尤其是财政刺激项目。例如在1月份新增企业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主要支持国家项目,票据融资大多面向信用好的大企业。虽然贷款总量大增,但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投入量很少,那些没有固定资产规模的小企业,融资难度极高。银行可以通过对中小企业建立更加有效的信用机制,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监管力度,在规避信用风险的同时加大对其的信贷投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也利于银行分散集中风险。

参考文献:

[1]陈颖.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及影响.国际交流,2008(4)

[2]林明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缺陷及建议.经济师,2008(11)

商业银行信贷政策 篇4

导向效果自评报告

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

按照《关于开展2015全省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中信银行哈尔滨分行(下称分行)对所辖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进行了自评,现将分行2015年有关小微企业授信情况报告如下:

一、业务发展情况

分行受金融环境、地域经济、业务规模、人员配置、网点建设等不利因素制约,前几年小微企业营销工作相对进展较慢。在各项条件逐步成熟的情况下,2013年分行正是成立了小企业金融部,负责分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小微企业业务经营步入正轨。

截止2015年12月末,全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8亿元,系统排名23位,比去年同期下降13位,增量-7.52亿元,系统排名35位,比去年同期下降33位,比去年同期少增12.13亿元,增幅-68.36%;个人经营贷款余额4.87亿元,系统排名22位,比去年同期下降12位,比去年同期少增8.69亿元,比年初下降1.92亿元,系统排名17位,增幅-28.29%。

二、授信审批机制

2013年以来,分行风险管理部下设小企业审批组,专门负责小企业授信审批工作。根据总行《2013年中信银行授信业务审批授权》规定:

1、小企业派驻信审官审批权限最高为1000万元。其中,小企业信用授信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超过500万元的小企业授信应提供有效保证或足值抵(质)押;

2、分行信审会权限:超过上述授权范围的小企业授信,如提供足值房产抵押、全额保证金或我行全额存单质押,可由分行信审会审批。分行信审会审批权限为1亿元。分行已经严格按照权限审批授信业务,无越权审批情况。

三、授信政策

2015年,分行对小企业的授信政策如下:

1、把握金融模式

逐步建立以“授信服务+交易银行”为核心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授信服务获得稳定的优质小客户基础,进而通过交叉销售和综合服务将我行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和贸易融资等产品嵌入客户的交易过程,实现对客户全流程、多方位的渗透式服务,获取结算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最终形成以“授信服务为基础、交易银行为主体、投资银行为提升”的产品服务体系,打造具有标准化、批量化和高效率特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2、把握客户定位

定位“一链两圈三集群”(即供应链上下游,商贸企业集聚圈和制造企业集聚圈,市场、商会、园区集群),围绕块状经济(哈尔滨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优势行业(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农业、医药、医院)、特色中心城市(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绥芬河、东宁),以及与政府采购中心、股权投资机构合作,锁定产品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优质成长型小企业。

3、把握行业投向

投向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我行行业信贷政策。优先支持通信、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行业以及受益于国家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相关行业。积极支持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行业。

4、把握产品特色

围绕核心优势客户开展供应链融资;围绕口岸经济特色开拓国内、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围绕成长型小企业不同阶段的金融需要,开辟信贷融资、股权私募、上市之道、资产优配、财富管理等一揽子综合服务;围绕不同类型小企业的差别化需求,开发小额标准抵押授信、法人房产按揭贷款、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等特色产品。根据客户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围绕有效担保进行产品开发;以合规为前提,以风险可控作为基本原则,以第一还款来源作为根本要素,以有效控制整体流程中的资金流、物流及信息流为核心,进行产品设计。

5、把握授信方案

小企业必须坚持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并重原则。要根据客户“实需”合理测算确定融资额度。融资期限和还款方式要与客户的现金流相匹配,以短期融资为主,倡导分期还款,确保按时安全回收。利率和保证金比例上要体现风险补偿,强调内部风险资产收益率核算。要通过受托支付管理,确保贷款用途,防止贷款挪用和融资过度。在担保方面可根据客户活情况,落实一个或多重担保或其它贷款保障措施;引入并区别对待担保公司,选择具备担保实力、管理规范、客户基础较好、行业经验丰富、银保合作记录良好的担保合作机构。

6、把握流程控制

重视授信真实性和综合偿债能力的调查和审查,从“三品四表五查”(即高管人品、产品、押品;电表、水表、海关报关表、银行流水表;查背景、查信用、查财务、查业务、查担保)入手,保障第一还款来源充足可靠、第二还款来源合法可实现。在贷后管理方面要强化支付和用途的跟踪监管,加强货币资金归行管理,提高检查频次和深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刚性退出机制”,做好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工作,以确保客户群整体质量不断优化。

附件: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指引自评问卷

特此报告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行

信贷政策分析会议讲话 篇5

2010年3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信贷政策分析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今年以来金融工作运行情况,认真分析当前信贷政策和金融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全县金融工作。刚才,我们对2009年金融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人民银行和各家银行都作了很好的发言。总体上来看,全县各金融机构能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各项贷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长率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截至2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6.27亿元,比年初增加21.79亿元,增长19.0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61个百分点,分别比沭阳、泗洪县高10.39、5.7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79.93亿元,比年初增加7.64亿元,增长10.5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85个百分点,分别比沭阳、泗洪县高4.5、0.77个百分点;截至3月20日,全县各担保机构担保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县金融机构广大干部员工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季度金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贷款投放与序时进度要求有较 1

大差距。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今年全县新增贷款37亿元,其中新增工业贷款12.9亿元;一季度要完成全年新增贷款总量的60%以上,也就是22亿元,其中新增工业贷款要达到7.8亿元。但据预测,至3月20日,全县新增贷款只有亿元,新增工业贷款仅亿元,贷款投放与序时进度要求差距很大。此外,虽然我县新增贷款增幅比沭阳、泗洪高,但新增贷款总量与沭阳、泗洪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二是贷款投放行际间不平衡。少数银行今年新增贷款与去年同期相比,不增反减,个别银行下降幅度比较大。三是担保等贷款中介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担保难、抵押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小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影响发展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四是金融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金融机构一味强调行业门槛制约,仅仅满足于现有的信贷产品和信贷服务能力,金融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对此,全县各金融机构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形势,深刻查找差距,尤其是信贷投放相对落后的金融机构,更要采取有力措施,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下面,我就金融部门如何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科学分析宏观信贷环境,全面把握经济发展有利因素 做好今年的金融工作,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既有挑战更有机遇。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今年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好于去年。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的趋势更加明显。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出现了好转迹象,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加

快,国际贸易和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外需市场空间有望逐步扩大,这为我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了重要契机。二是国家宏观政策比较有利。在前不久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再次明确表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两次调整银行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表面上看,金融系统内部已经开始紧缩,但实际上仍然较为宽松。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表示,今年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投放增量要高于上年。这样的信贷结构更有利于我县经济发展。三是省政府支持苏北发展力度继续加大。在2009年基础上,我省今年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方面还有更大的投入。四是我县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随着我县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发展主体的不断增多,县乡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地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客观上步入了工业化加快发展期、城镇化迅速提升期,发展投入、资金需求同样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旺盛期。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向好的趋势,我县绝大部分企业已经进入提质扩能、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这也为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力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唇亡齿寒”,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当前,融资总量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而且这一状况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根本改变,全县各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国家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信贷投放工作。一是思想要再解放。各金融机构要灵活运用信贷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拓展融资渠道,努力实现信贷投放快速、均衡增长。要努力克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零风险”信贷意识,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不能因为控制风险就不敢放贷,要通过扩大投放总量、调整信贷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来控制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要用足、用好、用活现有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实现信贷业务的不断拓展。二是投放要再提速。各金融机构要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信贷投放目标,立足“早投放、早见效”的原则,积极向上争取,力争二季度完成全年任务的90%,三季度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对上级行已经批准的项目,要抓紧办理相关手续,争取贷款尽早投放;对上级行暂未批准的项目,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确保上级行早批准、早投放。吴江农商行、江苏银行要充分发挥新单位新优势,合理调度资金,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变被动接受贷款申请为主动寻找优质客户对象,积极深入企业一线设点跟踪服务,主动为企业提供国家金融政策、金融形势、贷款程序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分析、市场预测,参与企业重点项目论证等。三是创新要再推进。当前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开放程度不断扩大,迫切需要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各金融机构必须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继续做好传统存、贷

款业务的基础上,顺应金融业务综合化、金融交易电子化和金融产品多样化的趋势,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融资担保和质押创新,积极推广外汇质押、信用证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仓单抵押等质押方式,加快发展融资贷款、项目评估、财务顾问、信息咨询等业务,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特色化金融需求。县金融办、人民银行要牵头做好“金融超市”设立工作,确保年内启动运作。

三、积极招引金融机构,促进银保加强合作

与发达地区相比,目前我县金融机构数量还比较少,种类还不够齐全,如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家村镇银行、证券公司,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内培、外引力度,促进金融市场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引培更多金融机构。今年我县将重点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落户泗阳,壮大金融机构数量规模,同时支持现有金融机构在重点乡镇增设基层金融服务网点,继续推进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招引工作,年内力争引进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组建1家村镇银行、1家证券公司和2家小额贷款公司,辖内现有金融机构增设网点5家以上。全力支持泗阳农合行加快改革步伐,争取年内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泗阳农合行如果年内完成改制,我们将对农合行领导班子和有功人员进行重奖。另一方面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从目前情况看,除三联担保公司外,我县担保机构普遍存在资金规模较小、担保能力较弱、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为此,要继续通过政策扶持,鼓励

外来资本到泗阳投资设立规模较大的担保机构,年内组建注册资本亿元以上担保公司1家以上、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担保公司1家以上,不断扩大我县的担保资源总量,各有关金融机构一定要做好担保公司招引工作;要积极引导和推动规模较小的担保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壮大担保公司实力。各担保公司要主动加强与银行的合作,简化担保手续,创新担保方式,确保至年底前,全县担保公司担保余额在12亿元以上;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解决思想,放大担保倍数,降低担保贷款利率,原则上所有金融机构的贷款担保倍数必须放大到5倍以上。

四、强化组织协调,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

近年来,全县金融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突出的成绩,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各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努力拼搏的结果。希望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责任明确、支持有力、气氛融洽、共同推进的金融工作机制。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先后成立了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小组,明确做到人行提请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县委、县政府必定安排,金融机构组织的活动领导必定到场,金融工作遇到的问题必定帮助协调。县金融办要切实履行职责,主动加强与人民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对接,注重加强对金融政策的研究,及时了解全县金融业发展情况,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二是要深入推进交流合作。政府办、金融办、人民银行、经贸局等部门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政银企交流合作的方式,全方位拓展政银企沟通渠道,完善政府综合经济部门与金融机构信息交流制度,建立金融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按月开展交流活动,从而形成方便快捷的信息沟通、信息发布和融资洽谈合作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融资和项目推荐、金融新产品介绍及金融政策宣传等活动,全年组织大型银企合作项目洽谈会3次以上,达成贷款协议30亿元以上,银行履约率在95%以上。希望金融办、人民银行抓紧筹备今年年第一次银企项目洽谈会,争取在4月上旬举办。三是要强化目标考核激励。为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我们逐年都在加大奖励力度,去年我县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奖励已经超过了280万元,今年的考核奖励力度还大,希望各金融机构认真对照目标要求,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多拿奖金。县金融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照金融工作考核办法切实做好考核工作,及时通报考核结果,特别是全年信贷投放进度指标是硬指标、硬任务、硬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对照进度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超额完成任务。

商业银行信贷政策 篇6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市相继提出了并实施了接轨大上海、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实行外向型经济三大经济发展战略,三大战略明确了我市经济的发展定位,为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温州模式又不同苏南模式的独特的经济发展之路。去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既对我市经济继续保持科学稳定和快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经济结构的调整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市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对银行业来说,更应深刻领会国家的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结合我市经济特点调整信贷投入方向,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信贷结构的调整。

一、国家产业政策与我市经济结构的矛盾

1、我市相对发达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皮革、木业、纺织、服装和造纸等传统行业,尽管不象当前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那样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但也不属国家产业政策优先发展的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相对上述高新技术产业而言,传统产业附加值较低,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较大的局限性,而且对能源、环境的消耗较大,浙江又是能源小省,传统产业发展的能源瓶径将日益凸出。

2、从企业规模上看,我市上规模、在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较少,特别是服装、纺织、造纸等行业更是如此,大量存在的是贴牌产品、定单企业,产业链较短,产品收入弹性较低,大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微型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实力等都急待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开发能力不足,在促进产业自身升级过程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极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产业风险。

3、由于大多数企业还处于自身谋生存、找市场的发展低级阶段,产品档次不高,企业投入不足,生产设备、生产技术较为陈旧,不少企业使用的都是其他企业淘汰的旧设备,甚至是国家已公布明令禁止的淘汰设备,完全不能适应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加快产业技术装备升级、以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作为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要求,产业整体装备水平将严重影响产业的竞争力和产业自身的发展。

4、从投资主体上看,我市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经济增长和投资的主要来源,由于产权清晰、机制灵活,民营企业在获取超额利润的内在冲动下,对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往往出现错误,这就必然导致部分民营企业的投资是非理性短期行为,往往通过上马低成本、低技术含量、小规模、甚至是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项目,以求达到降低投资成本,缩短投资期,尽快实现盈利的目的。因此,在这轮经济过热增长中,新上的有不少项目是低水平、带有一定盲目性质的重复投资项目,是单纯的量的扩张,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政策要求。

5、农业产业投入相对不足,发展较慢。农业是我国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但长期以来,由于农业产品的价格问题、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问题以及农业生产的小规模和小作坊形式,农业一直是低效益产业,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土地大量抛荒,资本在追求高效益的引导下也一直不屑投入农业产业,我市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三农问题也一直难以较好解决。

二、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关系及存在的矛盾

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本轮宏观调控中,国家有关部门灵活科学地组合使用了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利用经济、行政及法律等手段,通过对热点行业、相关产业及重点企业的直接作用,达到了经济软着陆的目的,有效地遏制了宏观经济的局部过热,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业政策是信贷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信贷政策服务于产业政策,是保障产业政策落实的有效手段,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有机组合和协调作用不仅是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和协调发展的需要。

但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在制定主体、目的、作用客体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首先二者的制定主体不同,目前主要由国家发改委根据产业发展情况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组织、协调和制定专项产业政策,监督产业政策落实情况,提出国家鼓励、限制和淘汰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指导目录,研究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协调服务业发展,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政策建议;而信贷政策则是由中央银行、银监委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其次制定的从目的上看,制定产业政策的目的是引导产业资源的流向,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重点解决产业的结构性问题,促进资源配置的均衡,提高产业资源的经济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发挥了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产业政策作为政府行为,其主要作用是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而信贷政策则是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量、投向和质量进行适当的引导、调控和监督,使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在总量上适度,在结构上合理,在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风险的同时,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三从作用的客体上看,产业政策作用于所有的经济主体,要求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投资、科研等企业行为遵循相应的市场准入、税收政策、贸易规则等产业政策;而信贷政策主要作用于银行业,通过银行业执行信贷政策来控制信贷投量和投向,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配合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三、银行如何适应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金融业更应深入理解和积极贯彻好信贷政策,有进有退,控制信贷总量、信贷投向,有效进行信贷结构的调整,避免出新的金融风险,推动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实。

1、进一步强调我行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坚持以科学的信贷市场定位为基础,积极进行信贷结构调整。科学的市场定位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对信贷客户进行筛选的重要标准,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服务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一个总的发展趋势,但对于处于不同经济地区、具有不同区域经济特色和经济结构的中小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时应结合市场定位及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信贷投入上应重点考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强风险抵抗能力的本地特色产业,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中的龙头企业,并结合本地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信贷结构。

2、针对国家银根趋紧的趋势,适当调整全行的存贷款比例,以遏制信贷增长过快、存贷比过高的现状,避免出现流动性风险。四季度,在对全行各支行及市行营业部的存贷款比例进行了适当调整的基础上,继续对市行营业部的存贷比从年初的100%调整到95%,根据各行年初存贷比状况、有关监管要求及我行存贷的管理目标,对各支行的存贷款都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除新开业的桐乡支行以外,对原存贷比较高的支行都要求调整到72%以下,力争逐渐将全行存贷比控制在70%以内。

3、对房地产企业贷款、开发区贷款、土地储备机构贷款、城市基础设施贷款以及水泥和电解铝等热点行业及相关产业贷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及人行和银监会的有关政策规定,规范操作、严格准入标准和合规性审查,有进有退,不搞一刀切。同时要积极组织全行信贷人员学习《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等国家产业政

策,把产业政策与对客户的分类管理结合起来,积极支持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信息产业、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在控制投入的同时应积极进行信贷控制和信贷退出。

4、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单户贷款比例管理的要求对企业进行授信,对单户贷款超比例的企业加强贷后跟踪检查,积极与有关企业进行沟通协商,要求企业尽可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贷款下降计划,逐渐将贷款控制在单户比例之内,以合法合规经营,避免信贷集中风险。

四、如何在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1、积极进行信贷运作机制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一级法人体制在产权清晰、经营机制灵活、对市场反映快等方面的优势,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原则,立足市场定位,只要有市场、有效益、有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不论企业规模大小,都一视同仁地积极予以支持。在当前宏观调控情况下,更应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区别对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计划地重点扶持能大量吸纳就业、节能降耗、有利于环境保护、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而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授信政策中明确限制或禁入的行业的中小企业,不予以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2、加强信贷管理,完善信贷制度,对信贷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业务素质培训教育,提高贯彻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能力,规范信贷操作,增强对信贷风险的识别能力、对客户服务能力及信贷运作的效率。在信贷调查上,进一步强化对中小企业经营者信用程度的调查、审查,在重视第一还款来源的同时,更加注重第二还款来源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切实做好以中小企业自有有效资产、个人财产以及第三方保证的担保手续。

3、加强对存量贷款客户特别是对信贷政策列明的控制类及以下行业企业的信贷调查和检查,及时真实地掌握企业资产状况和生产运作,从核实资产到核算生产必须的电费、税费及工资等其他方面的数据信息,判断中小企业的运作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贷款管理新的方式和途径,防范信贷风险。

4、丰富完善信贷业务品种和信贷方式,推进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灵活配套使用,大力发展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积极为客户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个人和私营企业融资需求。同时,与嘉兴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配合好,解决好部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

商业银行信贷政策 篇7

关键词:银行异质性,货币政策工具,银行信贷

目前,银行业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占主体,银行信贷是中国企业融资的主渠道,而银行信贷数量要受到货币供应量的直接影响,其中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另外,2006 年底以来,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客户限制和其他限制,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也全面开放。因此,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有什么新的特征有待研究。

本文的研究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时,综合现有文献的研究视角,从银行的规模、盈利能力、所有权、资本充足率、经营管理能力、流动性等方面充分考虑了银行异质性;二是使用了84家银行的数据进行分析,远多于现有文献中使用的十几家银行的数据;三是不同于现有文献中只区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而是将银行分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四是使用最新的2006-2010年的数据,分析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类型的银行信贷的影响。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与本文相关的文献主要是关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从理论上来说货币政策效应传导机制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货币渠道,另一种是信贷渠道。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存在的基础理论指出信贷渠道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即银行贷款是特殊的,而且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影响银行贷款供给。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数量非常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证实银行信贷渠道的存在性和有效性,二是研究银行业市场结构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影响,三是考察银行异质性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影响。在关于中国的理论研究方面,钱雪松(2008)通过构造一个欠发达资本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发现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垄断的银行业结构、公司债市场不发达;胡莹和仲伟周(2010)通过构造货币政策冲击下的贷款市场总体均衡模型,考虑了我国银行业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及银行受制于存贷比规定的现实,分析不同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的异质性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发现这两个因素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非常明显;王涛和蒋再文(2011)通过建立银行资产配置行为模型,分析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及其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冲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小规模银行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实证研究方面,刘金叶和谷宇(2009)将规模、流动性水平和资产充足率水平作为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决策的主要特征指标,对1999-2007年银行的数据,建立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对货币政策反应的模型,区分了股份制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股份制银行的规模和流动性水平影响其对货币政策的信贷反应强度,而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影响其信贷反应强度。索彦峰和范从来(2007)通过VAR模型对我国银行部门1994-2006年的加总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的资产组合行为提供了货币政策能够影响贷款供给的经验证据,从而支持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观点。

张旭涛和胡莹(2010)通过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和竞争程度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竞争程度对货币政策传导有着正向效应,但对于不同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完全相同。Sun et al(2010)以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1996至2006年加总的月度数据,通过VAR)和VEC模型分析了两类不同类型银行的存款、贷款和证券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而考察银行贷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贷款会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具有显著的影响。王毓和胡莹(2011)以1993-2008 年我国4 家国有控股银行、3 家政策性银行、10 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加总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我国不同类型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差异。发现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分别都对货币政策传导至物价指数和供币供应量有着显著性的影响。

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人们主要使用加总的银行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或误差修正(VEC)等模型进行研究,但是加总的数据不能区分银行信贷的需求和供给,也无法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因此后来的研究越来越多地使用了银行微观层次的数据进行分析。除了对发达国家的实证分析以外,也有一些文献对发展中国家的银行数据进行分析。Roman and Sarantis(2009)以八个中东欧国家1994-2003年银行微观层次的数据,运用动态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银行规模、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和所有权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规模和流动性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影响最显著。

Sumon(2011)使用银行层次的数据,将印度的银行分为国有银行、旧私有银行、新私有银行、外资银行等,分析了银行所有权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有较大差异,而且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银行信贷渠道的效果更显著。María et al(2011)以10个亚洲国家和10个拉美国家1996-2006年的银行数据,分析了银行业竞争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增加会减少银行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这个结论在这些不同的国家是一致的,而在拉美国国家更明显。在关于中国银行业的研究中,目前只看到一篇文献使用了银行微观层面的数据。Gunji and Yuan(2010)使用了中国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1985年至2007年的微观数据,分析了这十几家银行的利润率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发现利润率高的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缺乏敏感性,而盈利能力弱的银行则相反。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看出,目前虽然货币政策与中国银行业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实证研究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而且大多在实证研究中使用的是加总的数据,也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进行分析,而没有考虑其他类型的银行。在分析的时间上基本上停留在2006年以前,没有反映2006年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以来的情况。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货币政策与银行信贷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加总的银行业数据,分析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目标变量的冲击,主要运用VAR或VEC模型。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VAR模型中变量的个数不能太多,否则由于需要估计的参数过多,会使得模型难于估计;二是加总的宏观层次的时间序列数据,不能区分影响银行信贷供应和需求的因素(Bernanke and Blinder,1992;Gunji and Yuan,2010)。第二类方法是对银行层面的微观数据,以银行贷款增速为因变量,以银行的特征和货币政策工具为自变量,建立Panel Data模型进行分析。如果数据时期较长,还要考虑使用动态Panel Data模型或协整Panel Data模型。

综合现有的研究文献,以及本文的数据特征,本文使用的非平衡Panel Data模型如下:

Δln(LOANit)=αi+∑β1Xit+∑λiXitRiit (1)

上式中LOANit表示第i家银行在第t时期的贷款额,用银行贷款两年对数之差表示银行贷款增速。自变量有两组,一组表示银行异质性,另一部分为表示银行异质特征与货币政策工具相乘的交叉项。Xit为表示第i家银行在第t时期异质性特征的一组向量,在这组自变量的选取方面,现有方面主要关注银行的规模、流动性、盈利能力等,而侯荣华等(2011)对银行资本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主要考察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发现资本充足率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因此,本文将考虑银行的资本充足性。

另外,由于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也会影响到银行的信贷渠道,本文还考虑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本文的自变量包括了银行的规模、资本充足性、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流动性等方面,银行的规模选取银行的总资产(SIZE)并取对数,资本充足性选取股本与总资产之比(EQUITY),盈利能力选取平均总资产报酬率(ROAA),经营管理水平取成本收入比(COST),流动性水平取流动资产与存款之比(LIQUID)。

上式中Ri表示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组向量,可以选择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其中货币供应量选择货币供应的第二个层次M1,即现金和活期存款(用M表示)。由于中国的利率仍受到管制,本文中使用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年利率(用R表示)。这一组变量与表示银行异质性特征的变量相乘构成的交叉项,可以反映银行异质性特征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如果要考虑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的影响,可以使用偏导Δln(LOAN)/RX,而其偏导的结果就是系数λ所表示的。

说明:以上数据根据BankScope数据库整理计算,其中总资产计量单位为亿元,其他比率指标的计量单位均为%。

本文中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宏数据库(www.macrochina.com.cn)。本文使用的银行数据来源于BankScope数据库中的中国银行业数据,其中有数据的银行共有84家,以2010年数据为例,这84家银行的总资产为79.6万亿元,占2010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85.53%。对于有缺失数据的银行,可以查找相关银行的年度报告,将缺失数据补齐,实在无法查到有关数据的,可以用平均插补法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本文将这84家银行分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其中国有银行除了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外,本文把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家政策性银行也列入国有银行。由于三家上市的城市商业规模较大,且经营管理达到了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因此本文中把三家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即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也列入股份制银行,这些银行的主要数据如表1所示。

从2006年至2010年,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平均增速最大,为26.52%,而外资银行最小。从总资产来看国有银行平均规模最大,为51 984.1亿元,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平均规模最小。另外,由于所选的农村商业银行是中国最大的七家,所以它们的平均规模要比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大。国有银行的股本占总资产的比重最小,而外资银行最大。在这些不同类型的银行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资产报酬率要高于全部银行的平均值,表明这两类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强。成本收入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该指标值越大表明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越差。从表1可以看出外资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最大,而国有银行最小。这似乎和一般的结论不相同,人们一般认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要比国有银行好。这主要是将三家政策性商业银行列为国有银行,这三家银行的成本收入都比较低,如国家开发银行的平均成本收入比仅为4.98%。而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有的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较高,如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渤海银行等,其成本收入比平均值超过了40%,特别是渤海银行,达到了59%。从流动性指标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最好,而外资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最差。

另外,还可以从时间变化的角度观察这些变量的变化,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从2006至2010年,中国银行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报酬率、流动性指标虽然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增加的,而成本收入比和资本充足率指标没有显著的变动趋势。因此,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下,2007年和2009年银行信贷增速都较大。

说明:数据根据BankScope数据库整理计算,其中总资产计量单位为亿元,其他比率指标的计量单位均为%。

说明:*表示90%的显著性,**表示95%的显著性。

说明:*表示90%的显著性,**表示95%的显著性。

三、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将当年货币供应量增速(M)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对模型(1)进行估计得到的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国有银行的信贷数量变动显著地受到本年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影响,而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影响程度,与国有银行的资产规模、流动性和成本收入比有关,银行规模越大,或者经营管理能力越弱,则其信贷增速越小,而资本充足性越强,信贷增速越大。另外,本年货币供应量增速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速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外资银行的信贷增速的影响程度要受到流动性的影响,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速的影响,要受到经营管理能力的影响。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国有银行在中国的银行业体系中,资产、存款等指标占到50%左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到这些银行的存款来源。

本文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利率(R)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对模型(1)进行估计得到的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外资银行的贷款数量变动,要受到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利率的显著影响,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增加不会受到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利率的影响。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增加,与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利率的变动方向相反。这可能是由于外资银行的规模较小,吸引存款的能力也很有限,为了满足资金的需要,外资银行可能到在银行间市场进行拆借,这就要受到利率的影响。

说明:*表示90%的显著性,**表示95%的显著性。

说明: *表示90%的显著性,**表示95%的显著性。

另外,有的文献中考虑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滞后效应。为了进一步分析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是否有滞后效应,本文分别以上年货币供应量增速(用M1表示)和上年银行间市场利率(用R1表示)用为货币政策工具,用上述模型(1)进行估计,得到的结果分别如表5、表6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股份制银行信贷数量的变动,要显著地受到上年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且银行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差、经营管理能力越强,则贷款增速越大。国有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数量变动,不会受到上年货币供应量的显著影响。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会影响信贷增速,但两者的影响方向相反。从表6可以看出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变动,要受到上年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利率的显著影响,而国有银行、外资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货款数量变动,基本不受上年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利率的影响。另外,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变动要受到其成本收入比的显著影响,上年银行间市场加权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越好,其贷款增速可能越小。

四、结论

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类型的银行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当年货币供应量增速对国有银行的影响最大,上年货币供应量增速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最大,而银行间市场利率对外资银行的影响最大,上年银行间市场利率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大。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对不同类型的银行实行了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国有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最高,而农村商业银行最小,从而使得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国有银行的影响最大。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款规模也较大,因而也会受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上年货币供应量会影响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变动。另外,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银行的存贷款规模较小,进而受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可能较小,而受到利率的影响会较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因此,中央银行在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时,要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

参考文献

[1]Bernanke,Ben S.,Blinder,Alan.The Federalfunds rate and the channels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901-921.

[2]Hiroshi Gunji,Yuan Yuan.Bank profitabilityand the bank lending channel:Evidence fromChina[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10,21:129-141

[3]María Pía Olivero,Yuan Li,Bang Nam Jeon,.Competition in banking and the lending chan-nel:Evidence from bank-level data in Asia andLatin America[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11,(3):560-571.

[4]Roman Matousek,Nicholas Sarantis.The banklending channel and monetary transmission in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9,37:321-334.

[5]Sun Lixin,FORDJ.L.,DICKINSON David G.Bank loans and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inChina:VAR/VECM approach[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0,21:65-97.

[6]侯荣华,张洋,李峰.银行资本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评述[J].2011(5):116-121.

[7]胡莹,仲伟周.银行业市场结构与货币政策冲击———基于异质性银行的模型分析[J].2010(2):136-143.

[8]王毓,胡莹.我国银行类型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机制差异化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3):86-91.

商业银行信贷政策 篇8

关键词:国有股份制银行;资金;运营效率

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资金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风险

1.1、资金运转缺少灵活性,无法满足商业化的要求

在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在资金运行方面主要表现在资金的调控手段选择上十分不合理。资金的调控手段意在满足我国市场的需求,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势头呈现着蓬勃发展的面貌,这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发展的保障与前提,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资金调控上主要目的就是以市场需求作为发展的前提。通过资金的调控手段引导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充分的调动全行的资金流转满足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各地区的分行可以根据未来的市场需求预测向总行预报未来的运转资金需求,从而满足各种发展趋势下的资金需求。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对资金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银行内部的资金调控利率,银行内部的借款,以及各种各样的现行规定与管理办法。但是,这些资金调控手段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是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行政化色彩,主观因素影响很大。与此同时,银行的管理部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对这些调控手段无法做出及时的适当调整,缺乏对突发情况发生的敏锐反应,只是一味的“死板”应用各种规定与现行条例,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使全行上下对资金的运转机制都对市场的各种变化做出的反应很迟缓,无法及时的适应市场上的资金需求,更无法满足银行内部的各种资金的调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降低了资金调控的运行效率。

1.2、缺少资金运转效益化的观念

企业的运营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而想要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强有力的基础与保障,但是,我国由于实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国有制计划经济传统经济理念的影响与束缚至今仍对我国的国有制经济有着一定的思想束缚。商业银行属于国有制经济的一部分,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又无法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瓶颈。在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当中许多的银行都在盲目的扩大资金的收入来源,拢入大量的资金,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多种渠道的扩大资金量。另外,我国的国有股份制银行将资金随意的借贷出去,许多的地方分行都在强调着高利益作为第一发展要义,而在实际情况中却相反,他们没有改变原有的资金管理办法,更没有针对无限制的支出做出一定得方案调整,仍采用原有的模式。由于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效益利益观念十分薄弱,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调控运作方面效率十分低下,在改进方面也十分的困难,无法改变资金运转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更无法提高效益。

1.3、资金的来源面积广,资金的运用方面单一,二者矛盾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各地方分行的集民资,大众居民的存款;同业的借用,挪用;各种证券的回收等等。但是资金的调控运转方面却与之相反十分单一,通过多种渠道集来的资金大多数都用来贷款业务,其他途径的资金运转调控方面难以找出另一种途径。然而,贷款业务的质量与同业相比质量低下,贷借期限不合理,贷款难以收回的问题影响,是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严重受阻。同时,资金的流动与运转迫使银行必须保有一定的备用资金,这就迫使各地方分行不得不将一定的存款以及总行支给地方银行的流转与调控资金作为一定的备用资金,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的浪费问题。也成为限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限制因素。

2、对于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信贷风险的防控措施

2.1、完善银行内部信贷管理

要想提高商业银行对于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的控制,应该对商业银行内部产權制度加以改革,彻底的清查银行内部的资产,做好资产的评估工作。明确好商业银行的各级不同的权利,按着法制的程序对商业银行的内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从而能够保证银行内部的各级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程序提供信贷工作服务,从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加以合理的控制。

2.2、严格的岗位分离信贷分离制度

商业银行应该严格执行岗位分工明确,明确好每个业务运作所需要的员工,做好分工明确。要根据业务的实际要求不同,合理的分配好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不同人员,尽量保证好分工明确,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在同一岗位上定期更换不同的工作人员,使得整个商业银行的内部工作人员的每一项业务的工作都能够在监督下行使好自己的权利,使得全行的业务都能处于被监督的范围内下。追重要的就是要将信贷制度与商业银行的审计制度分离,从而保障银行的审计制度能够起到监督作用。

2.3、提升资金运营的效率

要想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改变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必须改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转模式,提高运营效率。我国商业银行由国家统一管理,有着很大的银行内部资金运转的权利,所以,作为总行就应该率先“放权”以满足市场的资金需求。

另一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采用统一集中管理的模式,所以,在对于资金的运转调控管理上都采用比较传统的行政模式,资金的运营需要一层一层的上级审批才能有权利对资金进行调控与发放,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效率。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是关键。

2.4、改革资金的管理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在资金管理上采用的模式仍是统一管理政策,这需要改变这一管理模式才是提高运行效率的关键,建立一种新型的分级管理政策,给地区分行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利”。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态不同,针对地区分行的自主权也不同,保证地区分行能够满足地区的市场资金需求,充分调动起各地区分行的资金管理积极性,主动地避开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对风险有一个提前预警的意识。

2.5、拓宽资金运营渠道,改变单一化的资金运营结构

要改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营的单一化结构,及时的调整资金运营策略。参与我国的债券市场以及产业投资,使多渠道的资金也能运用在多种用途上,使得资金能够取得最大化的利用,以获取商业银行的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2.6、在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商业银行同现代企业一样,也应该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加强银行的管理体系完善,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以及对企业的决策水平。努力建设商业银行的“产权明确、权责分明、科学管理”,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使得商业银行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加快银行内部的资本积累,从而能够应对信贷风险与危机的发生,不断增强抵御国内外市场的风险能力。

3、结束语

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商业银行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想使商业银行能够继续发挥它强大的作用就必须对其运营机制进行改革,增强商业银行对于信贷业务风险的抵御能力,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震,张贺.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信贷风险防控[J].现代商业,2012,30:49-50.

[2]刘亚蕾.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李昆芳.中国民生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3.

[4]吴凡.基于产业集群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4.

作者简介:

上一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下一篇:国庆去外婆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