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心理探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 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是社会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人们心理的敏感时期, 需要人们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我们必须正视和关注社会心理, 理顺社会情绪, 积极建设健康的和谐社会心理, 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心理问题

(一) 公众相对剥削感增强

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勒温等人提出的“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 如果个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 从而使心理失去平衡, 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加之各种媒体推出财富排行榜, 更是无形之中放大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比较, 强调了公众的落差心理, 产生了挫败感。这些消极的心理状态势必会影响到公众的日常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 一些极端的公众甚至会产生对抗社会的行为, 比如暴力事件、仇富等, 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威胁。

(二) 公众正义感缺乏

人大代表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间接参与社会管理, 表达自身意见的最重要的保障。然而以上数据却说明了我国人大代表呈精英化趋势, 而作为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工人和农民群体的利益代表的比例过小。这样就容易使得国家制定的一些具体制度、措施倾向于维护精英阶层的利益, 而且容易造成代表权力的滥用以及代表的腐败问题。而社会普通成员缺乏相对公平的资源获取机会, 导致社会精英阶层与普通阶层之间的落差进一步拉大。因此, 社会成员时常感到不公平, 出现了普遍的正义感缺失, 而不正义感加深。大量无直接利益的群体性事件都反映了这种社会心理失衡, 根源就在于公民的正义感出现了偏差。

(三) 社会价值观失范

随着我国国门的逐渐打开, 蜂拥而至的西方文化撞击着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 震撼着公众已有的精神世界, 引起了文化的碰撞以及公众心理的压力。传统的文化被解构, 而新的符合现阶段社会经济的文化尚未形成, 于是出现了社会主导价值观的“真空期”。这段时期由于缺乏一个主流的价值体系支持, 使得他们原有的准则和规范失去了作用, 生活变得漫无目的, 公众产生了无法确立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社会心理。在这样的文化情境中, 固然加剧了国民本有的生存焦虑, 使公众强烈地感觉到生存环境下的不确定性和安全感的缺乏。而对于那些心理承受力低下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失调。

(四) 公众心理无助感加剧

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中, 资源配置的法则已经由垄断式转向竞争式, 竞争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最基本的法则, 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 它带给人们繁荣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一些经营者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 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例如低价倾销、不正当有奖销售等, 这些行为打乱了市场的竞争秩序, 破坏了竞争环境, 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无序竞争。

二、解决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心理问题的措施

(一) 健全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要完善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 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加大中收入者的收入比重, 以税收等方式调整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缩小贫富差距, 兼顾公平与效益, 促使经济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

(二) 完善基于公平正义的社会管理制度

首先须改革现有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结构, 增大各个阶层的代表比例, 并且要加强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有效接触与交流的途径, 进一步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与诉求表达机制, 使基层民意能更加快速地传达到社会管理主体那里, 并得到及时的反馈。其次要完善惩治腐败的制度, 治理一些由原有不完善制度所造成的腐败问题。最后, 在制定新的社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 必须提高国民的参与程度, 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个体身心和谐不仅取决于现实利益的分配, 更取决于制度给予社会成员的未来预期, 公平的、完善的制度能使社会成员对社会的未来充满希望。

(三) 建立正确的价值评价体系

首先要大力建设与弘扬具有时代特征的时代文化, 建立能够引导我国国民正确思考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价值评价体系;其次, 抵制外来文化盲目的冲击, 有选择地引进外来文化的精华, 实现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效整合;最后, 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 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四) 健全公平竞争的法规制度

首先, 应健全公平竞争的法规制度, 构建竞争的道德规范体系, 严厉打击非法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行为, 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其次, 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利益保障机制, 为“竞争失败者”提供利益保障, 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为他们再次加入市场竞争提供无限的动力。最后, 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 它能够使人的消极情绪得到及时的释放, 达到社会心态的平稳, 是保证社会生活稳定的重要的条件。

摘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 社会心理就像一个传感器, 牵动着人们的敏感神经, 对社会的和谐具有深层次的影响。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人的心理和谐。而社会心理在这种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取向多样化日趋明朗的时期易产生一些心理困境。探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出现的社会心理问题, 筑构和谐的社会心理, 对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莫云仙.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7 (10) :88—90

[2]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上一篇: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下一篇:新环境下国产电影品牌营销探究